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教案大全 > 导航 > 2024六年级复习课教案13篇

六年级复习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4-10-12

2024六年级复习课教案13篇。

我们听了一场关于“六年级复习课教案”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六年级复习课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情感。

2、分析化石鱼前后的形象,体会诗歌的主旨。

3、理解诗歌通过象征手法,感悟人生的哲理。

教学重点:

1、分析鱼化石前后的形象,体会诗歌的主旨。

2、理解诗歌通过象征手法,感悟人生的哲理。

教学难点:

1、分析鱼化石前后的形象,体会诗歌的主旨。

2、理解诗歌通过象征手法,感悟人生的哲理。

化石鱼,英文名称[ichthyolite] .鱼化石的形成要经过三个阶段。

①很久很久以前(大概几亿年前),江河湖海中生活着鱼。

②鱼死后沉入水底,被沉积的泥沙覆盖。由于水底空气被隔绝,又有泥砂覆盖,鱼的尸体不会腐烂。

③经过亿万年的变动,又长期与空气隔绝,还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尸体上覆盖的泥砂越来越厚,压力也越来越大。又过了很多很多年,鱼尸体上面和下面的泥砂变成了坚硬的沉积岩,夹

在这些沉积岩中的鱼的尸体,也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且十分坚硬,这就是“化石鱼”。

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曾用笔名莪(é)加、克阿、林壁等,浙江省金华人。中国现代诗人。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

艾青的《化石鱼》是一首哲理诗。艾青从鱼化石中获得了从亲历的特殊体验中所总结的惨痛的人生教训,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并且通过象征手法,用鲜明生动的意象、朴素平凡的语言,道出了最普通、最基本的人生哲理。

1、全诗共7个段落,在诗意上可分为几部分?

全诗共七节,在诗意上可分三部分。

第二层(2节)写鱼生命毁灭的悲剧。

第二部分(3、4、5节)写鱼化石的形态。

第三部分(6、7节)写诗人从鱼化石获得的领悟并提示的人生的哲理。

第1节:找出诗中描绘鱼在形成化石之前的形象的词语,这与下文有何关系?

第2节:采用“你”的第二人称,诗人的视角发生了转换;如何理解“失去自由”?

第4节:后两句该如何理解?“沉默”“不能动弹”鱼的感受?

3、总结,同时简介写作背景。

1957年,诗人被无端地打成“右派”,从此便被无情地埋没二十年,不仅不能发表作品,甚至连一个正常人的生存权利都被剥夺了。诗人从社会上消逝了。到1978年,诗人复出之后,不能不对这漫长的痛苦生活作深入的思考。正是在这种深入的思考之下,诗人在鱼化石上找到了流溢之口。鱼化石的形象和诗人心中的思绪相撞击,使诗人产生了灵感。因为鱼化石的形象能极贴切地表达诗人的思绪。当然,要通过鱼化石来表达自己的思绪,要表达得生动感人,不仅要对自己内心的思绪有准确把握,还要对鱼化石的形象有准确把握,并使二者巧妙地联系起来。而诗人正是具有这种把握能力的高手。

1、善于把象征性的抒情同哲理性的思辨结合起来,抒发对生活对生命对人生的真知灼见。具体到本诗则是用哲理性的诗句统领全篇,使象征性更加明朗;同时又用富于启示性和暗示性的生动意象和鲜明形象,拓展读者的思维空间,引导人们探索生命的意义、人生的真谛。

教学巩固:

1.第一节写鱼儿生前自由、活泼、快乐的生活,这对后文有何作用?

2.第四、五节诗的含义是:鱼化石失去了 ,不得一才沉默;鱼化石失去了 ,不得已才静止不动。其内心极为。

3.纵观全诗,点明中心意思的是哪一节?

4.这首诗告诉了人们怎样的生活哲理?

六年级复习课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以及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几种常用方法,提高阅读水平,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教学准备:

1、学生人手1份短文材料(提纲);

2、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体会、归纳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方法,并学会灵活地运用,做到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概念入手,揭示课题。

明确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有哪些要求?(一是要抓住主要内容;二是从内容中体会思想;三是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自主复习,梳理方法。

(一)复习抓住主要内容的方法

1、复习课文

复习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文章,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想想用什么方法概括。

2、讨论,小结,让学生明确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基本方法。

(如:连接各部分意思,提问题想答案)

(二)复习从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

1、复习课文

根据课文的内容和从内容中体会到的思想,要求学生思考:怎样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课文内容思想从重点词句段体会

《荔枝》围绕荔枝写了我跟母亲之间的几件事。

《一夜的工作》讲作者在陪同周总理审阅一篇稿子时,目睹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

2、讨论、小结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

[即:边读边问为什么(抓住主要词句段)]

三、综合运用,拓展延伸。

1、刚才,我们已经复习了抓住主要内容和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下面,老师想检查同学们是否已经掌握了这些方法。

2、分发提纲,出示短文《借镜子》,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3、师生共同评议、交流。

4、师小结,鼓励:瞧!大家已经能够把从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灵活地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了,真聪明!

四、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回去请同学们从课外读物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运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第二课时

(三)复习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1、复习课文(仍以上述课文为例),想想这些课文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体会到的?

2、讨论、小结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三、阅读课外短文,要求运用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方法。

突出复习特点发挥主体作用

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阅读复习课设计说明

安溪实小林毅斌

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是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习能力,提高阅读水平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根据复习课的特点,我们确定;以通过复习,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以及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几种常用方法,提高阅读水平,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为教学目标;以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体会、归纳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方法,并学会灵活地运用,做到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教学的重难点,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导学生自主学习为指导思想,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现说明如下:

一、营造和谐环境激发自主学习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为此,教学中我们努力做到:

1、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文复习

语文教材中选用的课文内容丰富,有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文体各异,有记叙、说明、议论学生的兴趣爱好也存在差异。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投入到复习中去,我们采用教师推荐与学生自选相结合,通过推荐典型性的课文,如11册的《开国大典》《荔枝》《只有一个地球》《一夜的工作》《鸟的天堂》,12册的《十六年前的回忆》《詹天佑》《草船借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课文让学生选择;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课文复习。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复习

语文学习活动强调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自由度以及各种显性的自主参与活动条件,让学生主动实践,亲身体验,弘扬个性。在学习方式上,我们努力把学生的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统一起来。独立性的学习,我们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确确实实地读书思考,复习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文章表达的思想。合作性的学习,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小组的交流讨论,充分发表自己对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的见解。在学习方法上,我们积极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复习课文,既可以按照自己平时养成的习惯进行学习,也可以按照自己平时最常用的方法进行学习,从而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复习课文时,可以是默读、轻声读、诵读等等,也可以是边读边画、边读边想、边读边议等等。

二、把握复习重点启发自主学习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促进学生真正掌握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的方法,并能够做到灵活运用于阅读实践活动之中,我们着重从三个方面来引导:

1、从自主复习中引导感知方法

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课文,读一读、想一想,引导学生通过认真读书思考,梳理学习的过程,从中感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思想的方法。

2、从自主交流中引导领会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复习,对概括主要内容和从内容体会文章思想的方法已有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及时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和班级的合作讨论、交流,增强学生获取有关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信息量,并通过引导学生评价、归纳、梳理,对有效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帮助学生领会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基本方法。如: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既可以采用连接各部分的意思,也可以采用提问题想答案等基本方法;从内容体会文章思想的常用方法就是边读边问为什么,也就是抓住课文的主要词句段来体会的方法。

3、从自主练习中引导运用方法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规律,方可形成能力。因此,仅仅指导学生从学习的实践中领会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方法是不够的,还应指导学生把领会到的方法运用于练习实践之中。如,我们在引导学生领会方法后又不失时机地结合复习资料和课外作业引导学生在自主练习中运用所学的方法。

三、优化复习过程促进自主学习

依据《课程标准》的精神,我们把优化复习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作为加强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综合的重要手段,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领悟方法,运用方法。

1、明确概念把握要求

上课伊始,我们依据小学阶段的训练重点,从概念入手,明确提出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必须做到:(一)抓住主要内容(第七册读写例话);(二)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第八册读写例话);(三)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第十一册读写例话),旨在引导学生把教材内容由点串成线,为促进学生的系统化学习和在自主化学习中提高复习的效率打好基础。

2、联系课文自读自悟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自读自悟,是复习课促进学生温故而知新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让学生学会读书,始终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学生增强独特感受、体验与理解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我们腾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复习课文,促进学生在边读边想,边读边画等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之中,自我反思学习过程,自我发现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和从内容体会思想、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3、交流反馈归纳方法

