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三物理教学反思总结8篇

高三物理教学反思总结

发表时间:2023-11-13

高三物理教学反思总结8篇。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高中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高中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为此,小编花时间整理了高三物理教学反思总结8篇,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三物理教学反思总结 篇1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结束了,回顾高三一年的教学工作,有快乐也有苦恼,有经验也有教训,当然更多的是反思,反思一年工作中的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希望在未来的教学工作尤其是高三教学工作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目标明确、措施得当,更希望通过我们的尽职尽责,使我们再次面对高考结果时能够有如置身于森林之中可以深呼吸。下面从以下几方面做一总结和反思:

一、教学方面:

1、高三复习时间怎样安排更合理:

对物理学科:第一轮:7月下旬来年1月中旬(不包含实验)第二轮:1月中旬4月中旬第三轮:4月中旬五月底

2、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第一轮复习的重点是把知识和规律熟悉并掌握,我们要采取逐章逐节的地毯式复习方式,在该过程中要总结出常用的二级结论,强调必须掌握的内容,知识要讲全,但不宜过慢。因为学生能力真正的提升应该在二轮复习中。短时间内促使掌握已学内容并能及时复习的方法是要有及时的测验、课堂提问、章末测试。学生要有课堂笔记。对测试成绩差的同学要及时关注和关心。第一轮复习结束后,建议成绩好的同学做天利38套题,目的是要考查一下对知识的熟练掌握程度。

第二轮复习的重点是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提升方法:

对老师:对一个物理量有哪几种求法课堂上要总结到位;要题海拾贝,对易错题,典型题,二级结论要强调,设置障碍并举一反三;同时要训练规范答题。

对学生:要求学生对知识全面掌握,融会贯通;通过习题巩固概念,必要时以考代练。二轮复习后期建议成绩好的同学做金考卷或其它有一定难度的套题,中等生坐38套题,至少做10套。

第三轮复习重点是对知识的整合与综合应用,查缺补漏,回归课本。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是做过的题型保证不错,每一章易错题和典型题,重点知识做到心中有数,有目的的训练运算能力,会规范答题。3、高三的作业安排:

(1)复习讲过的知识、看前面做错的题并强化总结。

(2)每天都有作业,作业量比第二天要讲的略多一点。

(3)上习题课前要把本节涉及到的重难点知识点复习提问。

4、本届高三物理复习经验与教训:

经验:知识点概括全面,注重了学习中的一些细节,抓住了讲练考判评五个环节,同时注重了规律的归纳总结以及易混易错问题的区别,并有专题训练,注重了方法和思路的渗透;加强了二级结论的记忆和应用,大大提高了选择题的做题速度;学校后期每周一次的测试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熟练把握和应试训练;强化了审题的重要性,提高了做大题的'正确率。教训:在一轮复习中对少数学困生关注不够,导致学生跟不上课堂最后完全失去信心;在二轮复习中对尖子生指导不够细致,导致一些尖子生习题的针对性不够。在复习过程中要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策略,学困生不能掉队,尖子生不仅要自己学好还要成为良好班风的带头人。

二、高考物理试卷分析:

20xx年高考试题中规中矩,试题突出了对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的考查(力和运动、功能关系、场和路),不避讳陈题,知识覆盖面较大,体现了以学科内知识综合为主的原则。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主干知识、核心知识的考查仍是重点。主干知识题目主要来源于《考试大纲》中的级要求,由于试题量较少,一些题目考查多个知识点,同一个题目可以使不同的物理规律、方法交织在一起,综合性较强。具体体现在:

1、注重主干知识的考查,突出核心知识。选择题力学和电学各占一半。

2、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选择性,时代性,实用性。24题以“北京奥运会”为背景,考生根据信息建立物理模型,体现出时代性。23题电路连接,考生的基本操作能力通过实用性实验试题得到了很好的考查。

3、加强对实验能力和表述能力的考查,熟练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继续加强图形、图像、数形结合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高三物理教学反思总结 篇2

回顾本届高三物理教学,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重视课堂教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在互动中,能更好地展开知识的分析和方法的归纳。基于这种认识,我们紧扣高考特点,学生特点,认真筹划每一章节,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每个环节,推动教学层层深入,形成良性互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认真研究三年高考五年模拟。目的是更好地把握高考特点,做到复习过程中突出重点,突出热点,在主干知识上花更多的时间,下更大的功夫,避免平均用力。 以“飞鹰学社”为抓手,实施分类推进。对于悟性较好的学生,侧重于能力培养。考试说明中明确要求,要培养学生五个方面的能力,即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可以说,高考物理试题的设计,都要体现出能力的考查,所以在这个环节上,我们下了很大的功夫。 借“力”提升。倪士剑同学成经到外校借读,他把其他学校好的学习策略提供给学生,并且带着学生干,逐步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学习小组,学习氛围有了很大提高。

本次月考试卷与上一次的月考难易程度接近。选择题覆盖的知识面比较全面。实验题和计算题一些值得注意的细节:

1、注意解题规范的训练,不少学生方程不规范,公式不准确,无法判定物理意义。有的干脆不写公式,直接写数据计算,造成了丢分现象。

2、要精心备课,设计的问题要与高考接轨,一环套一环,逐步深入,使学生的思维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充分把握学生对因果关系感兴趣的特点,使学生积极思考,提高课堂效率。

3、不能放弃教材,注意回归教材。因为资料中的概念、公式、规律都来源于教材,是所有复习资料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不能淡化处理。

4、要重视错题集的使用。有的题目见过了、做过了,在试卷中遇到了还是做不对,根本原因是不理解,或者是理解了没有巩固好,作为老师,就要引导学生理解好巩固好考点。行之有效的方法是用好错题集。把这类问题写到错题集上,有空就看看,讨论讨论,效果很好。 上述有不当之处,请指正。

高三物理教学反思总结 篇3

篇1:高三物理教学反思

反思多年的高中物理教学,尤其高一的物理教学,感触颇深。

1、对高一新生引导的反思

高中的物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同时高校要求选考物理学科的专业占的比例相对较多固然是个有力条件,但是“物理难学”的印象可能会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客观地分析,教学的起点过高,“一步到位”的教学思路是导致学生“物理难学”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高一年级的物理教学首先是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顺利跨上由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这个大的台阶,其次是要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物理知识基础,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提高。

