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教案

民族的小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0-08-10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教案。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高中教案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教案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原因;2、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并存的两大社会思潮及其主要表现;3、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的时间、代表人物;4、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及其表现;5、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结果和影响。


一、历史背景
1、辛亥革命推翻了,建立了,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表现:民族资产阶级的提高;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激发了他们投资近
代工业的热情。
2、初年,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中华实业团等各种的出现,形成了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新热潮;也竞相投资国内工业。
3、期间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4、前后,群众性的斗争,有力的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1915年因反对“”而掀起的、运动;“抵制外货”、“发展实业”和“实业救国”的口号成为各阶层人民的共同要求;
5、“”和成为当时并存的两大思潮;的驱使和的刺激,促使民族资产阶级投资新式工业。
二、发展概况
1、时间:期间(或:1912——1919年)
2、发展最快的行业:业和业
3、代表性的实业家:——民族工商业的楷模、、、等。
三、发展特点
1、特点:性
2、表现:①民族工业主要集中于,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
②与相比,力量十分薄弱;在的控制下,民族工业不可能走上的道路。
③与相比,仍占绝对优势,严重束缚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四、结果和影响
1、结果:一战结束后,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很快下去。
2、影响:①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有所增强,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②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队伍壮大,为以后中国由革命向革命的转化、为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1、关于北洋军阀的性质和特点
①性质:是封建军阀统治——是大地主、大买办阶级和帝国主义势力的代表,同时不同程度地具有资本主义色彩。②特点:以封建地主阶级为主要社会基础,各有一支为自己争权夺利的军队,并采用近代兵制,各有一块可以随意搜括和统治的地盘,割据称雄,拥兵自重。各派军阀大都是帝国主义在中国进行统治的工具。
2、袁世凯洪宪帝制梦迅速破灭的原因
①尽管袁世凯拥有国家政权和优势军队,但他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这是袁世凯迅速败亡的根本原因;②辛亥革命摧毁了统治中国二干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从而使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没有长期生存的思想基础。
3、辛亥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国内政治斗争问题
焦点:共和与反共和的斗争
表现:①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专制独裁,刺杀宋教仁,孙中山领导二次革命;②袁世凯对内复辟、对外卖国,革命党人进行护国运动;③张勋复辟,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反对张勋复辟;④段祺瑞重新掌握北京政权后,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为维护共和制度,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但最终失败。
斗争的实质: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
认识:①两次复辟的失败,说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②资产阶级革命派经过多次斗争,仍未能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说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4、在甲午战后,许多人认为振兴实业是救国的重要方法,张謇甚至把实业称为“富强之大本”。试分析这一思想出现的社会原因,结合一战前后的有关史实,评论“实业救国”的主张和实践。
社会原因:①甲午战后,在帝国主义侵略不断加深和洋务运动宣告破产的情况下,一部分开明官僚、地主和商人积极主张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挽救民族危亡;②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③帝国主义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特别是一战期间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④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民族资产阶级大受鼓舞。民族资产阶级把发展实业作为救国的重要手段,形成了当时的一大社会思潮。
评价:①这一思潮的根本目的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专政;②民族资产阶级企图通过发展实业来挽救民族危亡,具有爱国的、进步的意义;③在“实业救国”的思潮影响下,民族工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对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起了一些抵制作用;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这一目的是不可能实现的。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重新受到压制,很快萧条下去即是证明;⑤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以后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⑥“实业救国”主张的命运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民族工业不可能得到独立发展,“实业救国”不可能实现。
5、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不利因素有哪些?
有利因素:①外来技术的引进。如洋务运动。②外来经济侵略的客观影响——破坏自然经济,客观上提供了商品和劳动力市场。③政府开放的政策,如清末甲午战争后的政策,南京临时政府的措施。④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如一战的影响。⑤重大政治变革的推动。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推动。⑥新式学校的创办,教育制度的改革所起的作用。
不利因素:①政治腐败、专制统治。②外来侵略,特别是主权的进一步丧失,外来经济侵略的进一步加深,严重地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③封建自然经济的阻碍。④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外来技术垄断),管理经验缺乏等。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6、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即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阶段时间历史条件主要表现影响
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①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②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侵入,摧残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扩大了商品、劳动力市场;③受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企业的诱导,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工业。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兴起。著名企业有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随着近代工业的出现,中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诞生。
初步发展19世
纪末①甲午战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自然经济遭到进一步破坏;②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浪潮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提供阶级基础。
进一步发展一战
期间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②民国初年各种发展实业团体的出现;③一战期间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④辛亥革命前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⑤“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成为当时并存的两大思潮;⑥爱国心的驱使和利润的刺激。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迅速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7、例:概述1840年到1919年近代工业在中国产生和发展的基本线索,具体分析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代”的原因。(1996年上海高考题)
基本线索:①1840年后,英法等国在沿海通商口岸设立船坞、工厂;②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兴办军事和民用工业;③19世纪6、70年代在广东、上海等沿海地区出现了以轻工业为主的民族工业;④19世纪末,大量外资在中国兴办工业、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⑤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黄金时代”。
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代”的原因:①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的支持;②各种实业团体的出现;③“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⑤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列强减少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增加对中国产品的需求。
8、反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时代特征
主要体现“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两大历史潮流。二者相互影响,但都不能走向成功。
具体表现:①袁世凯为建立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对外出卖国家权益,对内践踏民主共和和镇压民主革命。因此辛亥革命以后,处于北洋军阀黑暗统治下的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的任务仍然是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②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一系列斗争。这些斗争都不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找到正确的道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到尽头。违背历史潮流将受到历史的惩罚,袁世凯及张勋的下场即是证明。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促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化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阶级基础;中国无产阶级发展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精选阅读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高考历史知识点: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一、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①、标志: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②、性质:封建军阀统治(地主和买办联合专政的专制政权)。袁世凯及其以后的北洋军阀的统治是代表大地主、大买办(大资产阶级)利益的,这个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投靠帝国主义,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动政府。

