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解决问题(共4课时)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1-05-24

解决问题(共4课时)。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解决问题(共4课时)”,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学内容】

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

2.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3.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4.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

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不只是单纯的计算题有不同的算法,对于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容易理解或比较喜欢的方法。

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课本插图。

【课时按排】

本单元可用4课时进行教学。

1.看木偶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教科书第1~3页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利用木偶戏场景插图。

谈话:看到这个画面,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谈话: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2+13=35(人)(2)22-6=16(人)

35-6=29(人)16+13=29(人)

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设计】

(1)22+13=35(人)(2)22-6=16(人)

35-6=29(人)16+13=29(人)

22+13-6=29(人)22-6+13=29(人)

2.买面包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课前准备】教科书第5页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都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过面包,今天老师也带大家去买一次面包。

2、出示买面包的情境图,“你能从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什么有关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利用买面包场景插图。让学生自由说出从图中给出的信息,知道了什么?

谈话:看到这个画面,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提示:现在还剩多少个面包?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谈话: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54-8=46(个)(2)8+22=30(个)

46-22=24(个)54-30=24(个)

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有什么不同。

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1)54-8-22

(2)能不能列成54-8+22?小组里讨论?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老师今天能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括号”,把(2)中的算式“54-8+22”变成“54-(8+22)”,就可以了。这样我们就可以先算8+22,然后再算54-30。大家说说括号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8.小结。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一的第2、3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请学生尝试解决第5题。有困难时给学生以启发。

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设计】

(1)54-8=46(个)(2)8+22=30(个)

46-22=24(个)54-30=24(个)

54-8-22=24(个)54-(8+22)=24(个)

3.跷跷板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9页例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教科书第8~9页跷跷板乐园情境放大图片

【教学过程】JAB88.cOM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2.出示跷跷板乐园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利用跷跷板场景插图。

谈话:看到这个画面,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现在玩跷跷板的有多少人?图中有多少人?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谈话: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玩跷跷板的有多少人?图中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6=12(人)(2)4×3=12(人)

12+7=19(人)12+7=19(人)

(3)……

5.观察比较解题方法的联系。

明确解题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玩跷跷板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6+7(2)4×3+7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巩固应用

1.第9页的做一做,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二的第1、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设计】

(1)2×6=12(人)(2)4×3=12(人)

12+7=19(人)12+7=19(人)

2×6+7=19(人)4×3+7=19(人)

4.整理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1页2、3、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教科书第10~11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看看第10页第2题中小白兔们在干什么?你最喜欢说什么?

2.出示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白兔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利用木偶戏场景插图。

谈话:看到这个画面,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自由发言。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谈话: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巩固应用

1.说说生活中你了解的哪些事与这几节课的内容相似,把它编成一道应用题。

2、请学生尝试解决第5题。有困难时给学生以启发。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扩展阅读

解决问题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解决问题,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掌握运用分数乘法、除法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2、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方法。

3、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是运用分数乘法、除法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2、难点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算一算,说一说计算的过程、方法

2、文字题的列式计算:【去除3与2.25的差,所得的商再减去0.9,结果是多少?】

☆友情小提示

(1)这里的结果是表示什么?(差)

(2)什么数与什么数的差?(商与0.9的差)

(3)那么商是多少?怎么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列出综合算式并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练一练

(1)25.16除以3.7的商,减去乘20的积,结果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74.8减去74.7,所得的差除以0.91,得出的商再减去100.95,结果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友情小提示:从以上练习中可以看出,在文字题中数学术语的理解非常重要,特别是在除法中

有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要着重掌握。

【例如】ab可以读作:(1)a除以b;(2)b除a;(3)a被b除;(4)b去除a

【可以看出】a被b除与a除以b是一样的;b去除a与b除a是一样的。

二、知识应用:列式计算

1、认真读题,说一说题中分率表示的意义。

(1)200的3/5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0减少4/7后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数是500,乙数是甲数的4/9,乙数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数是500,乙数比甲数多1/6,乙数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数是500,乙数比甲数多4/9,乙数比甲数多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决问题

1、自学P82例2,说说解决问题时有哪些主要步骤?

2、认真读题,弄清题意。

3、分析数量关系。

①这里的1/4表示什么?

(表示把六(1)班作品平均分成4份,六(2)班的作品比六(1)班多其中的1份)

②看懂线段图,并会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

③六(2)班作品是六(1)班的几分之几?

(六(2)班的作品是六(1)班的1+1/4)

④求六(2)班交了多少件作品,实际是求什么?

