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反思9篇。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教学反思9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篇1)
初中地理埃及教学反思
近期我在初中地理课上进行了一次关于埃及的教学,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执行,我意识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同时也发现了许多有效的教学方法,这让我对今后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规划。
首先,我认识到在教学设计环节,我应该更加具体和详细地计划每个教学环节,以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和理解课堂内容。在本次埃及教学中,我设定了一系列的学习目标,如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文化特点和重要的历史事件等。然而,我发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的教学设计仍然存在一定的模糊性。有些步骤并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指导和支持,导致部分学生对课堂任务的完成感到困惑。因此,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仔细地设计和安排教学环节,确保每个环节的目标和任务清晰明确。
其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兴趣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尽管我使用了多媒体资料和教具来支持教学,但还是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在反思中,我认识到这可能是因为我没有将埃及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计划引入更多实例、实地调查等方式,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埃及的文化和地理特点。例如,我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项目,要求他们调查埃及的风俗习惯、民俗节日等,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将会更加深入地了解埃及,并且能够将学到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
此外,我还意识到在评估学生学习成果方面,我需要更加多样化和全面化的评价方式。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书面测试的形式来评估学生对埃及地理的掌握程度。然而,这种方式的评价只能反映学生的记忆能力,不能实际反映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因此,在今后我打算增加一些综合性评价的方式,如项目展示、小组合作等,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发展。
总之,在这次初中地理埃及教学中,我不仅发现了需要改进的方面,还找到了许多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对教学设计的详细规划,让学生参与呈现埃及的文化特点和地理风貌,以及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我相信今后的地理教学将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发展。我将持续反思和改进,以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体验。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篇2)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中东》这一章节我利用两课时讲完。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力求创设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做到“问我所思,说我所想”。通过一个学期的地理教学,学生已经积累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地理经验,加上中东地区又是当今世界一大热点地区,学生容易找到相关资料,依据资料自主学习。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主要以发生在中东大地的几次战争为主线,分三部分进行教学:
第一部分:引导学生由生活走向地理。利用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对生活的体验,培养学生关心世界大事,关注世界和平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第二部分:由几次战争发起的原因,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角度探究生活的热点问题,深化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促使地理新知识点和能力的形成。
第三部分:多次创设情境,利用角色互换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 ,培养学生梳理知识、处理并运用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中我感到做得比较满意之处
1、基本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位置。这节课我重视情境创设、角色互换、说话练习等多种形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动脑。例如:对中东领导人或世界人民说话;假如我是日本等国石油公司的老板;为中东未来经济献计献策等环节中,学生的思维水平的发挥,超出了我的预想,整个教学过程同学们积极自主学习。
2、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大幅度减少了知识点机械记忆的数量,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本节课强调从生活走向科学,把知识引入生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学生多层次知识结构。如:利用所需知识为中东未来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3、建立了“四学”目标。在教学的每个环节都涉及了“学生想知道什么”,然后再探究。“四学”目标是:
能学:建立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
想学:建立与学生具有自主信息动机基础上的想学;
会学:建立在学生掌握另一端信息策略基础上的想学。
坚持学:建立在意识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4、能通过时事走入地理,采用看图片、播新闻的形式激起学生热爱和平、关注和平的价值取向。
