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21

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这篇文章由三篇文章组成。这三篇文章都是以古文的形式呈现的。第一篇选自《论语》,是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解读;第二篇是朱熹的名篇,介绍的是读书的方法;第三篇是曾国藩的文章,曾国藩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并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证明三者对读书人来说缺一不可,非常重要。

二、说目标

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课文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耻、矣”等3个生字,会写“耻、诲”等9个生字。

2.朗读这三篇文章,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

3.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教学内容,我把重点确定为: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把难点确定为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四、说教法和学法

1.选择教法,形成思路

为了能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理解课文,把握课文的思想,我围绕三维目标,引导学生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借助课件展示等方法,对这篇课文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用读的方式促进学生对课文深入理解,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提高学生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1.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导入的环节,我采用了让学生讲故事的方式,这样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激起他们学习的欲望。

2.对于课文的理解,我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在自读的基础上先把握课文内容,然后再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解决重点词句,从而达到对课文的理解,明白作者写作意图。

3.为了开阔学生的眼界,我还设置了拓展延伸的环节,引导学生搜集课外的有关读书的名言,以扩大学生的积累。

4.板书设计:

六、教学效果预设。

小编推荐

五年级语文《古人谈读书》备课素材


五年级语文《古人谈读书》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由三篇文章组成。这三篇文章都是以古文的形式呈现的。第一篇选自《论语》,是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解读;第二篇是朱熹的名篇,介绍的是读书的方法;第三篇是曾国藩的文章,曾国藩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并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证明三者对读书人来说缺一不可,非常重要。

【作者介绍】

孔子(公元前551.9.28―公元前479.4.11):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曾国藩(1811.11.26-1872.3.1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经》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全书共20章、492篇,首创“语录体”。是中国现代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案设计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案设计”,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案设计

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矣、耻”等3个生字,会写“耻、诲”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每篇文章所表达的重点。

3.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朗读这三篇文章,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人是如何对待学习的。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古人谈读书》优秀教案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古人谈读书》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把握文意。

3.学习古人读书的方法。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参考答案:

一、不耻下问诲人不倦诵读岂不是

二、1.智慧2.说3.随意

三、1.②2.②3.①

教具

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复习导入。(出示课件8)

1.谁来说说《论语》三则的意思?

2.朱熹的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前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两方面进行了介绍,让我们受益匪浅。现在,我们学习第三篇文章。这是曾国藩对读书人的要求。

【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有利于夯实基础,并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新课

教学

()分钟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出示课件9)

1.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

师补充:恒:恒心

自足:自我满足

2.朗读课文,划分节奏。

划分指导:我们在划分节奏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把完整的词划分开来,要保持词语的完整。如: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设计意图:以自学为主,通过自学把握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

的句子,并试着解释意思。

三、细读课文,深入把握。(出示课件10)

1.默读课文,思考:读书人对读书有什么要求:

生读课文,总结并汇报: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古人谈读书》课时教案(1)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古人谈读书》课时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注意区分一些字的现代汉语意思和古代汉语意思。

4.能够在阅读中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l

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l

难点

1.注意区分一些字的现代汉语意思和古代汉语意思。

2.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从课文中的读书方法受到启发。

1.通读课文,读中自悟。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对于学生比较陌生的文言文,在学习课文前,教师先范读课文,再领读,让学生读准字音,知道如何断句停顿,读出句子的语气。然后,让学生初步通读文言文,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在读的过程中找出生字新词,初步感悟文言文的内容,自读谈体会,自悟文意。这样,学生就对文言文的内容有了一个总的认识与理解,既培养了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又为理解文言文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2.划出节奏,初步理解。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语言和叙述上有较大的差别,要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就必须掌握其划分节奏。只有划分出正确的节奏,才能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因此,在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试着划出朗读的节奏,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3.对照注释,解释文句。在学生初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之后,让学生对照课文中的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独立解释文句。对个别理解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予以帮助或让同学帮助。对个别难句如果学生不能理解,教师应侧重指导或在小组讨论交流时解决。

4.相互交流,深化主题。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文言文,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让学生分小组或同桌自由交流解释课文,互说课文的意思,互相帮助,互相补充,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特别是对一些难句应侧重讨论理解。教师先让学生自由交谈,鼓励学生大胆地说,提出不好理解或解释不通的语句,全班交流质疑,教师重点指导难句的理解。

