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

高中电流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07

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规划教案课件。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下册,是初中物理电学的重要内容,焦耳定律又是初中物理知识的重点,本节进一步学习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是一节集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于一体的课。

【学生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电流的热效应,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进行本节的探究。

【教学目标】

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与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确定了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为热能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2)知道在导体电阻一定的条件下,电能转化为热能的功率跟通过导体的电流有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电阻大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知识的学习,认识到科学是有用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热爱科学的兴趣。

(2)在学习的过程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分析,并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学生用:烧瓶、温度计、铜丝、电炉丝、导线、煤油、电源。

演示用:电炉、电熨斗、热得快等电热器、投影仪。

【设计理念】

结合教学实际,对本节内容进行更为合理的重组,以电热知识和相关技能为载体,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双向互动为原则,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提高教学效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教师引导: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一定能举出许多电能变成热能的例子。通过对电能的学习,大家已经了解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会发热,谁还记得这是电流的什么效应?

2.学生A:这叫电流的热效应。

3.教师引导:在前面课程小灯泡的发光实验中,同学们曾有意地去触摸过小灯泡,感觉小灯泡(同学们一起说)热。有没有同学触摸过导线,如小灯泡连接的导线热不热。

4.学生B:我摸过,没感觉到热。

学生C:我也在家里摸过做饭的电饭锅,饭都熟了,导线也没感觉到热。

5.教师引导:同学们有没有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导线和用电器中流过的电流相同吗?

6.学生D:相同。

7.教师引导:导线和用电器中流过了相同的电流,用电器发热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这是为什么?今天同学们就来一起探讨电流经过用电器时产生的热量与什么有关。

二、进行新课,探究新知

1.猜想或假设

(1)学生猜想或假设: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大胆猜想)

A.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可能与I、R、t有关?

B.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可能与U、W、P有关?

(2)教师引导:

I、U、R、t、W、P等因素中,好多量之间,是有关联的,(如:P=UI,W=UIt,U=IR等,同学之间集体讨论,集思广益,达成共识),要研究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我们只要研究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与I、R、t的关系就可以了。

2.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

怎样来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I、R、t间的关系呢?一一采用控制变量法。

探究方案㈠(小组讨论,大组交流)

l.探究对象:Q与R的关系;

2.主要实验器材及电路的组成;

3.显示产生热量多少的方法。

探究Q与R的关系时,至少需要几个电阻?(两只)

两只电阻大小的关系怎样?(电阻大小不等)

探究时应保持什么量不变?(I、t)

怎样来保证通过电阻丝中的电流大小相等,通电时间相同?(串联在同一电路中)

实验电路中,除阻值不等的电阻丝R1、R2外,还应有哪些主要器材?(电源、开关、导线等)。

请同学设计出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实验电路,并画出它的电路图。

教师巡视,选择电路图,由实验投影仪显示,并加以肯定、鼓励。设计的电路,共同点都是选用电阻值不等的电阻丝R1、R2串联起来,与开关、电源组成电路,并由各小组根据电路图将提供的实物连接成电路。

怎样来显示通电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学生、教师各抒己见)

①将两根电阻丝分别浸没在等质量的煤油中,通电后,用温度计测煤油温度的变化。

②将两根电阻丝分别浸没在装满煤油的、规格相同的烧瓶中,并插入细玻璃管,通电后,观察管中液面的变化。

③在两根电阻丝上,分别放上浸过松节油的棉花。通电后,观察导线冒烟的情况。

哪一种方法更好一些,讨论比较后,各实验小组采用第三种方法进行实验,通电后,发现电阻大的电阻丝上首先冒出滚滚浓烟,并燃烧起来。

得出结论:I、t相同,R越大,产生热量越多。

探究方案㈡(小组讨论,大组交流)

1.探究对象:Q与I的关系;

2.主要实验器材及电路的组成;

3.显示产生热量多少的方法。

探究Q与I的关系时,应保持什么量不变?(R、t)

如何使等值电阻中的电流大小不等呢?(并接在两条支路中,其中一条支路中串接一只限流电阻)。

为了便于观察电路中电流的大小,还需要什么仪器?(电流表)

还需要哪些主要器材?(开关、电源、限流电阻、导线等)

