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二)

高中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发表时间:2021-08-27

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二)。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二)》,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二)

2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第1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教材第11页例2)

二、教学目标

1.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能正确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经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3.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

三、重点难点

重点: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难点: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口算,并说出算法。(老师提问,学生齐答)

27-6= 32-9=

35-20= 50-30=

师:真棒!大家对已学的减法计算掌握得都很到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二、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11页例2。

(1)创设学习情境。

师:如果去参观“世博会”,你会选择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呢?选择之前,先来看看三类交通工具的票价:普通快客的票价是65元,动车的票价是54元,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是48元,然后一起来做做下面两道口算题。(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情境图)

①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②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2)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问题①和②应该如何列式?(点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学生给出问题①算式:65-54,问题②算式:65-48。wwW.Jab88.COm

师:我们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时,把两位数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进行计算,相减时可以这样算吗,如果可以,应该怎样计算呢?(学生继续回答,老师板书)

学生给出问题①计算过程:先算65-50=15,再算15-4=11。(板书)

学生给出问题②计算过程:先算65-40=25,再算25-8=17。(板书)

师:除了用口算,我们还学过笔算,哪位同学能演示下笔算过程吗?(点名学生上台板演)

师:不错,我们还可以通过列竖式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对于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当我们口算能力还不足够时,可以用列竖式计算来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3)组织学生交流。(学生交流讨论,老师总结)

Ⅰ根据情境图中的已知条件,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吗?

Ⅱ问题①和②中的两位数减两位数有什么区别?

Ⅲ两位数减两位数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法有什么共同之处?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88 32 83 9 45 49

四、课堂小结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大家都掌握了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具象化教学,引导学生认识退位减法。

对于不退位的减法学生都会做,而退位减法有小部分学生容易出错,当被减数个位不够减时,往前一位借位,相当于给这位数加上10,再进行计算。对于那些始终不明白计算方法的学生,可采用小棒图帮助他们理解。

2.注意巩固已学知识和方法,为未来教学做铺垫。

在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教学中,引导学生回顾列竖式笔算的相关内容,虽然教材讲解中主要涉及口算,但后面章节的教学中列竖式笔算会继续使用。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有效巩固已学知识和方法,还能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小明看一本书,已经看了一部分,今天从70页开始看,还有多少页没有看?

分析:“从70页开始看”说明第70页还没有看,即看了69页,求还剩多少页没有看,用减法计算。

解答:70-1=69(页)

90-69=21(页)

答:还有21页没有看。

解法归纳:从哪一页开始看,通过上一页的页码就能知道已经看完的页数,由总页数减去已看完的页数,就能求得还未看的页数。

相关知识阅读

世博会

世界博览会简称世博会,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综合性世博会,另一种是专业性世博会。世博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参展者向世界各国展示当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上对各种生活范畴有正面影响的成果。

点击查看更多: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扩展阅读

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一)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一)》,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一)

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材第10页例1)

二、教学目标

1.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2.经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3.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

重点: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难点: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口算,并说出算法。(老师提问,学生齐答)

54+5=  26+9=

20+40= 15+30=

47+42=

师:前面4个加法算式利用我们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算法就能够进行口算,那最后一个如何口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类似47+42这样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二、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10页例1。

(1)创设学习情境。

师:学校组织全校学生乘车去参观“世博会”,客车马上就要来了,可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们却遇到了一个难题: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呢?大家能帮他们算一算吗?(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情境图)

(2)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计算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首先要知道一年级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已知一(1)班有35人,一(2)班有34人,也就是求35和34的和,那同学们打算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并进行汇报。(板书学生的汇报)

方法一:35+30=65 65+4=69

方法二:30+30=60 5+4=9 60+9=69

师:同学们都很棒,已经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并能通过多种方法求解。方法一中通过将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和,使问题转化为求两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和一位数的和;方法二中通过将两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和,使问题转化为求整十数和整十数、一位数和一位数、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和,而这些都是我们利用所学知识能够解决的。

师:现在我们来看另一个问题,二(1)班有39人,二(2)班有44人,那么二年级的小朋友们要买多少张车票呢?联系前一个问题中的两种方法,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点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方法一:39+40=79 79+4=83

方法二:30+40=70 9+4=13

70+13=83

师:很好,看来大家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都掌握得不错。39是一个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你还有什么好的计算方法吗?

方法三:39+1=40 40+43=83

(3)引导学生比较并总结两位数加法的口算方法。

师:问题(2)中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和的十位上为什么是8而不是7呢?(点名学生回答)

师: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学生交流讨论,老师总结)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点名学生回答)

(1)35+36=71(张)

(2)36+38=74(张)

(3)(答案不唯一)五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41+42=83(张)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例1:  35+34=69

方法一:35+30=65 65+4=69

方法二:30+30=60 5+4=9 60+9=69

39+44=83

方法一:39+40=79 79+4=83

方法二:30+40=70 9+4=13 70+13=83

方法三:39+1=40 40+43=83

教学反思

1.注重规范表达,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都会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然而要他们说出计算方法,大多数学生不会表达。如35+34=?学生有的会说成是3+3=6,5+4=9,所以35+34=69。正确的表达是30+30=60,5+4=9,60+9=69,所以35+34=69。要让学生清楚十位上的3表示的是3个十,应该说成是30。

2.注重知识梳理,提升学生的归纳能力。

大部分学生基本上能够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计算方法比较多。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转换到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上。小部分学生似乎对口算并不感兴趣,仍然使用笔算,老师可以加以引导。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计算:49+45。

分析:直接计算比较麻烦,观察算式发现49+1就是50了,用50加45计算比较简便,再把所得的结果减1就是49+45的答案。

解答: 49+45

=(50-1)+45

=50+45-1

=95-1

=94

解法归纳: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如果其中一个数接近并小于某个整十数,可以先计算这个整十数和另一个两位数的和,再减去整十数和这个两位数的差值。

相关知识阅读

加号的由来

运算符号并不是随着运算的产生而立即出现的。我国在商代就已经有加法、减法运算,但同埃及、希腊和印度等文明古国一样,都还没有加法符号,只是把两个数字写在一起来表示相加。公元6世纪,印度人开始把单词的缩写当成运算符号。后来欧洲人承袭印度人的做法,如16世纪,意大利科学家N·塔塔里亚用意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加。1489年,德国数学家魏德曼首先使用“+”当加号,“+”是在横线上加一竖来表示增加的意思。1514年,荷兰数学家V·赫克把它用作代数运算符号之一,后来又经过法国数学家F·韦达的宣传和提倡,“+”开始普及,但直到1630年才得到公认。

点击查看更多: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六)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六)”,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六)

4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第2课时 练习课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及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的运用练习。(教材第16~18页练习三第1,5,7,13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几百几十数加、减几百几十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难点: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合适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教材第16页练习三第1题。(点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

师:注意笔算时,先从个位算起,加法进位时不要忘记进位的数字,减法退位时,借出的数位一定要先减掉,然后计算。

二、指导练习

1.教学教材第17页练习三第5题。

师:(1)中是找接近整百数的数,(2)中是找接近几百几十的数,我们求近似数都是根据“四舍五入”来取得的,那么,要找接近这些数的数,我们应该分别近似到哪一位呢?(点名学生回答)

师:回答正确,找接近整百数的数,就需要我们把数字四舍五入到百位,找接近几百几十的数,就要四舍五入到十位,明白了这点,大家就可以把上面的数字分别填入对应的椭圆中了。(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教学教材第17页练习三第7题。

师:问题中有“大约”两字,因此,提示我们只需要估算,那么估算“坐动车比坐飞机大约便宜多少钱”,应该如何列式呢?(点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师:估算700-218的值,其中700是整百数,因此我们只需要将218看成近似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你准备把218近似成哪个数呢?(点名学生继续回答)

师:因此,你的估算结果是多少呢?(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师:估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时,通常我们把三位数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计算,这样估算值与准确值更接近。

3.教学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13题。

师:说说图片中给出了哪些信息?问题是什么?(点名学生回答)

师:要求今天大约卖出多少根雪糕,我们需要用到哪些数据?(学生回答)

师:如何列式计算呢?需要计算准确值吗?(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师:说说你是如何估算的。(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师:根据图片中给出的数据,你还能掌握这个冷饮店的哪些信息呢?(点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16~17页练习三第3,4,6,8题。(学生独立完成3,4题,集体订正,点名学生上台板演6,8题)

第3题:850 690 970 520

第4题:150

第6题:比500大:720-112 106+438 864-243 349+226

比400小:525-239 119+201

第8题:245>240 187>180 240+180=420 420>400 答:买这两件商品不够。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大家对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掌握了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方法还有疑问吗?