例如,关于“力的正交分解”这一基本方法的教学就是通过分期渗透,逐步提高的。这不仅是一个遵循认知规律的需要,其意义还在于不要因为抽象的模型、繁琐的数学运算冲淡物理学科的主题,通过降低台阶,减少障碍,真正能够把学生吸引过来,而不是把学生吓跑了,或者教师一味的强调物理如何如何重要,学生就硬着头皮学,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甚至变成了物理学习的“奴隶”。如果我们老师有意识地降低门槛,一旦学生顺利的跨上的这个台阶,形成了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再提高并不晚。可是,一般新老师并没有很快领会这种意图,因而在实际教学中不注意充分利用图文并茂的课本,不注意加强实验教学,不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只靠生硬的讲解,只重视告诉结论,讲解题目,这怎么能怪学生对物理产生畏难情绪呢?学生如果对物理失去兴趣,对基本概念搞不清楚、对知识掌握不牢也就不足为怪了!我们不妨再举一个例子,有的老师在教完“力的分解”后,马山就去讲解大量的静力学问题,甚至去讲动态平衡问题,试想这时学生对合力的几个效果尚难以完全理解,对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应用还不够熟练,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的困难就可想而知了,这种由于教师的引导方法不当,导致学生一开始就觉得物理如此之难,怎么能怪学生认为物理难学呢?我们教师不应该把教学目标选择不当的责任推向学校的考试,推向市场上的参考书,这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应该多从自身的教学思想以及从对教材的把握上找原因。

如果我们作为引路者有意识的降低高中物理学习的门槛,先将学生引进门,哪怕先是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好学”的假象,我们都是成功的。

2、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知识、能力、情意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譬如,教师在讲解“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时,如果对“相对”讲解的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判断错误的现象;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往往注重自己一个人总是在滔滔不绝的讲,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还有一个就是要善于创设物理情景,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发挥想象地空间。如果仅仅局限与对物理概念的生硬讲解,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物理离生活很远,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能力的下降。课堂上要也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物理教学,正确认识学生地内部条件,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地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在物理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因此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下降。

最后,师生的达标意识要强,达成度要高。对一些知识,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是满以为自己讲解的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从而一笔带过,但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马上就接受。譬如,当初在讲“力的正交分解”,笔者花了不到5分钟的时间就“解决问题”,但后来发现学生老是在正交分解这部分出错,自己还埋怨学生学习不认真,后来在学生的物理学习总结里,我看到了不少学生说老师在此“惜墨如金”,他们没有真正的搞懂,此时自己才恍然醒悟。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共识。

3、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记得有人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和荣誉给予成绩好的学生,教学的重心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对他们关注的太少,教师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好像他们就是来“陪读”的,从而使得好的学生昂首阔步,越学越好;有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信心不足,越来越差,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对后进生也是一种损失,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第二,学生的参与意识强,主体作用明显,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其学习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

第三,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如络、投影仪、录音录像、制作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物理过程的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客观事物和各种物理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进行形象而生动的模拟表现,它是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和延伸,两者协调配合,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而广泛地被广大的教育工作者采用。在新形势下,教师也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特别是加强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向学生渗透物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理想实验法(如伽利略的关于力和运动的理想实验),控制变量法(如牛顿第二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数学归纳法(如牛顿第三定律)等等。学生如果对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物理知识领会的更加深刻,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物理的能力。

4、对训练方法的反思

第一,解题要规范。物理是有着严密逻辑体系的学科。解题(特别是计算题)需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对高一的新生一开始就要特别强调并逐渐养成解题的规范性,其次再是正确率,规范性养成了,正确率自然就升高了。我们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好表率,特别是课堂解题板书,要为学生做好示范,再让学生模仿,最后在作业中严格要求,久而久之就形成习惯。我在此仅重点说说列“方程式”和作图的规范。

首先,我们老师要做到规范解题,推理严密,过度自然,避免思维跳跃。

在高一学习摩擦力时,有这样一个题目: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求物块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

这个题目本身很容易,一看答案就是,老师往往忽略了严格的逻辑推导而直接给出结果,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这样一个思维定势:只要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摩擦力就是,显然这是要不得的。

究其原因,还是我们自己首先没有做到规范解题。

其次,对学生出现的不恰当或错误的做法要及时纠正,避免一些错误的想法或做法在学生头脑中扎根。

老师在平时教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看似不重要的细节要注意规范自己和学生、及时纠正,同时还要向学生说明这样做的危害,让他们切实的认识到规范解题的重要性,并在认真履行的基础上巩固基础知识,养成习惯,通过笔者的实际经验证明,这样做是大有裨益的。

第二,训练贯穿教育全过程,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对于物理,习题教学是学习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加深对所学感念,规律的理解和记忆的不可或缺的步骤,也是深化知识,构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的重要途径,是促成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必经之路。我们的教学思路应该由原来的覆盖题型、重复不断的模仿练习转到以问题为载体,训练学生思维,渗透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要抛弃“填鸭式”,创设一种问题情景,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或实验中的问题切入,吸引学生去思考,以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接着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对问题的初步分析,“发现”新的知识,产生新的问题。我们应该知道教师代表不了学生,学生的能力必须在亲身的体验和感悟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目前,研究性的学习方法成为一种潮流,就是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其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能在参与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体验,产生感悟,学到方法,从而有效的发展能力。我们应该从中受到启发,并在教学实践中注意运用和改进。

