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最新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篇

最新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发表时间:2023-04-26

最新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篇。

务学不如务求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写好教案,教师才能够快速地抓住讲课重心和重点,在写教案时怎样才能更全面呢?敬读阅读我们整理的最新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最新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

设计思路

1、本节微课以小灰灰上学记的故事作为导入,激起学生对角的认识产生兴趣;

2、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图片演示和介绍,使学生认识角的组成和特征;

教学设计

内 容

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知道角有大有小,会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难点:探索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小朋友,你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给你带来一个喜羊羊与灰太狼里面的故事——小灰灰上学记!

早上小灰灰高高兴兴地来到了羊村的学堂,但是喜羊羊却很生气地跟小灰灰说,昨天我听到你跟灰太狼谈论角的问题,你们是不是想打我们羊角的主意?小灰灰委屈地哭了起来。这时候,村长村长慢羊羊来了,你们都误会小灰灰了,平时不好好学习,没文化真可怕!他们说的不是羊角,而是数学图形中的“角”。现在请你跟我一起来“认识角”。

2、认识角

1、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从实际生活中的事物中找到角,继而从具体到把角抽象出来,仔细观察,再摸一摸感受角各部分的特点,尖尖的顶点,滑滑的、平平的边,引出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2、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跟角的张口有关。

利用动画过程:一把剪刀把角的两条边剪短了,提出问题:这个角变小了吗?

容易得出,角是没有变小了,因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跟张口的大小有关,张口越大,角就越大;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3、比一比

比一比一中,比较的是张口一样大,边的长短不同的两个角,再一次熟悉只要张口一样大,边的长短不影响两个角一样大这个结果。 比一比二中,比较的是一个边短张口大的角和边长张口小的角,结果是张口大的角大,即使角的边长角也不会变大,还是再一次强调角的大小只跟角的张口有关,跟边的长短无关。

4、小结儿歌

用村长送的一首儿歌来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符合二年级小孩子的心里年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回忆起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最新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2】

教材第21页例1、22页做一做及练习五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厘米=10毫米

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

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2、画线段。(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

a、利用刻度尺先画出3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7毫米。

b、在刻度尺上输出37毫米(3厘米=30毫米),然后画线段。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注意线段从“0”刻度开始画和不从“0”刻度开始画的画法区别。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学生根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1、2、题。

第1题让学生根据图示读出刻度尺所测量的物体长度。明确先1厘米1厘米地鼠,不满1厘米的再1毫米1毫米地数,这样的方法更加的快捷方便。学生读数,再指名汇报。

第2题让学生先估算,再测量,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理由。

2、完成“练习五”第2题。

以毫米为单位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你用手势表示1毫米大约有多长。米不是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1厘米=10毫米

10毫米=1厘米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2

第3单元角的度量

第4课时画角

【教学内容】:教材第43页例3。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画指定度数角的方法。

难点:对准相应的刻度画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用一副三角尺画出下面的角,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30° 90°

2.你能画出任意度数的角吗?

教师引出课题。

(板书:画角)

二、自主探究

教学例3。出示例3。

1.怎样画一个60°的角?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相互发表意见,并动手试一试。

指名说一说画角的方法、步骤。

2.用课件演示画角的方法和步骤,师生共同归纳:

板书:

(1)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2)在量角器60°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3)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一点,再画一条射线。

(4)让学生试着画出60°的角。

想一想:量角器上两处都标了60°,这个点应点在哪里呢?为什么?

学生在画角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脑筋想一想,并相互交流。使学生明确:如果与量角器0°刻度线重合的那条边向右就在内圈60°刻度处点上点;如果是向左,就在外圈60°刻度处点上点。

3.画一个100°的角。

指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独立画一画,然后集体订正。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43页“做一做”第2题。

先让学生用量角器画出这些角,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比一比谁画得好。

2.教材“练习七”第5题。

先量一量∠1和∠2有多大,把角的度数写在角上,再用量角器画出与∠1和∠2同样大的角。画完后,同桌互相验证,看谁画得标准。

3.教材“练习七”第6题。

小组内议一议,再说一说这些角用三角尺怎样画的。教师归纳,再让学生独立拼一拼、画一画,然后用量角器检验。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本领?