请同学设计出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实验电路,并画出它的电路图。

教师巡视、选择电路图,由实物投影仪显示,并加以肯定、鼓励。设计的电路共同点是采用电阻值相等的两段电阻丝,分别接入电流大小不同的两条支路中,用一个开关来控制电路的通断,能很好地做到通电时间相同。由各小组根据电路图将提供的实物连接成电路。电阻丝R3、R4上分别放上浸过松节油的棉花,通电后发现R3上首先冒出滚滚浓烟,并燃烧起来。

得出结论:R、t相同,I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从上述两个探究过程中,也可得出:R、I一定,t越长,产生的热量越多。

3.分析与论证

结论:导体中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通电时间越长,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

由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进行理论推导:电流通过导体时,如果在一定时间内,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而没有同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那么,电流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热量就等于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即P=UI,再根据欧姆定律U=IR得P=I2R。

结论: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4.评价与交流

A.探究实验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实验操作有没有需要改进?所得结论是否可靠?

B.回答本堂课开始所提出的两个问题。

(1)为什么电路中灯泡的灯丝的发红,而连接的导线并不怎么热?

(2)为什么接入大功率的用电器后,电线显示著发热而烧坏?

C.电热的利用和防止(根据同学所掌握的信息,采用相互交流的方式,来辩证地看待电热的作用。)

(1)电流的热效应有着广泛的应用。

如:电热水器、电饭锅、……。

(2)很多情况下需要防止电热造成的危害。

如:电动机发热,……。

扩展阅读

《探究电流热效应跟电阻关系》教学设计


《探究电流热效应跟电阻关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从“两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入题,要求学生探讨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与电阻的关系,教师应引导学生用探究式实验得出电流产生的热与电阻的定性关系,在此基础上用分析论证的方法得出电流与电阻的定量关系,从而导出焦耳定律,再回到实际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电流的热效应,知道导体产生的热与电阻的关系,知道电热器发热原理及控制。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提出问题→猜想设计→设计实验→实验→分析论证→应用的探究环节。
3、情感与态度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乐于制作、观察、实验。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探求中发现,在发现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出电流产生的热与R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初步探究能力。
教学思路
手工制作(课前)→激趣导入→猜想假设→设计实验→实验→分析论证→评价应用。
教学用具
学具:学生电源(输出电流大于2A)广口瓶2只、量筒、开关、煤油、电阻丝5Ω、10Ω各2只,电炉丝、吹塑板、温度计2只等,按组发放。
教具:除与学具相同,另需电吹风、电炉,投影仪各一。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在课前自制电热锯,并切割泡沫塑料等物品,制成五角星、花瓣、面具等,提高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的兴趣,并加以制作指导。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请几位同学上讲台展示他们各自制作的电热锯及作品,让大家评判他们的作品,并请一位同学当场展示制作(说明:学生会争先恐后展示,借以提高他们学习兴趣)。
大家想了没有,我们为什么会把它叫电热锯,它为什么能切割东西(生:通电会发热)。
导入:导体通电时会发热,把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板书:电流的热效应)下面我们请同学们用自制的电热锯割开放在你们桌子上的吹塑板,看谁把相同的吹塑板先割开(说明:由于学生自制的电热锯长短、粗细、电流大小不尽相同,割开的时间也不一定相同)。
谁快,谁慢?
割开相同的东西,有快有慢,说明什么?
(生:有的电热丝产生的热多,有的少)
产生的热量有多有少,你们想让你的电热锯切割快一些吗?那就让我们来探究电流产生的热与什么有关吧!
2,猜想设计
观察你们手中的电热锯,你们猜想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与什么因素有关?(说明:学生猜可能与电阻有关,与电压有关,与电流有关,应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不要立即用课本中的内容去要求学生)。
肯定学生的猜想,这节课我们只探讨电流产生的热与电阻的关系;
指导学生阅读23页的16-3图,讨论电流产生的热与什么有关(学生有认为电阻大产生热多,也有电阻大产生热少的),怎样证明?(实验)
请同学们拿出学具,参看器材边讨论边合作,探讨产生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各组设计汇报实验方案并在讲台用实物投影交流,确定实验方案。
我们要研究导体产生的热与电流关系时,一定要保持什么不变(电压及通电时间相同)?要研究导体产生的热与电压关系时,要保持什么不变?(电流及通电时间相同)
导体产生的热如何知道多少?
(生:被煤油吸收,再在中间插入温度计显示)
为什么要放入等质量的煤油,且广口瓶还要相同?
(质量相同的煤油温度升得越多,则表示吸热越多)
要研究上述两种情况电路图怎样设计?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电路图(实物图略)。
3,进行实验
请学生按照上面的这两个实验方案,连接电路,并记下容器中煤油的初温t0及通电后经过相同时间两支温度计①和②的示数,并填表,测温要三次。
投影下表:
I不变的实验:初温t0
t1t2t3⊿t1⊿t2⊿t3
R1=5Ω
R2=10Ω
U不变时的实验,初温t0
t1t2t3⊿t1⊿t2⊿t3
R1=5Ω
R2=10Ω

