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物质构成的奥妙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1-03-29

物质构成的奥妙。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质构成的奥妙”,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名师导引)2010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精品学案――物质构成的奥妙

一、物质的构成

1、物质构成的体系

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特征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构构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成成概念: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特征:同分子的特征相似

物质原子质子(带正电)

构成得原子核(带正电)

失结构中子(不带电)

构电核外电子(带负电)

成子

成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离子阳离子

分类

阴离子

2、原子与分子的区别和联系

分子

原子

备注

相似点

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处于不断的运动中,分子间有间隔。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处于不断的运动中,原子间有间隔,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

同种原子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比较,原子比分子小,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一定比分子小(不同种分子和原子无法比较)

不同点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本身发生分裂,可以再分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发生改变

联系

分子是原子构成的,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原子是构成分子的粒子,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3、离子与原子的区别

项目

原子

阳离子

阴离子

结构

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电性

中性

带正电荷

带负电荷

性质

一般性质比较活泼(除稀有气体原子外)

稳定

稳定

符号(举例)

H、O、Al

H+Al3+

O2-Cl-

【例1】(2008·盐城)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的最小粒子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C、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

D、CO2和CO性质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答案】C

【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故A错。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它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所以B错。原子得到电子带负电,失去电子带正电,形成离子,所以C正确。CO2和CO性质的差异是因为分子结构不同,所以D错。

【规律小结】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分子有原子构成,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变式训练一

1、(2009·晋江)夏日的校园,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

8

+11

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2、(2009·泰州)结构示意图表示的微粒是()

A.原子B.分子C.阳离子D.阴离子

3、(2009·潍坊)下表呈现的是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主要化合价等信息。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铝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

B.元素的正化合价数一定等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核电荷数分别为8和14的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SiO2

D.同一周期中,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向右逐渐增多

二、物质的组成

1、元素的概念

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例如:氯

O+1+3+5+7

元素包括C1-、Cl、Cl、C1、Cl、Cl…不同形式的粒子和Cl一35、Cl一37(指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35和37的两种氯原子)等粒子,因为它们的核电荷数均为17。

2、理解元素的概念应把握“同质子,类原子”六个字。

(1)“同质子”即指元素的种类是由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决定的,与原子中的中子数、电子数无关。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一定相同,不同种元素的原子的质子数一定不相同。

(2)“类原子”是指一种元素可能不止一种原子。它包括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如:氢元素有三种原子:氕、氘、氚,它们的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也包括质子数相同,而电子数不同的原子和离子(如:铁原子通常有三种存在形式即Fe、Fe2+、Fe3+,它们都属于铁元素)。

3、理解元素概念时的注意事项

(1)元素是以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为标准对原子分类。只论种类,不讲个数。

(2)质子数是划分元素种类的标准。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和单核离子都属同一种元素。如Na+与Na都属钠元素,但Na+与NH4+不属于同一种元素。

(3)同种元素可以有不同的存在状态。如单质中和化合物中。

(4)同种元素的离子因带电荷数不同,性质也不同。如Fe2+与Fe3+。

(5)自然界中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2种,可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4、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素

原子

区别

是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

是微观概念,既分种类,又表示个数

适用

范围

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

常用来表示物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

表示物质的微观构成。

常用来表示物质的分子由哪些及几个原子构成

联系

只要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就是同一种元素,原子是元素的最小单位,而元素是原子的一个归类“集体”。

【例2】(2009·福州)海水是重要的资源,每千克海水中约含有钠10.62g、镁1.28g、钙0.40g等。这里的“钠、镁、钙”指的是()

A.原子B.分子C.元素D.单质

【答案】C

【解析】此题是元素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生活中的物质成分比较复杂,我们通常所说的物质组成都是指物质的元素组成,是通过元素组成来说明其成分或比较其含量的。

【规律小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由元素组成。

变式训练二

1、(2009·东营)运用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研究成果,可依据生物发光现象检测超微量钙的存在。这里的“钙”是指()

A.分子B.原子C.元素D.单质

2、(2009·南京)根据下表中相关信息,判断出的元素名称不一定合理的3、(2008·苏州)由种类相同的元素组成的一组物质是()