5、了解中东的范围和两洋、三洲、五海、一湾、一运河、三海峡的地理位置以及中东石油资源时,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对问题认识逐步升级的探究方法,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了学生自我探究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6、课堂练习力求分层次照顾不同层面的学生,使每位同学都有自己会做的题目。同时利用作业练习培养学生从小关注世界,参与时事政治,敢于发表自己观点的能力。如:给联合国秘书长或中东领导人写信等。
三、教学中的不足及改进设想
1、课堂讲述的语言不够精炼,专业术语不够规范。
2、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
3、学生绘图基本技能不够落实。
四、今后教学中应注意:
1、加强地理基础知识和地理专业术的训练。
2、应结合生活实际学习地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3、加强地理图表的教学,注重学生认识图表、绘制图表能力的训练。
4、注重将热点新闻有机的结合在地理教学中。
五、总结和反思
本节课为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我通过五个教学环节主线完成了本节学习的主要任务,由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中东学习主线,学生亲自通过图片、地图的动画效果,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定向自学、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展示点评、自主学习方式轻松的掌握了中东的重难点内容,充分体验到多媒体运用到地理教学中的优势,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更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课的兴趣。当然,也存在一些教学语言不够精炼、学生读图、绘图能力培养训练没有落实到位等不足之处。通过反思,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力求更好。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篇3)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互动、师生交往、师生合作的过程。课堂上教师应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助手,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本学期的课堂教学中,我从教学教学忠总结出:要想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美、文字美、动画美、语言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
二、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
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要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地理环境问题,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创新和自我发展。针对地理学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
(1)歌诀法:如记我国的行政区划和简称,利用歌诀记忆,学生学起来就很容易了。
(2)图像法: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但平时许多学生对地图心存畏惧,地图应用能力较薄弱,指导学生多看图、识图、绘图、用图,并尽可能使地理知识图像化,做到以文析图、图文结合,尤其像地球的公转,中国的行政区划等知识难点。
(3)观察法: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地理事物,联系课本上所讲授的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成因和规律等,要使学生掌握正确学习的方法,就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不断向学生“授之以渔”,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使学生好学地理。学生只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就能充分地发展自我,不断的成长。
以上是我的一些认识,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要求。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篇4)
新世纪之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强调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次的课改,让我感受很多,下面仅从地理教学方式上进行反思。
一、重视在实践中学习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所以教师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需求,鼓励和指导学生组织兴趣小组,开展自己动手实践、校外观察、社会调查等活动。例如,在〈〈地图〉〉这一节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绘制校园平面示意图,让学生将实物转化成符号。从中得知,什么是比例尺,地图上有方向、图例和注记等要素,同时掌握绘制地理草图的技能,也能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了亲切感,有助于形成生活中主动观注和使用地图的习惯。另外,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写观察日记,记录地理现象。如,让学生记录正午太阳照射的物体的影子来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通过记录水表每天家庭用水量,让学生既会读出水表的读数又能使学生尽量想出节水的办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这样在各种活动中,师生有了交流的机会,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改变了师生的关系。
二、重视从生活实际中学习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的增长,抽象思维已开始占有相对的优势,但是具体形象思维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对于一切难度较大的地理概念,应适当运用直观形象的材料,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如讲到“中国的气候特征”,“季风”这个概念时,我就引导学生回忆和观察蓟县冬、夏季的风向情况,我问:“我们这个地区冬季吹什么风?”学生回答:“西北风。”我接着问:“我们这个地区夏季吹什么风?”学生回答:“东南风。”接着,我补充讲解:像我们这个地区随着季节的变化而风向相反的风就是季风。同样,在讲授“我国大多数地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冬季由于气候干燥,我们的手、嘴唇等特别容易裂口子”。在讲授交通运输中“枢纽”这个概念时,我就引导学生回忆和观察蓟县汽车站的情况。此汽车站联系着我们蓟县与天津市、北京市和河北省的公路运输。我们蓟县的汽车站就可以称上是蓟县公路运输的一个“枢纽”。这样通过举例说明,学生就可以把这些抽象的,复杂的地理概念具体化、简单化,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教材的重点及关键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三、注重在探索中学习