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和班级的交流活动,一是可以拓宽复习课文的面,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复习到尽可能多的课文;二是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了解到同一篇课文,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除此之外,在交流中通过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有助于学生从自读自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从而归纳出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基本方法,并为学生的学以致用和灵活运用提供可能。

4、合理强化迁移运用

强化练习是复习课中促进学生实现知识迁移,发展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为增强练习的效果,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的方法,我们采用以下两点强化策略:一是结合县编的复习资料强化。让学生通过阅读《借镜子》这篇短文和独立完成短文后面的两道习题:1、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2、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从短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来检查学生是否能活用方法,准确把握短文的思想内容。二是结合课外作业强化。让学生从课外读物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灵活运用所学的方法,准确把握短文的思想内容。合理的强化,不仅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和增强知识内化,而且有助于灵活运用,发展能力。

回顾整合综合提高

《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习作整合课教案与说明

安溪三小陈敏云王小霞李明伟

【教学目标】

回顾、整合、巩固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让学生在自由表达的基础上学会更好地表达,综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教学重点】整合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习卡、学生平时习作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回顾整合

(一)先抑后扬,激趣导入

1、快速浏览小作文,评评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讨厌的爸爸

爸爸是我最亲近的人,怎么会讨厌呢?不信,我就说几件他的事给你听听。

先说吃饭的时候吧,不管我想不想吃,爱不爱吃,总是夹着菜往我碗里塞,你们说我能乐意吗?

要是他外出学习几天回来,可不得了啦!就像几年没见我一样,没头没脑地亲我,胡子把我的脸都扎痛了。我真有点不情愿。其实我也挺想爸爸的,就是他的亲法不大对我的劲儿。

你们会说:你一定不爱你爸爸。我要说:我最爱的人就是我那讨厌的爸爸。

评点与赏析

小作者敢说起他爸爸的坏话,看,不管我想不想吃,爱不爱吃,总是夹着菜往我碗里塞,你们说我能乐意吗?外出几天回来,没头没脑地亲我,胡子把我的脸都扎痛了,我真有点不情愿,他的这种亲法不大对我的劲儿。小小年纪就敢说真话,确实不一般。俗话说得好,童言无忌嘛。写文章就是要像小作者那样,敢于实话实说,怎么想就怎么写,说真话,吐真情,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一篇好的文章都有一种感人的力量,这是因为这些文章不但有真实具体的内容,而且有真情实感。要想写出这种生动感人的文章来,一方面要善于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物来写,一方面要敢于在叙述的过程中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注:选自《名师点评中国小学生示范作文精品廊》]

2、默读评点与赏析,说说如此平实的小作文为什么会被作为示范作文选入作文选。

3、导入,揭题:本节课就来复习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

【设计意图】《讨厌的爸爸》非常平实,却被作为示范作文编入作文选,原因是小作者敢于实话实说,真实地表达内心的感受。通过先抑后扬的方法引入,既可引发学生的兴趣,又为复习、整合做好铺垫。

(二)合作学习,回顾写法。

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什么是内心的感受?

2、你从学过的课文中体会到哪些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1)小组讨论,填写学习卡。

课题内心感受表达方法

(2)班级汇报、交流。

(3)梳理、概括最基本的表达方法。

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

【设计意图】由于是复习课,对于什么是内心感受,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学生在已往的阅读教学(包括习作练习)中,已积累了很多经验,可以而且有必要进行比较理性的概括。这个环节通过合作学习,从比较理性的层面,进行回顾、梳理、归纳,概括出一些既符合课程标准精神,又符合学生认识水平的最基本的表达方法,有利于整合习作和阅读经验,在自由表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更好地表达。这是知识的抽象过程。心理学迁移规律(贾德的概括化理论)指出,一个人只有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才可以完成从一种情境到另一种情境的迁移。根据这一理论,引导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基本的读写方法,有利于读写方法的迁移。

二、巩固运用,综合提高

(一)重温课文,深入体会

1、阅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六年制第十一册)有关课文片段,用画出写作者内心感受的句子,读读想想:作者的内心感受是什么,是怎样表达的,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反馈。

(二)尝试修改,深入体会

1、出示一篇学生习作,想想:是否表达内心的感受,应如何修改?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反馈。

(三)交流经验,深入体会

1、小组交流。自由拿出自己的习作,对照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与同学交流:一是可以说说自己哪个地方做得比较好,自己是怎样做的;二是可以说说哪里做得不好,要怎么改;三是可以互相评评做得好的地方,或提出修改的意见。要求边对照方法,边交流评议,边自主修改。在小组交流时,教师巡回参与交流与指导。

2、集体反馈。

【设计意图】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只用一个例子来解释原则本身,学生就可能认为只有这个例子适用于这个原则,其结果就只有很少的迁移效果。因此,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课文或其它文章,以及自己的习作来印证已概括出来的读写方法,使概括化的读写方法返回到具体中去,以求加深、加宽对各种事物的认识,为迁移奠定基础。所以,这个环节安排三个层面的例证,力求使知识具体化,为迁移创造条件。第一个层面是重温阅读课文有关片段,进一步体会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这是正面例证;第二个层面是尝试修改一篇习作,这是反面例证;第三个层面是对照方法,重新审视平时习作,交流经验,互相评议,自我修改,以求尝试运用、综合提高。知识的例证过程,是知识的具体化之路,也是知识迁移的必由之路。

三、简要总结,拓展延伸

1、简要总结。对照板书,引导学生说说本课的学习体会后,提出在今后的写作中,应注意表达内心的感受,写出感人的好文章。

2、拓展延伸。

①修改练习:课后,继续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②习作练习:课后,请回忆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一情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诗歌、日记、书信等),写出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在知识具体化之后,再次进行综合归纳,并拓展延伸,这是迁移知识的过程。认识的提高是个反复的过程,只有遵循认识规律,反复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才能让学生通过实践提高认识,迁移知识,运用知识,化知识为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第二课时

习作评改,深化整合,综合提高(略)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作文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并在阶段目标、教学建议等地方强调要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这些表述,就是要求学生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习作必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一方面要善于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物来写,一方面要敢于在叙述的过程中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依据课程标准精神,本节课着眼于对平时阅读感悟、习作经验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学会自由表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更好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已经注重引导学生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而且,在平时习作指导和评改过程中也已注重引导学生感悟和积累一定的习作经验,对于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积淀。本节课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回顾整合。为此,本节课首先通过回顾、梳理、归纳,让学生从比较理性的层面概括出最基本的表达方法,使知识抽象化;然后,紧接着引导学生联系有关课文和平时的习作,从正面、反面以及自己的习作进行例证,使知识具体化;最后再进行拓展练习、巩固提高。这样设计习作整合课的课型结构,体现了认识规律和心理学原理,有利于学生回顾整合习作经验,综合提高习作水平。

六年级复习课教案 篇3

教学内容:复习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以及用分数、比、百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完成第115-116页的第11-19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进行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2、能正确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本学期学习了有关比和百分数的哪些知识?你能用这些知识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二、完成练习

1、第11题

学生读题,说说题中每个百分数的含义。

注意:让学生说清楚每个百分数分别表示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数

2、第12题

联系生活说说合格率100%的意思是什么?

回答(1)他这一天生产的产品中有不合格的吗?

(2)他生产的产品合格率还能提高吗?

说说你的理由。

3、第13题

提醒学生完成填空,学生把写出的分数和比进行化简。

4、第14题

灵活选择比较每组数大小的方法。

学生完成后,同桌互相说说百分数、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以及相关注意点。

5、第15题

解(1)(2)题后,可以要求他们再用不同的方式进一步表达课桌价钱和椅子价钱的关系,以强化对比,分数和百分数关系的理解。

第(3)题

小组编题

组织交流,明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以及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等实际问题的联系和区别。

6、第16题

第(2)题可以先求出十月份用煤是九月份的几分之几

再列出3/48/7这个算式解答,也可列3/478解答。

7、第19题

要求根据题意画线段图。

弄清2/3吨1/4吨与2/3这三个分数的不同含义,学生列式解答

三、本课小结

教学后记:

六年级复习课教案 篇4

一、形近字

拼命 敬仰 坐位 吉祥 劈敌 日寇

饼干 抑制 挫折 清洁 墙壁 冠军

香蕉 简单 干燥 洗澡 遭受 浴血

焦急 竹筒 急躁 早操 糟糕 欲望

富裕 石碑 柞树

世俗 牌坊 作业

二、解释课文、语句

《老人与海鸥》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送老人,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 令人震撼的情。课文语言朴实,平凡中包含深情,令读过的人无不为人与动物 这样真挚的感情而动容。

1、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 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这是一个十分简朴的老人,可就是这样一个勤俭的老人,却用自己不多的退休工资给海鸥买食物,天天步行二十余里去喂海鸥。

2、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这是老人喂海鸥的一个细节描写。老人的动作是那么的娴熟,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那么和谐!“扫”字把鸥群吃食的样子描绘得生动鲜活。海鸥有节奏地翻飞着雪白的翅膀,那场面,像一幅灵动的画,更像一首美妙的歌。

3、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多么朴实的名字!然而透过这一个个朴实的名字,我们看到的是老人对海鸥的亲昵,对海鸥的爱。老人亲昵而自然地呼唤着一只只海鸥,就像在呼唤着自己的儿女。也许老人并不会唱歌,可一声声对海鸥的呼唤,不就是一首首动听的 歌曲吗?