二、袁世凯专权——政治:破坏《临时约法》,控制内阁。军事: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外交:袁世凯“善后”大借款是以盐税、海关税为抵押,金额是2500万英镑。主要用于内战,镇压国民党人。

三、二次革命

1、原因:(1)宋教仁改组国民党(同盟会改组国民党的目的一是通过改组,联合中间力量,造成中国第一大党,以夺取国会中多数席位,建立以国民党为中心的内阁。二是企图通过民主手段建立责任内阁,以保障《临时约法》的实施,把中国政治纳入资产阶级共和制的轨道),成为国会第一大党。(2)“宋教仁案”。1913年,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决定武力镇压国民党。(3)袁世凯大量举借外债,用于扩大个人势力。

2、过程:袁世凯在1913年罢免江西、安徽、广东三省都督,然后派兵南下,江西都督李烈钧在湖口誓师讨袁。随后,江苏、广东、安徽等省相继独立,这就是“二次革命”。

3、性质:二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袁世凯建立专制独裁、保卫民主共和制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4、失败原因:国民党力量涣散,袁世凯力量强大。

三、袁世凯称帝

1、袁世凯的复辟活动:1913年强迫国会选举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1914年解散国会,废除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修改总统选举法。成终身总统有世袭的权利,从此中华民国名存实亡;1915年接受21条,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2、护国运动——①、原因:袁世凯的志国和复辟帝制。②、孙中山的讨袁活动: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维护共和制度。1916年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号召人民将反袁斗争进行到底。③、梁启超撰文的名称:《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④护国军及其斗争: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等人在云南起义,组织了护国军,各省纷纷独立。袁世凯众叛亲离,被迫于1916年3月取消帝制。⑤、结果:袁世凯众叛亲离的情况下被迫取消帝制,不久在绝望中病死。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⑥、护国运动的性质:护国运动是一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维护中华民国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⑦认识:说明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必将遭到历史惩罚;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高考历史知识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一、历史背景:(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民国,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国民族资产阶级受到鼓舞,于是纷纷组织各种实业团体,竞相提倡实业,兴起了兴办工业的浪潮。这是中国民族工业能在这时期发展的内因。(2)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有所减少,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外因)。(3)辛亥革命前后,群众的反帝爱国斗争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时间:1912—1919年)

