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北京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狐狸和乌鸦》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2-01-21

北京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狐狸和乌鸦》。

北京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狐狸和乌鸦》

教材分析:

本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一只狐狸看到乌鸦叼着一片肉,就想尽各种办法一次又一次的奉承乌鸦,结果乌鸦上当受骗,狐狸叼起肉跑了。说明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本课时的重点是认识课文的生字新词,理解词义。难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借助拼音、看图、观察比较等形式,读准15个生字的读音,识记生字词,正确书写“叼、肉”等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通过范读、指名读等形式,能读准字音,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好狐狸三次说的话。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引出课题 活动一

猜谜语。出示狐狸和乌鸦的贴图及板书。认识“狐狸”两个字。 能读准“狐狸”的读音,“狸”在这里是轻声。(评价目标一)

活动二 补充课题,师质疑狐狸和乌鸦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学习生字新词

活动一

生根据阅读提示自己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反复读。标出小节序号。(完成目标一) 准确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标出段落序号。(评价目标一)

活动二

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自己读不好的地方听听老师怎么读。(完成目标一)

活动三

检查自学情况。出示含有生字词语,指名分行读,注意正音,利用文中插图、联系生活及上下文理解词语,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完成目标一) 读准字音,理解“眼珠一转、一溜烟”的意思。(评价目标一)

活动四

出示含有“一”的词语,注意“一”的变调,读准含有“一”的词语。

(完成目标一) 在“一棵、一眼、一开口”中读去声,在”一篇、一转、一溜烟”中读阳平。(评价目标一)

活动五

交流生字的学习,学生汇报交流自己记住了哪些生字,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并且说一说写这个字要注意些什么。重点指导“叼、肉、差”的书写,在理解“赔”字意思的基础上记住这个字,体现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练习。(完成目标一) 学生自主识字学字,交流识字方法。能发现偏旁与事物之间的联系:“棵”跟树有关;“赔”跟钱财有关;“脸”跟身体有关;“叼”跟嘴巴有关。认识新的部首,区别“美、差”两个部首。(评价目标一)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注意正音纠错,课文能读得正确、通顺、流利,并带有初步理解的感情。(完成目标二) 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会正确停顿,流利并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评价目标二)

倾听别人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初步理解课文大意。(完成目标二)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评价目标三)

练习书写

认真书写习字册,强化识字教学。(完成目标一) 学生及时练习学过的生字。(评价目标一)

板书设计:

11 狐狸和乌鸦

精选阅读

北京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落叶》


北京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落叶》

一、教材分析: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通过“秋风起,天气凉,树叶黄了”点出了树叶飘落的原因,“用一片一片”点出了树叶飘落的情景。第2 至5自然段用相同的段式,分别写了由于树叶落在不同的地方,“小虫、蚂蚁、小鱼、燕子”分别把落叶当做“屋子、船、伞、信”,这是课文的重点,也是课文的难点。为学生边读边想像提供了非常典型的语言资源:有的躲在落叶里,有的坐在落叶上,有的藏在落叶下面的情景,一定会使学生感到很有趣,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课文篇幅虽短小,但语言却生动形象,富有趣味,句段较整齐。有利于学生感悟阅读方法,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逐渐形成独立阅读能力。

二、学生分析:

低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着好奇心,对于自己未知的领域勇于探索。他们已经对观察大自然里有趣的现象有了一些了解,对自然产生了喜爱之情,通过语言文字和图片,积累了一些表象,但又不十分清楚,其求知欲更强,更愿意阅读本文。

这是其一。其二,受生活阅历和知识积累的制约,他们虽然目睹了“秋风起,天气凉,树叶黄了 ”的自然现象,但没有把这些现象之间建立起联系,需要通过学习将现象之间的联系搞清楚,把现象所反映的规律弄明白,将学生的认识能力加以提升,思维方式加以拓展。

其三,生动具体的语言对学生具有吸引力。本文中第2至5自然段的生动形象,容易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各段的句式相同,有利于学生积累。但是也存在不利因素,当学生探究的知识超过它们所能理解的限度时,会对他们今后的探究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也是本课要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标之一。

三、设计理念:

1、注重发展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认识事物能力的理念。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知道“秋风起,天气凉,树叶黄了”是树叶“一片一片”飘落的原因,而“小虫、蚂蚁、小鱼、燕子”分别把落叶当做“屋子、船、伞、信”是它们的生活习性或生活方式。2、注重语言积累、语言运用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想像,使语言成为表象,通过表象把语言与事物联系起来,实现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四、教学目标:

1、学习8个字,认读生字。读好多音字“当”。

会写生字“船”,认识“舟字旁”。

2、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对大自然产生喜爱之情。

3、继续培养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对大自然产生喜爱之情。

2、认读本课生字,正确、规范的书写“船”。

六、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体会落叶给小动物带来的乐趣。

教学准备:课件 图片

七、教学策略:

1、引导学生拓展想像:如:想像有的躲在落叶里,有的坐在落叶上,有的藏在落叶下面的情景。树叶还会落在哪里?等等。

2、读中感悟: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想像--感悟--媒体的直观演示--再悟—再读,使语言成为表象,通过表象把语言与事物联系起来,实现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注重学法指导,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使教学过程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化。在教学中注重学法指导,即: 一读,二问,三体会,四再读。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有法可循,学会读书。

八、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出示课件)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师:大家说得真好。是啊,秋风起,天气凉,树叶黄了。树叶从树枝上一片一片的落下来。那一片一片的树叶让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同时,它也给小动物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你们想知道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落叶的世界。快去读读课文让我们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设计理念:低年级阅读教学要从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开始,阅读前让学生做好情感态度的准备,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在迫不及待、跃跃欲试的心态下进入阅读。这里用学生感兴趣的语言导入,用激情的叙述为孩子们创设了一种境界,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激发学习欲望。)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快打开书76页,自己读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忙,要把每个字音读正确。

2、在读课文的时候,我们遇到了一些新的字词,跟它们还不太熟悉,咱们把它们请到课堂上,你们愿意认识他们吗?

①谁能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指2生读,大家读读)

黄了 爬过来 来信 燕子 院子 底下

躲在 蚂蚁 沟 催

②当 dāng(当中 )

dàng(当做 )

3、 我们把这些词句朋友送回课文中,请你正确流利的读一读,做到不丢字、不加字。

4、 老师相信很多同学都能把课文读正确,你能不能再去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落叶都去了那里,遇到了谁?

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三)、品悟课文内容,读出自己的感受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同学们,什么季节有落叶呀?(秋天)

文中是怎么告诉我们的?读一读。(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树叶是怎样从树上落下来的?(树叶从树枝上一片一片地落下来。)

提问:“一片一片”是什么意思呀?

