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绿色蝈蝈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18

绿色蝈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绿色蝈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作者采用生动的文艺笔调,通过生动传神的语言描写及拟人化手法的运用,把蝈蝈的外形、叫声及习性写得活灵活现,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教学目标:

1、唤醒学生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意识。

2、掌握一般介绍动物的说明文的内容。

3、品味生动优美的语言,学习拟人手法,积累文中的拟人句。

教学重点:

1、利用快速阅读法归纳课文内容。

2、学习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1、快速而准确地抓住课文内容。

2、理解拟人句中透露出来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视频──《昆虫的世界》,并导入新课。

在我们生活的蓝色星球上,生活着大量的动物,走近它们,你会发现,它们也像人一样有不同的长相、习惯、性格,它们也劳动、婚恋、繁衍及死亡。与它们共处,你会发觉生活原来如此多姿多彩,富有情趣。法国昆虫学家、作家法布尔就是这样一个热爱动物、尊重生命的人,他耗费毕生精力观察研究昆虫,用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将纷繁复杂的昆虫世界真实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昆虫记》。今天我们学习的《绿色蝈蝈》就是其中一篇。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作者简介,简单介绍一下作者)

二、自主学习,独立探究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朗读动画,学生听读,并观看情景画面,初步感知全文。

2、学生以最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看完举起手。

3、速度最快的前五位同学谈看后知道了哪些及看得快的经验。

4、归纳快速阅读法

快速阅读法:是从文字当中迅速汲取有效信息的阅读方法。

快速阅读法的要求

⑴去粗取精;

⑵扫描跳跃阅读;

⑶思维集中;

⑷眼脑直映。

教师介绍:快速阅读可以一目十行,但不等于走马观花,它要求快速抓住主要信息,最起码要知道文章写了哪些内容。像《绿色蝈蝈》这类介绍昆虫或动物活动的文章,常写哪些内容呢?

内容

⑴形态特征;

⑵习性──吃、住、行、鸣叫、劳动、婚恋、繁衍、死亡等;

⑶种类及分布等。

特点:一般一段有一个中心,常常以中心句的形式出现。没有中心句的段落,往往有中心词。

5、再快速阅读这篇文章,看介绍了绿色蝈蝈的哪些方面?具有怎样的特征?

三、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1、介绍拟人手法:作者将绿色蝈蝈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感有性格,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对蝈蝈的喜爱之情,是由于作者善于描写,并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

展示:拟人──修辞方式,把事物人格化。使它们具有人的语言、行为、个性、思想、情感等。它使文章生动、亲切,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2、分组讨论,品味语言:画出文中的拟人句,说一说它抓住了蝈蝈的什么特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你还喜欢哪些语句?为什么?

3、一组推举一人介绍。

4、练习仿写:师出示课文范例和师的仿写句,要求学生仿写。

例: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仿句:长颈鹿非常优美,它穿着一件带白色斑点的黄色皮大衣,身材高挑,举止端庄优雅,长长的脖颈高高抬起,微微前伸,就像一位贵妇人。

仿句:每当下雨后,无论周围多么喧闹,你总能听到空旷的田野里青蛙在哇哇聚会。你听,有一只青蛙在发言,那是头领在宣布聚会的主题;俄而又有两三只青蛙在讲话,那是在讨论,在商议;继而哇声大噪,群蛙齐鸣,那是在表决,在宣誓。

四、联系生活,自主表达

同学间相互交流,讲解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看谁抓住特点讲得又具体又生动。并回答,怎样才能让你的讲述生动又有吸引力。

五、布置作业

小编推荐

《蝈蝈》教案


《蝈蝈》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领悟课文内容,理解文本所蕴含的深意。

2、感受对话描写的精炼优美,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运用圈点批注的学习方法,充分的与文本交流。

2、通过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注自然的意识和情感,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存。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利用圈点批注的方法,通过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注自然的意识和情感,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存。

难点:

推测蝈蝈不见了的真正原因,感受课文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激发兴趣

1、多媒体显示“蝈蝈”的一些图片。

2、激趣对话: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什么昆虫吗?谁来谈谈你对它的了解?

