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反思汇总(12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反思

发表时间:2023-05-23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反思汇总(12篇)。

对于新入职的老师而言,教案课件还是很重要的,就需要老师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做好教案对于促进课堂氛围加强师生互动十分重要。对于“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反思”的知识点88教案网编辑为您推荐了这篇文章供大家参考,敬请参阅本文!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反思【篇1】

二年级数学下册《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今天上午上了《千以内数的认识》第一节课,从课堂气氛上来讲,这节课比以往所有的数学课都活跃,学生看到计数器,高兴地不得了。在发计数器之前,我强调了上课纪律,说谁要不听老师的话,下一次就不发给他了。这一招很奏效,课堂纪律很好。

我带领学生从1数到10,让学生感受了满十进一,又从10数到100,一十一十的数,学生明白了90以后要进位,应是100了,这些都是对一年级的知识进行复习,学生兴趣很浓。接着我让学生一百一百的数,数到900的时候,有的同学数到1000,我感觉对以前知识的复习还是起了很大作用,学生已经接受了满十进一。接下来我又让学生拨了125这个数,让他们看一看百位,是为,个位上的数字分别是几,做了125里面有几个一百几个十几个一的练习。最后拨了808和880,让学生通过拨珠,认识这两个数在数位上的不同,做了练习的第一题,学生自己拨珠,拨的很正确。

二年级的,在上课纪律上比一年级强很多,他们能够有条不紊的和老师完成一项,并且在活动中个个表现得很棒,以后在数学课中我应该多多穿插这样的小活动。当然,在这节课中。学生对千以内数的读法写法还没有落实好,应该再通过自主练习巩固。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反思【篇2】

一、让问题的提出更加合理

《找规律》是在学生对生活中某个物体或图形的排列,一个模糊认识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所以问题的提出应构建于学生原有的经验基础上,让学生在探究问题中发展,根据听课老师的记录,在这节课中我共提出了37个问题,其中记忆性问题21个占57%;推理性问题12个占32%;常规性管理问题1个占3%;创造性问题3个占8%;无评判性问题,从中也可以看出我在教学中能注意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但对于一节探究、合作学习的课,记忆性问题占了问题总数的57%,说明我仍偏重于模仿与记忆的学习活动方式,偏重于一问一答的信息反馈。问题的提出不够合理,与这节课的课型要求有所背离。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索。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这节课,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形成了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由于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高密度的交互作用,使教学不仅仅只是体现一个认知、探究、交流、决策的过程,同时还体现了一个交互与审美的过程。

三、让每位学生都有发展的机会。

这节课我就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优势。根据听课老师的记摘,在这节课中我进行了8次课堂巡视,其中4次参与了学生的讨论、交流。两次分别对三名学困生进行了重点辅导。巡视时关注面较广,目的性明确。但一位听课老师提出一个现象,一位学困生在前半节课中共举了两次手,未被老师关注,之后再没举过手,后来问他为什么?回答是:反正也不会提问到我。学生的态度似乎有些不已为然,其实蕴含着不满。说明我们教师在课堂中不应忽略个体差异、害怕问题暴露,相反应充分重视、关爱学困生,让每位学生都有所发展。

几点建议:

1、规律已有些许经验,教材从联欢图找规律入手,而后面的练习又设计了摆一摆,意味着让学生先看图再操作,是否与布鲁纳的表象模式理论(动作-图形-符号)相违背。能否直接给学生一些长方体与圆柱体的学具,让学生摆一摆,从中找到规律,这样更能激发兴趣,且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2、教学例1时是让学生观察图形选择后面一个应该是什么?此环节与例3中让学生观察图形后涂一涂的内容相类似,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将它们安排在衔接的两个环节中是不是更理想呢?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反思【篇3】

1、注重情境导入,结合生活实际。选择了一些生活化素材,为儿童提供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对数学知识产生亲近感。

2、师生角色转变,自主、合作、探究。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说:儿童有着强大的驱动力和创造力,教师的任务就是管理和引导他们。把他们的驱动力和创造力用于值得从事的活动中。本课通过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研究的精神。

