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一年级教学反思通用

一年级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3-05-08

一年级教学反思通用。

根据学生情况编写教案,是教师最基础的教学任务。教案可以指导教师教学步骤,写教案一定要严谨吗?值得一读的“一年级教学反思”文章88教案网小编强烈推荐给大家,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一年级教学反思 篇1

1.正确的写字姿势

一年级的新生有的已经进行过学前教育,握笔写字的姿势初步形成,这时就要注意纠正他们错误的写字姿势。当然,写字姿势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需要家校长期的共同努力。第一堂写字课,只是教给孩子们正确的写字姿势,树立他们要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意识,这是写好字的基础。

2.横的书写

横的书写较简单,但要注意的是,书写时要有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不能平拖或平划,要有轻重变化,不能写成火柴棒,做到起笔重,行笔轻,收笔重。一年级的小朋友刚握笔不久,握笔不稳,横画容易写得不平整,要尽量指导孩子们写得“横平竖直”,看上去显得平稳。

3.竖的书写

竖的写法,要注意行笔过程,行笔要稳才能写得“竖直”,这样字才能写得正。另外,垂露竖、悬针竖、短竖三种写法的区分,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结合具体的生字,通过直观的教学,给孩子们更直接、形象的认知,有助于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4.撇的书写

撇的书写有难度,如何掌握书写技巧,区分三种不同的撇的写法,是本课教学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引导孩子自主观察,自由发言,说说书写要点。然后,再通过结合具体生字,反复练写,全班评议等方式,加深对撇画书写要点的掌握。

5.捺的书写

捺的书写难点在于如何指导孩子写好顿笔,顿笔与收笔是写好捺的关键。掌握书写笔画,指导学生认真读帖,观察捺的起笔、行笔、顿笔、收笔,将捺的行笔过程牢记心中,通过书空体会行笔的力量变化,再描红、临写,并结合生字进行书写练习,有效地巩固了捺的书写要领。

6.点的书写

在本课中,主要通过让学生自己读帖,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观察、

临写中牢记点的书写要领。点画是一个字中的眼睛,要写得有精神。点画有右点、左点、竖点和长点之分,书写时要突出行笔过程,头尖肚圆。在具体的生字中,要注意结构,结合生字来练习笔画,才能记得更牢。

7.提的书写

本课教学中,主要指导学生写好提画,注意行笔过程,由重到轻向右上行笔,收笔要出尖。提画在不同的字中角度和长短略有不同,书写时要注意区别。回到生字中,要注意分析字的结构,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写好一笔一划,识记书写要领。

8.竖钩的书写

在本课教学中,指导学生写好钩是一个难点。教师应该多加强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起钩处应顿笔。而在生字书写中,“小”“水”的竖钩都在竖中线,要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在增强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同时,也应注重趣味性,让孩子自己去发现,争做识字小能手。

9.斜钩的书写

一年级的写字课重在对基本笔画的掌握,认真读帖,仔细临摹,在反复书空与描红练写中,识记笔画笔顺,牢记书写要领。在本课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展示评议的方法,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成为写字小老师,多说多观察多发现,就能更好地掌握基本笔画,将每个字都写得工工整整,漂漂亮亮。

10.卧钩的书写

卧钩的书写很有难度。在本课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孩子自己多观察,自己当小老师来说,自己发现书写要点,教师从旁指引。引入书写范字,结合具体生字中进行写字教学,给学生比较直观的感受,能够更好地掌握卧钩这一笔画的书写要领。

11.竖弯的书写

竖弯的书写要注意“弯”是圆弧,不能写成垂直,在教学中要注意强调这一书写要点。在本课教学中,要注意给予孩子自主发挥的空间,从扶到放,让孩子从观察、比较中,领会书写要领,并通过反复练习,运用到基本笔画中,再扩大

到范字和生字中,让孩子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写好一笔一划。

12.竖弯钩的书写

在本课教学中,我注意结合上一课竖弯的学习,让孩子们自主讨论,比较“竖弯”和“竖弯钩”的不同,争当小老师提醒大家注意书写要点。学生通过认真观察,积极讨论,发现二者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全班交流后再进行书写指导,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就比较容易地在巩固旧有知识的基础上达成了。而孩子们也在其中学会了如何比较分析,锻炼了读帖能力。

