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复习: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高中优秀教案地理

发表时间:2021-04-14

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复习: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复习: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第30讲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探究点一同一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区域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和再生阶段,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各异,人地关系也经历了从基本协调——不协调——人地关系矛盾加剧——走向协调的发展历程。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阶段主要特点人地关系问题案例:匹兹堡的发展

初期阶段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匹兹堡位于煤田中心地带,阿巴拉契亚山丰富的煤炭资源是其兴起的基础;苏必利尔湖附近丰富而优质的铁矿;五大湖和宾夕法尼亚运河的廉价水运条件

成长阶段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资源面临枯竭,发展空间受到制约,环境污染加重,环境受到明显破坏该城市群又称“芝匹带”,从威斯康星州的密尔沃基城开始,经过“交通枢纽”芝加哥、“汽车城”底特律,“钢铁城”匹兹堡,以及布法罗到纽约州的奥尔巴尼。区域内产业结构复杂,主要产业部门有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纺织工业等

转型阶段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衰败、萎缩状态人地关系矛盾加剧出现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严重的社会问题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制造业为主的五大湖沿岸工业带,经济发展陷入困境,许多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大量人口外迁,被称为“锈蚀带”,又称“冰雪带”

再生阶段由于“对症下药”,采取措施,使区域产生新的增长活力,促使区域经济复苏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产业结构从重工业到高科技产业发展,被誉为“知识城”

例1阅读下面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匹兹堡最初只是个印第安人的小村镇,18世纪中叶,人们在该地发现了大型富铁矿和煤矿,钢铁工业随之兴起。到二战前后,匹兹堡成为美国经济最繁荣的城市之一,是美国的“钢都”。二战结束后,军火需求量剧降,匹兹堡钢产量削减一半,不少钢厂倒闭,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匹兹堡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经济基础——钢铁工业在国外竞争和需求下降的双重打击下已经名存实亡,其经济也不断衰落。

匹兹堡迅速对经济结构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经济结构从单一的钢铁工业向多样化的服务行业转变,由此而化险为夷。

在整个80年代,匹兹堡地区丧失了12万个制造业就业岗位,同时创造了11.5万个新就业岗位,这些就业机会大都在教育、保健和研究部门。其中先进科技领域发展最为迅速。

从90年代开始,人们在匹兹堡看到的另一个变化是,一批总部设在该市的百年大公司,如海湾石油等纷纷做出重组或改变经营方向的重大举措。另一类公司已在匹兹堡市内外安营扎寨,这批公司主要是高科技的保健产品制造商、因特网软件制造公司和IBM的计算机软件子公司。在上述3600家公司中,这类公司占了一大部分。

(1)从匹兹堡市的起源看,其主导区位因素是。

(2)18世纪中叶,匹兹堡市得以迅速发展的技术条件及区位条件是什么?

(3)分析从二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初,匹兹堡经济衰落的原因。

(4)根据材料分析匹兹堡经济得以重新崛起的原因。

命题意图:通过本题可以使学生对本探究点中同一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的理解和掌握。

解析:最初的匹兹堡是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处于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二战前后,处于成长阶段,成为美国经济最繁荣的城市之一,称为美国的“钢都”。二战之后,经济衰落,为转型阶段。20世纪90年代开始,区域经济复苏,进入再生阶段(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答案:(1)资源(2)第一次技术革命极大地刺激了其工业的发展,而这里又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且靠近五大湖,工业用水充足,水陆交通便利,有广阔的消费市场(3)①生产结构单一,工业生产集中于煤炭、钢铁等部门,钢铁工业是其经济基础;②世界性钢铁过剩;③新技术革命的冲击(4)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调整工业布局及结构;③发展科技,繁荣经济;④改善交通网,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探究点二区域经济的复苏

区域经济的复苏,除了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环境污染的治理以外,还应大力改善区域发展环境,吸引区外投资,因此,还需注重信息科技、完善交通、引进人才等。树立新的区位优势,支撑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从外因上考虑,应努力争取国家、政府的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扶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对于区内的传统产业来说,还应该进行产业布局的调整,把已在本地区丧失区位优势的企业迁到能够产生良好效益的其他地区,寻找最佳的区位重新组织生产。

例2近几十年来,我国东北的辽中南与其他一些发达的老重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老化,环境污染严重,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出现了类似于二战后五大湖沿岸工业带类似的困境。为此,我国政府做出了“振兴东北”的战略决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19世纪80年代的匹兹堡成为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享有“钢都”之称。其发展是凭借、、以及和第二次技术革命发展起来的,这是该区域发展的阶段。

(2)20世纪50年代,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主体由取代。“五大湖”工业区中匹兹堡的主导产业中的工业迅速衰退,该区域称为“冰雪带”“锈蚀带”,与美国南方蓬勃发展的“阳光地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国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与当时的“五大湖”工业区处于相同的境遇,处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那么东北老工业基地如何借鉴“五大湖”工业区发展的经验,结合自己的特点来实现振兴呢?对此谈谈你的意见。

命题意图:本题是通过匹兹堡的发展及结合时事,利用区域发展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如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问题,使其顺利进入再生阶段。这是对学生应用理论指导实践能力的考查。

解析:第(1)题是要求学生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初期阶段特征结合初中相关知识进行回答。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对资源的开发。匹兹堡成为美国“钢都”凭借的就是对当地煤炭资源的开发。匹兹堡位于阿巴拉契亚山下,当地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五大湖又有丰富的水源,同时五大湖西岸丰富的铁矿通过五大湖及其运河的廉价水运运至该地,加上第二次次技术革命,该地发展成为美国的重要工业区。此时该地区的发展处于成长阶段,人地关系基本协调,第(2)题20世纪50年代由于石油具有发热量和燃烧效率比煤高,运输方便,以及灰渣少,污染少等优点,而取代煤成为能源的主力,这样就使得以煤炭为发展条件的匹兹堡的经济优势下降,加上世界性钢铁的过剩及钢铁替代品的出现,使匹兹堡的钢铁产业下降从而进入了区域经济发展的转型阶段。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正处于这一阶段。

答案:(1)丰富的煤炭资源五大湖的水运苏必利尔湖西部的铁矿丰富的水源初期

(2)石油煤钢铁转型第一,发挥存量优势;第二,发展非煤、非油、非林等产业,实现多种经营;第三,利用国家援助政策转型;第四,进行环境污染的治理。

(2007年高考广东卷)资源型城市(依托矿产资源开采、加工发展起来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有

A.提高资源加工深度,延长产业链B.扩大资源开采规模,大量输出原料

C.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提高竞争力D.发展传统产业,吸收剩余劳动力

命题意图:通过本题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区域经济复苏的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

解析: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依赖某种矿产资源的开发,产业结构单一,随着资源的开发,必然出现环境破坏,主导资源日益枯竭,引起成本上升,主导产业下滑,城市经济发展困难等问题。但通过合理地调整产业结构,转向农业资源、旅游资源等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引进和发展第三产业等,可以实现经济的复苏和可持续发展。扩大资源的开采规模,大量输出原料只会加剧环境的污染与资源的枯竭速度;传统产业对资源的消耗多,对环境的污染重,都不符合资源型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型方向。