5.熟读背诵,积累语言。学生掌握了文言文的内容,也理解了文言文所蕴含的寓意或道理后,再让学生熟读文言文,要读出感情,练读,指名试读,自己反复朗读,深入体会语言的意境,然后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这样学生会进一步体会文言文的内在意蕴,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1.预习提纲

(1)认读本课生字。

(2)搜集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

2.多媒体课件l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会认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理解第一部分内容。

一、激发兴趣,读书名言导入。

1.同学们知道哪些读书名言?预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韩愈劝君莫将油炒菜,留与儿孙夜读书。——《增广贤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2.我们知道有许多关于读书的名言,那么读书的方法你又知道多少呢?预设:批注读书,不动笔墨不读书,读自己喜欢的书……

3.古人是怎样读书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人谈读书》。通过读书名言的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形成一种热烈氛围,从而引导学生很好地融入课堂的教学中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现在请同学们听老师读第一部分,注意老师读的节奏。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并画出分隔符。教师相机纠正“识”的读音。学生自由读两遍。课件出示第一部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2)教师范读第二部分,学生跟读。对照课件画出分隔符。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

(3)教师范读第三部分,学生跟读。画出分隔符。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清]曾国藩

2.指名学生读课文,相机纠正读音。注意:第一部分的“识”与第三部分的“识”读音不同。通过教师正确地范读,让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流利,注意停顿恰当,在词意、文意上有初步的理解。

三、学习生字。

1.师:刚才我们读通了课文,现在大家一起来看一下生字,看看同学们是否还有读不正确的音。

读会认字:耻chǐ矣yǐ岂qǐ分组读,找同学读,教师相机纠音。预设:“耻”是翘舌音,“矣”和“岂”都是第三声。

2.学习会写字。

(1)找同学说一下易写错的字或者写这几个字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预设:“岂”上部是“山”,下部是“己”,不是“已”,注意不要露头;“窥”是“穴”字头;“皆”上部“比”字应写得较大,下部“白”字写小一点。

(2)学生在习字本上将每个生字写两遍,教师相机纠正。

四、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学生读第一部分的三句读书名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2.这三句话都出自《论语》,关于《论语》你了解多少呢?预设:《论语》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3.请小组同学借助注释,理解这三句话的意思。

(1)指名学生翻译第一句话。生:勤勉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2)注意这里面“敏”和“耻”的意思。(敏:勤勉。耻:以……为耻。)

(3)这句话中包含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不耻下问),对,“不耻下问”便出自这句话。

(4)指名学生翻译第二句话。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5)翻译这句话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个字——“知”。这句话里面的最后一个“知”和前面的“知”的意思一样吗?(不一样,这个“知”同“智”,是智慧的意思,前面几个“知”的意思都是知道的意思)在相应的地方做好批注。(6)指名学生翻译第三句话。生: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人而不倦怠。(7)这里的“默”是“默默”的意思,“识”在这里读“zhì”,是记住的意思,需要大家多加注意。“厌”是“讨厌”的意思吗?(预设:不是)这里的“厌”是满足的意思。这里也要大家多加注意。

4.课堂总结。

(1)这几句话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第一句告诉我们要谦虚好学,勤学好问。第二句告诉我们要端正学习态度,做人、做学问要诚实。第三句告诉我们学习要勤奋,不要偷懒。

(2)在文中合适的地方做批注。五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所提高,已经可以自主地翻译课文,在小组讨论时可以发挥自主性,教师的适时点拨可以使其更好的理解课文。

五、作业设计。

1.抄写第一部分。

2.书写本课生字。

3.背诵第一部分。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创新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矣、耻”等3个生字,会写“耻、诲”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每篇文章所表达的重点。

3.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朗读这三篇文章,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重点字的读音和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疏通文意。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2)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事?谁来给我们讲一讲?(生讲述故事,师加以引导和评价)古人喜欢读书,古人又经常会把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态度写下来,供后世参考。今天,我们就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学习的。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古人谈读书》课时教案(2)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古人谈读书》课时教案(2)