A、冰和干冰B、银和水银C、烧碱和纯碱D、水和双氧水

三、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

金属

分类单质非金属

稀有气体

纯净物氧化物

无机化合物碱

化合物盐

有机化合物

1、纯净物和混合物

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关键点:是否由同一单质或化合物组成。

混合物的特点:①混合物是多种物质组成,各成分均是纯净物,这些纯净物彼此不发生化学反应,仍能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②混合物无固定的组成,纯净物构成混合物时没有一定的比例,所以通常不以其中某一成分名称命名,而且混合物的物理性质也不同定;③从微观角度看,混合物是由多种彼此间不反应的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而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2、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

化合物

概念

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元素形态

元素处于游离态

元素处于化合态

性质

不能发生分解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大部分能发生分解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联系

值得注意的是:①组成单质的虽是同一种元素,但在单质分子中,有单原子分子(一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如稀有气体;有双原子分子(两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如氢气、氧气;有多原子分子,如白磷,臭氧(O4),巴基球(C60)等。

②同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种单质,如白磷和红磷、氧气和臭氧,它们互为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在一定条件下能互相转化,这种转化是化学变化,如石墨转化为金刚石。

3、氧化物和酸、碱、盐

(1)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通常氧化物可分为碱性氧化物(如Na2O)和酸性氧化物(如CO2)。但有一些氧化物不属于这两类氧化物如H2O、CO、NO等。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也有一些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

(2)酸:由氢和酸根组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必须全部是氢离子(H+),阴离子则是酸根。酸按所含的酸根可分为无氧酸如HCl和含氧酸如H2SO4;按能电离出H+的多少可分为一元酸如HCl、二元酸如H2SO4、多元酸如H3PO4。

(3)碱:由金属离子(含NH+)和氢氧根离子构成化合物。

(4)盐:由金属离子(含NH+)和酸根离子构成。

【例3】(2009·东营)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基本方法。现有药品硫酸铁,它与下列哪组属于同一类物质()

A.盐酸、硫酸B.氢氧化铝、氢氧化铜

C.氯化镁、碳酸氢钠D.二氧化碳、四氧化三铁

【答案】C

【解析】硫酸铁属于盐,盐酸和硫酸属于酸,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铜属于碱,氯化镁和碳酸氢钠属于盐,二氧化碳和四氧化三铁属于氧化物,所以选C

【规律小结】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在判断物质的类别时,可以借助一些规律:酸中含有氢元素,碱中含有氢氧根,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

变式训练三

1、(2009·临沂)在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B.空气C.氯酸钾D.氯化铜溶液

2、(2009·潍坊)目前,国家食品监督检验部门检出某“返青粽叶”包装的粽子中含有硫酸铜,若食用这样的粽子会有害健康。硫酸铜属于()

A.有机物B.混合物C.金属单质D.盐

3、(2009·南京)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两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的图是()

4、(2009·兰州)人们可以对物质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请根据示例将酒精、醋酸、水、食盐四种物质进行分类,并写出分类依据。

不同类的物质

分类依据

示例

食盐

常温下食盐是固体,其余是液体

分类一

分类二

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09·潍坊)榴莲被誉为“果中之王”。切开榴莲时可闻到特殊香味,这说明()

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质量很小

C.分子体积很小D.分子间有间隔

2、(2009·烟台)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事实

解释

A

物质的热胀冷缩

分子或原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B

一氧化碳有可燃性,而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

物质组成元素不同,分子结构也不同

C

0℃时水结成冰,而海水在-1.9℃才会结冰

海水中含有盐,是混合物,其凝固点比水低

D

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有大量的氢离子3、(2009·苏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娈

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4、(2009·安徽)我国著名化学家徐光宪因在稀土元素等研究领域做出杰出贡献,荣获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下列关于铈的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序数是58B.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

C.质子数为58D.铈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5、(2009·福州)右图是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

有关钠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质子数是11B.最外层电子数为1

C.核外有3个电子层D.核外电子总数为10

6、(2008·南京)宁宁在学习“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后,查阅到如下资料,请你给下表的“”处选择恰当的选项