答案:AC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图是某城市处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示意图,其中表示其发展水平处在初期阶段的是

2.有关区域发展初期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多B.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C.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复杂D.区域内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3.有关区域发展成长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

B.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C.区域经济复苏,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

D.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4.有关区域发展转型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B.区域发展面临失业率升高,人口增多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C.经济增长加快,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

D.人地关系已趋缓和

5.有关区域发展的再生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解决大量工人失业问题②集中力量发展原有传统工业,突出主导产业的龙头地位③调整产业结构,促使区域经济复苏④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从工业化时期迅速崛起成为领导城市,到沦为二战后萎靡不振的老工业城市,后经过著名的"匹兹堡复兴"而成为面目一新、充满勃勃生机的后工业化白领城市,匹兹堡的成功转型令人瞩目,值得借鉴。回答6—7题。

6.匹兹堡成为美国钢铁工业中心的有利条件是()

①地形平坦,水能丰富②历史上是人口稠密的地区,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③自然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地区组合好,工业接近原料、燃料地④利用五大湖和运河,水运条件十分便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为实现区域经济复苏,“匹兹堡复兴”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积极整治环境②扩大工业规模③加快产业结构调整④大力发展传统产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8.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地关系的变化是()

A.不协调→协调→不协调B.不协调→协调C.协调→不协调→协调D协调→不协调

20世纪90年代初,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的东北三省在体制转轨和市场化过程中,工业出现了严重的不适应症——企业步履艰难、经济效益严重下滑、转制困难等。为此国务院多次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问题。据此回答9~12题。

9.东北原有工业体系的特点是 ()

A.综合性的完整的工业体系B.以重化学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

C.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D.以知识密集型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10.东北原有工业体系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有悠久的农垦历史,有良好的农业基础

B.历史上是人口稠密的地区,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C.自然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地区组合好,工业接近原料、燃料地

D.河网密布,有十分便利的水运条件

11.从材料中可以判断:20世纪90年代初,东北老工业基地处于区域发展的()

A.初期阶段B.成长阶段C.转型阶段D.再生阶段

12.东北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失业人员众多。因此,今后要注意发展()

A.特色农业B.森林工业C.第三产业D.重工业

大庆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地处松嫩平原中部,过去是一片茫茫的荒原,人烟稀少。随着油田的开发,大庆一跃成为我国最大的“石油城”,目前人口已经达到242万。读大庆油田石油常量增长示意图,回答13-15题。

13.20世纪60年代,大庆当时处于区域发展的()

A.初期阶段B.成长阶段C.转型阶段D.再生阶段

14.1976年,大庆油田的原油年产量首次突破5000万吨,下列各说法中,在该阶段最可能存在的是()

A.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简单,人类对地理环境影响微弱

B.大庆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日趋复杂

C.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D.开始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

15.从图中可以看出,自1995年以后,大庆油田石油产量不断下降。为避免矿竭城衰的命运,大庆正在进行二次创业。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做大石化产业,以化补油B.发展多种经营,以多补主

C.强化畜牧产业,以牧补农D.将老城区人口外迁,减轻城市压力

二、综合题

16.美国的芝加哥、底特律、布法罗是五大湖沿岸的冶金工业中心。底特律是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工业中心。芝加哥邻近美国玉米带,玉米带所产玉米,大部分作为精饲料发展肉畜业,为城市提供肉类。

结合上面文字叙述和美国五大湖地区煤、铁产地和钢铁工业分布图,回答问题:

(1)五大湖地区地处美国三大工业区中的工业区,该工业区是在资源丰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业区。

(2)芝加哥、底特律、布法罗发展冶金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3)在底特律发展汽车业的有利条件是。

(4)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角度分析,肉类加工工业应属于指向型工业,理由是,在芝加哥、底特律、布法罗三个城市中,肉类加工工业的区位宜选择在。

17.美国东北部钢铁工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区位的转变。19世纪,E是主要的钢铁工业中心,产品主要销往纽约和费城。19世纪末,布法罗、克利夫兰和D城都建有大型钢铁厂,产品主要用于当地的机械制造。20世纪初杜鲁特兴建了大型钢铁厂,产品主要销往C和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巴尔的摩和费城又成为新兴的钢铁工业基地。读图,回答:

(1)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湖泊AB城市CDE

(2)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本区人口曾大量外迁,其迁移的主要方向是,试分析人口迁移原因?

(3)二战后,钢铁工业布局转变的区位因素是。

(4)费城和巴尔的摩的钢铁生产所需的铁矿石主要来自和等国家。

(5)二战后一段时期,五大湖地区经济发展陷入困境,为了改变区域衰退的局面,美国东北区推出了庞大的复兴计划,其主要措施有哪些?

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

1.C在区域开发的初期,区城内城镇往往很少,时空结构比较简单。对比上面四幅城市和交通图,可看出C处在城市发展的初期阶段。

2.D在区域开发初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微弱,区域内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在这个阶段,区域内城镇往往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3.A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4.A在区域发展的转型阶段,由于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导致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并带来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严重的社会问题。人地关系矛盾进一步加剧。

5.D在区域发展的再生阶段,为实现区域经济复苏,一方面,区域经济及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改变区域的产业结构,如运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部门,减少无增长潜力的产业部门,大力发展增长潜力大、效益好的新兴工业部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另一方面,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投资环境。通过这些措施,区域又产生了新的增长活力,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

6.C 本区有阿巴拉切亚山脉的煤,五大湖沿岸的铁,便利的水运交通,丰富的水源供应,但是由于这里的地形较平坦,水能资源较少。

7.D再生阶段的匹兹堡主要从环境的整治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着手,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压缩传统工业。

8.C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地关系通过下表可看出。

主要特点人地关系面临的问题

初期阶段区域内城镇往往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基本协调

成长阶段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发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资源枯蝎、环境污染、地价上涨等

转型阶段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衰败、萎缩状态矛盾加剧高失业率、人口减少

再生阶段区域产生了新的增长活力,区域经济复苏走向协调

9.B东北地区是我国近代工业起步较早的地区之一,这里的工业部门主要有钢铁、机械、石油、化工、建材、煤炭等,形成了以重化学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劳动密集型工业指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制鞋等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知识密集型工业是指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等技术要求高的工业。

10.C东北地区以重化学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的形成主要得益于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煤、铁、石油、天然气等,种类多、数量大,且地区组合好。

11.C在区域发展的转型阶段,随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地价上涨以及劳动力价格提高等,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12.C第三产业是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劳动密集型,因此发展第三产业可以大大提高就业率。

13.A从图中可以看出,20世纪60年代大庆油田石油产量很少,可以推出为初级阶段,故选A。

14.B此时大庆处于发展的成长阶段,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日趋复杂;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种资源被大量开采,导致资源面临枯竭,并且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废弃物,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15.D将老城区人口外迁,减轻城市压力之后给其他城市或地区带来人口压力,带来新的问题。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而ABC均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6.解析:本题考查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兴起和发展的区位条件。美国五大湖地区是美国工业发展最早的地方,在阿巴拉契亚有丰富的煤炭,五大湖西部有丰富铁矿,大西洋沿岸有许多优良港口,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水运便利,平原肥沃。全国的钢铁、汽车、化学等工业大部分分布在这一地区。底特律是汽车城,匹兹堡钢铁工业发达,芝加哥是中部工业和交通中心,肉类加工工业也十分发达。