板书设计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及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的运用练习

7.列式:700-218

把218看成200,700-200=500(元)

答:坐动车比坐飞机大约便宜500元。

13.列式:392+219

把392看成390,把219看成220,390+220=610(根)

还剩大约多少瓶矿泉水?

列式:528-184

把528看成530,184看成180,

530-180=350(瓶)

答:今天大约剩下350瓶矿泉水。

教学反思

1.重视对估算的认识及应用。

教学中,应让学生明白题目中“大约”表示不要求得到准确值,只要估算出大致结果就可以了。另外对于有关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比较大小问题,也可以考虑用估算解决。

2.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各种估算方法。

估算的方法很多,既可以看成整百数,也可以看成几百几十数;有时看成较大数估计,而有时看成较小数估计。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一定难度,应引导学生理解前者影响估算值与真实值的差值,后者影响估算值与真实值的大小方向,就不难掌握。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学校组织一至六年级的学生(学生人数如下表)去参观博物馆,已知博物馆每时段限制参观人数为500人,如何进行安排最合适?

分析:将六个年级的人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如下223,239,241,246,254,265,将最大数与最小数相加,223+265

解答:应该安排一年级和五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四年级和六年级一起去参观博物馆。

解法归纳:解决这类问题时,将需要组合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将首尾两个数依次相加,判断是否满足条件,若不满足,将大的数舍去,选择较小数继续尝试。

点击查看更多: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五)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五)》,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五)

4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第1课时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教材第15页例4)

二、教学目标

1.学习估算的一般方法,能将三位数看成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进行近似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

3.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加、减法估算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填空。

(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021人,约是()人。

(2)小明家到学校有492米,约是()米。

(3)一台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元。

(4)学校图书馆买来新书702本,约是()本。

小结:这种猜测大约数量的过程叫估计。

2.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估算。

(1)小红想买一支5元的钢笔,一个4元的笔记本,你能快速说一说小红大约要带多少钱吗?

(2)一盆花25朵,另一盆花33朵,一共大约有几十朵花?

师:刚才的过程不仅估计了价钱和数量,还进行了计算,就是一种估算。

二、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15页例4。

(1)创设学习情境。

师: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组织全校学生去电影院看巨幕电影,一到三年级来了223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4人,可是巨幕影院只有441个座位,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出示教材第15页例4情境图)

师:怎样才能知道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能否坐得下呢?需要利用哪些信息?(点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正确。要判断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能否坐得下,首先要知道六个年级的总人数,即223+234得多少,再与巨幕影院座位数441比较。不过,三位数和三位数的加法运算我们还没有学过,那么,是不是就没有办法解决了呢?学完这节课的内容,相信同学们就能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板书课题: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2)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要比较六个年级的总人数和巨幕影院座位数的大小,其实并不需要准确计算223+234的大小,我们可以进行估算。还记得上一节课我们学的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吗?我们可以把这两个三位数估算成几百几十数,然后相加,比较它们的和与441的大小,从而得到问题的答案。大家先自己尝试做一做。(点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学生给出估算一:把223看成200,把234看成200,因为223>200,234>200,200+200=400,所以223+234>400,但是400

学生给出估算二:把223看成220,把234看成230,因为223>220,234>230,220+230=450,450>441,所以223+234>441,座位不够。

(3)提出新的问题并用估算解决。

师: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点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学生给出估算一:把196看成190,把226看成220,因为196>190,226>220,190+220=410,所以196+226>410,但是410

学生给出估算二:把196看成200,把226看成230,因为196

(4)交流总结,理解估算方法。

①三位数加、减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是什么?(点名学生回答)

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应该注意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应将三位数估算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

③如何选择正确且合适的估算方法?(学生交流讨论,老师点评总结)

三、巩固反馈

小张看一本书,他第一个星期看了287页,第二个星期看了349页,他两个星期看的页数超过615了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把287看作280,把349看作340,280+340=620(页),620>615,两个星期看的页数超过615。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会做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了吗?

板书设计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例4:六个年级的总人数:223+234

巨幕影院的座位数:441

估算一:把223看成200,把234看成200,

因为223>200,234>200,200+200=400,

所以223+234>400,但是400

无法判断223+234和441的大小。

估算二:把223看成220,把234看成230,

因为223>220,234>230,220+230=450,450>441,

所以223+234>441,座位不够。

两个旅行团的总人数:196+226

巨幕影院的座位数:441

估算一:把196看成190,把226看成220,

因为196>190,226>220,190+220=410,

所以196+226>410,但是410

估算二:把196看成200,把226看成230,

因为196

所以196+226

教学反思

1.估算是一种简算,不能本末倒置失去估算的意义。

估算使计算更为方便,而有些学生将估算复杂化,先算出计算结果,再估算,这样失去估算本身的意义。

2.估算的方法有多种,如何择优选择是难点。

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学生喜欢把算式的各数看成整百数来估算,有的同学喜欢把它们看成几百几十数来估算,所以就导致了估算结果有一些出入,这都是在正常合理的范围之内的。难就难在当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对比策略优劣的时候出现了迷茫的情况。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打印机每台647元,扫描仪每台335元。购买前,王叔叔要估计一下至少要带多少钱,下面的估算方法最合适的是()

A.647≈600,335≈300,估计要900元

B.647≈1000,335≈500,估计要1500元

C.647≈650,335≈300,估计要950元

D.647≈650,335≈340,估计要990元

分析:打印机每台647元,扫描仪每台335元,估计一下至少要带多少钱,就是两样的价格加起来大约是多少,因为是买东西,所以估算时要把数估大。

A中,647≈600,335≈300,估计要900元,把数估小了,带的钱少了,不合适;

B中,647≈1000,335≈500,估计要1500元,把数估太大了,带的钱太多,不合适;

C中,647≈650,335≈300,估计要950元,把数估小了,带的钱少了,不合适;

D中,647≈650,335≈340,估计要990元,把数估大了,带的钱多一些,合适。

解答:D

解法归纳:这类问题中,应将三位数估算成大于它且最接近它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

点击查看更多: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十)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十)”,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十)

第3课时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页例3。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口算和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加法中进位和减法中退位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多媒体出示世博园内游客在纪念物商店购物的场景图。

上午卖出380个“海宝”,下午卖出550个“海宝”。

2.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海宝”的问题,并根据图画信息列出算式。(板书:380+550=)

3.算式中的加数有什么特点?(是几百几十)(板书课题: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二、新知探究

1.教学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

(1)怎样计算380+550?

学生试算,然后同桌交流。

(2)指名说算法。教师板书口算和笔算方法。

口算:因为38+55=93,所以380+550=930。

笔算:列竖式计算,个位、十位、百位分别对齐,然后从个位开始加起。

(3)百位上为什么不是8呢?

指名回答后强调:十位相加满了10就向百位进1,并且百位上的数相加时要把进位的1一起加上。

2.教学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

(1)那550-380又该怎样计算呢?能不能口算?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指名说口算方法。

(2)除了口算,还可以怎样算?

学生独立计算,师巡视,同时指名学生板演。

(3)指名板演的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大家都是这样算的吗?

(4)课件出示550-380的笔算过程。

(5)为什么百位上是4减3呢?小组或同桌之间可以说一说,议一议。(十位不够减,向百位借1,百位上的5要减1。)

(6)你认为笔算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十位不够减,要从百位退1当10再减)

3.巩固练习,做一做。

第14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14页“做一做”。

全班分成四个组,每组做一列,看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对?