指名回答:“一片一片”是慢慢地一片一片的落下,时有时无地飘落。)

3、提问:课文中树叶是怎样落下来的?(一片一片的慢慢地落下来。)

【设计意图】:抓住文中的词语,对学生语言描述、动作示范的回答方式都给予鼓励,结合动作进行体会,降低了理解的难度,也能被大部分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所接受。

(二)学习二---五自然段

1、刚才你们读得真好,自己读读课文,边读边想树叶落到哪儿,遇到了谁?

2、指名说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你们好,我最先遇到谁了?(小虫)

(2)自己把这个自然段读一读

(3)小虫你把我当做什么了?

(4)体会躲

(5)小虫,你躲在里面感觉怎么样?(舒服,暖和,安全)

练习朗读 指读

4、学习第3自然段

(1)师:你是谁呀?

生:我是小蚂蚁

(2)师:小蚂蚁,你干嘛坐在我上面呀?

生:我把你当作船

那你来读一读这一段吧

(3)师:坐在上面你想去哪儿呀?

(4)快读读吧!把这种感觉读在脸上。

5、学习第4自然段

(1)小鱼,你怎么过来的呀?快做个动作

(2)你藏在我这干什么呢?

(3)体会藏

把你们玩耍时那种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吧!

6、学习第5自然段

(1)自己读读课文,你在低声说什么呢?

(2)大家想一想,落叶信上会写什么呢?

读读这一自然段,能不能把你的心情读出来呢。

四、拓展,练习说句子

( )把落叶当做( )。

指名按句式填空。

过渡:刚才我们认识了几个生字朋友,还记得它吗?

五)、指导写“船”

1、认识偏旁

2、你有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

3、写这个字时要注意什么,你来提醒大家

4、师示范写 描红体会

五)、总结: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呀?

板书: 地上 小虫 屋子

14 落叶 沟里 蚂蚁 船

河里 小鱼 伞

院子里 燕子 信

北京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花影》


北京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花影》

教学内容

学习、背诵古诗《花影》及相关生字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2、学会4个生字,3个认读字,认识“将字旁”。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并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教学难点

背诵这首古诗

渗德渗美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准备

语文书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导入:

1、教师朗诵《花影》,把学生带入情境。

2、我们一起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的《花影》。

二、小组自学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1、齐读古诗,纠正字音建立整体印象。

3、自学生字:

(1)读准字音,想想生字可以怎样记。

(2)汇报:

上下结构:童;左右结构:影、拾、将;

(3)指导书写,教师板书。

“将”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将字旁”由“点、横、提”组成,第二部分:“多”的上半部分,第三部分:“寸”,后两部分高矮、宽窄差不多。

“影”左宽右窄,三撇之间距离均匀,走向一致。

(4)在书上田字格中写一写,教师巡视

3、小组自学古诗,教师巡视指导。

自学要求:

(1)先互读古诗,要读通读顺。

(2)互相说说自己对每句诗的理解。(不必一个字一个字的解释。)

(3)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小组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一会儿在全班提出,集体解决。

(4)讨论:“从哪儿看出是写花的影子”?

(层层叠叠地铺在屋前的台阶上,几次叫书童去扫也扫不掉,刚刚被落山的太阳带走了,可以一轮明月又送回来了)

4、汇报自学情况,集体解决疑问。

收拾:(shou shi)整理。“拾”轻声。

教:同“叫” ,“使”的意思。

将:没有实在意义,“送将来”就是“送来”

三 指导朗诵 :

1、指名朗诵诗,要读出韵律和自己的感受。

2、教师范读,比较不同。

3、指导断句:

(1)先让学生自己试着断句,说明理由

(2)教师根据学生的断句进行分析:总结出最佳断句方法。

(3)按照断句再朗诵,看看有什么不同。

4、同桌互读古诗,读出自己的感受和韵律。

5、请一两名学生吟诵,生生评读、师生评读。

四、指导背诵:

1、填空,帮助背诵。

重重叠叠( )瑶( ),

( )度( )童( )( )( )。

( )( )( )( )( )( )( ),

( )教( )( )( )将( )。

2、教师背上句,学生背下句,合作背诵。

3、试着自己被下来,看谁背的快。

4、试着背诵两首古诗

五、作业:1、书写本课生字词。2、背诵这首古诗。

齐读古诗

自学生字

写生字

自学古诗

回答问题

朗诵古诗

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花 影》

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才被太阳//收拾/去,又教明月//送/将/来。

北京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梅花》


北京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梅花》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意思。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进一步巩固给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

4、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拿出几枝盛开的腊梅,让学生进行观察,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观赏后的感受。

2、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宋朝大诗人王安石写的赞美梅花的诗——《梅花》。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回忆学习的步骤,进行自学。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2、学生进行自学。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梅墙数寒独遥暗

(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墙:第五笔是“竖”

遥:熟字“摇”去掉提手旁,换上走之底,就是“遥远”的“遥”。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理解字意

数:几

凌:冒着,顶着。

寒:严寒,(交待出这是冬季)。

遥:远。

为:因为。

(6)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墙角数枝梅:墙角边有几枝梅花。

凌寒独自开: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遥知不是雪:远远看过去知道那并不是雪,而是盛开的梅花。

为有暗香来:因为有淡淡的清香随风飘过来。

(7)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8)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4、指导朗读

(1)听配乐朗读。(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学生进行朗读,而后评议。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三)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四)进一步理解古诗意思

1、诗人通过这首诗写了梅花的哪些特点?从哪些诗句看出来的?

(1)让学生默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在书中画一画有关的语句。

(2)自己组织语言练习说一说。

(3)结合自己的体会说一说。

(学生可以结合梅花不怕寒冷,在百花早已凋零的时候,勇敢地绽开笑脸,斗雪傲霜。从“凌寒独自开”这句看出来;诗人还赞扬了梅花的美丽,像雪一样洁白,从“遥知不是雪”这句看出来;另外,诗中还对梅花的品格进行了高度赞扬,写出了梅花的香味清雅不俗,从“为有暗香来”这句看出来。)

2、教师小结:

梅花洁白美丽,芳香独特,而且不争春斗艳,在寒冷的冬季,不畏严寒,竞相开放,默默地向人们展示着自己的独特之处。作者运用恰当的笔墨描绘了百花凋零,唯梅独放的美妙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赏之情。

(五)欣赏古诗

1、这首诗写得这么美,你喜欢哪句?谈谈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选代表参加集体交流)

2、师生共同欣赏,参加交流活动。

3、师生共同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六)实践尝试

1、给学生再现的空间,用画笔亲手画一枝梅花,感受梅花的美。(学生在音乐声中做画)

2、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把梅花图贴在展示板上,大家共同欣赏。)

(七)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背诵古诗,让家长评分,记录在书上。

3、完成书中的第三题。

4、自己写一首描写梅花的诗,配好插图。(选做)

北京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小企鹅和妈妈》


北京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小企鹅和妈妈》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活、极、柔、软、欣、赏、颜、闯、非、常”等10个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描写“极、软、欣、闯”。

2.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尝试读好人物的对话。

3.根据要求,展开想像说话。

4.初步了解企鹅生活的环境——南极,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 能正确认读“活、极、柔、软、欣、赏、颜、闯、非、常”等10个生字。积累词语14个。

2. 能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难点:

展开想像,说一说小企鹅长大了,出去闯闯的时候,还会看到些什么呢?