3、多媒体出示有关蝈蝈的资料,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多媒体出示自读要求。

(1)、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

(2)本文围绕什么来写?根据这条线索事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反馈,检查自读情况。

三、研读文本深化主题

1、根据下表(多媒体显示)的提示,细读课文,在书上做圈点批注,并对有疑问的地方做上标记。

不叫的蝈蝈叫个不停的蝈蝈逃走人物形象主旨

第一天第二天白天第二天晚上以后的日子一天晚上第二天早上

蝈蝈

人物描写孩子

爸爸

爷爷

2、小组根据蝈蝈的表现及人物的态度分析讨论“人物形象”和“主旨”两栏,推出发言人。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爷爷:善良、慈祥、热爱生活、充满童心、关爱生命。孩子:单纯、可爱、纯洁、善良、关心小动物。主旨:关注生命,关爱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四、回归文本质疑探究

1、同一小组的同学交换你们在读课文时提出的问题,同组能解决的组内解决,不能解决的做好记录,等会儿在班上交流。

可能出现的问题(多媒体显示):

①为什么蝈蝈初来时不叫?(多种理解,言之有理即可。没兴趣呀,害怕呀,伤心啦都行)

②第一段末写“它呼唤、祈求着什么?”它会呼唤,祈求什么呢?(同伴、恢复自由)

③为什么后来蝈蝈叫个不停?(言之成理可)

④从18、19段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孩子们对蝈蝈的理解同情)

⑤爷爷为什么“叹息”?(也许为儿子“烦”而无赖,也许是对孙子的话有了感触,不得不忍痛割爱。)

⑥蝈蝈到底是怎么走的?说说你的理由。

2、全班交流。

五、拓展延伸和谐共处

1、本文故事情节简单,篇幅短小,却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生态环境问题——人与动物如何和谐相处。可令人遗憾的是,很有些人以自己是地球的统治者自居,无视动物的生命,不了解它们存在的价值,使许多物种的数量急剧减少甚至灭绝,时至今日,一些残杀野生动物的的罪行还是屡禁不止。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逗。人类的野蛮行为已经不同程度的得到了自然的“回报”,你知道哪些残害野生动物的行为,能说说这些行为带来的危害吗?(同时多媒体课件出示)

大量捕蛇——鼠害

捕食青蛙——虫害

捕杀鸟类——虫害、蝗灾

食野生动物——非典

……

2、其实,人类的的魔爪远非仅伸向动物,植物又何尝幸免于难?大量森林,草皮等植被的破坏,已经严重的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土地沙化、黄沙肆虐,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涝灾害……警钟长鸣啊,我们怎么能不清醒?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维护地球生态,这是人类的共同责任。时下,全世界的有识之士正不断地奔走呼告,并以他们的实际行动在保护动植物,保护着地球,保护人类的未来,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你,将怎么做呢?(多媒体课件出示)

(学生自由作答)

六、课堂小结巩固提高

1、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多媒体课件出示)

2、学生自由作答(也许是学习方法上的收获,也许是懂得了珍爱生命、爱护小动物,也许是更加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当鼓励学生积极加入环保行。

七、课外练笔(多媒体课件出示)

写一个有关小动物的片段,可以是对它的外形、动作、行为等方面的描写,可以是你和它之间发生的简短故事、也可以是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

八、板书设计

不叫→叫→叫不停关注生命

(失去自由、悲伤、孤独)关爱动物蝈蝈

咬破笼子逃走?与动物和

(放生)谐相处

教学反思:

蚂蚁和蝈蝈


蚂蚁和蝈蝈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话。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口头造句,“又……又……”说话。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蚂蚁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标上小节号,画出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
4、指导学生读长句子。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三、教学生字
1、读生字卡片,巩固生字读音。
2、教学“米”字旁。
3、自学课后笔顺表,并描写。
4、指导学生写字。
5、师范写生字,生描红,仿写。
教学后记:学生对蚂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第二课时
一、课前说:
大家都知道蚂蚁是一种勤劳的小巧玲珑动物,我们要怎样做?
二、读课文,体会道理。
1、出示挂图,问:这是什么季节?它们各在干什么?
2、自读课文,分小组讨论、汇报。
(1)你觉得这群蚂蚁怎样?从哪些词语中体现出来?你们喜欢吗?为什么?
(2)蝈们都在干什么呀?蝈蝈怎样嘲笑小蚂蚁,说了些什么?它们是怎样享受的?
(3)在这寒冷的天气里,蚂蚁、蝈蝈是怎样过冬的?
三、语言文字训练。
(1)指导读词:满头大汗、自由自在、又冷又饿。
(2)指导朗读句子:
谁喜欢这群勤劳的小蚂蚁,谁愿意来夸夸它们?
谁能把蝈蝈这种瞧不起人的样子读出来?
(试读、评读、表演读)
(4)课文,分角色朗读。
(5)导用“有的……有的……”“又……又……”说话。
四、结全文。
五、拓展训练。
转眼间,夏天到了,一只老蝈蝈把大家召回来,讨论今年夏天怎样做。现在你们就是蝈蝈了,四人一组讨论这个问题。讨论好了,你们要么分角色表演出来,要么模仿书上的插图,画一画今年夏天蝈蝈们会怎么做呢?
18蚂蚁和蝈蝈
夏天勤劳懒惰
满头大汗自由自在
冬天躺着过冬又冷又饿
教学后记:学生积极地模仿蚂蚁搬粮食的动作,能够领悟到其辛苦地劳动价值。

《蝈蝈》教学建议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它告诉我们应善待动物,具有真挚的人文情怀。文章贴近学生的生活,对学生的精神领域影响深远。在教学中,应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它不肯叫,准是怕生。把它关在笼子里,它生气呢!不!它是在哭呢!关在笼子里多难受,它在哭呢!这是两个不满8岁的孩子的对话,是孩子对爷爷的无心劝告,也是人与大自然的一段真情告白,童言无忌啊!白发老人是多么喜欢这只蝈蝈:1.他喜欢蝈蝈的叫声,买下它,关在笼子里;2.蝈蝈不叫,喂给它红辣椒;3.蝈蝈终于叫了,而且不知疲倦,从早到晚地叫;4.蝈蝈逃了,回到大自然中去了。老人也终于明白禁锢幼小的生命是多么不道德。

文章的教学重点是抓住关键词句,感受对话语言的精练、优美,难点是文章的最后没有直接交代出是爷爷剪破了笼子,让蝈蝈逃走。要引导学生联系大人们静静地听着两个孩子的议论,只有白发老人,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叹息了一声以及它咬破了笼子,逃走了。老人看着窗外,自言自语地说。进行思考,推测和判断出是爷爷放走了蝈蝈。其落脚点是善待动物。可结合思考题向生活拓展,让学生明白自己可以为小动物做些什么。

建议本课教学用1课时。

《蚂蚁和蝈蝈》


19《蚂蚁和蝈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教学重点

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大家熟悉的朋友,想知道它是谁吗?(放课件)王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看看它是谁?(看课件)

今天,咱们就来读一读蚂蚁和蝈蝈的故事。(板课题)

二、初读课文

了解课文大意。

三、精读课文

1.孩子们,夏天到了,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大地,知了在不停地叫着,你感觉天气怎么样?指导读第一句话。

2.这么热的天,小蚂蚁在干什么呢?板:搬粮食。它们是怎么搬的呢?(看课件)看了蚂蚁搬粮食的情景后有什么感觉?试着读一读。指导读出蚂蚁辛勤劳动的情景。抽生读。

3.蚂蚁在太阳下搬粮食,正好几只蝈蝈看到了,它们是什么反应?会怎么想呢?