2.练习三第3题。

这是一道连算计算题,教师先讲明题目意思,再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集体订正。

3.练习三第4题。

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图画,了解图画的信息,教师根据图画内容对学生进行保护眼睛、注意用眼卫生的教育,再让学生列出算式,算一算明明的眼睛度数减少了多少度。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计算课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教学任务之一。要达到这个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经历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理解算法、构建方法、完善思路、升华想法的过程,真正掌握算法,消化算理。

点击查看更多: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八)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八)”,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八)

《几百几十数加、减几百几十数的笔算》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将学习过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迁移到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上来,并引导学生总结方法。

二、教学重点:

1、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课前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设置情境,复习导入

1.出示学情检测卡的检测内容。

2.全班交流并提出问题,根据问题列出算式。

3.各组选代表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要把另一个加数或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再依次相加或相减)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旅游情境来复习旧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进入情境,放松心情,有利于知识的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出示课件,简单介绍: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时间是从2010年5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旅游途中同学们来到世博园里的一个纪念品商店,商店老板说只要答对他提出的两个问题,就会免费赠送大家一人一个“海宝”,究竟是什么问题呢?请看课件。(出示教材14页例3)

2.指名说出题中有哪些数学信息,思考:如果你是商店老板,你会提出什么问题?

3.学生讨论,汇报能提出的问题。

问题一 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海宝”?

问题二 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海宝”?或上午比下午少卖出多少个“海宝”?

4.指导学生列式,师板书。

学生汇报:(1)380+550;(2)550-380。

5.探究380+550的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思考:能转化成学过的知识进行计算吗?与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2)组织学生汇报计算过程和结果,适时板书。

方法一 380可以看成38个十,550可以看成55个十,合在一起是93个十,也就是930。

方法二 先把两个加数0前面的部分相加,38+55=93,再在得数的后面添上一个0,是930。

方法三 用竖式计算。

(3)请用竖式计算的同学到前面板演,并说说自己的想法。师提问:你有哪些经验要分享给大家?为什么百位上不是8?

教师小结: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

6.探究550-380的计算方法。

(1)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算法。

(2)反馈算法。

①口算:55-38=17,550-380=170。

②笔算:

思考:十位上5减8不够减,怎么办?为什么百位上是4减3?请把你的想法说一说。

(十位上5减8不够减,从百位上退1当10,与十位上的5合起来是15,表示15个十,减去8个十得7个十,在差的十位上写7。百位上的5退1后剩4,4减3得1,写在差的百位上,最后结果是170)

7.组织学生讨论。

(1)今天我们学习的几百几十数加、减几百几十数的计算,都可以用哪些方法?

(可以口算,也可以笔算)

(2)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要注意计算加法时,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计算减法时,十位不够减,向百位借1)

8.师归纳总结: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10后再减。

设计意图: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情境构建、数形结合、合作交流等形式,运用迁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明确几百几十数加、减几百几十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14页“做一做”。

2.连一连。(课件出示)

520-370 320+190 250-180

51070150

3.完成教材16页4题。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共同参观了上海世博会,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16页1、2、3题。

点击查看更多: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七)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七)》,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七)

5 整理和复习

教学导航

一、复习内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整理和复习。(教材第19页整理和复习第2,3题)

二、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关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及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方法,提升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掌握估算方法。

2.通过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及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过程,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方法,感受和体会知识点和方法间的关联性。

3.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积极挖掘已学知识的相互联系。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方法。

难点: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要注意什么?(点名学生回答)

2.你是怎么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它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有什么联系?(点名学生回答)

3.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要注意些什么?如何估算?(小组讨论,老师点评总结)

二、知识应用

1.教学教材第19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点名学生板演)

师:这8个算式都是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应该怎么计算呢?(点名学生回答)

2.教学教材第19页整理和复习第3题。

师:“大约”说明是进行估算,上海科技馆的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中国科技馆的巨幕影院有632个座位,计算后者比前者大约多多少个座位,应该如何估算呢?(点名学生板演并说明估算方法)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20页练习四第2,3题。(点名学生回答2,3题,说明3题估算方法)

第2题:

第3题:(1)把405看成400,600-400=200(米),所以广州塔比中央广播电视塔大约高200米。(2)中央广播电视塔比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大约矮多少米?把405看成410,468看成470,470-410=60(米),所以中央广播电视塔比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大约矮60米。

四、课堂小结

你会利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方法来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了吗?掌握用估算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吗?

板书设计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整理和复习

2.990 850 640 820 280 210 290 360

3.把632看成630,把441看成440,630-440=190,所以中国科技馆的巨幕影院比上海科技馆的大约多190个座位。

教学反思

1.如何合理估算对学生还有难度。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估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知识点之间相互关联逐步深入,前两个内容对学生来说较容易掌握,但如何进行估算,尤其是两个数何时估算到整百、整十还有一定难度。

2.帮助学生理清知识层次结构。

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只要老师认真辅导,梳理清楚从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到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再到估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关系,学生勤加练习,掌握起来就不难。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击查看更多: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九)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九),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九)

第2课时 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页例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独立思考,乐于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口算。

【教学难点】

需要退位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17+41= 18+31= 54+18=

73+12= 65+11= 75+21=

48+42= 47+17= 48+37=

45-20= 35-2= 36-8=

2.谈谈你是怎样算的?

35-20= 35-2= 36-8=

二、探究新知

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去世博会的事情吗?大家把问题解决得真棒!今天,老师还想请大家再来帮帮忙。

1.课件出示第11页情景图:

组织学生观察图画,问:

a.你知道了那些信息?

b.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

2.指名学生说出自己提出的问题,教师选择例2中的两个问题板书出来或投影显示;

(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钱?

(2)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钱?

3.要解答这两个问题,各需要用到哪些信息?引导学生寻找信息,并列式。

(1)65-54=

(2)65-48=

4.怎样口算?说说你的想法。

指名几个学生说自己的算法,教师选择主要的一种或两种方法板书出来。

5.对比这两个算式,你觉得应该注意什么?

(退位后十位的计算)

6.巩固练习:教材第11页做一做。

提醒学生看清运算符号,细心计算。学生独立练习后,指名反馈,集体订正,并选择两道算式说算法。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第11页“做一做”。

请学生自己口算,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小游戏(练习二第5题)。

由两个同学拿着写数字的卡片,用一个方框把两个数字卡排在一起,然后往左右两边拉,抽拉的过程中请全班同学把方框内的两个数相加或相减。

3.接力赛(练习二第6题)。

老师给每一组的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字,后面的同学每人给一个运算符号和一个数字。第一个同学把数字告诉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根据第一个同学的得数计算并告诉下一个同学结果。以此类推,完成接力赛。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在探究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时,让学生充分思考,并把自己的想法在全组进行交流,让大家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了学生爱动脑筋的好习惯。在口算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能理解的口算方法,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口算速度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点击查看更多: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四)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四),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四)

3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材第14页例3)

二、教学目标

1.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正确计算并掌握笔算方法。

2.培养在众多方法中择优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

重点:1.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及计算的能力。

难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20+10=50-30=13+32=

65+27= 45-24= 71-53=

2.口答。

(1)6个百和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6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

(2)540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540是由多少个十组成的?

师:通过上面的练习,可以看到同学们对已学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知识都掌握得很不错。今天,我们就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板书课题: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二、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14页例3。

(1)创设学习情境。

师:同学们参观世博园,来到一个纪念品商店,老板告诉同学们一个好消息,只要能正确回答以下两个问题,就能以优惠的价格购买“海宝”。你准备好了吗?来听听这两个问题,商店上午能卖出380个“海宝”,下午能卖出550个“海宝”,那么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海宝”?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海宝”? (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例3)

(2)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同学们,你能给出上面两个问题的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

师:求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海宝”,也就是求380和550的和,因此列式为380+550,求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海宝”,就是求550和380的差,列式为550-380。

师:我们前面学过两位数和两位数的加减法,那么,两个式子能不能转化成两位数和两位数的加减运算呢?说说你是如何计算的?(小组讨论,小组代表汇报,老师板书)

学生给出转化思路一:380看作38个十,550看作55个十,38+55=93,一共有93个十,所以380+550=930;55-38=17,一共有17个十,所以550-380=170。

学生给出转化思路二:把两个加数0前面的部分相加,38+55=93,再在得数的后面添上一个0,是930;把被减数和减数0前面的部分相减,55-38=17,再在得数的后面添上一个0,是170。