种类

主要食物来源wWw.jAB88.COm

奶类、绿色蔬菜、水产品、肉类、豆类

肝脏、瘦肉、蛋、鱼、豆类、芹菜

海产品、瘦肉、肝脏、奶类、豆类、小米

海产品、加碘盐

A、元素D、分子C、原子D、离子

7、(2009·青岛)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依据图中的信息得到的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14Si

28.09A.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4

B.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该元素一个原子的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8、(2009·苏州)参考下列物质的微观结构图示,其中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A.铜B.干冰C.氯化钠D.金刚石

9、(2009·雅安)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是()A.原子B.分子C.阴离子D.阳离子

10、(2009·南京)原子序数为94的钚(Pu)是一种核原料,该元素一种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239,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子数为145B.核外电子数为94C.质子数为94D.核电荷数为23911、(2008·北京)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质子数B、中子数C、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

12、(2009·重庆)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A.二氧化硫B.空气C.磷D.碘盐

13、(2009·青岛)下列常见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啤酒B.食醋C.加碘食盐D.蒸馏水

14、(2009·黔东南州)分类学习是化学重要的学习思想,下列物质分类错误的一组是()学科网

A.H2、O2、N2B.HCl、H2SO4、NaHSO4学

C.NaOH、KOH、NH3·H2OD.NaCl、NaHCO3、NH4Cl

15、(2009·广州)下列各组各有两种物质,它们的化学式和所属的物质类别都正确的一组是()

物质1

物质2

名称

化学式

物质类别

名称

化学式

物质类别

A

氮气

N

非金属单质

氧化亚铁

Fe2O2

B

碳酸氢钠

NaHCO3

硝酸

HNO3

C

硫酸钾

K2SO4

五氧化二磷

P2O5

金属氧化物

D

Mm

金属单质

氢氧化镁

Mg(OH)2

碱二、填空题

2

8

2

+1216、(6分)(2009·重庆)(1)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2个氧原子,3个钠离子。

(2)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Mg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填“得到”或“失去”)2个电子。

17、(8分)(2009·苏州)形态各异的物质可按一定规律分类。现有以下八种物质,请选用各物质名称前的字母序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A.盐酸B.氯化钾C.氧化铜D.淀粉

E.五氧化二磷F.氮气G.氢氧化钙H.甲烷

题号

物质分类标准

字母序号

题号

物质分类标准

字母序号

(1)

金属氧化物

(5)

非金属单质

(2)

非金属氧化物

(6)

挥发性酸

(3)

易溶性盐

(7)

最简单的有机物

(4)

微溶性碱

(8)

糖类18、(10分)(2008·西安)(1)向容积为250ml的细颈玻璃仪器(如下图所示)中加水至虚线处,再滴几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玻璃仪器中的现象是,说明。

(2)继续向玻璃仪器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线相切。塞紧玻璃塞,将玻璃仪器中液体倒转摇匀,重复2次。静置一段时间后,玻璃仪器中的现象为,说明。仪器细颈部分的作用是。

19、(9分)(2009·眉山)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元素知识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表包含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完成以下填空:

(1)1869年,科学家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2)请画出17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3)上表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填化学式)。

20、(10分)(2008·江西)下图中的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你回答:

(1)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2)X=;

(3)A、B、C、D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填序号);

(4)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填序号)。

三、信息题

21、(12分)1977年8月,国际化学会无机化学分会做出一项决议:从104号元素以后,不再以人名、国名来命名,一律以新元素的原子序数(即核电荷数)的拉丁文缩写来命名,即nil—0,un—1,bi—2,tri—3,quad—4,pent—5,hex—6,sept—7,dct—8,enn—9,照此规定,第104号元素的拉丁文名称按“un—nil+quad+ium(词缀)”应为“unnilquadium”,其元素符号定为“Unq”,第105号元素的拉丁文名称为“Unnilpentium”,元素符号为“Unp”,依次类推,请分别给下列元素命名:

(1)109号元素拉丁文名称为_______,元素符号为______。

(2)111号元素拉丁文名称为_______,元素符号为______。

(3)116号元素拉丁文名称为_______,元素符号为______。

物质构成的奥妙

变式训练一

1、A解析:花中含有带有香味的分子不停的运动,使人接触后感觉到花香。

2、C解析: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带11个单位的正电荷,核外有2+8=10个电子,带10个单位的负电荷,则该微粒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选C

