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一化学必修一常考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新人教版)

高中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发表时间:2020-07-13

高一化学必修一常考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新人教版)。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高中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写好一份优质的高中教案要怎么做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高一化学必修一常考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新人教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化学必修一常考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新人教版)

一、概念判断:
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有电子的转移(得失)
2、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有化合价的升降(判断是否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的能力),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生成还原产物。
4、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的能力),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生成氧化产物。
5、氧化剂的氧化性强弱与得电子的难易有关,与得电子的多少无关。
6、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与失电子的难易有关,与失电子的多少无关。
7、元素由化合态变游离态,可能被氧化(由阳离子变单质),
也可能被还原(由阴离子变单质)。
8、元素最高价态有氧化性,但不一定有强氧化性;元素最低价态有还原性,但不一定有强还原性;阳离子不一定只有氧化性(不一定是最高价态,,如:Fe2+),阴离子不一定只有还原性(不一定是最低价态,如:SO32-)。
9、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0、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反应类型的关系: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中有一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
例、在H+、Fe2+、Fe3+、S2-、S中,只有氧化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只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____。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用双、单线桥表示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
1、双线桥:“谁”变“谁”(还原剂变成氧化产物,氧化剂变成还原产物)
例:
2、单线桥:“谁”给“谁”(还原剂将电子转移给氧化剂)
例: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
1、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
(1)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2CuO+C=2Cu+CO2SiO2+2C=Si+2CO
2Mg+CO2=2MgO+C2Al+Fe2O3=2Fe+Al2O3
2Na+2H2O=2NaOH+H2↑2Al+6H+=2Al3++3H2↑
2Br-+Cl2=Br2+2Cl–Fe+Cu2+=Fe2++Cu
(2)化合反应(一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
2CO+O2=2CO23Mg+N2=Mg3N2
2SO2+O2=2SO32FeCl2+Cl2=2FeCl3
(3)分解反应(一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
4HNO3(浓)=4NO2↑+O2↑+2H2O2HClO=2HCl+O2↑
2KClO3=2KCl+3O2↑
(4)部分氧化还原反应: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3Cu(NO3)2+2NO↑+4H2O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5)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反应)
Cl2+H2O=HCl+HClO3S+6OH-=2S2-+SO32-+3H2O
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
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6)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归中反应)
2H2S+SO2=3S+3H2O
5Cl–+ClO3-+6H+=3Cl2↑+3H2O
(7)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不止一种的氧化还原反应:
2KNO3+S+3C=K2S+N2↑+3CO2↑
2KMnO4=K2MnO4+MnO2+O2↑
2、氧化还原反应分析:
(1)找四物: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2)分析四物中亮的关系:特别是歧化反应、归中反应、部分氧化还原反应
(3)电子转移的量与反应物或产物的关系
例:根据反应:8NH3+3Cl2==6NH4Cl+N2,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剂是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是____________;
(2)当有68gNH3参加反应时,被氧化物质的质量是____________g,生成的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mol。

延伸阅读

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学案设计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学案设计,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学案设计