4、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这是谁也意想不到的事情。海鸥一开始“突然飞来”时,也许以为是老人又来给 它们喂食了,许多天没来的老人终于又来了,于是它们没等老人呼唤它们的名字就迫不及待地“突然飞来”。然而它们很快就发现不对,于是它们围着遗像“翻 飞盘旋”“连声鸣叫”。它们一定是发现十多年来天天与它们朝夕相处的老人今天与往常不一样了。它们用声声鸣叫呼唤老人。

5、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海鸥也像人一样,它们有着人一样的情感。急速翻飞后,海鸥们“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是那么地严肃和安静,也许它们知道老人再 也不会来了,于是它们默默地“肃立”,好像在为老人守灵。这样的场面,相信无论谁都会为之动容。

6、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当老人的遗像被我们收起时,海鸥们的举动又是那么地让人吃惊,所有的海鸥都大声鸣叫着朝遗像扑过来,飞动的翅膀形成了一个白色的漩涡,使我们几乎无法脱身。海鸥们是那么舍不得离开老人,它们在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留恋。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下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

A.老奶奶告诫我说:“摘(zai)桃容易栽(zhāi)桃难啊!”

B.他似(sì)乎没有听见,仍像个木偶似(shì)的站在那儿。

C.音乐(lè)给人带来了无限的快乐(yuè)。

D.小菊做的飞机模(mú)型精致极了,跟真的一模(mó)一样。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2分)()

A.赤橙黄绿清兰紫,谁持采炼当空午?

B.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河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山峡里直泄下来,撞击在岩石上,飞贱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振耳欲聋。

C.一家外国报纸清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D.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3、下列加线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A.①《火把花》这篇文章很深,不好理解。

②这口井很深,人们打水十分吃力。

B.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②中国的万里长城举世闻名。

C.①他爷爷与地主老财有着深仇大恨。

②我们对老张的遭遇深表同情。

D.①花言巧语迷惑不了头脑清醒的人。

②这个百花齐放的季节是21世纪的第一个春天。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B.安徒生的作者是《卖火柴的小女孩》。

C.在音乐的伴奏声中姑娘们跳起了动听的舞蹈。

D.大地把太阳照得一片通红。

5、下列句子说得最委婉的一项是(2分)()

A.怎么不把你的《小学六年级奥林匹克语文思维训练教材》给我用?

B.快把你的《小学六年级奥林匹克语文思维训练教材》拿给我用!

C.你为什么不把《小学六年级奥林匹克语文思维训练教材》给我用呢?

D.能把你的《小学六年级奥林匹克语文思维训练教材》借给我用一下吗?

6、下列句子表意准确、简明、连贯的一项是(2分)()

A.我要尽快早日报答母亲对我的母爱。

B.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我很快进步了。

C.围绕中心选材,是衡量一篇作文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D.即使懂得了时间的可贵,那么就从今天开始,不浪费一分一秒。

7、下列句子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有的同学正奋笔疾书;有的同学正掩卷沉思;而老师则平静地站在讲台前默默地注视着他们。

B.“怎么了?”一个关切的声音传来:“有什么困难需要我帮助吗?”

C.郑板桥是清代一位有名的书画家。他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堪称“诗书画”三绝。

D.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8、下列和所给例句修辞方法同类的一项是(2分)()

例句:天亮时才发现,我们俩已经成了泥人。

A.敌人夹着尾巴逃跑了。

B.红安养育了223位将军,两任国家主席。

C.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

D.昨天我遇见那个小光头了。

9、数量从“1”增加到“9”和从“9”减少到“1”,下列对二者的表述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增加了8倍,减少其9分之8

B.增加了9倍,减少了8

C.增加了9倍,减少了9分之8

D.增加到9倍,减少了8倍

10、下列文字与原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2分)()

A.一儿曰:“日初出大余车盖,级日中,则如盆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B.虽与之俱学,佛若之矣。

C.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D.他一定在跺着穿着高筒毡靴的脚,他的梆子挂在腰带上,他冻得缩成一团,耸着肩膀……

11、在下面的括号里分别填进一个“叫”的同义词。(4分)

虎()马()犬()狮()

狼()蝉()猿()羊()

12、把括号内的三个备选词语分别填到下面句子中的空白处。(3分)

地震是自然□□中对人类□□最大的□□之一。

(备选词语:危害灾难灾害)

13、读句子,回答问题。(3分)

A.这里产的蜜桔,每个只有四五十克重。

B.站在离浮雕十二三米的地方,就能将上面的人物看得清清楚楚。

(1)A句中的“四五十克”是说蜜桔重还是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句中的“十二三米”是说距离远,还是说距离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将原句中加点的部分各改动一个字,使其中数字所表示的轻重、远近与原句意思相反。

A句改为:__________________B句改为: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10分)

坟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朝狮子脸上专咬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 被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14、从体裁来看,本文属于(2分)()

A.童话 B.小说 C.寓言

15、给本文配一个恰当的标题是(2分)()

A.叹息

B.大人物和小人物

C.蚊子和狮子

16、文章运用了(A.拟人B.夸张C.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A.外貌动作B.语言动作C.心理活动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中心。(2分)

17、文中两次写到蚊子吹喇叭。

(1)第一次吹喇叭是因为(1分)()

A.心中无底,借此鼓气 B.藐视强敌,勇敢出击

C.迷惑强敌,制造战机 D.虚张声势,吓唬强敌

(2)第二次吹喇叭是因为(1分)()

A.战斗之余,习惯吹奏 B.战胜强敌,得意忘形

C.鼓足勇气,准备再战 D.嘲笑强敌,再接再厉

18、这种打败大人物的人却被小人物打败,原因是(2分)()

A.这种人之所以能打败大人物,是因为他头脑灵活,机智勇敢;正是因为打败过大人物,才容易产生骄傲情绪,被胜利冲昏头脑,最终被小人物打败。

B.这种人之所以能打败大人物,是因为他勇猛善战;正是因为打败过大人物,才不可一世,疏于防范,最终被小人物打败。

C.这种人之所以能打败大人物,是因为他深知信心是成功的前提;正是因为打败过大人物,才会麻痹大意,意外地被小人物打败。

D.这种人之所以能打败大人物,是因为他能以已之长克敌之短;正是因为打败过大人物,才容易产生骄傲情绪,才会被胜利冲昏头脑,最终被小人物打败。

(二)(30分)

有那么一只猫,它总是把自己吹嘘得了不起,对于自己的过失,却百般掩饰。

它捕捉老鼠,不小心,老鼠逃掉了。它说:“我看见它太瘦,只好放走它。等以后养肥了再说。”

它到河边捉鱼,被鲤鱼的尾巴劈脸打了一下。它装出笑容:“我不是想捉它--捉它还不容易?我就是要利用它的尾巴来洗洗脸。刚才到阁楼上去玩,我的脸搞得多脏啊!”

一次,它掉进泥坑时,浑身糊满了污泥。看到同伴们惊异的眼光,它解释道:“身上跳蚤多,用这办法治它们,最灵验不过!”