第三,训练扎实,具有基础性、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层次性。我们教师应该如何选择习题呢?高一物理是打基础的时期。所以,首先习题应具有基础性,避免开始就是偏题、怪题和难题,这对巩固基础知识是非常不利的;其次,习题应该具有针对性,一节课上下来,一个章节复习过后,重点在哪我们的习题就要针对到哪,起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不要让一些无用的“野鸡”题目冲淡了重点;再次习题应该具有量力性,难度适中,太容易则不易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深度,太难则成为学生“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让学生望而生畏,抹杀学生的自信心。要把握一个“度”,让学生“跳一跳,够的着”,题量也要适中,并不是做的越多效果越好。还有,习题应该典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起到有“一题”涉及到“一类问题”的效果,而不是就题论题,所以应该有选择性布置作业,而不是象某些老师的“从第一题到第十题全做”或是“从13面到14面全部完成”;最后,还有一个习题的层次性问题,知识的掌握是循序渐进的,习题也应该把握一个由易到难的逐步上升的台阶,要避免讲授完新知识后,立马把大量的高三的复习题,针对对该知识点的高考题搬过来一阵狂轰滥炸,好像难不住学生就显示不出老师的水平似的。

第四,作业要布置了必收交、收交了必批改改、批改了必讲评、讲评了必订正,做到反馈全面,校正及时。有些教师,借口说自己没时间实际是在偷懒,或者是教师高估了学生的自觉性(其实有时也不是学生不自觉),对自己布置的作业不收。实践证明不交的作业学生完成的积极性很低,有的甚至就是抄抄答案或是一片空白。所以老师对学生作业要做到上面四个“必”字,布置的作业一定要收,作业要认真批改,但我发现实际中,绝大多数老师对作业是只“批”不“改”,这里我当然主要指的是问答题和计算题。对作业的批改是“为结果论”,只要结果是对的,立马一个红红的长长的“√”就上去了,至于学生用的什么方法,用了那些方法全然不知;只要看结果是错的,旋即一个大大的“×”就划上去了,至于学生错在哪里从来不看,为什么错了从不帮学生找原因。从而在课堂订正作业时,对学生采用的一些好的方法没有“发扬光大”,对学生常出现的思维误区没有足够的澄清,学生整体解题思路狭隘。而老师的讲解的仍然是埋在自己肚中的那壶“陈年老酒”,自己的知识也得不到更新。对做错的题要严格要求学生订正,做到作业要能全面的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校正及时。

另外,在课堂讲解习题时,也必须让学生有必要的时间去读题、审题、思考如何解题,才能做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反思我们的教学,告诉结论,强调注意点,做解题示范,教师讲的滔滔不绝,学生却听的稀里糊涂,这样的教学如果没有大量的时间去复习、消化,其教学效果是不会好的,教师教的吃力,学生学的也吃力。

5、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其一,讲授正确,语言规范简练。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一线教师非常重要。物理学是有着严密逻辑性的学科,首先不能讲错,推导流畅,过度自然。其次,语言(普通话)要规范简练,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其二,板书精当,书写工整。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体系、重点。所以板书要布局合理、提纲挈领、层次清楚、端庄大方。作为一名新教师,开始时缺乏些粉笔字的经验,没有考虑到让全班学生都看清楚,特别是没有考虑到要合理地使用面板,往往板书小、草、乱,以致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情绪。有的老师为了强调某个感念或它的某个特征,往往重复在一些字句下面加点、加圈、加波纹线,“五彩缤纷”,致使版面很不整洁,有损于美育教育,记得笔者的高中物理老师能信手在黑板上画一个非常圆的圆,我们由此对他十分佩服。此外,板书难免有错漏,我们写好后要复看一遍,有错的能及时修改,错的地方不要用手掌随便一抹,否则黑板就成了“花脸”。板书又快又好,应当是努力的目标。同时老师也要练就一些作图的基本功,学会如画直线,画圆,画各种姿势的小人物等等。

其三,教具的使用、实验操作熟练,规范。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对教具和实验仪器功能了如指掌、使用轻车熟路、操作规范得当,避免在演示时操作不熟练,或是操作错误。譬如我们在“练习使用示波器”的分组实验中,示波器面板上的旋钮很多,在给学生讲解之前,教师自己一定要知道每个旋钮的功用以及它的详细的使用方法,操作规范。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过程(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的积极、持续、周密、深入的自我调节性思考。回顾这两年多来的的教学,经过教学反思,留自己之长,取他人之长,踢自己之短,扩大自己的专业和理论视野,促成自身专业化发展和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使自己不断成长,尽快从经验的迷宫走向智慧的殿堂。

篇2:高三物理教学反思

什么是物理教学反思?物理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什么帮助?我们物理教师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笔者试做些初步探讨。

何谓教学反思呢?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而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就是一种以追求物理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高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呢?那么,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

新课程下物理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物理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

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成为时下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高中《物理》附有许多研究性学习“综合探究”;近几年,都有部分中学的开展物理“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许多教学杂志也刊登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文章??可见,各地普遍重视研究性学习。但是如何开展物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

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

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我在初登教坛时,为了教好物理课,经常通过多讲定理、多做习题,但往往学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的掌握。通过反思我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因而我在动量守恒定律教学中,先介绍了这个定律的发现过程:它起源于16——17 世纪西欧的哲学家对宇宙运动的哲学思考。

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从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教学基本策略方面进行。

第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物理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行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如《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就有许多帮助。

2.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历史与社会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第二、教学基本策略方面。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物理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1.物理课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高三物理教学反思总结 篇4

高三物理教学总结与反思

回顾高三半年来的教学工作,有快乐也有苦恼,有经验也有教训,当然更多的是反思,反思工作中的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希望在未来的教学工作尤其是高三教学工作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目标明确、措施得当。下面从以下几方面做一总结和反思:

一 教学方面:

本学期均处于一轮复习阶段,截止目前,只剩下交变电流部分没有系统复习,时间的安排和往年还是一样的。

第一轮复习的重点是把知识和规律熟悉并掌握,我们采取逐章逐节的地毯式复习方式,并总结出常用的二级结论,强调必须掌握的内容,知识要讲全,但不宜过慢。因为学生能力真正的提升应该在二轮复习中。短时间内促使掌握已学内容并能及时复习的方法是要有及时的测验、课堂提问、周清测试,综合测试。

复习授课中注意了知识点概括全面,注重了学习中的一些细节,抓住了讲练考判评五个环节,同时注重了规律的归纳总结以及易混易错问题的区别,并有专题训练,注重了方法和思路的渗透,切实打牢基础。

