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2017高考地理考点归纳:资源跨区域调配

高中优秀教案地理

发表时间:2021-04-14

2017高考地理考点归纳:资源跨区域调配。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2017高考地理考点归纳:资源跨区域调配”,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2017高考地理考点归纳:资源跨区域调配

资源跨区域调配(地区资源分布和消费的不平衡)

(一)意义: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东西差距和南北差距,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南水北调(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跨流域调水)

(1)原因:水资源南方多、北方少(北京、天津、华北地区缺水严重),东部多、西部少。

(2)线路及其利弊

(3)影响: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紧缺状况;有利于恢复和改善北方的生态环境;控制北方地面沉降;促进社会持续发展。长江水量减少,影响长江水质;影响长江航运;对长江淮河的水生生物带来不利影响。

2.西气东输

(1)原因

①天然气是一种相对清洁的能源,而煤、石油的大量使用带来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如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酸雨等环境问题。

②我国天然气的分布很不平衡: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消费量大,天然气分布少,西部天然气供大于求。

(2)线路

西气东输路线没走直线原因:①避开地形地质复杂路段;②照顾沿线用气城市(城市不可能在一条线上);

③补充气源(为提高供气的可靠性、持久性和安全性,特将管线把新疆气区与陕甘宁气区相连接)。

(3)意义(六字方针)

●对(东部)长江三角洲的意义

①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状况,促进东部经济发展;(经济效益)

②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生态效益)

③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就业岗位;(社会效益)

④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对西部的意义

①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②减轻西部沿线城市的大气污染,改善大气质量;

③带动西部地区钢铁、建材、电力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3.西电东送

(1)原因(分布与消费的不平衡)

①能源地区分布不均

我国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南(60%多)、中南和西北地区;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山西、内蒙古、陕西等西部。

②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但缺乏常规能源。

(2)线路(见课本P29图1-23)wwW.JaB88.com

北线:山西、陕西、内蒙古的坑口火电和黄河上游的水电华北的京津唐工业基地

中线:长江三峡、葛洲坝电站的水电华中地区和华东的沪宁杭工业基地

南线:西南地区红水河的水电和云南、贵州的坑口火电珠江三角洲

(3)中、南线的电力比北线优越的原因:北部是煤转化成的火电,中、南部主要是水电。水电发电成本低,

不污染环境,是清洁能源,也是可再生能源。但是水电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发电不稳定)。

(4)意义:"西电东送"将会是东、西双赢的结果。它对于东部和西部的意义与上述西气东输的意义相同。

相关知识

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复习: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复习: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第35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

探究点一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

方案东线方案中线方案西线方案

路线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长江水,基本沿京杭运河输水到华北地区从长江三峡水库引水,出丹江口水库,沿伏牛山、太行山东麓送水到北京、天津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

水源区长江下游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三峡水库长江上游金沙江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

供水区淮河下游地区、山东黄河下游地区、海河流域海河平原、京津地区、黄河下游西北干旱地区

评价优点有京杭运河可以利用,工程量较小可自流供水青藏高原地势高于西北、华北,可自流供水

缺点黄河以南地区地势北高南低,需抽水北送需挖掘渠道的工程量很大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中上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供水

探究点二南水北调的影响

积极意义(供水区)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水源区径流量减少工程沿线地区水质(东吲

改善供水区投资环境,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缓解城乡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促进供水区经济发展,可产生经济效益600-800亿元增加供水区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美化环境,缓解地下水位大幅度降低趋势和漏斗面积进一步扩大,控制地面沉降河口地区盐度升,影响长江下游水质可能引起长江泥沙淤积加重,使航道淤塞给江淮沿线地区的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地下水位升高,土壤容易发生盐碱化位于长江下游,沿江工业园区众多,输水沿线有油田、煤矿及工业发达的城镇,大量的污水排放会降低水质

例1下面是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示意图及有关资料介绍,图中箭头表示调水方向,据图和资料分析回答:

资料一美国太平洋沿岸北部水资源丰富,但光热资源不足;南部光热资源丰富,但水资源缺乏。由于南部城市和人口多,所以对农产品需求量大。为满足需求,美国将北部的水引到南部,灌溉农田,发展亚热带水果、蔬菜和粮食的种植。矿产和农产品不仅满足了南部的需求,而且还向北部输出。