教学准备:

1. 教师方面的准备:教学媒体、生字卡片

2. 学生方面的准备:搜集南极和南极动物的小知识。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看媒体:南极。

2.你看到什么?学生交流。

3.南极到处冰天雪地,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在那儿生活着一种非常可爱的动物,你知道是什么吗?

出示“企鹅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指导学生朗读。

学习生字:极、活。(要求读准字音,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读词语“生活、南极”。

4.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企鹅和她妈妈的故事。

出示课题:10 小企鹅和妈妈齐读课题

说明:学习“极”,重点从笔顺入手,且复习“木”字旁和“横折扣折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小企鹅和它的妈妈吧!

1.听课文录音,说说你听到什么。

2.自由读课文。

(1) 做到借助拼音读准、读通课文。

(2) 思考:书上是怎样介绍小企鹅和它的妈妈的呢?

3.出示课文第二小节。

学习“柔软”。

(1) 读准字音。

(2) 谁能说说柔软的反义词?

(3) 课文中指什么是柔软的?还有什么是柔软的呢?

齐读句子,在朗读过程中理解“褶皮”,直观的感受企鹅妈妈柔软的褶皮和小企鹅生活小常识。(借助媒体演示)

三、学习课文,感受内容

调皮的小企鹅妞妞从妈妈的褶皮下钻出来,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

1. 自由读课文3——7小节,思考:妞妞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

(1)学生交流,教师指导生字的学习。

小组学习,教师指导“欣、赏、颜、闯、非、常”

“欣”是前鼻音,复习“欠”字部。“赏”是后鼻音

你能说出和“欣赏”意思相近的词吗?

读“闯闯”。注意轻声。

(2)指导朗读。

“哦,这天,这天多么好看!”小企鹅惊奇地赞叹着。

“哦,这地,这地的颜色真美丽。”小脑袋摇晃着说。

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体会小企鹅的兴奋、惊奇

(3)小企鹅第一次欣赏这银色的世界,一切都是新奇的,选你喜欢的一句话把它读好。

(4)分角色朗读小企鹅和妈妈的对话。

同桌对读小组对读男女生对读。

2. 第一次欣赏这世界的小企鹅以为只有白色和蓝色呢,妈妈怎么跟它说的呢?

3. 自由读8、9节。

(1)师生对读。

(2)男女生对读。

(3)五彩缤纷的颜色构成了美丽的世界,小企鹅长大了,出去闯闯的时候,她还会看到些什么呢?

四、复习巩固

1.开火车读生字。

2.美丽的极光出现了,你能读读吗?

柔软、温暖、生活、南极、清新、颜色、惊奇、欣赏、闯闯、非常

五、指导书写

描写“活、极、软、欣”四个字。

1.教师指导“软、欣”,重点指导“欠”字部的书写;“极”指导右边的笔顺。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课外拓展

交流有关南极和南极动物的小知识。

北京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水果丰收》


北京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水果丰收》

教学内容:

本课是识字教学。前两行有6个词,是6种水果的名称。中间6行是6个词组,又介绍了6种新的水果,不仅写出了它们的名称,而且分别写了它们的形状、颜色和口感。最后是一个句子,写水果丰收了。这样有利于学习记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8个生字,认读7个字。

能力目标

能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把字写端正。

情感目标

会读本课的词语和句子,体会水果丰收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熟本课词语和句子。读出层次。

2、通过朗读,认识各种水果。

3、学会本课中的4个生字。

教学重点:

通过读词语、读句子识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们都喜欢吃哪些水果?

2、老师给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水果,你们想知道有什么吗?打开书,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三遍,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读,帮助纠正字音。

3、指名读,评议。

4、全班齐读。

(三)了解课文内容

1、丰收是什么意思?这里指什么?

(教师板书:丰收)

2、学生读六种水果的名称,(教师板书:水果的名称)

3、这六种水果是什么样的?

4、谁给大家读一读这六种水果。指名读。

5、除此之外,文中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水果?请同学们读一读。

请同学们想象这些水果的样子、颜色和味道。

指导学生读词组,注意节奏。

6、你还知道什么水果?它们是什么样子的?(指名学生发言)

7、齐读句子,各种各样是什么意思?怎样读?(学生自读)为什么这样读?(体现水果多)

8、全班齐读课文。

(四)学习生字

1、指名学生读课题和六个词语。

2、在这些词语中,有四个生字“丰、收、菠、桃”,你是怎样记住这几个字的?和小组内的同学们交流交流。

自主学习。你是怎样记住这几个字的?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说说结构记字形。

全班交流

(1)识字方法:结构识字:左右结构:桃、收上下结构:菠

形声字构字规律:菠,上面的草字头表意,下面的“波”表音。

加一加的方法:三加一竖就是丰。

(2)教师指导:丰:三横中的中间一横最短。

收:第一笔是竖提,一笔写成。右半部分是四笔反文。

桃:左窄右宽。

(3)组词。

3、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指导汉字运笔、占格。

(2)学生照田字格里范字描红、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

抄写生字和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认识各种水果。

2、学会本课中的4个生字。

教学重点:

通过读词语、读句子识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生字,指导字形。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四个生字,谁想到黑板上来写一写这几个字。(指名学生生书写)教师指导、纠正这几个字的书写。

2、检查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词组和句子。

2、在这些词语中,有四个生字“弯、梨、沙、甜”,你是怎样记住这几个字的?和小组内的同学们交流交流。

自主学习。你是怎样记住这几个字的?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说说结构记字形。

全班交流

(1)识字方法:结构识字:左右结构:沙、甜上下结构:弯、梨

换一换:变——弯

(2)教师指导:甜:要写的左右大体相当。

梨:木,横要写的长一些,托住上面的“利”

弯:第三、四笔都是竖。

(3)组词。

3、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指导汉字运笔、占格。

(2)学生照田字格里范字描红、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4、认读二类字。

作业

抄写生字和词语。

北京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咕咚来了》


北京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咕咚来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1个生字(热),认识“四点底”。

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2、会读指定的词语,能用“热闹”说一句话。

3、能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复述下来。

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听别人说的话也要动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别人说的是对还是错。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听别人说的话也要动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别人说的是对还是错。

教学难点:

1、能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复述下来。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听别人说的话也要动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别人说的是对还是错。

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2’)

1、(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在这座美丽的森林王国里,生活着很多可爱的小动物。在这里,每天都会发生很多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座森林王国,看看又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发生了。

2、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2’)

1、自己看音节读课文,要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

2、你能叫出下面词语朋友的名字吗?