20世纪50年代,从提高教育质量,改进科学教育入手,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所谓知识,是过程不是结果。所谓科学知识,不是灌输作为结果的知识,而是指导学生参与形成知识的过程。” “思维过程是可教的,且思维过程的学习比结果的学习更为重要。”他提倡的就是培养探究性思维学习方法。新课标同样提倡教师要使用探究式教学。教师要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动动脑筋、敢质疑、亲自动手、大胆探究,充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为了培养和开发学生潜在的思维能力,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新课标的要求。例如:在学习《地球仪》这一节时,先让学生分成小组自制地球仪,说出—地轴、两极、赤道等概念。从而使学生既明白了这些地理名词,又使学生有了一个地球这个球体的空间概念。然后,在讲经纬网时,教师提出问题:一艘海上遇难船只如何向别人报告自己所在的位置?并在自制的地球仪上标出假想遇难船只的位置,让学生边观察边议论,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这实际上就是“如何在地球表面确定一个点的位置”的问题。然后叫几名学生报自己在教室的位置,又问学生当你去电影院看电影怎样找座位。教师由此引出经纬线、经纬度和经纬网的的知识,同时让学生再自制的地球仪上标出南、北纬23.5°,南、北纬66.5°,0°经线,180°经线并在此地球仪上画出北京的位置。从而明白遇难船只怎样让别人知道其在茫茫大海上的位置了。又如讲“地方时”时,提问“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央电视台播放刘翔的110米栏的决赛,是在凌晨1点多钟,难道刘翔是在半夜进行比赛吗?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应该让学生即带着问题去学,又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实际中时时处处有地理知识。再比如讲“水资源”一节时提问“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为什么还要节约用水呢?”带着这个问题去讨论学习,有关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及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的特点。从而明白为什么还要节约用水。
四、注重合作学习
新的地理学习方式提倡除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外还有合作学习,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利于教师客观、公正的评价,更具生动,富有亲切感。例如:在学习《中国疆域和行政区划》这一节时,首先让学生记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国家的歌诀。然后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游戏学习,教师把已准备好的具有国家名字的卡片发给学生,然后教师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找到与卡片上的国家吻合的顺序站好,看哪一组用的时间最短。又如在学习〈〈收听天气预报〉〉这一节时,天气符号不好记忆。讲完后给学生十分钟记忆,然后按学习小组让学生做为天气预报播音员。把课本上的天气预报图从头到尾每个小组播报一遍,看哪一个组声音洪亮、准确、流畅。如有播报不准确的,有停顿的就坐下,后面的同组同学继续播报。最后看那一组报的最好,用的人数最少。这样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兴趣。再比如学习〈〈设计旅游方案〉〉这节时,让学习小组自己设计旅游方案,充分发挥每个同学的优势,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全过程,来完成本组共同的学习任务。这样不但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合作,在合作中取长补短,拓展完善,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
五、重视地图的运用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图象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如何利用地图对学生进行图象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地理教师面临的新任务。首先,应该运用书中插图,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比如,在讲比例尺时,书中给出的三幅比例尺大小不同的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得出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时,要注意运用插图。其次,还要积极运用板图,它既简便实用,灵活性大;又可化繁为简,突出重点;还能动态显示,形象具体。比如,在学习《中国的地势和地形》这一节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中国轮廓图,让学生说出主要走向的山脉后。教师在黑板轮廓图上画出这些山脉的简图,然后让学生根据地图填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的丘陵的名称,并且填完每种地形区后让学生讨论说出它们的区别。这样师生共同完成,边讲边画。既简单、容易、效果好,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概念。再比如,在讲,〈〈水资源〉〉这一节时,将水资源的形成过程中,边讲边画,把死图变活,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听觉、视觉和其他感官的统一协调,在观察中获取知识。
总而言之,初中地理课程改革要选择多种多样的地理教学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验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篇5)
《利用经纬网定位》一课的学习,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对于空间思维能力不强的初中学生来说,学习上是比较难理解的;同时,这一课本身的学习内容并不多,它是上一课经线和纬线的延续也是上一课学习的目的,所以,只要上一课的学习基础打好了,这一课就简单多了;另外,课标的要求是:让学生学会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基于以上三点,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通过经纬网课件师生互动,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明白利用经纬网定位的原理。然后,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熟练的掌握知识。