资料二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墨累河、达令河流域是世界著名的混合农业区。随着农业的发展,水资源缺乏现象越来越严重。为了保证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不得不从大分岭东部向西部引水,以解决农业灌溉的用水问题。

(1)美国为什么太平洋沿岸北部水资源有余,南部水资源缺乏?造成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2)从工程建设的角度看,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哪个难度大、投资高?理由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美国的北水南调为什么会极大地促进了南部区域的农业发展?

(4)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实施后,东部调出区的河流中下游出现水质变差、污染加重的现象,西部调入区出现土壤盐碱化加重的现象。请分析这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

命题意图:本题灵活的通过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示意图考查了南水北调的相关理论,以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解析:(1)根据经纬度位置既可判断美国太平洋北部和南部的气候差异,并结合两个地区需水量的差异,分析其水资源的盈亏。同时可以分析墨累—达令河流域水字眼短缺的原因。(2)从工程量考虑,也就是从其是否经过山地进行考虑。(3)从水资源的供给和充分发挥当地光热优势,进而影响农业发展。(4)从水体的自净能力分析其水质变化。同时从盐碱地的形成原因及整治措施加以分析回答。

答案:(1)①美国太平洋北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南部是地中海气候,降水较少;②南部比北部城市和人口多,水资源需求量大。墨累——达令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最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需水量不断增大,但该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

(2)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理由:美国输水路线与山脉走向相—致;而澳大利亚输水路线与山脉走向相交,需开凿隧道,翻山越岭。

(3)水资源的输入不仅弥补了南部水资源不足的劣势,而且还使光热资源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4)东部调出区河流中下游水质变差,污染加重的原因是:河流水量减少,水体的净化能力和稀释作用降低。防治措施是:研究确定合理的调水量和适宜的调水时间。西部调入区土壤盐碱化加重的原因:大量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防治措施是:①建设排水工程,做到有灌有排;②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③调整种植结构,减少耗水量多的农作物种植面积等。 

探究点三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比较表

西部地区东部地区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资源开发与经济建设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缓解能源短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东部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加快天然气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一条新的经济增长带东部地区进行西气东输工程的套建设,将极大带动东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利影响促进西部能源结构气体的实现,在沿线农村推广使用天然气可减少农民对薪柴的需求,缓解植被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

不利影响输气管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方式多样,途经地区地貌类型复杂。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易造成破坏

例2川气东送是我国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5大工程。干线起于四川达州宣汉,止于上海市,途经重庆市、湖北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全长1674公里。读图回答⑴—⑷题。

(1)下列因素中,属于川气东送管线走向所考虑的经济因素是()

A.地形因素B.交通运输条件

C.城市分布D.工业基础条件

(2)川气东送干线通过的地形区依次是()

A.四川盆地、江南丘陵、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B.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江南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

C.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江南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

D.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

(3)沿线城市对天然气的使用会降低城市环境污染中的()

A.水污染B.大气污染C.固体废弃物污染D.噪音污染

(4)西气东输管线的终点是上海,川气东送又向上海供气,这是因为()

①从长远考虑,西气东输不能满足上海发展的需求;②可以增大上海港对外出口天然气的能力;③增强对上海供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④可以合理布局管线网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西气东输的管道经过地形区、布局原因及其西气东输的意义。

解析:第(1)题,川气东送为沿线地区提供清洁而丰富的能源,因此管线走向主要考虑城市的分布。沿线工业基础条件有好有差,因此不是其选线所考虑的经济因素。AB选项很容易排除。第(2)题,根据题干和图示路线经过地区,即可判断地形区。第(3)题,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及粉尘等远远小于煤炭的燃烧,因此沿线城市对天然气的使用会降低城市环境污染中的大气污染。第(4)题,上海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从长远考虑,西气东输不能满足上海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开辟新的能源输入路线,以保证上海供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从而可以进一步完善管线网。