木瓜:谁知道木瓜是什么?指名说。

看图介绍:木瓜是一种植物的果实,它生长在温度较高的地区,木瓜可以吃,也可以用来入药。

水花:你见过水花吗?在哪儿见到的?(石头扔进水里;手拍打水面……)

咕咚:当石头扔进水里的时候,我们不仅能看到水花,还能听见声音呢。出示词。

逃跑:这个词表示的是一种动作,谁愿意给大家做一做?

跑的时候要用到脚,所以跑这个词就是足字旁。

跟着:像这样的词还有“跟着”,跟着别人走也要用到脚,所以它也是足字旁。

热闹:提示“闹”在这里应该读轻声。

课文里怎么热闹了?出示句子读:这下子可热闹了,动物们全跟着跑起来。

是啊,那么多的动物都跟着跑起来,能不热闹嘛。

你还见到过哪些热闹的场面?你能用热闹说一句话吗?

齐读:吓坏、正巧、熟了、大伙儿(提示儿化音)、哈哈笑

3、把这些词带回课文里,再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

4、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都标好了自然段,说一说共有几个自然段。

5、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读思感悟:(15’)

(一)、通读全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课文里提到了哪几种小动物。

(1)指名请一位同学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上小动物的图片。

(2)引导学生:只有这三种小动物吗?你是从那个词看出来还有很多很多小动物的?(板书:动物们)

2、小动物们遇到了一件什么事?他们在遇到这件事之后的反应一样吗?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二)、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说小动物们遇到了一件什么事。你是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2、赶快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从这一段还知道什么了?

3、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把你知道的都读出来。

(三)、第二、三自然段。

1、原来是一个木瓜掉到水里,发出了“咕咚”的声音,不过小动物们可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小动物们在遇到这件事之后,它们的反应一样吗?(不一样)快点读读二、三自然段,看看它们是怎么做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逃跑、拦住)

2、小动物们为什么要逃跑呢?(因为他们都很害怕)

3、可不是,第一个听见“咕咚”声的兔子就被吓坏了,(出示句子)赶紧读读这个句子,你从哪儿看出兔子被吓坏了?

(提示:“拔腿就跑”说明兔子心里很害怕,所以跑得特别快。)指导朗读。

4、其他的小动物听见兔子的喊声也很害怕,全都跟着兔子跑起来。

自己把第二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读出兔子和小动物们惊慌的样子来。自由读,指名读。

5、小动物们知道“咕咚”来了,全都吓得逃跑了,只有大象没有跑,他把大伙儿拦住了,我们看看大象是怎么说的。自己读读第四自然段。

6、出示第三自然段,找找这些话分别是谁说的。用不同的颜色标示出来。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7、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把小动物们的对话读清楚。

(四)、第四自然段。

1、听了大象的话,他们又一起来到湖边要看个究竟,那结果怎么样呢?我们赶快读读第四自然段。

2、大家为什么“悄悄”来到湖边呢?(他们还不知道“咕咚”是什么,怕惊动了“咕咚”,所以“悄悄”的。)

3、当他们悄悄来到湖边终于弄明白了,原来是木瓜掉进了湖里,如果这时你就是在湖边的一个小动物,亲眼见到什么是咕咚后,你也笑了,你心里会想什么呢?(引导学生知道虽然都是笑,但每个动物想的不一样,笑的内容也不一样)。

4、多有趣的结局呀,难怪大家都笑了,让我们再读读第四自然段吧。

5、试着背诵第四自然段,不会背的同学可以看着书一起读。

四、复述课文,发展语言:(5’)

1、朗读全文,思考:你读后有什么感受?(学生可能说兔子和小动物自己吓自己;也可能说兔子不该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就乱说……)总结板书:不对、对。

2、你喜欢这篇童话吗?能试着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吗?自己练一练。指名复述。

五、学习生字:(5’)

过渡:由于没弄清是怎么回事,这个“咕咚”可让森林王国热闹极了。

1、出示词“热闹”,读词,“热闹”的“热”是这课的一个生字,看音节读准字音。

2、认识新偏旁:四点底。会读会写(提示:第一个点是左点,稍大,中间两个右点都比较小,最后一个右点较大)。

3、你怎么记住这个字呢?

4、组词:热闹、火热、炎热、热情、热烈、热水、热心……

5、指导书写:整体观察,上大下小。

生描红,边描边想想还有什么要注意的。(横折弯钩和“飞”字中的横折弯钩一样,要写得斜一些。)

师范写,学生练习。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到了森林王国,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我们以后做事要向大象学习,听别人说的话也要动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别人说的是对还是错。回去以后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6、咕咚来了

小兔图小猴图 —— 逃跑

动物们

大象图—— 拦住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狐狸养鸡》教案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狐狸养鸡》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特冠”等1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吵嚷冲扇”的读音;会写“挤挨”等8个生字。

2.学会不出声地读课文,通过多种方法猜生字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抓住狐狸的矛盾心理,体会狐狸善良的一面。

【教学重难点:】

借助图画,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猜字音;学会默读课文,了解狐狸也有善良的一面。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特冠”等19个生字,会写“挤挨”等4个生字。

2在课文中找出不认识的字,猜猜他们的读音,再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3能不出声地读课文,说说狐狸吃了这些鸡吗?这是只怎样的狐狸?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指两名同学分别讲一讲《狐狸分奶酪》《狐狸养鸡一》的故事。

2教师导语:狡猾的狐狸在养鸡的过程中,和小鸡日夜相处,慢慢变得善良了,但是狐狸天生爱吃鸡,那他到低有没有吃掉这些鸡呢?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狐狸养鸡二》。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文,教师提出自读要求: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并多读几遍②遇到不认识的字,试着猜一猜它们的读音。

2同桌,前后桌自主交流识字方法。

3多种方式识记生字,读准多音字“吵嚷冲扇”的读音。

(1)带拼音读,去拼音读。

(2)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识记生字,如:

中----冲间---简票---漂少---吵爪---抓贝---败

诗---特很---恨船---般

(3)出示含多音字的词语,强调读音

吵吵嚷嚷冲着扑扇

4开火车认读词语

特别冠子漂亮训练抓到冲着凶相另一番扑扇一般一圈即使简直吵吵嚷嚷气急败坏

(1)指名读,教师正音。

(2)齐读

(3)开火车读

(4)自主选择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试着不出声地读课文,找出文中不认识的字,猜猜他们的读音,再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6读了课文,想一想:天生爱吃鸡的狐狸,最后吃了这只鸡吗?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7过渡语:这两个问题特别值得我们研究,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课文。

三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1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挤挨败凶,观察生字,说说他们在田字格里的占位及结构。

2教师示范书写,生观察,跟着书写。

3学生描红,写字,教师指导点拨。

4展示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坡另”等4个生字。

2默读课文,说说狐狸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下不了口”呢?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3综合本单元的课文,说说狐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出示上节课的词语,认一认。

2小组比赛读。

3想一想,上节课什么问题我们没有解决?(狐狸吃了这些鸡吗?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二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过渡语:狐狸最终并没有吃这些鸡,而是在一个黑漆漆的夜晚,偷偷地溜走了,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呢?