课时目标

1,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大意,注意区分一些字的现代汉语意思和古代汉语意思。

2,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从课文中的读书方法中得到启发。

3,学习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一、复习导入。

1.找同学回顾背诵第一部分。

2.听写生字。检查并巩固上节课的内容,使学生回顾旧知,导入新知,也能让这节课的效率更高。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二部分。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部分,了解了《论语》中对待读书和学习的态度。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部分,看一下不同时期的人对于学习、读书的不同态度。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

2.找学生读一下这则小短文,其他学生纠错。

3.这篇小短文是宋代文学家朱熹的《训学斋规》中提到的著名的“读书三法”。介绍朱熹: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4.接下来请各小组同学借助注释,理解课文意思,把古今含义不同的词做好标注。

5.哪位同学可以翻译一下第一句?预设: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

6.那么这“三到”的关系是怎样的?谁来翻译一下第二句?预设: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7.所以说这“三到”中哪一“到”最重要?文中的哪句话表明了这一“到”的重要性?预设: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8.那么,“急”的意思是什么?与咱们现在的“急”的意思一样吗?预设:“急”在这里是要紧,重要的意思,而我们现在的“急”大部分是着急的意思。

9.为什么“心到最急”呢?预设:因为“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0.“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的意思是什么?预设: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和口的应用难道会不到位吗?

11.也就是说思想既然集中了,眼和口的应用就会到位了。

12.那么朱熹的读书法是什么?预设:“心到、眼到、口到”。

13.这三者可以调换位置吗?预设:不可以,因为只有心到了,眼和口才能更专心地读书、学习。

14.平时的你读书时是怎样做的?效果怎样?生1:漫无目的地读书,读完之后,没有记住多少。生2:当我对这本书很感兴趣的时候,就会特别认真地读书,甚至于其他同学喊我都听不见。师:那就让我们用心齐读这一部分吧。师小结:这便是用心读书和不用心读书的结果,如果想要得到高效的学习,就需要我们用心读,用心学。这样,不管做什么事,我们才有可能成功。

(二)学习第三部分。1.指名学生读第三部分。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清]曾国藩

2.这一部分的作者是曾国藩,那么曾国藩是谁呢?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3.这段话出自曾国藩的家书,这位伟大的清代名臣给了我们怎样的读书方法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本文的意思。

4.这篇小短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预设:读书人学习,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5.何为“有志”“有识”“有恒”?预设:就是有志气,有见识,有恒心。

6.非常正确,那么曾国藩是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的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预设:分层论述,从分号那里可以看出来。

7.那么咱们就一个分号一个分号地来看一下他是怎么论述的。哪位同学能来说一说从第一个分号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预设:有志气,就决不甘居下游。

8.这里的“断”是“决不”的意思,与咱们现代汉语的意思有所不同,需要注意一下。所以,我们读书学习仅仅有志气就够了吗?还需要有什么?预设:仅仅有志气不够,还需要有见识,有见识就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些说的都是没有见识的人。

9.这句话里面有两个典故,一个是“河伯观海”,一个是“井底之蛙”,这两个典故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河伯观海出自《庄子》: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意思是: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所以“河伯观海”和“井底之蛙”的意思差不多,都是形容人见识短浅。

10.这里运用典故说明了没有见识就没有办法沉下心来学习,容易自满自足的道理。

11.有见识可以让人看到自己的无知,但是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的无知了,却还是不坚持学习,这样的人可以成功吗?这则小短篇里是怎么说的?预设:不可以,文中说“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意思是有恒心就没有成不了的事情。

12.这三者可以缺少其一吗?预设:三者缺一不可。

13.只有“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相辅相成才能取得成功。

14.现在请小组内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整段的意思。

15.请同学们再次齐读文章,感悟文章内容。

小组合作的模式更能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由小组交流到班内交流,由小及大,从读到逐句分析,使得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句子的含义,从而深入理解句子的内涵。

三、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由三则小短文组成,第一则出自《论语》,告诉我们要谦虚好学、勤学好问;第二则是告诉我们读书要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其中,“心到”尤为重要;第三则告诉我们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我们知道了读书学习的方法,就明白了读书学习的要义,如果能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实际中去,将会更好地促进我们的读书与学习。通过总结回顾整篇课文,从而总结出学习读书的方法,并能将这些方法更好地应用到学习实际中去。

四、作业设计。

1.学完这篇课文,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写写课文中的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

