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反思精选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反思

发表时间:2023-05-19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反思精选。

通常老师在上课之前会带上教案课件,而现在又到了写课件的时候了。教案是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工具。想要了解“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反思”相关的信息那么请看下面的文章介绍,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反思 篇1

本单元教学有关位置与方向的知识,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用第几排第几个以及类似的表达方式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另一部分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位置与方向的知识有助于学生认识周围世界和生存空间,便于描述、交流空间里的事物与现象,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编写十分注重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的空间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或常识,充分地观察、操作、判断、交流,在内容丰富的活动中体验有关位置与方向的知识。

1.用两个第几确定位置。

一年级(上册)教材结合认识10以内的数,安排了用第几确定位置的内容。如若干个小朋友排成一行,其中某个小朋友是从左往右(或从前往后)数的第几个。本单元的第一道例题里,许多小动物排成若干行做操,仅用一个第几无法确定某个动物的位置,需要两个第几,如第3排第4个。这样的描述不仅准确地说出了物体的位置,还是以后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基础。

(1)在现实的情境里体会排与个的含义,以及数的方法。

教材用贴近生活实际、学生容易接受的语言表达位置。例题的图画里,猴在第1排第1个和熊在第2排第3个告诉学生两条信息:一是其他小动物的位置也要用第几排第几个这样的话来说,二是怎样在这幅图里数出排与个。按两个动物说的位置,第1排、第2排是从前往后数的,第1个、第3个是从左往右数的。这些数的方法,不应是教师告诉学生的,而是学生在情境中体会,并通过交流逐渐明确的。

想想做做第1题选择楼房和书柜的情境,也要利用猴住在第2层第3号,第1层第2本是《新华词典》这些已有信息,体会图中层与号、层与本的排列顺序,才能正确回答问题。

(2)在开放的问题中体会两个第几确定位置是必要的、合理的。

例题要求说出其他小动物的位置,图画里有许多小动物。如果只说第几排或者只说第几个,都不能确定某一只动物的位置。确定每只动物的位置需要同时说出第几排与第几个,这就体会了两个第几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各只动物所在的位置都不相同,说出位置的第几排第几个就不会完全相同,这就体会了两个第几确定位置是合理的。上述体会,要在大量说的练习中才能获得。

想想做做第3题由教师指定第几排第几个,学生在相应的格子里摆(或画)图形,寓数学内容于游戏中。如果适量安排一些可能混淆、可以比较的位置,如第3排第4个与第4排第3个,不仅有助于掌握确定位置的知识,还能进一步体会两个第几确定位置的方法是科学与合理的。

(3)在生活情境里应用确定位置的知识。jAB88.cOm

想想做做第2题在剧场里找座位,体会确定位置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剧场里的座位是用两个第几的方式确定的,一个剧场的座位号是从左往右依次编排的,另一个剧场把双数号和单数号分开编排。根据图画中3个小朋友拿的票上的排数与号数,帮助他们找到座位。这道题要组织学生交流找座位的方法,体会怎样找能方便些。如前一个剧场里,可以先找到排再对号;后一个剧场找到排以后,还要找到单号区或双号区,才能对号入座。

第4题在教室里说自己和同学的座位,也是生活里的事情。有些学校习惯用第几组第几个的方式描述,也有学校会用其他方式描述。教材在用第几组第几个确定位置以后,还鼓励其他的说法,满足广大地区的习惯和需要,也给学生创造性地使用两个第几确定位置提供机会。

2.用东、南、西、北描述位置关系。

东、南、西、北不仅是生活常识,也是数学里用来描述方向和路线的知识。教材编排了两道例题,前一道例题教学现实生活空间里的东、南、西、北,要求知道这四个方向,并在已知其中一个方向的时候,能辨认另外三个方向。后一道例题教学地图或平面图上的东、南、西、北,要求看着平面图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1)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生活空间里的东、南、西、北。

太阳从东边升起是大多数学生已经知道的常识,教学从这里开始。例题的图画里,女孩向着太阳走在上学路上,茄子卡通的提问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的意在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然后创设小明面向太阳站立的情境,让学生进入这个情境,看着图画在教材上分别填出小明的后面、右面和左面各是什么方向。由于小明的朝向与学生是一致的,他的双臂平伸,图画里还标出了东、南、西、北,因此学生能够正确地填出各个方向。教材精心安排填方向的次序,前面是东已经写出,让学生填出后面是西,右面是南已经写出,让学生填出左面是北,能方便学生记忆这四个方向。

