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一语文教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优秀教学设计(一)

高中优秀语文教案

发表时间:2021-08-02

高一语文教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优秀教学设计(一)。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开始动笔写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高一语文教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优秀教学设计(一)》,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高一语文教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优秀教学设计(一)

文本解读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教学意味着高中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强调每一个学生的“成功”,教学更强调把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的陶冶有机结合起来。《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位于高中必修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这一个单元学习演讲辞,侧重拓展运用。古往今来,许多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都非常善于演讲,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向来以含蓄著称的中国人也越来越重视演讲的作用。在中学阶段学习演讲的技巧,体会演讲的魅力,提高演讲的能力,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展示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潜能。

本单元三篇内容各有侧重,但将《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安排在第一课,显然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篇演讲是蔡元培先生上任北大校长之初对青年学子们的谆谆教诲,意在为北大树立新的学风、校风。近百年后,我们再次重读这篇讲话,应该说文本除了本身严谨、清晰的框架结构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极具穿透力的思想内涵,滋养着我们的心灵。

文本初读平平淡淡,但一遍又一遍地细细咀嚼,就会觉得余香满口。文本一共五个自然段,开场白全不像同是北大校长的马寅初一上台说“兄弟我今年七十三”这般幽默亲切,而是看来较为平淡的寒暄,但细细品来,你就会读出一个严厉务实的先生,他的话一字一句都有着沉甸甸的重量。文本最后一个自然段,先生谈到了自己准备着手的两点计划,一曰改良讲义,二曰添购书籍,初品依然觉得别无意思,但联系全文以及先生做此决策时的背景来看,你就会觉得,还有什么比这更雷厉风行但又最切实可行且当务之急的事情吗?同时,作为演说的主体部分,先生明确地提出了三点,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友。这几点绝非泛泛而谈,都是直接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北大的沉疴而提出的,可以说每一点都极富针对性,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同时,先生每一段的行文极具章法,段首明确提出观点,段尾变换语气再次重申观点,首尾圆合,严丝合缝又非常有力度。同时,先生在阐述观点时都使用正反对举,使逻辑严密的同时更具说服力。

当然,多次品读先生的作品后,就会觉得,文本中体现出的语言魅力远远比不上先生从文中表现出的人格魅力。他是如此的有国家和社会使命感,他的身上充满了正义的力量,他对社会有着如此敏锐的见识和深刻的洞察力,他如此的勇于创新、锐意进取,更可敬的是,他是如此的包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正是先生博大的心胸,才造就了面貌一新的北大,同时,先生却又如此的谦逊优雅。先生在文中提出希望北大的学生成为力矫颓俗的卓绝之士,其实,先生自己正是这“乱世”之中一朵最绮丽的卓绝之花!

一次成功的演讲,最感动人的根本不在于文辞有多么华美,结构有多么严密,而在于演讲者能以自己的情感之火去点燃听众的情绪,先生在此次演讲中隐藏在文字背后的高风亮节才是最动人的根本!

教学设想

作为演讲辞单元的第一篇,首先要让大家感性体会什么是演讲,但时间有限,所以安排的时候第一环节由老师尝试演讲一段,学生自选一段尝试演讲,然后在充分理解和解读了课文内容以及先生的精神品质之后准备一段心灵感悟尝试演讲,时间几乎接近整堂课的五分之二。同时,课文核心内容的梳理看起来很简单,但要抓住精神实质需要指导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并学会用简洁整齐(最好对仗)的语句来概括文本内容,在此基础之上,深入理解文本,领悟先生讲话实质,以及先生的良苦用心。同时,读文识人,从文本出发解读先生的风骨,这个环节由学生自由朗诵,独立思考,相互交流,老师总结。最后从社会现实状况的不尽如人意的角度引发学生思考,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在先生的感召下,我们对自身的责任有怎样的思考?对自己的未来、人生有怎样的规划与期许?由学生独立思考准备,自由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达到知识、技能、情感的提高。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初步感受演讲辞的特点,梳理文本内容

2、 读文识人:蔡元培的人格特征

3、 学习作者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的勇气和精神;追求健康积极的学生生活

教学重点:读文识人

高考考点: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综合

教学工具:多媒体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

如果说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那么,蔡元培先生就是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先生点过翰林,留过洋,当过高官,拿过厚禄,可是他最辉煌的人生篇章却是在北大写下的,被称为 “北大永远的校长”。上任后的第五天,也就是1917年1月日,面对全校师生,先生发表了这篇语重心长的演说。

一、整体感知

1、请大家用信息式阅读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过渡:作为一篇演讲辞,首先要求观点明确,层次清晰,请大家用信息式阅读法,一目十行,捕捉文本最重要的信息,概括演说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明确:

一番寒暄

主要内容 三点要求

两条计划

二、文本探究

2、这篇演讲辞从哪些方面对当时的现实进行了揭示?请具体阐述。(要求:先大声朗读文本相关语句,然后分析)Jab88.CoM

过渡:北大,是我们每一个人都神往的地方,可是,当年蔡元培接到委任状(幻灯片)时,很多朋友却劝他不要去,那么,1917年的北大到底是什么样的状况,让朋友们如此地担忧反对呢?(幻灯片)演讲辞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极强的现实针对性,那么,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再迅速阅读文本,寻找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总结。老师看哪一组的同学找的既快又准。