3、及时给予评价,感受成功喜悦。在本课学习的各环节中,当学生完成某些有探索知识的任务,或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某一问题后后,教师满腔热情给予肯定、鼓励,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

4、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评价,除了是否能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否愿意与同伴合作解决、能否表达问题的大致过程外,还要注意考查学生是否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提出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本课里,缺乏对学生发现与提出数学问题的指导。希望能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得更好。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反思【篇4】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新教材人教版的内容。而省编义务教材中内容编排体系让是学生在学习二(上)年级学习千克的基础上,本学期再来学习克的认识。但人教版实验教材在内容的安排在二(下)年级将二个内容集中学习。基于对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省编教材二(下)克的认识为基本内容,并借鉴和吸收人教版新教材的设计思想和内容。教学中首要的难度来自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物体的关注,往往先关注物体的大小、长短甚至颜色等表面性的特征,而对于重量的本质性的关注则较少,有的也相对较为间接。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克、千克这两个概念的建立非常具有挑战性。一是因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克、千克的接触比较少,二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重量关注和经历轻重的体验比较少,三是克这个单位比较小,学生更是很少有对这个重量单位的感受与体验。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力求体现以下二个方面:1、在比较一定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物体重量的关注;2、通过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去感悟和体验,初步建立克与千克的概念。

因此,教学设计中关于教学目标的定位为: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并沟通克与千克的联系,知道1000克=1千克,并知道它们的区别。2、.在建立重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执教后,对本节课进行了反思.

(一)、反思之一--审视这节课的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学生对对概念的自主建构,让学生充分地经历、体验、探索中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新教材中把千克与克这两个重量单位放在一起进行教学,是充分地利用学生对克、千克基本上是一张白纸的情况下,将这两个重量单位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认识和建构,来完成概念的形成。事实证明,学生只要对其中的某一个重量单位掌握了,那么另个一个概念也就自然掌握了。因此,整个教学环节,从1克到十几克、几十克、几百克,最后到1000克,将克与千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克与千克作为一个整体在重量体系中加以构建,这样就可能使概念教学较为丰富与深入。

(二)、反思之二--让学生充分地进行想像、推理、猜测、判断等心智的运动,挑战自己的思维。如上课伊始的情境中,让学生举例说一说很重很重的物品,很轻很轻的物品,而这些物品到底重多少,你能说一说吗,不仅引发学生进一步对轻重的关注,更调动已有的有关重量单位的知识经验,尽管学生没有说出吨等知识,但为教师的下一步教学实施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当学生建立1克概念以后,要建立1千克的概念,十几克到几十克再几百克这个重量的序列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来加以建立。从教学实施中看,教师出示了一组表示有重量序列的物品,让学生猜测,进行有依据的合理性的猜测。学生在初步关注到物体的重量有重有轻后,让学生大胆估计这些物品的重量这一环节中,尽管学生估出来的重量与实际不符合实际标准答案,但相差并不是很大,但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要使学生产生了想知道这一物品实际重量的强烈需要,从而带出物体重量单位的一个简单序列,而序列的意图在教学中主要就是让学生最初步但也是最真实地感受到物体的轻重,同时为建构1千克这一概念埋下伏笔。

(三)、反思之三--本节课,为了引起学生对重量的关注,所创设的情境比较开放,因此对组织实施的教师的要求较高,特别是课堂教学的艺术与调控要求高。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学生竟然会将问题的解决带着个人的感情色彩,选择成绩优秀的同学,还有的学生只关注到同学的个子的高与低,这些都是我本来没有想到的。课堂上,终于有学生在教师的千呼万唤的引导下,将问题的焦点锁定在物体的轻重上。