(2)借助肢体活动,学会辨认方向。

试一试可在教室里活动。先面向东(由教师告诉学生东面)站立,右手侧平举,说出右面的方向。这时要联系小明面向东站立的情境,才能知道右面是南。在回答面向南站立,右面是什么方向的时候,要想像情境图里的小明向南站立,他的右面是西。照这样继续说面向西站立,右面是什么方向就不困难了。这一项活动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根据东、南、西、北的次序,面向什么方向,右手侧平举指的就是下一个方向。能帮助学生达到根据一个方向辨认其他方向的要求。另外,试一试在面向南、西站立时,既要说右面的方向,也要说左面的方向;当面向北站立时,说出背后的方向。这些都让学生深刻体会东与西、南与北是相对的,也有助于记忆和辨认方向。

想想做做第2、3题分别说说教室、操场各个方向有些什么,可以先告诉学生某一个方向,让他们用上面的方法说出另外三个方向,从而掌握辨认方向的方法。

(3)从现实空间过渡到平面图,认识平面图上的方向。

地图和平面图上的方向是有规定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这个规定,还要体会这些规定是合理的。

第60页例题以第59页第3题为生长点,先回想操场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些什么,并记录在教材提供的平面图上,通过填图知道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则。这样就很自然地把现实空间的方向过渡到平面图上,还能把记忆和辨认现实空间里方向的经验迁移到平面图上。以后出现的平面图上,通常都只用一个朝上的箭头标出北面,其他的方向由学生自己辨认。

(4)引导学生描述平面图上的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东、南、西、北用于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第60页试一试用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描述,四个小题各有内容。第(1)个问题通过松鼠住在小兔的两面和小猫住在小兔的东面,体会方向词能表达位置关系,描述时要说清楚什么在什么的哪面,不能简单地说成什么在哪面。第(2)个问题通过小鹿住在小兔的南面和小兔住在小鹿的北面,体会位置关系是相对的,只要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哪一面,就能推理得到另一个物体在这个物体的哪一面。第(3)小题和第(4)小题,体会某个物体与不同物体比,位置的描述是不同的。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反思 篇2

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对二年级学生来说,万以内数已经是比较大的数了。他们在生活中接触大数的机会不多。但是,学生经历过百以内数、千以内数的学习,积累了一些认数的经验和数的知识。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数感。

1、万是比较大的计数单位,生活中比较难找合适的实物来代替,教学时以小正方体和计数器为素材,借助小正方体的直观,计数器的半抽象,直至最后数的概念的抽象概括,让学生经历一千一千地数的过程中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十进制计数的原理,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里面有10个一千,认识计数单位万,在展现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数感。

2、组织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加强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如:看一看、数一数、拨一拨(画一画)、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等,形成数的表象,学生自主探索万以内数的读、写法和组成,数的意义,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同时,本节课存在的不足和欠缺也让我深深反思。其一,面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学形式不够活泼,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够生动,课堂教学氛围没有很好地被调动起来。其二,练习设计还不够多样化,缺少挑战性,很难体现学生的个性思维。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反思 篇3

二年级数学下册《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今天上午上了《千以内数的认识》第一节课,从课堂气氛上来讲,这节课比以往所有的数学课都活跃,学生看到计数器,高兴地不得了。在发计数器之前,我强调了上课纪律,说谁要不听老师的话,下一次就不发给他了。这一招很奏效,课堂纪律很好。

我带领学生从1数到10,让学生感受了满十进一,又从10数到100,一十一十的数,学生明白了90以后要进位,应是100了,这些都是对一年级的知识进行复习,学生兴趣很浓。接着我让学生一百一百的数,数到900的时候,有的同学数到1000,我感觉对以前知识的复习还是起了很大作用,学生已经接受了满十进一。接下来我又让学生拨了125这个数,让他们看一看百位,是为,个位上的数字分别是几,做了125里面有几个一百几个十几个一的练习。最后拨了808和880,让学生通过拨珠,认识这两个数在数位上的不同,做了练习的第一题,学生自己拨珠,拨的很正确。

二年级的,在上课纪律上比一年级强很多,他们能够有条不紊的和老师完成一项,并且在活动中个个表现得很棒,以后在数学课中我应该多多穿插这样的小活动。当然,在这节课中。学生对千以内数的读法写法还没有落实好,应该再通过自主练习巩固。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反思 篇4

教学目标:

1、借助分物活动,回顾并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除法竖式,掌握其书写形式,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

2、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3、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体会除法的意义,学会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教具:

课件。

学生学具:

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淘气和笑笑正在分苹果,他们遇到了一个数学问题,我们去帮帮他们,好吗?(大屏幕出示主题图)观看主题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学生提问题。

二、学习新课,合作探究

1、想一想、算一算。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独立思考解决。 18个苹果,每盘放6个,可以放几盘,你会算吗?