明确

社会:“风俗日偷,道德沦丧”“毁德败行之事,所在触目皆是”

北大“腐败”:

学生宗旨:“做官发财” “考试则熟读讲义“敷衍塞责”“故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唯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极端的功利主义)

统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虽然被推翻了,可是科举时代的劣根性却并没有完全清除。皇城根里,天子脚下,在一个可以望见紫禁城的地方读书,学生们心理上会形成怎样的期待,不言而喻。他们以大学为升官发财的阶梯。北大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官僚养成所”,散发着陈腐的气息。

“平时则放荡冶游”“不正当之娱乐”(这些雇着当差的被称为老爷的学生们课余则吃花酒,捧名角儿,打麻将,逛妓院)

学生品德:功利、毁德败行

学生行为:不重道自然谈不上真正的尊师,亦谈不上同学道义相勖,相互切磋。

老师水平: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整体素质不高,专心于教务者甚少)

老师讲义:精致奥义,细枝末节全部打印并分发给学生,致使学生“考试则熟读讲义”即可敷衍塞责。同时讲义可能多年未更新,陈俗乏味。

学校图书:书籍虽多,然新出者甚少。

(活动设计:分组寻找信息 设计意图:熟悉课文,弄清现实)

3、先生提出的“三点要求两个计划”,对于改变北大当时的现状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请认真品读原文, 用对联的形式进行总结。(选择其中一点归纳或几点同时归纳均可)(幻灯片5)

过渡: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当时的社会是一个“大染缸”,而北大就是一个“官僚养成所”。明知是龙潭虎穴,先生依然奋不顾身地闯了进来,非常之时,必有非常之人力挽狂澜,先生就是这非常之人。俗话说 “新官上任三把火”,上任后,面对全校师生的第一次讲话,先生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北大存在多年的沉疴与弊端,并针对现状,提出了“三点要求、两个计划”,请同学们认真品读,分析作者是怎样阐述的,体会其对改变现状的作用。并用对联的形式进行总结。选择其中一点归纳或几点同时归纳都可以。

每个小组打造一副精美的对联,酝酿好了就派选派能代表本小组书法艺术最高水平的同学,把你们的成果展示到黑板上,因空间有限,展示同学限定为五人,名额有限,请大家抓住机会!老师对你们的精彩表现充满了期待!)

(活动设计:写对联 设计目的:进一步探讨文本内涵)

可示范:(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对,内容相关,仄起平落)

宗旨正大求学问 品行谨严矫颓俗 敬爱师友礼交际

改良讲义裨实用 添购新书供参考 延聘名师促学问

学生作品:

求知识爱惜光阴容有底止,进北大研究学问绝无二心 横批 砥砺德行

娱乐正当无亏道德强健身体,品行谨严不染流俗力夯根基

热爱同学更宜道德相勖,尊敬老师尤应礼貌有加

添购新书供参考,改良讲义促潜修横批 当务之急

宗旨抱定一校改,德行砥砺兴九州

抱定宗旨求学问,砥砺德行为楷模

定宗砺德充内涵,弃名求知救危国

孜孜求学定宗旨,修身养性利言行

蔡元培拟计划定要点劝学正,诸学子受教育改恶习成栋梁

敬爱师友非常之人用心相待,砥砺德行卓绝之士以身作则

腐败乱世尤须抱定宗旨一心求学,世风日下最要砥砺德行不染流俗

抱定宗旨摒名利,砥砺道德求真知

典籍满架供参考可博采,精旨要义列纲要促潜修

三点要求一针见血改旧容,两个计划求真务实创新风

先生奋勇任校长,北大竭力济天下

苦口婆心一篇名讲开启新纪元,锐意改革几项良举力挫不良风

抱定宗旨求学问,砥砺德行治流俗

示范(机动安排)

横批 革旧迎新 上联:坚辞不学无术治沦丧

下联:勇延德高望重创新风

补充:针对当时北大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专心于教务者甚少的状况,现身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悍然解聘了一大批资格老但不学无术的教员,延聘了一大批当时在各个学术领域最有建树最有影响力的学者名流,而不问出身文凭高低、年龄大小,不讲究新学旧学只要有真才实学,如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周作人、钱玄同、刘半农、马寅初、黄侃、辜鸿铭,梁漱溟等,这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构成了中国大学史上最辉煌的教师阵容。经过他的调整,当时北大两百多个教员中教授的平均年龄只有三十多岁,其中梁漱溟没有读过大学,年龄仅24岁,但因其深厚的国学功底仍被聘为教授,美少年胡适从美国回来被聘为教授时也只有26岁,而当时学生的年龄大多都是二十出头。其实同学们可以想一想,还有什么比这样的大学更有吸引力呢?就算它的名字不叫北大。

4、先生针对现实对青年学子提出的三点要求哪一点最触动你的心灵?

三、含英咀华

5、“言见心声,文见其人”, 根据先生的演说,你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选择最打动你的一点来谈。

过渡:先生的演说吹响了北大改革的号角,拉开了北大改革的序幕。在不到两三年的时间里,先生就一个陈腐的北大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了全国进步青年仰慕的大学,从而奠定了北大百年的基业。

一次成功的演讲,最感人的根本不在于文辞的华美,结构的严密,而在于演讲者能用自己的情感之火点燃听众的情绪,所以,先生此次演讲中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崇高的情怀才是最动人的根本!

