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教学设计和反思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17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教学设计和反思。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教学设计和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jAb88.COM识字2传统节日
妙析教材
过节,对于每一位中国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节日,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中国传统节日留存着历史的记忆,传承着悠久的文化,体现了亲情、团聚,代表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良好的民族礼仪等。例如:吃粽子会让我们想到屈原和他的爱国思想;中秋节在吸引大家吃月饼之余还传达着爱家的信息;重阳节号召大家尊老爱老。这篇课文将会激发学生探讨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培养学生传承民族的文化,弘扬民族的精神。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感受和记忆相对较少,对传统节日的情感也在逐渐淡漠。尽管学生在课前已经搜集到一些相关资料,但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和资料有限,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也还停留在表面。针对这一状况,教师要引导学生搜集节日时间及习俗,在课堂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意识,从而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
教学建议
可由学生熟悉的节日场景导入,用学生熟悉的节日风俗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挖掘情感因素,采用演示、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自主赏析,在各种语文活动中提升审美情趣,感受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有哪些风俗习惯。
【过程与方法】
通过搜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弘扬传统文化,开拓创新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
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节日,并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日的。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生字新词,搜集传统节日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
2.朗读课文,知道我国传统节日有哪些,并能说出各个传统节日的具体时间。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15个生字。
2.朗读课文,知道我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难点
知道各个传统节日的具体时间。
三、创设情境
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大家喜欢过春节吗?你们是怎么过春节的?(生交流)
(师播放有关春节的图片)春节俗称过年,那一天人们按照传统习惯要穿新衣、放鞭炮、贴春联、吃团圆饭、拜年,寓意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四、分享交流
除了春节,你还知道哪些节日呢?请把课前大家搜集的自己最感兴趣的传统节日的资料,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相互补充。如: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清明节的扫墓、踏青;春节的贴对联、扫尘、守岁等;中秋节的赏月、吃月饼;元宵节的猜灯谜、逛花灯、吃元宵、庆团圆)
五、初读课文
1.揭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全面地了解一下我国的传统节日。(板书课题:传统节日)
2.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3.学生认读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画圈的生字。
(3)同桌相互检查,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
4.全班交流识字。
5.由字拓展至词,读一读词语。出示:
传统元宵节大街小巷祭扫龙舟
艾香满堂乞巧牛郎月饼赏菊
六、再读课文
1.听老师范读。
2.学生自读。
3.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课文共有几句话?写了哪几个节日?
4.小组探讨。
5.分组汇报,全班交流。
(8句话,共写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6.你能找出课文中每句话分别写的是哪个节日吗?
第一句:春节第二句:元宵节
第三句:清明节第四句:端午节
第五句:七夕节第六句:中秋节
第七句:重阳节第八句:春节
7.这些节日的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候?
春节:正月初一或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
元宵节:正月十五。
清明节:四月四日或四月五日或四月六日。
端午节:五月初五。
七夕节:七月初七。
中秋节:八月十五。
重阳节:九月初九。
七、课堂小结
1.开火车复习生字。
2.齐读课文。
八、梳理板书
传统节日
第一句:春节第二句:元宵节
第三句:清明节第四句:端午节
第五句:七夕节第六句:中秋节
第七句:重阳节第八句:春节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写9个生字。
2.背诵课文。
3.能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节日。
4.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会写9个生字。
2.背诵课文。
难点
能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节日。
三、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玩游戏识字。
2.出示传统节日图片,猜节日时间。
四、走进节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中国传统节日及传统节日是在哪一天或哪几天。这节课,我们再来看一看,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风俗,我们又会吃到哪些美食。
1.找出文中描写节日风俗的词语或句子,画上横线。
2.同桌对一对,看看自己找完整了没有。
3.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4.从这些节日里选取一个或两个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的。
5.了解其他民族的传统节日。
(1)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彝族人民就会穿上节日的盛装,载歌载舞,并在夜晚点燃火把到旷野中游行。
(2)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傣族人民用相互泼水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
(3)达努节是自称布努的瑶族人民欢庆丰收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人人华服艳装,走村串寨,访亲问友,互庆丰收。村村寨寨敲起铜鼓,载歌载舞,尽情享受丰收的喜悦。
(4)苗族人民为了迎接龙船节的到来,每个村寨都要专门制作一至两艘龙船,等到龙船节来临时,他们就会举行激烈的划龙船比赛。
五、排列节日
1.出示节日:
端午节清明节元宵节春节重阳节中秋节
2.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排列节日。
(可以标序号,也可以将各个节日重新写一遍。)
3.指名回答,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排列。
4.教师小结:
春节是一年的开始,元宵节预示着春节的结束,清明节在每年的四月,端午节在五月,中秋节在八月,重阳节在九月。
六、指导背诵
1.学生自读课文,尝试背诵。
2.教师出示各个节日的图片,引导学生合上书,边看图边背诵。
3.评选背书小冠军,给予红旗奖励。
七、指导书写
1.出示9个生字。
2.学生自读这9个生字,同桌之间给生字组词。
3.观察汉字结构,说说这些字书写时分别要注意什么。
4.观看电脑小博士的汉字书写。
5.学生临摹书写。
6.评选并展示今天的书写小达人,给予红旗奖励。
八、梳理板书
传统节日
春节贴窗花、放鞭炮
元宵节看花灯
清明节扫墓
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插艾叶
中秋节吃月饼、赏月
重阳节孝敬老人、赏菊、登高
九、教学感悟
上课伊始,我借春节来唤起学生对春节的回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使课堂一开始就充满了快乐、和谐、互动的气氛。我还设置师生互动环节,师生分享搜集到的资料,将常见的传统节日进行详细介绍,学生在交流中理解了其中丰富的内涵。这一环节搭建了一个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探究分享的平台,体现了真正的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读、议、评来掌握节日的时间及风俗习惯,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课堂中背书小冠军及书写小达人的评选,激励着学生参与其中,轻松学习,学有成效。