3、B解析:P的化合价有+3和+5价,不一定等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变式训练二

1、C解析:物质的组成指的是元素

2、B解析:粒子的种类有分子、原子、离子,钠离子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有8个电子,化学性质不活泼。

3、D解析:冰是固态的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干冰是指固态的二氧化碳,有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两者所含元素种类不同,所以A错误;银是由银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而水银指的是汞,由汞元素组成,所以B也不正确;烧碱是指氢氧化钠,由钠、氢、氧、氢三种元素组成,纯碱指的是碳酸钠,由钠、碳、氧三种元素组成,故C错误;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而双氧水也是有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所以D正确。

变式训练三

1、C解析:矿泉水中含有矿物质,空气中主要含有氮气和氧气,氯化铜溶液中有氯化铜和水。

2、D解析:硫酸铜由金属离子(Cu2+)和硫酸根离子(SO42-)构成.

3、B解析:A是由两种单质组成的,C中只有一种物质,D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

4、

不同类的物质

分类依据

分类一

水是氧化物,其余不是氧化物

分类二

醋酸

醋酸是酸,其余的不是酸

(或其他合理答案)

综合检测

1、A解析:由于分子不断的运动,才能被人接触闻到

2、B解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3、A解析:热胀冷缩是由于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引起的,分子的大小是不变的。

4、D解析:金属元素的名称都有“钅”字旁,铈属于金属元素。

5、D解析:从结构示意图中可知核外电子总数为2+8+1=11个。

6、A解析:生活中的物质成分比较复杂,我们通常所说的物质组成都是指物质的元素组成,是通过元素组成来说明其成分或比较其含量的。

7、D解析:相对原子质量是针对原子而言的,不能理解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8、C解析:铜和金刚石由原子构成,干冰由分子构成。9、D解析:原子核外由18个电子,核内由17个质子,所以其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属于阴离子。10、D解析: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11、A解析: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可见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不同,即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

12、A解析:化合物是含有多种元素的纯净物,BD为混合物,C只含有磷元素。

13、D解析:啤酒中含有二氧化碳和乙醇,食醋中含有乙酸和水,加碘食盐中含有碘和氯化钠。

14、B解析:HCl和H2SO4属于酸,NaHSO4属于盐

15、B解析:氮气的化学式为N2;氧化亚铁的化学式为FeO,属于金属氧化物;P2O5属于非金属氧化物;锰的化学式为Mn。

16、(1)2O3Na+(2)失去

解析: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个,易失去电子形成稳定结构。

17、(1)C(2)E(3)B(4)G(5)F(6)A(7)H(8)D

18、(1)整瓶水变红;分子在不断运动

(2)液面低于刻线;分子间有间隔;便于观察液面变化

解析: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当向水中滴几滴红墨水后,红墨水分子会运动的水分子中,是整瓶水变红;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当两种不同的液体相互混合时,它们的分子相互渗透,彼此充满在分子间隔中,所以其体积会小于两者的体积之和,但这个差值不大,使用细颈仪器会便于观察。

19、(1)门捷列夫(2)得到(3)Na2O(Na2O2)20、(1)19.00;20(2)8(3)BC(4)B

解析:元素周期表中原子最下面部分为其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合前面的数字为原子序数;D中的质子数为18,其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为18,具有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为8;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质子数),B和C的质子数都为17,所以为同种元素;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A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与B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两种的化学性质相似。