那么,根据先生的演说,你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选择最打动你的一点来谈。

请同学们可先小组交流感受,然后举手发言。

小结过渡:

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既严厉务实又博学儒雅,他一身的正气与锐气,都源于他对祖国人民的热爱,对事业对学生的崇高责任感。先生就是那浊世中盛开的一朵卓绝之花!毛主席称赞先生是“学界的泰斗,人士的楷模”;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北大之父”;是先生改变了北大,而北大影响了中国,正如美国学者杜威所说(幻灯片)。

老师将同学们对蔡元培先生的印象汇成了一段话,老师读一篇,学生跟读一遍:

我深深地景仰你呀,先生!你那大海般的心胸,包容一切的气度;你那君子的儒雅,学者的风流;你那丰厚的学养,洞察世事的贤明!你用严厉务实的风格影响着我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要求着我们;你用谨严的精神、良苦的用心、谆谆的教诲启迪着我们;你用一身的正气感召着我们,用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的勇气精神鼓舞着我们!先生,你如此的卓绝,叫我如何不敬你,爱你?

四、拓展延伸

时短情长,通过这节课的共同学习,我们掂量到了先生字字句句都饱含着沉甸甸的分量,也深刻领悟到了先生殷切的期望,先生的声音穿越了历史,先生的精神抵达了我们心灵,让我们将这种感动化成前进路上的力量和勇气吧!

老师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作为本课的结束语,让我们大声朗诵,一起共勉!

预设:我希望自己用辛勤丈量岁月,用汗水和心血浇灌理想;

我希望自己用诚挚培育友谊,用执著和毅力坚定信仰;

我希望自己用孝心敬爱父母,用关心和爱护友爱兄长;

我希望自己用健康填满心智,用愉悦和快乐伴随成长;

我希望自己用智慧装饰实力,用争辩与反省提携修养。

我希望自己以攀登科学的顶峰为远方;

用肩膀挑起重担,用身体弯成民族的脊梁!