(四)、反思之四--教师鼓励性的语言学生的学习提供情境场。教师的评价会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而激励会让学生更投入更有效地学习。课堂上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逐步接近标准答案,好胜心理的激发,提出有质量的问题,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情绪都离不开教师语言的激励。这节课中,教师对课堂上随时出现的学生的情况进行了积极的评价,这种动态地生成性的评价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积极的思维和积极的情感。如,当教师想让学生猜一大包味精重多少时,有学生情不自禁叫起说已经知道答案了,教师连忙接话,问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兴奋地说是上课前偷看的,教师灵机一动让他俩兴致勃勃地写到黑板上去,非常自然非常和谐地生成了下一环节的内容,学生也得到了鼓励。在教师的鼓励下,不时学生提出了有质量的问题,如学生问:为什么一包味精用克作单位,另一包用千克作单位呢?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反思【篇5】

《回收废电池》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两位数的加法和整百整十数加法的基础上,再来学习的三位数不进位和进位的加法。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进行竖式运算。并让学生明白三位数的加法,其实只是数位变多了,但竖式的运算法则其实跟两位数的运算法则完全相同。

1、教材创设了“回收废电池”的情景,我首先能结合这一素材,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并通过“你知道吗?”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废电池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生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适时的进行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等方面的思想教育,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在讨论“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了多少节废电池?”时,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列出算式。并让学生先估计出得数的范围,再进行计算。再探索计算方法时,让学生通过在计数器上拨一拨了解到“相同数位要对齐,然后在从个位加起。”解决“一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废电池?”在前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去思考,进而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新知中,在讨论“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多少节”电池时,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先让学生估计出得数的范围,再进行计算。在计算112+87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计算方法,再进行交流教学。从“估一估”、“拨一拨”和“算一算”三个层面提供了由估算到精确计算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当我们遇到一个新算式时,先估一估它的结果,做到心中有数,对探究算法和解决问题是有益的。通过在计算器上拨珠计算,学生了解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因此在竖式计算中,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才能相加。

4、通过创设情境,探索新知,巩固练习等环节的教学,顺利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但要注意的是在备课时,仍需事先把握好每个环节的用时,多给学生进行板演的机会,放手让学生进行估计和语言表达,老师不要太急于“一手操办”,这样更能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愿说。同时教学语言仍需再斟酌些、严谨些,这样本堂课就更能达到教学效果了。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反思【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找角、剪角、画角、评角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激发创造性思维。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课堂中创设的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CAI课件、三角板、活动角及装有长方形、圆形、五角星等图片的信封(每生一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老朋友,你们想见见它吗?

生:想。

(老师拿出一个长方形图片。)

师:你知道它是什么图形吗?

生:长方形。

师:我们一起来说说它有几个角,都是什么角。

生:长方形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板书:直角)

二、学习锐角和钝角

师:你们猜猜看,一个长方形剪一刀,剪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生1:3个。

生2:4个。

生3:5个。

师:刚才同学们的猜想是不是都正确呢?我们来试一试好吗?

(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图片进行操作,剪得的结果如图1、图2、图3。然后进行集体交流。交流时教师用CAI课件动态展示学生剪的各种情况。)

师:这样看来,

一个长方形剪掉了一个角以后,真的会出现还剩3个角、4个角和5个角。现在你们再看看这些角还都是直角吗?如果不是,它与直角有什么不同?请小朋友拿出刚才剪的图形同桌之间交流一下,然后进行集体交流好吗?

生:我发现这些图形中有的角还是直角,有的角不是直角了。

(学生集体交流时,教师操作计算机使大屏幕上图片中相关的角的顶点和两条边闪烁。)

师:你们能把不是直角的这些角分分类吗?

生:有两类。一类是比直角小的角,另一类是比直角大的角。

(请一学生上讲台,边说边在计算机上拖动对应的角将它们归类)

师:你们同意他的这种分类方法吗?

生:同意。

师:你们知道像这样比直角小的角叫什么角吗?

生1:小角。

生2:尖角。

生3:锐角。

师:在数学上把像这样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

板书:(锐角)

师:你们知道像这样比直角大的角叫什么角吗?

