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三年级集合教案1500字集锦

三年级集合教案

发表时间:2023-04-28

三年级集合教案1500字集锦。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也许以下内容“三年级集合教案1500字集锦”合你胃口!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集合教案【篇1】

教科书说明

本课主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玩跷跷板为切入点,进一步认识、探究有关平衡的科学规律,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经验对杠杆尺平衡做出假设性解释;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原理。

2、善于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平衡的技术成果;愿意与人合作与交流;

3、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活动准备

支架、杠杆尺、直尺、钩码、蜡烛、设计表格。

活动过程

游戏导入:演示“蜡烛跷跷板”实验。

谈话:这是一个有趣的“蜡烛跷跷板”游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谁的发现多?

学生:他的左右两端不断地跷起来。

师:你在生活中玩过类似的游戏吗?他为什么一会儿跷起来一会儿有落下来呢?

探究活动:

活动一:感知跷跷板的平衡,提出问题

出示书中图片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然后组织学生交流)

同学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也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总之大家都想知道跷跷板平衡的办法

活动二:探究使跷跷板平衡的办法

1、讨论探究方案

(1)提出活动纸想:请大家结合你的生活经验猜测一下怎样才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

(2)学生讨论后组织汇报。

(3)教师小结:同学们的预测都有可能,但还不是结果,要知道这些预测是不是正确,还要验证,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预测,结合桌上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制定自己的探究方案。

(4)学生小组讨论,制定方案。

学生汇报交流。

2、进行探究实验

(1)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同学们已经做好了实验的准备工作,现在可以动手、试一试,看谁的方法多,发现多?谁的记录详实?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与学生共同探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及空间。

3、交流实验情况即发现

活动三:找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师: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用到了平衡的规律,请大家看这段资料(杂技演员走钢丝等)

师生交流: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类似这样的现象?

谁能用我们了解的跷跷板的道理,揭示刚上课时“蜡烛跷跷板”的奥秘。

拓展活动:

师:这节课同学们探究了有关平衡规律方面的知识,你打算用它来干什么?

学生交流。

出示关于平衡的小玩具,鼓励学生在课下做一些有创意的玩具。

板书设计:

跷跷板

物重

左右一样

距离

三年级集合教案【篇2】

一、对教材的处理,从不合理中逐步走向合理

《矛和盾的集合》是人教版第五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一单元安排了几个有趣的故事,通过故事告诉学生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因此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能正确认读6个生字和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别人的长处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过程,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其中,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通过教学重点的突破,让学生掌握思维的一般过程,学会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懂得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这个道理的理解体会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如何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第一至第四自然段,这一部分主要写发明家由比赛这一普通的事情想到矛和盾各自的优点与不足,由此发明坦克的过程。这是文本的主体,学生只有经过对文本的充分接触、感悟,才能明白文章解释的道理,才能延伸到生活,主动地去观察、去思考,学习如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对本文的教学设计,在上课之前,我准备在一课时内完成,既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又明白课文揭示的道理,并且通过小练笔,模仿第四和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生活中还有那些例子也是集合了各自的长处,发挥了新的作用。既做到读写结合,运用语言,更加深对结尾揭示的道理的理解体会。

因为容量太大,所以在教学前我还预设了每一环节的大致时间,便于及时调控,争取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很多时候,事物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为在字词教学上所花的时间比较多,因为三年级学生概括的能力相对比较弱,还有课堂内随时有新的生成,结果预设的最后一环节理解结尾和练笔则无法完成。顺着铃声点到为止。

现在想来,也许是歪打正着。我们在上公开课时,往往追求的是设计的完美,教学过程的完美,而忽视了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忽视了学生的接受水平,忽视了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如果按照原先的设计,容量很大。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要学会归纳文章内容,要从故事的讲述中了解发明家的思维过程,体会发明家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是有一定难度的。何况还要学生理解文本揭示的含义,在生活中的应用,难度则更大。全部放在一课时,只能是草草走过场。而现在这样的处理,我觉得更科学,即落实了教学的重点,又能真正解决教学的难点。而安排的练笔也能得到真正的落实。语文是自我感悟的过程,但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讲,是需要我们的指点,需要扎扎实实地落实的。

这时这节课给我的第一个启示是提醒我,我们的教学应该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围着学生的发展服务。课堂的主人是学生,而不是看教师的表演的。

二、对词语的教学,从随意走向有意识的训练

过去一直来教高段语文,总以为词语教学是低段的事。低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会了很多识字记字的方法,在高年级没必要浪费时间了。近两年来,在与万里学校罗树庚老师、陆青春老师的接触中,在不断的学习中,逐渐改变了这种错误的意识。其实,学习词语很重要,学习词语不仅仅是要认读此语,更要理解运用词语,还要掌握一定的方法。纵观近几年的特级教师的展示课,我们都能发现特级教师的匠心独运的设计。比如罗树庚老师在教学《小木偶的故事》时,选择的是表情词。在课前谈话时,他选择了一些表情词,让学生通过做表情来理解词语,来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而这些表情词来源于文本,又恰当好处地为文本的学习作好铺垫。在词语学习环节里,认读的是13个表情词,因为神态描写是本文的一大语言特色,因为神态反映的是人物的内心活动。而通过这些神态词的认读,很自然地带出笑嘻嘻。然后,罗老师让学生找出有笑嘻嘻一词的语句,通过四句话分别讲的是谁与谁的故事,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结构。而借助笑嘻嘻对文本的解读,让学生在同情小木偶遭遇的同时,反省自己的生活,感悟快乐的真谛。

还记得在十月份的一次教研活动中,宁波江北区的一名老师说,现在的阅读教学高段与低段没有明显的差别,低段的教学重点到底在那里?这句话对我的触动也很大,也是一直在考虑的。

因此,在设计本文时,我觉得应该在字词上花功夫。但是,如果字词是毫无规律地出现去认读,那就违背了语文教学的方法论。因此,考虑按一定的规律出示词语。可是,睁大眼睛,也只发现有特色的词语是左抵右挡,它是由一组反义词和一组近义词组成的。如果当堂课积累,怎么引出这个词?要在短时间内马上例举这类的词也是有难度的。

我望着这些词语,怎么也感受不到它的灵动。可是对于我这样的年龄很难有这样的机会,总不能轻易放弃。于是,我一个一个词语读下来,想一想,再读再思考,终于找到了一些规律:坦克、炮口、履带、庞然大物是描写坦克外形的,雨点般、左抵右挡、难以招架是写矛的威力的,合二为一、大显神威、乱作一团是来表现坦克的威力的,战场、首次、长处、乌龟是名词,自卫、进攻、集合、戳不到是动词,紧张、固然、善于是形容词。当然,这些特点并不要求学生都知道,能发现一处,就能说明他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这也是学习这篇课文要培养的学生的情感目标。我想,语文教学的目标应该落实在每一个环节中,正像陆青春老师告诫我们的,我们在教学中应该经常反问自己:我要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要让每一个环节发挥它最极致的效度。

当然,在教学的方法上还有不少可以思索的。比如,我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己划喜欢的词语和难读难写的词语,并通过自由读、指名读识记。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词语,去发现词语,同时,通过大家的读词去发现哪些词是大家都喜欢的,意图是引出进攻、自卫、合二为一、大显神威,为课文下一环节的学习自然过渡。但从课堂反馈来看,这种方法的是否合适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三、对教材的突破,从习惯走向完善

我是抓住进攻、自卫、合二为一、大显神威这四个词语统领全文,突破重点。在设计教案的整个过程中,也阅读过网上的不少教案,大多数从传统的课文开头入手,顺次学习。并不是这种方法不好,但能不能有点特色,加强学生的记忆呢?我反复地研读了课题矛和盾的集合,矛和盾的集合就是集合了矛和盾的优点,它们的优点是什么?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怎样让学生明白发明家在比赛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认真思考,发现了各自的优点,然后再不断思考,想到了发明一种新的东西,使它集合两者的优点,发挥更大的作用,于是发明了坦克。当我再读文本时,发现文本的第五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是: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这句话其实就是对课题的很好的诠释,也蕴含了文本要揭示的道理。于是想到从这句话入手前后勾连。那么,如何引入这句话呢?这时就想到了这四个词语,在词语教学中引出这四个词,同学们,文中有一个句子,把这四个好词语都用上了,请大家找一找,认真地读一读。这样的衔接自然贴切。这个设计是我挺满意的,也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同。

四、对方法的渗透,从无心到有意

现在的语文教学提倡读写结合,在学中学习如何表达。我将在第二课时的学习中安排练笔。在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文本揭示的道理以后,延伸到现实生活。先让学生做几道做趣味数学题,如矛+盾=坦克,鞋子+轮子=溜冰鞋,电视+电话+摄像头=可视电话,再组织我的奇思异想思维训练活动,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发明创造?后来,又想到还可以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也可用这样的方法去解决?这个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培养参与意识和科学的探索精神。在此基础上,安排练笔:用以上算式模仿第四、五自然段写一段话,写它新的作用怎样。这样做的目的,既通过说话训练和写作训练加深对结尾含义的理解感悟,同时在范本中学会表达。因为三年级的写作从段过渡到篇,写作的方法就是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并逐步掌握。

学会归纳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虽然课程标准对三上年级还没有这样的要求,但我以为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是不能被课程标准所约束的,适当地拔高点要求还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在教学中,我总是有意识地渗透一些高段的阅读知识和方法。在这堂课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归纳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这也是对故事内容的提炼。但毕竟是三年级的学生,不可能一步登天,因此,我设计了填空题,帮助学生如何找到思维的着眼点。只是,这个填空题设计的还不够精致,如果能用一定的句式套用,方法的体现就更为明显。

五、对课堂的生成,从被动走向主动

作为一名老师,要随时发现新的生成,并化被动于主动。在今天的词语教学中,有几处生成。我觉得自己在这一环节中的处理是比较妥当也比较人文的。比如男女生分开读,男生读得很起劲,有点声嘶力竭,于是抓住他们朗读的最后一个词语乱作一团,引导他们读词语不要喊。学生把戳字念成平舌音,及时纠正,并告诉学生可以从部首去理解词义,同时渗透行为教育不能拿东西去戳。从我对本班学生半个学期的接触来看,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比较弱,表现在作业本上是题目给了意思,在课文中找相应的词语,错误率却不低。所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怎样理解词语。比如今天的现场造句。学生读到长处,引出引出前面学过的词语长进,老师希望每个学生在这堂课里都有长进,既复习了多音字,也给了学生充分的鼓励。学生把大显神威误读成大显身手,老师相信每个学生都会在这堂课里大显身手,我们三(1)班大显神威,帮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词语,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六、对板书的设计,从粗糙到精致

在本次教研组活动中,我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师比较满意的。我从课件展示的两件古代兵器入手,引出矛和盾,因为这两个是生字,要会书写,所以在板书的时候,结合进行字音的教学和字形的指导。然后,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说一说它们的作用,并分别在矛和盾的下面板书进攻和自卫。在学习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这一句时,引出并板书合而为一和大显神威。在理清坦克的发明过程后,认识坦克的各个部件,以及与矛和盾的相同点,引出枪炮口和铁屋子(有点不好意思,这两个词语后来不上的,不过漏洞不是很明显),结合板书小结:盾能自卫,改变成铁房子,防卫的本领更大;矛能进攻,改成枪炮,攻击的能力更强;再装上轮子,安上履带,会动了,坦克的作战就更灵活了。坦克的发明就是把矛和盾的优点?板书:集合。

最后形成的完整的板书是:

25矛和盾的集合

进攻自卫合二为一大显神威

枪炮铁屋子坦克

这个板书很好地立清了文章的脉络,也体现了本文的主要内容。

给自己说了这么多地赞美词,也该找找不足点:

一、激励的语言太过贫乏单调

听青年教师上课,最大的感触是他们的评价语很丰富,很切合,无论是对学生来讲,还是对听课的老师来讲,都是很好的精神享受。而这恰恰是我所缺少的。想一想,也许是自己平常太吝啬,书到用时方恨少,于是,想表扬表扬,却囊中羞涩,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氛围。

二、教学语言琐碎啰嗦

因为很少有机会上公开课,平常上课的随意性比较大,所以,在缺乏监控的机制下,慢慢地养成了说话的随意性,很多时候,要么说话不够严谨,要么重复的语句很多。记得上一次上课前,自己拿了个MP3录了音,然后听一听,发现短短的一截录音居然有12个那么。

三、朗读的训练不够扎实

朗读一直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最常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因为在字词教学中所花的时间超出了自己的预设时间,导致心里有些紧张,于是忽略了对重点句的朗读训练,尤其是递进式的分层训练,这是很不应该的。

三年级集合教案【篇3】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理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3、以读代讲法。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点)

学法:

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2、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在阅读后自主探究合作。(点)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学生和教材特点,确定教学目标:

l、学习本课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

2、通过观察画面、创设情景、深入感知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机整合语文教学,将课文重点部分的文字形象化、音效化,促进学生借助多媒体自主、个性化的阅读。从而达到感受荷花之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样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准备:CAI课件、贯穿课堂始终的音乐素材 。(点)

四、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设定,我把荷花第二课时的教学设定为四大环节:

(一)录象引入,整体感知 (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新课开始,教师要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先来个谜语“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 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点)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把孩子们带到荷花池。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点)

(二)直奔重点,品味美丽 (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欣赏画面以后,我将以“作者是怎样把看到的美景写下来的呢?”的这一过渡语让孩子直接去学课文的二、三自然段。

由于学生的个性品质存在着诸多差异,同一种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因此,我提供三种方法让学生选择:(朗读法、画图法、讨论法)朗读法:用感情朗读表达出你体会到的美;画图法:用五彩的笔描绘美丽的荷花;讨论法:用语言和伙伴交流学习体会。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自由组合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样设计教学,将使学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强,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储藏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把,闪出智慧的光芒和个性的亮点。

在学习后交流学习体会时,交流的方法是:找出自己觉得美的句子,说说美在哪里,能讲出理由更好。(点)借助图画,通过自主学习,孩子们一定能大胆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挨挨挤挤”体会荷叶的茂盛之美;从“碧绿、嫩黄”体会颜色之美;从“冒、饱胀、破裂”体会荷花的长势之美;从“有的……有的……有的……”体会一池荷花千姿百态的美。

1、 在引导学生提出“冒”字后,我将采用以下步骤让学生深刻理解“冒”

(1) 换词体会“冒”的妙处;

(2) 读课文体会怎样长才叫“冒”,选一个喜欢的词填到这句话中,大声朗读、用心体会是不是这种味道?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解读“冒”,是对“冒”字内涵的领悟。

三年级集合教案【篇4】

揭示课题

①出示课题:矛和盾的集合。学生齐读。你知道什么是矛?什么是盾吗?

②质疑:读了课题之后,你还想问什么问题呢?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又是怎么结合的呢?结果怎样?

初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

①学生听课文的录音磁带。

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②学生把刚才画出的生字新词读几遍。

③小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④指名读课文,读后评议。

⑤学生默读课文,说说本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自主阅读,解决读题时提出的问题

①教师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如: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又是怎么结合的呢?结果怎样?

②学生根据以上总是,自学课文,做好准备,下节课交流。

记字写字

①出示本课的生字,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住它们。

②重点指导两个上下结构的字:集和架。提醒学生注意:下面的木一定要写好,稳稳托住上半部。

③学生写字,教师及时评议。

拓展阅读

搜集发明家的故事。

三年级集合教案【篇5】

蚂蚁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蚂蚁的身体特点。

2、让学生能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引导学生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

教学重点:

不断改进观察的方法,解决观察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教学难点:

对观察方法的探究。

教学准备:

放蚂蚁的瓶子、白纸、放大镜、水、水槽、三、四块塑料泡沫、昆虫观察盒、毛笔、水彩笔、玻璃片(投影片)、沙、绳子、几条硬纸条、记录纸和笔。

教学活动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你们带来了什么?

2、出示课题:蚂蚁。

二、激发探究欲望。

1、说说你是怎样捉到蚂蚁的?

2、学生画一只蚂蚁。选几幅展示。

3、比较。为什么有的会画错?

三、引导探究。

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分组自行探究。

教师不时穿插到每个小组的旁边观察学生的活动。密切注意学生在做什么?说什么?争论什么?扯得太远要帮助他们回到主题上来,钻进“牛角尖”得要帮助他们跳出来。

在学生的观察活动中,要适时引发学生的思考,“你是怎么想的?你认为怎样?你能不能再看看?你能不能换一种材料再试试?

四、开展研讨、说蚂蚁。

1、把材料从学生处拿开。

2、说说刚才的研究中你们遇到了那些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有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让我们一起解决。

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发现了什么?

每组选出一个学生代表小组发言,研讨中发现的事实有另一个学生记录下来。

教师把学生的观点板书下来,即使错误的发言如果全班同意也要先记录下来。当学生的发言出现矛盾时,当场讨论解决。教师要注意把握方向,对于怎样更好地观察蚂蚁,蚂蚁身体的特点这些问题一定要讨论。

五、课外延伸

1、刚才我们初步观察了蚂蚁,实际上还有许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你们想不想继续研究?下课后,每个小组继续研究蚂蚁,下节课我们举行一个蚂蚁信息报告会。

2、看蚂蚁的反应,猜测蚂蚁的想法,送蚂蚁回原来的地方。

教学设想:

《蚂蚁》是科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其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对蚂蚁身体特点的观察,尝试让学生解决观察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意识到动物与大自然的密切关系,珍爱生命。因此,我在设计这一课时,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学生较多的探究研讨和动手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2、以学生的探究为核心,让学生能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这节课不在于学生获得多少蚂蚁的知识,而在于学生通过观察活动获得知识。因此,在引导探究阶段要给学生自主权。

三年级集合教案【篇6】

第二课时

一、复习问题,揭示目标

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两个问题?教师出示问题:

1、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2、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二、学生讨论,交流感悟

1、学生自己先带着以上两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2、小组内交流:

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请这个同学做好记录,整理其他同学的意见。

3、全班交流:

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4、感情朗读全文,读后让学生继续质疑、释疑。

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1、师出示课文的结尾。

2、齐读这段话。

3、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写字抄词

1、练习其他7个生字。

2、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五、实践活动

1、摘抄你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

2、搜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

三年级集合教案【篇7】

(1872年――1944年)蒙德里安出生在荷兰的阿麦斯特一个教会学校校长家庭,14岁开始学画,20岁成为当地的一位中学美术教师,开始从事学院派和写实主义创作,后又从事印象派,象征派和写实主义创作,后又从印象派,象征派和后印象派中吸取养料。直到1911年,他在荷兰看到毕加索和布拉克的早期立体主义作品后,次年就赶赴巴黎,开始按立体主义方法作画。最初使用最单纯的红,黄,蓝和绿等颜色来描绘风景。在以后的年代里,他以抽象的平面,用正面的手法来表现风景,1914年回到和来创立风格派,提倡新造型主义。

蒙德里安把新造型主义视为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抽象符号把丰富多彩的大自然简化成有一定关系的表现对象。他认为:“唯有纯造型才能完成最后的抽象。在造型的艺术中,真实性只能通过形式和色彩,有动势的运动的均势才能表现出来,纯手段才是提供达到这一点的最有效的方法。”这一思想使他通过直角,通过把色彩简化成原色,并加上黑和白,成为一种非全等的,对立的均衡。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一步步地排除着曲线,直到我的作品最后是由直线和横线完成,形成诸如十字型,各个相互分离和隔开,直线和横线是两相对立力量的表现,这类对力的平衡到处存在着,控制着一切。”

蒙德里安在1914年的画中,曲线已经消失,垂直与水平结构居主导地位;19196年以后通过垂直与水平线结构的动势平衡,以及使用原色,完成了他表现宇宙的理想,达到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红,黄,蓝的构成》也是如此,他作于1930年,有51厘米见方,现归纽约私人MnandMrs,ArmandP,Bartos收藏。

延伸阅读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三年级2000字集锦


本文为88教案网推荐专题“语文教案三年级”相关内容。

教师的工作是充满意义的,也是十分艰辛的,教师上课是一定要带着教案进课堂的。写教案时,需要首先点明课题,即说明本课名称,你是不是在找有关教案的内容呢?88教案网编辑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教案三年级,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三年级 篇1

教学目标:

1.能读懂例文《日记一则》,知道例文的主要内容和层次结构。

2.能借助“习作要点提示”,通过欣赏优秀日记,明确日记在选择材料方面的要求。

3.能把握作业要求,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日记。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选择生活中一件使自己印象深刻的事。

难点:注意表达真情实感。

课前准备:

教师日记本。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日记本四本:猜猜这是什么?

2.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3.学生传看。

4.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一行正中要写清年、月、日、星期几和天气情况,第二行开头空两格写正文。)

5.清楚日记的内容包括哪些。

(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事都可以写。)

6.是不是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应该记下来?

(不,应该选择有意义的材料。)

7.小结所写日记的格式、内容及选材要求。今天,我们就来学写日记。

二、阅读例文,感知写法。

1.这次学写日记,请同学们选择生活中的一件事,要求不但是有意义的,而且是能使自己动情的。

2.怎样写好这则日记呢?让我们先来读懂例文吧。

3.学生阅读思考。

(1)这则日记主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

4.检查阅读思考情况。

5.巧作点拨后,师生共同小结。

三、分组讨论,明确写法。

1.学生阅读“习作要点提示”,思考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

3.检查学生讨论情况。

4.明确写好日记的方法。

(1)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可以记录。

(2)真实细腻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5.学生再读例文《日记一则》,体会写好日记的方法,重点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

四、组织欣赏,引导选材。

1.引导学生阅读习作要求,明确本次作为作文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内容:写一篇日记。要求:

(1)选择生活中一件使自己动情的事。(2)注意表达真情实感。(3)注意日记格式。

2.展示教师的几篇教学日记。

3.幻灯片出示其中的两三篇日记,看看分别写了哪些事,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这些日记选材的范围很广,有写人的,记事的,也有写景物的,状物的,不但内容具体,而且较好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4.知道教师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日记吗?

(1)能够善于观察。

(2)已经养成了勤写日记的好习惯。

(3)多观察、善思考、勤动笔,文章当然越写越好啦!养成勤写日记的好习惯,就一定能写出优秀的日记来!

5.从这几篇优秀日记中,你学到了什么?又准备选择怎样的材料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6.学生选择材料,同桌之间可相互交流,相互启发。

7.教师抽查学生选材情况,并作点拨。

(1)写什么事?

(2)表达怎样的心情?

(3)按什么顺序写?

8.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反思:

这次习作指导我带着学生把课本上的习作读了几遍。然后和同学们探讨了一下日记的格式问题。同学们积极性很高,我很欣慰,下次再上课的时候我会多加一点和同学们的互动时间,增强他们的积极性。

第二单元习作指导

写日记

写字思路:

1.审阅题目:本次习作就是写日记。日记的格式有一个特点:第一行要写明日记的日期和天气。

2.选定内容:

(1)具体写什么事。

(2)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是在哪里发生的。

(3)事情的结局是怎样的。

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

4.表现手法: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

5.结构顺序:先交代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接着写事情发展的过程,最后写事情的结果。

教学目标

下水文:

4月23日星期日晴

有趣的云彩

今天下午,妈妈带我去公园。在去公园的路上,我无意间抬头望了一眼天空,不禁被吸引住了。

①啊,那云彩可真有趣呀!②看,那一朵像一只大白狗,它缓缓地向东移去。在大白狗的旁边还有两只小猫在争一条鱼吃,它们打得上气不接下气。突然那条小鱼游走不见了,我想那两只小猫一定很生气吧!过了一会儿,不知从哪儿来了一只老虎,它张开血盆大口,吼叫着,吓得两只小猫四处躲闪。云彩不断地变化着,长颈鹿、小老鼠、大海龟……纷纷赶来,看得我眼花缭乱。

云彩虽然并不引人注目,但这些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云彩合在一起就可以组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一个个有趣的故事。③只要你去观察,去思考,就会发现天空中的云彩是那么美丽,那么神奇,会带给你无穷的乐趣。

①这句是本段的中心句,总分的写法使段落条理清晰。

②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想象,把云彩想象成大白狗、小猫、小鱼、老虎……并且构思出非常有趣的故事情节。

③结尾号召读者也去观察天空的云彩,引发大家的共鸣。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三年级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课程:

第一课时

1、古诗三首 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和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3、借助此诗的学习,初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学习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感受诗人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教学理念

1、遵循古诗的教学规律,以读促学。

2、把握古诗的特点,因材施教。

3、挖掘教学资源,拓展延伸学习内容。

4、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教学准备

挂图、苏轼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1、小黑板出示小知识。

课外知识积累: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等各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与南宋辛弃疾合称“苏辛”。

2、板书课题:惠崇《春江晚景》

3、出示惠崇《春江晚景》的教学挂图。

引导学生读懂诗题,指导学生观察教学挂图上的内容;让学生知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苏轼为北宋名僧惠崇所作之画《春江晚景》而题诗,写的是江南初春的景象。

二、初读古诗

① 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② 能认识“蒌蒿”二字,正确书写“崇”、“轼”二字。

2、学生自学。

3、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相机出示教学挂图)。

① 识字“蒌蒿”、“崇”、“轼”

② 指多名学生读诗,集体评价,用“/”画出诗中停顿的地方,再齐读。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再读古诗,读懂诗意

① 再读古诗,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逐行理解诗意。

② 了解诗人是如何描绘《春江晚景》这幅画上的内容。

2、学生按自学提示自学,教师行间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适时点拔。

3、教师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① 指多名学生述说每行诗的意思,教师及时点评。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生: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嬉戏游玩,好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师:“桃花三两枝”说明了什么?(两三枝桃花开放,给我们报告了春的的信息)。

生:“鸭先知”表明鸭子最先知道初春的江水回暖,所以迫不急待地在水中嬉戏。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生:这名话的意思是:河滩上已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出嫩芽,此时正是鲜美的河豚上市之时。

师:“蒌蒿满地芦芽短”体现怎样的景象?(春天的活力惹人喜爱),“河豚”是画中的事物吗?(河豚不是画中的事物)。你能结合课文和图画进行联想吗?(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

② 在师生共研中让学生知道这首诗诗人由江边——江中——江岸——想象,其中第1—3行是咏画的景物,描绘竹林、桃花、江水、鸭、蒌蒿、芦芽这此景物突出了江南初春的美丽景色,第4 行诗由画面景物跳出画面,展开了极为丰富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四、三读古诗,背诵古诗

① 三读古诗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② 背诵古诗。

2、学生进入第三次先学,在学习中做到自主、合作、探究。

3、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① 引导学生概括题画诗的特点。

出示《题画兰》这首诗。“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让学生结合这两首诗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② 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对又快。学生背诵古诗。

五、课堂训练

1、辩字组词:

崇( ) 芦( ) 豚( ) 蒿( )

崇( ) 庐( ) 逐( ) 篙( )

2、这首诗中写咏画面景物的诗句是:

作者展开想象的诗句是:

3、古诗赏析:

① 这是一首 诗,诗的作者是 朝诗人 。

② 这首诗描写了 时节 的景象,体现了诗人 。

学生完成练习,教师了解学生的练习情况。

六、总结

师:学了这首诗,从古诗的内容和思想上你有哪些感受?从诗人描给的图画的方法上你受到哪些启发?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对古诗的教学,我们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在把握古诗特点的基础上,有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并使古诗教学达到生活化,努力地构建高效课堂。

在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的教学上,我依据语文教学的基本思想,结合这首题画诗的基本特点,采取了自读自悟,以读促学的基本理念。首先让学生把古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然后再读古诗,读懂诗意,了解苏轼是如何描绘《春江晚景》这幅图上的内容。在充分解读古诗后,让学生能了解题画诗的特点,从而在学习中让学生能读会背会说。切实使学生的学习做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其次,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古诗教学的大语文观,在充分地解读文本、解读学生的基础上,要让教学生活化,学生的学习自主化,教师的指导系统化。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分解为三个阶段目标,力争实现“三维目标”。在每一个阶段目标的实现下让学生能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读书、表达、分析、理解能力,掌握课堂内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通过对诗的感情与深入探讨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最后,在教学策略上,我通过学生对课外知识的了解与积累,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通过学生对古诗的赏析、品读、感悟,进一步培养语感,能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魅力四射,让师生在课堂活动中,与诗人达成共鸣。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认为不论是古诗的教学,还是课文的教学,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都离不开学生的体验,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那么才能做到教就是为了不教,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l.惠崇是北宋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学自读,熟读诗句。

出示自学要求: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 ,了解诗意

1.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提醒学生注意停顿。 (板书古诗并画出停顿)

2. 春江晚景这幅画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到春天的足迹吗? (桃花,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来。)

3.这幅画一定很美,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

(1)你们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吗?师解释。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学生描述诗中的画面内容。

师提问:诗中哪几句是描写画中的内容(前三句),那最后一句是什么呢?(诗人

的想象)。

(3)师生共同总结古诗意思,当堂背诵。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四、 当堂小结,生谈感受

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根据诗人抓住春天的景物,让学生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三课时

一、导语引入,揭示课题

1.继续学习宋朝诗人曾几写的一首古诗,一起感受曾几笔下的春天。

2.强调曾是多音字

3.板书课题。解释课题(三衢山的道上)

二、初读古诗,补充学法

1.师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

2.学生根据古诗学习的方法自学古诗。

3.齐读1、2句。经过自学,你学懂了哪个词或哪句诗?强调“泛”“尽”的意思?

【设计意图:回忆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很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鼓励学生提出新的学习古文的方法。】

4. “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很好,游兴愈浓。指导学生读出1、2句的,体会诗人的心情。

5. 诗人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有些失望的时候,却听到树上的黄鹂,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齐读3、4句。

6.此时诗人的心情一定是—惊喜的,指导学生读出诗人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诗人那种由失望到惊喜的心情变化。】

7.齐读整首诗,读出诗人心情的变化。(配乐朗读)

8.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全诗的意思。

三、总结全诗,拓展延伸

1.欣赏美丽的春色。(播放视频)

2.用学过诗文描绘春色。

板书设计:

绝句

唐 杜甫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衢道中

宋 曾几

心情变化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三年级 篇3

教学本课时,既要注意抓住爱迪生不怕危险顽强实验和不顾劳累连续工作这两个重点,还要从创造性教育的角度来考虑,让学生懂得:科学家的成长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后天的努力,爱迪生所以成为世界闻名的发明家,除了要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外,还依靠他良好的个性(如兴趣、毅力)以及认真的观察和实践。教师在教学中,要启发引导学生体会:小时候与大发明家之间是相通的道理。教学时可采取以下步骤。

一、抓住中心,激发兴趣

一开始,教师就紧扣中心,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电灯、电影、留声机是谁发明的吗?他是怎样成为世界闻名的发明家的?让学生自学课文,然后再回答课后作业第1题。这样提出问题,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揭示联系,认识事物

首先揭示第一、二段爱迪生家里穷与热爱科学、做各种有趣的实验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求学生划出前后有联系的词句,让学生体会到兴趣是激发发明创造的动力因素。爱迪生因为从小热爱科学,由爱好而产生兴趣,促使他用节省下来的钱买书报和化学药品,从垃圾堆里拣来一些瓶子罐子,做实验的用具。没有实验的地方,甚至在火车上占用一个角落。兴趣又促使他卖完了报,就做各种有趣的实验。兴趣实践,这是创造的开端,他虽没有被人理解实验的价值,但对发明者本身来说是前所未有的。

接着,揭示第三段爱迪生在做科学实验中受到沉重打击,他的一只耳朵打聋了与第四段爱迪生还是顽强地做实验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家的成长道路既曲折又漫长。教师可以这样引导:

①爱迪生受到打击,心情会怎样?为什么会这样?(痛苦难受,他好容易搞到的做实验用的东西全被扔掉了。)

②爱迪生是怎样对待这件事的?(没有动摇热爱科学的决心。他省吃俭用,又重新做起化学实验来,硫酸烧毁他的衣服,硝酸差一点弄瞎他的眼睛,他也没有退缩,顽强地进行实验。)

③他没有被危险吓倒,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重新是什么意思?

最后,揭示第五段试制电灯与一生中发明的东西有一千多种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认识到由于爱迪生这种不分白天黑夜苦干的精神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使他终于取得了成功。

三、解决疑难,树立志向

教师可运用类比扩展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小时候与后来之间的辩证关系。①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爱迪生后来成为世界闻名的发明家与小时候热爱科学有没有联系?有什么联系?②你现在与爱迪生小时候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使学生意识到:爱迪生是个出生在穷苦家庭的普通孩子,小时候的条件、生活环境不如我们优越,后来之所以能成为发明家,是他自己刻苦钻研的结果。我们现在努力学习,搞好小科学、小发明实验,将来完全能像爱迪生一样,为人类多作贡献。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三年级 篇4

《美丽的鹿角》

教学目标:

1、认识称、禁、撒、挣、等9个生字,学写鹿、赏、匀等13个生字。

2、能通课文读出鹿的心情变化。

3、根据词语提示,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所寄寓的道理。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寓言,完成预习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语言,感悟文本

1、小鹿是怎样赞美自己的角的?

出示句子:“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象两束美丽的珊瑚!”

(1)课文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鹿觉得自己的鹿角很美?——理解“精美别致”。

(2)它把自己的角比作什么?

(3)此时此刻鹿的心情是怎样的?(指导读出自我欣赏、自我、陶醉、自我赞美、自鸣得意的语气。)

2、小鹿怎么样评价自己的腿?

出示句子:“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1)小鹿为什么会认为腿是难看的?(太细、配不上自己的鹿角)

(2)你从小鹿的哪些表情可以看出它特别不满意自己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

(3)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对学生的阅读提出明确的要求,让他们有目的地展开阅读,从而使阅读更加有效。】

二、研读心情,体味变化

1.是什么事让鹿改变了对自己角和腿的看法呢?

2、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

3、运用语气词进行想像说话。(小组交流)

课件出示:

(1)当鹿灵巧地把狮子远远地甩在后面时,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了:“(),()!”鹿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2)正在这时候,糟糕,美丽的鹿角被树枝挂住了!凶猛的狮子一看,机会来了:“(),()!”

(3)小鹿却吓得直冒冷汗:“(),()。”

4、多危险啊,经历了狮口逃生的鹿深有感触地说——

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5、这时,鹿又会对角和腿说些什么?

鹿对角说:“你虽然美丽,但是()。”

鹿对腿说:“你虽然(),但是()。”

三、领悟寓意,升华主题

1、师生交流:从寓言里悟出来的道理。

2、在生活中,任何事物不可能完美无缺,引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3、学习了本篇课文,知道了事物有它的长处也有它的短处,一味欣赏长处而看不见短处,是不对的;因为它的短处完全否定长处也是不对的,我们要做到扬长避短,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4、拓展寓言故事《朋友与熊》。

两个平常非常要好的朋友一道上路。途中,突然遇到一头大熊,其中的一个立即闪电般地抢先爬上了树,躲了起来,而另一个眼见逃生无望,便灵机一动马上躺倒在地上,紧紧地屏住呼吸,假装死了。据说,熊从来不吃死人。熊走到他跟前,用鼻子在他脸上嗅了嗅,转身就走了。躲在树上的人下来后,问熊在他耳边说了些什么。那人委婉地回答说:“熊告诉我,今后千万注意,别和那些不能共患难的朋友一起同行。”

5、教师总结:点明寓言的特点。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三年级 篇5

一、复习导入

引导同学们共同回顾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新课

1、质疑引趣。

这是一条怎样的小路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地读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一想,哪句话是直接描写小路的句子。请你拿出笔,用把它画出来。

2、引导学生感受小路的险。

(1)请同学们读出画好的句子。

(2)出示教学软件,请同学们观察小路小路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3)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要怎样读才能读出小路的险呢?

(4)学生自由练习,交流汇报,老师适时点拨。

3、过渡。

从对小路的直接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小路的险,那么从巴果茨基的哪些话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小路的险呢?

4、引导学生从巴果茨基的话中体会小路的险。

(1)引导学生画出巴果茨基的话。

(2)让学生喜欢读哪句就练读哪一句,从巴果茨基的话中体会小路的险。

(3)学生练读,交流,老师点拨。

5、引导学生从列宁和巴果茨基过小路的情形中体会小路的险。

(1)画句子。

(2)练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怎样读才能读出小路的险。

(3)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及学生的表演,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

(4)引导学生从句中谈体会。

6、让学生体会无限风光在险峰的道理。

列宁和巴果茨基终于走了这条危险的小路,赶在日出之前来到了山顶,现在就让我们和列宁、巴果茨基一起去领略一下山顶的美丽景色。(播放山顶的美景)

7、激疑引探,深入体悟。

领略了山上的美景后他们开始往回走,走的还是那条小路,这第一次走和第二次走有什么不同呢?(出示第二次走小路的图片)

8、让学生通过研究讨论体会列宁坚强的革命意志。

(1)你怎么知道列宁是为了锻炼自己的意志,请你用列宁自己的话来回答。

(2)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列宁为什么还要走那条危险的小路?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对小路的直接描写中体会到了小路的险,从列宁和巴果茨基的话中,我们感受到了小路的险,从列宁和巴果茨基过小路的情形之中我们更体会到了小路的险,那么,就在这险情、险景、险境中。更突出了革命者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伟大品格。

四、质疑

(1)引导学生质疑。

(2)教师质疑(依情况而定)。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三年级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

3、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像,训练学生说写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这风一样的日子”的含义

2、发挥想像,模仿文中相关内容进行练说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在夏天最喜欢玩什么?(雨天玩水、滑旱冰、骑车、放风筝....)而在乡村孩子 的童年记忆里,泥巴是他们的珍爱。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的课文。板书课题,师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

2、检查识字

3、找学生“开火车”读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并加以指导,帮助其纠正。

4、再读课文,理清条理,弄清:课文讲了什么内容?讨论交流后,板书: 涅泥人,泥物 孩子们 备下野餐 课文主要讲了孩子们捏泥人,泥物活灵活现,饿了累了备下野餐,快乐无比。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文中的哪些段落语句让你感受到童年的快乐呢?我们再次走进课文,默读课文,找到并画出你喜欢的段落句子。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

★班上交流。先把自己喜欢的句段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然后再说明喜欢的理由。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加以指导:要读出开心、快乐的情感。

A、第3自然段

(1)“撒欢”是什么意思?你有没有撒欢的时候?都是在什么情况下撒欢的?

(2)一个“撒欢”,多么形象,多么传神,孩子们玩泥巴的急切心情跃然纸上。

(3)再读这部分,看你能不能读到那些玩泥巴孩子的心里去!

B、读捏泥人泥物一段(第4自然段)

(修饰词用的比较准确,使孩子们捏出的泥人泥物活灵活现)

(1)想想看,孩子们除了涅书中提到的人、物外,还可能捏些什么?它们又各有什么特 点?请依照书中的格式试着说一说。

(2)读这一部分时,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表现出一种活泼、快乐的感情。

(3)这部分写出孩子们捏得尽兴,还写出了唱得尽兴。谁来读一读?

(4)这段话还写出了“三美”白牙、黑泥鳅、红泥哨写出色彩之美。 清亮亮。脆生生用ABB式写出声音之美。

为秋日沉寂的田野平添了无限生机写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C、饿了累了准备野餐这一段(第5自然段)

用了“不是…就是”说明孩子们是不愁吃的,在寻找吃的过程中体会到孩子们的天真快乐。用这个关联词语说话。

2、引导学生讨论

(1)文中有两句几乎一样的话,把他们找出来画出来,然后观察它们在文中所处的位置,读一读,再动脑想一想:这两句话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2)在开篇部分写“这风一样的日子哟”结尾部分写“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是比喻句,开篇说明童年时光虽然美好,但更为短暂,感叹时光流逝之快。结尾与开头相呼应,说明作者对童年十分眷恋。

四、总结

童年是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欢快的歌,玩泥巴师童年生活中一段最快乐的时光,那活灵活现的泥人,泥物是多么让人难以忘怀呀!

板书设计:

童 年 的 泥 巴

捏泥人、泥物——捏得尽兴

孩子们 唱得尽兴 快乐无比

备 下 野 餐——吃得尽兴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三年级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石匠、雄伟、砌成、横跨、创举、冲击、冲毁、坚固、而且、图案、智慧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重点词句及课文内容,了解有关赵州桥的知识。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领会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并积累语言。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课前查找的资料,对赵州桥的设计者及赵州桥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检查自学生字的情况。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注意纠正读音,

洨xio河,不要读作jiāo;

砌q成,不要读作qi;

缠绕chnro,不要读成chnrǎo;

前爪zhǎo,不要读成zhuǎ;

吐水tǔ,不要读成t;

智、史,读准翘舌音。

2.分析字形结构,注意书写规范。

跨是左右结构的,右下角是一个亏,不要写错

创是左右结构的,左边是仓不要写错。

毁左右结构,左上角是臼不要写成白;左下角是工。

坚上下结构,右上角是又。

智上下结构,下边是日,不是目。

3.独体字应查的部首:

击:应查一部。

且:应查|部。

4.区别多音写的用法,可采用组词的方式,作巩固练习。

5.区别形近字,可采用组词方式作巩固练习。

跨()史()即()栏()

垮()使()既()拦()

抵()爪()

底()瓜()

三、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世界闻名:闻名是有名、著名的意思。在文中的意思是:赵州桥这一建筑在世界上很有名。

设计:指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选制定方法,图样等。

雄伟:雄壮而伟大。文中指赵州桥雄壮而伟大。

创举:指从来没有过的举动或事业。文中的意思是赵州桥巧妙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从没有过的。

雕刻:一种工艺,在金属、象牙、石头等材料上刻凿各种图像。

才干:指办事能力较强。

遗产:借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或物质财富,本文指历史上留下的物质财富赵州桥。

四、自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五、作业:

生字、词、读书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体会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体会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和设计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对为什么说赵州桥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为什么说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这两句话的理解,恐怕难以全面、到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世界闻名的建筑?

(埃菲尔铁塔、埃及金字塔、比萨斜塔、英国的伦敦塔桥、巴黎圣母院、天坛、故宫)谁能概括地说一说它们为什么而闻名?(年代久远;外形独特;有与众不同的特点)

下面我们看看赵州桥为什么而闻名?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文,整体感知赵州桥的特点

读了这篇文章,赵州桥给你留下总的印象是什么?

板书:雄伟坚固美观

副板书:读感知

2.默读课文,自学自悟

同学们在读文时,把你理解的内容可在书中空白处简单写一写,不明白的词句用画出。

副板书:画疑问

3.合作学习,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同学们在合作学习中,了解文章从哪些方面体现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并且帮助同学解决不明白的问题。

谈或说感受

4.汇报合作学习情况。

(1)为什么说赵州桥非常雄伟?

(①因为它的桥长大约有我们的10个教室那么长;②桥宽比我们的3个教室还要宽;③它的构造不同凡响或非同一般)

板书:长宽

(2)从哪儿看出赵州桥非常坚固?

(①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②遇到洪水易冲毁)

(3)从哪儿看出赵州桥非常美观?

(在栏板上雕刻的龙的图案非常多,而且个个栩栩如生,可称为艺术珍品)

板书:精美图案

师:刚才通过合作学习,同学们了解了课文内容,谁能概括地说一说赵州桥闻名于世的原因是什么?

(赵州桥雄伟、坚固、有1400多年的历史、美观、设计巧妙等等。)

5.朗读课文,想联系。

通过全文的学习,你由闻名遐迩的赵州桥联想到了什么?

(赵州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的象征,是宝贵的历史遗产,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

板书:劳动人民智慧才干想联系

历史遗产

建桥史上的创举

师:为什么说赵州桥是建桥史上的创举?

(①赵州桥的设计是前所未有的;②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它能承受普通桥所不能承受的重量。③4个小桥洞像4座坚实的桥墩分担了大桥所承受的压力,当洪水泛滥时,又能减缓急流对桥身的冲击力,大大增强了大桥抵御大自然侵袭的能力。并且这样设计节省石料。这种高超巧妙的设计可称得上世界之最,因此说它是建桥史上的创举。)媒体演示

三、读全课,总结学习方法(见副板书)

板书设计

(一)

(二)

(三)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积累语言,练习背诵。

教学过程:

一、召开记者招待会。

1.如果你是外国人会向记者提些什么问题呢?

(小组讨论,并写在纸上。)

2.如果你是记者如何回答外国友人提出的问题呢?

(小组讨论,并写出来。)

3.外国人听了你们的介绍他们会说什么呢?

二、引导想象背诵,积累语言。

出示投影:三种龙的姿态图,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并说一说,试着背一背。

引导想象:除了书中描绘的三种龙以外,你大胆想象一下,还会有什么姿态的龙?

用有的有的的句式说一说。

三、练习围绕一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

1.秋天的庄稼美丽极了。

(秋天的庄稼美丽极了,有白菜、棉花你瞧,那边的棉桃个个沉甸甸的,好似一个个铜铃,把枝条都压弯了,棉叶湿漉漉的,不少棉桃吐出了雪白雪白的棉絮,棉絮上的水珠晶莹透亮,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点点的光芒。那边,一人多高的玉米,叶儿发黄,牛角似的玉米棒子插在粗壮的茎杆上,棒子露出黄金般的牙齿,谁见了都生爱慕之心。微风拂过,红缨在起舞似的,徐徐飘动,绿叶哗啦啦地响着,好像在为红缨的精彩表演鼓掌喝彩呢!地头上一片红高梁,像一群亭亭玉立的少女,手拉手,肩并肩地站着,红红的穗子,像少女头上的珠冠,在阳光的沐浴下微微地摇曳。)

2.第三局比赛打得更加激烈了。

(第三局比赛打得更加激烈了。只见蔡玉中咬紧了牙关,瞪大了眼睛,向我发起了进攻,可我呢?只见球在眼前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地晃。球来了,拍子不知道往哪里推,渐渐招架不住,连连失利。蔡玉忠看我乱了阵脚,打得更猛、更灵活了。有时轻轻放个短球,有时趁我不备,猛扣一板,搞得我手忙脚乱,无法应对。还差一球我就输了。我想,反正输定了。索性一板扣去,球出界。19比21,我输了。)

3.天上的云,真是千姿百态,变化万千。

(天上的云,真是千姿百态,变化万千,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浮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时,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4.

四、作业:

1.自己写一段话,围绕一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

2.预习第10课。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三年级 篇8

教学目标:

★认识本文的8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参照“我的词语库”和课后习题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通过识字、读书活动,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法识字;通过诵读课文,展开想象,感悟、积累语言;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识字与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写字;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

教学准备:

有关蝈蝈的知识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认识蝈蝈吗?介绍蝈蝈的有关知识。你们听过蝈蝈的歌吗?谁愿意模拟一下蝈蝈的歌?如果让你给蝈蝈的歌取一个好听的名字,你会取什么样的名字?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在豆花盛开的季节,去乡间聆听蝈蝈充满快乐和希望的歌。板书课题《绿色的歌》。为什么歌是绿色的?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感悟,自主识字:

1、初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和自然段的序号。

2、小组合作识字,学文。

a、对于书上有注音的生字,借助汉语拼音认识。

蝈、挂、蔫、挚、虑、秧、胳、膊、朴、素

b、没有注音的生字,通过查字典认识字音,了解字义。

盛、露、霞、秧、粉

c、读准多音字的读音。

盛:shènɡ 盛开

chénɡ盛饭

露:lù 露珠

lòu 露馅

乐:lè 快乐

yuè 音乐

3、学习生词。

a、联系上下文理解。

b、通过查阅工具书理解生词。

圆润:饱满而润泽。

晶亮:晶莹光亮。

清凉:凉而使人感觉爽快。

忧虑:忧愁担心。

朴素:不浓艳,不华丽。

真挚:真诚恳切。

4、检查识字情况。

5、巩固月字旁的字,找出“真挚”的近义词,“朴素”的反义词。

三、朗读评比:

1、教师朗读课文。

2、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做好竞赛的准备。

3、学生汇报朗读课文,全体参与评价。

4、老师评价朗读情况,重点指导第2自然段的朗读。

四、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仔细观察。

2、自由发言: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为什么?

3、教师范写,学生认真观察。

4、独立练习,揣摩,老师巡视,指导。

5、书写评价。

五、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说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设计: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想想你还听过哪些小动物的歌声?

3、积累形容词。

( )的晚霞 ( )的月亮

( )的秋天 ( )的心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导入:

1、认读生字卡。

2、出示本课学习任务。

二、精读课文:

1、要求学生齐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说说每一段写了什么?有哪些小动物唱歌?

第1自然段:写蝈蝈在豆花盛开的季节不停地唱歌。

第2自然段:写蝈蝈的歌很好听。

第3自然段:写蝈蝈自由自在地歌唱,许多动植物都在听。

第4自然段:赞美蝈蝈的歌。

3、哪一段写了蝈蝈的歌好听?画出各个时间蝈蝈的歌有什么不同?找出比喻句。

4、自由发言:小歌唱家在什么地方歌唱呢?