小编推荐

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眼、全家、团圆、热闹等词语。
2、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3、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4、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5、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眼、全家、团圆、热闹等词语。
2、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教学过程:
一、听关键词,猜节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
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就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在哪一天过节?
放鞭炮,拿红包(春节正月初一)
祭祖、扫墓(清明4月3日5日)
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五月初五)
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八月十五)
师:像这些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
板书课题:传统节日
师:上课前,老师请大家去收集中国传统的节日,除了屏幕上的四个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们分别在哪一天过?
师:在学生回答后再出示其余的几个传统节日,问:从日期上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对呀,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都是按农历来过的,只有清明是按公历来过的,它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早在唐朝就有诗人写下了《清明》这一首诗(引:清明时节)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自读要求: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将生字读熟。
(2)圈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3)把课文读熟,不重读,不漏字。
(4)用横线画出文中提到的节日。
2、学生自读课文。
3、汇报自学情况。
(1)同桌互读生字,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2)交流不认识的生字,重点指导。
(3)指导识字:
翘舌音:传、舟、赏
后鼻韵:统、巷、堂、郎、饼、赏
乞:它与哪个字相似,它可以组哪些词?
4、开火车读生字。
三、送生字进课文,初识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注意生字。
2、师生对读课文,看谁读得更流利。
3、分小组对读课文。
4、男女生对读课文。
5、找出文中所讲到的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生字,看看哪些生字在书写时存在问题,给大家提示一下。
2、重点指导:贴、街、转、闹
(1)街字是左中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把握结构。
(2)贴字的偏旁最后一笔是点。
(3)转字最后一点也是难点。
(4)闹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市字。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3、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畅谈春节,导入新课。
1、在众多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喜庆的是哪一个节日
2、春节的浓浓年味至今还让我们回味无穷,你能说说春节有哪些主要活动吗?
3、文中介绍了春节的哪些活动呢?我们一起来读读。
二、研读课文,了解各种传统节日。
1、汇报文中讲到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2、勾出各种节日的主要活动。
三、品读课文,学习汇报。
1、了解春节。
(1)春节:贴窗花、放鞭炮。
(2)观看春节的喜庆场面。
(3)说说春节还有哪些活动?
吃年夜饭、贴倒福、给压岁钱、看春节联欢晚会、贴春联、走亲戚。
(4)闯年关活动?
第一关:年的故事?谁来闯关?
第二关:背一幅春联或一首春节的诗。
第三关:说出一首和春节有关的歌,并唱出一句。
第四关:设计一句春节的祝福语
2、元宵节
(1)元宵节:看花灯
(2)说说花灯的热闹场面。
(3)体会大街小巷人如潮。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人流比作潮水,说明大街小巷里的人非常多。
(4)指导朗读。
3、清明节
(1)清明节:扫墓。
(2)介绍扫墓这个习俗,是为了祭奠死去的先人。
(3)同学们参加过扫墓吗?主要准备些什么?怎么做?
4、端午节
(1)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
(2)观看赛龙舟的场面。
(3)指导朗读,读出喜庆的语气
5、乞巧节
(1)讲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
(2)指导朗读。
6、中秋节
(1)说说家里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
(2)吃月饼、赏月亮,欢度中秋
7、重阳节
(1)讲解重阳节的习俗。
(2)教育学生学会尊敬长辈。
四、再读课文,感受传统文化。
1、学生齐读。
2、师生对读。
3、男女生对读。
五、拓展延伸。
1、说说还有哪些传统节日。
2、这些节日都有哪些主要的庆祝活动?
3、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节日,哪些节日是有民族之分的?
六、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的传统节日,这是我们的历史财富,希望同学们能珍视我们的财富,热爱我们的传统节日。
七、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抄写你喜欢的句子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语文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部编版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11个认读字,会写“贴、街”等9个会写字。 能听写课后6个词语。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过程与方法】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

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识字1。板书课题:识字1(齐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传统节日,分别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划着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课件出示)填空:本课讲了 种传统节日,分别是

6﹒拍手、齐读小儿歌。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

tiē jiē sǎo zhōu ài zhuǎn tuán rè nɑo

贴 街 扫 舟 艾 转 团 热 闹

(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3)开火车读、齐读。

(4)正音,指导:“舟、转、热”为翘舌音,“扫”为平舌音,“团”是前鼻音。

(5)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如:“扫”是“扌+彐”,“转”是“车+专”,“团”是“口+才”,“热”是“执+灬”,“闹”是“门+市”,“街”是“行+圭” 。

还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如“贴”是“站”换掉“立”加“贝”。

还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它们:“丹心一点到白头”是“舟”,“苗头不对”是“艾”。

2.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贴 街 扫 舟 艾 转 团 热 闹

学生看笔顺图,指导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

(2)看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

(3)教师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扩词。

(4)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

“街”的中间的“圭”最后一笔是提;

“转”的第七笔是“撇折撇”,从上面一笔写下来。

“闹”里面是“市”字。

另外,“贴、扫”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6)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

(7)展示学生作业,点评优缺点。

(五)及时训练、当堂达标:

1.同学们,同学们读完儿歌,你们认识很多我国传统节日,请你们借助拼音,再读读这些词语,比一比,看谁能把这些字音读准。

(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

chuán tǒnɡ yuán xiāo mǎn tánɡ qǐ qiǎo

传 统 元 宵 满 堂 乞 巧

niú lánɡ yuè bǐnɡ shǎnɡ jú xiǎo xiànɡ

牛 郎 月 饼 赏 菊 小 巷

1.刚才借助拼音,大家都能够读准字音,现在,老师把它们头上的拼音帽子摘掉了,你还能认识它们吗?

(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传统 元 宵 满 堂 乞巧 牛郎 月饼

赏菊 小巷

2.同桌互读 开火车读 齐读。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认识传统节日。(板书:传统节日)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

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今日的活动,人们在这些节日里做些什么。

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合作分享,反馈点拨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说话。

(1)小朋友,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他们正在干什么?

(春节 贴春联、放鞭炮)

(2)过春节了,人们还干什么?[拜年、吃饺子]

2.出示第二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元宵节)

(2)人们在这个节日里在做什么?(看花灯)

还有什么主要的民俗活动?(吃元宵、放烟花、小孩子挑灯笼)

3.出示第三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清明节)

(2)老师介绍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

(3)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碑前祭扫革命烈士,这就是扫墓。

(4)除此之外,清明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踏青。

4.出示第四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传统节日?[相机出示:赛龙舟、端午节]教师介绍“端午节”。

(2)端午节这天,人们除了喜欢赛龙舟,还喜欢吃什么?(吃粽子)

5.出示第五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传统节日?[相机出示:乞巧 七月七]教师介绍“七月七”,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2)师介绍“乞巧”:汉族岁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地汉族民间的乞巧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

6.出示第六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吗?教师介绍“中秋节”。

(2)中秋节这一天,全家人坐在院子里干什么?[赏月、吃月饼]

(3)同学们看图上的人都相聚在一起了,这就叫:“团圆”[相机出示词卡:团圆]

7.出示第七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吗?(重阳节)

(2)教师介绍“重阳节”。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2012年12月28日,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四)总结提升、适当拓展。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这些传统节日都是比较熟悉的,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很多,要想知道更多的节日,还可以找找相关的资料。

三、整体感知

(一)分层解读

第1句介绍了春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2句介绍了元宵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3句介绍了清明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4句介绍了端午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5句介绍了七月七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6句介绍了中秋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7句介绍了重阳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8句介绍了春节团圆的情景。

板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11个认读字,会写“贴、街”等9个会写字。能听写课后6个词语。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过程与方法】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

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识字1。板书课题:识字1(齐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传统节日,分别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划着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课件出示)填空:本课讲了种传统节日,分别是

6﹒拍手、齐读小儿歌。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

tiējiēsǎozhōuàizhuǎntuánrènɑo

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

(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3)开火车读、齐读。

(4)正音,指导:“舟、转、热”为翘舌音,“扫”为平舌音,“团”是前鼻音。

(5)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如:“扫”是“扌+彐”,“转”是“车+专”,“团”是“口+才”,“热”是“执+灬”,“闹”是“门+市”,“街”是“行+圭”。

还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如“贴”是“站”换掉“立”加“贝”。

还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它们:“丹心一点到白头”是“舟”,“苗头不对”是“艾”。

2.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

学生看笔顺图,指导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

(2)看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

(3)教师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扩词。

(4)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

“街”的中间的“圭”最后一笔是提;

“转”的第七笔是“撇折撇”,从上面一笔写下来。

“闹”里面是“市”字。

另外,“贴、扫”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6)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

(7)展示学生作业,点评优缺点。

(五)及时训练、当堂达标:

1.同学们,同学们读完儿歌,你们认识很多我国传统节日,请你们借助拼音,再读读这些词语,比一比,看谁能把这些字音读准。

(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

chuántǒnɡyuánxiāomǎntánɡqǐqiǎo

传统元宵满堂乞巧

niúlánɡyuèbǐnɡshǎnɡjúxiǎoxiànɡ

牛郎月饼赏菊小巷

1.刚才借助拼音,大家都能够读准字音,现在,老师把它们头上的拼音帽子摘掉了,你还能认识它们吗?

