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复习:中国不同尺度区域的特征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14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复习:中国不同尺度区域的特征。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高中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复习:中国不同尺度区域的特征”,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鲁教版教学案第50讲中国不同尺度区域的特征

探究点一北京

1.地理位置:位于华北平原北部、东部距渤海150KM,东南临天津市、其余三面被河北省包围。

⑴自然理理特征:①地形:西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地势较高,东南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②气候: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③河流:属海河水系。

⑵优越性:①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优越,北京地处中纬度温度带,地处内陆且距海不远,使北京气候的冷热、干湿适中;②北京西部背靠我国黄土高原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南邻粮、棉、油等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平原;北抵我国最大的牧区内蒙古牧区。为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2.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中国重要的国际交往中心。

3.北京城市现代化表现在经济的方方面面,如交通方便快捷、信息通达、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设施先进、文化、教育、科研水平很高等等;北京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应注意保持旧城格局和原有风礼貌的同时修建现代化建筑。

探究点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1.地理位置和范围:港、澳分别位于珠江口的东侧和西侧。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地区、新界三部分组成。澳门总面积23平方千米,由澳门半岛和其南的凼仔岛、路环岛组成。

⑷人口、经济和城市:台湾全省人口2000多万,97%是汉族,多为福建、广东移民,少数民族主要为高山族。台湾人口密度大,集中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区。台北市是台湾最大的城市,高雄是最大的海港。以“进口-加工-出口”型为主的经济,出口商品中纺织、电子电器、食品、石油化工产品占重要地位。旅游业是台湾重要经济来源。

例1(2011临沂质检)下图为某交通运输方式以澳门为中心的等时线分布图。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该交通运输方式为()

A.水路运输 B.航空运输

C.铁路运输D.高速公路运输

⑵如果以该图信息作为研究依据,则最能反映的问题是()

A.澳门工业原料的来源地范围

B.澳门工业产品的覆盖范围

C.澳门农副产品的来源地范围

D.澳门旅游业的最优吸引半径

命题意图:本题以等时线考查了澳门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解析:⑴根据图中等时线的数值与距离可知该运输方式应为航空运输。⑵澳门第三产业发达,博彩旅游业是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图示信息最能反映的问题是澳门旅游业的最优吸引半径。

答案:⑴B⑵D

探究点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地理位置:位于我国西北边陲,从东向西南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等8个国家相邻,是国我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3.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①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高梁;②特色农产品:棉花、甜菜、瓜果等;③特点:产量丰富、品质优良。

探究点四珠江三角洲

1.地理位置: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对外开放的前沿:①区位因素:地形平坦、平原广阔、气候温暖湿润、水网密布、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人口稠密、经济发展;②人文因素: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③政策因素:国家对该区实行了“对外开放,优先发展”(设特区,全开放,先富带后富)的政策。

2.经济特点:⑴外向型经济:从初期以合资、独资的企业为主,发展到海外建厂;从引进资金、技术、设备、管理方法为主,到吸收、消化、创新、发展自己的企业和产品,并以形成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出口创汇为目标;同时带动当地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城镇文化水平的提高。⑵发展的的利条件:①地理位置优越:紧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②海陆交通运输便利;③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⑶经济模式:“前店后厂”,“前店”指港澳地区,“后厂”指珠江三角洲地区。

3.城镇的发展:⑴重要标志:土地利用方式显著变化。⑵原因:①外向型经济日益繁荣;②产业结构发生重在变化。

例2环渤海地区被规定为我国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重点发展区域,是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甲、乙、丙三区域工业发展共同的区位优势,除了良好的农业基础、发达的海陆交通、优惠的政策,还有哪些?请再列举两方面。

(2)甲、乙两区域建立化学工业不同的主导区位因素各是什么?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对地理学核心问题的理解,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考查考生综合分析自然环境及资源状况及对经济影响的能力,体会地理学科的综合性。

解析:第(1)问,考查工业地域区位因素。从科技水平、高素质的劳动力、优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工业历史等多个角度完整回答。第(2)问,由掌握的知识分析,甲区域(环渤海)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和海盐,利于发展石油化工和海洋化工;乙区域(长江三角洲)石油资源和海盐相对不足,但消费市场广大。

答案:(1)科技水平高:经济基础雄厚。(2)甲区域:原料和燃料;乙区域:市场。

探究点五西双版纳

1.地理位置:位于云南省的南部,北回归线以南,地处横断山脉最南端,南部与老挝,缅甸接壤,还以澜沧江—湄公河与泰国、越南等水路相连。由于受来自印度洋上湿润的西南北影响,西双版纳形成了原始的热带雨林景观:高大的望天树、板状根、绞杀植物、独木成林,亚洲象、绿孔雀、长尾猿等。

2.蓬勃发展的旅游业:⑴热带动植物王国。⑵人文旅游资源: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13个民族在这里合睦相处,他造并保留了各自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如傣族的泼水节等。⑶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⑷旅游业下滑的原因:①周边景点增多;②本地景点分散;③不法商贩缺德;④生态环境压力大;⑤景点大同小异。⑸重振对策:①要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②要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

例3下图为某区域模式图,读图回答⑴~⑷题。

⑴图中所示区域的数码代号与文化景观描述连线正确的是()

A.①——梯田层层稻花香B.②——草原茫茫牧牛羊

C.③——翠竹青青有人家D.④——山歌阵阵采茶忙

⑵关于图中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

B.②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

C.③区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

D.⑤区土壤盐渍化普遍

⑶关于图中各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B.②区河流春汛长于夏汛

C.③区河流含沙量大,有结冰期D.⑥区河流汛期短,径流量熏蒸变化小

⑷深秋季节,一旅游者从图中某区域乘火车外出旅游。出发时落叶纷飞,满目金黄,穿越重重隧道后,蓦然树木葱郁,山清水秀。火车经过的区域是()

A.从①到②B.从②到④C.从③到⑤D.从⑤到⑥

命题意图:本题以一幅带经纬度的区域模式图为情景,考查考生空间定位的能力及对各区域文化景观、突出的环境问题、水文特征、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等知识的掌握。

解析:⑴层层梯田稻花香这一人文景观应位于我国南方山地丘陵地区,区域①在北方地区,选项A错;②区域在黄土高原,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选项B错;翠竹分布在亚热带地区,③区域位于暖温带,选项C错;④区域在我国西南地区,盛产茶叶,少数民族能歌善舞,选项D正确。⑵图示各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①②区域水土流失,③土壤盐碱化、旱涝灾害,④区域泥石流、滑坡,⑤区域洪涝、水土流失,⑥区域台风,选项B正确。⑶区域水文特点:①区域水位季节变化大,②区域没有明显春汛,③区域河流来自黄土高原,河流含沙量大,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河流在冰期,⑥区域受夏季风影响时间长,河流汛期长,径流季节变化较小。故选项C正确。⑷由问题情景可知该旅游者是由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进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且经过了一高大山地—--秦岭,结合图示区域分布,正确答案选B。

答案:⑴D ⑵B ⑶C⑷B 

探究点七长江沿江地带

1.地理位置和范围:⑴长江沿江地带东起上海,西至四川攀枝花,东西绵延3000多千米;南北宽度大致在长江两岸100—200千米范围内。大部分位于北纬25°—35°之间,长江干流横贯东西,内河航运发达,本区东部的上海、江苏、浙江在全国海上运输网中具有中枢地位,海洋运输发达,地理位置十分优越。⑵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①地势低平,以平原、丘陵为主;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③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④自然资源丰富。

纺工业的重要基地;④由沪宁杭等城市形成的工业带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基地。⑵四大“工业走廊”雏形:①钢铁工业走廊:沿江地带有上海宝山、安徽马鞍山、湖北武汉、重庆、四川攀枝花等钢铁工业基地;②汽车工业走廊:沿江地带有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汽车摩托基地;③石油化工;④轻纺。⑶长江上游与下游地区之间的协作:在积极发展区域经济的同时,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联合行动、共同发展”的原则,把中上游地区丰富的电力资源、市场广阔的优势和长江下游地区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优势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多形式、宽领域、全方位的联合协作,形成长江经济带新的发展优势。

5.生态环境及治理:⑴长江上游水土流失严重;长江中下游是洪涝灾害最集中、最频繁地区;长江沿岸环境污染日益严重。⑵防治措施:①加强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主要是保护好现有森林,积极封山育林与退耕还林,坡度在25°的严禁开荒,25°以下的改修梯田,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地和人工草地。开展小流域和山区综合治理,调整农业结构;改良土壤、推广免耕法等农业技术措施,防治水土流失;②结合三峡等水利枢纽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项目建设,对长江河道及平原湖区进行综合治理。对年久失修、功能不高的水库、堤坝进行加固,提高防洪标准。抓好清淤疏浚、恢复河道防洪能力。严禁围垦湖泊、侵占江河、滩地、封堵江河湖泊水道、乱采江河砂石的行为。③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做好环境整治工作,对现有污染源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限期治理,按期在标。