(实际是求六(1)班的1+1/4是多少,也就是求32件作品的1+1/4是多少。

⑤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请列出算式,并计算结果。

四、知识梳理

1、交流讨论:说一说解决问题有哪些主要步骤?

【不必统一,找到自己所理解的方法。】

☆友情小提示:①认真读题,理解题意;②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③判断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④计算;⑤验算。

2、归纳总结:四则混合运算要认真审题,观察题目里的运算符号,决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简捷算法。对于文字题列成综合算式,审题时要注意最后一步求的是什么?在列式时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就要合理地使用括号,以及注意题目中的叙述,如除与除以等。

五、巩固训练

独立完成P82做一做,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六、拓展提高

P83练习十四第5、6、7题。

七、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a.我很棒,成功了;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解决问题》教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解决问题》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实际应用中,会灵活的选用“去尾法”和“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对生活实际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与思考,体会近似值的生活意义。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值。
2教学难点:
分析并理解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引入
复习:
1.取下面小数的近似值
保留一位小数:1.29≈1.30.056≈0.1
保留两位小数:3.424≈3.424.6372≈4.64
保留三位小数:7.4856≈7.4867.2465≈7.247
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进一法”和“去尾法”)
2新知探究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
每个瓶子最多可盛0.4kg。
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别装在一些玻璃瓶里,需要准备几个瓶?
自己列式计算,然后全班交流。(分三个层次)
(1)2.5÷0.4=6.25(个)
(2)瓶子数必须是整数。6.25≈6,需要6个瓶子。
(3)6个瓶子只能盛2.4千克,剩下的0.1千克,还需一个瓶子,共需7个瓶子。
总结:这就是“进一法”,不管小数点后的尾数是多少,都是将小数点后的尾数舍去,向个位进一。
2.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25÷1.5=16.666(个)
考虑实际情况:包装礼盒数是整数。包装17个礼盒丝带不够,所以最多只能包装16个礼盒。
总结:这就是“去尾法”。不管小数点后的尾数是多少,都是直接将小数点后的尾数舍去,变成整数。
3.对比两个题目:同样是取商的近似数有什么不同?
4.回想前面学过的“四舍五入”法,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总结:求近似值的方法有三种,但又各不相同。“四舍五入法”在一般求近似值时可以广泛应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是解决实际问题时根据实际生活需求求近似值。
3学以致用
(一)基础练习
1.判断下面各题如何处理结果?
(1)有110米的布,做儿童套装,每套用布2.3米,能做多少套?
去尾法,因为多余的布不够做一件衣服。
(2)有110吨的煤,用载重2.3吨的小车运,需运多少车?
进一法,不管剩多少煤都得再拉一车。
(3)幸福小学有378人去秋游,每辆客车限乘40人,需要几辆客车?
进一法,剩余的人需要再坐一辆车。
(4)装订一种笔记本需要用纸60页,现在有同样的纸2800页,可装订多少本这样的笔记本?
去尾法,剩余的纸不够装一本。
(5)李叔叔用100元钱买得了15个茶杯。每个大约多少钱?
四舍五入法
(6)每套衣服用布2.2米,50米布可以做多少套这样的衣服?
去尾法,因为多余的布不够做一件衣服。
(7)1袋大米48.5千克,如果每天吃3千克,够吃多少天?
去尾法,剩余的不够一天,所以不能算一天。
(8)幼儿园买50个奶油蛋糕,每8个装一盒,至少要用多少个盒子?
进一法,剩下的蛋糕需要再装一个盒子。
2.我么可以怎么对这些题进行分类呢?
第一类:(都是进一法)
(2)有110吨的煤,用载重2.3吨的小车运,需运多少车?
(3)幸福小学有378人去秋游,每辆客车限乘40人,需要几辆客车?
(8)幼儿园买50个奶油蛋糕,每8个装一盒,至少要用多少个盒子?
第二类:(都是去尾法。)
(1)有110米的布,做儿童套装,每套用布2.3米,能做多少套?
(4)装订一种笔记本需要用纸60页,现在有同样的纸2800页,可装订多少本这样的笔记本?
(6)每套衣服用布2.2米,50米布可以做多少套这样的衣服?
(7)1袋大米48.5千克,如果每天吃3千克,够吃多少天?
总结:
进一法:运货物、装油、坐船、坐车……
去尾法:做蛋糕、分东西、做衣服、包装……
(二)综合提升练习
1.一筒橙汁粉450克,每冲一杯需要14克橙汁粉和8克方糖,冲完这筒橙汁粉,大约需要多少克方糖?
450÷14≈32(杯)
32×8=256(克)
答:大约需要256克方糖。
2.美心蛋糕房特制一种生日蛋糕,每个需要0.32kg面粉。李师傅领了4kg面粉做蛋糕,她最多可以做几个生日蛋糕?
4÷0.32=12.5≈12(个)
答:她最多可以做12个生日蛋糕。
课后小结
1.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计算的结果是小数,有时不管小数部分第一位是多少,要将小数部分的数舍去,向整数部分进一,这就是“进一法”。
2.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根据实际情况,把一个数某一位后面的尾数全部舍去的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去尾法”。
板书
解决问题
——“进一法”和“去尾法”
1.2.
2.5÷0.4=6.25≈7(个)25÷1.5=16.666···≈16(个)
进一法:不管小数部分第一位是多少,去尾法:把一个数某一位后面的尾数全部
要将小数部分的数舍去,向整数部分舍去。
进一。