(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传统元宵满堂乞巧牛郎月饼

赏菊小巷

2.同桌互读开火车读齐读。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认识传统节日。(板书:传统节日)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

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今日的活动,人们在这些节日里做些什么。

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合作分享,反馈点拨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说话。

(1)小朋友,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他们正在干什么?

(春节贴春联、放鞭炮)

(2)过春节了,人们还干什么?[拜年、吃饺子]

2.出示第二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元宵节)

(2)人们在这个节日里在做什么?(看花灯)

还有什么主要的民俗活动?(吃元宵、放烟花、小孩子挑灯笼)

3.出示第三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清明节)

(2)老师介绍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

(3)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碑前祭扫革命烈士,这就是扫墓。

(4)除此之外,清明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踏青。

4.出示第四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传统节日?[相机出示:赛龙舟、端午节]教师介绍“端午节”。

(2)端午节这天,人们除了喜欢赛龙舟,还喜欢吃什么?(吃粽子)

5.出示第五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传统节日?[相机出示:乞巧七月七]教师介绍“七月七”,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2)师介绍“乞巧”:汉族岁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地汉族民间的乞巧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

6.出示第六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吗?教师介绍“中秋节”。

(2)中秋节这一天,全家人坐在院子里干什么?[赏月、吃月饼]

(3)同学们看图上的人都相聚在一起了,这就叫:“团圆”[相机出示词卡:团圆]

7.出示第七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吗?(重阳节)

(2)教师介绍“重阳节”。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2012年12月28日,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四)总结提升、适当拓展。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这些传统节日都是比较熟悉的,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很多,要想知道更多的节日,还可以找找相关的资料。

三、整体感知

(一)分层解读

第1句介绍了春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2句介绍了元宵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3句介绍了清明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4句介绍了端午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5句介绍了七月七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6句介绍了中秋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7句介绍了重阳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8句介绍了春节团圆的情景。

板书设计

识字2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

重阳节

中秋节七月七端午节

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增强学生对各个传统节日的了解。

教材

分析

重点

1、识记生字词,背诵课文。

2、增强学生对各个传统节日的了解。

难点

增强学生对各个传统节日的了解。

教具

课件,生字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谈话引入:明确目标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走进我们的传统节日吧!

2、板书课题:传统节日

3、齐读课题、释题

1、学生回答(喜欢)

2、(学生跟着书空)

3、齐读课题并说说什么叫传统节日?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默读课文,思考:

(1)圈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2)标出文中有几句话。

2、检查预习情况。

(1)同桌互读生字,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2)交流不认识的生字。

(3)指导识字:

翘舌音:传、舟、赏

后鼻韵:统、巷、堂、郎、饼、赏

乞:它与哪个字相似,它可以组哪些词?指导“乞巧”的读法

3、课件出示我会认得生字词。

1、学生默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生字词,。然后标出文中有几句话?

2、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字词,汇报。

3、学生开火车认读、齐读。打乱字词认读。

送生字进课文,感受课文。

小组探究

1、师范读课文。

2、熟读课文。

3、用横线画出文中共写了几个节日?

4、这些节日当中,你喜欢哪一个节日?说说喜欢的理由。

5、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1、学生听,注意字音。

2、学生跟老师对读课文,看谁读得更流利;分小组对读课文;男女生对读课文。

3、学生用横线画出文中写的节日。

(1)生回答,师板书;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2)你知道这些节日分别是什么时候?(生说师板书)

(3)出示练习题,我会连线。

元宵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七夕节

七月初七五月初五八月十五正月初一正月十五4月5日

4、选自己喜欢的节日说一说。

5、小组讨论在传统节日里,要注意哪些安全?如:春节不能随便放鞭炮,要有大人陪同才可以。

指导书写“贴,街”两个生字生字。

1、读第一、二句话。

2、小组合作:观察“贴、街”两个生字

3、重点指导:贴、街

4、学生书写生字,注意提醒写生写字的执笔姿势和坐姿。

1、指名读指名读第一、二句话。

2、小组合作:观察生字,看看这两个生字在书写时存在问题,怎样才能把字写的美观、端正。

3、学生汇报:(1)街字是左中右结构,街:“行”字中音加两个“土”,注意不要写成四横一竖,下面的“土”最后一笔改为提。

(2)贴字的偏旁最后一笔是点。

4、学生认读生字词,学生书写生字。师巡视

课堂

小结

1、回顾文中写了几个传统节日?

2、你知道那些古诗是写传统节日的呢?

1、学生回答。

2、学生说一说,再背诵古诗。

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正月初一正月十五4月5日五月初五七月初七八月十五九月初九

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学案分析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学案分析》,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学案分析

识字2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会认“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词,背诵课文。

2.准备掌握中国的传统节日及相关习俗。

[教学课时]

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达标检测

一、图片导入

1.出示课件:春节、端午、中秋三个节日的情景照片。

2.同学们,你们从图片看到了什么?能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吗?(学生自由讨论)这些节日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4.学习“传统”二字的读音。(“传”:三拼音节,翘舌音;统:后鼻音。)

1.下面是我们传统节日的有()

①清明节②元旦

③元宵节④圣诞节

⑤端午节⑥七夕

⑦中秋节⑧重阳节

二、读儿歌,随文识字

1.请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儿歌。

要求:在拼音的帮助下把字音读正确,难读的词多读几遍。

2.自读检查。

(1)指名轮读,一人一句。相机正音。

(2)同桌对读,正音。

3.出示带生字词语,认读字词。

(1)带拼音读词语。打乱顺序读词语。(出示课件)

传chuán统tǒnɡ贴tiē窗花大街jiē小巷xiànɡ祭jì扫sǎo赛龙舟zhōu艾ài香满堂tánɡ

乞qǐ巧qiǎo牛郎lánɡ织女月饼bǐnɡ赏shǎnɡ菊jú转zhuǎn眼团tuán圆热rè闹nao

(2)去拼音读词语。

(3)保留生字,读生字。

4.教师教学重难点字词。

(1)统、巷、堂、郎、饼、赏:都是后鼻音的字,其中“巷”是三拼音节。

(2)菊:注意音节的拼写,“ü”上两点要去掉。

(3)热闹:读rènao,“闹”字声母是“n”,两个字连读时,“闹”要读轻声。

5.齐读儿歌

2.给下列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巷(gǎngxiàng)

堂(tántáng)

乞(qíqǐ)

赏(sǎngshǎng)

菊(jǘjú)

3.连一连,读一读。

贴龙舟

放窗花

赛月饼

吃菊花

赏花灯

看鞭炮

三、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

1.指名学生读儿歌,其他学生画出文中出现的传统节日的名称。

2.文中一共介绍了几个传统节日?分别是什么?(七个: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重阳)

3.这几个传统节日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节日?为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

4.你知道这些传统节日的的具体时间吗?(出示练习做一做)

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4月5号)

端午节(五月初五)七夕(七月初七)中秋节(八月十五)

重阳节(九月初九)

重点提示:这些节日里面除了清明节,其他节日的时间都是在农历的日期,大家记住了吗?