1、发展概况——时间:一战期间。发展最快的行业:纺织业和面粉业,其他工业也有不同程度发展。两大社会思潮: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代表性的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主要工业:纺织业和面粉业。两大思潮:“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代表人物:张謇、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发展”是指建厂数和资本额而言。“短暂”,是指好景不长。就在这一短暂发展时期,日、美并未放松对华经济掠夺,所以中国民族工业并未完全摆脱帝国主义的束缚。

2、主要特征:半殖民地半封建

(1)行业分布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集中于轻工业,以纺织、食品工业为主。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独立的工业体系,在资金、技术、设备以至原材料方面,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外国。

(2)与外国资本比较:民族资产阶级所经营的工业,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力量十分薄弱,受到外国资本的控制

(3)与封建经济比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势力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然经济仍然占绝对优势,严重束缚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结果:大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很快箫条下去。

三、无产阶级的壮大:辛亥革命后,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人数也有很大发展。无产阶级的壮大,为以后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高考历史知识点: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一、北伐军胜利进军:(1)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2)北伐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3)方针:先打吴佩孚,后打孙传芳,再打张作霖。(4)北伐概况:1926年7月开始北伐,在两湖、江西和闽浙三个战场作战,两湖是主战场。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攻克武昌。打败吴、孙主力,到达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迁都武汉。武汉国民政府继续北伐,武汉北伐军与冯玉祥部队会师郑州;南京北伐军占领徐州。(5)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第一、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第二、北伐军得到了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第三、北伐军广大将士作战英勇,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叶挺的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第四、冯玉祥的配合、苏联的帮助和北洋军阀内部矛盾分化。

二、工农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1)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的关系:北伐战争得到了工农运动的大力支持;北伐战争的胜利又推动了工农运动的蓬勃高涨。(2)工人运动的高涨:湘赣两省工人成立了总工会,组织了工人纠察队。陈独秀、周恩来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写下了中国工运史上光辉的一页。(3)湘鄂赣的农村大革命:湘鄂赣三省都成立了省农民协会,尤其湖南的农民运动发展最为迅猛(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三、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1)原因:命北伐胜利进军和工农运动的高涨,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帝国主义公开干涉中国革命,英国制造万县惨案(四川)、一三惨案(汉口)、南京惨案(直接原因)。(2)收回汉口和九江英租界:“一三惨案”发生后,各地纷纷举行反英大示威,形成了全国范围的反帝斗争。武汉政府支持人民的革命斗争。1927年2月,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协定先后签字。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一些被侵略的权益。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中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高中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2、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和曲折发展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复习本部分内容要理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掌握每个阶段其发展或不发展的原因,认识其对中国近代社会政治、文化的影响。

中国民主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曲折发展历程
阶段时间原因概况影响
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
短暂春天1912——1919年
较快发展1927——1936年
沉重打击抗日战争时期
萎缩解放战争时期
消失建国后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该如何认识?

2、概括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特点、影响发展的主要因素及认识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几种经济形式的相互关系、发展趋势及政治影响


一、选择题
1.下图中四条曲线反映了我国1840—1956年,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封建经济的发展变化情况。请回答曲线D发展到高峰的原因包括①中共合理调整工商业政策的推动②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③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的推动④西方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
2.1937年,宋子文以低于市场价格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这说明
A.官僚资本与民族工业合资经营,互利双赢B.官僚资本实力雄厚,领导了民族工业
C.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的侵蚀D.民族工业依靠官僚资本以谋求发展
3.建国初期,国家对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和后来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共同点是
A.都触及到所有制形式B.都是为了发展国民经济
C.都属于民主革命范畴D.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范畴
4.民国初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导致“短暂”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植不力B.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
C.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5.“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观原因是():
A.辛亥革命后实业救国成为一股思潮B.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经济侵略
C.民国政府的大力扶植D.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6.1914-1918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的原因是①南京国民政府的政策鼓励②清政府放宽了民间办厂的限制③辛亥革命冲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④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7.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开辟民族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道路,提出的要求是
A.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要求B.提出调整中国工业布局的要求
C.建立君主立宪的要求D.签定和约的要求
8.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不合理B.社会环境未根本变化
C.地区分布不平衡D.近代军阀割据混战
二、非选择题
9.“案例研究”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一个典型的“案例”能够折射出一段完整的历史画面。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史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
材料一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最终才导致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
材料二1914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
材料三抗战时期,荣氏工厂惨遭浩劫。抗战后,荣氏企业试图东山再起。但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再加上美国产品的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2)概括材料二中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