它们是这样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大家看(放课件)蝈蝈们在干些什么呢?板:乘凉。你觉得蝈蝈们过得怎么样?指导读出蝈蝈自由自在的情景。

4.蚂蚁和蝈蝈在夏天的表现是这么不同,那究竟结果怎么样呢?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冬天到了,你们听,是什么声音?放课件,听了有什么感觉?指导读。

5.这么冷的天,蚂蚁和蝈蝈在干什么呢?我们先到蚂蚁家去看一看。(放课件)蚂蚁在干什么?可能会说些什么?你觉得这时候的蚂蚁过得怎么样?板:幸福。指导读出蚂蚁过冬舒服的情景。

6.蝈蝈又在哪里呢?(放课件)它们心里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呢?这时的蝈蝈过得怎么样?板:又冷又饿。读出蝈蝈又冷又饿的情景。

7.孩子们,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

看来,大家都明白了一个道理,出示灯片,师读。

四、发散思维

第二年夏天又到了,太阳仍然火辣辣地烤着大地,假如这些蝈蝈还活着,它们会干些什么呢?

五、背诵

这个故事真有意思,大家愿意把它记在脑子里吗?那就来比比,谁记得最快,也可以试着把它讲下来。

六、总结思想教育

故事读完了,你喜欢蚂蚁还是蝈蝈,为什么?

看来你们都喜欢做勤劳的孩子,老师相信,你们将来一定会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出幸福的生活。

《蝈蝈》教学设计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蝈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蝈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领悟课文的内容,感悟课文故事蕴含的深意。

 2?能感受对话描写的精练优美,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关键词句,感受对话描写的精美。

 难点:推测蝈蝈不见了的真正原因。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读课文

 1?教师播放一段蝈蝈鸣叶的录音。

 2?激趣对话: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昆虫的叫声吗?(蝈蝈)这叫声是那么的清脆、响亮,像一首美妙的乐曲。在生活中,你们听到过这种叫声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一段关于蝈蝈的故事吧。

 板书课题。

 3?请同学们将课文自由地读一遍,注意读通顺。如果有不认识的字,或者有不理解的词,自己通过查字典弄明白,并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

二、再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

 1?浏览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弄清文章内容。

(1)理解第一段的内容,认识关在笼子里的蝈蝈的可怜与祈求的样子。

(2)了解第2—17段,知道蝈蝈从不叫到叫起来,到叫声使人厌烦的过程,从中悟出两个不满8岁的孩子针对蝈蝈的对话,对爷爷的影响。

(3)理解18—19段,推测蝈蝈不见了的真正原因。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课文内容。

三、细读课文,探究人物思想感情

 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体会蝈蝈在笼中的感受。

①引导学生理解叙写蝈蝈动作、神态的词语:不安地爬动、触须……伸出来,可怜巴巴地摇晃、吁唤、祈求。

②让学生从以上词语中,感悟蝈蝈关在笼中的感受,并相互交流,体验蝈蝈在笼中的不适应。

 2?学习第2—17段,把握课文具体内容。

(1)自主朗读第2—7段,从对话描写中感悟人物对蝈蝈不叫的原因的猜测。

(2)朗读第8—12段,感悟蝈蝈叫起来后,老人和小孩子的高兴劲。提醒学生理解“又清脆又响亮”“得意”“手舞足蹈”等词语,从中感悟人物的心情。

(3)朗读第13—17段,感受人物产生的厌烦情绪。重点理解人物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特别是两个孩子的议论所表达的情感。

 3?学习课文第18—19段,揣摩人物思想感情。

(1)读课文18—19段,想一想蝈蝈真的是“逃”走了吗?从哪个句子看出蝈蝈不是“逃”走的。引导学生讨论。

(2)自己交流:是谁放走了蝈蝈?他为什么要放走它?