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温度计插入的位置。
分组展示各组学生取得的大量数据。
哪个组能从这么多的数据中找到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生:当电流一定时,导体的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大;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小。
4,分析论证
指导学生用理论推导法推导P25页的定量关系。(说明: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可由学生自行推导)
问:由推导我们可以得出电流产生的热与电阻之间有什么定量关系。
(生:电流一定时,导体的热量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电压相同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导体电阻成反比(板书)。
如果通电导体的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所有求电功的公式都可用于求热量即Q=W(板书Q=W),电流产生的热可以进一步表示成什么公式?Q=W=U2/Rt=I2Rt(板书Q=I2Rt)
后者就是著名的焦耳定律,是英国物理学家焦耳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做了大量的实验才得出的,它的完整表达是什么?(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还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板书:焦耳定律)(说明:课文中焦耳定律出现得很突然,这样引入学生更容易接受)。
5,巩固评估
用投影出题,请同学们交流看法,评估自己所学。
(1)要使你手中的电热锯产生的热量多,可以想什么办法?为什么?
(2)电风扇通电后会发热,这些热量是人们希望得到的吗?你能想办法减小电风扇的能量散失吗?
(3)电炉丝热的发红,而与之串联的导线并不热是什么原因?15W灯与100W灯哪个产生的热多?为什么?
6,应用与控制
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热效应有哪些应用及家用电器是如何散热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电炉等电热器)。
小结新课
投影:提出问题→猜想→实验设计→实验→结论→应用
布置作业:P27页自我评价与作业1、2、3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7.1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学习目标】
1.认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会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
3.学习用图象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难点:运用图象法分析得出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思考:怎样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猜想与假设:
1.既然电压是电流产生的原因,那么可以通过方法来改变导体中的电流。
2.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那么可以通过方法来改变导体中的电流。
二、探究新知
要测通过电阻的电流和电阻两端的电压,就需要电流表和电压表;要改变通过电阻的电流和电阻两端的电压,可以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来实现,明确了这些,从而得出本实验所需要的实验器材和实验电路图。
实验器材:电池组一个,开关一个,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三个,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各一个,导线若干。
实验电路图:
进行实验:
1.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
(2)检查电路无误后,合上开关,保持R=10Ω不变,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分别读出相应的电流值和电压值,填入表1中。
表1R=10Ω
实验次数电压U/V电流I/A
1
2
3
2.保持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分别换用不同阻值(5Ω、10Ω、15Ω)的定值电阻,并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3V)不变,观察并记录每次定值电阻的阻值和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2中。
实验次数电阻R/Ω电流I/A
1
2
3
表2U=3V
分析与论证:
分析表1实验数据可以得出:_____;
分析表2实验数据可以得出:_____。
评估与交流:
(1)分析产生实验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2)研究改进实验的措施有哪些?
得出结论:
由分析与论证可以得出电流、电压、电阻三者的关系:
(1)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_________成正比;
(2)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_________成反比。
【课堂练习】
1.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时,我们可以这样思考:通过导体的电流可能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两个因素有关,现在要单独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就必须保持_____不变,改变导体两端的_____,测出对应的_____,通过对几次测量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
2.一段导体接在电路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下表,但有缺漏,请将缺漏的空格补上。
【要点归纳】
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________成正比;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_________成反比。
【扩展训练】
3.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应保持_____不变,某同学根据得到的数据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你对这个图像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欧姆定律时,采用了如图7.1-2所示的电路图实验中他们选用的定值电阻分别是5Ω、8Ω、10Ω,电源电压是3V,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是O~15Ω。
(1)他们在探究某一因素变化对电流的影响时,采用控制变量法实验分两步进行:
①保持电阻不变,探究电流与的关系;
②保持电压不变,探究电流与的关系
(2)在研究电阻对电流的影响时,把定值电阻由5Ω换成10Ω,闭合开关后,下一步的操作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不变.
【总结反思】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际上就是欧姆定律,它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要求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得出,从而更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这一节综合性较强,从知识上讲,要用到电路、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从技能上讲,要用到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等。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实验得出欧姆定律,最关键的是实验方法。学生对实验方法的掌握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这个实验难度比较大,主要在实验的设计、数据的记录以及数据的分析方面,学生出现错误的可能性也比较大,所以实验的评估和交流也比较重要。