5、师读二、三段,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画面。

6、讨论:为什么说是“绿色的歌”呢?飘着“金色的梦”又是怎么回事?

三、指导朗读:

1、激趣:谁愿意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2、重点指导朗读方法。

3、师生一起在读中感悟。

四、语文实践活动:

1、想想,你还听到过哪些昆虫的歌声?由此你会产生什么感受?

2、抄一抄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五、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是按总—分—总的顺序来写的,写得非常优美,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写作顺序来写作文。

六、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推荐学生阅读《金色的草地》。

板书设计:

9 绿色的歌

早晨 像……

蝈蝈的歌 午后 像…… 绿色

傍晚 带、飘、伴

(自然、朴素、真挚)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三年级 篇9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理解我对雪儿的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和可爱形象。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投影,录音,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趣

1、板书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

3、过渡:我和雪儿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1)把课文读正确,不会的字可查字典解决;

(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遇有不理解的词句可联系上下文理解;

(3)初步懂得文章写的是什么事。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2)理解词语

明媚:(春光)鲜明可爱。

信使:奉派传达消息或担任使命的人。

快慰:痛快而心里感到安慰。

(3)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学生写好剩鸽捡盼线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以及哀字。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按盼望渴望快慰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想想每部分讲了什么。

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一读

2、自由读一读,想一想,我为什么一个人在家?我心里会想些什么?

3、指导读冬天过去了,我多么向往外面那明媚的春光啊!

五、学习生字

1、自由读一读

2、用你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

3、交流

六、作业

1、继续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3、比一比,组词。

划()便()转()传()

()()()()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读词语

2、过度,导入

二、精读第2、3段

1、出示投影,问:

这是一只怎样的鸽子?学生说。

文中的我和爸爸是怎样对待它的呢?又是怎么做的呢?

在课文中用画出做的,用波浪线画出想的句子。

交流

2、出示: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看蓝天上那飘篇悠油的白云

此时,我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讨论

3、指导朗读第2段,读出作者的怜爱之情。

4、我又是怎么想的呢?

交流于是,我更盼望着雪儿的伤快点儿好起来。

我为什么更盼望呢?

指名读文中的句子。

区别飞越和逾越,传递和传送。

用波浪线画出并理解表示信鸽品格的词。

5、指导朗读

6、小结并过渡

于是可换成什么词?渴望雪儿好起来干什么?作者见到雪儿展翅飞翔是,心情会怎样?

三、精读第46段

1、导读

自由读第三部分,看看哪些动作能够体现作者的情感,边读边圈出有关词语。

2、讲读

(1)比较:终于有一天,雪儿展开双翅飞起来了。

有一天,雪儿展开翅膀飞起来。

通过朗读,比较两句语气上的差异。

(2)啊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还有哪个词也可以表现这种心情?是什么使我如此惊喜?

弧线指什么?划又指什么?在句中加上一个比喻词。

这样的景象美不美?作者会怎样欢呼?你能想象当时的景象吗?

(3)雪儿又飞回阳台,转着圈儿咕咕直叫。你听懂它在叫什么吗?

我此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有什么动作表现?

(4)雪儿渐渐地从我的视线中消失了,我此时变得(),高兴的是什么?得到的安慰又是什么?

3、指导朗读。

四、总结全文

1、指名看板书,口述全文。

2、讨论:我的腿伤好起来后,会做些什么令父母惊喜一番呢?

3、教师小结。

五、作业

1、写近义词

本领()似乎()快慰()

向往()忠实()于是()

2、背诵课文。

板书:

雪儿

洗澡

盼望敷药

取名

渴望飞越万水千山

传递信息

快慰欢呼望着喃喃说道轻轻捧起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三年级 篇10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保护情报的过程。

2.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阅读,感受伯瑞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体会法国人民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

3.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及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母子三人语言、深情、活动等所表现出的沉着、机智、勇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1周年,60多年前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请看屏幕,(播放二战战事录像)

师:通过课前的预习和自己已有的知识,说说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多少?谁来汇报一下你掌握的资料。(生说)

师总结:(出示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9年—1945年期间,与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同盟国为主的反法西斯力量与以德国、意大利、日本为主的法西斯力量之间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人类历规模空前的战争。战争初期,法西斯力量处于暂时有利地位,德军占领了西、北欧广大地区,法国战败,英国退守本土,日军占领了中国广大的领土。

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日本袭击美国珍珠港,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参战国家大约有60个。二战中有5000多万人死亡;中国抗日战争中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最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取得了胜利。

师:现在就让时间倒流,回到那60多年前的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看看那时的人们是怎样与法西斯战斗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发生在二战期间的感人故事——《生死攸关的烛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吗?

二、整体感知

1.让我们走进课文,关注伯瑞德夫人一家的命运。

学生自由读3~7小节,看看故事情节发生了几次令人紧张的变化?

(组织学生交流,把握三处:(1)当德军把蜡烛点燃;(2)当德军把吹熄的蜡烛重新点燃;(3)当端走的蜡烛被德军夺回。)

2.文章情节富有如此曲折的变化,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三、研析情节

1.在这些危机关头,伯瑞德夫人一家是如何与德军周旋的呢?

自学课文,要求: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动作、语言的句子,认真读一读,体会当时的那种紧张气氛。

2.组织学生交流。

交流伯瑞德夫人的表现。

●语言:

师:请同学们各自轻声读读伯瑞德夫人的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想想应该强调哪些字词。(学生各自试读,然后交流。)

师点评:虽然同学们的朗读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

(学生讨论,师小结。)

●动作:(急忙)取、(轻轻)吹。

请一位同学做一个吹的动作。再做轻轻吹的动作。

重点提示:为什么要轻轻吹?

●心理活动:

师:假如你就是伯诺德夫人,你能把当时的心理活动以你自己的口吻表达出来吗?。

指导读出合适的语气,读出人物情感。

小结: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能表现得这么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危机暂时过去了。但是,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蜡烛又被中尉重新点燃,形势再一次变得严峻起来。(板书:重新点燃)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蜡烛越来越短。真令人担心哪!危机有没有过去呢?

交流杰克的表现。

●语言:(“天真冷。”)指导朗读。平淡的语气,但让人觉得很有这个必要。

●动作:慢慢站、端、(“疾步”还是“不急不慢”)走去、从容(在什么情况下表现得这么从容的?为什么能这么从容?提示母亲的教育影响。)

再读有关句子。

师:同学们,杰克能有这么镇定自若的神情、动作、语言,你们能知道他站起来前,心里想了些什么?(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3.过渡:

(1)杰克仍然没有保住蜡烛,情况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关头。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心都被揪紧了。课文是怎样描写这种紧张的情节的呢?指导朗读

(2)在半截蜡烛即将熄灭之际,伯诺德夫人的小女儿——只有10岁杰奎琳勇敢地站了起来。她是怎么做的?

(提示:可以抓住“娇声”、“司令官先生”、“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这些词语和句子去想一想,你就会找到答案了。)(恭维的话很多人都会感到很受用,又是这么一个可爱礼貌的小姑娘提出合情合理的一点不过份的小要求,让人实在无法拒绝,从而巧妙地化解了危机)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片段。

师: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同学们,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

学生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

照下面的句式展开讨论:

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伯瑞德夫人……

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女儿杰奎琳……

小结:这个一波三折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一家三口的勇敢机智,这种勇敢来自这一家人对祖国深深的爱,让我们记住在二战中像伯瑞德夫人一家一样的英雄们。

5.设疑讨论:二战结束了,法国人民赶走了德国法西斯,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如果你是法国总统,你将接见伯瑞德一家,为他们颁发勋章,你将发给谁?你将对他们说些什么?

小结: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在他们的屋子里,一家三口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而又紧张激烈的战斗。你有哪些心里话想对他们说?

四、总结全文,加深认识

课文依靠生动的描写,让我们仿佛也身处其境,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的热爱,与法西斯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惊心动魄的战斗,最终凭着他们的机智与勇敢取得了胜利。像他们这样的家庭,在和平年代本应该过着幸福安宁的日子;像杰克和杰奎琳这样的年纪,原应有无忧无虑的童年,是什么让他们失去了这并不过分的权利呢?(战争,法西斯的侵略。)

小结: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xx周年之际,让我们发出来自心灵深处的呼唤:远离战争,拥抱和平!

五、拓展延伸、续编故事

课文到此结束了,你能想象一下,接下来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

六、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课下自由组合,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看哪一组表演得。将评选编剧、导演和演员。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反思

《生死攸关的烛光》是“危急时刻”一单元中的一篇文章。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个普通家庭母子三人为了保护隐藏在半截蜡烛中的秘密情报,在危急关头和三名德国军官巧妙周旋,化险为夷的故事。表现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儿女的勇敢机智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故事一波三折,颇有戏剧性,为了让学生迅速理清文章脉络,我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

一、通过抓人物的动作、语言理解课文内容,抓重点词体会伯瑙德夫人母子三人遇事机智、勇敢与镇定自若。

1、在理解伯瑙德夫人的机智与镇定时,让学生找描写伯瑙德夫人语言和动作的词语,抓“急忙”“轻轻”等词体会,并让学生自己吹蜡烛和轻轻吹蜡烛的动作,通过自己两次吹蜡烛的对比体会伯瑙德夫人的机智与镇定。

2、体会儿子雅克和女儿杰奎琳的机智时,同样让学生自己找描写兄妹俩语言的句子和体现两兄妹机智、镇定的词,雅克“慢慢地站“从容地”“默默地”,杰奎琳“娇声”说等词,让学生感受兄妹在这危机时刻所表现出来的镇定、遇事从容不迫的品质,突破重点。

3、另外抓住文中的重点词“不堪设想”,找到描写情况危急的句子时,相机理解“不堪设想”,并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情报被发现会有发生什么后果,学生通过想象发散思维,提出不仅会影响到伯瑙德夫人母子三人的生命,更会影响到更多参加革命的革命者,甚至是影响到祖国的生存,这样既加深学生对情况危急的理解,又能加深对母子三人在危急情况下表现出来的镇定与机智的理解,更能加强学生对人物的佩服之情,对人物遇事机智、镇定的品质的学习便会油然而生。

二、注重朗读的训练

在体会情况危急和母子三人机智、镇定时,学生找到相关的词句,便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注意读的形式多样化:如指名读、赛读、男女生读、分角色读等。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感受危机与伯瑙德夫人母子的机智。特别是在读人物的语言时让学生先探讨在当时的情况下,人物会以什么样的语气说这句话,学生心里有了底再练习读、指导读,学生更能够读出感情。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将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时间和空降,在这方面做的不够。如在学习“为了保护半截蜡烛中的绝密情报,母子三人各采取了什么方法”这个问题时,可以给够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通过质疑、解疑、再读课文,说说你最欣赏谁?欣赏他什么?等形式,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学习,不预设答案,学生中富有个性的见解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在“互动”中不断地形成独特的感受和理解。

三年级上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800字集锦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三年级上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800字集锦,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三年级上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篇1

《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我”家门前的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快乐。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蒲公英的花瓣会合拢、张开,长满蒲公英的草地也随之变色——“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课文的语言清新活泼,比喻生动形象,充满童趣。

这篇课文虽以叙事为主,但蕴涵在其中的情感却是丰富的,强烈的。教学本课,我把情感目标定位为“让孩子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首先,我通过课件演示金色的草地、张开的蒲公英、毛茸茸的种子······让学生说说看到这样一片草地时的感受,欣赏到这样美丽的风景,学生一脸的惊喜与向往,纷纷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情感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

课堂上,我用一个问题引领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学生读熟课文后,马上找到了:第一件事是兄弟两个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第二件事是“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新课程理念下,常常提及“兴趣”,把激发孩子的“兴趣”摆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有更多的方法去吸引孩子,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在平和、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在学习第一件事时,我指导学生进行表演。首先把课文读熟,然后引导学生揣摩兄弟两人的心理、神态、动作,还可以加进有关的对话。之后,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两兄弟玩耍的情形表演出来,孩子们的表演不拘一格,但都相当精彩。在学习草地变化的原因时,我引导学生首先找到文中写草地变化原因的句子“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然后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合拢、张开、包住”等,边做动作边进行朗读,体会蒲公英的有趣;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蒲公英花朵的特点,我又利用课件出示“展开的花朵”、“包住的花朵”,让学生通过图片更形象地理解了课文;最后出示填空练习,指导学生把这几句话背诵下来。这样进行教学虽然感觉有点老套,但效果却不错。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读中体验,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从而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感受文本中所蕴涵的美。课堂上,只要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学生学起来就会兴趣盎然,教师就真正做到和孩子们同乐,教学相长。

三年级上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篇2

我一直认为,学生的感悟不仅可以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他们的火花,而且可以让孩子挥洒想象和才情,从而体验会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因此在教《金色的草地》时,我就把如何让孩子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一小课题带入了课堂?

首先,我通过课件演示金色的草地、张开的蒲公英、毛茸茸的种子虽然当时学生只是挤在讲台前观看我小小的电脑屏幕,但学生还是完全感受到了草地的美,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甚至感受到了孩子们产生了想在草地上玩耍的冲动,与此同时,我便让学生读读演演文中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领悟草地给兄弟俩带来的快乐。随之我又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说说此时此刻草地的上空是怎样一种情景?

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有的说:草地的上空飘满了绒毛,随风舞动,像是跟我们捉迷藏呢!有的说:绒毛像小雪花在草地的上空跳舞!有的说:绒毛像个调皮的孩子,东跑跑西跑跑,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如果是你,在这片草地上还会玩什么游戏呢?孩子们个个神采飞扬,高高举起了手老师,我!我!唯恐我不让他回答。

为了让每个孩子能得到情感的宣泄,于是我让孩子们画一画此时的草地和最想对草地说的贴心话。孩子们拿着笔挥洒着他们的想象、激情、才华我的心情灿烂无比,原来孩子们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啊!

三年级上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篇3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当孩子们挥洒着他们的想象、活力、才华时……我的心境灿烂无比,因为孩子们的欢乐就是我的欢乐啊!我想这就是窦桂梅教师说过的:“学生的感悟本事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本事的高低决定他们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不仅仅能够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他们的火花,并且能够让孩子挥洒想象和才情,体验学习语文的欢乐。”的真谛所在吧。

学习第一自然段时,出示课件,画面上蓝色的天空下,大片金黄色的蒲公英,色彩鲜艳,给学生以美的震撼,激发起学生对课文资料了解的欲望。第三自然段是本篇的重点段,在学习时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聆听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触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入情入境。引导学生经过看课件、动作表演将语言文字化为生动可感的形象,扎扎实实的引导学生实现“语言理解和运用、深处的思维和情感、表层的肢体活动”都得以多元协调的发展。学生在感受到了发现后的惊喜后,和文中的“我”产生了共鸣,很自然的联系上下文又理解了“我”感情的变化,从“摘着玩”到“最喜爱”。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目观其形、耳闻其音、心通其义。

经过阅读,学生对课前所提出的问题已完全掌握,学生理解课文资料并非最终目的,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实践精神的范例,所以设计了实践作业,让学生经过查阅资料或到自然中去留心观察他们所喜爱的花草,练习说说他们的新发现,享受发现的乐趣。

三年级上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篇4

《金色的草地》首先写了生活在俄罗斯乡下的小兄弟俩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他们那种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童趣,使兄弟两个真切的感受到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文章接着写了窗前的草地上有许多蒲公英,每当它开放时,草地就变成了金黄色,大家都夸“金色的草地太美了”。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蒲公英早晚是合拢的,只有中午才张开黄色的花,草地因此而变成金色。从那时起,“我们”更加喜爱这种花,意识到草地、植物也是有生命的。文章抒发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课文虽以叙事为主,但蕴涵在其中的情感却是丰富的、强烈的。

学生通过读课文,大体上理解课文内容,我就用“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这个问题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在指导学生理解第一件事情的时候,指导学生边读边进行表演,我鼓励学生在读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不脱离课文的原意,表演可以不拘一格,可以多样化。通过表演,学生体会到草地、蒲公英即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但略有遗憾的是,在这个环节里,因为学生好动的孩子居多,导致表演过程中时间上有点拖长。

课文中第三自然段描写蒲公英开放的时候,草地一片金黄,大家都夸金色的草地太美了。读着这个内容,看着孩子空洞的表情,我明白,这草地到底有多美?由于距离孩子们的生活太远,是他们想象不到的。教学伊始,我运用课件的演示,引入情景。于是,我借助电脑课件演示张开的蒲公英、毛茸茸的种子、一片片金色的草地……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了这一情景,当孩子们亲眼看到金色的草地时,不时发出惊讶声、赞叹声:“太美了!”“哇,好棒哦!”……接着让他们在美的情境的烘托下,说说看到这样一片草地时的感受,并说说自己最想在草地上做什么?孩子们个个神情激动,跃跃欲试:“我想在草地上打滚儿,睡觉。”“我想在草地上和爸爸、妈妈照相。”“我想和老师、同学们在草地上做游戏”……恰当地使用课件,不但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而且帮助他们很好地感悟了课文内容。既激发了孩子们想在草地上玩耍的冲动,又让他们通过读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领悟到草地给兄弟俩带来的快乐。这种直观手段的运用,激起了孩子们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学生的精彩语言远远超过平常之语。真可谓“给学生多大的舞台,学生就会给你多大的惊喜”。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深深的体会到,读中体验,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从而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感受文本中所蕴涵的美。再通过创设情境,让孩子们的某些想象有了具体实际的展现,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学生学来兴趣盎然。“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当孩子们挥洒着他们的想象、激情时,我的心情灿烂无比,因为孩子们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啊!我想这就是窦桂梅老师说过的:“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决定他们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不仅可以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他们的火花,而且可以让孩子挥洒想象和才情,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的真谛所在吧!

三年级上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篇5

《金色的草地》讲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的两个小朋友的故事。课文先讲兄弟俩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备,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这种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童趣,使兄弟两个真切的感受到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

课文语言平实,内容也比较简单。本组是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的第一组课文。本课的重点就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加对大自然的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那么在设计本课教学的时候,我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以朗读为线,读中想象为主要的教学策略,突出语文课的特点,引导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内容的同时,充分感受草地的美,激起学生对草地、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乐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我首先创设情景,揭示课题,让学生想象阳光普照,草地上将会是怎样的美景呢?同学们闭上眼睛尽情的想想吧!有的说:绿绿的草地一片生机,好象大绿毯。还有的说:阳光一照,这绿毯还能发光,上面就象绿宝石一样。那我就接着引导学生想象:那阳光照到草地上呢?学生说:草地就象戴上了皇冠,就象穿上了黄灿灿、亮晶晶的衣裳。这时候草地就变成了金色的了。

学生通过读课文,大体上理解课文内容,我就用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这个问题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在指导学生理解第一件事情的时候,指导学生进行表演,演之前要把课文读熟,然后让学生揣摩兄弟俩的心理、神态,并据此设计相关的动作,还可以加进有关的对话,我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不脱离课文的原意,表演可以不拘一格,可以多样化。通过表演,学生体会到草地、蒲公英即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金色的草地是蒲公英给草地带来的新装,因为有了蒲公英,草就有了神奇,美丽了,这是大自然美容师的功劳。怎样让学生走进草地尽情玩耍,找到发现的快乐呢?我抓住了教材的空白,给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以及生活实际,尽情去领悟草地的金色之美。而学生的精彩语言远远超过平常之语。真可谓给学生多大的舞台,学生就会给你多大的惊喜。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深深的体会到,读中体验,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从而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感受文本中所蕴涵的美。想象永远是孩子们最乐意去做的,教师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学生就学来兴趣盎然,教师就真正做到和孩子们同乐,教学相长。

三年级上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篇6

《金色的草地》是苏联作家描写的一个有趣故事。通过我和弟弟对蒲公英早晚变化地观察,认识到草地、植物都是有生命的。文章抒发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加强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这一维度,教学中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

一、揭题

良好的教学氛围,饱满的学习热情是学习成功的中国。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生活经验,对蒲公英有一定了解,因此这一步主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谈自己对蒲公英的了解,以便更好的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三年级学生经过了两年多的语文学习,已经掌握了常用的识字方法,已具备借助字典认读生字的能力。在这一步教学中,主要使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在识记的基础上读通课文。教师通过在语言环境中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识记。

三、细读文

这两个自然段的学习,我采用比较学习的方法。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描写了我家窗前的草地上有许多蒲公英,每当它开放时变成金黄色,大家都夸金色的草地太美了。第二自然段写了我和弟弟为了寻开心揪掉这些蒲公英。通过美读第一自然段,使学生了解蒲公英很美,读第二自然段抓住句子“就这样,我们总是为了寻开心,揪掉这些不引人注目的小花。”和换词练习“引人注目”,了解这么美的蒲公英不被我和弟弟注意,我们不喜欢蒲公英,只是用它来寻开心,为后文我和弟弟对蒲公英态度的变化(喜欢蒲公英)做铺垫。

三年级上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篇7

《金色的草地》描写了生活在乡村的小男孩观察发现草地的颜色的变化并寻找原因的过程。课文语言平实、意境优美、充满童趣。

本篇课文的生字有些难写,我把写字教学放到了后面集中识记。比如按结构进行分类指导,先整体观察,再注意各部分摆件的位置,其次生字的笔顺要注意。

对于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让读贯穿在课堂的全过程。例如:教师引读、分角色读、默读重点段落等,让学生在每次读的过程中都有收获。其次,揭示草地变化原因这一环节是课堂的高潮部分,首先我让学生带着疑惑,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边找边勾画出草地变化的原因,最后请每组派代表到黑板上来,分别画出早晨、中午、傍晚的草地及蒲公英的花开放和合拢时的情景,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会认真细致的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必备的能力。通过本文作者仔细观察而使自己有了新发现,作者抓住时间的变化,描写了草地和蒲公英一天的变化,特别是对蒲公英花瓣的描写更是形象,文章写得很美,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同时,又使学生真正懂得细致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前提,这样就非常自然地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变化的兴趣,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比如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语言有些拖沓,还不够精练。教学环节之间过渡的还不够自然。而且我还应该针对三年级的学生适时进行默读训练,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和习惯,让学生在默读中思考、感悟……

三年级上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篇8

俗话说:教无定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所以在教学设计之初,我就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可以让学生耳目一新的情境渲染,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绿茵茵的草地,旨在能吸引孩子的眼球,捕捉孩子兴趣的着力点,让学生快速地走进文本。语文课标中明确指出,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应人文性与工具性高度统一,所以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让读贯穿在课堂的全过程。例如:我在教学《金色的草地》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兄弟俩在尽情玩耍的情景,深刻地体会童真童趣。我特意指导学生进行表演。“现在我想给大家创设一次当演员的机会,高兴吗?”同学们顿时雀跃起来。“首先应该明确,我们表演课本剧是不是为了痛快地玩一会儿?”同学们的头摇得像拨浪鼓。“我们表演为的是走进文中,更深入地体会人物的情感。要想当好演员,首先要记住台词……”于是我就让学生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反复感知,使其对整个故事情节达到能复述的程度。然后让学生讨论两个孩子的情感变化,让学生认真地研读“剧本”,探究“角色”,让四个人小组合作,自主地选择角色、进行排练,要求学生能投入剧本,进入角色,在表演的过程中,要融入自己的理解、情感。

揭示草地变化原因这一环节是课堂的高潮部分,首先我让学生带着疑惑,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到课文中去寻找案……边找边勾画出草地变化的原因,最后请每组派代表到黑板上来,分别画出早晨、中午、傍晚的草地及蒲公英的花开放和合拢时的情景,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习的权利回归给学生,同时我能积极创设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课堂学习氛围,着力培养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尽力做到尊重学生,我始终用我的微笑来感染着学生。不放过每一个可以锻炼学生的机会,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这样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这节课我至始至终与学生进行积极地互动,一起学习,一起探索,一起去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同时我能根据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目标更容易实现,从而去体会那份成功的喜悦。

三年级上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篇9

《金色的草地》一文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对方脸上吹蒲公英种子时的情形,情节真实生动,课文描写孩子的天真调皮惟妙惟肖,使人禁不住会心微笑,美丽的草地和蒲公英给兄弟俩带来了很大的快乐,而且课文也讲明白了草地变颜色的原因。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因此,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不能仅停留在“草地玩耍游戏”和“蒲公英的变色”上,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要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进入情景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这一现象,效果会更好。

这一课虽然是语文课,但是也包含着科学知识,那就是昼夜交替对植物的影响,昼夜不断的交替出现,光照和温度也相应的发生变化,植物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也会调整自身的情况。

三年级上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篇10

本篇课文文字和资料都比较浅显,学生透过自读,大体上能理解课文的资料。我在检查学生的读书状况时首先以“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展开读书让学生明白:一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二是“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在阅读感悟第一件事中我指导学生进行表演。首先以多种形式让学生把课文读熟,然后让学生揣摩兄弟两人的心理、神态,并据此设计相关的动作,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透过表演,学生能体会了到草地、蒲公英即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快乐。

在第二件事作的阅读指导中我抓以下几点展开理解感悟:

1、提问,“我”先发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两次发现有哪些不同,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2、抓住关键的字词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比如:“我起得很早去钓鱼”那里为什么要强调“起得很早”呢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到因为过去没有起这样早,所以一向误认为蒲公英的花是金色的。“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并”在那里有哪些含义呢用上这个“并”字,给人的感觉是“我”过去一向认为草地是金色的,不是此刻才这样认为,并强调了对过去错误认识的否定。“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能够张开、合上”,用手掌最简单的动作打比方,就把一种不太容易说清楚的现象讲清楚了。

最后,引导学生透过感情朗读加深对资料的理解,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感情和兴趣。

三年级上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篇11

这篇课文浅显易懂,所以可以少或者不在突破疑难句、知识点上花费太多时间。同时,如果能让学生做到一边读好一边理解课文内容,就能完成释疑解惑,并同时传递课文中的人文情感。所以读好课文中几处关键的句段,是本课的突破方法之一。在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进行适当地引导和评价很重要。教师应该力求做到把握细节、语言规范,做到描述准确、到位。

比如“他假装打呵欠似的也把蒲公英的茸毛朝我脸上吹”等长句子,充满情趣,但又比较难读。教师指导时,也要尽量使阅读练习具体到细节。比如:不能只要求学生“三到”——眼到、心到、口到,我认为根据心理学的认知规律,这是有先后顺序的。所以要教给学生读书的细节,教学生眼睛先看到文字,然后用心思考怎么读,最后脱口而出。在实践中这个过程很短暂,但是必须反复训练,尤其是针对总不能把课文读通顺的中低年级的学生。学生只有在真正学会方法后,经常使用这些方法,才能读好书。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耐心和爱心就显然是最珍贵的。

又如:“读清楚”、“仔细读”、“读出感情”这一类的语言太概括,学生难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执行,对读书的行为就没有有效指导,所以应该避免使用。教师应该多教给学生:先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准确,再把词和词连接起来多读几遍,然后在适当的地方做停顿,最后要尽量表达出词的意思,读出音调的高低变化来。这其实就是把句子读准确、通顺、有感情的过程。也是教学语文工具性的最好体现。

如果工具性的步骤可以细细指导,那么本课的人文性则更多需要在授课细节中引导和渗透。如:对“我”开始观察到的和后来的新发现,进行前后态度的对比。通过让学生体会“我”对蒲公英的情感变化,实现亲近自然、和谐相处的审美教育。以“我”的榜样力量感染学生,这是平常我们“说教”所达不到的。所以结尾的处理就显得至关重要,并且可以锦上添花。所谓“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让学生谈自己如何理解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也和我们一起起床”这句话所包含的情感,让学生的心灵在交流中感悟、提升。

三年级上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篇12

《金色的草地》一课的教学我主要抓住了作者讲述的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让学生经过读、演来和生活实践来理解难点词语一本正经绒毛,读作者和弟弟的动作、神态的语句来体会出作者和弟弟玩得趣味。

第二件事情经过让学生找出我的两次发现,并找出两次发现的不一样之处,体会到了仔细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

最终一段是总结,作者有感而发,学生在读完后能体会到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它和我们一齐睡觉,和我们一齐起床。由于第三自然段的铺垫讲解,学生们能说出作者这样说的的原因.

朗读是语文外在的表现,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课堂中还应更注重让学生想象画面,经过抓住字词的训练让学生到达有感情的朗读。在生字教学的时候,我们不能单纯的去教学生识字认字,而是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在讲解课文的时候,把识字教学穿插在阅读教学中。

小学暑假安全教案1500字集锦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老师有必要准备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与桥梁。您知道怎样写一份精美的教案吗?我们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小学暑假安全教案”,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小学暑假安全教案【篇1】

教学内容:进行暑假安全教育。重点是出行和交通安全、防溺水防中暑安全、防雷电与用电安全、防疾病与饮食安全、远离黄赌毒与网络安全等。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与暑假相关的安全知识,牢记安全要点与要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使同学们过一个平安、祥和、健康、安全的暑假。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练习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配合课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同学们,通过一学期的每周一课安全教育,大家掌握了丰富的安全知识,树立了牢固的安全意识。一个学年紧张又充实的学习生活已经圆满完成,随着期末考试的结束,大家即将进入假期。同学们一定想彻底放松一下身心吧,都希望拥有一个愉快而又祥和的假期生活,对吧?但我们要记住虽然我们大家放假了,但安全教育不能松懈。因为“多一份防范,少一份危险”。为保证大家过一个平安、祥和、健康、安全的暑假,今天我们以“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原则,对大家进行一次假期安全教育。

【讲授新课】

接下来就谈谈暑假安全要注意什么吧

一句话,希望大家在暑假里能记住暑假安全“三个三”!即:

“第一个三”是遵守“三个禁止”:禁止违反交通规则,禁止单独擅自下河游泳,禁止长时间看电视、玩游戏;

“第二个三”是告诫“三个严防”:严防中暑、触电、雷击和火灾事件发生,严防食物中毒、煤气中毒,严防暑期打工出意外;

“第三个三”是提醒“三个远离”:远离网吧、游戏机房,远离毒品、烟酒,远离不良青少年。

现在我来给大家分别解释一下。

一、要遵守“三个禁止”。

(一)、禁止违反交通规则,就是要大家注意交通安全。不管在回家的路上还是外出社会实践,算出打工。

(列出图片、惨痛的教训,一系列数字……)

1、行走时怎样注意交通安全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

(2)集体外出时,要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

(3)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4)穿越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

(5)不横穿马路,不翻越栏杆,不在公路上玩耍。

2、骑自行车要在非机动车道上靠右边行驶,不准骑自行车搭载人员上街。

3、严禁无证驾驶机动车辆。

4、学生和家长不乘坐超载车辆,不坐非法营运车辆。在乘车、转车途中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人身、行李安全,加强防盗意识,“财不露眼”啊。如有学生假期外出旅游更应加强安全防范措施,防止意外伤害。在旅游区遇地势险峻或安全措施不到位的`地方不得前往。外出要告诉家里联络的各种信息。

5、熟记警句:(先让学生讲讲自己熟悉的,再学习新的警句)

(1)、抢行痛快一阵子,出事悔恨一辈子。

(2)、实线、虚线斑马线,都是安全生命线。

(3)、红灯绿灯警示灯,幸福安全红绿灯。

(二)禁止单独擅自下河游泳,就是要注意防溺水。

暑期天气炎热,不要到水底情况不清的小河或者禁止游泳的地方游泳。

游泳时要注意的安全:

1、游泳需要经过体格检查。

2、要慎重选择游泳场所。

3、下水前要做准备运动。

4、饱食或者饥饿时,剧烈运动和繁重劳动以后不要游泳。

5、水下情况不明时,不要跳水。

6、发现有人溺水,不要贸然下水营救,应大声呼唤成年人前来相助。

(三)禁止长时间看电视、玩游戏,就是要注意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不要长时间沉迷于电视或电脑。要保护好眼睛。不随意模仿电视或游戏中的暴力行为。

二、告诫“三个严防”,利用假期学一些自救自护小知识,过一个安全、健康、有意义的暑假。

(一)严防中暑事件发生。

不要在太阳底下长时间暴晒和活动。

(二)严防食物中毒、煤气中毒。

要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不吃腐烂、霉变、有毒、变质的食物,不暴饮暴食,做到饮食平衡;不买街头或小店“三无”食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以免食物中毒。

安全使用煤气

(1)燃气器具在工作时,人不能长时间离开,以防被风吹灭或被锅中溢出的水浇灭,造成煤气大量泄露而发生火灾。

(2)使用燃气器具(如煤气炉、燃气热水器等),应充分保证室内的通风,保持足够的氧气,防止煤气中毒。

(三)严防暑期打工出意外

暑期到来,有很大部分同学会参加社会实践,有的外出打暑期工。这样可以大大丰富我们的假期生活,增长见识和才干,但一定要注意下面这些安全:

(1)上班安全

(2)下班后的治安安全

(3)到外地打工,要防走失、防拐卖

三、提醒“三个远离”:

(1)远离网吧、游戏机房,远离毒品、烟酒,远离不良青少年。

(2)暑假期间,大家要遵纪守法,不到网吧、游戏厅等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不结交不良青少年,不打架斗殴。不欺负比自己小的同学和比自己弱的同学,如有不良青少年向自己要钱要物,要及时告诉家长或向警察求救。

(3)假期安全要注意,提醒大家要牢记的电 话号码:火警119,匪警110,急救中心120。一旦遇到困难,我们就可以快速求助。

【教师总结】

同学们,暑假是美好的、愉快的!暑假里我们可以得到好好的休息,可以融入社会和大自然,可以体验社会、挑战自我。但是,我们一定要牢记安全第一!我们的健康安全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稳定。

最后,祝同学们可以拥有一个美好、愉快、健康、安全的暑假。

谢谢大家!

小学暑假安全教案【篇2】

“安全第一”、“安全无小事”,暑假将至,为了使学生能过上一个平安、快乐的假期,围绕“道路交通安全”、“家庭防火”、“外出旅游”、“游泳安全”、“饮食卫生”等夏季易发的安全问题对学生进行放假前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学生学会一些自救的方法,让学生在遇到危险时能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护自己。真正把安全教育落到实处。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好!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充满生机的新一代。我们在祖国温暖的阳光下长大,在老师的悉心哺育下一天天成熟。我们是肩负重任、跨世纪的一代,所以要“时时处处注意自身的安全”,健康、快乐、茁壮地成长。可是,每逢假期,我们却总会听到一些小学生遭遇无端横祸的噩耗;看到一些触目惊心的灾难在我们身边发生。请听故事——《踢球》。

2、老师小结:是啊!这多危险啊!为了小小的足球,落个终身遗憾,真可惜!交通安全,我们可得随时注意。

二、放假了,我们应该怎样注意安全呢?

(一)用电安全

1、学生说说家里有哪些电器?(引起学生兴趣,因他们较熟识。)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教育:现代家庭,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庭中的电器也越来越多,给我们学习、生活带来了好多方便及乐趣。但是,如果我们没有掌握一定的用电知识,不注意用电安全,就会很危险。所以,我们不要出于好奇,自行拆卸、维修电器,不要私自拉或乱接电线和随意拆装电器。使用和操作电器要注意不能湿水,一旦电器出现故障,应立即切断电源。

(二)防火安全

1、提出问题讨论:如果你发生火灾或看到邻居有火灾怎么做?(学生各自发表意见,说做法,对正确的肯定。)

2、根据讨论,结合《安全教育读本》向学生补充一些防火知识。

(三)防溺水

回忆以前因游泳、钓鱼、玩水等引发的溺水事故,为学生再次敲响警钟;结合安庆本地江河湖泊众多的地理情况,要求学生不能私自到河滩、水库游泳。

(四)交通安全

(1)道路、交通

(2)交通安全

(3)交通法规

(4)道路交通标志和交通信号

(5)看图识标志

引导讨论

(1)行人为什么要在人行道上行走,没有人行道要靠路边行走?

(2)行人横穿马路为什么要走斑马线?

(3)没有划设人行横道的马路应该注意哪些?

(4)为什么不能翻越护栏?

(5)为什么不准扒车、追车、强行拦车?

(6)为什么走路时不能看书或做其它活动?

(7)骑自行车应该注意什么?

(8)乘汽车时要注意什么?

(9)遇到交通事故怎么办?

(五)食品卫生。

在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饮食,可你知道吗?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的、营养平衡的膳食,正确的饮食卫生习惯,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是我们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

小学暑假安全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知识性的活动,让学生们树立安全意识,从精神上远离安全隐患,加强自身的素质培养。

2、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学生学会一些自救的方法,让学生在遇到危险时能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护自己。

3、让学生了解交通、活动、意外事件中必备的安全知识,懂得安全的重要,并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传达给周围的人们,做安全教育的小小宣传员活动目的。

活动准备:

1、《安全手册》

2、集有关中小学生发生安全事故的案例。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1、观看因各种事故,数以万计天真无邪的儿童死于非命,给家庭带来了不幸,给父母造成无法愈合的创伤的短片。

2、说一说:看到这种场景,你想说什么?你在哪里还看到过这样惨不人睹的场面?有什么感受?

3、教师总结,揭示主题:

是呀!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生命如此美丽,但又是如此脆弱。他们曾经是那么活泼可爱,但却因为缺乏安全意识而受到伤害,甚至失去了生命。我们要珍惜宝贵的生命,提高安全意识。“安全第一,从我做起;安全第一,从小事做起,给危险挂上红灯!”老师和家长每天最惦记的就是我们的安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安全知识,有了它既可以保护了自己,又让家长放心。

情景再现:

观看小品表演《车祸》。(一位学生扮演一位司机驾驶一辆疾驰而来的小汽车,在十字路口将另外一位学生撞倒。)

交通安全大家谈:

1、 多么危险的场面!那么我们在街道上面如何防止自己被汽车碰到?

2、 果出了意外我们应该怎样应付?

3、 用哪些手段可以尽量减少自己受到的伤害?

(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再选一名代表在班级中交流。)

七嘴八舌话安全:

日常生活中,出除了以上遇到的问题,还有哪些比较危险的情况在中会出现.?我们又怎样避免这些危险的出现?

一、 防水

在游泳池或者池塘附近玩耍时,一定需要有成年人陪伴.如果发生事故要及时呼救.

二、 防火

1、 什么要注意防火?(.因为我们每天都可能会与火打交道,所以防火知识必不可少)

2、 应该怎样防火?

3、 遇到火灾时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三、防坏人

1、遇到坏人时我们应该怎么做?比如遇到小偷,怎么防止自己被盗,以及怎样提醒别人注意。

2、怎样才能不受社会上一些非法帮派的影响,怎么样才能不被黑帮所勒索,所欺负.以及怎么样防止受到黑帮胁迫加入帮派。

自评互判:

1、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2、 你觉得自己这节课表现的怎么样?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们树立了安全意识,从精神上远离安全隐患,加强自身的素质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学生学会了一些自救的方法,学生在遇到危险时能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护自己。

小学暑假安全教案【篇4】

1、注意防溺水安全。

要做到“六不准”:即不准私自下水游泳;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准在无家长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如发现其他同学私自外出游泳或到水边游玩,要及时制止,并向家长报告。

2、注意雷雨天气安全。不在下暴雨、打雷期间外出或上山,注意避开大树或者危险建筑,远离雷电可能带来的伤害。不要到易发生洪水(溪河边、沙滩、低洼处)区域游玩逗留。不要到危房里活动停留。防止遭遇洪水、雷击、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危险,提高对雷击、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自救互救能力。

3、注意交通安全。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不要在马路上游玩嬉戏、横穿马路和闯红灯,过交叉路口等要注意过往车辆,靠右行走,骑自行车不能违规载人等,禁止子女乘坐无证照、违章超载车辆等运输工具,避免交通事故发生。不准未满十二周岁的学生骑自行车上马路,更不能让没有驾驶员资格的学生驾驶摩托车和其它机动车辆。不在街上追逐打闹,不和同学结伴并肩骑车。严禁未满12周岁的孩子单独骑自行车上路,未满16周岁骑电动车上路。不要乘坐“黑车”和超载的车船,不在公路、铁路上游玩,严禁翻越防护栏横穿马路到对面人行道,不逆行,不在路上追逐打玩,以确保安全。

4、注意饮食卫生安全。少去或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尤其是尽量不要去多发流感的地区旅游、探亲。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不买街上无证照商贩出售的食品,不喝生水,不吃变质腐烂食物,吃瓜果必须洗干净,吃冷饮要适量,不暴饮暴食。

5、注意防触电安全、消防安全。在家不玩火,不乱拉电线,不乱动插座、电器开关,不使用燃气,以免引起火灾,不放鞭炮,遇到别人放鞭炮要远离且不能捡拾鞭炮。

6、注意网络安全。绝对不浏览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网页;不要沉迷于玩电子游戏。严禁进入“网吧、游戏机房、歌厅、舞厅、台球房”等不适宜未成年人的娱乐性场所,要健康上网,做一个讲文明、有道德的好少年。

7、注意外出活动安全和在家安全。有事外出或参加活动,须向家长打招呼,家长要掌握孩子活动的时间和地点。外出活动要有家长带领,并要切实注意游玩安全,不要随便与陌生人外出游玩,不到安全无保障的危险区域、地点游玩。不要轻信陌生人,不认识的人不要轻易让他们进门,乘坐汽车要系好安全带,车辆行驶中不要将头、手、身体伸出窗外。

小学暑假安全教案【篇5】

夏季炎热,中小学生因游泳或玩耍戏水而溺水身亡,历年来都是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一个突出问题。虽然事故发生都是在校外或节假日期间,但也暴露出了防范措施不到位和有关学校在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自我防范以及家庭教育缺少配合等方面存在着薄弱环节。当前夏季即将来临,天气渐暖,更要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切实有效预防中小学生溺水事故的发生。

1、结合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况,使学生了解有关生命的来之不易与宝贵,感悟生命的可贵。

2、使学生懂得溺水的主要原因和自救的方法,知道每一个学生(包括公民)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1、在黑板上写出班会主题:珍爱生命、预防溺水;

2、收集有关防溺水事故发生的资料;以及夏季游泳溺水自救方略资料。

3、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教师讲述近期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起溺水死亡事故)

听了这件事,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心里都不会感到轻松。你是否感叹,是否惋惜,一个生命就这样在世界上转瞬消失?此刻,你在想什么?请同学谈谈你的看法。

小结:

人,应该珍爱生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上一节“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主题班队会。(板书课题)

二、探讨原因。

溺水是游泳或掉入水坑、水井等常见的意外事故,一般发生溺水的地点通常在:游泳池、水库、水坑、池塘、河流、溪边、海边等场所。在溺水者当中,有的是不会游泳的人,也有的是一些会游泳、水性好的人。在炎热的夏季,许多人喜欢游泳,因为缺少游泳常识而溺水死亡者时有发生。据有些地区统计,溺水死亡率为意外死亡总数的10%。

1、指名谈谈自己搜集到的游泳中发生的意外事故。

讨论:

他为什么会丢了性命?

小结:

溺水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不会游泳;

(2)游泳时间过长,疲劳过度;

(3)在水中突发病尤其是心脏病;

(4)盲目游入深水漩涡。

因此,为了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五不”:

(1)在上、放学途中不擅自下水游泳。

(2)不在无家长或老师的带领下私自下水游泳。

(3)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

(4)不到无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

(5)不熟悉的江溪池塘不去。(当然,也不能到河塘捞鱼摸虾)

三、夏季游泳溺水自救方略介绍。

如何保证游泳的健康和安全,避免溺水事件的发生?

情景一:

对水情不熟而贸然下水,极易造成生命危险。万一不幸遇上了溺水事件,溺水者切莫慌张,应保持镇静,积极自救:

(1)对于手脚抽筋者,若是手指抽筋,则可将手握拳,然后用力张开,迅速反复多做几次,直到抽筋消除为止;

(2)若是小腿或脚趾抽筋,先吸一口气仰浮水上,用抽筋肢体对侧的手握住抽筋肢体的脚趾,并用力向身体方向拉,同时用同侧的手掌压在抽筋肢体的膝盖上,帮助抽筋腿伸直;

(3)要是大腿抽筋的话,可同样采用拉长抽筋肌肉的办法解决

情景二:

当发生溺水时,不熟悉水性时可采取自救法:除呼救外,取仰卧位,头部向后,使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呼气要浅,吸气要深。因为深吸气时,人体比重降到0.967,比水略轻,可浮出水面(呼气时人体比重为1.057,比水略重),此时千万不要慌张,不要将手臂上举乱扑动,而使身体下沉更快。

会游泳者,如果发生小腿抽筋,要保持镇静,采取仰泳位,用手将抽筋的腿的脚趾向背侧弯曲,可使痉挛松解,然后慢慢游向岸边。

情景三:

救护溺水者,应迅速游到溺水者附近,观察清楚位置,从其后方出手救援。或投入木板、救生圈、长杆等,让落水者攀扶上岸。

(1)若溺者口鼻中有淤泥、杂草和呕吐物,首先应清除,保持上呼吸道的通畅。

(2)溺者若已喝了大量的水,救护者可一腿跪着,另一腿屈膝,将溺者腹部放在屈膝的大腿上,一手扶着溺者的头,将他的嘴向下,另一手压在背部,使水排出。

(3)若是溺者已昏迷,呼吸很弱或停止呼吸,做完上述处理外,要进行人工呼吸。可使溺者仰卧,救护者在身旁用一手捏住溺者的鼻子,另一手托着他的下颚,吸一口气,然后用嘴对着溺者的嘴将气吹入。吹完一口气后,离开溺者的嘴,同时松开捏鼻子的'手,并用手压一下溺者的胸部,帮助他呼气。如此有规律地反复进行,每分钟约做14—20次,开始时可稍慢,以后可适当加快。

四、小结。

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你的手里。同学们,珍爱我们的生命吧!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安全意识,安全第一,防患于未然。水无情,人有情。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次班队活动,学会珍惜生命,远离所有的不安全!

小学暑假安全教案【篇6】

1.父母、师长要教育儿童养成不玩火的好习惯。任何单位不得组织未成年人扑救火灾。

2.切莫乱扔烟头和火种。

3.室内装修装饰不宜采用易燃可燃材料。

4.消火栓关系公共安全,切勿损坏、圈占或埋压。

5.爱护消防器材,掌握常用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

6.切勿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7.进入公共场所要注意观察消防标志,记住疏散方向。

8.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疏散通道畅通。

9.任何人发现危及公共消防安全的行为,都可向公安消防部门或值勤公安人员举报。

10.生活用火要特别小心,火源附近不要放置可燃、易燃物品。

l1.发现煤气泄漏,速关阀门,打开门窗,切勿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

12.电器线路破旧老化要及时修理更换。

13.电路保险丝(片)熔断,切勿用铜线铁线代替。

14.不能超负荷用电。

15.发现火灾速打报警电话l19,消防队救火不收费。

16.了解火场情况的人,应及时将火场内被围人员及易燃易爆物品情况告诉消防人员。

17.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要贪恋财物。

18.必须穿过浓烟逃生时,应尽量用浸湿的衣物被裹身体,捂住口鼻,贴近地面。

19.身上着火,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覆盖压灭火苗。

20.大火封门无法逃生时,可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门缝、泼水降温,呼救待援。

逃生自救常识

1、火灾袭来时要迅速逃生,不要贪恋财物。

2、家庭成员平时就要了解掌握火灾逃生的基本方法,熟悉几条逃生路线。

3、受到火势威胁时,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冲出去。

4、穿过浓烟逃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5、身上着火,千万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压灭火苗。

小学暑假安全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暑期安全防范意识,学习安全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伴的合作交流意识。

2、初步了解安全的有关内容,要求每一个小朋友们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暑期安全防范意识,学习有关安全知识。

难点:在学习中了解安全知识点,提高安全意识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1、现在是什么季节?对,现在是夏季,天气渐渐变得很热了,你们热了怎么办?

2、可是今年有好几个小朋友因为热就悄悄去河里、池塘里洗澡,你们想知道他们去洗澡发生了什么事吗?告诉你们,这几个小孩下河洗澡被淹死了,他们再也见不到自己的爸爸妈妈了。他们好可怜,老师伤心,他们的爸爸妈妈也很伤心。

二、各类安全引导

1、防溺水教育

(1)、小朋友们,我们怎样使自己不会发生溺水事故呢?(老师先向小朋友们讲几点防溺水的知识要点,教育小朋友们周末、节假日、寒暑假严禁到江河、池塘、无盖的水井边等处戏水、游泳。不能独自或结伴到池塘边钓鱼、游泳、玩水。(教师伴随防溺水安全图片进行引导)(2)、教育小朋友们在家时千万勿不能和同伴去玩水,下江游泳。(3)、我们是小朋友们园的小朋友,很多都不会游泳,如果发现有小朋友们不慎掉进江河、水库、池塘、水井里等,我们不能擅自下水营救,应大声呼唤成年人前来相助或拨打“110”。

教师小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你的手里,希望你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会珍惜生命,养成自觉遵守溺水安全原则的好习惯。

2、安全出行。

老师:小朋友们好,安全快乐的一天又开始啦!哪个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他今天是跟谁一起来的,你们又是乘坐的`什么交通工具吗?