2.背诵这篇课文。

小学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人谈读书》教案两课时合集


小学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人谈读书》教案两课时合集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重点字的读音和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疏通文意。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2)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事?谁来给我们讲一讲?(生讲述故事,师加以引导和评价)古人喜欢读书,古人又经常会把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态度写下来,供后世参考。今天,我们就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学习的。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出文章的内容要点。

2、联系自己平时的读书实际,加深对读书的认识。将自己收集的有关“书籍”和“书”的名言拿出来交流。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由冰心的一首小诗引入: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本诗通过比喻揭示:成功来自艰辛的奋斗的道理。(激励青年努力学习,艰苦奋斗。)

二、课前准备:

摘录有关“读书”或“书”的名言。

将它们拿出来交流。分小组,各小组先检查一下准备情况,然后讨论所摘录的是否符合“读书”“书”的范围。然后各小组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写出来。

教师小结:其实这些名言正如冰心老人告诉我们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作业:

1、冰心奶奶读书的体会是什么?(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哪些内容可以说明“读书好”?

3、抄写本文的字词及整理出五条有关“读书”和“书”的名言。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分析新课:(本环节由学生讨论整理)

1、本文的主要内容。(结尾一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读书有哪些好处呢?试着概括一下。

“读书好”这是全文的重点。

①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②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帮助。

④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3、“多读书”表现在哪些方面?

4、“读好书”在冰心看来又应是如何的?

三、就课文中出现的名著来让同学们说说他们所知道的内容。

如有关于《水浒传》中的人物名称及其绰号。

有关《红楼梦》中人物命运。

有关《三国演义》中人物的分类。等等。

四、让同学发问。

作业:

片段作文训练: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读一本好书如同与高尚的人交谈,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本书,仔细品读,你或许会有独特的读书体验,或许会产生一些感想,把你的感想或体验写下来,与人共享。

要求1、题材不限,题目自拟。

2、字数200字左右。

教学反思

本文内容浅显易懂,在引导学生学习时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课文中的一些书籍学生平时较少接触,了解的东西少,所以在第二节课时就比较难上。我就将该部分的内容转为请同学讲讲自己看过的,记忆深刻的书或一篇文章。这样一变学生的热情就来了,一改刚才死气沉沉的状态纷纷举手发言,有的甚至自己站起来抢着向同学叙述自己所看到的精彩的内容。有描述樱桃小丸子的任性,有的则描述蜡笔小新的调皮淘气,有的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景色,有的则描述自己家里的可爱的小猫小狗……我看了这样的情形不禁暗暗高兴,不按已定的教案来上课那也是很好的,最重要的是要在课堂上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能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虽然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但我在另一个方面上激起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他们进行课外阅读,并能够将自己所读到的文章说出来与大家共享。这就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课标》中“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这个目标。但课后还要多引导学生去阅读,特别是阅读一些名著,加深他们的文学修养。像中国的四大名著,文言文较多,学生看起来较难懂,可以先引导他们去读读简单的儿童版,然后再引导他们读读原著,这就可以加深他们对内容的理解。

片段作文训练是为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活动做好准备的,有的同学就做得很好,能够及时的完成,而有的同学却没有完成。从中可以看出有完成的同学是有所思考的去读书,读过之后才有所得;没有完成的同学可能是没有去看什么书或者是看了却没有思考结果是写不出来。看来,不仅要引导同学去阅读,更要教他们如何阅读,读后应做什么。

不足之处:在课堂的导入方面相对来说较难,如第一课时的导入可以换成俗语或谜语来导入如: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往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请打一物)谜底为

书。而第二课时则可以用同学们没积累到的有关书的名言来导入。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教案设计

一、名言导入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许多多高尚的人谈话。”别林斯基说:“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读书可以让我们了解古今中外的历史、风土人情、文化艺术,品味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困惑,体悟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及命运……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又是如何看待读书的呢?我们从冰心的《忆读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快速浏览课文后的“思考与练习”,尽快抓住阅读要领,带着问题读课文。(这一步通常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完成,主要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朗读。要求读准读顺。朗读中画出自己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借助文中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字音和词义。

重点词语:悬念笸箩酷爱消遣津津有味若有所失人情世故索然无味风花雪月自已

3、作者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是什么?可用文中哪句话概括?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是理解课文的关键。)

4、文章的思路是怎样的?

