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第3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

奇异的植物世界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15

第3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高中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第3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第3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背景形势:1942年和1943年,在欧洲、太平洋和非洲各大战场,同盟国军队同法西斯军队英勇战斗,使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了转折变化。一、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中途岛海战1、历史背景(1)1942年,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2/3陆军,无法发动新的进攻,寄希望于海军;(2)日本企图巩固海上优势,彻底摧毁美国舰队;2、海战经过(1)时间:1942年6月;(2)概况:日本派出一支庞大的舰队进攻美军驻守的中途岛;美军伏击取得巨大成功;3、美军取胜关键:美军破译了日军密码,掌握了日军的作战计划,作了周密的应战布置;4、海战影响(1)日本海军主力丧失殆尽,是日本海军近一个世纪以来第一次惨败;(2)日本从此失去了太平洋的制海权和制空权,丧失了海上优势;(3)给美国赢得了一个喘息机会,有时间补充和增加太平洋舰队的力量;(4)标志着太平洋战场发生了重大转折:日军由进攻转为防御,美军由防御转入反攻;(5)使成为反法西斯战争中最早发生转折的战场;二、苏德战场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1、历史背景(1)斯大林格勒是苏联南方最重要的工业中心,南北交通的枢纽和南方战略要地;(2)莫斯科战役后,德军再也无力发动全面进攻;(3)德国集中兵力重点进攻斯大林格勒,以夺取苏联重要粮、油产区;(4)主要目的是包抄莫斯科;2、战役经过(1)1942年7月,德军南北夹击,大举进攻斯大林格勒;(2)1942年冬,苏军发动反攻,分割包围德军主力;(3)1943年2月,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辉煌胜利;3、历史意义(1)改变了苏德战场形势,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苏联由防御转入反攻;(2)极大地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威望;(3)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巩固发展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4)推动了整个反法西斯战争形势的转变,成为二战的重要转折点;(最重要影响)※提示:二战转折点之的以出现在苏德战场,是因为苏德战场是欧洲主战场,抗击着德国绝大部分兵力。(5)导致“轴心国”集团内部出现了深刻的军事政治危机,促使法西斯集团内部发生瓦解;三、北非战场形势1、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的转折点(1)历史背景:1942年夏天,德意进逼阿拉曼,开罗告急;(2)战役概况:1942年1月,英军在阿拉曼一带发动反攻,德意军队损失惨重;(3)历史意义①沉重地打击了北非的德意法西斯,鼓舞了英国和非洲人民打败法西斯的信心;②阿拉曼战役成为北非战场的转折点;2、北非战场的结束:1943年,北非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场胜利结束;四、地中海战场1、西西里岛登陆战(1)背景:北非战事胜利结束,有利于盟军开辟地中海战场;(2)概况:1943年7月,美英盟军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作战;(3)意义:把战火烧到意大利门口,加速了意大利法西斯的灭亡;2、意大利投降(1)概况:1943年7月,意大利发生七月政变,墨索里尼政府垮台;1943年9月,意大利新政府签署无条件投降的停战协定;(2)意义:①意大利投降,标志法西斯轴心集团开始瓦解;②从此,欧洲大陆的战争则由德国法西斯单独进行,从而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点拨提示:1943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

项目

基本概况

政治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进一步巩固①1943年开罗会议,协调了中美英对日作战的行动;②1943年德黑兰会议,苏美英协调了对德作战的一致行动和战后合作;

各大战场形势发生了根本转变①苏德战场,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②北非战场,德意军队投降,使北非战事胜利结束;③地中海战场,意大利投降,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④中国战场,敌后抗日根据地度过严重困难时期,形势开始好转;⑤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海战后,美军取得了绝对优势;

延伸阅读

第4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第4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一、开罗会议

1、历史背景: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转变;

2、时间地点:1943年11月,埃及开罗;

3、与会首脑:罗斯福(美)、丘吉尔(英)、蒋介石(中);