13.竖提的书写

教学竖提,应该注意强调竖提与竖钩的不同。在复习巩固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新旧知识融汇在一起,更有利于进行本课教学。在教学中,应该多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去发现、去讨论交流,然后总结书写要点,再临摹书写,做到成竹在胸再动笔。

14.横钩的书写

横钩的书写难点在于钩,需要仔细观察,认真临摹,反复练习。写字教学,应注重对学生书写方法的指导,交给学生读帖的方法、临摹的方法,授之以渔。让孩子在一次次临摹练写中,感受每一个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过程,感受每一个字的结构,从而激发孩子的书写兴趣。

15.横折的书写

在本课教学中,折笔的书写是难点,折处不能写成“尖角”,也不能顿笔过大,形成“两个角”。教师的示范、讲解是重要的,但也不能忽视孩子的自主性。让孩子自己学会去发现,争当小老师来提醒大家。再通过反复练写,结合具体生字进行巩固,展示评议学生作业,反复强调书写要点。

16.横折钩的书写

教学横折钩比较容易,只要在横折的基础上多加一个钩。这节课重在学生自己的练写,教师只要适时点拨、提醒即可。结合具体生字,有助于学生在练写的过程中,加深对笔画的理解,激发孩子的写字兴趣,让孩子在观察、比较、临摹的基础上写好一笔一划。

一年级教学反思 篇2

写字教学时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写字是一项极其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每一位语文教师都非常重视写字教学。而要写好字,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因为写字是一项没有捷径可走的艰苦劳动。由于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量的增加,我发现孩子的写字质量明显下降,一节课往往只能写好三四个字。

写好基本笔画,较好地把握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都必须从零开始,从细微入手,指导观察,指导定位,指导书写,激发兴趣,循序渐进,反复练习。写字最好在课内完成。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写字。重视正确执笔、写字姿势及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培养。

一、先观察再书写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在教学中我首先指导学生观察字形,读准字音,把读与写结合起来,去加深学生的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认读后,指导其仔细观察每个字的构字特点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指导认识字形结构,让学生找一找这个字的关键笔划,说说写这个字时应该注意的地方。如在教学带撇的字时,先出示一些带撇的字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字撇的特点,比较它们写法上的的异同及写时应注意的地方,再练习写。在掌握一些撇的基本写法之后,再进一步教学稍有难度的带撇的字,如:“风”,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横撇和竖撇的不同及注意特点,并说一说,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进行书写训练。

二、先示范再练习

示范是写字教学的先导。在指导学生写字时,先在黑板上画好的田字格中示范,向学生展示写字的全过程。我边演示边讲述:这个字是什么结构,第一笔在田字格的哪个部位落笔,每一笔画的名称、运笔方法以及笔顺等,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如教写“人”字,

“人”是个独体字,第一笔是“撇”,应在田字格竖中线上中上部落笔,先向右按,然后向左下格中部撇出;第二笔是“捺”,在田字格横线上靠“撇”的地方落笔,向右下格中部运笔,稍作停顿,然后向右平捺出锋,做到“撇”中有尖,“捺”中有角,点画分轻重。对于较复杂的笔画,如“勹”、“乙”等,要指导转折和笔的走向变化等。这样一笔一笔地写,一笔一笔地讲,一笔一笔地教,再对每个字中笔画特点,如横、竖的长短与右斜,撇、捺的平斜与长短,点的向背与大小等作具体指导。有些上下结构的字,如“它”、全”、“写”、“夜”、“黑”等,哪些字上大下小,哪些字上下相等,哪些字上宽下窄,哪些上窄下宽;左右结构的字,如“他”、“林”、“河”、“都”等,哪些字左窄右宽,哪些字左宽右窄,哪些字左右相等,哪些字左低右高,哪些字左高右低;一些独体字如“月”、“四”等字形的长、扁、方等特点;一些合体字的穿插迎让、错落倚从、疏密收放及笔画变化,都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仔细领会,悉心模仿笔画运笔,熟练掌握笔顺规则,体会汉字的造型美。

三、集体讲解个别指导

训练是写字教学的关键,也是写字课堂教学的重点。我示范演示之后,学生对字的字形、笔画、运笔、笔顺,从整体到部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我指导学生开始写字。写字之前首先指导学生的坐姿、握笔的姿势及方法,并时时提醒学生姿势要端正。对不正确的姿势和方法,及时纠正。然后让学生按步骤进行书写。学生书写时,我巡回指导,随时提醒学生的运笔方法及其整个字的结构特点,及各部分的比例,做到防患于未然。对于写字稍差的学生手把手地教,手把手地写。教学中发现有共性的问题,如笔画不到位,结构不合理,笔顺不正确,要及时提醒观察或教师重新示范,指导学生努力做到最好。