例4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长江经济地带是兼顾自然地理、人文脉络、经济区的整体功能和行政区的完整性等诸多因素的一种经济区形式。下图为长江经济地带空间结构示意图。

材料2:下表为长江上游区域各大城市的等级体系表。

城市面积(平方千米)GDP(亿元)人口(万人)城市级别WWw.JaB88.COM

重庆824033486.202808直辖市

成都123902750.01234副省级城市

昆明214731203.0619地级市

贵阳8034603.0395地级市

怀化27600334.1500地级市

(1)简要说出长江经济地带空间结构中的主轴与辅轴的分布规律。

(2)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的沪宁杭工业基地,是长江经济地带上最重要的经济区域。说明该工业基地的区位条件。

(3)长江上游区域的各大城市服务功能差异明显,简要分析重庆市发展成为本区域中心城市的条件。

命题意图:本题针对本探究点考查了长江沿江地带的人文地理概况及其东西协调问题,综合性较强。

解析:第(1)题,从图中图例即可看出正确答案。第(2)题,从不利、有利两方面分析其区位条件。第(3)题,从重庆的位置、交通等方面可以看出重庆市在长江上游的地位。

答案:(1)主轴沿长江干流分布,辅轴沿铁路分布。

(2)有利条件:水源充足;地势平坦;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工农业基础好;技术力量雄厚;工业协作条件好;市场广阔;地理位置优越。

不利条件:能源、资源缺乏;污染严重;用地紧张。

(3)地处长江上游区域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交通枢纽,有利于得到周围广大地区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供应和广大市场;面积、人口、GDP规模最大,城市级别最高

一、单项选择题

(2011青岛模拟)2010年5月,国内首座完全按照低碳标准设计的城市在著名的“火炉”——新疆吐鲁番开工建设,预计2020年全部建成后,将可容纳6万人生活居住,成为吐鲁番的政治和经济中心。据此回答1~3题。

1.低碳新城选址吐鲁番,主要是看中当地丰富的__________资源。()

①核能②风能

③天然气④太阳能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2.下图为新城核心区效果图(局部),图中多数建筑物朝向为南北方向或接近南北方向,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为了节约用地

B.为了形成奇特造型,美观大方

C.为了采光通风

D.为了保暖

3.广东具有一种与该地相同的新能源,而且储藏量异常大,广东也是利用该能源发电最早的地区之一,与该地相比,广东利用其发电独具优势和刻不容缓的主要原因是()

①储量丰富,开发成本低

②利用其发电的经验丰富,电力需求增长快

③广东经济基础雄厚,其他能源缺乏

④广东能源消费结构单一,能源利用率高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2011湖北模拟)新华网武汉2010年7月25日讯 长江防总日前在评估今年以来长江流域的防汛形势时称,今年长江流域水情之猛、灾情之重、抗灾之急为近10年来所罕见,6月份以来,长江流域受灾人口近8000万,323人因灾死亡。据此回答4~7题。

4.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多发地段是长江的()

A.四川盆地地区B.长江三峡地区

C.中下游平原地区D.上游地区

5.“黄河在流血,长江也在流血”说明长江近年来()

A.水量增大B.水流增强

C.污染加大D.水土流失加剧

6.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是()

A.在所有干支流河段大力进行水电工程建设

B.加强长江防护林建设,封山育林

C.把当地居民全部迁出

D.建立经济特区,通过经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

7.2010年7月中旬起,长江上游形成一场特大洪水,洪峰流量逼近每秒七万立方米,由于三峡库区的作用,长江中下游地区已少有类似1998年那样的灾情。三峡水利枢纽的首要效益是()

A.发电B.防洪

C.灌溉D.旅游

(2011泰州检验)读“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市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8~9题。

8.有关该市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总体上看,该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以机械增长为主

B.该市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C.影响该市人口迁移的因素是政治因素

D.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趋势

9.近年来该市人口机械增长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正确的是()

A.该市因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而出现“民工荒”

B.该市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迁入量减少

C.是由于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

D.农村生存环境已好于城市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发达地区,为了进一步加快其经济的引领作用,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又划分了一个新的区域——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即粤、桂、闽、赣、湘、滇、贵、川、琼、香港、澳门),下图是该区域的局部地区图,据此判断10~11题。

10.有关省会城市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地形单元上属于珠江三角洲区

B.在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区中属于东部经济地带

C.在京广铁路经过这里

D.该地所在省份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11.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有著名的“基塘农业”,有关该农业形成的自然区位是()

①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②降水丰沛、水源充足

③土地成片、土壤肥沃 ④高温多雨、风调雨顺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②③

隔着一道浅浅的海峡,台湾在东、福建在西,咫尺相望。福建与台湾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在这一大背景下,海峡西岸经济区应运而生,并由地方决策上升为国家政策。结合图示信息回答12~13题。

12.图中①、②、③、④四省区,GDP值最小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3.为解决海西经济区能源紧张状况,国家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①发展核电②发展火电③西电东送④南水北调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③

(2011年北京市东城区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二)近年来,台湾省已成为大陆游客的旅游热点地区。读图l,完成14—15题。

14.游客出发前观察图1,判断图示地区的河流流向特点是()

A.多数从西流向东B.从中部流向四周

C.多数从南流向北D.从四周流向中部

15.游客从M走到N,其所经地区地势起伏与图2所示剖面线对应的是()

A.①B.②C.③D.④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云南,是一块美丽而神奇的土地。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都有独特的优势,有寒温热带的立体气候,多数城市四季如春;有雄伟壮丽的山川地貌,山林峰洞江河湖瀑蔚为奇观;有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及近现代革命历史纪念物,是访古探秘进行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知识宝库;还有各具文化特色的25个少数民族,民俗风情绚丽多彩,旅游资源遍布全省各地,世界级旅游资源有:三江并流保护区、丽江古城、西双版纳、剑川寺登街、陆良九乡等。

(1)1986年中国邮政发行“中国民宅”特种邮票一套,其中反映西双版纳地区民居的是,试分析该民居的特点及与当地地理环境的关系。

(2)丽江古城内有四通八达的水渠和小河,家家门前有小河。河水都是从高山上流淌下来,清澈见底,是古城的血液。在这里随处都能挖到泉水。“小河伸向哪里,古城就伸向哪里”,这说明丽江古城城市分布的规律是;丽江古城中河水的补给类型有。

17.(2011宜昌调研)下面是北京市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和经过北京中部的东西方向地形剖面图及南北方向地形剖面图(虚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结合两幅剖面图,概括北京的地势特点。

(2)分析北京市年降水量分布图中A、B两处降水较多的原因。

(3)根据图示信息,在北京市年降水量分布图的适当位置填注出永定河、潮白河。

18.材料一:进入2月份,长江流域油菜产区却降雨频繁,大部分地区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多了1到2倍,从而造成一些农田土壤持续过湿,土壤渍水严重的地方造成油菜闭气烂根现象。长江流域及南方省份的持续降水,给油菜生长带来了明显的伤害,而3月6日的一场降雪,对于长江中下游已经进入抽薹开花期的油菜可谓雪上加霜。

材料二:2007年,安徽是全国油菜主要产区之一,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湖北居全国第二位。自2003年安徽省开始在长江沿线及江南几个县市进行油菜种植补贴试点,2007年国家对种植油菜给予良种补贴政策出台,每亩补贴10—30元,以及油菜籽收益提高,一些地市开始重新调整种植结构,油菜面积也会逐渐增加。但是油菜比较效益低,而且种植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加上菜籽收益的不稳定性,农民种植油菜的顾虑还是存在,因此今年油菜的种植面积虽有提高,但增幅不是太大。

(1)描述2000年—2010年安徽油菜播种面积的变化。

(2)结合自然地理特征,说明安徽省北部油菜种植面积比南部小、单产明显比南部低的原因。

(3)2010年油菜产量大幅度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4)分析国家补贴政策很难大幅度提高油菜种植面积的原因。

(5)综合分析安徽省油菜种植发展的方向及措施。

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

1.解析:吐鲁番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丰富,低碳新城选址吐鲁番,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答案:D

2.解析:根据当地的风向等具体情况,建筑物朝向南偏东3°左右是最有利于采光通风的。

答案:C

10.解析:根据经纬度可以断定②为湖南省省会长沙,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在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中位于中部经济地带,京广铁路经过长沙,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在江西省。

答案:C

11.解析: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降水充沛、水源充足,故A为正确答案。土地成片、土壤肥沃是指我国东北地区。