课本是在前面“电流”、“电路”、“电压”、“电阻”等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推断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定性关系。这样处理:一是给接下来的实验结果做了铺垫,不致使学生感到突然;二是目的明确,使学生对将要探究的问题产生强烈的愿望,想要证实一下这个推断。有了定性的关系,又知道电流是可以用电流表测量的物理量,电压是可以用电压表测量的物理量,电阻也是可测量的物理量。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引出“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会不会有定量关系”的问题

本节课“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经历科学的探究,学习科学猜想、设计实验、设计实验表格、分析论证、感悟科学方法。因此这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学中,在注重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②通过实验认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③会观察、收集实验中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2.过程与方法

①根据已有的知识猜测未知的知识。

②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的过程并掌握实验的思路、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归纳实验结论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够掌握把一个多因素的问题转变为多个单因素问题的研究方法。

③能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估,找到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让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事物并能设计实验方案证实自己的猜测。

②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形成严谨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资源

演示用具:调光台灯、实验电路、实验表格、图像坐标纸、课堂巩固联系等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干电池(2节)学生电源2.5V和6.3V的小灯泡开关导线定值电阻(5Ω、10Ω、20Ω)滑动变阻器电压表和电流表。

四、--思路

本节课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二是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其基本思路是:首先以生活中的现象为基础,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再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分析观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科学猜想的学习方法,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分析实验方法和所需的实验器材,设计出实验电路并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数据和图像的分析得出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本节课在设计上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体现了物理教学主线:生活──物理──社会。

2.突出观察、实验。将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设计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要求和物理学科的素质教育。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设计、动手操作、分析、归纳和探究的能力。

3.通过“科学猜想法”和“控制变量法”等科学方法的教学,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物理学中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加大课堂教学密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五、教学过程

教学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形成电流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是电阻?

学生以举手的形式回答问题。

这部分问题是学生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大部分学生回答得很正确,即使有少数同学回答错误也没有关系,学生之间会进行纠正。

1.开灯时,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傍晚灯的亮度较暗,深夜灯的亮度较亮,这是为什么?

2.演示:出示调光台灯开开关,并转动旋钮,让学生观察台的亮点变化。

3.提出问题:灯泡逐渐变亮(或变暗),说明了通过灯泡的电流是怎样变化?

4.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实验:

(1)把2.5V小灯泡和演示用电流表串联分别跟一节干电池和两节干电池组成电路。闭合开关,观察先后两次电流表示数及小灯泡的亮度。分析实验现象,大胆猜想电流的变化可能跟什么有关?

(2)分别把2.5V和6.3V小灯泡跟两节干电池和演示电组成电路。闭合开关,观察先后两次电流表的示数和小灯泡的亮度。分析实验现象,大胆猜想电流的变化可能跟什么有关?

实验告诉我们:通过导体的电流的大小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这两个因素有关。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有什么样的定量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课题。(板书: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学生观察并思考

学生回答:电流逐渐变大(或变小)

学生动手实验,根据实验现象,猜想:串联干电池时,灯泡较亮,电流较大。由此可猜想:所加电压越高,电流会越大。

学生动手实验,根据实验现象,猜想:6.3V小灯泡较暗,电流较小。灯泡不同,其电阻值一般不同。由此可猜想:导体电阻越大,电流就越小。

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使学生感觉到物理来源于生活。

在这段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台灯的亮度变化,并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进行大胆猜想,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对于同学们的猜想不论对错,教师都应认真对待,但应该注意:猜想不是瞎猜、乱猜,应该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有根据,符合逻辑进行猜想。所以在这里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猜想。

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1.确定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1)电流可能受电压和电流两个因素的影响,如果两个因素同时变化(如在改变电压的同时,也改变电阻),能否判断流变化是谁引起的吗?