四、及时的评价与激励

一年级的学生也有较好的自我评价能力,什么是好,什么不好,他们小小的心里都有一杆秤,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指导他们用好这杆秤,当然,这种自我评价的方式也许过两天效果就不是特殊明显了,毕竟孩子爱新鲜。但至少让我明白了一点:学生提高的关键还是在他们自己,我应当在激发他们自我提高上多想想办法,这样自己轻松,学生也能得到较快提高。

一年级教学反思 篇3

人们常说,字是人的第二张脸。一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写字,他们的可塑性大,为了让孩子的第二张脸长得漂亮,在教学中我从这几方面来训练的:

1、备课时找准每笔的起始位置,如何运笔,写出笔锋。把它牢牢记在心中,自己先多练几遍。

2、师示范写前,先让学生观察字的每一笔的书写位置,从哪起笔,从哪收笔。这样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3、写字前让学生按规范坐好,按要求握好笔,不惜花时间矫正不正确的姿势,矫正不正确的握笔。所以书写前,学生边背写字歌诀(头正、身直、肩放平,臂张、胸开、足踏稳,笔尖斜向左前方,三指拿笔留一寸)调整姿势,边做好心理准备,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书写。教师要巡视检查,及时纠正姿势不正确的同学。

4、教师鼓励安抚。书写时,教师不断巡视。对写字能力强的或因自信心不足而写不好字的孩子及时用赞赏的语气给予表扬与鼓励:"看这位小朋友的写字姿势多端正!""啊,今天你的进步真大呀!老师相信你的字会越写越好的。"然后再将他们的作业展示出来,让大家一起欣赏。对那些做事急躁,动不动就用橡皮或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教师则轻抚他们的头,温和轻声地提醒他们不要急躁。要慢慢来。

5、一年级孩子小,写笔画不稳,我就手把手地教他们,每天放学之前,我都会把当天学的字给每位同学范写作业本上,边写边告诉学生每一笔如何写。让字写得规范美观的学生,每个生字写一行。写得不好的学生要多练,使学生明白写字要质量第一,做事情也是如此。

6、多向写字老师请教。学生在刚拿笔写“一、二、三”时,我告诉他们如何运笔,结果他们写的像虫子爬,我好无奈。这时我及时请李林枫老师,他教我如何写横,并把具有代表性的字给我写在小黑板上,在他的指导和鼓励下,现在班上丁诗淇和李音奇的写得既规范又美观,在他们的带动下,有五、六个学生的字也在进步。

练好字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能放过每一笔,要不惜一切时间,把字写得漂亮。每当我看到了他们的进步,我就决心倍增。在今后教学中,我一定会把练字进行到底。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长期行为,绝不可一暴十寒。因此叶老说:“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由于学生进入一年级时间不长,对各方面的学习习惯知之不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进行学习习惯培养的过程中有恒心、耐心和爱心。

一年级教学反思 篇4

《小猪问路》是一篇常识性的小童话。篇幅中等,内容浅显易懂,语言生动有趣。依据本单元听说读写的目标,制订了适合本班的教学目标,即:生字识记要求、词语积累、新笔画的认知、朗读要求及说话训练,均在课堂上一一达成。可见,依据教材内容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比较合理、贴切、有效。因此,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

在学习生字“猪”时,学习了新的部首“反犬旁”,并复习了带有反犬旁的熟字,如:猫、狐狸、狗……学生对熟字的回忆比较清晰,回答范围较广。认识了新笔画“弯钩”,学生描红两遍后,就出示了课题、齐读。从学生朗读课题的情况看,他们已经开始喜欢这个故事了。整个复习导入环节,紧凑有效,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激起了学生想进一步了解主人公,了解故事的兴趣。

接着,利用媒体课件,播放课文动画,整体感知全文。这样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收看与倾听习惯,还很自然的将孩子带到课文的情境中去。在学习生字的板块中,教师设计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按照自学要求,逐一完成。学生的讨论十分热烈,纷纷交流自己独特的识字心得,真正起到了合作互助的目的。