【教学反思】:

让学生通过自学,动手操作,主动去发现找到画角的方法,进一步巩固了角的有关知识,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推理能力。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3

教学目的

使学生学会在加减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时,可直接加上整十整百数,多加了就减去。多减了就要加上来。

教学过程

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十、整百、整千数的运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即使在计算器已经普及的今天,这种口算仍被广泛使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学习这部份内容却困难较大,计算的正确率不高。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唤醒生活体验

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要符合儿童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形象直观而又蕴涵一定的数学知识。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中的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十、整百、整千时,先把它看作整十、整百、整千数,多加了几,减去几,多减了几,加上几,这些话听起来比较拗口,怎样才能使学生容易懂呢?我首先出示了一幅图(画有日常生活用品及其它们的价格),提出了问题: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因为买东西是每个学生都经历过的,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激活学生的内驱力。同时为引出下面的知识做好了铺垫,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的思路开阔了,思维的火花闪现了,提出了许多问题:

(1)、买一双旅游鞋和一套运动服需要多少钱?

(2)、买一台电冰箱和一台洗衣机需要多少钱?

(3)、如果有200元钱买一只书包还剩多少钱?

他们调动了自己的经验和原有的知识结构去探究这个情境中所蕴涵的数学问题,并积极地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巧用生活原型,探究运算规律

我们知道,数学本来就是从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当学生从问题情境中,体会出一些数学思想时,教师应以引导者、鉴赏者的身份,即教师只是提供一些建议或信息,而不是代替学生做出判断,同时鼓励学生有创造的想法,使学生在最大的空间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索。在教学加法时,可以分成了两个步骤:

1、独立探索阶段。

我们知道,真正地数学学习不是对于所授知识地简单积累,而是通过主体地主动建构。不同的学生由于不同的知识背景就有不同的思维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各个学生的特殊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独立地进行探索。

教师提出问题:营业员很快地算出买一套运动服(113元)和一个书包(59元)共需要172元,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想出了很多计算方法:

113+59=113+60-1=172。

113+59=113+50+9=172。

113+59=112+(1+59)=172。

2、合作探讨阶段。

未来社会已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独立探索地基础上,组织学生合作和讨论,可以使他们彼此交流,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出全面地判断。

①每一种方法为什么这样做?请讲讲你的道理?

②这几种方法哪一种比较简便?为什么?

通过合作交流,学生各抒己见,这样既达到了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地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归纳出多加几,减去几;先凑整,再相加这两种方法。

在教学减法时,可以让学生运用原型来揭示算理,探究规律。小学数学的内容大都可以直接在客观世界中找到它的原型。减数接近整十、整百、整千数时,把它看作整十、整百、整千数,多减几,加上几这个数学知识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原型收付钱款时常常发生地付整找零的活动,并且在课堂中展示这个活动:妈妈带了165元,其中有一张百元纸币,到商店买钱包花了97元,妈妈怎样给钱呢?由老师扮妈妈,一名学生扮售货员,妈妈拿出一百元钱给售货员,售货员找给妈妈3元。这里的道理明明白白,是学生所熟悉的常识。这个活动是原始的、最低层次的减法速算法,是学习数学的原型。再引导学生摆这个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165-100+3,从而概括出速算的方法。这样,由常识上升到了数学,学生的学习由低层次上升到了高层次。

三、拓展问题领域,重构知识体系

在主动探究、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所理解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和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相互作用,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以利于更好的迁移和运用。所以在学完了新知以后,我又设计了这样的习题:

1、你能用几种方法来计算下面的题目。

(1)198+197 299+98 =

(2)如果选择了三种物品(钱包97元,旅游鞋198元,录音机236元),要计算一共需要多少钱?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吗?用500元钱去买钱包和旅游鞋,还剩多少钱?