4.连一连。

元宵七月初七

端午五月初五

中秋八月十五

春节正月十五

重阳正月初一

七夕九月初九

四、学习传统节日中的风俗习惯及中国的传统文化

出示: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1.画出句子中春节的活动。(贴窗花放鞭炮)

2.春节里还会有哪些活动?(守岁、贴对联、拜年……)

出示: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1.元宵节的风俗有:吃汤圆,看花灯,猜灯谜。

2.“人如潮”是什么意思?(展示图片,结合图片理解词语意思)

出示: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

1.讲述清明节的习俗,及“先人墓前去祭扫”所表示的含义。

2.补充古诗《清明》来理解这一句内容。

出示: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堂飘。

1.请同学讲述端午节的来历,是为了纪念屈原的。

2.“粽子艾香满堂飘”,从这句话你看出了什么?(端午要吃粽子,插艾草)

3.总结:端午的习俗有赛龙舟,吃咸鸭蛋、粽子,插艾草,喝雄黄酒……

出示: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

1.播放牛郎织女的动画片,讲述七夕的来历,以及七夕节为什么又叫乞巧节。2.理解“会鹊桥”的意思。

3.拓展:牛郎星和织女星的知识。

出示: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

1.中秋节的风俗:吃月饼,赏月。

2.为什么中秋节的时候我们要回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合家团圆)

3.拓展:中秋节的时候月亮为什么是圆的?

出示: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

1.为什么叫做“重阳”节?

2.重阳节有习俗有哪些?(踏秋、赏菊、登高)

3.“要敬老”这句话怎么理解?

出示: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1.春节是全家团圆的节日,今天学习的这么多传统节日还有哪一个节日也是全家团圆的节日?(中秋节)

5.读句子,填一填。

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1)画出句子中写春节习俗的词语。

(2)你还知道哪些春节的习俗?请写出三个。

6.“清明节,雨纷纷”,会让想起诗句“,”。

7.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七夕又叫,跟这个节日有关的传说故事是。

8.找出与节日相对应的习俗,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①吃月饼②登高

③插艾草④看花灯

元宵节()

端午节()

中秋节()

重阳节()

五、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传统节日,我们接下来开展节日故事分享会,有没有哪位同学能给我们讲讲你是怎样过节的(任选一个节日来讲)?

2.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课后同学去搜集资料,看看每个民族自己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特色吧。

9.将下列少数民族与其相相应的节日连起来。

傣族彝族苗族

火把节花山节泼水节

六、指导写字

1.看图识字学词,认读词语,理解字义。

贴对联扫墓大街小巷龙舟团圆艾草转眼热闹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结构,发现书写规律。

3.教师重点指导难写字。

街:“行”字中音加两个“土”,注意不要写成四横一竖,下面的“土”最后一笔改为提。

舟:最后三笔的顺序是点、横、点。

转:“车”字做部首时,最后两笔的顺序是竖、提;“专”字的笔顺是横、横、竖折折、点。

4.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10.请写出几个带有下列偏旁的字,并组词。

口:()

()

门:()

()

11.描一描,写一写。

街放在田字格中

二年级语文下册《记一个传统节日》教案分析部编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下册《记一个传统节日》教案分析部编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二年级语文下册《记一个传统节日》教案分析部编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饮食着手,初步了解传统节日中相关的饮食,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体会饮食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口语交流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引导学生在互动的学习过程中,学会使用准确、得体的语言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做到声音响亮,条理清楚;学会合作,促使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发展语言。

3.在交流中学会倾听,鼓励学生能具体、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活动成果。

4.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生活中随时随处包蕴的传统文化,牵引学生爱国情愫,激起学生的自豪感与爱国热情。教学重点:

从生活中的饮食着手,引导学生乐于交际,并把要说的内容条理清楚地叙述明白。在写作中做到我手写我心。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口语交流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会使用准确、得体的语言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做到声音响亮,条理清楚。

一、教学过程:

分组互动悟传统:

1.出示四种传统食品,分别为粽子、汤圆、月饼、清明果,放于四大组,请学生选其一种并迅速坐到那一组当中。结合发下的讨论提纲组织各大组讨论,参考内容:

2.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的原料包粽子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据专家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说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仅反映民众的心愿而已。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许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

汤圆是元宵节最具有特色的食物。历史十分悠久。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明州(现浙江省宁波市)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猪油做馅、加入少许白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因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元宵。据说元宵象征合家团圆更美好,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团团圆圆,所以正月十五元宵必备。

饼是久负盛名的汉族传统小吃,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节日特色美食,月饼的形状圆又圆,又是合家分吃,所以它象征着团圆和睦,是在中秋节这一天的必食之品。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于唐朝开始。北宋之时,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发展至明朝则成为全民共同的饮食习俗。时至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广式、京式、滇式、苏式、潮式等月饼广为中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爱。

中国较重要的传统节日包括上巳节、清明节等,由于农业社会物质匮乏的特性,传统节日强调吃的文化,清明果之于清明(后逐渐覆盖了上巳、寒食两个节日),具有饮食丰富性、礼仪仪式性、家庭参与性。闽台民俗是中华文化一体,例如在闽台将清明节祭祀祖先、吃清明果等民俗作为主要活动,亦很盛行于古代中原清明踏青之俗,清明果外皮绿色,多用艾草或鼠鞠草做成,较软,久置后变硬。馅分咸甜等种类,形状有类元宝形和圆形之分。

①本组的食品通常在什么节日里出现?

②能先容一下它的样子吗?味道怎样?

③你们组觉得这种食品中蕴含着什么意思?

④你们组搜集了哪些与这种食品相关的资料(如童谣童谣、成语、故事、格言等)?

⑤你们组还有哪些新的发现?