延伸阅读

教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减轻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教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理清局部思路,弄明白一段文字,一句接一句,后一句接前一句的道理。
二、能力培养目标
1.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2.探究思路,提高积极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难点: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解决办法:多探究,多发问,多思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一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的演讲辞。要想理解这篇演讲辞的内涵和意义,必须先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和北大的发展历程。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京师大学堂的诞生,是戊戌变法的产物。戊戌变法运动失败以后,所有新政措施几乎全部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但1917年蔡元培接任之前的北大,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因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贵族子弟,来上学时,有不少还带着听差,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对研究学问没什么兴趣,而是想方设法混资历,找靠山。蔡元培的贡献就在于,他把陈腐的北大,变成了学术至上的真正大学。他以坚决的气魄,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采取一系列对症下药的措施,一步步地改造北大,使北大逐步显示出全新的风貌。不到两三年时间,北大便从一个培养官僚的腐朽机构一跃而成为全国进步青年仰慕的学府。
在办学方针上,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延请陈独秀等大批新学人物和刘师培等旧学人士进入北大,并裁减了不称职的教员,清除了一大批腐朽守旧的人物。经过这番整顿,教师队伍的素质大大提高。与此同时,他还在学生中间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养学术研究风气,树立新道德新风尚。本文就是他这兰思想的集中体现。
2.朗读课文、把握文意。
3.分析文章思路
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在简单地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之后,就以校长的身份直截了当地对青年学子提出了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这几点要求绝非泛泛而谈,而是直接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北大的沉疴而提出的,可以说每一点都极富有针对性,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
首先,他高屋建瓴地匡正了大学的性质,明确求学的目的。他指出,大学不是做官发财的跳板,而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这一观点在当时可以说振聋发聩,直指北大多年弊端。他尖锐地指出,以前的北大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此读书,专业多以实惠取巧的法科为主,对于教师不以学问的深浅来衡量,而是只问官阶之大小等等。而这些现象之所以产生,深层原因恰恰在于学校办学宗旨不明,大学日渐急功近利和庸俗化。因此,在批判种种腐败现象的基础上,蔡元培明确提出,来北大求学的青年学子,一定要有正大的宗旨。对此,文章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论述:为求学而来到北大者,会倍加珍惜这几年的大好光阴,孜孜苦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底子。而如果只为做官发财而来,则往往容易敷衍塞责,误己误国。清朝的覆灭和目前人们对于当局的不满,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蔡元培对青年学子提出这样的要求,可谓切中肯綮。
第二点则着眼于品行,这一点也是有的放矢的。五四运动之前的中国社会,极端无序和混乱。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致使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以后又经过历次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北洋军阀统治了当时的北京。蔡元培上任之时,正是皖、直、奉三大军阀派系混战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在思想领域,人们失去了旧有的道德规范,而新的又未曾确立,在道德失范的状况下,许多人丧失了起码的道德底线。作为北洋政府所在地的北京,更是腐败成风,“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风气使然,一般人鲜有能出污泥而不染者。蔡元培痛心地指出,在这样的社会中,即使青年学子洁身自好,又能有什么前途!因此,他希望北大的学子能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即使娱乐,也要力求正当之娱乐。这些教诲既严肃认真又体贴入微,可谓语重心长。
为改变学生中间的不良风气,蔡元培积极提倡在学生中间成立进德会,人会的人都要遵守不赌博、不饮酒、不娶妾等基本戒条。另外,他还积极促成体育会、音乐会、绘画研究会、书法研究会等业余研究机构,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消遣方式,培养他们的正当趣味。
第三条,是从个人修养方面来说的。他希望北大学子能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特别是同学之间要相互勉励,共同维护北大的荣誉。他还以自己在德国的亲身经历,论述良好的社会风气之必要,勉励青年学子相互友爱,共同进步。
这三点看起来并不复杂;但在当时却有着振聋发聩、匡正时弊的重要意义。正是因为有了蔡元培,有了这样的办学方针和求学准则、做人标准,北大才从多年陈腐封建的泥潭中拔了出来,走上正轨,逐步成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为成就今后的百年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演讲辞的最后,作者告诉在座的青年学子,自己近期要做两件事,一是改良讲义,二是添购书籍。这两件事情虽小,却是建构一个优秀大学的基本条件,也正是北大学子们最迫切需要的。作为一个校长,蔡元培为学校、为学生考虑得不可谓不深,不可谓不细。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朗读并积累词语
干禄终南捷径弭肄业容有底止当轴日偷
鲜相勖訾詈
2.【提问】作为一篇就职演说,本文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明确】就职演说,大都会阐释自己的施政纲领或对听众提出要求,本文二者融合而又侧重于后者。作为北大的新一任校长,蔡元培对青年学子寄予了厚望。他深知当时社会的污浊与北大的沉疴,因此,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点要求。这三点可以说每一点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也是青年学子们普遍关心的。这样,在内容上首先就抓住了听众的心理和兴奋点,引起听众的兴趣。
3.【提问】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在结构上,这篇演讲辞思路非常清晰。演讲,由于是一听而过,时间有限,一篇演讲只能安排一个中心思想,而且要求中心突出,本文就是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的,而且通篇都围绕着这一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结构。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正文展开话题,结尾总结话题,层次分明,脉络清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4.【提问】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明确】在语言上,本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在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这篇演讲辞写作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新旧两种文体并行的时期,当时的许多文章都带有文白混杂的特点。以本文为例,文章基本的框架还是文言文,有大量的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多用单音词、语气词等,但另一方面文章又比较浅显,有许多口语成分,比起古文来好理解。因此,本文读起来既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学习时要注意体味。
总结、扩展
理清本文的总体思路和局部思路,理解这篇演说辞的思路是怎样一步步变化发展的。理清了思路,既可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又可以提高思维能力,对写作也有帮助。
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三。
课文板书
2.把握结构
(1)开篇
(2)
(3)两个工作重点
3.写作特点
(1)语言恳切,热情,具有很强的鼓动性。
(2)多用反问句,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和说服力。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理清局部思路,弄明白一段文字,一句接一句,后一句接前一句的道理。

二、能力培养目标

1.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2.探究思路,提高积极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难点: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解决办法:多探究,多发问,多思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一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的演讲辞。要想理解这篇演讲辞的内涵和意义,必须先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和北大的发展历程。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京师大学堂的诞生,是戊戌变法的产物。戊戌变法运动失败以后,所有新政措施几乎全部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但1917年蔡元培接任之前的北大,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因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贵族子弟,来上学时,有不少还带着听差,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对研究学问没什么兴趣,而是想方设法混资历,找靠山。蔡元培的贡献就在于,他把陈腐的北大,变成了学术至上的真正大学。他以坚决的气魄,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采取一系列对症下药的措施,一步步地改造北大,使北大逐步显示出全新的风貌。不到两三年时间,北大便从一个培养官僚的腐朽机构一跃而成为全国进步青年仰慕的学府。

在办学方针上,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延请陈独秀等大批新学人物和刘师培等旧学人士进入北大,并裁减了不称职的教员,清除了一大批腐朽守旧的人物。经过这番整顿,教师队伍的素质大大提高。与此同时,他还在学生中间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养学术研究风气,树立新道德新风尚。本文就是他这兰思想的集中体现。

2.朗读课文、把握文意。

3.分析文章思路

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在简单地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之后,就以校长的身份直截了当地对青年学子提出了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这几点要求绝非泛泛而谈,而是直接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北大的沉疴而提出的,可以说每一点都极富有针对性,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

首先,他高屋建瓴地匡正了大学的性质,明确求学的目的。他指出,大学不是做官发财的跳板,而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这一观点在当时可以说振聋发聩,直指北大多年弊端。他尖锐地指出,以前的北大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此读书,专业多以实惠取巧的法科为主,对于教师不以学问的深浅来衡量,而是只问官阶之大小等等。而这些现象之所以产生,深层原因恰恰在于学校办学宗旨不明,大学日渐急功近利和庸俗化。因此,在批判种种腐败现象的基础上,蔡元培明确提出,来北大求学的青年学子,一定要有正大的宗旨。对此,文章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论述:为求学而来到北大者,会倍加珍惜这几年的大好光阴,孜孜苦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底子。而如果只为做官发财而来,则往往容易敷衍塞责,误己误国。清朝的覆灭和目前人们对于当局的不满,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蔡元培对青年学子提出这样的要求,可谓切中肯綮。

