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反思模板(12篇)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反思模板

发表时间:2024-03-18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反思模板(12篇)。

做教师应该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教案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什么样的教案才能算是优秀的教案呢?您要的信息我已经整理好了:“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反思模板”,希望您能够将这篇文章收藏起来并向您的朋友们分享它!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反思模板 篇1

要上好一节计算课并不容易。在本节课中,有许多新的知识点,商的定位、两次试商、竖式的书写等,学生对算法的掌握、算理的理解有困难,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很经验、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主动获取所学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

在教学本节课前,进行个别调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熟练,笔算大多数学生不会,会写的也写错。因此教学中先让学生动手操作,以探究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和计算顺序为线索,以达到自主理解算理为核心。如:教学“42÷2”时,利用学生熟练的口算经验学习笔算,将口算方法、笔算的算理理解与算法的掌握紧密结合,降低新知学习的难度。并借助这两种方法自行探究笔算除法中每一步的计算含义,从而掌握新的知识。

观察平时的计算教学发现:有些学生机械模仿,有些学生会做不会说,言行不一致。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在本节课中学生虽然看不出笔算的必要性,但它是后继知识学习的基础,学生有必要理解算理,方法掌握。所以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说说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展示思考过程。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是学生对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方法、格式都比较熟悉了。所以在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采用尝试、探究、讨论的方法自己学习计算方法,通过交流、讨论明白当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上不够商1就商0。同时在用竖式书写时,这个过程可以省略。力图继续渗透可以利用旧知学新知的迁移能力,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六年级上册教学反思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反思模板 篇2

1、第一个发现电磁现象的科学家是:丹麦的(奥斯特),他发现通电的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电流越大,偏转角度(越大),而且指南针的偏转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

2、做通电导线短路使指南针发生偏转实验时,要注意:只能接通一下,马上断开,时间不能长。

1、电磁铁: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2、电磁铁的特点是:接通电流,产生(磁性);切断电流,(磁性)消失。

3、电磁铁的南北极:电磁铁的南北两极和(线圈缠绕的方向)、(电流的方向)等因素有关。

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和(线圈的圈数)、(电流的大小)、(铁芯的粗细)等因素有关。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关系的实验。

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的大小关系的实验。

3、制作一个强磁力的电磁铁,方法有:增加线圈的圈数、增大电流、增粗铁芯。效果的是(增加线圈的圈数)。

1、电动机: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工作原理是: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3、小电动机的组成:小电动机由(外壳)、(转子)、(后盖)三部分组成。外壳中有(磁铁),转子中有(线圈)、(铁芯)和(换向器),后盖中有(电刷)。

1、电能:电具有的能量,叫(电能)。能量的主要形式有(电能)、(热能)、(声能)、(动能)、(化学能)等。

2、用电器:所有的用电器都是一个(电能)的转化器,能够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1、电池的种类:干电池(化学能—>电能);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能);蓄电池(化学能电能)

2、电动机和发电机:(电动机)把电转化成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移动。(发电机)能够把磁转换成电。所以当电动机被用来发电时,就应该叫它(发电机)了。

3、用手转动小电动机,线圈中的指南针会发生偏转,说明:导线中有电流,小电动机发出电来了。

1、煤的成因:煤是几亿年前的(植物)被埋在地下,与(空气)隔绝,长期受(高温高压)的作用慢慢变成的。

2、石油、天然气的成因:石油、天然气是几亿年前的(低等生物)被埋在地下经过长期、复杂的变化形成的。

3、不可再生能源:我们今天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是存储的亿万年的(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4、可再生能源:我们今天大力开发的新能源有(风能)、(水能)、(太阳能)、(沼气)、(地热)、(核能)等都是(可再生能源)。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反思模板 篇3

《风》教学反思

吕雁湘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本节课是按照这样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的,让学生充分地经历“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制订计划——分组实验——得出结论——交流评价”这一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科学概念。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在研究“烟带来的消息”时,充分放手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计划、自己的想法自主探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并且给学生们适当的引导。而是引导他们发现其它有价值的问题,充分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成功。