2、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为什么?应该怎样改正?3+305=873+300-5

这样的题目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知识在日常生活的运用。

通过尝试,使我体会到在教学中尽量体现现代教育的主动性、民主性、合作性和发展性有利于把学习数学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造能力。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认识自然数。

2、在经历数的产生过程中,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和“实践第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使学生了解古老的数学文化,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数的产生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白纸、画笔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一)听故事《记数方法》

师问:同学们第一次来到学校的录播室,你们的心情如何?今天还有一位小朋友和我们一起度过这堂课,他是谁呢?一起看看课件出示图片(聪聪)问:一起大声喊出他的名字!

课件播放小精灵录音:谢谢新昌三小四(3)班的同学们,今天我带来了几个故事想讲给你们听,你们想听吗?

生:想

课件出示图片(远古时代的人们图片)聪聪录音问:你见过这样的人吗?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他们是怎样来记录数字的呢?请听我给你们带来的第一个故事:《记数方法》(播放课件)

师:故事中介绍古时候人们几种记数方法?(板书:实物记数、结绳记数、刻道记数

二、讲解新授,增添新趣

(一)小小设计师

(1)师:同学们如果你生活在远古时代,你还没有学数

字,那么你会用如何记录你的数字呢?请拿出你手中的画笔来试一试吧?(学生动手操作)

(2)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

(二)介绍数字的产生

师:后来随着语言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这些记数符号就叫做(板书:数字)

(1)介绍巴比伦数字(课件播放)

师:巴比伦数字由一些好似小箭头来表示数字,一个小箭头代表数字1,两个小箭头代表数字2,三个小箭头代表数字3……这样记数方便吗?为什么?

(2)介绍中国数字(课件播放)

师:我们中国则是用好似小棒的小竖线来表示数字1、2、3、4、5,那么6是不是就写六根小竖线呢?(课件播放)当满了5时,就换1根横线代表5,横线下画一根竖线就代表6,画两根竖线就代表7……

(3)介绍罗马数字(课件播放)

师:这又是哪国数字呢?哦!原来是罗马数字。

(三)记忆大比拼

师:听!小精灵有话要说了!(课件录音:现在要考考大家

对三国数字的记忆力了,加油哦!)课件播放(游戏开始)

(四)听故事二《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师:由于每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各国的数字也不一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数字不同很不方便,就需要有统一的数字。这就是“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是谁发明的?小精灵又奖励一个故事给我们,一起看看哦!(播放视频《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师:你知道阿拉伯数字是谁发明的吗?(印度人)

(五)分清概念,了解自然数。

师:是的,现在吴老师把这些阿拉伯字数字都带来了,一起大声读出来(课件出示数字和录音:数字可以用来记录物体的个数。)

(1)自然数(课件出示文字:自然数概念)

师:当我们认识了这些自然数时,森林里有个小伙伴在哭呢?(课件出示录音:呜——呜——呜呜,你们都有自己的衣服,自己的数字,可是我没有爸爸妈妈,没有小手小脚,没有漂亮的眼睛,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班上小朋友说我是个圆球,动一下就滚蛋。)

(2)认识自然数0

师:同学们认识这位小朋友吗?(认识)他能到我们自然数中间来吗?听森林女王在说些什么?(播放录音:这位小朋友别哭,你圆圆的身子真好看,汽车轮子离不开你,咱们的国球离不开你,你也是个重要的角色,一个物体也没有我们就需要你出场,你的名字叫做“零”,你也是自然数中的一员哦!而且是最小的自然数。)

师:零出现得比较晚,在记数的时候起着占位的作用,听了森林女王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三、练习巩固,趣味无穷

(1)牛刀小试

1、最小的自然数是(),自然数的个数是()

2、最大的8位数是(),最小的8位数是()。

3、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之间的差是()。

(2)明辨是非

1、最小的自然数是1。()