明确:由“读书好”引到应“多读书”并要“读好书”。

三、提取信息,概括要点

围绕着作者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作者回忆了哪些具体事例?请抓住关键词,从中概括第2段至第13段的思想内容要点。(这一步意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

思想内容要点:⑴读书好。这是全文的重点,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读书能扩大知识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⑵多读书。作者告诉我们,她从七岁开始读《三国演义》,直至晚年仍在“读万卷书”。⑶读好书。作者说,她“会挑选、比较”。

四、品味语言,理解句意

1、朗读第1段,思考文中关联词“一……就”的表达效果。

明确:由这个关联词构成的句子,让人感受到作者那压抑不住的情感,足见作者对读书有多么浓厚的兴趣、多么深切的体会。

2、讨论课后“思考与练习”三。

五、感受读书,总结归纳

1、作者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和读书感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学生自由发言,畅所欲言。)

2、教师总结归纳: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冰心能成为一个作家,与她的多读书是分不开的。只有“多读书”,“读好书”,你才会体会到“读书好”。希望同学们多读书。

附:板书设计

忆读书

冰心

能感染人、陶冶人

读书好能扩大知识面

有助于写作

读书体会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多读书:从七岁开始读书至晚年仍在“读万卷书”

读好书:会挑选、比较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教材分析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教材分析”,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的作者是女作家冰心,她创作的小说、散文及戏剧著作众多,并译成各种文字。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书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9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能够联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本课词语和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将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如诗如画的情境中,感受读书的重要性。

3、积累语言,像作者那样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事情。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受到语言美的熏陶。

4、鼓励学生在阅读时多问几个为什么,逐步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将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如诗如画的情境中,感受读书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受到语言美的熏陶。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用诗一样的语言,告诉我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一、交流谈话,导入新课:

师问,平日里你都喜欢读什么书?丛书中尼有什么收获?指名回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诗一样的文章,同学们一定等不及了,也想读读这优美的诗篇,请你们打开书,利用手中的字典、结合课后的生字表解决生字新词,将课文读通读顺。

1、学生初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错误发音,指导个别字的发音。

三、研读课文,了解内容;

这篇文章表达了自己热爱书的思想感情。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还应以读为主,为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较为深刻的感受文本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也为学生能够通过自己一遍一遍有效和真情的与文本对话。

四、品读课文,感悟内涵:

在设计品读课文这一环节中以各种不同的阅读方式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能够自主感悟,自发抒情,自然续情。

1、自由阅读课文,解决课前预设的问题:冰心少年时代是怎样读书的?你是否做到了“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选择几段读给你的同位听听,看看你的同位能否明白作者是怎样读书的?从书中学到了什么?。根据学生情况,及时指导学生用“心”来说话。用心来朗读。再指名朗读。

3、从课文中找到“总而言之”“同而言之”这两个词语,体会它们的意思和在文章中的作用。

4、读读课文的最后一节,回想文中一句句真情的话语,你能感受到作者想表达自己怎样的感情吗?

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五、感情朗读,深化主题;

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喜欢读书”的心情。个人,小组间互读,评议。

六、谈感受:

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读后的感受,你应该怎样读书?

作业设计:

搜集读书的名言警句

[板书设计]:

忆读书

读书好

多读书

读好书

五年级语文下册《忆读书》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词语;了解作者的读书经历;学习对比的手法。

2.过程与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体会作者不同年龄段的读书生活对她的影响,体会作者的读书心得。

教学难点:

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女作家寥若晨星。世纪老人冰心是文学界的常青树,从19岁成名到耄耋之年仍在创作。她能取得这么高的文学成就与她的勤奋读书是分不开的。她是怎么读书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她的文章《忆读书》。

二、新授

(一)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写了什么)

1.老师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8自然段(老师谦言自己抛砖引玉,以有感情的朗读来带动学生的情绪,迅速切入文本),学生各自放声朗读课文余下部分。(散读)

要求:划出自己难理解的词语,然后课堂交流。

强调:以下几个词语的读音:(若无ppt,学生读的时候写到黑板上)

笸(puo)箩(luo)天罡(gang)地煞(sha)消遣(qian)烦琐(suo)堆砌(qi)

注意文中的成语(课本第116页):

津津有味一知半解栩栩如生怒发冲冠无病呻吟(无病而呻)(每个齐读两遍)

2.紧扣题目思考: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主要内容是:冰心回忆了她读书的经历,和有关读书的感受。(标题就是内容的概括,抓住“忆”字)

(二)分析课文,朗读体味。(怎样写的)

1.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读书经历的?