二、提供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探究。

在教学中,我把有结构的材料交给学生,让他们尽可能地发现各种现象和规律,像科学家那样去认识事物的探索过程。比如在探究出流动的空气就是风后,我就把准备好的气球、扇子、电吹风等发给学生,让他们动手制作风,感受风。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风有大小、冷热等现象,从而引发新的问题风有什么好坏处呢?使他们产生自主活动的冲动,激起了探究的欲望。接着课件里出现风力发电、春景图及暴风后的情景,从而使研究引向更深一层。

三、相互合作,实现脑力资源共享。

在本节教学中,我采用了合作探究的方法突破本节的难点。比如在设计“烟带来的消息”实验时,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智力挑战性的活动。让学生把所有的不可变因素准确的讲述出来是比较困难的,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通过小组内的交流与合作,班级内组与组之间的相互补充,竟然完整的探究出来,这不仅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惊喜。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会,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为学生创造了动手做的机会,给了学生尽量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科学探究。整堂课探究氛围浓郁,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增强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土壤的保护》教学反思

吕雁湘

以学生所熟悉的、随处可见的土壤为话题,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土壤是亿万个生命的母亲,从而引出保护土壤的重要性。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重视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

(1)发现学习:

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分析,猜测:黄河水为什么这么黄?①可能是因为没有树。②可能是因为许多树都被砍了。③可能是没有种草。④可能是没有花草树木的保护。┄┄学生联想已有经验分析问题与现象之间的关系。由于大量乱砍滥伐,人们不合理的资源开发、生产建设活动,在荒山荒坡大量放牧等活动,从而造成水土流失。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告诉我们:“儿童通过与环境的自发的相互作用来发现自我。”本课首先给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黄河录像。激活学生的思维,捕足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自由选择,促进发现和探索的能力。

(2)重视儿童的学习意愿

皮亚杰认为:“学习经验是建立在儿童现有的思维水平之上的。”本课通过小组活动,探究黄河水变黄的原因,我有意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探究,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并找出各小组的实验结果不一样原因出在哪里?接着学生介绍他们实践新计划的经历,新技能的学习不是强制性的,而是由儿童的兴趣和意愿决定的。

(3)承认个别差异

皮亚杰理论认为:“所有儿童都要经过相同的发展阶段,只是存在速度上的差异,所以老师必须因材施教,一视同仁。”在进行实验时,让学生以小组自主设计实验方法,通过相互之间的平等交流,使一些不成熟的想法逐步成熟起来,不完善的想法逐步完善起来。从中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让每位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

通过教学,大部分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保护土壤的建议:植树种草,保护资源;退耕还林,保护植被;绿化荒山,维护生态平衡。

《浮与沉》教学反思

吕雁湘

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的现象。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物体的大小、轻重的关系。

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接触实验探究还比较少,但是对于“浮与沉”的知识,他们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浮与沉”现象也有着许多似是而非的解释,从对生活中熟知的许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猜测事实对比,到判断物体在水中浮沉与自身大小的关系。学生经历一个猜测及验证,矛盾与思考、疑问到探究、意识到概念的不断更新和提升的过程。

本课中“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浮沉”实验比较简单,但学生对“体积”概念不清,从学生思维情况来看,学生建构科学概念较困难。于是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各种生活经验。他们试图让浮在水面上的东西沉下去,沉在水底的浮上来。然后将学生分成四到五人一个小组,他们通过观察自己带来的各种物体,首先提出问题----玻璃瓶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然后根据观察和自己生活中的经验及课前了解到有关信息进行猜测:会沉,会浮。制定出验证猜测结果的实验计划。教师设计探究情景:你有办法让它沉下去吗?