2、最大的自然数是999999999999()

3、所有的四位数都比三位数大。()

4、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5、阿拉伯数字是由阿拉伯人发明的( )

四、总结提升,升华兴趣

师:我们学的知识在课本第16、17面,请大家翻开书本,画出本课的重点。今天我们和小精灵一起了解了数的产生,知道古时候认识的计数方法有:实物记数、结绳记数和刻道记数,后来为了国际统一,印度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表示物体个数的1、2、3……。都是自然数,而0是最小的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在今后我们将学习更多的数字知识是,探索更多的数字奥秘。

最新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3】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100页的用计算器计算及相关练习。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计算器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它给人们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计算问题带来了方便,同时为探索数学问题,揭示数学规律带来了便利。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学生或多或少地接触和使用了计算器。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电子计算机打下基础。

本节课内容的编排突出以下三个特点:①注重计算器与生活的密切联系;②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③注重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生活经历及学生的学情发展方面出发,我拟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①使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计算功能。

②能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在计算中体会计算器的优点,激发学生使用计算器的兴趣,从小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识。

③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4、教学重、难点

为了更好地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按主次轻重处理好教学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下:

重点:初步了解计算器的计算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熟练地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的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三、说教法、学法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标,新的教学理念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根据这一总体目标,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观察,勤于动手操作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他们从小能博采众长,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使之初步建立起团队合作精神。因此,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本节课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课始时多媒体课件情境引入。教师根据课件加以叙述,把学生带到情境中去开展学习活动。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使学生自觉进入学习佳境。

2、动手操作,互动合作法。

让学生在试一试想想做做等活动中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从中体会到计算器的优点。还让学生在找一找的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找出规律。这些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良好习惯和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3、激趣法。

根据儿童争强好胜的心理,本课设计了比一比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以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为主线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我设计了下面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逛过超市吗(生答)咱们今天再去逛一下金江的百惠超市,好吗

2、出示收银情境。师:这位收银员是小丽阿姨,她每天要收上千人的购物款。你们看小明买了4支铅笔。(出示小明拿了4支铅笔,并标明每支2元),谁能帮小丽阿姨口算一下,小明应付多少钱指名回答后,一位叔叔买了一部电视机2859元,一台电冰箱2507元,一个消毒柜628元)师问:谁又能口算出这位叔叔应付多少钱呢(让学生稍做思考,体会口算时的困难。)师紧接着导入新课: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板书:用计算器计算)

(以上导入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然后用多媒体展示出生动的画面,从而把学生带入到生活的情境中,这样既能吸引了学生,又能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认识、使用计算器。

1、师:大家认识计算器吗你们知道计算器面板上有什么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情况,适当小结:计算器面板上有显示器和键盘)

2、师: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键盘上各个按键是做什么用的(学生介绍后教师和学生一起重点认识:开机、关机、清除、数字、运算符号等按键。)

3、师:你们知道计算器有什么作用吗会使用它进行计算吗(

(三)梯级练习,巩固提高

1、试一试

765+4693028-296558976

41600128765+469-2968166827

然后说一说: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优点(准确、快捷)。

(这一活动,放手让学生单独练习,使他们在操作中熟悉键盘,在操作中养成技巧,并从中体会到计算器在计算中的优点,激发学生使用计算器的兴趣,培养学生从小就有使用先进科学技术的意识。)

2、比一比:课文第101页的第32题

(以比赛的形式进行操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防止学生情绪冷却和学习疲劳,又达到逐步熟练使用计算器的目的)。

3、找一找。

①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式子。

11=

1111=

111111=

11111111=

1111111111=

=

②小组讨论找出式子的规律。

(以上题目,让学生通过利用计算器算出得数,然后比较得数找规律填第六个式子。既能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来参与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4、联系生活,扩展延伸。

①回到情境引入的最后一道题(多媒体展示)

②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用计算器帮小丽阿姨算一下,买电视机、电冰箱、消毒柜的这位叔叔应付多少钱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明白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进一步体会到计算器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也回应了开头的引入。)