经过教学实践,收获很大,具体反思如下:
首先,成功点主要表现在:
1、学生的学习是从一进入课堂就开始了。他们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凭票找座位,这一活动的设计目的有两个:一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由浅入深学会新知识。因为找座位的原理与经纬网定位的原理是一致的;二是让学生从一进入课堂,还没有紧张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已学会知识。
2、复杂问题简单化。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初中学生较难理解的,如果讲深了,学生就学不明白。所以,将教学内容做简单化处理。即利用排列交叉点的找座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经线和纬线交叉点的经纬网定位原理,之后,再通过多个活动让学生熟练掌握。这样,有利于学生理清学习思路。
3、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课堂中设计了多个活动,这些活动有趣、简单、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会知识。
其次,也有不完善的地方:
1、有遗漏的地方。例如,在讲到经纬网定位的注意事项,让学生说出如果不写明东西经和南北纬,就会找到四个点时,本来设计的让学生在图上找到是哪四个点,结果给遗漏了。
2、缺少终结性评价。课堂上,让男、女同学比赛,激发学习兴趣的活动,在课程结束时,应给学生终结性评价。结果没有给以及时的评价。
另外,课堂中学生的表现,给老师带来惊喜,也给课堂效果添彩不少。主要表现在游戏求救这一环节,学生自己设计的游戏情境,远远超出教师的意料,甚至比教师的设计还更胜一筹。我想,这些亮点真是教师应该注意的,在备每一节课时,教师都应该充分挖掘学生个体潜力,使他们有机会表现自己,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这将会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再上这一课时,我一定注意以上这些问题。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篇6)
学生都希望获得成功的体验,尤其是渴望成为同龄人中的杰出者,然而众多孩子的这种良好愿望往往被老师所漠视。每日评选一位杰出学生,就是教师在尊重、关心、承认每个学生存在价值的前提下,给他们成功的希望。
评选每日杰出学生,最需要老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所有学生寄予同样深切的期望,满怀爱心地关注孩子们的成长,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由于我在评选过程中始终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重在看其当天或一段时间内的某一方面的“杰出”表现,所以人人都有机会当选。
比如,不爱发言的学生勇敢举起了手,不喜欢做作业的学生高质量完成了一次作业,优秀学生又实现了一次新的超越,以及参与集体活动表现突出者,平日乐于助人文明有礼得到了大家交口称赞者等都有可能获得杰出学生的光荣称号。
另外,对当选机会相对较少的学生,我还会主动找他们聊天谈心,私下与他们来个约定,只要达到约定的目标,就能实现当杰出学生的愿望。因此,一学期下来,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我这儿领一张杰出学生的奖状,在同学们的喝彩声中成为幸福的杰出者。
为了让杰出学生多一份荣耀与责任,我在班上规定杰出学生当选后就成为第二天的值日班长,负责班级的日常事物,包括开门关门,布置黑板,发表简短演说,带领大家学一句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接受前任杰出学生的采访,填写好班级日志,作好班级课堂表现记录,下午离任前做一日小结等。
自从评选每日杰出学生以来,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了,许多学生在“杰出”的激励感召下信心倍增,彻底地改变着自我。每日评选杰出学生活动产生了神奇的教育力量。
比如,杨超,一年前我刚接任时他还是一个受人歧视、令老师最感头疼的学生,因为他除了爱说谎不愿做作业之外,还经常骂人。
开学后不久的一个课间,大家集合做操时一位同学不慎将另一位同学的笔盒弄到了地上,文具散得满地都是,由于时间紧迫,前边跑过去的十几个学生没有一个伸手去捡。
正当我感到失望的时候,惊奇地发现最后一个起跑的杨超,他看了一眼地上,毫不犹豫地蹲下身来,收捡好散乱一地的文具后,望都没望我一眼就跑出了教室。当天下午,当我将当日杰出学生的光荣称号授予杨超时,在一片喝彩声中,他激动得热泪盈眶。
在这以后,杨超在我的悉心呵护下彻底地变了,他用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愿望。到上学期期末,他不仅当选为班级的“十佳标兵”,而且还破天荒地被评选为学校的三好学生。说实话,杨超今天的巨变让我都感到吃惊,到底是什么力量让他实现了从未有过的超越?
在杨超的一篇随笔里我找到了答案:“自从我当上了第一次杰出学生,一向对我责骂的父母第一次夸奖了我,那一夜我抱着杰出学生的奖状兴奋得一夜都没有睡着。从此,每当我面对老师那和蔼可亲的目光心中就有了自信的力量……”
其实,类似杨超的例子在我身边举不胜举。是的,只要老师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金矿,都能成为杰出者,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赏识激励,学生就会在老师平等地关注下创造奇迹。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篇7)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已成为地理教学的核心。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才能独立地学习地理知识并很好的运用地理知识。近年来,对于培养思维能力的课题研究,已经是智者见智。本人认为,初中地理教学中,提高思维能力是能否真正实现向“素质教育”转轨和初中地理会考能否取得好成绩的关键。以下仅为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想法和做法:
把握转轨,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
初二年级正处于中学过渡阶段,不论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大纲要求,还是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来看都要经历一次转轨。由于很多学生经历了中考紧张复习的压力,升入高中后往往想趁机松口气。从学科的年级要求看,初中地理教学一直以自然地理为重点,以区域地理为主要内容,侧重于区域自然地理知识的传授,能力培养仅流于低层次,再加上部分初中特别是农村初中视地理为“副科”,教师不重视,学生无兴趣,致使学生进入初中后基础差,底子薄,能力低。因此,高一年级应切实抓好教学转轨,把好思维能力培养的第一关。
把握转轨重在处理好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间的关系。
