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蝴蝶甲天下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17四年级上册《台湾蝴蝶甲天下》学案。
四年级上册《台湾蝴蝶甲天下》学案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宝岛台湾、对神奇美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是按事物的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
3.会认“繁、殖、蛾、凤、逆、辉、幽、乍”。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深刻感受台湾蝴蝶的美和奇,增强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蝴蝶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释题质疑
(一)春暖花开的季节里,蝴蝶翩翩起舞,谁能说说你知道的蝴蝶的品种,看见的是什么样子的蝴蝶。(交流)
(二)今天,我们到我国的宝岛台湾去欣赏那里的蝴蝶。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查字典。理解“甲”及“甲天下”的意思。
[(三)据题质疑。理解了课题,你有什么感受,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二)(展示课件第三屏)采用多种方法读词。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指明阅读要求。我们在本单元前面学习的三篇课文中了解了各种文章的叙述顺序,这篇课文对我们有哪些学习要求。课后问题给了我们学习这篇阅读课文的提示。(展示课件第四屏)指名读课后阅读提示。
(二)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台湾蝴蝶甲天下的?交流讨论。
[课文先总的台湾蝴蝶甲天下的原因。然后具体介绍蝴蝶的品种和蝴蝶谷的景象。总结:课文按事物不同方面连段成篇。]
四、布置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想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台湾蝴蝶甲天下的?
(二)同桌轮读喜欢的句段。
二、品读语段
[(一)默读课文,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台湾蝴蝶是名副其实的“甲天下”。边读边批注阅读感受。]
(二)小组讨论,交流感受。
(三)集体汇报:你是从哪些句子感受到台湾蝴蝶甲天下的?(分两步:一是品种多;二是蝴蝶谷的奇美。)
1.品种多。在学生汇报中教师相机引导:
(1)(展示课件第五屏步骤一)台湾的蝴蝶,大约有四百多个品种,而且名贵的品种不少。(你从这句感受到什么?板书:品种繁多)
[(2)文中重点介绍了哪些名贵的品种?(指名回答)(展示课件第五屏步骤二)(展示课件第六屏步骤一)图文对照,引导学生抓特点来判断其名称,说说判断的依据。(展示课件第六屏步骤二)提示要认真阅读课文语句。补充蝴蝶相关课外知识。(展示课件第七屏)小结:由此看来,这台湾蝴蝶不但品种多,而且非常珍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自己喜欢的蝴蝶的句子。]
2.蝴蝶谷的奇美(展示课件第八屏)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来体会。想象文中语句所表现的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
[(1)引导学生从成千上万、二百多万只、数不清、密密麻麻、一群群等词句中感受蝴蝶的数量大。
(2)想象:二百多万只蝴蝶翩翩起舞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展示课件第九屏)台湾蝴蝶的录像片。除了感受到数量大,你还感受到什么?(蝴蝶谷景色奇异)]
3.学生再次品读语句,读出自己对喜爱和赞叹之情,大家评议。
三、总结升华。
[1.启发思考:为什么只有台湾蝴蝶是名副其实的“甲天下”?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展示课件第十屏)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第一自然段句子的联系。]
2.深化主题。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感受。
四、拓展延伸。
1.为台湾蝴蝶谷设计导游语。
2.摘抄好词好句。
板书设计:
16*台湾蝴蝶甲天下??
品种繁多、珍奇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从课文题目入手,理解“甲天下”中“甲”的意思,接着解释“甲天下”的含义。学生通过查字典,相互交流说出了课文题目的含义。接着,我又设置疑问: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台湾蝴蝶甲天下的?为什么说台湾蝴蝶甲天下?学生带着疑问自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采取“读——找、议——读——说”的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在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让学生学会读书;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表达机会,让学生乐于表达。
延伸阅读
四年级语文上册《台湾蝴蝶甲天下》教案(语文S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台湾蝴蝶甲天下》教案(语文S版)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宝岛台湾、对神奇美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是按事物的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
3.会认“繁、殖、蛾、凤、逆、辉、幽、乍”。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深刻感受台湾蝴蝶的美和奇,增强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蝴蝶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释题质疑
(一)春暖花开的季节里,蝴蝶翩翩起舞,谁能说说你知道的蝴蝶的品种,看见的是什么样子的蝴蝶。(交流)
(二)今天,我们到我国的宝岛台湾去欣赏那里的蝴蝶。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查字典。理解“甲”及“甲天下”的意思。
(三)据题质疑。理解了课题,你有什么感受,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二)(展示课件第三屏)采用多种方法读词。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指明阅读要求。我们在本单元前面学习的三篇课文中了解了各种文章的叙述顺序,这篇课文对我们有哪些学习要求。课后问题给了我们学习这篇阅读课文的提示。(展示课件第四屏)指名读课后阅读提示。
(二)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台湾蝴蝶甲天下的?交流讨论。
(课文先总的台湾蝴蝶甲天下的原因。然后具体介绍蝴蝶的品种和蝴蝶谷的景象。)总结:课文按事物不同方面连段成篇。
四、布置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想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台湾蝴蝶甲天下的?
(二)同桌轮读喜欢的句段。
二、品读语段
(一)默读课文,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台湾蝴蝶是名副其实的“甲天下”。边读边批注阅读感受。
(二)小组讨论,交流感受。
(三)集体汇报:你是从哪些句子感受到台湾蝴蝶甲天下的?(分两步:一是品种多;二是蝴蝶谷的奇美。)
1.品种多。在学生汇报中教师相机引导:
(1)(展示课件第五屏步骤一)台湾的蝴蝶,大约有四百多个品种,而且名贵的品种不少。(你从这句感受到什么?板书:品种繁多)
(2)文中重点介绍了哪些名贵的品种?(指名回答)(展示课件第五屏步骤二)(展示课件第六屏步骤一)图文对照,引导学生抓特点来判断其名称,说说判断的依据。(展示课件第六屏步骤二)提示要认真阅读课文语句。补充蝴蝶相关课外知识。(展示课件第七屏)小结:由此看来,这台湾蝴蝶不但品种多,而且非常珍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自己喜欢的蝴蝶的句子。
2.蝴蝶谷的奇美(展示课件第八屏)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来体会。想象文中语句所表现的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
(1)引导学生从成千上万、二百多万只、数不清、密密麻麻、一群群等词句中感受蝴蝶的数量大。
(2)想象:二百多万只蝴蝶翩翩起舞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展示课件第九屏)台湾蝴蝶的录像片。除了感受到数量大,你还感受到什么?(蝴蝶谷景色奇异)