第二点则着眼于品行,这一点也是有的放矢的。五四运动之前的中国社会,极端无序和混乱。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致使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以后又经过历次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北洋军阀统治了当时的北京。蔡元培上任之时,正是皖、直、奉三大军阀派系混战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在思想领域,人们失去了旧有的道德规范,而新的又未曾确立,在道德失范的状况下,许多人丧失了起码的道德底线。作为北洋政府所在地的北京,更是腐败成风,“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风气使然,一般人鲜有能出污泥而不染者。蔡元培痛心地指出,在这样的社会中,即使青年学子洁身自好,又能有什么前途!因此,他希望北大的学子能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即使娱乐,也要力求正当之娱乐。这些教诲既严肃认真又体贴入微,可谓语重心长。

为改变学生中间的不良风气,蔡元培积极提倡在学生中间成立进德会,人会的人都要遵守不赌博、不饮酒、不娶妾等基本戒条。另外,他还积极促成体育会、音乐会、绘画研究会、书法研究会等业余研究机构,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消遣方式,培养他们的正当趣味。

第三条,是从个人修养方面来说的。他希望北大学子能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特别是同学之间要相互勉励,共同维护北大的荣誉。他还以自己在德国的亲身经历,论述良好的社会风气之必要,勉励青年学子相互友爱,共同进步。

这三点看起来并不复杂;但在当时却有着振聋发聩、匡正时弊的重要意义。正是因为有了蔡元培,有了这样的办学方针和求学准则、做人标准,北大才从多年陈腐封建的泥潭中拔了出来,走上正轨,逐步成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为成就今后的百年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演讲辞的最后,作者告诉在座的青年学子,自己近期要做两件事,一是改良讲义,二是添购书籍。这两件事情虽小,却是建构一个优秀大学的基本条件,也正是北大学子们最迫切需要的。作为一个校长,蔡元培为学校、为学生考虑得不可谓不深,不可谓不细。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朗读并积累词语

干禄终南捷径弭肄业容有底止当轴日偷

鲜相勖訾詈

2.【提问】作为一篇就职演说,本文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明确】就职演说,大都会阐释自己的施政纲领或对听众提出要求,本文二者融合而又侧重于后者。作为北大的新一任校长,蔡元培对青年学子寄予了厚望。他深知当时社会的污浊与北大的沉疴,因此,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点要求。这三点可以说每一点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也是青年学子们普遍关心的。这样,在内容上首先就抓住了听众的心理和兴奋点,引起听众的兴趣。

3.【提问】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在结构上,这篇演讲辞思路非常清晰。演讲,由于是一听而过,时间有限,一篇演讲只能安排一个中心思想,而且要求中心突出,本文就是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的,而且通篇都围绕着这一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结构。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正文展开话题,结尾总结话题,层次分明,脉络清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4.【提问】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明确】在语言上,本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在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这篇演讲辞写作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新旧两种文体并行的时期,当时的许多文章都带有文白混杂的特点。以本文为例,文章基本的框架还是文言文,有大量的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多用单音词、语气词等,但另一方面文章又比较浅显,有许多口语成分,比起古文来好理解。因此,本文读起来既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学习时要注意体味。

总结、扩展

理清本文的总体思路和局部思路,理解这篇演说辞的思路是怎样一步步变化发展的。理清了思路,既可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又可以提高思维能力,对写作也有帮助。

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三。

课文板书

2.把握结构

(1)开篇

(2)

(3)两个工作重点

3.写作特点

(1)语言恳切,热情,具有很强的鼓动性。

(2)多用反问句,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和说服力。

高一语文教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一)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教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一)”,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高一语文教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一)

13、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蔡元培

[学习目标导航]

学习提示

1、知识目标:了解演讲辞的特点;把握文章的结构。

2、能力目标: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3、体味文章中蕴含的强烈的情感。

本文语言凝炼犀利,感情饱满,鼓动性强。要体会作者的情感。

[背景知识互动]

知识积累

一、写作背景

1916年底,在法国游学的蔡元培接教育部电,请他回国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但这并非美差,当时的北大以学风败坏、腐败盛行而声名狼藉,所以蔡元培一到上海,“有多数友人劝不可就职,说北大太腐败,恐整顿不了,反把自己名誉毁掉了;也有少数劝他的,说腐败的总要有人整顿,蔡元培最终听从的是这少数人的意见,走上了北大校长的职位。

二、作家作品

蔡元培,浙江绍兴人,1868年1月11日出生,1940年3月5日病故于香港九龙。191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北京大学气象一新,声名赫赫。蔡先生的治学作风和为人品格是中华民族的无穷财富。他是我国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和科学家,是现代中国知识界的卓越先驱,也是近代、现代历史上探索救国之路和振兴中华民族的先驱之一,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奋斗了40余年,为发展中国教育文化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毛泽东曾高度评价蔡元培先生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解题

本文是一篇演讲辞,借就职演说谈自己对青年学子的三点希望: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