然而,在一轮复习中对少数学困生关注不够,导致学生跟不上课堂最后完全失去信心,还有就是对临界生的辅导督促不够,导致学生的成绩忽高忽低,没有形成学科自信心。

指导学生答题技巧。试卷到手后,利用动笔之前的几分钟迅速浏览一遍试题,做到心中有数,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确定科学的答题顺序,尽量减少答题过程中的学科转换次数。选择题的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左右(即平均2分钟多一点一道题),实验题应10分钟左右,两道计算题应20分钟左右,两道选做题10分钟左右,这样用在物理上的总时间应接近1个小时。答题时为提高效率,允许先放弃一两道较难的选择题和计算题,在题卡上做标,率先把效率最高的题目做完整。试卷难、中、易分数分配约为2:5:3,答题时要力求慢开始,早入境,快答题,稳结束。

1 二 教科研方面

积极落实周清和综合试卷的命制和评讲工作,在一课一研中能发掘自己的工作经验,积极和同事们探讨教学问题和教学方法,统一教学进度,贯彻组内的意志,做到行动一致。

三 组织纪律方面

能严格执行学校的考勤制度,按时签到,签退,有事及时请假,即使家中突发事故也能按时完成本职工作,相信纪律约束的力量。

四 反思

我一直以为,高三这一年的成功与否智力因素是一方面,而学生自我心态的调整,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和心理的疏导至关重要,要完成这重要的三部曲教师责无旁贷。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行业,除了专业知识外,教师的品格、情感、言行、才华也是教学的一个方面,亲其师,信其道,一个教师如果能更深一步的走入学生的心灵,要求他要心中有爱、腹中有墨、肩上有责。

高三阶段学业压力大,情绪变化大,当压力过大时学生容易自我否定,自我放弃,老师不仅要关注学习还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帮助他们建立信心,永不放弃。高三阶段的经历会影响学生们的人生态度和对自我的认识。老师真诚的关心和帮助也会开启学生心灵的一扇窗。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感悟和总结,我很感念我们高三物理组这个团结和谐的团队,享受我们在教学和生活中的互帮互助,谢谢学校领导们对我们的关心理解和付出。

2

高三物理教学反思总结 篇5

高三物理教学反思

篇1:高三>物理教学反思

反思多年的高中物理教学,尤其高一的物理教学,感触颇深。

1、对高一新生引导的反思

高中的物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同时高校要求选考物理学科的专业占的比例相对较多固然是个有力条件,但是“物理难学”的印象可能会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客观地分析,教学的起点过高,“一步到位”的教学思路是导致学生“物理难学”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高一年级的物理教学首先是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顺利跨上由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这个大的台阶,其次是要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物理知识基础,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提高。

例如,关于“力的正交分解”这一基本方法的教学就是通过分期渗透,逐步提高的。这不仅是一个遵循认知规律的需要,其意义还在于不要因为抽象的模型、繁琐的数学运算冲淡物理学科的主题,通过降低台阶,减少障碍,真正能够把学生吸引过来,而不是把学生吓跑了,或者教师一味的强调物理如何如何重要,学生就硬着头皮学,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甚至变成了物理学习的“奴隶”。如果我们老师有意识地降低门槛,一旦学生顺利的跨上的这个台阶,形成了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再提高并不晚。可是,一般新老师并没有很快领会这种意图,因而在实际教学中不注意充分利用图文并茂的课本,不注意加强实验教学,不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只靠生硬的讲解,只重视告诉结论,讲解题目,这怎么能怪学生对物理产生畏难情绪呢?学生如果对物理失去兴趣,对基本概念搞不清楚、对知识掌握不牢也就不足为怪了!我们不妨再举一个例子,有的老师在教完“力的分解”后,马山就去讲解大量的静力学问题,甚至去讲动态平衡问题,试想这时学生对合力的几个效果尚难以完全理解,对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应用还不够熟练,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的困难就可想而知了,这种由于教师的引导方法不当,导致学生一开始就觉得物理如此之难,怎么能怪学生认为物理难学呢?我们教师不应该把教学目标选择不当的责任推向学校的考试,推向市场上的参考书,这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应该多从自身的教学思想以及从对教材的把握上找原因。

如果我们作为引路者有意识的降低高中物理学习的门槛,先将学生引进门,哪怕先是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好学”的假象,我们都是成功的。

2、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知识、能力、情意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譬如,教师在讲解“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时,如果对“相对”讲解的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判断错误的现象;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往往注重自己一个人总是在滔滔不绝的讲,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还有一个就是要善于创设物理情景,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发挥想象地空间。如果仅仅局限与对物理概念的生硬讲解,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物理离生活很远,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能力的下降。课堂上要也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物理教学,正确认识学生地内部条件,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地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在物理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因此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下降。

最后,师生的达标意识要强,达成度要高。对一些知识,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是满以为自己讲解的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从而一笔带过,但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马上就接受。譬如,当初在讲“力的正交分解”,笔者花了不到5分钟的时间就“解决问题”,但后来发现学生老是在正交分解这部分出错,自己还埋怨学生学习不认真,后来在学生的物理学习总结里,我看到了不少学生说老师在此“惜墨如金”,他们没有真正的搞懂,此时自己才恍然醒悟。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共识。

3、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记得有人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和荣誉给予成绩好的学生,教学的重心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对他们关注的太少,教师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好像他们就是来“陪读”的,从而使得好的学生昂首阔步,越学越好;有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信心不足,越来越差,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对后进生也是一种损失,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第二,学生的参与意识强,主体作用明显,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其学习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

第三,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如网络、投影仪、录音录像、制作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物理过程的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客观事物和各种物理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进行形象而生动的模拟表现,它是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和延伸,两者协调配合,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而广泛地被广大的教育工作者采用。在新形势下,教师也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特别是加强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向学生渗透物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理想实验法(如伽利略的关于力和运动的理想实验),控制变量法(如牛顿第二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数学归纳法(如牛顿第三定律)等等。学生如果对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物理知识领会的更加深刻,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物理的能力。