3.学生再次品读语句,读出自己对喜爱和赞叹之情,大家评议。
三、总结升华。
1.启发思考:为什么只有台湾蝴蝶是名副其实的“甲天下”?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展示课件第十屏)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第一自然段句子的联系。
2.深化主题。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感受。
四、拓展延伸。
1.为台湾蝴蝶谷设计导游语。
2.摘抄好词好句。
板书设计:16*台湾蝴蝶甲天下
品种繁多、珍奇
教学反思:
孩子们通过学习了解课文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深刻感受台湾蝴蝶的美和奇,增强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四年级语文上16台湾蝴蝶甲天下教案
教学
要求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台湾蝴蝶的奇与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积累词语。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重点
难点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台湾蝴蝶的奇与美。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台湾的蝴蝶的。
教学
课时一课时
台湾蝴蝶甲天下
祖国的宝岛台湾,地处亚热带,雨水充足,气候温暖,一年四季,草木常青,鲜花盛开,非常适合蝴蝶的繁殖(fánzhí)和生长。[①这句话从哪几方面讲台湾适合蝴蝶的繁殖和生长?]台湾的蝴蝶种类之多、数量之大都位居世界前列,所以人们不禁发出了“台湾蝴蝶甲天下”的赞叹。[②为什么说“台湾蝴蝶甲天下”?]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台湾蝴蝶数量之大、种类之多都位居世界前列,得到“台湾蝴蝶甲天下”的赞誉。
台湾的蝴蝶,大约有四百多个品种。其中有不少名贵的品种。它们各有各的特点。[③台湾的蝴蝶总的来说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儿知道的?]如蛇头蝶,它的翅膀上端有像蛇头一样的图案,两翅一张,足有脸盆那么大。[句导读:用日常生活中的“脸盆”与蛇头蝶作比较,形象地写出了蛇头蝶的大小,同时交代了这种蝴蝶名称的由来。]皇蛾(é)阴阳蝶的双翅大小不对称,左翅小为阴,右翅大为阳。最美丽的叫黄裙凤(fènɡ)蝶,被誉为“蝶中皇后”。它后翅有金黄色的花纹,在逆(nì)光下能反射出灿烂夺目的珍珠般的光辉(huī)。这种色彩,是蝴蝶世界中独一无二的。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先概括介绍蝴蝶的品种,再具体介绍蛇头蝶、皇蛾阴阳蝶、黄裙凤蝶这三种名贵蝴蝶的特点。
台湾有不少山谷,里面有成千上万的蝴蝶,被称为蝴蝶谷。其中,最有名的要算高雄附近的黄蝶翠谷。谷内古木参天,流水叮咚,野草翠绿,鸟语花香,环境十分清幽(yōu),是蝴蝶栖息繁衍的乐园。[句导读:这句话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这里有山有水,有声有色,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给人既清幽又美妙的感觉。][④介绍蝴蝶谷的景色想要说明什么?]这里盛产黄色蝴蝶,一年能繁殖二百多万只。[⑤从“二百多万只”可以看出什么?]每天太阳一出来,就可以看见数不清的黄蝴蝶,在树林花丛间、山石溪水边翩(piān)翩起舞,把谷底的绿草和鲜花全遮盖了,仿佛仙女从空中撒下密密麻麻的花朵一般。[句导读:文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再现了黄蝶翠谷群蝶纷飞的美景。][⑥“数不清的”“全遮盖了”等语句说明了什么?]每一朵鲜花的花蕊(ruǐ)上,都有一只或几只蝴蝶在吮(shǔn)吸花蜜。乍(zhà)一看,真分不清哪是鲜花,哪是蝴蝶。奇异的景色吸引了众多的游客。穿着花衣服的游客一走进山谷,一群群蝴蝶就会围着他们飞舞,有的还往他们脸上扑去。这时候,连游客们也仿佛变成美丽的花蝴蝶了。[⑦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介绍台湾的蝴蝶谷,并详细介绍了黄蝶翠谷的蝴蝶繁殖力强、数量多以及人与蝶和谐相处的情景。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台湾蝴蝶的奇与美。
中国地图、蝴蝶谷的影片。
一导入
1.(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到台湾并简单介绍。
台湾有哪些宝?
它有甘蔗、樟脑丸……还有很多珍贵的蝴蝶。(出示课文题目)
2.引出课文题目,理解“甲”。
“甲”在这里该怎样理解?
二欣赏画面,激发兴趣
1.想不想看看这天下第一的蝴蝶?
(随着音乐让学生欣赏各种画面)
2.你现在知道台湾蝴蝶为什么天下第一了吗?课文又是怎样介绍的呢?
三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1.我们首先要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同学们自己小声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要查看生字表。
2.和学习小组的同学一起读课文,注意听清字音,对同学读得不准确的字音要帮助纠正。
3.出示生字卡片反馈学习情况。
采取多种形式认读。
繁殖——繁、殖皇蛾——蛾黄裙凤蝶——凤逆光——逆
结合生活理解“逆光”的意思。
光辉——辉幽谷——幽
什么是“幽谷”?(出示课文中的句子帮助理解)
其中,最有名的要算高雄附近的黄蝶翠谷。谷内古木参天,流水叮咚,野草翠绿,鸟语花香,环境十分清幽。
乍一看——乍
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到“乍一看”。
四了解主要内容
自读课文,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第1自然段:台湾蝴蝶甲天下。
第2自然段:蝴蝶品种多,名贵的品种不少且各有特点。
第3自然段:蝴蝶谷景色奇异。
五默读自学
提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台湾蝴蝶的繁多与珍奇?
1.学生独立学习。
2.学习小组交流。
3.汇报学习收获。
你们从哪些词语、句子中感受到了台湾蝴蝶的繁多、珍奇?
(1)繁多:(列数字说明品种多)
四百多个品种成千上万一年能繁殖二百多万只
①想象:二百多万只五彩缤纷的蝴蝶翩翩起舞是一种怎样的情景?
学生甲:彩蝶翩翩飞,一定非常美!
学生乙:那么多五彩缤纷的蝴蝶在一块儿,会像一片片彩霞,令人目不暇接。
学生丙:我想那里简直是花如蝶,蝶如花,犹如仙境!
②想不想看群蝶飞舞的样子?(课件出示群蝶飞舞)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2)珍奇:
①这里的蝴蝶有不少是世界上少有的珍品,举例说明。
蛇头蝶皇蛾阴阳蝶黄裙凤蝶
②“乍一看,真分不清哪是鲜花,哪是蝴蝶。”这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啊!
这里简直就是蝴蝶的天堂!游人来到这里,仿佛进入了神秘的仙境,顿时感到目不暇接、心旷神怡。是啊,置身其中,究竟是花美,还是蝶美,谁又分得清呢?给这段文字配上音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再来感受一下蝴蝶谷环境之美,群蝶飞舞之美,游人心境之美!
4.看了这些,你们想说些什么?
台湾蝴蝶
5.为什么台湾会有那么繁多、珍奇的蝴蝶呢?齐读第1自然段。
(祖国的宝岛台湾,地处亚热带,雨水充足,气候温暖,一年四季,草木常青,鲜花盛开,非常适合蝴蝶的繁殖和生长。)
六总结全文
1.台湾蝴蝶有四百多种,课文只向我们介绍了几种,请学生把想象中的台湾蝴蝶画出来,并取一个合适的名字。
2.欣赏同学的画,同学们课下可以到网上寻找有关资料。
1.多媒体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为我们的教学开拓了广阔的领域。在学生无法感知一个事物时,教师可设计图像,使抽象的语言文字成为可感知的画面。教师可从网上下载课文中具体介绍的三种蝴蝶的图片,在讲解课文第2自然段时,通过让学生猜测来认识这三种蝴蝶。学生交流时,教师先打出一种蝴蝶的图片,由学生自己说出判断的依据,在猜蝴蝶的过程中体会出蝴蝶的特点并用朗读表现出来。猜这个形式本身就足够引起学生的主动性,况且要猜准确,势必要深入研究课文内容,就不用老师苦口婆心地交代了,可谓一箭双雕。在猜的过程中,在彼此的争论中,“皇蛾阴阳蝶”的“阴阳”是什么这个难点也突破了,图片也物尽其用。同时,教师还可以下载一些台湾蝴蝶标本图片,让学生对台湾蝴蝶有更多的了解,为学生打开信息之窗,开拓学生的视野。
2.教学本课时,教师应让学生从课文题目入手,理解“甲天下”中的“甲”的意思,接着解释“甲天下”的含义。学生通过查字典,相互交流说出了课文题目的含义。接着,教师设置疑问: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台湾蝴蝶甲天下的?为什么说台湾蝴蝶甲天下?学生带着疑问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做记号,教师则巡视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1.读一读,把下面的音节补充完整。
h辉y幽ì逆f繁zh乍
2.摘抄本课中你喜欢的四字词语。
3.课文是写蝴蝶的,为什么开篇介绍台湾的地理环境?