答案:A

12.解析:①为浙江省,②为江西省,③为福建省,④为广东省,只有江西省地处中部地区,GDP值最小。

答案:B

(2)沿河分布(水资源制约着人口、城市的分布)大气降水、地下水、高山冰雪融水

17.解析:第(1)题,由两剖面图概况分析即可。第(2)题,由北京地势特点可知,东南地势低,夏季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带来较多水汽,在迎风坡易形成地形雨。第(3)题,河流顺地势由高处流向低处,结合两剖面图填注河流位置。

答案:(1)西北高,东南低。

(2)地处东南季风的迎风坡,易形成地形雨。

(3)如下图:

18.答案:(1)2005年以前上幅度大,2006年出现大幅度下跌,2007年以后趋于稳定。

(2)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受寒潮影响大,越冬油菜容易被冻死而造成大幅度减产或绝收。

(3)2月份,长江流域油菜产区却降雨频繁,造成一些农田土壤持续过湿,土壤渍水严重的地方造成油菜闭气烂根现象。长江流域及南方省份的持续降水,给油菜生长带来了明显的伤害;而3月6日的一场降雪,对于长江中下游已经进入抽薹开花期的油菜可谓雪上加霜;油菜抗寒能力弱。

(4)国家每亩10—30元的补贴相对于农民的收入来说太少,不能调动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而这样的补贴对国家来说已是较重的负担,也很难再有较大的提高。

(5)方向:确保油菜的高产稳产;培育、种植优质油菜,向提高质量上要效益,提高油菜的国际竞争力。

措施: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减轻水旱灾害的影响;调整油菜布局,减轻寒潮对越冬油菜的冻害;发展农业科技,培育优质品种。提高油菜种植区域专业化水平、机械化水平

相关推荐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区域与区域差异复习教案


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鲁教版教学案第29讲区域与区域差异

探究点一正确理解区域的特征

特征含义实践意义举例图解(A、B为两个不同的区域)

整体性

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们必须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否则“牵一发而动全身”会导致整体环境的恶化青藏高寒区的整体性、西北干旱区的整体性表现为A内部、B内部各自的地理要素组成一个统一整体

差异性

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区域内的一致性只是相对的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利用本区优势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新疆长绒棉基地、陕西苹果基地建设表现为A、B内部分别具有相对一致性,但A、B之间有差异性

开放性

区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区域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我国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经济全球化表现为A、B之间的联系性,能提供彼此所需

例1右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内部的特性相对一致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命题目的:本题考查了对区域特征的理解。

解析:虽然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这里无法看出,在本图中可以看出各个自然区的自己的共性。

答案:B

探究点二区域差异的比较内容与方式

1.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

2.人文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

⑴经济发展比较的主要内容有:经济发展特点,工业生产及其布局,农业生产方式,主要农畜产品,第三产业的特点,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条件(资源、交通、人口、科技等)

⑵农业的比较:发展水平、农业结构、农业地域类型、农产品、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可持续发展方向等。

⑶其他社会经济环境的比较内容。

例2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诸多不同。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如此。

(1)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①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其原因是。

②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其原因是。

③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其原因是。

(2)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楼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①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其原因是

②建同等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其原因是。

命题意图:本题凸现了区域内部的整体性和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区域的整体性不仅表现为自然环境具有整体性,也表现为人文环境的整体性,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产生巨大的影响。不同的区域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自然环境,进而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解析:北方地区比南方纬度高,特别是冬春季节获得的能量少,正南正北的方位能够获得较多的太阳辐射,利于提高室内温度。北方地区特别是在冬春季节,气温比南方低,风沙比南方大,墙体严实厚重,利于防风保暖为了御寒,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所以建筑成本比南方。我国的降水量从北到南逐渐增加,湿度也逐渐加大。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是为了便于排水、通风、除潮。

答案:(1)①北方地区比南方纬度高,特别是冬春季节获得的能量少,正南正北的方位能够获得较多的太阳辐射,利于提高室内温度。②北方地区特别是在冬春季节,气温比南方低,风沙比南方大,墙体严实厚重,利于防风保暖。③我国的降水量从北到南逐渐增加,湿度也逐渐加大。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是为了便于排水、通风、除潮。

(2)①因为北方地区比南方纬度高,特别是冬春季节气温比南方低,为了御寒,北方民居的墙体应严实厚重,所以建筑成本比南方高。②特别是在冬季,北方的太阳高度比南方低的多,为使北方地区的楼房获得较充足的阳光,楼房的南北间距应比南方大。

探究点三我国三大自然区的比较

区域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地势海拔较低,平原多而广阔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海拔最高,主要为山系、高原

气候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突出,气候干燥海拔高,空气稀薄,气温低,辐射强,风力大,水汽少

植被以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草原主要为荒漠、草原与高山草甸灌丛

土壤多为在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多荒漠、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发育程度差,土层浅薄

生物种类繁多种类远比东部季风区少动物稀少,只有少数耐高寒物种

水文河流为外流河,湖泊为淡水湖。地表水以雨水为主要补给来源多为内流区,河流短小。湖泊较多,多为咸水湖多为内流区,湖泊众多,多为咸水湖

农业重要农耕区,以种植业为主,但需要注意避免水旱灾害牧业、绿洲农业为主,但需要注意解决水分问题以畜牧业为主,还有河谷农业,需要注意解决热量不足问题

城市众多较少很少

人口稠密较少很少

例3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间自然差异显著,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据此完成(1)~(3)题。

(1)从东部季风区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再到青藏高寒区()

①区域面积依次减少,人口比重依次减小②冬季气温逐渐升高,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人类活动依次减弱,自然生态变化逐渐减少④土壤发育程度降低,生物种类由多到少再到较多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新疆瓜果特别甜,主要原因是()

A.云量多,光照弱,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

B.降水少,瓜果水分含量少,糖分含量高

C.昼夜温差大,营养物质消耗少,糖分积累多

D.晴天多,云量少,温差不大,有利于作物生长

(3)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主要的限制条件是()

A.土地资源不足B.化肥、农药不足C.劳动力不足D.水资源不足

命题目的:本题考查了我国三大自然区之间的特征比较,试题比较基础,需要结合本探究点进一步落实相关知识。

解析:第(1)题,回顾所学基础知识,不难回答。第(2)题,西北地区,白天气温高、光合作用强,有利于营养物质生成;夜晚气温低,呼吸作用弱,营养物质消耗少,故糖分积累多,所以瓜果特别甜。第(3)题,西北地区光热条件较好,但水源不足,农.业生产最主要的限制因素就是水源。

答案:(1)C(2)C(3)D

根据我国松嫩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依下列字母a、b、c、d、e所代表的内容,下列答案符合下图所示的是()

a.热量资源不足b;有台风的影响c.有充足的灌溉水源d.地势平坦e.土壤肥沃

A.①—a②—b③—c④—d⑤—e

B.①—b②—c③—d④—e⑤—a

C.①—a②—c③—e④—d⑤—b

D.①—a②—d③—c④—b⑤—e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松嫩平原和珠江三角洲两区的比较,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

解析:松嫩平原和珠江三角洲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东部季风区,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珠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因此土壤肥沃也是两地共同的区位条件。但松嫩平原因纬度高,因此热量条件不足;珠江三角洲位于东南沿海,夏秋季节经常受台风威胁。

答案:C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区域内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区域都是按一定的指标来划分的B.同一级别的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

C.区域的分布位置都是非常明确的 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2.干湿地区划分的指标是()

A.降水量B.蒸发量

C.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D.气温与降水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具有一定的特征。据此完成3~5题。

3.下列地理事项中,与青藏高原的“高”“寒”特征无关的是()

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B.日照强烈,太阳能丰富

C.地热资源丰富D.城镇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

4.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它表现的区域特征是()

A.整体性 B.开放性 C.差异性 D.阶段性

5.“干旱是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总特征,其他地理要素总是与其力求保持协调一致”,这句话反映的区域特征是()

A.整体性 B.开放性 C.差异性 D.逻辑性

下表是亚洲东部某国产业结构变化(1953-1984年),回答6~8题。

年度

项目19531962197219791984

第一产业4737262115

第二产业1016232532

第三产业4347515153

6.该国可能是 ()

A.中国B.日本C.韩国D.新加坡

7.关于该国自然环境的叙述:①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层深厚,利于发展耕作业;②南部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有利于水稻生长;③有较长的海岸线,多良港,利于发展海上航运;④目前环境问题突出,沙尘暴频发,严重影响大气质量()

A.③④B.①②C.①④D.②③

8.关于该国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工业经济起飞于60年代

B.工业发展经历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转变

C.本国资源丰富,市场广阔,经济的对外依赖性不强

D.各经济部门的发展不平衡,农业发展相对迟缓,粮食自给率下降

右图是我国三大自然区图,读图完成9~10题。

9.根据三大自然区分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三区划分的依据是气候和植被B.Ⅰ区与Ⅱ区的分界线是200mm等降水量线