(3)材料三中的“同根相煎”是何意?

(4)为什么有人认为“中国民族工业的真正春天是1956年”?

(5)假如你是1916年某报的记者,请为荣氏企业的面粉写一句广告词(不超过20字)。

(6)下图为荣德生1943年书写的对联,从中可以看出荣氏企业的经营理念。这种理念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弘扬、借鉴的精神是什么?

10.长三角地区是当代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地区在历史上也曾经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地区。读下列两幅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请回答:
(1)概括说明这两幅图分别反映了近代民族工业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

(2)和图一相比,说明图二所反映的近代民族工业有了哪些发展?分析这次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和影响。
(3)图二所反映的近代民族工业在轻重工业比例方面存在什么弱点?导致这一弱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09山东文综)右图是20世纪重庆商务总会的一副楹联,它体现了近代工商业者的
A.重义轻利思想B.维新图强思想
C.实业救国思想D.中庸自保思想
2.(09天津文综)右图所示的民族企业创建后,仅用三年时间,代理商即遍布全国大中城市,产品远销东南亚。其迅速发展的背景是
A.地处沿海的天津水陆交通便利
B.辛亥革命为其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C.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其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D.南京国民政府推出了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创建于1932年的天津某企业商标)
3.(09海南历史)表21937、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
年份占工厂总数比例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占工人总数比例
1937年16%4.4%7.3%
1942年58%78%49%
表中所示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抗日战争的影响B.抗日根据地扩大
C.国际援助的增多D.民营工业的发展
4.(09福建文综)1873--19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促成这种趋势的因素不包括
A.列强对华经济掠夺加强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5.(2007广东卷,历史,6)右图所
示是民国九年的一则报纸广告。作
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实业救国的思潮
C.工人阶级的诞生
D.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6.(2008宁夏卷,文综,30)表2 1870-1910年中国一些进口货物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
年份棉布金属和矿物机械
187028.05.8——
188024.95.5——
189020.25.70.3
190021.54.70.7
191014.74.31.5
表2反映出
A.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B.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C.近代中国工矿企业发展壮大D.中国的传统手工业衰败没落
7.(2008广东卷,文基,22)“嗣后所有公共机关日用消耗各品,除特种无国货可代用者外,务请专购国货以示提倡。”该文告发布的时间最可能是在
A.戊戌变法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民国初年D.新中国成立初期
8.(2008上海卷,历史,共同部分29)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9.(2007广东卷,综合,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二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在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3)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影响。

10、(2008山东文综)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材料二在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洋行、洋布、洋油、洋铁、洋火、洋车等。它们日益流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
—--据车长莉《晚清上海的新知识空间》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象?(4分)“机器之利”显而易见,为什么“名卿巨公”还“以为非者亦半”