答案:(1)C;(2)C;(3)B;(4)D

一、单项选择题

我国是世界上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1/4,在世界银行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88位,水的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据此回答1~2题。

1.目前我国的水资源形势十分严峻,主要面临的三大问题是()

①水能丰富②水资源短缺③发电能力差④水资源分布不均⑤水环境恶化

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

2.水资源紧缺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关于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对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采取节水措施②降低水循环利用率③实行累进收费制度④依法治水⑤减少新的水源⑥跨流域调水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⑥C.①②④⑥D.③④⑤⑥

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据此回答3~4题。

3.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需要逐级提升水位,这一做法的主要原因是()

A.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用水量大B.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海拔比华北平原高

C.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海拔比华北平原低D.黄河是“地上河”

4.南水北调是解决北方用水紧张的举措之一,选择正确答案()

A.北调的原因是北方人口密集、工业耗水量大

B.东线方案是利用京杭运河、从太湖提水北送

C.中线要穿越秦岭中段、跨过黄河到华北

D.三条路线中,西线的工程量最大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采取丹江口水库加坝调水的方案,从长江中游北岸支流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输水总干渠自陶岔渠首闸起,沿伏牛山和太行山山前平原,京广铁路线西侧,跨越江、淮、黄、海四大流域,将水输到北京、天津。结合下图回答5—6题。

5.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调水的有利条件包括

①地势总体上南高北低,可以利用地势自流②冰川融化量大,水源充足③经济发展规模小,水质没有任何污染④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水资源丰富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6.受水区水资源紧张的原因是

①华北平原属暖温带半湿润地区,雨季短②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资源总量不足③水污染和水资源浪费较严重④多季节性河流,水量有限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读某种资源跨区域调配线路图,回答7-9题。

7.图中跨区域调配的资源为

A.能源资源B.水资源C.矿产资源D.土地资源

8.左图中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A.荒漠化B.空气污染C.生态环境脆弱D.地面塌陷

9.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A.改善了调出区资源浪费问题

B.促进了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

C.资源调配的前提是调出区和调入区经济共同的可持续发展

D.跨区域的资源调配前提是市场需求

西部大开发的重点项目——“西气东输”工程,将新疆的天然气通过4200米管线,经新、甘、宁、晋、豫、皖、苏等省区输往上海。据此回答10—12题:

10.西气东输工程的气源地指的是()

A.准噶尔盆地B.塔里木盆地

C.柴达木盆地D.四川盆地

11.西气东输管道经过煤炭丰富的陕晋,其主要目的是()

A.解决该地区供能不足的矛盾B.调整该地区产业结构

C.该地区煤气产量大,气源多D.改善该地区城市大气质量

12.下列关于西气东输工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能积极推动新疆及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B.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缓解能源紧张的矛盾

C.可以有效改善我国东部城市的大气污染状况,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D.该管线东西跨度大,沿线自然带的变化主要反映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0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2008年2月22日,国家“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西气东输二期工程开工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该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南至广州,东达上海,途径14个省区市。回答13—15题。

13.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我国西部地区

①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②改造了沿线地区主要城市大气环境③增加就业机会④保护植被,改造环境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4.广州为西气东输的重要输入地之一,原因是()

①广州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②广州为重要的出口通道,有利于天然气出口③广州地区常规能源缺乏,制约了经济发展④广州经济实力雄厚,可以消费昂贵的天然气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15.西气东输对广州地区的积极影响有()

①改善能源消费结构②彻底消除大气环境污染

③促进经济、技术优势的发挥④消除城市热岛效应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二、综合题

1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处河床的共同特点是形成了“”,它们的共同成因是

(2)P地区是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正常年份,其缺水最严重的季节是,试分析其原因。正在建设中的南水北调工程(中、东线)是解决P地缺水问题的重大举措,试从工程建设和调水耗能两个方面比较东、中线的主要优缺点:

调水路线优点缺点

东线

中线

(3)江苏众多的河湖给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哪些好处?(至少3点)

17.右图是“我国资源调配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代表我国正在建设的三大资源调配工程,它们分别是“工程”、“工程”和“工程”。