1:把里面灌满水2:用沙子填满。

3:我觉得只要往杯子里装任何东西都可以的如何将这些物体放入水里去验证?然后将小组制定的计划付诸行动进行自己去进行物体沉浮的实验,进行探索,并作出研究记录,收集与物体沉浮相关的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反思模板 篇4

本节课是我指导学生观察校园里树木后的教研课.在本课教学中有优点也有不足,现反思、总结如下: 从教学目标来看,学生能用语言和书面的形式表达自己对一棵树进行描述,并比较所有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教材的活动安排上看,不难看出这节课的活动是不多,但是每一块教学的难度是很大的,而且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其中一个活动,就比如拓印树皮,这在美术课里可能需要用几节课的时间来学习拓印的技巧,而在科学里要求学生用一节课里的其中一个活动来完成,几乎不太可能。另外写观察一棵树木的日记,它的难度也偏大,学生还不会写作文呢,所以,写这样的一篇观察日记是需要花费比较大的时间,因为要求教师做指导之后,学生才会写观察日记。

我对教材的处理:首先拓印这一活动完全删除,留给学生的回家作业完成,要求在家长的`指导小完成拓印树皮的活动。其次主要活动放在写观察日记,原本要求学生在校园里观察一棵大树之后把观察到的信息写下来,并整理成一篇类似与书本第7页的日记。在前上课的时候我是让学生按照上节课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校园里的其中一棵树,然后回到教室写观察日记,结果出现了一节课20分钟时间是学生在校园观察,有几个组甚至在浪费时间。所以,大大影响了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最后导致课堂时间不够,教学任务没有完成,甚至是最后比较大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也来不及教学。好在大部分学生早就已知大树的相同点是有根茎叶(树根、树干、树冠),需要阳光、水、空气等。不同点是树叶、树干等不同特点。后面两个班级上课时我调整了教学过程,其中让学生到校园观察这一环节删除,改为回忆第一节课同学们观察的大树的特点,参照第一课的一张表格直接整理观察过的香樟树的一些特点,并写成观察日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完成观察日记的质量是比较高的,而且还有一些时间正好来说说大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的话教学目标只能说基本完成。课外作业是拓印树皮,有必要请学生在课外到校园或公园观察一些树,并写出树的特点。

学生完成活动和作业情况来看。学在这一课要求学生书写的部分比较多,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够书写成这样的语言表达,应该还是不错的了。

反思:继续指导学生对书面表达科学观察到的现象的描述,不可松懈,这点在现有的中国教育来看,是非常要紧,原因在于考核是靠书面表达来评判成绩,而非语言表达。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反思模板 篇5

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到了这样一点:科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我觉得提得很好,很及时,很贴切,我在平时的科学教学中是这样做的: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遵循学生学习科学的心理规律,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创造性的组织教学工作。现就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心得谈谈:

一、教师要鼓励学生敢问、敢答。我首先应从教育观念上加以改革、更新,让学生发挥主体性,虽然《科学》这门课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第一次接触,有的内容他们易懂也爱学,可有的离他们很远,他们不懂就不爱学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把所思所想说出来,使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合作探究。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略远或者问题提不到要害处,我们要先给予积极鼓励,赞扬他们敢于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

其次,我们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防线,解放他们,鼓励学生敢问、爱问,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学会质疑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走进科学”这一课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教育学生善于思索探究的思维品质,使学生懂得“善于观察敢问敢答就是成功的开始”的道理。还要告诉学生,课堂提问不是老师的专利或某些学生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提问,也只有在大家互相提问的过程中,自己才能得到发展。

二、结合认知特点,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初涉《科学》的学习,三年级学生开始不会提问,只是感兴趣,因为他们不知从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起始阶段,我们应注意通过教师示范提问,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当然,在示范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还应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启发引导,让学生尝试提问。

1.从科学课的课题上提问

在科学教材中许多课文的课题都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学生探究和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如科学《校园寻“宝”》,出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问学生:校园里有哪些植物、动物?它们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呢?小动物们是怎样活动的?