师:我们在学两位数和两位数的减法时,回顾了列竖式计算,大家还记得怎么做的吗?你会用列竖式求这两个数的和吗?(点名学生上台板演)

(3)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笔算方法。

①加法竖式中,为什么百位上的数字不是8?(点名学生回答)

②减法竖式中,为什么百位上是4减3?(点名学生回答)

③列竖式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时,从个位算起好还是从百位算起好?(点名学生回答)

④列竖式计算时,有什么注意事项?(小组讨论汇报,老师点评总结)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14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相互检查)

660 490 710 600 120 920

190 650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在笔算加减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例3:

(1)38+55=93(2)55-38=17

380+550=930(个) 550-380=170(个)

教学反思

1.教学中重视引导,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同时,在计算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2.能掌握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运用,不能只会简单照搬。

学生能够正确计算像380+550这类题目,但将题目改为100+550,就会出现100+550=560的错误情况。将新知识转换成旧知识来学习是好的,需要让学生注意的是两个加数要统一,如果前面加数有两个0不看,那么后面加数也得有两个0不看,若其中一个加数只有一个0,那么我们只能少看一个0,减法也是一样的。

3.重视对笔算算理和法则的讲解。

学生虽然能较容易地将两位数减两位数笔算的方法迁移过来,但是在算理上有些糊涂。有的学生会把“从百位上退1,是100”说成了“退1当十”,教师应该对学生讲清楚笔算法则。

4.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在内最大能填几。

620->360110+<220

+320<500 -150<160

分析:(1)因为620-360=260,所以最大填259;

(2)因为220-110=110,所以110加上比110小1的数即可;

(3)因为500-320=180,所以内的最大数比180小1即可;

(4)因为160+150=310,所以被减数最大应该是比310小1即可。

解答:259 109 179 309

解法归纳:先把大于号或者小于号看成等号,再根据算式中各部分的关系求出未知项,填上数后注意验证一下。

相关知识阅读

减号的由来

最初减号由拉丁文“minus”缩写成“m-”,意为“减去”,后来又被略去字母m,表示为“-”。

15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曼在创造出来“+”后不久,经过多次分析和研究,又创造了减号,即“-”。在加号上减去一竖,表示减少。

也有人说,“-”出现于中世纪。当时酒商在售出酒后,用横线标出酒桶里的存酒,而当桶里的酒又增加时,便用竖线把原来画的横线划掉。于是就出现了用以表示减少的“-”和用以表示增加的“+”。

点击查看更多: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人教新课标二下)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人教新课标二下)》,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91、92、9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与独立性。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感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体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突出多样性算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口算的算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口算的算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清新的早晨,沉睡了一夜的小岛醒了,清清的水,绿绿的树,小岛多美呀!听!是谁在唱?(小鸟)你想去这座鸟岛看看吗,(想)巧极了,苗苗小学二年级的同学们正要去呐,我们看看去,好吗?

二.教师引导主题图数学信息

1.码头上的人真多呀,你看到苗苗小学二年级的同学了吗?

2.二年级有几个班?(四个)你怎么知道的?(看班牌)

3.每个班有多少人?(23,31,32,39)

4.所有的同学坐一条船坐的下吗?(坐不下)为什么?(因为一条船最多能坐68人)

5.你怎么知道的?(船上写着限乘68人)

6.限乘68人是什么意思?(举例说明68人以下可以,68人以上不行。)

7.四个班大约有多少人?(大约120人,因为120比68大的多,所以四个班同坐一条船坐不下)

8.不能一起乘坐一条船,他们会乘坐几条船,小朋友们能猜一猜吗?(2条?3条?…)

9.他们究竟要乘几条船呢?小朋友们,你想知道苗苗小学的老师是怎样让小朋友们乘船的吗?(想)

那就让我们接着往下看吧。

三.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一)不进位加法

1.二(2)班的小朋友先上了船,二(1)班的小朋友正在上船,站在岸上的老师问:二(1)班,二(2)班能坐下吗?

2.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引出算式:23+31=(课件出示)

3.你是怎么算的?(预见)

23+31=(1)1+3=420+30=5050+4=54

(2)23+30=5353+1=54

……

(二)进位加法

1.小朋友们,小精灵想知道:二(3)班和二(4)班合乘一艘船坐的下吗?谁来告诉他?

引出算式:32+39=(课件出示)

2.你是怎么算的?

32+39=(1)2+9=1130+30=6060+11=71(课件出示)

(2)32+30=6262+9=71(课件出示)

因为71人超过了68人,所以不能同乘一条船。

四.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一)不退位减法

1.一条船最多可以上68人,二(1)、二(2)班一共上了(?)人,这条船还可以上人吗?*(可以)

2.还能上几人?

引出算式:68-54=(课件出示)

3.你是怎么算的?

68-54=(1)8-4=460-50=1010=4=14(课件出示)

(2)68-50=1818-4=14(课件出示)

(二)退位减法

1.小精灵还想知道:二(3)班上了14人后,还能上多少人?

引出算式:32-14(课件出示)

2.你是怎么算的?

32-14=

(1)心里列竖式

(2)32-14=32-10=2222-4=18……

3.口算练习

在不知不觉中,小朋友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已经学习了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点出本课时知识课题)的知识了,还找到了不少好算法。现在,请小朋友们来参加一个摘星星活动:给你一分钟,用自己喜欢的算法口算,当音乐响起时开始口算,音乐停止时,停下手中的笔。(课件出示做一做6道口算题,随之响起一分钟的轻柔音乐)

(关注所有的孩子,尤其要关注没有摘得6颗星的孩子,真诚的评价鼓励他们寻找自己的不足并帮助其树立信心。)

五.选择乘船的优化方案

小朋友们,要想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让我们继续关注苗苗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

1.二(3)班(14)人上了船,还剩(18)人,剩下的人和

二(4)班的同学还要坐几条船?(1条船)

2.为什么?

引出算式:18+39=57剩下的人只要坐一条船。

3.原来,苗苗小学的小朋友们是这样乘船的:一共需要两条船。

第一条船坐68个小朋友,第二条船坐57个小朋友。你猜对了吗?

4.第一条船还能上老师吗?(不能)老师们只能上(第二)条船了。你觉得这样乘船合理吗?(引起小朋友的争论)

5.小朋友们,现在离开船的时刻还有一段时间,不如我们来和苗苗小学的老师换换角色。如果让你来当小老师,你能想出更合理一些的办法吗?(学生讨论)

(学生们可能会从安全、师生感情、同学友谊、乘船限乘条件等因素出发,考虑出比苗苗小学老师们更加合理的方案)

预见方案:(1)、(4)两班合乘一条。

(2)、(3)两班合乘一条。

让学生说一说。

六.结束

小朋友们的办法真不错,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

让我们和苗苗小学的小朋友们一起去鸟岛吧!(课件出示鸟岛美丽的风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连加



详细介绍:

课题:连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个竖式计算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熟练地运用凑十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教学重点

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哪一位相加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演示课件“连加”】

1.板演

请同学说计算过程,最后说说笔算加法的法则,教师贴出:

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2.口算

682=579=375=674=

149=355=486=892=

87=76=58=46=

95=75=38=47=

找两名程度差不多的同学,同时做左右两组口算,问左边做得快的同学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快.(左边把能凑成十的两个数先加,再与另一个数相加,这样算得快)看右边一组,问:从得数上看与二十以内的口算有什么不同?(10以内的两个数相加得数永远不会超过20,而三个数相加,就有可能超过20了)

4.小结引出新课

师说:两个数相加的笔算加法这部分知识大家掌握得很好,如果三个数连加你还会计算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连加.(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6【继续演示课件“连加”】

(1)出示袋子图

(2)看图说图意,列出算式88+97+105=

师说:以前我们算三个数连加,要用两个竖式,从这节课开始,为了简便,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进行计算.

(3)教计算方法

师说:谁能把它写成竖式的形式?一人板演其他同学在课堂练习本上写.教师强调相同数位对齐.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总结:以前我们学过两个数相加满10,向前一位进1,现在个位三个数相加满20,就要向十位进2.那么笔算加法的法则第三条应该怎么改一改呢?教师用红笔在法则第三条上改:

板书:(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

2.反馈练习.【继续演示课件“连加”】

(1)教师板书702+2984+368=

(2)引导学生交流,在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应注意的问题:

①三个数相加,能简算的要简算.