台湾的蝴蝶
台湾蝴蝶有400种之多,名列世界之冠,其中最为名贵的有大红纹凤蝶、蛇头蝶、红边小灰蝶、宽尾凤蝶、皇蛾阴阳蝶、兰屿黄裙凤蝶等。台湾蝴蝶的活动区域,主要在南投县的埔里、雾社及阿里山一带。在屏东县还发现了9处蝴蝶谷。每年入冬,成千上万只五光十色的蝴蝶云集在蝴蝶谷里过冬。在台湾蝴蝶的活动地区,有不少人专以捕蝶为业。有的做成蝴蝶画,有的制成蝴蝶标本,这些蝴蝶产品,都深受人们欢迎。
台湾的蝴蝶,有的深藏高山,如世界稀有的大型蝶类宽尾凤蝶;有的潜居森林,如珍贵的波红水灰蝶;也有的舞于平原,如喜欢成群结队蹁跹河岸溪旁的薄黄蝶。台湾在春、夏、秋三季百花盛开的时候蝴蝶最多,这大概是花邀蝶、蝶恋花的缘故。到了冬季,蝴蝶大多会集于山谷里。比如高雄美浓镇的山谷里,每年大约有数百万只蝴蝶聚集在那里,当人们走进山谷时,它们就会飞舞起来,把行人团团围住,形成了当地一种奇特的景观。每年,许多外地旅客都会特意到那里去观赏这大自然的美丽奇观。
台湾蝴蝶品种多,数量大,每年捕捉的蝴蝶达4000万只之多,是世界捕蝶量最大的地区。为了观赏和研究蝴蝶,台湾民间建有赏蝶学会,不时举办研究蝴蝶的学术报告,交流研究蝴蝶的情况,借以提高人们对蝴蝶的观赏力。很多人把各种蝴蝶制作成标本,或绘成各种蝴蝶画,成为非常精致的艺术品。
语文四年级上册《蝴蝶的家》课堂教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蝴蝶的家》教案设计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对蝴蝶的家这篇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那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24课生:蝴蝶的家
师: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谁还记得?(生答)二、品读感悟、理解课文。
1、小组交流讨论,解决前置性作业:
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体会到作者为蝴蝶着急的急切心情?用“~”画出,并简单写出自己的感受。
2、学生汇报。(1)第一段:预设:
如果汇报到第二句时,教师引导,找学生读第二句(出示第二句)根据图片指导学生读出天气的可怕。
师:在这样的天气里作者想到了蝴蝶,咱们来看第二自然段。哪些语句写出了作者的着急呢?
(2)第二段:预设:
生:读出第二段描写蝴蝶的句子,并分析出蝴蝶是弱小的。师:是呀!(师带着学生读二段)
师:这样弱小的蝴蝶遇到了那么可怕的风雨可能会让你想到什么?(学生会做出猜测:死了、打折了翅膀等等)
师: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的着急。(出示,领着学生齐读)接下来看三自然段从哪些语句看出了作者的着急?
(3)第三段:预设:生:读为蝴蝶找家的语句。
师:我们来看一看作者为蝴蝶找了哪些家?寻找后的结果都是什么?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生回答)
师:作者为蝴蝶找的地方是蝴蝶的家吗?(不是)因为这些地
方都不能避雨。那看一看老师将作者描写的语言变成这样了,好不好呢?为什么?
(让学生分析语言的精彩)
师:都用“不能避雨”让人觉得枯燥乏味,那就让我们再逐句读一读这一部分,好好的品一品作者是怎么写的。
(学生逐句读,每一句做具体的分析,把作者的言外之意说出来,具体分析反问、设问)
师:作者开始用了一个疑问句,后来又有了回答,这样的修辞手法有同学知道吗?(设问)希望在以后我们的习作中,对这样的修辞多多加以运用。
师:作者用不同的语言形式都在告诉我们这些地方不是蝴蝶的家。雨中的蝴蝶真是让人牵挂啊!那么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张开你想象的翅膀,让我们也来找一找。(出示句型,仿写)
(学生读自己找的句子)3、引出主题
师:蝴蝶有没有家呢?文中第五自然段的小女孩是怎么说的?(找同学读)
师:从小女孩话里的三个一定我们看出了小女孩迫切希望(蝴蝶有家)这种愿望也是作者和我们的愿望,让我们来读一读吧!(齐读)
三、拓展阅读
师:作者用华丽的辞藻具体的将这篇文章描述出来,同时另一位作者用另一种文体——诗歌的形式高度概括出来了,我们来读一读。(找同学读)
四、小结
正是作者这颗纯真的童心唤起我们要关爱生命,关心弱小,让我们共同祝愿蝴蝶都能找到自己美丽而香甜的家。
五、课后查资料
师:最后,老师问问大家,想知道蝴蝶有没有家吗?那课后去查一查资料说给你的同学听。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蝴蝶的家》教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蝴蝶的家》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避、撼、喧”等8个生字(含有1个多音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蝴蝶的怜惜,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3.体会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课文中的应用,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积累好词佳句。
4.激发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去探索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雨中蝴蝶的担忧与牵挂,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教学难点
把握修辞在文中的应用,体会其表达效果;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蝴蝶的图片,播放蝴蝶飞舞的视频,激发学生对蝴蝶的美好想象。
导语:同学们,看到这些美丽的图片和动画,你们的脑海中出现了哪些词语呢?