答案:(1)东北部煤和铁矿

(2)临近五大湖;可以利用五大湖廉价的水运条件,将五大湖附近的煤和铁矿石运来

(3)地处冶金工业中心,可就近获得原料供应

(4)原料原料(肉类)不便于长距离运输芝加哥

17.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工业发展出现的问题及区域发展和整治的措施。第(1)小题考查识记力和读图能力,不难回答。第(2)小题,应从东北部地区在全国的地理位置以及区域发展背景分析当时人口外迁的原因,第(3)(4)小题可以从影响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入手,分析美国钢铁工业布局的变化,第(5)小题紧密结合课本,分析经济衰退区域的人地关系和综合整治措施。

答案:(1)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芝加哥底特律匹兹堡

(2)从东北部向西部和南部迁移美国东北部是老工业区,环境污染严重,土地价格高;随着新兴工业的发展,美国人口也由东北部向南部及西部环境优美、交通良好的阳光地带迁移(3)海港(交通)

(4)巴西、委内瑞拉、瑞典、加拿大(任答两个即可)

(5)积极进行环境整治;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压缩传统工业规模,加大技术革新力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相关推荐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复习教案


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鲁教版教学案第30讲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探究点一同一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区域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和再生阶段,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各异,人地关系也经历了从基本协调——不协调——人地关系矛盾加剧——走向协调的发展历程。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阶段主要特点人地关系问题案例:匹兹堡的发展

初期阶段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匹兹堡位于煤田中心地带,阿巴拉契亚山丰富的煤炭资源是其兴起的基础;苏必利尔湖附近丰富而优质的铁矿;五大湖和宾夕法尼亚运河的廉价水运条件

成长阶段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资源面临枯竭,发展空间受到制约,环境污染加重,环境受到明显破坏该城市群又称“芝匹带”,从威斯康星州的密尔沃基城开始,经过“交通枢纽”芝加哥、“汽车城”底特律,“钢铁城”匹兹堡,以及布法罗到纽约州的奥尔巴尼。区域内产业结构复杂,主要产业部门有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纺织工业等

转型阶段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衰败、萎缩状态人地关系矛盾加剧出现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严重的社会问题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制造业为主的五大湖沿岸工业带,经济发展陷入困境,许多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大量人口外迁,被称为“锈蚀带”,又称“冰雪带”

再生阶段由于“对症下药”,采取措施,使区域产生新的增长活力,促使区域经济复苏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产业结构从重工业到高科技产业发展,被誉为“知识城”

例1阅读下面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匹兹堡最初只是个印第安人的小村镇,18世纪中叶,人们在该地发现了大型富铁矿和煤矿,钢铁工业随之兴起。到二战前后,匹兹堡成为美国经济最繁荣的城市之一,是美国的“钢都”。二战结束后,军火需求量剧降,匹兹堡钢产量削减一半,不少钢厂倒闭,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匹兹堡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经济基础——钢铁工业在国外竞争和需求下降的双重打击下已经名存实亡,其经济也不断衰落。

匹兹堡迅速对经济结构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经济结构从单一的钢铁工业向多样化的服务行业转变,由此而化险为夷。

在整个80年代,匹兹堡地区丧失了12万个制造业就业岗位,同时创造了11.5万个新就业岗位,这些就业机会大都在教育、保健和研究部门。其中先进科技领域发展最为迅速。

从90年代开始,人们在匹兹堡看到的另一个变化是,一批总部设在该市的百年大公司,如海湾石油等纷纷做出重组或改变经营方向的重大举措。另一类公司已在匹兹堡市内外安营扎寨,这批公司主要是高科技的保健产品制造商、因特网软件制造公司和IBM的计算机软件子公司。在上述3600家公司中,这类公司占了一大部分。

(1)从匹兹堡市的起源看,其主导区位因素是。

(2)18世纪中叶,匹兹堡市得以迅速发展的技术条件及区位条件是什么?

(3)分析从二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初,匹兹堡经济衰落的原因。

(4)根据材料分析匹兹堡经济得以重新崛起的原因。

命题意图:通过本题可以使学生对本探究点中同一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的理解和掌握。

解析:最初的匹兹堡是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处于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二战前后,处于成长阶段,成为美国经济最繁荣的城市之一,称为美国的“钢都”。二战之后,经济衰落,为转型阶段。20世纪90年代开始,区域经济复苏,进入再生阶段(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答案:(1)资源(2)第一次技术革命极大地刺激了其工业的发展,而这里又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且靠近五大湖,工业用水充足,水陆交通便利,有广阔的消费市场(3)①生产结构单一,工业生产集中于煤炭、钢铁等部门,钢铁工业是其经济基础;②世界性钢铁过剩;③新技术革命的冲击(4)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调整工业布局及结构;③发展科技,繁荣经济;④改善交通网,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探究点二区域经济的复苏

区域经济的复苏,除了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环境污染的治理以外,还应大力改善区域发展环境,吸引区外投资,因此,还需注重信息科技、完善交通、引进人才等。树立新的区位优势,支撑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从外因上考虑,应努力争取国家、政府的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扶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对于区内的传统产业来说,还应该进行产业布局的调整,把已在本地区丧失区位优势的企业迁到能够产生良好效益的其他地区,寻找最佳的区位重新组织生产。

例2近几十年来,我国东北的辽中南与其他一些发达的老重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老化,环境污染严重,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出现了类似于二战后五大湖沿岸工业带类似的困境。为此,我国政府做出了“振兴东北”的战略决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19世纪80年代的匹兹堡成为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享有“钢都”之称。其发展是凭借、、以及和第二次技术革命发展起来的,这是该区域发展的阶段。

(2)20世纪50年代,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主体由取代。“五大湖”工业区中匹兹堡的主导产业中的工业迅速衰退,该区域称为“冰雪带”“锈蚀带”,与美国南方蓬勃发展的“阳光地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国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与当时的“五大湖”工业区处于相同的境遇,处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那么东北老工业基地如何借鉴“五大湖”工业区发展的经验,结合自己的特点来实现振兴呢?对此谈谈你的意见。

命题意图:本题是通过匹兹堡的发展及结合时事,利用区域发展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如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问题,使其顺利进入再生阶段。这是对学生应用理论指导实践能力的考查。

解析:第(1)题是要求学生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初期阶段特征结合初中相关知识进行回答。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对资源的开发。匹兹堡成为美国“钢都”凭借的就是对当地煤炭资源的开发。匹兹堡位于阿巴拉契亚山下,当地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五大湖又有丰富的水源,同时五大湖西岸丰富的铁矿通过五大湖及其运河的廉价水运运至该地,加上第二次次技术革命,该地发展成为美国的重要工业区。此时该地区的发展处于成长阶段,人地关系基本协调,第(2)题20世纪50年代由于石油具有发热量和燃烧效率比煤高,运输方便,以及灰渣少,污染少等优点,而取代煤成为能源的主力,这样就使得以煤炭为发展条件的匹兹堡的经济优势下降,加上世界性钢铁的过剩及钢铁替代品的出现,使匹兹堡的钢铁产业下降从而进入了区域经济发展的转型阶段。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正处于这一阶段。