C.地跨三大自然区的省区是甘肃省D.流经三大自然区的河流是长江

10.在Ⅰ区内部地理事物由南向北的分布,排序正确的是()

A.农作物:水稻、春小麦、冬小麦

B.植被:热带季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

C.土壤:黑土、黄土、红壤、砖红壤

D.地貌:平原、高原、盆地

读“我国两区域示意图”(图Ⅰ和图Ⅱ)。据此完成11-12题。

11.两区域农业生产相似的有利自然条件有()

①雨热同期②地势低平③土壤肥沃④河网密布

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

12.两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主要有()

①全球气候变暖②耕地资源减少③灌溉水源不足④土壤污染加剧

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

读下图,回答13~14题。

13.关于两图所示地区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两地农业发展多取决于灌溉水源B.两地多为红壤

C.两地水土流失都很严重D.两地皆全年少雨

14.关于两地生产、生活方面的正确叙述为

A.图甲所示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谷子B.两地都是我国重要的牧区

C.图乙所示地区是精耕细作的水稻产区D.出现图甲居住景观的最主要原因是水源

二、综合题

15.读“北纬30°附近三个三角洲位置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三个角洲的气候类型分别是:甲,乙,丙。从区域开发的历史看,三地中开发最早的是,最晚的是。

(2)三个三角洲地区都是本国主要的农业区,其发展农业生产的共同优势是

;都盛产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3)在经济作物种植上,甲三角洲的棉花生产世界著名,乙三角洲油菜播种面积很广,丙三角洲亚热带水果产量很大。这种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从区域产业结构看,甲三角洲钢铁、石油工业所占比重很大,乙三角洲机械制造业十分发达,丙三角洲石油化工和航天工业十分著名。这种产业差异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16.甲、乙两图为世界著名钢铁工业基地示意图,读图回答。

甲图乙图

⑴甲图钢铁工业基地A是,该钢铁工业基地布局属于型,该国发展钢铁工业的条件是。

⑵乙图钢铁工业基地B是,该钢铁工业基地布局属于型,该国发展钢铁工业的条件是。

⑶甲图中新兴的电子工业主要分布在,乙图中新兴的电子工业主要分布在,它们的布局条件是①、②、③。它们的布局方式属于型。这反映了当前世界工业布局的新趋向是。

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

1.B以文化区为例,政治文化社区常有明确的边界,如山东省与江苏省之间的界限明确;而经济活动类型的文化区不一定有明确的边界(如陇海——兰新经济地带的界限不明确),没有明确边界的区域有时与其他同类区域发生重叠(如陇海——兰新经济地带与东部沿海经济地带的包含区域有重叠区域)。

2.C干湿区的划分为单一指标划分,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如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且降水量大于增发量的区域为湿润区,年降水量介于400~800毫米,且降水量大于增发量的区域为半湿润区,年降水量介于200~400毫米,且降水量小于增发量的区域为半干旱区,年降水量小于200毫米,且降水量小于增发量的区域为干旱区。

3.C青藏高原地热资源丰富是由于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

4.B经济全球化一般是指资本、商品、服务、劳动、信息和人员超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扩散的现象,所以体现了区域开放性的特征。

5.C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生物,水文、气候)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密切联系,总是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并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

6.B根据图表,可判断该国20世纪60世纪以后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而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说明该国经济发达,所以为发达国家,该国最可能是日本。

7.D日本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地块狭小,不适合发展耕作业;日本位于大陆东部,属季风气候,因纬度差异分为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生长;日本是岛国,海岸线曲折,有许多优良港湾,利于发展海运;日本国内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高,环境问题较少。

8.C本国资源贫乏,市场狭小,原料和燃料主要来自国际市场;产品也主要依赖于国际市场。

9.C在我国,气候和地貌是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综合这两个要素,可以把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成三大自然区;Ⅰ区代表东部季风区,Ⅱ区代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两者大致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为界;长江流经青藏高寒区(Ⅲ区)、东部季风区两大自然区。甘肃省地跨三大自然区。

10.B区内部由南向北主要由热量差异而导致地理事物分布的不同。A选项的顺序应为水稻、冬小麦、春小麦;C应为砖红壤、红壤、黄土、黑土;东部季风区内主要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其分布不具有地带性特征。B选项符合因热量差异而导致的从赤道向两极的植被分布规律。

11.B从图中经纬度和轮廓形状可以判断图Ⅰ、图Ⅱ分别代表东北地区、长江三角洲,两者均位于季风区,因此雨热同期;东北地区有肥沃的黑土,长江三角洲分布着水稻土,因此均土壤肥沃。

12.C由于人口不断增加及非农业用地增多,造成耕地资源减少;而化肥、农业等大量使用,又使土壤污染加剧。

13.A两地多粉沙性土壤,B错;图甲为黄土高原的窑洞,图乙是干旱区的坎儿井。甲水土流失严重,乙风力侵蚀严重,C错;甲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D错。

14.A可采用排除法。我国重要的牧区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旱与半干旱区,黄土高原不是我国重要的牧区,B错;坎儿井显示气候干旱的特点,不会是精耕细作的水稻产区,C错;出现甲所示景观的主要原因是土质,D错。

15.解析:本题以三个角洲为例考查了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答案:(1)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甲地丙地(2)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②水热资源丰富,③交通便利等水稻(3)甲地光照充足,十分利于棉花的生长。乙地人多地少,冬季气温低,种植油菜可充分利用冬闲地,实行稻油轮种,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丙地国家的亚热带地区面积少,亚热水果市场需求高。(4)甲地国家的铁和石油资源丰富,三角洲地区交通方便。乙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和能源都缺乏,但交通发达,科技力量强,适宜发展机械制造业。丙地石油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

16.解析:本题对比分析日本和英国钢铁工业基地的有关知识。二者都是岛国,都是海洋运输业发达的经济大国,具有很多可比性,本题同时考查了两国的新兴电子工业的分布、成因,从而分析当前世界工业布局的新趋向。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善于对比、归纳地理知识。

答案:⑴福山临海有优良港湾,海运发达⑵伯明翰煤铁复合体英国中部山地煤铁资源丰富⑶九州岛苏格兰中部①依靠高科学技术②现代化高速交通运输条件③洁净优美的环境临空由集中趋向分散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复习:五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鲁教版教学案第43讲五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探究点表解世界五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东南亚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沙漠以

南的非洲南极洲

位置

范围

地形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马来群岛多火山;主要地形区:湄公河平原高原为主。主要地形区:伊朗高原,阿拉伯半岛、撒哈拉沙漠、尼罗河谷地、河口三角洲、两河流域以平原和山地为主,深受冰川作用影响。主要地形区:波德平原和西欧平原;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和阿尔卑斯山;勃朗峰,巴黎盆地高原为主,“高原大陆”。主要地形区;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南非高原、东非裂谷带、刚果盆地冰雪高原(平均海拔最高:2350m);90%大陆冰川;淡水水库

气候终年高温;主要有热带雨林、热带季风气候炎热干燥。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深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多,季节分配均匀。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广;另有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极地气候、高山气候等气候类型炎热多雨,有“热带大陆”之称。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酷寒、干燥、烈风

河流湖泊大河南流,上游侵蚀作用显著,水力丰富;下游沉积多平原;主要有湄公河、红河、湄南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河流少,水量小。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尼罗河、死海河网密布、水量充沛;多瑙河是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莱茵河水量丰富,水位变化小,被德国称为“黄金水道”,泰晤士河、塞纳河也为本区重要河流除刚果河外,水量较小,季节变化大。刚果河、赞比西河、尼日尔河、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

居民黄色人种:多信佛教,印尼和马来西亚以伊斯兰教为国教,菲律宾多信奉天主教阿拉伯人、伊斯兰教为主,白种人白种人为主;人口稠密;人口稠密区沿煤矿和工业地带分布,略成“十”字形中部和南部是黑种人的故乡

经济水稻种植业和热带种植园农业。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稻米、锡、石油;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经济以出口石油为主,人均收入高;北非富藏磷矿资源;畜牧业和灌溉农业经济发达,对外贸易发达;世界著名的工业密集地带;农业发达,畜牧业占较大比重;挪威渔业发达;瑞典林业和工矿业发达;英国、法国和德国的工业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努力发展民族工业,振兴经济;

矿产、森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为主矿产-煤,铁,石油,天然气,生物,淡水;生物-企鹅(鸟类),海豹,鲸,磷虾;淡水水库

主要城市河内、万象、金边、曼谷、仰光、吉隆坡、新加坡、雅加达、马尼拉、万隆耶路撒冷、麦加、麦地那、巴格达、开罗、亚历山大伦敦、阿伯丁、曼彻斯特、伯明翰、巴黎、马赛、埃森、杜伊斯堡、慕尼黑、法兰克福、汉堡、罗马、雷克雅未克开普敦、约翰内斯堡、比勒陀利亚中山站、长城站