②三个数相加,和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教师巡视,如果发现问题考虑的不全面,教师可适当提示.

(3)师生共同计算.

引导学生回答:计算个位时,先把个位上的2和8加起来得10,再加上4得14.

教师同时用彩色粉笔把2和8用括线连起来,在得数的个位上写4,向前一位进一.

板书:

计算十位没有简便算法,学生直接口述.

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回答:计算百位时,先把百位上的7和3加起来得10,9和进上来的1加起来也得10.

教师用彩色粉笔按回答顺序画括线.两个10合起来是20,在得数的百位上写0,向千位上进2.教师板书:

千位上结果是4(竖式板书完整)

引导学生归纳:计算连加法,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时,先把能凑成10的数加起来,比较简便.

启发学生表述: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时,先把能凑成10的数加起来,比较简便.(教师同时板书).

3.小结

师说:今天我们学的新知识是连加.做连加的题,先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时,先把能凑成10的数加起来,比较简便.

(三)巩固反馈【继续演示课件“连加”】

1.先想一想怎样算简便,再口算

647=892=755=

1535=971=2397=

2.做一做

3.练一练

这四道题可进行比赛,让学生想办法,用凑十法把题算得又对又快.

4.笔算下面各题

48159+66=653+2185+924=247968+8293=

教师巡视,如发现学生数位对错,忘加进位的数,横式上忘写得数等错误,要帮助他们及时纠正.

板书设计

连加

682=579=3+75=67+8=

149=354=486=896=

87=76=58=46=

95=75=38=47=

96=55=39=28=

例688+97+105=290(千克)

702+2984+368=4054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连加

二上数学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上数学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实践活动:我长高了

单元教才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实践活动:我长高了,这部分教材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测量长度的活动。教材通过让学生互相量身高、步长、臂展以及测量门窗的宽度等实际活动,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同时,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测量,感受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教材还设计了统计的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统计知识的掌握。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注重学生对两位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笔算的计算过程及方法的理解。
单元课时安排:
1、两位数加一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一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

第5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教学内容:
课本P8---P10例1、例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景导入,激发兴趣
投影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全班汇报发现。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学生说想法及理由。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
2、完成P9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教学例2。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尝试用多种算法计算。
4、完成P10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三、练习,实践应用
1、练习二第1题说说图意,交流算法并汇报。
2、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计算,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第6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教学内容:
课本P11---P12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第8页主题图。问: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3。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2、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3、小结。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进位加法。
4、完成练习二第3题学生看图,了解题意,或是摆小棒帮助理解。再列竖式计算。学生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5、总结算法。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总结: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算理。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P11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学生汇报并说明算法。
2、完成P12做一做交流观察到的信息。学生汇报。
3、完成P13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订正,指两道题说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学生能更为熟练地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在学生的加法运用中是经常出现的.在本节教学中培养学生笔算能力的同时,;也要注意部分优秀学生尝试进位口算,在口算中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记进位的数字要一起加上.

第7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
教学内容:
课本P16、17例1,练习三1---3题。
教学目标: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主题图。
2、分小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汇报: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北京赢了?
4、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1.
仔细地观察图。怎么解决聪聪的问题。板书算式:56-22,思考计算方法,在练习本上试算。小组交流算法。指名汇报。
2、小结:先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二、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第19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选择一道题与同桌交流算法。汇报结果及算法。
2、完成第20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3、完成练习三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观察两道题的区别与联系,在小组内交流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掌握计算方法。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学生先互相说说再回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四、随堂练习

第8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
教学内容:

课本P18---P19例2、例3

教学目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2、通过情景的创设,增强学生的爱国这情。

教学重点:掌握用笔算方法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并明白其算理。

教学难点:能运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主题图。聪聪还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2。

A.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思考计算方法。

B.分小组交流想法:个位上6减8不够减怎么办。

C.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D.如不能口算,可以用竖式计算。

E.用摆小棒理解退位的算理。

F.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思考并汇报。

2、教学例3。

出示50-24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

3、小结。先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分小组交流想法。并汇报: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

[设计意图]:通过猜想、练习、交流总结,使学生掌握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第19页做一做第2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5题。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指名汇报

3、完成练习三第6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并说明错误的原因,及怎样改正。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

五、随堂练习

第9课时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教学内容:

课本P23例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3.培养学生的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学会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

(一)、教学例41、出示题目,仔细观察、思考。分组讨论。2、学生探讨解答的方法。学生回忆、迁移思考,或是摆学具帮助理解。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解答的思路。学生汇报。(二)、完成第23页做一做。观察图,在小组内交流了解到的信息。指名说明解题思路。思考、提问,在小组内交流问题。选择一个提问进行解答。全班交流并说出解答思路。(三)、小结:比较一下,今天学习的知识和以前学习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在操作中掌握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四第3题,选择二题说说计算方法。2、完成练习四第1、2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解答方法,体验解答的过程。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总结。

五、随堂练习

第10课时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

课本P26---P27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同学间的交流,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3、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教学难点:

灵活使用口算或加减法竖式等方法计算连加连减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口答。

7+6+58+9-1324-10-720+30+1017-3+4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三个的加减法。

[设计意图]:复习引入,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理

1、教学例1。

(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图并了解信息。

(2)、出示表格。学生根据表格了解信息并提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你想到的问题,并解答出来。

(3)、怎样求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28+34+23这道题怎样计算呢?学生试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学生汇报,展示算法。比较各种竖式的区别与联系及优劣。

2、教学例2。

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主题图,了解信息。分小组交流从图中发现的信息。思考解题方法。在练习本上写出连写的竖式。学生,汇报,板演解答过程。

3、完成练习26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汇报、板演,并说明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27页做一做。

2、完成29页练习五第1、2题。

3、引导完成29页练习五第3题。算好后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

四、课堂总结:

学生在知识、方法上做一个回顾。学生自由说说。

五、随堂练习

第11课时加减混合
教学内容:
课本P28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方法。
2、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在乘坐公共汽车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说给同学听一听。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了解信息,小组交流。
(2)出示应用题: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来人28人,现在有多少人?理解题意、独立解答、小组交流、汇报板演。在练习本上写连写竖式。
2、练习。完成P28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名说说计算过程。3、小结。加减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进行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1、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初步掌握方法。
2、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4题,第8题分小组比赛完成。指名说说计算方法。2、完成练习五第5、8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完成练习五第6题。观察了解信息,和同桌交流发现。独立思考并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生了什么知识?你又学会了什么?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第12课时加、减法估算
教学内容:
课本P34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培养数感,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
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教学难点:
探究加减法估算的方法,初步形成估算的技能。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去过超市吗?我们在买东西时有时并不需要算的很精确,你只需要算出一个大概的数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探究
1、教学例4。想一想,在小组内说一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情况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只要计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
(1)、出示主题图。妈妈带了100元钱够不够,需要精确计算吗?
(2)、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算,并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汇报估算方法。观察、比较这些估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发现。学生汇报,归纳。
(3)、精确计算一下这三样东西一共要花多少钱,还剩多少钱,来检验一下自己的估算结果是否合理。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检验以后学生汇报想法。
2、完成P31页做一做。仔细看图,理解题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估算方法。
[设计意图]:1、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问题可有不同的方法。
2、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增加数感,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三、巩固练习,检验效果
1、完成P32练习六第1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学生汇报,并说明是怎样进行判断。
2、完成练习六第2题看图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学生汇报,并说明估算方法。
3、完成练习六第3题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加减法估算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第13课时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课本P33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复习和总结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1、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能灵活运用笔算加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口算。P35练习七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校对答案并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P34练习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个别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与笔算的练习,引出课题,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交流,归纳整理
1、整理。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归纳: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学生独自思考笔算加减法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教师引导学生整理汇报。
2、完成P34练习七第3题学生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后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想好以后在小组内交流。并选择两个问题解答说说解题思路。学生汇报。
4、完成P35练习七第6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说说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巩固旧知
1、完成P34练习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明计算方法。
2、完成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判结果及方法。
3、完成P35第5题读题理解题意。要知道大约需要多少钱?你是怎读想的?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指名回答。
4、完成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四、课堂总结:
根据板书,学生自己进行回顾总结。
五、随堂练习

