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大洲和大洋精品学案

小学精品教案

发表时间:2020-07-09

大洲和大洋精品学案。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大洲和大洋精品学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大洲和大洋
一、预习内容与指导:(15分钟)
1、了解地球表面海陆的分布状况。
2、掌握概念:大陆、岛屿、半岛、海峡、海、大洲。
3、明确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
4、了解大洲的分界线。

二、预习检测:(15分钟)
1、地球表面%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概括地说,地球上分是海洋分是陆地。
2、面积较大的陆地称为,面积较小的陆地称为,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
3、陆地伸进海洋的突出部分为。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山脉河山脉和土耳其海峡。
5、亚洲与非洲的分解分界线是运河。

三、概括提升:(5分钟)

四、巩固练习:(10分钟)
1、将两个大洲与其分界线对应连线:
亚洲与欧洲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非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
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2、读图:填写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

七大洲:①洲②洲③洲
④洲⑤洲⑥洲
⑦洲
四大洋:A洋B洋C洋D洋
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洲,最小的是洲。
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洋,最小的是洋。
跨经度最广的洲是,跨经度最广的洋是。
赤道横穿的主要大洲是和。
全部分布在北半球的大洲是和。

相关知识

《大洲和大洋》教案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教学要求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3.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内容点析

1.地球被称为“水的行星”,这是它有别于其他行星的一个重要特征。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构成了地球面貌的基本特征,并且控制着地球表面其他地理要素和地理事物的分布格局。因此,教材以“地球?水球?”为题,开门见山地点出了全球海陆分布大势。

2.教材以“地球?水球?”为标题,其目的并不是让学生争议地球的名称是否科学合理,更不是说地球起错了名称或要给地球改名,而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学生讨论、运用地图和数据求证,加深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认识。

3.加加林是原苏联的一名宇航员,也是世界第一名航天员。1961年4月12日,他驾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太空飞行,使人类从太空观察到了自己居住的地球。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他的出生地改为加加林地区;月球背面有一座环形山也以他的名字命名。教材以加加林本人提出地球是一个水球的论点,使学生感觉更加真实,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更有积极性。

4.关于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大势,教材正文主要说明了两点:一是地球表面的海陆面积比例(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二是海陆分布的特点(即海陆分布不均,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5.本节活动1谈谈对地球名称的看法,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讨论。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至于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的问题,这是因为古人当时并不了解地球的整体面貌,不知道地球表面水体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6.图2.4水陆半球是根据地表海陆分布状况而划分的两半球,水半球是海洋面积最大的半球,陆半球则是陆地分布最集中的半球。但即使是在陆半球,也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这是对正文内容的补充。

7.七大洲和四大洋一段正文,介绍了大洲、大洋的概念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这是对海陆分布内容的具体化。正文删去了原教材中的一些常用地理名词,图2.5表示的大陆、半岛、岛屿、海和海峡等,不是让学生死记概念,而是重在读图识别。

8.大洲大洋的位置、轮廓及分布特征,教材安排了一组读图、绘图、填图活动,意在通过运用地图让学生掌握这一重点内容。这组活动主要围绕世界地形图展开,4项活动前后呼应、自成系列,内容由浅入深,并且设计了一定的读图顺序、层次及认知阶梯。

9.图2.8是由极地方位投影和分瓣伪圆柱投影等结合制成的世界地图,主要用于说明大陆的轮廓和分布特征。从图中可以看出,除南极洲外,其他六个大洲南北成对分布,即亚洲与大洋洲、欧洲与非洲、北美洲与南美洲构成三个南北向的瓣状图形,故称为大陆瓣。图中还点出了这种分布特点,科学家们目前还没有作出合理解释,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教学建议

1.从地球和地图知识引入陆地和海洋是极自然的,因为地球内容涉及到的东、西半球及南、北半球和五带划分等都已经出现了陆地海洋的分布及轮廓;地图知识又为辨方向、量距离、识高低、认图例等打下了基础。所以无论从学习内容或学习工具等方面看,前后是可以衔接的。不过由于学生年龄所限,有些内容距其生活较远,需要特别加强直观手段的运用,通过大量感性认识建立表象,以便发挥想象,进行思考,从而获得理性认识,形成科学概念。

2.本章第一幅出现的地图就是世界海陆分布图,这是一幅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图,它可以和前面已经出现过的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等对照判读,本图上虽无大洲大洋名称,但在第一章的图中已出现过大洲名称,可从轮廓上进行辨认,初步建立大洲相对位置的概念。

