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八年级上册语文《乡愁》课堂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1-06-02

八年级上册语文《乡愁》课堂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八年级上册语文《乡愁》课堂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乡愁》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以诵读为基础,介绍几种赏析,重在学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重难点: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乡愁》朗读录音

二、作者介绍:

余光中:中国台湾诗人。福建永春人。先后在金陵大学(现南京大学)和厦门大学外文系学习。历任《蓝星》、《现代文学》等杂志的主编,著有长诗《天狼星》、诗集《蓝色的羽毛》、《天国夜市》等。此外尚有散文集、评论集多种。

三、整体感知

(1)阅读《乡愁》,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

第一小节: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

第二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

第三小节: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第四小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

同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感情,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阅读此诗,使我们感到回味无穷。本诗集单纯美与丰富美于一体,物象集中明朗,如邮票、船票、坟墓等,不枝不蔓,意境幽远深邃,内容丰富含蓄,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2)、诗的结构:以时间为顺序(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以感情为线索,以大体相同的诗句和格式,反复咏叹,使情感逐层加深,由思乡、思亲升华达到思念祖国。诗歌的结构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匀称,又有小节内长短句的变化,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诗歌有回环往复,一唱一叹的旋律。在同一位置上,有重复,即我在这头……,有叠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有变换的量词:枚、张、方、湾。作者采用这些艺术手段加强了此诗的音韵之美。

总之,本诗以朴素、简明、隽永的语言,高超的艺术技巧,表达了台湾人民盼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抒发了作者浓郁的乡思之情。

四、赏析

《乡愁》是一篇怀念祖国、渴望回归大陆的爱国诗章,它以民谣的歌调深沉而忧郁地倾诉了诗人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短诗巧妙地运用了民歌中部分隔离反复的形式,叙述抒情主人公人生主要历程中的几段乡愁,最后一节轻轻一点:“而现在……”

诗人善于使用传统民歌的层递层进、互衬对比的手法。前三节诗逐层描绘了他幼年、成年、成年之后的三段生活经历,母子分离的乡愁,情侣难见的乡愁,皆由生活拮据造成。生离死别的乡愁,是由生命规律使然。三段乡愁写个人,却为写中华民族乡愁打好铺垫。最后一节,抒写的国愁才是全诗的主旨之所在。它唱出了几千万台湾同胞的赤子之心。

短诗在语言、节奏韵律的运用上也有独到之处。以“小小”、“窄窄”等分别形容邮票、船票,用得明了、形象、新鲜,加重了乡愁的浓重意味。总而言之,《乡愁》整首诗含蓄蕴藉,余韵绵绵,满纸是思念大陆的亲情,落叶归根的宿愿,已成为人们传诵的佳作。

五、难点分析

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意象的笔法。诗中主要设置了四个象征性的意象:

一是“小小的邮票”,它象征着作者少年时代乡愁的骨肉之情。母亲牵挂儿子,儿子想念母亲。

二是“一张窄窄的船票”,它象征着作者青年时代乡愁的恋人之情。这是青年男女之间的思恋和向往。

三是“一方矮矮的坟墓”,它象征着作者中年时代乡愁的生死之情。这是一种只能埋于心底、无法在两者之间传递的刻骨铭心的思念。墓里墓外虽只有咫尺,然而却又是那么遥远。

四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它象征着作者晚年时代乡愁的故国之情。海峡虽然“浅浅”,但是故国之情却是深不可测。而且,作者的情感是层层深入、步步递进,它绵远深长、回味不尽。作者“乡愁”的内涵和境界,随着自己的成熟和时代的发展,得到不断的深化和提升,从个人和家庭的亲情,扩展到海峡两岸的爱国之情。这就使“乡愁”具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

六、朗读比赛

七、小结课文

八、布置作业:背诵诗歌

相关推荐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黄鹤楼》课堂教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黄鹤楼》课堂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语文八年级上册《黄鹤楼》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诗中的“孟、帆、唯”3个生字的读音,掌握字型。

2、朗读诗句,背诵诗句,默写诗句。

3、理解古诗大意,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古诗表达的感情。

重点难点

1、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2、理解后两行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李白、孟浩然、黄鹤楼、广陵等资料。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介绍李白

1、谈话:同学们,请听老师为大家朗诵一首诗:《赠汪伦》(师朗诵《赠汪伦》)。

2、师问: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李白)

3、下面我们将进行李白文学常识抢答赛。(每人用一句话介绍李白)

过渡:听你们说得兴趣盎然,老师也想说说,给我一个机会好吗?