4、对训练方法的反思

第一,解题要规范。物理是有着严密逻辑体系的学科。解题(特别是计算题)需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对高一的新生一开始就要特别强调并逐渐养成解题的规范性,其次再是正确率,规范性养成了,正确率自然就升高了。我们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好表率,特别是课堂解题板书,要为学生做好示范,再让学生模仿,最后在作业中严格要求,久而久之就形成习惯。我在此仅重点说说列“方程式”和作图的规范。

首先,我们老师要做到规范解题,推理严密,过度自然,避免思维跳跃。

在高一学习摩擦力时,有这样一个题目: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求物块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

这个题目本身很容易,一看答案就是,老师往往忽略了严格的逻辑推导而直接给出结果,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这样一个思维定势:只要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摩擦力就是,显然这是要不得的。

究其原因,还是我们自己首先没有做到规范解题。

其次,对学生出现的不恰当或错误的做法要及时纠正,避免一些错误的想法或做法在学生头脑中扎根。

老师在平时教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看似不重要的细节要注意规范自己和学生、及时纠正,同时还要向学生说明这样做的危害,让他们切实的认识到规范解题的重要性,并在认真履行的基础上巩固基础知识,养成习惯,通过笔者的实际经验证明,这样做是大有裨益的。

第二,训练贯穿教育全过程,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对于物理,习题教学是学习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加深对所学感念,规律的理解和记忆的不可或缺的步骤,也是深化知识,构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的重要途径,是促成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必经之路。我们的教学思路应该由原来的覆盖题型、重复不断的模仿练习转到以问题为载体,训练学生思维,渗透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要抛弃“填鸭式”,创设一种问题情景,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或实验中的问题切入,吸引学生去思考,以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接着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对问题的初步分析,“发现”新的知识,产生新的问题。我们应该知道教师代表不了学生,学生的能力必须在亲身的体验和感悟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目前,研究性的学习方法成为一种潮流,就是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其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能在参与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体验,产生感悟,学到方法,从而有效的发展能力。我们应该从中受到启发,并在教学实践中注意运用和改进。

第三,训练扎实,具有基础性、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层次性。我们教师应该如何选择习题呢?高一物理是打基础的时期。所以,首先习题应具有基础性,避免开始就是偏题、怪题和难题,这对巩固基础知识是非常不利的;其次,习题应该具有针对性,一节课上下来,一个章节复习过后,重点在哪我们的习题就要针对到哪,起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不要让一些无用的“野鸡”题目冲淡了重点;再次习题应该具有量力性,难度适中,太容易则不易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深度,太难则成为学生“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让学生望而生畏,抹杀学生的自信心。要把握一个“度”,让学生“跳一跳,够的着”,题量也要适中,并不是做的越多效果越好。还有,习题应该典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起到有“一题”涉及到“一类问题”的效果,而不是就题论题,所以应该有选择性布置作业,而不是象某些老师的“从第一题到第十题全做”或是“从13面到14面全部完成”;最后,还有一个习题的层次性问题,知识的掌握是循序渐进的,习题也应该把握一个由易到难的逐步上升的台阶,要避免讲授完新知识后,立马把大量的高三的复习题,针对对该知识点的高考题搬过来一阵狂轰滥炸,好像难不住学生就显示不出老师的水平似的。

第四,作业要布置了必收交、收交了必批改改、批改了必讲评、讲评了必订正,做到反馈全面,校正及时。有些教师,借口说自己没时间实际是在偷懒,或者是教师高估了学生的自觉性(其实有时也不是学生不自觉),对自己布置的作业不收。实践证明不交的作业学生完成的积极性很低,有的甚至就是抄抄答案或是一片空白。所以老师对学生作业要做到上面四个“必”字,布置的作业一定要收,作业要认真批改,但我发现实际中,绝大多数老师对作业是只“批”不“改”,这里我当然主要指的是问答题和计算题。对作业的批改是“为结果论”,只要结果是对的,立马一个红红的长长的“√”就上去了,至于学生用的什么方法,用了那些方法全然不知;只要看结果是错的,旋即一个大大的“×”就划上去了,至于学生错在哪里从来不看,为什么错了从不帮学生找原因。从而在课堂订正作业时,对学生采用的一些好的方法没有“发扬光大”,对学生常出现的思维误区没有足够的澄清,学生整体解题思路狭隘。而老师的讲解的仍然是埋在自己肚中的那壶“陈年老酒”,自己的知识也得不到更新。对做错的题要严格要求学生订正,做到作业要能全面的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校正及时。

另外,在课堂讲解习题时,也必须让学生有必要的时间去读题、审题、思考如何解题,才能做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反思我们的教学,告诉结论,强调注意点,做解题示范,教师讲的滔滔不绝,学生却听的稀里糊涂,这样的教学如果没有大量的时间去复习、消化,其教学效果是不会好的,教师教的吃力,学生学的也吃力。

5、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其一,讲授正确,语言规范简练。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一线教师非常重要。物理学是有着严密逻辑性的学科,首先不能讲错,推导流畅,过度自然。其次,语言(普通话)要规范简练,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其二,板书精当,书写工整。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体系、重点。所以板书要布局合理、提纲挈领、层次清楚、端庄大方。作为一名新教师,开始时缺乏些粉笔字的经验,没有考虑到让全班学生都看清楚,特别是没有考虑到要合理地使用面板,往往板书小、草、乱,以致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情绪。有的老师为了强调某个感念或它的某个特征,往往重复在一些字句下面加点、加圈、加波纹线,“五彩缤纷”,致使版面很不整洁,有损于美育教育,记得笔者的高中物理老师能信手在黑板上画一个非常圆的圆,我们由此对他十分佩服。此外,板书难免有错漏,我们写好后要复看一遍,有错的能及时修改,错的地方不要用手掌随便一抹,否则黑板就成了“花脸”。板书又快又好,应当是努力的目标。同时老师也要练就一些作图的基本功,学会如画直线,画圆,画各种姿势的小人物等等。

其三,教具的使用、实验操作熟练,规范。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对教具和实验仪器功能了如指掌、使用轻车熟路、操作规范得当,避免在演示时操作不熟练,或是操作错误。譬如我们在“练习使用示波器”的分组实验中,示波器面板上的旋钮很多,在给学生讲解之前,教师自己一定要知道每个旋钮的功用以及它的详细的使用方法,操作规范。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过程(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的积极、持续、周密、深入的自我调节性思考。回顾这两年多来的的教学,经过教学反思,留自己之长,取他人之长,踢自己之短,扩大自己的专业和理论视野,促成自身专业化发展和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使自己不断成长,尽快从经验的迷宫走向智慧的殿堂。

