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第12课心声

第一朵杏花教案

发表时间:2021-06-08

第12课心声。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12课心声”,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心声

黄蓓佳

一、教材分析

1、选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级中学实验版教科书九年级上册。

2、本文是反映教育问题的一篇儿童小说。它通过李京京的故事,表达了众多孩子的心声:呼唤教师平等关爱每一个学生;渴望有一个和睦温暖的家庭。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含蓄深刻、令人深思。由于本文篇幅较长,课前应让学生做好预习。

二、学生分析

这篇小说的内容反映了当前社会中家庭不和谐,教育教学中只搞精英教育、弄虚作假的现象,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唤起学生感情与思想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作为九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他们也应该能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并进一步倾吐自己的“心声”。

三、教学目标及对应的课程标准

1、知识目标

学习本文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教学重点)

2、能力目标

⑴继续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⑵通过复述故事梗概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⑶通过对标题含义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文章重难点问题的理解分析能力。(教学难点)

3、情感目标

⑴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平等待人的良好品质;

⑵培养学生对理想目标执着追求的精神;

⑶通过师生互吐心声,让“心声”架起师生之间爱的桥梁。

四、设计理念和教学方式

本课借助多媒体出示图片,创设情境,在复述故事梗概,有感情朗读精彩语句的基础上,采取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写法,并通过师生互动、平等对话让学生主动参与,达到感情的升华。

五、评价维度

1、课堂教学时师生互动、小组交流生生互动,真正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2、在师生的平等对话中,营造积极主动、民主快乐的学习氛围。

六、教学及活动流程

1、教学准备阶段

⑴在设计好教学思路的基础上,搜集相关素材,应用信息技术,制作本课的多媒体课件;

⑵指导学生预习,包括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等。

2、课堂教学活动流程

活动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评价备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多媒体出示契诃夫《万卡》中万卡的图片,并配有《万卡》中的相应文字,提问学生。

2、导入:契诃夫的《万卡》曾感动过许多人,一个小男孩儿读了《万卡》,勾起了他对往事深深地怀念,也由此引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同学们想深入了解这个故事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黄蓓佳的小说《心声》(出示课题)。学生思考,回答问题。2分钟师生互动,进入情境。

活动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评价备注

(二)

检查预习,理解故事梗概。1、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发窘抽噎撇嘴道歉琅琅过瘾簪子窸窣恍惚

2、指名2人复述故事梗概,教师根据复述情况,指导学生复述的技巧。

3、师生共同总结。(出示行文脉络)

公开课前(读课文)→回家路上(读课文)→次日放学(读课文)→公开课上(读课文)1、齐读生字词,读准字音。

2、快速浏览课文,复述课文。

3、同桌讨论,填空,巩固对文章脉络的理解。12分钟加强基础,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及综合概括能力。

(三)精读课文,巩固心理描写写法,理解“心声”的含义。1、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心理描写的作用。

2、与学生共同总结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1、从课文中找出最能体现京京心理的各种描写语句,感情朗读并在小组中加以讨论分析,在班上交流。

2、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刻理解李京京的“心声”。23分钟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既提高朗读水平,又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心理描写:1、人物直接表露自己的心声;2、作者直接描述人物的心声;3、通过行动描写揭示内心活动。

活动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评价备注

(四)结合师生实际,倾诉“心声”。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倾诉“心声”,教师随机点评。

2、教师倾诉自己的“心声”: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每位同学都能像李京京那样在课堂上勇敢地回答问题;也希望每位同学都拥有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作为教师,我也将努力做到公正、平等地关爱每一个学生,尤其关注像京京这样特殊家庭的孩子。学生各抒己见,用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声”。7分钟师生平等对话,培养学生的爱心,营造积极主动、民主快乐的学习氛围。

(五)布置作业出示作业:以李京京的身份给他乡下的爷爷写一封像凡卡写的那样富于感情的信。1分钟

七、板书设计

心声

黄蓓佳

公开课前→回家路上→次日放学→公开课上

(想读课文)(偷读课文)(听读课文)(终读课文)

“心声”:渴望亲情呼唤平等

八、教后记

阅读教学是学生与教师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这节课结合文体特点想方设法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合理运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的选材贴近现实生活,学生在读完小说后能重新认识并感悟生活,加强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倾吐心声时,能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我也给予了适时的肯定,这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和敢说真话的精神。