(2)材料二中大量带“洋”字的词语,后来在百姓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其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该如何认识?
(1)资本主义的救国强国方案,在近代中国行不通
从实践结果看:《资政新篇》的无法实施;“百日维新”的失败;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付诸东流
从理论上分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产生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可避免地带有对中外反动经济势力的依赖性。中国资本主义没有发展起来,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社会基础很薄弱,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和成熟程度,远不如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因此,中国资产阶级担当不起领导人民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实践和理论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想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实现近代化,达到强国富民的目的是不可能的。
(2)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又起着积极的巨大的推动作用。
①从经济领域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代表历史潮流和趋势的新经济因素,它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②从政治领域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使得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也随之壮大,从而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社会基础,也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创造了条件。③从思想领域看,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资产阶级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和推翻封建主义,开展了一系列思想文化运动(如维新思想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等),从而冲击和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1)特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样的社会环境决定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先天不足和后天畸形;从地域来看,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带,广大西部和内陆十分稀少;从部门分布看,民族工业主要以轻工业为主;从实力看,民族工商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从产生的原因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主要不是中国自身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到足够程度的结果,而是在“外力”即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冲击下提前产生的一个“早产儿”。
(2)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①先天不足。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③后天畸形,投资方向和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④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3)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①西方列强的侵略,不断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②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③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④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
(4)关于中国近代工业的几点认识:①民族独立、政治民主是实现近代化不可缺少的前提。②只有争取民族独立,推翻专制统治(三座大山),中国近代化才有出路。③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④要有稳定的社会环境,要坚持改革开放,更新观念。⑤重视科教兴国。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几种经济形式的相互关系、发展趋势及政治影响
相互关系:①自然经济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其它四种经济形式的发展都在瓦解着自然经济。②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与官僚资本主义相互勾结、相互依赖、相互矛盾。③民族资本主义在封建经济、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主义夹缝中生存,具有革命性,又具有依赖性。④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经受着中外反动经济的严重阻碍,同时其发展在日益改变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状况。
发展趋势及政治影响: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和束缚下,日益萎缩,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②封建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处于衰落消亡的过程中,中国反动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的国民党政权走向覆灭。③新民主主义经济日益发展并成熟壮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状况最终结束。

一、选择题
1.D2.C3.B4.C5.A6.D7.A8.B
二、非选择题
9.(1)地方士绅的阻挠和反对;地方实力派官员倡导办实业。
(2)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荣氏企业抢抓机遇;善用促销手段;产品质量好。
(3)国民党发动内战,社会政局动荡。
(4)1956年人民政府成功地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略)。广告词中必须含有“爱国”“抵制洋货”“价廉物美”“中彩头”等类的主题,否则即为不正确。
(6)诚信经营、诚实守信等。
10.(1)图一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处于兴起时期;
图二反映了民族工业处于进一步发展时期。
(2)发展:工业分布范围扩大;工业厂家数量增加;工业部门增多。时机: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输出的商品和资本都有所减少,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影响: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3)弱点:重工业部门数量很少,轻重工业比例不协调。根本原因: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工业发展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

1.C。与美商争利既反映了重庆商会的爱国思想,也反映了渴望大办实业的美好愿望。
2.D。A项是天津固有的自然优势,图片信息提示该企业创办于1932年,当时的中国政府应该是南京国民政府。
3.A。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比1937年的重工业大幅度增加,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重工业迅速发展是为了满足战时的需要。
4.C。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题干的时间是“1873—1910年”,故选C项。
5.〖答案〗B。〖解析〗利用有效信息“民国九年”,即1920年可以排除C、D两项;利用图片中的提倡用国货等具体信息和“直接证据”的限制词排除A项,选择B项。
6.〖答案〗C。〖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除机械进口稍有增长外,1870-1910年我国对棉花、金属和矿物的进口呈现下降的趋势,这反映了我国自身工矿企业的发展,客观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经济侵略。
7.〖答案〗C。〖解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专购国货以示提倡”,反映了民国初年的爱用国货运动,应该选C项。
8.〖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的把握,曲线图主要反映近代以来民族资本主义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从产生标志看,A、C项正确,从消亡情况看,A、C项正确,只有A项符合题意。]
9.〖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反侵略革命活动的掌握,属材料型问答题。本题难度不大,注意题干的限制条件,根据课本内容即可归纳得出答案。
〖答案〗(1)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及其他反侵略反封建斗争。
(2)①政治: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和自由;②经济: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思想文化: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不少封建陋习;④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推动现代化方面存在局限性。
(3)新中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完成,为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道路。①政治: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进入了人民民主的新时代,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②经济:建立了新的经济制度。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③思想文化:确立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全面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
10.(1)现象:近代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或南北发展不平衡.或南方先进于北方);人们对近代工业的认识不一(答出具体认识的可酌情给分)。原因:思想守旧,对西方近代文明存在抵触;担心近代工业发展会威胁专制统治。
(2)政治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取得了民族独立,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奴役。经济上: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实业救国;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显著,抗日战争时期遭受沉重打击,《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官僚资本的垄断;通货膨胀。
(2)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及其短暂的原因;1927年~1936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和地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三大政治障碍。
(3)运用: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本课的图表资料比较丰富,通过“情景再现”法,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2)通过曲线图、数据统计表形式总结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历程,培养学生概括比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奋力拼搏的精神和振兴中华民族的决心,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
(2)理解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并使学生认识到帝国主义的压迫是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缓慢最重要的原因。
(3)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认识到不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不彻底改变中国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发展壮大。