4、主要目的:协调中美英对日作战的行动,以彻底打败日本法西斯;

5、主要内容:中美英签署《开罗宣言》;

(1)声明盟国将坚持对日作战,直至日本无条件投降;

(2)明确规定: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包括东三省、台湾和澎湖岛在内)必须归还中国;

6、历史意义:

(1)开罗会议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以世界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确立了中国在世界的四强地位;

(2)开罗会议为战后中国收回被日本侵占的领土提供了法律依据:

①最重要意义是从法律上规定了台湾等地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②为当今批驳“台独”提供了有力证据;

(3)为结束战争和战后处置日本提供了依据;

※点拨: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得以收回的原因:

①中国在二战中的贡献及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②英美为团结中继续抗战,牵制日本;

③中国政府收回领土主权的决心坚决;二、德黑兰会议

1、历史背景: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转变;

2、时间地点:1943年11月,伊朗德黑兰;

3、与会首脑:罗斯福(美)、丘吉尔(英)、斯大林(苏);

4、主要内容:

(1)通过苏美英三国在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和战后合作的宣言;

(2)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以尽快打败纳粹德国;

5、基本评价:

(1)初步解决了苏美英之间的基本矛盾和分歧;

(2)加强巩固了反法西斯盟国的团结合作,加速了法西斯的灭亡;

(3)宣告战后合作有积极意义,但由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斗争,使战“战后合作”关系最终破裂;三、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诺曼底登陆

1、基本含义:第二战场,是指美英在欧洲开辟反德战场,即以英国为基地,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欧洲西部登陆,开辟一个与苏德战场相响应的欧洲第二战场,直接对德军作战。

2、开辟原因:

(1)为减轻德军的压力,苏联要求开辟欧洲新战场;

(2)战争形势有利,为尽快打败德国,结束欧洲战争;

(3)美英力图减少苏联的影响,争取战后在欧洲取得有利地位;(主要原因)

3、基本概况:1944年6月,美英等国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4、历史影响:

(1)从此,德国陷入苏美英盟军的东西夹击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2)有力地支持了苏军的反攻作战;

(3)鼓舞了欧洲人民的反法西斯斗志,加速了二战的胜利进程;四、雅尔塔会议

1、历史背景:

(1)1945年初,苏、美、英、法从东西两面攻入德国境内,德国灭亡为时不远;

(2)东南欧人民纷纷举行武装起义,打击德国法西斯侵略;

(3)日本还在继续顽抗,美英希望苏联尽早参加对日作战,以彻底打败日本法西斯;

2、主要目的:加快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解决战后重大问题;

3、时间地点:1945年2月,今乌克兰的雅尔塔;

4、与会首脑:罗斯福(美)、丘吉尔(英)、斯大林(苏);

5、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简评

(1)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

体现了反法西

斯的民主性;

(2)惩办法西斯战犯,实现战后德国民主化;

(3)准备在战后成立联合国,加强国际合作;

体现了维持世界和平的进步性

(4)苏联在欧战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中国部分权益转让给苏联

①维持外蒙古现状

牺牲了中国利益,损害了中国主权,具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体现了大国沙文主义;

②保证苏联在中

国东北拥有特权;

6、历史影响:

(1)进一步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

(2)在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和战后世界的安排上,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

(3)形成了战后安排世界的雅尔塔体系,对二战后世界产生了最深远影响;

(4)雅尔塔会议实质上反映了美苏根据各自的战略需要,对世界做出两分天下的划分。五、欧洲战场的胜利结束

1、易北河会师:1945年4月,美苏盟军在易北河胜利会师;

2、柏林战役:

(1)概况:1945年5月,苏军攻克柏林;

(2)认识:标志德国法西斯军事政治彻底崩溃;

3、德国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欧洲战事胜利结束;六、二战全面胜利结束

1、波茨坦会议

(1)历史背景:

①太平洋战场,美军逼近日本本土;

②亚洲大陆战场,中国等抗日武装在各地展开反攻;