2、算一算、议一议。小组合作。在小组内讨论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小组汇报

A组、利用数数的方法,一盘:6个,两盘:12个,三盘:18个。可以利用手中的小圆片摆一摆,在实物投影上展示摆小圆片的过程。(直观展示给学生。)

B组、利用减法的方法:18-6-6-6=0

C组、利用乘法口诀:三六十八

D组、利用除法竖式的方法

4、小组派两名同学,到黑板,一名演示竖式计算过程,一名讲解,每一部分表示什么?

5、结合学生板书,教师补充,强调竖式的书写顺序:先写除号,再写被除数,最后在左侧写除数,商要和被除数的各位对齐。强调除法竖式每一部分表示的意思。

6、指明说一说除法竖式每部分的意思,同桌同学练习说一说。

7、试一试:进一步熟练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师强调书写竖式的顺序,完成第2页填一填,说一说

182= 639=

三、学中做

1、元宵节快到了,小狗,小熊,小白兔在一起过节,他们分别带来了很多好东西,我们去帮他们分一分吧。完成第3页练一练第一题

学生练习在小组内说一说除法各部分分别表示什么?

2、完成圈一圈,填一填

3、( )里最大能填几?

3( )<25

8( )<36

7( )<29

( )7<36

4、小黑板出示:错题解析

四、质疑

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内容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五、课堂检测

84= 648= 819=

集体订正答案,好的提出表扬。

六、总结本课

同学们,在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板 书 设 计:

分苹果

186=3(盘)

竖式

先写除号,再写被除数,最后写除数,商和被除数个位对齐

教学反思:

1、引导学生体验抽象除法竖式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表内乘除法时,利用乘法口诀已经能够在算式上直接写出得数。教材安排了18个苹果,每盘放6个,可以放几盘的分苹果活动,列举了四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分这些苹果,进而再由对除法竖式有一定了解的学生介绍竖式计算,并且把竖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和分苹果的活动紧密联系起来。

2、在探究中理解除法的试商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质疑和创新精神,学会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不足:这节课上得不够生动、活泼。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反思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每一句6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熟记6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计算。

2.通过观察、分析6的乘法口诀,初步培养学生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3.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乘法口诀形成的过程。能通过合作、交流编制乘法口诀,且能利用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编制乘法口诀,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并养成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6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及在交流、合作中整理口诀的过程。

教学难点:对口诀的记忆;在解答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

课前准备:口算题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1.课前留用六块三角形拼图的作业,展示作品。其中,有六人贴的是小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6的乘法口诀》

二、编写口诀:

1.贴黑板上,一幅图是几块三角形?二副图呢?六幅呢?将结果填在书上格子里。

2.说一说你是怎么填的。

3.一格表示一个6,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2格表示多少?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3格、6格呢?在书上写算式。

4.看着算式编口诀,写书上。

三、记忆口诀:1.仔细观察6的乘法口诀,你发现了什么?

(1)乘法算式中的两个因数是口诀前2个数,积是最后一个数。

(2)两个因数,小的在前面。

(3)口诀从一六开始,第一个数字每次增加1。

(4)提问:为什么会相差6?相邻两句口诀得数相差几?

2.读一读6的乘法口诀,并记一记。

3.师生问答,同桌问答。(对口令游戏)

五、巩固提高

1.书上做一做,练习题十四。

2.数蚂蚁游戏。

教学反思

查阅了很多教学资料,又参考了

赵启泰老师讲解的有关《7的乘法口诀》一课的教学流程的安排,制定了教师在课堂中组织指导学生同伴互助、自主管理的研究展示课题后,我在校课题实验教师展示课大赛中,比较成功地执教了《6的乘法口诀》。

本节课中,我主要采用了拼、看、填、式、编、背、用七个教学流程。主要是让学生用六个三角形独立在家拼出美丽的图案,在课堂上展示给大家看。从中选出了六条小鱼图,让同学们看着图填表格。对应表格结果,写算式看乘法算式编口诀看口诀填算式对口令、背口诀利用口诀作计算、数蚂蚁。我开展三次同伴互助学习的过程,分别在写算式、编口诀和背口诀。基本实现了我课题研究的目标:孩子正在学会自主管理自己的学习。

这个既是精心设计又是意外出现的上课形式体现了以下优点:

1、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了创造,将拼摆作为作业提前留回家完成,既节省了课上时间,又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

2、课堂给了学生一个宽广的发散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同伴互助中合作编口诀、背口诀,从而发现每一句口诀的含义。而且,还将练习题变成了数蚂蚁的游戏,孩子在一只蚂蚁六条腿,两只蚂蚁十二条腿的游戏中,提高口诀的应用和记忆,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3、在设计上,有些环节设计的跨度比较大,能让学生大胆猜想,使学生能主动地去发现、探索、体验,在能力的培养上取得了较大的收获。知识的获得完全依靠学生,主体地位比较突出,同时也注意到学生的观察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如口诀几句等,很好的体现了课改的新理念。师生之间的亲和力也比较强。

