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2.3.1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教案

矛和盾的结合教案

发表时间:2021-12-18

2.3.1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教案。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2.3.1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教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第一节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从容说课

人类离不开产业活动,人类的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本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主要学习两项内容:一是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二是产业活动的地域联系。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主要分析了如何选择理想的区位及不同的产业活动具有不同的区位特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理解区位,知道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影响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会发生相应变化。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包括生产协作、商贸联系、科技与信息联系、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四部分内容,教学中可运用相关的图片及生活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理解相关的教学内容。

学习本节教材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综合分析,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尽可能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展示图片及动画,来突破重、难点。通过阅读图文资料,学会提取、加工有用信息,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2.产业活动中地域联系的四种方式。

教学难点

影响各种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教具准备

教师:搜集相关的图片、资料、课件。?

学生:调查所在区域的农业生产状况及主要的分布,预习新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区位的定义,理解影响各种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及其发展变化。

2.举例说明生产协作联系的方式。

3.结合生活事例了解商贸的含义及主要环节。

4.明确科技与信息在产业活动中的作用。

5.理解工业地域在布局上要发挥区域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实例、动画演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现实事例的分析,了解影响产业活动的因素及发展变化。

3.运用具体事例分析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方式,培养学生利用材料、事例综合分析问题,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积极参与、主动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2.了解产业活动地域联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激发学生认真求学的热情。

3.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附件下载

精选阅读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导学案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教案内容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导学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导学案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联系本地实际讨论某一工业企业的布局特点及相关产业联系。
●人类社会活动,主要是通过产业活动与自然环境发生联系的,但人类必须理性、辩证地审视自然的发展,最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因此本章主要围绕产业活动展开。现代产业活动种类繁多,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金融业等等,各种产业活动都希望得到最好的发展,为此会寻求最佳区位;而地域的差异又导致了产业活动的地域联系,这是本节主要讲述的两方面内容。这一节是本章的综述,很好的为后三节: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三种主要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的分析做了铺垫和理论支撑。
学情分析
●学生大部分是身处县城或农村,对大型工矿企业和商业活动等产业活动认识不是很深刻,但对农业相比城市的孩子会了解的更多一些,在教学的讲授中可以有的放矢,通过以问代讲、以练代讲等方式给学生多创设相关情境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方法:比较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举例说出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并能够说明某一产业活动的地域联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法,对主要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进行分析。
2、结合实例对产业活动的生产协作类型进行归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能分析某一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整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影响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理解产业活动地域联系的方式。
教学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学习:一、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1、区位的含义
2、产业活动类型及区位条件
二、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1、生产协作
第二课时:学习:二、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2、商贸联系
3、科技与信息联系
三、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学生合作讨论我国南方和北方在农业、工业、交通方面差异的原因(以表格展示),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受区域条件差异的影响,只有寻求最佳区位条件才能使人类活动得到最好的发展,自然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自主学习:看书P26找出区位的含义?使学生新旧知识联系。
合作讨论:书P51深圳迅猛崛起的区位条件?利用影响城市的区位条件,和本节进行类比。
(承转)说明区位条件无论对城市的形成还是产业活动都非常重要。那么影响各种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有哪些呢?
合作讨论:看书P50—51填表影响不同产业的区位条件有哪些?通过比较法,使学生分析归纳主要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探究拓展:对书P52(活动)产业活动与其主要区位条件连线。巩固对产业活动区位条件的认识。
二、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承转)各种产业活动是独立存在的吗?
合作讨论:我国为什么要跨区域实施调水工程和输电工程?(可参考书P52倒数第二段)使学生认识产业活动中地域联系的原因。
(师)正是由于资源分布等的地域差异,为了实现优势互补和互相促进,从而导致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如:南水北调、西电东送在水力和电力部门的地域联系。
老师帮助归纳整理。
合作讨论:
1、看书P52—P56产业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2、看书P52—P53分析归纳布匹到服装的生产和汽车生产分别属于什么样的生产联系?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归纳能力。
课堂小结我们这节课初步学习了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产业活动地域联系中的生产协作,虽然我们分析的比较浅,但为后三节学习农业、工业、交通奠定了基础,同学们关键是对这些产业活动多接触,多认识以加深了解。培养学生利用地理原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探究问题课后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我们平遥有的产业类型进行研究,主要从影响其布局的区位条件和与其有联系的部门两方面分析。如:煤化集团、五阳面粉厂培养学生利用地理原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3.1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一、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1、区位的含义。
2、产业活动类型及区位条件。
二、产业活动的地理联系:
1、生产协作
2、商贸联系
3、科技与信息联系
教学反思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导学案


31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1、理解影响各种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及其发展变化。
2、能运用具体事例分析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方式。
3、理解工业地域在布局上要发挥区域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1、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2、产业活动中地域联系的四种方式。

一、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1、阅读教材回答目前人类从事的产业活动有很多,你能联系实际说说都有哪些活动吗?
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信息业、旅游业等。

