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教案
发表时间:2021-06-08鄂教版初三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汇总。
鄂教版初三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汇总
初三语文下学期大家学习了很多内容,学习完这些内容后大家要及时的进行回顾,这样才能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从而掌握好这些内容,下面xx为大家带来鄂教版初三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汇总,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
威尼斯商人知识点: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恻cè隐癖pǐ性簌簌sù
庖páo代中流砥dǐ柱诉讼sòng
2.解释下面词语。
(1)折衷是非:调和是非。折衷,这里指对双方争执不下的事情进行调和。
(2)有例可援:有先例可参照。
(3)中流砥柱:比喻坚强、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
(4)遍稽群籍:查遍所有的书籍。
(5)万恶不赦:极端恶毒、罪恶多端而不容赦免。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上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它有超乎一切的无上威力,比皇冠更足以显出一个帝王的高贵:御杖不过象征着俗世的威权,使人民对于君主的尊严凛然生畏;慈悲的力量却高出于权力之上,它深藏在帝王的内心,是一种属于上帝的德行执法的人倘能把慈悲调剂着公道,人间的权力就和上帝的神力没有差别。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威尼斯商人》的作者是莎士比亚,他是英国的戏剧家和诗人(称谓)。
2.外国文学的人物画廊中,有四个著名的吝啬鬼,他们是法国戏剧家莫里哀笔下的阻巴贡,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俄国作家果戈理笔下的泼留希金,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
变脸知识点: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糍粑cíbā睡眼惺忪xīngsōng
打鼾hān徘徊páihuái阴霾mái
2.解释下列词语。
(1)怡然自得: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2)睡眼惺忪:因刚睡醒而眼睛模糊不清。
(3)蹑手蹑脚:轻手轻脚。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没想到世上还有好人在,爷爷出现笑颜开。把我当作人看待,亲亲热热贴胸怀。舍不得这份情啊!割不断这般爱!天上雁鹅排对排,扯烂衣裳不分开!
2.我比男娃子更勤快,能干粗活能挑抬。下河帮你洗铺盖,煮饭帮你劈干柴……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变脸》作者是魏明伦。
2.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3.戏剧文学,即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4.剧本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剧作家的舞台提示,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布景、服装、道具的交代以及人物台词的心理情绪、动作、上下场的提示等等;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词,包括独白、对话、旁白等。
5.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的原则。
6.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7.剧本的情节结构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8.剧本主要靠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性格。
9.戏剧,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分话剧、诗剧、歌剧、舞剧、歌舞剧、戏曲。按照内容性质,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等。按照题材所涉及的方面,可以分为现代剧、历史剧、神话剧、科学幻想剧、童话剧等。按照篇幅规模,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
枣儿知识点:
一、重点字词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童(yáo)谣(mò)蓦然
(xiànmù)羡慕(húlún)囫囵吞枣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树下坐着位形如雕塑的老人。(2)一颗枣儿从树上落下,男孩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捡枣儿。
二、重点甸子背记知识清单
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只要家里人天天喊,他早晚会回来的。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枣儿》的作者是孙鸿。
音乐之声知识点: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峥嵘zhēngróng山麓lù鳞次栉zhì比
涟漪liányī嬷嬷mómo
弥撒mísa远眺tiào
2.解释下面词语。
(1)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
(2)顶礼膜拜:这里形容十分虔诚地行礼。
(3)通宵达旦:从天黑到天亮,整夜。
(4)老成持重:经历多,做事谨慎稳重。