生1:大角。

师:在数学上把像这样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

板书:(钝角)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钝角和锐角。

练习:

1.画角。(1)像这样的锐角和钝角你会画吗?请拿出本子画一画。(2)请两位同学上黑板画。(3)评角。他们画得好吗?好在哪里?同学们都画对了吗?有问题请修改。

2.判断。下面这些角(如图4)分别是什么角?(要求:用手势1表示锐角,2表示直角,3表示钝角。)

(6号角出现争议)

师:可以用什么方法正确判断6号角是什么角?

(让学生拿出画有上述图形的作业纸,想办法进行验证。)

生1: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量。

生2:也可以用数学书上的直角去比一比。

小结:看来像这样用眼睛无法判断一个角是什么角时,我们还可以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来量一量。

3.找角。

师:我们已经会辨认锐角和钝角了,下面我们来找一找教室里有没有我们学过的角。

生1:课桌表面有四个直角。

生2:黑板表面有四个直角。

生3:广播上也有四个直角。

师:刚才同学们找到了很多直角。却没有找到钝角和锐角。不过我们可别小看了钝角和锐角,生活中少了它可还真不行呢。

师:你们看这是哪儿?

(课件出示图片。)

生:嘉兴市勤俭路上的勤俭大桥。

师:对,这是我们嘉兴美丽的铁索桥。你能不能在桥上找到我们学过的角?

学生尝试找角,他们在桥上找到了各种各样的角。

三、实践活动

1.在图形中找角、创造角

师:角的用处可真不少。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拿出信封中的图形,找一找这些图形中有没有角,都有哪些角。同桌同学可以讨论一下。

生1:五角星和三角形上都有钝角和锐角。三角板上有锐角和直角。而月亮形和圆形上没有角。

生2:我认为月亮形有两个锐角。

生3:我认为月亮形没有角。

师:有同学说月亮形有两个锐角,有同学说月亮形没有角,其他同学是怎样想的?

生:角的两条边是直的,而月亮形是弯的,所以它没有角。

师:你真棒。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说三角板上有直角和锐角,没有钝角。如果老师给你两块三角板,你能不能拼出各种不同的角?试一试,并交流。

(学生用两块三角板拼出了各种锐角、钝角和直角,并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圆形上没有角,那么你们能不能在圆形上创造出一个角。

学生进行创作,然后交流。

学生在圆形上通过画、剪、折等方法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角。

2.变角游戏

师:你们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

生:活动角。

师:对,这是神奇的活动角,它会变。你们看,老师变出了一个什么角?

生:锐角。

师:现在呢?

生;钝角。

师:能不能变一个直角?

生:能。

师:如果给你们一个活动角,你们会不会变。

生:会。

师:下面请同桌同学合作,一位同学报角的名称,另一位同学来变,好吗?

(学生变角。)

师: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的口令来变角。锐角。

师:老师发现许多小朋友的锐角和叶老师变的不一样。你们说行吗?

生1:行,因为只要比直角小的角都是锐角。

生2:锐角有无数个。

四、课后延伸

师:老师把活动角的两边拉成一条直线。你们看它还是不是角?是什么角?这个知识我们课外再去研究吧。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我合理重组教材,创设了一个长方形剪一刀,剪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观察角的变化、将角合理分类,并通过在生活中找角以及其他一系列活动掌握概念。整个教学环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我在本案例引入环节中创设了让学生猜一猜的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了迫切的学习愿望。当学生通过尝试知道了剩下的角的个数后,学生的第二个需求随即产生,即剩下来的角都是什么角。这样,学生是在具体的学习材料中感受到角的产生和变化的。这节课的学习材料、研究材料都来自于活动的结果,从学生那儿获取情境,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智力开发的价值。这样的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2)运用学具,突出探究活动,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数学学习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教学中努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进行剪角、画角、比一比、分类、两块三角板拼角、在圆形上创造角等活动,去发现、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如:在活动中让学生感悟角的大小、在操作中让学生发现角的分类方法等。

(3)利用计算机呈现事物的变化、表现事物的特性,使数学概念直观化

概念对学生来说往往抽象难懂,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利用CAI软件,可以把一些概念直观化,使知识简单明了,让学生容易接受。如学生汇报一个长方形剪一刀,剪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时,教师在大屏幕上动态呈现剪的过程,并闪现角的顶点和两条边,这样学生就能清晰的看见角的变化和角的特征,避免了枯燥的讲解。

