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教案大全 > 导航 > 伟大的悲剧教案精选

伟大的悲剧教案

发表时间:2022-12-05

伟大的悲剧教案精选。

88教案网精选栏目推选:“伟大的悲剧教案”。

教师是社会进步的阶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一定要在教案中体现出来。教案活动可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一份好的教案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编辑特意收集和整理了伟大的悲剧教案,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伟大的悲剧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2.品味关键语句,感受英雄的高尚品质。

3.激起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

2.品味关键语句,感受英雄们的高尚品质。

课前准备:

教师利用图书馆或网络查阅有关南极探险的资料,制作课件让学生对南极有进一步的了解。

学生提前预习生字词并熟读课文,掌握大体内容。

学生也可以查阅资料拓宽学习空间。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

第四单元主要的话题是“探险”,今天我们要探险的第一站是南极。

南极,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学生自由回答)

极地、寒冷、终年的冰雪、冰山、暴风雪……因为人类无法在那儿生存所以又很神秘(我们先来看几幅南极的图片以及对它的气候介绍)

正因为它的美丽、神秘,所以吸引着许多的探险者去征服它

(介绍人类去南极探险的情况)

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只科考队伍是——挪威人阿蒙森率领的队伍和英国人斯科特率领的队伍,为了纪念他们设立在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那么当时是怎样的情况,为什么两支队伍会一前一后的来到南极呢?(看图片了解背景)

一 、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2.六分钟快速默读课文(读完四人交流)

3.概括文章大意

明确:斯科特一行五人满怀希望来到南极点却悲哀的发现阿蒙森已经提前到达了,所以他们只好垂头丧气的踏上归途,结果因为恶劣的天气,最后一个个悲哀的死去。

(第一个是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在一天夜里死去;第二个是奥茨——为了不拖累同伴英雄一样的走向死亡;最后三个人爬进各自的睡袋等待死亡的到来。)

4.谈谈读后的最大感受

5.思考:①为什么茨威格不给胜利者阿蒙森立传,却选择失败者悲壮的一幕?

②茨威格在这篇传记中表现出了什么感情?

明确:①失败者他们的悲剧经历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斯科特他们在失败的过程中更加表现出了他们高尚的灵魂。鲁迅曾说过“悲剧是把人类最美好的愿望毁灭给人看”所以悲剧会给人精神上的震撼与启迪。

教师点拨:茨威格这位伟大的作家,他没有看到成功者的风光而是关注了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的精神启迪,给斯科特立传意义更大。

②对英雄的无比的崇敬和赞美。

二 、研读赏析

文章的感人之处在于一些重点的片断和细节,学生朗读课文重点片断,深入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1.把给你震撼最大、印象最深的地方找出来,说一说是什么震撼了你?(先读一读,四人交流,全班交流)

2.总结一下从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那些崇高的优秀的品质

明确:诚信,体现出他高尚的人格

坚毅、超人的勇气、英雄气概

勇于探索的精神、对事业的执著(为了事业献身)

团结协作、集体主义精神

无私的爱(对祖国、对朋友、同伴、亲人……,怀着热烈的爱而没有丝毫的恨离开了世界)

3.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谈一谈《伟大的悲剧》,“伟大”指什么?“悲剧”指什么?

明确:伟大:指斯科特一行人的高贵的品质、高尚的人格

悲剧:他们在归途中全部遇难

他们在比赛中失败了,而且要为胜利者作证

三 、拓展延伸

斯科特他们为什么要去探险呢?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明确:认识自然、探索人类未知世界(为科学做出贡献)、挑战人类自我、实现人生价值

小结:人人都要找到一种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方式,而斯科特选择的是这样一个伟大的事业,这样一个悲壮的结局。想一想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些什么?联系实际讨论。

希望这些英雄的事迹可以真正震撼大家的心灵,洗涤我们的灵魂。

你有自己心目中所敬佩的英雄吗?谈一谈他的事迹。

四 布置作业

查阅有关斯科特南极探险的资料,写一篇读书笔记

课后记:

对于这篇文章的教授我主要抓住的是对文章细节内容的品读,通过学生的品读来感受斯科特等五人的高尚人格,体味他们的悲剧色彩,使学生的心灵也受到洗涤和震荡。

我想本节课的教授还应该重点再突出一些,在研读赏析的时候抓住斯科特等人的诚信、集体主义精神以及自我牺牲的精神来进行联系实际的深入思考。因为现代的学生比较自私,团结的意识比较差,在集体中更不愿意进行一点自我牺牲,而且受到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常常失掉诚信这一做人的基本原则。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这些思想观念的渗透是很重要的,它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是体现语文人文色彩的重要方面。

伟大的悲剧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理清故事情节,体味关键语句

3激起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设计

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

感知内容

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学生默读,复述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出示问题组:

1.本文写了什么内容?哪些细节最让你激动难忘,说给大家听

2.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边读边圈点勾画,然后四人小组互相复述故事

研读课文

1. 教师导学

学生朗读课文重点片段,在朗读中深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

2. 合作探究

(1) 斯科特等探险队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那里?

(2) 作者为什么给失败者斯科特作传

(3) 斯科特一行人探险的意义是什么?

3. 小结

作者倾注了他的全部感情来写了这个悲剧,颂扬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从高精神。他们的精神让所有人仰慕,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体验与反思

导学

斯科特等人为人类事业而献身的淙高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学习了这片文章对你有什么启发?联系生活实际讨论。

作业

积累字词句

写一篇读书笔记.

伟大的悲剧 (学案)

有人说:天上最难的事,是太空旅行;天下最难的事,是叩访南极。千百年来,南极这个亘古长眠的世界一面向世人裸呈着自己冰肌玉骨、绝世无双的美丽,一面以其层层冰嶂、酷冷奇寒的肃杀之气凛然回绝了人类无数次好奇的拜访。这充满神奇色彩的冰雪王国能给予人类什么?人类又想从这荒凉的白色世界获取什么呢?

南极,是所有爱好探险的人永久的目标。设立在南极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是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这两个人都想成为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英雄。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最后,阿蒙森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途中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想象,饱含感情地用文学的笔法,表达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本文节选了斯科特一行从南极绝望而归以至悲壮覆灭的部分。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一默读全文,勾画出文中你不熟悉的成语和字词。本文重点掌握以下字词:

拽 无垠 癫狂 凛冽 吞噬 销蚀 羸弱 步履 告罄 角逐

遗孀 坚持不懈 千辛万苦 风餐露宿 夜不成眠

精疲力竭 闷闷不乐 毛骨悚然 耀武扬威 洋洋得意

怏怏不乐 姗姗来迟 忧心忡忡 疲惫不堪 畏缩不前

鲁莽大胆 念念有词 语无伦次 精打细算 与其……毋宁

二、在掌握了文中的字词后,第二次默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做到能复述这篇文章。复述文章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明确文章的.写作线索,从本文来看,作者是以时间顺序为线索,那么,在复述的过程中,就可以遵循时间先后,有条不紊地进行复述,而不至于造成语无伦次的局面。

2、 抓住文章内容的关键环节。明确了作者的.写作线索后,还要弄清在作者叙述的这段时间内,发生了那些事情,从1912年1月16日到11月12日,要抓住每一阶段的典型事例。