后来,它掉进河里。同伴们打算救它,它说“你们以为我遇到危险了吗?不,我在游泳……”话没说完,它就沉没了。

“走吧□”同伴们说□“现在,它大概又表演潜水了。”

19、请在文段方框处填上恰当的标点。(3分)

20、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掩盖-()惊奇-()

21、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2分)()

A.声音延续 B.解释说明 C.意思转折

22、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2分)()

A.意思省略 B.说话断断续续 C.话语突然停止

23、“话没说完,它就沉没了。”句中“没”字读音不同,意义也不一样。前一个“没”字的意思是□□;后一个“没”字的意思是□□。(2分)

24、“对于自己的过失,却百般掩饰。”这句话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________。(2分)

25、“身上跳蚤多,用这办法治它们,最灵验不过!”句中“这办法”是指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这则寓言刻画小猫时主要采用的方法是(3分)()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心理描写 D.神态描写

27、本文的写作顺序是(3分)()

A.先总后分 B.总分总

C.先分后总

2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这则寓言告诉我们(3分)()

A.做人要乐于助人,不能无动于衷,见死不救。

B.做人要真心待人,不能自作聪明,瞎乱猜测。

C.做人要诚信实在,不要文过饰非,自欺欺人。

D.做人要诚实善良,不要固执己见,狂妄自傲。30、小

猫的性

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三、作文(30分)

六年级复习课教案 篇5

六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复习教材中出现的成语。

2、会正确理解、使用所学的常用成语。

3、复习积累成语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会正确理解、使用所学的常用成语;复习积累成语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要求。

同学们,今天大家兴高采烈地来到阶梯教室上课,老师对大家提点要求,即同学们必须在听课时聚精会神,讨论时各抒己见,回答时力争对答如流。当然,如果你回答不上来时也不要有后顾之忧,因为我不会对大家求全责备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信心跟老师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地把这节课上好?请你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

老师刚才说的这一段话有什么特点?(成语和四字词语)你知道老师讲了哪些成语吗?(生答,投影成语)

同学们,成语是祖国语言文字的瑰宝。在我们的汉语中有许多成语。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成语。

1、师:本学期,我们通过学习课文,学到了很多的成语。老师让你们回去搜集整理了,谁来说说你都找到了哪些成语?

2、指名学生说后,教师课件出示: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 别有深意 左冲右撞 意味深长 庞然大物 行色匆匆 奇妙无比 不拘一格 年过花甲 悬崖峭壁 狂风怒号 惹人讥笑 寝不安席 思潮起伏 可见一斑 碧空如洗 波涛起伏 水落石出 百折不回 牙牙学语 身无分文 溜之大吉 怒目圆睁 兴高采烈 和蔼可亲 闪闪发光 一命呜呼 苟延残喘 罪魁祸首 竭泽而渔 风雨同舟 失声痛哭 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 马马虎虎 恍然大悟 北风怒号 匆匆忙忙 饱经风霜 牛毛细雨 结结巴巴 大病新愈 抑扬顿挫 相依相随 焦躁不安 漫不经心久别重逢 横遭不幸 震耳欲聋 浴血搏杀 不甘落后 千方百计 哭笑不得

长途跋涉 大摇大摆 无影无踪 微波粼粼 有朝一日 大洋彼岸 不解之缘 暗无天日 眼冒金星 一反常态 为所欲为 暑去寒来 不在话下 窃窃私语 无言以对 雕梁画栋 巧夺天工 独具匠心 引人入胜 古色古香 余音绕梁 不落窠臼 雅俗共赏 美不胜收 脍炙人口 曲高和寡 妙笔生花 阳春白雪 笔走龙蛇 不同凡响 别具一格 响遏行云

3、原来我们学了那么多的成语啊,那么谁有好的学习方法,记住这些成语呢?①抄写,好记性不如烂笔头。②读读背背,读书百遍其义自现。③理解意思再记忆,好方法。④分类记忆)

板书:

积累的方法: 多读多背 掌握规律 理解意思 归类记忆 „„„„.小结:积累成语有很多方法,适合自己记忆的就是最好的方法。如果你的好方法来不及介绍,课后把它教给你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就一同进入成语世界,进行一场有趣的成语擂台赛。

二、明确规则

①以4个小组比赛的形式开展活动,以小组记分,最后排出名次,赢的那一组是今天的冠军。②记分员只管记分,不参加比赛。为了公平,我们抽签来决定每个小组的活动题目,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到前面来抽签,并领取你们的活动单。

三、比赛开始

第一轮必答题,每道10分,答错不得分。请看题。

(一)先来考考大家对教材中的成语的熟悉程度。

1、比喻从观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测全貌。

2、偷偷走开或一走了事。

3、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4、把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不加思考。

5、形容人的心情烦躁,坐立不安。

6、形容路途遥远,历经艰难。

7、不能分开的缘分,指亲密的关系或深厚的感情。

8、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二)归类复习是我们常用的复习成语的方法,那么我们可以把成语分为哪几类呢?

1、按成语的构成形式可分为

2、按成语内容的特点可分为:

3、按成语的来源可分为 成语的确十分有趣,无论是它的词语的构成,还是它的意义,以及它的语言形式,都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必答题的第二轮,我们就来分类填填这些成语。

如()灌耳 守口如()如()得水 身轻如()()步穿杨()霄云外()()火急学富()车 势如破()负()请罪()水相逢()断丝连 花()绣()焦()烂()咬()切()虎()熊()

(三)不过光积累很多成语是不够的,真正机灵的同学还懂得恰当地使用它们。咦!你们会运用吗?(会!)口说无凭,得经过老师的考验,怎么样,有信心吗?进入第三轮必答题。

不劳而获

自食其力

失之交臂

不期而遇

1、我们要善于抓住每一次机会,否则,一旦与良机____,你后悔也来不及了。

2、指望天上掉馅儿饼____的人最终必将一无所获;而凭借自己辛勤的劳动____的人才有可能收获幸福!

自暴自弃

持之以恒

半途而废

不甘示弱

变幻无常

3、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朝着一个目标,____地去做,不能____。

4、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千万不要____,而要树立信心,勤学好问,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语重心长

心悦诚服

诚心诚意

众志成城

冷嘲热讽

5、王老师____地说:“同学有了缺点,我们应该____地去帮助他,而不能____。”

不甘示弱

变幻无常

天昏地暗 持之以恒

6、俗话说“六月的天——小孩子的脸”,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眼间却飞沙走石,____,不一会儿就下起了瓢泼大雨。这天气真是____啊!

7、看到姐姐每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我____,学习勤奋刻苦,今年终于也当上了“三好学生”。

必答题过后,我们来看看各组的得分。组暂时领先。

(四)抢答

1、失之毫厘。

2、近朱者赤。

3、既来之。看图猜成语。成语之最

(一步登天)最长的腿(顶天立地)最高的人最大的手术最难做的饭

填成语,猜谜语。先把成语填完整,再把所填的字按顺序连起来作谜面,打一动物。

()针引线

()上添花

()冠禽兽 披星()月

()颜薄命

()言巧语()苦连天

()目了然

()东击西()天动地

()马奔腾

()喻户晓 这种动物是()

读下面一段话,有7个地方能换上成语,请你把它找出来并换上成语,再读一读句子,看看句子有什么变化?

昨天和风习习,阳光灿烂,爸爸说要带我去江滩公园放风筝,这个意外的消息让我高兴的快要发狂了。爸爸总是天未亮就出门,天黑了才回家,工作很辛苦,常常累得一点劲都没了,哪有时间陪我出去玩。来到公园,这里的人聚集得非常多。看看满天的各种颜色的风筝,我急得不能再等待了,拉着爸爸的手直奔江边。

昨天风和日丽,爸爸说要带我去江滩公园放风筝,这个意外的消息让我欣喜若狂。爸爸总是早出晚归,工作很辛苦,常常累得筋疲力尽,哪有时间陪我出去玩。人未出门,可我恨不得立刻就到公园。来到公园,这里人山人海啊!看看满天的五颜六色的风筝,我迫不及待,拉着爸爸的手直奔江边。

四、片段练习

激烈的比赛结束了,同学们还意犹未尽。或许有的小组还可以扭转乾坤,当然需要你们群策群力。老师在给你们一次机会,拿起笔谢谢刚才的比赛,至少看哪个组用上的成语最多。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游览了成语乐园,感受到了成语的丰富多彩,同时也欣赏到了同学们精彩的成语表演,可以说是受益匪浅、满载而归。但今天我们所结识的成语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中华成语发展至今仍然有着无比鲜活的生命力,同学们只有学以致用才能使中华文化发扬光大。愿同学们不断去学习,不断去探索,去认识更广博的世界。

板书设计

有趣的成语 多读多背 掌握规律 理解意思 归类记忆 „„„„.教学反思:

上复习课的目的是什么呢?我想主要是进一步的理解、记忆,总结,融会贯通,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知识网络体系。

针对本学期学习的众多类型的成语,我决定进行成语的复习。复习课前,我把分散在每篇课文中,词语盘点中的词语找出来进行归类,在课堂上把这些知识点一一呈现给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为了消除学生在复习时的厌倦心理,激发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同组同学之间互相补充,为自己组取得好成绩而努力。并让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积累成功,树立信心。

一堂课下来,感觉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是蛮高的,课堂气氛也比较热烈。整个课堂流程顺利,脉络清晰。以擂台赛为主对成语进行分类复习,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的归类能力,看图猜成语游戏,加深对成语的认识和理解,成语填空,学以致用,环环相扣,整堂课的思路非常清晰。这节课体现了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在游戏中复习成语,积累成语,了解成语知识,同时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另外,这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孩子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当然,这堂课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1、感觉每个环节还不够丰满,学生答完题后,读的还不够多,形式也比较单一,每个环节的过渡语课前未做充分考虑。

2、学生平时积累有限,抢答题的有些题目出示后,出现冷场。

3、复习方法未能贯穿整个比赛过程。

六年级复习课教案 篇6

一、概念复习

师:说说你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哪些?(随生板书:世纪年季度月旬星期.)