(四)总结:这节课学了什么

(这样的总结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用计算器计算

显示器例题:3

(这样的板书设计让人一目了然,耳目一新。)

总的来说,这堂课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并通过反复的操作使学生逐步熟练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整节课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而我在学生学习时只是给予适可的帮助,充分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本节课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进行发挥,进行表现,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使学生学而不厌,体验学数学的乐趣,体验学数学的美。

最新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平行现象。

2.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平行线。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同一平面内 ”“互相平行”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画平行线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水彩笔,尺子,三角板,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境引入,观察发现

生开窗户。

开窗户过程中,这扇窗户在做什么运动呢?

是的,平移是我们上个学期学过的知识,你们学得很好。我们看,窗户的一条边一开始在这个位置;平移之后,到了这个位置。你知道这条边与这条边的位置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平行线。

老师这里有几幅图,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些图画出了你心目中的平行线?

看来,同学们对平行线都有自己的认识。到底你的想法对不对呢?,学完这节课后,相信你一定能得到一个肯定的答案。

二、积极参与,探究感受

窗户这两条直直的边我们可以看成是两条线段,这条线段如果向两端无限延伸、延伸。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看到的两条直线会怎样?会相交吗?

师:都说眼见为实,这两条直线我看到的部分的确是不相交的,可是无限延伸之后我看不到,你凭什么说他们永远不会相交呢?

宽度一样,其实就是说他们的距离处处相等。(课件验证)

因为他们的距离处处相等,无限延伸之后始终保持着这样的距离,所以,他们永远不会相交。

(板书并口述: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两条直线相互平行,我们也可以说其中一条就是另一条的平行线。

如果我们把两条直线分别标上名字,AB和CD,我们就说直线AB平行于直线CD.

我现在如果把这两条直线都斜过来,现在他们相互平行吗?为什么?

生活中的平行线

这些直线是相互平行的,生活中你还能找到这样的平行线吗?

看来生活中的平行线还真不少。有个小朋友叫淘气,他发现所有的窗户都太像了,没有一点儿创意。于是,他设计了这样的新型窗户。

你能接受淘气的设计吗?为什么?

刚才同学们找到的都是静止的,现在让我们看看运动中的平行线。

每周一我们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国旗的上边从这里平移到了这里,他们是相互平行的。

再看看这副图。箭头从这里平移到这里。同学们,线段 HG一开始在这里,平移后到了H1G1,线段HG和线段H1G1平行吗?那你能从平移前后的箭头中,找出类似的相互平行的线段吗?

画平行线

教师演示三角尺平移法,

注意点:1、对 2、靠 3、移 4、画

学生画。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四、课堂总结,概括新知

学了这节课后,你对平行线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我们对平行的认识也会越来越深刻。

最新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25~126页例1、例2,第127页课堂活动第1.、2、3题。

教学目标:

1.能在活动中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可能的,有些则是不可能的。

2.在具体的情景中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术语来判断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活动情景中体验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教学难点:

能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进行分析描述。

教具学具准备:

硬币、装乒乓球的盒子等。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引入

谈话: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做游戏,好吗?先来玩个猜球游戏,猜一猜球藏在老师的哪只手里。(学生有的猜左手,有的猜右手)提问:一定在右手吗?(不一定)小结:从游戏中,你们能不能确定球在老师的哪只手里?(不能)也就是说,在老师摊开手之前,你们只能是猜想,球可能会在右手,也可能会在左手。这就是我们生活中时常会遇到的可能性问题。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师:今天老师想在我们的数学课上举行一次摸球比赛,你们有兴趣参加吗?师:老师选两名同学上台来参加摸球比赛,(一男一女,站在讲台的两边)你们认为今天谁会获胜?师:(确定拉拉队员)看来啊,同学的意见并不统一。这样吧,我们请在座的男生为某某(男选手)加油,成为他的拉拉队员;请在座的女生为某某(女选手)加油,你们便是她的拉拉队员。大家都同意吗?师:下面就请两位参赛选手和在座的拉拉队员认真听好了,老师要介绍摸球比赛的规则了:两位选手在各自的口袋中摸球,谁摸出来的黄球多,谁就是胜者。要求在座的拉拉队员为各自的支持者数好摸到的黄球的次数。你们都听明白了吗?(生:听明白了)比赛开始:两位选手各摸四次。(结果:男选手四次都是摸到黄球,女选手四次都没摸到黄球。)