相关推荐

第15课《心声》学案


第15课《心声》学案
教师寄语:放开包袱,展现心灵。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⒉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预习课文,整体感知:理解文章主题和细腻的心理描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明白小说所反映的问题。
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展示自己的个性,从文中摄取有益的东西,提高人文素养。
学习方法
⒈认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概述小说内容
⒉细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刻画
3.合作交流
根据本课的特点,注重培养自己阅读的速度和文章概括能力,以及培养自己对文章主题的把握,细腻心理描写的品析。

学习过程
一、阅读课文、复述故事
情节结构:公开课前→回家路上→次日放学→公开课上
(想读课文)(偷读课文)(听读课文)(终读课文)
二、生生互动
小组讨论,深入探究通过人物形象的刻画所体现的主题。
⒈同学们读了课文以后,想想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⒉主要描写了哪几人?

⒊你最喜欢哪个人物?结合小说内容,简述你的看法、理由。)
⒋本文在塑造李京京这个人物形象时,作者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方法,请大家举例说说。(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举例略)

三、深入体会
文中有直接的心理描写,如上面1-3句及“树林里对爷爷,对妮儿的思念”;有间接的心理描写,如4-6句中希望自己得到朗读机会。这些描写,细腻而真切地写出了李京京的心理历程,使人物形象刻画得真实、丰满。
1、文中李京京最迫切的愿望是什么?(想朗读课文)

2、为什么特别渴望在公开课上读一读课文?提示:为什么凡卡的故事能深深打动李京京,甚至使他在朗读时涌出了泪水。

3、由李京京读课文这件事,你认为朗读课文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提示:模仿赵小桢的读法、学学李京京的朗读〈课文第56自然段〉,比较异同。

4、讨论“心声”的含义有哪几层?(提示:本课以“心声”做标题,作者描述了什么人的心声?怎样的心声呢?)

四、学习小结
1、内容总结

2、方法归纳:在刻画人物形象时,要善于运用肖像、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各种描写方法。
五、课后作业
⒈写一段你生气或害怕时的心理。

⒉以李京京的身份结他乡下的爷爷写一封长长的、像凡卡写的那样的信。

心声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心声”,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12、心声

黄蓓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熟读课文,能复述故事情节,理清思路,找出文中的主要矛盾冲突。

学习本文运用心理描写,通过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2.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作者以“心声”为标题的深刻含义,培养爱心和平等待人的美好品质。

重点与难点

本文重点是弄清“心声”含义,在熟识小说情节的基础上,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进行归纳。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主要运用心理描写,这是本课的难点;初次接触小说,侧重引导他们体会心理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方法:教学角度:自主阅读—一将阅读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读、自说、自理、自评等活动完成对课文的感知、理解和把握并掌握自主阅读的方法和基本技能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教师配乐朗诵;选取几篇有代表性的表达学生心声的作品,读出同学面对生活、学习的烦恼。

教师小结:有一些淡淡的忧愁流露,面对人生,成长中的我们有太多的话要说,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心声》,去听听主人公的心声。

二、整体性阅读

(课前热身:小说的三要素;本课的教学目标)

1.学生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自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沙哑()发窘()抽噎()恍惚()()

窸窸窣窣()()妒忌()簪子()撒娇()

2.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提取故事主要情节进行复述。

提示:两步走:课文变换了几个场景?

在这几个场景中哪些人具体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在回答了这几个问题之后,基本上掌握了故事情节,并能完整地复述故事)

3.在复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

故事的开端:李京京朗读课文的请求遭到拒绝。

故事的发展:李京京用真情和独特的体验朗读课文。

(1)李京京在树林子里的朗读、体会和回忆。

(2)李京京纠正同学的朗读遭到嘲笑。

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李京京勇敢举手,在公开课上朗读了课文。

三、突破性阅读

1.学生自主阅读(重在体验感悟主人公思想感情的变化),教师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进行个性化解读,并设计话题让学:讨论。

出示话题并进行讨论:

小说着重刻画了几个人物形象?文中的李京京有着怎样的生活经历?你喜欢这个人物形象吗?结合小说内容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所应把握的基本点:李京是一个朴实真诚、善良而宽容、自信而勇敢、对生活有着美好愿望、执著追求真善美的少年。