2.指名带着本组的食品上台先容,共同评议,评议参考内容:可以按提纲把本组食品介绍清楚,说话有条理,能让人听明白,声音响亮,口齿清楚等。

二、课堂总结

除了我们刚才所说的,正犹如学们搜集的,生活中的饮食文化气味还相当丰富。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人都在赞美着我们所不可缺少的食物,也有许许多多的人通过食物来寄托自己的思念,诉说自己美好的祝福。

三、布置作业:写一篇《记一个传统节日》的习作

板书

中华传统节日

中华传统节日的定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沉淀和凝聚,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华民族所特有的节日。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案

2、传统节日

【知识技能】

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11个认读字,会写“贴、街”等9个会写字。能听写课后6个词语。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过程与方法】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教学难点】

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识字1。板书课题:识字1(齐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传统节日,分别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划着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课件出示)填空:本课讲了______种传统节日,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拍手、齐读小儿歌。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

tijisozhuàizhuntuánrèno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3)开火车读、齐读。

(4)正音,指导:“舟、转、热”为翘舌音,“扫”为平舌音,“团”是前鼻音。

(5)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如:“扫”是“扌+彐”,“转”是“车+专”,“团”是“口+才”,“热”是“执+灬”,“闹”是“门+市”,“街”是“行+圭”。

还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如“贴”是“站”换掉“立”加“贝”。

还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它们:“丹心一点到白头”是“舟”,“苗头不对”是“艾”。

2.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学生看笔顺图,指导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

(2)看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

(3)教师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扩词。

(4)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

“街”的中间的“圭”最后一笔是提;

“转”的第七笔是“撇折撇”,从上面一笔写下来。

“闹”里面是“市”字。

另外,“贴、扫”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6)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

(7)展示学生作业,点评优缺点。

(五)及时训练、当堂达标:

1.同学们,同学们读完儿歌,你们认识很多我国传统节日,请你们借助拼音,再读读这些词语,比一比,看谁能把这些字音读准。

(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

chuántnyuánxiomntánqqio传统元宵满堂乞巧

niúlányuèbnshnjúxioxiàn牛郎月饼赏菊小巷1.刚才借助拼音,大家都能够读准字音,现在,老师把它们头上的拼音帽子摘掉了,你还能认识它们吗?

(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

传统元宵满堂乞巧牛郎月饼赏菊小巷2.同桌互读开火车读齐读。

第二课时

(一)导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认识传统节日。(板书:传统节日)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今日的活动,人们在这些节日里做些什么。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三)合作分享,反馈点拨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说话。(1)小朋友,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他们正在干什么?

(春节贴春联、放鞭炮)

(2)过春节了,人们还干什么?[拜年、吃饺子]2.出示第二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元宵节)

(2)人们在这个节日里在做什么?(看花灯)

还有什么主要的民俗活动?(吃元宵、放烟花、小孩子挑灯笼)

3.出示第三幅图,观察说话。(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清明节)(2)老师介绍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3)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碑前祭扫革命烈士,这就是扫墓。(4)除此之外,清明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踏青。4.出示第四幅图,观察说话。(1)人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传统节日?[相机出示:赛龙舟、端午节]教师介绍“端午节”。(2)端午节这天,人们除了喜欢赛龙舟,还喜欢吃什么?(吃粽子)

5.出示第五幅图,观察说话。(1)人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传统节日?[相机出示:乞巧七月七]教师介绍“七月七”,讲牛郎织女的故事。(2)师介绍“乞巧”:汉族岁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地汉族民间的乞巧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

6.出示第六幅图,观察说话:(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吗?教师介绍“中秋节”。(2)中秋节这一天,全家人坐在院子里干什么?[赏月、吃月饼](3)同学们看图上的人都相聚在一起了,这就叫:“团圆”[相机出示词卡:团圆]7.出示第七幅图,观察说话:(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吗?(重阳节)

(2)教师介绍“重阳节”。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2012年12月28日,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四)总结提升、适当拓展。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这些传统节日都是比较熟悉的,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很多,要想知道更多的节日,还可以找找相关的资料。

三、整体感知

(一)分层解读

第1句介绍了春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2句介绍了元宵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3句介绍了清明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4句介绍了端午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5句介绍了七月七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6句介绍了中秋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7句介绍了重阳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8句介绍了春节团圆的情景。

板书设计

识字2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重阳节↓

中秋节←七月七←端午节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增加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
2.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交流沟通能力。
3.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交流沟通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观察图片:中华传统节日
二、习作内容
选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
三、审核指导
1.说说本次习作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中华传统节日是贯穿本单元的内容主题,而且从第九课开始就以这个主题开始开展实践活动。这次的综合性学习是本单元实践活动的一个总结展示。活动分为两个内容,一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二是展示活动成果。
两个内容都是重点。写一写过节的过程是与实践结合的习作练习,展示活动成果是一段时间主题实践活动的展示总结。
2.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1)内容提示:可以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2)技法点拨。
①明要求,选定节日。
a.如何围绕一个节日去写呢?
阅读教材写一写过节的过程的内容要求,想想过哪个节日自己印象最深刻,是怎么过的,或者过节时发生了什么事情。据此在自己了解的传统节日中选定一个节日。
段落是构成一篇文章的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从内容上讲,文章的各个段落,又是一个个小的、相对独立的意思单位。人在写整篇文章时,就是根据这一点,把全文分成若干个自然段的。这就要求我们写一段话时,要紧紧围绕一个意思来写。
b.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呢?
要注意以下几点:
(1)围绕一个主题意思写。写人要围绕人物某一方面品质或特点写;记事要紧紧围绕事情中某一个情节或场面来写,写景状物,要紧紧围绕它的某一个特征来写。
(2)采取什么段式结构。即怎样安排段落中句子之间顺序的问题。常见的段式有总分式,先概括后具体,时间推进式地点转换等;
(3)内容写具体。做到言之有物。
②选其一,口述习作。
在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或者节日中发生印象深刻的故事中选定一个内容,先练习说一说,要努力围绕一个意思把话说清楚,然后说给同学听,请他们说说自己是否说清楚了,哪儿需要修改完善。
③动笔写,完成习作。
怎么说就怎么写,完成习作。
四、佳作引路
1.例文:分析《与家人共度中秋》。
2.展示活动成果。
(1)活动准备。
①组内分工整理收集的资料;
②讨论并确定每个人展示的内容;
③每个人做好展示的内容准备;
④确定一个活动小组内展示的先后顺序。
(2)展示点拨。
①展示内容。
可以展示实物、可以做过节的事情、可以朗诵古诗
②展示形式。
可以做一做、可以讲一讲、可以唱一唱
可以1人,可以几个人一块,但是大家都要展示哟!
③充分展示。
a.活动小组组长组织依序展示;
b.组员间可以互相补充;
c.其他小组同学可以提问。
④活动评价。
a.哪个小组展示最好,好在哪儿?
b.从今天的活动中你知道了什么?
c.老师总结:
(1)对整个学习过程表现的评价,特别肯定优点;
(2)对今后学习的期望,侧重过程的评价;
(3)整个学生学习成果的收集留存。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传统节日》教案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传统节日》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从总体上叙述了我国民间节日的习俗特色,由于是识字教学课,教学内容量比较大。教材只有图和文,只做了简单概括的介绍,比较单一。学生对这话题很感兴趣,但由于社会经验不足,所以对我国的传统节日不太了解。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所以这节课让学生以主动探究为主。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会写字。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儿歌。

3、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教学重难点:

认识11个生字,能按笔画顺序正确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并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正确,整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来学习识字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指名读,画出生字。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本课讲了()种传统节日,分别是()。

6、拍手,齐读儿歌。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1)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识字。

出示菊花图,让学生认识菊。由小船的图片,认识舟。

(2)让学生通过生字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占-贴、传-转、气-乞、市-闹。

(3)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爱惜粮食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艾

每天过年的时候,我们全家一起吃团圆饭。-----团

星期天,我们班的同学义务去扫大街。------街

(4)教师小结

你还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宝宝?