四、回归全文,体会感情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话部分可以分角色朗读。

 2?提问学生:把蝈蝈关在笼子里,蝈蝈能否自由生活?放走笼中蝈蝈的人,做法对不对?为什么?学生讨论交流,提升对课文思想感情的认识。

 3?组织学生讨论:在自己的生活中,你准备怎样对待小动物?善待小动物有什么意义。

五、作业设计

 1?自主抄写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2?美美地读课文,想一想对话描写在作文中有什么作用?

《蝈蝈》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螽斯也被称为蝈蝈,又称哥哥、纺织娘,是鸣虫中体型较大的一种。体长在40毫米左右,侧扁。触角丝状,通常超过体长。覆翅膜质,较脆弱,前缘向下方倾斜,一般以左翅覆于右翅之上。后翅多稍长于前翅,也有短翅或无翅种类。雄虫前翅具发音器。前足胫节基部有一对听器。足跗节4节。尾须短小,产卵器刀状或剑状。栖息于树上的种类通常为绿色,无翅的地栖种类通常色暗。蝈蝈的种类很多,全世界已知约7000种。我国约有百余种,按地域分,南方统称南哥,北方称北哥。按地区划分,则各地都有各自的称呼。螽斯是昆虫音乐家中的佼佼者。螽斯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鸣叫,其鸣声各异,有的高亢洪亮,有的低沉婉转,或如潺潺流水,或如急风骤雨,声调或高或低,声音或清或哑,给大自然增添了一串串美妙的音符。能够发出声音的只是雄性螽斯,雌性是哑巴,但雌性有听器,可以听到雄虫的呼唤。雄虫通过发出自己独特的鸣声(声音通讯),借以寻找配偶,吸引同种雌虫前来交配,进行生殖活动。以此为目的的鸣叫是一种多音节或单音节构成的唧唧声,称作婚恋曲,雄虫往往能连续唱很长时间,并常会有几头雄虫同时高歌,雌虫闻讯赶来,一般选中歌声洪亮者作为自己的恋人。声音除了用来吸引异性外,还能起到自卫和报警的作用,当两只雄虫相遇时,便高唱战歌,面对面摆好架势,摇动着触角,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双方只有后撤才会相安无事。如果周围出现异常或危险,螽斯便发出警报,警告其他螽斯。

20蚂蚁和蝈蝈


课题

20蚂蚁和蝈蝈

课型

新授

课时

2

教学

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认识新偏旁“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重点

难点

握字词,朗读课文。懂得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课前准备

课件、蚂蚁和蝈蝈的头饰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初读指导。

三、学习生字。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情趣复习。

二、细读感悟,读说结合。

三、创设情景,延伸拓展。

四、作业。

1、板书课题:和蚂蚁、蝈蝈打个招呼。

2、学习质疑:蚂蚁和蝈蝈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1.提出明确要求。

2.字词过关。

读准字音,请小老师提醒大家。

3.指名读课文。

要求读通,处理好长句子。

4、通读课文,加深整体感知。

1、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2、生字扩词训练,学生积累词语。

3、教师示范写。生描红,书写。

1、1、上节课,小朋友读书可认真了,你们喜欢谁呢?(师点课题)小蚂蚁也喜欢你们。(大屏幕上出现本课词语)

2、2、谁会读?

3、过渡:小朋友真聪明,赶紧来和小蚂蚁交朋友吧!

1、(电脑播放小蚂蚁辛勤工作的场面)你看到谁在干什么?

2、读读课文,你喜欢小蚂蚁吗?为什么?

3、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对小蚂蚁的喜欢吗?

C、4、随机让学生说说(我想对小蚂蚁说……)

5、随机引导学生读读描写蝈蝈的语句。

6、小结。

板书:辛勤劳动自由自在

过渡:7、自读第三自然段。

A、学⑴观看动画:冬天,蚂蚁自由自在。蝈蝈不再神气。

⑵说话练习“谁来说”。

蚂蚁躺8、小结:只有辛勤的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板书:幸福生活不再神气

1、转眼,第二年夏天又来临了,(图片)一只老蝈蝈把他的孩子们召集在一起,讨论该做些什么?

2、交流:他们会做些什么?