示例:五彩斑斓……蝴蝶的翅膀五彩斑斓,就像美丽的花园。
翩翩起舞……美丽的蝴蝶在阳光下翩翩起舞。
2.教师简单总结,导入新课。
过渡:同学们说得不错,从这两个词语中,老师能体会到你们对蝴蝶的喜爱。像你们一样,很多人都喜欢蝴蝶。有人说,蝴蝶是会飞的花朵,是美丽的精灵。阳光下,我们迷恋于它们轻盈的舞姿、迷人的风采。可是当风雨来了,这些大自然的舞蹈家,又去向何处呢?它们的家在哪里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燕志俊的散文《蝴蝶的家》,开始我们的探寻之旅。
3.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齐读课题。(板书:蝴蝶的家)
明确:这个标题很形象。蝴蝶怎么会有家呢?它们的家在哪里?是什么样子的?这一连串问题吸引着学生阅读课文,一探究竟。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及课文的相关知识。
燕志俊(1907—1982)又名燕遇明,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著名作家。出身于书香门第。五四运动后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酷爱文学,常在《小说月报》《新女性》《语丝》等杂志上发表新诗、散文等,得到沈尹默和郑振铎的赏识。从事写作50余年,著作有中篇小说《苦女翻身记》,长诗《枯树开花》,短诗《山乡女儿》《碧叶集》等。
关于蝴蝶的诗词名句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唐]李商隐《锦瑟》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唐]黄巢《题菊花》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南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2.听音频朗读,一边听,一边学习停顿和朗读的语气。注意自己读不通的地方。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4.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相机纠正,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会认的字:躲避(bì)震撼(hàn)喧(xuān)嚷素(sù)洁沾污(wū)家雀(qiǎo)儿炊烟(yān)屋檐(yán)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圈画不懂的地方。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并说说每一层次的主要内容。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直抒胸臆,写作者对蝴蝶的担忧和关心之情。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写“我”对蝴蝶的家一遍遍设问、猜想、找寻、否定,表现了“我”对蝴蝶命运的担忧和关爱。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写一个女孩儿对蝴蝶的家的美好猜想。
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以苦寻无果收束全文,给人留下无尽遐想的空间。
3.指名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通过作者想象下雨时蝴蝶无处藏身而为蝴蝶担心的事,表现了作者对蝴蝶的关爱,告诉我们要关爱弱小,关心需要帮助的小动物。
4.教师出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阅读要求:
(1)画出文中表现作者为蝴蝶担心的句子。
(2)画出文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种种猜想。
(4)与同学交流讨论,说说蝴蝶的家还可能在哪里。
5.汇报展示,品析课文。
(1)我常想,下大雨的时候,青鸟、麻雀这些鸟都要躲避起来,蝴蝶怎么办呢?(如何理解“常想”一词的表达效果?读句子,拓展思维,说说作者还会想些什么。)
明确:“常想”就是经常想,一次又一次地想,不止一次地想。可见作者对蝴蝶的着急、担忧、关爱。
(2)天是那样的低沉,云是那样的黑,雷、电、雨、风,吼叫着,震撼着,雨点密集地喧嚷着,风将银色的雨幕斜挂起来,世界几乎都被冲洗遍了,就连树林内也黑压压的、水淋淋的,到处都是湿的。(这是一处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预设:首先引导学生抓住句中的核心词语“天、云、雷、电、雨、风、树林”等,可以很快确定这属于自然环境描写;然后讲解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并结合语句具体分析。
明确:这是一处自然环境描写,写出了暴风雨扫荡天地的情景,突出了环境的恶劣。这样的天气简直是有意为难蝴蝶,为下文写作者担心蝴蝶无家可归埋下了伏笔。
(3)读第2自然段,说说蝴蝶有什么特点,这样的蝴蝶在暴风雨中可能会有怎样的后果。
预设:找出第2自然段中描写蝴蝶的一组排比句,提炼出其中的关键性词语,概括蝴蝶的特点。蝴蝶在暴风雨中可能产生的后果则要借助学生的想象,作者并未直接写出,给了读者思考的空间。
明确:蝴蝶的特点是轻盈、素洁、柔弱、无力。这样轻盈素洁、柔弱无力的蝴蝶在那样猛烈的暴风雨中可能会产生的后果有①雨点会把蝴蝶的翅膀打落,使它不能飞翔;所以作者说——它们的身体是那样的轻盈,载不动一个水点;②泥点会把蝴蝶的彩粉弄脏,它不再圣洁美丽;所以作者说——它们身上的彩粉是那样的素洁,一点儿水都不能玷污上的;③狂风暴雨会把蝴蝶吹落在泥泞中,直至死去,所以作者说——它们是那样的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④翅膀会被雨点打湿。⑤会被风吹得不知去向。⑥彩粉会被雨水冲刷,失去原有的美丽。⑦沾上泥污,摔在地上,再也无法飞起来。
(4)找出文中描写作者为蝴蝶着急的句子,认真体会作者的心情。
明确:第2自然段末句——“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着急。”第3自然段末句——“我真为蝴蝶着急了。”第4自然段末句——“我真为蝴蝶着急了。”“着急”一词反复出现,可见作者心情之急切,充分表现出作者对蝴蝶的关爱之情。
(5)第3、4自然段都描写了作者在寻找蝴蝶的家,两段中作者的心情有什么不同吗?
明确:第4自然段中作者的心情更加着急,对蝴蝶的担忧越来越深。原因有①找了那么多地方都找不到,就会越找越着急。②作者寻找得更细致了,似乎就要找到了,可是仍旧没有见到蝴蝶的家在哪里,所以更加着急了。
(6)作者都为蝴蝶找了哪些家,哪些地方,勾画出来,体会一下作者每一次猜想,每一次探寻后的心情怎样。
明确:
6.深化理解课文,拓展思维。
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你有新的想法告诉作者吗?
预设: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拓展思维空间,想一想蝴蝶可能落脚的地方,如崖壁的山洞里、花瓣下等,合理即可。
四、拓展阅读,赏析名段
过渡:暴风雨要来了,作者为柔弱的蝴蝶担心,不知道它们栖息在哪里,会不会受到暴风雨的摧残。从作者动人的文字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他的那份担忧、焦急,他对小生命的爱让我们深受感动。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一下李汉荣的《对一只蝴蝶的关怀》,看看片段中的小朋友对蝴蝶抱着一种怎样的情感。
1.出示课外阅读片段,指名学生朗读。
初夏的一个上午,我去河边散步,看见河湾的岸边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神情紧张专注,好像在讨论一件重要的事情。我轻轻走近他们,才看见他们正在营救一只在水面上盘旋挣扎着的花蝴蝶。那蝴蝶也许翅膀受伤了,跌入水中又使翅膀过于沉重而无法飞行。小男孩将一枝柳条伸向水面,但柳条太短,小女孩又折了一枝柳条,解下自己的红头绳将两根柳条接起来,终于够着那只蝴蝶了,然而它仍然不配合,不知道赶快爬上这小小“生命线”。小女孩急忙摘下头上的蝴蝶形发卡,系在柳条的一端,让小男孩投向水面的蝴蝶附近,示意它:这是你的同伴来搭救你了,你不认识我们,你总该认识你的同伴吧。果然,那弱小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缓缓地挨近这一只“蝴蝶”,缓缓地爬上这只“蝴蝶”结实的翅膀,小男孩慢慢地将柳条移向岸边,蝴蝶终于上岸了,两个孩子快乐得又说又笑起来。
我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然而,两个孩子又商量起了这只蝴蝶今后的生活。他们小心地把蝴蝶放在阳光下的草地上正开放着的一丛野蔷薇花上,让它一边晒太阳,一边汲取花蜜。但是,他们仍觉得这种安排不到家,他们担心贪嘴的鸟啄食了这需要安静疗养的可怜蝴蝶,就采了几片树叶搭起一个简易的绿色“避难所”,将蝴蝶护在里面。他们相信,待它安静休息一些时候,伤口愈合,体力恢复,它就能重新飞舞在春天的原野上。——李汉荣《对一只蝴蝶的关怀》
2.教师出示要思考的问题,学生分组交流讨论,推举代表汇报。
(1)小男孩和小女孩是如何关怀一只蝴蝶的?(用柳条营救花蝴蝶,帮助蝴蝶晒太阳、汲取花蜜,搭建“遇难所”保护蝴蝶)
(2)蝴蝶得救后,小男孩和小女孩的心情怎样?(高兴、欢快)
(3)从小男孩和小女孩关怀蝴蝶的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关爱弱小的生命,爱护生存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多一点关爱,少一点淡漠,多一点善良,少一点算计;等等)
五、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动物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关爱它们,才能共创和谐家园。把这样的观念牢记在心,以悲悯的情怀去关注周围的小动物,不仅是一个人高尚道德的体现,也能塑造我们美的灵魂。
小结:一节课时间虽短,但我们所学的内容十分丰富。同以前一样,我们先从生字入手,了解了字音、字形,在此基础上,分析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尤其是文中的一些关键语句,描写生动,富有感染力。同学们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老师惊喜地看到了你们独特的想法,非常不错。同学能,值得表扬;同学不仅,还,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引导学生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
(2)引导学生交流本节课学到的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3)引导学生在课外搜集关于关爱动物的名言。
关爱动物的名言
•爱护动物,让人类不孤单!