答案:(1)丰富的煤炭资源五大湖的水运苏必利尔湖西部的铁矿丰富的水源初期

(2)石油煤钢铁转型第一,发挥存量优势;第二,发展非煤、非油、非林等产业,实现多种经营;第三,利用国家援助政策转型;第四,进行环境污染的治理。

(2007年高考广东卷)资源型城市(依托矿产资源开采、加工发展起来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有

A.提高资源加工深度,延长产业链B.扩大资源开采规模,大量输出原料

C.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提高竞争力D.发展传统产业,吸收剩余劳动力

命题意图:通过本题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区域经济复苏的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

解析: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依赖某种矿产资源的开发,产业结构单一,随着资源的开发,必然出现环境破坏,主导资源日益枯竭,引起成本上升,主导产业下滑,城市经济发展困难等问题。但通过合理地调整产业结构,转向农业资源、旅游资源等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引进和发展第三产业等,可以实现经济的复苏和可持续发展。扩大资源的开采规模,大量输出原料只会加剧环境的污染与资源的枯竭速度;传统产业对资源的消耗多,对环境的污染重,都不符合资源型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型方向。

答案:AC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图是某城市处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示意图,其中表示其发展水平处在初期阶段的是

2.有关区域发展初期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多B.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C.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复杂D.区域内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3.有关区域发展成长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

B.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C.区域经济复苏,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

D.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4.有关区域发展转型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B.区域发展面临失业率升高,人口增多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C.经济增长加快,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

D.人地关系已趋缓和

5.有关区域发展的再生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解决大量工人失业问题②集中力量发展原有传统工业,突出主导产业的龙头地位③调整产业结构,促使区域经济复苏④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从工业化时期迅速崛起成为领导城市,到沦为二战后萎靡不振的老工业城市,后经过著名的"匹兹堡复兴"而成为面目一新、充满勃勃生机的后工业化白领城市,匹兹堡的成功转型令人瞩目,值得借鉴。回答6—7题。

6.匹兹堡成为美国钢铁工业中心的有利条件是()

①地形平坦,水能丰富②历史上是人口稠密的地区,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③自然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地区组合好,工业接近原料、燃料地④利用五大湖和运河,水运条件十分便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为实现区域经济复苏,“匹兹堡复兴”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积极整治环境②扩大工业规模③加快产业结构调整④大力发展传统产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8.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地关系的变化是()

A.不协调→协调→不协调B.不协调→协调C.协调→不协调→协调D协调→不协调

20世纪90年代初,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的东北三省在体制转轨和市场化过程中,工业出现了严重的不适应症——企业步履艰难、经济效益严重下滑、转制困难等。为此国务院多次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问题。据此回答9~12题。

9.东北原有工业体系的特点是 ()

A.综合性的完整的工业体系B.以重化学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

C.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D.以知识密集型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10.东北原有工业体系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有悠久的农垦历史,有良好的农业基础

B.历史上是人口稠密的地区,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C.自然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地区组合好,工业接近原料、燃料地

D.河网密布,有十分便利的水运条件

11.从材料中可以判断:20世纪90年代初,东北老工业基地处于区域发展的()

A.初期阶段B.成长阶段C.转型阶段D.再生阶段

12.东北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失业人员众多。因此,今后要注意发展()

A.特色农业B.森林工业C.第三产业D.重工业

大庆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地处松嫩平原中部,过去是一片茫茫的荒原,人烟稀少。随着油田的开发,大庆一跃成为我国最大的“石油城”,目前人口已经达到242万。读大庆油田石油常量增长示意图,回答13-15题。

13.20世纪60年代,大庆当时处于区域发展的()

A.初期阶段B.成长阶段C.转型阶段D.再生阶段

14.1976年,大庆油田的原油年产量首次突破5000万吨,下列各说法中,在该阶段最可能存在的是()

A.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简单,人类对地理环境影响微弱

B.大庆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日趋复杂

C.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D.开始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

15.从图中可以看出,自1995年以后,大庆油田石油产量不断下降。为避免矿竭城衰的命运,大庆正在进行二次创业。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做大石化产业,以化补油B.发展多种经营,以多补主

C.强化畜牧产业,以牧补农D.将老城区人口外迁,减轻城市压力

二、综合题

16.美国的芝加哥、底特律、布法罗是五大湖沿岸的冶金工业中心。底特律是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工业中心。芝加哥邻近美国玉米带,玉米带所产玉米,大部分作为精饲料发展肉畜业,为城市提供肉类。

结合上面文字叙述和美国五大湖地区煤、铁产地和钢铁工业分布图,回答问题:

(1)五大湖地区地处美国三大工业区中的工业区,该工业区是在资源丰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业区。

(2)芝加哥、底特律、布法罗发展冶金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3)在底特律发展汽车业的有利条件是。

(4)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角度分析,肉类加工工业应属于指向型工业,理由是,在芝加哥、底特律、布法罗三个城市中,肉类加工工业的区位宜选择在。

17.美国东北部钢铁工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区位的转变。19世纪,E是主要的钢铁工业中心,产品主要销往纽约和费城。19世纪末,布法罗、克利夫兰和D城都建有大型钢铁厂,产品主要用于当地的机械制造。20世纪初杜鲁特兴建了大型钢铁厂,产品主要销往C和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巴尔的摩和费城又成为新兴的钢铁工业基地。读图,回答:

(1)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湖泊AB城市CDE

(2)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本区人口曾大量外迁,其迁移的主要方向是,试分析人口迁移原因?

(3)二战后,钢铁工业布局转变的区位因素是。

(4)费城和巴尔的摩的钢铁生产所需的铁矿石主要来自和等国家。

(5)二战后一段时期,五大湖地区经济发展陷入困境,为了改变区域衰退的局面,美国东北区推出了庞大的复兴计划,其主要措施有哪些?

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

1.C在区域开发的初期,区城内城镇往往很少,时空结构比较简单。对比上面四幅城市和交通图,可看出C处在城市发展的初期阶段。

2.D在区域开发初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微弱,区域内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在这个阶段,区域内城镇往往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3.A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4.A在区域发展的转型阶段,由于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导致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并带来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严重的社会问题。人地关系矛盾进一步加剧。

5.D在区域发展的再生阶段,为实现区域经济复苏,一方面,区域经济及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改变区域的产业结构,如运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部门,减少无增长潜力的产业部门,大力发展增长潜力大、效益好的新兴工业部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另一方面,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投资环境。通过这些措施,区域又产生了新的增长活力,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

6.C 本区有阿巴拉切亚山脉的煤,五大湖沿岸的铁,便利的水运交通,丰富的水源供应,但是由于这里的地形较平坦,水能资源较少。

7.D再生阶段的匹兹堡主要从环境的整治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着手,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压缩传统工业。

8.C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地关系通过下表可看出。

主要特点人地关系面临的问题

初期阶段区域内城镇往往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基本协调

成长阶段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发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资源枯蝎、环境污染、地价上涨等