(2)简析我国实施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客观原因。

(3)图中B调运的能源是____,该能源在这一区域十分丰富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4)图中C线工程的实施,首先要抓好调出地及沿线的工作和调入地的工作。

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

1.C水资源问题是当今世界所关注的现实热点问题。水资源与水能资源不同,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而水能是指水在流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我国的水能资源非常丰富,水能资源蕴藏量约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由于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低,地区分布不均,年内年际分配不匀,加之水污染和水浪费现象严重,导致我国水资源短缺,所以答案选C。①水能丰富说法本身虽然正确,但是并不是我国水资源面临的问题,而是优势,所以不能选。

2.B水资源紧缺的原因主要是水资源少和水资源的需水量大,而采取节水措施,可以减少需水量;实行累进收费制度,可以限制人们的浪费,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依法治水可以适量用水,限制水的浪费问题;而跨流域调水可以调节水源分布现状,增加水资源总量。所以①③④⑥都可以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而②降低水循环利用率,⑤减少新的水源都会加重水资源的紧张状况。

3.C南水北调东线梯级提水的原因在于在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存在从而形成“北高南低”的地势特点,即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海拔比华北平原低。

4.A南水北调在于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北方缺水的原因与降水量少、人口密集、工农业需水量大有关;东线利用京杭运河从扬州提水;中线要穿越秦岭东段、跨过黄河到华北;三线相比,中线的工程量最大。

5.D丹江口水库上游地处秦岭以南,地势高;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沛。

6.C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考虑。

7.B左图中反映了从南方降水量多的地区向北方降水量少的地区输出资源,结合图中经纬度可判断该图表示中线和西线调水路线,右图中为南水北调的东线路线,由此可以判断图中跨区域调配的资源为水资源。

8.C西线和中线分别从长江上游、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和三峡库区引水,都面临生态环境脆弱的问题。

9.C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前提是调出区和调入区经济共同的可持续发展。

10.B西气东输工程系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经新、甘、宁、晋、豫、皖、苏等省区输往上海,全线长4200多米。

11.D西气东输工程途经煤炭丰富的陕晋,主要目的:一是陕甘宁地区天然气较丰富,可以将陕甘宁气区作为该工程的补充气源;二是陕晋两省以燃煤为主,城市环境质量差,使用天然气代替煤炭,能改善该地的城市环境质量。

12.D西气东输是一项双赢的能源战略,西气东输工程不仅能把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效益(尤其能更好地发挥新疆的资源优势,加快其经济的发展),而且能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激活沿线省(区)的发展潜能,使东、中、西部地区共同发展。该管线自西向东依次经过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主要反映了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13.D西气东输工程为西部气源地和沿线地区提供了充足和廉价的天然气资源,进而可以减少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从而达到了保护植被,改造环境的效益,所以④正确。①②③为课本基础知识,很容易理解。

14.C能源的输入地一般从该区域需要的能源多、并且其本身常规能源短缺两个方面分析。

15.C西气东输可以使广州地区大气环境污染和城市热岛效应减轻,但不能消除。

16.解析:本题考查南水北调的有关知识。

(1)从图示的信息,可以判断A、B分别位于黄河下游、荆江河段。这两处河段均由于泥沙大量淤积造成河床不断升高,而形成地上河。

(2)华北平原是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缺水最严重的季节是春末夏初。其缺水既与自然条件(该季节降水少而蒸发量大)有关;也与人为因素(用水量大)有关。正在建设中的南水北调工程的中、东线都可以缓解华北地区严重缺水的状况。两条输水路线在工程量大小、可调水量、水质、调水耗能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本题只要求从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3)河湖众多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水源;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内河航运以及水产养殖等。

答案:(1)地上河(或悬河)河流携带大量泥沙进入平原后,流速急剧减慢,泥沙大量沉积,使河床不断抬高,加上人工固堤束水。

(2)春末夏初常年4、5、6月夏季风尚未到达华北地区,这里降水很少;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高度不断增大。昼越来越长,气温迅速升高,蒸发旺盛;加上华北耕地广阔,春季农业需水量很大,所以形成严重的春旱。