解决问题的策略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教学内容:

教材第28~29页的例2和第29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五第4~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通过假设和调整来解决问题,进一步的提升思维水平。

2.在运用假设和调整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假设与调整的多样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学会假设和调整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并体会假设与调整的多样性。

教学资源: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运用已学的多种策略来解决问题,通过对条件的进一步分析和转化,使一个问题多种思维、多种解法。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假设的策略)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课件出示例2)

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租10只船正好坐满。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的大船、小船各有多少只?

提问: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选择什么策略?

学生小组讨论。

画图法。

先画10只大船坐50人,再去掉多的8人。

列举法。

从大船有9只、小船有1只开始,有序列举。并填写右表。

列表假设。

假设大船和小船同样多,那么我们要如何调整算出大船和小船各有多少只?

出示表格。

②借助表格调整。

第一步:假设租5只大船和5只小船,就会比42人少2人。

第二步:还少2人,也就是这2人还没有上船,那要让这2人也坐上船,大船和小船的数量应该怎么调整?

先想一想,再在小组里交流想法,然后在表中填一填。

第三步:集体交流,得出方法

引导思考:少了2人,需要把一些小船调整为大船,一条小船调整为一条大船可以多坐2人,22=1(条),所以调整为小船4条,大船6条。

检验结果。学生口答检验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9页练一练。

(1)引导学生先用第一种方法,根据要求提示动手操作,独立完成。

(2)用列表假设的方法再进行思考练习。

学生交流,并汇报想法。

2.完成练习五第4题。

根据题中所给的假设学生自主调整,并汇报调整想法。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五第5题。

8、7、6加几(解决问题)(第三课时)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8、7、6加几(解决问题)(第三课时)”,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8、7、6加几(解决问题)(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能根据图意列出正确的算式来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提出目标

1.趣味口算(1)进行口算练习。

8+49+67+76+85+10+86+65+815-513-1014-4

(2)听算练习。

2.提出学习目标

(1)自学课本P107的内容,能根据图意并列式(2)计算时,能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3)能运用8、7、6加几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合作交流,展示成果

1.自主学习,同桌展示

(1)独立学习课本P107的例4与做一做,并根据图意列式.(要求先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再同桌合作交流、探讨,教师参与其中,及时帮助。)(2)同桌展示。

2.全班展示,激发冲突(1)例题展示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可用以下方法解决。

A、用数数算出兔子的总只数B、按颜色分类计数后,算出总数。10+5=15(只)

C、按左右群分类计数后算出总数。8+7=15(只)

(2)“做一做”展示

A、树上有7只小小鸟,又飞来了3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鸟?7+3=10(只)

B、草地上原有9个松果,被小松鼠抱走了3个,还剩多少个?9-3=6(个)

(3)老师和同学随机质疑:A、为什么用加法计算?B、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3.小结:(1)让学生评议哪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好。

(2)教师结合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兔问题的情况,肯定学生探索的解决方法,同时特别强调:把小兔按群分成两部分,用8+7计算出结果,按白色、灰色分成两部分可以用10+5解决问题。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寻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

三、深化练习,拓展延伸

1.练习二十的第1题。

(1)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意思,并填空列式。

草地上有()只母鸡,有()只公鸡。一共有()只鸡。口+口=口

(2)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解决方法。

启发谈话:再认真观察画面,鸡栏里的鸡还可以怎样分类?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解决“一共有多少只鸡”的问题?