重点: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
难点: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民族工业的历史地位。

本课内容广泛而较琐碎,按照新课改精神,多向学生提供新的情景和材料,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质疑。让学生在学思中主动探求、获得知识。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讲了……那么谁能个大家谈谈具体表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什么时候?为什么会产生?可以这么说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夹缝中艰难的脱颖而出,那么摆在它面前的发展道路会一帆风顺吗?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时间:19世纪末(即甲午中日战争后)。
2、原因:
(1)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支付巨额赔款,解决财政危机,不得不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于是,民间出现办厂热潮。
3、表现:
(1)设立的厂矿企业数量增多、投资数额增大;
(2)兴办的近代企业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3)以轻工业为主,其中棉纺织业发展最为迅速;
(4)受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和束缚,民族工业发展仍然十分艰难
4、影响: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展开了系列救亡运动。主要表现为:
(1)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旨在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2)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旨在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辛亥革命,使中国的近代化由器物层面开始提升到制度层面。
二、短暂的春天------进一步发展
1、时间:一战期间(1912~1918年)
2、原因:
(1)辛亥革命的推动: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经过这场革命,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2)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辛亥革命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使“实业救国”思想有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基础。特别是1915年,因反对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指导学生看教材插图《清华学校学生抵制、焚烧日货》),使国内市场扩大,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拓展了空间。
(3)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国初年,“一战”爆发,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相对减少;也因战争的需求,他们的工业生产主要转为战争服务,减少了某些轻工业品的生产,不仅为中国民族工业拓展了国内市场,也为他们打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契机,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4)“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政策,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于是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较为著名的有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中华实业团等。另外此时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工商业,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表现:
(1)新建和扩建厂矿企业增多:470多家;
(2)投资总额增加:投资近亿元,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
(3)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发展。
4、结局: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5、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特点
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明显地被打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第一,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偏重于轻工业方面,如面粉、纺织、皮革、卷烟等。重工业方面基础极为薄弱,造成工业结构极不平衡;
第二,新建的民族工业大都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附近,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第三,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与封建经济相比,封建经济仍占绝对优势。因此,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控制和封建主义的束缚下,不可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指导阅读“学思之窗”中对张謇及其企业兴衰的介绍,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思考、讨论为什么张謇的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而到20年代又很快衰落下去?学完短暂春天这段历史,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短暂春天的逝去,昭示我们: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帝国主义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因素,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实现现代化。
(2)“实业救国”虽为难圆之梦,但“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为民主革命的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同时也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三、曲折的发展(1927年到1949年)
1、较快发展:(1927~1936年);
(1)原因:国家基本实现统一;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第一,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很快实现全国的基本统一。虽不同性质的战争接连不断,相对而言仍属小规模的局部战争,对民族工业的破坏不很严重。
第二,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民族工业得到国民政府的支持。
(2)表现:
①工业部门增多:传统的棉纺织业和面粉业;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橡胶工业都有较大发展。
②产品出口国外:制成的碱出口日本和朝鲜半岛。
③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935~1936年,年增长8.86%,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
※1936年民族资本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不仅超过了官僚资本,而且超过了外国资本。1935~1936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创历史最高纪录,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为抗日战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2、日益萎缩:(1937~1945年)
(1)原因:
①在沦陷区日军的摧毁和吞并;
②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
③官僚资本垄断经济命脉,压制民族工业牟取暴利。
(2)表现:
沦陷区:来不及内迁的民族企业被日军所毁或吞并。在华北日本将中国民族企业整个吞并。
国统区:国民政府压榨民族企业,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民族资本日益萎缩。
3、陷入绝境(1946~1949年)
(1)原因:美国的经济掠夺;官僚资本的挤压;苛捐杂税,通货膨胀;
(2)表现: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纷纷倒闭破产。