•动物是人类亲密的朋友,人类是动物信赖的伙伴。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请爱护动物。
关于动物的歇后语
•猫捉老鼠狗看门——本分事•飞蛾扑火——自取灭亡•鳄鱼的眼泪——假慈悲
•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老鼠钻在风箱里——两头受气•小老鼠上秤盘——自称自
(4)引导学生改写课文的形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蝴蝶的家
麻雀的家在屋檐下,
青鸟的家在大树上,
蝴蝶呀蝴蝶,
下雨的时候,
你去了哪儿?
麦田、松林、老树干寻不见你的踪迹,
花朵、石桥、屋宇下都不是你的家。
你轻盈的身体怎么禁得住狂风的肆虐,
你素洁的双翅怎么受得了雨水的冲刷!
蝴蝶呀蝴蝶,柔弱的蝴蝶,
你是那么让人担心,叫人牵挂……
亲爱的蝴蝶,其实,我的家就是你的家!
爱心为你编织成温馨的家,
不管电闪雷鸣,任凭风吹雨打,
不要害怕,快快回家!
六、作业设计,巩固提高。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语文四年级上册《蝴蝶的家》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蝴蝶的家》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言辞优美的散文,以问题为线索,思考蝴蝶的家有哪里,以雨天蝴蝶躲藏在哪里贯穿全文,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具有的善于思考,长于观察的良好的科学素养。
学情分析:
课文篇幅比较短小,线索明晰,语言优美,学生比较喜爱。学生在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中已经尝试着养成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思考的阅读习惯,对本课的学习十分有利。
教学建议:
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语。
2.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再试着把问题分类,选出值得思考的问题并解决。
3.归纳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多种形式理解重点词语。
2.读与品词相结合,读与想象相结合,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在读中加深对词句和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读中升华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对蝴蝶的怜惜,激发学生关爱弱小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难点
学习中尝试着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思考的阅读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语。
2.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再试着把问题分类,选出值得思考的问题并解决。
3.归纳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归纳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难点
落实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思考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个幸福的家,那你能说说家是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言。(家是温馨的港湾,让我们的心暖和,家是遮风挡雨的港湾,让我们休息停靠……)
教师引入:(出示课件)同学们看,花丛中、阳光下,小动物们在自由自在地翩翩起舞。突然,天空中电闪雷鸣下起了大雨,青鸟、麻雀都回家躲避起来了,小蝴蝶躲到哪里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探寻蝴蝶的家。
二、自读课文,认读生词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生字词勾画出来多读几遍。
2.刚才同学们读课文都很认真,我们先来检查一下生词。
出示第一组词语:吼叫、震撼、喧嚷、雨幕、黑压压、水淋淋。
指名读。齐读。
这些词中你有不理解的吗?
3.出示第二组词语:轻盈、素洁、沾污、柔弱。
谁想读读这几个词?
这几个词语都是描写谁的?(蝴蝶)
你有不理解的词吗?
读了这几个描写蝴蝶的词语,你有什么感受?
4.同学们还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学生自由提出解答。(也未可知、翻转不定、家雀儿)
5.指名读课文。
三、再读文章,提出问题
1.交流所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2.梳理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下节课学习。
3.整理问题,每小组保留三个问题。
四、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1.理解了词语,我们对课文的理解会有所提高,下面让我们带着自己的问题,来读一读1、2自然段。
2.请同学们谈谈你刚才提的问题解决了没有。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中所描述的内容有强烈的对比效果:雨很大,而蝴蝶却很弱。这让作者为蝴蝶捏了一把汗,产生了着急的情绪。就让我们下节课接着去探索蝴蝶的家。
板书设计:
蝴蝶的家
我的问题: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
作者为什么特别在意这个问题?
它们的家为什么是美丽香甜的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品读课文,依据问题,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归纳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难点
落实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思考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蝴蝶的家》。紧扣上节我们提出的问题读中解决问题。
二、品读感悟,理解课文
1.刚才我们初读了课文,你感受到作者的心情了吗?是什么心情?(作者为蝴蝶着急、担心)你们呢?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能感受到作者为蝴蝶着急、担心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心体会,用笔画出有关的语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2.学生汇报。
(1)天气是怎么难为蝴蝶的?谁来读一读。找学生读第二句,(出示第二句)此时作者心里在想什么呢?谁能读出作者的这种心情。
是啊!此时,天低、云黑、电闪、雷鸣、风狂、雨骤,让人听着心惊,看着害怕。这真是难为蝴蝶呀?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然后再齐读。
(2)还从哪儿可以看出作者为蝴蝶着急、担心?
预设:
①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着急。
从“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看出作者为蝴蝶着急、担心。
②教师引导学生:为什么从这看出为蝴蝶着急、担心?作者当时在想什么?
③作者刚才想到了什么?(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由作者想到的你想到了什么?让我们读出蝴蝶的美丽与柔弱。
是啊!这样轻盈、素洁、柔弱的蝴蝶怎么能不惹人喜爱?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
④如果再想下去,作者会想到什么?这样美丽柔弱的蝴蝶要经受这样的打击,想到这里,这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
此时作者是什么样的心情?谁能通过你的读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此时的心情。
(3)“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我真为蝴蝶着急了”。这句话在文中两次出现,“我”因为什么为蝴蝶着急了?(作者找了多次都没有找到蝴蝶,所以更着急了。)
①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为蝴蝶找家时的着急心情,勾一勾、读一读。
②通过对读的方式来理解课文。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作者真为蝴蝶着急了。
③一次次猜想,又一次次否定,作者一次次为蝴蝶找家,希望的是什么?
(4)还从哪可以看出作者为蝴蝶着急、担心?
(5)让我们来读一读小女孩的话。
(出示第五自然段)
①小女孩是怎样看待蝴蝶有没有家这个问题的?(三个“一定”)
②小女孩连续说了三个“一定”,你们想一想,小女孩在说这些话时心里在想什么?
③在这篇文章里,这仅仅是小女孩的心声吗?你能从小女孩的话中体会出作者哪种美好的愿望?
小结:让我们再读小女孩的话,通过小女孩的话把作者的美好愿望表达出来。
三、课外拓展
同学们,你们认为蝴蝶有家吗?这个美丽而香甜的家会在哪里呢?张开你想象的翅膀,说一说。
四年级上册《白鹅》学案
四年级上册《白鹅》学案
第一课时
◆单元导读,梳理要点
1、阅读单元导语。
2、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老师从三方面引导与梳理:学习内容、课文特点、学习要求。)
3、揭题,引入本课。(可结合出示挂图或课件简笔画)
◆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1、学习小组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或同桌互教互查)
2、教师分类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如,8个认读的生字,课文中注音的其他词,“待”等容易读错的词语。)
3、指名分自然段试读。(注意正音、读通读准)
4、指导写字。(引导观察、发现,自主识记字形,重点指导笔画多和字形复杂的字。)
◆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用课文中的词概括)
1、口头填空:这是一只-----------------的白鹅。(高傲、傲慢、从容不迫、一丝不苟、架子十足、有着老爷脾气、需要人侍侯……)
2、你从哪里知道这是一只高傲的白鹅?(引导学生找相关段落,并完成如下板书。)
姿态:左顾右盼
叫声:引吭大叫
步态:从容不迫
吃相:架子十足
◆初识“高傲”
1、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你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2、品词:伸长头颈,左顾右盼。
3、表情朗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作业
1、写生字。
1、朗读课文,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1、听写生字词,订正。
2、导入:你还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学习第三、第四自然段,再识“高傲”
1、出示两句话:
⑴鹅的叫声很高傲。
⑵鹅的步态,更是傲慢。
2、讨论:作者是怎样把叫声和步态写具体的?找出重点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的写法。
3、小练笔(填空)
⑴厉声_______厉声_________________大叫厉声______________大叫(从这五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⑵鹅的步调_______,_______的,颇像_______________出场。(从这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研读第五、六、七自然段,总结“高傲”
1、引导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并带这问题研读、交流。
如:⑴“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哪些地方使我们发笑?最可笑的是什么?