动物王国里可不是只有蚂蚁爱劳动,还有其他小动物呢!课后去了解了解,下节课向同学介绍。1、读准音,积累“虫字旁”的字。

2、学生提出问题。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2、多种方式读,引导学生边读边想。

3、分段读课文。

1、交流记的方法。

2、扩词,积累词语。

3、观察生字字形,注意生字的特点。

学生读词语,插进检查“米字旁”的认识以及“由”的笔顺。

1、学生交流(注重引导学生说完整的句子)。

2、学生说自己喜欢小蚂蚁的原因。

3、学生朗读。

4、通过扮演来表达对小蚂蚁的喜欢。

5、想象,蝈蝈还会对蚂蚁们说什么?

6、为什么大家还是想和小蚂蚁交朋友呢?(生交流原因)7、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有的__,有的__,个个__。

蝈蝈又冷又饿,有的__,有的__,个个__。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8、这时,你想对蝈蝈们说些什么呢?

学生演小蝈蝈参加劳动,教师采访:小蝈蝈,你们在干什么?这么热的天,不干行吗?

20蚂蚁和蝈蝈

夏天勤劳懒惰

满头大汗自由自在

冬天躺着过冬又冷又饿

《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教学重点

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大家熟悉的朋友,想知道它是谁吗?(放课件)王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看看它是谁?(看课件)

今天,咱们就来读一读蚂蚁和蝈蝈的故事。(板课题)

二、初读课文

了解课文大意。

三、精读课文

1.孩子们,夏天到了,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大地,知了在不停地叫着,你感觉天气怎么样?指导读第一句话。

2.这么热的天,小蚂蚁在干什么呢?板:搬粮食。它们是怎么搬的呢?(看课件)看了蚂蚁搬粮食的情景后有什么感觉?试着读一读。指导读出蚂蚁辛勤劳动的情景。抽生读。

3.蚂蚁在太阳下搬粮食,正好几只蝈蝈看到了,它们是什么反应?会怎么想呢?

它们是这样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大家看(放课件)蝈蝈们在干些什么呢?板:乘凉。你觉得蝈蝈们过得怎么样?指导读出蝈蝈自由自在的情景。

4.蚂蚁和蝈蝈在夏天的表现是这么不同,那究竟结果怎么样呢?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冬天到了,你们听,是什么声音?放课件,听了有什么感觉?指导读。

5.这么冷的天,蚂蚁和蝈蝈在干什么呢?我们先到蚂蚁家去看一看。(放课件)蚂蚁在干什么?可能会说些什么?你觉得这时候的蚂蚁过得怎么样?板:幸福。指导读出蚂蚁过冬舒服的情景。

6.蝈蝈又在哪里呢?(放课件)它们心里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呢?这时的蝈蝈过得怎么样?板:又冷又饿。读出蝈蝈又冷又饿的情景。

7.孩子们,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

看来,大家都明白了一个道理,出示灯片,师读。

四、发散思维

第二年夏天又到了,太阳仍然火辣辣地烤着大地,假如这些蝈蝈还活着,它们会干些什么呢?

五、背诵

这个故事真有意思,大家愿意把它记在脑子里吗?那就来比比,谁记得最快,也可以试着把它讲下来。

六、总结思想教育

故事读完了,你喜欢蚂蚁还是蝈蝈,为什么?

看来你们都喜欢做勤劳的孩子,老师相信,你们将来一定会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出幸福的生活。

蚂蚁和蝈蝈 教学设计


蚂蚁和蝈蝈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话。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口头造句,“又……又……”说话。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蚂蚁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标上小节号,画出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

4、指导学生读长句子。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三、教学生字

1、读生字卡片,巩固生字读音。

2、教学“米”字旁。

3、自学课后笔顺表,并描写。

4、指导学生写字。

5、师范写生字,生描红,仿写。

教学后记:学生对蚂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第二课时

一、课前说:

大家都知道蚂蚁是一种勤劳的小巧玲珑动物,我们要怎样做?