本课中也存在以下问题:

1、要更有效开展教师在课堂中组织指导学生同伴互助、自主管理的研究课题,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到位。本节课中,在编口诀和背口诀的同桌互相交流中,教师的评价语言欠缺,没有提到调控作用。

2、摆小棒的活动,进行的效果不强。课上只让学生拼摆两个由六个小棒拼出的图案,然后同桌互看共四个,相继说出口诀。只练习了一六、二六和四六三句口诀,完全可以更多一些。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反思 篇6

《买电器》

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我创设“五一”国美电器搞活动这一现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如“电视机和冰箱一共多少元?”“冰箱比电视机贵多元?”,学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这节数学计算课没有局限于只要求学生们算对得数,而是让学生们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一完整的过程,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关注了个人努力的成果,既注重了算法多样化的策略,又提出了算法优化的思考,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也获得了较充分的体验。

不足之处:

1、在探究算法和算理时,应多一些直观形象的实例结合起来,给学生建立更深的数学模型。

2、小部分学生在作业中出现了如:列竖式对错位,没有写结果的错误等计算错误,课后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反思 篇7

【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46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为几何图形的角的过程,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角。感知角是有的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3、让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并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

一、游戏导入,感知角

1、引出角

谈话:同学们,在平面图形的王国里,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

游戏:老师这里有一个袋子,里面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平面图形,谁能闭上眼睛,在里面摸出圆来?

(学生纷纷举手。)

指一名学生上台来摸。学生摸出后,加以激励。随后提问:如果让你们来摸你也能摸出来吗?(生齐答:能!)

师:你们都这么确定能摸出圆来,请问有什么窍门吗?

(学生答:因为别的图形都有角,可是圆边上都是滑滑的,没有角。)

师:同学们真有办法!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朋友角,角也是平面王国里的一个成员。(板书:认识角)

2、找角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除了圆,其余的图形中都有角,那么我们就先拿出三角形,请你把角找出来。

指名学生在三角形上找角。

(学生找角只摸顶点。)

教师示范指角:刚才同学们摸的是角的一部分,正确的摸角方法应该是这样的:(教师从顶点出发摸两条边)。

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重新摸三角形的三个角。

师:现在让我们到生活中去找找角吧!

二、建构模型、抽象角

1、抽象角

(课件出示例题情境图)

师:同学们看一看,你能在哪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

(学生自由的找角,并全班进行交流。)

师:将这些物体面上的角移下来就成了数学上的角。(教师边说边点击课件从剪刀、三角形、闹钟上抽象出角。如图:)

2、画角

师:(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下面看一看老师怎样画角?先画一点,再从这点出发画两条直直的线,再在里面画一条弧线,就成了角。(教师分别在黑板上画出以上三个角。)

3、角的组成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老师画的三个角,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全班交流得出: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教师板书:如图)

边边

顶点顶点顶点

边边边

提问:角的边又有什么特点呢?(两条边必须是直直的。)追问:如果有一条边是弯的行不行?

4、练习

判断:出示想想做做的第1题。

判断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在追问:你能指出角的顶点和边吗?

5、做角想想做做的第2题。

用两根小棒搭出一个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生操作,指名到视频展示台上操作,全班交流操作情况。

三、操作探究,比较角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反思 篇8

《乘加乘减》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能选择适当的方法列出乘加和乘减的算式,并能分两步口算出结果。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多样化的数学思考。我将教材进行了重组,力图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中,通过图文信息的刺激很自然地激发起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乘加乘减的本质意义和算理,启迪学生思维。但是我个人能力有限,也正如应老师说到的,我感觉这节课在算理上太强调了,而解决问题的中心就显得不够突出了。另外,在学生如何理解2+44上,本是想让学生通过这个图就能理解的,我没想到学生会不赞成这样的算式,梁老师的一说也给了我不少的启迪,让我受益非浅。

这节课,我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教学形式,在充分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遗憾的是,形散而神不散这样的境界,是让我感到望尘莫及,也是我该努力的方向。

要使学生处于愉快的学习情境中,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就要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获得自信。教师要善于运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让学生感到老师时刻在关注着他。这就需要老师有足够的亲和力,富有童趣,能与学生融合在一起。教师还要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作出积极正确的评价。我的这节课评价显得重复,单调。长此以往,学生的积极性很容易挫伤。因此,正如王老师的建议,多看少儿节目,多听少儿广播,增加评价机制,同时也能更有效地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我注重让学生在体验中不断地提高,通过图文使学生学会观察,思考,理解,放开了让学生想,却显得有些散,课的主次目标也欠考虑周到,今后的教学中该引以为戒。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反思精选》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二年级下册教案反思”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