(小朋友们回答)

老师:大家都说的很好,老师今天老师来小朋友们园的时候啊,看见了很多小朋友也在来小朋友们园的路上,像我们班的小朋友一样,他们有的跟爸爸走路,有的坐在妈妈的车上,有的坐在爷爷的自行车或者摩托车上。可是啊这些小朋友的做法有对有错,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吧!

(播放图片)

观看的时候边提问:

1、这个小朋友做的对吗?为什么?

2、你觉得在来小朋友们园或者回家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什么?

老师:不管我们是来小朋友们园还是去别的地方玩,如果走路的话一定要牵着大人的手,不要乱跑,因为马路上很多车辆会很危险;如果是坐车的话不要把玻璃全部都摇下来让脑袋探出车外,这样做也是不安全的。小朋友们一定要记住哦!

3、、安全游戏。

(继续播放图片)

老师:现在我们继续来看看图片吧,小朋友们来到小朋友们园了都很开心呢,开始玩滑滑梯做游戏了,咦,这个小朋友在干吗呀?他这样会弄伤的,多危险啊,小朋友再找找看,还有哪些行为很危险呢?

(出示玩滑滑梯,上下楼梯的图片。)

老师:刚刚我们找出来了在小朋友玩游戏的时候不正确的行为,那现在老师想请一个小朋友来回答,玩滑滑梯的时候要怎么样做?上下楼梯又要怎么样做呢?

(小朋友们回答)

老师:你们说的都很好,玩游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学会跟小朋友一起分享,上下楼梯不推也不挤,我相信我们班的小朋友一定能做到的,对吗?

4、安全饮食。

老师:今天有三位小朋友要给我们表演一个情景剧,我们把他们请出来吧!

(小朋友们表演情景剧吃水果,一个小朋友请另外两名小朋友吃水果,水果先由本班小朋友们洗干净了,吃水果的时候一个小朋友直接拿起来吃,另外一个说要先洗手。)

老师:谢谢小朋友的表演,刚刚小朋友在情景表演里面都看见了什么呢?吃水果的时候谁做的对,谁应该改正呢?

(小朋友们回答)

老师:吃东西之前要先把食物洗干净,把小手也洗干净,这样吃下去的时候才不会独自疼,有些小朋友不仅不洗小手,而且喜欢吃小东西,吃什么小东西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播放图片)

老师:这些小东西不仅不能吃,而且吃进去的话会堵住我们的喉咙呢,这样就要去医院了呢,所以小朋友的嘴巴不能像花猫一样什么都吃,我们要吃干净的可以吃的食物好吗?

三、活动总结

老师:刚刚我们看了这么多图片,跟小朋友们说了那么多要注意的事情,那么在每一天的活动中,我们怎么样才能安安全全快快乐乐呢?现在就让我们的新朋友来告诉我们吧!

(播放正确的行为做法)

老师:现在夏天来到啦,有很多小朋友喜欢游泳呢,但是我们要跟谁一起去呢?游泳要到专门的游泳池去,如果看到了很多路边上的水坑,能不能去玩水呢?这样非常危险,不能这样做,明白吗?

(小朋友们回答其他危险的事项)

老师: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在暑期里都能够注意安全,开心玩乐,做一个健康快乐的好宝宝

小学暑假安全教案【篇8】

活动地点:

X教室

活动目标:

1、确保清明节放假安全,让学生度过一个健康、平安、祥和的假期。

2、通过此次安全教育,再次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并调动学生的力量,做到“教会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让平安铺满节日的道路。

3、使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和森林防火知识。

活动准备:

1、课前查找森林火灾预防的一些知识。

2、搜集交通安全方面的小常识。

活动流程:

一、活动引入:

师:同学们,下午好!今天我们举行的是“生命在你手中”主题班会。

二、活动过程

1、交通安全教育

姚飞宇:上学、放学、假日外出、等,除了步行以外,还要做公共汽车,所以,交通安全这个问题是我们必须重视的,要从小树立交通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交通安全知识,确保交通安全。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横道,没有人行横道的要靠右边走,不要在马路上打闹、追逐。横过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没有指挥的路口,要左右观察没有来往的车辆以后,迅速安全的通过。

(2)双休日不要在骑自行车,更不要在马路上学骑自行车。

(3)乘坐摩托车是要戴安全帽,抓紧大人,不乘坐无照驾驶人员和酒后开车人员驾驶的摩托车

2、交通知识竞赛(抢答形式)

(1)交通讯号灯有哪些颜色?都有些什么作用?

(2)红灯亮时行人该怎样?

(3)黄灯亮时还可以过马路吗?

(4)什么灯亮时才可以走?

(5)行车、行人应靠哪边走?

(6)出示各种交通标志,让同学们说出交通标志的名称及其意义。

3、看小品,议一议:

(1)小品内容:一名小学生放学回家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结果出了车祸。

(2)议一议:这个小朋友违反了哪些交通规则?我们应如何遵守交通规则?

(3)把小朋友的错误纠正过来。

(4)由小品、谈心得体会。

4、了解森林火灾的一些知识

【森林火灾的危害】:

森林火灾是森林最危险的敌人,也是林业最可怕的灾害,它会给森林带来最有害,具有毁灭性的后果。森林火灾不只是烧毁成片的森林,伤害林内的动物,而且还降低森林的更新能力,引起土壤的贫瘠和破坏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甚而导致生态环境失去平衡。尽管当今世界的科学在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但是,人类在制服森林火灾上,却依然尚未取得长足的进展。

【森林火灾的种类及分类】:

根据森林火灾燃烧部位,蔓延速度,受害部位和程度,大致可把森林火灾分为三大类:1。地表火2。树冠火3。地下火

【森林火灾的起火原因】:

森林火灾的起因主要有两大类:人为火和自然火

5、了解我国的一些森林大火(新闻及图片形式)。

(1)03年4月20云南安宁青龙镇笔架山大火在距离此地40多公里的安宁城内皆可看见火光

(2)04年3月14日,位于中缅腾冲县边境4号至8号界碑的缅甸境内发生森林大火。据当地了望台观测,正值春季风高物燥时节,火借风势,风助火威,短短一天时间内就有多处火头向我国方向蔓延。到15日,缅甸境内的火线已达4000多米长,且没有减弱趋势,严重威胁到我国腾冲县及周边地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07年3月13日发生的洛吉森林火灾经过当地干部群众和云南迪庆森警大队官兵4昼夜的奋力扑救,于17日18时被全部扑灭,火灾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6、森林防火知识小竞赛(以大组为单位)

(1)进入林区必须做到“五不准”指什么?

(2)扑救森林火灾不能组织哪些人上山扑火?

(3)森林中的可燃物是指哪些?

(4)发生森林火灾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5)森林火灾按照其燃烧部位、蔓延速度和危害程度不同,分为哪三类?

(6)什么是地表火?地表火对森林的危害程度如何?

(7)影响森林火灾的地形因素有哪些?

(8)什么叫“冲火”?什么叫“坐火”?

(9)扑救森林火灾的原则是什么?

(10)扑火的方法有哪两种?

三、活动小结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举行的“生命在你手中”主题班会,大家增长了不少森林防火和交通安全知识。今后,不但要自己严格遵守,还要向我们身边的人宣传,人人争做安全小卫士。

小学暑假安全教案【篇9】

 一、活动目的

1、“安全第一”、“安全无小事”,暑假之前,提高学生安全意识,过上一个平安、快乐的假期。

2、围绕“消防安全,防意外事故”的校外安全教育,真正把学生的暑假安全教育落到实处。

二、活动过程

导入:

1、同学们,生命是宝贵的,它对于每个人都只有唯一的一次。时间飞逝,快乐的暑假又要到来了,我们在高兴之余,又有几分担忧,暑假里同学们应该怎样珍爱生命,注意安全呢?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安全,知道的同学请畅所欲言哦!

教师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抒己见,然后指名说。

2、老师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大家都提到了要注意防火、防电、防水以及交通安全等等。那么,这些方面在遇到时候,我们又该注意怎么做,才能保证自己生命的安全呢?

三、暑假了,我们应该怎样注意安全呢?

(一)用电安全

1、请同学们说说你们家里有哪些电器?

电视、电冰箱、烤箱、电脑、洗衣机、消毒柜、电饭锅、音响、电磁炉、空调等等。

2、俗话说,有了电,真方便。有了电器就更方便了,这不,这些电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精彩和方便。可用完电器时,打雷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指点。

(关掉电源,特别是电视机,不能图方便只用遥控关掉。)

3、教师出示夜里全家睡觉电视机爆炸等电器爆炸的幻灯片让学生观看。

4、教师讲述收集到了有关电器雷击事件。

5、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不要因为好奇,私自拆卸、维修电器,更不要不要私自拉或乱接电线和随意拆装电器。使用和操作电器还要注意不能湿水,一旦电器出现故障,应立即切断电源。

(二)防火安全

1、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万一,生活中出现了火灾,我们该怎样做?

让学生各抒己见,说做法,对正确的肯定,错误的及时纠正。

2、根据讨论,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一定不玩火,同时,你们还要告诉家长,煤气管要定期检查,煤气用完要关掉。

3、教师结合学校的消防讲座和《安全教育读本》向学生补充一些防火知识。

防火知识:一、不能带火柴或打火机等火种;二、不得随意点火,禁止在存放有易燃物品处用火。三、不得在公共场所燃放鞭炮、烟花等危险物品,更不允许将点燃的鞭炮乱扔。

在火灾现场,小学生等未成年人要有秩序地逃离。一、如果有避难层或疏散楼梯,可先进入避难层或由疏散楼梯撤到安全地点。二、如果楼层已经着火燃烧,但楼梯尚未烧断,火势并不十分猛烈时,可披上用水浸湿的衣被,从楼上快速冲下。三、多层建筑火灾,如楼梯已经烧断,或者火势已相当猛烈时,可利用房屋的阳台、落水管或竹竿等物品逃生。四、如各种逃生的路线被切断,应退居室内,关闭门窗。有条件时可向门窗上浇水,以延缓火势蔓延过程。同时,可向室外扔出小东西,在夜晚则可向外打手电,发出求救信号。五、如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又无其它自救办法时,可用绳子或床单撕成条状连接起来,一端紧拴在牢固的门窗格或其它重物上,再顺着绳子或布条滑下。六、如无条件采取上述自救办法,而时间又十分紧迫,烟火威胁严重,被迫跳楼时,可先向地面抛下一些棉被等物,以增加缓冲,然后手扶窗台往下滑,以缩小跳楼高度,并保证双脚首先落地。

(三)防溺水

1、教师让学生观看因游泳、钓鱼、玩水等引发溺水事故的视频,向学生再次敲响警钟。

2、让学生说说你们的想法。

3、说说这几年我们南靖县城附近发生的溺水事故,让学生明白危险时时在我们身边发生,不要以为它们离我们很远。

4、教师再次强调:学生不能私自到河滩、水库游泳。暑假若要有游泳和玩水,必须有有大人带领,并到游泳池等安全区域。

(四)交通安全

1、让学生观看交通事故惨状的视频,再三为学生敲响警钟。

2、引导讨论

(1)行人为什么要在人行道上行走,没有人行道要靠路边行走?

(2)行人横穿马路为什么要走斑马线?

(3)没有划设人行横道的马路应该注意哪些?

(4)为什么不能翻越护栏?

(5)为什么不准扒车、追车、强行拦车?

(6)为什么走路时不能看书或做其它活动?

(7)乘汽车时要注意什么?

(8)遇到交通事故怎么办?

3、齐读交通安全的儿歌

走马路,右边跑,人人都走人行道。红灯亮,路边靠,绿灯亮了向前跑。过马路,别乱跑,行人要走斑马道。车让人,人让车,安全保证最重要。

(五)机智勇敢斗坏人

1、老师希望我们的小朋友都是勇敢的孩子,可是,当我们遇到坏人的时候,要想想自己有没有能力和他抗争,不能硬拼硬,要想办法保护自己的安全。小学生被勒索、拐卖、绑架等事件偶有发生。我们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事情?万一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怎样做呢?

2、请同学们学习以下的安全守则:

不要听信陌生人的话。

上学、放学最好与同学一起走,不要单独在街上乱走、乱看。

贵重物品不要随身带。

平时不要乱花钱,也不要带太多钱。

遇到勒索等情况,要及时报警。

遇到抢劫时,要首先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不要为了财物与歹徒硬拼。

遇到色狼侵犯时,要大胆拒绝,并尽快把详细情况告诉父母。

如果看到有人拿着凶器冲进学校,要赶快躲避。

如果被坏人绑架时,看到周围有成年人可以帮助自己,就应大声呼救。

被绑架后,要保持镇定,细心观察周围环境,并装出很配合的样子,使坏人麻痹大意。然后,想办法报警或逃跑。

如果被拐卖,要想办法报警。如果被卖到陌生的地方,要想办法了解自己所在地方的名称,以便求救。

如果想尽一切办法都不能自救,就要耐心地等待家长和警察的救助。

平时要牢记父母的手机号码、家里的电话号码及区号、家庭通讯地址和邮政编码等。

四、老师总结

同学们,“安全第一”、“安全无小事”,明天,快乐的暑假生活就开始了,希望你们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不玩火,不玩电,不玩水,牢记安全知识,过个快乐又安全的暑假!

我上小学了教案1500字集锦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小编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我上小学了教案1500字集锦,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我上小学了教案 篇1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学生搜集喜欢的儿童诗

一课时

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1.(将导读前三句改成一行行诗一样的排列形式)。投影出示这三句,指名读,师生配乐读这三句。让学生谈谈读后感受。师:这短短一组排比句就像一首诗,描绘了童年生活的美好与快乐。这节课我们一起读几首描写童年的诗。

二、学习《我想》

1.自读感知。师:初读诗歌,不仅要读正确,还要用心去感受。请自由把课文读几遍,把字音读准确,把诗读流利,读完想一想: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提示:可以从诗中的某个字、词、句中去体会,可以从整首诗的内容上去体会,可以从诗的形式上去感受,也可以从思想上去感受。)

2.点拨感悟:

(1)指名分小节读,正音,认识生字:“丫”(这个字形像什么?怎么记住它?)“汲”(给这个字换个偏旁,比较“汲”和“吸”)。

(2)从这首诗中我们知道了在美好的春天里,作者有哪些愿望呢?你觉得“我”的想法美吗?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指导学生抓住“安在、带着、牵着、悠;接、伸进、汲取、长等词及带有这些词的句子边读边想像感悟。)

(3)感情朗读

师:从这首简短的小诗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孩子神奇的幻想和美好的向往,感受到了儿童诗语言的美妙,怎样才能读出我们的感受呢?我们也要边读边想像,才能入情入境,请同学们自由练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作者美好的愿望,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生练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赛读时老师读最后一节。师:读了这两句诗,我有一种疑惑,你们看这首诗的前几节都写想像,而且句式也基本一致,这两句却写回了现实,写法上也与前面不同,放在这里好像与整首诗显得不和谐,你们觉得呢?

3.领悟写法:默读诗歌,看看这首诗在形式及写法上有哪些特点或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生谈自己的发现,师引导小结:

(1)每一小结的结构基本相同,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读起来琅琅上口。(结构一致)

(2)每一小结里都有一个双音词,如“悠呀,悠――”“长呀,长――”这样的语句。(句式相同)

(3)用词讲究,动词用得很准确,“安、接、装、种”说明了“我”想怎么做,“悠、长、望、飞”是对“我”变化做什么的想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所以我们要学会用词,同一个意思可用不同的词来表达,这样就不显得单调和重复。

4.尝试创写:想象一下“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产生这些美好的愿望的?师:是春天的桃花、柳树、风筝,还有充满绿意的大地启发了作者的想象。春天的细雨、燕子,夏天的小溪、鸣蝉,秋天的桂花飘香,冬天的雪,都可以启发我们想象。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事物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写一节小诗,可以不严格遵照课文的写法,提倡创造哦!)

三、学习《童年水墨画》

1.自读提示:

(1)边读边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借助文后注释或互相讨论解决。用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2)边读边想像:读《童年的水墨画》这组诗,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

2.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自悟。

3.交流点拔:

(1)指名读并概括主要内容(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等);学生提出疑问,讨论解决;指名说说:如果这首诗是一幅画,你在画上都看到了什么?这幅画给你怎样的感觉?(根据学生讲的画面,抓住一些有特色的句子进行引导,让学生发现语言里的画面: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水战‘浪里白条’”。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虎牙。”

(2)师:同学们用心去读书、体会了,把这样的体会融入我们的朗读中,一定会读出情趣,我们一起读一读。

四、比较鉴赏,尝试创写

(一)这两首诗的比较

1.比较本课中的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2.生探究、发现。

3.交流小结。

(1)《我想》是一首诗歌,《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组诗围绕一个主题写的一组内容不尽相同的小诗,组诗根据内容可以有独立的小标题。)

(2)《我想》是押韵的,《童年的水墨画》不押韵。(引导学生朗读这两首诗,体会押韵和不押韵的区别,了解儿童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3)《我想》描写的是幻想,《童年的水墨画》描写的是童年生活的真实情景。(儿童诗在内容上可以是想像也可以是真实的,非常广泛)

(二)扩展鉴赏:读下面两首小诗,读后说说自己的体会。

我是一条比目鱼

作业本下/藏着一本书/我悄悄地看/轻轻地翻/老师走过来/我赶紧提起笔//我是一条比目鱼/一只眼睛看老师/一只眼睛看书。

长和短

星期一很长/星期天很短/上课很长/看动画片很短/家里吃饭很长/吃肯德基很短/奇怪/为什么时间也有长有短?

(三)尝试写诗:

读了这些诗,你有没有想写首诗的冲动呢?那就写一写吧。

学习提纲

1.以自己的认识说说什么是儿童诗?

2.用“3”和“o”说一首儿童诗?

3.用“小手十桃树枝”、“脚丫十柳树根”、“眼睛十风筝”“我+春天的土地”学说儿童诗?

4.自读《我想》,这首儿童诗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5.用“马路边+阳光+《水浒传》”“垂柳+山溪+钓竿+渔童”、“小河+刚出水的‘鸭子’”学写儿童诗。

6.自读《童年的水墨画》,《街头》《溪边》《江上》各写出了儿童的()特点。

7.选背《街头》《溪边》《江上》。

一、以儿童诗《湖》为例,告诉学生什么是儿童诗?什么是儿童诗的“意”和“境”。

1.大人或儿童写的适合儿童阅读的诗叫儿童诗。

2.儿童诗的“意境”中的“意”指诗中的感情、道理、想法;“境”指诗中的“画面”。

二、抓住“3”和“o”的形态特点,启发学生想象意境,学写数字儿童诗。

三、指导学生以“小手、桃树枝,眼睛、风筝,我、春天的土地”为依据,想象《我想》这首诗的意境,学写儿童诗。

四、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我想》,与学生诗作比较,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启发学生以“马路、阳光、《水浒传》,垂柳、钓竿、渔童,小河、小孩”为凭借,想象《童年的水墨画》意境,学写儿童诗。

六、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童年的水墨画》,与学生诗作比较,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练习提纲

8.以《青蛙=蝌蚪》、《w=飞行的雁群》。《田园-收获=大地睡了》为题,学写一首儿童诗。

七、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附:《湖》

好大的一面镜子╱蝴蝶飞过来╱照一照╱看看衣服美不美╱看看身材好不好╱一只青蛙跳过来╱打破了镜子╱蝴蝶急得大叫╱我的衣服破了╱我的衣服破了

我上小学了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几日呀?那是什么季节了?我们学过描写几首春天美景的古诗了,谁来背一背?(指名背《咏柳》等)

2.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赞美春天的古诗——《村居》。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4.解题:“村居”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农村居住。)

5.介绍作者:高鼎,清朝人。他的诗善于描写自然景物。

过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就是作者在农村居住时所看见的。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象?又是怎样描写所看到的景物的呢?

二、放课件,看图听录音,整体感知诗意

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象呢?请看……(放课件)

学生观看后说说自己的所见。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那你们喜欢这美丽的春景吗?同样,诗人陶醉了,他写下了这首有名的《村居》。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初步感受诗意

1. 出示要求:借助拼音分组自由读诗句,划出生字词,给生字找几个词语,再讨论诗句意思。

2.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识字。莺:后鼻音,中间是秃宝盖儿;趁:前鼻音。鸢:上面没有一撇。给生字找词语。

3.指名读诗句,如有不正确的读音及时纠正。

4.齐读。再练读。

5.请同学们马上描生字。注意每一笔写在哪儿。

四、借助课件,加强朗读,感悟诗意

1.学习古诗一、二两行诗句

(1)师:同学们,春天到底在哪呢?其实就在我们的眼睛里。仔细看看图,再读读这两行诗句,从哪些字词可以找到春天呢?

(从 “草长”、“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中可找到春天;从图上杨柳长出绿芽也可找到春天。)

“草长”是什么意思?“醉”呢?

师:谁能把这句诗读一读?

(指名读,如读得不理想,老师范读后再指名读)

师:读得太棒了。让我们看着图轻轻地、有感情地再读一读。

(生齐读一、二句)

谁能说说这句诗所描绘的美景呢?(学生发言,说诗意)

(2)展开想像的翅膀,把诗人描绘的景物具体化。(如“草”是什么样的草?“莺”是什么样的莺?“柳”是什么样的柳?怎样地拂?

学生自由发言

(春光明媚,小草刚刚从睡梦中醒来,吐出一点点被春风染绿的嫩芽,自由地长呀长;刚过冬的黄莺展开柔嫩的翅膀,无忧无虑地飞翔着,仿佛在赞美春天,歌唱春天;堤岸上的杨柳在春风的吹拂下梳理着自己细长的秀发,沉醉在春天的美丽中。)

师:诗人用“长”、“飞”、“拂”、“醉”把明媚的春天写活了,沉醉在这美好的春光里。突然,“噢——”一阵欢呼声打破了春天的宁静,原来是------

2.学习三、四两行诗句

四人一小组读这两行诗句,读完后互相讨论:读了之后,讨论:孩子们是怎样放风筝的?

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

男女比赛读。

小组派代表说说。

(欢快的孩子们跑着、跳着,露出一张张天真、活泼的笑脸。“快!快!”一个扎小辫的孩子高高地举着一只五颜六色的鹰形风筝,跳着、叫着,一边跑一边放线。只见风筝在孩子的牵引下越飞越高,在蔚蓝的天空中舞动,似乎在与云朵比高。不一会儿,天空中陆续飞起了许多纸风筝。在高高的云层中,各式各样的风筝似乎活了,纷纷炫耀着自己的美丽。)

3.请同学们把整首诗有感情地朗读,再背诵。

五、解“醉”,总结全诗

同学们,诗人看到这么迷人的春光,这么欢快生动的儿童竞放风筝的场面,他怎样?可用诗中的一个字来代表他这时的心情?(醉)

那诗中到底谁醉?

1、杨柳醉,醉在蒙蒙的春烟里。

2、堤岸醉,醉在柳枝的轻柔的抚摸里。

3、草儿醉,醉在痛痛快快的生长里。

4、黄莺醉,醉在自由自在的飞翔里。

5、儿童醉,醉在快快乐乐的放飞里。

6、诗人醉,醉在迷人的春光里,醉在孩童的欢乐里。

六、作业

同学们,你们能把这迷人的春景,儿童竞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写出来吗?赶快动笔吧,看谁写得生动,谁写出了诗人的“醉”。

我上小学了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使学生主动获取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意识,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3.初步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并且正确率高,理解“破十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沟通联系

师:请同学们看口算卡片,老师找同学口算,其他同学评价。下面开始:

15-9=14-9=18-9=13-9=12-9=16-9=17-9=11-9=

指生口算。(可随机指生说出计算方法)

刚才大家都算得很熟练,可以看出方法运用得不错,十几减9你们都会算了,那如果十几减8、减7、减6、减5呢?你们会算吗?我们来试一试好吗?

今天怎们继续研究十几减几的减法。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星期天小花和菲菲从美丽的五彩池里钓回了好多金鱼,并把金鱼放在了一个鱼缸里。看着美丽的金鱼在鱼缸里快乐的玩耍,它们高兴极了。小花说:“瞧,我钓的鱼的多!”菲菲抢着说:“不!是我钓的鱼多!”它俩越争越厉害,小花说:“这里共有13条金鱼,我钓的是8条花的,你钓了几条黑的?”菲菲说:“有13条金鱼,我钓了5条黑的,算一算你钓了几条花的?”

可是金鱼游得太快, 小朋友们,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帮它们算一算好吗!”

2、独立算法,合作探索。

求黑的有几条,算式怎么列?求花的有几条,算式怎么列?(板书)

(用减法计算,已知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列式: 13-8= 13-5=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两道算式怎么计算。

先自己想一想,再跟你的同桌讨论一下。

3、交流汇报算法。

谁愿意来汇报?

学生汇报的算法可能有:

(1).用“破十法”算出答案。

先用13中的10减去8,等于2,再把2和13中的另一部分3合起来就等于8,所以13-8=5(条),黑的有5条。

同理:先用13中的10减去5,等于5,再把5和13中的`另一部分3合起来就等于8,所以13-5=8(条),花的有8条。

(2).见减想减,算出答案。

因为看到这两个减法算式,可以同时想到一个加法算式,即:

8+5=13,13-8=5。13-5=8。

(3).13-3=10,10-5=5。哦,那你是分两步减。那13-5呢?13-3=10 ,10-2=8。

(4).把8看成10,13-10=3 , 3+2=5。 为什么要加2?(因为原来是减8,我们刚才是减10,多减了2,所以要反过来加2)那-5呢?

把5看成10,13-10=3,3+5=8。为什么要加5?(因为原来是减5,我们刚才是减10,多减了5,所以要反过来加5)

4、小结

同学们用了好几种简便的方法解决了这两道算式。那我们再来总结一下是哪几种方法?师生一起总结。(一种是想加算减,一种是先用十去减,也就是破十法,还有的是分两步减,还有把一个数看成另一个数,这是为了计算简便)

这么多种方法,你们喜欢哪一种?

计算时你们可以选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三、巩固算法,口算练习

1、好,请同学们翻开书第15页,思考第一题上下两道题有什么关系?完成这道题。请一位同学把你做的结果展示给大家看一下。(对吗?)说一说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以第一组两道题说明一下。(在计算11-5的时候可以利用5+6=11来计算。那后面呢?也是这样。点一下。其实就是想加算减。)

2、再看下一道,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计算。(课件出示)

3. 好,我们再来一道快速抢答要不要?谁算对一道就点燃了一根蜡烛,看看谁点的蜡烛多?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你可以讲学到什么知识,也可以讲用了哪些方法来解决?(其实都是用前面学过的十几减九的方法)

这节课我们用学过的十几减九的方法解决了其他的十几减几的计算。也就是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我上小学了教案 篇4

接受一节公开课,心里总有些忐忑,每天心里时不时都会想到课的事,虽然每天都在上课(并不是平时没用心上课)。可是面对公开课,紧张总是难免的。想精心准备一番也是情理中的。我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反复阅读了教师用书,还看了有关录像资料。对于课堂的每个环节也进行了预设,但总担心会有什么不可收拾的场面。因为毕竟是公开课呀。一句话讲课前的煎熬非常令人难受(也许任何成长都要付出辛苦)。最后讲课时间到了,不容再多想,因此确定了如下教学过程:

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折一折

学生动手折纸。教师巡回指导。学生交流多种折法。

2、看一看

同学们的办法真多,想不想认识向我们挑战的同学,她们就在书上的46页。大家打开书看一看自己的折法和书上一不一样。跟书上一样的很好,不一样可以按照自己的折法做。

4、画一画

提醒:你认为从哪边画,为什么?引导学生学习书上的画法。

5、想一想

认真观察一下,你能看出你所折的纸能剪出几个小人吗?为什么?

6、剪一剪

学生动手剪,教师巡视引导。特别帮助失败的同学找出原因。

7、评一评

哪些小朋友剪成功了?开始想剪几个,就剪出几个的有哪些同学,真了不起!失败的小朋友给我们说一说原因好吗?

8、提一提

向我们挑战的同学又说话了:看来大家是很聪明,我还能剪出手拉手围成一圈的小纸人呢。这回你们不会剪了吧!

同学们,敢接受挑战吗?谁发现了向我们挑战的同学在哪里?

请同学们看书47页,看懂得同学给大家讲一讲。

参照书上的剪法试着剪一剪。

9、帮一帮

小组同学互相帮助,会的同学帮一帮不会的同学。

10、赏一赏

同学们将自己的作品展示一下。

反思:

从以上的设计不难看出教师把每个环节都设计的比较细,可谓细致周到。既想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又想步步引导。结果虽完成了教学任务,但离我理想的课相差很远。课一讲完我就意识到“扶”的太多。紧接着我又有另一个班的课,于是就索性把最开始的想法在没有思想压力的情况下在奋进班(全校四个同级班中每个班学习落后的12名学生组成的一个班)试上。结果让我兴奋不已。课后我将课堂主要环节整理如下:

大胆放手,实践探索

1、放手让学生试一试

学生动手折纸,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可能有几种折法,教师心中有数就行了。不会折的可以告诉学生百变小人是从书上46页变来的。提醒学生可以学习书上的折法。

师:同学们折好了吗?你想剪什么?你想剪什么就画什么吧。

这时有学生不知道画哪边,提醒学生想一想,也可以看一看书。教师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指导。

2、因人而异个别指导

学生在操作时,教师进行个别化指导,参与到学生中间。对于失败的同学鼓励他们找一找失败的原因,然后可以得到一张彩纸,再剪一剪;剪成功的同学也可以得到一张彩纸,试着剪不同的图形。

3、互帮互学人人成功

对于又一次成功的同学,教师鼓励他们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当小老师。同时鼓励失败的同学主动向成功的同学请教。

4、趁兴设难再激兴趣

教师在学生基本上掌握连续对称图的剪法后,以旋转的方式将围城一圈的小人图形展示给学生,并激趣道:我们四个好朋友,围在一起手拉手。转转转,转转转。

师:百变小人又围成了一圈,你知道他们是怎么变的吗?他们是从书上47页变来的,大家可以看一看书,剪出自己喜欢的围城一圈的图形。放手让学生剪一剪。

5、作品展示自由创新

各小组把自己的作品用多种形式进行展示。有的将图案作头饰;有的将图案作手镯;还有的将图案直接展示……

反思:

稍加对比不难看出第二次课,教师完全走在学生中间,把学生当成了学习的主体,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问题的过程。有些环节并不需要教师去设防,去引导。在具体的实践中,学生面临问题时,会从内心提出真正相知道的问题,而不是教师让他们去想的问题。不同学生遇到不同的问题就个别指导,对于共性的关键问题在全班讲解。最后总结规律,达成共识。个人认为这样更能体现新的教学理念。

我上小学了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道中秋节的来历、传统故事、传统活动,知道中秋节历史悠久,懂得“中秋月圆”的原因,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感受亲情。

2、正确对待中国传统节日和外国节日,积极参与中秋节的文化娱乐活动,针对如何更好地庆祝中秋节的论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从不同途径搜集节日的信息,对中秋节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知道中秋节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以及“中秋月圆”的原因。

2、体会节日背后的历史含义和文化底蕴,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3、对民族传统佳节产生进一步了解和参与庆祝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

搜集与中秋节有关的故事、民风民俗、名言佳句。

活动安排

1、活动主题:月到中秋分外圆

2、活动对象:全班学生

3、活动时间:9月xx号下午第二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时在夏历八月十五日,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与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并称四大传统佳节。中秋节最早源于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礼制;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魏、晋、唐、宋以来,逐渐演变成赏月的风俗。“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据传这个中华民族重要节日的形成与“唐明皇梦游月宫”的故事有关。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收、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古风延续至今

圆圆的月亮象征着团圆,中秋节也是中华民族象征着团圆的传统节日。所以,我们把圆月和中秋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

二、联系自己,畅谈中秋感受:

1、过渡:中秋节为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人们为什么常借中秋节月亮最圆时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与亲人、朋友相聚的愿望,人们又是怎样来庆祝中秋节的呢?带着这些问题,继续我们的探究学习。

2、一年一度的中秋节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今天,就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将其中最深刻的印象呈现出来,说说我们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学生讲述对中秋节的印象,交流各自家中的过节方式。)

①教师启发引导:爸爸、妈妈为你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做了些什么?(赠送月饼,全家团聚。)

②思考: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表达一份孝心。)

③小组讨论: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才能体现对父母的一片孝心呢?

(孝敬长辈,争获孝敬章)

3、小结:你们的中秋节过得真有意义,令人难忘。

三、了解来历,感受中秋节悠久历史

1、师: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收集了一些关于中秋节的资料,你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吗?

2、学生交流中秋节来历。

嫦娥奔月的故事;唐明皇想念月宫;谷物丰收,人们拜祭;

3、小结: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民间传说很多,究竟哪个更准确,我们已无法证实了。但是,根据史书记载,唐朝初年,中秋节就成为固定的节日,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它已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思考:每个月的农历十五都有圆月,为什么把中秋节放在每年的八月十五?为什么“月到中秋分外明”呢?说说你的想法,

5、小结: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正值秋分前后(太阳直射赤道),空气中水汽较少,透明度较好,月亮便显得特别明亮。又因为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所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三、了解习俗,感受中秋节的文化底蕴

1、师:作为传统佳节,中秋节有好多庆祝的方式。

①说说全国各民族人民是怎么来庆祝中秋节的?

②把收集到的材料合作交流。

2、有关中秋节的传说故事;

(1) 嫦娥奔月

(2) 朱元璋起义

(4) 月饼典故

(5)传 统 习 俗

灯谜 吃月饼 燃灯 祭月赏月

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远在台湾岛的小朋友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孙,尽管我们现在各在一方,相信我们总有一天会团聚的,我们在这团圆佳节里给他们写一封信吧!遥祝我们对他们的思念之情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天蓬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天蓬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天蓬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天蓬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天蓬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朱元璋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我上小学了教案 篇6

小学语文教案:花瓣飘香

【教学设计】

板块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师:初次见面,老师带来一盆月季花作为见面礼。

(2)师出示写花的词组,指名读。

(3)揭题。(提示:“瓣”的中间是“瓜”,写得瘦瘦长长紧凑才好看。)

(4)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特别注意生字的写法,准备默写。

2.预习检测,理解词语。

(1)默写。将字写正确、写美观。(指名一生上黑板写)

(2)默写第一组:摘、捧、俯、拿。

①老师通过动作表演的方式让学生默写“摘”“捧”“俯”,以猜字谜“一人一张口,口下长只手”的方式默写“拿”。

②评价反馈默写的字:

A.强调“摘”的里面是个

“古”,“拿”字上面短横不可丢。

B.前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拿”要写紧凑。

③将字词放进第2自然段,指名读。

④概括。提示:用上一连串动作的词语就把小女孩摘花瓣的过程说清楚、说具体了。

(3)听写第二组:不知所措、惶恐。

①这两个词语都在第3自然段,轻声读,思考它们是什么意思。

②交流“不知所措”的意思:如果你是偷摘花瓣的小女孩,面对月季花的主人,你想把花瓣放下,但为时已晚;你想把花瓣藏起来,但又不敢,这就叫——不知所措。

③交流“惶恐”的意思。看图,小女孩正在摘花瓣,这时听到主人喊:“哎,小姑娘,你怎么摘我们家花瓣呀?”小姑娘感到怎样?(紧张、害怕)这就叫“惶恐”。所以,这两个字里都藏着一颗心,(课件演示:竖心旁左点低右点高。竖画长而直。心字底撇点低,卧钩上面的两点一高一低。)

④体会词语意思,齐读第3自然段。

⑤小结:借助文中的句子也能很好地理解词语。

(4)学习第三组:

①读词语:舍不得、懂事。

②联系生活理解“懂事”。

板块二:扣住“懂事”,整体品悟

1.作者也夸赞小女孩“懂事”,为什么?她做了一件什么事?(摘花瓣送妈妈)

2.她具体是怎么做、怎么说的?默读课文,把体现她“懂事”的句子画出来。

3.交流对话,从爱花、爱妈妈、爱爸爸三方面体会小女孩的“懂事”,其间角色扮演送妈妈花瓣、读爸爸来信后对爸爸说心里话。

4.分角色朗读对话。

5.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仿佛又回到了几天前的那个清晨。(配乐读第2自然段)

6.师生互动:

(1)小姑娘,你摘花瓣的动作为什么那么小心?

(2)花瓣很小很轻,为什么要用双手“捧”着?

师:一连串的动词背后,是小女孩对妈妈浓浓的爱意。

板块三:内化情感,迁移练写

1.小小花瓣,心意无限。现在你觉得飘香的仅仅是花瓣吗?(孝心)

2.这飘香的花瓣深深地感动了“我”,(引读结尾)在两盆花的下面,“我”都悄悄放了一张心意卡,联系课文,帮“我”完成一张心意卡。(要求书写工整、美观,开头空两格。)

3.学生分享交流。

【评析】

我上小学了教案 篇7

活动准备:

1.每人准备一份礼物,想好送给谁

2.班会节目以及音乐负责人:陈锐

3.幻灯片负责人:向阳等

4.黑板布置负责人:熊思琪向阳杜萌瑶

5.班会教案负责人:杜萌瑶熊思琪

6.准备冠军组游戏的奖品

活动目的:

1.让同学们铭记在小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2.让同学们感恩成长中的一切

3.表达自己毕业前对老师同学的不舍

开场白;

合: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杜:点点滴滴,恍如眼前。

熊:暮暮朝朝,难以忘怀。

向:属于我们的成长之路,属于我们的童年之梦,又伫立一个新的里程。

陈:无论时光怎样淌过,现在的六班永远不会散场 小学毕业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小学毕业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杜熊:青涩的豆蔻年华,是一曲荡气回肠的歌。

陈向:绚烂的拼搏时代,是一首久久萦绕的.诗。

合:下面六(6)班毕业班会现在开始。

致我们最爱的六班:

杜:六年中我们有过欢笑,流过泪水,经历磨炼,得到成长。

熊: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些年渗透在成长路上的足迹

(点幻灯片)

陈:看完相册大家想说些什么呢?(点5个人发言)

节目展示:

向: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偶像,它代表着我们的信仰,我们的崇尚,我们爱的寄托,下面有请陈金玉等人为大家带来歌曲《偶像万万岁》。掌声欢迎!

陈:我的未来是一场未知的博弈,是一场不凡的殊途,但是我们的未来不迷茫 小学毕业主题班会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接着,有请陈金玉等同学为大家带来歌曲,《我的未来式》

向:挑战自我,非同凡响梦想麦克主我舞台,让我们进入本次毕业班会最针锋相对的环节:一站到底。有请主持人:杜萌瑶。(出题者:熊思琪。)

题目: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是唐朝哪位诗人的诗句?王之涣

电灯是谁发明的?爱迪生

晚上,天空中出现的形状像勺子的七颗星叫什么星?北斗星

诗圣 的是谁?杜甫

我上小学了教案 篇8

《识字8》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会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积累词语,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3.练习——是——,——也是——。——能——,——也能——。

4.有主动阅读中国神话故事、了解当今科技成果的愿望。

教学重点:

目标中的1和4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

1.听写上一课的生字。

2.背诵早读时背的《乞巧》

上课

1.我知道我们班孩子识字量很大,我考考大家。

2.出示生字:身、真、常、我、于、由、前

3.这些生字难不住你们,变一变,你们还认识吗?

4.出示生字:射、填、嫦、娥、宇、宙、箭

5.这些生字就藏在《识字8》的词语里,打开课本125页,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问问下面的小树叶。

6.课件出示8个词语,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

后羿射日

精卫填海

嫦娥奔月

出示“奔”。读词语,说一说什么时候读第一声?什么时候读第四声?

女娲补天

人造卫星航空母舰宇宙飞船运载火箭

学习多音字“载”

“载”与“栽”比较记忆。

7.出示课后的10个生字:注音读;去掉拼音读生字。

8.看图片,猜词语。

9.出示课文,读一读左右两边的词语,说发现。

10.你知道哪一个神话故事?讲一讲

我上小学了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春天的景物以及对春天的感受写下来。

2、写时要表达真情实感,注意把句子写通顺,不写错别字。

3、按要求完成习作,题目自拟。

4、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教师准备:

反映春天特征的音像、图片、歌曲。

学生准备:

1、利用课余时间到附近的公园或田野去寻找春天,并记录春天的特征。

2、搜集反映春天特征的图画、歌曲、诗歌,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教学。

1、师:同学们,春姑娘已经悄悄地来到了人间,她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礼物,你们想看看吗?(播放一段春天的录像)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大好的春色呢?(春光明媚、柳绿桃红、鸟语花香、万物复苏、春意盎然……)

2、同学们,春天美吗?从冬天到春天,你发现周围有哪些变化呢?(学生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3、看到这么美丽的春天的景象,你能用诗歌或优美的语句来赞美这美丽的季节吗?(学生交流、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春天的图画、歌曲、诗歌佳句等。

4、春天,天气转暖,万物复苏;春天,耕耘播种,充满希望。同学们已经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心灵去感受过这美好的春天了。今天这节课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描写,再次去感受春天的美好吧。

二、指导选材,丰富材料。

1、你们是从哪儿找到春天的?(花、草、树……)这是从植物身上找到的。(板书:植物)

2、还可以从哪儿找到春天?(动物、天气、人物……)引导学生回答后,9(教师板书:动物 天气 人物)

3、小组交流。请同学们闭目想想去了哪些地方寻找春天?在那儿,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然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4、全班交流。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组织学生评一评、议一议。

5、小结:从植物、动物、人物、天气等变化中,我们发现了春天,从动听的歌曲中和书报中,我们也可以欣赏到春天,可见,处处有春天啊!

三、教给方法,自由发挥。

1、本次习作是写出自己对春天景物的发现和体会,内容范围宽,可以写的材料很多,因此所选择的写作材料,要突出什么特点呢?(春天的特点)

2、从哪些方面去写选好的材料呢?(可从形状、颜色、时间、空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方面去描写。甚至可联系读过的诗词,唱过的歌等方面去联想,想象。)

3、选择的材料可按什么样的顺序描写呢?(按空间顺序、按人物游览地点的先后顺序……)

4、按上述要求,小组交流,互相启发。

5、小结:材料的选择,表达顺序的选择,是为了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写具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学生起草,完成初稿

1、学生起草初稿。

2、教师巡视,并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五、指导修改,完善习作。

1、示例修改,突破难点

写景物的文章,学生常犯的毛病是没有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具体。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可出示典型的“病文”,组织学生修改,帮助学生掌握如何抓住重点写具体的方法。

2、学生自改,完善习作。

要求学生进行错别字和病句的常规修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照是否抓住“春天的景物及春天的感受”写具体这一要求进行修改。

3、互动点评,修改提升。鼓励学生主动出示自己的习作供大家点评析修改。

六、展示习作,体现价值。

1、学生自己誊写习作。

2、在班级展示学生的习作。

我上小学了教案 篇10

教学要求:

1、了解中秋节的有关知识。

2、介绍有关中秋节的传奇故事。

3、介绍我团屯垦史。

教学过程:

一、齐读班会的主题,交流对主题的理解:

(中秋节是月亮最圆的时候,是团圆的日子,我们心里也会喜洋洋、甜滋滋的)

二、中秋节来历

中秋节是东亚的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不单单是华人的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日本、韩国的传统节日。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但并没有说明是八月的哪一天。唐朝以后,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一般认为,中秋节开始盛行于宋朝,到了明清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大传统节日了。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三、中秋知识竞猜:

1、中秋节是中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我们能正确说出是哪三个节日吗?

(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2、中秋节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它有许多习俗,我们知道些什么习俗都可以说出来哦,看谁说的多?(拜月娘、赏月、吃毛豆芋艿、吃月饼等等)

四、简介团史

五、故事引趣:

师引:中秋节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节。“月圆人团圆”,那是一个温馨和谐、及富诗情画意的节日。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现在就让老师来给你们介绍一下:《嫦娥奔月》

2、继续介绍关于中秋节的神话故事

听了嫦娥姑娘的故事,老师觉得中秋节真是个非常有意义的传统节日啊。它还有许多传说故事呢。(看时间待定)月中玉兔吴刚伐挂树

3、介绍中秋节的水果柚子

六、优秀诗文诵读:《静夜诗》《古朗月行》《水调歌头》等。

七、小结

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为我们班级如何过明天的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老师感到好开心!看来,我们三年级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大家永远齐心协力,共同出谋划策做好每一件事!

三年级集合教案1000字(精选10篇)


以下由编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三年级集合教案”,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教师的评价语言不要过于单调,早早的预备好教案,是优秀教师的工作内容。教案可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把教学内容展现出来。

三年级集合教案 篇1

(1872年――1944年)蒙德里安出生在荷兰的阿麦斯特一个教会学校校长家庭,14岁开始学画,20岁成为当地的一位中学美术教师,开始从事学院派和写实主义创作,后又从事印象派,象征派和写实主义创作,后又从印象派,象征派和后印象派中吸取养料。直到1911年,他在荷兰看到毕加索和布拉克的早期立体主义作品后,次年就赶赴巴黎,开始按立体主义方法作画。最初使用最单纯的红,黄,蓝和绿等颜色来描绘风景。在以后的年代里,他以抽象的平面,用正面的手法来表现风景,1914年回到和来创立风格派,提倡新造型主义。

蒙德里安把新造型主义视为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抽象符号把丰富多彩的大自然简化成有一定关系的表现对象。他认为:“唯有纯造型才能完成最后的抽象。在造型的艺术中,真实性只能通过形式和色彩,有动势的运动的均势才能表现出来,纯手段才是提供达到这一点的最有效的方法。”这一思想使他通过直角,通过把色彩简化成原色,并加上黑和白,成为一种非全等的,对立的均衡。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一步步地排除着曲线,直到我的作品最后是由直线和横线完成,形成诸如十字型,各个相互分离和隔开,直线和横线是两相对立力量的表现,这类对力的平衡到处存在着,控制着一切。”

蒙德里安在1914年的画中,曲线已经消失,垂直与水平结构居主导地位;19196年以后通过垂直与水平线结构的动势平衡,以及使用原色,完成了他表现宇宙的理想,达到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红,黄,蓝的构成》也是如此,他作于1930年,有51厘米见方,现归纽约私人MnandMrs,ArmandP,Bartos收藏。

三年级集合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②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③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一、读文质疑。

1、自读课文,你能提出了哪些问题?