转型阶段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衰败、萎缩状态矛盾加剧高失业率、人口减少

再生阶段区域产生了新的增长活力,区域经济复苏走向协调

9.B东北地区是我国近代工业起步较早的地区之一,这里的工业部门主要有钢铁、机械、石油、化工、建材、煤炭等,形成了以重化学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劳动密集型工业指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制鞋等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知识密集型工业是指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等技术要求高的工业。

10.C东北地区以重化学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的形成主要得益于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煤、铁、石油、天然气等,种类多、数量大,且地区组合好。

11.C在区域发展的转型阶段,随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地价上涨以及劳动力价格提高等,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12.C第三产业是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劳动密集型,因此发展第三产业可以大大提高就业率。

13.A从图中可以看出,20世纪60年代大庆油田石油产量很少,可以推出为初级阶段,故选A。

14.B此时大庆处于发展的成长阶段,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日趋复杂;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种资源被大量开采,导致资源面临枯竭,并且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废弃物,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15.D将老城区人口外迁,减轻城市压力之后给其他城市或地区带来人口压力,带来新的问题。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而ABC均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6.解析:本题考查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兴起和发展的区位条件。美国五大湖地区是美国工业发展最早的地方,在阿巴拉契亚有丰富的煤炭,五大湖西部有丰富铁矿,大西洋沿岸有许多优良港口,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水运便利,平原肥沃。全国的钢铁、汽车、化学等工业大部分分布在这一地区。底特律是汽车城,匹兹堡钢铁工业发达,芝加哥是中部工业和交通中心,肉类加工工业也十分发达。

答案:(1)东北部煤和铁矿

(2)临近五大湖;可以利用五大湖廉价的水运条件,将五大湖附近的煤和铁矿石运来

(3)地处冶金工业中心,可就近获得原料供应

(4)原料原料(肉类)不便于长距离运输芝加哥

17.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工业发展出现的问题及区域发展和整治的措施。第(1)小题考查识记力和读图能力,不难回答。第(2)小题,应从东北部地区在全国的地理位置以及区域发展背景分析当时人口外迁的原因,第(3)(4)小题可以从影响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入手,分析美国钢铁工业布局的变化,第(5)小题紧密结合课本,分析经济衰退区域的人地关系和综合整治措施。

答案:(1)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芝加哥底特律匹兹堡

(2)从东北部向西部和南部迁移美国东北部是老工业区,环境污染严重,土地价格高;随着新兴工业的发展,美国人口也由东北部向南部及西部环境优美、交通良好的阳光地带迁移(3)海港(交通)

(4)巴西、委内瑞拉、瑞典、加拿大(任答两个即可)

(5)积极进行环境整治;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压缩传统工业规模,加大技术革新力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3.1.3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授课经验少的教师教学。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教案内容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3.1.3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教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三节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课标导航]

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区域发展的四个基本阶段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理环境的热情

2、提高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区域发展4个阶段的识记和理解,尤其是再生阶段

教学难点:

再生阶段的理解和运用

课时安排:1课时

[导入新课]

区域在发展过程中,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区域的发展往往以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基础,随着资源开发的规模不断扩大,区域经济得 到发展,人地关系也由简单到复杂,从协调走向紧张。资源枯竭、用地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接踵而来,影响到区域的进一步发展。

问题:在区域资源、环境利用上有哪些 阶段?在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环境与人类活动面临怎样的问题?区域发展有规律可循吗?

……

附件下载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导学设计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导学设计

通过实例,说明区域发展受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社会经济文化等要素的影响。
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区域发展的自身规律,并能说出区域发展的各个阶段。
通过对“匹兹堡的发展过程”案例分析,比较在不同发展阶段中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能独立查阅材料,分析一个区域的发展阶段,并说明各个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学习过程记载
课前预习
文本框: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纲要预览]
课堂生成
 [学习资源]课本、网络资源。
[探究活动1]
(1)了解区域开发实例。读课本“美国五大湖区矿产资源与钢铁工业分布”图。回答:
①五大湖周围的矿产资源主要有哪些?它们在空间分布上有何特点?②读出图中主要的钢铁工业城市,了解其分布。③五大湖地区的交通运输条件尤其是便利的水运条件对钢铁工业的发展有何影响?
(2)匹兹堡是五大湖地区的重要钢铁工业城市之一。阅读“知识窗——‘钢都’匹兹堡的开发”,完成下列要求:①以时间为线索,梳理匹兹堡的历史。②分析匹兹堡兴起的条件,画出简要联系图表。③思考在匹兹堡的开发初期人地关系如何?
(3)归纳区域发展初期阶段的要点,填写表格:
特点
人地关系
(4)跨出理解误区。区域发展都是以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基础吗?请举例说明。
[探究活动2]
(1)读课本“美国五大湖区工业分布”图。①读出图中的主要工业中心,与初期相比,其数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②读出图例所示的工业部门,与初期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2)阅读“知识窗——芝加哥—匹兹堡城市群的形成”。①读出图中城市群的范围(包括的城市)。②理解在区域发展成长阶段所面临的问题。
(3)归纳区域发展成长阶段的要点,填写表格:
特点
人地关系
主要问题
 
[探究活动3]
(1)读课本“20世纪70-80年代美国本土人口分布的变化”图,①总结美国20世纪70-80年代人口迁移的主要特征。②分析五大湖区人口外迁的原因。
(2)归纳区域发展转型阶段的要点,填写表格:
特点
人地关系
主要问题
发展要求
 [探究活动4]
(1)阅读课本,概括区域发展再生阶段的要点,填写表格:
特点
区域发展
整治措施
人地关系
(2)思维拓展。山西是我国的煤炭大省,但尚未成为经济大省,你认为山西处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哪个阶段?今后应怎样发展?
课后反思
我的疑问
问题解答
学习效果测评
双基巩固
一、选择题(第1-7题为单项选择题,第8-10题为双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区域发展先后经历了()
A.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
B.初期、成长、转型、再生四个阶段
C.初期、转型、成长、再生四个阶段
D.初期、转型、再生、成长四个阶段
2、有关区域发展初期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多B.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C.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复杂D.区域内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3、关于区域发展成长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产业结构日趋复杂,产业由扩散走向集聚
B.区域内部人地关系仍然基本协调
C.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D.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
4、为促进区域经济复苏,匹兹堡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应该是()
A.从重工业向高科技产业方向发展
B.由钢铁工业向汽车工业方向发展
C.由资源密集型工业向劳动密集型工业方向发展
D.进一步突出钢铁工业的主导地位
5、面对传统工业区的衰退,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加大原有主导工业的投资力度
B.对传统工业实行政策保护
C.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D.调整区域产业结构
6、属于知识密集、环境优美的新型工业区是()
A.美国东北部地区B.意大利塔兰托
C.美国“硅谷”D.中国山西能源基地
7、人地关系不协调出现的区域发展阶段是()
A.初期阶段B.再生阶段
C.成长阶段D.转型阶段
8、“钢都”匹兹堡兴起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A.丰富的煤炭资源
B.便利的水陆交通运输
C.丰富的水能资源
D.优美的环境条件
9、20世纪70-80年代,美国人口大量从“冷冻地带”移向“阳光地带”的主要原因是()
A.“冷冻地带”纬度高,气温低
B.“阳光地带”建立了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
C.“阳光地带”阳光充足,环境污染少
D.“阳光地带”离海岸近,水资源丰富
10、有关区域发展再生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解决大量工人失业问题
B.集中力量发展原有传统工业,突出主导产业的龙头地位
C.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复苏
D.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