在朗读环节中,教师通过指名读、合作读、男女生赛读、引读等形式,很好的做到了不加字不漏字的朗读。再通过抓住关键词,进行指导朗读。课文中的知识点是关于本文中提到的乌龟与大象的基本知识,既是对课文内容的总结,又为“小猪应该这样问路”进行说话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

在课堂教学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生字教学在时间把握上,还不够紧凑。如在教学中能突出重点,有详有略,那就更好了。

一年级教学反思 篇5

《识字3》是一组以介绍公园景物与设施的词语串连起来组成的韵文,并在“公园”的统辖下按“自然美景”、“景物设施”、“儿童娱乐设施”分类组合而成的“模块”。编者通过韵文在情境中识字,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能力,而且为今后的阅读、写作做好必要的储备。另外,课文配以相应的图画,形象地描绘了公园的美景与设施,图文对照也可以帮助学生识字和理解词义。

结合新课程标准及教材特点,我将这节识字课的教学目标定为:学会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韵文。能将画面描绘的事物与词语联系起来,使学生了解公园的景物和娱乐设施。而识字和写字是本课的重点,也是识字起步的难点。

一、创设情境,游戏中识字。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趣”贯穿整节课,巧妙地创设了多个有趣的情境,让孩子们在情境中和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事物、认读词语、学习汉字。如:在教学时,我们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去公园玩闯关夺红花的情境。(放音乐《郊游》)当音乐响起,学生手舞足蹈,有的跟着旋律唱了起来,个个兴奋不已,仿佛置身于郊游中。

二、鼓励孩子个性化朗读。

朗读,是语文学习实践活动,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教师、文本、情感之间的一种对话方式。在朗读过程中,我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充分利用多种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读、齐读、导读)的形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朗读的评价,善于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多元化的朗读感悟,从而既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又正确提升了学生的自主感悟。

三、巧妙地渗透说话训练

从教材入手,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练习仿说,拓宽学生的思路,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在练说中不作统一要求,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对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言给予相应的鼓励。

四.利用生成资源,进行语言积累。

识字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综合训练的过程。在教学中,我能及时利用学生所说的动词,编成儿歌,作为课中操,不但积累了动词,又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这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五、悟中识字,感受汉字形体美。

在我们的教学中常常存在着孩子们对生字的短时记忆的情况,孩子们在学字时记得很好、很快,但过一段时间又忘记了。那么。又如何使孩子们对识的字记得牢呢?其实我们教学中国汉字,要站在文化的平台上,将文化融入汉字,使孩子们能感受到中国汉字所蕴涵的美。所以在教学中,我通过象形字“水”和“火女”告诉孩子们汉字的演变、来历,记住字形,使这些汉字在孩子们的眼里不再枯燥,而且是慢慢生动、鲜活起来,变成一幅幅图画、一个个故事。

总之,这节课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教师设计一节课时心中应装着学生,深入地挖掘教材,才能带给学生更多的乐趣,让学生学有所得,这样课堂教学目标真正地落到实处。

一年级教学反思 篇6

一、教学背景:

许多人都认为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学校,犹如一张白纸,其实不然。一年级学生在进小学前,所掌握知识已深浅不一:有的学生有上幼儿园,但每个幼儿园的教学程度不一样:有的学生在幼儿园已经学习了二十以内的数及二十以内的加减法,甚至学习了一百以内的加减法;有的只是掌握一点有关数的知识;而部分学生没有上过幼儿园,家人也没有给他们特别的辅导,进小学时连数数都不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习能力强的优秀学生“吃得好”、学习能力一般的中等学生“吃得饱”、学习能力弱的后进学生“吃得了”,在教学中必须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面对这种现状,我采取了分层教学方法。以下是我在《9加几》一课中尝试教学的设计与过程,与大家一起探讨和研究。

二、教学实践

(一)教学目标的分层处理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掌握9加几的计算原理。使A层次的同学能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能自主找到最优方法“凑十法”,并理解思维过程;B层次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C层次同学能在老师帮助下说出算式的答案。

(二)分层教学的实践片段

片段一:以生活实例引入

老师出示与学校运动会场面,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然后老师指出: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结束时,还有多少盒?

C层次学生会用数数法。(1、2、3、4、….12、13,一共有13盒)

B层次学生会用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

A层次学生会用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

片段二:探究9加几的计算方法

老师提出问题:9+4该怎么计算呢?