让学生寻找另一种解决方法。可以自己思考,也可以两三人讨论解决办法。

(3)交流。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决办法。比如:鸡栏有3只白鸡、9只花鸡。用9加3算出鸡的总只数。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9+3=12(只)。

(4)强化认识。让学生看着8+4=12(只)、9+3=12(只)两个算式,分别口述出解决“一共有多少只鸡”这一问题的思考过程。强化学生对这两种解决方法的认识。

2.鱼缸里有16条鱼,小猫捞走了6条。鱼缸里还有多少条?口O口=口

3.思考题:小红左边有6个同学,右边有5个同学,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四、总结反思,激发求知欲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又学会了一个新新本领,能很好地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出示课题:解决问题)数学知识可真重要啊,我们一定要学好它,用它来解决更多的问题。

用除法解决问题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用除法解决问题》,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河底小学李晓芳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4-5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联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二年级(2)班学习舞蹈的有3人,学习绘画的人数是学习舞蹈人数的2倍,学习绘画的有多少人?

a.抽生回答,并讲一讲思考过程;

b.请学习绘画的6位同学向大家挥挥手,再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成绩,教师向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表示祝贺。

2.二年级(2)班学习唱歌的有6人,学打乒乓球的是学习唱歌的3倍,学打乒乓球的有多少人?

3.二年级(2)班学习弹琴的有4人,学吹号的是学习弹琴的4倍,学吹号的有多少人?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出示第54页例2主题图(动画课件)

师:你们想参加这个游戏活动吗?

2.活动:学生动手摆飞机;(播放音乐)

3.汇报结果

师:根据你摆的飞机,谁能提个问题让大家猜一猜?

引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数的除法含义”

4.课件出示例题中小强提出的问题:“我摆了3架飞机,我用的小棒根数是小红的几倍?

5.小组讨论

6.汇报结果,学生在动脑思考、充分探究中找到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解题思路,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15÷5=3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例3情境图

2.学生根据画面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3.根据所提问题,小组讨论解决方法;

4.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5.抽生讲解题思路;

(四)巩固深化,质疑拓展

基本练习:

完成第55页的做一做

自己独立分析题目,然后解答

师:还可以提什么问题?

学生自选一问解答,并相互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做?

变式练习:

完成第56页练习十二的第1题

1.要求学生认真看图,图中画了哪些小动物?分别是多少只?

2.自己独立分析解决:小鹿的只数是小猴的几倍?(列式是:18÷6=3)

3.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师:你还能提出其它问题吗?(学生相互解决)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8和9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设计