利用现有的京杭运河调水,工程量小黄河以南需逐级提水,耗能大

丹江口水库以北可自流调水,耗能少需建输水总渠道,工程量大

(3)①解决了城乡人们的生活用水;②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使水稻广泛栽培;③满足了工业用水,促进了工业的发展;④提供众多的航道,使内河航运发达;⑤提供了广阔的水产养殖空间,淡水渔业发达等。

17.解析:由于气候、地质、地貌、水文等自然条件的地域差异大,我国资源的空间分布很不平衡。同时,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也十分明显,总体上呈现资源的整体分布状况舞与经济地理格局不适应。为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本题要求从区域差异的角度,了解我国跨区域资源调配的现状、原因和必要性。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是目前高考复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答案:(1)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南水北调(2)中国地域辽阔,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人口分布不平衡,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3)水电①该区域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 ②地处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转换处,落差大 (4)保水节水

2011届高考地理交通建设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考点专项复习11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2011届高考地理交通建设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考点专项复习11”,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西南地区交通运输建设的地理背景表现在区位条件、自然和资源条件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重点是区位条件。其区位特点及其影响列表分析如下:

区位类型区位特点对交通建设和区域发展的影响

相对区位地处西南边疆,南部、西部有漫长的国境线,与南亚、东南亚6国相邻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但边界问题复杂

地处我国内陆腹地(除广西南部为沿海开放区外,大部分地区为内陆腹地)地域广、腹地深,加之地形复杂,沟通不便,经济发展明显落后

经济区位大部分地区位于西部经济地带(广西除外),远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开发程度低,毗邻国经济较落后不利于本区的交通建设和发展对外经济联系;但地处战略大后方,非常时期可获得发展机会

国防区位我国的战略大后方,在非常时期往往带来发展契机有不少交通干线就是在这种契机下修建的

开放政策的深入,沿江、沿边对外开放,三峡工程建设和重庆直辖市的成立,区位优势明显加强为大西南的经济发展和交通建设带来新的契机

特别提醒

(1)不同地形区交通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地形区交通建设的主要障碍

青藏高原地势高亢,气候寒冷,形成高寒荒漠和多年冻土区,雪山连绵、冰川广布,生态环境脆弱

横断山区山河纵列,相间分布,山高谷深

四川盆地山岭环绕,低山丘陵起伏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峰林、峰丛林立,地表破碎,地形崎岖

(2)我国西南地区是我国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原因是:①多山地高原,地形崎岖,耕地少,土壤贫瘠,地表水缺乏,地下水埋藏深,地质灾害多;②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③科技水平低,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项目

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资源开发与经济建设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缓解能源紧缺状况,推动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综合利用天然气的步伐,并有选择地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工业,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促进能源生产和轻重工业结构的调整

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形成一条新的经济增长带进行的西气东输工程的配套建设(管网改造、重大项目的立项建设等)将极大地带动东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

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利影响促使西部能源结构气化的实现,推广民用天然气、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缓解因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带来的压力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有效改善大气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不利影响输气管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方式多样,途经地区地貌类型复杂,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水土保持尤为重要

特别提醒

(1)能源是制约国民经济的命脉,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应树立的能源观念为:①树立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观,两种资源观;②应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③积极开发新能源。

(2)我国发展乙醇汽油的不利条件有:①我国人多地少,粮食短缺;②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口增加数量大,粮食供需矛盾加剧;③不利于我国粮食安全。

(1)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

南水北调的总体方案是: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而南水北调有西线工程、中线工程和东线工程三个方案。各方案的基本情况如以下图表所示:

路线东线中线西线

路线从扬州江都油水站引长江水,基本沿京杭运河输水到华北地区从长江三峡水库引水,出丹江口水库,沿伏牛山、太行山东麓送水到北京、天津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

水源区长江下游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三峡水库长江上游金沙江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

供水区淮河下游、黄河下游、海河流域京津地区、黄河下游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可调水量大较大较小

源地水质较差较好最好

地形、地势对调水路线的影响黄河以南需动力提水,过黄河后可顺地势北流虽地形较复杂,但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南向北自流输送地形复杂,工程巨大,现只是方案