二、读课文,体会道理。

1、出示挂图,问:这是什么季节?它们各在干什么?

2、自读课文,分小组讨论、汇报。

(1)你觉得这群蚂蚁怎样?从哪些词语中体现出来?你们喜欢吗?为什么?

(2)蝈们都在干什么呀?蝈蝈怎样嘲笑小蚂蚁,说了些什么?它们是怎样享受的?

(3)在这寒冷的天气里,蚂蚁、蝈蝈是怎样过冬的?

三、语言文字训练。

(1)指导读词:满头大汗、自由自在、又冷又饿。

(2)指导朗读句子:

谁喜欢这群勤劳的小蚂蚁,谁愿意来夸夸它们?

谁能把蝈蝈这种瞧不起人的样子读出来?

(试读、评读、表演读)

(4)课文,分角色朗读。

(5)导用“有的……有的……”“又……又……”说话。

四、结全文。

五、拓展训练。

转眼间,夏天到了,一只老蝈蝈把大家召回来,讨论今年夏天怎样做。现在你们就是蝈蝈了,四人一组讨论这个问题。讨论好了,你们要么分角色表演出来,要么模仿书上的插图,画一画今年夏天蝈蝈们会怎么做呢?

18蚂蚁和蝈蝈

夏天勤劳懒惰

满头大汗自由自在

冬天躺着过冬又冷又饿

教学后记:学生积极地模仿蚂蚁搬粮食的动作,能够领悟到其辛苦地劳动价值。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指导第一自然段时,我首先请学生自读课文,第一句话“夏天真热”,我通过让学生观察插图,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夏天的炎热。结合孩子们的描述,相机出示词语:烈日炎炎、烈日当空、骄阳似火、火辣辣等词语。在指导学生理解蚂蚁是怎样搬粮食时,出示句子: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请学生观察画面上的,边读边指出画面上蚂蚁的背、拉动作。再让学生边学学小蚂蚁搬粮食的动作,边读读句子。在学生反复练读的基础上,请学生演一演小蚂蚁搬粮食的样子。学生进行表演后,情境丰富而逼真,使第一感知获得了鲜明的印象,把握住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有机突破了教学重点。通过自己的体验,学生感受到在炎热的夏天,蚂蚁搬粮食的艰辛,加深了对作品语言的理解,心里油然而生对勤劳的蚂蚁们的敬佩。

第二自然段中写了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那么,蝈蝈会怎样嘲笑蚂蚁?会说些什么?你能想象他们嘲笑时的样子吗?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想象的余地。并引导学生观察蝈蝈的表情、动作来启发想象。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有的说:蝈蝈边指着太阳边对蚂蚁说:你们瞧,这么热的天,还搬什么粮食,真是傻瓜。有的说:蝈蝈会指着蚂蚁笑:哈哈,真是一群傻瓜,搬粮食多累呀!瞧,我们在大树下乘凉、唱歌,多快乐啊!有的说:蝈蝈们笑得前俯后仰说:“真是一群不会享受的家伙!”……想象使孩子们神采飞扬,思维也变得更加的敏捷。

最后的结局:冬天到了,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也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请学生观察蝈蝈此时的表情和动作,想象此时的蝈蝈是怎样的下场?他们会想什么?会做什么?会说什么呢?学生便会对结局进行更深入的创造想象。接下来,进行前后两次想象的对比,孩子们懂得了:只有付出艰辛的劳动,才会换来好日子。突出了文章的主题,对学生也是一种思想上的精神洗礼。

绿色的金鱼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会认字,会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会认字,会写4个生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导入新课

我从几张金鱼的图片引入,让学生说出分别是什么颜色的金鱼,然后引入课题:绿色的金鱼。

二、设问导读

本环节我原来设计的是插入一个范读课文的录音,可在龙音阁中找到的录音少了一句,自己的朗读水平又不怎么样,因此我先让同桌互读课文,再指读课文,同时出示了两个问题。

1、课文共有( )个小节。

2、图画课上,我画了一条( )色的金鱼,老师点点头,( )地笑了,在我的图画本上,画了一颗( )。

逐题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字词教学

1、会认字。

课件出示加拼音的会认字,让学生自读、互读、指名读,纠正字音,然后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再去掉拼音,让学生开火车读。