这篇文章的主要事例大致有:热情高涨地奔向极点——极点惊现挪威国旗——心情无比沮丧失望——履行冷酷无情的职责——归途遇上暴风雪——遭遇疲惫、冻伤和饥饿——艾文斯精神失常而死去——燃料越来越少——奥茨英勇地走进暴风雪——3月29日三人静候死神来临——斯科特记日记直到生命最后一息——10月29日救援者发现他们的尸体和遗物。

3、 描述激动难忘的细节。看看文中那些细节最令你感动,最令你难忘,反复地阅读这几段,在复述的过程中作一些较详细的描述。可以使你的复述更加精彩。

三、第三次默读课文,找出文中令你感动的语句,作一些品评。

伟大的悲剧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并说出它的作用。

2、体会、感受作者文中表达的情感。

课前学习:

1、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了解词的大意。

2、查资料,进一步了解作者和北大燕园。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或从学过的十三岁际遇导入课文)。组织学生交流课前学习对燕园的了解。

交流

2让学生自读课文分组讨论:你认为本文文题揭示的是怎样的悲剧,你能为文题加上一些定语来阐述吗?本文写了哪三部分内容,请为每部分内容拟一个尽可能简洁的小标题。巡视,参与小组讨论阅读、讨论

3组织学生交流、评价交流,学生互评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导入,文章写的是“悲”却用大量笔墨写了“美”,你怎样理解?在行文中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任务

2组织活动,(让学生先划出感受描写美的语段和悲的语段,再小组讨论)阅读、思考、讨论

3组织交流、评价

组内交流,讨论

第三块:语文活动:我谈季羡林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而季羡林却常常为一些小动植物而落泪,你怎样看待其人?

明确任务

2组织学生展示所搜集的作者资料,以便资源共享

展示搜集成果

3组织学生思考、交流、评价

思考、交流、互评

课后反思

课后学习:

1、写一篇周记,描写你喜爱的一种动植物体现出其美好的一面。

2、在你的生活周围是否也有类似本文作者所揭示的现象或问题,请谈谈并与其以书面或口头方式与其交流你学习本文的感受,对其所为提出你的想法。

伟大的悲剧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把握内容。

2、抓住文中描写探险队员的几个细节,体悟文中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透过这个悲剧,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课文篇幅虽长,但可读性很强,是训练学生快速阅读能力、概括能力的好材料。故设置第一个教学目标。课文中有许多非常感人的细节,茨威格在笔端饱含的深情正是通过这些细节表现出来的。设置第二个教学目标,就是要使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语句,感悟作者思想感情,体会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表现感情的作用。新课标要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要求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基于此设置第三个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训练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理清故事情节的能力。

难点:通过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有关南极的图片。

设计思路

1、新课标认为:

生活中人们阅读的常见形式是默读。默读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能力,如果能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就可能提高阅读的效率。而快速阅读就是一种高级的默读形式。本文无疑是训练快速阅读的好材料。

2、新课标特别强调读者的个性体验,认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而本文的感人之处正在于文章的语言。学生通过品味细节性的关键语句,说出自己的个性体验,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进而提升自我的人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显示有关南极的图片:冰山、海洋、寒天、雪地。

师:南极是一块美丽而神秘的土地,是地球上惟一没有人类定居的大陆。那么,在你的心目中,南极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学生自由回答)

师:在大家的印象中,南极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是的,南极是惟一没有人类定居的大洲。因为那里的天气实在是太恶劣了。近百年来,无数探索者在南极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他们为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11年,英国人斯科特踏上了冲击南极点的征程。不幸的是最终失败了,长眠在了南极。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体验这场伟大的悲剧。

(引人入胜的多媒体画面,精心设计的导语,创设了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走进文中人物心灵的兴趣,使他们能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学习,为以后的教学活动作好了铺垫)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要求学生四人为一组,一人主讲,其他人补充,复述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最后请一位同学在全班有感情地复述,学生互相补充。在复述的过程中注意环境描写的作用。

明确:到达极点──接受任务──埃文斯死去──奥茨死去──最后时刻

2、圈点勾画,找出让你激动难忘的细节:

要求学生再次速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让自己感动的地方。

(这一环节重在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文章的能力,养成圈点勾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同时,新课标非常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给学生一个共同的任务,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个任务中积极地承担个人的责任,培养合作精神。)

三、细读课文,研读探究

1、抓住关键语句,进行个性化阅读:

要求学生根据刚才圈点勾画出来的地方,说出个人的理解,说说自己为何感动,体会字里行间渗透出来的思想感情。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特别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求学生能够“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能够“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说出自已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故设置此环节)

2、诵读课文,合作探究:

要求学生四人为一组,采取读一读、议一议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可以先诵读重点片段,然后提出问题讨论。其间教师巡回各小组之间,并积极参与小组讨论。

教师可出示一些共同问题:

⑴斯科特等探险队员表现了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课文是怎样表现的?

⑵作者为什么给失败者斯科特作传?

⑶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是什么?在这里失败和胜利应该怎样定义?

(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能否得出正确的答案并不很重要,重要的是要使学生逐步具备质疑的可贵意识。同时,新课标十分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而诵读是体验情感的好方法。故设置这一环节)

四、体验反思

斯科特等人为人类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可是有人认为他们并没有创造出什么价值,你认为呢?

教师出示北大山鹰社折翅雪山的相关新闻报道,让学生进一步展开广泛的讨论。

(新课标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并且强调联系生活,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故设置这一环节,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讨论,甚至是辩论,进一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初步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拓展练习

人物的思想感情往往都是通过一些细节表现出来的。课文中有许多感人的细节,要求深入体会,写一段细节,表现人物一定的心理。

(这一设计,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以致用,深入理解细节描写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

伟大的悲剧

忠于诚信失败之悲

酷爱事业作证之悲

团结合作伟大的悲剧

勇于牺牲死亡之悲

热爱祖国世人之悲

资料链接

茨威格,奥地利作家,他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作品有《三位大师》《罗曼罗兰》《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等。

伟大的悲剧教案【篇5】

《伟大的悲剧》——茨威格

[分析教材]

《伟大的悲剧》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通过不同题材的学习,激起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豪情壮志。《伟大的悲剧》是一篇节选的传记,是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像而写成的。记叙了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南极探险失败后,和他的队员在返回的途中悲壮覆没的故事。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探险队员表现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的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本单元选这篇正是要让学生感受这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品质和强烈的团队意识。

[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意情感体验……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能力:快速阅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过程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品味文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把对斯科特探险队崇高精神品质的颂扬和赞美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在饱含情感的文字中感受和体会斯科特队员的伟大高贵的品质,并在阅读中逐渐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

[理论依据]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体验文本中蕴藏着的感情,说出自己的感受。同时又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学情分析]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初二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对于文本有了自己独特的感悟,情感尤为丰富。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会,在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感受能力。

[教法、学法]

教法: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努力实践新课程教学理念,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整堂课以“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通过欣赏、整体感知、细节品味、联系实际说观点等途径,运用朗读、讨论、交流等方法,逐渐感受这种精神,受到情感的熏陶。

学法:这篇内容简单,让学生通过预习筛选内容,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情节十分感人,易于引起情感丰富的初二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读一读,说一说,达到读者、作者、文本三者合一的境界。