(4)利用生活素材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这节课教师让学生找教室中的角,引起认知冲突(因为学生找到了很多直角,却很难找到锐角和钝角),再为学生提供了嘉兴市勤俭大桥的图片,让学生找找桥上的角,让学生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反思【篇7】

教学目标:

1、借助分物活动,回顾并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除法竖式,掌握其书写形式,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

2、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3、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体会除法的意义,学会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教具:

课件。

学生学具:

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淘气和笑笑正在分苹果,他们遇到了一个数学问题,我们去帮帮他们,好吗?(大屏幕出示主题图)观看主题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学生提问题。

二、学习新课,合作探究

1、想一想、算一算。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独立思考解决。 18个苹果,每盘放6个,可以放几盘,你会算吗?

2、算一算、议一议。小组合作。在小组内讨论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小组汇报

A组、利用数数的方法,一盘:6个,两盘:12个,三盘:18个。可以利用手中的小圆片摆一摆,在实物投影上展示摆小圆片的过程。(直观展示给学生。)

B组、利用减法的方法:18-6-6-6=0

C组、利用乘法口诀:三六十八

D组、利用除法竖式的方法

4、小组派两名同学,到黑板,一名演示竖式计算过程,一名讲解,每一部分表示什么?

5、结合学生板书,教师补充,强调竖式的书写顺序:先写除号,再写被除数,最后在左侧写除数,商要和被除数的各位对齐。强调除法竖式每一部分表示的意思。

6、指明说一说除法竖式每部分的意思,同桌同学练习说一说。

7、试一试:进一步熟练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师强调书写竖式的顺序,完成第2页填一填,说一说

182= 639=

三、学中做

1、元宵节快到了,小狗,小熊,小白兔在一起过节,他们分别带来了很多好东西,我们去帮他们分一分吧。完成第3页练一练第一题

学生练习在小组内说一说除法各部分分别表示什么?

2、完成圈一圈,填一填

3、( )里最大能填几?

3( )<25

8( )<36

7( )<29

( )7<36

4、小黑板出示:错题解析

四、质疑

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内容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五、课堂检测

84= 648= 819=

集体订正答案,好的提出表扬。

六、总结本课

同学们,在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板 书 设 计:

分苹果

186=3(盘)

竖式

先写除号,再写被除数,最后写除数,商和被除数个位对齐

教学反思:

1、引导学生体验抽象除法竖式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表内乘除法时,利用乘法口诀已经能够在算式上直接写出得数。教材安排了18个苹果,每盘放6个,可以放几盘的分苹果活动,列举了四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分这些苹果,进而再由对除法竖式有一定了解的学生介绍竖式计算,并且把竖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和分苹果的活动紧密联系起来。

2、在探究中理解除法的试商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质疑和创新精神,学会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不足:这节课上得不够生动、活泼。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反思【篇8】

这节课是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第七单元的最后一个内容《整理和复习》。整个单元是万以内的计算,有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有几百几十加减法的笔算及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内容。我把这节课分为三个部分进行复习,分别是口算、笔算、估算。在教学后,我及时进行反思,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教学思路清晰,学生能清楚地知道这节课所复习的内容

这节课开始我就明确告诉学生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使学生能清楚知道自己的学习任务。复习每一个内容时,我都先让学生先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先做题,让他们自己先进行一个复习,然后再帮助学生进行整理,我们在口算、笔算时要注意什么呢?让学生能先根据刚才所做的题自己小结出应注意的问题,学生自己通过做、实践后得到的结论印象会更深刻。

二、教学题型多样

在这节课中,有直接让学生口算的题,有个人比赛、判断正误并改正、列竖式计算、找近似数、估算及解决问题的内容,形式多样。这个单元主要是计算,我通过各种形式的题型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内容理解和掌握得更好。