《8和9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现实的问题情景,使学生能够看懂数学问题,能够找到问题与条件之间的联系,明确“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并能利用10以内加减法正确解答。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从问题的角度寻找相关条件和从条件的角度找问题的审题方法,同时进行数学问题结构的渗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现实情境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发现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并能够提出数学问题,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首先能看懂数学问题,能够找到问题与条件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逐步深入分析题目,从而提出不同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看懂数学问题并找到问题与条件之间的联系,明确“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使其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学会从问题的角度寻找与问题有关的条件和从条件的角度提出问题的分析方法、渗透数学问题结构,体会两个相关信息和一个问题构成一个数学问题。
四、教学准备
课件、信封、写有条件的纸条等。
五、教学过程
(一)在读懂题意后,找准和问题相关的信息
1.出示图,引导学生观察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找到几个条件?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解答?
学生列式6+3=9(个)教师要追问如下问题:
解答正确吗?6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9表示什么?为什么用加法?
2.出示图:
(1)看图读懂题意,独立解答。
(2)交流讨论:
学生列出算式:8-4=4,10-4=6之后,教师要追问。
师:你觉得哪个算式正确?为什么?图上确实有10只鸡,你为什么要用8去减?
做种让学生发现:两只大鸡和要解决的问题没有关系,是多余条件。
(3)小结反思:
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根据问题去选择那些和问题有关的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两道不同层次的练习,引导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通过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分析数量关系并解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解决问题必须要找准有用的信息,深化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
(二)在具体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
1.出示主题图:
(1)观察情境图,先关注图中所给的文字信息。(提供两个已知信息只需提出问题)
提问:有关沙堆,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要求学生语言完整、流利、有序地找到图中所给的两个条件并提出一个问题。当学生解答出8-3=5(个),教师要追问。
师:这样解答正确吗?说一说看法。
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检查方法。(可以再做一遍,也可以用加法检查)
【设计意图】在观察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流利地、有序地、完整地表达题意,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从而为正确选择方法打好基础。
(2)从图中你还知道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独立思考、与同学交流汇报
①只提供了一个信息,需要自己在图中找另一个信息再提问题(小黄桶);
②两个信息都隐藏在图中(小朋友、铲子)。
要求学生列式计算。
(3)小结反思:
两个相关信息和一个问题构成一个数学问题,所以要想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必须找到两个相关的条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真深入的观察,层层深入,体会到两个相关信息和一个问题构成一个数学问题。提高学生审题、分析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合理搭配,解决问题
师:我下班要去趟超市,要买的东西还有问题就写在信封上了。
看看1号信封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1号信封:一双拖鞋和一双袜子一共多少元?
师:条件就在信封里:单拖鞋:3元/双;棉拖鞋:5元/双
①学生独立完成并展示同学的作品,引发争论。
②交流辨析
辨析:学生发现根据给出的条件不能解答,因为解决问题缺少条件,不知道一双袜子多少元。
③根据问题,补充条件。袜子:4元/双。列式解答3+4=7(元)5+4=9(元)
④辨析:为什么有两个不同的算式?
小结:提出的问题不同,选择的条件就不同。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问题与条件的分析,发现缺条件。体会到不是给了条件就一定能解决问题,还要看所给的条件与问题是否匹配。
(2)建立联系,解决问题
①出示2号信封。内有信息:8元钱能买几瓶酸奶?
条件:矿泉水2元/瓶;橙汁5元/瓶;可乐3元/瓶。
学生发现:条件与问题不对应。
师:这些条件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②引导学生修改问题:8元钱能买几瓶饮料?
【设计意图】在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将问题与条件进行搭配,使条件与问题建立联系。进一步渗透数学问题结构,体会两个相关信息和一个问题构成一个数学问题。
(3)在读算式的过程中,引发思考、形成能力
①我的饮料已经买好了,你能从算式中解读出我买饮料的情况吗?
出示算式:2+53+52+3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结:这么多购买方案,无论哪种方案,我们要读懂它,其实还是看问题与条件的关系。
②还可以怎么买?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
【设计意图】通过解读算式、判断算式是否合适、你还什么想法等一系列活动,沟通条件与问题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总结反思中,感悟方法
在这节课学习中你遇到什么问题?
当条件和问题不对接时我们怎么办?
当要解决的问题缺少条件是怎么办?
当同学写出算式之后,怎么解读这个算式?
师:在学习中大家要将遇到的问题、困难当成经验,在不断地积累经验的过程中我们变得聪明了。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
课本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解决问题(新人教二下)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解决问题(新人教二下)》,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5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了解用列综合算式的方法解决问题以及掌握乘除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3.让学生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我想请大家先把你们作业纸最上面的一行字读给老师听。(齐读:摘取智慧星!)

请女孩子告诉杨老师,有信心吗?看看你们的作业纸,想对男同学们说什么?(我能行!)

男子汉怎么办?(齐声说:“我能行!”)

师:老师相信你们大家都能行。那好!我们就准备上课吧。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我们天津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城市,有很多好看好玩的地方。今天,老师想请你们观赏一下水上公园的部分景色。

●微机显示:水上公园风景图(动画播放)

●微机显示:教科书P59上图背景

师:谁知道这儿象是水上公园的什么地方?(生:这是西湖)

前几天,我们英语实验小学的一些同学们到这里游玩,大家来看一看。(动画播放:小学生分别乘上各条船)

师:同学们都上船了,看他们划得多高兴呀!

下一站他们去了什么地方呢?我们接着看。

●微机显示:教科书P59下图(动画播放:小学生走来,同时配音“每辆坐三人,我们这么多人,要坐几辆呢?”)

问:谁听得仔细,他们遇到什么问题了?(生:要坐几辆呢?)

师:让我们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吧!

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微机显示:教科书P59上下图全部画面

师:再仔细观察一下,看一看你从图上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有6条小船;每条船上坐4人;每辆碰碰车能坐3人。)

谁把这道题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再重复一遍?(生:要坐几辆呢?)

师: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怎样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呢?(先让学生自己思考)

下面我们就分组讨论一下。(师巡视并参与讨论)

师:谁希望把你的想法第一个告诉大家?(生述师板)

生A:6×4=24(人)24÷3=8(辆)

师:请你跟大家说说,第一个算式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生:共有多少人)

第二个算式呢?(需要几辆车)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生述师板)

生B:6×4÷3

师:噢,你列的是综合算式。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吗?(生答:略)

师:计算时可以直接写得数,也可以脱式计算。

师:同学们,解决“要坐几辆车”这个问题,应先算一共有多少人,也就是先计算“6×4”,结果等于24;再算要坐几辆,也就是计算“24÷3”等于8。(边说边板):6×4÷3=24÷3=8(辆)

师: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需要我们去发现,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家有兴趣吗?