⑵鹅吃饭时为什么“非有人侍候不可”?是怎么侍侯的?
⑶作者怎样仔细观察鹅的吃相?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⑷鹅的吃相表现出它的高傲,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品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⑴食料简单的句子。(一日三餐、三样东西)
⑵吃法有板有眼的句子。(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从容不迫;先……再……然后……)
⑶鹅老爷脾气的句子。(每逢……就……责备、架子十足)
⑷有人“侍候”的句子。(堂倌、非……不可)
⑸狗“扬长而去”的句子。
3、返顾全文:鹅的“高傲”,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体会情感,朗读背诵
1、作者写鹅的“高傲”,你有什么看法?(透过字面体会作者对鹅深深的喜爱之情)
2、朗读、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作业
1、抄写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
2、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动物,准备“园地四”的口语交际与习作。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蝴蝶的家》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蝴蝶的家》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语。
2.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再试着把问题分类,选出值得思考的问题并解决。
3.归纳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多种形式理解重点词语。
2.读与品词相结合,读与想象相结合,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在读中加深对词句和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读中升华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对蝴蝶的怜惜,激发学生关爱弱小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难点
学习中尝试着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思考的阅读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语。
2.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再试着把问题分类,选出值得思考的问题并解决。
3.归纳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归纳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难点
落实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思考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个幸福的家,那你能说说家是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言。(家是温馨的港湾,让我们的心暖和,家是遮风挡雨的港湾,让我们休息停靠……)
教师引入:(出示课件)同学们看,花丛中、阳光下,小动物们在自由自在地翩翩起舞。突然,天空中电闪雷鸣下起了大雨,青鸟、麻雀都回家躲避起来了,小蝴蝶躲到哪里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探寻蝴蝶的家。
二、自读课文,认读生词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生字词勾画出来多读几遍。
2.刚才同学们读课文都很认真,我们先来检查一下生词。
出示第一组词语:吼叫、震撼、喧嚷、雨幕、黑压压、水淋淋。
指名读。齐读。『puxuEwang.com』
这些词中你有不理解的吗?
3.出示第二组词语:轻盈、素洁、沾污、柔弱。
谁想读读这几个词?
这几个词语都是描写谁的?(蝴蝶)
你有不理解的词吗?
读了这几个描写蝴蝶的词语,你有什么感受?
4.同学们还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学生自由提出解答。(也未可知、翻转不定、家雀儿)
5.指名读课文。
三、再读文章,提出问题
1.交流所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2.梳理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下节课学习。
3.整理问题,每小组保留三个问题。
四、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1.理解了词语,我们对课文的理解会有所提高,下面让我们带着自己的问题,来读一读1、2自然段。
2.请同学们谈谈你刚才提的问题解决了没有。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中所描述的内容有强烈的对比效果:雨很大,而蝴蝶却很弱。这让作者为蝴蝶捏了一把汗,产生了着急的情绪。就让我们下节课接着去探索蝴蝶的家。
板书设计:
蝴蝶的家
我的问题: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
作者为什么特别在意这个问题?
它们的家为什么是美丽香甜的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品读课文,依据问题,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归纳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难点
落实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思考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蝴蝶的家》。紧扣上节我们提出的问题读中解决问题
二、品读感悟,理解课文
1.刚才我们初读了课文,你感受到作者的心情了吗?是什么心情?(作者为蝴蝶着急、担心)你们呢?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能感受到作者为蝴蝶着急、担心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心体会,用笔画出有关的语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2.学生汇报。
(1)天气是怎么难为蝴蝶的?谁来读一读。找学生读第二句,(出示第二句)此时作者心里在想什么呢?谁能读出作者的这种心情。
是啊!此时,天低、云黑、电闪、雷鸣、风狂、雨骤,让人听着心惊,看着害怕。这真是难为蝴蝶呀?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然后再齐读。
(2)还从哪儿可以看出作者为蝴蝶着急、担心?
预设:
①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着急。
从“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看出作者为蝴蝶着急、担心。
②教师引导学生:为什么从这看出为蝴蝶着急、担心?作者当时在想什么?
③作者刚才想到了什么?(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由作者想到的你想到了什么?让我们读出蝴蝶的美丽与柔弱。
是啊!这样轻盈、素洁、柔弱的蝴蝶怎么能不惹人喜爱?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
④如果再想下去,作者会想到什么?这样美丽柔弱的蝴蝶要经受这样的打击,想到这里,这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
此时作者是什么样的心情?谁能通过你的读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此时的心情。
(3)“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我真为蝴蝶着急了”。这句话在文中两次出现,“我”因为什么为蝴蝶着急了?(作者找了多次都没有找到蝴蝶,所以更着急了。)
①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为蝴蝶找家时的着急心情,勾一勾、读一读。
②通过对读的方式来理解课文。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作者真为蝴蝶着急了。
③一次次猜想,又一次次否定,作者一次次为蝴蝶找家,希望的是什么?
(4)还从哪可以看出作者为蝴蝶着急、担心?
(5)让我们来读一读小女孩的话。
(出示第五自然段)
①小女孩是怎样看待蝴蝶有没有家这个问题的?(三个“一定”)
②小女孩连续说了三个“一定”,你们想一想,小女孩在说这些话时心里在想什么?
③在这篇文章里,这仅仅是小女孩的心声吗?你能从小女孩的话中体会出作者哪种美好的愿望?