(5)固执己见:坚持己见,不肯改变。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巍峨峥嵘的阿尔卑斯山,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云雀声声啼唱。高山的山崩上尚未化尽的残雪魔魔点点,山风阵阵呼啸。
2.群山洋溢着音乐之声,群山唱着古老的歌儿,群山把音乐之声充满我心房。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音乐之声》的作者是勒曼,是美国剧作家。
2.电影文学剧本是专供拍摄影片而创作的剧本,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称电影文学。跟小说、戏剧一样需要塑造人物、交代情节,其容量也像戏剧一样受时间的限制。但又不同于小说和戏剧。戏剧中人物对白繁多,侧重于听觉表现;电影语言则是连续不断的银幕画面,侧重于视觉表现,不以人物对话为主。
3.电影文学剧本的结构是以镜头为单位,用蒙太奇手法按情飞的发展以及观众的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有节奏地、合乎逻辑地衔接成整体。
鄂教版初三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汇总xx为大家带来过了,初三语文的学习在于总结归纳和回顾知识点,做好了这些方面相信大家就能在考试中取得好的语文成绩。
精选阅读
初三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鲁教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有哪些好的范文适合教案课件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鲁教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三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鲁教版)
1.通假字
受——授,传授。率——律,军律。
圜——“圆”或“环”。陈——阵,阵势。
解——懈,松懈。罢——疲,疲惫。
莫——幕,帐幕。幕——漠,沙漠。
或——惑,迷。
2.一词多义
罢
汉军罢,弗能追。通疲,疲惫。
是时广军几没,罢归。撤退,撤兵。
且
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将近
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且广军六十余矣况且
益
杀数人,胡虏益解渐渐
益治军,军中自是服其勇也更
解
杀数人,胡虏益解通懈,松懈
匈奴军乃解去撤兵
数
避之数岁;行可数百里;敢独与数十骑驰;杀数人
广数自
行
屡次,多次
以为广老,
奇
命运的定数
引
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
遂引刀
刭
自几请数带领自抽出
广数自请行亲自,自己
军中自是服其勇也自从,从
因
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矣于是,就
因问广、食其失道状趁机
以为
以为虎而射之;天子以为老;以为李广老认为
以为前
军
任命
以
以功为侯者凭借
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用
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把
中
广出猎,见草中石中间
中石没镞;度不中发射中
诸将各中首虏率合于
而
度不中发,发即应弦而倒表修饰
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表承接
而右将军独下吏,当死赎为庶人表并列
而广军无功表转折
而又迷失道表递进
之
匈奴闻之代词
号曰:“汉之飞将军。”的,助词
饮食与之共之凑足音节,助词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主谓之间取独,不译,助词
当将把?
当死,赎为庶人应当
今乃得当单于对抗
于
固自辞于大将军向
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和,跟
出(于)东道从
课文分析
《李将军列传》是司马迁的呕心沥血之作,历来被誉为史传中的名篇。传主李将军即西汉名将李广,历事文帝、景帝、武帝三朝,以勇力才气知名于时,号称天下无双,然而一生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竟未有封侯之赏,最后以军行失道获罪,愤而自杀。在这篇传记中,司马迁满含悲愤之情塑造了这位悲剧英雄的形象,并有力地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刻薄寡恩、排挤人才是造成这个悲剧的主要原因。
课文仅节录了原传的一小半,内容可分两层:前三段为第一层,先按史传体例交代李广的籍贯和家世,再依次写他的神力、神勇和治军方式,生动地再现了他的名将风度。后四段为第二层,记李广生平最后五年间的三次战斗,定襄一役为后将军,无功;右北平一役,军功自如,无赏;最后一役,出塞,并于右将军军,军行失道,愤而自杀。
作者从三方面来塑造李广这个悲剧英雄形象
1.治军,能与士卒同甘苦。
2.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镇定自若,以大智大勇跟敌人对抗到底。
3.有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愿望,老当益壮,主动请战。
沪教版初三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沪教版初三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沪教版初三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落花枝头
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清晨推窗望去,雨却停了。头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青黛色的雾霭。院子中,一丛绿树被染得浓荫如墨。朦胧的墨绿中,清晰的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宛如一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跳出了一管清脆、欢跃的笛音,给这雨后空朗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生气。
咦,已是春花红褪的初夏,什么花开得这般热烈?