例1(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图3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mm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mm左右。据此完成⑴~⑶题。

⑴图中甲地区夏季降水量最接近

A.50mmB.150mmC.200mmD.250mm

⑵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

①引湖水灌溉②海水淡化③改进灌溉技术④建水库调节径流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⑶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

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

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中东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比较综合。

解析:⑴通过读图判断该地为中东的以色列地区该地以地中海气候为主,夏季干旱少雨;故答案为A。⑵该水资源贫乏,但临海,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可以进行海水淡化,同时在农业生产上采用节水灌溉技术。⑶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答案为D。

答案:⑴A⑵B⑶D

例2(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福建卷,37)阅读分析材料和图表,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古马里是13世纪-16世纪期间西非草原上繁荣的贸易帝国。图12示意该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N国是非洲的人口大国,需要大量进口粮食。近年来,中国与N国积极合作,在该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表3表示N国主要粮食作物的构成。

表3

水稻玉米杂粮其它合计

占播种总面积比例(%)8.O12.O74.25.8l00

占总产量比例(%)5.O4.988.81.3100

(1)指出尼日尔河从P点到Q点河段的水量变化趋势,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2)比较甲、乙两地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

(3)简述在N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将面临的限制性因素。

(4)根据古马里帝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分析其兴盛的可能原因。

解析:(1)根据图中纬度(线)可知,该河段所处区域为副热带地区,由于受到副热带高原的控制,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加上少支流汇入;河水下渗严重,所以河流水量不断减少。(2)从两地降水柱状图可以看出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甲由于受到海洋气流和沿海暖流的影响,加上地处山地迎风坡地带,所以降水丰沛;而乙地受到寒流影响,降水较少。(3)从图中看出N国位于半干旱干旱地区,降水不足,加上该国经济落后,种植业历史较晚,经验不足,生产技术落后,水利设施不完善,机械化水平地等。(4)从图中看出,古罗马帝国位于北非高原,地形比较平坦,为热岛草原气候,草原广阔;有河流,水资源丰富;处于古代贸易的交通要道等。

答案:(1)变化趋势,水量减少。原因:该河段所处区域降水量少而蒸发量大(流经半干旱干旱地区),少支流汇入,河水下渗严重。(2)主要差异:甲地降水量明显大于乙地.原因:甲地受来自西南气流和沿海暖流影响,地处山地迎风坡,西南气流受地形抬升明显,降水丰富;乙地地形平坦,受沿岸寒流影响,降水较少。(3)水稻种植业经验不足,生产技术落后,水利设施不完善,机械化水平较低,传统生产观念和主食消费习惯的影响。(4)地形平坦,草原广阔,河流水资源较丰富,灌溉农业及牧业较为发达,地处古代贸易交通之要道。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是世界某地区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该地区某种农产品的主要产区,该农产品为

A.茶叶B.玉米C.稻米D.天然橡胶

2.下列产业部门中,目前最适宜由中国向图中甲国转移的是

A.汽车制造B.精钢锻造

C.软件开发D.家具制造

(2011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下图为“印度尼西亚部分地区图”。读图回答3、4题。

3.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火山活动强烈是由于位于三大板块生长边界

B.火山喷发的岩浆主要来自下地幔的软流层

C.火山喷发可能引发地震、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D.进入大气层的火山灰增强了地球的温室效应

4.关于巴厘岛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终年高温,7、8月份降水最多B.地势北坡陡,南坡缓

C.河流落差小,水流平缓D.自然植被为热带草原,覆盖率高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图3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8题。

5.该流域的气候特点之一是

A.终年炎热B.冬暖夏凉C.终年寒冷D.冬冷夏热

6.该流域气候干湿季分明,典型树种为适应干旱而形成的显著特征有

A.根系不发达B.叶质坚硬,树皮厚

C.板状根大,树干长D.叶面宽大,多气孔

7.赞比西河在维多利亚瀑布以上的河段为河流上游,该河段

A.干流流速缓慢 B.峡谷险滩广布

C.支流短小急促 D.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

8.图中20°纬线大陆东西两岸景观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B.洋流性质C.距海远近 D.地形差异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浙江卷)图1为欧洲部分地区略图,图中四条线是重要的地理界线。完成9~10题。

9.哪一条界线可能是1月0℃等温线?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甲;盛行风、洋流B.乙;纬度、地形

C.丙;经度、地形D.丁;盛行风、纬度

10.“这里地质活动活跃,石灰岩层受板块挤压而变质成大理石”,此叙述所指的地区,可能接近的界线是

A.甲B.乙C.丙D.丁

(2011届杭州市高三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图1为大陆西岸虚拟地形图,M河的径流有明显季节变化;图2为每炼1吨钢所需原料变化图。据此回答11-12题。

11.属于该地的优势农产品是()

A.水稻、茶叶B.橄榄、油棕C.葡萄、柑橘D.牛奶、乳酪

12.下列区域具有图9中农业地域类型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11届辽宁省大连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读“非洲某区域图”,回答13~15题。

13.E为纳米布沙漠,它沿非洲西南大西洋海岸延伸2100千米,该沙漠最宽处达l60千米,而最狭处只有10千米,其沿海岸线延伸的原囚是()

A.地形影响B.降水影响C.大气环流影响D.洋流影响

14.F自然带在此处分布的最高纬度低于35°,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海陆分布B.降水条件C.地形D.洋流

15.当F地炎热干燥的季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华北平原冬小麦收割B.东北地区桃红柳绿

C.哈尔滨正举办冰雕节D.亚马孙河正值汛期

二、综合题

16.(2011广州二测)随着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的落成和“世界第八大奇迹”——棕榈岛工程的兴建,迪拜造就了一个个“地理奇迹”。(26分)

材料1:迪拜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2: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阿联酋馆景观图。

材料3:迪拜人口结构是约17%的人口为阿联酋公民,约83%为外国移民,其中印度人占40%、巴基斯坦人占15%、孟加拉人占10%,其他占18%。

材料4:“刚踏下飞机,一整片的绿就劈头盖脑地向你涌来,到处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城市的天空格外的蔚蓝和清澈,朵朵的白云都可以看得格外清晰。”

分析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据材料1指出从地理位置上迪拜为什么被誉为“中东的新加坡”?

(2)上海世博会阿联酋馆直观地反映了本国自然环境的特点,请描述迪拜自然环境的整体特征;并指出材料4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美丽景观的成因。

(3)分析材料3,指出迪拜人口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

(4)近年来迪拜加快炼铝工业的发展,逐步成为中东地区最主要的生产中心。试分析其大力发展炼铝工业的区位优势条件。

17.(2011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读图15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启动,它成为一个涵盖n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1)与欧盟相比,概括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主要的发展优势。

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使得东盟各国间旅游免签成为可能,印度尼西亚独特的海滨景色、热带风光……将成为更多中国游客的目的地。

(2)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印度尼西亚特色旅游资源的形成原因。

2010年10月,有烟雾从岛屿的火山口开始冒出。

(3)试分析出现该现象的原因。

(4)在图中A、B、C中选出可供居民临时安置的村镇,并说明原因。

18.(2011届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第二次联考)(26分)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局部地区图。

材枓二甲国铝土资源缺乏,炼铝业生产却在该国冶金工业中占的比重最大。甲国是西欧最大的初级铝生产国,2001年产量为105万吨,所生产铝的80~90%出口。

(1)简析甲、乙两地气候的差异及其成因。

(2)炼铝业是导向型工业,结合题中材料和所学地理知识,分析甲国发展炼铝业的区位优势。

(3)据图分析说明波的尼亚湾沿岸铁路、公路线布局的区位因素。

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

1.C

解析:图中所示农产品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沿海平原及河流沿岸地区,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适宜水稻种植。

2.D

8.B

解析:四个选项都是影响景观差异的因素,但是根据题意,同是20°纬线大陆东西岸,纬度位置相同、都临海,因而可排除选项A,C;非洲大陆高原直逼海岸,因而排除D,答案选B,大陆东岸受暖流影响,大陆西岸受寒流影响。

9.A

解析:由题图,欧洲西部地区地势低平,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又呈南北走向,加上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温作用的影响,和盛行西风的影响,使得欧洲西部一月0°C等温线呈南北走向分布,选项A正确。

10.B

解析:“喀斯特”,源于前南斯拉夫伊斯的利亚半岛西北部与意大利交界的喀斯特高原。喀斯特地貌是指地表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受水的溶解而发生溶蚀、沉淀、崩塌、陷落、堆积等现象而形成的特殊地貌。由题图,欧洲南部的前南斯拉夫境内(即图示中的乙地),石灰岩层受板块挤压,加之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的溶解而发生溶蚀、沉淀、崩塌、陷落、堆积等现象而形成的特殊地貌。选项B正确。