[过程设计]

(篇幅较长,课前组织学生进行充分地预习。)

一、导入:通过出示图片教师作介绍(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升空73秒后突然爆炸时的图片、20xx年北大科考队和登山队攀登希夏邦马峰时的照片)引入课题《伟大的悲剧》。

(设计意图:从感性上让学生明白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道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这样的悲剧发生得太多太多了,从而创设凝重、沉思的气氛,为定下一个“悲壮”的主基调,建立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

二、整体感知:

1、在欣赏《阿蒙森、斯科特南极探险纪录片》和课前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回忆课文内容,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在同桌交流的基础上全班交流(根据叙事要点理清故事情节:1912年英国探险队斯科特一行5人,为实现“到达南极点第一人”这一目标,满怀信心地奔向目的地,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捷足先登,在从南极点返回的途中他们不幸遇难。

(设计意图:遵循叙述类文体阅读规律,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同时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思维能力。这也是本单元的单元要点: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用一句话谈谈读完这篇的总体感受?用“这是一个___的故事”句式来说且用一个词来形容读完后的感受或心情。

(设计意图: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阅读的体验,不论对全文的内容还是情感都有个总体的把握。)

三、研读赏析:

1、 体会“伟大”

(1)自主学习

文中哪些情节深深地打动了你?为什么?请默读课文,圈划这些语句,旁边写上批注。

(设计意图:在整体把握和感受之后,引导学生从局部进行自主阅读,边理解边记录,在提高学生对内容要点概括能力,语言感受能力同时,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

(2)合作、探究:小组选择最打动自己的情节,交流感动的语句;记录难以理解的语句。→全班交流(穿插课后习题二)

这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交流过程中对重点的语段、句子组织学生朗读,对关键词语组织学生反复品读,以此加深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共同解决。这一环节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的总结并板书。

2、 体会“悲”

由伟大引入到悲,让学生说说“悲”在哪里?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穿插课后习题二)在此基础上引用鲁迅的话: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理解“悲”是指“悲壮”,引导学生真正理解“伟大的悲剧”这一课题的深刻含义。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思维辨证地理解“伟大”和“悲剧”这一对看似矛盾的组合,懂得英雄的真正含义。)

四、感悟升华:

谈谈你对英雄的认识,说说你心目中的英雄?

(轻声播放歌曲《真心英雄》)

(设计意图:让学生畅谈对“英雄”的认识,树立真正的英雄观和成败观。)

五、总结:

引用美国总统里根为悼念“挑战者”号航天飞机遇难而发表的电视讲话里的一段话来总结。并最后送给学生三句话结束本课: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每个人注定都要经历一番失败的煎熬和且行且上的痛苦。但只要经历,即使是失败的,也从不会是无益的。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打倒。

(设计意图:学习一篇课文,要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懂得人生的真谛。)

[板书、]

1、板书:板书的设计主要围绕的重点——“伟大”和“悲”展开,逐条列出内容要点,既是对学生交流情况的总结,又突出了的重点。

附板书:

伟 大 的 悲 剧

对探险事业的执着追求 死亡之悲

集体主义精神 失败之悲

诚实、守信、勇敢 作证之悲

对祖国、亲人、朋友无私的爱 世人之悲

2、:是一种很重要的辅助教学资料。在这节课中我主要用了三次:一利用展示二组科学探险遇难的图片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导入新课;二是放映影片《阿蒙森、斯科特南极探险纪录片》,通过视觉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为学习全文打下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投放相关(图片和重点语句),显示学习重点和关键信息,提纲挈领,便于学生掌握主要内容;三是在讨论“英雄”时,轻声播放歌曲《真心英雄》,展示里根《真正的英雄》演讲稿片段,把情境教学进行到底。

伟大的悲剧教案【篇6】

师:大家请看黑板上的两条信息,谁知道余纯顺?有没有听说过?――余纯顺是一个上海青年,他只身穿越中国,但是他可不是像我一样是坐着火车来到徐州的。他是徒步旅行,用自己的脚来丈量中国的大地。结果,他把他的生命,留在了罗布泊。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徒步旅行呢?他说了一句话:地球是一本美丽的大书,有些人一生只住在一个地方,那就是读了这本书的第一页就不再翻下去了。而我想把它读得更多……

师:(指第二条)大家猜一猜,北大山鹰社是一个什么样的社团?是不是文学社?

生:我觉得可能是一个旅行社。

生:我觉得是一个探险队。

生:我觉得是一个专门研究动物的社团。

生:是一个登山的探险队。

师:你为什么这么想?

生:因为我以前看到过关于北大山鹰社的报道。

师:你知道些什么呢?

生:就是北大的几个学生组成了一个登山队,他们在攀登喜玛拉雅山的时候雪崩了,死了十多个人。

师:非常好,一个人应该了解我们的社会。北大山鹰社是一个登山队,事故不是在喜玛拉雅山,它是在攀登另外一座山时遇到了雪崩,结果十来个队员葬身雪山。这件事情发生之后,各个高校的大学生们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有人说,他们死得其所,壮烈;有人说,北大的传统,北大的学生好像不应该做这些事情,他们的价值应该体现在学府里,而不应该在山上。这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你怎么看?

生:我觉得应该是值得的。因为就像前面余纯顺说的一样,地球是一本厚厚的书,应该去不断地翻阅它,而不应该只读了一页而不去翻下面一页。

生:我觉得不应该只是学习书本上的一些理论知识,应该自己走出去,去感受这个多彩的大自然。多彩的世界。

生:我认为他们的死是值得的,我觉得人生就应该是精彩的,让人有一种留恋。他们这样做虽然他们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人们都能记住他们。

生:我认为他们做的是正确的,因为他们这样做就是为将来报效祖国锻炼他们的意志。

师:哦。在这件事情上锻炼他们的意志力,然后才能去完成更大的事业。――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师:可能在大家的心底里还会有另外一种声音。我自己对这件事情至今还不敢下结论。我刚刚就此事问了一个从北大毕业的学生,他的回答是:我认为这事值得好好考虑。我感到这真是一个难题啊。怎么办?也许不妨用另外的一件事,来印证北大山鹰社这一事件。我们知道了,这是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伟大的悲剧》。大家不要打开课文,我想以此来检查大家的预习。

伟大的悲剧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

1、自主阅读,品味故事的生动性。

2、合作交流,感悟语言的潜在美。

3、探究主题,体验情感的震撼力。

二、设计思路:

1、预习就是自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阅读,它不仅仅是为了字词,更主要的是对故事的整体感知。————自主中有方法

2、比较文本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进一步感悟语言,能利用文本外的资源加深理解,填补阅读文本时的“浅”意识,从而突现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合作中讲深度

3、拓展阅读是为了学生在情感体验上得到升华,加强学生思想的深度,达到体验情感的震撼力。————探究中求完善

三、自主阅读预习题:

1、找出最容易读错的字3————5个,并注上拼音。

找出最难理解的词2个,查出意思。

2、故事中最精彩的片段、最有含义的句子、最让你感动的人物各一个,可与同学交流。

3、与原著进行比较,选择一处加以辨析。

四、教学流程模块:

(一)在情景中走进文本:音乐渲染、图片展示(略读)

在《泰坦尼克号》主题曲乐中,慢慢展现南极景观图片,滚动式出现阿蒙森、斯科特的个人资料介绍,以及作者简介和两条南极探险线路图。

(二)在交流中感知文本:交谈切入、由浅入深(粗读)

1、从《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的名言入手:“我之所以这样称呼这种时刻,是因为它们宛若星辰一般永远散射着光辉,普照着人类暂时的黑夜。”

2、黑夜中出现了哪五颗星辰?特别醒目。

3、感受南极的环境,领略行进的艰难,选择语段朗读。

(三)在感悟中解读文本:讲述故事、精读语段(精读)

1、讲述最感人的故事。

2、边听边思考,用一句话概括故事的内容。

3、作者在文章中是如何体现环境恶劣的?读相关段落(第七节)。

理解“销蚀”————学生动手查词典,在比较领悟中解读词语。

4、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体悟人物精神品质。出示文章第十节:

a、齐读文段。

b、用一句话概括内容。

c、从词句的感悟中领会人物的精神境界。“战栗”、“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为什么?