循着被雨水润白的碎石小路走去,我猛地记起了杨万里的初夏即事诗:“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近前一看,果然是石榴花。这是四株石榴树,分列在窄窄的甬道两侧,枝丫交错,搭起了一座花红叶绿的天然门楼。树只有一人高,花却开得十分繁茂。低头钻进树丛,前后左右,俯仰回顾,都是火苗一样燃烧的石榴花。
早就听说石榴树是边开花边结果,花与子并生枝头,十分壮观。如今看去,果真如此。这满树密密层层的花果,真像一个姊妹比肩的大家庭。在从花到果的生长过程中,呈现出变化微妙的千姿百态——有的蓓蕾婷立,含苞待放;有的半开半合,微露金蕾;有的翩然怒放,喷红流彩;有的花瓣已落,籽实新萌;也有的花萼圆鼓鼓地胀起,果实已初具规模,挺在枝头随风摇曳。
二、祈求
我曾经在长城上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画家画鹰。在北方特有的那种干燥湛蓝的天空下,苍劲古朴的长城默默地蜿蜒于群山之上。画家在一块白布上泼墨挥毫。长城上的风扬起老人的白发,鼓动每一个人的衣襟。他展开那面墨汁未干的鹰旗。雄鹰起伏振翅,直欲破空而上。阳光普照群山,也照在猎猎作响的鹰旗上。一瞬间,我忽然感觉到一种热血冲破冰层的眩晕,一种沉淀压抑已久的力量猛烈爆发:天空、阳光、长城、老人、长风、鹰。
那不是我第一次见到鹰,却是第一次为鹰震撼。
那个被吓呆的小孩这时才清醒过来,悻悻地抓起一把泥沙朝那倒吊着的鹰狠狠扔去,又嘿嘿地笑起来,一边捡石块,一边大声地骂。那只苍老的鹰耸着翅,挣扎着,发出一串低沉鸣音。它的声音在颤抖。我分明地感到一种苍白而强烈的悲怆冷冷地漫过心头。我拦住那个小孩,叫他滚。
鹰渐渐停止了挣扎,静静地倒吊在高高的鹰架下。利爪笔直地伸向天空——那里曾是它的家园、梦想、荣耀和骄傲。四下沉闷,天地间只有蝉在不停地叫。
我不知道鹰是否会流泪。
鲁教版初三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鲁教版初三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诗两首
1、田间(1916-1985),诗人。安徽无为人。1934年参加左联。后主编《每月诗歌》。1938年到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新群众》杂志社社长。建国后曾任中国作协创作部副部长、河北省文联主席。
田间著有长诗《戎冠秀》,诗集《给战斗者》、《马头琴歌集》等。
2、胡昭,满族扈什哈里氏,吉林舒兰人。中共党员。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胡昭著作有:
诗集《光荣的星云》、《小白桦树》、《人生之旅》、《从早霞到晚霞》、《草原夜景》、《生命行旅》,
散文集《绿的记忆》、《怀念与祝福》等。
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诗只有三十四行,却用了十个分号。这些分号内的副句,时长时短,体现着节奏旋律的变化。
这首诗带有政治色彩,但它不议论,只描绘,也是一个特色。诗中所有的象征和比喻,既质朴,又漂亮,每一个词都与被描绘的景物、形象紧密契合。诗人既用含有自己民族要素的眼睛观察,又以人民能理解的民族语言手段和表达方法,写出人民内心生活和外部生活的精神实质和典型色调,她感到和说出的也正是同胞所感到和所要说的。
三、我用残损的手掌
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用两个部分安排来展示这“抚摩”的具体内容:
上半部分是已经遭受日寇蹂躏、变成灰烬、充满血和泥的土地;
下半部分是温暖明朗、蓬勃生春、依然完整的辽远的一角。这两部分并列在一起,恰构成横向对照。
诗人使用两套笔墨,前后对比,渲染出两种不同的冷暖色调,给读者以强烈的刺激,诗人对敌人恨之切,对祖国爱之深,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了。
四、中国的土地
歌颂祖国,礼赞人民,这是重大题材和古老主题,在一首十二行的抒情小诗中予以容纳,并且翻旧为新,难度极大,需要很高的艺术功力。诗人知难而进,努力创造,不懈耕耘,终于在这片感情的沃土上,培植出一枝独秀的心灵之花。
作品先写中国这块土地的“神奇”——“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凡是华夏人民,无论久居故土,还是云游他乡,都永远思恋着这块土地。它之所以牵动着炎黄子孙的“相思”,是因为它拥有壮丽的山川、广阔的沃土、悠久的文化、丰富的物产、绵长的海岸线……这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生息的发祥之地,也是他们大展身手的用武之地。。杜鹃花、三峡、神女峰、冻土层、椰子林、海浪……。这些细节,可以视之为写实,也可以视之为写意,把中国的东西南北、古往今来全都概括进去。似乎随意拈来,其实经过精心选择,内涵丰富,诱人遐想。正是所谓“信手新诗落珠贝”。
五、外国诗两首
1、约翰·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儿,生活贫困,做过医生助理。自幼喜爱文学。1816年发表处女作《哦,孤独》。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蝈蝈与蛐蛐》,从此崭露头角。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不少著名的诗篇,如颂诗中的《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忧郁颂》,十四行诗《白天逝去了》等。
2、谢盖尔·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СергейЕсенин,1895——1925),俄罗斯诗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由富农外祖父养育。1912年毕业于师范学校,之后前往莫斯科,在印刷厂当一名校对员,同时参加苏里科夫文学音乐小组,兼修沙尼亚夫斯基平民大学课程。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1915年结识勃洛克、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等人,并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1916年春入伍,退伍后与赖伊赫结婚。早期诗描写农村自然风光,赞美宗法制农民生活,曾参加意象派文学团体,作品中流露悲观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