2.从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处提问

对授课内容重点、难点的提问,既有利于小学生研究知识,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提问组织教学。如《地球上的水》一课,一个学生提到:“水还可以以降水的形式存在”其他学生听后哄堂大笑,当我反问他们为什么笑,怎么解释时,他们却哑口无言。其实,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提得很有价值。通过对水的存在形式的讲解,这个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通过科学课的教学,我觉得不仅要考虑科学本身的特点,更主要的是遵循学生学习科学的规律,让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学会科学思考,科学提问,学会应用科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反思模板 篇6

《认识水》课堂教学实录

一、谜语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条谜语,让同学们猜一猜。因为有你,小草变得嫩绿; 因为有你,鱼儿游得欢畅;因为有你,地球才这样美丽。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生:水。

师:所有同学都猜出是水了吗?

生:猜出!

师:同学们真聪明!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认识一下水。

引出课题,板书:4 清清的水。

师:下面请看图片:海水很清澈,为什么不能喝呢?有预习过的同学就应该知道了。

生:因为海水是咸的。

师:除了这个,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

生:因为海水里有细菌。

师:海水里有细菌,喝了对身体不好,对不对?

生:对!

师:究竟海水为什么不能喝,我们等一下再来解答这个问题,好不好?

生:好!

【点评】:用谜语和海水引入今天的课堂,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二、探究活动一:

活动1:哪瓶是纯水?

师:请同学们分成四人小组,前两位同学转到后面去,台面上有三个小瓶子,分别装有白酒、白醋和纯水。你能用什么方法找出哪一瓶是纯水吗?请先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

学生讨论

师:根据平时你对白酒、白醋和纯水的了解,有些同学说用鼻子闻,那还有哪些其他方法?(教师出示课件)

生:尝、看。

师:尝可以,看也可以。你要知道的是它们有什么不同?你要区分它。

生:颜色也可以。

师:它们都是什么色的呢?

生:白色。

师:白色的?一样的颜色,不行。尝行不行?同意尝的举手。

(学生举手)

师:怕不怕有毒呢?

生:怕!

师:怎么办呢?

生:闻!

生1:看有没有泡泡。

师:放在那里怎么看呢?

生:把它摇一摇。

师:这也是一个办法。既然我们已经找到了一些办法,那现在请把它写在书上P28。先写先方法,闻是怎么闻?简单地写一下。然后转过身去,每个同学都尝试用自己的办法去区分哪一瓶是纯水?写完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写,教师巡视并指导)

师示范方法:轻轻地用手扇动瓶子上方的空气,用鼻子闻此空气。

师:为什么要这样呢?

生:因为怕闻到毒。

师:这个同学平时很关心这个,怕有毒气,对不对?

生:对!

师:所以我们用这种方法,轻轻地闻一下就好。这种方法叫扇闻,电风扇的扇。好了,先写好方法,然后组长先开头,把每个瓶子拧开来,扇闻一下,记录好结果。最后其他同学也尝试一下,看看大家的结果是否相同?好不好?

生:好!

师:那请转过身去,组长先闻。

(学生分别尝试闻气味,教师巡视检查)

师:大家有结果了吗?

生:有。

师:那结果相同吗?

生:相同。

师:我们知道,用扇闻的方法可以保护鼻子不受刺激,不怕中毒,对不对?下面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来,用扇闻的方法分别闻一下三个瓶子,并说说你怎么区分它们的?

生:(分别闻三个瓶子)是酒、水、醋。

师:同学们,刚才这位同学闻的方法对吗?

生:不对,太近了。

师:对,鼻子应该和瓶子距离远一点。让我们再找一位同学来示范一下。

生:(分别闻三个瓶子)是水、酒、醋。

师:我们看到了正确的扇闻方法了。那你知道闻到什么吗?

生:酒有香味。

师:有香味?

生:有酒味。

师:有酒味,有比较刺激的气味,对不对?

生:对。

师:那如果什么气味都没有,那是什么呢?

生:水。

师:有点酸呢?

生:醋。

师归纳:无色透明的,无气味的那一瓶是纯水,白酒有很刺激的气味,白醋闻起来有酸味。

师:白酒、白醋都是无色透明的,它们和纯水有什么不同?

生:把酒有刺激的气味,白醋闻起来有酸味,水闻起来是没有味道的。

师:还有吗?