①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②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2、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二、学生讨论,交流感悟

①学生自己先带着第一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②小组内交流。

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③全班交流。

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④感情朗读课文第一至五自然段。

⑤学生自己先带着第二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⑥小组讨论。

⑦集体汇报交流,读课文。

⑧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学习写法

课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自由读文说一说。

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四、实践活动

摘抄你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

课后反思:

本文学习中理清思路是一个重点,学生在反复朗读之后能自己明确文章的叙述顺序,互相讲道理,是一大进步。本文的写作方法详细进行了讲述,学生能举例说明,模仿课文的写法口述如何用事实讲道理的写作方法,对今后的写作是有帮助的。

学习目标

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④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三年级集合教案 篇3

一、对教材的处理,从不合理中逐步走向合理

《矛和盾的集合》是人教版第五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一单元安排了几个有趣的故事,通过故事告诉学生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因此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能正确认读6个生字和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别人的长处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过程,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其中,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通过教学重点的突破,让学生掌握思维的一般过程,学会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懂得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这个道理的理解体会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如何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第一至第四自然段,这一部分主要写发明家由比赛这一普通的事情想到矛和盾各自的优点与不足,由此发明坦克的过程。这是文本的主体,学生只有经过对文本的充分接触、感悟,才能明白文章解释的道理,才能延伸到生活,主动地去观察、去思考,学习如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对本文的教学设计,在上课之前,我准备在一课时内完成,既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又明白课文揭示的道理,并且通过小练笔,模仿第四和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生活中还有那些例子也是集合了各自的长处,发挥了新的作用。既做到读写结合,运用语言,更加深对结尾揭示的道理的理解体会。

因为容量太大,所以在教学前我还预设了每一环节的大致时间,便于及时调控,争取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很多时候,事物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为在字词教学上所花的时间比较多,因为三年级学生概括的能力相对比较弱,还有课堂内随时有新的生成,结果预设的最后一环节理解结尾和练笔则无法完成。顺着铃声点到为止。

现在想来,也许是歪打正着。我们在上公开课时,往往追求的是设计的完美,教学过程的完美,而忽视了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忽视了学生的接受水平,忽视了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如果按照原先的设计,容量很大。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要学会归纳文章内容,要从故事的讲述中了解发明家的思维过程,体会发明家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是有一定难度的。何况还要学生理解文本揭示的含义,在生活中的应用,难度则更大。全部放在一课时,只能是草草走过场。而现在这样的处理,我觉得更科学,即落实了教学的重点,又能真正解决教学的难点。而安排的练笔也能得到真正的落实。语文是自我感悟的过程,但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讲,是需要我们的指点,需要扎扎实实地落实的。

这时这节课给我的第一个启示是提醒我,我们的教学应该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围着学生的发展服务。课堂的主人是学生,而不是看教师的表演的。

二、对词语的教学,从随意走向有意识的训练

过去一直来教高段语文,总以为词语教学是低段的事。低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会了很多识字记字的方法,在高年级没必要浪费时间了。近两年来,在与万里学校罗树庚老师、陆青春老师的接触中,在不断的学习中,逐渐改变了这种错误的意识。其实,学习词语很重要,学习词语不仅仅是要认读此语,更要理解运用词语,还要掌握一定的方法。纵观近几年的特级教师的展示课,我们都能发现特级教师的匠心独运的设计。比如罗树庚老师在教学《小木偶的故事》时,选择的是表情词。在课前谈话时,他选择了一些表情词,让学生通过做表情来理解词语,来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而这些表情词来源于文本,又恰当好处地为文本的学习作好铺垫。在词语学习环节里,认读的是13个表情词,因为神态描写是本文的一大语言特色,因为神态反映的是人物的内心活动。而通过这些神态词的认读,很自然地带出笑嘻嘻。然后,罗老师让学生找出有笑嘻嘻一词的语句,通过四句话分别讲的是谁与谁的故事,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结构。而借助笑嘻嘻对文本的解读,让学生在同情小木偶遭遇的同时,反省自己的生活,感悟快乐的真谛。

还记得在十月份的一次教研活动中,宁波江北区的一名老师说,现在的阅读教学高段与低段没有明显的差别,低段的教学重点到底在那里?这句话对我的触动也很大,也是一直在考虑的。

因此,在设计本文时,我觉得应该在字词上花功夫。但是,如果字词是毫无规律地出现去认读,那就违背了语文教学的方法论。因此,考虑按一定的规律出示词语。可是,睁大眼睛,也只发现有特色的词语是左抵右挡,它是由一组反义词和一组近义词组成的。如果当堂课积累,怎么引出这个词?要在短时间内马上例举这类的词也是有难度的。

我望着这些词语,怎么也感受不到它的灵动。可是对于我这样的年龄很难有这样的机会,总不能轻易放弃。于是,我一个一个词语读下来,想一想,再读再思考,终于找到了一些规律:坦克、炮口、履带、庞然大物是描写坦克外形的,雨点般、左抵右挡、难以招架是写矛的威力的,合二为一、大显神威、乱作一团是来表现坦克的威力的,战场、首次、长处、乌龟是名词,自卫、进攻、集合、戳不到是动词,紧张、固然、善于是形容词。当然,这些特点并不要求学生都知道,能发现一处,就能说明他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这也是学习这篇课文要培养的学生的情感目标。我想,语文教学的目标应该落实在每一个环节中,正像陆青春老师告诫我们的,我们在教学中应该经常反问自己:我要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要让每一个环节发挥它最极致的效度。

当然,在教学的方法上还有不少可以思索的。比如,我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己划喜欢的词语和难读难写的词语,并通过自由读、指名读识记。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词语,去发现词语,同时,通过大家的读词去发现哪些词是大家都喜欢的,意图是引出进攻、自卫、合二为一、大显神威,为课文下一环节的学习自然过渡。但从课堂反馈来看,这种方法的是否合适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三、对教材的突破,从习惯走向完善

我是抓住进攻、自卫、合二为一、大显神威这四个词语统领全文,突破重点。在设计教案的整个过程中,也阅读过网上的不少教案,大多数从传统的课文开头入手,顺次学习。并不是这种方法不好,但能不能有点特色,加强学生的记忆呢?我反复地研读了课题矛和盾的集合,矛和盾的集合就是集合了矛和盾的优点,它们的优点是什么?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怎样让学生明白发明家在比赛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认真思考,发现了各自的优点,然后再不断思考,想到了发明一种新的东西,使它集合两者的优点,发挥更大的作用,于是发明了坦克。当我再读文本时,发现文本的第五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是: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这句话其实就是对课题的很好的诠释,也蕴含了文本要揭示的道理。于是想到从这句话入手前后勾连。那么,如何引入这句话呢?这时就想到了这四个词语,在词语教学中引出这四个词,同学们,文中有一个句子,把这四个好词语都用上了,请大家找一找,认真地读一读。这样的衔接自然贴切。这个设计是我挺满意的,也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同。

四、对方法的渗透,从无心到有意

现在的语文教学提倡读写结合,在学中学习如何表达。我将在第二课时的学习中安排练笔。在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文本揭示的道理以后,延伸到现实生活。先让学生做几道做趣味数学题,如矛+盾=坦克,鞋子+轮子=溜冰鞋,电视+电话+摄像头=可视电话,再组织我的奇思异想思维训练活动,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发明创造?后来,又想到还可以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也可用这样的方法去解决?这个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培养参与意识和科学的探索精神。在此基础上,安排练笔:用以上算式模仿第四、五自然段写一段话,写它新的作用怎样。这样做的目的,既通过说话训练和写作训练加深对结尾含义的理解感悟,同时在范本中学会表达。因为三年级的写作从段过渡到篇,写作的方法就是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并逐步掌握。

学会归纳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虽然课程标准对三上年级还没有这样的要求,但我以为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是不能被课程标准所约束的,适当地拔高点要求还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在教学中,我总是有意识地渗透一些高段的阅读知识和方法。在这堂课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归纳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这也是对故事内容的提炼。但毕竟是三年级的学生,不可能一步登天,因此,我设计了填空题,帮助学生如何找到思维的着眼点。只是,这个填空题设计的还不够精致,如果能用一定的句式套用,方法的体现就更为明显。

五、对课堂的生成,从被动走向主动

作为一名老师,要随时发现新的生成,并化被动于主动。在今天的词语教学中,有几处生成。我觉得自己在这一环节中的处理是比较妥当也比较人文的。比如男女生分开读,男生读得很起劲,有点声嘶力竭,于是抓住他们朗读的最后一个词语乱作一团,引导他们读词语不要喊。学生把戳字念成平舌音,及时纠正,并告诉学生可以从部首去理解词义,同时渗透行为教育不能拿东西去戳。从我对本班学生半个学期的接触来看,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比较弱,表现在作业本上是题目给了意思,在课文中找相应的词语,错误率却不低。所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怎样理解词语。比如今天的现场造句。学生读到长处,引出引出前面学过的词语长进,老师希望每个学生在这堂课里都有长进,既复习了多音字,也给了学生充分的鼓励。学生把大显神威误读成大显身手,老师相信每个学生都会在这堂课里大显身手,我们三(1)班大显神威,帮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词语,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六、对板书的设计,从粗糙到精致

在本次教研组活动中,我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师比较满意的。我从课件展示的两件古代兵器入手,引出矛和盾,因为这两个是生字,要会书写,所以在板书的时候,结合进行字音的教学和字形的指导。然后,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说一说它们的作用,并分别在矛和盾的下面板书进攻和自卫。在学习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这一句时,引出并板书合而为一和大显神威。在理清坦克的发明过程后,认识坦克的各个部件,以及与矛和盾的相同点,引出枪炮口和铁屋子(有点不好意思,这两个词语后来不上的,不过漏洞不是很明显),结合板书小结:盾能自卫,改变成铁房子,防卫的本领更大;矛能进攻,改成枪炮,攻击的能力更强;再装上轮子,安上履带,会动了,坦克的作战就更灵活了。坦克的发明就是把矛和盾的优点?板书:集合。

最后形成的完整的板书是:

25矛和盾的集合

进攻自卫合二为一大显神威

枪炮铁屋子坦克

这个板书很好地立清了文章的脉络,也体现了本文的主要内容。

给自己说了这么多地赞美词,也该找找不足点:

一、激励的语言太过贫乏单调

听青年教师上课,最大的感触是他们的评价语很丰富,很切合,无论是对学生来讲,还是对听课的老师来讲,都是很好的精神享受。而这恰恰是我所缺少的。想一想,也许是自己平常太吝啬,书到用时方恨少,于是,想表扬表扬,却囊中羞涩,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氛围。

二、教学语言琐碎啰嗦

因为很少有机会上公开课,平常上课的随意性比较大,所以,在缺乏监控的机制下,慢慢地养成了说话的随意性,很多时候,要么说话不够严谨,要么重复的语句很多。记得上一次上课前,自己拿了个MP3录了音,然后听一听,发现短短的一截录音居然有12个那么。

三、朗读的训练不够扎实

朗读一直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最常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因为在字词教学中所花的时间超出了自己的预设时间,导致心里有些紧张,于是忽略了对重点句的朗读训练,尤其是递进式的分层训练,这是很不应该的。

三年级集合教案 篇4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理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3、以读代讲法。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点)

学法:

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2、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在阅读后自主探究合作。(点)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学生和教材特点,确定教学目标:

l、学习本课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

2、通过观察画面、创设情景、深入感知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机整合语文教学,将课文重点部分的文字形象化、音效化,促进学生借助多媒体自主、个性化的阅读。从而达到感受荷花之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样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准备:CAI课件、贯穿课堂始终的音乐素材 。(点)

四、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设定,我把荷花第二课时的教学设定为四大环节:

(一)录象引入,整体感知 (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新课开始,教师要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先来个谜语“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 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点)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把孩子们带到荷花池。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点)

(二)直奔重点,品味美丽 (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欣赏画面以后,我将以“作者是怎样把看到的美景写下来的呢?”的这一过渡语让孩子直接去学课文的二、三自然段。

由于学生的个性品质存在着诸多差异,同一种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因此,我提供三种方法让学生选择:(朗读法、画图法、讨论法)朗读法:用感情朗读表达出你体会到的美;画图法:用五彩的笔描绘美丽的荷花;讨论法:用语言和伙伴交流学习体会。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自由组合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样设计教学,将使学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强,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储藏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把,闪出智慧的光芒和个性的亮点。

在学习后交流学习体会时,交流的方法是:找出自己觉得美的句子,说说美在哪里,能讲出理由更好。(点)借助图画,通过自主学习,孩子们一定能大胆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挨挨挤挤”体会荷叶的茂盛之美;从“碧绿、嫩黄”体会颜色之美;从“冒、饱胀、破裂”体会荷花的长势之美;从“有的……有的……有的……”体会一池荷花千姿百态的美。

1、 在引导学生提出“冒”字后,我将采用以下步骤让学生深刻理解“冒”

(1) 换词体会“冒”的妙处;

(2) 读课文体会怎样长才叫“冒”,选一个喜欢的词填到这句话中,大声朗读、用心体会是不是这种味道?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解读“冒”,是对“冒”字内涵的领悟。

三年级集合教案 篇5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108页及练习二十四1、2题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集合的思想。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脑筋急转弯:看电影: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一同去看电影,可是她们只买了3

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师板书:外婆、妈妈、女儿】

2:是呀同学们都有许多兴趣爱好,有的同学喜欢看书特别是脑筋急转弯;有的同

学喜欢画画;谁来告诉老师你喜欢干什么?早读课老师做了一个小调查,以我们第一

小组为代表看看我们三(2)班对唱歌、画画的喜爱程度。

出示统计表:

唱歌

画画

(1)你能从统计表上读到哪些数学信息?(喜欢唱歌人数、喜欢画画人数、两者相差的人数、总人数)

(2)总人数:质疑:噢,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吗?

3:同学们同意吗?老师不同意这些都是第一小组的同学我知道他们是13人而不是17?一起数一数,问题出在哪儿呢?(有些人好像算了两次)是不是这样哪。学了今天的数学广角,希望大家能找到答案。板书:数学广角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刚才大家的意见有了分歧,那么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啊?同桌之间商量商量。(分类再数一数;可把两种都喜欢的分出来。画圈)

2:那我们就一起来分一分,老师这里有两个椭圆形的圈一个是红色的、一个是蓝色的,请第一组中喜欢唱歌的同学把自己的名字卡片贴到红色的圈内,喜欢画画的同学把自己的名字卡片贴到蓝色的圈内。(学生活动,请其它同学认真观察)

3:现在我们把喜欢唱歌和喜欢画画的同学分开了,谁来说说红色圈内表示什么?蓝色的圈内表示的是什么?那么两样都喜欢的同学我们分出来了吗?谁还有更好的办法?小组内的同学互相商量商量。

4:汇报:教师完成板书交集图

5:师:红色圈内表示什么?蓝色圈内表示什么?月亮状的红色圈表示什么?月亮状蓝色圈内表示什么?红色和蓝色圈相交的地方表示什么?

6:让我们来数一数每一部分都有几个人?(只喜欢唱歌的人数、只喜欢画画的人数、两样都喜欢的人数)那现在你会列式计算一共有几个人了没有啊?写在课堂练习本上。学生列式计算,师巡视。

7:学生汇报,教师板书(8+9-4、4+4+5、9+4、8-4+9、9-4+8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列式计算)

8:总结:大家画圈很清楚的发现了我们有4个同学两个都是喜欢的,大家最后的方法也特别多,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了这个问题,看来我们以后做题目可要多思考一下,不能像我们之前那样简单的认为就只要8+9就好了。

三:巩固练习、拓展新知

1、动物运动会

同学们都很爱动脑筋,自己设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五一节就要到了,动物王国准备举行运动会,看哪些动物来参加呢?认识它们吗?

学生说说动物名称。老师表扬:你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老师都很佩服你们。

比赛项目:游泳、飞行

师:小动物们可以参加什么项目呢?学生讨论、反馈。

师:原来这些动物有这么多本领,那就请你们来帮小动物报名吧。(把动物序号填在课本上)

说说哪些动物会飞,能参加飞翔比赛,哪些动物会游泳,能参加游泳比赛。

点到天鹅、海鸥时,说说它们应参加什么项目,为什么?要放在哪儿?这说明两个圆圈交叉的中间部分表示什么?

出示:既会飞又会游泳的

2:龙田龙兴文具店

同学们帮助小动物们解决了运动会报名的问题,再接受一次挑战好吗?

①龙兴文具店昨天、今天批发文具的情况

②观察图,发现了什么?(两天都批发了钢笔、尺、练习本)

③两天共批发多少种货?

学生列式:5+5-3=752-3=75-3+2=7

说说怎么想的?

3:去年六一儿童节,龙田中心小学校门口挂了一行彩旗。小玲从前数起,黄旗是第9面;从后数起,黄旗是第6面。这行彩旗共有多少面?

4:一次数学考试,我们全班50人中,做对第一道聪明题的有27人,做对第二道聪明题的有29人,每人至少做对一道。问两道聪明题都做对的有多少人?

四:全课小结

1: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今天这节课,你觉得谁的表现较好,好在哪里?

我是新手,这是我下周比武课的教案,请各位高手多多指教!小弟感激不敬!

三年级集合教案 篇6

讨论交流,感悟课文

①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对三个问题的认识。

②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对三个问题的理解,要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语句进行概括,要点如下。

a.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

发明家和对手比赛,难以招架,于是突发奇想,想到了矛和盾结合起来。

b.又是怎么结合的呢?

把盾做成铁屋子,在铁屋子上开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炮),再给铁屋子装上轮子,安上履带,让它会动。

c.结果怎样?

发明家发明了坦克;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③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一至五自然段。

畅谈感受,总结全文

①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教师引导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②齐读这段话,说说人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③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的意思吗?

④再读这段话。

交流故事,拓展延伸

①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发明家的故事。

②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可以相机谈谈感受。

抄写词语

①同座互相读词语。

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作业

①摘抄课文里的好词好句。

②自己设计一项作业。

三年级集合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①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矛:古代一种兵器。长形,尖头,安上木质的长柄,作战时用于直刺。矛在商周时用青铜制成,汉代多用铁制成的矛。[

盾:盾牌,古代作战时挡御刀箭等的武器。)

②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武器,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开火车组词读生字和词语。

③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三、理清思路

1、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2、课文应该如何划分层次?

四、指导写字

①认读要求会写的14个字。

②重点指导7年左右结构的字。

持般攻炮坦战神

③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三年级集合教案 篇8

蚂蚁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蚂蚁的身体特点。

2、让学生能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引导学生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

教学重点:

不断改进观察的方法,解决观察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教学难点:

对观察方法的探究。

教学准备:

放蚂蚁的瓶子、白纸、放大镜、水、水槽、三、四块塑料泡沫、昆虫观察盒、毛笔、水彩笔、玻璃片(投影片)、沙、绳子、几条硬纸条、记录纸和笔。

教学活动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你们带来了什么?

2、出示课题:蚂蚁。

二、激发探究欲望。

1、说说你是怎样捉到蚂蚁的?

2、学生画一只蚂蚁。选几幅展示。

3、比较。为什么有的会画错?

三、引导探究。

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分组自行探究。

教师不时穿插到每个小组的旁边观察学生的活动。密切注意学生在做什么?说什么?争论什么?扯得太远要帮助他们回到主题上来,钻进“牛角尖”得要帮助他们跳出来。

在学生的观察活动中,要适时引发学生的思考,“你是怎么想的?你认为怎样?你能不能再看看?你能不能换一种材料再试试?

四、开展研讨、说蚂蚁。

1、把材料从学生处拿开。

2、说说刚才的研究中你们遇到了那些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有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让我们一起解决。

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发现了什么?

每组选出一个学生代表小组发言,研讨中发现的事实有另一个学生记录下来。

教师把学生的观点板书下来,即使错误的发言如果全班同意也要先记录下来。当学生的发言出现矛盾时,当场讨论解决。教师要注意把握方向,对于怎样更好地观察蚂蚁,蚂蚁身体的特点这些问题一定要讨论。

五、课外延伸

1、刚才我们初步观察了蚂蚁,实际上还有许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你们想不想继续研究?下课后,每个小组继续研究蚂蚁,下节课我们举行一个蚂蚁信息报告会。

2、看蚂蚁的反应,猜测蚂蚁的想法,送蚂蚁回原来的地方。

教学设想:

《蚂蚁》是科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其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对蚂蚁身体特点的观察,尝试让学生解决观察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意识到动物与大自然的密切关系,珍爱生命。因此,我在设计这一课时,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学生较多的探究研讨和动手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2、以学生的探究为核心,让学生能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这节课不在于学生获得多少蚂蚁的知识,而在于学生通过观察活动获得知识。因此,在引导探究阶段要给学生自主权。

三年级集合教案 篇9

一、课题:魔幻的颜色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个间色

2、能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由那两个原色调出来的。

教具学具: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教师做试验(原色调出间色)

指导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颜色。

让学生挑选两个最喜欢的颜色,调一调。

说一说变成了什么颜色。

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由调配颜色,但要有两个要求,只将两种颜色相调,并且要记住它们调出的第三个颜色。

二、发展阶段

让学生认识三原色。并且真正理解“原色”的含义

将纸弄湿,将调出的色彩涂抹在作业纸上:让学生用两个指定的原色调出教师出示的那个间色。

教师分别出示两个间色。让学生自己寻找两种颜色调出它。

学生继续尝试调出喜欢的颜色并填在画面的空白处。

三、收拾与整理

四、课后拓展

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做以下练习:绘出七色彩虹,绘出春天(或夏天,秋天,冬天)的感觉,表达心情,天气,味道……

三年级第一课教学参考资料

蒙德里安与《红、黄、蓝的构成》

蒙德时安Mondrian.Piet:

三年级集合教案 篇10

第二课时

一、复习问题,揭示目标

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两个问题?教师出示问题:

1、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2、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二、学生讨论,交流感悟

1、学生自己先带着以上两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2、小组内交流:

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请这个同学做好记录,整理其他同学的意见。

3、全班交流:

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4、感情朗读全文,读后让学生继续质疑、释疑。

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1、师出示课文的结尾。

2、齐读这段话。

3、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写字抄词

1、练习其他7个生字。

2、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五、实践活动

1、摘抄你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

2、搜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

拉萨天空三年级教案1500字系列


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做到育人先育己,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在教案中得到体现,教案有助于教师明确授课目的,我们要如何写出一份令人印象深刻的教案呢?有请阅读88教案网为你编辑的拉萨天空三年级教案,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拉萨天空三年级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在音乐、图片的帮助下,初读课文,感知美,学生对拉萨的天空建立起感性认识。

2、学生集体精读、赏读中积累语汇,获得言语美感

3、在体验与感悟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起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一、背景知识的了解,为学语文做铺垫

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谈话: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呀?

那我们一起在地图上找个地方吧!来找西藏自治区~~~再找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

2、现在我们一起走进拉萨,去欣赏那里别具风情的迷人风光!(课件出示:拉萨简介,以及一些拉萨的图片)

出示图片时,师述:瞧,这是的八廓街,它是藏族传统的转经之路。这是位于拉萨市中心的大昭寺,规模宏大。纳米错是世界上海拔的咸水湖,海拔4718米。哲蚌寺,西藏的寺庙。罗布林卡俗称拉萨的颐和园,在拉萨的西郊。藏王陵位于拉萨市东南,方圆达3公里,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后一幅是布达拉宫,它是西藏最宝贵的宗教和文化宝库,它已经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是当今世界上海拔,规模的宫殿式建筑群,海拔3700多米,占地总面积36万余平方米。

二、揭题明题,整体感知全文

1、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仰望拉萨与别处不同的天空。揭题,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学生质疑

3、那么大家闭上眼睛,跟着老师一起神游拉萨,去领略它与众不同的天空。范读课文。

4、谁能说说拉萨的天空怎么与众不同呢?出示填空:()的天空

三、精读课文,体会美

(一)学习第1段。

1、书上是怎样写拉萨的天空的?(出示句子: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齐读句子

2、“湛蓝”是什么意思?(深蓝)那“透亮”是什么意思呢?“蓝宝石”是怎样的?

3、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那该多透亮、多湛蓝啊!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4、瞧,(图片)天空多么湛蓝,多么透亮啊!大家一起将想象到的、感受到的景象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齐读这句话。

过渡:拉萨的天空除了湛蓝、透亮外,还纯净、明洁呢。

(二)学习第2段

1、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二小节,找找哪个句子写了天空的纯净、明洁?

2、(出示句子: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指名读。

3、“纯净、明洁”是什么意思呢?你能读出天空的纯净、明洁吗?

4、大家看,白云和草地映衬对照下的天空显得更加“纯净”与“明洁”,天空蓝得通透、无暇,加上“白、绿”色的映照,使人不得不赞叹,拉萨的天空为拉萨增添了无限的美。齐读句子

5、大家再找找还有哪个句子写得非常妙,写出了天空非常的纯净?(出示句子: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

6、“掬”是什么意思?现在蓝天就在眼前,你想不想掬一捧蓝天来洗洗你的脸呢?

大家一起来,闭上眼睛,蓝天就在眼前,掬一捧蓝天来洗洗你的脸吧!(生做动作)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读出这样的感受吗?

7、天空多么湛蓝啊,多么迷人啊,离我们这么近,课文还有哪个句子也能体会出人和天是如此的亲近?(出示句子: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仿佛所有的一切事物都被这蓝所浸润、包容,自己离蓝天很近,谁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女生读。

8、拉萨的天空蓝得这么美,这么纯净,来大家一起读课文第二节,读出自己的感受吧!

(三)学习第3段

过渡:拉萨的天空又湛蓝,又透亮,又纯净,又明洁,美得无法形容,面对这么湛蓝的天空,这么神秘的天空,你会想些什么呢?

(出示第三节)谁能读出你的所思所想?指名读,男生读

(四)学习第4段

过渡: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同时,布达拉宫也带着神秘得色彩向大家走来了。

(1)出示课件:(布达拉宫)

(2)课文是怎么写的?请同学读一读第四段

(3)望着蓝蓝的天空和蓝天下碧绿的草地,面对雄伟的布达拉宫,你想说些什么呢?

(4)那我们一起来用朗读告诉拉萨吧,齐读第4节。

过渡:这样美的拉萨天空作者也有千言万语,在这里都汇成了一句话请看第五段。

(五)学习第五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2、理解第五自然段。学着用比喻句。

(1)那句话你感觉写的最奇妙?(根据自己的感受画句子)

(2)窗帘是在什么地方用的?(房间里)

(3)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窗帘?什么是建筑物呢?(拉萨这座城市是精美的建筑物)

(4)找找文中还有哪句也是这样的句子?

(5)想想看,蓝天还像什么呢?请你学着这样子,说说句子吧!

小朋友们说得真棒!你看,我们也能写出美妙的句子,只要你展开想象的翅膀,你就能做到。

四、诵读课文,传达美

多么蓝的天空,多么神奇的土地,多么令人神往的地方,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吧!

朗读全文,整体回味拉萨的美景。

五、朗诵诗歌《在拉萨湛蓝的天空下》

拉萨的天空确实很美,蓝得让人神往,吸引了很多的游客,也吸引了许多的文人,老师想给他们介绍一首诗,题目是《在拉萨湛蓝的天空下》,师朗诵诗歌。

六、作业

美丽的拉萨让人神往,课后请同学们收集有关拉萨的资料,可以是文字,可以是图片,在班中进行展示交流。并把自己想象中的拉萨写在日记本上。

拉萨天空三年级教案 篇2

最近上了一节公开课,课文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拉萨的天空》。上课之前,我心想完蛋了:课文描写得景色很美,但拉萨离学生是这么的遥远,学生怎么能理解呢?哎!等着挨批吧!但事实证明,我错了!上完这节课,我心中漫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现付诸笔端,和各位共勉。

一、相信学生,品位他们的精彩!

课文第二自然段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这是一个难点,课前设计时,我总想这个问题怎么才能自然的引出的,怎么样才能让学生感悟出这句话的意思呢?。如果很突兀,就仿佛是引导学生进入自己的陷阱一样,这不正是新课程所背弃的嘛!于是,我设计了这么一个问题: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一个学生读到: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她优美的声音婉转流出,仿若天籁,我顺势表扬:你读得也真是太妙了!学生掌声响起。我乘机问了一句:为什么这么说呢?一句话问出口,学生沉默,我脑中不停地盘旋,怎么办?真卡壳了?怎么办?就在这时,一只、两只、三只小手举起来了。学生一说:因为蓝天很蓝,就像很干净的湖水,所以可以拿来洗脸。学生二说:因为蓝天很蓝,倒映在水中,人们用水洗脸就好象掬一捧蓝天洗脸。学生三说:因为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仿佛一伸手就能摸到,所以可以用它来洗脸。

太妙了!灿烂的阳光一下洋溢在我的脸上,我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课后,我对学生说:你们真是太妙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霎时间,阳光也爬上了孩子们如花的笑颜。

二、尊重学生,善待他们高举的小手!

课文第二自然段说: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我出示了一组图片,并用深情并茂的语言描述:同学们,你们看,蓝蓝的天上朵朵白云随风飘动,碧水之畔绿草茵茵,蓝白相间,碧、蓝遥相呼应,面对如此景色,老师都被深深陶醉了,你们呢?面对这样的美景,会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一:我觉得拉萨就像天堂一样。

学生二:我会被这美景深深吸引,都不愿意回来了。

学生三:我想住在拉萨。

我心想够了,时间来不及了。正想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但有一只小手仍旧执拗地高举着,不愿意放下,我示意她站起来,她说道:我想亲自去拉萨看看,那儿的天空是不是真的湛蓝透亮,真的是这么的美丽!多好啊!敢于向课文挑战,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我暗自得意,幸好!幸好![

三、鼓励学生,张扬他们的个性。

课文第三自然段说: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羊群因为这蓝天变得欢快,碧水因为这蓝天变得纯净,布达拉宫因为这蓝天变得雄伟、壮丽这美丽的景色让所有的人都陶醉了,连作者也不例外,你们能读好这句话吗?学生齐声读后,我觉得不甚满意,于是悄声引导:被陶醉了,说话的声音应该怎么样呀?轻轻的!那我们一起轻轻地读!

从表面看,这也许没有什么!但是,课后听其他老师点评,每个人被陶醉的程度不一样,表达陶醉的方式也不一样:有人被陶醉了,会轻轻地说话;有人被陶醉了,会大声欢呼;有人被陶醉了,会默默欣赏、悄声无息为什么一定要引导学生都轻轻地读呢?新课程指出: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减少整齐划一的步伐,让每个学生都个性飞扬。束缚住他们的思维,让他们用同样的声音读,不正是扼杀了他们的个性吗?这一次,我是失败了!但我相信有了这次的前车之鉴,我以后会做得更好!

最后,模仿拉萨的天空中的一句话,课文中说: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我说:有了学生,我们的课堂才会熠熠生辉。

拉萨天空三年级教案 篇3

苏教版小语国标本三年级上册《拉萨的天空》是一篇情景交融的美文。教学中我作了如下设计。

一、背景知识的了解,为学语文做铺垫

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找到青藏高原点击拉萨。

2.走进拉萨(了解海拔、气候、布达拉宫等资料)。

3.学生自我介绍课外积累的相关材料。

二、揭题明题,整体感知全文

1.读题,明确课题的中心词是天空,因此,读文时要带着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这一问题来读。

2.充分朗读,让学生自己参照生字表上的注音,读到正确流利。然后出示生字词,教师不教,先让学生认读,对读错的及时进行指导。

3.学生完成板书填空:

拉萨的天空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湛蓝的、蓝色、蓝晶晶)

4.课件出示:湛蓝、蓝色的色板。你看见过这样色彩的天空吗

三、品读课文,各抒己见

1.现在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争取读好。读完后,想想这段的意思。

2.先读读下列这些句子,然后来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1)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理解总是和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的联系,透亮,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是怎样的)

(2)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这句是一句夸张句,可联系诗句手可摘星辰来理解。为什么说声音可以碰到蓝天,手可以摸到蓝天)

(3)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重点理解纯净、明洁的意思)

(4)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请你想想一下,当时,作者的内心在想些什么)

3.学生交流对拉萨的天空的新感受。

板书:拉萨的天空是__________________(美丽的、令人神往的)

4.以各种形式朗读课文。

四、观景回味,课后延伸

1.看拉萨的纪录片(片断),观景回味。

(看完后,你想说些什么吗)

2.课后要求搜集有关拉萨的图片、文字介绍,做一张介绍拉萨得手抄报。

拉萨天空三年级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湛蓝”、“纯净”、“明洁”等词语。

3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通过对拉萨天空来表达热爱拉萨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特别是对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反复的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拉萨天空的美。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天空”一词(蓝色),同学们,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句子!

2、总结引出课题:看来孩子们搜集了很多描写天空的词、句。老师也搜集了一句描写天空的句子,出示第三自然段,齐读,这里讲的是哪儿的天空呢?拉萨的天空怎样呢?为什么那儿的天空会将你的视线紧紧地吸引呢?我们今天接着学习第七课。(齐读课题)

二、精读第一自然段

1、拉萨的天空到底有多美呢?他能把人们的视线紧紧地吸引,让女孩子告诉我们。女生读第一段。男生找出里边写天空美的词语。

2、指名说。

3、结合P38页图,理解湛蓝,透亮。

4、想一想蓝宝石有多美,这湛蓝的天就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谁能把好像换一个说法?(犹如,仿佛,宛如)

5、孩子们找到的词让我的确觉得拉萨的天空很美,那要怎样让大家感受到呢?(试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三、精读第二段。

1、那里的天空除了湛蓝、透亮,还怎样呢?听于老师告诉大家,说说你认为拉萨天空怎么样?

2、指名说。相机:

(1)比较,映衬,对照。一个是靠近“陪衬”,一个是“相对”“比较”,明白作者用词准确性。结合37页图画来说。

(2)理解“掬”的意思。

3、嗯!拉萨的天空真是太神奇,太漂亮了,能用你们的'声音再让我去感受一下吗?二组读,其他同学看图、想像,你就站在这里欣赏美景,你会说什么?

四、第三段一代而过

难怪小朋友发出了这么多的赞叹,因为:引读第三段。这么美的地方你想去吗?找其中一个词来说说?“神往”。

五、第四段

1、他还有什么妙用呢?自读4段。(1)指名说,抓蓝晶晶,“不管……总是……”

2、看P36页图,生自试,遮住蓝天与不遮的区别。明白蓝天的妙用。看谁把天空的妙用读得更好。指名读,学读。

六、第五段

1、拉萨的天空除了让布达拉宫变得更加在雄伟、壮丽,还让整个拉萨都变得更美了。男生读5段,为什么这么说?

2、拉萨的天空还让更多拉萨的事物增色不少,有了拉萨天空的陪衬,拉萨变得更美了,让我们记住这拉萨别致的美、神奇的美。齐读。

七、总结:

拉萨的天空真是神奇无比,有机会希望小朋友亲自去感受一下,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请求,如果你去观赏了之后,一定要把你的感受告诉我,好吗?

板书设计

湛蓝、透亮

7、拉萨的天空

纯净、明洁

蓝晶晶

课后小结:

1、本堂课抓住词语来展开教学,如:让学生看着“天空”说想到的词句,并抓住第三自然段来质疑,让学生来读课文。

2、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文中的插图,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如:“湛蓝、纯净、明洁”,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掬”。

3、抓住“映衬”和“对照”的比较来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性。

拉萨天空三年级教案 篇5

《拉萨的天空》文短、意深、景美,作者用精妙的文字倾情描绘了拉萨的天空独特的、醉人的蓝。然而,拉萨离江南水乡是这样的遥远,三年级的小学生更没有这样的生活体验。教师只有通过引导学生品读文字、走进文本意境,在想象中去走近它、触摸它、真切感受它。以下是笔者对三位青年教师凭借第五自然段有限的语言裁体,引导学生去领略那纤尘不染的景致圣地的窗帘的精彩回眸:

课堂实录(一):

师:这样美的拉萨的天空,作者对它有千言万语,在这里都汇成了一句话:在藏语中,拉萨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课件出示]

生:齐读第五自然段。

师:这一小节中哪个句子你觉得写得最奇妙?根据自己的感受划下来。

生:最奇妙的句子是: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

师:窗帘是在什么地方用的?

生:房间里。

师:蓝天是窗帘,什么是精美的建筑物呢?

生:拉萨这座城市是精美的建筑物。

[师课件出示蓝天映衬下的拉萨建筑物美图,生欣赏。]

师:这篇课文用了许多打比方的句子,把拉萨的天空写得很美,你还能找找看,课文除了把天空比作窗帘,还比作了什么?

生:(找出其他打比方的句子交流。)

师:其实,我们也能写出美妙的句子,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只要你展开想象的翅膀,你就能做到。你觉得这天空还像什么?可以跟同桌或在小组内相互交流一下。

[课件出示句式:像。]

生:像透明的蓝绸子。

生:像浩瀚的大海。

生:

师:说得真好!多么蓝的天空,多么神奇的土地,多么令人神往的地方,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吧!

[音乐《香巴拉并不遥远》低缓响起。]

生:

简评:教师让学生欣赏一组蓝天映衬下的拉萨建筑物美图,让学生对拉萨天空的美获得丰富的表象,得到完整的认识,自然而然从心底流露出美的赞叹。学生借助形象发挥想象,把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感受清新优美的文字,想象美好的图景,体悟作者的情感,进而逐渐达到与作者心灵共鸣的境界。[

课堂实录(二):

师:这样湛蓝、透亮的拉萨的天空,作者对它有千言万语,在这里都汇成了一句话:在藏语中,拉萨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

[课件出示]

生:齐读第五自然段。[音乐《香巴拉并不遥远》低缓响起。]

师:这句话中,作者把湛蓝的天比作什么?

生:作者把湛蓝的天比作窗帘。

师:我们在什么地方可以看到窗帘?

生:房间里。

师:如果蓝天是窗帘,那么什么是精美的建筑物呢?

生:拉萨这座城市就是精美的建筑物。

[师课件出示蓝天映衬下的拉萨建筑物美图,生欣赏。]

师:在作者的眼中,蓝天不仅像洗过的宝石,还像美丽的窗帘,那在我们小朋友的眼中呢?你觉得拉萨的天空像什么?

[课件出示句式:像。]

生:(基本同上一堂课)

师:说得都很棒!只要展开想象的翅膀,你们也能写出美妙的句子。

现在,就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来感受拉萨湛蓝的天空、神奇的土地,感受这令人神往的地方!

[音乐声再次低缓响起。]

生:

简评:教师的鼓励是对学生的信任,教师的赞许是学生进步的动力,教师激励性的语言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课堂上,教师的赏识、激励和鼓舞,使学生沐浴在被肯定的激动中,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在快乐的阅读中品尝知识的甘霖,茁壮成长。

课堂实录(三):

[音乐《香巴拉并不遥远》在课堂上反复低回。]

师:拉萨的天空就是这样湛蓝、透亮,纯净、明洁,它以如此独特的美,引得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心驰神往,纷纷前来观光。让我们捧起书本,美美地朗读第2-4自然段。

生:身心投入地朗读第2-4自然段。

师:(充满诗意地引读)在藏语中,拉萨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课件出示]

生:声情并茂地朗读第5自然段。

师:看,如此宽阔无垠的蓝天就像一扇巨大的窗帘,拉开它,你就能看到圣地拉萨。

[多媒体演示一扇窗帘,拉开后是拉萨的美景,最后定格在这段话。]

生:(情不自禁地)哇!多美呀!

师:是啊,多么奇异的景色,多么奇妙的比喻呀!让我们把这窗帘永远敞开在心中,永远留驻在脑海里。[

生:有感情地齐读第五自然段。

师:如此湛蓝的天空,把老师的视线紧紧吸引了,我真不忍离开。我想,此时的你们一定对拉萨的天空有了新的感受。请大家来说一说吧!

[课件出示句式:拉萨的天空()。]

生1: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生2:拉萨的天空在贴着山顶的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纯净。

生3:拉萨的天空在拉萨河畔的草地的对照下,显得更加明洁。

生4:拉萨的天空在白云的映衬、草地的对照下,显得更加纯净、明洁,把布达拉宫打扮得更加雄伟壮丽!(掌声)

生5:拉萨的天空多神奇呀,掬一捧蓝天洗一洗脸,真爽!(笑声)

生6:拉萨的天空离我们很近,如果人们高声说话、大声唱歌,一定会惊动了天上的仙人!(掌声)

师:是啊!多么湛蓝的天空,多么神奇的土地,多么令人神往的地方!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吧!

生:

简评:

无疑,那多媒体演示的蓝晶晶的窗帘,是这堂课的点睛之笔。它把学生引入了美的迷宫,更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驱动了他们观察美、热爱美、追求美的情感,打开了他们的思维之门。学生身临其境,灵性勃发,产生了掌握语言、领会意蕴的强烈愿望。那悦耳的背景音乐、生动的动画画面、优美的课文朗读,将文章的内容、意境、主旨全方位、立体化地铺展了出来,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愉悦的境界中读通、读懂、读透了课文,有效地培养了审美情操。看,他们一个个妙语连珠,似乎都成了小诗人、小文学家!

总评:三位老师的教学过程大体相同,但各有千秋,且一课比一课精彩!这精彩,是集体备课闪烁的智慧灵光;这精彩,是教师的年轻心灵迸射的创新火花;这精彩,是师生在新课堂的对话平台上共同点击灵性的鼠标翻开的教学相长、共同成长的成功页面

拉萨天空三年级教案 篇6

第七课《拉萨的天空》是一篇散文,文笔优美,但所描写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一开始,我就让孩子们看课题质疑。学生围绕着拉萨、天空提出了很多的问题,有不少是值得研究的,例如:为什么不写西藏的其他地方,而只写拉萨的天空呢?拉萨的天空为什么那么美呢,我们的天也很蓝,为什么不像拉萨的天那么透亮呢?从这些提问中我惊喜地发现学生的思维直指美的核心所在。接着我和学生一起聊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鼓励他们查找资料,自己试着解决想了解的问题。在第一课时初读过后,我期待着第二天的语文课。

课文通过多种表达方式描绘了拉萨天空独特的蓝。第二课时我着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发现、建构文本的意义。

一、情境中体验

拉萨对于学生来说,一切都显得陌生而遥远。它的天空蓝得如何独特,学生没有真切的感受。因此,一开始我利用多媒体充分地向学生展示各种拉萨蓝天的图片,在低回的音乐背景下用自己饱含感情的朗读,把学生引领进辽阔、纯净、如仙境般的天地,拉萨的蓝天在学生面前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魅力。此时我让孩子们用一个词来形容拉萨的天时,他们异口同声从心中喊出了蓝!。情境的创设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品味文中描述蓝天的语句时,他们凭借多媒体画面与自己既有的生活经验,在心中涌起了对这美丽的天空的无限遐想,产生了独特而到位的体验。

二、对话中感悟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维度的思维和情感都在对话中碰撞、交流,最后达到交融的境界。但对话的中心始终必须是学生。因为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我们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在课上我没有以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让学生划出文中描写天空蓝的句子,仔仔细细读一读,想想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在这里我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去读书,与文本对话。在朗读中直面内容,展开联想,学生不仅吸收了文本内容所负载的信息,而且在对话中实现了文本意义与阅读主体之间的互相交流、双向互动。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适时点拨、激励,有效地煽动了学生的情感,学生在与教师对话,生生对话中,不断实践着思维的碰撞,不断形成新的、创造性的认识。

本堂课还采用了多种朗读形式,引读、自读、范读、齐读等手段,以读代讲,以读代悟,以读抒情。[

最后又一次运用多媒体展示拉萨不一样的天空,让学生在充分领悟了文本语言的基础上,再来感受拉萨天空的美。学生把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创造性地进行了表达,在这种酣畅淋漓的表达中,感受到了学生对拉萨的向往和热爱,享受到了审美的乐趣,也得到了情感的升华。

拉萨天空三年级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板书课题:7拉萨的天空。

2学生读题。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们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3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简介拉萨:西藏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市内玛布日山上有建筑宏伟的布达拉宫。1965年建成了横跨拉萨河、连接川藏和青藏公路的永久性钢筋混凝土城市桥--拉萨大桥。

二、初读指导

1拉萨的天空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之后,用一两个词语来概括一下。(湛蓝或湛蓝、透亮)

2学生轻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一想各自然段的内容。

(1)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2)拉萨的天空离人近;(3)拉萨的天空让人神往;(4)拉萨的天空一年四季蓝晶晶;(5)拉萨的天是圣地的窗帘。

3指名分节读课文,结合上下文或联系实际理解生字词。

湛蓝宝石掬河畔圣地

4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5指名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妙纯线窗帘忍圣建晶

2将生字按结构分组。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提出书写时的注意点:

(1)左右结构的字:妙纯线(讲究紧凑,绞丝旁的提要向上挑。)

(2)上下结构的字:窗帘忍圣(窗、帘二字的穴字头,要写得宽而扁,能覆盖下面部分。穴字头的第五笔是点画。)

穴字头,要写得宽而扁,能覆盖下面部分。穴字头的第五笔是点画,夕最后一笔要点出来。

3用钢笔描红。

板书设计:

拉萨天空三年级教案 篇8

《拉萨的天空》是苏教版第二组的第三篇课文,相比于同单元的《北大荒的秋天》《西湖》,这篇文章篇幅稍短,生字词较少,学生阅读的障碍要少于前二篇课文,我想,能不能在初步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来发现课文中的问题呢?于是,我决定打破常规来作一次尝试。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整体切入。

指名读题后,我没有让学生对课题质疑,也没有介绍拉萨的地理、区域,而是直奔主题:小朋友预习了课文,现在谁来说一下拉萨的天空留给你什么印象?学生用很美、一碧如洗、一尘不染、纯洁以及本课中的像蓝宝石等词来形容,我把它们一一工整地写在黑板上。

二、找一找,用一用。

我提出了新的训练要求:小朋友还想读课文吗?看看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拉萨的天空的?用笔划一划。在学生读完后,我一边通过指名分节读课文的方法抽查和指导学生的读准、读通情况,一边交流课文中的词语。于是,黑板上又出现了湛蓝、透亮、纯净、明洁、让人神往、蓝晶晶这几个词,然后指名和集体朗读这些词语,理解词义。其中湛蓝一词重点指导读音,用透明来启发透亮的词义,比较纯净、明洁与纯洁的关系,用蓝水晶来形象地理解蓝晶晶,把让人神往和游人联系起来。

黑板上的这些词都可以来形容拉萨的天空,我们可以说很美的天空,也可以说拉萨的天空很美,小朋友像老师一样来说一说,好吗?由于这种方式前几天已训练过了,所以学生轻车熟驾,一个个漂亮的词组和句子从一张张可爱的小嘴巴里飞出:一碧如洗的天空;拉萨的天空一碧如洗。湛蓝的天空;拉萨的天空是那么湛蓝。

三、学习生字,描红。(略)

自我评析:也许是我换了一种上法,学生对这堂课有一些兴奋。我对这种处理的效果也比较满意,尤其是对词义的理解,方法比较灵活;积累和表达的训练难度不大,但效果不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请小朋友回忆一下,作者用了哪些词来形容拉萨的天空的?我再次把这些词写在黑板上。(湛蓝、透亮、蓝宝石、纯净、明洁、让人神往、蓝晶晶)

小朋友能不能用上课文中的几个词来说一说拉萨的天空?我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五名学生的发言中,他们分别用到了其中的若干词语,有一名学生的语句不通。通过分析,学生明白了让人神往放在其它词的后面说比较好,如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纯净、明洁,让人神往。[

二、阅读质疑

(约上课后6分钟)这篇课文上完了!在学生惊讶的神色中,我又补充道:老师组织大家学习到这儿就结束了,小朋友如果感到还有问题,你可以一边读,一边想,然后把自己不懂的地方打个问号,或者写下自己的问题。好吗?

此时,我觉得学生质疑的欲望特别强烈,学习的内驱被激活了。我在班里巡视一圈,他们的问题还真不少。

三、小组交流

把你的问题和四人小组的同学共同交流一下!我一边发号施令,一边帮学生分组。全班49人,共12组。交流开始了,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叽叽喳喳,鹊声一片。

啪!啪!啪!我掌声一响,学生回头坐好,等待我讲话。小朋友刚才的交流非常热烈,非常好。现在请交流完的小朋友举手!有七八位学生没有完成交流。我请学生来分析原因,从中了解到有的是因为交流前还没有问题;有的是因为小组交流争先恐后,秩序混乱;有的是因为别的组员问题太多,时间来不及。

我总结了一下,又说:小朋友在交流时特别要注意倾听,哪些问题是你没发现的,可以在书上增加一个问号,

这叫做加法;你还可以对同学的问题发表意见,帮助他们减掉问号,这叫做减法。听懂了吗?下面继续交流,老师看哪个小组交流得最好。学生开始交流,秩序明显好转。

好,现在小朋友来说一说,在交流中你增加了哪些问题,又减掉了哪些问题?学生发言。

现在请每个小组共同选出一个最想解决的问题,和全班同学交流。学生开始有序地交流:拉萨在哪儿?为什么称拉萨是日光城课文说,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是真的吗?映衬是什么意思?河畔是什么意思?布达拉宫是什么时候造的?是谁住的?最后一节是什么意思?看,这些都是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成果!

自我评析:由于前面压着学生不让提问,教师又在开课后不久说课上完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特别强烈,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质疑是真实的,也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这种教法改变了以理解教学内容为主要目标,以教师牵、引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训练中,体现了从无序到有序,从无法到有法的训练过程

整体反思:这篇课文是从训练的角度来设计和操作教学的,教学的机动性和随意性较大,原来准备二教时的内容,结果上了三教时。这种教学方式是否有些过激,是否有急于求成的感觉?但我还是清楚地认识到,课堂教学的操练就像训练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一样,必须有一个反复的过程,而且这样的反复,还会很长。这将考验我们教育教学的耐心。

关于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1500字集锦


88教案网栏目精选:“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欢迎阅读。

老师乃起航之帆,学生乃驾驭舵手。每位教师在备课中就需要进行编写教案,写一份教案能够帮助老师更合理的开展教学活动,你知道要如何向优秀的教案学习和借鉴吗?下面是我们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关于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关于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 篇1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乐曲欢快的情绪。

教学难点:

感受《森林中的铁匠》中两种不同的情绪。

教学用具:

课件、打击乐器、录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阶段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二年级# 导语:今天老师要请大家欣赏一首乐曲。听完以后请你们说说这首乐曲的速度有什么变化?

教师操作:播放乐曲的录音。

学生活动:完整的欣赏全曲。

二、初听乐曲、感受乐曲情绪

阶段目标:完整初听,了解乐曲的基本情绪。

学生回答:这首乐曲,前面部分的速度是较慢的,后面部分的速度较快。

过渡语:回答的很好。这首乐曲为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但故事的内容要有你们自己来听。你们干菜说乐曲前面部分的速度是较慢的,那我们就来听一听这一部分,听完以后,请你们想象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教师操作:播放乐曲第一段录音。

三、分段欣赏乐曲

阶段目标:更深入地了解乐曲的内容,感受乐曲的情绪。

1、欣赏乐曲第一部分。学生活动:听第一部分旋律。生:时间是早上,地点是在森林里。师:对那思念林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呢?