 三、自主探索与小组交流相结合

在复习课时,我仍然注重学生个人自主探索及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学生们口算,自己独自笔算;而对于估算的难点内容我会让学生先相互交流、讨论,在小组里先说说,这样好的学生可以引导、带动其他的学生,更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反思【篇9】

《买电器》

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我创设“五一”国美电器搞活动这一现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如“电视机和冰箱一共多少元?”“冰箱比电视机贵多元?”,学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这节数学计算课没有局限于只要求学生们算对得数,而是让学生们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一完整的过程,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关注了个人努力的成果,既注重了算法多样化的策略,又提出了算法优化的思考,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也获得了较充分的体验。

不足之处:

1、在探究算法和算理时,应多一些直观形象的实例结合起来,给学生建立更深的数学模型。

2、小部分学生在作业中出现了如:列竖式对错位,没有写结果的错误等计算错误,课后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反思【篇10】

二年级数学下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教学《整百、整千数学加减法》这节课,我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把获得新知的过程交给学生自己,整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为主线的思路,注意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

例如,我先通过演示创设老师家新添了彩电和冰箱,请你们帮老师算一算一共花了多少元这样的情境引入例9。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一下,该怎么样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再让学生交流、介绍自己的算法,归纳几种不能的算法,比较方法的优劣,让学生挑选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口算。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规律,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例10时,通过老师给母亲买了一件衬衣,一条裤子,一件上衣的情境,给出数据,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数据,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这一部分的内容,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引导学生采用类比和推理的方式自己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特别关注学生自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的探索,并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开放性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创设出了一个轻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反思【篇11】

教材分析:

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从二年级上册开始新增设的一个单元,是新教材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出的新的尝试。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的知识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教材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和探索,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

教材的例1通过2个卡片的排列顺序不同,表示不同的两位数,属于排列知识,例1给出了一幅学生用数字卡片摆两位数的情境图,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然后小组交流摆卡片的体会:怎样摆才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教材以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生活场景为依托,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将学习活动置于模拟情景中,给学生提供操作和活动的机会,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为学生今后学习组合数学和学习概率统计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排列组合来解决的知识。如体育中足球、乒乓球的比赛场次,密码箱中密码的排列数等等,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注意安排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来进行学习,经历简单的排列组合规律的数学知识探索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发现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设计理念:

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遵照《课标》的要求和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通过课件演示、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方式组织教学,做到:

a、创设情境活用教材

我对教材进行了灵活的处理,创设了观看乒乓球比赛这样一个情境,在一个又一个的活动情境中渗透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和组合规律的过程,在活动中主动参与,在活动中发现规律。

b、关注合作促进交流

以自主动手操作探究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形式贯穿全课,充分应用分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模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与同伴交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知识,体验了学习的乐趣,思维活动也更加活跃。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这节课时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材是数学知识的载体,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对象,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教学本节课时,我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有目的地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改编和加工。在课堂上我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为目标,以乒乓球比赛主题活动为主线,引领学生生动活泼地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学习方式。

上课伊始,我就组织学生摆一摆,加强外部操作的直观性,引导学生操作、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课中,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为运动员编号、自主探索不漏号、不重复的编号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了探究过程,体验了探索的成功或失败。

3.转变角色,在师生民主平等的交流中探讨数学。

我通过比较亲切和有激励性的语言来和学生交流,例如真是棒极了!、你们乐意吗?、选择你喜欢的摆法等,使学生完全是在平等、自由、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教师已经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不足之处:

1、在课堂教学中,激励机制运用得少,致使学生没有能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失去一次很好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机会,情感目标没有充分实现。

2、在教学为运动员编号码这个活动中,引导学生总结怎样才能编得不重复、不漏号的方法时,对于方法的有序性引导和强调不够,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关键教学难点,致使在后面有四个搭配物的更深层次的搭配鲜花活动中有重配、漏配现象。

3、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强,在训练学生要把话说完方面强调够,今后要注重在数学课当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反思【篇1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第41、4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建立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表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教学重难点:学生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移后的简单图形。

教学具准备:投影仪、实物展示台、课件、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谈话引入:

(出示“儿童乐园”的图片)这是什么地方?里面有好多好玩的游乐项目,想看吗?