4、展示课件,归纳介绍李白。

二、故事引入,配乐介绍写作背景,板书课题。

1、谈话:关于大诗人李白的故事,老师还知道一段小插曲,你们想听吗?据说李白常在黄鹤楼上与人饮酒赋诗。有一天,他听说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隐居在附近的襄阳,便立刻前往拜见。孟浩然听说李白来了,顾不得整理衣冠,赶忙来到堂前。李白一见孟浩然,抢上一步说:“孟兄,李白早知道你诗名天下,特来求教啊!”“哪里,贤弟过奖了,过奖了!你才华横溢,我也久仰了呀!”两人一见如故,从此他们游山赏月,饮酒赋诗,谈人生,谈抱负……就这样,好几个月行影不离。不久,孟浩然要到江苏扬州一带远游,李白有事不能同行,特地在黄鹤楼前为孟浩然送行。望着帆船远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于是一首千古名诗诞生了……这就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板书课题。

过渡:同学们想知道诗人送别朋友时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吗?让我们赶快到诗中寻找答案吧!

三、朗读诗句,整体感知。

l、初读诗句,把字音读正确。

2、朗读汇报。(指名读——齐读)

3、再读诗句,感悟读诗节奏,用铅笔画出节奏符号。老师巡视,指导。

4、汇报交流。(指名读)

5、展示课件,反馈学生画节奏的情况。

6、请看大屏,听老师给大家朗读一遍。

7、谁来读一读诗句?(指2--3名学生朗读)

过渡:这么多同学都想读,请同学们齐读一遍给老师听一听!

8、全班齐读。

四、品诗句,明诗意。

(一)自学古诗,自主探究。

l、谈话;同学们,要读懂诗句,首先得“明诗意”,大家有什么好经验,好建议吗?(学生回忆复习学诗的方法)

①古人说得好,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多读

②借助课文,注释理解字词

③俗话说,学问学问,不懂就问一一请教他人

④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

⑤运用换词法,帮助理解

⑥展开想象,适当调整词序,用自己的话把诗意说出来

2、那好,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吧。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合作学习,理解

诗意,不值的地方可以问老师。

(二)学生汇报交流,老师相机指导。

1、解题

①全班齐读课题。

②展示黄鹤楼图片,资料,介绍黄鹤楼。

③师问:谁了解孟浩然啊,给我们介绍一下吧?(指一名学生介绍,其余学生补充)

④师问:这里的“之”怎样理解?谁来试着说一说?(之:往、去)

⑤师导:题目说的是谁送谁,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去?

⑥指名说题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去广陵)

2、理解第一、二行诗的意思

①谈话:李白与孟浩然是什么关系呢?你怎么知道的?

②请喜欢读第一、二行诗的同学,起立朗读。

③指名说诗意。

教师适当点拨如下:

a、西辞:从西边离开。(展示地理图,由图可见黄鹤楼在扬州的西边,所以孟浩然由西向东顺流而下)

b、烟花:形容花开得繁茂,象浮动的烟雾。(指导想象鲜花盛开的景象)

C、谈话:这两行诗分别点明了送别的地点、时间,所以前两行诗是叙事。请用重点符号勾画出关键词。(“黄鹤楼”、“三月”)

④齐读第一、二行诗句。

过渡:在阳光明媚,鲜花盛开的三月送别朋友,诗人是怎样的心情?

3、理解第三、四行诗句的意思。

①请喜欢读第三、四行诗的同学起立朗读。

②谁愿意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学生各抒己见)

老师相机指导如下:

a、孤帆:一只孤独的帆船或一片孤独的帆船。(并不是江面上只有一只船,这里写出了诗人对朋友的牵挂)

b、唯:唯独,只。(也体现出诗人对朋友的担忧)

c、天际:天边,天水之间。

③自由朗读全诗,同桌互相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④指名汇报说诗意。

⑤全班齐读全诗。

五、朗读诗句,体会诗情。

l、谈话:刚才我们理解了诗意,老朋友孟浩然要远去他方,诗人李白送别时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依依惜别,难舍难分,情深意长……)

2、提问:谁愿意把这两行诗读出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提问:在这两行诗中哪两个词最能体现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体现出诗人对朋友的无限眷恋和牵挂呢?(“孤帆”、“唯见”)

4、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想象“孤帆远影”、“长江天际流”的景象。体会作者的心情。

5、师导:这两行诗借景抒情,体现了诗人与朋友的情意比江水更深,比江还长,应该读得怎样?(舒缓而情深意长)

6、请男生来试一试。(读后,女生评,师评)

7、请女生再来读一读。(读后,男生评,师评)

8、齐读。

六、扩展延伸。

l、谈话:听了大家情深意长的朗读,老师仿佛真的看到了一千多年前的那位伫立江边,目送友人离去,看啊看啊,直到船只消失在天水之间。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诗人会想些什么呢?