——时间顺序(作者一生爱读书)

表时间的词语: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

到了中年以后;1986年;1989年。

2.对于读书,文中作者有许多感受,请圈划出描述这些感受的词句,朗读交流。

要求:朗读圈划的句子一定要结合作者当时的情感

(学生发言讲到相关(7)、(8)语句时,顺势穿插“对比”的知识和分析“好书的三个标准”。)

(1)《三国演义》:这是作者读的第一本书,所以印象特深刻,写得最详细。抓住‘咬了牙’‘居然’‘哭’等词,这与后文“心动神移,不能自已!”也相照应。

(2)《聊斋志异》:这对“我”的作文很有帮助。

(3)《水浒传》:着力描写的人物,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

(4)《精忠说岳》:没什么印象。

(5)《满江红》《声声慢》:酷爱古典诗词,能背,十分动人的,写尽…情绪。

(6)林译小说: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7)《红楼梦》:才尝到“满……一……”,“一个……的滋味”(不同年龄读同一本书的前后感受的对比)

(8)对《西游记》精彩《水浒传》人物栩栩如生

《封神榜》烦琐《荡寇志》人物索然无味

现代文艺作品的比较:从脑中抹去;

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9)第13自然段: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

(10)文章末尾: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小结:①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为“忆读书”服务。(写作方法是为文章内容服务的)

②从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语言表达等三方面,通过对比(两种事物相对比较)看出作者评判好书的标准。

③指出全文末句从总体上概括了作者的读书感受。

全班有感情地齐声朗读第11自然段到文章末尾。

3.“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3个分句各自强调的重点是什么?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给同学们2分钟左右的讨论时间,可以组为单位)

(先从课文中找依据)

——A读书好:开卷有益(对写作有益;读书是最大的快乐,让自己懂得做人处世的道理)

多读书:博览群书(数量要多、品种要多,涉及古今中外。)可罗列文中提到的各本书。

读好书:择善从之(要学会选择,因为只有好书才能让自己怡情知理。无意义的书不要读,注意文中好书的三个标准。)

B在意思上层层递进。

再齐读(第二次)(注意重音)这句话。

(三)总结:

(1)全文紧扣题目“忆”字,按时间顺序叙述,条理清晰。

(2)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作者的情感倾向。

(老师指着板书,试着让学生用“记叙了…表达了…希望…”总结。)

记叙了作者自己亲身的读书经历,表达了自己热爱读书、以读书为乐的情感以及对读书的认识,希望我们少年儿童认识到“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三、作业布置

1.必修作业:

积累词语,按格式抄写;翻阅词典了解成语的含义。

2.选修作业:

你读的书中,印象最深的是哪本书?准备一段内容简介,下节课与同学交流。

附板书设计:

读书好开卷有益

忆读书(经历感受)多读书博览群书

冰心时间对比读好书择善从之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创新教案


《忆读书》教案设计

一、教学设想:这篇文章我是想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由交流、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旨在引导青少年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课文内容分析

《忆读书》一文作者冰心先生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学生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通常在这一类的文章中我们看到的多是理论性的说教。如:读书会给我们带来的各方面的好处等等,让学生读来索然无味,自然也就无法激发学生对于读书的兴趣。而冰心先生这篇文章却另辟蹊径。首先文章开篇一句“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让人听来很亲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与自己谈活,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在整篇文章中,完全是对自己亲身经历的讲述,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跟随冰心奶奶成长,直到文章结尾得出结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娓娓道来之语,如心底之泉水,缀缓流进了学生的心中,让他终身难忘。

教学目标

①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法。

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③锻炼学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表达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方式:采用座谈的形式较好,可以给学生更大的想像、发挥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为老师提供创新,灵活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可由与书相关的名人名言、俗语或谜语导入。

例如:

谜语

千层宝典一翻开,

黑白纵横一排排,

历代往事它记载,

知识没它传不开。

名言:1.书是传播知识的工具。

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二)阅读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朗读文章,遇到生字生词可查字典或在小组内商讨解决。(约7分钟)

引导学生先分组分任务讨论学习课后的字词积累,然后每组自由进行交流学习。

1、给下列的字注音:

宴、凯、笸箩、丢、催促、凑、罡、煞、堆砌、寇

2、词语解析:

津津有味若有所失人情世故索然无味

风花雪月无病而呻

(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最大的信息量。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2.问题抢答。(可以小组为单位,优胜组给予表扬)

(1)冰心奶奶读书的体会是什么?

(2)哪些内容可以说明“读书好”?

设计说明:此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

参考答案:

(1)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①读书可以获得美的享受。②读书可以扩大知识面。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④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

(三)师生座谈

设计说明:(因为这是一个比较轻松的话题,课堂形式可以采用圆桌会议来布置,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陈述自己的见解,也有利于在开学之初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的亲近感)

1.为了活跃气氛,教师可先带头讲一下自己的读书体会。

2.学生之间交流发言。(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恰当引导)

附课堂发言实例:

学生1

:看了冰心奶奶写的《忆读书》后,我也有了自己看法。我想说一说小时候看的第一本连环画《三国演义》,刚一看马上就被里面的英雄人物吸引了,关羽、诸葛亮……。我最佩服诸葛亮足智多谋、运筹帷幄,三气周瑜,借东风大败曹操,真是让人佩服不已,从那以后,我就经常看历史故事,对我国的历史也就略有了解。

学生2

:我也认为看书比看电视好,书里面写的优美的句子、情节,在电视中是无法表现出来的。只有自己体会。我还记得,老师给我们朗诵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那一段景物的描写“月光洒在那一片叶子和花上……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多美的描写呀!我觉得我的欣赏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学生3

:就是,多读书对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我上小学时,妈妈经常给我买各种书籍,比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还有《小学生作文》,各种报纸杂志,我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快的提高。五年级时,我的作文还获得全国小学生征文比赛优秀奖呢。

……

师:我以冰心先生的话来结束这节课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四)作业

1.拟定一个本学期的读书计划。

2.课下准备一下,向同学介绍你看过的一本喜欢的书:,(可在口语文际课上进行交流,以学生语言组织、表述的情况及班内其他要求借阅的多少来打分)。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知识点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知识点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教案设计

知识与能力

1.整体感受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掌握课文中的丰富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2.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

3.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过程与方法

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与冰心老人对话,激发学习兴趣,养成热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文章思想内容的要点,对作者所说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有较透彻的理解。

难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分析概括能力,理解掌握课文中的丰富而富有

表现力的词语。

教具准备

录音机、课文朗读磁带、电脑(课件)

-1-

课时安排

两课时教学方法

问答法、讨论法、点拨法、反复阅读法(速读法、朗读法和细读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名言导入

谁能说说有关读书的名言?(回忆学过的名言,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积累。)(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3、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5、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6、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7、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导语: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又是如何看待读书的呢?我们从冰心的《忆读书》中去寻找答案吧!二、诵读活动----整体感知

(一)阅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1、了解作者、作品、文章体裁。2、快速浏览课文后的“思考与练习”,尽快抓住阅读要领,带着问题读课文。3、自由朗读。要求读准读顺。朗读中画出自己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借

助文中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字音和词义。

重点词语:悬念笸箩酷爱消遣津津有味若有所失人情世故

索然无味风花雪月自已

4、男女各为一组,互相听、读,指出对方朗读的失误与不足。5、听录音朗读,把握朗读的节奏和语气。(二)思考、交流

1、作者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是什么?可用文中哪句话概括?