1、一定是黄球。

师:老师宣布男生以4:0战胜女生队,咦,女生你们好象不是很开心,你们有什么想法吗?(指名女生回答:我想他的口袋中全是黄球。)师:你又没看见,你怎么知道的?(生:我猜的。)那么你为什么这样猜呢?(生:因为他连续四次都摸到黄球,有点可疑。)师:老师啊,也觉得有点可疑,到底是不是这样呢?你们想看看吗?(生:想)教师抽出里袋,里面装的全是黄球。

师追问:全是黄球,那男选手再去任意摸一个,结果会是?(生:黄球)一定吗?(生:一定)(板书:一定)

2、不可能是黄球。

师:(又疑惑地)那女选手怎么一次黄球也没摸到呢?你们又有什么想法?(生:我猜里面一个黄球都没有)师:想看看吗?(生:想)教师从另一个袋子中抽出里袋,里面是3个白球。师追问:没有黄球,那女选手如果再去任意摸一个,结果会是什么呢?可能是黄球吗?(生:不可能是黄球,因为里面没有黄球)(板书:不可能)

3、可能是黄球。

师:比赛结束了,男生队赢得了最终的胜利,女生队你们服气吗?(女生:不服气,因为两个袋中的球不一样,这样比赛不公平。)师:那下面我们就来一次公平的比赛。请各小组听好比赛规则:全班选男女生各5名,摸桌子上的袋子,袋子里装有相同个数和颜色的球。每位同学摸前手必须在口袋里搅几下,然后任意摸出一个,并告诉你们小组的同学摸到的是什么颜色的球,再把球放入袋中,依次传给下一个同学摸。最终我们会统计到底女生摸到的黄球多,还是男生摸到的黄球多,看看这次公平的比赛是谁赢了,明白了吗?(生:明白了)好,就让我们比哪组合作得最好?开始吧!(学生活动)组织汇报。师:都摸好了吗?请女生中摸到黄球的人举手,(教师统计)请男生中摸到黄球的人举手,(教师统计)宣布获胜方!师:(做出摸球的动作)老师心里也痒痒的,也想参加你们的摸球比赛,现在我准备从这个口袋中任意摸一个,猜一猜老师会从袋子里拿出什么颜色的球呢?(师追问)我一定能摸到黄球吗?(生:不一定)那一定能摸到白球球吗?(生:也不一定)师:那要怎么说?(生: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师板书:可能。)

4、小结

师:请小朋友们在头脑中回忆一下,通过摸球比赛,我们发现如果袋子里都是黄球,任意摸一个,一定是黄球;如果袋子里只有有白球和绿球,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是黄球;如果袋子里有白球和黄球,任意摸一个,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学生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摸球结果。教师小结:像这样结果只有一种,我们就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确定现象。教师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描述:同学们的这些意思,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可能也可能这个词语来描述这种不确定现象。

三、实践体验。

1、转盘游戏:师: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转盘)我们把转盘平均分成了三份,分别图上了红色、黄色和蓝色,老师想转一转,你们猜结果会是什么颜色?(老师转)师:你们想转一转吗?(学生活动)

2、抛硬币教师小结:抛一枚硬币,落地后可能是正面向上,也可能是反面向上,在数学上,我们把像这样的,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而使人们事先不能确定的现象叫做不确定现象

3.讨论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教师:生活中,哪些是可能发生的事情?哪些是一定要发生的事情?