2、请同桌互相说一说。(学生交流)

3、指名上台汇报交流,互相评价。

(这一别不知何时再相见了;江水啊,请把我的好朋友平安载到扬州吧,朋友,你慢慢走吧,我们会再相见的……)

七、总结,诵读。(课件回放)

1、谈话:悠悠黄鹤楼,依依惜别情,同学们,请合上课本,闭上眼睛,让我们用深情的诵读再替李白送一程孟浩然吧!

2、播放课件。背景音乐,全班起立诵读全诗。

八、默写诗句。

同学们,学完这首诗,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九、你送别过亲人或朋友吗?把你印象最深的一次写下来!

板书:

黄————————————扬

鹤————————————

楼————————————州

依依惜别

————————————

八年级上册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课堂教案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八年级上册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课堂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初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如水)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如蜡块)的体积。

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有操作欲望,熟练地使用天平、量筒测算物质密度,认真按规则做好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学情分析

(1)、测量物质的密度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要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要抓牢实验的原理、仪器的使用、正确的步骤、数据记录与分析得到结论等方面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2)、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测量是本节的重点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做好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表格记录数据,在实验中掌握知识,不要只强调结果,而要加强过程教学,同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3重点难点

重点:用量筒测量物质的体积。

难点: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从密度表可知,各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要知道一个物体是什么物质做的,就要测量出它的密度,再把测得的密度跟密度表对照一下就知道该物质是什么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测量一下物质的密度。

活动2【活动】新知探索

活动一:1、在实验室测量物体的质量的器材是什么?

2、如何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在实验室测量物体的体积的器材是什么?

4、如何测量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活动二:1、你选择测量哪个物体的密度?

2、根据你的选择,你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设计实验表格?

3、你需要选择哪些器材?

4、你如何测量?(简单写出实验步骤)

活动三:根据提供器材分组实验

天平砝码量筒石块细线铜块铝块蜡块细铁丝

活动四:汇报实验

活动3【测试】当堂检测

1、某同学从一均匀大岩石上砸下一小块岩石,用天平称得质量是27g。放入装有80mL水的量筒中,水面升到90mL,这块岩石的密度是_______kg/m3,这一小块岩石的密度与那一大块岩石的密度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2、一小瓶的质量为78g,装满水时总质量178g,则这个小瓶的容积是_____cm3。一次测量中,先在这个空瓶中装入少许某固体颗粒,称得总质量为132g,再往瓶内注满水,称得总质量为212g,则这种固体物质的密度是______kg/m3,它可能是________

3、为了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出不能沉入水中的蜡块的密度,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先用天平称出一蜡块的质量为18g,在量筒中盛水60cm3,再把蜡块和体积为10cm3的铜块捆在一起放入量筒中,当其全部浸没在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指刻度是90cm3。则此蜡块的密度是()
A、1.8×103kg/m3B、0.9×103kg/m3

C、0.6×103kg/m3D、0.2×103kg/m3

4,小芳用天平测一块实心塑料块的质量,天平平衡后如图甲所示,把塑料块放入装有酒精的量筒,塑料块放入前、后,量筒的情况分别如图乙、丙所示.塑料块的质量是()g,体积是()cm3,这种塑料的密度是()kg/m3.

5,小东同学在测定盐水密度的实验中,其方法和步骤完全正确,如图甲显示的是

他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后,天平重新平衡时的情景,乙显示的是倒入盐水后量筒的读数。

(1)根据图中相关数据帮小东将下表填写完整。

(2)另一位同学的实验方法是:先测出空烧杯质量,并在量筒中倒入盐水,测出盐水的体积,再把量筒内盐水全部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然后计算盐水的密度,用这种方法测出盐水的密度ρ'与小东测出盐水的密度ρ相比较,则ρ'_____ρ(选填“<”、“>”或“=”)

活动4【讲授】总结

今天我们进行的实验综合了许多前边的知识,对于同学们复习巩固前边学习的内容,对于了解物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会有很大帮助.测定物体密度的方法不仅这一种,今后我们还将深入地学习.密度知识在初中物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同我们后面将学到的许多知识有必然的联系,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好这部分内容,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活动5【作业】作业

测量一种水果的密度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从密度表可知,各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要知道一个物体是什么物质做的,就要测量出它的密度,再把测得的密度跟密度表对照一下就知道该物质是什么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测量一下物质的密度。

活动2【活动】新知探索

活动一:1、在实验室测量物体的质量的器材是什么?