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旅游与区域发展复习教案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授课经验少的教师教学。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旅游与区域发展复习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50讲旅游与区域发展

探究点一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1.拉动经济发展: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2.促进社会文化繁荣: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促进文化交流。

3.影响区域环境。

例1(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39)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经过不懈探索与奋斗,取得了辉煌成就。据图12.回答第(1)题。

(1)描述1934年至1936年革命根据地分布范围变化的特点。(6分)

(2)在经济和社会文化两方面中任选其一,简述发展红色旅游的作用。(6分)

解析:(1)根据1934年革命根据地,1935,1936革命根据地的范围,不难得出前两个点,本题难点在于,考生可能会忽视省区这一要素,造成溃漏。

(2)本题直接考查学修3旅游地理,有选择性的设置了两个问题供学生选择,增加了试卷的灵活性、选择性。第一问考查“旅游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其积极影响主要就是工业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和岗位、为国家创汇、创税和回笼货币,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第二问考查“旅游业的发展对区域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其积极影响主要是有助于文化交流、可促进历史古迹的保护及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促进旅游区卫生的改善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考生在作答时,要根据系统地理理论性强的特点,做好要点辨析,灵活处理好教材与试题要点要求之间的关系,方可拿到较高的分数。比较突出的是关于“提供就业就会和岗位”,中图版教材中属于对经济的积极影响,但在标答中列入了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答案:(1)面积由小变大,分布范围由分散到集中连片,从地跨两省到地跨四省。

(2)经济方面:带动相关产业(行业)发展,增加税收和回笼货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社会文化方面;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文化交流,促进历史遗存保护。

探究点三旅游环境容量

1.含义:一般认为,旅游环境容量是指对某一旅游开发地域而言无害于其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量。旅游环境容量有时也简称旅游容量,或称旅游承载能力。

2.合理推算旅游环境容量的意义:旅游环境容量的合理推算是旅游景区规划的科学依据,是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3.常用表示方法:游客流量(原因:旅游活动量与游客流量直接相关)

4.分类:旅游环境容量分为旅游极限容量和旅游合理容量。

旅游极限容量是所能容纳的最大旅游活动量,旅游活动量达到旅游极限容量称为饱和。

旅游合理容量也叫旅游最适容量或旅游最佳容量,保证游客满意程度高,旅游环境处于最佳状态。

5.控制:旅游环境容量的控制可以从控制游客数量与扩大环境承载力两方面进行。

例2(2011天津模拟)泰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山,号称五岳之首。其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被誉为四大奇观。下图为泰山旅游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旅游资源的类型来看,泰山属于哪种类型?

(2)从山体的高度来看,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许多山峰相比,海拔只有1500多米的泰山很不突出,然而它却能位列五岳之首,也是历代帝王封禅最多的。依据学过的知识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3)从图中可以看出,泰山上修建了多条登山索道,然而这一工程引发了诸多争议,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解析:(1)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泰山属于自然旅游资源;(2)泰山之所以成为有名的旅游胜地,与其地理位置、山体相对高度大、山体雄伟这些独特资源特征有关;(3)旅游资源保护与旅游景点建设是旅游开发中的重要问题,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观点对待一些自然旅游景点的开发与建设。

答案:(1)自然旅游资源(自然景观)。

(2)地处平原地区,相对高度大,山势雄伟;离经济、政治中心近,市场距离短。

(3)优点:方便了人们登山,特别是体力较弱的老人和儿童,也可欣赏到山川的壮美。缺点:对自然景观具有破坏作用

探究点四旅游环境保护

1.针对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旅游环保策略具体措施实施主体

法律法规健全旅游环保法规立法机关

编制旅游开发规划中的环保法规

工程建设建设排污处理设施政府

建设各种环境保护区旅游研究专家和政府

禁止破坏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工程旅游开发商和经营者

旅游项目评价评定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开发商和经营者

评价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旅游研究者

旅游环保教育倡导绿色旅游政府

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教育专家

2.具体措施:

⑴制订旅游开发中的环境立法和相关政策、法规——旅游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⑵建设各种环境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文物保护单位等)——解决旅游开发中环境问题的有力举措。

⑶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从根本上解决旅游环境问题。

⑷禁止计划、施工中的破坏旅游环境的各种工程:包括对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有破坏作用的建筑工程、游乐工程等。已经建成的这类工程项目,应当予以拆除。

⑸在旅游开发的全过程中提倡“绿色”旅游:即餐饮、住宿、交通、游览、商品、娱乐都不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退化,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可循环利用。污水处理、垃圾收集和处理、废气处理设施等,都是旅游开发中的重点建设项目。

例3(2009年高考上海地理单科卷,60-63)桂林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旅游城市之一。图1、图2反映了30年来桂林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状况。读图表资料回答问题。(10分)

⑴桂林市属于我国文化区。桂林所属的省级行政区人口分布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族。

⑵读图1、图2可以看出,改革开放30年来,桂林旅游业发展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⑶读图1、图2可以看出,桂林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⑷面对成绩与问题,桂林旅游业重新定位(见表中资料)。从审美价值、经济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等旅游资源评价的角度,任选两方面,对桂林旅游资源开发定位的变化予以评价。

本组题主要考查了读图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⑴题,桂林属华南妈祖文化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以壮族为主。第⑵~⑶题,读图1和图2,提取有用的信息分析回答。第⑷题,依据表格中的材料分析归纳。

⑴华南妈祖;壮

⑵游客人数持续上升;旅游经济效益平稳上升;开发的高品质旅游景点越来越多

⑶近十几年来游客数量增速、美誉度呈下降趋势

⑷审美价值:“两江四湖”等景点丰富审美内容、增加审美情趣;

科学价值:“漓江山水”等喀斯特地貌景点的保留以及科考等活动内容体现了科普价值;

文化价值:“印象刘三姐”等旅游项目挖掘地域文化内涵,弘扬地域文化;

经济价值:旅游项目、形式增多,游客滞留时间延长,经济收入增多。

(为了便于老师们使用,每讲精选了15道试题,供选用,答案附在每道试题后面)

1.读我国及附近4国入境游客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5国来自各洲及地区入境游客的年均数据(单位:万人)