3.对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要突出海陆面积百分比数字的记忆。图中用鲸和袋鼠分别表示了海洋和陆地,形象地加深了海洋和陆地的印象。观察本图对应与课文中内容对照(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4.对“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阅读材料的阅读建议。这段阅读材料很精炼地把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展示在学生面前,从空间上看,自中国至世界,不断拓宽;从时间上看,自公元前2世纪至16世纪直至近代,不断延伸;涉及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险家、外交使节以至近代的航天英雄。学生从中不仅了解到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艰苦历程,更重要的是认识到今天正确反映在地图上的海陆面貌是无数人科学探究与拼搏奋斗的结果。当然尚有许多未被人类认识的领域,需要不断去发现探究。阅读本材料与学习课文不同,要给学生以更多自主选择、主动参与的空间,教师可提供一定地图(如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路线、哥伦布及麦哲伦航行路线图),让学生去观察。有条件也可请学生就其中一两项内容向大家介绍。对阅读的内容无须作“掌握”的要求。

5.对“地球还是水球”阅读图和讨论活动的建议。宇航员在太空看到地球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说“我看到的地球更像水球!”小朋友在地球上的谈话,说明人们生活在陆地上,过去以为海洋是陆地的边缘,甚至都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陆地的中心,并未认识到海洋比陆地大,因此起名叫地球,这反映了从古到今人们认识的不断发展。对水半球和陆半球的读图活动,可联系前面看过的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图,并配合看地球仪演示,印证图侧所讲“无论怎样划分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东西半球及南北半球可提示划分界线(联系经度与纬度知识),水半球和陆半球的确定,可指出各自的中心(见参考资料)。

1.对“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的读图建议。该图以景观图形式生动直观地展示了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等的分类状况及其相互关系,使概念的理解通过感知观察、概括描述、比较分析,进而独立说明,摆脱背诵定义文字的记忆概念的学法。①教师要让学生自己看图说明,如果用投影图片可去掉说明文字,使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思考而理解海陆分布的各种不同形式。②通过该图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迁移能力,可把立体景观图结合地图知识绘成平面图(参看第一章的分层设色地形图)。③有条件的学生还可让他们创造一幅多种海陆分布形式的平面图,以激发其创新思维。

2.对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和阅读材料“大洲的命名”的阅读建议。①大洲和大洋分布图以东、西半球的形式展示了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并在图上出现了洲界,东西半球的划分在第一章已出现,此处可让学生说明20°W和160°E所在位置。②观察该图要让学生理解课文中“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的涵义。③观察图的同时,可结合阅读“大洲的命名”逐一从图上了解其轮廓位置,使形象记忆与意义记忆结合,以加深印象。④同时将各大洲名称与课本最后的“本书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进行对照,要求学生会读,并写在笔记本上。

3.关于认识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轮廓的活动建议。

①第一道题是观察地球仪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可让学生边看边思考:某大洲面临哪些大洋?某大洋被哪些大洲包围等。

②第二道题是查阅世界地形图(课本最后)了解大洲之间的关系,如相连的大洲(大陆)、大洲间的分界(山脉、河流、运河、海峡等),并结合观察亚洲与欧洲、非洲的分界图。

③讨论各大洲的轮廓和分布特点,如各大洲几乎都是一南一北成对称分布,像北美洲与南美洲、欧洲与非洲、亚洲与大洋洲,南极洲在顶端。亚洲最大(4400万km2)、大洋洲最小(897万km2),二者约占世界陆地35.4%;非洲次大(3020万km2)、欧洲次小(1016万km2),二者约占陆地面积27%;北美洲第三(2422.8万km2),南美洲第四(1797万km2),二者约占陆地28.2%;南极洲居第五(1400万km2),约占陆地9.4%,从大陆瓣图也可看出,这种分布似乎在保持某种平衡。此外大陆轮廓多为北宽南窄,大致呈三角形,岛屿多在大陆东面等,可让学生观察,由于目前对以上现象尚无合理的解释,故不宜作过多的讨论。

④第四题绘图要求不要太高,但应让学生抓住几条关键控制线与有关大洲的相对位置关系,先观察,然后动笔,只求大致“神”似,而不计细节,这种图宜粗不宜细,宜简不宜繁。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大洲和大洋

教学要求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3.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内容点析