(1)、今天是4月1日,明天是4月3日。

(2)、星期4会下雨吗?。

(3)、因为破坏了环境,地球上的人都消失了。

(4)、从小不好好学习,长大了成为科学家。

(5)、太阳从西边升起。

教师举例,引导思考,如:猜中指、石头、剪子、布等游戏。教师:谁来介绍一下这些游戏?你能预测一下结果吗?教师小结: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是事先不能确定的。

学生举例,分析游戏结果。

教师:想一想,平常你还玩过哪些游戏,或者你能不能自己来设计这样一个游戏,使它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是事先不能确定的。

要求:独立思考,同桌互玩,边玩边想:这个游戏的结果是确定的吗?为什么?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小结: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有趣的游戏,它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在玩之前是不能确定的,属于数学上的不确定现象。也正是因为结果的不确定,人们才可以反复玩,在可能出现的结果中去感受无穷的乐趣。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可能性的问题,你学得开心吗?你知道了些什么?师:回家后把学到的新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再调查一下,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能发生,哪些事情不可能发生或一定会发生的,好吗?

最新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6】

一、教学目的:

1、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运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测量实际生活中的物体

二、教学重难点: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具:自制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若干个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电子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呢?面积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

3、出示课件,师读题: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说出阴影部分两个图形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学生说出是怎么知道的)

师:小的物体或图形我们可以用数的方法知道它的面积,如果是大的长方形,比如黑板、教室地面、学校操场的面积,也用这种方法就会很麻烦,有什么好办法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新授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小组同学合作测量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想怎么测量就怎么测量

2、测量的面积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测量的?

3、同学们的测量方法不相同,可是测量的结果却是一样的,这是这么回事呢?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4、学生回答,课件演示

看到这里你们觉得长方形面积与边长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

5、师小结:这个长方形所含的厘米数正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

那么你们可以总结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吗?

6、学生说,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三)、巩固练习

P98做一做同桌同学合作完成

P99第一题

(四)、拓展

1、你们真能干,知道了怎么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在你们身边有长方形的物体吗?想知道它们的面积吗?(学生分小组合作)

2、学生汇报测量结果

3、最近有人请王老师卖装修材料,她告诉我她的房间地面长12米,宽4米,你知道王老师需要买多少木地板吗?

4、还有一张床面积是300平方分米,我只知道宽是15分米,你们知道它的长是多少吗?

5、小结: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六)、课堂作业

最新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7】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中的例1、例2和练习一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很大的数。

2.知道亿以内的数在实际中的应用,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3.掌握亿以内数的位顺序表,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亿以内的数在实际中的应用,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用具:活动数字卡片。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说出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

2.填空、问答

(1)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百是()。

(2)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读数

48094759605870029000

二、新课

1、引入

教师:我们已学过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例如:2000年首都北京的人口有一穯千一百零八万。光的速度是每秒三十万千米。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像这样比较大的数。

2、揭示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3、用计数器帮助数数:认识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一千一千地数,一万一万地数。

提出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即十进关系。

提问: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4、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数位顺序表(见小黑板)

5、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一的第1、2题。

6、教学例1。

(1)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二十八万。

(2)让学生拨出三千零七十万,指定学生读数。

(3)完成做一做中的练习

7、出示例2。

(1)指名学生读数。

(2)引导学生总结亿内数的读法:先读万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3)完成第3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一的第3、4题。

(4)读出下面各数。

34590210780040056500

(5)让学生说出40056500是由几个千万、几个百万、几个十万、几个万组成的。

(6)说出405600中的两个5各在什么数位上,表示什么。

三、小结:读亿以内数时,先读万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四、作业

做练习一的第5题。

最新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8】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能正确地写出整万的数和含有万级、个级的数。

(二)引导学生总结出含有两级的数的写法。

(三)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养成用读数来检查写数是否正确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按数级写数。

难点:中间或末尾带0的数的写法。

教具和学具

教具:数位顺序表。

学具:算盘、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指定一名学生说出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并说一说是怎样分级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整理成下表(在黑板的一侧):