1、阅读教材内容、分析思考三大类产业活动的发展可能会受到那些因素的制约,并总结出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是什么?
区位条件主要包括:自然条件(气候、水源、土壤、地形等方面)、社会经济条件(资源、能源、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科学技术水平、国家政策等)
2、阅读教材P51探究材料回答第1、2、3小题。
………
二、产业活动的地域联系

1、统览教材回答产业活动的地域联系有哪些方式?
生产协作、商贸联系、科技联系、信息联系
2、阅读教材内容及图3-2和图3-3分析回答生产协作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方式?
一是某种产品生产过程中多道工序之间的联系(布匹)。
二是表现为相对独立的零部件工厂之间的生产联系(汽车制造)。
三是配套服务的联系(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1、阅读教材P53-54并结合图P54图片分析回答钢铁工业生产过程中体现怎样的生产联系?
钢铁工业的生产流程较长,工艺复杂,各道工序之间衔接密切,存在产品上的联系,有关的车间或工厂分工协作,形成连续的生产链。
2、阅读教材回答商贸联系一般分为哪几种?它们之间有什么主要的区别?
商贸联系可分为国内为主的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
区际贸易不受国家之间贸易政策的影响,而国际贸易受到各种限制,如贸易壁垒、关税壁垒、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等方面的影响。
3、阅读教材图3-8分析现代物流业的作用。
现代物流业减少了企业库存、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促进了企业间的经济协作和商贸活动,是产业地域联系的重要表现
4、科技、信息联系对企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及时获取信息,把握市场动态,抢占市场先机,促进企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地域之间的信息交流,企业之间、区域之间的经济协作,扩大技术交流。
5、技术的地域扩散包括那些形式,其含义是什么?
技术的地域扩散包括近邻扩散、等级扩散、位移扩散。近邻扩散是指以创新地为中心,向周围地域连续的扩散,随着距离的增加,扩散强度逐渐减弱。等级扩散是指以创新地为起点,按照一定的等级顺序的逐步扩散。比如,某些高新技术先在大城市传播,再扩散到中小城市。位移扩散是通过传播者自身的移动,将新技术带到新的地域。
三、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1、工业地域的规划原则是什么?
工业地域的规划建设,必须强调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注重克服限制性因素。工业地域的发展方向,要与当地的优势条件和发展潜力相适应。
2、工业地域的布局应考虑哪些因素?
工业地域布局,要尽量发挥当地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地理区位、劳动力、科技人文等方面的优势,在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应建设规模比较大的产业集群。

1、产业联系主要通过生产协作、商贸联系、科技与信息联系的方式使得企业之间产生了集
聚现象,这种工业聚集现象有什么意义?
能够充分利用公共基础设施,加强了信息交流和协作。扩大了总体生产能力,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利润,获得了规模效益。

1、企业在选址的过程中应
A、着重考虑接近原料供应地B、着重考虑接近燃料供应地
C、着重考虑接近产品的消费地
D、综合考虑企业是否符合所在地的发展方向及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产业活动地域分工的加深,工业企业之间的商贸联系越来越少
B、一个区域越是专业化生产某种产品,则这种产品供应区外的剩余部分就越多
C、商贸联系可分为国与国之间、洲与洲之间的贸易
D、目前在区际之间的贸易主要是工业产品
3、关于工业区位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般情况下,决策者把工业建在某个区位优势明显的地方
B、工厂建在什么地方,厂商可做决策,而政府不能干预
C、发达国家交通运输已趋完善,区位选择不受其影响
D、区位选择首先要考虑经济效益,其次才是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4、产业活动所具有的区位特征
A、与海陆位置密切相关B、与产业特点和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C、与纬度位置密切相关D、与劳动力的数量密切相关
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A、企业的区位逐渐接近于沿海地区B、企业的区位条件不会发生改变
C、企业的区位条件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D、企业的区位越来越决定于交通运输条件
6、石油开采活动应
A、接近于消费市场B、接近于原料地C、靠近交通便利地区D、接近于沿海地区
7、下列产业活动受自然因素影响最小的是
A、棉纺厂B、电子工厂C、种植业D、渔业生产
8、下列与地理环境条件关系不大的产业活动是
A、电视机装配厂B、海洋捕捞业C、服务业D、家庭畜牧业
9、工业生产在地域上比农业生产灵活的多的原因是
A、工业产品最终要在市场上销售B、工业生产一般不要求更多自然要素的投入
C、工业生产需要工人和技术人员等D、工业生产需要的基本条件完全不同于农业
10、随着工业和科技的发展,下列变化中正确的是
A、工业采用的原料种类越来越少B、工业部门越来越多
C、工业的分布越来越集中D、工业生产对劳动力数量的投入要求越来越多
11、甜菜制糖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A、原料产地B、技术力量C、市场D、廉价劳动力
12、导致产业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原因是
①资源的地区差异②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③人口密度的区域差异④政治体制的地区差异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3、T公司初期在A地建厂制造高档家具,产品主要销往美国。其后T公司将生产迁至B地,随即又在C地建了新厂。
(1)普通家具厂的区位选择属于指向型。
(2)T公司将家具厂由A地迁往B地,可获得的比较区位优势主要有哪些?