学习活动本身就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非智力因素虽不能代替其它基本能力,但它是智力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激素”。兴趣、爱好、意志、态度和课堂间的人际关系等都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兴趣、爱好是学习的第一动力,因此课堂教学首先应创设积极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的兴趣。学生只有在高昂的学习情绪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的激发下,才能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一定意义上讲,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动力,又是学习的结果。当然人的心理活动决定要保持和发展兴趣是不易的,这就必须在教学中根据内容多渠道变换思路,坚持教学得法的原则,用科学的、新颖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多为学生提供新鲜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影响学生非智力因素养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亲其师,信其道”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因为教师的工作环境主要由人组成,每日在课堂上与学生打交道,可以说有效的教学、教育工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建立深厚的人际关系。课堂间的人际关系,必须既作为教学手段,又作为教学目的来考虑。和谐的人际关系会使师生之间具有融洽的感情,双方都心情舒畅,有助于发挥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由于师生双方情感上的接近与默契,从而减少了人际间的心理冲突,在课堂上出现教学相长。教师应该充分显露自已的才华,人格和仪表去吸引学生,不要把自已单纯看着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媒介而做一位“教书匠”,这是搞好教学的先决条件。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篇8)
中学地理知识涉及面广,对初学者来说,大量的地理概念、规律、特征等常常不易分辨、掌握。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复习巩固旧知识,前后形成一个统一的知识体系。下面举例说明比较法在教学中运用的几种形式:
1、对比法:把分别独立的几个地理事物或现象,并列到一起进行对照。了解它们之间的个性和共性。让学生既能掌握全部知识,又能了解各自特性,例如:在讲“五种基本地形”时,一要充分运用各种地形图,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巩固在图上;二要多采用对比法,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
附图{图}
2、借比法:在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比较抽象的地理事物或现象,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只*简单的语言文字表达很难达到效果,如果借用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来比喻,可以使抽象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具体化、形象化、简单化。例如:通过书本受挤压变形,来说明褶皱的形成原因。再如:在讲地震时,可以用炸弹的爆炸力与杀伤力的关系来说明、引导,这些抽象难懂的知识运用借比法讲述,能引起学生兴趣,再简单的一解释,学生就听得明明白白,易于消化。
3、类比法:在初中课本中,有些教学内容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似性,此时可以借助以前学过的内容来学习新的知识。例如:在讲英国时,教师可通过列表与日本进行比较,达到“求同存异”的教学目的:
附图{图}
4、联比法:在教学中,有时为了避免难点过分集中,在编排时,有意把相互联系的知识点没有全部放在一章中,而是分散到各章、节。教师在讲课时,可以联系以前的内容进行比较。例如:有关地球外部力量对地形的影响的知识,就分散到世界分区地理中讲述。流水地形安排在“东南亚”中,风成地形安排在“西亚和北非”,冰川地形安排在“西欧”。最后我们将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对比,得出完整而又科学的结论。
5、专比法:在讲课时,为了明确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特点,同另外知识点进行逐一对比。例如:对中国的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自然经济特征进行专题比较:①比较两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地形特征。②比较两个地区的交通、资源分布。③比较两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6、群比法:在系统复习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寻找知识间的联系,达到对所学知识认识上的新的飞跃,一般进行综合性比较,例如: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的全面对比:
附图{图}(88教案网 www.jAb88.coM)
综上所述,地理教学中比较法只要运用得当,注意选择比较对象和比较方法,就能取得好的效果。但要注意,不是所有的地理事物都可以相互比较,应该根据教学需求而灵活运用,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篇9)
农村教育有两个“极端现象”:其一是教育基础普遍薄弱,其二教学力量不均衡导致的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两极分化。有鉴于这个客观因素,在进行教学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划分为三个层次,在习题练习上有不同程度的倾斜。
(1)将题目仔细分析难易程度,划分为基础题、提高题和综合题,大胆的跳出习题册的拘泥,重视自主命题和交流命题,根据中考的命题动态进行试题研究,同时利用互联网优势进行交流命题,借鉴吸收其他教师的命题经验和成果,将这些习题应用在教学训练过程中。
(2)对学生进行习题练习“标准化作业”教育,具体而言,就是根据教学、练习、讲评的各环节的需要,制定出“答题五步骤”,让学生再做练习时,按照五步骤依次完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第一步阅读题干,找出关键词语”可有效防止学生看错题目和漏题现象;“第二步阅读题支,作答并说明理由或解答过程”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细节意识和对课本知识点分布的熟稔程度,同时有助于教师分析学生的思路偏差以作为讲评的依据,例如在批改中,发现学生在比例尺换算和错别字等方面的问题,在讲评中有的放矢,极大的节约了教学课时,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使节余下来的时间充分地用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地理课外知识的拓展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