5、从文章中找出最让人感动的语句加以细细体会:结合“研讨与练习二”进行,着重讨论“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根据学生理解的情况,加强朗读指导,选择情景步步深入,加以领悟。

(四)在鉴赏中领悟文本:删减内容、赏析解读(赏读)

截取原著中的相关部分,进行鉴赏阅读,体会表现情感内容方面的异同。着重分析:

157页第三节末句“因为那时侯丰富的营养所含有的化学能和南极之家的温暖营房都给他们带来了力量(原文为‘热力’)。”

“不仅如此,他们心中钢铁般的意志现在也已松懈,来的时候他们满怀无限的希望,这希望体现了全人类的好奇和渴求,这希望给他们增添了无穷的力量。当他们一想到自己所进行的是人类的不朽事业时,也就有了超人的力量……说不定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与其说盼望着回家,毋宁说更害怕回家哩。”

策略:进行朗读。

个体阅读————小组阅读————共同讨论————形成共识。

(五)在拓展中体验文本:比较阅读、体悟挑战(悟读)

阅读《莫名其妙的“挑战”》

1、比较阅读,领悟文章主题,进行情感体验。

2、学生各自发表意见,提出自己的看法,用思辩思想解读文本。

3、思考:作者认为北大五名学子登山遇难值得吗?哪些理由阐明了作者的观点。

(六)在音乐中融合文本:基调悲壮、撼动心灵(心读)

再现“研讨与练习二”中的第三个句子,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品质?

在背景音乐中,教师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评析,以达到情感的升华,然后出现以下画面:

“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滚动式拉过。

让我们一起深刻地记住他们————斯科特、鲍尔斯、威尔逊、埃文斯、奥茨————把五个名字刻在纪念碑上(碑在转动着,它的背面是四个字:“人性之光”)。

五、作业:

搜集有关探索自然方面的资料,增加和丰富自己的拓展性知识。

你能把这堂课的感受和收获叙写出来吗?

伟大的悲剧教案【篇8】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伟大的悲剧》。说课内容包括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重点难点以及说教学过程五个部分。

一、说教材

《伟大的悲剧》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通过不同题材的学习,培养学生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为所热爱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伟大的.悲剧》是一篇节选的传记,课文写的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已经捷足先登,只好无奈但又十分坚毅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的故事。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探险队员表现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地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本单元选这篇文章正是要让学生感受这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品质和强烈的团队意识。因此,本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特色和亮点,在本单元,甚至本册书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自然,关注人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以上两方面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我确立了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文中的细节,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三、说重点难点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体验文本中蕴藏着的感情,在体验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

基于此,我确立文章重点是:对斯科特探险队崇高精神品质的颂扬和赞美。为了揭示这一特定事件的深刻内涵,作者在把握事实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了生动的描述,突现悲剧的不同凡响的意义,使读者心灵受到震撼。教学过程中我以这些震撼人心的细节为重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饱含情感的文字中感受和体会斯科特队员的伟大高贵的品质,并在阅读中逐渐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另外,文章对斯科特五人在失败和死亡面前所表现出的坦然和勇敢进行了着力的描写,而在这方面学生的情感体验较少,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是本课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融入课文,品味关键词句,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突破这一难点,达到深刻阅读体验的目的。

四、说教法学法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努力实践新课程理念,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选择的教法是:整堂课以“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通过整体感知、细节品味等途径,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心理,与高贵伟大的灵魂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学老师对话,在这种感受、体验、交流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法方面,我主要指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进入文本,读出感受,发现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解决问题。

五、说教学过程

因为文章篇幅较长,我课前组织学生进行充分地预习,熟悉故事情节和人物。上课时,我以课件显示“南极版图”,突出南极点科学实验站的名称“阿蒙森---斯科特站”,用富有激情的介绍引出课文和人物。以此导入课堂学习、创设凝重、沉思的气氛,建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激发学生对课文、人物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

整个教学过程我主要设计了四个环节的突破:

环节一: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的情节。这样的设计是为了遵循叙述类文体阅读规律,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思维能力。

环节二:文中哪些情节深深地打动了你?默读课文,圈划这些语句,并用一句话概括。学生在整体把握和感受文章之后,要引导他们从文章局部进行自主阅读,进一步深入文本,与作者对话,与事件中的人物对话,在提高学生对内容要点概括能力、语言感受能力的同时,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

环节三:小组选择最能打动你的情节,并讨论“是什么打动了你?”这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讨论过程中要组织学生朗读重点的语段、句子,像“奥茨英雄似的死去”、“斯科特三人安静地死去”等情节中的语句,并对关键词语要反复品读,以此加深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在谈到“斯科特的绝笔”这一情节时引导学生想象斯科特给国家、民众、朋友、妻子、孩子可能写一些什么。在对以上情节的感受和讨论之后,引导学生思考“伟大的悲剧”课题的深刻含义,从而突破文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环节四:为了让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有所增益,能够更好地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斯科特没能实现“第一”的目标,而且没能成功地返回祖国,可以说他是一个失败者,但他却赢得了胜利者都没有的尊重和赞誉。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失败,我们该怎样面对呢?这类问题既是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又是语文素质能力形成的内涵,也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的重要途径。

最后以送给学生三句名言的方式结束本课:

1、当失败不可避免时,失败也是伟大的。——惠特曼

2、我们的工作不是成功,而是在不断的失败中前进。——史蒂文森

3、失败是智者的课堂。历史不能改变,未来仍掌握在你手中。——休·怀特

(结语)

我们常说“读书是为了明理”。一篇好的文章会影响人的一生,同样一堂好课也会在学生的心中久久回荡。我们的课堂应该是智慧的铧犁,帮助学生开垦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希望,和他们一起去采摘那些文化领域的累累硕果,一起去分享那些伟大心灵闪烁的光芒。并在共同的学习和体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巅峰上捕捉受用一生的雨露阳光。这是我这堂课的追求,也是我平时教学过程中矢志不渝的思想。

伟大的悲剧教案【篇9】

一、说教材

《伟大的悲剧》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通过不同题材的学习,培养学生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为所热爱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伟大的悲剧》是一篇节选的传记,课文写的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阿蒙森已经捷足先登,只好无奈但又十分坚毅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探险队员表现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地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本单元选这篇文章正是要让学生感受这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品质和强烈的团队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自然,关注人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以上两方面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我这样确立这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感受主人公伟大的精神品质;理解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及作者所表达的颂扬之情。