现有可用的配套设施好,有京杭大运河及沿线湖泊可利用较好,有丹江口水库可利用差

(2)北煤南运的路线:①山西的煤:大秦线—秦皇岛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华东、华南地区;②山西、河南、山东的煤:太焦线、焦兖日线—日照港—海运(黄海、东海、南海)→华东、华南地区;③山西、河北、河南的煤;京广线→华南地区;④山西、河北、河南的煤;京广线→武汉—(长江)→华东地区;⑤安徽的煤:淮南线—裕溪口—(长江)→华东地区。

(3)“西电东送”的三大通道:①南部通道: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三省区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厂的电能开发出来送往广东。②中部通道: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③北部通道:黄河上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厂的电能送往京津唐地区。

 (2009辽宁大连5月)读下面山西省煤炭基地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与该省能源基地建设无关的是()

A.扩大煤炭的开采量

B.提高晋煤外运的能力

C.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D.大力开发铁矿、铝土矿等资源

(2)为了解决该省区在经济发展中某种资源短缺状况,采取了下列哪种措施()

①西气东输 ②西电东送 ③南水北调 ④引黄入晋

A.② B.④ 

C.③④ D.②④

 本题组考查山西能源基地建设措施和资源调配,难度不大。第(1)题,山西铁矿资源不丰富,大力开发铁矿与能源基地建设无关;第(2)题,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水资源严重不足,引黄入晋就是为了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重要措施。

 (1)D (2)B

 (2009河南四市)2008年10月13日,铁路“十一五”规划的重点项目贵广铁路正式动工,它的起点是贵阳市,终点是广州市,全长857公里,设计时速200公里,预计2014年完成。据此完成(1)~(2)题。

(1)贵广铁路的桥梁和隧道总长超过630公里,占铁路全长的73.7%,根本原因是()

A.可以尽量减少迁移的人口数量

B.大量修建桥梁和隧道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资源

C.保护沿途的野生动物

D.地形起伏大,河网密布,喀斯特地貌分布广布

(2)关于贵广铁路产生的社会效应,不正确的是()

A.为西南地区建设提供一条出海大通道,有利于西南地区经济的加快发展

B.有利于西南地区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为珠三角地区拓展更加广阔的发展腹地

C.促进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的开发,缓解珠三角能源紧张状况

D.增进民族团结,促进沿线地区脱贫致富,加快城镇化进程

 本题组考查西南铁路建设背景及意义,是一组综合性较强的试题。第(1)题,贵广铁路穿行在云贵高原之中,该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而且地势起伏大、河流多,所以桥梁、隧道长;第(2)题,云贵高原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并不丰富。

 (1)D (2)C

 (2009吉林调研)2008年12月28日11时,南水北调东线穿黄河工程暨截污导流工程在山东聊城举行开工典礼。该项目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打通东线穿黄河隧洞,并连接东平湖和鲁北输水干线,实现调引长江水至鲁北地区,同时具备向河北省东部、天津市应急供水的条件。读我国南水北调工程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a、b两地段其周围所在大地形区叙述不正确的是()

A.a地区年降水量较大,但该地区仍然缺水

B.b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较发达,缺水较严重

C.a以南的的大地形区发展农业因地制宜,以立体农业为主

D.b以西的大地形区以鱼塘一台田方式治理低洼地

(2)关于利用隧洞在黄河河床下输水叙述正确的是()

①黄河该河段含沙量大,大量泥沙易淤塞河道,宜采用河床下输水 ②北上江水经隧洞在黄河河床下自流通过、无需提水跨越黄河 ③有利于降低东线工程的运行成本 ④对技术要求较高,施工难度较大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②③④D.①②③

 本题组以南水北调线路为背景,考查主要地形区区域特征、调水措施等知识,是一组综合性较强的考题。第(1)题,a地区在江苏南部,由于工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导致“水质性”缺水,加之长江流域冬季降水量少,还存在季节性缺水的情况;b地是南水北调调入地,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a地以南为南方低山丘陵,应发展立体业;b地以西的大地形区为黄土高原,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的治理,而不是低洼地的治理。