识记要点

蔡元培,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和科学家,是现代中国知识界的卓越先驱。191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北京大学气象一新。

三、重点字词

1、字音、字形

肄(yì)业 提携(xié) 弭(mí)谤

造诣(yì) 砥砺(dǐlì) 矫(jiǒo)正

相勖(xù) 訾詈(zǐlì) 店肆(sì)

商榷(què)

2、词义

肄业:①正在学校学习;②虽已离校,但并未学到规定毕业的年限或并未达到规定毕业的程度。

干禄:求功名利禄。

孜孜:勤勉不倦怠。

砥砺:磨炼。

开诚布公:诚意待人,坦白无私。

字词巩固

“弭”莫读“”;

“勖”这个词是个生字,当“勉励”讲;“訾詈”也不是很常见的词,但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使用着,尤其是书面语,指责,诋毁,谩骂。

“干禄”的“干”是“求取”义,如《荀子·议兵》“皆干赏蹈利之兵也。”

[教材优化全析]

整合感悟

一、内容详解

全文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开门见山,点明本次演讲的目的。作者曾在北京大学更名之际莅临于此,对北大学生多有了解,因此不加客套,直扑正题,点明“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先”。

“长斯校”的“长”应为名词用如动词,“作校长”。

第二部分(第2-4段),对北大学子提出的三点希望。

第2段要求学生抱定宗旨。宗旨是方向,是目标,凡求学者必须有明确的学习方向,有坚定的奋斗目标,只有这样,才能集中精力,才能打起精神,才能学有所成。这是大学生和专科学生的区别之一。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做研究,就要能耐寂寞,就要能忍受清贫,就要能淡泊名利。而此时的北京大学,却弥漫着一种腐败的风气,“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毕业有人提携也。”赤裸裸的为名利而来,必心浮气躁,必趾高气扬,必投机钻营,必不择手段。以此种心态求学,必无果而返,是最要不得的。因此必要抱定宗旨,坚定方向,方可学业有成,成栋梁之材。

后又谆谆告诫,循循善诱,令人动情,“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非但如此,“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苍天有耳,听此亦要堕泪。

第3段要学生“砥砺德行”。作者尖锐地指出世风日下,人心不古,“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学校往往是被污染的最后一块净土,倘若学校已然是道德沦丧,那么社会该到何等地步!百行德为首,品德是人的立身之本,是立国之本,大学培育人才,当以培养品德为重,学生修身,当以修德为要务。

第4段要学生“敬爱师友”。古来讲“天地君亲师”“尊师如父”,这是对长者的礼敬,是对学问的尊敬,也是对自己的尊敬。一个对师长都不尊敬的人,何以坦诚对待别人。教师是一种奉献的职业,他愿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一切,无私地奉献给学生,因此学生对师长“自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同学更是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人,是患难与共的良伴,是切磋技艺的益友,因此与同学“尤应互相亲爱”。一般百姓尚能知礼识廉,况受过高教育的大学生呢?此处以常人对比,更能对学子产生警诫作用,更能引人深思。

三个自然段由志向确立,到砥砺德行,到敬爱师友,向大学生们提出了最基本要求,有目标,有做法,既切实可行,又不得不行,语言凝炼,感情真挚,催人深思。

第三部分(第5段),结束语。简单勾勒目下所做之事,简明扼要,切中肯綮。

首先做两件事:一是改良讲义。老师重在启发引路,由学生自行探索,增广见闻,这是培养研究性人才的必由之路,道理虽浅,可惜有多人不明也;二是添购书籍,尤其要采购新书。书是知识之源,是研究之本,是一所大学办学力量的显示,学生必须占有大量书本知识,方能旁征博引,开启研究之门。事虽小,但若无人经办,也必不能产生良好效果。

两件事虽小,但却显示蔡先生作为一校之长求真务实的作风,显示一代大师敢为人先的勇气,惟其如此,北京大学的面貌才由此改观,才真正奠定了在中国大学中的领先地位,对中国高等教育的革新,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结构网络

开门见山,

直接点题,

不落俗套。

三点希望

抱定宗旨

做研究的基本素质

耐住寂寞

守住清贫

淡泊名利

北京大学曾有一段不光彩的历史

必须扭转

拳拳之心,诚挚之言

谆谆教诲,循循善诱

从反面论证点明浮夸之危害。

砥砺德行

列举丑恶现实,点明有改革之必要。

敬爱师友

古人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当与蔡先生之说意思相同。

大学生

普通百姓

抱定宗旨

逐层 砥砺德行 步步

深化 敬爱师友 推进

总结――收束

照应――深入

蔡先生抓的两件事:

①改良讲义,培养研究能力;

②购置图书,培养阅读能力。

勿以善小而不为

二、技巧鉴赏

1、感情真挚,令人动容。

2、结构紧凑,首尾照应。

作为一篇演讲辞,要能很快地吸引听众,产生预期效果,必须简洁凝练,不能拖泥带水。本文开头简明扼要,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提出以三事先诸君,接着用三段话从三个方面点明了对大学生要求和希望,一段一事,言简意赅,言近而旨远。最后一段收束全文,既对三件事做一简短总结,又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的方向,目标明确,措施得当,三言两语,含义隽永。

技巧拾零

如何把握文章的思路?