③德国法西斯已灭亡,但日本还在顽抗;

(2)主要目的:巩固对法西斯德国的胜利和加速结束对日战争;

(3)时间地点:1945年夏,德国的波茨坦;

(4)与会首脑:斯大林(苏)、杜鲁门(美)、丘吉尔(英,后为艾德礼);

(5)主要内容:

①重申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精神;

②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

(6)历史影响:有利于维护二战后欧洲与世界的和平;

2、日本投降

(1)概况:

①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

②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二战胜利结束;

(2)日本战败之因:

①中国8年抗战,牵制日军主力,沉重打击了日本法西斯;(主要原因)

②苏联参战,围歼东北日军,加速了日本战败;

③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加速了日本投降;

④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打击;

⑤日本国内人民的反战运动高涨;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第32课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原因、过程和重大意义。
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性战役。
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其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史料,分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从而初步探讨如何尽早结束战争的有效政治办法。通过对比两次世界大战,分析世界战争爆发的根源以及避免战争爆发的有效对策。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从残酷的历史教训中认识到协商解决国际争端、避免战争、维护和平的历史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各栏目的参考答案
(一)练习与测评
1、归纳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原因与过程。
原因:法西斯势力是企图称霸世界的邪恶势力,它不仅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敌人,也是资本主义民主国家的对手,更是人类社会进步道路上的巨大绊脚石,只有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联合起来,才能捍卫世界和平和人类的根本利益。
主要过程:
(1)协约国武装干涉苏俄;
(2)英国、法国、美国实行绥靖政策,试图“祸水东引”;
(3)英国提供德国突袭苏联的情报给苏联;
(4)苏德战争爆发,英、美表态支持苏联;
(5)苏、美、英缔结三国协定;
(6)《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2、试分析纳粹德国在军事上是怎样从优势转为劣势的。
(1)英法联军敦刻尔克大撤退虽然被迫弃掉了全部装备辎重,然而却毕竟保留了有生力量,以致他们随时都会重新具有抵抗德军对英国本土发起入侵的能力,甚至还可能重新越过海峡,卷土重来,没有1940年的盟军在敦克尔刻的顺利大撤退,就没有后来1944年的盟军在诺曼底顺利进行的大规模登陆!
(2)由于德军没能在不列颠之战中彻底打垮英国,所以被迫修建了漫长的大西洋壁垒,处于两线作战,使得英国成为了一把高悬在北大西洋上的利剑始终威胁着第三帝国。
(3)1941年12月25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使得美国也加入了这场战争,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化。
(4)在北非战场的阿拉曼战役中德国失败。
(5)1942-1943年间德军遭遇挫折: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战役使德国在军事上从优势转为劣势了。
(二)探索与争鸣
对美国于1945年在日本投掷两颗原子弹这一历史举动,有些人赞成,有些人反对,杰出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当初写信给罗斯福建议试制原子弹,此时也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对此,你的看法如何?
参考答案:
第一种:反对美国使用原子弹,因为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虽然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加快了二战的结束,但造成了十几万日本无辜平民的伤亡,是不人道的。同时,开启了人类使用核武器的先例,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了消极影响。
第二种:赞同美国使用原子弹,因为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虽然造成了十几万日本无辜平民的伤亡,但是它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加快了二战的结束,减少了遭受日本侵略的国家和地区人民的伤亡,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促进了科技的进步。
第三种:战争是把双刃剑。美国对日使用原子弹,有很多负面影响;美国对日不使用原子弹,也有很多不利方面。这确实是个两难的选择。所以,我们要慎战,珍惜和平,使科学技术为人类造福。

第7课早期反法西斯战争


第7课早期反法西斯战争

一、共产国际七大1、背景形势:(1)突出特点:19世纪30年代世界面临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威胁:(2)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逐渐高涨;(中国最早开始反法西斯战争)2、主要目的:更好地领导人民进行反法西斯的斗争;3、大会概况:

