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社会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05七年级历史下册《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案设计。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历史下册《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案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七年级历史下册《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案设计一、教材
(一)选文的地位和作用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出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第11课,主要介绍了宋代社会生活的几个重要方面,这是全新的内容,也是宋代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交流加强的结果,学习本课,有利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宋代的历史;另外,由于历史发展的传承性,现在很多生活习俗都可以在历史中寻得渊源,学习本课,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和生活的关系。所以本科无论是在中国古代史还是现在,地位都是很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我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根据课标要求和课文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新课程提倡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学生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基础。
1、我力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包括当时流行的穿着打扮、饮食的主要特点,居住条件和房屋建筑的样式、交通旅行的条件、文化娱乐活动、节庆风俗等方面。
2、通过学生对宋朝社会生活的体验,感知当时的历史情境,并与现实生活比较,培养他们的想象、迁移和表达能力,使他们能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的发展并设想进一步改进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
本课跟生活联系很紧密,根据新课程倡导的“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生活化”的理念引导学生“走进”宋朝,体验宋朝社会生活,形成愉悦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品味、判断、讨论、交流、探索中,享受学习过程,同时也将观察、比较、探究、迁移等方法的运用贯穿其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历史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增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对学生的吸引力和亲和力;通过对宋代妇女“缠足”和现代美容的比较,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本课涉及的宋朝衣食住行、娱乐、节庆活动等内容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是平行的,用传统的标准很难划分出重、难点,不过从教材叙述展开的程度来看,服饰和瓦子可以视为重点。而服饰问题涉及到国内各民族间在文化上和生活方式上的相互影响,瓦子属城市商业繁荣的问题,可以视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学情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学生显著的心理特征表现为形象思维较好,想象力丰富。知识方面,一方面学生已经了解了宋代社会经济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内容,对学生理解宋代社会生活特点有一定帮助;同时学生对社会生活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学习兴趣会很高。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新课程中“自主合作探究”和历史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在教学中我采取师生一体在上,教材在下的倒三角互动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课件,采取情景烘托、设疑讨论、分组合作探究等方法,营造历史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从而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教得好,不如学生学得好,“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对学生进行学法上的指导非常必要。这节课我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对比、探究的形式,理解历史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并通过知识的迁移,使学生理解中华文化的传承性,加强情感上的教育。
四、说教学程序
新课程呼唤的教学过程是要“依赖主体的不断活动”而构建认知的过程,整个过程要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有效的科学的课堂活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本课由几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组成,没有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根据这一特点和新课程理念,我设计“东京一日游”为线索贯穿全文,具体如下:
(一)图像导入,创设情景
以时下流行的旅游话题和宋朝著名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全景Flash导入新课,创设旅游情景:以小组为单位,穿越时空来到北宋,参加“东京一日游”,体验《清明上河图》所描绘出的宋代社会生活。并提出旅游要求:你的旅游必须体验北宋人们的衣、食、住、行、娱乐。首先决定你要穿什么样的衣服?旅游时要尽量吃到你认为北宋最好吃的东西,到你觉得最好玩的地方去玩;入城后你将使用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到达不同的目的地?当你玩累了,你要到哪里休息呢?在旅游过程中,还要进行古今对比,多问个为什么哦?
(二)“东京一日游”,体验北宋生活
1、魅力大比拼——体验宋代“住”。教师出示各式宋代衣服图片,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衣服“穿”,并说出其代表的身份、地位,并比比谁挑的衣服穿着最有魅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了解宋代服饰的特点,同时,通过对宋代的陋习——妇女缠足和现代美容的对比,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过渡:开始旅程,先到北宋东京郊区虹桥,步行进城逛街。
2、“品尝”美味佳肴——体验宋代“食”。通过创设两个情景问题,使学生对宋代的饮食特点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一个是“谁最会吃?”——进城后,分组活动,各小组自行解决吃饭问题,吃完后,各组进行交流,并比比哪个组吃到宋朝最好吃的东西,引出宋朝著名美食。第二个是“你好客吗?”——“假如你是生活在都城东京的宋代人,有一天,一位来自南方的朋友到访,你会怎样款待他呢?”引出南北饮食差异,并与现代相比,知道南北饮食差异今天仍然存在。
过渡:饭后轻松轻松,玩游戏
3、考考你眼力——体验宋代“住”。展示几类宋代住房图片,学生观察差异,竟猜属哪类民居,各有什么特点?
过渡:吃饱轻松后到城内最热闹的地方玩,但路途较远,且有点累,不想走路,引出——
4、以“车、轿”代步——体验宋代“行”。创设情景:我们将要到东京最热闹的瓦子玩,你认为乘坐什么交通工具最舒服、最快到达呢?学生观察图片找出宋代交通旅行的条件。
5、最佳小导游——体验宋代娱乐。每组选出一名学生当“小导游”,结合图片和课文内容介绍东京瓦子的热闹情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接着结合书本P64“练一练”师生共同探讨瓦子盛行原因。
6、知识竟猜——欢乐的节日。学生猜节日来源(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并通过王安石的诗《元日》比较宋代元旦与今天春节的异同。
(三)歌谣小节,加深理解
衣服款式行业异,麻布为主棉布起。
南方米饭猪鱼肉,北方面食多羊肉。
住房差异在贫富,高脚家具成定局。
轿子车驴陆地行,南方水路用船舶。
城市人多商业旺,宋代生活很繁荣。
(四)点题、探究、拓展
1、小讨论:难忘的“东京一日游”结束了,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宋代的社会生活吧,想一想宋代社会风貌为什么会如此气象万千、多姿多彩呢?