第14课时我长高了
教学内容:
课本P36、37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对长度单位的实际感知,巩固测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统计知识的掌握,并通过统计表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动手测量生活中的物体的长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
在教学活动中有效组织和调控学生的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卷尺、直尺、米尺,可以测量身高的体重秤,学生记录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入活动
问:你们想知道你的身高是多少?你的两手身开有多长?你的步长是多少?教室的门宽是多少?窗户宽是多少吗?怎样做就可以知道这些答案呢?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为活动的进行做好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实践活动
1、测量身高。“你的身高是多少?”我们怎样做就可以知道?我们班谁最高?谁最矮?哪个高度的人最多?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很清楚的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学生思考后回答:可以使用统计表让我们非常清楚的知道同学们的身高情况。认识统计表。用测量工具测量身高。一边测量一边计录。测量完后进行讨论交流。观察统计表,在小组内交流从表中了解的信息。指名回答。
2、测量活动。小组同学商量一下,你们想测量什么?学生进行测量。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尺子的首末端要放在正确的位置上。学生汇报测量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统计表获得有用的信息。巩固测量方法,建立长度观念。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实践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
四、随堂练习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第一课时:《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P91-P92例1、例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准确口算(和在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能力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掌握口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学有价值的数学,培养学生初步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在任务驱动下,提高个人的策略意识和能力。
情感目标: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并构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多种口算方法。
解决重、难点的策略:
这节课以生活情景图着手,以游览鸟岛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主要解决“两个班合乘一条船是否能坐得下?”“怎样坐?”“还剩几人?”展开的一连串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交流、讨论两位数加、减法的不同口算方法,重点解决“十位上的数”加“十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加“个位上的数”的变化,并通过交流后了解到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不退位和退位减法的不同之处,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
课件、练习纸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我们先来热热身,开小火车,看谁算得对又快。
3+9=50+8=50-30=53+9=30+59=43-30=
问:43-30=13,你是怎样想的?
2、数的组成。
31=()+()23=()+()39=()+()68=()+()
【设计意图: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与100以内数的组成是在一年级的下册学过的,本节课的学习是以上这些内容延续,做好铺垫作用。】
二、新授。(自主探索方法)
(1)出示生活情境图。
介绍鸟岛,跟着光明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一起去鸟岛!
问:听,这是什么声音?(课件播放百鸟争鸣的声音)
【设计意图:通过听声音猜一猜,既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
(2)观察课本91页情景图,教师提问思考: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预设:学生可能回答二年级有4个班,二(1)班23人,二(2)班31人,二(3)班32人,二(4)班39人,限乘68人。}
【设计意图:这幅图为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提供了现实背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乘船的经历不多,这种情景能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船头写着的限乘68人什么意思?
{}预设:学生可能回答,不能超过68人、可以正好是68人、还能比68人要少}
师:67人能坐得下吗?69人呢?(在68人以内)
4个班一起上船能坐得下吗?(不安全)
有没有更好的方案?{预设:两个班合乘一条船}
二(1)班和二(2)班合乘一条船能坐得下吗?(能)
(3)教学“不进位加”。
1)学生列式,你是怎样算的?
23+31=54
{预设:甲:23+30=53,53+1=54(板书)
乙:23+1=24,24+30=54
丙:20+30=50,3+1=4,50+4=54
丁:3+31=34,34+20=54}
师:你发现这些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都是把数拆开来,再分别相加)
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二(1)班和二(2)班合乘一条船能坐得下吗?(能)
答:二(1)班和二(2)班合乘一条船能坐得下。
【设计意图:很多学生都会有脑中想竖式口算的习惯,所以第一、第三种想法对于学生有点困难,用分一分的图展示给学生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为学生以后口算时建立表象。】
(4)教学“进位加”
师:那二(3)班、二(4)班能坐下吗?怎样列式计算?(随学生汇报老师板书:32+39=)怎么算呢?
{预设:甲:30+30=60,2+9=11,60+11=71,7168,坐不下
乙:32+9=41,41+30=71,7168,坐不下
丙:32+30=62,62+9=717168,坐不下}
(5)小结:对比23+31和32+39两道题,注意些什么?
(当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
【设计意图:进位加比不进位加难一点,教师要抓住第一个数十位上的3和第2个数十位上的3加起来为什么不是60进行提问,让学生清楚明白这道题目的各位上满十就要向十位进一,帮助学生理解进位加的方法】
(6)练一练:
53+3632+4637+5415+6537+54
学生计算,教师巡逻,然后汇报,校对。
(7)教学“不退位减法”
1)二(3)班和二(4)班坐不下,这个方案行不通,我们让二(1)班和二(2)班先上,还有位置剩吗?还能上几人呢?怎么算?
2)列式计算,小组汇报。
{预设:甲:60-50=10,8-4=4,10+4=14
乙:60-54=6,8+6-14
丙:68-50=18,18-4=14}
(8)教学“退位减法”
1)二(3)班上了一些人,还剩下几人呢?
2)列式:32-14=18怎么算?
3)小组交流,汇报。
{预设:甲:32-10=22,22-4=18(板书)
乙:30-14=16,2+16=18
丙:32
-14
18(板书)}
师:同学们真棒,口算的方法很多,你觉得哪一种最适合你,计算时就选那一种。
(9)小结:观察黑板上这几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
(口算时,各位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一)
(10)练一练:
67-1546-2490-4534-26
追问:90-45你是怎样算?
【设计意图:由于两位数加、减算理基本相同,通过例1,学生已了解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思路,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探索解题思路,对于不同的方法,教师要给予鼓励,也不要强学生一定用某一种方法,尊重他们自己的想法;练习中关于两位数减两数退位减的口算题,要让学生多说一说口算步骤。】
(11)鸟图欣赏。
小朋友,大家来到了鸟岛,都没看过鸟,想不想看一看?
漂亮吗?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针对低年级学生的注意时间短、好胜心强,这时插入一个欣赏鸟图的过程,让学生心情轻松,有利于保持他们的注意力集中。】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1、连一连。(每只小鸟各应飞到哪棵树上?)
15+4546+5345-2496-45

21519960

2、帮小鸟找家。
23+2287-6458-3590-4531+23

2345

问:31+23的家在哪?你能帮它安个家?(54)
31+23好孤单哦!能帮它找个伙伴吗?
{预设:甲:61-4=54
乙:71-15=54……}
它的伙伴真多!
3、解决问题:导游阿姨告诉我们,在湖中有28种鸟,在岛上有65种鸟,鸟岛上一共有多少种鸟?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校对)
4、买纪念品。
VCD光盘26元项链58元耳环22元

小明有90元钱,他想给爸爸妈妈每人带一件礼物,可以怎样选?
我觉得他可以选()和()。
(1)一共要花多少元?
(2)应找回多少元?
【设计意图:这道解决问题一方面使学生把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和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再练习一下;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经常用在我们的生活中。】
5、猜一猜,十位上的数是多少?
94-52=□280-66=□434+53=□7
47+38=□574-58=□445+29=□4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你是这样想的?
【设计意图:这道题有拓展性,再一次巩固学生对进位、退位的口算方法的熟练性,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拓展他们的思维。】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时,注意些什么地方?
(口算加法时,当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
口算加法时,各位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一)
五、布置作业:
书上94页的第2题。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练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P94-95第4-8题。
教学目标:1、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过程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灵活地应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进位加和退位减的口算方法进行计算和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解决重、难点的策略:
通过创设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练习的兴趣,例如从学生感兴趣的比一比,谁是计算小能手的情境引入课堂,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如小小运动会、开火车、(接力赛、篮球比赛)、收集汽水瓶等活动,使学生更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而这些生活情境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学习在练习中感受到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广泛运用,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学习兴趣更加浓了,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当然更加强了。练习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观察、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巩固新知,尤其是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空间。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口算练习
刘老师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是二年级中最棒的,我还想知道是男生更厉害,还是女生更棒一点,这节课我们就来比一比,好吗?第一场比赛“口算大比拼”马上开始。
多媒体课件上出示以下计算题,让学生在练习纸上算一算。
算一算
76+13=54+27=97─43=
34+56=44─19=82─48=
(让学生说出答案,全班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出34+56=和82─48=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课前的谈话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接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通过课前的口算练习,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的计算内容的掌握程度,并能让学生熟练掌握口算的技巧,提高口算速度,为进一步的练习作准备。
二、练习讲解
(一)变式练习,熟练方法。(接力赛——练习十九第6题)
小动物们看看你们的运动会开的热火朝天的,他们也想来跟你们比一比,看看谁的“接力赛”跑的最快。
1、出示接力赛算式