生1:非常安静。

生2:非常美,有大树、小草,还有各式各样的花。

生3:有漂亮的花,蘑菇,还有很多的雾气。过渡语:下面就让我们再来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感受一下大森林清晨的美丽景色,并且新生音乐边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所描绘的情景。天蒙蒙亮了,沉睡的森林苏醒了。

教师操作:播放第一部分旋律。

学生活动:再欣赏第一部分旋律,跟着旋律做动作。

过渡语:刚才,我们仔细欣赏了第一乐曲的第一部分,作曲家用缓慢的速度、舒展的节奏、优美的旋律,表现了大森林美丽的晨景。

2、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过渡语: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请同学们听听第二段乐曲与第一段乐曲有什么不同?这部分乐曲在速度、节奏、力度以及情绪方面起了什么变化?

教师操作:播放第二段录音。

学生活动:欣赏第二部分乐曲。

生:速度比较快,力度比较强,节奏鲜明,旋律跳跃,情绪欢快热烈。

过渡语:同学们说的很好。这段音乐告诉了我们主人公的职业,你门在来听一听,能听到什么声音。教师操作:再次播放第二段乐曲。

生:有三角铁的声音。

生:有敲打东西的声音。

生:;我听见了叮叮当当的声音。好象是打铁的。

师:请同学们为这受曲子起名字。

生:森林的早晨、快乐的一天、神奇的铁匠。

小结:这首乐曲叫做《森林的铁匠》,又叫做《铁匠波尔卡》,是德国作曲家米埃利斯创作的一首描绘性的作品。乐曲描绘了清晨森林的宁静气氛以及铁匠打铁的欢快的情绪,乐曲十分生动形象,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奏。

师:你们知道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生:小提琴、长笛。小结:它是一首管弦乐曲。

四、完整地欣赏乐曲

阶段目标:完整的欣赏音乐。

过渡语:现在我们就完整地欣赏一遍乐曲《森林中的铁匠》。请同学们跟着音乐和老师一起做动作。

教师操作:播放课件,观看课件,听音乐,随学生一起做律动。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欣赏了乐曲《森林中的铁匠》,欣赏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1:劳动的愉快的。

学生回答2:劳动是光荣的。

五、小结:今天我们欣赏了由德国作曲家米埃利斯谱写的管弦乐《森林中的铁匠》。通过欣赏使我们懂得了劳动的光荣的,愉快的。

关于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 篇2

教学内容:《阿细跳月》

教学目的:

1、欣赏《阿细跳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音乐,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想象力。

2、通过教学,启发学生用身体地动作感受彝族民歌地特有韵味。

教学重难点:

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入教室,师生歌唱问好。

二、节奏练习:

1、#二年级# 导语: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条节奏,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

2、找学生读。

3、让学生边拍节奏边读。

4、根据节奏创编动作。

三、新课导入

1、(出示图画,学生描述并理解,教师引导。)

师:晚上的景色美吗?老师这儿有二个对形图分别像什么?生:月亮、花等等。

师:“月亮婆婆露出笑脸放射出光”,听赏《月亮月光光》请你们用动作和表情来告诉老师。

2、了解彝族的特点

(1)#二年级# 导语:小朋友们欢快地舞蹈把一些小客人引来了,这些小客人穿着漂亮地民族服装,你知道他们从哪里来的?是哪个民族的小朋友吗?

(2)教师出示投影片,让学生辨认。

(3)教师向学生介绍彝族。

3、感受音乐阶段:

(1)#二年级# 导语:听彝族小朋友为我们带来了一段音乐,它表现了怎样地情绪?

(2)再听:让学生用动作感受出节奏。

(3)再听:让学生边听边哼唱音乐。

(4)教师启发:你们听彝族小朋友跳得多高兴啊,你们愿意和他们一起跳起来吗?

(5)边听音乐边看插图,学几个彝族舞蹈的动作随音乐表演(用动作来感受音乐,培养学生大方、自信、乐观的性格。)

课堂小结:这节课同学们做得真好!继续努力吧!

教后反思:

学生喜欢学跳彝族舞蹈的动作,并能随着进行音乐表演,用动作来感受音乐,培养学生大方、自信、乐观的性格。并能根据音乐用舞蹈动作及表情把这迷人的景色表现出来。

关于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金孔雀轻轻跳》,初步了解傣族音乐的风格,掌握四二拍的节奏规律。

2、通过学习孔雀指,孔雀鹤立,掌握孔雀舞的动作要领,培养和训练肢体的协调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孔雀舞的基本动作——-孔雀指和孔雀鹤立。

难点:掌握孔雀指和孔雀鹤立的动作要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故事导入

师:“今天,森林里开动物狂欢节了,我们一起去参加,好吗?”

(播放《森林大狂欢》)(学生戴着动物头饰跟随老师一起跳着舞进入教室,教师模仿孔雀舞的基本动作)。

师:“同学们想一想,刚才王老师扮演是什么小动物呀?”(孔雀)。

2、指导学生看孔雀图片(通过图片和“孔雀指”的对比,指导学生重点观察孔雀的嘴、羽冠以及颈部,理解“孔雀指”的动作)。

二、多维感悟,学习歌曲

1、了解孔雀,感受歌曲旋律

师:“小孔雀生活在美丽的西双版纳,孔雀很漂亮,尤其是它的羽毛五彩缤纷的。西双版纳的人民能歌善舞,他们非常喜欢模仿孔雀的动作,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孔雀的赞美。你们想更多的了解孔雀吗?现在我们继续学习歌曲《金孔雀轻轻跳》”。

(同时播放歌曲《金孔雀轻轻跳》,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

过渡:教师随音乐朗诵歌词,同时演示孔雀舞的基本动作帮助学生感受歌曲风格,进一步理解歌词大意。

2、复习歌词,了解歌曲意境

师:“小卜少”的意思是什么呀?那“小卜昌”呢?(分别请班里的小女孩和小男孩站起来示意,以此来检查学生对歌词的理解程度)。

三、感受节奏,模仿节奏动作

1、拍一拍

师:《金孔雀轻轻跳》的节拍是什么呢?

(教师以强拍拍手,弱拍轻拍手心的动作启发学生回答问题,同时指导学生模仿教师打出2/4拍)指导学生进行2/4拍的强弱练习,请学生展示自己表现2/4拍的方法(强拍拍手,弱拍拍肩;强拍拍手,弱拍叉腰;强拍摇铃,弱拍放铃于肩头……)。

2、摇一摇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响铃为《金孔雀轻轻跳》伴奏。(对学生使用响铃的方法以及对节拍的表现进行及时地评价,对能力弱的学生给与个别指导)。

过渡: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当美丽的小孔雀,学一学孔雀优美的动作吧。

四、探究学习,学习舞蹈

1、孔雀舞的基本动作——-孔雀指

师:首先我们来学习孔雀指,拇指和食指相捏像不像孔雀的嘴巴?另外三个翘起来的手指像什么呀?像不像孔雀的羽冠?手腕到小臂的地方像不像孔雀的脖子?(教师示范“孔雀指”,指导学生观察模仿。动作要领:拇指和食指相捏,另外三个手指翘起来)。

现在美丽的孔雀要出去散步了,大家做好“孔雀指”的动作一起出发了。大家把脚尖都踮起来,体会一下金孔雀是怎么轻轻走路的。(要求学生保持“孔雀指”的动作同时模仿孔雀散步、梳理羽毛、喝水等动作,在游戏中掌握“孔雀指”要领)。︱×—︱×—︱强弱强弱。

过渡:美丽的金孔雀走了这么久有点累了,让我们休息一下吧。

2、孔雀舞的基本动作——-孔雀鹤立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谁能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指导学生观察图片,体会“孔雀鹤立”造型)。

师:同学们也像舞蹈家一样做一个“孔雀鹤立”的造型吧。(教师示范“孔雀鹤立”,指导学生观察模仿。动作要领:双手呈冠形,右手上举略弯曲,左手提裙)。

师:现在美丽的金孔雀要出去游玩了,大家做好“孔雀鹤立”的动作垫起脚尖轻轻地走吧。(指导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孔雀鹤立”动作,对不同类别的学生设定不同的要求,其中:A类学生,感受傣族音乐与风格,模仿教师的“孔雀鹤立”动作;B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较准确的完成“孔雀鹤立”动作;C类学生,掌握歌曲节奏型的基础上,能独立完成“孔雀鹤立”动作,并有一定的表现力)。

3、歌表演——《金孔雀轻轻跳》

师:现在同学们都学会了“孔雀指”和“孔雀鹤立”的动作,让我们带着小孔雀的头饰跟着音乐一起跳起来吧!(教师领舞,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舞蹈。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适时地进行个别化指导,激发学生的表现力)。

师:刚才同学们像一只只美丽的小孔雀在起舞,跳得真漂亮。现在请几只小孔雀到前面来给大家展示一下。(通过展示,激发学生的表演意识)。

过渡:同学们通过舞蹈展现出了孔雀的美丽,这么美丽的金孔雀是需要我们保护的。

五、拓展延伸,爱护动物。

师:“孔雀生活在美丽的西双版纳,那里人民给孔雀营造了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这里小动物生活得都很幸福。那我们是不是也要好好爱护我们的环境,爱护动物,让它们和我们人类一样有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渗透环境意识,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师:同学们让我们在快乐的舞蹈中结束今天的学习,同时让我们期待下一次的聚会过程与方法:感受歌曲《金孔雀轻轻跳》优美、自然、流畅的音乐风格与孔雀舞独特的舞蹈风韵,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舞蹈学习的兴趣。

关于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 篇4

《小雪撬》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用明快活泼的情绪演唱《小雪撬》,能有表情地朗读歌词,吐字清晰,灵巧、甜美的声音,感情的充沛。

2、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伴奏,创编歌表演,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听说咱们班2、1班很多小朋友都喜欢猜谜语,那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条,请大家听好罗:

(叫花不是花,夏天不见它。寒风出来时,飘落千万家。)打一自然现象。(雪花)

2、同学们可真聪明。那你喜欢雪花吗?为什么?(堆雪人、打雪仗、滑雪橇、滚雪球)是啊。在冬天这个寒冷的季节里,能给大家带来快乐的,莫过于一场飞扬的大雪了。那晶莹、透明的雪花漫天飘舞,飘飘洒酒来到人间。装扮着一个银装素裹的童话世界。也带给我们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童年。就让我们一起到美丽的雪地里去走一走,看一看吧。(多媒体课件:赏雪景)

二、新授。

1、欣赏《小雪橇》。

好玩吗?除了咱们大家刚才看到的,和玩过的游戏。老师这儿还知道一种雪地游戏。猜猜看——(播放《小雪橇》的MTV)

2、雪橇的由来。

他们在玩什么游戏啊?(雪橇)那你认识雪橇了吗?

雪橇最早起源于瑞士山地,是用木制的或者是金属制作的,最先是用来在雪地里运送物资,后来发展为供旅游者娱乐。并在很多国家流行。126年前,(1884年)英国举行首次雪橇公开赛。40年后(1924年),雪橇被列为首届冬奥会比赛项目,分有舵雪橇和无舵雪橇两种类型。

那你们知道雪橇是用什么来拉的吗?(学生们议论)?是啊。大部分都是用狗来拉的。圣诞老人坐着雪橇是用驯鹿来拉的,也有的用马来拉,马的脖子上还系着铃呢。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愉悦的心情一起拍手,小声哼唱,再听一遍歌曲范唱吧。

3、节奏训练:

从大家高兴的小脸上,老师就知道了你们有多喜欢玩滑雪橇。那就让我们按着滑雪橇的节奏一起活动一下手脚吧:

复习:二分音符两拍:x-四分音符:一拍x八分音符半拍:xx

Xxxxx-

X.xx.xxx

Xxxxxx

4、你能按节奏有感情的朗诵《小雪橇》歌词吗?

它的拍号是?四二拍表示?

3、学唱歌曲:

(1)同学们已经熟悉了旋律: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歌曲吧。老师弹一句旋律,你用“啦”来哼唱。

(2)你能试着加上歌词吗?

(3)歌曲处理:

你觉得歌曲的哪些地方有困难?音程跳动较大的两处。注意切分音的地方。

(4)你能把歌曲第一段完整唱一遍吗?

(5)再唱一遍:想一想,冰天雪地里,孩子们乘坐着雪橇,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你应该怎么唱?

(6)请同学们随老师弹琴再来唱一遍第一段。

(7)你能自己学会歌曲第二段吗?小组合作。

(8)学生随琴模唱第二段。

(9)请同学们随老师弹琴,完整演唱歌曲。

(10)这首歌曲赞颂了孩子们的什么精神?(大怕大风雪,勇敢乐观。自信向上的精神)让我们带着这种欢乐的情绪随着歌曲伴奏再唱一遍吧。

三、歌曲拓展

1、歌表演。

同学们唱得可真有精神。那你能为歌曲创编表演动作吗?请同学们小组合作。

2、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老师这儿还带来几样打击乐器。大家想不想自己为自己伴奏呢。我们来认识一下:这是串铃,这是碰铃,这是手鼓,这是沙锤。它们的使用方法是:

3、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雪的古诗?

3、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雪的歌曲?

雪是纯洁、可爱的。因此人们喜欢用雪作为主题来歌唱。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雪的歌曲?(《雪花》、《铃儿响叮当》、《踏雪寻梅》……)老师今天也带来一首好听的歌,叫《雪孩子》,谁知道雪孩子的故事?

(寒冷的冬天,兔妈妈做了个雪孩子陪小兔子。他们俩玩得很开心。小兔子睡着了,被子掉进了火盆里。雪孩子用自已的生命救出了小兔子,自己却融化成一滩清水)(播放《雪孩子》课件。)

歌曲给了你们什么样的感觉?(优美抒情)你们觉得雪孩子们可爱在什么地方?(有一颗纯洁的心)让我们陪着雪人,唱着《小雪橇》的歌一起走出教室吧。

关于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游 戏

3课 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一、模唱法学习歌曲《火车开了》,通过录音与教师范唱,引导同学用

轻巧的声音,清晰准确地演唱歌曲。

二、学习用欢快活泼的动作表示自身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要求同学个

人设计扮演歌曲的方式方法,并养成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

三、结合自身的感受填写节奏,并能整齐地读出三声部节奏。

重点、难点

1、学唱歌曲《火车开了》

2、扮演歌曲《火车开了》

3、三声部节奏练习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同学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扮演和唱。

二、新课学习、

1、投影出示组图、火车叫声、大车轮转动声;大车轮的小车轮的转动声,

2、先研讨各种声响,再把节奏填写完整;

3、分组读各组节奏,再合。[可进行渐强(火车来了)渐弱(火车开走了)的练习以增强兴趣感。]

4、录音范唱歌曲《火车开了》。要求同学小声模唱学习歌曲。提醒同学,在唱的过程中边唱边轻轻击拍。

5、、教师范唱歌曲《火车开了》,边唱边击拍,引导同学随教师的范唱轻轻击拍,并提醒同学注意歌曲的准确性。

6、通过自编游戏扮演歌曲《火车开了》,鼓励同学自创动作,并从同学的自创动作

中选编成歌扮演进行扮演活动。

三、小结、鼓励与褒扬,指出缺乏之处。

教学随笔

教学内容

游 戏

课 时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乐曲《火车波尔卡》,感受体验乐曲鲜明的音乐形象,并

即兴扮演,体验随意做动作的感受。

二、以歌曲《火车开了》音乐为伴奏,结合歌谣,歌词组成“开火车”

三、游戏活动,引导同学主动参与、积极投入游戏活动中。

四、通过自主创编动作扮演,增强同学的自信心,激发同学的编创热情。

重点、难点

1、欣赏乐曲《火车波尔卡》

2、游戏《火车开了》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同学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扮演和唱。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乐曲《火车波尔卡》。

1)初听,启发同学边听边进行音乐想象;想到什么?并说说;后引导同学通过乐曲轶事的简介,说说乐曲中的火车是怎样开的。

2)复听,鼓励同学进入角色地进行扮演,(教师可稍作引导性动作引导同学参与即

兴扮演)

2、开火车,游戏《火车开了》。

3、歌谣学习,要求读拍准确、清晰;

4、讲清游戏规则,先分组,再要求每人准备好自身要报的站名。

5、分组练习,教师分别指导。

6、分组扮演。

二、课堂小结、鼓励与褒扬,并指出缺乏之处。

教学随笔

教学内容

游 戏

课 时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乐曲《捉迷藏》,感受体验乐曲生动活泼的情绪,并能随

乐曲即兴创编动作进行扮演。

二、听唱法学习歌曲《躲猫猫》,通过录音与教师的范唱,同学能够通

过默唱记住歌词,准确歌中一字多音处。

三、通过编创游戏《躲猫猫》,引导同学接触小数民族音乐游戏,拓宽同学音乐视野。

重点、难点

1、欣赏乐曲《捉迷藏》

2、学唱歌曲《躲猫猫》

3、游戏扮演《躲猫猫》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同学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扮演和唱。

二、新课学习、

1、谈话、结合生活,引导同学谈谈“捉迷藏”的心情与方法。

2、欣赏钢琴曲《捉迷藏》。

1)初听,启发同学边听边进行音乐想象;想象“捉迷藏”的经过与“捉”、“藏”两者的心情并能说出演奏乐器是“钢琴”。

2)复听,鼓励学自身创编动作(不限动作)进行体验。

3、录音范唱歌曲《躲猫猫》后教师简明扼要地介绍歌曲的内容、少数民族、苗族,和“躲猫猫”即“捉迷藏”。

4、教师范唱,让同学轻声随唱默记歌曲。再用琴伴奏,在最短时间内让同学学会歌曲。

5、游戏、师生一起商量后进行游戏。要求、游戏进行时参与或不参与者都必需唱歌伴奏。

二、课堂小结、鼓励与褒扬,并指出缺乏之处。

教学随笔

本课是围绕着音乐游戏,在音乐游戏中同学编创动作游戏,培养了同学的胆子,

和协作能力

关于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 篇6

教学目标: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金铃铛》

教学重点: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金铃铛》

教学难点:随音乐模仿摘果子的动作,进行律动表演,体验摘果子的快乐

教具学具:钢琴、录音机、挂图

教学过程:

1、学唱歌曲《金铃铛》

(1)欣赏秋天:采用音像、挂图等教学手段,让学生观察秋天的自然景色:变红的枫叶,漫天飞舞的黄叶,硕果累累的果树,一望无边的金黄色稻田和麦田,创设一种秋天丰收的情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说说秋天:从欣赏丰收的果园图人手:果园里,树上挂满了苹果、梨子,人们在快乐地采摘果实,汽车司机满脸笑容地驾驶着载满果实的汽车。让学生说说果园里的自然景象,模仿风吹雪花梨像金铃铛一样哐啷响,模仿司机驾驶装满果子的汽车的模样。通过说秋天和模仿动作,使学生在生动、快乐的感受和想像过程中,形象地记住歌词。

(3)听歌曲:可播放录音,也可由老师范唱。让学生边欣赏丰收图景边听赏歌曲,从听觉、视觉两方面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激发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和冲动。

(4)唱歌曲:可让学生先学唱歌词,再学唱曲子。这首歌的旋律流畅,只要跟着音乐或琴声模唱几遍,学生就能很快地将歌词唱出来,然后老师再教唱几遍曲子,学生就能唱准曲子的音高了。

(5)跳秋天:老师应创设自由宽松的环境,以便学生能忘我地自编动作,边唱歌边表演,尽情表现秋天的快乐。

2、做律动《摘果子》

(1)出示果园挂图:果园里的苹果又红又大,把果树压弯了腰,小朋友们在愉快地采摘果子,以激发学生模仿或摘果子律动的欲望。

(2)学生边听音乐,边模仿摘果子的动作。

(3)教师指导学生创编一套动作。《摘果子》有四个乐句,可每一乐句安排一个摘果子的动作,其动作可以是学生一手挎篮,一手分别向上、向前、向左、向右四个方面做伸手摘果子的律动。这一套动作适合全体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表演。

(4)学生表演摘果子的律动。人数多的班级,学生可以坐在座位上,边听音乐,边向不同方向做摘果子的律动。人数少的班级,可以离开座位,在教室的空地上,分成小组进行表演。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自己创编动作,对学生能创造性地设计摘果子、倒果子、装果子等动作,要及时表扬,并让他们当众表演,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3、听赏(丰收之歌》

(1)初听全曲。是用录音,让学生静心听赏歌曲,感受优美的旋律,想像秋天美好的丰收景象。

(2)复听全曲。可结合秋天的画面欣赏全曲,也可以随着歌声轻轻哼唱。

(3)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教材上呈现了打击乐器铃鼓、碰铃、双响筒的图片和相应的节奏型,学生可以边听歌曲边用这些固定节奏型伴奏,也可以自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4)自编舞蹈动作欢庆丰收。学生可扮演农村各种人物的模样,边听歌曲边表演,表现“人人都高兴,到处歌舞欢”的丰收景象。

(5)画秋天、写秋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随着歌声,选用合适的颜色画出秋天的景色,或用文字写下对秋天的美好记忆和想像。

学生能随音乐模仿摘果子的动作,进行律动表演,体验摘果子的快乐。

关于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用急吸缓呼的方法按句换气,练习清晰的咬字吐字,用轻巧的声音演唱叙事歌曲《小红帽》。

教材分析:

《小红帽》是一首巴西儿童歌曲。2/4拍,六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大调式。六乐句中除第五乐句巧妙地运用了第一乐句的后半句加以变化外,一、三乐句基本相同,二、四、六乐句基本相同,并且均以doremifa的级进式旋律开始,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使整个曲调既统一,又有对比。旋律中音阶式的级进进行与分解和弦式进行穿插运用,使曲调流畅、活跃,与第一人称的歌词相配合,叙述了孩子们所熟悉小红帽的故事。

教具:

事物投影仪、收录机、头饰两个、水果道具若干个、钢琴。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律动

随着《小红帽》的伴奏音乐进行律动。

二、新课教学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瞧,今天李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本童话书,这里面讲了很多好听的故事。有《白雪公主》、《灰姑娘》咦,这里有一篇《小红帽》的故事,这个故事描述的是小红帽给外婆送点心一路上发生的故事。同学们想去看看吗?

生:想。

师:好,今天李老师就带你们去看看小红帽的故事。请戴好你们的小红帽准备出发。

(2)律动

(3)节奏

师:慢!这里有一根独木桥,我们来看看怎么走。

(读节奏)

师:真不错。顺利过桥接着往前走。

(律动)

(4)哼唱旋律

师:(出示画面)你们看这是什么?

生:好漂亮的花。

师:我们一起来闻闻花香。(闻花香)李老师请你们把闻花香的气息运用带上,轻声地用lu字跟着音乐边走边哼唱曲子。

(5)歌曲学习

师:嘘,这里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一些字。这附近有大灰狼,但是你们也不用害怕,因为只要你会唱《小红帽》这首歌曲,大灰狼就不敢伤害你。怎么办?只有抓紧时间学。我们一起来听听《小红帽》怎么唱?

1、听范唱

2、简短讨论

师: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生:小红帽战胜了大灰狼。

师:小红帽勇敢吗?

生:勇敢。

师:那你们有小红帽那么勇敢吗?

生:有。

师:光说可不行,要看你们的行动。

3、读歌词

4、唱词

5、情绪处理

师:你们唱是会唱了,但收录机的小朋友他们有意见,他们觉得你们的情绪还不够好,应该把这首歌曲描述的内容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

6、歌表演

师:祝贺你们今天顺利过关,我们打败了大灰狼,高兴吗?

生:高兴。

师:那我们就边唱边表演继续前进。

7、个别表演

一名演大灰狼一名演小红帽四名演花草

8、学生自评

9、老师给予鼓励

(6)律动结束

小学语文教案1500字集锦9篇


88教案网主题栏目精选:“小学语文教案”,敬请访问。

88教案网编辑花时间整理了小学语文教案。一名合格的教师在课堂上是充满自信的,很多老师在给学生们讲课的时候,都会先写一个教案。写教案是教师熟悉教材,吃透教材的必备过程。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

⒈学习第3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中心句?这一句说了什么?

⑶理解举世闻名。下面两句话就是具体写他的举世闻名的。

⑷小结:

第3自然段写了海洋公园里海豚的表演。

⒉学习第4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中心句?说了什么?

⑶理解闹市口。闹市口的具体情况怎样?

⑷看书上插图,对铜锣湾闹市口的繁华获得感性认识。

⑸小结:第4自然段描写了铜锣湾闹市口的繁华。

⑹齐读第4自然段。

⒊第3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中心句?这一句说了什么?

⑶为什么说香港是灯的海洋?又是怎样具体描写得?

⑷看书上插图,欣赏夜香港得美丽。

⑸结:第5自然段描写夜香港灯光如海洋得美丽景色。

⑹齐读第5自然段。

⒋学习第6自然段。

⑴学生按照上面得步骤自学第6自然段。

⑵检查自学情况。

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中心句?说了什么?

⑶请学生小结课文第6自然段.

⑷齐读课文第6自然段.

三、指导背诵3~6自然段。

⒈听课文录音欣赏。

⒉利用板书引导背诵。

⒊各人自由轻声背诵。

⒋分两个大组,一组背,一组听,在交换。

⒌指名背诵。

⒍同桌二人练习。

四、布置作业:

⒈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⒉背诵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从不同方面介绍活化石的写法。

4、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使学生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课文从不同方面介绍活化石的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什么叫活化石吗?把你知道的介绍给大家。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2、小组、指名按自然段读。

3、学生自主识字、小组交流。

4、反馈识字效果:指名读课文检查生字的读音。

5、读带有生字的词语。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小组按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活化石?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活化石?

二、朗读感悟。

1、自由读、分小组读:做到正确、流利。

2、按自然段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4、以小组为单位,先按自然段熟读课文,在此基础上,每个学生准备介绍一种动物,以解说的方式,介绍给大家,并配合图片加以讲解。

5、小组汇报:介绍几种活化石。

6、全班评价:评选最佳解说员。

三、实践活动。

分小组搜集有关古生物的资料,并且制成卡片。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俺”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身的感受。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俺”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身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童年冬日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下面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的情景让“俺”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

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 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找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3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与同桌研讨,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4 分小组讨论,交流,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

5 全班汇报交流,师根据同学交流。板书:

1 观赏小昆虫,大榆树

2 跟随外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

3 误把狗尾草当谷穗留下不根除

在祖父的园子里玩耍的情景:4 摘吃黄瓜,追逐蜻蜓,捉玩蚂蚱

5用瓢舀水往天空扬

6 沐浴阳光,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

7 用草帽遮脸睡觉

三体会作者在园子里的心情

1 默读课文,体会“俺”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用笔勾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身的体会。

2 全班交流

让同学通过找句子,谈体会,有感情朗读,体会到“俺”在园子里的心情,达成共识:“俺”在祖父的园子里是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俺”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

四领悟表达特点

讨论: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通过交流,老师点拨,使同学明白,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身的感受是写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同学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课外延伸

课外阅读有关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耳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作准备。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俺”的乐园

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表达感受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盈”等10个生字,掌握“渴求、盘旋、滑行、绿盈盈”等词语。

2. 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能力提高:

1. 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体会作者渴望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思想感情。

2. 有语气地朗读全诗并背诵。

教学重点: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体会作者渴望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培养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设计:

一、导课。

春天到了,和暖的阳光普照大地,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这样的天气里同学们最喜欢的户外活动是什么?(板书:放风筝)听说过花儿也会放风筝吗?(板书:花儿也会)你们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

(学生会说到:花儿如何会放风筝?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悟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这些问题能否解决?

1.学生自由读文,同时划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

2.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检测学生的识字情况(可以分组朗读,或者接读课文)。

3.指导学生对读的同学做评价。

老师评价学生的读文情况。

刚刚在看到这个题目时,同学们都有个问题: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那现在我们就来找找,请同学们快快地读读课文,看看能否找到答案。

学生谈到哪里,老师要引导学生来想像学习,全诗共有4个小节,写了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小节:写出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达了孩子们的愉快心情。学生边读边想,

天,是这样蓝,

风,是那样轻,

第二到四小节:描写了远处的花、蝴蝶、蜻蜓,也描画了我们一起享受大自然赐予的一切美好,描画了一幅快乐、祥和的景象。

彩色的蝴蝶,

长尾巴的蜻蜓,

分小组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并讨论:花儿也会放风筝,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在这里,学生要明白:花儿会放风筝的原因,写出了花儿和小动物的快乐,抒发了作者渴望人和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灵和睦相处和谐统一的美好愿望。

学习了本诗后你想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作业:画一幅美丽的图画(表现春天的美好)。

四、板书设计:

花儿也会放风筝

天是这样蓝

风是那样轻

彩色的蝴蝶

长尾巴的蝴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进一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今天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课文。

同学们觉得这篇课文美吗?想不想再读一读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想,一会把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描述给大家:(学生读文)

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谈谈自己想像中的画面。——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方面的训练。

指导学生一起看第三小节:

有的在花枝上飞高飞低,

有的在半空中盘旋滑行……

让学生合理想像,补充:有的在……

指导学生一起看第四小节:

不对,不对,那不是风筝,那是——……让学生进行扩展

三、指导学生写生字。

盈:注意中间的“又”字;

蜻蜓的“蜓”上面是“壬”;

瞧是左右结构的字。

四、作业。

1.有表情地背诵全诗。

2.说说花儿还会放什么风筝?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实录:

多媒体大屏幕呈现:静静的海面,高悬的明月,闪烁的星星;月亮、星星的倒影随着微波轻轻起伏……(旁白:深夜里,大海睡觉了。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熟睡的鼾声。)

师:为什么说"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

生1:因为海里有月亮和星星的影子。

生2、生3……(答案同生1)

师:大海的鼾声是怎样的?

生7:轻轻的。

师:小朋友,有什么感受呢?

生8:我的感受是:大海的鼾声轻轻的,有明月和星星的倒影。

(其余学生的回答与生8大同小异)

反思一:

这是《大海睡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教学片断。教者的意图在于突破教学难点:对"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这一意境的理解与感受,并体验海上夜景的静谧与甜美。

表面看来,难点似乎突破了,但是学生的体验呢?学生的想象与个性呢?学生的回答那么单一,理解那么肤浅,情感那么苍白!原因何在呢?在于教师设计的镜头出示得不是时候--太早了?/td>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的:

1.体会作者所表达的以人为本的思想。

2.理解课文中两个故事的道理,从而养成勤于动脑筋思考的习惯,能从故事中书本中、现实生活中悟出道理来。

3.学会多角度的思考问题。

学习重点:

从课文中两个故事的分析理解得出文章的论点。隐喻手法是教学难点。

学习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文本解读】

谋篇立意(导入)

本文是一篇立论,文章通过“牛顿开猫洞”和“晏子使楚”两则故事的分析论证,得出了“故事里有道理”的结论,阐发了考虑问题从人的实际需要出发,即以人为本的思想,启发我们从故事中、从书本中、从生活中悟出道理来。

文章脉络: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要求学生在书上做好批注)

第一部分(1),提出论题。本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有统领全篇的作用。

第二部分(2-21),论证“牛顿开猫洞”和“晏子使楚”两个故事里的道理。

第一层(2-11),论证分论点之一“牛顿开猫洞的故事里面有开猫洞应当从人出发还是从猫出发的道理”。

第二层(12-19),论证分论点之二“晏子使楚的故事里面有门的开设应当以人为准还是以国为准的道理”。

第三层(20-21),推而广之,以门和桥为喻,宣传人本主义思想。

第三部分(22),点明文章的中心论点:故事里面有道理。(启发我们从故事中、从书本中、从生活中悟出道理来。)

一、预习反馈(每小组派人上板,其他组员在导学案上独立完成所有反馈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上板单双各2个题,每题/0.5分)

爵 ( jué )士 仆( pú )人 矮(ǎi )小 徒(tú )步

效率( lǜ ) 辉煌(huáng ) 脱(tuō )离 尊( zūn )重

2.下列成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B )(上板为造句,单双各1个题,每题/2分)

A.伸张正义 寻根究底 不计其数 闭门造车

B.出死入生 同舟共济 真假难辩 崭露头角(“真假难辩”应为“真假难辨”)

C.长篇大论 为民请命 投机取巧 平淡无奇

D.匹夫有责 无独有偶 前呼后拥 各霸一方

3.下列词语各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C )

A.泮宫(pàn) 晏婴(yàn) 爵士(jüé) ( “爵”应读“jué” )

B.仆役(bú) 玲珑(líng) 效率(lǜ) ( “仆”应读“pú” )

C.祭孔(jì) 称心(chèn) 状元(zhuàng ( “尊”应读“zūn” )

D.宰相(zǎi) 尊重(zhūn) 大殿(diàn ( )

4.解释词语(上板为听写词语单双各2个题,每题/0.5分)

贫寒:穷苦。 辉煌:光辉灿烂。

玲珑:精巧细致。 告帮:请人助以金钱。

徒步:步行。 仆役:仆人。

认死理:坚持某种道理或理由,不知变通。

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

下马威:原来指官吏初到任时对下属显示的威风,后泛指一开头就向对方显示的威力。

二、合作探究(用5分钟速读、指名读课文,组内交流,指定小组完成相应课题,并声情并茂作答。)

1、本文依次写了哪些内容,各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词句进行衔接的,你认为这篇文章在行文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本文依次写了大小猫洞、大小城门、文庙的大门及状元桥,各部分之间依次用“无独有偶”联系了两个故事,用“话说”把上文的故事与下文的故事内容连接起来,再用“事实上”引导入各种门的作用,进而引出文庙的大门等。整篇文章思路流畅,层层联想。

2、作者在文章中分别在叙述了牛顿开猫洞和晏婴使楚的故事之后,文章内容是怎样进一步展开的,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并说说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在叙述两个故事时,层次也极为分明。先叙事再分析,接着进行想象,最后进行总结。这样写使文章思路非常明确。

3、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人人知道故事,未必想到里面有什么道理。”隐含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故事里面有道理”,一方面这句话作为结尾,呼应了开头;另一方面此论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告诉我们要善于从故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4、大科学家牛顿养猫开洞的故事,曾经引起人们的笑话,说说你对牛顿的看法。

明确:牛顿是讲科学,“尊重客观,不由人的主观,考虑事情全面”。牛顿不是思维不灵活,而是不从人的一面考虑,是从猫的一面进行考虑。之所以有不同的看法,是因为思维的角度不同。(因为文章用了隐喻手法:从开猫洞要从猫的需要出发,来说明考虑问题要从人的实际需要出发。即以人为本的思想。)

第二课时

三、精句赏析 (默读读相关句段、思考、结对讨论,展示各自风采。)

1、“无独有偶”在文中有何作用?

赏析:“无独有偶,”是过渡句。中国也有个关于门洞的名人故事。一个词“无独有偶”就把两个故事紧密地联结了起来,准确简洁。“无独”是说上文的牛顿开猫洞;“有偶”是说下文的晏子使楚。

2、“事实上,中国历来实行的是楚国式,不是齐国式”作者这句话阐发了什么道理?

赏析:楚国式的是门以人为准,因为历来都是贵宾到来,中门大开;普通人走侧门还得挂号等候,下人走后门,可见这里的“以人为准”是以人的等级为标准,人在门的面前是不平等的。既然中国传统的楚国式的是不平等的,是有着森严的封建等级观念的,那就是作者所要批判的。那么齐国式的大国开大门,小国开小门则应该是民主的,是做事从实际出发的。

在这里作者隐含的意思应该是大人是封建“官大人”,小人是自称“小人”的仆役丫环,有着明显的等级差别;而“大国城大”,人多,为了方便人的出入,所以城门也大,“小国的城小”,人也少,开一个小门就够用了,是从人的方面出发,是符合实际需要,从实际出发的,这以民为本的做法才是正确的。

3.“人人知道故事,未必想到里面有什么道理。” 这句话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赏析1:本句既是文章的主旨句,又是文章的总结句(文章的中心)。文章从“牛顿开猫洞”故事里边有道理,“晏子使楚”的故事里边有道理归纳出了“人人知道故事,未必想到里面有什么道理”这一结论,它隐含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故事里面有道理”。此论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它作为总结句的角度来分析,一方面这句话作为结尾,呼应了开头;另一方面告诉我们要善于从故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赏析2:是文章的主旨句,它启发我们从故事中、从书本中、从生活中悟出一些道理来。本句是,呼应文章开头;另一方面告诉我们要善于从故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那就先从本文悟道理吧。)

4.文中两个故事本身揭示了怎样的道理?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牛顿开猫洞的故事里面有开猫洞应当从人出发还是从猫出发的道理,这里我们把“猫”当成人,社会的管理不应从管理者的角度考虑问题,而应当从每一个社会个体出发,考虑他们的需要;晏子使楚的故事里面有门的开设应当以人为准还是以国为准的道理,门和桥的设置和使用应当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等级观念出发。作者就是要告诉读者考虑问题要从人的实际需要出发,关注弱势群体与弱势个体的利益,和关心多数人的利益。

四、拓展提升 (巩固提升学习目标)

1、本文的社会价值在于文章中宣传人本思想,你认为本文的“人本主义”体现在哪里?

参考:本文的人本主义思想首先体现在第一则故事中。作者认为开猫洞应该从猫出发而不是从人出发,这里的“猫”隐喻的恰恰是人,是那些在社会中处于被管理者地位的人,而课文中人则指管理者。在社会的管理体系中,管理者如果能尊重被管理者,从他们的利益出发,就是充满了人道主义的关怀,就是“人本主义”的体现。

2、本文是一篇立论,你认为用哪一句话来表达中心论点最合适?分论点是什么?

明确:中心论点:人人知道故事,未必想到里面有什么道理。(故事里面有道理。)

故事里面有道理分论点一:牛顿开猫洞的故事里面有开猫洞应当从人出发,还是从猫出发的道理。 分论点二:晏子使楚的故事里面有门的开设应当以人为准,还是以国为准的道理。

3、与你的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大猫和小猫的对话,然后想想作者的这一番想象,从语言的角度上看,有什么特点?

参考:大猫小猫的对话想象丰富,这样使文章的语言幽默,生动,读来娓娓动听,充满情趣。

4、各小组提问题,并互相解答问题。

例:“楚国式”是指什么?(门以人为准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齐国式”是指什么?(门以国为准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总结 :《大小猫洞》是现代著名学者金克木的一篇文章。本文看似拉拉杂杂,东扯西扯,但是结构严谨,行文流畅,给人启迪,发人深思,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作者的观点。通过本文,学生应学习作者开阔的思路和质朴的语言以及作者表现的强烈的人文色彩和精神理念。

五、随堂检测

1、本文的作者是,笔名是 金克木,是我国家,著名的 文学家、学者。主要作品有《印度文化论集》、《比较文学论集》,译作有《代致呵利三百咏》、《莎维德丽》、《梵语文学史》等。 2、晏子,字平仲,春秋 时期 齐国的大夫。

3、本文从 牛顿开猫洞 的故事,联想到晏子使楚的故事,从城门联想到 文庙的门 ,从 文庙的门 联想到文庙的桥,从文庙的门和桥联想到现在的北大的门和桥 ,思路流畅,结构清晰。

4、解释词语

前呼后拥:

名满天下: 徒步:

5、判断下列各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1)三百年前,他养猫总有仆人照看吧,何劳他亲身看管? ( 反问 )

(2)大猫:这是我的洞,允许你用,要以我为主。小猫口头称是,心中不服。( 拟人 )

(3)不论真假,这故事里有没有什么道理可谈?( 设问 )

楚人:门是供人走的。大人都大门,小人走小门。门以人为准。

晏子:门是国家的城门。大国的城大,城门也大。小国的城小,门也小。门以国为准。

6、下列问句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D、是反问 )

A.不论真假,这故事里有没有什么道理可谈? B.我来到楚国该进什么门?

C.若是各有一洞呢? D.他养猫总有仆人照看吧,何劳他亲身看管?

7、“门以人为准”是“人本”思想的体现吗?为什么?

参考:不是。作者在这里用了隐喻的手法,以人的高矮隐喻人的等级,“门以人为准”实质是以等级为标准。所以,它不是从实际需要出发的“人本”思想的体现。

8、你认为“晏子使楚”的故事真实吗?

参考:两个方面:一是晏子使楚骑马乘车,大使个人的高矮显不出来;二是城墙不是纸糊的,另开一门也不容易。

9、怀疑处处有学问,你能对一些耳熟能详的故事提出自己的思考吗?

(要有见地,有深度、培养求异思维能力,见解独特即可。)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字词。

2.阅读描写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几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 ),然后分别具体写( ),最后总结写( )。

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理解要点如下:

⑴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⑵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⑶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⑷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设计意图:很多老师上复习课的时候都有这样的体验,大量的复习和练习使课堂显得很枯燥,往往是老师教得口干舌燥,学生学得没精打采。为改变这种状况,在上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的《复习三》时,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我把一年级复习课设计成一个完整的童话故事,以故事做导航,让孩子们参与进来,把复习题穿插其中,孩子们学得乐趣无穷,整堂课老师学生其乐融融。

一、创设情景

师:今天,拼音王国可出大事了!(生:怎么了?)老国王最最疼爱的小公主突然不见了,这下可把老国王急坏了,他都想哭了。正在这时候,有个人向他透漏了一个消息:听说是老巫婆把小公主带走的,她想把小公主变成坏人呢!这怎么能行呢?拼音王国可没有一个坏人呀,我们一定得想办法把小公主从老巫婆的手里救出来!可是老巫婆住的地方特别远,一路上困难重重,要过五关才能到达那里。老国王年纪大了,不能亲自去,只有勇敢善良的人才能完成解救任务,谁来帮助老国王去救小公主呢?

(全班同学举起了手)

出示幻灯:拼音王国历险记 第一集《小公主遇难》

二、勇过四关

师:好!同学们都是热心人,让我们赶快出发吧!如果晚了,老巫婆很可能就对小公主下毒手了。我们先走进一片沙漠,(出示课件,背景是沙漠)碰到了第一关“我会读”(书上第一题),如果同学们都能把第一关的题读对,我们就可以进入第二关了。

(课件出示第一题,以各种形式让孩子们读第一题,并分辨几个复韵母的异同)

师:你们可真能干!我宣布:你们顺利通过第一关。

生:耶!

师:我们接着要潜入海底。(出示课件,背景是海底)寻找第二关“我会拼”(书上第二题)。大家可要抓紧拼出这些音节,才能进入第三关。(以各种形式拼读第二关的音节词。若看到不认真拼的,我会说:“有一个同学不好好读,就会被扣掉一分,如果连续被扣掉五分,我们就无法进入下一关了。同学们听了,个个精神抖擞,不敢懈怠,专心拼读。)

师:真不容易,我们终于闯过了第二关。别停留,快些走,我们一起飞上蓝蓝的天空,(出示课件,背景是天空)那里会出现第三关“我会认“(书上第三题),看看我们的本事怎么样?(以各种形式认读汉字)

师:祝贺善良的勇士们闯过了第三关!

师:我们开始踏上了茫茫的草原,(出示课件,背景是草原)进入第四关“读儿歌”(书上第四题)。(以各种形式读儿歌,学会认儿歌中的字。)

师:太棒了!还有最后一关,我们马上就可以找到小公主了,抓紧时间呀!

三、拼音拓展

师:我们来到密密森林里寻找,突然,一个勇士在树洞里发现了一个纸条。原来这个纸条是小公主偷偷留下的线索。怎样才能找到小公主呢?我们进入了第五关。(出示课件)小天使见我们这么善良和勇敢,忙飞来帮忙。她告诉我们:‘只要拼对字条上的拼音,就能找到小公主了。’那我们赶快拼一拼吧!

(这道题是拼读句子的练习,孩子们接触的少,拼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老师可协助同学们一起拼读。字条用拼音写着:‘我在大树下,有一头小毛驴和我在一起,老巫婆不在家,大家快来救我呀!’句子都是用孩子们已掌握的音节组成,只要认真,孩子们都能慢慢拼出来,易引起他们拼读兴趣。)

四、完成任务

趁着老巫婆不在家,我们赶快按照小公主的字条开始寻找吧!

(放轻松音乐,孩子们随着音乐自由做动作,表示在前进。也是孩子们课间放松的时候。)

啊!终于找到了!(出示图片:一个小公主在大树下和一头小毛驴在一起。)我们救出了小公主,你们看她怎么说的?(生一起拼读图片上用拼音写的“谢谢大家!”)我们完成了任务,老国王授予我们“最佳小勇士”的称号,大家庆贺一下吧!

由于童话故事的串联,使散乱枯燥的复习题连成了一体,每个孩子都进入了童话的世界,孩子们是善良的,也是可爱的,因为自己扮演着“小勇士”的角色,所以过关时不敢有丝毫马虎,个个激动万分,都想为救小公主出把力呢!下课了,许多同学还意犹未尽,缠着我还要过关呢!新课程新理念,让孩子们快乐的学习,是每个老师的义务。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文中的句子展开想象,从而懂得回声形成的原因。

3、能正确完成课后第二题填空。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育方面:

1、培养学生好学好问的良好习惯。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

发展方面: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第五段青蛙妈妈对小青蛙说的话。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教设备(电脑、投影仪、电教平台)

多媒体电教软件(《回声》.课件)

幻灯机、盛水的玻璃缸

教学时数:

三课时

第一节

教学要点:

诱导预习。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

三、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四、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节

教学要点:

理解课文的内容,通过理解青蛙妈妈的话从而懂得回声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听回声的录音。

2.你觉得这声音有什么特别?你想知道些什么?

3.设疑:你听过回声吗?在什么地方听到了的?回声是什么回事?

4.板书课题、交待学习任务。

二、检查预习

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引导细读,边读边议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

思考:这段话有几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2.)示图,用导读的方法回答思考题:

第一句告诉我们:小河上……

第二句:半圆的……和水里的……连起来,好像一个……

3.)指导感情朗读:你觉得这里的景色怎样?谁能把这美的感觉说出来?

过渡:就在这个美丽的地方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请同学们读第二、三自然段,读完后用一、两句话告诉老师。

2.学习二、三自然段。

1.)小声自由读。

2.)在这里发生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看谁能用一句话来告诉老师?(强调“桥洞”)

3.)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把小青蛙和“看不见的小青蛙”的话用“___”划出来。

4.)检查,示句:

“呱呱呱,多好看哪!”

“你是谁?你在哪儿?”

5.)指导读句 想一想:小青蛙两次说话的语气一样吗?从哪里知道的?

a.指导按标点符号读好句子。

b.分角色朗读:谁来当小青蛙?谁来当看不见的小青蛙?让我们听听“看不见的小青蛙”怎样学小青蛙说话的?(提示:学话的小青蛙要比小青蛙声音要小。)

6.)(读小青蛙妈妈的问话。)听到有人在学自己说话,小青蛙心里非常奇怪,书上怎么说。

理解:奇怪极了

板书:奇怪

示句:“桥洞里藏着一只小青蛙吧!他在学我说话哩!”

7.)指导读好这个句子。

出示生字卡读读理解: cang

过渡:多好向的小青蛙呀,桥洞里真的藏着一只小青蛙吗?让我们跟着青蛙妈妈一起去看一看。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

思考:青蛙妈妈是怎样做的?

2.)示第四自然段

默读:把写青蛙妈妈动作的词用“.”把它点出来。

示生字卡读读理解:

jian reng

捡 扔

(用做动作的方法学记这两个生字)

3.)再找出写河水变化的句子,用“___”划出来。

4.)做实验:利用玻璃缸投石演示,观察水面的变化。

5.)刚才大家看到了什么?

师:刚才老师做的实验,跟课文所讲的现象是一样的,让我们一边读课文的句子,一边想象刚才的情景。

6.)读句“……河水……荡回来”,出示生字卡读读理解:

bo dang

波纹 荡

7.)演示动画“扔石头”,进行说话训练。

8.)齐读这个自然段。

9.)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小结板书: 碰

水的波纹 河岸

过渡:青蛙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回声到底是什么回事?看第五自然段,听听青蛙妈妈是怎样说的?

4.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

思考:青蛙妈妈一共说了几句话?

2.)示青蛙妈妈的话:

问: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什么?

3.)示2、3句话,引导比较,理解。

先引导学生从句子中找出相同的词,再引导悟出声音的波纹与水的波纹相似之处:碰到挡住它们前进的东西,都会回来。

4.)引导学生板书: 碰

声音的波纹 石壁

5.)演示动画:青蛙叫的回声。

练习说话:青蛙是怎样听到回声的?