生1:气味不同。

生2:水是没味道的,酒和醋是有味道的。

师:为什么有味道呢?

生:被加工过。

师:很聪明,那被加工过,是放了什么进去呢?

生:酒里有酒精。

师:那我们为什么看不见呢?

生:因为被溶化了。

师:酒里有酒精,醋里有醋酸,那么就能说明为什么海水不能喝,大家有答案了吗?

生:有。

师:白醋是酸的,因为里面有醋酸,那海水是什么味道的?

生:咸的。

师:那里面有什么呢?

生:盐、雨……

师:白酒、白醋用眼睛看起来和水一样,但是它们中都比纯水多了一些物质,只是这些物质已经溶解在水中了,用肉眼看不出来。海水虽然看起来清澈透明,但是,海水里面却含有许多其他物质,如氯化钠、氯化镁、硫酸镁、硫酸钙、氯化钾等物质。这些物质直接进入人体内将对人产生不利的作用。所以,不能饮用海水。大家知道什么是氯化钠吗?炒菜的时候放的是什么?

生:盐。

师:对,盐就是从海水里面来的,明白没有?

生:明白了。

师:同学们回家后可以试一试糖水和盐水要怎样区分?

【点评】:通过交流,学生不但获得了很多观察研究的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科学探究方法,研究糖水和盐水的,把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的无限。

三、探究活动二:

活动2:给水变个样

(1)玩水球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看图片。你你喜欢玩水球吗?

生:喜欢。

师:分小组做玩水球实验,把水球捏成不同的形状,并在书本P29画出每次捏成的形状。

(学生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轻轻拿起水球,看它像什么形状?

生:一滴水。

师:压一压它会怎样呢?

生:扁了。

师:也就是说,你想它圆就圆,想它扁就扁,对不对?

生:对。

师归纳:所以,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任意的形状。但是往气球里加水时,不要装过多的水,要把球口扎紧。(2)倒水游戏

师:请同学们看图,这个小女孩在做什么呢?

生:倒水。

师:对。我们的桌面上也有一杯水,这水是自来水。我们可以把它倒进桌面的其他两个烧瓶里。(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倒水的时候要紧贴两个容器慢慢的倒进去,水要倒满一些,明白吗?

生:明白。

师:我们可以在水槽里拿水,然后分成小组实验。

(学生做倒水实验,教师巡视检查)

师:看看水倒满烧瓶后是什么形状的?

生:葫芦形,烧瓶的形状……

师:请把你认为水有哪些形状写在书本上。

(学生写,教师巡视检查)

师:(巡视并读出学生的答案)水有无数形状,水是没有形状的,水是没有固定形状的……你们同意哪个同学的说法呢?

生:没有固定形状。

师:也就是说水倒进什么容器,它就变成它的形状,对不对?

生:对。

师:所以,我们认为,原来水是没有固定形状的。

(3)认识液体

师出示概念:像水那样,可以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叫做液体。(板书)

师:想一想还有常见的液体像水那样可以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的呢?

生:牛奶、蜂蜜……

师:在生活中,液体的离子有很多,它们也像水一样可以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

【点评】:巧妙地让学生实验感受了水的形状,帮助学生加深了科学概念的理解,使知识更具体化。

四、总结。

师:这节课大家都很认真。我们学习到了:海水是不能喝的,我们在喝水之前一定要注意那水是什么水,知道吗?

生:知道了!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反思模板 篇7

教学反思

在这次以校园的树木为主题科学观察中,我采用了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三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科学课,他们的好奇心很强,学习兴趣整体很高,学习很认真,但他们已普遍习惯于常规课堂的学习方式,因而缺乏灵活性,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差.再者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他们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很少,学生所知的科学常识较少,科学探究能力较弱,对科学课的基本技能以及记录与汇报也并不熟悉.这时,对培养学生的记录能力尤为重要,我非常重视.因此,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注意及时引导学生对比学习课本上的记录范例并在本节课中安排了时间与环节教学让学生整理自己记录的资料,学生有正确的范例进行参考效果很理想。同时,还引导学生注重汇报、交流的总结,完善自己的记录.更惊喜的是,有些孩子不仅在记录中学习画简图,还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在记录中附上了合适的实物标本,他们的记录能力正在逐步提高.但在本课教学中,学生探究的效果并不明显,探究是学习科学课的主要方式,在下一个观察草的活动中我将采用个人观察的形式,逐渐培养每位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反思模板 篇8