非洲

美洲

欧洲东亚及太

平洋地区

南亚

中东

合计

中国6.98123.28260.46671.6627A83.751093.31

日本1.5287.4063.76328.326.780.30488.08

泰国8.0058.42231.28632.7634.6613.92979.04

俄罗斯3.2232.361941.7894.265.062.902079.58

韩国15051.3447.88364.828.660.96475.16

合计21.22352.802545.162091.8282.3421.835115.17

2003年部分国家入境旅游人数及入境旅游收入

国别中国泰国俄罗斯韩国日本

入境人数(万人)8698100021515031600

国土面积(万km2)9605117081038

入境收入(亿美元)1901008890360

(1)五国中,竞争最激烈的客源地是,中国与俄罗斯之间最大的竞争客源地是。

(2)各国年入境旅游人数总量的大小排列顺序为下‘

(3)2003年单位国土面积各国年均入境旅游人数的大小排序为:(4)从表5中可以看出,与日本相比,我国入境旅游业存在的问题有、

答案:(1)东亚及太平洋地区,欧洲

(2)中国俄罗斯日本泰国韩国

(3)韩国日本泰国中国俄罗斯

(4)①单位国土面积游客人数少②入境旅客人均消费量低

2.读青岛市旅游图,问答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说明青岛成为旅游胜地的原因。

(2)青岛在北京奥运会后,又被称为“帆船之都”,分析旅游业的发展对青岛社会经济带来的积极影响。(4分,1点1分,答4点)

答案:(1)青岛市旅游资源种类多、组合好,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文景观;旅游发展历史悠久,城市品牌响,资源的吸引力强,有特色;交通便利,市场距离近;青岛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好,市场容量大。

(2)使得青岛市的经济收入增多;带动基础设施和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增加对外开放交流等。(合理皆可得分)

3.阅读图表材料,分析回答。

材料一我国甲、乙两省份的重点旅游资源分布图

材料二甲、乙两省份2008年旅游业数据统计表

省份旅游总收入入境游客国内游客

亿元比07年增长万人次比07年增长亿人次比07年增长

甲1088-10.6%70-59.1%1.75-6.0%

乙200521.3%2541.6%2.4018.2%

(1)简要分析甲、乙两省的旅游资源条件的差异。

(2)分析甲、乙两省旅游业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及甲省08年旅游收入明显下降的原因。

(3)从自然方面分析夏季到甲省旅游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答案:(1)甲省旅游资源数量丰富,类型多样,质量高。(从乙省的角度回答也可)

(2)乙省地处经济发达地区,交通便捷,重点景区距中心城市较近。(从甲省的角度回答也可)。受汶川大地震的影响

(3)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4.2009年2月,广东中山市、肇庆市、广州市花都区率先启动了全国最大规模针对农村旅游消费市场的“旅游下乡”活动。

材料一:图30是2000年我国北京、上海、广东三省、市农村居民国内旅游目的抽样调查构成统计

材料二:出游率指城镇居民或农村居民出游的人次次数占其人口数的比重。图31是2005~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国内游变化曲线

材料三:图32是1996—2008年我国国内游人数走势

(1)就全国而言,农村居民出游目的主要是,不同经济区域内农村居民出游目的不同,原因可能是。

(2)近几年来,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迅速,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填写字母)

A.我国国内游人数增幅最大的时段是2003—2004年

B.2004年以来,我国国内游人数呈波动下降趋势

C.我国国内游发展迅速,主要是由农村居民出游带动的

D.城镇居民出游一直是推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主力

E.2005年以来,农村居民出游率一直呈上升趋势

(3)依据所给材料,试分析广东启动针对农村消费市场的“旅游下乡”活动可行的原因。

答案:(1)探亲访友经济水平差异(或经济因素)(2)ADE(3)经济发展,农村居民出游目的发生了变化;近年来,农村居民出游率一直呈上升趋势。)

5.2009年10月31日晚长江隧桥正式开放,去崇明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读崇明旅游景点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从图中旅游线路可以看出崇明的旅游资源分

资源、资源两大类。

⑵崇明旅游定位于“生态旅游”,分析崇明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

⑶阐述崇明生态旅游的发展,对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⑷随着长江遂桥开通,引发了崇明旅游热潮,分析近期崇明旅游业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合理建议。

答案:⑴自然旅游;人文旅游⑵崇明是长江带来的泥沙淤积而成的河口沙岛,岛上有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生态农业等有利于发展生态旅游的景观。⑶崇明生态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崇明岛的交通、餐饮、宾馆、商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缓解农村地区人多地少的矛盾,改变原有的封闭状态,全面推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⑷人流过多,超过了该地旅游接待能力,造成旅游地环境污染,破坏了湿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干扰了鸟类的生活规律和活动路径,威胁鸟类的生存。改进的合理建议:加强宣传,加强管理,通过对崇明旅游环境容量的测定,实施参观时间的分流,限定参观人数等。

6.读某地旅游接待能力与旅游市场需求关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⑴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的旅游旺季在 月和月。

⑵A、B两图中表示接待能力(填“不足”和“过剩”),表示接待能力(填“不足”和“过剩”)。

⑶A、B两图分别反映了什么主要问题?

A图: 

 。

B图:

⑷为了提高设施利用效率,常采取季节差价的手段,其结果如图C所示。由图可知,采取季节差价后的好处是

 。

答案:⑴510⑵过剩不足⑶接待能力高于市场需求,旅游设施闲置,没有发挥作用

接待能力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旅游设施负荷过重,客源外流、 ⑷经过高速后的市场需求与接待能力接近,使旅游设施充分发挥作用,提高经济效益。

7.扬州是座美丽的城市,曾在2006年获得“联合国最佳人居”称号。图23是

“扬州市区旅游景点分布图”,图24是“扬州与周边地区分布简图”。阅读材料和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扬州重视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目前瘦西湖-蜀冈风景区、何园、个园均是中国4A级风景区;五亭桥、唐城遗址、何园、个园、吴道台宅第、大明寺等景点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材料二:“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自2002年始,扬州每年均在4月18日至5月18日举行“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已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材料三:2002年与2007年扬州市接待国内外游客总人数分别为645.46万人次、1559.9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分别为52.02亿元、165.46亿元。

(1)扬州为什么将“国际经贸旅游节”定在每年的4月份开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说明扬州的旅游业发展迅速,试分析其原因。

(3)“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的举行对扬州的发展产生了哪些有利影响?

答案:(1)从自然条件看,此季节春暖花开,气候宜人;从人文条件看,李白的诗句在历史上有深刻的影响,使人们对扬州的三月充满向往,古代的三月实际上是公历的四月。(2)扬州旅游资源丰富、级别高、集群状况好,近年来得到了充分的开发与保护;“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旅游市场不断扩大;扬州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对外联系便捷扬州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旅游容量不断扩大;(4)有利影响:促进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经济收入增加;加强了对外交流与联系,吸引外来投资;促进扬州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8.“母爱圣地——乳山,人间仙境——蓬莱,走遍四海,还是威海,……好客山东欢迎您!”李老师暑假在家,被央视播出的旅游广告所感动。于是他决定对山东进行自驾车考察旅游。其考察线路如图所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李老师设计的旅游线路上,旅游资源的空间特点是。从东营经济南回来的路上,还可以欣赏到的世界文化遗产和。

(2)山东省旅游业发达,简述其原因。

(3)东营是李老师山东沿海考察的最后一个城市。这里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基因库”,是许多珍稀、濒危鸟类迁徙停留的“国际机场”,但目前开发才刚刚起步。你对东营开发沿海旅游资源有哪些建议?