2.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全文,讨论: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结合小说中具体的语句,表情朗读心理描写的句子或段落谈谈自己的依据或感悟)

设计原则:在多数同学能够提出“想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深入揣摩,根据关键语句或段落,了解李京京的经历和情感体验,把握李京京情感倾诉的需求。

预期成果所包含的实质:李京京渴望得到锻炼机会,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渴望亲情和友谊而想念爷爷和儿时玩伴;渴望情感的倾诉与宣泄。

这些愿望都建构在“想朗读课文”这一表白上而动人心魄。总而言之,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也体现了他作为成长中的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四、探究性阅读

1.作者以“心声”为标题,究竟要表达什么深刻含义呢?(对主题的理解与把握)

2.《万卡》为什么那样打动李京京?你认为李京京纠正同学赵小桢的朗读这一行为做得对吗?为什么?你从中得到有关小说阅读和欣赏方面的哪些启示?

提示:《万卡》之所以打动李京京,是因为李京京有与万卡相似的经历,相似的情感体验,相似的倾诉需求,他的心与作品中的万卡的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万卡的心声似乎也就成了他的心声。“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风头,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念出来,吐出来。”

启示一:要融进小说中去,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深入理解作品。

启示二:要从小说中出来,从生活中发现小说,从小说中理解生活

五、拓展阅读

如果你是李京京,在老师第一次拒绝读课文之后,你会怎么做?

如果你是程老师,在了解了京京地情况后,你会怎么做?

小结:

(结合拓展阅读总结)有一部电视剧题目叫做《靠近你,温暖我》,今天,借这节课,老师也想告诉大家,其实,靠近彼此,温暖大家!

六、布置作业:

每个人都有内心的强烈愿望并渴望实现,也许实现它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一番曲折,但你会不断争取下去,请把你追求的这一过程记录下来吧,那是你成长的足迹。

板书设计:

心声

李京京:1渴望亲情友情2渴望表达内心情感3呼吁教育工作者尊重关爱每个学生.淳朴\执着\有勇气

程老师:认真\自信\负责

靠近彼此,温暖大家

第12课短文二篇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第12课短文二篇》,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第12课短文二篇
教学目标
1.了解居里夫人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与其性格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会处理信息的重要方法:梳理信息。
2.学生学会自主概括要点,结合事例体会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3.让学生知道居里夫人是如何成为科学家的,明白要成就一项事业所需要具备的品质。
4.学习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及人格力量,能体会爱因斯坦真挚的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品味文章的语言,深情朗读。
教学难点
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首先请同学谈一下自己所敬佩的女科学家(把学生对女科学家的敬佩之情调动起来),由此导入到居里夫人的介绍。
二、作者介绍。
居里夫人(1867—1934),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原籍波兰,原名玛丽亚斯可罗多夫斯卡。巴黎大学理学博士。她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一次是化学,一次是物理,但她并没有因此而停止科学研究。有一次,一位记者惊讶地发现,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一块价值极高的奖牌竟然在她的一个小孩手中当做玩具玩耍,记者不禁问其缘由,她却不以为然地答道:“我是要让我的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其实就跟玩具一样,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地方。”这就是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玛丽居里)。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居里夫人的自传体散文《我的信念》,对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
三、整体感知。
1.听朗读录音,整体感知文章中的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每段的关键词语,用四字短语概括居里夫人的行为特点。
第1段:坚韧不拔,树立信心。
第2段:执著勤奋,集中目标。
第3段:探讨真理,保持安宁。
第4段:不图财富,追求自由。
第5段:克制自己,热爱生活。
第6段:沉醉科学。
3.讨论概括,归纳整理。
全班讨论,将有关信息分门别类,从而分析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思想理念:探讨真理、不图财富、沉醉科学。
工作态度:集中目标、坚韧不拔、执著勤奋。
四、合作探究,研读文章。
(采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讨论解决。)
1.“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它的茧子一般。”某种力量指什么力量?
明确:居里夫人之所以没有明确地说出来,大概是因为这种力量是难以明确表述的。这种力量是一种复合的因素。第1段里说,“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的决心,是一种因素。第3段里说,“研究,基本上是对真理的探讨”,对真理的渴求,是一种因素。篇末说,“这种魅力,就是使我终生能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因素”,科学魅力的吸引,是一种因素。居里夫人从事科学研究,图的不是名利,是有崇高的使命感的,科学事业是造福人类的事业,这种使命感,肯定也是一种因素。
2.“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为什么“孤独”也是一种美好快乐的记忆?
明确:这里所说的“孤独”,恐怕翻译得并不恰当。何为孤独?单身一人,需要交流感情而无从交流才会感觉孤独。独处一室,静静地读书,是没有孤独感的。而居里夫人这里的意思是,她潜心学业,总是远离欢乐喧闹的人群,一个人静心读书,大学阶段读了许多书,大有收获,回忆起来,觉得没有虚度年华,这样的大学生活美好而快乐。
3.“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是什么意思?
明确:先要理解“世界的优美”,说的不是景色的优美。自然科学是研究物质世界的,是揭示物质世界的规律,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的。认识了规律,发现了奥秘,就会觉得这世界真奇妙。优美是指物质运动规律以及物质内部结构。学了物理,学了化学,就会感觉世界的优美。科学越发展,世界越是展现它的优美,所以说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
五、拓展延伸。
居里夫人放弃了镭的专利,却两次成为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对此,你怎么看?
六、小结。
读了这篇文章,就如同与伟人对话。我们深深地被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所打动。如果说我们过去没有生活目标,现在我们明确了人生;如果说我们过去一味贪图安逸,现在我们学会了艰苦;如果说我们过去只能依赖他人,现在我们懂得了奉献;如果说过去我们意志薄弱,现在我们拥有了信念。让我们在居里夫人的光辉照耀下,把自己的人生也献给人类的进步事业。
七、布置作业。
预习《悼念玛丽居里》。
板书设计:
我的信念
玛丽居里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对居里夫人有了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了她身上所折射出的巨大的人格魅力。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对她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评价,当年在居里夫人的悼念会上,爱因斯坦带去了感情真挚的悼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悼念玛丽居里》,感受其中所流淌出的情感。
二、作者介绍(见教案一)。
三、体裁介绍。
本文是一篇悼词,也是一篇演讲词。
悼词作为演讲词的一种,具有演讲词的某些特点:
1.有鲜明的针对性,中心突出,态度鲜明。
2.感情真挚,语言形象、生动、凝练、严密。
3.其主体部分的结构通常要开门见山提出全篇讲话的主题,以便于听众抓住要领;然后便围绕主题,逐层深入;最后结尾再加以重申,使听众对全篇讲话能获得清晰的感受。
四、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这篇悼词不像一般悼词那样流于对逝者的哀悼和对其功绩的颂扬,而是透过居里夫人在科学上的重大成就,深刻揭示了她取得成就的原因——拥有伟大的人格,以及具有极端顽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
2.自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这篇演讲由4个自然段组成,用“总——分——总”的结构展开论述的。第1自然段总说,提出主旨:对居里夫人这样第一流人物,人们应当重视她的道德品质对于才智成就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第2、3自然段分说,阐述居里夫人的品格特点以及这一品质特点对于她取得一生最伟大的科学功绩所具有的重大意义;第4自然段总说,点出她的品德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重大意义,使演讲的主旨具体落实,鲜明突出。
五、合作探究,研读文章。
(采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动的方式,讨论解决。)
1.文中能诠释“人格”的具体信息是什么?
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
2.爱因斯坦说:“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你能从自己了解的诸多杰出人物中再找出一个例子证明这个观点吗?
3.作者认为玛丽居里在科学方面取得的成就,靠的是什么?
大胆的直觉、对工作超出想象的热忱和顽强。
4.根据本文所述,一个科学家的道德品质与科学成果的紧密联系是怎样的?
一个科学家的道德品质对人类的重要性不亚于他的科学成就,伟大的成就来自于高尚的人格。
六、拓展延伸。
学生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本篇文章进行深情的演讲,体会其中所流露出的情感。
(教师进行适时的点评,把握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调,爱因斯坦对居里夫人的深深的敬佩和崇敬。)
七、教师小结。
文中所流露出的爱因斯坦对居里夫人的深深敬意,使我们再次受到了灵魂上的触动,让我们感受到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还有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道德品质方面对人类的影响。
八、布置作业。
搜集关于居里夫人的事迹、名言等资料,自制一张手抄报,全班展示。
板书设计:
悼念玛丽居里
爱因斯坦
情感——敬佩、崇敬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