(1)请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做完的可以站起来。
(2)请一排的同学说出答案,并选其中两道让学生说出计算方法。
(3)评价小结: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对的就是接力比赛的冠军。
【设计意图】这道题的本意是接力比赛,但是考虑到如果这样开展,学生只能完成其中的一道题,练习的量是明显不够的,而且前面同学的错误直接影响了会做的同学,也会造成学生对其他人有埋怨的情绪。而自己在练习时同样要注意,接力赛环节中只要前面一个地方做错,下面的答案就会在此基础上连环错下去,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提醒学生个人完成这些题目的时候,每一步都必须很小心,一步错,后面的全部都出错,养成认真计算和检查的习惯。比赛的设计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二)联系生活,学以致用(环保小卫士——练习十九第7题)
在生活中,口算也很用。请看运动会后的情景:
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让学生说一说)

1、学生说知道的信息,并出示。
2、你能根据这幅图提一个问题吗?
3、让学生在练习纸上算一算。
4、学生回答解答方法,并小结:我们要爱护环境,同时这些回收物品卖了还可以帮助一些人,一举多得,鼓励学生做个环保小卫士。
【设计意图】让学生去看图自由获取信息,教师可通过学生的回答认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差异。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而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逆向练习,提高能力。
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好,想接受更高的挑战吗?请看:
4、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23=6734+()=52
27─()=7()─46=38
(1)让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2)做完后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3)学生说出答案,重点是说出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这道题的练习形式有了较大的改变,与以后学习的代数知识相联系,可以为以后的学习作铺垫。但在低年级这种类型也经常出现,学生不但要会口算,更要有一种逆向思考问题的能力,也可以把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作为突破口来讲解,还可以通过验算来检验是否正确,这样的练习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三、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篮球赛——练习十九第8题)
刚才同学们都表现得很好。学习好还要身体好,你们喜欢运动吗?介绍一下你们喜欢的运动。篮球比赛也是很好的运动项目。
下面我们来看看篮球场上的情境:

1、有几个队在打篮球比赛?打了几场比赛?
2、上半场的比赛结束了,1队得了多少分?2队得了多少分?
3、让学生理解“领先”的含义(2队比1队多多少分。)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将球赛变成了一个动态的比赛过程,帮助学生理清了图意。通过有序地理解这几个问题,最后领悟图中问题“领先”的含义。学生清晰地把上半场和下半场的时间差和先后顺序分清楚了,才能为下一个问题的理解打好基础。
4、列式计算,为什么要用减法?理解减法的算理。
5、下半场2队得了几分?下半场2队不是得了67吗?学生会对这两个问题感到困惑:“这不是同一个问题吗?”(让学生交流说,理解上下半场的分累积算在一起的)而老师设计这两个问题就是在
帮助学生理解:67分其实是2队全场的总分,下半场的得分还要用总分减去上半场的得分。
6、下半场1队得了几分?(让学生自主解答,并说出想法)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与学生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生活问题,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解决问题,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兴趣。而第二个问题由于学生还不太具有这样的比赛算分的经验,部分学生不理解,通过交流,让学生说自己的看法,更好地理解问题,从而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数学思想得到延伸,数学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自主构建,提高速度。(变化的魔术带——练习十九第5题)
恭喜同学顺利通过了比赛。下面让我们见识一条神奇的魔术带,请看这个变化的魔术带将两个数带给我们,请读一读红色框里的两个数字。

1、请学生用框里的两个数做个加法算式,并讲清楚算理
例如57+36=93,先算57+30=87,再算87+6=93
2、请学生用框里的两个数做个减法算式,并讲清楚算理(学生开火车形式直接说出答案)
【设计意图】上面两个环节让学生知道用框里出现的两个数可以列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也就是两个数的和与差,学生在思考两个数的算式时对于和与差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3、我想把框里面的数字变一变,谁会变魔术?(电脑演示拉数过程)
变动框里的两个数,出现新的组合。让学生先看一看,思考一下。
4、根据新变出来的两个数列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并报答案。
(继续开火车进行,直接说出答案,其他同学注意订正)
5、老师再变拉一下,继续开火车,好吗?(可以多次拉动再计算,让全班学生都有参与机会,大面积地进行口算的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拉动卡片,能够出现不同的组合,在此过程中渗透了组的思想,也增强了练习的趣味性。而在练习中,先让学生进行思考,并要求学生直接说出算式和得数,让学生真正意义上进行了口算的练习,学生要更加熟练地掌握口算的方法,更加准确地进行口算,对学生的口算能力进行了一次考验,也是锻炼学生口算能力的重要过程。当然,在此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全体学生参与,不要只是成为个人的表现舞台,要让每道题都成为每一位学生口算的练习,不但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和准确率,全面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五、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今天你们都表现得很好!今天的这节课你们快乐吗?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二年下册96-97例3、例4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整理信息,经历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自主探究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并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
设计理念:根据《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地构建方法。本课教学设计生动有趣的情境,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高兴的学习,注意学生在交流、比较的基础上完善自己的想法,同时受到爱护环境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进位退位)
教学难点:探究加法进位和减法退位的过程,理解算理。
解决策略:本课教师尝试改变传统的计算教学方式,把获取新知的过程交给学生自己,以学生活动为主线,注意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并注重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本节课练习形式尝试多样化,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能集中精神进行计算,在练习的过程中突破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卡片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激趣引入
师:孩子们,上两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口算两位数加、减法,还会算吗?(会)咱们来比一比,哪列火车算的又对又快。
师:火车、火车谁来开
生:我来开
师:火车从这里开(出示课件)
1、直接说得数
43+32=20+40=76-33=50﹣20=30-12=22+39=
【设计意图】在新授课前先复习旧知,能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开小火车的游戏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师:同学们的口算真好,上节课学得真不错,我们在口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法则)这节课我们要运用这个法则来解决新问题。
2、填空
(1)120是由()个百和()个十组成的。
(2)5个十加2个十是()个十,5个十减2个十是()个十。
(3)54个十加15个十是()个十,就是()。
【设计意图】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自主探究、理解算理
1、收集信息
师:我们的学校既干净,又美观,孩子们都养成了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好习惯。瞧,(课件出示图片)二年级的同学已经行动起来了。他们在做什么?生回答,教师及时做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

(课件出示书中的主题图)

提问: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回答)
2、学习例3.
生:知道第一周收集180个,第二周收集340个。
生:还知道500个送一次现在够吗?
师:根据第一周、第二周收集的数,你能提出一个关于加法的数学问题吗?
师根据学生提出问题。(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细心观察,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探究180+340的计算方法
师:你能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吗?(能)
学生汇报时板书:180+340=
(1)师:那180+340=可以怎样计算呢?
让学生先想一想然后与同桌交流并汇报。
(2)汇报算法
师提问“你有什么经验要介绍给大家吗?”
生1:180+340,我先从个位算起,个位0+0=0,十位4+8=12,满十向百位进一,百位1+3+1=5,所以180+340=520
生2:180+340,先算18+34=52,所以180+340=520
生3:竖式计算
师:板书180
+340
520
生:个位0+0=0
十位8+4=12,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
师:为什么百位上不是4?
生:因为十位相加满十,向百位进一,所以180+340=520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思考、讨论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说出多种算法,老师再归纳竖式计算的方法。
(3)教师小结:“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
提问:“在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列竖式时,你有什么想提醒其他同学的?”(点出重点并板书——“满十进一”)
(4)、比较算法: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为什么?
⑥解决问题
师:现在环保小卫士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500个送一次够吗?(出示课件)
⑥做一做(P97“做一做”加法竖式)
过渡:笔算加法孩子们都记住了,请大家做一做这两题(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做几百几十的加法练习,让学生巩固加法计算的方法。
4、学习例4
(1)提问:你能根据主题图提一个关于减法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自主提问题,然后教师出示问题:第二周比第一周多多少个?
(2)那这个问题怎样解答呢?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340-180=
那340-180你认为应该怎样算呢?(先独立思考,再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做,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算法)
师:“为什么百位上是2减1?”
(3)教师小结:“不够减,退一加十再减”
提问:“在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列竖式时,你有什么重要提醒吗?”(点出重点——并板书退1加10再减)
4、做一做(课件出示课本97页的做一做第一题)
(1)学生独立在课本上完成,教师巡视辅导,并指名上黑板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让学生能归纳出做几百几十减法竖式计算要注意的事项,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5、对比、找出规律,揭示课题。
师:孩子们通过观察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两道算式分别是什么法算式?
生:一道是加法算式,一道是减法算式。
师:这些数都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几百几十的数相加或相减
师:对,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几百几十加、减法。(师板书课题)
师:笔算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说)
师出示课件
笔算法则:
l、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做加法时,哪位满10就向前一位进1。
做减法时,哪位不够减从上位退1,加10再减。
【设计意图】:通过细心观察,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