过程与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起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重点难点:通过品读,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体会作者的写作意旨。

三、说教法学法

理论依据:教学过程是学生———文本————教师三者对话的过程,学生作为文本阅读的主体,因其阅读期待、阅读心境、阅读动机的不同,他们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也是独特的,而教师作为引导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这种阅读主体的独特感受和体会,在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感受能力。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体验文本中蕴藏着的感情,在体验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法: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努力实践这些新课程理念,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教学方法,整堂课以“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通过整体感知、品读、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心理,与高贵伟大的灵魂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学老师对话,在这种感受、体验、交流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法: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进入文本,读出感受,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环节:

环节一:复习旧知,引入新授。

由学生对“悲剧”之“悲”的理解引入新授内容。

(设计意图:以此引入新课学习,创设凝重、沉思的气氛,建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激发学生对课文、人物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

环节二:品读课文,合作交流。

(1)课文的题目是“伟大的悲剧”,,既然是悲剧,为什么又说是“伟大”的呢?品读课文,说说“伟大”体现在哪些地方?

(设计意图:在整体把握和感受文章之后,引导学生从文章局部进行自主阅读,进一步深入文本,与作者对话,与事件中的人物对话,在提高学生对内容要点概括能力,语言感受能力同时,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

(2)作者为什么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而给失败者斯科特作传?(设计意图:遵循阅读规律,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的体验,以学生阅读心理为切口,激活个性思维。)

(3)斯科特一行人探险的真正意义是什么?(设计意图:我们常说“读书是为了明理。”学习一篇课文,要让学生在态度、情感、价值观上有所增益,能够更好地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这既是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也是语文素质能力形成的内涵。由书本向现实生活的思维拓展,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的途径,也是书本学习的目的。)

环节三:学生质疑,集体讨论解答。(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挖掘细节中蕴藏着的丰富的人文素养,通过品读发展学生语言能力,通过对情节内容的想象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组讨论班级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探究的学习精神。)

环节四:课堂小结

环节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是否比以前更深刻的理解了“英雄”一词的含义了呢?能说出你心目中的英雄吗?

我们应该记住英雄们的名字,让他们成为我们心里的一个路标,一盏明灯,引导我们也能够为人类伟大的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甚至是生命!

这里,我引用美国总统里根为悼念“挑战者”号航天飞机遇难而发表的电视讲话里的一段话,来表达我们对英雄们的敬仰和哀悼:

“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我们所能尽力做到的就是记住他们的名字!”(课件展示)

茨威格《伟大的悲剧》,在我们的心里雕刻并矗立起了五位英雄的形象,他们的名字是:

斯科特威尔逊奥茨埃文斯鲍尔斯(课件展示)

请大家一起来读,让这些英雄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吧!

(设计意图:读书是为了明理。学习一篇课文,要让学生在态度、情感、价值观上有所增益,能够更深刻理性地认识理解更多的人和事,能够更好地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这既是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也是语文素质能力形成的内涵。由书本向学生的记忆,向现实生活的思维拓展,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的途径,也是书本学习的目的。)

环节六:

1、搜集并整理南极相关资料。

2、结合课文内容,阅读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给英国公众的绝命书,完成一篇阅读笔记。

(作业和板书作业主要是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和知识面而设计,学生可根据或阅读或写感受,自由选择。板书围绕伟大和悲剧而设置。)

伟大的悲剧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起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体会关键语句,来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人类南极探险的录像资料

【教学流程】

生齐读名言:顽强奋战后的失败和轻易获得的胜利同样可贺可敬!

导语 :是啊,失败和成功应同样受到人们的敬仰和尊重。然而,一直以来,我们的记忆中只容得下成功者,有人说,历史便是为他们而写的,其实并非如此,千百年来,在人类征服自然界的各个领域中,都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失败英雄,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就是其中的一位,接下来,让我们随着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再次回顾那段光荣的历史吧!(板书课题)

在学习新课之前,教师对同学们的预习情况作个简单的测试,现在我们来进行:

第一个环节闯三关

第一关:你会读了吗?

拽(zhuài) 癫狂(diān)(kuáng) 吞噬(shì)

羸弱(léi) 凛冽(lǐn)(liè) 步履(lǚ)

告馨(qìng) 销蚀(xiāo)(shí) 角(jué)逐

第二关:你了解了吗?(多媒体展示南极探险资料)

关于南极,你了解多少?

(冷、冰天雪地、人迹罕至、荒无人烟)

第三关:你想到了吗?

你觉得在南极考察,应该注意些什么?

(食物、路线、天气变化、耐寒的动物)

恭喜大家闯关成功!接下来,我们进行

第二个环节熟悉课文

整体感知:

咱们分成两队雄鹰队和猛虎队比比看,哪队最能干?

跳读课文,注意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课文读完之后,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他们真伟大;他们虽然失败了,但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虽然他们牺牲了,但他们的精神永放光芒;他们才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2.复述课文(可以单个复述,也可以几个人合作,抓住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

(课文主要写了斯科特一行探险队历经艰险,即将到达南极点时,却悲哀地发现他们竞争对手已经捷足先登了,只好丧气地踏上归途,归途中,由于遭受到了突然到来的恶劣气候,饥寒交迫,体力不支,最后一个一个悲壮的死去)

3.你觉得文中哪些细节令你难忘,说给大家听听。

(奥茨为了不拖累同伴,大风雪天自杀事件;威尔逊博士在生命无保障的情况下,还拖着16公斤的珍重贵石样品;斯科特海军用冻伤的手指给亲人写信)

生评出获胜队,并做简单的点评。

品味语言,谈体会

读读喜欢的句子

说说喜欢的理由

刚才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一定有不少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大家拿起笔,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最使自己感动的词语或句子,并谈谈体会。

例如:

甲生:我感动的语句是:斯科特为挪威人阿蒙森作证;感动的原因是:斯科特诚实、守信,有强烈的英国绅士风度,能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

乙生:我感动的语句是:斯科特在死后,还象亲兄弟一样抱着威尔逊;感动的原因是:他们互相团结有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丙生:我感动的语句是:威尔逊在临死之前还拖着16公斤重的珍贵岩石样品;感动的原因是:他有一种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自选研究:

刚才大家都体会的挺深刻,那么在阅读过程中,你还有哪些问题不太明白,咱们先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咱们共同讨论。

问问不懂的问题

悟帮助解决疑难

合作探究:

课文的题目是伟大的悲剧,我们大家都知道,悲剧就是以悲惨的结局结尾的故事,既然是悲剧,为什么又蕴含着伟大两字呢?他们付出这样沉重的代价,为了什么呢?请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斯科特一行南极之行的悲剧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失败之悲、死亡之悲、作证之悲、世人之悲)

2.伟大又体现在哪些方面?

(勇于探索,为事业而献身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诚实、守信、热爱祖国、热爱生命、热爱他人)

3.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创造性阅读:

今天,大家都挺能干的,看着同学们的兴致这么高,我们不妨一醉方休,一起走进智力测试宫创造性阅读。

对哪道题感兴趣,就说哪道题(多角度,有创意)

1.假如你是挪威探险队员阿蒙森,当你通过卫星电视看到斯科特一行在南极艰难的情景,你会怎么办呢?