篇2:高三物理教学反思

什么是物理教学反思?物理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什么帮助?我们物理教师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笔者试做些初步探讨。

何谓教学反思呢?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而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就是一种以追求物理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高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呢?那么,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

新课程下物理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物理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

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成为时下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高中《物理》附有许多研究性学习“综合探究”;近几年,都有部分中学的开展物理“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许多教学杂志也刊登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文章??可见,各地普遍重视研究性学习。但是如何开展物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

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

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我在初登教坛时,为了教好物理课,经常通过多讲定理、多做习题,但往往学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的掌握。通过反思我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因而我在动量守恒定律教学中,先介绍了这个定律的发现过程:它起源于16——17 世纪西欧的哲学家对宇宙运动的哲学思考。

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从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教学基本策略方面进行。

第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物理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行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如《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就有许多帮助。

2.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历史与社会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第二、教学基本策略方面。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物理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1.物理课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我在设计《人造卫星宇宙速度》课堂教学时,一开始就可以提出问题:能否让抛出的物体不落地?这时学生十分活跃,议论纷纷:有的会说,将物体上抛,初速度越大,上升的高度越高,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的程度,物体飞到外太空,就不再回来了;有的会说,由平抛运动规律可知,物体从越高的地方、抛出的初速度越大,落地的水平距离越长,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程度,物体就落不回地面了;还有的同学可能会进行反驳:落地的跨度长了,可地表就不是一个水平面了;也有的同学说,由匀速圆周运动可知,当重力正好提供它作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时,物体绕地球在圆形轨道上运动就不回地面了。通过思考和讨论,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

2.物理课的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以物理学科来说,其实平常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总之,虽然新课程下关于物理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物理教学反思对物理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物理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物理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

篇3:高三物理教学反思

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重点是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这是实现中学物理教学目标和任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我们认为要对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方法实施改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从物理学科特点出发,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物理学科的特点,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因此,物理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加强实验教学。

1、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动手实验,提高学生观察实验能力。

凡是实验性较强的教材,教师要采用让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设法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并增加课外小实验,对于学生分组实验,不仅要做,而且还要认真做好。总之,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实验活动,使学生在实验中动眼看、动手做、动嘴讲、动脑想,从而掌握物理知识和技巧,提高实验能力。

2、实验教学还要着重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去启发、引导、示范,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实验观察方法的培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实验思想、实验方法等科学方法教育(如放大法、对比法、代替法、转换法、比较法、平衡法和模型法等)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实验、培养实验能力,开拓创造性思维。

二、从物理教学内容出发,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受到教材内容的制约,教材内容决定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决定着教师与学生的具体双边活动的方式和方法。

首先,必须突出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我们选择教法应从教材内容实际出发,在众多教学方法中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经过优化选择的教学方法。一堂成功的物理课,通常是几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组合,而不是几种教法的随意凑合,一定是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灵活地、科学地、创造性地进行优化选择、认真实施的结果。

第二,还要改革教师在课堂的讲解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必须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启发性和综合性,在课堂讲解,可随内容的不同采取相应的不同方式:如对教材内容从知识结构、逻辑关系推理论证方法等作完整、全面的讲解;对实验性较强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作启发式的讲解;对重点、难点、关键内容或学生容易发生差错的问题,作点拨式讲解;在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或进行练习之前,作提示性讲解;根据学生在预习、自学或复习中所提疑点,作释疑性讲解。

总之,课堂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学性,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不同的活动。

三、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和能力基础出发,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高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多有明显的独立性和兴趣倾向,学习自觉性和独立性比强,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课堂中常希望独立思考求解,学习气氛比较沉闷。这给教师了解学生带来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一般可采取下列方法:加强讲解的目的性和针对性,特别是讲解时要注意反馈系统运用,如作业、讨论、考试中的反馈信息,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把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自学活动结合起来;将教师的讲述和学生的讨论、回答问题等结合起来,使得课堂教学成为师生的共同活动;充分利用机会,让学生进行各种口头的、书面的练习。

四、从教学关系出发,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中心问题,是处理好 “ 主导 ” 与 “ 主体 ” 的关系,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因此,必须加强课堂上教与学之间的交流活动。

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活动,教师是交流的主导一方,其作用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最优学习情景,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以各种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学好物理知识。但教师的活动不能离开学生这个主体,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信息,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可见,教师与学生是组成教学的两个最基本的因素,教师在课堂上的各项活动少不了学生的配合;而学生在课堂上的各项活动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所以,努力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根本。

总之,物理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实际、不同的实验条件,灵活而切合实际地选择不同的教法,积极探索和认真实践物理课堂教学的最优方法,深化物理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努力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高三物理教学反思总结 篇6

高三物理教学反思

庞睿

经过一年的复习教学,送走了又一届高三学生,回想这一年来的工作,我觉得反思使我的教学有了长足的进步,成文如下:

一、反思学生的基础,学习习惯

我所教的二个班的学习基础都比较差,尤其是五班,我是在高二才开始接手的,是整个年级最差的班了,学生的力学学习得太差,好几次在讲例子时,学生就说听不懂,我当然不知道其中的理由,后来才知道,我在解题时中间有一个计算步骤我省略了,我以为学生没有问题,就一个数学运算应该没问题,可哪里知道这个班的学生天生就习惯接受,自己从不主动去思考动手解决问题,我开始反思,怎样才能使学生听得懂?做得来?原来学生的基础差,底子薄,必须从简单的、基本的抓起,于是,我决定,少而精的讲例子,每讲一个例子,得每一步在黑板上板书,然后针对学生的水平做一个类似的题目,渐渐地学生学会做一些题目了,也就不觉得听不懂了