项目

基本概况

时间地点

1935年七八月间,莫斯科;(季米特洛夫作重要报告)

中心议题

讨论对法西斯的侵略进行斗争的问题(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政策策略);

主要

内容

①号召在工人阶级实现团结的基础上,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由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组成;②加强各国共产党的自主性,以适应各国的反法西斯斗争的需要;依据在于各国的具体国情复杂不一;4、历史意义(1)突出贡献:提出了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政策策略;(2)指导了各国共产党在本国反法西斯斗争中的行动;(3)推动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各国主要反法西斯统一战线:(1)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西班牙:1936年建立反法西斯人民阵线;(3)朝鲜:金日成领导建立祖国光复会;(4)国际纵队:1936年西班牙内战中,由世界各国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组织;二、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1、侵略目的:(1)转移国内矛盾,争夺世界霸权;(2)抢占更多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2、扩张方向:(1)德国、意大利:公开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2)意大利:侵略非洲的埃塞俄比亚;(3)日本:侵略亚洲的中国、朝鲜;3、基本认识: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使得19世纪30年代的民族解放运动具有反法西斯侵略性质,这一特性不同于以前的民族解放运动。三、亚非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1、埃塞俄比亚抗意民族解放战争(1)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项目

基本概况

时间

1935年10月;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不宣而战;

条件

①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本性和战略意图决定;②埃塞俄比亚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丰富的自然资源;③国际环境有利:英法忙于应付国内危机;(2)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结果:1936年5月,意大利攻陷亚的斯亚贝巴,不久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3)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失败的原因:①意强埃弱,双方力量对比过于悬殊;(根本原因)②塞俄比亚贫穷落后,武器装备落后,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③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寄希望于国联制裁意大利;④帝国主义推行绥靖政策,埃塞俄比亚孤立无援;(4)帝国主义的绥靖政策:

项目

基本概况

基本含义

30年代,英、法、美等国面对法西斯侵略扩张,实行一种姑息纵容的政策;

主要表现

①国联名不符实的制裁;一方面:承认意大利为侵略国,宣布对意大利实施经济制裁;一方面:重要战略物资石油未列入禁运范围;②英、法绥靖纵容政策;英、法是绥靖政策的主要推行者;英国掌握下的苏伊士运河照旧供意大利军队使;③美国推行中立政策;

制定

1935年,通过《中立法》而确定;以防美国卷入战争;

禁止美国船只向交战双方运送武器;不禁止向交战国输出石油等重要战略物资;

推行

原因

①根本原因: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竭力避免战争,以维护既得利益;②祸水东引,牺牲苏联以求得西欧无战争;造成危害有利于意大利,不利于埃塞俄比亚,助长了意大利的侵略气焰;2、朝鲜抗日民族解放战争(1)统一战线:祖国光复会;(2)抗日武装:朝鲜抗日义勇队,由流亡中国的朝鲜爱国者组成;(3)抗日活动:①朝鲜抗日义勇队同中国抗日军民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②1937年,金日成领导取得普天堡大捷,影响极大。四、西班牙内战1、西班牙共和国政府(1)成立:1936年,西班牙左派政党组织的人民阵线在大选中获胜;(2)改革:①分配土地给农民,改善工人生活;②解散法西斯组织,打击法西斯势力;2、西班牙内战爆发(1)内战爆发:1936年夏,法西斯军官佛朗哥发动叛乱,西班牙内战开始;(2)平叛斗争:在人民的支持下,共和国政府打退了叛军的进攻,控制了局势;3、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项目

基本概况

开始

1936年8月;

干涉

原因

①控制西班牙①支持佛朗,扩大法西斯影响力,以便未来战争中对己有利;②西班牙战略地位重要;①扼大西洋、地中海航路咽喉②可以形成对法国的战略包围;③可以控制地中海,切断英法与东方殖民地的联系;③可以获得西班牙丰富的战略资源:煤和铁;②把西班牙变成检验德意军事实力的实验场;