答案:⑴地域性(沿海分布)泰山、孔府(孔庙、孔林)⑵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客源丰富;旅游市场距离近;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好,接待能力强。

⑶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开发与保护相协调,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加强对环境的监测;加强环保宣传等。

9.图20是“四幅旅游资源示意图”,图21是“我国部分区域简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20图21

(1)图20中四幅景观图属于“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是,位于图21所示区域的有(填字母)。

(2)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车。大桥南起宁波慈溪,北至嘉兴海盐,试分析大桥建成后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意义。

(3)a图所在的省级行政区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资源大省”,请简要分析该省区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原因。

答案:(1)bcd(全部答对得2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2)增加交通通达度,可进入性增强;扩大旅游的客源市场;增加新的人文景观,增加吸引力;加强区域之间的旅游合作

(3)旅游业投入少,是无烟工业;有利于加快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旅游资源丰富等。

10.(2011年4月济南市高三模拟考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规模不断扩大,逐渐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

材料二:2011年1月份我国国际旅游部分客源分布。

国家名称1月份

入境人数(万人次)同比增长(%)

韩国32.322.52

美国15.468.67

菲律宾7.1514.08

蒙古7.1026.54

俄罗斯17.4714.62

日本25.43—10.94

(1)根据材料指出1月份我国国际旅游客源前两位的国家,并说明该国家选择中国作为旅游地的主要原因。

(2)评价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答案:(1)韩国:日本距离近,文化的相似性。

(2)有利:增加外汇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不利:也会给旅游资源地带来物价上升、经济不稳定等问题。

11.(20ll届重庆市高三年级考前模拟测试,二诊)在亚、欧、非三大洲之间,有一片宛如巨大水槽的海域一地中海,有人戏称之为“上帝遗忘在人间的脚盆”,它不仅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更是古代诸多文明演绎的舞台,她的文明影响着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

材料一:图10-1,10-2为地中海沿岸局部地区资源分部图。

(1)根据图10-1,指出①、②旅游资源各自的特色,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说明其主要客源地并解释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2:埃及主要经济收入状况表

1项目侨汇运河旅游石油

I外汇收入33亿美元16亿美元43亿美元19亿美元

(2)埃及陆地面积100万kr2,人口7055万,自然增长率长期在2.0%以上,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52%。目前埃及经济己进入工业化阶段。结合埃及图、文字和表2资料,说明埃及是如何利本国的各种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本国经济的?

答案:(1)①阳光明媚、优质沙滩和海水(海滨风光);②湖光山色(阿尔卑斯山登山和滑雪)。

客源地:欧洲(或西欧、北欧);理由:经济发达,靠近旅游地(经济半径最优)。

(2)①埃及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通过劳务输出获取侨汇(主要到西亚产油国打工获取外汇);

②苏伊士运河全部从埃及领土通过,经过拓宽、加深后,通航能力提高,运河大大缩短了大西洋和印度洋的航程,过往船频繁,埃及收取船只通过费和领航费;

③埃及是文明古国,众多名胜古迹,尼罗河沿岸的优美风景成为吸引国外游客的旅游资源,旅游收入高;

④埃及是北非主要的产油国(石油资源丰富),石油出口创汇。

12.(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麋鹿生态旅游区位于盐城国家海洋湿地保护区。图20为麋鹿生态旅游区江苏省内游客数量变化图。据此回答问题。

图20

(1)根据旅游资源的分类,湿地属于▲,其旅游价值有▲、▲和▲。

(2)麋鹿生态旅游区省内游客数量的变化特点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3)生态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作为首要任务。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旅游资源的分类和客源市场的变化,以及如何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客源市场主要交通通达度、距离远近、经济收入等因素。旅游资源主要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类。旅游资源的价值主要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经济价值等,自然景观的价值主要在于科学价值、美学价值、经济价值,但没有历史文化价值。

答案:(1)自然旅游资源科学价值经济价值美学价值

(2)总量增加,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客源地距离,生态观念

(3)生态环境保

13.(2011东北联考)有“世界地质公园”之称的广东丹霞山于2010年8月1日会同湖南良山、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和贵州赤水等6处丹霞地貌列入了“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中最有可能形成丹霞地貌的岩石类型是()

A.① B.②

C.③D.④

(2)中国丹霞是一个由陡峭的悬崖、红色的山块、密集深切的峡谷、壮观的瀑布及碧绿的河溪构成的景观系统,整体为临水型峰丛—峰林景观,被天然森林广泛覆盖,构成丹山—碧水—绿树—白云的最佳景观组合。这主要体现了旅游资源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国际自然联盟曾对中国丹霞地貌申报项目提出质疑,原因是中国的一些丹霞地貌在保护方面还不具备条件,一些景观区也没有很好地控制旅游业对地貌环境的破坏。那么发展旅游业会对地理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答案: (1)C

(2)物质景象组合性 美学属性

(3)破坏水资源良性平衡;加重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威胁自然遗产;破坏良性生态平衡;毁损文物古迹

14.(2011年4月吉林省高考复习质量监测)[旅游地理]图1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分析说明埃及发展国际旅游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2)假如你的亲人要赴埃及领略大漠风光,请你在着装上提出一些建议。

答案:(1)①该国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独特,具有极高的游览价值;②距欧洲近,市场距离小;③现代交通运输便利;④旅游业开发早,接待能力强,服务质量好。(6分,任意答对三点即可)

(2)要尽量穿着浅色严实的长衫,自备头巾、太阳镜和太阳伞。(4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寨沟是我国著名风景旅游胜地,是中国唯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项国际桂冠的旅游胜地。九寨沟“水光浮翠,倒影林岚”,翠海、叠瀑、彩林、银峰以及特异的藏族风情,相互交融形成一个令人神往的“神话世界”、“人间仙境”。

九寨沟1984年正式对外开放为生态旅游区,旅游者蜂拥而至,2000年以来,每年游客量都超过100万人次。“黄金周”里游客塞满九寨沟,车队排成了长龙;沟内平地起新楼,客栈、宾馆林立,城市化的设施遍布九寨沟;旅游业的兴旺使大量的饭店、商场、宾馆、旅行社等涌进沟内,污水垃圾遍地,九寨沟管理局的监测结果表明九寨沟的水体已经有富营养化的趋势,湖泊有沼泽化倾向。

材料二世界银行环境部和生态旅游学会给生态旅游下的定义是“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区去了解环境的文化和自然历史,它不会破坏自然,而且它会使当地社区从保护自然资源中得到经济收益。”

(1)九寨沟地处________气候区,其发展旅游的条件是具有丰富的________景观和独特的________风情及他们的传统文化。

(2)旅游旺季时,九寨沟景区人满为患,大大超过了其环境承载量。你认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3)从旅游规划、环境容量及游客承载量方面两方面分析九寨沟怎样开展生态旅游?

解析:本题以九寨沟为例考查旅游环境保护的措施及生态旅游措施。

答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藏族

(2)对游客进行限量,可以通过调节门票价格限制游客数量,即旺季提高门票价格,淡季降低门票价格。

(3)搞好核心区、实验区、缓冲区功能区的规划,把旅游活动的线路、范围限定在核心区以外的地域;实行“限量旅游”,限制每天进沟的人数;“沟内游,沟外住”,在景区内大规模拆除经营性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