6.)填空练习:

1.水的( )碰到( )又( )回来。

2.青蛙叫的声音的( ),碰到桥洞的( ),也要( )回来。

7.)小结板书:明白

8.)分角色朗读这段。理解:一蹦老高

过渡:回声多有趣呀,小青蛙又回到桥洞里听那有趣的回声了。

5.情景导学最后一段。

四、小结质疑。(略)

1、按板书小结。

2、质疑: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第三节

教学要点:

巩固练习,训练提高。

教学过程: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练习说话,用“因为……所以……”说说回声的形成。

三、完成课后练习题

四、分析生字的字形,指导田字格的书写,进行扩词,说话的练习。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附板书设计:

一年级《比尾巴》教案1500字集锦8篇


教育是伟大的事业,人类的命运决定于教育,优秀的课堂一定离不开教案的帮助。教案可以给予老师授课的底气。经过收集,88教案网编辑整理了一年级《比尾巴》教案,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一年级《比尾巴》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写“巴、把”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的语气,知道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写“长、比、巴、把”4个字。

教学准备:

动物图片,PPT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咱们课前来做个游戏,这个游戏叫“摸身体”。伸出你们的小手指,老师说:“摸摸你的脸,你们快速的用手指摸着自己的小脸蛋,并且回答老师‘摸摸我的脸’,看哪位小朋友反应最快。”(鼻子、耳朵、嘴巴、胳膊、尾巴)

2、我们有尾巴吗?可是动物王国中有尾巴的动物可多了。今天,小动物们要进行了一场比尾巴大赛,请同学们做裁判,大家愿意吗?咱们今天就来学习第六课,比尾巴。(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齐读课题)

3、“尾巴”中的“巴”读轻声。一起来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到底有哪些小动物来参加比尾巴大赛,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82页,认真听老师读课文。

2、听了老师的朗读,同学们想读课文吗?那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一读课文。你知道有哪些小动物来参加比尾巴大赛了吗?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小动物参加比尾巴大赛,你们也想去看一看吗?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一、二小节(第一轮比赛)

1、今天的比赛分为两轮,首先进行的是第一轮比赛,请同学们自读第一、二小节,想想参加第一轮比赛的小动物有哪些?用“--”划出。你还发现了什么?(反义词)

2.细心的小朋友会发现在这三个句子的末尾都有一个像小耳朵一样的符号,他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标点符号,叫问号。问号出现在问句的末尾,怎样才能读好问句呢?听老师来读。

3、你能读好句子吗?(指名两人读,师生问答读)。

4、用“好像”说一句话。

5、比赛结果怎样呢?(板书,完成连线)

6、分组问答读。

(二)学习三、四小节(第二轮比赛)

1、第二轮比赛开始啦!

2、请同学们自读第三、四小节,用“__”划出参加第二轮比赛的小动物。想想第二轮比赛比什么?(反馈,反义词)

3、男女生比赛读。生生一问一答。

4、比赛结果怎样呢?(板书,连线)

???(三)全班齐读

(4)仿照课文说一说。

(5)小动物们可爱吗?你打算以后怎么做?(保护动物)。

四、指导写字

学习生字“巴、把”。

认读生字,书空笔顺,观察位置,教师范写,比较,组词,学生练习。

五、画一画:把你喜欢的动物的尾巴画下来。

板书设计

6、比尾巴

猴子——长

兔子——短

松鼠——一把伞

公鸡——弯

鸭子——扁

孔雀——最好看

一年级《比尾巴》教案 篇2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生字壁、虎、借、尾、难,并用虎、借、尾口头组词。

2.指导学生口头填空:小壁虎的尾巴()了,多()哪!它去向()、()和()借尾巴。

二、看图导学第三自然段。

1.那小壁虎是怎样向小鱼借尾巴的?请大家看图,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顺序用自己的话说清画面内容。(小壁虎爬到小河边,向小鱼借尾巴)(板书:小河边小鱼)

2.小壁虎尾巴断了,又伤心,又难过,它急着去借尾巴。课文是怎么写它来到小河边的?(爬呀爬)爬呀爬说明了什么?(说明小壁虎从墙角到小河边爬的路远,断了尾巴爬的速度慢)(随机指导学生读准爬的字音;认清爬的字形:半包围结构,左下包右上,爪字第四笔的捺要写平,写长些,能托住上面的巴字,巴的最后一笔起笔在竖中线上;通过学生演示理解爬的字义)

3.指导学生朗读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小河边。(注意停顿。爬呀爬要读得轻而慢)

4.小壁虎爬到小河边看到了什么呢?(看见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指名演示理解摇。(板书:摇)

5.小壁虎看到小鱼的尾巴摇来摇去,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如:①小鱼姐姐的尾巴多漂亮啊,我就向她借吧!②我借到了小鱼姐姐的尾巴,就不难看啦!)它是怎样向小鱼借尾巴的呢?(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6.出示两句话,①小壁虎说: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②小壁虎说:小鱼,你把尾巴借给我!指名朗读,进行比较:这两句话有哪些不同?(相机指导学生读准行的字音;认清行的字形:左右结构、左右相等,右边亍不要写成于;理解行吗、好吗、可以吗、好不好)哪一句话好?为什么?(①句好,从姐姐您行吗这些词中,可以看出小壁虎是用商量的语气在跟小鱼说话,很有礼貌,随机进行渗透教育:同学们也要做讲礼貌的孩子)

7.指导朗读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注意停顿、重音及语气)

8.那小鱼有没有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呢?(没有)为什么小鱼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呢?(要用尾巴拨水。演示理解拨水)(板书:拨水)

9.因为小鱼姐姐要用尾巴拨水,所以只能很为难地对小壁虎说不行啊。谁来读小鱼的话?要尽量读出这种语气来。(请二至三名学生朗读,教师作适当指点

10.分角色练读小壁虎和小鱼的对话。

三、看图导学第四自然段。

1.小壁虎向小鱼没有借到尾巴,又去向谁借尾巴呢?(板书:老黄牛)

2.请同学们看图,像刚才那样,说说画面内容。(小壁虎爬到大树上,向老黄牛借尾巴)(板书:大树上)

3.那小壁虎是怎样向老黄牛借尾巴的呢?(出示小黑板)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并想想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

他看见老黄牛()着尾巴,在树下吃草。小壁虎说:黄牛(),()把尾巴借我()?老黄牛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呢。

4.结合学生回答,重点指点学生理解老黄牛尾巴的功能。①什么叫甩?(板书:甩)请学生用一段绳子演示理解。提醒学生注意甩和用的区别。②板书:赶蝇子。出示图片,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蝇子这里不是指苍蝇,而是指牛蝇,即寄生在牛身上的一种飞虫。

5.老黄牛要用尾巴赶蝇子,小壁虎又没有借到尾巴。这节和第三自然段内容上有所不同,但朗读的语气、重音、停顿是基本相同的。谁来朗读?(请四位同学每人读一句。结合学生朗读,进行适当指导:老黄牛的话可读得低沉、慢一些)

6.分角色朗读小壁虎和老黄牛的对话。

四、看图自学第五自然段。

1.小壁虎向老黄牛没借到尾巴,又去向谁借尾巴?(板书:燕子)

2.请大家结合插图,轻声朗读第五自然段,要求:①用自己的话说清画面内容;②说说燕子的尾巴有什么用处?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3.组织学生自学并分小组讨论,教师边巡视边作适当指点。

4.检查自学情况。结合学生回答,重点指导学生理解燕子尾巴的用处。(相机演示理解摆及燕子通过摆尾巴掌握方向燕子的尾巴像一把剪刀,尾巴朝西偏,燕子就往东飞;尾巴向东偏,燕子就朝西飞。随机板书:房檐下摆掌握方向)

5.指导学生运用第三、四节的朗读方法分角色朗读小壁虎和燕子的对话。

五、进行小结,布置作业。

1.小壁虎向小鱼、老黄牛、燕子借尾巴,但都没有借到,是因它们的尾巴都有用处。那谁能说说它们的尾巴各有什么用处?(小鱼用尾巴拨水,老黄牛用尾巴赶蝇子,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小壁虎没有借到尾巴,那后来又怎么样呢?我们下堂课再继续学习。

2.抄写生字爬、行。完成课后第三题填空练习。

一年级《比尾巴》教案 篇3

一、教材说明

这篇儿歌通过三问三答的对话方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全文读来琅琅上口,简明易懂,富有儿童情趣。

儿歌共四节。第一、三节三个问句,引起孩子们的思考:究竟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像一把伞?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最好看?第二、四节三句话,回答了第一、三段的三个问题。两问两答,像是猜谜语,又像是考别人,别人说不出答案,而是自己自己知道答案,于是迫不及待地说出这个答案。这首儿歌抓住了低年级孩子爱表现的心理特点,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这首儿歌还告诉学生,身边的事多么奇怪,有的尾巴长,有的尾巴短,有的尾巴像一把伞。有的尾巴弯,有的尾巴扁。还有哪些事物各不相同?需要仔细去察看。

学习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学习难点是读好问句。

二、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云、公、车3个字。认识1个笔画斜钩和3个偏旁矢、八、鸟。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朗读问句。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培养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媒体使用课件

五、教学建议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本课的12个生字,三个偏旁,一个笔画。会写云、公、车。

二、教学过程

(一)趣味揭题,学习生字

1、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举行一项特别的比赛,请我们每个小朋友做裁判。它们比什么呢、

2、教师当堂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认识比尾巴三个生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全文。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3、请同学们再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教师巡视,因材施教,注意读书习惯的培养。)

4、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其他同学注意听他读得是否达到了要求。

5 小组比赛,你问我答。

6 、评议、讨论,指导朗读问句。

(三)认读生字、学写生字

1 (课件显红12个生字)这些红色的字,你认识吗?做小老师教教同学。

2 学写云、公、车 。本课写字教学,可让学生在自己描红的基础上,点拨学生发现书写三个字的笔顺规则是从上到下。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写好这三个字的关键之处:云字第二笔横要写长一点,落在横中线上;公上面的八的开口度要适中;车最后一笔丨要压在竖中线上。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 能准确、有感情地背诵儿歌。

2 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培养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根据课件,逐句认读儿歌。

2、卡片认读词语

比尾巴长短一把伞猴子松鼠扁尾巴最好看公鸡鸭子

(二)细读课文,了解动物尾巴特点

1、读课文,找找课文中讲了哪些小动物比尾巴、它们的尾巴有什么特点?

2、小组交流、讨论。

3、课件出示文中六种动物的图画,看着图说说它们的尾巴的特点,尝试对读问答。

4、评议

(三)熟读成诵,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以分组对读、男女生对读的方式朗读全文。

2、尝试背诵。

3、课件出示牛、马、鱼、猫、猪的尾巴,说说它们的尾巴像什么?

4 完成课后读读画画练习。

5 课后延伸:大自然很奇妙,有兴趣再找找还有哪些动物的有它自己的特点。

一年级《比尾巴》教案 篇4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比尾巴》第二课时。根据教材内容我抓住了两条主线。

趣:本课以用三问三答的形式,语言琅琅上口、极富儿童情趣。

一年级学生又刚学完拼音不久,识字、课文朗读都只是初步,这样的文章刚好适合他们阅读。由于还处在幼儿园和小学的过渡期,孩子较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理解力还不足,可他们想象力丰富,有着自己的童话世界,抓住这一点我决定抛开成人的眼光,俯下身倾听孩子的心声,以“趣”为主线,用故事串连全文,让他们扮演裁判的角色参与到故事中,与文本融为一体,同嬉戏,共呼吸。同时我结合孩子喜闻乐见的比赛、游戏等多形式活动去设计课堂让这节课充满童趣,让孩子在快乐中感受语言带给人美好感受。

情:这是一首充满人文气息的儿歌,里面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的兴趣。

孩子的心是细腻的,情感是丰富的,在孩子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抓住这人文情怀,我设计多种情境,让孩子去帮助不识字的小猴,让孩子到动物身边去体验,环环相扣,不断提升孩子的人文素养。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课程标准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复习巩固生字词,会写“云、公”两个字;正确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背诵课文,学会朗读疑问语气的句子;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初步培养孩子收集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通过游戏、比赛等趣味性活动,感悟体验文本内容,让人文性与工具性有机结合。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孩子观察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和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其中教学重点是朗读,难点是读好文中问句。

二、说教法:

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法: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我注意引导学生在品词析句、字词复习与朗读巧妙融合在一起时饱满而富有深义地读,在故事场景中饱含深情地读,在带头饰表演、唱《比尾巴》歌曲等活动中趣味地读。多种形式结合,课堂上书声琅琅,课堂上读读议议,互动交流,真正奏响了“读”这一主旋律,切实落实本节课读这一教学重点。

2、情境教学法: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李吉林说“儿童是情感王子,人小情多。”本节课通过故事串连的形式,让孩子扮演裁判、比赛选手,参与到故事中,引导孩子用体验、感悟的方法进行学习。播放动物尾巴视频,让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体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闻,激活情感。

3.多媒体演示法:

在复习生字词,探究动物尾巴,播放再现文本内容的动画,看图猜课文游戏等环节,利用现代化教学这一优势,缩短时空距离,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和课文内容。

三、说学法:

1、举一反三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举一”即揭示规律,掌握方法。“举一”提供模式,“反三”按图索骥。在引导问句时通过演示动物尾巴,激疑导出问句后,让学生抓住规律,通过自己的理解分析总结出其他问句。趣味背诵中,头饰上盖着的大问号再次刺激孩子的感官,把类推的方法应用进来快速反应本节课的六个问句。这样从扶到放,使学法得到迁移,让学生触类旁通。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自学能力。同时层层递进中也逐步突破问句朗读这一难点。

2、查阅资料法:

搜集和处理信息来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养。在趣味拓展中,让孩子初步学习查阅动物尾巴资料,有助于对课文知识的理解,也促使学生的学习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宽视野,帮助积累。

3、观察法:

引导学生结合课件动画、教具展示,观察画面,从直观上加深认识和理解。

4、读、品、悟、议、辩、入:

读:让学生多种形式地读,真正做到以读激情。

入:一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懂得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让学生通过换位体验来走进文本,和文本零距离接触。

四、说教学流程

下面来谈谈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我主要设计了复习生字、整体感知、品文细读、背诵课文、激趣拓展、指导写字六个环节。(幻灯展示)

现在我就这节课的两大亮点来阐述:

一年级《比尾巴》教案 篇5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12个生字,会写“松”字。认识笔画“撇折”、“竖勾”,认识三个偏旁“户和“尸”。

(2)、过程与方法目标

a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好问话的语气。

b、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3)、情感与态度目标

激发喜爱动物的情感。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松”个字。

(2)、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好问话的语气。

1、谜语热身

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今天带来几个谜语,看谁猜得又快又准?出示六个谜语PPT。

2、这些小动物今天也来到咱们班了,他们来干什么呢?打开课本P83,来,一起告诉老师,他们来干什么来了?请举起灵巧的右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板题)

3、大家看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之处?(有共同的笔画“竖弯钩”,轻声“巴” 师范读“尾巴”。)

1、初读课文

比赛已经开始了,这么多小动物究竟有哪些小动物参加比赛呢?狮子大王让他们藏在了课文里面,只有小朋友认真去读才能找到他们,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如果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带上拼音多读几遍(学生回答的同时,师贴上相应的图片)

2、识记生字

(1)通过加一加识记“公松 巴 把”;

(2)识记半包围结构,通过“尸”字头记住“户”字头;

(3)去掉拼音识记生字;

(4)(出示全部生字) a 生练读 b 齐读 c 男女生对读 d 小组对读e生开火车读

(5)(出示生字词)生齐读、开火车读词语。小结识字的方法

(一)学习问句

1、刚才小动物们偷偷地和老师说,小朋友们表现得不错,还想请小朋友们当裁判呢,想当裁判可得把课文读好了。

2、出示问句,师检查句子的朗读,指导,范读,生展示读。

(二)学习答句

1、现在比赛项目知道了,那比赛结果怎样呢?同学们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吗?请同学们快速读一遍课文。(指名学生上台贴动物尾巴词语卡片)

2、师生采用一问一答对读课文

3、同桌一问一答对读课文

4、朗读全文边读边想象比赛的场景。(师生合作读课文;男女生合作读课文)

(出示马、牛、鱼、蛇、鳄鱼、袋鼠的尾巴图),请学生上台贴尾巴。

(出示燕子、小牛、小鱼的图片)用“谁的尾巴()?( )的尾巴( )。”的格式编儿歌。

1、小朋友们,比尾巴大赛这么热闹,连天上的白云也过来看了,他看着看着就忘了回家了,我们送他回家吧?

2、出示云、公、车,你发现什么?都有撇折

3、昨天,我们已经说了要怎样才能写好这个笔画呢?

4、师范写,生描一描再写一个。

师:动物尾巴各有各的特点,他们的尾巴呢各有各的作用,你们知道哪些动物的尾巴这样的作用呢?

请同学们课后查找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文字和图片,课余时间和小伙伴交流

一年级《比尾巴》教案 篇6

课前准备:4种动物的图片,幻灯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开火车读字词

2、扩词:虎借难

3、第1、2段告诉我们小壁虎的尾巴--断,它想去--借尾巴。

二、读讲第三、四、五段。

过渡:小壁虎向谁去借尾巴,它借到了吗?

范读,分组读。

小壁虎向谁去借尾巴?用上和回答。

板:小鱼、老黄牛、燕子图

(一)小壁虎怎么去借尾巴?小鱼、黄牛、燕子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它?

1、第一步:

(1)指名读第3段,有几句话?分句读。

(2)出示:爬呀爬,齐读。

指读第一句。评:读得好,使人听起来小壁虎爬得那么慢,那么艰难,我有一个问题,小壁虎失去尾巴多么着急呀。为什么不快快爬去借,反而这么慢,这不矛盾了吗?

师述小壁虎尾巴的功能。

导读第一句。

(3)小壁虎是怎样向小鱼借尾巴的?

比较句子:

A、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B、小鱼,你把尾巴借给我。

哪种说法好?

小壁虎这样问可以看出他怎么样?怎么看出来的?导读这句话。

2、第二步: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圈出小鱼尾巴怎么动、有什么用的词语。板:摇拨水

3、第三步:看灯片

(1)小壁虎看见小鱼怎么在河里游来游去?

(2)小鱼摇着尾巴,可以一会儿怎样游,一会儿怎样游?(做手势)

小鱼()着尾巴,在()()游来游去。导读这句话。

(3)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小壁虎向()借尾巴,()要用尾巴(),所以没借到。

(4)小鱼怎么回答小壁虎的?

比较句子:A、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

B、不行,我要用尾巴拨水。

导读。

4、第四步:导读第三段,练习分角色朗读。

(二)第3、4、5三个自然段中许多内容一样,因此读的主气完全一样。

第一步:指读第4段、第5段,有几句话?每句分别讲什么?

第二步:圈出老黄牛、燕子的尾巴怎么动、有什么用的词语。

板:甩赶蝇子摆掌握方向

第三步:看灯片

(1)老黄牛怎么在树下吃草?

老黄牛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2)燕子怎么在空中飞来飞去?

燕子()着尾巴在()()飞来飞去。

燕子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5、根据上面的内容填空:

小壁虎向()借尾巴,()要用尾巴(),所以没借到。

6、指导分角色朗读3、4、5段。

三、读讲第6、7段。

1、指读6、7段,思考:

(1)小壁虎开始为什么难过?

(2)后来怎么又高兴起来呢?

2、读后交流。

3、导读。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齐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壁虎、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功能及小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一年级《比尾巴》教案 篇7

课前准备:

录音机、磁带、投影仪、幻灯片(或挂图)4幅,壁虎、小鱼、黄牛、燕子头饰4个。棉线(或纸条)一段。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两遍。

提问:从课题看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谁?什么事?

2、小壁虎是什么样子呢?(出示幻灯片或挂图)边指边介绍:壁虎也叫守宫、蝎虎。身体扁平,长达12厘米,背部暗灰色,有黑色带状的斑纹,身体表面有细鳞,四肢短,趾底有吸盘,能在天花板上、墙壁上爬行,就是玻璃上也掉不下来。它有一条细细的长尾巴,长尾巴有两项功能,一是摆动帮助爬行,摆动越快,爬得越快,如果失去了尾巴就爬不快了。还有一项功能,先不告诉你,通过学习课文,自己回答。

3、你读了课题后想知道什么?(为什么借?向谁借?借到了吗?)说得真好。这些问题我们通过学习课文就可以解决。

二、听录音(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1、初读正音。自由小声读全文,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三分钟后)你借助拼音,认识了哪些字?(找中差生读。注意蛇、挣、甩、傻几个字是翘舌音,蚊、您是前鼻音。)

2、再自由小声读全文,注意停顿,不读破词和句。把你认为不太好读的句子站起来读一读(重点纠正停顿。)

3、读全文,找出有一字的词,读准声调(一条、一挣、一看);找出文中带有轻声字的句子,读出语气(有了、子、啊、呢、呀、着、吗等字的句子)。先同桌互读,再站起来读。

4、读文中插图的对应段。先对照图找出对应段(第一幅一、二段;第二幅第三段;第三幅第四段;第四幅第五段),按图指名读。

5、读文中对话部分。找出文中的四次对话,同桌互读。(指导认识对话的标记是引号,引号内是人物的语言)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中借给我读重音,行吗是商量的口气,要表现出小壁虎难过、焦急但又尊重别人的心情。

6、快速给自然标序号,请7位同学站起来读。(中差生读),其它人听后评议、纠正后再读,看是否进步了。

7、齐读全文,要求正确、流利。

三、学习生字:

1、结合课文读一读10个生字和文中生字组成的词(先画出再读)。

2、你认为这10个生字中哪几个最容易记?写时要注意什么?(指导分析,一个字写4遍。)

借:左窄右宽,把错误字金字旁换成立人旁,就是借,昔第二和第五笔写在竖中线上。

尾:左上包右下。外面是尸,上面不加点。

难:左窄右宽,英雄的雄字左边换成又,中间亻一竖写在竖中线上。

爬:左下包右上,爪字第四笔的捺要写平、写长些,能托住上面的巴字,巴的最后一笔起笔在竖中线上。[

行:左右相等,右边亍不要写成干,第三笔和第六笔落笔顶齐。

告:猜一个字谜一口咬去牛尾巴什么字?上面牛字不出头是告,下面是口,第三笔在竖中线上,第四笔在横中线上。

新:左右相等,左边亲,写时第九笔捺变点。

3、你认为这10个字中哪几个难写?写时要注意什么?

壁:上大下小,上面左右各占一半,要写紧,下边土,要居中。

虎:左上包右下,第三笔是横钩,不是横。

诉:左窄右宽,有边斤加一点。

四、总结,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下把生字看一遍。

一年级《比尾巴》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阅读的基础上,认识本课生字及词语,会写“河”字。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小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及小鱼、老牛、燕子尾巴的用途。

3、通过阅读理感悟体会小壁虎、小鱼、老牛、燕子的不同心情,能根据自己的体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在了解小鱼、老牛、燕子尾巴不同用途的基础上,学习用“因为……所以”说出他们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的原因。

2、用“先……然后……最后……”的句式说出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

3、通过学生查资料,了解其它小动物尾巴的用途。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朗读课文,知道与别人交流要有礼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认读生字新词

二、深入学习,读议课文

1.看图,听第3至第5自然段的课文录音。

(1)思考:小壁虎向谁去借尾巴?

附图{图}

(2)用“先……然后……最后……”连起来说一句完整的话。

4.读议第3至第5自然段。

学习第3自然段。

(1)用引读法让学生理解第3自然段每句话的意思和叙述顺序。

教师引读:小壁虎爬到哪?→看见谁?→他怎么说?→对方怎么回答?

(2)学生比较下面的句子和标点。

┌小鱼,你把尾巴借给我!

└小鱼姐姐,把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

引导学生理解用上“姐姐、您、行吗”等词语,及询问的语气,说明小壁虎十分有礼貌。

┌小鱼说:“不行!我要用尾巴拨水。”

└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

引导学生体会加上“啊“呢”这些语气词,可以表现小鱼是友好拒绝,和因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而为难的心情。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对话。

(4)演示活动投影片,理解“摇着”、“拨水”并让学生做动作演示。

(5)小结:课文第3段先写小壁虎爬到哪里,看见什么,再写小壁虎怎么说,最后写小鱼怎么答。这样就写清了小壁虎是怎样向小鱼借尾巴的。

5、教学第4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说说这一段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体会到第4段与第3段写法相似,只是地点变了,借尾巴的对象变了。

(2)指名学生用手势做“甩”的动作。

(3)用课文中的一句话,说说老黄牛为什么没有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4)师生分角色朗读。

以放为主,学生自学第5自然段。

(1)学生自学本段,想一想1、2两句写什么?3、4两句写什么?

(2)指名学生有感情朗读本段,让学生找出说明燕子尾巴作用的词语。(摆、掌握方向)

(3)让学生做手势,帮助理解“摆”,“掌握方向”的意思。

6、总结3、4、5自然段。

让学生把3、4、5自然段连起来朗读,用“因为……所以……”这个句式说说小鱼、黄牛、燕子为什么没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7.让学生把手当作动物的“尾巴”,演示辨析“冶、“甩”、“摆”三个动词,体会几个词的意思,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别。

8.读议第6、7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要求学生找出一组反义词,说说小壁虎心情起先怎么样,后来怎么样。

(2)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从“难过”到“高兴”的心情。

(3)小壁虎把借尾巴的事告诉了妈妈,谁来扮演小壁虎把借尾巴的经过告诉妈妈,想一想该怎样说?

四、小结全文,课堂练习

1.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哪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2.填空练习。

(1)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

(2)黄牛(甩)着尾巴,在(树下)吃草。

(3)(燕子)摆着尾巴,在(空中)飞来飞去。

(4)小鱼用尾巴(拨水),黄牛用尾巴(赶蝇子),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小壁虎的尾巴断了以后,还能(长出来)。

五、知识延伸,相机进行语言训练

1.阅读短文《有趣的尾巴》了解文中提到的松鼠、燕子、猴子、孔雀等动物尾巴的作用。

2.选择上述短文中提到的一种小动物,照书上第3至第5自然段的顺序,说一说小壁虎怎样向这些动物借尾巴。

作业设计:把这个小故事讲给家里的人听。

[板书设计]

小 鱼(图片) 摇 拨水

小壁虎借尾巴 老黄牛(图片) 甩 赶蝇子

(彩色图片) 燕 子(图片) 摆 掌握方向

再生、保护

关于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1500字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关于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1500字》,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关于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篇1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第12课《荷花》。下面我从教材和学生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后小结等六个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一、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

《荷花》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抚玩荷花并睁开想象的事,称赞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盼望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头脑情感。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景象融会,不但写出了荷花的丰姿,并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好看,又有身临其境的`觉得。让学生随着教学历程的推进,入情、动情、抒怀、移情。课堂教学以情绪为纽带,变得更富勾引力,使学生的勤学精力得到造就,促使学生在勤学、乐学中渐渐明白爱,明白热爱高贵,寻求优美。这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奇特的吸引力。我所教的三年级的孩子们头脑活泼,担当新事物较快,但由于生存在城镇,对荷花了解甚少。正是思量到这个特别缘故原由,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奇妙地运用多媒体技能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荷花那差别平凡的美。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理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3、以读代讲法。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学法:

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2、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在阅读后自主探究合作。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学生和教材特点,确定教学目标:

l、学习本课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观察画面、创设情景、深入感知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机整合语文教学,将课文重点部分的文字形象化、音效化,促进学生借助多媒体自主、个性化的阅读。从而达到感受荷花之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样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准备:CAI课件、贯穿课堂始终的音乐素材。

四、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设定,我把荷花第二课时的教学设定为四大环节:

(一)录象引入,整体感知(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入境始于亲。”新课开始,教师要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先来个谜语“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把孩子们带到荷花池。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二)直奔重点,品味美丽(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欣赏画面以后,我将以“作者是怎样把看到的美景写下来的呢?”的这一过渡语让孩子直接去学课文的二、三自然段。

由于学生的个性品质存在着诸多差异,同一种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因此,我提供三种方法让学生选择:(朗读法、画图法、讨论法)朗读法:用感情朗读表达出你体会到的美;画图法:用五彩的笔描绘美丽的荷花;讨论法:用语言和伙伴交流学习体会。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自由组合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样设计教学,将使学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强,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储藏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把,闪出智慧的光芒和个性的亮点。

在学习后交流学习体会时,交流的方法是:找出自己觉得美的句子,说说美在哪里,能讲出理由更好。借助图画,通过自主学习,孩子们一定能大胆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挨挨挤挤”体会荷叶的茂盛之美;从“碧绿、嫩黄”体会颜色之美;从“冒、饱胀、破裂”体会荷花的长势之美;从“有的……有的……有的……”体会一池荷花千姿百态的美。

1、在引导学生提出“冒”字后,我将采用以下步骤让学生深刻理解“冒”

(1)换词体会“冒”的妙处;

(2)读课文体会怎样长才叫“冒”,选一个喜欢的词填到这句话中,大声朗读、用心体会是不是这种味道?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解读“冒”,是对“冒”字内涵的领悟。

随后出示迫不急待、兴致勃勃地长出来的白荷花,让孩子们想象,展开讨论:它们长出来想干什么?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让孩子在团结协作的氛围中更进一步地理解课文,养成孩子们善于合作、互助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

交流时,孩子的回答将思路开阔,富有情趣,这不仅仅是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实践,更是情感的流淌、灵性的涌动。

2、在品味荷花的美丽之后,我运用CAI课件再现画面,感受一大幅活的画,理解“画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我让孩子们对着满池的白荷花说出他想说的话。有前边丰富的表象储备,加上自己对表象的体验,孩子们一定会迫不及待地举起小手、毫不拘束地畅谈心得,又使他们心中美的体验得到升华。这是与课文情感相碰撞产生的火花。这样设计,借助文本而又超越文本,引导想象,既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又加深理解和丰富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创造能力。

如诗的画面,优美的文字,让学生自读感悟,互读点评,用声音之美展现文字之美、景物之美。最后就能熟读成诵,由读到背,必将十分顺利地达到能力目标中的背诵目标。

4、在部分学生用“画图法”描绘荷花时,我将鼓励学生把自己想画的内容画到大黑板上,它综合运用文字、图画、线条、色彩等手段,变抽象为形象,强化表现力,让学生的思想情操、审美观点受到感染和熏陶。

(三)体会意境、升华情感(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

课文的第4自然段是写当“我”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这个自然段的学习,我主要采用各种形式的读来体会意境:有自己轻声读,想象美丽的意境;有配音像朗读,感受意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还有图文对照读,学生定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学生的情感也达到了高潮,这一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和内化。然后抓住第四自然段的省略号让学生想象:还有哪些动物会来和“我”交谈,可能告诉“我”一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的思维将又一次被激活。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还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搜集信息、拓展学习(在操作创新的原动力中——移情)

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构建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荷花的资料在课上进行交流。老师也将自己收集的资料与学生共享。我收集的资料有:作者简介、荷花简介、古文、古诗、各种图片等。这样,扩大学生信息量,拓展学生的视野,并让学生在课外分小组将收集到的资料办成小报,并进行评比,学生通过实践创新,综合能力得到锻炼。

五、板书设计

荷花

闻到清香——观察形态——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

赶紧色彩美活化为荷花大自然

板书内容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引导、发散学生创造性思维,也为背诵有困难的学生理清了思路。

六、教后小结

1.教学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思路清晰,脉络分明。

2.抓住作者写荷花、荷叶的精妙之笔,咬字嚼句,反复进行品味,不仅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准确,而且通过迁移学习,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多法品读,内化语言。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抓好读的训练是最好的教学本领。由于文章的“美”是通过多种读法咀嚼出来的。准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读,能使学生迷恋,孕育发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气成诵,把课文语言内化为本身的语言。

4.教学中学路明白。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连结自主、积极、自动的运动。耳听、眼看、口读、脑想、手写,“全频道”运作,“多功效”和谐,“立体式”睁开。

本课的教学计划,力图以新的课程尺度为引导,树立“大语文观”的全新教学看法,奇妙地运用当代的教育技能,优化课堂布局、革新阅读教学,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实现知识与本领、智育与美育的奇妙融合。

关于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仔细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了解孩子们是臬兴高采烈放风筝的,激发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的兴趣。

知识要求:

1.学会生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阳光、明媚、宇宙、热闹等。

2.想像“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的情景,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能力要求:

1.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怎样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叙述清楚。

2.想想课文是怎样把“大蜻蜓”飞上天的过程写具体的。

3.看图,读课文,把描写内容的句子找出来,多读几遍。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我”和哥哥是怎样放“大蜻蜓”的。

2.能在头脑中形成“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衬着瓦蓝瓦蓝的天空”的美丽画面。

3.围绕一个意思,怎样把话写具体。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粗知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3.学会运用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具准备

投影幻灯,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你放过风筝吗?喜欢放风筝的活动吗?想想看,当自己的风筝飞上高高的蓝天时,那时的感觉会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讲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放风筝的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7个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粗知课文内容。

2.看图说说图意。(用投影幻灯打出课文插图)

学生自由发言。

(三)学习本课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1.读准字音。

“字”、“育”,“鹰”,它们是整体认读音节。

“筝”和“宙”是翘舌音。

2.记忆字形。

(1)借助熟字和偏旁学习生字。

“筝”“宇”“稳”“衬”“宙”“闹”

(2)重点分析生字。

“橘”“育”“鹰”“嚷”“墨”“斑”“端”

(四)理解课文内容,标出自然段

1.看图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讲读第一自然段。

这段有几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四、板书设计

1放风筝

时间:星期天的早晨

地点:体育场

人物:我和哥哥

五、课堂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新词。

2.优化作业设计。

(1)把下面字的部首去掉,看看是什么字,再加上其他部首,组成另外一个字。

例:但-(旦)-(担)

宙-()-()稳-()-()

筝-()-()衬-()-()

(2)比一比,组成词语。

斑()闹()场()

班()闭()扬()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我”和哥哥是怎样放“大蜻蜓”的。

3.边读边想像,能在头脑中形成“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衬着瓦蓝瓦蓝的天空”的美丽画面。

4.巩固学习。

二、教具准备

录音机和音乐磁带,幻灯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讲讲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明媚:(景物)鲜明可爱。

墨绿:深得近于发黑的绿。

斑纹:在一种颜色的物体表面上显露出来的另一种颜色的条纹。

热闹:(景象)繁盛活跃。

(二)边读边想,逐段理解课文内容(放音乐或幻灯片)

1.请学生读第二自然段课文,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

老师引导:讲得真好。这段主要讲了来体育场放风筝的人很多,内筝的式样也很多。

2.对照课文插图,学习第三自然段课文。

(1)看看图上画的兄弟俩的动作、神态与课文中的哪几句话相一致。

学生自由发言:

……

(2)想想课文是怎样具体写把“大蜻蜓”放飞上天这个过程的。

学生自由发言:

……

老师肯定并引导:讲得不错。这段共有四句话,句与句之间联系很紧。第一句说:“我”举着“大蜻蜓”,哥哥拿着线轴飞快地向前跑,边跑边放线。因为要等线放到一定的长度,才能放风筝;第二句说“等到他喊一声‘放’,我赶紧松开手。”“赶紧”说明兄弟俩配合得很好。松开手之后,还要再拽着跑一阵,风筝才能借着风力飞上天空;第三句说“哥哥拽着风筝又跑了一阵才收住脚”。“收住脚”就是停住脚,哥哥收住脚的时候,“大蜻蜓”已经稳稳当当地飞上天空了。这三句话具体叙述了放“大蜻蜓”的步骤。

(3)读一读第四句话,说一说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发言

3.自学第四自然段课文,说说自己的理解。

学生自由发言

4.请一位学生读第五自然段课文,说说这段讲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肯定并引导:同学们讲得很好。看图学文,就要把静止的画面动起来,展开想像,在头脑中形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5.请一位学生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其他同学在书上用“--”标出风筝的名称。

6.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第七自然段,想像“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的情景,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肯定并引导:三位同学说得都很好。我们每个人都要大胆地展开想像,在“看”的基础上去想,想得越美、越具体、越好。在“想”的情况下练习说。“说”时,不仅要用自己的话说,还要注意引用课文中的词句,并把书面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通过本课学习,你对“放风筝”的活动感兴趣吗?如果你们学校可你的家人带你去放风筝,一定要注意观察“风筝是怎样飞上天”的。

关于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篇3

各位评委、老师们:

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的《陶罐和铁罐》。我想从以下几点进行本节课的说课。

一、说设计理念

《陶罐和铁罐》是一则寓言故事,教学时要“以读为本”,摒弃对课文内容的繁琐分析,给学生预留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读、思、悟、议”的学习方法渗透其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努力做到课堂40分钟“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既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又实现学习方法的自主建构。

二:说教材分析

《陶罐和铁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仍光洁如新,铁罐却完全氧化,不复存在了。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根据课标要求,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语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为体现这一理念,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导入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第三环节:细读品味,内化情感

第四环节:合作探究,精读理解

第五环节:运用技巧,创造表达

下面我就依据这五步 ,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得以落实:

第一环节:复习导入

(通过复习字词,让学生凭借对两个的罐子的了解,从词语中各选择一个来形容它们的性格。既是为了复习,也是为了让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这一环节的教学,我这样设计: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默读、大声读、小声读),读时注意: 读准音、读通顺、不添字、不漏字。

2、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评一评,教一教对方。

( 这“评”与“教”的过程,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他们为了教别人而主动学习,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学习能力。同时,检查了生字和课文的朗读。)

第三环节:细读品味,内化情感。

(这个板块主要抓住课文2---9自然段来展开教学。围绕“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让学生先自由读,找一找、划一划,找出铁罐奚落的话,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接着课件出示四个重点句子,重点进行品读。在师生、生生对话中构建话题,以读为本,在朗读中内化感悟。从而了解铁罐和陶罐的不同性格特点。)

第四环节:合作探究,精读理解

(陶罐和铁罐最后发生了什么变化?由四人小组讨论,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参与小组的讨论,给予引导和点拨。这样,组内的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启发,深化对知识的认识;大家集思广益,形成小组意见,让学生感受到合作的力量、培养了学生的群体意识。)

第五环节:运用技巧,创造表达

通过以上的品读,文中那优美、鲜明的词句已不知不觉地储存在学生的记忆仓库中了。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积累语言,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表达。因此,我设计了下面的环节,由学生自由选择:

(1) 我想对陶罐说:

(2) 我想对铁罐说:

(3) 我想对自己说:

(评: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写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珍视学生在尊重文本价值前提下的富有个性的、独特的见解,从而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所讲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说板书设计:

19、 陶罐和铁罐

谦虚 傲慢

↓ 许多年后 ↓

光洁如新 无踪无影

板书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根据交流的情况和老师引导的情况完成的。抓住了本课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的揣摩和感悟,又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学生的学习思路,可谓“一石三鸟”。

以上是本人对这节课的初步的教学思路,当然,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不能与课前预设的完全一样,要随着学情的变化而即时调整。只有把握学情,教服务于学,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于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青蛙和蛇》。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我对这节课的设计: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景。”关于阅读教学,标准中进一步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根据这些基本理念,我在本课教学时,采取抓关键词理解法、直观感受法、引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把学生自选学法,自读自悟,教师扶助点拨作为基本的教学模式,以师生共同参与学习、营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为教学特色。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语文新课程标准》以及小学语文第五册的要求,结合教学重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用观察、归类、比较的方法学习生字,并查字典理解“以防万一、彼此羡慕、浑身颤抖、脸色苍白、习俗”等词。了解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一些联系。

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精神。体会“青蛙与蛇”的个性体验。

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体会、质疑、讨论相结合,利用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正确、流利的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会一定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新课标》关于识字教学策略要求: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本课的识字教学我是这样安排的:

1、 学生自己通过预习学会生字。

2、 交流学习方法并归纳总结。

第一、初步检查生字的读音、部首和结构,要求学生用语言表述出来;

第二、“你发现了什么?”要求学生通过归类、比较来巩固识记字音、字形和结构,哪些是后鼻音和前鼻音,哪些是翘舌和平舌。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有哪些,写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如“蛇、拥、劲、接”等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但写的时候大多数字要左窄右宽,而“劲、断”却要左宽右窄。

第三、 给生字找朋友,并把生字词写一写,要求写的规范、美观、整洁。

3、将生字带入文中熟读课文。

(二)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播放CAI课件,观察第一幅活动插图内容,学生看课件讲述青蛙和蛇在一起快乐玩耍的情景导入课文。

(三)媒体再现,体验感悟。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学习1-3自然段时,要充分信任学生,在理解“羡慕”一词时,让学生找近义词,并用“羡慕”一词说话。通过学生的个性朗读来体会青蛙和蛇在一起的快乐以及他们之间产生的真诚的友谊。

(四)图文结合,以读促讲,角色演读。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做的才学得会。’学习重点段落4-5自然段时,结合活动插图二、插图三,放手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读一读、演一演。

1、质疑:小青蛙和小蛇会成为永远的朋友吗?

2、观图说图,在文中找出青蛙妈妈的话划上“——”;读文说文,体会青蛙妈妈说话时的心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以及个性体验。

3、紧扣关键词“惊呆、浑身颤抖、脸色苍白、坏人、远离”,并在这些能体现人物心情的词语下加上着重符号,在反复朗读这些关键词的基础上,揣摩青蛙妈妈谈“蛇”色变的紧张、惧怕、担心和为小青蛙捏把汗以及暗自庆幸的复杂心情。

4、在朗读感悟的基础上再说说小青蛙的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妈妈,并结合生活实际来体会母爱的伟大,以及母亲为孩子担心的焦虑心情。

5、再次提问:小蛇的妈妈又会怎样说呢?

先由插图导入朗读此段,对蛇妈妈和小蛇的心情整体感知,再仿效前面一段的学法,找出蛇妈妈和小蛇的话,找出体现蛇妈妈和小蛇表情变化的关键词语,体会、感悟、朗读。用换句子意思不变的方法来比较,并理解“习俗”一词,让学生体会蛇吃青蛙是其本性,暗示大自然的生存要面对残酷的现实。

此教学环节要在学生认真读文,细心体会,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得出蛇妈妈和青蛙妈妈一样,也不同意小蛇和小青蛙在一起玩的结论,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引发思考,思辩明理。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课文的最后部分,有小青蛙和小蛇想的话:“要是我们能一直在一块玩就好了”,学生诵读时,肯定会体会到小青蛙和小蛇内心发出的真诚的愿望,学生学到这儿,一定有所感,有所悟,同时也会有疑问。那么,在学习6-7自然段的时候,很自然的会引发出一个问题:他们的这个愿望会不会实现?这时,安排学生开一个现场讨论会,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研究的愿望,让他们明白本课的学习重点:自然界是残酷的,青蛙和蛇是一对天敌,他们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朋友。

总之,本课的教学设计,我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儿童的认知能力,不过多使用其他辅助手段,教学程序力求自然简洁,重在让学生自读、在读中对语言文字予以直接的思考、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拓展。

1、自然界还有哪些动物不能成为朋友,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各种查阅资料的方法来寻找相关资料。

2、学生叙说青蛙和蛇以后在一起玩发生了什么事情,并表演出来。

3、全班交流“天敌”的资料,老师归纳总结。

板书设计:

18.青蛙和蛇

(不能)成为朋友

青蛙————————————蛇

自然法则

关于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篇5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摸球游戏》是学习了上课不确定现象的基础知识上,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可能性大”、“可能性小”等词语进行描述,从而为今后学习可能性以及如何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感受了不确定现象,但每个人的认知水平不同,接受能力也不同,利用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能让学生学得个更好。

教学目标:

1.经历猜测—实验—数据整理和描述的过程,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获取数据、利用数据进行猜测与推理的能力,并能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让学生尽力“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3.积极参加摸球活动,在用可能性描述事件的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操作、分析推理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难点:

利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着“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这一课的理念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观察、猜测、实验与交流等教学方法,创设摸球游戏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三、说学法

我创设了情景来验证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通过猜测、实验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究,寻找知识的秘密,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得到发展。学生根本提供的信息,想象可能摸出的结果,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活了。为了让学生更感兴趣地学习,我设计了验证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的活动,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操作过程记录下来。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观看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抽奖游戏,导入课题《摸球游戏》。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活动一:让同学们体验“一定”、“不可能”。

活动二:分组让学生去亲自动手体验,感受“可能性”。

活动三:师生一起验证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三、实践探索,理解新知。

1.我会连。

2.我能行。

3.火眼金睛。

4.购物中大奖。

5.用一定、不可能、可能判断下面事件的发生。

6.知识拓展。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说在我们生活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四、归纳总结,完善认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课本第98页,第2题,同学们回去自己做一个转盘分别涂上三种颜色,转一转看什么颜色的可能性大,什么颜色的可能性小。

板书设计:

摸球游戏

数量多的、数量少的、数量相等

可能性大、可能性小、可能性相等、可能性的大小

关于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文中的“默、落”等13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落、调”,会写“掌班”等11个字。正确理解“小儿麻痹症、忧郁、文静、犹豫”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3.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两次掌声里的深刻含义,从而懂得并愿意主动关心、

鼓励他人,并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文中的“默、落”等13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落、调”,会写“掌、班”等11个字。正确理解“小儿麻痹症、忧郁、文静、犹豫”等词语。

2.采用对比读、分段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课文,领会大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我们每个人都听过掌声,有些掌声是你给别人的,

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掌声响起来,你的心情怎样?

(让学生自由说说)

2.教师评议并小结:是啊,我们在学习、生活当中经常会给予别人或者接受别人掌声。当别人给予关心时要用掌声表示感谢;当别人自信不足时要用掌声表示鼓励;当别人表现出色时要用掌声表示赞美。反过来也一样。我们也可以从别人的掌声中获得谢意、鼓励和赞美。在我们的生活中,掌声无处不在,它代表着欢迎,饱含。

关于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篇7

一、导入新课

大家对树木并不陌生,可是你知道哪些有关树木的知识?(学生谈)今天,我们就学一篇写树木知识的童话故事,题目是《院子里的悄悄话》。(板书课题)相信大家一定喜欢。

二、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

①自由读课文,读懂每一段话。

②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树木方面的知识?

③本文哪些地方写得好?把你喜欢的地方划下来。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反馈)

1.指名读课文。(音准句通)

2.讨论思考题②③题:

(1)本文介绍了有关树木年轮怎样记录年龄、指示方向、记录气候。

什么是年轮?能说说树木怎样靠年轮记录自己年龄、指示方向、记录气候的吗?(学生谈)

(2)你喜欢文中哪些地方?

(3)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总结

1.学过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产生了什么感想?

(了解一些有关树木的知识。觉得大自然真奇妙,真让人爱)

你想探索大自然中的什么?

2.指读全文。

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1500字8篇


吐尽心中万缕丝,奉献人生无限。教案要体现概念和方法相似的知识。用于比较难的知识。一篇教案最重要的是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以下是编辑收集整理的“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 ”,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 (篇1)

说教材

教材内容:管弦乐曲《在钟表店里》,是由德国作曲家阿图尔.奥尔特所作的世界著名的轻音乐曲,作者用乐器出色地模仿各种挂钟、闹钟、报时的声音。内容浅显生动,使人容易联想到钟表店里热闹的景象。

说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欣赏乐曲《在钟表店里》,感受音乐所描绘的热闹情景,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

认知目标:通过欣赏《在钟表店里》,让学生懂得音乐的表现力是丰富多彩的,音乐可以通过高、低、快、慢、长、短,表达出快乐、活泼、优美、抒情的情绪。

能力目标:能用打击乐为音乐伴奏,并加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在打击乐伴奏中体会到合作的乐趣。

说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中,我始终以作品作者奥尔特为主线,将它设计为钟表店的老板,让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欣赏来了解奥尔特老板和他的工人们的一天的工作情况。我采用猜谜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对比法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不同情感;以启发法引导学生进行律动创编;通过看各种钟表的图片来增长学生的知识、发散学生的思维。

教法:猜谜激趣法、对比法、创设情景法、设问法、模唱法等

教学重点:学生能听出乐曲三部分旋律不同的音乐情绪,体验音乐所描绘的热闹情景,丰富想象力。

教学难点:根据音乐的情绪变化设计相应的动作与伴奏,表现音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及其图片

说教学设计

导入:

1.通过老师的提问的方式引出闹钟、表

2.通过出示题目,使学生展开联想,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钟表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欣赏:

1.分别欣赏乐曲的三个部分,通过音响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每个部分用哪种颜色的闹钟来表示

2.说出乐曲每部分所表达的情绪

试问学生能否用手打出老师出示在屏幕的节奏

带领学生学唱旋律

总结

在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以听为主,开展不同形式引导学生倾听音乐,感受音乐,参与音乐。在对作品的理解中,我也尽量少说、精说,引导学生自己去欣赏、感受

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小乌鸦爱妈妈》选自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教科书三年级上册。

2、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3、教材简析:(a)这是一首以动物为题材的儿童歌曲。叙事性的歌词,讲述了小乌鸦对妈妈的热爱,教育学生要尊敬,热爱自己的母亲,从小就要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b)歌曲为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大调式,2/4拍。歌曲曲调简练,同音进行较多,具有叙事的特点。

4、教学目标:(1)学习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并有感情地进行演唱。

(2)创编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5、教学重难点:歌曲的学唱和歌词的创编。

二、说教法

1、紧紧围绕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深入挖掘快乐的因素。

2、游戏与音乐紧密结合。始终把音乐放在重要位置,游戏、音乐、动作、情节都是为了加深儿童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

3、创设情境。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一个与歌曲相配合的情境,加深了孩子们对歌曲情境的体会。方法生动,简洁。

4、激励创新。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体验音乐,这种学习方式不但使知识掌握得更牢固,还使他们获得快乐,并享受了成功的欢愉。

三、说学法

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好奇、好胜的特点。在学习中,我注意去引导和激励学生通过音乐游戏,律动,歌表演等一系列活动,使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及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充分体现了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

四、教学过程

1、听音乐进教室

伴随《共产儿童团团歌》旋律进教室。学生根据音乐力度的变化,走出强、弱(重步,轻步走)。

2、新课导入

(1)、出示图片及播放歌曲《小乌鸦爱妈妈》。(依据歌曲中出现的事物,我运用多媒体创设图片与歌曲相配合的情境。图片一:在美丽的树林里,有一只小乌鸦在野菊花周围飞来飞去,它不是在玩耍,而是在寻找食物。图片二:树林里有一只老乌鸦躺在树杈上的鸟窝里,小乌鸦坐在乌鸦妈妈身边,嘴里叼着虫子,一口一口喂着妈妈。)

当学生观看图片,聆听音乐之后,

师问:这首歌曲的主人公是谁?