(2)这个实验应如何设计呢?

(3)在物理学中,一个物理量往往受两个或多个因素影响,为了研究这个量与其中的一个因素的关系,可以固定其他的一些因素,只改变一个,以此进行实验研究,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下面我们就利用控制变量法先来探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

2.探究电阻一定时,电流跟电压之间的关系

(1)请同学们讨论,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器材?它们的作用各是什么?怎样才能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画出电路图。

(2)教师分析归纳总结学生的改变电阻两端电压的方法和实验电路,提出的异议,引导学生确定最佳实验方案,板书合理的器材选择、电路图、数据记录方法、操作过程。

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思考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方法:先让电阻保持不变,改变电压,观察电流随电压变化的情况:在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观察电流随电阻变化的情况。

学生思考、讨论,汇报所需的实验器材及它们的作用,画出电路图。并且简单陈述自己的实验操作过程。

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异议,讨论实验的改进方案,并修正器材、电路图、数据记录方法、操作方法。

设计实验部分是一个难点,教师要进行引导,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

(3)电脑出示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状态。

②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处于阻值位置。

③注意认清电压表、电流表的接线柱。

④电压表量程选V,电流表量程选A。

⑤闭合开关前,应电路,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实验。

⑥实验中,闭合开关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R两端的电压成整数倍地变化(如1V、2V、3V),读出每次加在R上的电压值和电流值,并填入下列表格中,并在图中画出电阻的U—I关系图象

R=

电压U(V)

电流I(A)

(4)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困难学生。

(5)请学生分析实验表格中的数据,当电压成倍数地增大时,电流是怎样变化的?由此可以归纳出什么结论?

(6)教师归纳总结: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3.探究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

(1)利用刚才的电路如何用实验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2)怎样改变电阻的大小?

(3)在改变电阻时,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也要改变,怎样才能保持每次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呢?

(4)学生分组实验:实验中,换用不同的电阻,闭合开关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R两端的电压(如U=2V)保持不变,读出每次R的电阻值和电流值,并填入表格中U=

电阻R(Ω)

10

20

30

电流I(A)

(5)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困难学生。

(6)请学生分析实验表格中的数据,当电阻成倍数地增大时,电流是怎样变化的?由此可以归纳出什么结论?

(7)教师归纳总结: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4.以上两个结论是同学们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得出的。在这之前,科学家们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并证明了上述结论是正确的。

5.回扣:

(1)打开调光台灯后,转动旋钮,灯的亮度发生变化,说明通过灯泡的电流发生变化,引起电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开关时,傍晚灯的亮度较暗,深夜灯的亮度较亮,说明了什么?

(3)台灯的调节旋钮其实是一个变阻器,转动旋钮,实际上是调节变阻器,使加在灯泡两端的电压发生变化,而灯的电阻不变,所以电流随电压成正比的改变。

(电脑显示调光台灯的实物图和电路图,动画模拟调节过程)

学生思考并回答上述问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实验,并将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填到设计的表格中。并在图中画出电阻的U—I关系图象

分析实验表格中的数据和电阻的U—I关系图象,归纳得出结论

学生思考讨论,初步设计实验方案

换用不同阻值的电阻(如5Ω、10Ω、20Ω)

学生思考回答:可以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是每次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并将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填到设计的表格中。

分析实验表格中的数据,归纳得出结论

学生讨论回答

在这段教学中教师合理地启发学生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电路图,亲自动手实验,分析数据,归纳得出结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思维能力,而且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感受欧姆定律发现的逻辑过程,感受实验成功的喜悦。

回扣前面的问题,使学生感觉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体会到学有所用。

评估

交流

让学生讨论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办法,教师引领回答几个大家普遍遇到的问题。

学生小组内讨论。

使学生意识到共同讨论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借鉴别人的经验。

巩固

练习

多媒体出示:

1.扩展实验记录表格。

2.练习生活实际。

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

梳理

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

收获和感悟?或者有哪些困惑?

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提出自己的困惑。

让学生归纳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回顾实验的设计和操作过程,体会本节课运用的科学方法。既强化了知识又锻炼了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