小结:让我们再读小女孩的话,通过小女孩的话把作者的美好愿望表达出来。
三、课外拓展
同学们,你们认为蝴蝶有家吗?这个美丽而香甜的家会在哪里呢?张开你想象的翅膀,说一说。
板书设计:
四年级上册《麻雀》学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上册《麻雀》学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上册《麻雀》学案
【教学要求】
1.帮助学生会写“梧、桐、绒、掩、嘶、哑、搏、庞、危、险”10个生字,会认“嗅、巢、拯、嘶、哑、搏、庞、愣”8个生字,掌握“摇撼、嫩黄、绝望、安然”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感悟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写作方式,并根据课后练习2进行训练。
4.在熟悉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主旨,体会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强势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叙述顺序。
[2.着重理解和欣赏老麻雀是怎样保护小麻雀的段落,结合文中重点词句充分谈论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对本文中描写老麻雀部分的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体会老麻雀身上所具有的那种强大的爱的力量。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
[启发谈话:麻雀对于同学们来说是一种很常见、很普通的鸟。它没有漂亮的外衣,没有动听的歌喉,平时不会有人愿意多看它几眼。然而,在这普普通通的鸟的身上,有着一种令人敬佩、令人感动的精神,却很少有人发现。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种少见的事。]
二、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课文描述的是怎样一件事。
三、自学课文。要求学生读懂每一段课文讲的是什么意思。自由读课文,把不懂的词句画出来。
四、检查预习、自学情况。
1.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组成词语。
2.理解词义:摇撼、扎煞、绝望、拯救、庞大、安然、无可奈何等。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的是猎狗要吃一只从树上掉下来的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一只老麻雀为拯救小麻雀从树上飞下来要与猎狗搏斗,“我”深受感动,带走猎狗的事。]
五、理清文章层次。
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分析文章的写作顺序。作者先写在“我”打猎回来的路上,猎狗发现一只从树上掉下来的小麻雀;接着写猎狗欲吃小麻雀,但被一只老麻雀的勇气弄得愣住了;最后写了“我”带着猎狗走开了。
[2.按这种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全文分两段:第1自然段为第一段,第2——7自然段为第二段,其中第2、3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第4、5、6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第7自然段是事情的结局。]
六、作业。
1.写生字和词语。
2.根据课后的练习1体会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二、讲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指名读课文,读后回答问题: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时间:打猎回来时。地点:林荫路上)
(二)学习第二段,自由读课文,读后师生讨论问题。
[1.讨论事情发生的起因
(1)猎狗发现了什么猎物?(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2)站在地上的小麻雀是什么神态?(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无可奈何”是什么意思?“呆呆地”与“无可奈何”这两个词可以用来描写人或动物的哪些方面?(神态、心理等)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麻雀才出生不久,是从巢里掉下来的?(它拍打着小翅膀,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
指导朗读:“猛烈”写出了风很大,要重读;“呆呆地”和“无可奈何”写出了小麻雀毫无办法,要突出它没办法,不知怎么办好,声音要拖长一些。“嫩黄”与“绒毛”要读得稍重一些。]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然后指名朗读。
2.讨论事情的经过。
(1)猎狗发现小麻雀后,是怎样做的?接着又发生了什么意外情况?默读第四自然段。
[①回答上述第一个问题。(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指导学生读这句时,要突出紧张的气氛。
②回答上述第二个问题。(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跟前)怎样理解“像一块石头似的”,引导学生讨论理解。“绝望”是什么意思?注意此时老麻雀是什么样子。
指导朗读:第二句要读出老麻雀的急切之情,第三句要表现出老麻雀的绝望。
(2)老麻雀这么急切地飞下来,要做什么?齐读第五节。
[学生回答问题: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
拯救”一词怎样理解?一只麻雀斗得过一只猎狗吗?老麻雀知不知道这一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读文中句子回答)明知斗不过,为什么还要飞下来?(读文中句子回答: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怎样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要引导学生回答得充分、具体。]
(3)面对如此无畏的老麻雀,猎狗是怎么做的?默读第六节。
想一想猎狗为什么会愣住?“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愣妆、“这么大”两词要重读,两个“慢慢地”要读得声音长些,表现出猎狗的发愣和犹豫。
[3.讨论事情的结局。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唤回猎狗,把它带走。]
三、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描写了一只弱小的老麻雀,在凶猛的猎狗面前拯救了小麻雀的生命。老麻雀的英勇无畏,老麻雀伟大的母爱令人钦佩,令人感动。
四、板书设计
13.麻雀
“爱”
强大的力量
搏斗拯救
猎狗老麻雀小麻雀
(凶猛)感(弱小)
唤回动怜爱
我
四年级上册《母鸡》学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上册《母鸡》学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母鸡》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课后生字;与《猫》进行比较,了解文章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阅读了解母鸡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母鸡的热爱,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并通过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了老舍先生的《猫》,感受到了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在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同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读完后想想作者眼中的母鸡是怎样的?
3、检查生字词。
4、作者眼中的母鸡是怎样的?他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写作者讨厌母鸡的?哪些自然段是写喜欢母鸡的?
2、学习课文1—3自然段。
(1)轻声读,想想作者为什么会讨厌这只母鸡?你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用笔划出来,用一个词概括作者讨厌母鸡的原因。
(2)、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深化认识:
抓住:颤颤巍巍、如怨如诉,体会母鸡无病呻吟。
趁其不备、狠狠,体会母鸡欺软怕硬。
运用夸张的手法体现母鸡拼命炫耀自己。
3、学习4-10自然段。
过渡:作者既然那么讨厌母鸡,后来为什么改变了对母鸡的态度,你找到了秘密了吗?
(1)快速默读课文,用笔划一划,作者为什么改变了对母鸡的态度?
(2)出示第九自然段读。(板书: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
(3)读4—8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朗读并想象说话,进一步体会母鸡的勇敢、负责、慈爱、辛苦:
母鸡可能会怎样警告自己的鸡雏?
小鸡躲在妈妈的怀抱里有什么感觉?
四、升华主题。
看到这令人震撼的一幕幕,作者此时还仅仅是喜欢那么简单吗?(敬佩)
难怪作者会这样地赞叹道: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带着对母鸡的敬佩读第九自然段)。
五、学习写法。
1、作者一开始非常讨厌母鸡,后来却是那么地敬佩母鸡,由一开始的“一向讨厌”到后来的“不敢讨厌”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那作者写猫也是用这种方法吗?他是怎样写猫的?
3、小结:同样是写小动物,用的方法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同,所以同学们在自己的写作中要注意文章的表达方法。
六、总结
学习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
七、作业、
练习写自己熟悉的小动物。
板书设计:
16*母鸡
讨厌喜欢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蝴蝶的家》精品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蝴蝶的家》精品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蝴蝶的家》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撼、盈、玷”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雀”,会写“避、撼、喧、嚷、盈、玷”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过程与方法:
1、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多种形式理解重点词语。
2、读与品词相结合,读与想象相结合,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在读中加深对词句和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读中升华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蝴蝶的怜惜,激发学生关爱弱小生命的情感。
一、创设导入1:
同学们看,花丛中、阳光下,小动物们在自由自在地翩翩起舞。突然,天空中电闪雷鸣下起了大雨,青鸟、麻雀都回家躲避起来了,此时你想到了什么?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探寻蝴蝶的家,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认读生词
1请同学们打开书130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生字词勾画出来多读几遍。
2、刚才同学们读课文都很认真,我们先来检查一下生词。
好,先来看第一组词语(出示第一组词语)吼叫、震撼、喧嚷、雨幕、黑压压、水淋淋指名读。齐读。
“撼”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呢?预习时不理解的生字词查字典是非常好的学习习惯。“震撼”什么意思?学生先说。(震动、摇动)课文中把什么都震动、摇动起来了?预设:
这些词中你有不理解的吗?
“喧嚷”什么意思?学生先说(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你是从字面上来理解的。在课文中喧嚷什么意思。你联系了文章来理解,真会读书。
如果学生不能说出,就让学生找到文中的这句话,读一读,体会意思。
“雨幕”什么意思?
“幕”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出示:1、覆盖在上面的大块的布。2、垂挂着的大块的布。3、古代将帅办公的地方4、话剧或歌剧中完整的段落。)在“雨幕”这个词中应该选第几种解释?为什么选第一种解释。你们还能用幕再组几个词吗?如:夜幕开幕闭幕银幕幕府一幕幕
读了这些词语,你感觉天气怎么样?(风雨太大了)
好,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读这些词。
3、第二组(出示:轻盈、素洁、玷污、柔弱)谁想读读这几个词?
这几个词语都是描写谁的?(蝴蝶)你有不理解的词吗?