预设(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谜语)

2.写字指导。

(1)巩固字音、字形。

本课后鼻韵母的字比较多,如“统、巷、堂、郎、饼、赏”等,学生一起反复读几遍。

相近的字:

般-船-舟、团-困、闹-闯、传-转。

(2)观察发现。难写的字:街、闹。

(3)重点讲解。

艾:撇捺都要写得舒展,上面横画一定要写长点,撇捺交角稍微大点,这样字就写得美观。

热:下面的四点排列要注意方向,第一点向左,二、三点向下,第四点向右。舟:第一撇是斜撇,第二个撇要写成竖撇。

转:“车”的下面横画变成提,写的时候要注意。

2、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的位置,了解生字结构。

(2)教师提出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4)教师示范写

(5)学生在次练习书写,教师巡视,纠正学生书写的姿势。

四、小结

1、教师总结识字方法。

2、学生齐读生字。

3、学生齐读课文。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做生字卡片。

板书设计:

2传统的节日

贴街敬舟艾转团热闹

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谜语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1《神州谣》教学设计和反思


第三单元
单元妙解导航
第三单元是识字单元。通过对神州大地的壮美山河、中国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中国汉字的故事、中国美食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69个生字和2个多音字,会写36个生字,区分形声字。
2.会用部首查字法找出汉字的部首。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
4.能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节日,了解制作食物的常用方法。
5.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6.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单元重、难点
重点
1.认识69个生字和2个多音字,会写36个生字,区分形声字,会用部首查字法找出汉字的部首。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
难点
1.了解汉字的构成以及偏旁的意义。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单元课时分配
《神州谣》2课时
《传统节日》2课时
《贝的故事》2课时
《中国美食》2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语文园地三》2课时
识字1神州谣
妙析教材
神州大地,山河壮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勤劳、善良的华夏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团结奋斗,开拓创新。本课文字虽少,内涵却极为丰富。朗读起来,每一句都气势磅礴、掷地有声。整篇课文洋溢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时代气息,体现了中华儿女盼望两岸统一、祖国繁荣昌盛的强烈愿望。
学情分析
学生对三字经的形式已不陌生,但对文中的内容理解得不是很清楚,特别是一些地方,学生可能不知道在哪里。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对文中的内容予以分析,引导学生感悟。
教学建议
1.针对字词教学,可让学生通过自主识字独立、合作完成。
2.对于课文意思的理解,教师可直接告诉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引导学生体会动词和形容词的用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熟记8个四字词语。
2.体会动词和形容词的用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感知三字经的语言形式。
2.通过教师对课文意思的解释,感受祖国的伟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2.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
识字;写字;记词;朗读课文。
难点
1.体会动词和形容词的用法。
2.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关于祖国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州、湾、岛、峡4个生字。
2.体会动词和形容词的用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三字经的语言形式,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州、湾、岛、峡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1.体会动词和形容词的用法。
2.感知三字经的语言形式,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三、激情导入
1.多媒体播放歌曲《大中国》。
师:是啊,谁不爱自己的祖国呢?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祖国的孩子,我们都爱伟大的祖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祖国山河的童谣。
2.板书课题,齐读。
四、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对照拼音读一读,还可以问问同桌,注意把字音读准。
2.出示字卡,检查生字的字音,相机正音。
3.课件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带拼音)。
神州谣长江涌珠峰耸台湾岛隔海峡
与大陆情谊浓齐奋发共繁荣
这些生字放在词语中你能把音读准吗?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合作学习,识记生字。
(出示生字卡)这些生字里面有没有你已经会认的字?你是怎么认识的?(学生介绍课外识字方法、途径)
5.(多媒体出示去拼音的词语)学生齐读去拼音的词。
6.读通课文。
(生先自由练读,再四人合作读。)
7.质疑:读通了课文后,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五、朗读感悟
1.师:我们中国在古代又称神州、华夏,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如画。想去看看吗?(多媒体展示画面)
2.你看到了什么?你去过哪里?
3.边看多媒体边介绍有关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知识。
4.除了这些,你还知道我们祖国有哪些江?哪些河?哪些山川?哪些名胜古迹?
5.指导朗读第二句。
(1)出示第二句。学生自由读。
(2)圈出奔、涌、长、耸。
(3)同学们,你们明白这四个字的意思吗?
(4)指出长城长的两个长的读音,两个都读chng。
(5)奔、涌、耸三个字都是表示动作的词,长是形容词。让我们在头脑中想象一下,黄河奔腾向前,长江波浪翻滚,长城蜿蜒不绝,珠峰高耸入云,多么壮美的山河呀。
6.出示多媒体,介绍宝岛台湾。
在我国东南部有一座宝岛台湾岛。它虽然与大陆隔着海峡,但与我们的大陆是一家。它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至今还没回到祖国的怀抱。
指导朗读第三句。
7.出示多媒体,展示全国各族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指导朗读第四句。
8.师生交叉朗读全文。
六、指导书写
1.多媒体出示:州、湾、岛、峡。(点名读)
2.观察:写这四个字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说出州的笔顺及笔画名称。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七、梳理板书
神州谣
黄河奔,长江涌,
长城长,珠峰耸。
州湾岛峡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写民、族、谊、齐、奋5个生字。
2.熟记8个四字词语。
3.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川的美丽、地域的广阔、民族的繁荣昌盛,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
重点
会写民、族、谊、齐、奋5个生字。
难点
通过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
(去拼音个别读,男女生读,分组读,齐读。)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学习了课文。那么,你们和生字都交上朋友了吗?
2.认读词语。
师:同学们可真棒!下面我们来做个读词语登山峰的游戏。(出示多媒体)
只有又对又快地把这些词语全部读对,才能胜利地登上珠穆朗玛峰。
(学生自由练读,开火车读词。)
3.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师: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不仅有珠峰,还有长城、黄河、长江等许多秀丽的景色,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吧!同学们要边看边想课文。(播放多媒体)
我们的祖国美吗?(美)那我们一起美美地把课文读一读吧!
四、读读记记
1.出示四字词语:
华夏儿女炎黄子孙
神州大地巍巍中华
民族团结世界大同
奋发图强繁荣昌盛
2.和同桌说一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3.全班交流。
4.教师总结。
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现指中国各族人民及世界各地华人。
神州大地、巍巍中华:指我们伟大的祖国。
民族团结、世界大同:这是人们对未来社会的美好理想、坚定理念。
奋发图强、繁荣昌盛:意思是我们全国人民正在齐心协力,奋发向上,分秒必争,为使国家繁荣昌盛而努力。
5.学生自读。
6.全班齐读。
7.尝试背诵。
五、课外拓展
1.小组内展示各自搜集的祖国山川名胜的图片,并当小老师向同学简单地介绍一下。
2.谁能用词语来形容这些图片?
3.学生自由回答。
4.多媒体出示有代表性的民族服饰及相关的词语。
(教师指导学生看看图,认认字,读读词。)
六、指导书写
1.多媒体出示:民、族、谊、齐、奋。
2.学生观察分析,同桌互相说说怎样把字写好。
3.指名说。
4.师重点指导写好民、族。
5.学生练习书写。
七、教师总结
1.师:同学们都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能为祖国做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回答)
2.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八、梳理板书
神州谣
华夏儿女炎黄子孙
神州大地巍巍中华
民族团结世界大同
奋发图强繁荣昌盛
民族谊齐奋
九、教学感悟
本文只有短短的几句话,但每句话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我进行了逐句讲解。如教学第一句时,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祖国的山川、河流。图文结合,把学生带来的图片和山川美结合起来学。本文是一篇韵文,我通过让学生不断地朗读,来感受其中的韵律美和祖国的山川美、祖国的幅员辽阔、祖国的民族繁荣昌盛,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4《中国美食》教学设计和反思