师:今天我们重点复习年月日这部分内容。

师: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时间单位,说说有关它的知识。(生选中哪个内容就复习哪部分内容)

1.世纪

(1)复习世纪的有关知识

(2)练习:判断一下年份是哪个世纪?

2.年

(1)复习年的有关内容。

(2)判断哪一年是平年,哪一年是闰年?

3.季度

(1)复习季度的知识。

(2)学生说一个月份让大家判断是哪个季度。

4.月

(1)复习月的有关知识。

(2)一个学生出题其他同学。

六年级复习课教案 篇7

教学内容:教材第33页复习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的特点.能判断一个物体或立体图形是不是圆柱或圆锥。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容积)计算方法,并提高灵活应用计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的特点。

教学难点:进一步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容积)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完了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今天开始复习圆柱和圆锥。(板书课题)通过复习,一方面,要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熟悉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掌握圆柱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包括容积)的汁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特征

1.说出物体名称。

出示一些圆柱和圆锥的物体和模型,让学生说一说各是什么形体。

2.复习特征。

(1)同时出示圆柱和圆锥的图形。

指名学生说出各图的名称。(板书:圆柱、圆锥)

(2)提问:谁能拿出圆柱和圆锥,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在图中板书)圆锥的高怎样测量,试着量一量你手里圆锥的高。

(3)提问:哪位同学来说说圆柱有什么特征哪位同学来说说圆锥有什么特征

三、复习计算

做复习第1题。

1、出示表格,说明要求,

让学生计算,填在表格里。学生口答结果,老师板书填表。

2、提问:圆柱的表面积怎样计算的(板书:圆柱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为什么用底面周长乘以高这三道题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的,圆柱的体积汁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强调把个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得出新的结论)这里哪两题计算过程是相同的,哪一题不同为什么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的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又是怎样得到的?这两题计算过程完全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

复习第24题。

教学反思:

六年级复习课教案 篇8

单词

健康的不健康的吃,饮食

日常饮食

酸奶

新鲜的炸薯条

披萨饼

麦片粥

在昨天

有趣的事

可乐 辛辣的 坚果

在明天

不含酒精的饮料

小吃

美味的 美味的 咸的 苦的 晚饭

今晚

清蒸虾

也 大蒜

蔬菜汤

番茄

最喜欢的 炒鸡蛋

熏肉

菜单

色拉

鸡翅

水煮蛋

任何的冷冻的 饺子

保持安静 跑过马路

等待(词组)往左转

进入

大声地说话 小时

分钟

到达(词组)

邮局

市场

电影院

餐馆 开放日

活动安排

父母亲

到达(单词)

在入口处

首先

紧接着

在那以后

然后

最后

课题

迎接

合唱队

英语俱乐部

布告栏

体育馆

底楼

秘书

银行职员

女警察

牙医

司机

采访

工作,职业

工作

开始

结束 生病的更好的 年龄

度过

颐和园

故宫博物院

天安门广场

长城

天坛

周末

离……远

近的 照片

活动

购物

计划

地方 主意

回来(词组)

花费

旅行

与……讲话

一点也(不)几乎

共同

分享

其他的 友好的 对……友好

互相

说谎

淘气的 努力地

第一次

刚刚

已经 亲属

家谱

堂兄

孙女

孙子

仅仅

成员

去购物

别的从不

有时

通常

总是

打羽毛球 做游戏

去骑自行车 句型

1.我们每天需要多少动植物油? 2.我们需要少量的盐和糖。

3.do/ have/you/usually/for/breakfast/what/? 4.我通常是面包和牛奶 5.你的饮食比我的饮食健康 6.你的饮食不如我的饮食健康 7.你的和我的饮食一样健康 8.你昨天早餐吃的什么?

9.我们买一些橘子吧?(提示词shall 做肯定回答,否定回答)10.你喜欢什么?(提示词would)11.我想要一些香肠。

12.你想来些鸡翅吗?(做肯定回答和否定回答)13.我可以来写梨吗?(提示词 may)14.好的,给你

15.Because oranges are sweet.(根据答句写出问句)16.让我们一起去超市去买一些食物。17.你晚餐喜欢吃什么?(提示词 would like)

18.你喜欢吃大米还是面条(would 引导的一般疑问句)19.你喜欢哪一种汤?(提示词 kind of)20.你已经买了一些虾了吗?(提示词 have)21.你在哪儿买的它?(过去式)22.在超市,在海鲜区。

23.我们需要制作一个购物清单。(提示词 need shopping list)24.我们在哪里有规矩? 25.我们在马路上有规矩。26.sign/does/mean/what/this/? 27.can/find/where/it/we/? 28.禁止践踏草坪。(提示词 don’t)29.禁止摘花。(提示词 must not)

30.long/it/you/to/supermarket/how/does/take/get/to/? 31.他们住的离学校远。它大约要花费他们二十分钟。32.walking/she/does/see/to/what/when/she/is/school/.33.当我在公交车上的时候,我看到了几个家长和许多学生。34.They have tea and cakes at four o’clock in the music room with the teachers.(改为过去时)35.are/the/programme/they/for/planning/open day/their/.36.I/at/meet/will/them/the/entrance/what/do/first/they/will/./? 37.they/listen/choir/hall/will/to/the/the/school/at/ten/in/o’clock/.38.want/to/I/you/welcome/in/the/different/places/parents/.39.我将要在6A教室。它在第二层。

40.你想成为一名警察吗?(做肯定回答和否定回答)41.I/because/to/our/make/city/a/place/want/safe/.42.你想成为什么? 43.我想成为一名牙医。因为我想让病人好转。44.I/at/in/usually/work/half/the/morning/start/past/eight/.45.do/when/usually/you/finish/work/? 46.in/have/where/you/been/Beijing/? 47.我(已经)去过天安门了。48.are/to/how/you/going/there/get/? 49.让我们一起坐公交车吧

50.we/to/when/are/come/going/back/? 51.我们将在六点回来。52.visit/place/shall/which/we/? 53.要花费多少钱。

54.早晨九点怎么样?(提示词 how about)55.周末你通常干什么?

56.王府井离得天安门近还是远?(选择疑问句)57.这是我家人和我的照片。(提示词 of)58.他们喜欢在一起玩(提示词 like to)59.他总是很友好 60.他从不淘气

61.他们总是一起步行去学校。62.you/yet/there/have/been/? 63.我刚刚去过那里。64.水上世界怎么样? 65.你有几个叔叔? 66.你和你的婶婶做什么? 67.我有时和我的妈妈一起看电视。68.him/what/do/else/you/with/do/?