2.假如你是挪威国王,当你得知斯科特一行遇难的消息后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最想做的事又是什么呢?

3.假如你是一位作者,你会为谁作书立传呢?

是啊,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一切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那么,你是如何看待失败的斯科特和胜利的阿蒙森呢?

伟大

斯科特(失败)

阿蒙森(胜利)

斯科特虽然在探索领域里失败了,但是他这种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和爱国精神等,不仅是英国人的骄傲,而且是我们全人类的骄傲,人们以此为荣;他虽然在探险事业中牺牲了,但他的探索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海滩拾贝:

联系实际,说说你所知道的伟大的悲剧式的人物或事件,这些人或事对你有什么启示?jAb88.com

(如:非典事例、抗洪事例等,他们都具有崇高的事业而献身的精神)

结束语:

同学们,你们是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新科技的发展,需要大家共同去开拓创新。因此,从现在起,就要树立科学意识,勇于探索,勇于同大自然进行挑战,让斯科特精神在你、我、他成长的道路上永存!

伟大的悲剧教案【篇11】

一、设计理念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综合。在教学环节中,注重跨学科的学习,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让学生在学科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从而充分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查找资料、引用资料,拓展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在复述课文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升思想认识。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目的是通过不同题材的学习,培养学生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必要时为所热爱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伟大的悲剧》是一篇节选的传记,本文写的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已经捷足先登,只好无奈但又十分坚毅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探险队员表现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地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这一南极探险悲剧所折射出来的人类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目标:激起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敢于探险的勇气、团结合作,集体主义观念和必要时为所热爱的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二)知识和能力目标:丰富探险知识、地理知识和其他文化知识,提高对这类文章的阅读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练习快述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引导学生品味文章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

四、教学重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理想感情,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五、教学时数

一课时

六、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南极地理知识、南极考察活动的有关资料。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展示人类南极探险的图片资料)

探险,既是人类对未知的探寻,也是人类对自身的挑战。从高峻的山峰到深邃的海底,从浩瀚的海洋到茫茫宇宙,哪里有奥秘,哪里就有人类的足迹。其间有成功的欣喜,也有失败的悲壮。探险过程中的任何艰难险阻,都遏制不住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挡不住人类迈向全新领域的脚步。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伟大的悲剧》,探讨95年前一次南极探险悲剧所折射出来的人类精神。

二、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理解生字生词。

拽出zhuài 无垠yín 癫狂diān 吞噬shì 羸弱léi 告罄qìng 遗孀shuāng 怏怏不乐yāng 忧心忡忡chōng 疲惫不堪bèi 语无伦次lún 海市蜃楼shèn 毛骨悚然sǒng

销蚀:消损腐蚀。厄运:困苦的遭遇;不幸的命运。

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悚然,恐惧的样子。

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语无伦次: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

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2、介绍作者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出身于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1904年后任《新自由报》编辑。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在法国结识魏尔哈伦、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从事外国文学(主要是诗歌)的翻译工作。战争爆发后,发表了反战剧本《耶雷米亚》,在瑞士与罗曼·罗兰等人一起从事反战活动,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1919年后长期隐居在萨尔茨堡,埋头写作。1928年应邀赴苏联,与高尔基结识。1938年流亡英国,并加入英国国籍。1941年到达巴西。1942年2月23日与妻子一起在里约热内卢附近的佩特罗波利斯自杀。

茨威格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茨威格一身正气,写下了无数充满同情、动人心魄的壮丽篇章。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德语作家之一。他一生追求的理想是人道主义和精神自由。出于人道主义的立场,赞美人与人之间的同情、仁爱和宽恕,厌恶资产阶级的尔虞我诈、虚伪和冷酷。

3、快述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分小组,同学间互相复述这个故事,并说说哪些细节最让你激动难忘,初步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明确:

1.理清故事的情节:课文写的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的奔向南极点,结果发现阿蒙森队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的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的死去。一方面,作者描写气候的恶劣,探险队与严寒的搏斗;另一方面,写探险队员牺牲的详情。

2.关注令人难忘的细节:例如,斯科特接受为阿蒙森业绩作证的任务。威尔逊博士坚持科学考察。斯科特将日记记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等等。

3.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险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作者所描绘的五个探险者,是英国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让所有人仰慕。字里行间,作者倾注了他的全部感情来写这一场悲剧的,对英雄的赞叹溢于言表。

三、重点品读

朗读品味,畅所欲言。

1、朗读6、7、9、10、11、12、13、14自然段,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题目中的“悲”是什么意思?文中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伟大”又体现在哪里?

要点:悲在生命的毁灭,伟大在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悲在为胜利者作证,伟大在诚实守信的绅士风度。

悲在孤独寂寞,伟大在勇于探索的豪情。

悲在探险的集体失败,伟大在团结协作的精神。

悲在失去朋友亲人,伟大在无私的爱。

3、品读最后一段,写一点赏析性的文字。

四、深入探究

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点拨,明确:

1、斯科特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

首先斯科特他们身上鲜明地表现出人类不懈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南极探险的行动表现了他们坚毅、执著、勇于为事业献身的英雄气概,归途中与死亡抗争,是何其悲壮、何其豪气冲天。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在恶劣环境和生死关头,能够团结协作,甚至不惜为团体、为同伴献出生命,奥茨独自走向茫茫风雪去迎接死神只为减轻队员负担即是撼人心魄的例证。他们身上还表现出强烈的爱心,对祖国民族、同伴亲友的一片挚爱之情正是支撑他们英勇行为的强大动力之一,斯科特最后的遗书完全是爱的真情流露。斯科特还具有令人敬佩的诚信风度,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人格的高尚,令人敬佩。

2、作者为什么给失败者作传?

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这可以从课文的最后两句话中找到答案:“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绝不主要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按照这个价值标准,茨威格当然认为给斯科特作传会更有意义,会给人长久的思考。

3、斯科特一行人此次探险的意义是什么?

从斯科特南极探险的悲壮之旅所折射出的人类精神已经远远超越了活动本身和那个时代,成为全人类跨时代、地域的宝贵精神财富。即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鼓舞。

五、拓展延伸

(多媒体出示斯科特的雕塑和题目)

1.假如你是挪威探险队员阿蒙森,当你得知斯科特一行在南极归途中艰难的情形,你会怎么办呢?