明确:“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全文的中心)

2、作者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在文中圈画出表明顺序的

词语。(主要让学生理清记叙的顺序。)

时间顺序: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3、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主要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明确:由“读书好”引到应“多读书”并要“读好书”。第一部分:(1)总说。突出作者对读书感受、体会的强烈。第二部分:(2—11)先总后分。以自己幼时的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说明读书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从读书中能得到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第三部分:(12—13)侧重谈“读好书”,以作者80多年的阅读经验说明如何挑选,比较、选择好书。第四部分:(14—15)概括全文中心内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

4、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主旨

明确:课文通过回忆幼年时、少年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的读书经验,勉励青少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三)细读

带着“冰心介绍自己什么时候读了那些书?”这个问题去读。(四)交流

请学生在文中圈画作者幼时、少时读过的书。然后小组比赛,合上书本看哪组答得又多又准。幼时:《三国演义》(罗贯中)、《聊斋志异》(蒲松龄)、《水浒传》(施耐庵)、《荡寇志》(俞万春)、《精忠说岳》(钱彩)、《满江红》(岳飞)、《声声慢》(李清照)少时:《茶花女遗事》(小仲马)、《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封神榜》(许仲琳)

明确:这些内容体现了“多读书”这一中心。作者告诉我们,她从七岁开始读《三国演义》,直至晚年仍在“读万卷书”。三、小结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冰心能成为著名女作家,与她的多读书是分不开的。只有“多读书”,“读好书”,你才会体会到“读书好”。希望同学们多读书。四、作业

1、积累这课的生字词,并用“津津有味”、“若有所失”、“人情世故”等词语造句。

2、课外阅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冰心的作品,向同学推荐,并附推荐意见。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二、诵读活动(一)细读课文

1、圈画出能表明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2、交流

①、四人为一小组,交流。

如:读《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读《水浒传》让作者“尤其欣赏”、“气愤填胸”;读《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读现代优秀文学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已”;读《茶花女遗事》则让作者对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多年读书经历让作者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明确:以上内容体现了“读书好”这一中心。

-3-

②、概括归纳“读书好”的体会。(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快速筛选信息并会概括的能力。)

这是全文的重点,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读书能扩大知识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柳州风骨,长吉清才”);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3、细读12—13段

思考:作者关于“读好书”的体会是什么?

明确:书读多了,就会有比较,要选那些故事情节精彩、人物形象生动、有真情实感、语言质朴浅显的作品来读。

(二)品读-----品味语言,理解句意(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1、朗读第1段,思考文中关联词“一??就??”的表达效果。

明确:由这个关联词构成的句子,让人感受到作者那压抑不住的情感,足

见作者对读书有多么浓厚的兴趣、多么深切的体会。

2、如何体会“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明确: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出“我”对《三国演义》这本书的恋恋不舍,

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3、朗读第4段,作者在回忆自己幼时读《三国演义》的情形时,用“咬了牙”“居然”等词语,说说这些词语好在什么地方?

明确: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来说,读《三国演义》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这本书太吸引作者了,她决定咬牙读。用上“咬了牙”一方面很准确生动,同时表现了她对书的热爱。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表现了她读懂后的惊喜之情。4、讨论课后“思考与练习”三。

三、提升------感悟体会(学生自由发言,畅所欲言。)1、作者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

解和体会。

:这句话说明了冰心老人一生对读书的喜爱。书籍已经成为她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只要读到好书,她就非常快乐。她在这一生中读的书很多并积累下了很多的知识;体会到了冰心老人在她这一生的大部分时光都用在了读书和写作上,说明她对读书的孜孜不倦的精神。

2、你们有什么读书体会?(引导学生注意平时读书要有自己的体会)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读书经历,交流读书体会。四、拓展

1、交流自己喜欢的冰心的作品,向同学推荐,并附推荐意见。

可以有感情地朗诵一首小诗;可以背诵一段美文;也可以介绍一篇文章。(鼓励学生积极表现,读出真心、真情,获得美的享受。)2、趣味问答

①、“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是指哪三个人?

-4-

②、《三国演义》中“三国”指哪三国?③、《三国演义》中“三绝”指哪三个人?④、“岳母刺字”的故事你可能知道,你知道岳母在儿子背上刺下了什么字?⑤、“哪吒闹海”出自哪部书?

⑥、“倒拔垂杨柳”的好汉是谁?他是哪部书中的人物?五、总结课文,倡议学生课外时间多读好书。六、课外作业:

我们学习了冰心奶奶的读书心得,各位同学也交流了自己的体会,大家能不能结合自己的情况,制订一个本学期的读书计划呢?分析自己读书现状,制订读书计划。(列出推荐书目供学生拟定计划时选用。)七、课后记(做到及时反馈)

板书设计

忆读书

《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