2默读课文,思考:你从哪儿看出这是只善良的狐狸?找出相关句子。

(一)狐狸矛盾显善良

出示句子:

①这时,狐狸有点儿恨这群鸡了:傻瓜,干嘛不逃掉?他突然想了个主意,训练这群鸡,把他们训练的像鸟一样。如果到时候,他们不能像鸟一样飞翔,我抓到他们,可就别怪我狐狸无情了。

②狐狸真是又好气又好笑,望着一天天肥壮起来的鸡,心里矛盾极了。他真想告诉鸡们,自己是一只狐狸,天生爱吃鸡。他非常非常想吃掉他们,只是怎么也说不出口,即使说了,恐怕鸡们也不相信。不是自己叫他们学飞的吗?干脆趁天黑咬死他们,吃掉他们。可是一到夜里,看着鸡们挤在自己身边,安安静静地睡着,他无论如何也下不了口。

1反复读这些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小组内交流学习。

3指名说一说。

4有感情地读这些句子,体会狐狸矛盾的心理。

5过渡语:我们从狐狸矛盾的心理和狐狸的行动中感受到了这是一只善良的狐狸,你还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狐狸是善良的?(提示:请大家观察观察小鸡)

(二)小鸡表现显善良

1指名说一说你还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狐狸的善良。

2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自由交流。

3出示句子:

①只是夜晚,鸡们还是挨挨挤挤卧在狐狸身旁。

②可是鸡们吵吵嚷嚷:“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就不飞,就不飞,就不飞!”

③这些鸡还是第一次看到狐狸的凶相,以为狐狸真的生气了,他们只好乖乖地练习。

④鸡们飞了一圈后都落到了狐狸身旁,争先恐后地向狐狸描绘飞翔的感觉。有只鸡还对狐狸说:“你也飞吧,可好玩了。”

⑤一群鸡在四处寻找,叽叽喳喳地叫着,寻找一只狐狸。

4读了这些句子,你有什么感受?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5小结:这些鸡在和狐狸一起生活中,渐渐把狐狸当朋友,当妈妈一样信任依耐,说明狐狸也像朋友,像妈妈一样对待这些鸡们,也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狐狸是善良的。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了本单元的课文,狐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总结: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让我们明白了,很多动物并不是天生的狡猾凶残,通过后天的环境改变,和睦相处也可能产生很好的感情的。人与人之间更是如此,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只要人人都有一份爱心,多一些关爱,相信世界一定会更加和谐美好的!

3还有许多与狐狸有关的故事,请同学们找一找,读一读。

四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1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坡另诉信,观察生字,说说他们在田字格里的占位及结构。

2教师示范书写,生观察,跟着书写。

3学生描红,写字,教师指导点拨。

4展示评价。

北京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小熊开店》


北京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小熊开店》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性,体验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体会乘法与除法运算意义的联系与区别,会应用乘法或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积累经验,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4.培养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收集并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学会利用相关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抽象思维以及思维的灵活性和求异性。

教学重点:

1.会用2到5的乘法口诀求商。

2.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

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方法:

引导观察、比较、归纳及合作交流。

教学学法:

小组讨论,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小熊开店”情景课件,口算比赛纸张(每人一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激趣引入。

1.用开火车形式复习2到5的乘法口诀(课件出示补充口诀10题)。

2.我们班的小朋友果然厉害,把口诀补充得又对又快。动物王国里的小熊看了大家的精彩表现,想邀请大家开着火车去动物王国游玩,愿意吗?好,我们现在就出发!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我们先去小熊的小商店里逛一逛吧!从小熊商店可以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指名说一说:每个布娃娃6元,每辆坦克5元,每个皮球3元,每个铅笔盒4元,每只风筝8元。)

小熊的商店好热闹呀,小猴、小猫、小狗听说小熊商店开张,一大早就赶来买东西了!小猴非常喜欢坦克,想买4辆坦克和好朋友一起玩,可是小猴抓抓耳朵怎么也想不出4辆坦克需要多少元钱?谁能帮他算算?

1.出示问题:买4辆坦克需要多少元?

(1)指定学生回答。

(2)问:这里的5×4表示什么意思?计算时用了哪句口诀?

小猫也想买坦克,它拿出20元给小熊,可小熊一时糊涂,不知道拿几辆,你们能帮它计算20元可以买几辆坦克?

2.出示问题:20元可以买几辆坦克?

(1)怎么列式?(20÷5=4(辆))

(2)这里的20÷5表示什么意思?

(3)你是怎样想出20÷5的商的?

(4)指名回答,学生可能有几种回答。

①1辆5元,2辆10元,3辆15元,4辆20元,所以可以买4辆;

②用口诀:四五二十。

③用口诀想,几五二十?四五二十,所以得4。

④因为5×4=20,所以20÷5=4。……

师:你认为刚才这几个同学的办法,谁的办法最简便,你最喜欢谁的办法?为什么?(用乘法口诀计算比较好)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能用口诀很快求出20÷5的商。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用2到5的口诀求商”。(板书课题)

3.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师:仔细观察上面这两个算式: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A、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B、小结:这两个算式的算法不同,意义不同。5×4表示4个5元是多少,20÷5表示20元里面有几个5元。但是3个数是相同的,都是5、4、20.这两个算式有着密切的联系,乘法算式中的积在除法里作了被除数,乘法算式中的两个乘数在除法里一个作了除数,另一个作了商。它们在计算时用了同一句口诀。利用乘法口诀不仅可以求积,还可以求商。

4.丰富情境,运用求商方法,解决类似问题。

(1)师:小狗有12元钱,它见小朋友们这么能干,就出了两个问题考大家。

课件出示:12元钱可以买( )个铅笔盒。

12元钱可以买( )个皮球。

A、学生独立解决,然后交流求商方法。

B、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得出:被除数一样,除数和商交换了位置,应用的口诀都是“三四十二”。

(2)老师拿了24元钱,也想在小熊的商店里买点东西,买哪一种东西能正好用完?能买几个?赶快帮老师出出主意吧!

学生可能会想出多种方法。

A、能买3只风筝:24÷8=3(个)

B、能买4个布娃娃:24÷6=4(个)

C、能买6个文具盒:24÷4=6(个)

D、能买8个皮球:24÷3=8(个)

提问:这四个算式中,哪两个算式用了同一句口诀?

小结:你们真聪明,不但学会了用乘法口诀求商,而且为老师出了这么多好主意,谢谢你们。

三、巩固练习,应用深化。

1.还想在动物王国里继续游玩吗?想玩啊,就要闯过这一关(第42页试一试)。

24÷3 28÷4 20÷5

14÷7 32÷8 45÷9

学生独立做,指名说一说6题所用的口诀。

2.游戏:“小鸟回家”。(第43页第1题)

A、师:小朋友,小熊开店的消息传遍了千家万户,小鸟也知道了,它们要从远方飞回家去,可是小鸟们都不认得家了,你们能帮它们找到自己得家吗?