讲了一个什么的故事?

听了这首歌后有什么感想?

(2)出示课题及歌词,集体有感情的朗读。

(3)教师再次播放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4)教师范唱。教师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学生倾听感受歌曲情感。

(5)学生学唱歌曲。(教师启发学生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演唱。根据不同情况,教师应有提示或示范,可以逐步加入拍手演唱)。

(6)、组织学生以“爱妈妈”为题,谈谈对妈妈的感情。如:帮妈妈做家务,爱惜妈妈的劳动成果,体谅妈妈的辛苦。

(7)、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看图自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3、课堂小结

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小乌鸦爱妈妈》选自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音乐教科书三年级下册。

2、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3、教材简析:

(a)这是一首以动物为题材的儿童歌曲。叙事性的歌词,讲述了小乌鸦对妈妈的热爱,教育学生要尊敬,热爱自己的母亲,从小就要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

(b)歌曲为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大调式,2/4拍。歌曲曲调简练,同音进行较多,具有叙事的特点。

4、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并有感情地进行演唱。

(2)创编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5、教学重难点:歌曲的学唱和歌词的创编。

二、说教法

1、紧紧围绕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深入挖掘快乐的因素。

2、游戏与音乐紧密结合。始终把音乐放在重要位置,游戏、音乐、动作、情节都是为了加深儿童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

3、创设情境。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一个与歌曲相配合的情境,加深了孩子们对歌曲情境的体会。方法生动,简洁。

4、激励创新。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体验音乐,这种学习方式不但使知识掌握得更牢固,还使他们获得快乐,并享受了成功的欢愉。

三、说学法

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好奇、好胜的特点。在学习中,我注意去引导和激励学生通过音乐游戏,律动,歌表演等一系列活动,使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及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充分体现了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

四、教学过程

1、听音乐进教室

伴随《共产儿童团团歌》旋律进教室。学生根据音乐力度的变化,走出强、弱(重步,轻步走)。

2、新课导入

(1)出示图片及播放歌曲《小乌鸦爱妈妈》。(依据歌曲中出现的事物,我运用多媒体创设图片与歌曲相配合的情境。图片一:在美丽的树林里,有一只小乌鸦在野菊花周围飞来飞去,它不是在玩耍,而是在寻找食物。图片二:树林里有一只老乌鸦躺在树杈上的鸟窝里,小乌鸦坐在乌鸦妈妈身边,嘴里叼着虫子,一口一口喂着妈妈。)

当学生观看图片,聆听音乐之后,

师问:这首歌曲的主人公是谁?

讲了一个什么的故事?

听了这首歌后有什么感想?

(2)出示课题及歌词,集体有感情的朗读。

(3)教师再次播放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4)教师范唱。教师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学生倾听感受歌曲情感。

(5)学生学唱歌曲。(教师启发学生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演唱。根据不同情况,教师应有提示或示范,可以逐步加入拍手演唱)。

(6)组织学生以“爱妈妈”为题,谈谈对妈妈的感情。如:帮妈妈做家务,爱惜妈妈的劳动成果,体谅妈妈的辛苦。

(7)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看图自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3、课堂小结

五、说板书设计

附板书:小乌鸦爱妈妈

看图自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提示:一人演圈内的乌鸦妈妈,一人演小乌鸦,它在圈外自由地飞来飞去,寻找食物。五至八人组成圆圈似鸟窝,集体伴唱。

让学生自编动作,进行歌表演,可以提供学生感受、表现、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在歌表演中,教师给每个学生表演的机会,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亲身去感受去体验,使他们获得快乐。

提示:一人演圈内的乌鸦妈妈,一人演小乌鸦,它在圈外自由地飞来飞去,寻找食物。五至八人组成圆圈似鸟窝,集体伴唱。

让学生自编动作,进行歌表演,可以提供学生感受、表现、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在歌表演中,教师给每个学生表演的机会,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亲身去感受去体验,使他们获得快乐。

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 (篇4)

一、说教材

舞扇运动是一项手持扇子,以中华传统武术流派拳术功夫为基础,运用传统扇子套路中的云、劈、撩、穿、刺、扫、握等各种功夫技法,与现代舞蹈艺术完美相结合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

小学三年级舞扇内容注重扇的技法,组合成一套扇操分别对学生的腕部、上肢、下肢和腰部等进行训练,培养学生身体的柔韧性,灵敏性等,增强学生体质。本节课学习扇操中的前三节——上肢运动、头部运动、腰部运动。

二、学生分析

小学三年级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模仿能力强,好动,好奇心强,敢于表现自我。但三年级男女生的性格爱好和运动参与程度却有较大的差异。女生在练习与表演中会出现怕羞的一面,男生在练习中则会无所顾忌地表现自我。舞扇运动项目是一项刚柔并济的运动,既能展现男生的好强个性,又能体现女生的柔美性情。学生还是比较喜欢这项运动的。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基本扇法和步法

难点:

1、手形,步型的正确到位

2、动作连贯性

3、动作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四、说教学目标

根据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结合舞扇的特点,本课有以下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舞扇的基本动作及简单的套路组合,提高学生对舞扇的兴趣,发展学生动作协调性、柔韧性、韵律感,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2、技能目标:通过学生观察,模仿,相互交流,使学生基本能掌握并领会每个动作的要领及方法。

3、情感目标:使学生能以积极认真的他度学习,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谦虚,好学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学习能力。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

1、创设情景

都说“兴趣是的教师。”好的情景能使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起来。本节课中教师在准备部分播放轻松悦耳的民族音乐,让学生跟着动听的音乐翩翩起舞,将学生的注意力潜移默化的导入到新课的教学中来。

2、创造性教学法

教师为每个小组发放扇操组合中的动作示意图,学生在小组长的组织下,经历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运用这一教学方法中,教师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要个给予鼓励和赞许,以增强学生的信心,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学法:

1、小组合作探究法

学生之间的兴趣爱好和原有运动水平是有差距的,为使民族的体育项目得以发扬下去,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建立一些互助合作的学习小组,使基础较好与较差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这样,既可以发挥基础较好的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让基础差的学生获得更多的帮助与指导。

2、表演展示法

展示自我,乐于表现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在小组中边学边演,在集体中展示自己的舞扇技能技巧,这对学生来说是享受体育运动的快乐。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成为课堂的主任,是教学目标的根本所在。

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春天来了》

二.歌曲《春天在哪里》

三.欣赏乐曲《春》和《百鸟朝凤》

教学目标

一.能用优美动听的声音演唱歌曲《春天来了》,表达对美妙景色的赞美,通过歌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二.了解曲式结构知识,能用动作和图形表现歌曲的曲式结构。

三.听赏乐曲,指导学生用动作表现音乐,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四、进行保护大自然的环保教育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学唱两首关于春天的歌曲,欣赏两首以“春”为主题的乐曲,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春天美好的景色、万物复苏的景象,懂得“一年之计在于春”的道理,能善于利用时间,合理安排学习。《春天来了》是一首德国民谣,歌曲旋律优美动听,它描绘了春天小鸟歌唱、百鸟争鸣,小朋友们在田野上游戏歌唱的热闹场景。歌曲为aba三个单乐句组成。教材中运用了听、唱、动、画、敲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掌握知识。

教学重难点:

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教学课件,电脑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春天来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新授课:学唱歌曲《春天来了》

1、教师语言导入课题,播放歌曲《春天来了》,听完让学生用画笔描绘出歌曲的内容,增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2、学唱歌曲。

(1)附点四分音符的练习。

(2)师引导学生想象春天美丽的景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歌唱春天,歌唱大自然。

(演唱时师提醒学生注意唱歌时的歌唱心理与状态。初唱时借助这四个音的手号位置来帮助演唱。引导学生跳音要唱得轻巧有弹性。)

3、分析歌曲的特点,引出曲式结构。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情绪及旋律的特点,歌曲的旋律是比较明显的aba三个单乐句结构,请学生用简单的图形来表示三个单乐句的相同与不同。同时引导学生思考:

(1)你听了歌曲的前奏音乐时联想到了什么?

(2)“这些相同与不同的乐句在你听、唱后有什么感受?请你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学生分析完毕后师进行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分析,师对学生鉴赏音乐的参与作出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多动脑筋。

三、拓展(环保):布置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思考自己将如何用实际行动来爱护大自然?

四、总结、下课。

教学板书:

春天来了

强弱记号渐强记号渐弱记号

教学反思:经过教师引导学生能够带着自己的感情演唱歌曲,但在附点节奏处,有个别学生仍未能准确掌握。

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 (篇6)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本次我准备的课程资源的题目是《留给我》,里面包括教学设计、课件、拓展资源、教学反思。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方面说说我对这堂唱歌综合课的教学设计。

1、教材

《留给我》是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第三单元地球——我们共同的家中的一首歌曲。本单元的歌曲以绿色环保为中心。而留给我正是一首以“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为主题的歌曲,歌曲曲风清新自然、旋律优美流畅,表达了人们对绿色世界的美好向往。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旋律舒展,节奏规整。第二乐段节奏变得紧凑,旋律变得激昂。

2、学情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本节课是三年级,他们经过上学期的音乐学习,已经完成了从低段向高段过渡的心理变化,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探究能力。但是一些音乐技能技巧还不能较好地掌握、运用。例如旋律音准的把握方面、控制声音强弱的能力还有欠缺。另外独立演唱时的表现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教学目标:

根据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和对教材的理解,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学生能用自然、真挚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力目标:利用回声游戏引导学生感知声音的强弱,并通过小组合作,为歌曲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

(3)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教育学生保护环境,拯救地球,从我做起。培养孩子们对社会、对人类、对地球的责任感。

4、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实际,根据本首曲目的特点

重点:我把能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歌曲做为本课的重点。

难点:用强弱不同的声音表现歌曲及唱准切分节奏

5、教学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二、动静结合,引导聆听;

三、学唱歌曲,培养能力;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中也是同样的道理,能否在导入部分,抓住孩子的心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因此在导入部分我采用了孩子们感兴趣的图形谱课件,引导学生分别聆听来自森林、小河、大海、沙漠的歌声。用柯达伊手势辅助,学生随琴分句演唱这些歌声。

接下来的听音游戏。我分别弹奏第一乐段的四句歌曲,让学生来听辨,每句旋律中都有谁的歌声?然后师生一起做旋律接龙的游戏。

(设计意图:运用这两个游戏,让孩子们在初步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加强了对于旋律的记忆能力,增加了趣味性。

二、动静结合,聆听歌曲

聆听歌曲之前,我首先播放一组环境污染的图片

意图:当这些图片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孩子们都呈现出忧虑与担心的表情。很容易就唤起了共鸣。这一环节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学生非常愿意尽自己的努力保护环境。为后面学唱歌曲和更好的掌握歌曲情绪做好了铺垫。

1、静静聆听,感受歌曲情绪2、播放歌曲,生随师做动作

3、随音乐,有节奏地传递拥抱地球仪

音乐教育专家曾经说过,只有反复地聆听才能把握音乐的魂。本环节我根据三年级学生好动的特征,设计了静动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聆听歌曲三遍。充分发挥听觉与动觉的综合反应,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在表演中感受音乐,在聆听中体验音乐。

三、学唱歌曲,培养能力;

首先,学唱歌曲第一乐段,由于有了前面导入环节的学习,学生对第一乐段的旋律已经比较熟悉。在随琴轻唱一遍之后,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歌曲的第一乐段旋律非常优美,节奏也较为舒展,所以出现了许多长时值的音符,你感觉哪个字的时值最长?同学们很快都能说出是漠字,小组讨论,为什么漠字要唱这么长呢?

师总结:(因为有了这个连音线,所以这个漠字的时值很长,也是在提醒人们,治理沙漠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你来数一数一共唱了几拍?)(设计意图:此环节我将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合二为一,让学生在认识了治理沙漠的艰巨性的同时,也学会了连音线音值唱法。)

在进一步处理第一乐段的时候,老师范唱,引发学生感受这一乐段中多处出现的山谷的回音。然后师生合作,来做传递歌声的游戏,

设计意图:如果在教学中单独去解决这一难点,学生会觉得很枯燥,因此这一环节我设置了一个回音谷的游戏,增添学习的趣味性,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形式的练唱,帮助学生在分散教学难点的情况下,轻松愉悦地掌握了有强有弱地演唱歌曲。

2、学习第二乐段:

在学唱第二乐段之前,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把第二乐段的第一句旋律添上鼓励孩子的歌词。看同学们学习得这么认真,老师要表扬你们。(心中有爱,人人都是好孩子,心怀感恩,每天才有歌飞扬)

课标中说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运用这种方式表扬学生,既能让学生熟悉歌曲中的旋律,又能激发孩子们学习的信心,从而限度地展示自己的潜力。

为了提高同学们对节奏的感受能力,在学习切分节奏这一环节,我在课件上出示了三个不同的节奏型,让学生们小组合作,把这三个节奏准确地读出来,并判断比较哪一个更能表达出歌唱者那种真诚、盼望、急切的心情?讨论结束,师生一起演唱,比较总结出带有切分的节奏更能表达出歌者诚恳祈求的情感。

设计意图: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到学生只有在反复体验中才能获得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小组讨论总结,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体验过程,通过小组的讨论分析,切分节奏在孩子们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自主参与体验,模仿是音乐学习中的一种基本能力,而学生群体内部的相互模仿有时会显得更有效,能够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老师还可以清楚地了解每个学生对新知道的掌握程度。

1、完整演唱整首歌曲2、小组合作,为歌曲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3、分组展示。用领唱、齐唱等不同的形式来演唱歌曲。4、开展小组自评与互评

意图:小组合作给了每一个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音乐的机会,孩子们的个性得到张扬。而且不同的演唱形式能唤起孩子们强烈的号召公众参与环保的意愿。

四、拓展延伸

在这一环节,我首先给孩子们讲解世界地球日的来历,播放迈克尔、杰克逊演唱的《地球之歌》;

设计意图:杰克逊的真情演唱,深深打动了每一个学生,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一颗绿色的种子,一颗环保的种子。

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会唱歌曲,感受歌曲不同的演唱形式。

2、体会用坚决地、热烈地心情演唱《每人伸出一只手》,感受歌曲的二部轮唱,感受歌曲的热烈气氛。

3、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唱歌曲,感受全世界人们的共同心愿-------团结友爱,合作友谊,和平共处。

教学重点:体会歌曲的情感,感受歌曲蕴涵的深远意义。

教学难点:感受歌曲的二部轮唱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设想: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现实生活情境为出发点,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以他们的兴趣爱好为动力,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让学生来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大胆进行音乐创造,重视学生个性的张扬及相互间的合作,将审美情感作为一根主线贯穿于课堂之中。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师生互拍节奏

师:同学们,老师拍几种节奏,你们能不能把节奏模仿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的拍手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引入歌曲的节奏__∣__﹒_(附点节奏),为下面的歌曲学唱做好辅垫。

二、引入新课

1、播放课件,学生观赏

师:在拍掌声中,我感觉到你们对音乐的喜爱,下面,老师和你们一起来看几幅画面。

师:从画面中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

2、师小结并出示课题《每人伸出一只手》

师: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学唱一首关于爱和平的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画面,激发学生心灵上的共鸣,加深他们对友爱、团结、和平的理解,激发学生爱的情感。

三、学唱新歌

1、听赏感受

(1)初听全听------媒体播放歌曲,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速度、情绪。师:请同学们竖起小耳朵认真地听听这首歌曲。引出歌曲的速度------中速,和歌曲情绪------坚定、热烈地(2)复听歌曲,了解歌曲的演唱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歌曲,让学生感受到歌曲的旋律美,初步体验到歌曲的速度与情绪。

3、学唱歌曲

(1)边听边哼唱歌曲主旋律

师:下面我们用“la”跟着音乐一起唱歌曲的主旋律,一起感受。

(2)感受歌词

师生边拍手边读歌词、

(3)学一学,唱一唱

师:下面我们分段的来学唱这首歌曲。

A:跟琴学唱歌曲的第一部分

B:跟琴学唱歌曲的第二部分

(4)师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师:同学们,歌曲的情绪是要用坚决地、热烈地心情来演唱,哪是怎样唱呢?

(5)小组比赛唱

师:我们两组同学来比赛唱一唱,可以吗?(分组来唱,互相听,互相对比评价。)

(6)整体聆听歌曲,再次感受到歌曲的情绪。

设计意图:在学唱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听唱旋律、有节奏地朗读歌词、集体学唱、小组比赛唱等方式,让学生在学唱的体验中感受到歌曲的情感美,感受到同伴学习的快乐。

四、综合表现

1、师生讨论歌曲的演唱形式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用齐唱的方法来演唱这首歌,你们想一想,还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演唱形式来演唱这首歌,使演唱效果更丰富、更热烈,更能表现全世界少年儿童伸出友爱之手的热情?

生:(学生讨论引出轮唱)

2、师生合作学唱轮唱

3、学生分组轮唱

4、整体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二部轮唱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演唱歌曲上的一个较高层次上的处理,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造,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感受歌曲的热烈氛围。

五、全课小结

1、师生自我评价

2、师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大家的努力,我们很准确地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曲,从歌曲里让我们感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共同心愿,那就是-------愿世界和平与友爱。我们作为友谊之邦国家的小朋友,应该怎样做呢?

生:

师:同学们,让我们用爱心去帮助他们,关注他们。伸出我们友谊之手,共同呼唤——愿世界和平、友爱!

(媒体播放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学生随着音乐离开教室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和平的愿望,同时也更好地把主题升华,教育学生懂得互相关爱,合作团结,懂得珍爱友谊。

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 (篇8)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本次我准备的课程资源的题目是《留给我》,里面包括教学设计、课件、拓展资源、教学反思。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方面说说我对这堂唱歌综合课的教学设计。

1、教材

《留给我》是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第三单元地球——我们共同的家中的一首歌曲。本单元的歌曲以绿色环保为中心。而留给我正是一首以“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为主题的歌曲,歌曲曲风清新自然、旋律优美流畅,表达了人们对绿色世界的美好向往。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旋律舒展,节奏规整。第二乐段节奏变得紧凑,旋律变得激昂。

2、学情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本节课是三年级,他们经过上学期的音乐学习,已经完成了从低段向高段过渡的心理变化,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探究能力。但是一些音乐技能技巧还不能较好地掌握、运用。例如旋律音准的把握方面、控制声音强弱的能力还有欠缺。另外独立演唱时的表现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教学目标:

根据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和对教材的理解,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学生能用自然、真挚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力目标:利用回声游戏引导学生感知声音的强弱,并通过小组合作,为歌曲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

(3)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教育学生保护环境,拯救地球,从我做起。培养孩子们对社会、对人类、对地球的责任感。

4、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实际,根据本首曲目的特点

重点:我把能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歌曲做为本课的重点。

难点:用强弱不同的声音表现歌曲及唱准切分节奏

5、教学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二、动静结合,引导聆听;

三、学唱歌曲,培养能力;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中也是同样的道理,能否在导入部分,抓住孩子的心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因此在导入部分我采用了孩子们感兴趣的图形谱课件,引导学生分别聆听来自森林、小河、大海、沙漠的歌声。用柯达伊手势辅助,学生随琴分句演唱这些歌声。

设计理念: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旋律,音准掌握还有一些欠缺。这种音高与意境为一体的图形谱形象、直观,可以帮助学生非常轻松地学会歌谱。通过图形比较、听辨、练习等方法很快掌握旋律。

接下来的听音游戏。我分别弹奏第一乐段的四句歌曲,让学生来听辨,每句旋律中都有谁的歌声?然后师生一起做旋律接龙的游戏。

设计意图:运用这两个游戏,让孩子们在初步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加强了对于旋律的记忆能力,增加了趣味性。

二、动静结合,聆听歌曲

聆听歌曲之前,我首先播放一组环境污染的图片

意图:当这些图片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孩子们都呈现出忧虑与担心的表情。很容易就唤起了共鸣。这一环节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学生非常愿意尽自己的努力保护环境。为后面学唱歌曲和更好的掌握歌曲情绪做好了铺垫。

1、静静聆听,感受歌曲情绪

2、播放歌曲,生随师做动作

3、随音乐,有节奏地传递拥抱地球仪

设计理念:音乐教育专家曾经说过,只有反复地聆听才能把握音乐的魂。本环节我根据三年级学生好动的特征,设计了静动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聆听歌曲三遍。充分发挥听觉与动觉的综合反应,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在表演中感受音乐,在聆听中体验音乐。

三、学唱歌曲,培养能力;

首先,学唱歌曲第一乐段,由于有了前面导入环节的学习,学生对第一乐段的旋律已经比较熟悉。在随琴轻唱一遍之后,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歌曲的第一乐段旋律非常优美,节奏也较为舒展,所以出现了许多长时值的音符,你感觉哪个字的时值最长?同学们很快都能说出是漠字,小组讨论,为什么漠字要唱这么长呢?

师总结:(因为有了这个连音线,所以这个漠字的时值很长,也是在提醒人们,治理沙漠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你来数一数一共唱了几拍?)(设计意图:此环节我将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合二为一,让学生在认识了治理沙漠的艰巨性的同时,也学会了连音线音值唱法。)

在进一步处理第一乐段的时候,老师范唱,引发学生感受这一乐段中多处出现的山谷的回音。然后师生合作,来做传递歌声的游戏,

设计意图:如果在教学中单独去解决这一难点,学生会觉得很枯燥,因此这一环节我设置了一个回音谷的游戏,增添学习的趣味性,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形式的练唱,帮助学生在分散教学难点的情况下,轻松愉悦地掌握了有强有弱地演唱歌曲。

2、学习第二乐段:

在学唱第二乐段之前,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把第二乐段的第一句旋律添上鼓励孩子的歌词。看同学们学习得这么认真,老师要表扬你们。(心中有爱,人人都是好孩子,心怀感恩,每天才有歌飞扬)

设计意图:课标中说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运用这种方式表扬学生,既能让学生熟悉歌曲中的旋律,又能激发孩子们学习的信心,从而限度地展示自己的潜力。

为了提高同学们对节奏的感受能力,在学习切分节奏这一环节,我在课件上出示了三个不同的节奏型,让学生们小组合作,把这三个节奏准确地读出来,并判断比较哪一个更能表达出歌唱者那种真诚、盼望、急切的心情?讨论结束,师生一起演唱,比较总结出带有切分的节奏更能表达出歌者诚恳祈求的情感。

设计意图: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到学生只有在反复体验中才能获得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小组讨论总结,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体验过程,通过小组的讨论分析,切分节奏在孩子们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自主参与体验,模仿是音乐学习中的一种基本能力,而学生群体内部的相互模仿有时会显得更有效,能够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老师还可以清楚地了解每个学生对新知道的掌握程度。

1、完整演唱整首歌曲

2、小组合作,为歌曲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

3、分组展示。用领唱、齐唱等不同的形式来演唱歌曲。

4、开展小组自评与互评

意图:小组合作给了每一个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音乐的机会,孩子们的个性得到张扬。而且不同的演唱形式能唤起孩子们强烈的号召公众参与环保的意愿。

四、拓展延伸

在这一环节,我首先给孩子们讲解世界地球日的来历,播放迈克尔、杰克逊演唱的《地球之歌》;

设计意图:杰克逊的真情演唱,深深打动了每一个学生,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一颗绿色的种子,一颗环保的种子。

最新小学英语三年级教案1500字精选


您的教诲催我风雨兼程,一路上有您的教导,我才没有迷失方向。准备教案是教师的职责之一。教案可以更快捷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怎样设计教案才能让课堂生动有趣呢?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最新小学英语三年级教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最新小学英语三年级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听说读写字母Ll、Mm、Nn、Oo、Pp

2.听说读单词light、milk、nose、orange、plane

过程方法

Listening 、reading、speaking and acting .

情感态度

通过游戏教学等活动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

教学重点

1.字母、单词的正确发音。

2.能熟练掌握字母和单词。

教学难点

小写字母l和p 的手写与印刷体区别。

教学、教具(课件准备)

CAI, ppt, cassette recorder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Step 1 warming-up

1. Greetings

2.Sing the song. Hello, what’s your name?

3.Say the letters“A—K” with the pupils.

Step 2 procedure

1. (ppt shows light)

T: What’s this?

It’s a light. What colour?.

2. Teach “Ll” (强调小写l 的手写与印刷体的区别.

3. Teach “milk 、 nose 、 orange 、 plane”and the letters“Mm、Nn、Oo、Pp” (在教授Pp的时注意区分手写体和印刷体。)

Then read more.

Step 3.Activities:

1. PPT shows the letters“A—L” in order.

2. Change the order.

3. Show the words and the correct pictures. Match the pictures and the words.

4. Ss write the letters, give some guide.

Homework:

1.Listen and read the letters and words.

2.Write these letters five times.

3. Preview the letters.

预设学生活动

Greetings

Sing together

Read and write the letters:“A—K”

Repeat the letters and words.

Read in groups.

Read in pairs.

Read one by one.

Write

Say the letters.

Read in the right order.

Read and match the .

Read and write.

板书设计

Ll Mm Nn Oo Pp

light milk nose orange plane

课后反思

本节课字母教学运用新颖的呈现方式,注意读音和书写规范,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更多词汇,既巩固了字母,也扩展了词汇量,练习方式也极具趣味性,学生乐于参与活动,教学效果很好。

最新小学英语三年级教案【篇2】

教学目标:

基本能听懂、说出并读出How old are you?语言结构,并能运用“I’m+数词。”的语言结构进行回答。同时,能用“I’m+数词,+too.”的语言结构表示对相同年龄的附和。

熟练掌握词汇look。

学唱歌曲I’m ten.

教学重点:

“How old are you? I’m…。”的语言结构。

“I’m…,too.”的语言结构。

任务设计:

A、学习任务

学习How old are you? “I’m+数词。”的语言结构。

学习“I’m+数词,+too.”的语言结构。

B、运用任务

运用任务1 小小调查员

运用任务2 小记者

运用任务3 好歌对唱

教学用品:

录音带、录音机、1——10英文数字卡片、皮球、单词卡片(cat \dog\dragon\bird\kite)、自制年龄牌、调查表、教师自备幸运盒、贴有双面胶的动画人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启动(5分钟)

(1) 师生同唱第5模块歌曲Stand up!

(2) 教师任意给4个大组依次出示不同数字的英文词卡,各组学生根据看到的词汇迅速喊出该数字,并站起与所说出的数词相同人数的学生。教师为4组学生进行记分,并对优胜组予以奖励。(如果站起来的学生人数与数词不符,或者英文数词表述错误,则不得分。)

(3) 教师拿出已准备好的卡片运用What’s this ?的语言结构对学生进行提问,鼓励学生运用It’s a …。来进行回答。答对者可将该单词卡片放入教师准备好的幸运盒中。当问完所有问题后,教师庆最后一个回答对问题的学生从幸运盒中任意抽取一张卡片,并将图片的背面面朝其他学生,此时,教师可以鼓励其他学生运用Is it a …?对图片内容进行猜测。教师可以在学生猜测之前运用Is it a …?来进行猜测,给学生做出示范。

二、操练指导(5分钟)

(1) 教师出示句型“How old are you?”询问学生对该语言结构的理解,并对该语言结构进行教授。

(2) 教师可以为该语言结构加入相应的动作,如:how old——拍手两下,are you——拍膝盖两下。

(3) 教师请学生边作动作边练习该语言结构。

(4) 教师请男、女生完成互问互答。

教师教学用语:Now,boys,please stand up!Ask and do the actions. Girls,please answer.

Boys: “How old are you?”

Girls: “I’m…。”

(5)Chain-games

教师向学生扔出皮球并询问 “How old are you?”。 接到皮球的同__用“I’m+数词。”的语言结构进行回答。

三、课文呈现(6分钟)

(1) 教师请学生们猜测一下书中4位小主角的年龄。

(2) 在学生完成猜测之后,教师揭秘——播放第2单元课文录音,并请学生打开课本,听音看图。

(3) 教师请学生们将听到的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

(4) 跟读课文。

(5) 教师请学生们以4人小组为单位,自由读课文。

(6) 全班齐读课文。

四、巩固训练(3分钟)

(1) 做活动用书第2单元活动1。教师对学生活动情况予以评价。

(2) 做活动用书第3单元活动2。(4人小组或同座位活动。)

五、完成运用任务1(7分钟)

(1) 教师先向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调查表,然后向几位学生的年龄进行调查,填调查表。

(2) 教师利用自己的调查表,向学生们汇报自己调查表的内容。

(3) 教师请学生们自制调查表,找到自己的朋友,对朋友的年龄进行调查,并填表,汇报。

(4) 根据学生们的表现,评选出调查员。教师对其表现予以奖励——将任意一动

六、复习总结(1分钟)

教师请学生总结所学各语言点。

最新小学英语三年级教案【篇3】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英语三年级起点上册第一单元,本节课主要学习见面打招呼,自我介绍及道别用语Hello Hi.Goodbye.Bye-bye.I’m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英语常用用语以及使用环境。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让学生听懂日常用语外,还培养学生乐于开口、敢于开口讲英语的习惯,激发学生想学、乐学英语的兴趣和愿望。

学情分析

本节课关键是通过创设见面打招呼、自我介绍以及道别等情境,让学生学会见面打招呼、自我介绍及道别的日常用语。培养学生乐于开口、敢于开口讲英语的习惯,激发学生想学、乐学英语的兴趣和愿望。小学生特别喜欢看卡通片,我抓住孩子们这一心理特征,我设计了给学生播放卡通片了解所学语言运用的环境。在巩固操练时我采用交谈的方式与学生聊天,让英语和他们打招呼、自我介绍,并告知Hello Hi是英语中常用的打招呼用语,甚至让学生自己说说这些语言都运用在那些情境中。我还用击鼓传花、角色扮演等游戏来练习。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创作生活情境,实现真正的语言交流。只要孩子们敢张口说,大胆说,我想教学的基本目的就达到了。

教学目标

1、听懂、会说Hello Hi.Goodbye.Bye-bye.I’m …。

2、通过创设见面打招呼、自我介绍以及道别等情境,让学生学会见面打招呼、自我介绍及道别的日常用语。

3、培养学生乐于开口、敢于开口讲英语的习惯,激发学生想学、乐学英语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主要是见面打招呼、自我介绍及道别用语的会话学习,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听懂、会说。

2)难点:自我介绍用语I’m …的发音不容易到位,学习起来较难,教师要及时纠正,切不可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过程

1、热身。

(1)、先给学生播放卡通片,了解所学语言运用的环境。内容为“迪士尼英语”中第一课的片段学生在他们喜爱的卡通节目中了解、学习打招呼用语Hello Hi.边看卡通边说英语。

(2)、通过看卡通片告诉学生“卡通”一词的发音是由英语单词 Cartoon一词的发音直接翻译过来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有许多的类似之外,有时我们甚至直接用英语的单词来代表某事物如:CD,VCD,DVD等等。

(3)、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正式接受英语课的学习,教师可在此基础上采取交谈的方式与学生讨论一下英语的作用以及学习英语的意义。不妨请学生说说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已经了解的英语单词或日常用语。利用教书开始的蝴蝶页Welcome to English 彩图中呈现的我们生活中学生已经会说或较熟悉的词汇如:CD,VCD,DVD,OK!Hi,Yeah!Wow!Bye!E-mail, Cartoon等词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愿望。

2、呈现新课

(1)、在学生初步了解打招呼用语后,教师播放本课的歌曲Hello 的录音,自然引出师生的打招呼。

T: Hello,boy andgirls. S: Hello.

(1)、游戏。

(2)、让学生自己说说所学用语的使用环境,并让学生自己拟定一个使用

(2)、教师利用这个机会及时向学生介绍自己。Hello,I’m… Hi,I’m…

(3)、教师还可带上 Sarah的头饰Hello,I’m sarah.Hi,I’m sarah.(教师在示范时,应定要用手势语言辅助学生理解。对于初学者来讲,体态语言和手势要用手势语言辅助学生理解。对于初学者来讲,体态语言和手势语可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因此教师要适时利用手势和动作甚至表情来配合教学。)

(4)、给学生带上Sarah,ChenJie,Wu yi fan 的面具或头饰,扮演这些人物到讲台前说Hello,I’m…)

(5)听录音,放投影展示 Let’s talk 部分的教学内容。

3、趣味操练学内容

(1)游戏。玩Let’s talk中的游戏“击鼓传花”。

(2)让学生自己说说所学用语的使用环境,并让学生自己拟定一个使用所学用语的场所。结合图片进一步巩固情境。

为学生出示情境图,让贫僧自己说说,在此情境中该说些什么?

(3)、两到四个人一组练习自我介绍。在此强调分手时说Goodbye.Bye-bye.

(4)、学生自由结合,再次练习Hello,I’m…. Hi,I’m….Goodbye.Bye-bye.。

4、课堂评价。

做活动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部分练习。

5、扩展性活动。

(1)、将制作面具的材料发给学生。教学生如何给面具涂色,将面具剪下并粘在小木棍上。

(2)、学生带上面具,互相打招呼并介绍自己,复习本课所学知识。

最新小学英语三年级教案【篇4】

教学内容:Part B Let’s talk Look and say

教学目标:1、读课文,能听说认读单词:Australia, Canada,USA, China.主要通过情景对话学习如何询问别人的国籍以及回答,并在实际情景中自然运用。

2、能理解人称代词he she的不同用法,并能灵活运用。

3、学习句型“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 …./ This is my friend, …(名字)”

教学重点:学习元音字母a在单词中的发音以及认读书写含有这个字母的单词。

教学难点:借助手势教学字母发音,归类识记单词。

教学过程:

(一)、自读对话,理解对话内容;

Where is Amy from ?(Amy 来自哪里?)

T:This is my friend,Amy. S:Nice to meet you.

A: Nice to meetyou, too. T: I’mfrom China. Where are you from?(语速放慢,并重复几遍)

A: I’m from America. 老师再用同样的方法介绍Mike.

(2) 老师教读新句子,并让学生全班读,小组读多种方法练习。

(3)让学生听录音,看图,跟读对话。

(二)、认真观察P7,look and say的图片,你认识几个国家的国旗,并和你的同桌说一说;I’m from China. Where are you from?

板书:

Unit 1 Welcome back to school

B Let’s talk

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 ….

This is my friend,…

教学反思:

最新小学英语三年级教案【篇5】

课题:Module 5 Unit3 Life in the future

Reading: First impressions

单元/课时学习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谈论未来生活,本节课时本单元的第一节阅读课,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是由一个故事来呈现,通过讲述LiQiang 因为中奖来到3008年亲身经历了在未来生活中交通,环境,住房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第一印象和感受。

文章是一封以email的方式写给父母的家信,语言简洁明了,理解相对容易,但是文章信息量较大,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因此,学生通过快速阅读首先归纳文章的主旨和段意。了解文章从哪些方面描述了未来生活,找到未来世界在以下几方面的变化:跨时空旅行,交通,住房,城镇环境和空气质量。

然后通过回答问题和列表,匹配等练习形式帮助学生获取关于对未来各方面具体描述的信息。同时,由于文章涉及的内容是科学幻想的,学生生活实践中未能尝试和经历的,因此可以借助图片以及与文章内容相关的flash动画等资源帮助学生理解信息,使学生对未来世界有一定的感观认识。

此外,学生通过获取关于对LiQing心理的描写判断其对未来的态度,并找出支持观点的论据或例子。培养学生推理判断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文中描述的未来生活得出自己的结论和判断。对人类的活动进行反思,提倡环保的生活意识,

最后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进行发挥想象,对未来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进行猜测。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学生基本情况简介

高二学生能够运用基本词汇描述用英语简单描述现在和未来的生活,表达个人情感和个人观点,学生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如概括文意,猜测词义,获取实事细节等。掌握了一些简单的阅读技巧及方法,如略读,找读,跳读等。

但是学生缺乏对文字传达的信息的准确理解。因此学生在人物对未来生活的态度进行判断时,容易形成思维定势,主观臆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1. sum up the main idea of the story and each paragraph.

2. make inference about the writer’s attitude towards the future life and to identify the evidence used to infer them.

3. describe the future life by using the language from the text and talk about their imaginations of the future life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学生利用上下文猜测的阅读技巧,图片和flash等方式的资源,理解未来生活进行描述的细节信息。

2)人物对未来生活个方面的不同态度的推理和判断。

最新小学英语三年级教案【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并巩固身体部位的词汇:head, arm,hand,leg,foot 等,以及运用此句型:This is +人称物主代词(his)+名词。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听,做,说,读的能力,以及言语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和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使其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人体各部位的词汇

教学难点:

运用简单的句型This is his ……进行描述。区别head和hand.的读音。

教学准备:

Card .Pictures .tapes . radio

板书设计:

Module10 Unit 1 This is his head.

This is his head.

leg.

arm.

foot.

教学过程:

Step 1:Warming up

1. Sing a song: Stand up.

2. Greeting: How are you?

[设计意图]:通过唱歌、师生交流、手偶与学生互动,不但让学生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而且给学生营造英语学习氛围,激活学生的英语思维,而师生间交流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旧知识的再现率,为学习新知识埋下伏笔。

Step 2: Presentation

Activity 1: Introduce Father Christmas, then lead in new words.

T: Today is Christmas, and Father Christmas is here. He will give you a Christmas presents, guess what it is?(屏幕逐个出示福娃的身体部位,教师引导学生猜)

Activity 2: Learning new words. (head/leg/foot/arm/hand)

T: /e/:ea, ea; hea, hea,hea; head, head, head, head.

Ss: (point to head and say after the teacher.) head.

T: My head. (T and Ss do the action together.)

Ss: My head.

T: His head.

Ss: His head.

同样的方法教arm,hand, leg, foot.

Activity 3:Guess the right words.

1. 教师出示本课生词卡,引导全班读一遍。

2. 猜词游戏: What’s missing?

Activity 4:Chant.

Two little hands go, clap, clap, clap;

one little foot goes, tap, tap, tap;

Two little arms go, up and down;

Two little head goes, from side to side.

[设计意图]:利用听听、说说、猜猜的任务形式进行生词的导入,不但能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满足他们的好动的心理特点,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在学习生词时,教师让会说的学生先读,当小老师带读,为他们提供展示的空间。单词的学习并不是简单的教师带学生的机械跟读,而是设计真实的语境,使学生指认、复述的活动中,体验、感知、运用并习得语言;而chant又能让学生在有韵律的说唱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单词。

Step 3: Practice

Activity 1: Listen and act. (在小组间进行听音做动作比赛。)

(1)教师发指令 ,学生做动作,如:head/leg/foot/arm/hand.

(2)指名学生发指令其余同学做动作。

(3) 指名学生发指令,其余同学做动作并说句子,

S1:Point to your head/etc..

Ss: This is my head/etc

Activity 2: Learning new sentences.

请学生介绍手偶和机器人奥特曼。用句型:This is his ____.

[设计意图]:运用listen and act 的游戏来巩固单词,能避免反复跟读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增强学生对单词的记忆;针对小学生注意力不得持续久的特点,设计listen,say and point和介绍奥特曼的方式来操练句型能有力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Step 4: Consolidation

Task 1: Listen to the dialogue

Task 2: Read the dialogue in text book.

[设计意图]:听录音、跟读给学生学习、模仿正确的发音,进一步感受句型。

Step 5: Production

1. 请学生介绍两个人物刘翔和樱桃小丸子。

2. 学生在小组中用英语介绍自己的玩具或朋友。

3. 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玩具。

[设计意图]:介绍学生熟悉的人物,给学生学以致用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知识就在生活中,体验到语言的实用性。而让学生介绍自己的玩具,不但给学生提供了使用英语、展示所学知识的平台,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而且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成功后的愉悦,知道学英语就能用,并且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Step 6: summery and assessment

1.引导学生小结本课学习内容。

2.生生间互评及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由学生自己小结本课所学习知识,能反馈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而评价设计能让学生在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树立学习信心。

七、家庭作业(三选一)

1.熟读课文。

2.画一画你喜欢的人物或动物,并用英语介绍其身体各个部位给家长或朋友听

3.用硬纸制作一个人或喜欢的动物,并用英语介绍其身体各个部位给家长或朋友听。

[设计意图]:家庭作业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后,让学生有更多练习的空间,学有所用,给学生予学习策略的引导,让学生学会自主地学习。而作业布置的三选一能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式,照顾到学生个性差异和能力的不同,更能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最新小学英语三年级教案【篇7】

一、教材分析:

Let’s talk部分通过Mike和John第一次见面的情景对话,让学生学习如何用What’s your name?询问对方的姓名并作出回答以及表达道别的方法:Goodbye! Bye,…. Let’s play部分从实际生活入手,通过在卡片上写人名来进一步巩固Let’s talk 中的会话。Let’s check部分中的Listen and number这道题通过听力练习检测学生对本单元所学对话内容的掌握情况。

二、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1)能够在真实情景中询问对方的姓名并作出回答以及表达道别的说法。

(2)能完成Let’s check部分的听力检测。

2.知识目标

听懂、会说What's your name? My name’s …. Goodbye!Bye.

3.情感、策略、文化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他人交流的习惯,渗透尊重他人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询问对方的姓名What’s your name?及回答 My name’s…. 以及道别的表达法:Goodbye! Bye,…

2.难点:(1)能在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What’s your name? My name’s….

(2)name’s 的发音。

四、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参考 个性化备课

Step 1 Preparation

1. Sing a song"Hello".课本P10歌曲。师播放录音,师生拍手、挥手齐唱。

2. 师生相互问侯。用自己的真实姓名做自我介绍, Hello, I'm … My name’s...(注意放慢语速,可重复)

Step 2 Presentation

1.教学My name’s….

(1)课件展示情境图并通过:What are their names ?引出本节课的人物。T:Mike is talking with John .Listen and answer :What does John say ?引出第一个知识点:My name’s...

(2)师带着自己的姓名卡片,走到学生中间和其中一名学生打招呼:T: Hello, I'm Mr….My name's….重复两遍并同时指着自己的姓名卡片,再指着学生的姓名卡片问What's your name?

(3)教师引导学生回答My name's….用类似的方法与其他学生进行问答练习。

板书句子My name’s….师教读、示范发音(强调name’s的发音)、领读,生跟读,个读。

(4)指生做自我介绍Hello!/Hi! My name’s….小组内练习。

(5)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介绍自己的姓名有两种表达法:I'm..../My name's....

2.教学What’s your name?

(1)Listen and choose:What does Mike say ?

A.What’s your name ? B.My name’s Mike.通过听音选择引出第二个知识点:What’s your name ?

(2)教师带着自己的姓名卡片说My name's….问2---3名学生What’s your name?

(3)师板书句子What’s your name?师教读、示范发音(多次示范what’s的发音)、领读,生跟读,个读。

(4)让一生站起,其余生齐问:What’s your name?此生回答:My name’s …

(5)Pair work 小组内问答What’s your name? My name’s….

3.教学Goodbye! Bye,...

(1)Listen,watch and answer.播放视频并出示问题:What does Miss White say ?引出Goodbye并教学。师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与自己对话。例如:

Hello, I'm….What's your name?/ My name's …./ (分别时说) Goodbye!/ Goodbye或Bye!

教师板书Goodbye! Bye.师教读、示范发音、领读,生跟读,个读。

(2)师生示范,小组内进行问答练习。

(3)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道别的几种表达法:Goodbye.Bye.Bye-bye.告诉学生Goodbye.是道别的正式用语,Bye! Bye-bye.是非正式用语。

Step 3 Practice巩固练习

1. T: Listen and point. 生看课本,听录音,注意正确的语音、语调。

T: Listen and repeat. 生跟读录音,模仿正确的语言、语调。

2.师生、生生、同桌戴头饰分角色朗读课文。

3.Let's play. 四人或六人为一个小组,先将学生自制的名卡收集在一起,再由每组的"小老师"通过问What's your name?同学回答My name's….的方式练习,答对的同学拿回自己的名卡戴在胸前。教师与一组学生进行示范,分小组练习。

Step 4 Production输出运用

1.角色表演:让学生戴上头饰,表演展示Let's talk 的对话。

2.Let’s act.让学生用自己的英文名,师先与一生示范,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如:

Hello!/ Hi! 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Goodbye!/ Bye!

Step 5 Progress检测提高

1. 做当堂达标题。

做基础训练第3页第一、二题。

2.Let's check 听录音,完成听力练习,核对答案。教师及时表扬。

3. Summary:What have you learned today?引导生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

3.Homework

(1)听录音跟读课文。

(2)用对话中所学的内容与同学和老师交流。

最新小学英语三年级教案【篇8】

一、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新单词 water bottle , thank,welcome;

2、能听懂、会说本课对话;

3、能运用“Are you„„?”询问辩人;用“Thank you.”表示感谢;并作出回应“You are welcome!”

4、渗透礼仪教育,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美德。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询问辩人,表示感谢,并作出回应。

难点:创设情境,在情景中寻找物品的失主。

三、教学步骤:

Step 1 Warming up

1.师生问好。

2.唱英语歌曲“The more we’re together.” And “Hello” 询问学生姓名。

T: What’s your name?/Who are you?

S: I’m…..

Step 2 Presentation and drill

1.随意走到学生的面前。

T: Are you Xiao Qing?

引导学生回答:Yes, I am./ No, I’mnot. T: Thank you.

引导学生回答:You’re welcome.

2.游戏——接龙游戏。

S1:(回头对后面的一位同学说) Thank you.

S2:You’re welcome. (回头对后面的一位同学说) Thank you.

S3:You’re welcome.

2、出示书中人物头饰,引导学生提问并回答。

S1: Are you Peter?

S2: Yes I am.

S3: Are you Ling ling?

S4: No, I’m not.

让学生练习并表演。

3、教学词组:water bottle /my waterbottle

学习课文A部分内容。

听课文A部分录音,复述所听内容。

听课文A部分录音,跟读。

Step 3 Practice

分组练习课文A部分。

分角色表演。

Step 4 Consolidation

创设情境,自由会话。

评价。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给予肯定与鼓励,激发学生说英语的欲望。

练习。

最新小学英语三年级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掌握句型:How many… do you see? I see… Wow, so beautiful!

2.掌握名词复数的构成及发音规则。

3.在情景会话中,熟练掌握how many及名词复数的应用。

教学重点

掌握句型:How many… do you see? I see… Wow, so beautiful! 并在对话中运用句型。

教学难点

1.名词复数的构成及其正确的发音。

many的用法。

3.进一步巩固助动词do在词句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教师:1—15的数字单词卡、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课件及录音。

学生:课本、文具。

教学方法

1.实物演示教学法

教师利用图片或学生的学习用品来展示数词,同学跟教师朗读句子:How many crayons do you have? How many books do you have? 然后教师用汉语边数边说英语:I have six.让学生在轻松的会话情景中学习。

2.游戏教学法

同学们利用书本中的图片,进行对话练习:How many birds do you see? How many cats do you see? 学生根据图片回答:I see five./I see nine…在用英语数数的过程中体会英语的数词。

教学过程

Step 1: Warm-up

s(复习数字1—10)

教师举起右手做出各种表示数字的手势,让学生看好后,教师立即把手放到身后,让学生说出来(速度由慢到快)。也可小组竞赛,看哪组正确率高,在黑板上记分。

2.主情景图

(1)教师使用挂图或课件展示主情景图,引出本单元询问数量的话题。

(2)教师板书:数字、水果、 动物、 家庭单词。

(3)学生选择与本单元内容匹配的主题词。

(4)播放录音,让学生基本了解本单元的内容。

Step 2: Presentation

1.教师呈现对话情景图,但遮住风筝部分,只呈现两个小孩抬头看天空的情景。让学生猜两个小孩在看什么,引出单词kites和句子Look at the kites!