1.地球被称为“水的行星”,这是它有别于其他行星的一个重要特征。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构成了地球面貌的基本特征,并且控制着地球表面其他地理要素和地理事物的分布格局。因此,教材以“地球?水球?”为题,开门见山地点出了全球海陆分布大势。

2.教材以“地球?水球?”为标题,其目的并不是让学生争议地球的名称是否科学合理,更不是说地球起错了名称或要给地球改名,而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学生讨论、运用地图和数据求证,加深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认识。

3.加加林是原苏联的一名宇航员,也是世界第一名航天员。1961年4月12日,他驾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太空飞行,使人类从太空观察到了自己居住的地球。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他的出生地改为加加林地区;月球背面有一座环形山也以他的名字命名。教材以加加林本人提出地球是一个水球的论点,使学生感觉更加真实,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更有积极性。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陆地和海洋第二章4.关于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大势,教材正文主要说明了两点:一是地球表面的海陆面积比例(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二是海陆分布的特点(即海陆分布不均,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5.本节活动1谈谈对地球名称的看法,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讨论。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至于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的问题,这是因为古人当时并不了解地球的整体面貌,不知道地球表面水体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6.图2.4水陆半球是根据地表海陆分布状况而划分的两半球,水半球是海洋面积最大的半球,陆半球则是陆地分布最集中的半球。但即使是在陆半球,也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这是对正文内容的补充。

7.七大洲和四大洋一段正文,介绍了大洲、大洋的概念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这是对海陆分布内容的具体化。正文删去了原教材中的一些常用地理名词,图2.5表示的大陆、半岛、岛屿、海和海峡等,不是让学生死记概念,而是重在读图识别。

8.大洲大洋的位置、轮廓及分布特征,教材安排了一组读图、绘图、填图活动,意在通过运用地图让学生掌握这一重点内容。这组活动主要围绕世界地形图展开,4项活动前后呼应、自成系列,内容由浅入深,并且设计了一定的读图顺序、层次及认知阶梯。

9.图2.8是由极地方位投影和分瓣伪圆柱投影等结合制成的世界地图,主要用于说明大陆的轮廓和分布特征。从图中可以看出,除南极洲外,其他六个大洲南北成对分布,即亚洲与大洋洲、欧洲与非洲、北美洲与南美洲构成三个南北向的瓣状图形,故称为大陆瓣。图中还点出了这种分布特点,科学家们目前还没有作出合理解释,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教学建议

1.从地球和地图知识引入陆地和海洋是极自然的,因为地球内容涉及到的东、西半球及南、北半球和五带划分等都已经出现了陆地海洋的分布及轮廓;地图知识又为辨方向、量距离、识高低、认图例等打下了基础。所以无论从学习内容或学习工具等方面看,前后是可以衔接的。不过由于学生年龄所限,有些内容距其生活较远,需要特别加强直观手段的运用,通过大量感性认识建立表象,以便发挥想象,进行思考,从而获得理性认识,形成科学概念。

2.本章第一幅出现的地图就是世界海陆分布图,这是一幅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图,它可以和前面已经出现过的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等对照判读,本图上虽无大洲大洋名称,但在第一章的图中已出现过大洲名称,可从轮廓上进行辨认,初步建立大洲相对位置的概念。

3.对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要突出海陆面积百分比数字的记忆。图中用鲸和袋鼠分别表示了海洋和陆地,形象地加深了海洋和陆地的印象。观察本图对应与课文中内容对照(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4.对“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阅读材料的阅读建议。这段阅读材料很精炼地把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展示在学生面前,从空间上看,自中国至世界,不断拓宽;从时间上看,自公元前2世纪至16世纪直至近代,不断延伸;涉及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险家、外交使节以至近代的航天英雄。学生从中不仅了解到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艰苦历程,更重要的是认识到今天正确反映在地图上的海陆面貌是无数人科学探究与拼搏奋斗的结果。当然尚有许多未被人类认识的领域,需要不断去发现探究。阅读本材料与学习课文不同,要给学生以更多自主选择、主动参与的空间,教师可提供一定地图(如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路线、哥伦布及麦哲伦航行路线图),让学生去观察。有条件也可请学生就其中一两项内容向大家介绍。对阅读的内容无须作“掌握”的要求。