11.C

解析:由图可知,该地位于纬度40°附近的大陆西岸,且M河的径流有明显季节变化,可推断该地区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经济作物主要有葡萄、橄榄、无花果、柑橘等,故答案选C。

二、综合题

16.解析:(1)结合新加坡的地理位置特征可知,迪拜位于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的咽喉,地处亚、非、欧三洲航空交通枢纽。(2)迪拜自然环境整体以干旱为主,主要体现在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地表水稀少,地貌以风沙地貌为主,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植被稀少以耐旱植被为主,土地荒漠化严重。材料4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美丽景观的成因是该国大力发展海水淡化和滴灌技术,植树造林的结果。(3)该国吸引大量外国青年,主要是因为该国石油资源丰富,经济收入高,经济发展快,就业机会多。(4)炼铝工业属于动力导向型工业,该国石油资源丰富,火力发电廉价,海洋运输方便,进口铝土,出口铝材。

(1)迪拜位于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的咽喉(中东石油海上运输咽喉霍尔木兹海峡的咽喉);地处亚、非、欧三洲航空交通枢纽。

(2)自然环境整体以干旱为主要特征: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地表水稀少;地貌以风沙地貌为主,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植被稀少以耐旱植被为主;土地荒漠化严重。

大力发展海水淡化和滴灌技术,植树造林。

(3)石油资源丰富;经济收入高;缺乏大量年轻的劳动力;经济发展快,就业机会多,吸引了附近邻国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入,国际劳工远远超过了本国人口的总量。

(4)石油资源丰富;火力发电廉价;海洋运输方便,进口铝土,出口铝材;铝材市场广大

17.(1)劳动力充足且廉价,市场广阔。

(2)由众多岛屿组成(四面环海);位于赤道附近;具有独特的热带雨林景观。

(3)处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岩浆活动剧烈。

(4)A地,地形较平坦(与火山口之间有坡地阻挡,处于风向垂直方向),交通比较便利。

18.(1)甲地: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季节分配均匀,气温年较差小。成因:西临大西洋,终年盛行西风,山脉走向与海岸平行,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乙地: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相对较少,集中在夏季,气温年较差较大。成因:位于盛行西风背风坡,所临海域面积小,海洋水汽较少。

(2)动力甲国降水丰沛,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国家大力开发水能,发展水电,电能充足且廉价。

(3)有利因素:河流下游、海湾沿岸地区地势平坦,主要聚落(城市)分布在海湾沿岸地区,海湾沿岸地区人口密集,经济活动频繁。不利因素:铁路、公路线跨众多河流需要修建大量桥梁。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复习: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复习: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鲁教版教学案第44讲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

探究点表解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

国家日本印度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地理位置亚洲东部亚洲南部跨东西半球、亚欧两洲北美洲中部、东北部,大洋洲小部分南美洲东部大洋洲西南部

面积37.8万km2297.47万km21708万km2937万km2854.7万km2774万km2

领土组成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附近3900多个岛屿位于印度半岛欧洲东部、亚洲北部本土48个州,两个海外州(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一个哥伦比亚特区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和附近一些小岛

地形3/4为山地丘陵,平原狭窄,多火山、地震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高原地势东高西低,70%为广阔平原西部高大山地,中部平原,东部低缓的山地高原,平原面积广(1/2)亚马孙平原(1/3),巴西高原(1/2以上)三大地形区: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极地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复杂多样,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

资源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贫乏煤铁锰资源丰富淡水资源、森林资源、石油和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丰富煤、铁、石油、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丰富,森林、草场资源丰富,资源耗费量大水能资源丰富,铁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锰的储量也大,世界动植物王国煤、铁、铝土矿丰富,草原广阔,古老的动物

农牧业稻米、畜产、蔬菜为农业的三大部门,世界渔业生产大国,农业现代化程度高,单产较高水稻、小麦、棉花、茶、黄麻等(注意分布)主要农产品:谷物、马铃薯、亚麻、乳肉制品等。耕地面积广大,但农业落后,粮食不足小麦、大豆、玉米、乳肉居世界前列,现代化的农业,农业地区专门化,农业生产专门化咖啡王国(产

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蔗糖、香蕉、剑麻(首位)、大豆、可可、柑橘、玉米以出口小麦、羊毛为主

工业部门电子、家用电器、汽车、造船、钢铁、化学、纺织、精密机械等电力、钢铁、机械工业迅速发展,电子、航空、核能、空间等工业初具规模能源、钢铁、机械、化学、航空航天等。西伯利亚:石油、机械、森林工业、军事工业石油、电子产品、化工产品、汽车、飞机、信息技术、宇航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核能钢铁、机械、化学、食品、纺织采矿、冶金、机械、化学、建材、汽,车、飞机制造、电子工业

经济特征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外向型经济特征突出民族工业发展较快,已形成较发达的工业体系重要的工业大国。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发达,但民用工业落后,工业结构不合理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资源丰富,交通发达,科技雄厚,输出工农业产品多,出口贸易额大,工农业总产值居世界首位南美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工业体系完整,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南半球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有发达的农牧业和工矿业

首都东京(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新德里莫斯科(最大城市,综合性工业、政治、文化、交通中心)华盛顿巴西利亚(年轻首都)堪培拉(政治中心

主要城市筑波(新兴科学城)、孟买、加尔各答、班加罗尔圣彼得堡,摩尔曼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海港)纽约(人口最多城市,最大港口),洛杉矶(经济、文化中心,好莱坞在地),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唐人街、“硅谷”所在地)圣保罗(第一大城市),里约热内卢(第二大城市、最大海港)悉尼(最大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墨尔本(第二大城市)

例(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26)为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并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某地理实习小组在美国西部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下图提供的是考察路线(R地→旧金山→盐湖城)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信息。读图回答问题。

野外考察

(1)与旧金山相比,R地的气温有何特点,并指出该特点形成的影响因素。

(2)根据内华达山脉(中部)地形剖面图,分别比较B处与A、C两处年降水量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3)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释大盐湖由淡水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

室内分析

(4)以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和大盆地为对比区域,以“自然条件影响农业生产活动”为主题,简要分析两地农业区域差异,完成表3内容。

表3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和大盆地农业区域差异比较

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大盆地

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适宜开展的农业生产活动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图像信息的获取解读分析能力及区域特征的综合分析能力,学生可以结合此题对其他几个国家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进行回顾。

解析:(1)题中R地的气温特点要通过对比两地气候资料图分析得出,对该特点形成的影响因素要结合R地位置和地形分析;(2)题中比较B处与A、C两处年降水量时,关键要从其位置可知该山脉主要受来自于西部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影响。分析(3)题时应结合大盐湖的位置和所给小资料内容,从水循环环节入手分析。(4)题综合性较强,分析时应结合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和大盆地的区域特征完成,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要从地形、光照、热量、降水、水源、土壤等角度选择分析。

答案:(1)冬季气温略低,夏季气温较高;气温年较差较大。海陆位置;地形(谷地)

(2)B处大于A处,理由:B处海拔较高,易形成地形雨。

B处大于C处,理由:B处位于迎风坡,C处位于北风坡。

(3)大盐湖流域气候干旱降水少,冰川消退,湖水补给减少;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补给量;大盐湖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只要从水循环的补给、蒸发、地表径流三个环节回答正确者,均可给分)

(4)

对比区域

比较内容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大盆地

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夏季光热充足、降水少,冬季温和多雨(地中海气候);水源充足;河谷地形,土壤肥沃。(从气候、水源、地形、土壤等四个方面回答正确者均可给分)夏季光热充足,冬季寒冷干燥,降水稀少(温带大陆性气候);水源不足;荒漠草原广布,土壤贫瘠。(从气候、水源、地形、土壤等四个方面回答正确者均可给分)

适宜开展的农业生产活动种植业和园艺业(水果、蔬菜、花卉栽培)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一、单项选择题

(2011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图9为日本山河分布示意图,图10为富山市气温和降水季节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4题。

1.富山市的气候类型为

A.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2.关于富山市降水特征及其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降水丰富处于冬季风迎风坡

B.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常年受西风影响

C.夏季降水较少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D.降水总量丰富常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

3.日本多山且河流众多,其河流特征

A.径流量丰富,利于航运B.濑户内海沿岸的河流径流量最丰富

C.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冬季断流D.水能丰富,利于发电

4.日本IT工业集中在甲岛,被称为“硅岛”,其原因是该岛

①环境洁净②海运便利③现代高速交通便利④劳动力丰富⑤科技发达

A.①②③B.①③⑤C.①④⑤D.③④⑤

(2011届长春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测试)下表是中国、日本、印度、巴西四国的2005年土地利用的部分资料统计表,据此回答5,6题。

5.①②③④四国分别是

A.中国、巴西、印度、日本B.印度、中国、巴西、日本

C.中国、印度、巴西、日本D.日本、印度、巴西、中国

6.多年生作物面积占作物种植总面积比重最大的国家是()