三、巩固练习
1、

2、我会算。
3、

4、列竖式计算。
410+250=280-160=
340+370=450–260=
5、
【设计意图】:整个练习的设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既让学生掌握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竖式计算的方法,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拓展延伸
3860+2720=4920-2760=
【设计意图】:拓展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验证计算时进位、退位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几千几百加、减法计算。

五、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在笔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在课的最后,老师把发言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对整节课所学过的内容进行总结,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

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万以内加减法估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加减法估算(教材第98页例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综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加减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教学难点: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解决策略:
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回顾近似数,比较估算与计算准确数的区别,然后自然而然地了解和掌握两种估算的方法,知道那种方法最接近准确数,在具体的环境中应怎样选择估算的方法。并知道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好处。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1、近似数(同学们我们学习过近似数,还记得怎样找一个数的近似数吗?看谁能很快地说出下面数的近似数)
325()()504()582()()
246()()492()()319()()
2、口算下面各题(同学们的记性真好,现在老师想再考考你们的口算,有信心吗?)
(1)280+320=(2)200+300=
(3)192+219=
【设计意图】:新旧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对相关内容的复习梳理对新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通过对近似数的复习是为了引导学生把旧知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让学生在尝试、交流、讨论中掌握估算的一般方法,体验估算策略的多样性。
二、探究新知
师:(1)引入。同学们在做口算时,有什么感觉?第(1)、第(2)小题很快就想到了答案,第(3)小题却感觉难些。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估算)怎样把它们换成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或整百数加整百数来进行计算,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同学们收集矿泉水瓶的情况,看看“小精灵”又给我们提出了什么新的问题,你们能帮他解答吗?
(2)出示问题
出示例5情景图
收集矿泉水瓶
第一周180个
第二周340个
第三周192个
第四周219个
学生观察后思考:“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
(3)讨论、探究估算的方法
师:表中告诉我们什么已知条件,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大约”是什么意思?(“大约“一词告诉我们,不需要准确计算,只进行估算就可以了。)
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用加法计算
生:我是这样想的,192接近200,219接近200,
200+200=400(板书)
生: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400个。
师:500个送一次,现在够吗?
生:不够,大约再收集100个又可以送一次。
师:真棒。你是怎么算的?
生:我是这样想的,192接近190,219接近220。
190+220=410(个)(板书)500-410=90(个)
生: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410个。再收集90个又可以送一次。
师:你们能用四舍五入方法来进行估算,老师非常高兴。
师:“你们喜欢哪种算法?”
生:我喜欢第一种算法,因为它把192和219都变成了与它接近的整百的数,用整百数来计算比较简便。
生:我喜欢第二种算法。因为它把192和219都变成了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的数,结果更接近准确数。
师:同学们真聪明,现在我们一起来计算他们第三、四周实际一共收集了多少个?出示问题2:
生:解答:219+192=411(个)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学习这一新知有比较近似数的基础,完全可以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完成新知的学习,因此,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适时地进行追问和点拨,让学生清晰地知道加减法估算的过程,在整个教学中教师只起“穿针引线”和“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延伸拓展。
师:同学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能估算出结果吗?
【设计意图:】分散学生的思维,不受教材内容的局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灵活性。
四、总结:
加减法的估算方法
1.分别找出它们的近似数。
2.计算时把它们的近似数相加或相减。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不但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估算的方法。
师:同学们都学会了估算的方法。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看谁算得又快又准,有信心吗?)书本100页做一做
生:1、估算
382+246504+198
693-381486-315
师:同学们,掌握得真好。现在我们来玩小猫钓鱼的游戏,看看谁是钓鱼高手。
生:2、游戏(小猫钓鱼)书本100页第5题找出结果比500大和比400小连一连
师:同学们旅游能增长人的见识,小东要去旅游,现在请同学们帮他算一算,乘火车比乘飞机大约便宜多少元?
生:书本100页第6题北京到大连,飞机票620元,火车票147元。乘火车比乘飞机大约便宜多少元?
师:同学们,小东是个孝顺的孩子,他想买两件电器送给妈妈,你们能帮他算一算,他带的钱够不够?
课件演示:小东有400元,一台风扇246元,一个电饭锅187元,他带的钱够吗?
生:列式解答。
师:同学们真棒,小东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他买了一本书,看了142页,你知道他大约还有多少也没看吗?
生:5.书本100页第8题
【设计意图:】根据本课学习的重点设计了5个层次的练习。第1、第2题突出估算的关键:如何根据四舍五入法确定估算值,进一步巩固了算法;第3题、第4题.第5题把所学的新知识及时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了学生解题的灵活性,也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意义。以上层次的练习层层推进、环环相扣、逐步提高,真正实现了练习的作用。也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全课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再次进行梳理,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记忆。
板书设计:
万以内加、减法估算
方法1192+219方法2192+219
200+200=400200+220=410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应用题的对比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应用题的对比,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详细介绍:

课题:应用题的对比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和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正确解答应用题.

教学重点

掌握两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两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学具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游戏活动,创设情境.

(1)启发学生根据两组人数不同的条件,提出问题,并口头解答,使学生明确,可以提出:

甲组有8人,乙组有6人,甲组比乙组多几人?

甲组有8人,乙组比甲组少2人,乙组有几人?

乙组有6人,甲组比乙组多2人,甲组有几人?

甲组有8人,乙组有6人,乙组比甲组少几人?

(2)通过游戏,互相议一议,你知道了什么?

数量关系一样,只是问法不一样.

②甲组有8人,乙组比甲组少2人,乙组有几人?

知道甲组人多,乙组人少,求少的.

③乙组有6人,甲组比乙组多2人,甲组有几人?

知道甲组人多,乙组人少,求多的.

注意: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限制,但教师重点训练①、②两种类型.

2.操作学具,巩固所学的数量关系.

(1)用学具摆一摆: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

(2)同桌互相交流,知道了什么?

教师巡视.并个别指导,学生操作和口述.

(二)探究新知

1.演示课件“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例12)”,出示例12.

2.小组活动.

(1)教师继续演示课件“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例12)”,学生讨论两道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通过讨论和看示意图,知道了什么?

使学生明确:两道题都是红花多,黄花少.

(3)想一想: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使学生明确:第一个已知条件相同;不同的是第一题的第二个条件是第二题要求的问题,第一题要求的问题是第二题已知的第二个条件.两题都用减法计算.

3.独立解答.

(1)填空(课本).

(2)订正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4.反馈练习:完成“做一做”.

独立填在课本上,订正时启发学生互相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三)全课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这节课学习什么,注意什么.

随堂练习

1.练习二十四第8题.

分组练习,组长带领同学订正.

2.练习二十四第3题改编为接力计算.

布置作业

1.有手风琴76架,电子琴比手风琴多18架。有多少架电子琴?

2.有电子琴94架,手风琴比电子琴少18架。有多少架手风琴?

板书设计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应用题的对比

《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二)》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高中牛顿第二定律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