教学课题氧化还原反应课时1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原子之间的电子转移三者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认识氧化还原反应。2、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被氧化、被还原、氧化剂、还原剂等基本概念。【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与研究,正确地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物质的关系,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知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对立统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使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教学难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并用“双线桥”反映相互关系;对氧化还原知识的具体运用。
教学方法复习旧知-探索新知-归纳总结-练习反馈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教学用具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请根据初中学过的知识,请同学们列举几个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如①2Mg+O2=2MgO;②H2+CuO=Cu+H2O讨论并交流这类化学反应的分类标准;氧化和还原反应是分别独立进行的吗?
学生讨论并交流
学生随意发挥:Mg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化合反应,CuO失去氧发生还原反应、置换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存在,同时发生,它们是对立统一,不能分开的。
同学总结并得出结论:物质得到氧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是还原反应,根据物质得氧和失氧为标准来判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发生,相互依存,这样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新课讲授:
教师提问2Na+Cl2=2NaCl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
学生认为不是。
教师:事实上这个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请同学们分析下列反应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无变化,如何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得到氧的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氧的元素化合价降低。因此也可以说: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请同学们分析下列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
教师指出:
并非只有得氧和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凡是有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在我们学过的化学反应中,可以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有没有发生变化分为两类:如果从反应物变为产物时,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即为氧化还原反应;如果没有发生化合价的变化,即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教师提问: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这间的重新组合,我们知道,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与电子转移密切相关,氧化还原反应中,粒子间发生重新组合,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需然与原子结构有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是什么?
同学们带着问题观看多媒体动画模拟氯化钠和氯化氢的形成过程。
观看结束后,请同学写出这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标明元素的化合价变化。讨论化学反应过程中对电子的转移情况。
同学们在教师的引导下,一同分析这两个化学反应,得出结论:电子的得失和电子偏移引起化合价的变化,氧化反应表现为元素化合价的升高,实质是元素的原子失去或偏离电子的过程;还原过程表现为元素化合价的降低,实质是该元素的原子获得或偏向电子的过程。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概念的讲述:
同学们总结出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在反应中反应物被氧化或被还原。在反应中,氧化剂是得到电子的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本身具有氧化性,反应后化合价降低;还原剂是失去电子的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本身具有还原性,反应后化合价升高。整个反应过程电子从还原剂转移到氧化剂。
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有人说置换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多部氧化还原反应。你认为这个说法正确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2.尝试画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交叉分类示意图,并列举具体的化学反应加以说明。
学生回答:
置换反应多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多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多部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巩固提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B.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需然同时发生
C.氧化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D.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2、ClO2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2:2KClO3+H2C2O4+H2SO4===2ClO2↑+K2SO4+2CO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Cl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B.ClO2是氧化产物
C.H2C2O4在反应中被氧化D.1molKClO3参加反应有2mol电子转移
小结作业:
1.从不同的观点认识氧化还原概念的发展
得氧、失氧的观点化合价升降的观点电子得失(转移)的观点
氧化反应得到氧的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失去电子的反应
还原反应失去氧的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得到电子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有得失氧的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3.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
4.氧化还原反应的判别依据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
5.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转化关系
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是因为在反应过程中失去电子,结果被氧化,是还原剂,还原剂具有还原性,还原剂被氧化得到氧化产物;
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是因为在反应过程中得到电子,结果被还原,是氧化剂,氧化剂具有氧化性,氧化剂被还原得到还原产物。
作业:P399
板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
一、定义失去(或偏离)电子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得到(或偏向)电子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没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二、氧化还原的电子转移:

三、氧化剂-氧化性-得电子被还原-生成还原产物还原剂-还原性-失电子被氧化-生成氧化产物
教学反思

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多种分类方法,并由此得出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的结论。
2.使学生理解、掌握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3.使学生了解与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和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讨论式”学习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可分为三部分:化学反应的类型、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重点是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反应类型,从复习初中的一些化学反应入手,总结归纳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提出新的化学反应:,说明初中所学知识不能对它进行分类,从而转入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

本节教学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本节教学难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建议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建议采用对比法或列表法,教学过程可分为以下四部分(供参考,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删减)。

一、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实质

反应中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电子偏移)。

原子或离子失电子总数=原子或离子得电子总数

特征

原子或离子化合价升高总数=原子或离子化合价降低总数

反应

(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反应物中元素(原子或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

反应物中元素(原子或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

反应物

(还原剂、氧化剂)

此反应物(失电子的原子或离子)是还原剂

此反应物(得电子的原子或离子)是氧化剂

生成物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还原剂被氧化后的生成物叫氧化产物。

氧化剂被还原后的生成物叫还原产物。

性质

(还原性、氧化性)

失电子的性质是还原性,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得电子的性质是氧化性,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二、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氧化剂

活泼的非金属:等。

含有较高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浓、、、、、等。

2.还原剂

金属:等;

某些非金属:等;

含有较低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等。

注意: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确定是以实际反应为依据的,是相对而言的。同一物质处于中间价态的在不同条件,不同反应中,可以作还原剂,也可做氧化剂。

三、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单线桥法:在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表示电子转移关系,在线上标出电子转移总数,箭头指出转移的方向。

例如:

2.双线桥法:此法不仅能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还能表示出元素化合价升降和氧化、还原关系。双线桥的箭头始于反应物有关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箭头指向发生化合价变化后生成物中对应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在线上需标明“失去”或“得到”电子总数,化合价的升降以及该元素“被氧化”或“被还原”。例如:

四、四种基本类型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多种分类方法,并由此得出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的结论。
2.使学生理解、掌握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3.使学生了解与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和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讨论式”学习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复习旧知—创设情境—探索新知—归纳总结—练习反馈
教学手段:投影
教学过程:
[引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火对于人类的发展与进步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要探索火的奥秘,就必须研
究燃烧。而与之相关的燃烧反应的实质、燃烧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燃烧效率及燃烧产物对环境影响等问题与本章的学习有密切的联系。
[板书]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提问]在初中化学中,同学们曾学习过燃烧,什么是燃烧呢?(请一位学生回答)
[讲解]燃烧是指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那么本节课我们将进一步研究。
[板书]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
[提问]初中阶段,我们曾学习过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这个反应属于什么反应类型呢?(由学生回答)
[追问]还有其他答案吗?(由学生回答)
[评述]两位同学的答案不同,但都正确,说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则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板书]一、化学反应的类型
[讲解]刚才第一位同学的答案为化合反应,这是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的角度划分,也就是所谓的“基本反应类型”。
[板书]1.基本反应类型
[提问]基本反应类型分为几种?请各举一例。
[投影]

反应类型

表达式

举例

化合反应

A+B=AB

分解反应

AB=A+B

置换反应

A+BC=AC+B

复分解反应

AB+CD=AD+CB

[练习]将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各举几例,并加以总结归纳。

[投影]将几名学生的练习投影并讲评,且加以引导,得出相关结论。

[引导]刚才有关“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另一位同学的答案为氧化反应,他的结论是从反应中的物质是否得到氧或失去氧的角度划分,把化学反应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板书]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学生活动]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分别写出两个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其它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讲评]评述两位同学在黑板上所做练习存在的问题,并得出以下结论。
[投影]

反应类型

得、失氧的情况

举例

氧化反应

物质得到氧的反应

还原反应

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在的反应中,失去氧而变成单质铜的反应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对课本第8页的“讨论”进行分组讨论,然后选代表进行回答。
[评述]对几位学生的回答加以评述,针对原有的知识进行总结、分析,进而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对新知识进行展望。
[小结]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不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分类方法只是从形式上划分,不能反映化学反应的本质,也不能包括所有的化学反应,如:。
(2)初中阶段学习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分类方法比较片面,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该类反应的本质。
(3)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进行的,不能人为地将其分开。它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4)我们以往学习的有关概念和原理往往有其局限性,阶段性,要正确地、客观地看待这些问题,这样才能探求科学知识的真谛。

 [引导]下面对的反应作进一步研究。
[提问](1)对于此反应,谁得到氧,谁失去氧?得到的氧原子与失去的氧原子有什么关系?
(2)反应后哪种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哪种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升高与降低的化合价有什么关系?
(3)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投影结论]将几名学生的回答加以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得到以下结论:
(1)在化学反应中,一种物质与氧结合,必然同时有另一种物质失去氧,所以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同时进行,且失去的氧原子与得到的氧原子个数相等。
 (2)得到氧的物质反应后其元素化合价升高,叫做被氧化;失去氧的物质反应后其元素化合价降低,叫做被还原,且升高的化合价数与降低的化合价数相等。
(3)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二、氧化还原反应
[练习]分析的反应类型。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选代表回答。
[讲解]通过同学的回答,我们发现此反应不属于四
种基本反应类型,而且从得、失氧的角度分析也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从上述的分析可知:此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此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进而将初中阶段学习的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得以拓展,延伸。
[引导阅读]学生阅读课本第9页图1-3,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投影结论]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变化。
[投影练习]判断哪些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并指出哪些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后有所改变。

[设问]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即化合价的改变与什么有关呢?初中化学中曾介绍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与电子的得失或偏移密切相关。
[板书]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讲解]1.在的反应中,原子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成为而带正电,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1价,被氧化;原子得到1个电子成为而带负电,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1价,被还原。生成的为离子化合物。
2.在的反应中,电子转移过程中,H原子未完全失去电子,而原子未完全得到电子,它们之间只有共用电子对的偏移,且共用电子对偏离于H原子而偏向于原子,使氢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1价,被氧化;氯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1价,被还原。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第9页图1-4,第10页图1-5和第11页图1-6,从而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理解。
[投影结论](1)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2)没有电子转移的反应就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讲解]为了帮助同学们准确地理解氧化还原反应这一概念,下面就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一些概念加以总结、补充、归纳。
[板书](3)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
[投影板书](1)氧化反应:物质里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或物质中某元素原子失去电子的反应。
(2)还原反应:物质里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或物质中某元素原子得到电子的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或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4)氧化剂: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或得到电子的物质。
(5)还原剂: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或失去电子的物质。
(6)氧化产物:还原剂被氧化后的产物。
(7)还原产物:氧化剂被还原后的产物。
(8)氧化性:得电子的性质。
(9)还原性:失电子的性质。
[练习]将前边的投影练习再做分析,指出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板书]4.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
(2)单线桥法(补充)
[讲解](1)双线桥法:此法不仅能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还能表示出元素化合价升降和氧化、还原的关系。双线桥的箭头始于反应物有关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箭头指向发生化合价变化后生成物中对应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在线上要标明“失去”或“得到”电子总数,化合价的升降以及该元素“被氧化”或“被还原”。
(2)单线桥法:在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表示电子转移关系。在线上标出电子转移总数,箭头指出转移的方向。
[投影]举例说明用不同方法表示氧化还原反应。
 (1)双线桥法:

(2)单线桥法:

[练习]分析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的变化关系,用双线桥注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评述]将几名学生的练习投影,纠正其中的错误。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第11页讨论题与图1-7,并思考。
 [板书]5.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学生总结]
 [投影板书](1)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2)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3)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其中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与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肯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本节总结]
我们对氧化还原反应经历了由得氧失氧到化合价升降,再到电子转移这样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我们要重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化学反应中发生了电子的得失或偏移,要学会从有无化合价升降的变化来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并能用单线桥或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作业]
第12页、二、三、1.2.
三、3题,同学们用图表总结后,我们可利用“学习角”进行交流。

高一化学教案:《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高一化学教案:《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高一化学教案:《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2、掌握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3、综合运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学习重点和难点:表示电子转移的方法、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目标1: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

根据反应中是否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可以把反应分成两类: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

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 。

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

3. 氧化还原反应与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⑴化合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一般说, 的化合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⑵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一般说, 的分解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⑶置换反应:全部是氧化还原反应。 ⑷复分解反应: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4.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电子 →被 →发生 反应 →得到 产物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电子 →被 →发生 反应 →得到 产物

目标2:表示电子转移的方法

1.双线桥法:表示同种元素在反应前后转移电子的情况。

例如:

注意:①箭号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起止为同一元素。

②箭号不代表电子转移的方向。 ③电子有得必有失,电子得失总数应相等。

④参加反应的所有元素可能是全部,也可能只是其中一部分参加了氧化还原反应。

练习:2Mg + CO22MgO + C 2KClO3 2KCl + 3O2 ↑

2.单线桥法:表示反应过程中电子在反应物之间的转移情况。

例如:

注意:①箭号从还原剂中失电子的元素指向氧化剂中得电子的元素。

②箭号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

③数字表示某元素失电子(也是另一元素得电子)的总数。

练习:

4NH3 + 5O2 4NO + 6H2O 3Cu + 8HNO3 = 3Cu(NO3)2 + 2NO↑+ 4H2O

目标3: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及作用

1.守恒律:对于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高总数和降低总数相等,失电子总数和得电子总数相等。除此之外,质量和原子个数也都守恒。

作用: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及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

2.强弱律:较强氧化性的氧化剂跟较强还原性的还原剂反应,生成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和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

氧化性: 剂 > 产物 还原性: 剂 > 产物

3.互不换位规律

① 同种元素相邻价态的粒子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即不发生转化)。

如:S与H2S,SO2与H2SO4,均不能反应,因此可以用浓H2SO4来干燥SO2气体。

② 含同一元素的高价态化合物和低价态化合物反应时,该元素的价态互不换位,而是生成中间

价态的物质,即高价态 + 低价态→中间价态(同种元素之间的氧化还原只靠拢不交叉)。

如:H2S(-2) + H2S(+6)O4(浓)= ; KCl(+5)O3 + 6HCl(-1) =

作用:a.判断元素或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有无或可能,但非难易。

b.分析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及推测变化产物。

4.优先律:在同一个反应环境中,氧化剂遇到多种还原剂时,首先与最强的还原剂反应,反之亦然。如在 FeI2溶液中通入Cl2,因还原性I->Fe2+,所以当Cl2不足时,先将I—氧化,FeI2 + Cl2(少量) = 当Cl2足量时,才能将Fe2+,I—完全氧化。 FeI2 + Cl2(过量) =

目标四: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程度的判断

1.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

金属单质的还原性:

K>Ca>Na>Mg>Al>Zn>Fe>Sn>Pb>H2>Cu>Hg>Ag>Pt>Au

金属离子氧化性:

Ag+>Hg2+>Fe3+>Cu2+>H+>Pb2+>Sn2+>Fe2+>Zn2+>Al3+>Mg2+

>Na+>Ca2+>K+

2.根据非金属活动顺序进行判断

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顺序:F2>O2>Cl2>Br2>I2>S

阴离子的还原性顺序:F-<O2-<Cl-<Br-<I-<S2-

3.根据周期表位置判断

在周期表中,从左往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4.根据元素化合价价态的高低判断

一般说来,氧化剂含有较高价态的元素,还原剂含有较低价态的元素。变价元素位于最高价态时,只有氧化性;位于最低价态时只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可记忆为:“高价氧化低价还,中间价态两边转”。如:

H2S为强还原剂;浓H2SO4为强氧化剂,单质S和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5.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判断

氧化性强弱为:氧化剂>氧化产物,氧化剂>还原剂

还原性强弱为:还原剂>还原产物,还原剂>氧化剂

如:5Cl2+I2+6H2O=10HCl+2HIO3 氧化性:Cl2>HIO3 Cl2>I2 还原性:I2>HCl

6.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难易程度(反应条件)的不同进行判断

应当注意的是:判断氧化性或还原性的依据是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而不是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所以反应条件越容易,反应速度越快。氧化性或还原性就越强,反之则弱。

7.根据原电池中的电极反应判断

正极:强氧化剂 + ne- = 弱还原性物质

负极:强还原剂 - ne- = 弱氧化性物质

8.根据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强弱判断

如酸性:HClO4>H2SO4>H3PO4>H2CO3,可判断氧化性:Cl>S>P>C。

9.外界条件对某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影响

⑴物质的浓度越高,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如HNO3)

⑵温度越高,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 ⑶酸性越强,氧化性越强(KMnO4)。

目标5 :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1、原则:化学方程式中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总数相等。

2、步骤:标变价、列变化.求总数、配系数

[说明]配平离子方程式时,配平时应注意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练习:

1.Zn + HNO3 = Zn(NO3)2 + NH4NO3 + H2O

2. Cl2 + KOH = KClO3 + KCl + H2O

3. Cu2S + HNO3(稀) = Cu(NO3)2 + NO↑+ H2SO4 + H2O

4. MnO4—+ SO32— + H+ = Mn2+ + SO42— + H2O

5.H2O2 + Cr 2(SO4)3 + NaOH = Na2SO4 + Na 2CrO4 + ;

6.FeSO4 + O2 + H2O = Fe(OH)3 + Fe2(SO4)3

高一化学下册《甲烷的氧化反应》知识点梳理


高一化学下册《甲烷的氧化反应》知识点梳理

化学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取得好成绩。xx教育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xx年高一化学下册甲烷的氧化反应知识点梳理,希望你喜欢。
甲烷氧化反应最基本的就是燃烧:
甲烷完全燃烧:CH4+2O2=CO2+2H2O
甲烷不完全燃烧:2CH4+3O2=2CO+4H2O
甲烷的含氢量在所有烃中是最高的,达到了25%,因此相同质量的气态烃完全燃烧,甲烷的耗氧量最高。
点燃纯净的甲烷,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很快就可以看到有水蒸气在烧杯壁上凝结。倒转烧杯,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把甲烷气体收集在高玻璃筒内,直立在桌上,移去玻璃片,迅速把放有燃烧着的蜡烛的燃烧匙伸入筒内,烛火立即熄灭,但瓶口有甲烷在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这说明甲烷可以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但不助燃。用大试管以排水法先从氧气贮气瓶里输入氧气2/3体积,然后再通入1/3体积的甲烷。用橡皮塞塞好,取出水面。将试管颠倒数次,使气体充分混和。用布把试管外面包好,使试管口稍微下倾,拔去塞子,迅速用燃着的小木条在试管口引火,即有尖锐的爆鸣声发生。这个实验虽然简单,但也容易失败。把玻璃导管口放出的甲烷点燃,把它放入贮满氯气的瓶中,甲烷将继续燃烧,发出红黄色的火焰,同时看到有黑烟和白雾。黑烟是炭黑,白雾是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形成的盐酸雾滴。
以上是xx小编为大家提供的20xx年高一化学下册甲烷的氧化反应知识点梳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内容请关注xx教育官网高一化学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