2.假如你是挪威国王,当你得知斯科特一行遇难的消息后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六、知识拓展

(多媒体显示流动的南极风光图片及解说:美丽神奇的南极)

南极点位于南纬90度,南极洲的面积为1400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区域常年被冰雪覆盖,被人称为南极冰原或白色沙漠。即使在夏天,也仅有5%的无冰源覆盖的裸露基岩,称为无冰区或白色沙漠的绿洲,白色沙漠的绿洲是南极陆地、淡水生物的主要栖息地。正是这些生物给南极这块凄凉冷漠的大陆带来了生机。

七、教学评价与反思

《伟大的悲剧》一课,重点在于告诉我们英国南极探险家斯科特和他的队员在归途的覆没悲剧是伟大的。为了揭示这一特定事件的深刻内涵,作者在把握事实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了生动的描述,突现悲剧的不同凡响的意义,使读者心灵受到震撼,并对他们的探险精神、科学态度、为了他人甘愿牺牲自己的行为肃然起敬。这些浓厚的人文素养,恰恰是我们学生所缺乏的,是必须引导他们很好地去讨论、认识并加以吸纳的。教学做到这一步,也只有做到这一步才可以说学会、学好了这篇文章。因此,本节课围绕这一问题进行设计,把孩子引领到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去体悟事件的价值、精神的价值。教学重点放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理想感情,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上。

本文篇幅虽长,但可读性很强,是训练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好材料。同时在快速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理清故事情节,能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进而把握课文内容。另外,课文中有许多非常感人的细节,茨威格在笔端饱含的深情正是通过这些细节表现出来的。所以我让学生多朗读,激发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体会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借助各种信息媒介提供丰富的信息源,把课本知识向课外延伸,拓宽教学空间。我在《伟大的悲剧》中采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南极风光,使学生了解南极。让学生欣赏有关南极探险的画面,阿蒙森和斯科特两队人员登山的视频,,深入了解本文故事情节,创设了师生共同学习的情境,增加了课堂教学密度,同时引导学生借助丰富的网上资源,主动获取知识,提高了自主学习探究能力。

伟大的悲剧教案【篇12】

学生现状分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追求新奇事物,对身边的万事万物都充满了好奇之心,渴望一探究竟,热中于各种探险故事,醉心于英雄传奇,对平淡的生活现实不满,希望感受刺激,这可能也是时下恐怖小说大行其道的一个原因吧。他们津津乐道于生活中各种戏剧化的事件、冲突,却因为生活阅历简单,生活实践少而不能把握这些事件、冲突背后所包含的人文意义。他们崇拜英雄,却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他们为生活中的失意而悲伤,却不了解什么是悲剧的实质。他们正在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可是他们头脑中的世界是模糊的,他们眼中的现实是混乱的,还缺乏对“伟大”一词的精神意义的深刻认识。

教学建议

一、学习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把握课文条理清楚的特点。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

2、结合作者的评论,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的意义,着重理解“伟大”的含义,树立正确的英雄观,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

3、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能够做简单的评论,并能根据要求写一段话。

二、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整堂课的教学以“粗读──浅议──精读──品味──朗读──写作”为脉络展开。重点应放在对“伟大”一词的理解上,即文中所赞颂的队员们的优秀品质。

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应在课前要求学生预习,并搜集课文的相关材料。教学中教师最好适当创设情景,以启发引导为主,步步深入。首先是对课文的整体把握,教师要提出阅读的要求,要求必须简单明确,学生易于领会操作。然后是对课文语言的理解,目的是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深刻意义,把文字变成学生头脑中的画面、场景等,再要求学生通过思考用自己的语言把对课文的理解表述出来。在一步步的引导下,学生逐步明确“悲剧”与“伟大”的含义,完成课文的情感教育。课文学习后设置写作练习是考察学生对课文主题把握的情况。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是首要的,要自己动手整理课文信息,这是帮助学生学习课文叙述条理清楚的特点,完成课文的知识教育,搜集相关资料,积极讨论思考,在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中,集思广益理解课文的精髓,从而实现学习目标,完成课文的教育价值。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一、导入

(多媒体展示资料)

注:可采用学生课前搜集的历史上南极探险的资料。导语:南极洲是地球上最遥远最孤独的大陆,它严酷的奇寒和常年不化的冰雪,长期以来拒人类于千里之外。数百年来,为征服南极洲,揭开它的神秘面纱,数以千计的探险家,前仆后继,奔向南极洲,表现出不畏艰险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业绩。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光辉的名字。(多媒体展示资料)自由阅读多媒体展示的资料。进入学习情景。二、学习课文课文《伟大的悲剧》就记录了南极探险史上最为悲壮的篇章。请快速阅读课文,列出课文所写的主要事件和发生的时间。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列出课文所写的主要事件和时间。

学生完成后展示自己列出的时间表。教师用多媒体给出参考表格。提出问题:请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学生回答。提问:在刚读了这篇课文以后,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可将学生回答中的关键词板书。)学生自由回答。提问:你认为作者所说的“悲剧”是指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很可能只认识到探险队成员的死亡,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要加以引导。)为什么作者在文章开头反复说“可能已经有人在这里树立了一个路标”“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学生回答后在教师的启发下,同桌之间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探险队员的死亡无疑是一个悲剧,可是更为深刻的悲剧在于,历尽艰苦后他们发现,他们的探险成果已由别人捷足先登而取得,对于探险家们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伤心绝望呢?因此,作者所说的悲剧具有这两层含义,也使这个悲剧带上了更惨烈的色彩。

(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提问:文中的哪些语言描述让你感受强烈?为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示例。)学生思考,然后四人一组交流,然后回答。先朗读找出的句子并在全班交流。同学们所选取的语句都能引起人们强烈的情感共鸣,那么我们怎么去理解作者所说的“伟大“呢?学生自由组合讨论。

结论:“伟大”是指在这个失败的探险中,队员们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和意志。

具体表述哪些精神和意志:人类征服自然的坚强毅力、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勇敢面对失败、国家荣誉高于一切、诚信、博大无私的爱等等。

作者在文中最后一段才点题,为什么?(让学生理解传统的卒章显志的写法。)“伟大的悲剧”到底指什么?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指名学生回答。作者记录了人类历史上一次失败的探险,却没有为胜利者阿蒙森作传,为什么?这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呢?请把你的感想用两三句话写出来。写自己学习后的感受并自由交流,学生间互相点评,推荐出写得好的文句全班欣赏。结束语: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到,胜利和失败不能单看结果,“伟大”也不在于成功的辉煌,真正的伟大是人们面对成败的态度。二、教学反馈建议练习检测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后面的练习。

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⑴为什么斯科特上校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要写日记呢?

⑵作者为什么说“生命的最后一息”而不说“生命的最后一天”?

⑶怎样理解文中划线的句子?

⑷这段文字使你感受到人物怎样的精神?

参考答案

1、表现出斯科特的镇静和伟大的科学精神。

2、用“生命的最后一息”更能表现出斯科特在生命快要结束时对朋友、同伴、妻小、祖国和人民的无私的爱。

3、真实地描写了斯科特痛苦而又悲壮的内心,歌颂了他勇敢的牺牲精神。

4、感受到队员们勇敢面对失败、国家荣誉高于一切、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博大无私的爱。

三、教学反思

案例推荐

《伟大的悲剧》教案(节选)

河南省灵宝市阳店一中方琳艳

教学流程

生齐读名言:顽强奋战后的失败和轻易获得的胜利同样可贺可敬!

导语:是啊,失败和成功应同样受到人们的敬仰和尊重。然而,一直以来,我们的记忆中只容得下成功者,有人说,历史便是为他们而写的,其实并非如此,千百年来,在人类征服自然界的各个领域中,都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失败英雄”,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就是其中的一位,接下来,让我们随着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再次回顾那段光荣的历史吧!(板书课题)

在学习新课之前,教师对同学们的预习情况作个简单的测试,现在我们来进行:

第一个环节──“闯三关”

第一关:你会读了吗?