给文章划分层次,是把握文章思路脉络的手段,也是理解文章的手段。要想分清文章的层次,首先必须对全文、全段有大体的了解,知道每一层次到底说的是什么,观点怎样,先从整体上把握全文。然后,分析每一层、每一段内部的内容。一段内有几个句子,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可根据句意和连接词语来判断,才能准确、细致、具体的把握文意。

三、体裁知识

(一)演讲稿的特点

在一般情况下,讲话不必、也不可能有稿,但是,在特定场合里,为了保证讲话的质量和效果更加准确可靠,需要讲话稿。讲话稿的用处很多,如各种工作会议、研讨会议以及群众集会、庆典仪式等等。既定讲话,常有稿在先;即席讲话,如需要,其稿则整理在后。但无论哪一种讲话稿,都需要保证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以声音传递为发表的主要手段。因为讲话稿必须要保证听话人能够听得明白,因此,语言使用必须多用短句,多用口语,多用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同时,在写作讲话稿时必须注意讲话人能够讲得清楚,说得明白。

2.演讲稿必须接受来自三个方面的约束:

⑴讲话人的身份、条件和想要讲的内容。普通人讲话和领导人讲话的口气和方式都是不同的。而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话和在一般面对面场合讲话的方式也各不一致。讲话的内容则有难易之分。

⑵听讲人的素质、层次和所关心的问题。比如,听话者是普通人,那么讲话者往往用一般性语词。听话人是专业人士,讲话者则可能更多用专业术语。一般人可能更关心日常生活,而层次较高的人士则更有可能其他问题。因此讲话的内容就会明显有差异。

⑶主持者已经确定的主题及其对讲话的有关要求。由此构成讲话的特定场合,影响讲话稿的内容、形式和风格。

3.从讲话稿的功能上讲,因为是讲话人面对听讲人讲话,所以必须采用以讲话人为第一人称的写法。而且讲话内容要有鼓动力、说服力和感染力。这篇讲话稿也是按照这一原则写作的。

(二)关于“京师大学堂”

京师大学堂,即现在的北京大学。它诞生于清末民族危亡之时。为了救亡图存,1898年,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志士的推动下,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设立京师大学堂。当时大学堂不仅是全国最高学府,而且也是负责管辖各省学堂的全国最高行政机关。戊戌变法失败后,各种新政多被废止,唯大学堂“以萌芽早,得不废”。1912年5月1日,京师大学堂改称“北京大学”,原大学堂总监督改称校长。所以严复,这位近代中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成为北大首任校长。1916年12月,教育家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整顿校风,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形成了北大独特的学术环境与学术空气。

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时任校长是陈佳洱院士。一百年来,北大培养了近20万名毕业生,其中很多人在影响和推动中国近现代思想理论、科学文化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至1998年,北大已有8个学院、23个系、52个研究所、63个研究中心、42个国家重点学科、1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重点学科专业实验室,成为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教育中心和科学研究中心。

美文品读

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如果中国在一九九七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八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我们等待了三十三年,再加上十五年,就是四十八年,我们是在人民充分信赖的基础上才能如此长期等待的。如果十五年后还不收回,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下野,自动退出政治舞台,没有别的选择。所以,现在,当然不是今天,但也不迟于一、二年的时间,中国就要正式宣布收回香港这个决策.我们可以再等一、二年宣布,但肯定不能拖延更长的时间了.(节选自邓小平同志的《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这段话包含着一个意思,收回香港主权,是12亿中国人民的意志。邓小平表达了12亿中国人民钢铁般的意志,表明中国政府是中国人民的忠实代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政府绝不搞屈辱外交。这段谈话意在打掉英国政府在香港主权问题上的任何幻想。

[教材实例探究]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二曰砥砺德行。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

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诸君肄业大学,当能束身自爱。

然国家之兴替,视风俗之厚薄。流俗如此,前途何堪设想。故必有卓绝之士,以

身作则,力矫颓俗,诸君为大学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故诸君

不惟思所以感已,更必有以励人。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已且为人轻侮,更何足以感人。然诸君终日伏首案前,芸芸攻苦,毫无娱乐之事,