按照课前的教学设计思路,本课可以分为五个部分来进行。第一部分,观察烧水时,水位升高的现象,此部分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第二部分,研究水位升高的原因,此部分的作用为引发猜想,提出如何来验证猜想的办法。第三部分,研究其他物体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特点,此部分在教学中起的作用是列举更多的实例验证,为形成结论提供事实证据。第四部分,整理实验事实,利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物体一般是有热胀冷缩特点。第五部分,说说日常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此部分所起的作用是拓展延伸,巩固应用。

按照此思路去进行教学,每一步思路都是十分明确的,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也是包含在其中。如教学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时,用红色的液体装在小瓶里观察红色的水位升高、下降的现象,实际上是对第一部分观察到烧开水水位上升的初步验证,包含了对实验材料的选用,实验方法的设计等思维能力的训练,整个教学过程需安排得有条不紊。由此部分再过渡到第三部分研究其他物体也有热胀冷缩的特点就是水到渠成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紧,对学生的知识水平,科学前概念的认识把握不充分。上课时,我把第二部分的教学内容一并融入到第三部分了,因此第三部分我虽按照液体、固体、气体不同物质种类来分,部分学生对体现温度如何变化、体积的变化如何观察的实验设计方法显得有些茫然。如果按原思路五个教学部分去实施,相信各个小组对如何选用实验材料、如何设计实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因为第二部分中用红色墨水装入小瓶中插上管子,实际上就是让学生知道红墨水体积变大就是管子中的水在上升,此时是放在热水中(温度升高);红墨水体积变小就是管子中的水在下降,此时就是放在冷水中(温度下降),用这种方法让学生去理解温度如何变化,体积如何变化了,具有引导学生思维的作用。在最后环节,认识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时,学生不能举出热胀冷缩的实例,也反映了一种在现在科学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不利一面:学生不善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提出科学问题,学生也没有对上课内容进行预习。作为老师,觉得十分惭愧。因为所带班级多,对学生提出问题、课前预习缺乏有效的指导监督检查,很多时候流于形式。

最后,还想到了教学中一点细节:领取实验材料时,领到的小组挺高兴,没领到材料的几个组在玩耍,等所有组的材料都领到才等老师一声令下。面对如此之多的实验材料,培养学生按需索取材料、及时整理归还材料的良好习惯,以及培养小组间分工合作的能力,用多种鼓励措施激发学生的小组竞争意识等课堂常规方面,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尤其重要。今后还要在这些方面努力提高。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反思模板 篇9

考虑到让学生准备材料的危险性,在上本节课的前一天我去近郊的河里捞了些水葫芦作为上课用的观察材料。由于准备充分,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这些水生植物。在观察过程中主要是学生自主观察,而且我要求他们在观察的同时作好观察记录(画出观察对象的外形)。

由于见得少,孩子们非常好奇,观察得也格外认真仔细。他们的观察顺序也不尽相同:有的小组从叶子开始,从上到下观察;有的从根开始从下往上观察。一边观察一边还不断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水葫芦会浮在水面上?水葫芦上鼓起来的地方是什么,有什么用?这时候我就用美工刀帮助学生剖开水葫芦让他们看看里面的.秘密。让学生说说他们的发现,这时候孩子们都显得很兴奋,争先恐后地发言,其中有个学生更是形象地说他们观察到的切面像面包的切片,这个回答让我感到很惊喜,孩子的想象力真是让人惊叹,让我这个成年人不得不喟叹自身想象力的贫瘠!看着他们的胃口被吊得差不多了,我就把救生圈浮起的原理告诉学生,学生一对比水葫芦的结构马上就明白了水葫芦浮起的原因。