好!下面我们继续研究。

三、巩固练习

●微机显示:教科书P60第2题全图


师:你们又发现了什么信息?仔细观察后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下面请把你的发现告诉小朋友们,谁先说?

生:有3个小组,每组3人;有18瓶矿泉水;问题是平均每个学生分几瓶?(生回答时,微机闪动相关信息的画面部分。)

师:请大家再认真默读一下这位老师提出的问题,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列式解决。选一种你最喜欢的方法做一做。

生:独立解答。(师巡视,指名不同算法的学生写在题板上。)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特别爱动脑筋,想出了很多不同的解题方法,下面我们全班交流。(将每个学生的答案分别展示,全体学生讨论交流。)

A:3×3=9(个)18÷9=2(瓶)

师: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么想的吗?

B:18÷3=6(瓶)6÷3=2(瓶)

师:噢!你是这样列式的,说说你的想法吧。

C:18÷3÷3=2(瓶)

师:大家看,这位同学列的是综合算式,动脑筋想一想,他和谁的解题思路是一样的?

D:18÷(3×3)=2(瓶)

师:你还会使用小括号,真不简单!还有用这种方法解答的吗?

问:你们知道这道题的运算顺序吗?(生:先算3×3=9,18÷9=2)

师:计算乘除两步式题时,也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问:这种方法和前面说过的哪种解题思路一样?(生:和第一种方法一样)

师:谁做对了?奖励自己一颗星吧!

师:解决下面的问题之前我想先了解一下,哪位同学参加过你的好朋友的生日聚会?那么,在参加你的好朋友的生日聚会时,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生:分蛋糕的问题;计算要用多少钱的问题……)

师: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恬恬小朋友过生日的场面吧!

●微机显示:教科书第62页第2题全图

师:指站着的女孩说:“昨天是恬恬的生日,她请来了几位好朋友,怎样分蛋糕呢,她心里合计着……”

又指着坐在最右边的女孩子说“坐在一旁的芳芳在想什么呢?”

问:谁知道,芳芳在想什么?(生:她在想每人分几块?)

师:“每人分几块”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呢?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并解答。

分组交流:说一说怎样列式?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做对了,互相奖励一个“笑脸”。)

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这道题发生了什么变化?

●微机显示:又来了2个小朋友(动画播放)

问:谁知道,发生什么变化了?(生:又来了2个小朋友,现在有8个人了。)

师:如果这时再让你解决“每人分到几块”的问题,可以用哪些方法呢?谁能试着说一说。

生答师板:(生A)8÷8×3=3(块)

(生B)8×3÷8=3(块)

四、发展练习

师:孩子们,你们今天学得非常积极主动。下面我们和“小熊皮皮”一起做个游戏好吗?请大家准备好小棒。

●微机显示:一根根散放的小棒拼出下图(动画播放)

师:同学们!如果让你们用这些小棒,摆出几个同样的你喜欢的图形。你们想摆什么呢?同桌合作摆一摆,注意一根小棒都不能剩下。(同时指名到黑板前面操作并列式计算)

生A:6×4÷4=6(个)

生B:6×4÷8=3(个)

师:那么,怎样通过计算解决可以摆几个图形的问题呢?请同学们列综合算式解答。

师:还有不同摆法吗。(略)

师:小熊皮皮是怎样摆的呢?

●微机显示:

师:谁能很快帮助小熊列出算式?(口答)

生:6×4÷3=8(个)