基本

认识

①德意的武装干涉使西班牙内战演变为西班牙人民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民族战争;②德意在西班牙的侵略严重损害了英法等国的利益;4、列强的绥靖政策(1)英法:不干涉政策;

项目

基本概况

①害怕引火烧身;②害怕人民革命基于法西斯势力;

规定:不支持西班牙内战的任何一方;①禁止向西班牙运送武器和军用物资;②禁止西班牙交战双方购买的武器过境;

基本

认识

①拒绝援助西班牙人民阵线政府,任法西斯分子在西班牙胡作非为;②实质上是纵容侵略,从中渔利;(2)美国:中立政策;实际上也是执行不干涉政策,纵容侵略。5、进步势力的援助(1)具体表现:①共产国际号召各国共产党和无产阶级援助西班牙人民;②苏联对西班牙共和国政府以积极的道义声援和物质支持;③“国际纵队”大力支持西班牙共和国;☆组成:包括中国在内的50多个国家的3万多名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组成;

☆行动:同西班牙人民一道,直接参加了保卫共和国的战斗;(2)基本认识:西班牙内战是一场有外部力量参加的反法西斯民族革命战争,具有一定的国际反法西斯性。6、西班牙内战结局(1)内战结局:1939年3月,马德里陷落,共和国政府被颠覆,佛朗哥法西斯政权建立。(2)共和国政府失败之因:①德意侵略军和佛朗哥叛军联合,法西斯势力强大;②英法美绥靖纵容,遏制了共和国政府;③西班牙共和国政府力量弱小;共和国政府内部出现了叛徒;※知识归纳:1、19世纪30年代西班牙民族革命战争中主要政治力量的态度:

项目

基本概况

备注

主要政治力量

①德意法西斯公开武装干涉,支持叛军;成为当时国际矛盾的集合点,被称为“二战的彩排”;②西方大国

绥靖

纵容

①英法“不干涉政策”;②美国“中立政策”;③苏联大力援助西班牙共和国政府;④国际纵队与西班牙人民共同抗击法西斯势力

认识

表明当时国际上未能形成反法西斯的统一力量

①以退让换取和平,注定会失败;②只有共同联合,组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才能制战争。2、19世纪30年代的民族解放战争:

项目

基本概况

备注

型事件

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突出特点:具有反法西斯性质;(与以前的民族解放运动不同)②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③西班牙民族革命战争;

同之处

①性质都具有反法西斯侵略性;①表明当时国际上未能形成反法西斯的统一力量;②表明反法西斯局部战争无法遏制二战的到来;②都受到英法美绥靖政策的抑制;③基本上处于孤立无援,各自为战的状态;五、法西斯轴心同盟的建立1、法西斯势力的膨胀(1)扩张获得了巨大的物力、人力资源,占据了许多战略要地,实力大增;(2)英法美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使法西斯国家有恃无恐;2、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原因(1)侵略扩张中,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与英、法、美之间矛盾日益加剧;(2)共同对抗英法美利益的需要;(3)主要前提:改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秩序;3、法西斯轴心同盟建立过程

同盟建立

时间

主要协定

备注

柏林-罗马

轴心同盟

1936年10月

《德意秘密协定》

德意加强在对外侵略中的合作

德意日

三国轴

心同盟

(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同盟)

1936年11月

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

打出

反共“旗号”,

结成

侵略性同盟

①战略意图在于欺骗英法以利于进一步扩张;②时机尚不成熟,法西斯国家不想过早刺激英法美;

1937年11月

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

法西斯集团初步形成

1940年9月

《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

标志法西斯政治军事侵略集团最终形成。4、严重后果:法西斯国家互相支持,肆意扩大侵略战争,世界大战迫在眉睫。※知识总结:1、20世纪30年代的国际形势:(1)主要力量:①苏联:主张集体安全,以中立自保;②英法美:绥靖纵容侵略;③德意日:极力侵略扩张;④弱小国家: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坚决反抗法西斯侵略;(2)世界主要矛盾变化:①一战前后:英德矛盾为主演变为英美矛盾为主;②三十年代:世界人民与法西斯之间的矛盾成为30年代世界的主要矛盾;(3)30年代反法西斯战争的特点:

导致

决定

大国推行绥靖政策反法西斯力量未实现联合局部反法西斯战争无法遏制世界大战的爆发(4)30年代世界的基本特征:大危机使世界走向战争。(5)凡-华体系破产的根源: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2、绥靖政策(1)绥靖政策的类型:

类型

基本概况

备注

英法式绥靖政策①国联名不符实的“制裁”;英、法是绥靖政策的主要推行者;②英法的“不干涉政策”;美国式绥靖政策“中立政策”;实质是纵容侵略的政策;模糊了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苏联式绥靖政策“中立自保政策”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2)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①根本原因:维护自身的既得利益;②直接原因:竭力避免欧洲爆发战争;☆一战的残酷性和破坏性使一部分人谈战色变,极力鼓吹不惜任何代价避免战争的和平论☆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以满足法西斯的贪欲;

☆祸水东引,牺牲苏联以求得西欧和平;(3)绥靖政策的实质:以牺牲局部利益和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维护自身根本利益的纵容侵略的政策。(4)绥靖政策的表现“①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国联企图置中国东北于国际共管;②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扩军备战,未受英法制裁;③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国联“制裁”名不符实;④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未受英法制裁;⑤1936年,德意干涉西班牙革命,英法美实行不干涉政策;⑥1938年,默认德国吞并奥地利;⑦1938年,英法炮制“慕尼黑阴谋”,使绥靖政策达到顶峰;⑧1939年,苏联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⑨二战爆发后,英法推行“静坐战争”“奇怪战争”,坐视波兰灭亡;(5)绥靖政策的影响①客观上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导致法西斯日益嚣张,加速了二战的爆发;②牺牲了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利于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对敌;③推毁了集体安全体系的构建;(6)绥靖政策破产标志:1940年5月,德国入侵法国时,英国首相张伯伦下台;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教案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2014年高中历史3-8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同步精品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

一、空前的浩劫——战争,人类没有胜者

1、规模空前、损失惨重

(1)范围广:四大洲、四大洋、61国和地区、2200万平方千米

(2)参战人数多:双方军事力量1.1亿,伤亡9000万(人数最多)

(3)军费开支大:直接开支1.1亿美元,参战国物质总损失价值4万亿美元

(4)许多珍贵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被严重破坏

2、法西斯暴行

(1)德国:

希特勒实施种族主义理论,疯狂迫害犹太人,600万犹太人被残杀(奥斯威辛集中营)

(2)日本:

①在中国的罪行:南京大屠杀、使用生化武器

②在东南亚的罪行

二、正义的审判

对全世界来说,纽伦堡法庭判决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怎样忠实地解释过去,它的价值在于怎

样认真地警戒未来。——罗伯特杰克逊

1.纽伦堡审判

⑴时间:1945.11-1946.10

⑵内容:

①判处战争罪犯

②判决纳粹党、秘密警察和党卫军等为犯罪组织

⑶意义:标志着国际法的重大发展

2.东京审判

⑴时间:1946.5-1948.11

⑵特点: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审判

⑶东京审判的缺陷和遗憾——惩处日本战犯和消灭军国主义势力不彻底

①作为日本军事最高统帅的昭和天皇免于起诉

②美国从本国立场出发,主要追究的是对美太平洋战争的日本战犯

③在审判后期,美国出于自己远东政策的需要,放松了对部分重大战犯战争责任的追究,

④“反人道罪”并没有充分落实到具体的审判当中

(日军731部队、使用细菌武器;实行“慰安妇”制度,暴力摧残广大女性等等行径却被排除在问罪范围之外)

⑤审判只追究发动战争的个体责任

探究一:比较盟国对德日法西斯处理的异同?