A.中国B.日本C.印度D.巴西

(2011年安徽省江南十校3月高三联考)读美国、印度示意图,分析回答7—8题

7.美国和印度均为世界耕地面积广大的国家,但印度耕地灌溉面积比重比美国大。主要原因是()

A.印度耕地多分布于平原、高原B.印度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C.美国干旱地带面积比印度小D.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集约化程度高

8.美国新兴工业中心“硅谷”和印度新兴工业中心班加罗尔相比,有哪些得天独厚的优势()

①洁净优美的环境②现代化交通条件③世界领先的微电子技术④长期的军事订货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011东北联考)某学者在图示地区考察时发现了一些现象。回答9~10题。

9.该地区平原面积广大,但农业发展水平并不高,发展农业生产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

A.热量条件差B.降水较少

C.农业基础薄弱D.土壤条件差10.在考察过程中,发现图中河流下游的平原地区多沼泽,下列叙述与该地沼泽形成无关的是()

A.地势平坦,水流缓慢

B.纬度高,气候寒冷,冻土广布

C.该地区河流的凌汛现象常导致河水泛滥

D.该地气候恶劣,不适合人类居住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课标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11~13题。

11.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

A.技术力量较雄厚B.气候条件较优越

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D.劳动力较充足

12.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A.专业化水平较高B.科技投入较大

C.劳动生产率较高D.劳动力价格较低

13.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

A.加大科技投入B.扩大种植面积

C.增加劳动力投入D.加大化肥使用量

(2011届太原市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图7表示澳大利亚不同地区最容易发生火灾的季节,图8是达尔文市的气候统计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澳大利亚火灾的分布特点是()

A.秋季火灾的分布范围最广

B.夏季火灾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

C.30°S大陆东西沿岸火灾易发季节相同

D.夏秋季火灾主要分布在印度洋沿岸

15.达尔文市在冬春季容易发生火灾,原因是该季节()

A.降水较多,气温较高B.降水较少,气温在20℃以上

C.降水较少,气温较低D.风力较大,气温在28℃左右

二、综合题

16.(2011广东模拟)读下列材料,回答(1)~(5)题。

材料1:南美洲局部地理概况图。图中城市为百万人口城市。

材料2:2005年部分国家人口总数与城市人口比重

国家中国印度巴西美国法国日本

人口总数(亿人)12.9510.411.742.880.621.27

城市人口比重(%)37.727.981.777.475.578.9

材料3:2005年部分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均国民收入

(1)B处附近海岸的旗型树冠的朝向是__________。若A处河中心有一个沙洲,则沙洲最有可能首先同__________(北或南)岸相连。

(2)从地形与气候两方面说明河流A水量丰富的原因。

(3)B处沿海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分析该气候在B处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4)巴西百万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根据材料2和材料3对巴西的城市化特点作简要评价。

(5)有关巴西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主要耕作区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B.高原地区以种植咖啡为主

C.亚马孙平原适宜种植水稻

D.高原的农业地域类型为迁移农业

E.主要农产品有咖啡和可可(5)AE

17.(东北师大附中、哈师大附中,辽宁实验中学三校2011年高三第二次联合模拟)中印两国山水相连,温家宝总理于2010年12月15日-17日两国建交60周年之际访问印度,就跨际水资源合作问题、矿产资源进出口等经贸合作问题展开外交活动。据材料回答问题。

(1)描述图中A区域等降水量线的分布特点及形成成因。

(2)说明图中B地的植被类型,并从地理位置与地形方面分析其形成原因。

(3)若上海从印度进口铁矿石,最合理的运输方式是什么?试述理由。

18.(2011年杭州市第二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2011.4)图8为1月、7月澳大利亚局部等值线和温德姆降水柱状图,图9为墨累一达令盆地农业生产状况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⑴描述温德姆降水的季节变化并分析成因。

(2)东澳大利亚暖流对大陆东海岸冬夏两季气温的影响,哪个季节更明显并说明判断理由。

(3)依据图9信息分析墨累一达令盆地农业生产模式的优点。

(4)说出大分水岭对盆地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并提出解决对策。

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

7.B

解析:农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与灌溉有关的是气候条件。印度的灌溉面积比重大主要与印度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和降水的季节变化有关,B项正确。

8.D

解析: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有现代化的高速交通运输条件、洁净优美的环境和科技。①②是美国“硅谷”和印度班加罗尔共有的区位,而“硅谷”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是长期的世界性军事订货和世界领先的微电子技术。

9.A

解析:图示地区为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由于纬度高,而热量条件较差,限制了其农业发展。

二、综合题

16.(1)西北 南

(2)地形:西、北、南三面地势高,利于雨水汇集;湿润气流由东面进入,利于形成地形雨。气候:流域内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终年高温多雨。

(3)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特点:①分布纬度低,②分布在沿海狭长地带。原因:①西部沿海为高大的安第斯山脉(无法向东扩展),②沿岸有寒流经过。

(4)沿海(沿河)地区

城市化水平高,但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由于城市化超越了经济发展水平,容易导致城市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下降。

17.(1)分布特点:与海岸线平行,等值线较为稠密

成因:西高止山脉平行海岸线延伸;受西南季风影响,带来充足海洋水汽,地形抬升成地形雨。

(2)植被:热带草原原因:地处热带,气温高,蒸发量大;位于夏季风北风坡,降水较少;加上高原地形,重新调配水热条件,形成了热带草原。

(3)海运原因:海运运量大,运费低;同时两地区都是沿海城市,海运方便直达。

解析:(1)分析等降水量线的分布特点:走向和疏密程度,图中可看出A处的等降水量线较为密集而且与海岸线相平行的特点。A区域降水量线值较周围的大说明存在地形雨。原因是:①西高止山脉平行海岸线延伸,②夏季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使得具充足海洋水汽的西南季风受到地形阻拦,形成地形雨。

(2)B是印度的德干高原,地处热带,气温高蒸发量大,西高止山的阻拦使德干高原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加上高原地形,重新调配水热条件,最终形成了热带草原,而不是热带季雨林。

(3)从图中可知印度的铁矿分布于沿海,上海也是沿海城市,海运便利,铁矿石量大且重。海运符合大宗笨重的货物运输,且运费最低。

18.(1)夏半年多,冬半年少,季节变化大。夏半年受西北风(西北季风)控制,从海吹向陆地,降水多;冬半年受东南风(东南信风)控制,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

(2)冬季,冬季等温线明显向高纬凸出,夏季等温线明显向低纬凸出。

(3)根据墨累一达令盆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确定的畜牧业和种植业相结合的高效农业生产模式通过羊粪还田、秸杆还田、休耕轮作恢复土壤肥力,取得生态效益根据市场对羊毛、羊肉、小麦的需求来调节生产,通过循环生产(秸杆作为饲料、粪便作为肥料)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4)水分不足开源(跨流域调水、取河流水、抽取地下水等);节流(发展节水农业等)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复习教案


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鲁教版教学案第20讲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探究点一城市化的主要标志

城市化的过程包含人口城市化和地域城市化两个方面。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是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其中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是城市化的主要标志。

例1(2011泰安质检)在我国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湘、赣9省区被称为中部经济地带,以东是东部经济地带,以西为西部经济地带。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B.城市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

C.城市经济总量占区域经济总量的比重

D.城市数量占区域聚落数量的比重

⑵从上图分析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中部经济地带各省区中,只有湖北省的城市人口比重在40%以上

B.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部经济地带新增的特大城市数超过东部

C.我国西南地区的城市人口比重均在20%以下

D.总体来看,经济越发达的省份,城市人口比重越大

⑶有关各省区城市化水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广东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大城市扩散,促进乡镇企业发展

B.黑龙江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资源丰富,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

C.江苏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改革开放,外资企业发展

D.西藏城市化水平较高,是因为边境贸易发展带动城市建设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城市化的主要标志。

解析:⑴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⑵经济发展水平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市化水平越高。⑶东北地区城市化的发展是建立在对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发基础上的,在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推动下,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答案:⑴A⑵D⑶B

探究点二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1.时间差异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过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下图及表格所示:

城市化发展阶段特征出现的问题发展新阶段出现的国家和地区

缓慢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发展中国家

加速阶段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

成熟阶段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化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

2.地区差异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起步早(最早是英国)晚

水平高低

目前发展特点(速度)城市化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表现:城市人口向乡村回流。)城市化速度快,超过同时期发达国家,比以往最高速度还要快。

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人口增长快,城市经济畸形发展,农村劳动力过剩等原因。

例2(2011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我国黑、吉、内、晋、豫、皖、鄂、湘、赣等9省区是中部经济地带,以东以南(包括广西省)乏东部经济地带,以西为西部经济地带。图中左图是2002年我国城市化差异分布图,右图是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⑴~⑵题。