B、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用课件演示师生共送小鸟回家。

C、师:鸟儿们都回到自己家里了吗?这两只小鸟为什么不回自己家里?这两只小鸟真可怜,大家有什么想法?同学们真有爱心,爱心小屋的门牌号应该是什么?(四八三十二)两只小鸟高兴地在小屋前给大家表演起了节目,它们还说,马上会有另外两只小鸟飞来和它们一起居住,猜一猜,另外两只小鸟分别是谁?(4×8、8×4)四只小鸟在一起更开心了!

3.蚂蚁搬家。

师:小蚂蚁们听到了小熊开店这个好消息高兴极了,决定把家搬到小熊的商店附近。瞧,它们正忙着搬家呢!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它们在干什么?

师:你能算出需要几只蚂蚁才能运完吗?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27÷3=9(只)

四、全课小结,课外知识拓展。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身边有哪些除法问题?

北京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画家乡》


北京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画家乡》

教学目标

★能正确认读“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贝、虾”两个字。

★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的优美和画中家乡景色的迷人。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12个生字。

教学难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体会作者语言的优美。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谈话:同学们,大连,是我们美丽的家乡。你喜欢大连吗?

2、是呀,风景秀丽的海滨城市,谁能不喜欢呢!如果让你把我们的家乡画下来,你想画什么?(指名说)

3、大连的美景真多呀,老师相信你们画的大连一定很美。今天你们的画家朋友也画了自己的家乡,他们画得可美了,想看吗?

4、让我们一起走进24课《画家乡》。

5、板书课题。学生美美地读课题。

二、识字写字:

教师过渡:文中的几个小画家已经迫不及待地和大家见面了,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102页,借助拼音小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小结:刚才小朋友们读得可真认真,很会学习。书中的生字宝宝都着急了呢,一起去打个招呼吧!

2、识字

(1)带拼音出示词语

①自由练习拼读,不熟悉的可以问问同桌。

②指名读。

③指名领读。

④教师强调易错读音:“匹、市”

(2)去掉拼音出示词语词语(词语变换位置)。

①自由练习读。

②开火车读。

③词语放到陌生语境中读。

(3)只留生字(变换顺序)。

①男生女生配合读。

②扩词读。

③抢气球游戏。

3、写字

师过渡:会读还要会写,下面我们来看“贝”字的写法。 教师指导“贝”,教师范写,学生描、写各一个。 “虾”字教师强调结构,学生描。

教师小结:同学们生字学习得很不错,字写得又非常端正,真了不起。

三、初读感悟

教师过渡:课文里的小画家朋友可高兴了。他们特地邀请我们去欣赏他们的家乡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中去欣赏吧!现在请小朋友来读课文,每人读一段,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指名读课文。 教师小结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让我们认识了许多小画家朋友,他们都是谁呀? 指名回答。

师:他们爱家乡,也爱画自己美丽的家乡。他们都争着抢着要我们去自己的家乡呢,你想欣赏谁的家乡?(指名说)

2、出示涛涛的家乡图。师:这是谁的家乡?他的家乡在什么地方?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将文字内容大概复述一遍)。

师:涛涛的家乡真美呀!同学们的观察力真好,通过图画,就能把涛涛家乡的美丽表述出来。同学们读一读书中的第二段文字,相信同学透过语言文字,更能体会出涛涛的家乡美。

3、出示第二段文字,学生自读。

4、指名读。每人读一句。

师追问:涛涛的家乡在海边,那里的大海什么样?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那么??那么??”句式。

师引导:大海蓝吗?宽吗?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语让我们感受到海特别的蓝,特别的宽?(那么??那么??)

师:小朋友们说对了,请你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6、师:想象一下,远处的船里装着什么?引导学生朗读“一艘艘船上??”句子。

7、师:海滩上那个赤着脚捡贝壳的孩子就是涛涛。涛涛是那么??那么??(引学生用“那么??那么??”句式说话。)

8、再将整段完整齐读一遍。

9、师小结学习方法:刚才我们欣赏了涛涛美丽的家乡。我们是怎样学的?引导学生归纳:先通过图画感受美丽,再通过品读文字感受文字的美,最后通过朗读感悟美,通过图画、文字、朗读最后感悟到了家乡美。

教师板书。对照板书再次归纳、强化学习方法。

10、过渡:还想去谁的家乡看一看?(大屏幕出示山山的家乡图)

11、小组运用刚才的方法合作学习,欣赏山山的家乡美。 反馈,略读。

四、说话练习

师:小朋友的家乡真美啊,他们是怎么把家乡描绘的这么美的?请大家看大屏幕上的两个句子。

1、指名读。发现两个句子里都有“那么??那么??”的句式。

2、教师用“那么??那么??”说一句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用“那么??那么??”说话。

师小结:看来小朋友们的想象力真是丰富极了!

五、全课总结

教师:还有剩下几位小朋友呢!他们的家乡也一样很美,我们下节课接着看。

板书设计

24 画家乡

图画 文字}

家乡美 朗读

北京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王冕学画》


北京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王冕学画》

(一)情境导入,质疑激趣

1.出示课文中的第一幅插图。

导语:大家看,你知道图画中的小朋友是谁吗?看他正在干什么?(王冕――画荷花)

2.板书课题,生齐读。

3.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问题?

例如:王冕是哪时候的人;他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学画荷花;他是怎么学画荷花的;学的怎么样呢等等。

4.教师相机给予评价。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先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读读课文,遇到有困难的地方用笔标出来。(包括不认识的字、词和读不通顺的句子。)

2.自己用各种办法解决朗读中的字音困难。(可以借助拼音或者顺着句子猜一猜;也可以请教身边的同学或者小组内相互交流。)

3.把解决了的困难反复读一读。

导语:谁现在就能把课文读得正确、通顺了?指三名同学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看书,仔细听他们读得是否准确。

4.指导学生相机评价。(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同时指出读得不准确的地方。)

5.认读生字,加深记忆。

导语:看来,要想把课文读得正确、通顺,必须要把生字读准了,认熟了。相信聪明的你一定能战胜它们的!(先自由读,再将自己喜欢的词语领读。)课件出示:

穷 傍 晚 湖 荷花 花 瓣 滚来滚去 节省 不灰心

(三)朗读课文,体验情感

1.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来评评王冕是个怎样的孩子。

(1)自由读课文。

(2)指几名同学发言,教师相机评价。

2.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会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1)指名读课文,相机评价。

(2)这段话中,哪一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给同学们听听吧。教师相机指导感情朗读句子。(满湖通红――更鲜艳了――清水滴滴――滚来滚去――出神)

(3)观察一下图中王冕的神态,你来说说怎样就是看得“出神”了?