五、全课小结

二年级下册 解决问题 ,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页例1,第5页例2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理解加减法两步运算知识,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提高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感受运用加减法两步运算知识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运用加减法两步运算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帮助动画人物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助人的乐趣,愿意积极克服数学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学着欣赏他人,尊重他人。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用两步运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掌握小括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从前,有个非常老的木匠。他的木工活动做的非常好,可是他没有孩子。他非常渴望能有一个自己的孩子。于是他就用木头做了一个木偶,可是木偶没有头脑,也没有心,它不是一个真正的孩子。有一天,小木偶遇见了一位神仙,神仙告诉它只要能发现并解决身边的问题就会有头脑,只要学会了帮助身边的人就会有一颗真正的心。小木偶听了马上高高兴兴的出发了,你们想知道它到哪去了吗?你们愿意帮助它解决问题,让它变成一个真正的孩子吗?
这节课,我们就和小木偶一起来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教学例1
师:小木偶先来到了游乐园,它看见很多小朋友在看木偶戏(出示例1主题图)。它在这找到了一个数学问题。请大家认真观察,猜猜看它发现了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归纳)
板书问题:原来有22人在看木偶戏,走了6人,又来了13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让学生分组讨论算法,然后汇报)
学生回答的方法可能有: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22+13-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22-6+13=29(人)
方法三:13-6=7(人)7+22=29(人)
13-6+22=29(人)
学生在汇报不同的算法,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列出综合算式。
2、教学例2
师:在大家的帮助下,小木偶终于有了真正的头脑。于是它又出发去寻找一颗真正的心。这次它来到了面包房(出示例2主题图),你发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在全班交流)
板书:面包房的师傅做了54个面包,左边的小朋友买走了22个,右边的小朋友买走了8个,还剩多少个?
(让学生先讨论,再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54-8-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师:第二种算法怎样改写成综合算式呢?大家在练习本上试试看。
学生可能会将方法二的算式改写成:54-8+22,还可能会将算式改写成8+22-54,让学生讨论这两种方法行不行?
师:我们必须将54放到前面,而又要先算8+22该怎么办呢?你们需要帮助吗?
师:小木偶终于找到了需要帮助的人,它告诉大家一个好方法:如果想改变运算顺序,先算后面的,再算前面的,可以在先算的算式外面填上小括号。小括号的作用可大了,小朋友们只要看见它,就要先它里面的算式。那我们应该列出一个怎样的综合算式呢?
(板书:54-(8+22)=24(个),让学生再说说小括号的作用)
小结:我们和小木偶一起发现并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在小木偶的帮助下认识了小括号。谁能再说说小括号的作用?
三、知识应用
师:小木偶很感激大家的帮助,它希望同学们变得和自己一样聪明。于是它带来了一些问题,想让大家解决它,变得和自己一样。
(出示练习一的第1、2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全班交流)
四、总结。
师:通过解决问题这节课,我们帮助小木偶变成了真正的孩子。既然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这么大,那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学好数学,灵活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4)》数学教案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4)》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4)》数学教案

第 3单元 分数除法

第8课时 解决问题(4)

【教学内容】

教材42--43页例7及练习九的5-9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工程问题”的特点、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并能正确解答。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类推能力,初步的探究知识、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使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工程问题数量关系特征及解题方法。

难点:工作总量用单位“1”表示及工作效率所表示的含义。

一、复习

师:同学们,我们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做工问题涉及到哪三种量三种量?

生: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师:那它们的关系又如何呢?

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如果不给出具体的工作总量,该怎么解决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工程问题。(师板书:工程问题)

【导学过程】

1. 出示例7。

2.一项工程,由甲工程队单独需12天完成,由乙工程队单独做需18天完成,两队合做需多少天完成? 师:那怎样理解什么是独做?什么是合做?我们先来演示一下,我们就以同学的课桌的长度为一项工程,以笔的运作为工作效率,同桌分别扮演甲乙工程队,独做就是一个同学从左运作到右,另一个同学从右运作到左。合做就是两个同学相向运作,直到相遇表示这项工程完成了。同学们看看,完成一项工程是独做的快还是合做的快?

3、师:同学们再动动脑筋,看哪个小组又对又快地讨论出下面的问题?(播放轻松的音乐,学生在音乐声中讨论。教师巡视,对个别组辅导)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课件出示)

1)题目里没有具体的工作总量,可用什么来表示工作总量?

2)甲队每天完成工程的几分之分?

3)乙队每天完成工程的几分之几?

4)两队合做,每天完成工程的几分之几? 5)两队合做,需几天完成?

4.准备题:

修一段600米长的公路,甲工程队单独做20天完成,由乙工程队单独做30天完成,两队合作多少天完成?

师:谁能说说工程问题的特点是什么?

生:工作总量可用单位“1”来表示,工作效率用单位“1”的几分之一来表示。

【随堂练习】

完成下面两题,要求先写出数量关系然后再解答。

1.一批零件,王师傅单独做要15小时完成,李师傅单独做要20小时完成,两人合做,几小时能加工完这批零件的?

2.一项工作,甲单独做要10天完成,乙单独做要15天完成。甲、乙合做几天可以完成这项工作的80%?(浙江温岭市)

3.一项工程,甲独做要12天完成,乙独做要18天完成,二人合做多少天可以完成这件工程的2/3?

4.一项工程,甲独做要18天,乙独做要15天,二人合做6天后,其余的由乙独做,还要几天做完?