二、反思教学困惑,形成教学论文

在复习动能定理时,常常遇到连接体问题,要学生对多个质点运用动能定理,公式多,学生感到拿手,经常出错,于是我想;能不能使问题简化呢?在高中阶段,常常是连接两物体的力的功的代数和为零,我想到把多个动能定理的公式相加,消去了连接物体的力的功,得到质点组动能定理,把它介绍给学生,说明它的适用范围,学生很容易掌握,在讲振动和波动时,学生对振动图像和波动图像容易混淆,在做作业的过程中经常出错,而近几年又经常考振动和波动相结合的题,怎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区别呢?我反思后做来大量的准备工作,使学生的知识难点得到了突破。

三、反思思想方法,培养建模能力

在总复习中,除认真复习知识之外,我还要建议同学们务必重视对各种物理思想方法的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表面看,这似乎与知识的复习不搭界,其实这才是一项更高层次、更高效率的复习方法。那么,有哪些思想方法需要好好小结呢?我认为至少有以下一些:例如解静力学、动力学问题常用的隔离法、整体法;处理复杂运动常用的运动合成法;追溯解题出发点的分析法;简单明了的图线法;以易代难的等效代换法等等,均为中学物理中基本的思维方法。当然,也还有其它一些属于更巧、更简捷的思维方法。然而两者相比,我主张更要关心基本的常用的思想方法。这些思想方法,一般说,在复习课上老师都会提及,一些写得好的参考书中也会有介绍。同学们在听课和阅读中除关心知识点之外,务请注意这些思维方法的实际应用,要好好消化、吸收,化为己有,再在练习中有意识运用,进一步熟悉它们。此外,在讲课中,要讲清怎么建立物理模型;怎样随着审题而描绘物理情景;怎样分析物理过程;怎样寻找临界状态及与其相应的条件;如何挖掘隐含物理量等等。这些,都是远比列出物理方程完成解题任务更有价值的东西。实践告诉我们,在高三学年,同学们毕竟比高

一、高二时有了更强的理解能力,有了更强的综合分析能力的优势。一旦领悟掌握了方法,就如虎添翼,往往能发挥出比老师更强、更敏捷的思维能力。

四、反思教法,听同事授课相互交流

在复习教学中,经常感到复习课上法单一,没有新意,为了防止长时间的教学方法的单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高三的几位教师采取了经常听课的方式,只要有时间,就去听同行老师的课,不分场合,不举形式听随堂课,学习他人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吸取他人的长处,为我所用,听他人是怎么上这些内容的,自己是怎么上的,自己的课有什么不足,别人的课有哪些优点,下一次在上这里时我要怎么上才好,通过这样的相互听课,相互学习,提高自我,提高复习课的质量。

五、反思作业训练,规范练习

练习在总复习中是举足轻重的一环,要想通过练习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力求规范地解题是应该遵循的一个原则。具体说务求做到两条:①要规范地使用物理规律。不少同学常从生活经验角度去解物理题,比如用动能定理时习惯从功、能的数值上加加减减来得到结果,而不问列式的物理意义。这种不规范的混乱的思维方式,只能使认知水平停滞在生活经验的层次上,正是复习中一大障碍。物理学自有本身固有的思维规律和方法,像动能定理的应用,首先要求弄清所研究的过程及研究对象在此过程中的受力情况,然后区别各力做功的正、负,再搞清过程的初态和终态,最后按外力功的代数和等于动能增量列出方程,这之后的代数运算便容易了。如果在平时练习中始终能坚持这样规范地使用物理定律、定理,时间久了必然会加深对规律的理解,能力一定会上升到新的层次。②要将题做完整。我接触过一些学生,做练习“浮而不实”,列出几个物理方程便丢手不做或整理到代数式但懒于代入数字运算等,都不肯将题解到底。他们之中不乏最后失败的实例,均因为他们没有从日常的练习中得到收益。许多物理题,粗一看解题方向似乎很明显,仔细一解才发现里边隐含着重要的变化及关键。再说,一个完整的解题要有严密的逻辑过程;要有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述;有单位的处理;有数字的运算……所有这些,无不涉及双基知识及个人的素养和能力,都是要通过训练来加以提高改进的。那种蜻蜓点水式的解题,不可能在这些方面得到不断启发和训练,题解得再多,然而水平提高不快、工作不实,最后必定导致复习工作的低效率。

教学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才会有所进步,也只有学会反思的教师,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不断反思的教师,才会获得学生的喜爱,才会立于教学不败之地。

高三物理教学反思总结 篇7

高三物理教学反思

紧张而又繁忙的高三生活已经过去了,在这其中每天都在忙乱中进行,有苦也有甜,有付出当然也有收获,为了更好地指导自己日后的工作,现总结反思如下:

一、复习安排及具体措施

1、一轮复习:

物理一轮复习时间从2015年9月到2016年3月。

因为物理高考大纲近几年不太有大的变化,所以在一轮复习时在2016年高考大纲还没发下来之前,我首先研究了2015年的考纲,做到心中有数,详略得当。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题型较多,且学生淡忘很多,为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我使用课件加板书教学,当然节节课做课件是很辛苦的,但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一节课容量较大,且能把所有同学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屏幕上,还有对不难理解的物理知识点也需要呈现,就用课件展示即过,对难度较大的知识和典型问题板书详解,当然必须配有典型例题,通过课件展示提前准备的典题,教会学生简抄笔记的方法,并把自己和老师的演算过程书写在其中。有了课堂讲解的保证,学生做“课后习题训练”就能力所能及,保证了复习的效果。一轮复习我们每天给学生布置适量、难度适中的作业,而且必收必改,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对个别同学作业进行面批,并在班里评价作业完成情况。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很好地及时总结教与学的经验和教训,从而在讲评时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为了防止学生边复习边淡忘,我提出每日一练,对复习过的典型题每天在黑板上练一道,并挑力所能及的学生讲解。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达到了复习巩固的效果。

2、

二、三轮穿插在一起的复习从2016年3月底到5月初。一轮复习时间漫长,复习过的有些知识有所淡忘,每周一次的大考练,开始学生做的并不好,为了尽快提高他们的正确率,提高信心,我们把二轮与三轮的复习穿插在一起进行。