⑴相同点:

①都进行了军事占领

②都进行了正义审判

③战犯都受到了一定的制裁

⑵不同点:

①对德四国分区占领,对日美独占

②纽伦堡审判,四国通力合作,东京审判由美主导

③纽伦堡审判比较彻底,东京审判美国庇护,不彻底

④德日对侵略战争的反省程度不同(影响)

三、前事不忘,后世之师——二战的启迪和经验教训

1、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警惕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

2、绥靖政策对世界大战爆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①加强维和性国际组织的权威②对侵略行为不能姑息纵容,应及时制止③肩负起大国责任和义务

3、一些国家墨守成规的代价——创新、发展才是出路,要与时俱进。

4、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

四、二战的影响

㈠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1、给人类造成空前的浩劫

2、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直接原因)

3、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奠定了基础(原子能、火箭技术、电子计算机)

4、摧毁了法西斯主义,促进了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发展

㈡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

1、极大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①对欧洲及日本:严重衰落

②对美国苏联:美国经济和军事世界第一

苏联军事和政治威望提升

2、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社会主义超出了一国的范围;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殖民体系走向崩溃

疑难解析

1、比较一战与二战的异同?

相同点:

⑴背景:

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②各种矛盾交织,形成了军事集团

③德国是挑动国,……

⑵影响:

①给世界带来巨大的人力、物力上的损失;

②都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③都使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④都促使社会主义与和平思想的发展;

⑤都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欧洲在世界地位均下降。

⑥都加强了美国的实力。

⑦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⑧战后都形成了以战胜国意志为主导的新的国际秩序,建立了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不同点:

⑴背景:

一战爆发前,世界上只有资本主义体系;

二战爆发前,除资本主义体系外,还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⑵规模结果:

“二战”的规模、破坏性更大。

⑶目的和性质:

一战时双方的目的主要是瓜分殖民地;性质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二战时,在世界范围内建立法西斯制度;性质是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⑷影响:

一战后欧洲削弱,但仍为世界格局的中心

二战后欧洲不再是世界格局的中心

2、德日两国对侵略战争反省的程度有何不同?试分析造成反省程度不同的历史根源?

⑴反省程度:德日对侵略战争的反省程度不同。德国进行了比较彻底的反省;日本对战争没有进行深刻反省,军国主义思想在日本还魂。

⑵历史根源:

①二战后,美国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庇护日本使一些日本战犯免于起诉 

②对日本民主化改造不够彻底 

③对日本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铲除不够彻底.

基础金题

1、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下列关于二战的影响,正确的是①战争教育了各国人民,争取和平和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②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③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④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⑤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④⑤

2、二战时期闪电战成了时髦的事情,德军闪电战破产是在

A、莫斯科保卫战B、大不列颠之战C、斯大林格勒战役D、中途岛之战

3、两次世界大战影响的相同之处是

A.两大军事集团继续对峙B.战后都出现了持续的民族解放运动

C.都使英法德日力量受到削弱D.都出现科学技术革命

4、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国打击意大利法西斯的重大事件不包括

A.发动阿拉曼战役B.发动库尔斯克战役

C.实施“火炬”行动D.实施西西里岛登陆

5、1939年6月30日,美国国会讨论修改《中立法》时发生激烈辩论,最终众议院以200票对188票通过了对交战国维持军火禁运的议案。这说明当时的美国

 A、“孤立主义”仍占优势 B、国会明确支持法西斯侵略

 C、已经放弃“中立”政策D、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缓和

6、下列有关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苏德战争的爆发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②1941年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联合发表《大西洋宪章》

③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美国逐渐改变了以往的“中立”态度

④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A.①③④B.②③④C.②④D.①④

7.德黑兰会议是在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根本好转的形势下召开的,根本好转的表现有 ①德军陷入东西两线夹击 ②法西斯阵营开始瓦解 ③北非战事结束 ④德军主力被迫转入战略防御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