2、指导书写生字。

让学生先观察说出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书写时哪一笔在什么位置,然后由老师范写后,学生在书上描一个写两个,然后书空。安排的每个生字组两个词,因为时间关系没进行。

绿色的歌


教学目标:

1、认识本文的6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参照“我的词语库”和课后习题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2、通过识字、读书活动,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法识字;通过诵读课文,展开想象,感悟、积累语言;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识字与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写字;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

教学准备:

有关蝈蝈的知识;课外读物《金色的草地》。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播放蝈蝈发出的声音,猜一猜这是那种昆虫发出的声音?

2、介绍蝈蝈的有关知识,如果让你给蝈蝈的歌曲一个好听的名字,你会去什么样的名字?

3、板书课题《绿色的歌》,为什么歌是绿色的?

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感悟,自主识字:

1、初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和自然段的序号。

2、小组合作识字,学文。

3、检查识字情况。

4、巩固月字旁的字,找出“真挚”的近义词,“朴素”的反义词。

三、朗读评比:

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做好竞赛的准备。

2、学生汇报朗读课文,全体参与评价。

3、老师评价朗读情况,重点指导第2自然段的朗读。

四、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仔细观察。

2、自由发言: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为什么?

3、教师范写,学生认真观察。

4、独立练习,揣摩,老师巡视,指导。

5、书写评价。

五、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说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设计: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想想你还听过哪些小动物的歌声?

3、积累形容词。

()的晚霞()的月亮

()的秋天()的心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导入:

1、认读生字卡。

2、出示本课学习任务。

二、精读课文:

1、要求学生齐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说说每一段写了什么?有哪些小动物唱歌?

3、哪一段写了蝈蝈的歌好听?画出各个时间蝈蝈的歌有什么不同?找出比喻句。

4、自由发言:小歌唱家在什么地方歌唱呢?

5、讨论:为什么说是“绿色的歌”呢?

飘着“金色的梦”又是怎么回事?

三、指导朗读:

1、激趣:谁愿意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2、重点指导朗读方法。

3、师生一起读感悟。

四、语文实践活动:

1、想想,你还听到过哪些昆虫的歌声?由此你会产生什么感受?

2、抄一抄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五、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是按总—分—总的顺序来写的,写得非常优美,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写作顺序来写作文。

六、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推荐学生阅读《金色的草地》。

板书设计:

早晨像……

蝈蝈的歌午后像……绿色(自然、朴素、真挚)

傍晚带、飘、伴

绿色的竹楼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绿色的竹楼”,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绿色的竹楼的特点。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绿色的竹楼,我可爱的家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绿色的竹楼的特点。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对话法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出示卡片)

1、指名听写上节课生字。

2、指名认读生字。

二、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编自然段序号,看共有几个自然段。

3、逐段分析课文内容,积累下列词语。

美丽、建造、支撑、凉丝丝、绿树、鲜花、可爱、满眼、又高又绿、香喷喷

4、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探究。

学生甲:竹楼有什么好处?

它是用绿色的竹子建造的,屋里能防潮,楼下用来养牛喂猪。(老师指挂图帮学生分析)人赤着脚走在上面,凉丝丝的。坐在竹编的圆桌旁吃香喷喷的傣家饭菜,别有一番风味。

学生乙:作者为什么说绿色的竹楼,我可爱的家?

竹楼的好处多,四周的景色美丽,这表达了作者对竹楼,对家乡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课堂延伸拓展

家里来了客人,你怎样介绍你的家呢?

1、按方位顺序介绍。

2、应说出家的特点。

四、总结全文,指导朗读。

应读出对家乡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应点名读。

2、比较读。

3、师生赛读。

《绿色蝈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微课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