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

A.东部地带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

B.中部地带总体上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

C.西部地带仍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初期缓慢发展阶段

D.总的说来,我国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初期阶段

(2011天津模拟)下面图甲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图乙为“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读图,完成⑴~⑵题。

⑴在图甲中,字母E→F反映的是()

A.城镇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B.城镇化进程进入衰退阶段

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城乡差距扩大

⑵图乙中a、b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b最可能处在图甲中的()

A.D时段B.B时段

C.E时段D.F时段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城镇化的发展阶段,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

解析:⑴E→F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即逆城市化阶段。逆城市化是乡村基础设施完善,城乡差距缩小,城市化进一步发展的体现。⑵图乙中b阶段农业就业比重约为58%,工业、服务业就业比重分别约为15%和24%,应为城市化初期阶段。

答案:⑴C⑵B

探究点三城市中的环境污染及其危害

探究点四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例3(2011济南质检)下图为我国某沿海城市50米高度大气中NO2浓度等值线图(单位:毫克/立方米),回答⑴~⑶题。

⑴下列关于该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环境污染及其发生的季节说法正确的是()

A.水污染和工业污染——春季

B.噪声污染和光化学污染——夏季

C.固体废弃物污染和海洋污染——秋季

D.化学农药污染和粉尘污染——冬季

⑵目前,该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其根本原因是()

①城市人口增多,超过城市合理人口容量 ②放射性物质大量泄漏,使生物物种数量减少 ③工业膨胀,产生大量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④城市化过程中车辆剧增,排放的有害气体物质增多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⑶针对该城市出现的这一问题,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限制城市汽车数量B.植树造林,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C.改善居民居住条件D.发展卫星城市,开发新区

解析:⑴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汽车数量的增多常常造成汽车噪声污染,城市内的NO2是汽车尾气排放产生的,它能造成光化学烟雾污染。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NO2浓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城市中心向城市外围降低,且沿交通干道延伸,由于受夏季东南风的影响,NO2浓度等值线向西北延伸时偏离交通干线。⑵近年来,我国中、西部人口大量向东部沿海地区迁移,该沿海城市人口剧增,超过城市合理人口容量;工业无限膨胀产生了大量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城市车辆剧增,排放的有害气体物质增多,致使我国许多沿海城市生态环境日趋恶化。⑶针对该城市出现的交通污染问题,应控制城市车辆数量;发展卫星城市和开发新区,分散城市职能;植树造林,扩大城市绿地面积等。

答案:⑴B⑵C⑶C

一、单项选择题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表1为2005年联合国城市研究机构发布的关于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英国等四国的城市化水平表。完成1—2题。

国家甲乙丙

城市化水平(%)908366

1.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国家是

A.日本、英国、泰国、沙特阿拉伯B.日本、英国、沙特阿拉伯、泰国

C.英国、沙特阿拉伯、日本、泰国D.英国、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

2.下列关于乙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出生率低B.人口集中在东南沿诲城市

C.人口集中在中部平原城市D.人口集中在绿洲城市

(2010浙江模拟)读下表,完成3~4题。

3.上表说明()

A.1950~1980年,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均缓慢

B.1980~2010年,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趋慢

C.1950~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均超过农村人口

D.1950~201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速度均超过发达国家

4.上表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趋缓

B.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C.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过剩更明显

D.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更高

5.(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1996~2006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年均增长4.46%,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5.23%,2006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发达国家的1.58倍。由此可推断该阶段我国

A.城镇建成区城镇人口密度升高

B.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发达国家

C.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D.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空间扩张速度

(2011广东佛山)下图是我国某城市1990年和2008年的功能区分布简图。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

A.城市人口规模扩大

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D.形成城市带

7.某城区部分企业外迁到周围的郊区设厂,对该城市的影响正确的是()

A.解决城市严重的环境污染

B.城市中心商务区功能更加凸出

C.城市空间结构更加混杂

D.城市服务功能减弱

(2011太原模拟)下图是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

①大城市化②郊区城市化

③逆城市化④再城市化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①④

9.阶段Ⅱ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①交通通达性差②地价昂贵

③污染严重④远离商业中心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③

11.图中反映了该城市()

A.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增长趋缓

B.城市规模扩大,出现郊区城市化

C.20世纪60年代以前,城市核心区面积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城乡过渡带

D.城市核心区规模减小,出现逆城市化

(2011届杭州市高三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国际上有两类城市化扩容模式比较常见:一类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外延式”,该模式建筑密度较低,主要在两维空间内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另一类是以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为代表的“内含式”,该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据此判回答20—21题。

12.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之所以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其直接原因是()

A.城市化水平高B.人口数量多C.人口密度小D.经济发展水平快

13.若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也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则()

A.城市中心区萎缩加剧B.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C.土地资源利用率降低D.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原创题)下表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表,根据有关数据完成14~15题。

14.下列关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进程处于加速阶段

B.中国的城市化速度落后于发达国家

C.我国己经完全实现了城市化

D.城市化进程取决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15.今后我国城市化的方向是()

A.大城市的人口向西部转移B.大城市的人口向中小城市转移

C.农村人口向大城市转移D.农村人口向中小城市转移

二、综合题

16.(2011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图19为某大城市1968年、1990年和2000年同比例尺平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描述该城市的发展变化。(4分)

(2)分析工业区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3分)

(3)说明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方面应该关注的问题。(2分)

17.(2011厦门质检)近30年来,下图中某市的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读图回答问题。

(1)据图说出该市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

(2)简析国道改道的主要原因。

(3)从环境因素考虑,分别指出该市钢铁厂和化工厂的布局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

18.读甲、乙两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城市,在经济、文化、教育等诸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也产生了一些城市化问题,请列举上海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2)上海为解决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你能从图中找出其中的两项吗?

(3)从乙图气候资料看,反映了城市气候的两种效应,分别为效应和效应,从气温和降水现象分别分析产生这两种效应的原因是什么?

①;

②。

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

1.本题组主要考查城市化水平,城市的分布以及人口出生率等相关知识。根据表格中的城市化水平数据可以到断最高达90%为英国,最低为32%为东南亚发展中国家泰国,沙特阿拉伯和日本两国城市化水平都较高,沙特阿拉伯因位于西亚,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自然环境恶劣,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城市,城市化水平高于日本。

C

2.沙特阿拉伯属于发展中国家,主要是阿拉伯人,人口出生率高,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沙漠中水源较丰富的绿洲处。

D

3.通过分析表格中数据,进行一些粗略的估算就可以得出1950~201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速度均超过发达国家。

D

9.阶段Ⅱ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主要是因为城市发展过程中市中心地区污染加重、地价上升。

D

10.城市通达度增强,会导致地价上升,故A项正确;城市规模缩小,地价应F降,故B项错误;城区比郊区基础设施完善,故C项错误;中心商务区位于市中心,不会整体搬迁,故D项错误。

A

11.由图可知,城市化向郊区发展,促进郊区城市化发展,城市人口增加,故A项错误,B项正确;上世纪60年代以前,城市核心区和城乡过渡带差别较小,故C项错误;城市核心区一直呈上升趋势,故D项错误。

B

12.城市化的特点之一是城市用地规模扩大,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城市建筑物密度较低,主要在两维空间内向外扩展,说明土地对城市的发展制约作用小,三个国家均为地广人稀,由此可推断影响这三个国家扩容模式的直接原因是人口密度小。

C

13.我国城市发展如果采用“外延式”,水平方向上城市扩张会占用大量的耕地,而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地矛盾尖锐,易导致土地资源利用率降低,故选C。A,B,D三项主要体现在城市规模无限制扩大对城市中心区的影响,与题意不符。

C

14.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我国城市化处于中期加速阶段,城市化速度比发达国家快。

A

15.城市化要从实际出发,与国情相吻合。我国城市发展规划以中小城市为主。

D

化工厂位于河流的上游,且位于最大风频的上风向对河流和城区污染严重,故不合理。

(1)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②城市人口不断增加;③出现明显的功能分区。 (2)为了缓解城区的交通拥堵。

(3)钢铁工业布局合理,因为钢铁厂大气污染比较严重,布局在居住区外围且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对居住区的影响较小。 化工厂布局不合理,因为化工厂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比较严重的工业,布局在最大风频的上风向,其大气污染对居住区影响较大,且其布局在城市河段的上游方向,对城市水质影响较大。

18.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城市化问题和解决的措施及对城市环境产生的影响、表现。

(1)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用地紧张;绿地面积小,环境质量差;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社会秩序混乱。

(2)建设卫星城,开发城市新区。

(3)热岛雨岛①城市人口、工业、交通的过度集中使城市区域气温高于周围地区。②由于生产、生活活动使城市尘埃增多,尘埃作为水汽凝结核,使城市上空多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