识字4中国美食
妙析教材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11种中国美食,让学生了解中国美食,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同时了解制作食物时需要用到的方法,拓宽眼界,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
学情分析
民以食为天,学生接触这一课时,应该都特别兴奋,因为每一个孩子都爱吃美味的食物。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只需适时地点拨和引导就可以了。
教学建议
教学本课时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同时还可以从网上下载各类美食的精美图片,吊起学生的胃口,再顺势引导他们识字、读词;图文对照,总结汉字规律,从而认识更多的汉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5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9个生字。
2.观察图片,说出各种美食的名称。
3.了解制作食物时需要用到的方法,从中认识生字。
4.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并说说自己的发现。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汉字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中国美食,使学生养成热爱家乡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2.通过对美食文化的了解,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15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9个生字。
2.认识中国美食,能说出美食的名称,能说出制作食物时需要用到的方法。
难点
1.能从汉字中发现规律。
2.通过介绍中国美食,使学生养成热爱家乡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多媒体课件,厨师帽。
学生:了解中国的美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观察图片,说出各种美食的名称。
3.读汉字,说说制作食物时会用到哪些方法。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15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说出各种美食的名称。
难点
读汉字,说说制作食物时会用到哪些方法。
三、视频导入
1.课前播放《舌尖上的中国》,让学生欣赏。
2.联系生活,导入话题。
同学们,看着这些美味的美食,你有什么感受?想要吃美食,我们首先要了解美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美食》,认识美食。(板书课题:中国美食)
四、随图识字
1.出示凉拌菠菜图片。
(1)同学们,你们认识这道菜吗?你们吃过这道菜吗?
(2)呈现生字菠,指引学生认识。
(3)齐读菠,发现其中的规律:草字头,下面是波浪的波。
2.出示豆腐、茄子图片。
(1)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两种食材吗?
(2)学习腐、茄两个生字。
(3)你们知道这两种食材能做什么美食吗?
(4)出示香煎豆腐红烧茄子图片。
(5)同学们,你们吃过这两道菜吗?
(6)认识煎这个生字。
(7)你们知道煎和烧是怎样的两种做菜方式吗?谁来说一说?(学生自由说)
3.用以上方法依次学习烤鸭、水煮鱼、葱爆羊肉、小鸡炖蘑菇这几组美食及其中的汉字。
4.请小厨师向大家介绍以下四种美食:
蒸饺炸酱面小米粥蛋炒饭
(1)请出今天的小厨师。
(2)由小厨师向大家介绍他的拿手菜。
(3)出示课件:蒸饺图片。
(4)由小厨师说说蒸饺的制作过程,并引导其他学生认识生字蒸。
(5)由另外3名小厨师介绍其他三种美食,并引导学生认识其中的生字,教师特别指出炸这个字是个多音字,在黑板上标注这个字的两种读音,并组词。
五、了解中国美食
1.出示课本上的美食名称:
凉拌菠菜香煎豆腐红烧茄子
烤鸭水煮鱼葱爆羊肉小鸡炖蘑菇
蒸饺炸酱面小米粥蛋炒饭
2.齐读上述美食名称。
3.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美食?请说一说。
4.观看视频,了解中国四大菜系。
5.教师小结。
六、梳理板书
中国美食
炸zh(炸鱼)(炸酱面)zh(爆炸)(炸开)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写9个生字。
2.运用部首查字法,说说自己的发现。
二、重点难点
重点
会写9个生字。
难点
运用部首查字法,说说自己的发现。
三、观看《天天向上》美食季,导入课文
1.播放视频。
2.提问:刚才视频中哪道美食让你垂涎三尺?想知道这些美食是怎么做出来的吗?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回顾几种制作食物的方式吧!(齐读课文)
四、查字典,说发现
1.出示三组汉字:
灶焰烫煲焦烹
2.学生认一认。
3.请你说一说这三组汉字的部首分别是什么。(火火灬)
4.学生先用部首查字法查第一组字。
5.汇报交流。
灶:用砖石砌成的生火做饭的设备。
焰:火光,火苗。
小结:这两个字都与火有关。
6.再用同样的方法查后两组字,总结规律。
烫、煲:都要用到火。
焦、烹:都要用到火。
总结:这三组汉字都与火有关,可见制作食物时离不开火。
五、重温字词,感悟汉字之美
1.摘星星游戏识字。
2.夺红旗读词。
六、指导写字,体会汉字之巧
1.出示汉字烧、烤、炒。
(1)引导学生发现这三个字的共同点:都是火字旁。
(2)运用所学的知识,想一想,这三个字都属于我们学过的哪一类字?(形声字)
(3)请你为这三个字组词。(指名说)
(4)教师正音,学生齐读这三个字。
(5)观看电脑小博士的汉字书写动画。
(6)全体学生跟随电脑小博士书空。
(7)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临摹、书写。
(8)教师巡视、指导。
2.出示汉字鸡、鸭。
(1)请学生说说这两个字的共同点:都带有鸟字,与家禽有关。
(2)指名读,教师正音。
(3)指导学生写好鸡、鸭。
3.依次呈现茄、肉、蛋、饭,按读音组词讲笔顺观察临摹的步骤指导学生写字。
(1)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2)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书写规范的学生作品。
七、梳理板书
中国美食
灶焰烫煲焦烹
火火灬
烧茄烤鸭肉
鸡蛋炒饭
八、教学感悟
回顾本课教学,课堂上学生始终兴趣盎然。特别是随图识字这一教学环节,由看图认美食进而认识汉字,既形象又让学生印象深刻,这一环节中的小厨师更让学生乐于参与。此时,我大胆放手,把课堂让给学生,表演的学生语态自然,语调抑扬顿挫,下面聆听的学生个个听得津津有味,将课堂氛围推入了高潮。纵观本课,无论是识字,还是写字,或是发现汉字的规律,我都将美食这一主题贯穿始终,将热爱祖国的情感注入其中,真正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教学境界。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3《“贝”的故事》教学设计和反思