(3)试从工业联系、工人素质和市场潜力三方面,分析在C地建高档家具厂的优势。

14、读下图回答:
(1)图中各工厂属于钢铁工业各生产工序的是。
(2)图中各工厂与钢铁厂有生产联系的是。
(3)图中各工厂与钢铁厂共同利用基础设施的是。
(4)钢铁工业往往发展为工业城市的原因是。
13、(1)市场(2)劳动力价格较低,地价较便宜(3)C地所在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基础较好,可为家具生产求得比较便利的工业联系;有素质较高的技术工人;长江三角洲地区高档家具的市场潜力较大,而且其(腹地)联系的范围较广
14、(1)②③④⑤⑥(2)⑦⑧⑩(3)①⑦⑨11(4)钢铁工业生产过程复杂,相互联系的工厂多,形成的工业地域面积广,发育程度高,再加上为方便众多工人生活所配置的服务业和其他工业,往往由于工业地域的扩展而形成工业城市。
15、.东北是我国重工业基地,读下图,结合已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选择下列适当的工业部门,将其代号填入图中的方框内。
a.造纸工业b.钢铁工业c.机械工业(包括汽车、造船、发电设备等多种机械)d.化工工业e.石油化工
(2)读图选择。
①以上工业体系的特点是()
A.综合性的、完整的工业体系B.以重化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
C.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D.以知识密集型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②以上工业体系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有悠久的农耕历史,有良好的农业基础
B.历史上是我国的人口稠密地区,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C.自然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地区组合好,工业接近原料、燃料产地
D.河网密布,有十分便利的水运条件
(3)上工业体系在部门结构上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应如何调整?
答案:(1)从左到右,从上到下:dcaeb(2)①B②C
(3)比较明显的不足之处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轻工业部门发展相对滞后。包括面粉、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家具、家用电器等。应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消费需求,大力发展轻纺工业,满足人民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高中教案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1产业活动所具有的区位特征与产业部门的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2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最为密切: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和矿业(石油在地质历史时期生成)其开采活动受石油矿藏状况和运输条件的限制。
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较少的是工业生产(由于需降低省成本,劳动密集型产业都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与地理环境条件关系不大的是商业和服务业(主要面向消费人群)3P52
4生产协作类型:某种产品生产过程中多道工序之间的联系(布匹的生产)相对独立的零部件厂的生产联系(汽车生产)
5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类型一:自发和规划建设类型二:传统(矿产)资源新兴(硅谷,中关村)技术和资金——规模效益
6商贸联系:区际贸易(更密切,自然资源,资本,技术,产品,劳动力,信息,市场)国际贸易(存在关税,货币汇率,制度差异,贸易壁垒等)7现代物流业:产生原因:满足区际间物资源流动的需要作用P55
8科技与信息加强的意义: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与经济效益,增强发展后劲。9技术的扩散类型:近邻扩散、等级扩散、位移扩散。10我国纺织业的“产业集群现象”原因P58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1农业区位因素一自然因素P60
1光照:影响因素(纬度、海拔、气候)——年辐射量;对农业的影响(农作物的地域分布)
2热量:活动积温(指标):对农业的影响(产量、种类、耕作制度、栽培方法)3土地:接近水源、城郊土地(城郊农业,高效农业)、土地类型、土地肥力4地形;坡度与高度
第4/5页
5水源
二技术经济因素P611劳动力
2技术装备和生产技术(良种培育、耕作技术、作物栽培、水肥控制、病虫害防治等)——提高劳动生产率
3种植方式:单作、间作、套作、混作、连作等耕作制度: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三年五熟、一年三熟等——落实作物布局的具体形式三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影响产品价格,农业类型与规模
2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改善(影响园艺业、乳畜业、商品农业)3农产品消费状况4政府政策
2绿色农业:特征(无污染、无公害)和核心(绿色)及根本途径(更新传统观念、依靠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成本、注重生态经营)3农业专业化与综合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4几种常见的农业地域类型:热带种植业农业、地中海式农业、混合型农业和商品化农业P63-64
5集约型农业:劳动集约化、资金集约化(生产资料投入为主)、技术集约化6亚洲水稻的种植特点P65
7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种植和牧羊业(混合型)
8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降水丰富的地区,非洲的埃及和尼日利亚、南欧的部分地区、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和南美洲北部。
9我国的水田(平地水田、梯田水田)和旱地(平地旱地、坡地旱地)P66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八、人口和聚落

人口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人口再生产的类型、特征、分布及成因

人口数量的变化和原因

对生育率的影响

人口数量与环境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环境因素

对死亡率的影响

人口数量增加对环境的影响

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分布

概念

人影响因素

口环境人口容量特点

与地球环境人口容量

环中国环境人口容量

境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因素

人口素质与环境

人口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分类

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与环境影响因素

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

中国的人口迁移

乡村的形成

聚落的形成

城市的起源

自然因素城市的位置分布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城市的职能分类

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化城市化的主要标志

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进程特点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城市的地域结构不同城市地域结构的特点

城市的合理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