第(2)题,南水北调东线自扬州至黄河段需要逐级提水,自黄河至天津段可自流;黄河下游河段为地上河,大量泥沙易淤塞河道;东线穿黄河隧洞可使北上江水经隧洞在黄河河床下自流通过,建设隧洞使施工投资较大,建成后自流使供水的运营成本降低;穿黄隧洞在河床下建设,对技术要求较高,施工难度较大。

 (1)D (2)C

 (2009福建)下图示意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完成(1)~(2)题。

(1)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

A.Ⅰ B.Ⅱ 

C.Ⅲ D.Ⅳ

(2)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Ⅳ地带的是()

①东北地区②西北地区

③青藏地区④西南地区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②④

 第(1)题,根据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和我国能源分布与开发之间的关系可知,西部地带经济发展水平低,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但开采能力较弱,随着经济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能源自给率应该提高,图中Ⅲ曲线1980年以来表示的能源自给率状况总体提高,2005年前后达到最高值,最可能是西部地带;东部经济发展水平最高,能源储量不足,Ⅳ曲线自给率最低,且逐渐减少,应代表东部地带,则Ⅰ、Ⅱ应分别代表中部地带和我国能源自给率。

第(2)题,由上题知,我国西部地带2005年以后能源自给率最高达160%,所以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东部地带,选项中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皆属于我国西部地带,故选D。

 (1)C (2)D

 (2009海南)下图示意某地区1月份日照时数分布。日照时数等值线单位为小时,相邻等值线的差值为20小时。按图示方法在图中标注出另外三条日照时数等值线的数值,并说明理由。

 本题考查学生局部区域地理的空间定位及判图分析解答能力。据经纬网首先确定为我国海南岛的局部,这就可以认定它的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再由日照时数等值线的分布分析可以得出为冬季,故越往西南日照时数越多。

 如下图

该地区(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1月份盛行东北风。图示地区山峰以南、以西为背风坡。迎风坡多阴雨天气,日照时数低。背风坡少雨,多晴暖天气,日照时数高。

 (2006全国Ⅱ)根据下面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千米已于1979年铺通;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1142千米于2005年10月15日铺通,于2006年7月1日运行。

(1)下图示意格尔木至拉萨的地形剖面,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a为______________山脉,b为______________山脉;c、d两段地形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对铁路修建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是格尔木和拉萨两地年内各月气温、降水量分配图。读图判断:

A、B两幅图中,反映拉萨气候资料的是____________图,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题,柴达木盆地(格尔木所在地)的南缘为昆仑山脉,青藏高原中部横亘着唐古拉山脉,所以a为昆仑山,b为唐古拉山。据图可看出c、d两处地形起伏大,高差大,坡度陡。地形崎岖会加大土石方的采挖量及桥梁,隧道的数量,从而加大工程量,提高铁路的造价。第(2)题,拉萨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可受沿雅鲁藏布江谷地深入的西南季风的影响,夏季降水多,降水季节变化大,且气温年较差小。格尔木位于柴达木盆地,不受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气候的大陆性强,全年降水稀少且年温差大。

 (1)昆仑 唐古拉 高差大(地势起伏大)、坡度陡 工程量大(土石方、桥梁隧道等量大),造价高 (2)B (两地共处青藏高原,但与格尔木相比)拉萨受(夏)季风影响,(格尔木深居内陆盆地),因此,拉萨(比格尔木)(夏季)降水量较多,气温年较差较小(年内气温变化和缓)。

教案 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第三册[人教版]

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

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

1.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

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掌握结合事例分析的能力。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况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⑴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且自然资源依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⑵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

2.我国在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大型工程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2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2》,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第五章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一.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由资源的分布不均匀且供需不平衡入题,进一步以我国的西气东输作为案例来分析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西气东输对各区域有什么样的影响。思路清晰明确,理解难度应该不大。此外,对我国的北煤南运、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其他三大跨区域调配工程,在课上也应让学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教师可通过图册的附图,加入相关文字介绍让学生对这些跨区域调配工程带来的影响加深理解。

三.学情分析:

对于本课中所要提及的四大跨区域调配工程,学生并不会太陌生。但认识不够深入具体。对于空间位置感不强,因此,图文并茂的讲解方式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