扼要回顾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进而启导学生探究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最后分析其历史地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发言很积极,很踊跃,这说明开放性的问题情景的设置,充分调动了学生研究、探讨历史问题的积极性,也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扼要回顾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进而启导学生探究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最后分析其历史地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不利因素:
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是最大阻碍。②先天不足,自它产生之日起就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受重农抑商政策的束缚。③后天畸形,地区分布以东南沿海为主,工业结构以轻工业为主,始终没有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④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⑤不平等条约直接地打击了民族工业,如《马关条约》、《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规定外商可以在中国设厂,洋货在中国盛销。⑥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的统治,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三座大山。
(2)有利因素:
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西方列强的侵略)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不断地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
②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历届政府的扶植)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③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
④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导学案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导学案

教学设计与反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探究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图表资料比较丰富,通过“情景再现”法,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使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
分析材料

问题探究
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中国的近代化发展到新阶段
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实业救国
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及其短暂的原因
情景再现

分析材料

问题探究
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显著,抗日战争时期遭受沉重打击
1927年~1936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和地位
问题探究
民族工业的发展为抗日战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民族工业的萎缩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官僚资本的垄断;通货膨胀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三大政治障碍
情景再现

问题探究
国家统一、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前提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建议

重点: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难点: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民族工业的历史地位

三、教学设计

本课从19世纪末至民国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国民政府的前十年,发展显著;抗战时期,遭受沉重打击;抗战胜利后,美加紧对华经济侵略,民族工业日益萎缩。由于涉及本课内容的文字和视频资料比较丰富,建议在教学时适当补充,增加学生对民族工业发展历程的感性认识,为深入探究影响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和民族工业的历史地位奠定基础。

(一)考题回放

1.(05江苏11)民国初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导致“短暂”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植不力B.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

C.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答案:C。

启示:本题考查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再现和再认。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使一战期间出现短暂春天的民族资本主义迅速萧条。备考复习中,一定要以教材为本,认真扎实掌握好基础知识。

2.右图为1879年外商在上海创办的新式印刷工厂——点石斋书局。1882年广东人徐润看到点石斋图书印制精美,获利甚丰,遂与其兄集资在上海创办同文书局。这是民族印刷工业之始。此后,各地相继出现新式印刷厂,中国近代印刷业初步形成规模。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新式印刷业出现的社会政治背景。(6分)请举一例说明新式印刷业给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带来的新变化。(4分)

答案:民族危机加深;洋务运动遇挫;早期维新思想传播;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先后兴起。报纸、画报、书籍增加,丰富了社会生活内容,传播了维新思想、革命思想。

启示:本题为图文分析题,涉及中国近代新式印刷业的发展,有一定难度。要求考生从中国近代历史性的巨变中,归纳提炼推动新式印刷业发展的社会动因。解题时应注意从“点石斋书局”和“同文书局”创办的时间及其与近代中国政治运动和社会生活变化的联系方面进行归纳。

(二)通过材料设计问题,让学生在问题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材料一:以下是中国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张裕酿酒公司在1892年至1941年间的部分发展大事

1892年张弼士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开创了中国工业化生产葡萄酒的先河

1896年从欧洲大批引进优质葡萄苗木,创建葡萄园,酿造出中国第一批葡萄酒

1912年孙中山先生到张裕酿酒公司参观,并题赠“品重醴泉”四字

1917年康有为、黎元洪等社会名流前来祝贺并留下诸多宝贵手迹

1934年张裕酿酒公司进入中国银行接管时期

1941年张裕酿酒公司被日军强行接管

材料二:李鸿章亲自签批了该公司营业准照。奥国驻烟台领事馆巴保男爵持有奥匈帝国颁发的酿酒证书,他主持酿制的夜光杯、琼瑶浆等十五种工艺各异,风靡一时。巴保在张裕酿酒公司一直工作了十八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才奉命回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析张裕酿酒公司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与中国近代哪种经济发展轨迹相吻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裕葡萄酒在1892年创建的条件.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在1897年得以发展的条件.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在1917年得以迅速发展的条件.