A、B同学能借助学具,探究不同的方法,并能尝试着说出“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老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方法一:9+4=10+4-1=13

方法二:9+4=6+4+3=13

方法三:9+4=9+1+3=13

最后总结板书:9+ 4 =13

1

3

10

C层次学生能正确读出9+4=13

片段三:知识迁移,学习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老师出示运动场上其他小朋友的图片,提问:你能算出跳远的和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人吗?

A、B层次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列式计算;

C层次学生能根据学具演示感知“凑十法”过程。

然后要求学生练习实际,小组讨论生活中的关于9加几的数学问题。

A、B学生能根据算式9+6尝试口头编生活数学题;C层次学生感知生活实例与数学紧密联系。

三、教学反思

1、有效分层,有的放矢

课堂分层教学是在坚持因材施教原则的基础上,适应素质教育基本要求的一种组织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但是分层都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的。在同一阶段,不同的学生所在层次并不相同。同一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其表现不同,学习的效率也不同;不同的学习内容,学生的适应能力不同,所在也不一定相同。

为了能更好的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我对学生的作业也进行分层,其中基本要求一致,习题技巧分三个层次,分别与三个层次学生的水平相适应,使每个学生各有所得。A层次学生要求及时完成课堂上所教的内容,最好独立完成;B层次学生要求能把基础题型独立完成,稍微复杂的题目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C层次学生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会读会写。

这样通过分层次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同时也避免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自身的潜力,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教师分层指导和个别辅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使学生能从繁重的学习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课外活动中去,能更多的体验数学的无穷魅力。

2、教学困惑

在给学生布置分层作业时,老师要设计和评改不同的作业,就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每个课时都这么设计和批改也难免觉得力不从心。所以怎样才能更高效一点呢?

一年级教学反思 篇7

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我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春游情境,一统全课。课的一开始,就通过教师的语言渲染,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春游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知识的轻松获取。对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进行有目的加以引导观察,从养殖场主题图中所提供信息,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以更好的发挥教材的作用。充满童趣的内容,引起学生的高度感知,数一数谁多谁少,教给学生直觉思维的方法,是下面抽象思维的一次热身,这样由浅入深的思维训练更有成效。多一些,少一些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课上应放手让不同的学生说,让学生有不同的说法,教师只需适当引导。新内容“少得多”的获得,是在对前一部分知识的应用中揭示的。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教师有效的提问:为什么不选76人而选12人呢?学生的思维迸发出火花,与疑难处茅塞顿开,“少得多”的提出不着痕迹,水到渠成,这比教师苦口婆心的讲解更胜一筹。数学课同样肩负思想教育的任务,教师的适时一问,教育学生尊敬老人,礼貌待人,思想教育的渗透合情合理。枯燥的数字形象化,生活化,变得栩栩如生,这样的设计正是学生所喜欢的,富有人文气息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体会出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加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传统教学中小结是教师的拿手戏,本课中,我放手让学生进行充分体现自我主体作用的小结,学生真正成为一堂课的探索者,发现者,体现了教师的学生观。。学生学习了知识,陶冶了情操,课已尽而味无穷。

一年级教学反思 篇8

《咏鹅》这篇课文不少学生已经会背这首诗了,所以本课教学我把目标放在: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诗情诗景,认识6个生字。

第一个环节是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先和小朋友们猜一个谜语,而谜底就是白天鹅。这个环节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个环节是感受画面。

我出示图片(一幅美丽的白鹅戏水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鹅?它美吗?美在哪?图上还有那些地方让你觉得美?美在哪里?在这个环节我的本意是希望由小朋友来观察图,并训练他们的口语(能完整的说一句话)。但是这个目标并没有很好的达到。这个环节老师说的比较多,学生说的比较少。这方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特别注意。还有一点,当同学观察完这幅图时,如果我能够让学生再整体的描述一下整幅图的话,效果会更好!接着,我为孩子们描述了骆宾王七岁的时候写诗《咏鹅》的故事,由于听的是同龄孩子的故事,学生个个听得入了神,由此导入新课,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课堂的气氛比较活跃。

第三个环节,学会朗读古诗。

让学生通过看画面,有感情朗诵,读出节奏,读出韵脚,读出抑扬顿挫,使诗的语言活起来,从中体会古诗词的音乐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在引导学生通过读领略诗的意境时,我放手让学生自读,接着同桌互读(会读的教不会读的/都会读的比比谁读得最有感情),全班读,男女生比赛读。在这个环节,朗读的形式不够多,如果朗读的形式再多样化点会更好,

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切忌单调的朗读。这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特别的注意。在教学生如何朗读时,我让学生先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句诗,然后再指导他们如何读好诗句。这个环节,我比较注重诗的节奏感!