(4)同桌一起读读这一段,感觉一下自己读得有没有进步。

(5)这段课文中这么多优美的词句你记住了哪些,赶快推荐给大家吧。

3.联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时你对王冕的印象,你认为王冕能把这么美的荷花画出来吗?大胆地谈谈你的看法。

4.我们一起读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看看与我们想的一样吗。

(1)齐读最后一段。

(2)读到这段中的第一句话,你想谈点自己的感受吗?

(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当时的情况谈谈对“节省”的感受。)

(3)闭上眼睛想一想,每一天王冕都是怎样地练习画荷花呢?

(4)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画了几个月,那纸上的荷花就像刚从湖里采来的一样。

(5)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看看王冕画的这一池荷花,你来说说它们的样子吧。

教师相机评价。

(四)、总结全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你从王冕学画这件事知道了什么道理?(无论学习什么,都要下苦功夫,否则一事无成。)你打算怎样向王冕学习?(略)

(五)、 课堂练习,拓展活动。

用一段话夸夸你自己,平时是怎样勤奋、用心地学做一件事的。

(六)、作业

1、把学到的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2、抄写第二段,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自我问答:这篇课文两课时也很紧,第一课时到学习完生字后,主要以读为主。第二课时教学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到最后的拓展活动,学习过程还是比较轻松的。

板书设计:

王冕学画

一边……一边……

看 荷花更鲜艳 花瓣 荷叶

想 画下来

画 不灰心 天天 像……一样

北京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方字歌》


北京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方字歌》

教学目标:

1、结合儿歌学习6个带有“方”字的新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学习字音、分析字形,能正确规范书写4个生字。

3、懂得汉字的构字特点,培养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辨字音,析字形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位老朋友,看看它是谁?(出示“方”)

师:“方”字怎样写? (学生书空)

师:你以前在哪个字里见到过它?(学生思考、回答:放、房)

随着学生回答板书字形。

导入:“方”字除了这两个朋友,它还有很多新朋友呢!它们就藏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儿歌中。(学生朗读课题)

二、 探究新知

(一) 学习字音

1、 朗读课文,要求:书平放,手指读,遇到不认识的字拼拼音。

2、 师:你发现方字的新朋友了吗?

学生圈画出生字,用括号括出词语。

交流:我找到了什么词中的什么字。

3、 小组内学习生字字音、词语读音。

检查各组字词读音。

4、 游戏:猜猜我是谁?

(二) 学习字形

1、出示:防 妨。

(1)读字音、读词语。

(2)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学生自由发言)

指导:左边的耳刀和“山”有关系;古时候对女子有一种偏见,认为女子总是妨碍别人的利益,所以“妨碍”的“妨”有个“女字旁”。

(3)换词理解“妨碍”。

2、小组学习“芳、纺、访、舫”。

3、汇报交流。

芳:读字、词,记字形,读句子。出示图片指导朗读。

纺:读字、词,记字形,读句子。出示图片理解纺织厂、纺车、纺线。

访:读字、词,记字形,读句子。

舫:读字、词,记字形,读句子。出示图片理解石舫,简介“石舫”。

4、 看图猜字。

芳、纺、防、舫

师:方字想说话——(访)

我的名字叫做“方”,我和她做好朋友。——(妨)

(三) 写字

1、 把生字按结构分类。

2、 观察几个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特点。

3、 范写“防”,书写“防”。

投影并评价,改正。

4、 自己练习书写“纺”。

三、 回顾全文。

拍手读课文。

四、 拓展。

出示带有“方”的其他字。

五、 布置作业。

搜集“方”的其他好朋友,和它们教朋友。

北京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北京城,真漂亮》


北京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北京城,真漂亮》

教学分析:

本课为读儿歌识字,语言通俗易懂,贴近儿童生活。识字写字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9个生字,认读8个字。认识“同字框“。

能力目标

能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把字写端正。会读本课的词语和句子。

情感目标

培养孩子们热爱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中的4个生字。

2、能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把字写端正。会读本课的词语和句子。

3、培养孩子们热爱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读儿歌识字、写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我们生活在北京这座城市中,你知道北京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吗?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三遍,把字音读准确。

2、互相读、评议。

3、指名读、评议。

4、自己自由朗读课文。

(三)了解课文内容

1、这是一首儿歌,共3节。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儿歌,想一想每小节都讲了北京城的什么地方?那个地方是什么样子的?

2、用自己熟悉的语言,说说自己的理解。

3、读到“天安门、长安街、颐和园、万寿山、昆明湖”……可以请亲眼见过的学生说说。

4、互相读。

(四)识字

1、出示要学习的四个生字。

2、你是怎样记住这几个字的?和小组内的同学们交流交流。

自主学习。你是怎样记住这几个字的?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说说结构记字形。

全班交流

(1)识字方法:结构识字:左右结构:漂、场、亮半包围结构:连

(2)教师指导:漂:右上边的不是“西”把“竖撇”和“竖弯”换成两竖。

连:先写内后写外。

场:笔画“横折折折钩”

(3)组词。

3、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指导汉字运笔、占格。

(2)学生照田字格里范字描红、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

抄写生字和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掌握5个生字,认识偏旁“同字框”

3、能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把字写端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生字,指导字形。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四个生字,谁想到黑板上来写一写这几个字。(指名学生生书写)教师指导、纠正这几个字的书写。

2、检查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

1、出示五个生字。

2、你是怎样记住这几个字的?和小组内的同学们交流交流。

自主学习。你是怎样记住这几个字的?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说说结构记字形。

全班交流

(1)识字方法:结构识字:左右结构:院上下结构:宫、合(上中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网(引导学生认识同字框)、寿

(2)教师指导。

(3)组词。

3、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指导汉字运笔、占格。

(2)学生照田字格里范字描红、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4、认读二类字。

(三)作业

抄写生字和词语。

北京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它们怎样睡觉》


北京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它们怎样睡觉》

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词语,使学生牢固掌握本课词语。

2、 通过朗读课文,知道动物睡觉的姿势千奇百怪。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4、通过课外资料的介绍,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动物睡觉的姿势的千奇百怪。

教学难点:

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它们怎样睡觉》这篇课文的生字朋友,你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

耳朵 它们 动静 抓住 尽管 奇特 蝙蝠 挨着 摇摇晃晃

指读

2、有3个词语朋友比较淘气,你能把它们请出来吗?

怎样 最好 千奇百怪

展示学生书写,订正,都正确的奖励自己一颗星,

二次指导“最”字,大家看看这个字哪里写的比较好?哪里需要再改进?

写得不太规范的同学再田格纸上再写一个。

二、整体感知,训练表达

1、词语朋友大家记得很好,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课文吧,请打开书103页,双手拿书,书斜立,头正肩平脚放平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动物吗? (师贴图)

2、你知道这些动物是怎样睡觉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三、细读课文,感悟动物的千奇百怪:

(一)、请你再次轻声读课文,用直线画出描写他们睡觉时样子的语句。

(二)、你和同桌商量,选出你们最感兴趣的一种小动物,分工合作把它睡觉时的样子介绍给大家。可以读相应的自然段,也可以扮演它,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鸟:

1、哪个小组来给大家介绍小鸟是怎么睡觉的?