我感觉这是一次很好的抛砖引玉加联系实际的教学。在这一次观察活动中学生都很好的通过实物观察获取水生植物的外貌特征然后逐渐深入知道一些植物的生长特。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反思模板 篇10

本课的重点是解剖并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在课堂上,先让学生预测种子里面有什么,并用绘画的方式描述。我这样设计:第一,可以促使学生仔细观察;第二,有利于对比。第一幅画展现的是学生对种子内部构造的原始印象,是学生对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回忆;而第二幅画则是学生用镊子细心解剖用水浸泡过的种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展现了学生对种子内部结构的观察结果。这辆幅画之间是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有了第一幅画,学生才会产生探究的需求,才会有探究的兴趣;有了第二幅画,学生才会产生认知的冲突,才会在头脑中否定以往的低水平的或错误的认识,从而建立起对事物全新的、正确的认识。我认为这两幅画的出现,不但促进了学生的认知,还对学生自主探究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从而使学生经历“预测――解剖――观察――记录――表达“这一探究过程,并通过预测、解剖、观察和两次实验记录的对比,意识到观察的`重要性。在观看种子的旅行的视频资料时,看到一株小苗破土而出,发出了阵阵惊叹,他们迫切地想知道种子里到底有什么,此环节正是在学生的这种需求下安排的,教师采取先猜一猜、画一画,解剖后再看一看、画一画、比一比的方法,非常适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学生不仅了解可以用画图的方式来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知道种子里面有“植物宝宝”,还懂得了细致观察对于科学学习的重要性。这对于以后的科学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反思模板 篇11

引言:

食物的消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与健康息息相关的重要主题之一。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及如何保持健康。本文将探讨三年级上册科学食物的消化教学的经验和反思,旨在提供具体的教学方法和建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他们的学习成果。

一、教学目标设定

在教学之前,需要明确教学目标,以确保学生可以达到期望的学习成果。教学目标可以包括:

1. 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包括咀嚼、吞咽、胃中消化、小肠中消化、吸收和排除废物等步骤;

2. 能够描述食物在消化过程中的变化和转化;

3. 理解营养对身体发育和维持健康的重要性;

4. 掌握一些保护消化系统健康的方法和习惯。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可以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对食物消化的理解。例如,可以使用模型或图片来展示食物在咀嚼和消化过程中的变化,并进行语言描述和讨论。此外,在实践活动中,可以进行模拟消化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来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使用PPT幻灯片、视频片段等来呈现图像和动画,以增加学生的视觉体验。同时,还可以设置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完成任务,通过互动和讨论来促进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

三、反思与改进

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对食物消化的兴趣和理解。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我们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可以引入生动有趣的故事、实例或游戏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积极性。例如,可以讲述一个关于食物消化的引人入胜的故事,或者设计一个有趣的食物消化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2. 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开放性问题的提问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表达观点。通过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提供实践机会:

除了模拟消化实验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和记录日常生活中与食物消化有关的现象。例如,要求学生观察自己在吃饭过程中的咀嚼和吞咽动作,以及食物在胃中的变化等。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并体验食物消化的过程。

4. 辅导学生制定健康饮食习惯:

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强调吃健康食物对身体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制定健康饮食习惯。例如,可以介绍一些富含营养的食物,并指导学生减少垃圾食品的摄取,以维护健康的消化系统。

结语:

通过对三年级上册科学食物的消化教学的反思,我们可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学习成效。在有趣而富有启发性的教学环境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为未来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反思模板 篇12

《认识水》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引导学生经历对水的观察活动,体验到科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引导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感受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带来的乐趣。并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我们的一切都离不开水,但对于学生来讲,水虽然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科学的情感和态度。科学的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又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的科学素养中的智慧、能力、情感、态度都必须亲身经历某些科学探究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体验、感悟、最终内化。

本节课我尝试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和讨论,主动思考、自主探究,把科学学科的教学理念贯彻到课堂上。不过,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正。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反思模板(12篇)》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