第四个环节,学习本课的生字。

这个环节,在让学生刚认识生字时,可以先把生字卡片铁在黑板上,等学生读熟了,或是开火车读,个别读的时候再拿在手上让学生读的效果会更好一点。我加强了示范指导,先是教师亲自示范,后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学,以优带差,人人争当“小老师”。还有,拼音和字可以用不同的笔来写,这样会更直观。

第五个环节,欣赏歌曲《咏鹅》

让学生欢快、活泼的旋律产生共鸣,接着学唱《咏鹅》这首歌曲,让学生再次感受诗的美境。

小学一年级咏鹅教学反思4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愉快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心情舒畅,学习兴趣高。这节课,我在多处创设情境,使教学过程有声有色。如:我以学生喜爱听的鹅叫的录音导入新课,学生兴趣盎然。然后让学生看CAI动画:杨柳飘舞,几只白鹅在池水里昂首鸣叫,红掌拨水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听诗歌朗读,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诗的意境中,从而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借助多媒体,化难为易。

诗句用语言描写的情境,通过多媒体再现出来,就变得具体可见,能帮助学生感受形象,进入情境。因此在教学中,我及时展示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设计部分,如展示“曲项向天歌”的动画,对鹅的颈部进行特写,一只鹅反复地伸缩脖颈,这样,重点词语“曲项”的含意就迎刃而解了。又如“红掌拨清波”的动画,特写“拨”的动作和水波向四周荡开的景象,突出鹅可爱的姿态。多媒体的运用,声音和图像的想象结合,给学生强烈的印象,促进了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在随后的朗读训练中,学生寓情于景,很好地把自己的感受尽情地抒发出来了。

三、以读激情,启发想象。

古诗的朗读背诵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朗读训练这个环节中,我采用了范读、小组读、个别读、配音读、表演读等形式,给学生创设美的意境,体会诗句的优美,鹅的可爱,激起学生的感情。现时,许多新的念头在孩子们脑海中闪现,充满了创造热情,在教学中,我营造了一个让学生放飞想象的情境:假如你是水中的一只大白鹅,你会说些什么呢?在这个情境中,学生大胆的想、尽情地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四、把艺术带进课堂,再现诗中情境。

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学生进行朗读、想象之后,动手画一画,学生画出了蓝天、白云、垂柳、碧波、白鹅,把诗中描绘的景象形象化了,进入了自由想象的空间,乐在其中,音乐和表演往往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使人心驰神往。教学中,我借助音乐来渲染情境,借助表演来表达情感,在学生诵读诗歌时,同时播放节奏轻快的乐曲,让学生尽情表演,他们仿佛觉得自己就是那可爱的白鹅,在池塘里悠闲的拨动着碧波,欣赏着大自然的美??就这样,学生在一个宽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中,感受了美,记住了诗句,学会了字词。

我认为这堂课是成功的,学生在看一看、读一读、演一演、说一说、画一画的环节中,全身心地参与,在情趣中进行学习,在愉悦中克服困难,在体验中感悟知识,在满怀热情中不断取得成功。

一年级教学反思 篇9

《识字6》是篇优美的看图识字课文,要让学生在感悟中朗读、识字,进而体会到祖国各地的美丽风光并且了解到祖国各地的风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在时间、空间不允许的情况下,我借助多媒体让学生在课堂上去祖国各地尽情游览,在交流朗读时相机出示多媒体画面:风景秀丽的江南,细雨蒙蒙,杏花格外娇艳;海岛盛夏,骄阳似火,高大的椰树绿荫如盖;塞北秋风瑟瑟,骏马在草原上奔腾;冰雪覆盖的高原上,牦牛在缓慢前进。同时配上相关的音乐等,生动的画面,各具风情的音乐,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获得深刻的体验,以感情朗读的方式外现表达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小朋友在一种外出游玩的喜悦心情的驱使下饶有兴趣地学习韵文。

这堂课是在多媒体的呈现下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教学。学生在这样鲜活、广阔的课堂上尽情驰骋,非常兴奋。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通过学生自己体会来学习,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发挥。整堂课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年级教学反思通用》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一年级教学反思”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