2、听了他们的介绍,谁来说说小鸟是怎样睡觉的?板书:抓

如果要是刮风会不会很危险?从哪句话知道的?

课件出示:有的鸟睡觉时,用爪紧紧地抓住树枝。

尽管树枝被风吹得摇摇晃晃,它也掉不下来。

3、你理解得真好,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吗?(自由读——指读——评读)

师:现在我们都来当一只小鸟, 想象一下,你手中的笔就是树枝, 让我们紧紧地抓住树枝,美美地睡上一觉吧!闭上眼睛,嗯,睡着了,你们睡得真香呀。哟,起风了,风还不小呢。树枝都被吹得摇摇晃晃的了。你们的身体也随着树枝摇晃起来了。风越刮越大,(你们摇晃得更厉害了)哎呀,你们会不会掉下来,真好,一个都没有掉下来。还有笑眯眯的呢,真是不可思议!简直是太奇特了。风停了,醒来吧小鸟们。

是什么不让你们不掉下来?鸟爪多么有力呀!抓的真紧啊!

4、森林里有许多小鸟,它们都是抓住树枝睡觉的吗?(燕子卧在鸟窝,)课文中用了“有的”这个词语真是很准确呀。

5、指导朗读,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读第2自然段,读出鸟睡觉的姿势的奇特。(自读、指名读)

小狗:

1、哪组接着给大家介绍动物是怎么睡觉的?(狗睡觉时,它们的耳朵挨着地。板书:挨着地)

2、谁想提个问题:为什么它们的耳朵挨着地?(听周围有没有动静。)

3、老师这里有两个句子,读读,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哪句好?为什么?

1.只要有动静,就能醒来。

2.只要有一点儿动静,马上就能醒来。

有一点点的声音,小狗就会醒来说明小狗的耳朵很灵。

师:“马上”可以换成什么词语?(“立刻醒来”)你能感受到什么?(说明狗的警惕性很高。)

那我们的该怎么读呢?再读,读出狗睡觉的奇特。互读,指读

1、哪组接着给大家介绍动物是怎么睡觉的?(马站着睡觉。板书:站着)

2、向小马质疑,由小马解疑,资料拓展

师: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马站着睡不累吗?

我还真回答不了,不过,小马能告诉我们,咱们问问它,听它怎么说。

出示课外录音资料,

依据科学家分析研究,发现我的小腿主要是由筋腱组成,很少有肌肉和神经,所以它虽然长时间地站立,其疲劳程度反而要比其他动物轻许多,况且四条腿可以轮流放松休息,因此就感觉不到累了。

谁听明白了,说说马站着睡觉为什么不累?

3、想象:如果我们也像马一样站着睡觉,你的感觉怎么样?

4、指导朗读:能通过你的读让我们感受到马站着睡觉却不觉得累吗?指读

蝙蝠

1、 哪组接着给大家介绍动物是怎么睡觉的?

课件出示: 蝙蝠睡觉的样子最奇特。它们头朝下,脚朝上,把自己吊起来。这恐怕是其他动物办不到的。

问:蝙蝠睡觉最奇特在哪里?板书:吊着

2、想不想亲眼看看蝙蝠睡觉的样子啊?

( 出示图片)看着图片,它们睡觉的样子真奇特,自读、指名读。

我们亲眼看了图片,奇特吧?昨天呀,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小知识,也是说蝙蝠的。原来呀蝙蝠还冬眠呢,冬眠的时候它能一连睡上几个星期呢,而且是一动都不动,就这样吊着。这恐怕是其他动物办不到的。

3、指导朗读,能通过你的读让我们感受到蝙蝠睡觉最奇特吗?自读 指读 齐读

4、练习背诵:既然它睡觉的姿势这么奇特,想不想把它讲给爸爸妈妈听呢?请你小声地背一背。

课件显示:蝙蝠( ),它们( ),脚( ),把自己( ),这恐怕是( )。

师:同学们会背了吗?谁能能依据提示背一背吗?

四、拓展资料,加深感受

1、四种小动物的睡觉姿势各不相同,又各具特色,现在再问你“你知道动物是怎样睡觉的吗?”就难不住你了吧。(课件出第一自然段)

2、课前老师让你们回家查资料了,谁还知道其他动物是怎样睡觉的呢?

课件出示

3、小动物们睡觉的姿势真是各不相同呀,你此时最想对小动物们说什么呢?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千奇百怪”什么意思吗?(板书:千奇百怪)

小结:姿势多而且奇特,这就是千奇百怪的真正意思。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千奇百怪的事物,只要你们认真观察,勇于探索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获得更多的知识。

五、拓展延伸,阅读短文

动物睡觉趣闻

天黑了,喧xuān闹了一天的森林静了下来,森林大王狮子命令小猴子去检查动物们是怎样睡觉的。

小猴子首先来到黄狗家,见黄狗睡在地上,还特意把耳朵紧贴地面。突然,黄狗惊醒,原来它听到了小猴子的脚步声!小猴子来到大象家,看到印度象侧cè身躺 tǎng在地上,伸着腿睡着了;非洲象还站着摇头晃脑,甩shuǎi着大鼻子,原来非洲象就是这样站着睡觉的。小猴子来到山羊家,山羊和土拨bō鼠躺在一起,正在酣睡。忽然,土拨鼠发出尖叫,原来是听到了小猴子的动静,有了它,山羊就能放心大胆地睡觉了。

小猴子来到小刺猬wei家,小刺猬把身子蜷quán缩suō成一个球,露出小鼻子,呼噜lū呼噜地打着鼾hān声。

睡觉最奇特的应属shǔ金鱼了。小猴子来到河边,见金鱼还睁着眼睛,就问金鱼为什么还不睡觉,金鱼被小猴子叫醒了,生气地回答:“我没有眼皮,就是睁着眼睛睡觉的。”小猴子连忙道dào歉qiàn说“对不起,把你吵醒了。”小猴子检查完了,回来向狮子报告说:“动物们都睡觉了,而且它们的睡觉姿势千奇百怪。”狮子说:“你的任务完成得很好,睡觉去吧。”于是,小猴子纵zòng身跃yuè到了树枝上,去睡觉了。

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六、总结收获

同学们,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七、作业: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

板书设计: 17、它们怎样睡觉

鸟 抓树枝

狗 耳挨地 千奇百怪

马 站着

蝙蝠 吊着

会“穿、脱衣服”的鱼

非常有趣的是大西洋沿岸的珊瑚礁里,有一种睡觉要“穿”、“脱”衣服的鹦鹉鱼。夜晚它在水下洞内安睡,入睡前由皮肤分泌大量粘液,织成一件“睡衣”,把身体包裹起来。“睡衣”前后端有孔,可使吸入的水排出。早上醒来,首先“脱”掉“睡衣”,然后才能正常游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