必感身体上之苦痛。为诸君计,莫如以正当之娱乐,易不正当之娱乐,庶几道德

无亏,而于身体有益。诸君入分科时,曾填写愿书,遵守本校规则,苟中道而违

之,岂非与原始之意相反乎?故品行不可以不谨严。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二也。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理清局部思路,弄明白一段文字,一句接一句,后一句接前一句的道理。
二、能力培养目标
1.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2.探究思路,提高积极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难点: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解决办法:多探究,多发问,多思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一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的演讲辞。要想理解这篇演讲辞的内涵和意义,必须先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和北大的发展历程。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京师大学堂的诞生,是戊戌变法的产物。戊戌变法运动失败以后,所有新政措施几乎全部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但1917年蔡元培接任之前的北大,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因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贵族子弟,来上学时,有不少还带着听差,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对研究学问没什么兴趣,而是想方设法混资历,找靠山。蔡元培的贡献就在于,他把陈腐的北大,变成了学术至上的真正大学。他以坚决的气魄,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采取一系列对症下药的措施,一步步地改造北大,使北大逐步显示出全新的风貌。不到两三年时间,北大便从一个培养官僚的腐朽机构一跃而成为全国进步青年仰慕的学府。
在办学方针上,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延请陈独秀等大批新学人物和刘师培等旧学人士进入北大,并裁减了不称职的教员,清除了一大批腐朽守旧的人物。经过这番整顿,教师队伍的素质大大提高。与此同时,他还在学生中间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养学术研究风气,树立新道德新风尚。本文就是他这兰思想的集中体现。
2.朗读课文、把握文意。
3.分析文章思路
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在简单地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之后,就以校长的身份直截了当地对青年学子提出了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这几点要求绝非泛泛而谈,而是直接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北大的沉疴而提出的,可以说每一点都极富有针对性,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
首先,他高屋建瓴地匡正了大学的性质,明确求学的目的。他指出,大学不是做官发财的跳板,而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这一观点在当时可以说振聋发聩,直指北大多年弊端。他尖锐地指出,以前的北大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此读书,专业多以实惠取巧的法科为主,对于教师不以学问的深浅来衡量,而是只问官阶之大小等等。而这些现象之所以产生,深层原因恰恰在于学校办学宗旨不明,大学日渐急功近利和庸俗化。因此,在批判种种腐败现象的基础上,蔡元培明确提出,来北大求学的青年学子,一定要有正大的宗旨。对此,文章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论述:为求学而来到北大者,会倍加珍惜这几年的大好光阴,孜孜苦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底子。而如果只为做官发财而来,则往往容易敷衍塞责,误己误国。清朝的覆灭和目前人们对于当局的不满,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蔡元培对青年学子提出这样的要求,可谓切中肯綮。
第二点则着眼于品行,这一点也是有的放矢的。五四运动之前的中国社会,极端无序和混乱。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致使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以后又经过历次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北洋军阀统治了当时的北京。蔡元培上任之时,正是皖、直、奉三大军阀派系混战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在思想领域,人们失去了旧有的道德规范,而新的又未曾确立,在道德失范的状况下,许多人丧失了起码的道德底线。作为北洋政府所在地的北京,更是腐败成风,“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风气使然,一般人鲜有能出污泥而不染者。蔡元培痛心地指出,在这样的社会中,即使青年学子洁身自好,又能有什么前途!因此,他希望北大的学子能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即使娱乐,也要力求正当之娱乐。这些教诲既严肃认真又体贴入微,可谓语重心长。
为改变学生中间的不良风气,蔡元培积极提倡在学生中间成立进德会,人会的人都要遵守不赌博、不饮酒、不娶妾等基本戒条。另外,他还积极促成体育会、音乐会、绘画研究会、书法研究会等业余研究机构,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消遣方式,培养他们的正当趣味。
第三条,是从个人修养方面来说的。他希望北大学子能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特别是同学之间要相互勉励,共同维护北大的荣誉。他还以自己在德国的亲身经历,论述良好的社会风气之必要,勉励青年学子相互友爱,共同进步。
这三点看起来并不复杂;但在当时却有着振聋发聩、匡正时弊的重要意义。正是因为有了蔡元培,有了这样的办学方针和求学准则、做人标准,北大才从多年陈腐封建的泥潭中拔了出来,走上正轨,逐步成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为成就今后的百年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演讲辞的最后,作者告诉在座的青年学子,自己近期要做两件事,一是改良讲义,二是添购书籍。这两件事情虽小,却是建构一个优秀大学的基本条件,也正是北大学子们最迫切需要的。作为一个校长,蔡元培为学校、为学生考虑得不可谓不深,不可谓不细。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朗读并积累词语
干禄终南捷径弭肄业容有底止当轴日偷
鲜相勖訾詈
2.【提问】作为一篇就职演说,本文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明确】就职演说,大都会阐释自己的施政纲领或对听众提出要求,本文二者融合而又侧重于后者。作为北大的新一任校长,蔡元培对青年学子寄予了厚望。他深知当时社会的污浊与北大的沉疴,因此,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点要求。这三点可以说每一点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也是青年学子们普遍关心的。这样,在内容上首先就抓住了听众的心理和兴奋点,引起听众的兴趣。
3.【提问】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在结构上,这篇演讲辞思路非常清晰。演讲,由于是一听而过,时间有限,一篇演讲只能安排一个中心思想,而且要求中心突出,本文就是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的,而且通篇都围绕着这一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结构。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正文展开话题,结尾总结话题,层次分明,脉络清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4.【提问】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明确】在语言上,本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在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这篇演讲辞写作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新旧两种文体并行的时期,当时的许多文章都带有文白混杂的特点。以本文为例,文章基本的框架还是文言文,有大量的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多用单音词、语气词等,但另一方面文章又比较浅显,有许多口语成分,比起古文来好理解。因此,本文读起来既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学习时要注意体味。
总结、扩展
理清本文的总体思路和局部思路,理解这篇演说辞的思路是怎样一步步变化发展的。理清了思路,既可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又可以提高思维能力,对写作也有帮助。
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三。
课文板书
2.把握结构
(1)开篇
(2)
(3)两个工作重点
3.写作特点
(1)语言恳切,热情,具有很强的鼓动性。
(2)多用反问句,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和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