5. 修一条路,甲单独修需16天,乙单独修需24天,如果乙先修了9天,然后甲、乙二人合修,还要几天?

练习九的6-9题。(请先画线段图分析题意,然后再解答。)

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练习课》教案


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练习课》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二第5~8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会分析题目,找出题目中的中间问题,并能说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解答乘、除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找出题目中的中间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5×7=45÷9=63÷7=18÷9=
9×4=24÷3=54÷9=21÷7=
2、把32平均分成8份,每一份是多少?
3、56里面有几个7?
4、补充合适条件再解答
(1)有6组漂亮的菊花,,一共有多少朵花?
(2),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能得到几朵?
(3)剩下20个字,,平均每天写多少个?
二、巩固练习
1、出示题目上:有4组漂亮的菊花,每组有4朵,如果把这些花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得多少朵?
(1)找出题中已知、问题。
(2)分析题中数量关系。
思考:问题“每人能分得多少朵”能直接求出吗?
我们先求什么才能知道每人能分到几朵?(一共有多少朵花?)这就是“中间问题”
(3)解答
(4)检查
(5)小结:学会分析题目,找出题目中的中间问题,并能说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2、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二第7题。
(1)如果李老师买4个皮球,得多少钱?
(2)如果李老师买5个皮球,得多少钱?
(3)你认为李老师应该怎样买?
3、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二第8题。
(1)找出题中已知、问题。
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2)分析题中数量关系。

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提示:下半场两个班的得分一样多。
思考:我们先求什么才能知道二(2)班上半场得了多少分?
(二(2)班下半场得了多少分?二(2)班下半场得的分与二(1班一样多,也就是要先求出二(1)班下半场得了多少分?)
(3)学生列式解答。
提醒:不要忘了检查。
4、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二第6题提示。
(1)“平均每天挖多少米”是求哪一部分的?(剩下的)
(2)要想求“平均每天挖多少米”必须先求出什么?(剩下多少米)
三、总结
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找中间问题解题的关键。
四、布置作业
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二第5、6题。

用乘法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教学反思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用乘法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教学反思”,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本次上的课不是新授课,而是复习课,所以在上课的时候,学生基本上都会,最重要的是教他们方法,帮他们总结,课堂上要让学生多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试课的时候,我自己讲的很生硬,特别是在画图这一点,在刚开始接触这种题的时候要求学生画图,但现在学生基本上都会解决这类问题,所以后面学生做题都没有要求他们画图,会做的同学可以不画图,不会做的同学要画图,但是这节课是希望学生在做题的时候,能够用画图来检查,所以在试课的时候,我就直接让他们画图,感觉有点生硬,连接性也不是很好。上汇报课的时候在如果课堂上学生没有画图,我可以通过检查帮他们把画图引了出来,让他们知道画图既可以帮助我们检查,也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更加复杂的数学问题,这种方法就会让课堂变得更加衔接,也更加的灵活。
其次就是在让学生读题的时候,我需要引出读懂题意不仅包含读清文字,也包含找出数学问题以及找出与问题有关的数学信息。在学生读完题之后,可以直接提问数学问题是什么,以及与问题有关的数学信息是什么,并直接告诉她们什么是真正的读懂题意,并给学生示范,让学生自己尝试,我需要先给他们引,最后在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这样的话课堂会显得更加自然顺畅。
最后就是在语言组织上,在前两次试课时,自己的语言不是很精炼,而且还重复学生说的话,所以在最后一次写教案之后,我把教案多看了几遍,最后上课语言组织还不错。因为是复习课,所以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做题,最后在评讲的时候,我主要通过提问题,让学生回答来将重点展示出来,这样也能够体现出来学生的主体性。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练习课)》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练习课)》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
课本第10、11页练习二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用法。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教学难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练习插图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的题目,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用法今天老师先带小朋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吗?不过看了以后还要解决几个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索,巩固新知
1、投影出示第9页做一做主题图,学生独立解答后合作交流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如观察小鸟、花朵、蜜蜂等,由此从多种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同时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2、出示第11页第3题。学生观察后问:他们带20元钱买票够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交流讨论。通过解决问题,既巩固了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又能够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增强学生的数感。
3、完成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并说说怎么算总分。通过计算各队总分,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完成第5题思考题求:一共有多少个方木块?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算式可以是:3X3X3-2=25(个)3X3X2+7=25(个)3X3+3X3+7=25(个)……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应用知识。思考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有什么收获?你能把我们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四、课堂作业

《解决问题(共4课时)》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