2.读出下面各数,并说一说怎样读亿以内的数。

30000430210040010520

3.写出下面各数,并说一说怎样写万以内的数。

七七十七百零八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万以内数的写法是:

(1)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写;

(2)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

(3)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二)学习新课

教师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数的写法,今天我们要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

1.教学例3:整万数的写法。

同学们会写七,七十,七百零八,怎样写七万、七十万、七百零八万呢?这些都是整万的数,请同学们在课本后面的数位表上试一试,写一写。

订正时,让同学说一说是怎样写的。(这些数都是整万的数,要写在万级上,只要在万级上写7,70,708燃后在个级上写四个0就可以了。)

让学生读一读这三个数,检查一下写得是否正确。

引导学生小结。提问:整万的数怎样写?(按照万以内数的写法来写,只要在后面添写四个0。)

2.教学例4:含有万级和个级两级的数的写法。

(1)教学写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五。

先让学生在数位表上写出十万,并问:在什么级上写,怎样写?然后再写二千三百四十五。

教师说明:写数的顺序和读数的顺序是一样的,先写万级,再写个级,个级上的数和以前学过的万以内数的写法一样。教师在数位表上写出这个数,再让学生读一遍进行检查。

(2)教学写三十二万零六百。

提问:三十二万零六百这个数有几级?万级上怎样写?个级上怎样写?千位上为什么要写一个0?

教师在数位表上写出这个数,再让学生读一遍进行检查。

(3)教学写二千零五十万七千。

由学生在数位顺序表上试着填写,再说一说是怎样写的?有几级?万级上写什么?个级上写什么?再让学生读一遍,检查一下是否写对。

例4的三个数在数位顺序表上这样写:

引导学生小结。

提问:

(1)含有两级的数怎样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2)写数时遇到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怎么办?

(3)写数与读数有什么不同?

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上关于含有两级的数的写法。

引导学生比较。提问:

读数和写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读数和写数都是先读(写)万级,再读(写)个级。

不同点:有关零的问题,读数和写数是不一样的。写数时,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读数时,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1)先在算盘上拨出下面各数,然后在课本后面的数位表上写出下面各数。

六万三千二百五十七十三万八千四十二万零三百

二百五十万四千十万零七三千零八十万零四千

(2)口答:

①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万位,它是几位数?

②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十万位,它是几位数?

③一个数的最高位是百万位,它是几位数?最高位是千万位呢?

2.发展性练习。

(1)脱离数位顺序表,写出下面各数。

先说一说最高位是什么位,是个几位数,再写出来。(可以写在课本上。)

五百零六写作:________。

五万零三百写作:_________。

八千零六十万零二十写作:________。

(2)听老师念数,看谁写得对。

三十万四千六十七万零三百二十

一千零四万三千五百万零三百七十

五千三百四十万七千二千零七十二零三十

以上几项练习,均指名两位学生在投影片上做,以便订正。订正时,都让学生把写出的数再读一遍进行检验。教师巡视时,着重检查学生写的数中,该写0的地方是否都写对了。

4.课后练习:

练习二第2,3,4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能正确地按级读出亿以内的数,并能正确地写出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按级来写亿以内的数。因此,复习准备阶段紧紧围绕以上三方面的内容。

新课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学习整万数的写法,使学生体会到,只要按照万以内数的写法来写,再在后面添写四个0就可以了,引导学生把旧知识迁移到新内容。第二层次学习含有两级数的写法,先写万级,再写个级,放手先让学生试写,订正时,强调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引导学生总结出写法规则,并通过对比,学生体会到读法和写法的不同。

在巩固练习的设计上,注意由易到难,有一定的梯度,先对照数位顺序表写,再脱离数位顺序表写,最后进行听写。要求学生根据要写的数最高位是什么位来确定是个几位数,并把写出来的数读一遍来进行检验,确保写数的正确性。这样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最新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篇》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专题。

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