原因:宋代经济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加强。
教师指出:人们的生活在历史中延续着。
2、礼物大派送
创设情景:学生表现好,教师送礼物,学生自行挑选
A、李宁牌服装一套B、麦当劳、肯德基数顿C、学生喜欢的明星签名贴画
D、飞机、汽车组装模型E、香港迪士尼乐园门票数张F、一盒月饼或一封大利是
问题:请你根据你所选的礼物,把你想象成22世纪的历史课本编写者,给那时候的学生编写“万千气象的中国——21世纪初期的社会风貌”,选A者写“衣”,B写“食”,C写“住”,D写“行”,E写“娱乐活动”,写法可参照课文内容写,100字以上。
五、说板书设计
(结束语)我在设计本课时,希望通过情境的创设充分再现历史,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破重点、化难点,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突破狭小的教室空间,让学生真正做到感知历史,体验历史。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足,敬请评委、同行多多指点。(谢谢!)
相关知识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学示例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学示例”,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学示例课题名称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宋代社会风貌衣、食、住、行、风俗等能力目标收集材料主动学习、探究历史的能力情感价值观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加深学生对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重点、难点宋代社会风貌衣、食、住、行、风俗过程和方法只管观察法、对比归纳教学媒体服装展示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社会生产的进步引起人民日常生活发生新的变化衣、食、住、行是人的基本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衣食住行变化反映社会的发展。同一时期的衣食住行差异,也反映出社会阶层不同服饰文化可以折射出任的审美和文化心态板书设计: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一、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1、北宋的风俗2、饮食方面3、房屋建设4、北宋多用牛车二、热闹的瓦子和节日1娱乐场叫“瓦子”(勾栏)2传统节日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教师活动1、组织教学、指导阅读课2、师生互动提问3、分析课文;衣着、住房、等方面3补充:宋代服色的规定,紫色、朱色、绿色、青色(黑白)缠足,我国封建社会的陋课时小结:略学生活动1、各组展示自己的查找的资料2、不同时代的经历、让学生动起来、思维活起来3、思考?北宋服饰的重要特点?观察书62页图4南北方饮食习俗的差异?5拓展思维:宋代的春节和今天的有什么不同?如果你到北宋,怎样改变自己衣食住行?课后记本课史料来源于生活,易讲、易懂。强调:风俗,反映不同时代。七年级下册《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学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学案新人教版
一、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包括当时流行的穿着打扮、饮食的主要特点,居住条件和房屋建筑的样式;交通旅行的条件;文化娱乐活动、节庆风俗等方面。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过去的社会生活史,提高认识和改进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了解历史上物质文化生活的条件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们现在的物质文化生活,提高创造性地改进物质文化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于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于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二、
重点:服饰和瓦子
难点:宋朝的服饰变化反映了当时民族融合的历史现象,“瓦子”是当时商业繁荣的产物。
三、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中华资*源%库
导入:提问和引导学生回顾和概括已经学过的宋朝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发展和商业发展的史实,导入本课的教学内容,阐释社会生产的进步促使人民的日常生活发生新的变化,使学生认识到宋朝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进步基础。
一、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
1、北宋初年,崇尚节俭,衣帽上不得缀饰珠玉,普通百姓只能穿两色的衣服。受北方少数民族影响,劳动者多穿。的陋习也逐渐传开。
2、北宋的肉食中以为多,南宋的羊肉价格较高,一般人吃不起,南方人吃___多。
3、宋代农村百姓的住房简陋,多为低矮的。稍微富裕的人家,外建门屋,___。贵族官僚的宅第相当宏丽。。
4/宋朝缺马,人们多用,也有。达官贵人出门已很普遍。士大夫一般骑、。那时的交通比较发达,供住宿的很多。
二、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
1、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中圈出许多专攻演出的圈子,称为“”。
2、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最受重视。
七年级历史下册《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历史下册《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知识点汇总
一、物质生活方面:---p61
(1)、衣:、宋初崇尚节俭,后来统治者的衣饰精美华丽,、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
(2)食:饮食非常丰富,夜市的小吃很多,有冷饮,肉食以羊肉、鱼为主;
(3)住:住四合院,屋顶以草或瓦覆盖,院内还种有花草;
(4)行:有牛车、马车、轿,还可骑驴、骡,出门有旅店;
二、精神生活方面:---p63
1、宋朝人的娱乐: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瓦子的盛行主要是因为当时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
2、节庆活动:宋朝人的节日:宋代最受重视的节日是元旦,也就是我们今天的春节。
---练习-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A.士大夫的提倡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C.农民的需要D.达官贵人的需要
答案:B
分析: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也因此不断壮大,市民文化也逐渐丰富起来。当时产生了大量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它是市民阶层壮大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