拽(zhuài)癫狂(diān)(kuáng)吞噬(shì)

羸弱(léi)凛冽(lǐn)(liè)步履(lǚ)

告馨(qìng)销蚀(xiāo)(shí)角(jué)逐

第二关:你了解了吗?(多媒体展示南极探险资料)

关于南极,你了解多少?

(冷、冰天雪地、人迹罕至、荒无人烟……)

第三关:你想到了吗?

你觉得在南极考察,应该注意些什么?

(食物、路线、天气变化、耐寒的动物……)

恭喜大家闯关成功!接下来,我们进行

第二个环节──熟悉课文

整体感知:

咱们分成两队──“雄鹰队”和“猛虎队”比比看,哪队最能干?

跳读课文,注意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课文读完之后,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他们真伟大;他们虽然失败了,但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虽然他们牺牲了,但他们的精神永放光芒;他们才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2、复述课文(可以单个复述,也可以几个人合作,抓住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

(课文主要写了斯科特一行探险队历经艰险,即将到达南极点时,却悲哀地发现他们竞争对手已经捷足先登了,只好丧气地踏上归途,归途中,由于遭受到了突然到来的恶劣气候,饥寒交迫,体力不支,最后一个一个悲壮的死去)

3、你觉得文中哪些细节令你难忘,说给大家听听。

(奥茨为了不拖累同伴,大风雪天自杀事件;威尔逊博士在生命无保障的情况下,还拖着16公斤的珍重贵石样品;斯科特海军用冻伤的手指给亲人写信……)

生评出获胜队,并做简单的点评。

品味语言,谈体会

读──读喜欢的句子

说──说喜欢的理由

自选研究:

问──问不懂的问题

悟──帮助解决疑难

合作探究:

课文的题目是伟大的悲剧,我们大家都知道,悲剧就是以悲惨的结局结尾的故事,既然是悲剧,为什么又蕴含着“伟大”两字呢?他们付出这样沉重的代价,为了什么呢?请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斯科特一行南极之行的悲剧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失败之悲、死亡之悲、作证之悲、世人之悲)

2、伟大又体现在哪些方面?

(勇于探索,为事业而献身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诚实、守信、热爱祖国、热爱生命、热爱他人……)

3、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创造性阅读:

今天,大家都挺能干的,看着同学们的兴致这么高,我们不妨一醉方休,一起走进智力测试宫──创造性阅读。

对哪道题感兴趣,就说哪道题(多角度,有创意)

1、假如你是挪威探险队员阿蒙森,当你通过卫星电视看到斯科特一行在南极艰难的情景,你会怎么办呢?

2、假如你是挪威国王,当你得知斯科特一行遇难的消息后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最想做的事又是什么呢?

3、假如你是一位作者,你会为谁作书立传呢?

是啊,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一切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那么,你是如何看待失败的斯科特和胜利的阿蒙森呢?

海滩拾贝:

联系实际,说说你所知道的“伟大的悲剧式”的人物或事件,这些人或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如:非典事例、抗洪事例等,他们都具有崇高的事业而献身的精神)

练习题库

一、基础·积累·运用

请从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里任意选出15个词,联成一段话。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后面的练习。

利春晓舍身救人的一幕堪称壮烈!

1994年4月9日下午,就读于阳江市一中初三⑵班的利春晓与10多位同学到市郊田螺山照相留念。突然,附近的连环水库传来一阵阵呼救声。①他们循声望去,只见水面有一个人没时间了,救人要紧!②利春晓一把甩开同伴的手,沿着水库边飞快地跑了700多米,连衣服都来不及脱就扑入水中。③一米,二米,三米……他奋力游向溺水者。此刻,同伴们下至齐腰深的水中,将一棵六七米长的小树伸出去,大叫“抓住树,抓住树!”④春晓只要回头就可以拉着树安然脱险,但他没有回头,依然奋力向出事地点游去。到了!他一手拖着溺水者,一手划水,艰难地往回游。不幸,溺水者在本能的挣扎中猛然紧紧地抱住了利春晓,春晓气力不支,他再也划不动了,随后便慢慢下沉了,永远定格在青春亮丽的17岁。

利春晓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家庭。他的父亲经过艰苦创业,现拥有建筑公司、家具厂和鳗鱼养殖场等企业,拥有自己的小洋楼和小汽车。利春晓从八九岁起就在富裕的环境中长大。但是,他的父亲从农村到城市,勤劳俭朴、助人为乐的美德一直没有丢。家里人的衣食住行与常人并无多大差别,家里购物花钱,也从不大手大脚。但为公益事业,却从不吝惜。这些年,他家先后为家乡建设和扶贫捐款超过100万元。每次做善举时,他的父母都与孩子们一起商量,告诉孩子们:一个人要有爱心,多为他人、多为公众做事,自己的生活才会充实和有价值。

置身于这样的家庭,长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春晓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品格。他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是一位助人为乐的好少年。读小学时,他经常帮助家乡的孤寡老人做家务,挑水劈柴,买菜买米。他曾经有过三次舍己救人的历史:一次冒着被撞伤的危险,拉住一头奔向小孩子们的受惊的牛牯;两次跳入水中救起在水中挣扎的一名小孩和一位女同学。

1、用简短的文字说明第2自然段记叙的要素。

①时间:________________③人物:________________

②地点:________________④事件:________________

2、在文段中找出集中表达作者痛惜少年英雄牺牲的情感的一个句子。

3、指出对画线句子的内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①句:利春晓有帮助他人的自觉性。

B、②句:利春晓救人果断勇敢。

C、③句:利春晓游水动作缓慢。

D、④句:利春晓救人义无反顾。

4、第4自然段为何要写利春晓家庭的“不寻常”?选择分析确切的一项()

A、表现利春晓的父母勤劳俭朴、助人为乐的美德。

B、说明利春晓做出英雄壮举是因为他有富裕的生活环境。

C、说明富裕人家很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

D、说明英雄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

5、文中追述利春晓以前助人、救人的事迹,这与文段开头写利春晓最后的英雄壮举有什么关系?指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前后对比,突出利春晓最后英雄行为的壮烈。

B、前后联系,说明英雄的行为不是来自偶然的感情冲动。

C、说明利春晓最后的英雄壮举是他以前助人、救人行动的继续和发展。

D、说明利春晓最后的英雄壮举是有深厚的思想基础的。

三、拓展延伸

请把“伟大的……”这个短语补充完整,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以补充后的短语为题写一篇300字的短文。

参考答案

1、1994年4月9日下午利春晓连环水库利春晓英勇救人

2、他再也划不动了,随后便慢慢下沉了,永远定格在青春亮丽的17岁。

3、C4、D5、A

资料链接

1、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生于奥匈帝国的首都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家庭,从小喜爱文艺,十六岁便在杂志上发表诗作,二十岁时出版了第一部诗集《银弦集》。1920~1938年间,写了悲剧《伏勒波尼》、歌剧《沉默的女人》和大量的中短篇小说。著名的有《人生的转折》《感觉的混乱》《万花筒》《象棋的故事》等。茨威格在二十世纪西方文坛上是一位知名度很高的奥地利作家,也是在国外拥有最多读者的少数杰出的德语作家之一。

2、

以上就是《伟大的悲剧教案精选》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伟大的悲剧教案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