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在1934年发展缓慢的原因.

6、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在1941年全面萎缩的原因.

7、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年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在新中国全新发展的原因.

8、根据张裕酿酒公司发展的状况,找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征。

下图五条曲线反映了我国1840年—1956年哪五种经济形式的发展情况

(自然经济、官僚资本、民族资本、洋务经济、外国资本)

四、教学过程

第一栏“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背景部分一要讲清列强竟相对华输出资本,对民族工业发展造成的双重影响;二要说明甲午战后清政府为何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发展的概况用投影仪展示由学生阅读概括特点即可。影响要让学生理解两点:一是经济结构的变动导致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变动为民主革命的发展奠定了新的阶级基础;二是由于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的阶级力量的发展,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的瓦解和崩溃。

第二栏“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是本课重点。

“春天”的出现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首先用投影仪展示,还可适当增加临时政府奖励实业的法令和《临时约法》中的部分条款,师生共同探究辛亥革命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接着展示《清华学校学生抵制并焚烧日货》,也可下载影视资料,揭示反帝爱国运动从哪两个方面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此外还需补充一点,北洋军阀政府推出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经济政策,使民族工业得以继续发展。讲外部条件时,需阐明这是“春天”出现的主要原因。发展概况,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炼信息,归纳要点,教师可简介荣氏兄弟和简氏兄弟及其企业发展,(幻灯片展示),接着师生共同探究此间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最后分析春天短暂的原因。教师可用文字或视频资料简介状元实业家张謇的生平事迹及其企业的兴衰历程,学生分组探究:张謇的企业为什么在一战期间迅速发展,进入20年代中期后衰落下去?我们从中可得到哪些认识和启示?

第三栏“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经历了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较快发展和抗战时期的沉重打击。

1927~1936年的发展,教师首先要简介国民政府推行新的经济政策的背景,接着展示并概要分析“改订新约运动”、“法币政策”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对民族工业的发展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发展的表现可用投影仪展示中的图表来指导学生探究民族工业的发展趋势及其抗战时期的民族工业,教师首先可补充抗战初期,战区民族工业的内迁及其作用,接着简要介绍沦陷区日本野蛮的经济掠夺和国统区的统制经济政策,对民族工业造成的影响,最后指导学生阅读和教材插图,师生共同探究,抗战时期民族走向萎缩的原因有第四目“民族工业的萎缩”可以让学生讨论:为什么抗战胜利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反而日益萎缩呢?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对教材提供的资料进行认真分析,认识到美国的经济掠夺、官僚资本的挤压、通货膨胀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纷倒闭。

五.板书设计

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1、产生:1860—1870(1892年)

2、初步发展:19书记末(1897年)

3、短暂春天:一战期间(1917年)

4、发展缓慢:国民政府期间(1934年)

5、全面萎缩:抗战期间(1941年)

6、获得新生:新中国初期(1956年)

六.教学反思

素质教育已实施了很多年,可自己在课堂教学中仍是老一套,讲得太多,一节课下来累得半死,而学生大部分都已昏昏欲睡,课堂效率低,成绩上不去。
其实在此期间也曾经试过把课堂教给学生,可由于操作不当,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效果不理想。又害怕影响成绩,不知不觉又回到了老路子上。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自己没有冲破以前观念的束缚,不相信学生,同时也懒得动脑设计课堂教学艺术,致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越来越僵化,以至跟不上形式。通过杜朗口中学课堂学习,使自己观念有了变化,今后要痛下决心,制定课堂改革计划,使自己逐步走出误区,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变成学生的天地,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