六年级复习课教案 篇9

盘活四字词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复习教材中出现的成语。

2、会正确理解、使用所学的常用成语。

3、复习积累成语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会正确理解、使用所学的常用成语;复习积累成语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要求。

同学们,今天我们课堂上高朋满座,蓬荜生辉,我对大家提点要求:听课时聚精会神,讨论时各抒己见,回答时力争对答如流。当然,回答不上来不要有后顾之忧。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信心跟我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把这节课上好?请你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老师刚才说的这一段话有什么特点?(成语和四字词语)你知道老师讲了哪些成语吗?(生答,投影成语)生读。同学们,四字词语简洁凝练,尤其是成语更是祖国语言文字的瑰宝。本册课本中有很多四字词语,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盘活这些四字词语。

二、课前老师让你们回去搜集整理了本册课本中的四字词语,谁来说说你都找到了哪些四字词语? 1.指名学生说后,教师课件出示: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 别有深意 左冲右撞 意味深长 庞然大物 行色匆匆 奇妙无比 不拘一格 年过花甲 悬崖峭壁 狂风怒号 惹人讥笑 寝不安席 思潮起伏 可见一斑 碧空如洗 波涛起伏 水落石出 百折不回 牙牙学语 身无分文 溜之大吉 怒目圆睁 兴高采烈 和蔼可亲 闪闪发光 一命呜呼 苟延残喘 罪魁祸首 竭泽而渔 风雨同舟 失声痛哭 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 马马虎虎 恍然大悟 北风怒号 匆匆忙忙 饱经风霜 牛毛细雨 结结巴巴 大病新愈 抑扬顿挫 相依相随 焦躁不安 漫不经心久别重逢 横遭不幸 震耳欲聋 浴血搏杀 不甘落后 千方百计 哭笑不得

长途跋涉 大摇大摆 无影无踪 微波粼粼 有朝一日 大洋彼岸 不解之缘 暗无天日 眼冒金星 一反常态 为所欲为 暑去寒来 不在话下 窃窃私语 无言以对 雕梁画栋 巧夺天工 独具匠心 引人入胜 古色古香 余音绕梁 不落窠臼 雅俗共赏 美不胜收 脍炙人口 曲高和寡 妙笔生花 阳春白雪 笔走龙蛇 不同凡响 别具一格 响遏行云

2.排火车读一读(每人读一行)。

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读的有不准确的地方,同桌为他正音。

三、指导书写

同学们,这些四字词语中,你觉得哪些字书写时容易出错?

四、运用 1.词语归类。

课件出示:德高望重。一般什么情况下,我们会用到这个词?(描写人物)课件出示:人物描写。从屏幕上找一找哪些还是描写人物的词语?课件出示:怒目圆睁、和蔼可亲。除了人物描写的,你觉得还有哪种类型?

小结:将词语归类是为了更好的积累词语,其实除了归类这种方法,还有很多积累的办法,比如:抄写、多读多背、理解意思记忆等。适合自己记忆的就是最好的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加强词语积累。2.填空。

光积累是不够的,学以致用才算真正掌握。你们会运用吗?(会!)口说无凭,老师来考验一下大家。

(1)俗话说“六月的天——小孩子的脸”,刚才还是____,转眼间却____,不一会儿就下起了瓢泼大雨。这天气真是____啊!

(2)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朝着一个目标,____地去做,不能____。(3)老师____地说:“同学有了缺点,我们应该____地去帮助他,而不能____。” 3.课堂练笔。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游览了成语乐园,感受到了成语的丰富多彩,同时也欣赏到了同学们精彩的成语表演,可以说是受益匪浅、满载而归。但今天我们所结识的成语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中华成语发展至今仍然有着无比鲜活的生命力,同学们只有学以致用才能使中华文化发扬光大。愿同学们不断去学习,不断去探索,去认识更广博的世界。

板书设计

六年级复习课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 复习本课 10 个生字及指定词语,写好“答案”二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金鱼与化石鱼、河公公之间对话的 有趣。

3. 知道化石鱼是鱼类的祖先,激发探索自然的奥秘。

教学重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在朗读中,注意标点符号的用法,体会不同标点表达的语气不同。

教学难点:

1. 体会小金鱼与化石鱼、河公公之间对话的有趣。

2. 在田字格中正确、端正地写好“答案”二字。

教学流程: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化石鱼》,一起来读读课题。

1.复习词语。

师:文中的词语是不是都认识了呢?让我来考考你。

(2)出示:原来、所有、祖先、四亿多年 师:这一次会有 4 个词语一下子都跳出来,请你和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看谁全 能读正确? 师:全对的请举手,真棒!

(3)出示:附近、稀奇、假鱼、答案 师:我这里还有一些词语呢,它们不仅笔画多而且还容易读错!你们可要睁大 眼睛仔细看啊。

①附近:师:它们都是几声?(非常好! )一起读“附近” 师:哪条小金鱼,愿意游到我的附近啊?——这条小金鱼,快游过来 吧! (真是一条可爱的小金鱼) 师:通过它的表演,我明白了,原来附近就是周围的意思啊!快和你 附近的同伴读读这个词。

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上节课我们已经读过这个小故事了,现在请你 再好好读读,一会儿看谁能够清楚地说给大家听。

(2)选择词语说说课文意思。

师:还记得它们吗?谁能用上这些词语,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同桌之间先试着说一说。 (指名说说)

(3)理解“稀奇” 。 师:当小金鱼看到化石鱼的时候为什么会觉得“稀奇”啊?

二、感悟课文 2—5 段。

师:看到这样少见的奇怪的鱼,小金鱼都和它说了些什么呢?快读读课文 2—5 段,用横线画出小金鱼说的话。

1. 学生自读课文 2—5 段,用横线画出小金鱼的话。

2. 学生反馈。

①(指名读)哪条小金鱼快来说说,第一次你是怎么问的?听出来了,你 感到很奇怪。

②(小组读)这组的小金鱼也来问一问。

③(同伴读)看看这两句话都是什么标点?对呀,小金鱼从来没见过这么 奇怪的鱼,所以想问个明白,快和你附近的同伴互相问问。

①(自己练读)那你们又问它什么了?这一次和上一次的语气一样吗?从 哪知道的?

②(指名读)强调“一定”是呀,小金鱼可不仅仅是想问个明白了,它这 一次是一定要打听清楚,因为它的好奇心越来越强了,那该怎么打听呢?你是 一定要打听清楚吗?我可没有听出来啊。 (范读)

③(齐读)大家一起来打听清楚吧。 师:小金鱼快告诉我,当你问完化石鱼的时候它是什么样子啊?

④(游戏体会)听你这样一说,我想到了一个游戏:木头人。我们一起来 玩吧。

⑤(齐读)我刚才看到好多同学还真是一下也不动,想想自己刚才的样子, 化石鱼是不是也像你们一样只坚持了很短的时间呢?对!化石鱼是始终一下也 不动,该怎样读它当时的样子呢?

(3)结合板书小结化石鱼是假鱼的原因。 师:你们问了化石鱼两次,它始终是一下也不动。遇到这样的鱼,你心里在想 些什么啊?(生 1:这条鱼怎么和我见过的鱼不一样啊?生 2:这条鱼的尾巴怎 么不摆啊……)

①(齐读)所以这时你说……

② (同伴读) 快看看这是什么标点?那该怎样读啊?快和附近的同伴读一读。

③(齐读)我已经看到小金鱼高兴的表情了,我们一起来高兴地读一读。

(5)检验学生了解情况,进行说话训练。

①练习“因为...所以...”的句式。 师:我来采访一下,小金鱼,你们为什么以为化石鱼是假鱼啊?用上“因为……所以……”来说一说。 ②小结学生语言。 师:哦,我明白了,因为你们没有见过这样奇怪的鱼,所以你们以为化石鱼是 假鱼。是这样吗?

三、感悟课文 6—9 段。

1.学生自读课文,用横线画出小金鱼的话,用曲线画出河公公的话。 师:河公公又和这条好奇的小金鱼之间说了些什么呢?请你继续读读 6—9 段, 用横线画出小金鱼的话,用曲线画出河公公的话。

2.学生反馈。

3.读懂河公公的话。

①自己读读河公公说的话,想想你知道什么了? 预设:不是假鱼是真鱼——真是会读书的好孩子。 它是小金鱼的祖先——看来你读懂了河公公的话。 它是小金鱼最老最老的爷爷——这最老最老的爷爷距今已经有多少 年啦?——看来你们都明白了河公公的话了。

②(齐读)快把河公公的话读给大家听听。

③(男女生比读)想想河公公这么大的岁数了,它的话应该怎样读啊?男生 读读,女生再读读。恩,有点河公公的意思啦。

④(同桌分角色读)同桌之间一个当河公公,一个当小金鱼,互相读读它们 的话。

⑤(小组展示读)哪组给大家读读。

4.看视频了解。 师:河公公的话到底是不是真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了解一下。

5.小结:原来河公公说的都是真的,小金鱼找到正确的答案啦,这距今四亿多 年的化石鱼就是它的祖先。

四、学习10 段。

师:此时,小金鱼望着这条化石鱼越看越觉得有趣,它要把这件事情告诉所有 的朋友。

五、回顾全文。

师:多有趣啊!让我们再来好好地读读这篇课文吧。

六、指导书写。

师:小金鱼终于找到了的答案,真是一件开心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来写写这两 个生字吧。

1、自学笔顺。同桌之间一起说说这两字的笔顺。

2、集体书空检查笔顺。右手书空,我们一起说一说。

3、强调注意地方。想把这个字写漂亮,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的呢?