2.呈现完整情景图,引导学生看图谈论图片,同时用上表示数字和颜色的单词,引出数字eleven和twelve并领读,注意twelve的发音。

3.播放对话录音,回答问题:How many kites do you see?

4.让学生回答:I see 12!教师接着说:Wow, so beautiful!引出单词beautiful。

5.播放Let's talk部分的内容,让学生跟读课文内容。

6.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课文。

Step 3: Practice

1.游戏:魔术火柴盒

教师放一些火柴棒在盒子里,摇动盒子,并快速让学生看一眼。然后问其他同学:How many matches do you see?学生轮流猜,如果猜中,就可以获得一根火柴,最后看哪组获得的火柴棒多,就是胜方。

and count

(1)教师讲清规则,学生A询问How many…do you see?学生根据图片回答I see…

(2)两人进行小组对话活动。

3.完成全品学练考—课后练53页第二题。

Step 4: Consolidation

两人一组用实物或图片进行对话:How many…do you see? I see…

Step 5: Sum-up

师生一起回顾本课时所学内容:

句型:Look at the kites! How many… do you see?

Step 6: Homework

1.同学之间用所学句型问答文具、课桌等的数量。

2.完成全品学练考—课后练53页第三题。

板书设计

Unit 6 How many?

—Look at the kites! —Wow, so beautiful!

—How many kites do you see? —I see 12.

与本课相关的语法点及可选用的习题

many 的用法

how many用于引导特殊疑问句,意为“多少,几个”,后接可数名词复数形式。

如:How many girls do you see?

你看见多少个女孩?

2.英汉互译。

(1)how many

(2)so beautiful

(3)look at

(4)five pencils

(5)six boxes

(6)多少只鸟

(7)一只黑色的猫

(8)八只漂亮的风筝

3.选用全品学练考里相关的习题。

教学反思

本课时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听、说、认读单词 eleven, twelve和使用句子 How many… do you see? I see… 来交流看到的物品数量。首先,教师通过课件引出新单词,并通过图片教授句型。然后通过小问答呈现对话,让学生模仿跟读对话,最后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表演对所学句型进行巩固。 给学生创设了宽松、活泼的学习环境和真实、有意义的活动场景,让学生由被动的知识学习者变成积极的探索者,使学生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学习兴趣更浓了。

小学生活泼好动,爱唱爱跳。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这些特点组织游戏活动,让他们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充分发展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和掌握英文数词11—15 ,并能正确认读这些数词。

2.能在句子中熟练运用这些英文数词。

教学重点

掌握数字11—15的英文拼写及发音。

教学难点

认读数字eleven—fifteen。

教学准备

教师:与本课时相关的录音、 课件、蜡烛图片、单词卡片。

学生:课本。

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

教师利用图片展示:11个梨,12个苹果,13个橙子,14本书,15个书包,同学跟读并记住这些数词。然后教师问:How many pears do you see? 学生做回答:I see eleven. 教师接着问:How many apples do you see?等等。学生根据实物进行回答:I see…使同学牢固掌握how many +可数名词复数的应用。

2.儿歌说唱教学法

教师播放Let's chant 部分的音乐,和同学一起说唱,让同学在音乐中体会英语的乐趣。

教学过程

Step 1: Warm-up

教师播放上册Unit 6 A部分Let's sing “Ten Little Candles Dance”的录音,让学生跟唱。教师在学生唱歌的过程中用蜡烛图片或实物做演示。教师把同学分成每15人一小组,从one一直按顺序数到fifteen,在数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同学纠正发音,让学生初步理解eleven到fifteen。

Step 2: Presentation

1.教师让学生猜一猜手中有多少蜡烛的图片:How many candles do you see?学生猜完后,教师把图片贴到黑板上,边贴边让学生大声数出来,教读单词eleven。

2.教师依次增加黑板上蜡烛的数量,并询问学生:How many candles do you see?同时教师教学生twelve, thirteen, fourteen, fifteen这几个单词。

3.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写有11—15英文单词的气球,让学生认读单词。

4.教师出示数字1—15的单词卡,打乱顺序让学生认读。

5.找15名学生到讲台前面各选择一个单词卡,然后按顺序排列。

6.教师播放本部分录音,让学生跟读单词。

Step 3: Practice

1.游戏:报数

请小组学生上台,先要求学生排好队,然后要求他们大声报数1—15。依次请各小组上台,比一比看哪一组排队快、静、齐,报数响亮、准确。

's chant

(1)教师播放 Let's chant部分的录音,让学生跟读。

(2)学生再次听录音并操练。

(3)让学生根据Let's chant编出另外四种物品的歌谣。

3.完成全品学练考—课后练54页第一题。

Step 4: Consolidation

游戏:拍皮球

学生分两组坐在原位,闭上眼,教师为两组打分。教师拍皮球,学生默数教师拍了几下。假设教师拍了14下,然后突然停下,问一名学生:What's the number?该学生应该答:Fourteen.如果他答对了,该组得分,并由该学生接替教师拍球,游戏继续进行,如果他答错了,就让别的学生纠正。哪组学生得分多,就为胜者。教师在拍球时可以在中间来个停顿。如先拍4下,停一停,再拍3下,接着问:What's the number?学生应答:Seven.或Four plus three is seven.

Step 5: Sum-up

师生一起回顾本课时所学内容:

1.单词:eleven, twelve, thirteen, fourteen,

fifteen。

's chant部分内容。

最新小学英语三年级教案【篇10】

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标准英语》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第5册第4模块In class的Unit 1 It’s mine。本课通过一些图片,对话形象、生动地让学生掌握和理解本课的重要句型和单词。

学情分析

以情感培育人,以兴趣吸引人,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游戏、表演,对话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充满乐趣地学习,并从中获得美感。

本堂课采用学生合作学习,老师示范学生模仿操练,给学生营造一个愉快的学环。

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及技能目标:

①能听,说,读,写本课单词:mine , yours, argue, matter ,hers ,his, line ,wet, whose;

②能用名词所有格说明物品的所属关系,并熟练掌握和运用It’s mine、(yours,his,hers,Lingling’s)

2、情感态度目标:

以情感培育人,以兴趣吸引人,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游戏、表演,对话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充满乐趣地学习,并从中获得美感。

3、学习策略目标:

本堂课采用学生合作学习,老师示范学生模仿操练,给学生营造一个愉快的学环境。

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It’s mine、(yours,his,hers,Lingling’s),理解说明物品所属关系。

最新小学英语三年级教案【篇11】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学习极具生活性的对话,掌握一些表示称呼和问候的单词和句型:Mum、Dad,How are you?及其答语。词汇、短语、日常用语及课文的理解与运用,是本节课教学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本节课课文内容较丰富,是强化技能训练,发展学生智力和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综合材料;但同时难度也大,要结合前边的Hi、Hello来学习。

学情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对英语和与自己的母语迥异的语言的陌生感逐渐消失,对英语教学的方法已经适应,并已初步形成英语学习的习惯。从年龄来看,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他们对事物的注意力不持久。兴趣是他们学习英语的主动力,但意志动力则嫌不够。概念性知识的理解和机械识记对他们来说不大适宜,难度较大,而生动活泼的情景则能很好地激发他们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单词mum和dad,掌握与熟人打招呼的How are you?以及回答句型。

2、在图文或场景下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和表演,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有兴趣听、说英语,唱英语歌,做游戏,敢于开口,乐于模仿。

2、在鼓励性评价中树立自信心,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参与合作,从而意识到交流对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能够恰当使用英语中与人问好的问候语,了解在英语国家中熟人见面相互打招呼的方式。

2、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礼貌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见面问好的句型:How are you?和各种回答方法。How are you?与How do you do? Nice to meet you、等问候语的用法区别。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自信心。

三年级下册语文翠鸟教案1500字11篇


88教案网相关专题:“三年级下册语文翠鸟教案”。

从课堂教学情况来看,每个教师都会经历写教案的过程,教案积累着教师教学的丰富经验。什么样的教案能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88教案网现在向你推荐三年级下册语文翠鸟教案,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三年级下册语文翠鸟教案(篇1)

教学过程

一、遵路趣读

1.情境激趣。

课件出示:波光粼粼的江水,成群的小鱼在水中相互追逐,水边有一大片芦苇,在一根苍劲有力的苇杆上停着一只美丽的翠鸟。

2.初读课文,激疑引思:你们喜欢翠鸟吗?为什么?

3.再读课文,理清思路:你觉得翠鸟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课文依次告诉我们翠鸟的哪些知识?

(1)边读边完成填空:

翠鸟喜欢停在_________。它的外形_________,颜色_________,身体_________,眼睛_________,嘴巴_________,鸣声_________,动作_________,有_________的本领。它的家在_________。

(2)交流朗读后理清课文思路:

4.根据外形美丽、行动敏捷、住处隐蔽三点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自由朗读喜欢的段落。

二、激情赏读

1.翠鸟不仅外表美丽,而且动作迅速,这些很自然地激起了我们对翠鸟的一种什么感情?请用一个字写出来。

2.师生交流对翠鸟的深厚感情:爱。

3.补充材料,欣赏激情。

(播放根据课文内容拍摄的短片──《翠鸟的高台跳水表演》)

[画面配音]

翠鸟,头大体小,嘴强而直,尾羽很短,却都是些飞翔能手,速度可达每小时90公里。它名为钓鱼郎,却生来不会游水,跳水是它捕鱼的绝技。

翠鸟捕鱼的秘密武器是突然袭击。它们如蜂鸟一样,在离水面3~4米的高处翱翔,以芦苇或树枝为隐蔽物,看准时机猝然出击。翠鸟不但不能在水中追逐鱼类,而且一经入水,它就成了一个十足的瞎子。因此它必须准确地计算出理想的进击角度、水的折射率和鱼正在游动的提前量,以此确定一个恰当的跳水时间。

翠鸟扎进水中的动作是如此迅猛,以致在水中不得不用翼翅制动。在它扎入水中的瞬间,由羽毛引起的一定数量的压缩空气,使它像泡泡一样重新浮上水面。翠鸟紧衔着小鱼飞回到栖息处,抖落下羽毛上沾着的水珠,先把鱼头吞下,再享用这顿美餐。请注意,这一切都发生在一秒半钟之内。翠鸟的高台跳水表演是大自然一个绝妙的艺术品。

4.趁着兴趣,带着对翠鸟的喜爱之情自由朗读课文。

三、悟法验读

1.图文对照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

(1)(出示彩色翠鸟图)看图读文,要求心中有图,图中有文。

(2)(给每人发放一幅翠鸟的轮廓图)给翠鸟图配色,比一比谁配的颜色最鲜艳。

(3)说一说自己配色的根据。

(4)语言训练中感悟写法:

A.言之有序式的观察与说话训练。

第一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翠鸟的美丽可爱。

第二步: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感悟写法的要点:课文是按由上到下的顺序写的。先写爪子,再写羽毛,最后写眼睛和嘴。写羽毛又是依照先总述后分述的方法,按由上而下的顺序先写头部,再写背部,后写腹部。)

B.言之有物式的观察与说话训练。

第一步:说一说翠鸟外形各部分的特点。

第二步:细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翠鸟小巧玲珑的形象写得活脱传神,十分可爱的?

要点:

爪子──小而红

羽毛──非常鲜艳(联系上下文理解鲜艳的意思,辨析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

眼睛──透亮灵活

嘴──尖而长

2.实验操作感受翠鸟捕鱼时的动作特点。

(1)自读翠鸟捉小鱼的段落。

(2)谈感受:从作者对翠鸟捉小鱼的有关描写中可以感受到翠鸟捕鱼的特点是──快(敏捷)。

(3)小组合作操作演示翠鸟捕鱼的经过:以桌面为水面,橡皮为小鱼(置于课桌中间),两人分别持一支铅笔为苇秆置于课桌两头,用手

表示翠鸟,演示翠鸟捕鱼时的动作。特别提示:手离桌面不能太高或太低,且动作要快,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贴着水面疾飞的景象。

(4)语言和思维同步训练。

激疑: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翠鸟行动敏捷?为什么?

A.找出描写翠鸟行动敏捷的词语:疾飞、贴着、轻轻地停、蹬开、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

B.朗读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体会用词的传神与描写的生动:

C.引导学生运用由前提到结论的推理方法理解词句与表现翠鸟敏捷的联系,体会遣词造句的妙处,重点指导理解难句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例1:前提:翠鸟小巧玲珑(身体很轻)。

结论:蹬一下苇秆不会引起多大的摇晃。

例2:前提:翠鸟的身体很轻。

结论:叼起小鱼不会引起水面很大的水波。

例3:前提:翠鸟叼起小鱼往远处飞走了,只有水波还在荡漾。

结论:翠鸟从叼起鱼到飞走用的时间很短,连水波纹都没有消失。

(5)再次欣赏《翠鸟的高台跳水表演》片断。

(6)赛读描写翠鸟行动敏捷的语段。

3.明理中体验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小组合作进行对话练习──与老渔翁对话,之后畅谈感想或收获。

感悟要点:

(1)从人与鸟做朋友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2)建立共同的心愿,希望中表达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3)懂得要保护鸟类、保持生态平衡。

四、拓展阅读

通过网络、书籍或求教于其他学科的老师,了解更多有关翠鸟的知识,收集相关的资料相互交流阅读。

点评

《翠鸟》是一篇常识性的课文,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层次清晰,字里行间流露出爱鸟的情感。教学的关键不仅在于引导学生懂得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把观察到的事物具体地、有顺序地写出来的,更重要的是凭借它进行语文基本功的训练。

1.遵路入境。有效的阅读需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感知文章的内容,进而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这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遵循这种认识规律引导学生寻路阅读,了解课文的板块,因势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巧妙地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

2.动心去学,动情去读。学习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阅读起始,一幅美丽诱人的图景让学生顿生好奇心,一段展现翠鸟高台跳水绝技的短片让学生的好奇心得到进一步的满足,从而增添了阅读的兴趣,情感自然会集中到一个爱字上面,达到随心阅读、情不自禁的境界。

3.行胜于言。叶圣陶说: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指导实践的作用。教学中,我选择有针对性的实验操作形式,如让学生给翠鸟模型图配色,演示翠鸟贴着水面疾飞的敏捷动作,与老渔翁对话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等,亲身体验的过程实际就是对课文内容逐步理解和感悟加深的过程。

4.言语训练与思维训练同步。围绕课文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点,抓住重点句段认真品味分析,注重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在遣词造句绝妙传神的体会中把作者为文之道、行文之法通过思维实践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从而达到读写训练的言之有物和言之有序。

三年级下册语文翠鸟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翠鸟的外形,了解翠鸟的生活习性及捉鱼的本领,体验翠鸟静立、飞翔的美感,懂得爱鸟、护鸟。

2、认识本课14个生字;理解疾风、注视、逃脱、锐利、荡漾等词语,并能逐步运用;初步理解准确运用动词的表达效果。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感受翠鸟的美;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翠鸟();()鲜艳;

()灵活;()锐利;()疾飞;

等待()

(二)教学第二部分。(第二、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

2.说说翠鸟叼鱼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又轻又快;敏捷;迅速)

3.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翠鸟叼鱼的速度极快?把这些句子画下来。

4.说说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5.你觉得这些句子中哪些词语用得好,好像让你看到了翠鸟叼鱼的生动情景?

6.翠鸟贴着水面疾飞,是怎么飞?用手势做做。这和在水面上飞有什么不同?

比较推敲:

为什么翠鸟要贴着水面飞?

这一段最后一句是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写这一句和不写这一句有什么不同?

写了这一句更感到翠鸟飞得快。翠鸟已经飞远了,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可见翠鸟飞得极快。这句描绘了一幅动态的画面。

朗读全段。

(三)教学第三部分。(第四自然段)

1.学到这儿,你喜欢翠鸟吗?为什么?

你会产生什么想法?课文中的小朋友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杆上多停一会儿?

2.指名读。

3.翠鸟的家在哪儿?即使翠鸟住的地方很好找,你肯捉它吗?

4.在大自然里,因为有了翠鸟,有了各种各样的鸟,它们的歌声,它们的色彩,它们的羽毛,它们的姿态,为大自然增添了多少美感和生趣,而且许多鸟为我们人类做了很多好事。我们一定要保护鸟类,你们准备怎样保护鸟类?

(四)完成课后练习2、3。

(五)作业设计:

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三年级下册语文翠鸟教案(篇3)

《翠鸟》一文,采用动静结合,以愿衬爱的手法,把一只色彩明丽、敏捷机灵的翠鸟活脱脱地勾画了出来,令人怜爱。

动静结合

写翠鸟外形紧扣一个翠字,写了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一连串的比喻,从翠鸟的羽毛、爪子、眼睛、嘴等方面进行观察,把一只鲜活的翠鸟描画了出来,叫人喜爱。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这是翠鸟的活动特点,然后用表示动作的注视、等待、蹬开、像箭一样飞、叼起、贴着等词语准确地把翠鸟在一瞬间进行的活动描写出来,并以机灵的小鱼作衬托,突出了翠鸟机警、动作敏捷的特点,更显其可爱。动态和静态描写相结合,互相映衬,使翠鸟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以愿衬爱

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在翠鸟飞来的时候,我们远远地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希望它在苇杆上多停一会儿。真想、希望两个词语表达了我们的愿望。远远地看着是怕惊飞了翠鸟,说明了对翠鸟的无比喜爱。希望它在苇杆上多停一会是为了多看几眼,衬托了喜爱翠鸟的真挚浓烈的思想感情。◆

三年级下册语文翠鸟教案(篇4)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借助理解反映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句子,进一步读懂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让学生说出各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检查复习。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主要介绍了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介绍了翠鸟的外形特点;第2、3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活动特点,并讲述了翠鸟捕捉小鱼的过程;第4自然段介绍了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并表达了我们对翠乌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读课文,弄清各段大意,从而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抓重点句,读懂课文内容。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这段共有几句话?其中哪几句话介绍了翠鸟各部分羽毛的颜色?让学生边读边想将有关内容在文中画出来。

2.出示思考题:

翠鸟各部分的羽毛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

3.指名回答:

本段共有六句话,其中第2~5句介绍了翠鸟各部分羽毛的颜色。

4.出示重点句:

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1)指名读句子。

(2)讨论:这四句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经过讨论,要让学生弄清这四句话按总分段式描述了翠鸟各部分的羽毛的颜色。首先总体描述翠鸟的羽毛颜色非常鲜艳,然后从上到下,有条理地介绍了翠鸟的头、背、腹各部分羽毛的颜色。层次十分清楚。同时在描写中,作者特意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3)指名读第1自然段第1句话,让学生想一想这句话介绍了什么?

这句话包含两个意思:一是讲翠鸟爱停在苇秆上;二是突出写翠鸟有一双红色的小爪子,而且这双小爪子能紧紧地抓住苇秆。这就为下文翠鸟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作了铺垫。

(4)指名读第6句话,想一想这句话主要介绍了什么?

这句话突出介绍了翠鸟透亮灵活的眼睛和又尖又长的嘴,同样为下文翠鸟能在疾飞中叼起小鱼作了铺垫,同时这样一番描写,把一只羽毛鲜艳、小巧玲珑的翠鸟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5)出示图片,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叙述翠鸟的外形特征。

(6)教师将翠鸟的图片分解为头、背、腹、爪子四部分,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将图片按从上到下的顺序一边说一边依次贴出,使图片还原,也可采用此种方法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本段有几句话?主要写的是什么?第2自然段有两句话,主要介绍翠鸟的两个活动特点:

(1)爱贴着水面疾飞;(2)一动不动地注视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意。

(1)出示重点句: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

(2)指名读句子。

(3)课堂讨论:什么是疾飞?翠鸟在疾飞中,又能轻轻地停在苇秆上说明了什么?

教师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义。疾飞是指飞得很快的意思。翠鸟在疾飞中,眨眼间又轻轻地停在细软的苇秆上,这说明翠鸟飞行时动作十分敏捷。贴着水面疾飞说明翠鸟飞得低而快: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说明停得急而轻。这句话充分表现出翠鸟行动迅速而敏捷的特点。

3.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1)出示重点句:

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2)课堂讨论:什么是注视?翠鸟为什么能一动不动地注视?

教师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句义。注视是指集中注意力地看。联系上文翠鸟能一动不动地注视是因为它那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表现出翠鸟在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时,既专心又机警。

4.指名读第3自然段:

(1)课堂讨论:翠鸟怎样捕捉小鱼?

(2)指名读有关句子。

(3)出示填空练习: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4)讨论括号中所填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经过讨论,要让学生弄懂这句话活灵活现地写出了翠鸟捕捉小鱼的经过。蹬开,飞过去,叼起,飞走这一系列的动作,可以看出翠鸟动作熟练、连贯、非常迅速,都是在瞬间进行的。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下文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进一步体会翠鸟动作的迅捷。苇秆摇晃是因为翠鸟蹬开水面,水波荡漾是因为鱼儿被叼出水面。这摇晃和荡漾持续的时间都不可能长,而就在这极短的时间里,翠鸟叼着小鱼飞的无影无踪,可见翠鸟动作迅速敏捷,准确,不落空。

(5)为什么翠鸟能这样迅速准确地捉到小鱼呢?让学生联系上文找出有关句子。

(6)出示句子,让学生选择带点词的意思。

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7)出示带点词的意思,让学生采用出示反馈牌的方法选择正确的解释。

(8)讨论句义。

在这句话中,作者先说小鱼机灵,再说难以逃脱,借以反衬出翠鸟的目光极其尖锐,说明翠鸟在观察露出水面的小鱼时十分机警,再联系上文,翠鸟长着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一张又尖又长的嘴,这样捕捉水面上的小鱼当然是既迅捷而又准确不落空了。

(四)联系上下文体会句间联系。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句式训练的方法,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弄清句间联系。

例:

1.翠鸟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水面是因为它有________。

2.翠鸟目光锐利是因为它有________。

3.翠鸟能在疾飞中叼起小鱼是因为它有________。

通过这样的句式练习让学生认识到翠鸟捕鱼本领高超,不只是因为身体某一部分的特点,而由于它外形各部分特点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

三年级下册语文翠鸟教案(篇5)

教学要求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和翠鸟捉鱼本领的关系,初步知道翠鸟的特点是为了适应环境而渐渐形成的,教育学生懂得爱鸟、护鸟。

2、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4、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

5、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教学重点

抓住描写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录像)、投影仪

课时安排:3课时

流程展示:

展示翠鸟标本、导言入课

投影学习目标投影学习方法

学生质疑

据疑板书导学

学生再读,找出课文从几方面写翠鸟可爱

学生读文,找出翠鸟外形特点的段落学生读文,找出写翠鸟活动特点的段落

投影翠鸟外形图VCD翠鸟鸣叫、飞行、等鱼时画面

学生看图、说图文字投影描写翠鸟飞行、等鱼的语句

投影文字描写翠鸟外形特点读文、勾重点词,并联系图画及上下文理解

读课文,勾句子,理解重点词VCD翠鸟捉鱼时动作

动画按作者描写顺序出现翠鸟身体各部分结合课文,理解重点词

对比体会作者描写顺序与自我说图的顺序完成形成性习题2

完成形成性练习题1查标,对照学习目标,总结课文

结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形象感知,导入新课。

播放关于翠鸟的教学录像,直观形象地认识翠鸟,进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学生互相交流难点字词。

3、分组分段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投影翠鸟,学生自读,思考:这段写翠鸟的什么?(外形)

2、提示:课文从三个方面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是哪三个方面呢?

3、四人小组自学。

4、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点拨。(1)第一句:写了翠鸟爱停在苇秆上。突出外形特点:红色的小爪子。(2)第二五句:写翠鸟的颜色。用一个词概括(鲜艳)。

重点理解:作者是怎样把翠鸟的颜色鲜艳写具体的?

头上:橄榄色头巾,翠绿色花纹。

背上:浅绿色的外衣

腹部:赤褐色的衬衫

联系上文,理解鲜艳的意思(形容颜色又鲜明又美丽)。思考:为什么作者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感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3)第六句学生自读句子,找出能概括本句的词语(小巧玲珑)。小巧玲珑是什么意思?哪些地方能看出它小巧玲珑?

眼:透亮灵活

嘴:又尖又长

联系上文理解小巧玲珑(形容又小又灵巧精致)。

5、结合板书,小结本段

6、指导训练朗读。

三年级下册语文翠鸟教案(篇6)

在孵卵期的翠鸟,有些行为相当有绅士风度。翠鸟营巢的位置在溪边或河畔,也可能在临近水面的倾斜陡峭的地方,双亲共同分担筑巢、孵卵和照料幼鸟的任务。它们会用嘴弄松岸上的泥土,掏成一穴,达到一定的深度时,再用脚有力地扔出挖下的材料,然后挖一稍往上升的半米到一米长的通道,末端加宽成一孵卵室。尽管它们不收集营巢的材料,洞穴却铺垫的很舒适,原来翠鸟通过反胃把吃下去的鱼骨和鳞吐出,这种半消化的骨骼残渣像香烟灰那样柔软易碎,这样就形成了放卵的垫子。

三个星期后幼雏孵化出壳。亲鸟喂养幼鸟很有秩序,当亲鸟到达时,挡住了巢的入口,光线变暗,这是一个信号,幼鸟会按圆周排成一定的位置,每只幼鸟都公平地分到食物。再过3~4星期,幼鸟长出飞羽,它们就全家各奔东西了。

翠鸟的食物是水生的昆虫和角类,当它在停歇处确定好鱼的位置时,就头朝下潜入水中,用长嘴抓住鱼,然后在水面上或柱子上把鱼摔死,从头部开始吞食。当雄鸟在求偶仪式上把一条鱼献给它的意中配偶时,或把鱼给喂养的幼鸟时,它就把鱼调转过来,以便接受者能够从头开始食用,而避免鱼鳍上的棘刺扎着咽部。这种好的风格只在交配和繁殖季节才能见到。◆

三年级下册语文翠鸟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初步知道翠鸟的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

2.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4.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三、教学过程

(一)学生按照要求自学生字、词。

1.引导学生回忆复习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的方法步骤。

2.引导学生回忆读课文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

即一读:读课文;二画:画出文中生字、词;三查:查字典认识生字、新词;四找:从字典中找出重点生字的字义。

3.让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4.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自学生字、词,填表,举例:

(二)检查自学。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自学,纠正读音。

(1)读准字音。

翠、饲是平舌音;赤、衬是翘舌音;艳、衬是前鼻音;灵是后鼻音。]

(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腹部f)疾飞j0逮翠鸟d3i

f(j@7i

2.指导学生识记字形:

翠上下结构,上面的羽字应去掉钩,下面的卒一竖不能超过从。

赤上下结构,下面的的笔顺是先中间后两边。

希是上下结构,上面的的第二笔为一大点。

逮是半包围结构,里面的隶最后一笔是反捺。

褐、衬都是左右结构,左边是,最后的两笔是撇、点。

腹是左右结构,左边中间是日。

3.区别形近、同音字,作巩固练习。

褐()衬()疾()待()

喝()衫()急()持()

锐()饲()希()泡()

说()词()稀()饱()

(三)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以疾字为例。疾在课文中组成的新词是疾飞。教师引导学生从查字典中查找出疾字有四种解释:(1)病,身体不舒适;(2)恨;(3)快,迅速;(4)疼痛。本着根据词义选取字义的方法,疾字在疾飞一词中应选取快,迅速的字义。疾飞的意思是很快地飞。联系课文内容,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学生便可悟出疾飞一词是指翠鸟飞得很快。

3.出示词语,让学生作巩固练习。

锐利锐是尖刻的意思。锐利即尖锐、锋利。课文中指翠鸟的感觉非常灵敏。

鲜艳又鲜明又美丽。课文中指翠鸟的羽毛色彩非常美丽、好看。

清脆脆指声音响亮、清爽。课文中指翠鸟的鸣叫声清亮好听。

(四)介绍翠鸟。

1.翠鸟:又称叼鱼郎,也叫鱼狗,羽毛青绿色,尾巴短,捕食小鱼。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看到。

2.出示图片或标本让学生看。

(五)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熟悉生字、词。

(六)作业:朗读课文,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借助理解反映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句子,进一步读懂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让学生说出各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检查复习。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主要介绍了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介绍了翠鸟的外形特点;第2、3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活动特点,并讲述了翠鸟捕捉小鱼的过程;第4自然段介绍了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并表达了我们对翠乌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读课文,弄清各段大意,从而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抓重点句,读懂课文内容。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这段共有几句话?其中哪几句话介绍了翠鸟各部分羽毛的颜色?让学生边读边想将有关内容在文中画出来。

2.出示思考题:

翠鸟各部分的羽毛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

3.指名回答:

本段共有六句话,其中第2~5句介绍了翠鸟各部分羽毛的颜色。

4.出示重点句:

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1)指名读句子。

(2)讨论:这四句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经过讨论,要让学生弄清这四句话按总分段式描述了翠鸟各部分的羽毛的颜色。首先总体描述翠鸟的羽毛颜色非常鲜艳,然后从上到下,有条理地介绍了翠鸟的头、背、腹各部分羽毛的颜色。层次十分清楚。同时在描写中,作者特意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3)指名读第1自然段第1句话,让学生想一想这句话介绍了什么?

这句话包含两个意思:一是讲翠鸟爱停在苇秆上;二是突出写翠鸟有一双红色的小爪子,而且这双小爪子能紧紧地抓住苇秆。这就为下文翠鸟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作了铺垫。

(4)指名读第6句话,想一想这句话主要介绍了什么?

这句话突出介绍了翠鸟透亮灵活的眼睛和又尖又长的嘴,同样为下文翠鸟能在疾飞中叼起小鱼作了铺垫,同时这样一番描写,把一只羽毛鲜艳、小巧玲珑的翠鸟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5)出示图片,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叙述翠鸟的外形特征。

(6)教师将翠鸟的图片分解为头、背、腹、爪子四部分,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将图片按从上到下的顺序一边说一边依次贴出,使图片还原,也可采用此种方法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本段有几句话?主要写的是什么?第2自然段有两句话,主要介绍翠鸟的两个活动特点:

(1)爱贴着水面疾飞;(2)一动不动地注视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意。

(1)出示重点句: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

(2)指名读句子。

(3)课堂讨论:什么是疾飞?翠鸟在疾飞中,又能轻轻地停在苇秆上说明了什么?

教师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义。疾飞是指飞得很快的意思。翠鸟在疾飞中,眨眼间又轻轻地停在细软的苇秆上,这说明翠鸟飞行时动作十分敏捷。贴着水面疾飞说明翠鸟飞得低而快: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说明停得急而轻。这句话充分表现出翠鸟行动迅速而敏捷的特点。

3.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1)出示重点句:

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2)课堂讨论:什么是注视?翠鸟为什么能一动不动地注视?

教师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句义。注视是指集中注意力地看。联系上文翠鸟能一动不动地注视是因为它那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表现出翠鸟在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时,既专心又机警。

4.指名读第3自然段:

(1)课堂讨论:翠鸟怎样捕捉小鱼?

(2)指名读有关句子。

(3)出示填空练习: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4)讨论括号中所填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经过讨论,要让学生弄懂这句话活灵活现地写出了翠鸟捕捉小鱼的经过。蹬开,飞过去,叼起,飞走这一系列的动作,可以看出翠鸟动作熟练、连贯、非常迅速,都是在瞬间进行的。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下文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进一步体会翠鸟动作的迅捷。苇秆摇晃是因为翠鸟蹬开水面,水波荡漾是因为鱼儿被叼出水面。这摇晃和荡漾持续的时间都不可能长,而就在这极短的时间里,翠鸟叼着小鱼飞的无影无踪,可见翠鸟动作迅速敏捷,准确,不落空。

(5)为什么翠鸟能这样迅速准确地捉到小鱼呢?让学生联系上文找出有关句子。

(6)出示句子,让学生选择带点词的意思。

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7)出示带点词的意思,让学生采用出示反馈牌的方法选择正确的解释。

(8)讨论句义。

三年级下册语文翠鸟教案(篇8)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重点:

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翠鸟的外形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课文插图或翠鸟图片

3.搜集有关翠鸟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走进翠鸟世界

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鸟,像孔雀、画眉、黄莺等,下面请看看这是什么鸟?

(出示翠鸟图片),这是翠鸟又名钓鱼郎。

教师板书课题,注意翠字上边和羽相近,但是没有钩。你对翠鸟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下面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介绍翠鸟的。

二、自读自悟

1.认读生字。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翠鸟的什么特点?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分组讨论。

三、全班汇报交流

1.指名认读生字,注意赤、衬、衫是翘舌音;苇秆不要读成wigān

2.认读词语:

浅绿衬衫疾飞等待逃脱

锐利蹬开一眨眼腹部饲养

3.把这些词语放回课文中再读一遍,注意把句子读通。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四、学习课文内容

过渡语:你们的脑海中有没有出现翠鸟的样子?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板书:色彩鲜艳或美丽、小巧玲珑

(1)那么,课文怎样写翠鸟的色彩鲜艳、小巧玲珑呢?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看插图,想象翠鸟的样子,比如头上什么样,背上、腹部什么样,再看看眼睛、嘴巴、爪子什么样。(自由读,指名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2)(出示翠鸟图片)翠鸟长得什么样?你能像课文中那样为大家介绍一下吗?

请学生结合图片介绍翠鸟。

(自己试说,指名说,同桌互说。)

(3)如果让你用一两句话来说说翠鸟的样子,想一想,怎样说比较合适?

过渡语:看来,翠鸟美丽的外形确实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翠鸟可不只是外表漂亮,它捕鱼的本领也很高呢!课文哪一段写的是翠鸟捕鱼的情景?

快速浏览课文。

(1)指名说。

(2)自学第二自然段,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你了解了翠鸟的什么特点?画一画表现翠鸟动作敏捷的词句。(1)指名说,要求:先读所画的词句,再谈自己的感受,

(2)顺势朗读,评读,适当范读。

过渡语:(结合板书、图片)同学们,看着这小巧玲珑、动作敏捷的翠鸟,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结合学生想捉一只翠鸟的想法)看来,孩子的心是相通的,你们和小作者想到一块儿去了。你觉得,能不能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呢?

学生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师适时进行保护鸟类的教育(同学们的种种想法,都缘于对翠鸟的喜爱之情。但是我们要爱护鸟类,和鸟类做朋友。)

看来,和翠鸟零距离接触的愿望不能实现了,我们只好远远地看着它,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如果这时你也正在河边,远远地看见美丽的翠鸟,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带着自己的体会自由读后两个自然段。

五、抄写生字

1.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

2.指导书写。

3.抄写生词。(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确定抄写内容。)

六、板书设计:

外形:颜色鲜艳、小巧玲珑

翠鸟

动作:迅速敏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翠鸟》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翠鸟的外形特点是(指名回答)颜色鲜艳、小巧玲珑,动作上的特点是(指名回答)迅速敏捷,它给我们的总体感觉是很美,很可爱。

这节课我们就重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把它写得那么美那么可爱的。

二、重点学习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的段落

1.我们先来看描写翠鸟外形的那一段。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一段,把你认为最能表现翠鸟外形特点的好词、好句画出来,并想一想你认为好的理由。

(1)指名谈一谈。重点抓住颜色鲜艳这个词来体会,并感受运用拟人、比喻表达的好处。教学时运用比较的方法出示句子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是橄榄色的,并带有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是浅绿色的。腹部的羽毛是赤褐色的。让学生把这几句话和课文上的比较一下,觉得哪个写得更好一些。

(2)你还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说一说理由。

(3)带着刚才的体会把这一段美美地读出来。

(指名练习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4)配乐朗读这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5)借助图或者板书上的重点词语试着背诵这一段。

2.总结学法,迁移运用。

想一想我们刚才是怎么学习这段的?

师生共同总结学法。(1)先读课文;(2)找出好词好句并画下来;交流认为写得好的理由;(3)有感情地朗读;(4)练习背诵。

3.运用总结的方法,学习描写翠鸟动作的段落,学生交流体会。

(1)抓住疾飞、一眨眼、蹬开、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贴着只有还还这些重点词语体会翠鸟动作的迅速敏捷。

(2)练习朗读,读出翠鸟动作的迅速敏捷。

(3)从那些词语看出翠鸟的机灵?读出小鱼的机灵,突出翠鸟的机灵。

(4)试着背一背。

三、学习课文最后两段

课文最后两段除了告诉我们要爱护翠鸟,和鸟类做朋友的道理外,也表达了作者和小朋友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找一找哪些句子能体现作者和小朋友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并把它读出来。学生找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四、回顾全文

课文学完了,谁能说一说作者是怎样把翠鸟写那么美那么可爱的?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写法:1、抓住事物的特点;2、仔细观察,按一定顺序写;3、运用比喻、拟人等生动的表达方式。

五、读写结合:(任选一题)

a)用连续的动词写几句话。

b)仿照《翠鸟》写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六、课外实践:收集有关鸟类的图片和资料,办一期以鸟类为主题的手抄报、板报。

七、板书设计:

外形:颜色鲜艳小巧玲珑

疾飞一眨眼

翠鸟

动作:蹬开像箭一样叼起贴着

只有还还

反思

我这节课设计的大体思路是:在识字写字,阅读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迁移运用。第二课时,重点例说《翠鸟》的第一自然段,让学生举一反三。抓住重点词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翠鸟写得那么美那么可爱的,然后再把体会到的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最后让学生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经过如此的准备之后,我走上了讲台。但是课后的感觉是除了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之外,没有别的,只觉得课是那么的平淡、无味。经过学部领导和同年组的老师的评课之后,我的这份感觉逐渐清晰起来。找到了这节课平淡无味的原因:

一、教师重点讲解第一自然段,目的是让学生举一反三,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去自学后面的部分。实际上是制约了学生的独特学习方式,其实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他们可以采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以采用画图来理解课文,可以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各显神通又何必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方法一二一,齐步走呢?

二、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在我的这节课上重视了抓住重点词,品味语言,学生谈感受,体会得也很到位。但是顾此失彼,读得又不深入。没有明确品味语言的目的。通过这次讲课,我明白了,品味语言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本,读也是为理解文本服务的。理解到位了,才能读出感情,才能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的设计太求全求完整,这一节课,既读又写,时间上显得紧一些,所以读的不充分,读的不到位。读写结合在时间的划分上是不定的,不一定一说读写结合,当堂就得写,但是阅读一定是为写服务的。在这一课学完之后,也可以是抛砖引玉拿出另一篇文章放给学生,这一篇文章可能是与刚才学的文章是表达相似的,也可能是选材相似的,也可能理解的方法是相同的让学生把学到的运用于另一篇文章的理解。

三年级下册语文翠鸟教案(篇9)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教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年看是谁呀!(一个戴着翠鸟头饰的学生出来,自我介绍)

生:同学们,你们好!我叫翠鸟,我们家族生长在中国东部和南部的许多地方。你们说我长得漂亮吗?(漂亮)我不仅漂亮,还有高超的捉鱼本领,所以你们广东人又称我为钓鱼郎;你们愿意跟我交个朋友吗?

师:同学们,你们想更多地了解你们的新朋友翠鸟吗?(想)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翠鸟》。(板书课题)

二、形象感知、质疑

1、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出示)师总结出三点:

①翠鸟是什么样子的?

②翠鸟是怎样捉鱼的?

③翠鸟的家在哪里?

2、同学们,你们有没有预习第13课?预习时把课文读了几遍?

3、一边听录音范读课文,一边看课件出示的图像。

4、自读课文,思考上面三个问题。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指名按课文中叙的顺序说一说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课件依次出运河翠鸟各部分轮廓)

3、说说从总体上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从下到上)写羽毛的部分呢?

4、学生分小组再次认真朗读课文,讲座并记住翠鸟各部分的特点。

5、指名按顺序说说翠鸟各部分的特点。(课件依次给翠鸟的各部分涂上相应颜色)

6、你们认为这一自然段中,哪些名子写得最精彩?引导学生鉴赏、朗读。重点句: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衬衫。(这是什么句?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7、作者为什么能把翠鸟的外形写得如此精彩?(①认真观察;②喜爱;③按顺序,抓住特点)

8、齐读该段

四、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1、分组读

2、从你们朗读时的表情,我可以看出你们都非常喜欢翠鸟,那么你们愿不愿意当翠鸟呢?(愿意)

3、师生角色扮演、对话

师:好,那么现在我们就来把身份换一下,同学们就是一只可爱的翠鸟了。而且就是从欧洲来的,世界绿色和平组织成员。(出示身份证)我们绿色和平组织的成员都是你们鸟类的好朋友。我想来采访一下各位翠鸟们,你们愿不愿意接受我的采访?

△△采访开始,师依次开始提问:

①你们的声音那么好听,为什么?

②噢,叫声清脆。叫几声给我听听吧!(生纷纷放开嗓子学鸟叫)

③你们的声音真好听!我听说,你们还有一个外号叫钓鱼郎,可见你们捉鱼的本领很高。谁能说说你们是怎样捉鱼的?(播放翠鸟捉鱼时的动画)

④[课件出示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一下子飞远了。]

⑤你们捉鱼时用了哪些动作?(点击,在相应动词下出示△)

⑥谁能给我试范一下,你们是怎样捉鱼的?(一生表演,其他同学齐读该句)

⑦你们说自己捕鱼的本领高,飞的速度快,有什么可以证明呢?

⑧你们家在哪里呢?我很想去你们家去看看。

⑨你们从那么远飞到这里来,为的是什么呢?

三年级下册语文翠鸟教案(篇10)

●重点生字

翠:cu

绿色:翠绿。苍翠。翠微(青绿的山色,亦泛指青山)。〔翠鸟〕属鸣禽类,形似杜鹃,嘴长,头部深橄榄色,有青绿色斑纹,背青绿色,腹赤褐色,尾短,捕食小鱼。指翡翠(硬玉):翠玉。翠镯。珠宝翠钻。

笔画数:14;部首:羽;

造句:苍翠的松柏,满山遍野。

秆:gǎn

稻麦等植物的茎:麦秆儿。麻秆儿。高粱秆儿。烟秆。

笔画数:8;部首:禾;

造句:麦秆已经捆好了。

绣:(綉)xi

用丝线等在绸和布上缀成花纹或文字:绣字。绣花。刺绣。绣成的物品:粤绣。苏绣。湘绣。锦绣山河。锦心绣口(形容文思、词藻都优美、华丽)。

笔画数:10;部首:纟;

造句:姑苏的刺绣很出名。

腹:f

一般指人和脊椎动物躯干的一部分,介于胸和骨盆之间,包括腹壁、腹腔及内脏(通常称肚子):腹部。腹膜。腹水。腹泻。腹疾。心腹(喻极亲近的人)。腹稿。腹诽(指口里不说而心里不以为然。亦作腹非)。遗腹子。喻地区的前部、内部或中部:腹地。腹背受敌。厚:(冬季之月)冰方盛,水泽腹坚,命取冰。怀抱:出入腹我。背

笔画数:13;部首:月;

造句:虽然腹背受敌,我军仍然取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

赤:ch

红色,比朱色稍暗的颜色:赤血。赤字。真诚,忠诚:赤诚(极其真诚)。赤忱。赤子(纯洁无暇的初生婴儿,古代亦指百姓)。赤胆忠心。空无所有:赤手空拳。赤地千里。裸露:赤脚(光脚)。

笔画数:7;部首:赤;

造句:你的赤子之心,他总会理解的。

衫:shān

上衣,单褂:长衫。衬衫。汗衫。棉毛衫。

笔画数:8;部首:衤;

造句:这件衬衫款式很别致。

疾:j

病,身体不舒适:疾病。目疾。残疾。讳疾忌医。一般的痛苦:疾苦。疼痛:疾首蹙额。恨:疾恶如仇。古同嫉,妒忌。弊病,缺点:寡人有疾。快,迅速:疾步。疾走。疾进。疾驰。疾足先得。徐缓

笔画数:10;部首:疒;

造句:这种疾病现在很容易治疗。

泛:fn

漂浮:泛舟。透出:脸上泛出了红晕。浮浅,不切实:浮泛。空泛。泛泛之交(友谊不深)。泛泛而谈。一般地:泛论。泛指。泛称。广泛。泛览。泛读。水向四处漫流:泛溢。

笔画数:7;部首:氵;

造句:泛舟西湖之上,心情真是舒畅。

泡:po

气体在液体内使液体鼓起来的球状体:泡沫。泡影(a.佛教用泡和影喻事物的生灭无常;b.现喻落空的事情和希望)。水泡。像泡的东西:电灯泡儿。用液体浸物品:泡茶。泡菜。泡饭。泡汤(喻事情或愿望落空)。故意消磨时间:泡病号。泡pāo鼓起而松软的东西:眼泡。豆腐泡儿。虚而松软,不坚硬:泡桐。这块木料发泡。方言,小湖(多用于地名):泡子。月亮泡(在中国吉林省)。同脬,量词。

笔画数:8;部首:氵;

造句:用肥皂水吹出的泡泡在阳光下好美啊。

脱:tuō

离开,落掉:脱产。脱发(f)。脱节。脱离。脱落。脱贫(摆脱贫困)。脱稿(完成著作)。脱手。摆脱。挣脱。临阵逃脱。遗漏:脱漏。脱误。脱文(因抄刊古书而误脱的字。亦称夺文)。取下,除去:脱下。脱帽。脱氧。脱脂。脱胎换骨。倘若,或许:脱有不测。轻慢:脱略(放任,不拘束)。脱易(轻率,不讲究礼貌)。轻脱(轻率,不持重,放荡)。姓。穿

笔画数:11;部首:月;

造句:天这么热,脱掉外衣吧。

锐:(鋭)ru

锋利,尖,与钝相对:锐利。锐不可当。感觉灵敏:敏锐。勇往直前的气势:锐意进取。养精蓄锐。精良:精锐。骤,急剧:锐减,锐增。钝

笔画数:12;部首:钅;

造句:这把匕首锐利无比。

晃:huǎng

明亮:明晃晃。照耀:晃眼。形影很快地闪过:一晃十年。摆摇晃hung摇动:晃荡。晃动。晃悠。摆摇

笔画数:10;部首:日;

造句:不要再晃动,我的眼睛都花了。

饲:(飼)s

喂养:饲鸟。饲育。饲料。饲草。饲养。喂家畜、家禽的食物:打草储饲。

笔画数:8;部首:饣

造句:爷爷在牧场饲养了20头牛。

希:xī

少:希少(sh僶)。希罕。希奇。希有。希世。盼望:希望。希冀。希图(心里盘算达到某种目的)。希求(a.希望得到;b.希望和要求)。

笔画数:7;部首:巾;

造句:老师希望孩子们都健康成长。

●重点词语

鲜艳(yn):色彩很鲜美、很明亮。

疾(j)飞:疾是快的意思,即很快地飞。

等待(di):待是守候,即等着。

锐(ru)利:锐是尖利。这里是说眼睛很尖,一眼就看到。

饲(s)养:喂养。

注视:集中精力的看。

逃脱:逃跑,顺利逃掉。

锐利:尖锐,锋利。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学习目标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和翠鸟捉鱼本领的关系,初步知道翠鸟的特点是为了适应环境而渐渐形成的,教育学生懂得爱鸟、护鸟。

2、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4、感受、体验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

5、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课文重点

本课的重点在写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难点是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翠鸟之所以能在疾飞中叼起小鱼,跟它的身材、爪子、嘴和眼睛的特点是不可分的。《翠鸟》一文,采用动静结合,以愿衬爱的手法,把一只色彩明丽、敏捷机灵的翠鸟活脱脱地勾画了出来,令人怜爱。

三年级下册语文翠鸟教案(篇11)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节选自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6册《翠鸟》)

点评:

短短的两段文字,向我们再现了机灵的翠鸟捉鱼的精彩过程。一眨眼轻轻地停在苇秆上,美丽的主人翁翠鸟悄然出场,不张扬却浑身透出机灵劲儿。翠鸟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水面,等待着食物的到来;小鱼自认为很机灵的小诡计仍被翠鸟锐利的眼睛识辨,它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食物,往远处飞走了。蹬开的苇秆还在摇晃,小鱼离开水面时漾起的水波还在荡漾,机灵的翠鸟却早已在远远的苇秆上享用美餐了。至此,它等待、发现、捕捉小鱼时机灵、潇洒的身影悄悄地留在了我们的心里。

《三年级集合教案1500字集锦》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三年级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