识字3贝的故事
妙析教材
这篇课文由贝类引入,讲述了古人对贝的喜爱,讲解了一些由贝衍生出的汉字,如:赚、赔、购、贫、货等,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刚开始是用具体的事物帮助记忆、交流思想,然后依靠集体的智慧,经过时间的锤炼,就形成了汉字。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汉字的起源不了解,但这一课形象生动地讲解了与贝相关的汉字,学生易于接受。因此,教师可安排学生在课前搜集汉字知识,在课外拓展汉字知识,这样,学生对于汉字的起源及相关知识会有一个系统化的了解。
教学建议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准备贝壳的实物图,或者准备实物,让学生真切地触摸到最初的贝,能够理解甲骨文贝字的样子。感受到贝壳的价值,懂得贝作偏旁的字为什么大多与钱财有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5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9个生字。
2.了解贝字的起源、演变、字形、字义,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过程与方法】
认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用以往学习形声字的方法来学习本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受汉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15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9个生字。
2.了解贝字的起源、演变、字形、字义。
难点
由贝字推衍开去,总结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汉字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大意。
3.读读记记一些词语。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15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读读记记一些词语。
2.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大意。
难点
知道贝作偏旁的字和什么有关。
三、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大海退潮时的情景)师:你们去过海边吗?你们在那里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话,教师注意指导学生说话的语气。)
2.(多媒体出示贝壳图片)教师对它进行简单介绍。你们喜欢贝壳吗?
四、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什么内容?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生字。
3.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
4.检查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
出示我会认的生字:
甲骨类漂珍饰品随
易损币财赚赔购贫
(1)教师讲解漂的两种不同的读音:在漂亮一词中读pio,在漂流一词中读piāo。
(2)抽读生字。
(3)教师出示字卡,学生来玩摘苹果游戏。
五、学习词语,读读记记
1.学生自由说说下面的字能组什么词。
出示:珍、币、财、赔、购、贫。
学习汉字珍时,组词:珍贵、珍惜。
学习汉字币时,组词:钱币、纸币。
学习汉字财时,组词:财富、财产。
学习汉字赔时,组词:赔本、赔礼。
学习汉字购时,组词:购买、采购。
学习汉字贫时,组词:贫苦、贫穷。
2.学生读读记记上面的词语。
3.开火车读词。
4.尝试记一记这些词语。
六、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读一读课文,说说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3.全班交流。
4.教师总结。
本文描写了汉字贝的故事,写了贝字的演变过程以及用贝作偏旁的字与钱财有关的缘由。告诉我们汉字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
七、梳理板书
贝的故事
珍:珍贵、珍惜
币:钱币、纸币
财:财富、财产
赔:赔本、赔礼
购:购买、采购
贫:贫苦、贫穷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写9个生字。
2.朗读课文,观察插图,了解贝字的起源及演变过程。
3.总结贝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4.能给家人讲讲贝的故事。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会写9个生字。
2.了解贝字的起源及演变过程。
难点
总结贝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三、复习导入
1.出示本课生字,指名学生认读。
2.齐读全文。
四、精读课文
1.看插图,了解贝字的起源。
(1)出示插图。
(2)根据插图说一说贝字的演变过程。
(由实物贝壳甲骨文小篆现在的汉字贝。)
2.朗读课文,总结贝字形旁表义的规律。
(1)同学们,请你们听老师读课文,想一想:贝壳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2)学生自由回答问题。
(贝壳可以当饰品,还可以当钱币。)
(3)识汉字。
①出示汉字赚、赔、购、贫、货。
②认一认这五个汉字。
③找出这五个汉字的共同点。(都含贝字)
④想一想,这些字为什么都含有贝,现在你知道答案了吗?(分组讨论)
⑤总结规律:
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宝贝有关。
⑥除了书上列举的这几个字,你还知道哪些含贝的字吗?(学生自由说)
3.完成课后习题三。
(1)出示课后习题三。
(2)说一说:加点字的偏旁各与什么有关?
(3)指名回答。
镜与金属有关。
珠与玉有关。
4.讲故事。
(1)齐读课文。
(2)小组内讲故事,指名讲故事。
(3)师生共同评议。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
2.学生分析,识记字形。
3.教师指导书写。
4.学生练习书写。
六、课堂小结
学生互相质疑、释疑,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方法。
七、梳理板书
贝的故事
贝壳甲骨钱
币与财关
八、教学感悟
教学本课时,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课前让学生做相关的汉字起源知识的搜集工作,课后也鼓励学生有针对性地查阅更多的汉字起源知识,这样得益于课内,拓展于课外,学生才会对课堂所学由点带面,由单一到全面,对汉字的起源了解得更清楚,对汉字的兴趣会更加浓厚。

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第二课时复习学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第二课时复习学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第二课时复习学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3、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畅谈春节,导入新课。
1、在众多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喜庆的是哪一个节日
2、春节的浓浓年味至今还让我们回味无穷,你能说说春节有哪些主要活动吗?
3、文中介绍了春节的哪些活动呢?我们一起来读读。
二、研读课文,了解各种传统节日。
1、汇报文中讲到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2、勾出各种节日的主要活动。
三、品读课文,学习汇报。
1、了解春节。
(1)春节:贴窗花、放鞭炮。
(2)观看春节的喜庆场面。
(3)说说春节还有哪些活动?
吃年夜饭、贴倒福、给压岁钱、看春节联欢晚会、贴春联、走亲戚。
(4)闯年关活动?
第一关:年的故事?谁来闯关?
第二关:背一幅春联或一首春节的诗。
第三关:说出一首和春节有关的歌,并唱出一句。
第四关:设计一句春节的祝福语
2、元宵节
(1)元宵节:看花灯
(2)说说花灯的热闹场面。
(3)体会“大街小巷人如潮”。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人流比作潮水,说明大街小巷里的人非常多。
(4)指导朗读。
3、清明节
(1)清明节:扫墓。
(2)介绍扫墓这个习俗,是为了祭奠死去的先人。
(3)同学们参加过扫墓吗?主要准备些什么?怎么做?
4、端午节
(1)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
(2)观看赛龙舟的场面。
(3)指导朗读,读出喜庆的语气
5、乞巧节
(1)讲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
(2)指导朗读。
6、中秋节
(1)说说家里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
(2)吃月饼、赏月亮,欢度中秋
7、重阳节
(1)讲解重阳节的习俗。
(2)教育学生学会尊敬长辈。
四、再读课文,感受传统文化。
1、学生齐读。
2、师生对读。
3、男女生对读。
五、拓展延伸。
1、说说还有哪些传统节日。
2、这些节日都有哪些主要的庆祝活动?
3、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节日,哪些节日是有民族之分的?
六、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的传统节日,这是我们的历史财富,希望同学们能珍视我们的财富,热爱我们的传统节日。
七、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抄写你喜欢的句子。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教学设计和反思》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