“轻盈”就说到身体轻、动作轻快。
“素洁”理解到特别干净、圣洁无暇。出示图片,你们看,蝴蝶身上的彩粉怎么样?有一点污痕没有?(没有)是那么地干净,这就是-(素洁)。
这么素洁的彩粉,一点水都不能(玷污)上的,你怎么理解玷污?(弄脏)
柔弱的意思学生说一说。(柔软)
读了这几个词语,你觉得蝴蝶怎么样?
好,带着对蝴蝶的喜爱之情再来读一遍这几个词语。(去掉玷污)
4、第三组
同学们还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学生自由提出解答。(也未可知、翻转不定、家雀)
老师直接说也未可知就是说也不知道、也不能确定。
翻转不定什么意思?如果学生说不出,就出示句子。
读一遍句子,什么被风吹得翻转不定?
好,伸出我们的小手,假使这就是一片片被风吹得翻转不定的树叶,怎么动?“翻转不定”怎么理解?
“家雀”的雀还读什么?que,组词。
读qiao是口语。
5、指名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词语理解完了,让我们再次走进文章的字里行间,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都写了什么内容?同桌同学试着说一说。说得时候还可以用上这些老师提示给你们的词语。
四年级上册《口算除法》学案
四年级上册《口算除法》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整百数及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口算。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除法的估算。
2、通过交流探索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整百数及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新课之前,老师来考考同学们对前面知识掌握得怎么样?挑战一下下面的练习。
1、填空。
(1)90里面有()个十;
(2)120里面有()个十;
(3)42里面约有()个十;
(4)58里面约有()个十。
2、口算
20÷5=42÷7=70÷7=59÷3≈81÷4≈
3、70×3可以看成是()个十×3等于()个十,就是()。
对前面知识掌握不错,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板书)。
二、讲授新知
(一)探讨整十数除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算理
同学们,元旦节快到了,为了把我们的教师装点的更漂亮,学校特意准备了80个气球,每个班分20个
1、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可以分给几个班?)如何解决呢?
列式80÷20
2、怎样口算80÷20?小组讨论
3、学生汇报:
80÷20=4(组)
(1)利用表内除法计算:80是8个十20是2个十
8÷2=480÷20=4(组)
(2)做除法,想乘法:20×(4)=8080÷20=4
(3)80里面有几个20(4个20是80,所以80÷20=4
(二)探讨整十数除几百几十的算理。
光用气球装扮我们的教室是不够美观的,所以学校又买来了150面彩旗,每班分50面,可以分几个班?
(1)学生独立解决。
(2)给同桌交流一下的算法。
方法1:()个50是150,150÷50=()
方法2:15÷5=()150÷50=()
请小朋友们观察黑板上的式子,我们的除数有什么特点?——除数是整十数,在口算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1)相乘法算除法。(2)根据表内除法来算
(三)探讨估算的方法
下面的题目你会算吗?
想一想83÷20≈80÷19≈122÷30≈120÷38≈
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一般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不是整十数的数看成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进行口算。
三、巩固提升
1、争分夺秒(抢答题)
60÷20=90÷30=180÷30=240÷40=
62÷20≈93÷30≈184÷30≈240÷37≈
2、对口令(女生说乘法,男生对除法)
30×2=40×3=80×3=90×5=
60÷30=120÷40=240÷80=450÷90=
3、火眼金睛(先算一算,再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80÷40=800÷40=8000÷40=
9÷3=90÷30=900÷300=
4、解决问题:
四年级265人去旅游,每辆车现乘40人,需要排几辆车?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语文上册《猫》学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猫》学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会读乖、凭、职等字,会写性、格、凭、贪等13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以及赏析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猫的古怪、淘气等特点以及总分式写作手法的妙处,学习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猫的特点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课外观察动物的爱好。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会猫的古怪与淘气的特点以及学习用具体事例表现猫的特点的手法。
【难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课外观察动物的爱好。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各种猫的挂图。
2.学生描述他们喜欢的猫的特点。
3.教师予以归纳,猫:属于猫科动物,机敏灵活,行动敏捷。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课文《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屏幕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读)(提示学生标号段落)(一两个即可)
2.再读课文,并概括本篇课文写了哪两个时期的猫?圈点勾画出这两个时期的猫都有什么核心特点?(板书:大——古怪;小——淘气)
3.快速
四年级上册《白公鹅》学案
四年级上册《白公鹅》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笔下动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与前篇课文的描写方法作些比较,学习作者的观察与表达方法。
4、读记好词好句,积累语言。
过程方法:
1.学生能以一定的速度进行默读,能够体会两只白鹅的不同之处。
2.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具体描写,唤起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作者的具体描写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创设,导入课文
1.同学们,你们见过白鹅吗?想说些什么吗?(课件出示鹅的各种神态及活动图)
2.引出课题和作者。师:你看了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吗?生:为什么不是白鹅而是白公鹅?
师:课文里的白公鹅又是什么样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生自由大声朗读。
2、师巡视指导,点拨、相机把有关词语写在黑板上。
三、以读带检,披文入情
1、交流、认读黑板上的词语:军衔、荣膺、掂量
2、同学们读得真用功,老师再给你们一个朗读句子的机会。看看谁最厉害。
检查读书情况。根据学生情况,教师适时点拨指导。
①干这种勾当它从不偷偷摸摸,总是从从容容、不紧不慢的,因为它自认为是这条河的主宰。(学生读,教师适当指正,要求学生读通读顺即可)
②这只白鹅在整片河湾里最引人注目。它过得无忧无虑,自由自在。青草茂密的河岸属于它,水边最洁净的沙滩也属于它。(老师先范读,学生跟读,个别读,齐读一遍)
③它板正的姿势啦,步态啦,和别的公鹅攀谈时的腔调啦,全是海军上将的派头。(品句,先让学生自读,说说这句话白公鹅留给你什么印象?从哪个词看出来?引出派头。让学生读出派头的语气,再通过派头理解板正的姿势,老师可加上表演)
那它的步态又是怎么样的呢?引出课文第二自然段。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我们先来看看第二自然段,白公鹅的步态有什么特点?找一找,划一划。
2、相机交流句子:A、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它走路的特点:慢条斯理(让学生把慢条斯理写在课题的旁边)。它是怎样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呢?用课文中的句子具体说一说,引出第二句话。
①落步之前,它总要先把脚掌往上抬抬,再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张开的扇面一样;然后摆一小会儿这个姿势,再不慌不忙地把脚掌放到地上。
你又从这句话的哪些词语看出来它的慢条斯理呢?引出“不慌不忙”和“先再然后再”理解关联词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去掉关联词读一读。
平时它是这样慢条斯理的走路,在遇到其他情况的时候它还是这样子吗?引出:
②、通过车辙零乱而泥泞的路时,它也那么有办法,身上的任何一根细翎都不沾上一点污泥。
③就是狗在身后追赶,这只鹅也决不举步奔跑。它总是高傲的、一动不动地挺着长长的脖子,好像头上顶着一罐水。
两句话又回归到句子:“落步之前,它总要先把脚掌往上抬抬,再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张开的扇面一样;然后摆一小会儿这个姿势,再不慌不忙地把脚掌放到地上。”进行朗读。
五、总体整合,回归派头
1、是呀,不管是在平时还是在遇到危险的时候,白公鹅总是慢条斯理、不慌不忙,这才是上将的派头。来,让我们把这个句子送给这只白公鹅!要是可以把军衔授给禽类的话,这只白公鹅理当荣膺海军上将衔了。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喜欢这只白公鹅吗?说说理由。
六、作业
观察自己感兴趣的某种小动物。
板书:
14*白公鹅
慢条斯理不慌不忙派头
先……再……然后……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