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看看,注意观察它们是怎样运动变化的。

(分别出示儿童乐园中的一些动态画面,如:旋转木马、观缆车、豪华波浪、小火车、缆车、青蛙跳等等)

(同时出示6个画面)这几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它们分别是怎么运动的,请大家用手势比划比划。

你能根据它们的运动方式把它们分分类吗?先在小组里商量商量吧。

你是怎么分的?(学生说分类方法)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揭示课题:像上面这三种(即缆车、小火车、青蛙跳)都是沿着直线运动的,我们把这样的运动方式称为平移(板书:平移);而像下面这三种(即旋转木马、观缆车、豪华波浪)都是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的,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就称为旋转(板书: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移和旋转”。

二、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

1.判断下面哪些物体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出示27页“想想做做”的第1题)

(我们先来看看这几幅图,你能说出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吗?)

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或者旋转?

三、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认识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创设情境,感知平移的距离。

情景:(边叙述边出示蚂蚁搬家图)下面就跟着老师一起去美丽的草地上看看吧。原来它们正忙着搬家呢。(出示简化的格子图)瞧,小房子是在做什么运动?(平移)向哪边平移的'?(右边)

蚂蚁们觉得有些累,就停下来休息。(分别出示3段录音)

一只蚂蚁说:“你们看,我们的房子向右平移了3格。”

另一只蚂蚁说:“不对,向右平移了5格。”

第三只蚂蚁说:“你们说的都不对,我们的房子是向右平移了7格。”

同学们,你们同意哪种说法呢?在小组里相互说说。

学生汇报各自的想法。(结合画面指一指,动态演示平移的过程)

(2)动手实践,理解平移的距离。

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在左边的小房子图上找一个你最喜欢的点,再到右边的小房子图上指出它平移后的位置,并说说它向右平移了几格。

指名学生汇报:

你选的是哪个点?它平移后的位置在哪里?平移了几格?还有谁和他选的不一样?(指名三到四名学生汇报,注意抓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

(还有好多学生想汇报的,则要求他们与同桌交流。)

你们找的点向右平移了几格?都是7格吗?

我们再来看看,小房子到底是向右平移了几格呢?(动态演示)

你们发现了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不管哪个点,都是向右平移了7格,正好和小房子平移的距离是一样的。我们以后数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只要在这个图形上找到一个点,看这个点平移了几格,它所在的图形就平移了几格。

板书:

(3)练一练: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幅图分别向哪边平移了几格?你是怎样想的?(先填好的同学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这幅金鱼图向哪边平移了几格呢?你是怎么看的?这幅蘑菇图呢?〖同时出示金鱼图(向左平移6格)、松树图(向上平移5格)、蘑菇图(向下平移6格)及相应的填空题,学生先汇报,教师在电脑上完成填空。

2.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1)画出线段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形。

你们能不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呢?(出示格子纸上的线段图,要求是向右平移6格)。提问:这是一条……?(线段)学生尝试先画,然后汇报画法和想法。(请一个画得最快的学生把作业进行展示并说出画法。)

(2)画出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形。(学生先画后汇报是怎么画的。)

(3)学生独立画出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5格后的图形。(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学生作业)

3.游戏:走迷宫

老师想跟大家一起来玩一个猫抓老鼠的游戏。有兴趣吗?(出示图)我们来看,图上有猫和老鼠,老鼠很狡猾,在途中设置了不少的障碍物,猫只能横着走或竖着走。你能帮猫设计一条合理的路线吗?先试着画画看。

学生活动。

指名学生汇报是怎样帮猫设计路线的。指出:介绍的时候,要说清楚猫先向哪个方向平移几格,再向哪个方向平移几格。(多请几个学生汇报,也可让学生同桌之间说说,关键是说的面要广)

你认为哪条路线能使猫最先抓到老鼠?为什么?先在小组内讨论讨论然后再汇报。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研究什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反思汇总(12篇)》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二年级下册教案反思”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