5.对“地球还是水球”阅读图和讨论活动的建议。宇航员在太空看到地球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说“我看到的地球更像水球!”小朋友在地球上的谈话,说明人们生活在陆地上,过去以为海洋是陆地的边缘,甚至都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陆地的中心,并未认识到海洋比陆地大,因此起名叫地球,这反映了从古到今人们认识的不断发展。对水半球和陆半球的读图活动,可联系前面看过的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图,并配合看地球仪演示,印证图侧所讲“无论怎样划分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东西半球及南北半球可提示划分界线(联系经度与纬度知识),水半球和陆半球的确定,可指出各自的中心(见参考资料)。

1.对“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的读图建议。该图以景观图形式生动直观地展示了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等的分类状况及其相互关系,使概念的理解通过感知观察、概括描述、比较分析,进而独立说明,摆脱背诵定义文字的记忆概念的学法。①教师要让学生自己看图说明,如果用投影图片可去掉说明文字,使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思考而理解海陆分布的各种不同形式。②通过该图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迁移能力,可把立体景观图结合地图知识绘成平面图(参看第一章的分层设色地形图)。③有条件的学生还可让他们创造一幅多种海陆分布形式的平面图,以激发其创新思维。

2.对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和阅读材料“大洲的命名”的阅读建议。①大洲和大洋分布图以东、西半球的形式展示了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并在图上出现了洲界,东西半球的划分在第一章已出现,此处可让学生说明20°W和160°E所在位置。②观察该图要让学生理解课文中“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的涵义。③观察图的同时,可结合阅读“大洲的命名”逐一从图上了解其轮廓位置,使形象记忆与意义记忆结合,以加深印象。④同时将各大洲名称与课本最后的“本书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进行对照,要求学生会读,并写在笔记本上。

3.关于认识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轮廓的活动建议。

①第一道题是观察地球仪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可让学生边看边思考:某大洲面临哪些大洋?某大洋被哪些大洲包围等。

②第二道题是查阅世界地形图(课本最后)了解大洲之间的关系,如相连的大洲(大陆)、大洲间的分界(山脉、河流、运河、海峡等),并结合观察亚洲与欧洲、非洲的分界图。

③讨论各大洲的轮廓和分布特点,如各大洲几乎都是一南一北成对称分布,像北美洲与南美洲、欧洲与非洲、亚洲与大洋洲,南极洲在顶端。亚洲最大(4400万km2)、大洋洲最小(897万km2),二者约占世界陆地35.4%;非洲次大(3020万km2)、欧洲次小(1016万km2),二者约占陆地面积27%;北美洲第三(2422.8万km2),南美洲第四(1797万km2),二者约占陆地28.2%;南极洲居第五(1400万km2),约占陆地9.4%,从大陆瓣图也可看出,这种分布似乎在保持某种平衡。此外大陆轮廓多为北宽南窄,大致呈三角形,岛屿多在大陆东面等,可让学生观察,由于目前对以上现象尚无合理的解释,故不宜作过多的讨论。

④第四题绘图要求不要太高,但应让学生抓住几条关键控制线与有关大洲的相对位置关系,先观察,然后动笔,只求大致“神”似,而不计细节,这种图宜粗不宜细,宜简不宜繁。

大洲与大洋学案


第一节大洲与大洋学案
学习目标
⑴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⑵在世界地图上,说明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⑶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⑷亚欧、亚非,南、北美洲分界线;
课本知识积累
1、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比例:
2、陆地的分布
3大洲与大洋:
⑴大陆的概念:
⑵大洲的概念:
⑶七大洲与四大洋的比较:
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面积(㎡)44001000300024001800900140018000930075001300
地理
位置
其他
特征
⑷大洲与大洲的主要分界线:
典型例题
1.读东西半球图(1-3),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大洲的名称填写在下面的空格内。
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_
⑤_____⑥______⑦______
(2)将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洋的名称填写在下列的空格内。
A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_
(3)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_____。同为一个大陆的大洲是______和_______。
(4)四大洋中面积最小的是_____。介于五大洲之间的大洋是_____和______。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______。
(5)按南北半球来说,海洋面积广阔的是____________半球。(6)我国位于__________洲。
本题是大洲和大洋学习后的常规检测题,学生应从大洲和大洋的学习中初步形成对大洲和大洋分布的心理地图,包括大洲的形状和位置,然后才能完成第一小题;对四大洋的记忆,除了知道形状和位置以外,还特别注重与大洲的相对位置关系,完成第二小题;第三和第四小题还考查学生对七大洲和四大洋面积掌握情况以及大洲和大洋之间的相对位置情况;第五小题从半球的侧面考查海陆分布的比例;第六小题从我国的实际位置说明大洲的位置,促进学生对大洲和大洋分布空间位置的形成。帮助学生落实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1)北美洲南美洲非洲、欧洲亚洲、大洋洲、南极洲;(2)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3)亚洲、亚洲欧洲;(4)北冰洋、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5)南(6)亚洲
2.一架飞机从我国北京,沿纬线向西绕地球飞行一周,依次经过那些大洲和大洋?