二轮复习主要是专题复习,首先我们把高中所有知识点及解题方法进行整理,印发给每个同学,让他们在遇到问题是随时翻阅,其次对典型的版块专题进行详讲,重点讲解解题方法,规范解题步骤,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对一轮没涉及到的题型一定让学生见一下(说明:2016年高考题选择题第21题,我们二轮复习补充的原题,由于讲练扎实,很多学生记住了答案,考场上直接选选项)。

三轮复习主要是题型训练。(1)选择题限时训练:8个选择题,限时20分钟,利用早读、辅导课、晚自习的时间个别讲解,部分题可让学生自己讲解消化。因为题量不大,难度适中,学生兴趣较大,经常是早上发、下午就能做完,并自己主动到老师办公室订正答案。(2)物理学史的整理记忆:利用早读25分钟的时间记忆背诵。(3)实验仪器读数的训练:针对学生仪器读书的失误和记忆不准确,我们专门把高中所有仪器的读数题反复训练,加深印象,并把游标卡尺、螺旋测微仪、万用表、秒表这些常考仪器放在班里,供学生随时可读,并找部分同学面读,进行个别辅导,以达到人人过关的效果。(4)选做题强调是拿分题,要求学生给以思想上的足够重视。两道题:一道机械波、一道几何光学题的不定期训练保证学生拿满分或拿10分左右。(5)实验题分力学、电学两个专题进行复习,并把历年的高考题整理再现,让学生感受高考题的灵活性与难度。

当然

二、三轮的复习作业也是每次必批改,并强调面批,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是足够重视的,提高了自信心。

3、四轮复习主要是模拟题的训练。依据学校的安排,从4月份下旬开始每周2次的以考代练,考完及时讲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中对选择题、实验题、选做题有所选择、重点讲解,两道大题印发答案步骤详细,只讲解题方法,这样保证一节课就能高效地完成任务,效果极好。今年高考题的24题计算题就是我们训练过的原题。

在这段时间的复习过程中不但要教会学生答题方法,更主要的是教会他们答题技巧,尤其是两道物理计算题应以不变应万变。后期训练,我们的学生不会的大题也能拿10分左右。

4、五轮复习

查缺补漏:对前面多次训练没涉及到但历年曾考过的题型要给以再现。

回归课本:后期要回归课本,但如果不加以指点,学生会觉得内容太多,没有信心去完成,所以我们帮学生整理划出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要看。

二、总结得失,

1、一轮复习不宜时间过长,最好第一学期前就结束。因为只有多次的重复才能加强记忆。

2、选题不宜难度太大,太难的题对一般程度的学生来说即使平时能听懂且耗时间能做出来,但一到理综模拟训练,在有限时间内很少能做出来,所以把时间耗在这些题上,得不偿失。

3、不要猜题,不要抱侥幸心里。,对物理大纲要求的主干知识都要强化训练。今年物理高考题的选做题可以说很多人把题型都猜错了,反而起一种误导作用,所以在考纲以内的知识,不要轻易凭自己的经验在学生面前说某些知识一定不会考的话,而是应全面扎实的复习。

4、跟踪学生,最后物理高考成绩好的学生一定是平时扎实练习、勤于动手动脑的学生,仅凭一时聪明想获得高分的想法几乎都是落空的。所以认真、刻苦、落实才是硬道理。

5、学生在5月中旬之后思想就有所不稳定,所以建议一些必须的工作在这之前最好做完。

以上所述是我在高三物理教学一年来的所做与所获,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改进、优化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我将继续记录教学中的点滴。

高三物理教学反思总结 篇8

高三物理教学反思

忙忙碌碌的高三教学已经随着高考的结束告一段落,回想着一年来的教学生涯,感慨万千,有成功也有不足,有经验也有教训。

1、研读新课改

这一届是河南实行新课改的第一年,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三年来的暑假新课程培训我都认认真真的学习,了解新课改的精神实质,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难点和重点。认真研读新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把握全局,紧扣重点。从其他课改取的高考题中了解新课改高考的新动向。

2、抓基础

学生之所以认为物理难学是因为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不会灵活运用,不会举一反三,不会把所学的书本知识和实际情况相联系,不会把实际问题转化成物理模型。所以,没有熟练的、系统的物理基础知识就突破不了物理知识运用这一关。因此基础知识的学习、理解与掌握是学习物理的基础。但是,大多数学生又是眼高手低,认为基础知识一看就会,不需要去复习了,结果在应用过程中造成题意不理解,或者理解不全面,甚至形不成物理思想。于是,我就让学生去做题,从哪些简单、概念易混淆的题目中让学生体会基本概念的重要性,反复的出现错误之后,重复地让学生重温概念,达到应用的目的。

3、选考知识集中练习

物理高考的选做题是三选一,针对学生基础差,解题能力不高的特点,我们大胆地放弃了二,只选了一,只让学生学习3——3,使学生利用有限的时间集中精力,孤注一掷,有明确的目的性,结果经过了反复的练习,基本上都能够很顺利地做3——3的题目,这15分得的很顺利,学生很满意。

4、做好评卷环节

每次考试了之后,我都会及时地批改血红色的考试卷子,从中发现学生的问题,可以很快地发现学生哪些知识学生掌握的好,哪些知识学生掌握的不好,还有哪些知识学生都不会,在评讲卷子时就有了针对性。并且,我还要求学生在评讲卷子时,要把必要的知识点,重要的思路和公式写到卷子上,下去之后重新作一遍,我会不定时的检查学生的卷子,大多数学生都会按要求去做。对于哪些反复出错的知识点,我就让学生专一写上,什么时间那个知识点我做错了,以引起重视。效果很好。

5、定期考试

后半期定期考试,反复让学生练习,特别是理综考试,在150分钟时间内作300分的题目,如何分配时间,按什么样的顺序去做题,什么样的题目必做,什么样的题目要做几步,什么样的题目可以放弃等等,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胜于老师的说教。 总之,规范做题,认真审题,反复练习,注意细节,总结规律 不怕学生错,让学生在错误中增长知识,学习的过程就是减少错误的过程

存在的遗憾: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思考问题能力欠缺。

时间太紧,没有针对性地给个别学生做好辅导。

201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