4、师范写。有了你们的提醒,我想这两个字一定会些漂亮的。

5、学生描红一个,写一个。自己描红一个,写一个。

6、反馈评价。

7、自己再书写一个,同学之间互评。

六年级复习课教案 篇11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整理和复习第1课时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内容

复习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材第17页的内容及练习四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复习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掌握乘法运算定律在分数乘法中的`推广和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2、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分数乘法的熟练程度和灵活计算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及良好的审题习惯。

重点难点

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提高灵活计算的能力。

教具学具

口算卡,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数乘法的意义

1、口算。(老师出示口算卡,指名学生回答)

提问:以上几道题有的是整数乘分数,有的是分数乘分数,都可以看成是一个数乘分数,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分别说出以上几道题的意义。

二复习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看教材第17页的第3题,指名读题目要求。

提问:为了计算简便,在分数乘法中应该先做什么?(指名回答)(先约分,再做乘法)

提问:这道题中,有一个因数是整数,约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整数与分数的分母约分)

请全班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各题。

三复习乘法运算定律和剑简便计算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乘法运算定律?它们在分数乘法中适用吗?

全班同学完成教材第17页的第2题,老师检查巡视。

课上练习,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四的第1~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审题,在练习本上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着重说一说在进行简便运算时运用了什么定律。

四课堂作业新设计

直接写出得数。

六年级复习课教案 篇12

【复习内容】教科书第十二册第87页“整理与反思”及“练习与实践”的1~8题。

1.计算整数加.减法要把相同数位对齐,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把小数点对齐,计算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但不管是整数加.减法,还是小数或分数加.减法,计算时都是把相同计数单位的数直接相加.减。

2.计算整数乘.除法都要按法则进行计算。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再根据因数里一共有几位小数,在积里点上小数点;小数除法把除数化成整数来除,要注意小数点的处理。分数乘法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分数除法用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

3.这部分内容与以往教材相比,有以下几点不同:

①关于乘法:4个6,可以是4×6,也可以是6×4;4×6读作4乘6,4和6都是乘数,也可以叫做因数。

②关于除法:新教材中没有给出“第一种分法”和“第二种分法”等名称。

③对小数和分数的混合运算不作要求,对分数中的假分数不要求化成带分数。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正确掌握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及整数计算法则与小数计算法则之间的联系,能正确进行计算。让学生掌握加减法之间,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这种关系进行验算。并在计算过程中熟练地进行估算。

2.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依据具体算式灵活地选择计算方式,体会不同计算方式的价值。

3.使学生根据提议正确理解数量关系,合理选择和组合信息。

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百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理解相关的基本数量关系,掌握与百分数有关的计算。

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重点抓住以下几点进行:

1.重视学生的口算。第一学段的要求是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第二学段的要求是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2.加强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3.鼓励算法多样化。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4.练习过程中要减少单纯的技能训练。第一学段要求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第二学段要求能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简单的小数.分数的混合运算也是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5.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避免对应用题进行机械的程式化的训练。对于较繁杂的计算,允许学生借助计算器进行计算。

6.对于每分钟的口算量,数学课程标准中没有作具体要求。

四则运算的意义各是怎样的?

2.整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数位对齐,从个位加(减)起]

小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小数点对齐,从最低位加减起]

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教师小结。

3.分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进行计算。)

4.整数乘法和除法是怎样计算的?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5.分数乘除法是怎样计算的?

(二)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8题。

1. 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题。先让学生直接写出得数,再交流总结出相关的口算方法。如果部分学生口算有困难,可以允许他们现写出计算过程,再写出得数。

2. 完成“练习与实践”第2题。让学生一组一组地进行计算,通过比较和交流进一步弄清各种运算的计算方法。

3. 完成“练习与实践”第3题。这一题的估算练习只要求学生估算整数加.减法和乘法。

4.完成“练习与实践”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各题的验算方法。这一题的演算方法可以是多样的,重点是让学生养成验算的意识和习惯。

5.完成“练习与实践”第5题。先让学生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再依据算式说说怎样计算。要让学生分析简单的数量关系,还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是用口算.笔算.估算还是用计算器算。做这4道题不难,关键是让学生以这4题为例,讨论什么情况下用口算,什么情况下用笔算,什么情况下用计算器算,什么情况下只需要估算,加深对这几种计算手段施用情况的感悟。

6.完成“练习与实践”第6题。先帮助学生理解场景中的信息,再让学生正确理解相应的数量关系,合理选择.组合信息。

7.完成“练习与实践”第7题。先让学生弄清应纳税款是多少元的14%,再独立完成。

8.完成“练习与实践”第8题。先出示第8题表中数据,让学生试着比较这几个队员助跑摸底成绩。学生可能在认识上有分歧,要逐步引导他们明确:只比较助跑摸高的厘米数是不合理的,合理的方法是现分别算出每人助跑摸高的厘米数相当于起身高的百分之几,再比较得到的百分数。

+ =      - =      ÷ =       ×14=       20÷ =

× =      2.1×4=     10-3.7=     13.5÷9=     4.6×10%=

二.在○里填上“>”“<”或“=”。

2÷3○0.666         0.7×0.8○0.8      2.532○2.532÷0.1

1.( )的 是 ;( )米比 米多 ; 千克增加 就是增加( )千克。

2.(  )+ =( )× = ÷( )=(   )- =(  ):4 = 0.5

3.把3米长的绳平均分成4段,每段长(    )米,每段占3米的(  ) .

4.两个数的和是196,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3倍,这两个数分别是(   )和(      )。

5.分母是8的最简真分数的和是(    )。

6.一辆汽车 小时行驶27千米,这辆汽车 小时行驶(  )千米,1小时行驶(  )千米。

四.解决问题。

1.六(1)班有男生24人,女生28人,这学期转走了2名女生。现在女生人数是男生的百分之几?

2.一条公路全长1200米,修路队第一天修了全长的45%,第二天修了全长的 。先估计哪一天修的多一些?多修多少米?

3.星星小学六月份用水82吨,比五月份多用水6.2吨。五.六月份一共用水多少吨?

4.3月份某商场营业额为250万元,按规定要缴纳5%的营业税,还要按营业税的7%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该商场3月份一共要缴纳税款多少元?

六年级复习课教案 篇13

六年级时态复习课

一、教学背景:时态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广大小学生在实际运用时会出现混淆的情况。在这八册书中出现了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这四种时态,我将会用两节课对这四种时态进行复习。

二、教学内容:复习语法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

三、教学目标:

1、复习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两种时态并让学生能够能灵活运用。

2、通过听说读写训练,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培养他们运用语法知识的交际能力。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Step 1: Warm-up

1、Greetings Good afternoon, boys and girls.Good afternoon, teacher

2、Daily talk(t-s)(大概)Eg:What did you /he /she do „? What did you /he /she do …? Did you go to …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 What is he/ she going to do … Are you going to…

(设计意图:由老师与学生的自由交流,自然地复习了过去时和将来时的句子,唤醒对这两种时态的记忆,并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英语氛围,引导学生乐于用英语开口说话。)

3、Sing a song: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设计意图:利用歌曲复习将来时,为下面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活跃课堂气氛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Step2: Presentation/Practice

1、Brain storm(PPT出示动词图片、词组,学生快速朗读一次)A、过去式的复习Da Xiong’s Last Week

Da Xiong:(crying)I failed the English test.Ding Dang: I am sorry to hear that.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 Da Xiong: Oh!I was busy last week.I went to a park by bus last Monday.I took many pictures with my friends last Tuesday.I played football last Wednesday.I walked to grandma’s home last Thursday.I watched TV last Friday…Ha,ha, I was so happy.Ding Dang: Oh!You always play.That’s why you failed the English test.(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动画引入过去时,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听力和笔试练习,使本来枯燥的练习课变得生动。)

1、回答问题:What did Da Xiong do last Friday?(He watched TV last Friday.)并板书:He watched TV last Friday.2、看图(PPT)提问、回答并完成下题

(以人机对话的形式让学生提问大雄,然后录音回答,学生根据回答的内容完成下列短文。)

Da Xiong

to a park by bus last Monday.He

many pictures with his friends last Tuesday.He

football last Wednesday.He

to grandma’s home last Thursday.He

TV last Friday.He was happy.1、写出动词的过去式

T: Da Xiong failed the exam.Why? Is it very difficult? Let’s help him.呈现大雄的试题:

写出下列动词的过去式,并在横线上写出你知道的更多的动词及过去式: clean()climb()wash()watch()dance()study()

see()take()swim()fly()

I can write more:

Check the answers.检查谁写的动词过去式多(教师检查及学生小组内检查)小结动词过去式的四种情况(PPT)

(设计意图:通过做大雄的试题进行笔试练习,让学生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试题能帮助学生归类出动词的过去式的几种形式:

1、一般在动词词尾加ed。

2、如果动词以字母e结尾,变过去式时直接在词尾加d。

3、如果动词是以辅音字母加y结尾,变过去式时要变y为i再加ed。

4、部分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而且试题设计一条横线让学生自己写更多的动词及过去式,具有灵活性。)

2、Let’s chant Is, was, are, were.Ready? Go, went, went to a park See, saw, saw elephants Eat, ate, ate good food Read, read, read a book Take, took, took pictures Swim, swam, swam in the sea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I ate, ate, ate good food.(设计意图: 通过chant 的形式进一步巩固过去时及短语搭配。欢快的节奏活跃课堂气氛、调整孩子们疲劳的脑神经,也为知识的巩固降低了难度。)B、将来时的复习

T:If you are Da Xiong,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next week? S1:I am going to…

S2:I am going to…

T:OK, let’s see what is Da Xiong going to do next week? Da Xiong’s Next Week

Ding Dang: Da Xiong, there is another test 1 week later.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next week? Da Xiong: What shall I do? Oh, I see.I will study hard next week.I’m going to read English with my sister next Monday.I’m going to read a book next Tuesday.I’m

going to do my homework next Wednesday.I’m going to Mike’s home by bike next Thursday afternoon.I’m going to watch TV Friday evening… Ding Dang: That’s right.1、1st listen: answer the question: What is Da Xiong going to do next week?并板书:(He is going to study hard next week.)am/is/are going to = will

3、听音,判断对错并改正。

1、Da Xiong will read Chinese next Monday.()

2、He is going to watch TV next Tuesday.()

3、He is going to Mike’s home last Thursday.()

4、He is going to watching TV next Friday evening.()(设计意图:判断对错的练习再次检查了学生对叮当和大雄之间的对话的理解程度,更重要的是练习里面渗透了动词时态与时间状语的搭配一致性问题。)

3、擂台赛:

T:Read the dialogue and try to ask some questions.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对话“Da Xiong’s Next Week”,并准备好自己的问题,然后学生分两组进行问答擂台赛。

(设计意图:通过擂台赛帮助学生复习更多将来时的句型。而且让学生来提问,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推动学生克服困难主动学习。学生们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学生们提出充满个性不同的问题,然后再让学生来回答这些问题,这符合素质教育所期盼的结果,这样比自问自答更能够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而且通过竞赛还可以培养学生个人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C、过去式与将来时的综合练习

1、Changing partners(练习下列句型)A、用过去式造陈述句 I ate good food.B、用将来时造陈述句 I am going to„

C、用Where , What, How„ 造过去式或将来时的问句

(设计意图:分三步进行“变换伙伴”的活动,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造出过去式、将来时的句子及两种时态的混合问答,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两种时态的表达练习。)

2、Make a postcard to Da Xiong.T: Design your postcard in your group, and then write sth about your “last weekend” and “next weekend”.(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给大雄设计一份post card,写出自己上周和下周的活动,从而在笔头上综合检查学生对过去式和将来时的掌握情况,而且在这个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Step4 : Summary

1、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重点(两种时态及句子的主要结构)。

2、根据本课主线人物大雄引导学生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进行情感教育。

Step 5: Homework Make a book : My Weekends(含过去与将来)教师先展示自己的书(Say goodbye to Da Xiong and Di Dang)

六、板书设计

Review the Tense(Ⅱ)

He watched TV last Friday.He is going to study hard next week.am/is/are going to = will

六年级英语复习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复习一般过去时:要求学生掌握过去式的变化规则

2.复习词组,要求学生能用一般过去时简单交流。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一般过去时的构成和运用

难点:过去时和一般现在时的区分

三、教学准备:

四、教学过程

(一)Warm

up

1、Greetings Question: What do you often do after school?

What does he often do after school? Answer :I often sweep the floor.He often reads a book.2、Let’s chant: What do you do? What do you do ? I often, I often sweep the floor What do you do? What do you do? I often, I often read a book.What does he do ? What does he do ? He often, he often washes the clothes.What does she do ? What does she do ? She often, she often does the dishes.(二)、Presentation Litter teacher:I visit my grandparents last weekend.(引出过去时)Ask: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group work)自编chant What did you do ? What did you do? I took, took pictures.What did she do ? What did she do ? She climbed, climbed a mountain.What did he do? What did he do? He learned, learned Chinese.What did they do ? What did they do? They sang, sang and danced.Task

1、请给所做的事情找出合适的时间,连线 I went to school

last Sunday.We went shopping

yesterday morning.I was born(出生)

yesterday evening.I ate good food

in 1996.小结:英语中要表示过去做的事情或存在的状态要用过去式,常和表示过去的时间状语连用.

Task2、写出下列动词的过去式.

(1)play

clean

(2)dance

live

(3)study

cry

(4)go

buy

小结:动词过去式有规则和不规则变化两种,a、一般在动词尾加ed,b、结尾是e的动词尾加d,c、以辅音字母加y结尾的,先变y为i,再加ed,d、特殊变化需牢记. Task3、按要求填写表格 原形

第三人称单数

现在分词

过去式

Watch eat do sing swim go

take

Game:长鼻王

三、Consolidation

Task4.采访活动 活动内容:

Where did you go ? How did you go there? What did you do ?

小学六年级英语复习课教案

一、复习内容:一般现在时的综合复习。

二、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能比较熟练地掌握一般现在时的用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一般现在时的用法。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听力材料、学生个人信息卡

五、教学过程描述 Step 1 Free talk: T: What day is it today? S1: It’s …

T: What’s the date? S1: It’s …

T: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S1: It’s …

T: What lessons do you have this morning? S2: I have …

T: What subject do you like?S2: I like … T: Do you study … well? S2: Yes, I do./ No, I don’t.T: Oh, you are so great!I think you should study harder.Try your best, ok? T: I like PE, because I like sports.Do you like sports? I like playing table tennis.What sport do you like?

Do you … every day? Step 2 Review the phases 1T: Good, we should do some exercise to keep healthy.There are many kinds of sports.Can you say them quickly? S: …

2T: After school, we can do these sports, and what else can you do? I usually read books and watch TV after school.What do you usually do after school? S: …

T: Now let’s play a game.课件呈现photos,教师作示范造词组take photos Step 3 复习一般现在时,主语是第一、二人称时的用法 1 T: I think, all of you study English well.You know, I have a new friend;he studies English well, too.Do you want to know him?

Now you can ask him some questions.S: 人机对话,问Billy

如下问题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等

T: Let’s read Billy’s self introduction.T: Now please fill in your information card.Step 5 总结一般现在时的用法

1这节课,我们复习的是一般现在时的用法,一起来看一看一般现在时的“自我介绍”!Hello!大家好,我叫“一般现在时”,你想知道我的故事吗?

Let me tell you!首先,看看我的本领吧。我被大家用来表示经常性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

下面请看我的面目—我的构成: 我常常与often, usually, Sometimes ,on Sundays等词连用,动词用原形。不过当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要在动词后加s或es。例:

I often read books at home.She plays the violin every day.如果是疑问句,还要用助动词do(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用does)构成,动词用原形。例:

Do you usually play football after school ? What does he do on Sundays? 下次见到我时,千万不要忘记我是“一般现在时”啊!See you!2我们知道一般现在时,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动词会有变化。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有哪些变化呢?

顺口溜:肯定句中,他、她、它,动词后面加尾巴。一般动词直接加s,有些加es 以辅音字母加结尾的,变y为i加es 3 读一读变化后的动词。Step 6 Let’s do some exercise.Finish the exercise with proper words.a.Sometimes, I ________ basketball after school.My father usually ________ newspapers in the evening.________ your mother _________ shopping every Friday afternoon? What ________ Helen usually ________ on Saturdays? e.I like Chinese, but my friend, Ben _________ PE.2 Listening exercise.T: I wrote an e-mail to you.Please help me finish it.S: Listen and fill in the blanks.Step 7 Homework 向我介绍你的好朋友们。

This is my friend.Her name is ….she’s ….She lives in ….she likes…

以上就是《2024六年级复习课教案13篇》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六年级复习课教案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