本题考查的内容是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和大洲的概念,虽然做出正确答案需要对本节的知识点即大洲和大洋的分布要清楚,但要判断准确,还要用学过的地球和地图知识。首先,要熟悉七大洲的位置,以及大洋和大洲之间的相对位置。北京在北半球,以北京为中心,西北面是欧洲,欧洲西濒大西洋。东南面是太平洋,隔太平洋与北美洲隔洋相望。第二,注意本题的其他已知条件,即从北京出发,沿纬线向西环绕一周。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地理综合能力
亚洲、欧洲、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
课堂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洲是()A、亚洲B、欧洲C、北美洲D、南极洲
2.面积最大、水温最高、水体最深的大洋是()
A、大西洋B、太平洋C、印度洋D、北冰洋
3.亚非两洲之间的分界线是()
A、苏伊士运河B、巴拿马运河C、白令海峡D、直布罗陀海峡
4.关于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陆就是大洲B.大洲就是面积较大的大陆
C.大陆及其附近岛屿合称为大洲D.大洲比大陆面积大
5.世界的陆地主要分布在()
A.东半球南半球B.西半球北半球C.北半球东半球D.南半球西半球
6.在宇宙中看地球更像一个“水球”,原因是:()
A.地球表面全部是海洋;B.地球被水汽所包围;C.地球上七分是海;D.地球上没有水。
7.世界各大洲中,四周被大洋环绕的是:()A、亚洲;B、非洲;C、南美洲;D、南极洲。
8.有关南极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各大洲中跨纬度最广的大洲;B、是各大洲中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C、周围直接濒临三大洋;D、全部位于南半球,东半球上。
9.能看到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大洲有:()A、非洲;B、欧洲;C、南美洲;D、南极洲
10.位于五大洲之间的大洋有:()A.大西洋;B.印度洋;C.太平洋;D.北冰洋。
11.下列大洲中,被三大洋包围的是()
A.亚洲B.非洲C.大洋洲D.南极洲
12.四大洋中,跨经度最多的是()
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
13.大陆被赤道穿过的大洲有()
A.非洲和南美洲B.亚洲和南美洲
C.欧洲和大洋洲D.亚洲和非洲
14.跨热带、温带、寒带的大洲有()
A.亚洲和欧洲B.亚洲和北美洲C.北美洲和南美洲D.欧洲和北美洲
15.里海和黑海之间的亚欧两洲的界线是()
A.乌拉尔山脉B.乌拉尔河C.大高加索山脉D.土耳其海峡
二、判断题
1.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多为重要的海上航道。()
2.主要分布在东半球的有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
3.每个大洲的面积都大于它所在大陆的面积。()
4.四大洋中,全部在北半球的是北冰洋。()
三、填空题
1.在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洲,面积最小的是______洲。
2.在世界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______洋,面积最小的是_____洋。
3.在世界七大洲中,非洲位于_____半球,南美洲位于_____半球。
4.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_____。地球上的陆地共可划分为____洲。
5.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是、,全部位于南半球的是。
6.我们把面积广大的陆地叫作_____;而把面积较小的陆地叫作_____;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叫______。
7.主要分布于北半球、西半球的大洲是_____;全部分布于南半球、东半球的大陆是_______。
8.世界上的四大洋,按面积大小依次是太平洋、_________、_________、北冰洋;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_,面积最小的是_________。
最大的大洲最大的大洋
最小的大洲最小的大洋
跨经度最高的大洲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经度最高的大洲纬度最高的大洋
面积最大的大陆面积最小的大陆
四、填表题

参考答案:
一、1.A2.B3.A4.D5.A6.C7.C8.C9.D10.BC11.BD12.AC
二、1.√2.√3.√4.√
三、1.亚;大洋;2.太平;北冰;3.东、西;4.大洲,七大;5.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6.大陆;岛屿;半岛
四、
最大的大洲亚洲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最小的大洲大洋洲最小的大洋北冰洋
跨经度最高的大洲南极洲跨经度最多的大洋北冰洋
经度最高的大洲南极洲纬度最高的大洋北冰洋
面积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积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