2、如何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在实验室测量物体的体积的器材是什么?

4、如何测量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活动二:1、你选择测量哪个物体的密度?

2、根据你的选择,你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设计实验表格?

3、你需要选择哪些器材?

4、你如何测量?(简单写出实验步骤)

活动三:根据提供器材分组实验

天平砝码量筒石块细线铜块铝块蜡块细铁丝

活动四:汇报实验

活动3【测试】当堂检测

1、某同学从一均匀大岩石上砸下一小块岩石,用天平称得质量是27g。放入装有80mL水的量筒中,水面升到90mL,这块岩石的密度是_______kg/m3,这一小块岩石的密度与那一大块岩石的密度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2、一小瓶的质量为78g,装满水时总质量178g,则这个小瓶的容积是_____cm3。一次测量中,先在这个空瓶中装入少许某固体颗粒,称得总质量为132g,再往瓶内注满水,称得总质量为212g,则这种固体物质的密度是______kg/m3,它可能是________

3、为了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出不能沉入水中的蜡块的密度,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先用天平称出一蜡块的质量为18g,在量筒中盛水60cm3,再把蜡块和体积为10cm3的铜块捆在一起放入量筒中,当其全部浸没在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指刻度是90cm3。则此蜡块的密度是()
A、1.8×103kg/m3B、0.9×103kg/m3

C、0.6×103kg/m3D、0.2×103kg/m3

4,小芳用天平测一块实心塑料块的质量,天平平衡后如图甲所示,把塑料块放入装有酒精的量筒,塑料块放入前、后,量筒的情况分别如图乙、丙所示.塑料块的质量是()g,体积是()cm3,这种塑料的密度是()kg/m3.

5,小东同学在测定盐水密度的实验中,其方法和步骤完全正确,如图甲显示的是

他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后,天平重新平衡时的情景,乙显示的是倒入盐水后量筒的读数。

(1)根据图中相关数据帮小东将下表填写完整。

(2)另一位同学的实验方法是:先测出空烧杯质量,并在量筒中倒入盐水,测出盐水的体积,再把量筒内盐水全部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然后计算盐水的密度,用这种方法测出盐水的密度ρ'与小东测出盐水的密度ρ相比较,则ρ'_____ρ(选填“<”、“>”或“=”)

活动4【讲授】总结

今天我们进行的实验综合了许多前边的知识,对于同学们复习巩固前边学习的内容,对于了解物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会有很大帮助.测定物体密度的方法不仅这一种,今后我们还将深入地学习.密度知识在初中物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同我们后面将学到的许多知识有必然的联系,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好这部分内容,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活动5【作业】作业

测量一种水果的密度

八年级语文上册《老王》教案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八年级语文上册《老王》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语文上册《老王》教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2、揣摩重点语句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3、探究本文线索分明、顺序清晰的写法。
4、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爱心、同情心。
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愧怍()攥()着滞()笨
 伛()偻骷髅()()眼翳()
 
2.根据拼音写汉字。
荒pì()取dì()huánɡ()恐tā()败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
老实:
(2)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
老实:
二、理解探究、
1、本文是写人记事的散文,那么见于文中的老王是怎样一个形象呢?请学生自读课文谈出自己的阅读感知。作者对他的态度是怎样的?
三、合作释疑
2、.(1)文中作者的善良表现在哪里?老王的善良又表现在哪里?对揭示文章意旨的课文虽后一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2)你怎样看待文中作者一家对老王的关爱?相对现实生活中见到的对不幸者、弱者的冷漠,你认为现代人缺失的是什么?
(3)写人记叙文的构思中既要从众多事件中精选最能体现中心的材料,又要安排文章的谋篇布局,也即组材,那么本文段落安排有什么特色?又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四、课内精读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着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6.填上文中空缺的两处词语
7.解释下列词语
(1)镶嵌:
(2)滞笨:
(3)愧怍:
8.为什么老王病危之际,还要给作者一家送香油和鸡蛋呢?
9.从上文哪段可以看出作者一家曾经给予老王帮助?
10.作者的善良是如何表现的?
11.“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为什么?
12.概括文段的中心意思。
五、拓展迁移
爱是人间的春风,是生命的源泉,缺乏爱心的社会将会是一片沙漠,一片荒原。通过与街头墙角那些摆小摊、扫大街、捡破烂的沟通、交流,对你一定很有触动,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