21、(1)UnnilenniumUne(2)UnununiumUuu(3)UnunhexiumUuh

相关阅读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教学目标:
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相互转换;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过程与方法:
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程;
2.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3.以探究活动为主线,不断发现问题,运用讨论交流等学习方法,再对学习素材进行比较分析与归纳概括的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知。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2.通过“原子的发现和原子构成探索”等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3.人类对原子的认识教育中结合中科院通过原子绘的中国地图及相对原子质量的教学过程中我国化学家张青莲教授组织对铟、锑等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和修正,对学生进行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
1.通过对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辩证统一思维方法。
2.对分子、原子、离子概念的理解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3.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的不同和相互关系。
4.知道原子的结构,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5.能正确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分子原子
1.复习知识
【回忆】我们知道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那么分子和原子主要的不同在哪里呢?
【回答】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分化而原子不能再分。
设计意图:
复习学过的知识,为下面的原子能否再分作好承接。
2.【引入】分子很小,但在化学变化中还可进一步分成原子,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无法再分了。那么原子是不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了呢?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足迹,一起来学习人们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而经历的漫长的探究过程。交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本节课所要探究的内容产生兴趣。
3.交流讨论
道尔顿:近代原子学说,认为原子是实心球体。汤姆生发现电子。
【设疑】原子中的电子带负电,你能解释原子为什么不带电吗?
卢瑟福发现原子核,α粒子轰击金箔。
【设疑】你能对α粒子运动路径的改变作出解释吗?
在讨论α粒子运动路径改变使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归纳】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很小,但却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讲述科学家对原子探索的历程,讨论原子中微粒电荷数的关系。
【回答】原子由电子和原子核构成,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和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相互抵消使原子还是呈电中性。
【讨论】大多数α粒子运动路径没有改变方向,一小部分α粒子发生偏转,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
设计意图:
针对史料交流谈论,认识原子构成的事实,并通过“对原子构成探索”等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认识到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4.引导探究
【指导】阅读P67-68“原子核由什么构成?”
【课件】原子及原子核构成的模型图片。
【问题】原子核还能再分吗?如果能再分,它又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呢?这些粒子有区别吗?
【设疑】根据原子核的构成你能解释原子核为什么带正电吗?
【归纳】原子中各微粒的电荷数关系。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阅读】原子核的构成。
【回答】原子核还能再分;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讨论】原子核带正电的原因
【回答】因为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
设计意图:
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念,建立原子内部构成的直观形象,理解原子内部微粒数和电荷数的关系。
5.知识拓展
【讲解】简单介绍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及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及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了解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的示意图及各类元素原子结构(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及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通过对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了解,让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初步学会科学抽象的学习方法,知道稳定结构的特点,为原子转移电子变成离子的规律建立知识储备。
三、离子
6.指导学习
【设疑】根据刚才的知识请同学们试着画出Na和Cl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并请讨论这两种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电子可能的转移方式。
【问题】元素的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得到电子后,是否呈电中性?
【讲解】化学上我们把这种带电的原子就称为离子,下面我们通过视频和动画来看一下,原子在什么情况下、又是如何转变成离子的。
【讲解】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的离子分别带上负电荷和正电荷,我们把带正电荷的离子称为阳离子;把带负电荷的离子称为阴离子。
【讲解】为了方便我们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写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及所带电荷的正负来表示离子。例如: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失2个电子后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镁离子的符号为Mg2+。氧原子最外电子层电子数为6,得2个电子后,带2个单位得负电荷,所以氧离子符号为O2-。
【问题】铝离子,镁离子,硫离子,氯离子的符号如何写?
教学意图:
知道原子得失电子会变成离子认识一些常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离子符号、离子结构示意图。

重庆物质构成的奥秘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重庆物质构成的奥秘”,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分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化学史和化合价四个课题。它们包括原子结构模型、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元素符号、核外电子排布、离子、化学式、化合价相对分子质量及其有关的计算内容。
课程标准指出,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将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须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技能还是中学生进行探究轰动的基础和结果,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体现。所以,本单元教材对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重点:原子俄构成、离子的形成、元素、元素符号与化学式。
难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化合价。
教学思路:本单元教材的特点是内容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再加上前三个单元学生学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多,感性认识不充分,为此,教材中除了运用结构模型外,大量运用了图表,在学习本单元时,要抓住结构模型和图表,理解涵义,发挥想象力,挖掘本质,理清关系,揭示规律,掌握有关知识。这种从直观的图形、图表到理论的一般科学方法也是学习抽象化学知识的主要方法之一,对于原子的构成及核外电子的排布,应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结合模型、粒子结构示意图弄清结构、理清关系,做到真正掌握;对于元素,应把它作为宏观概念,理解其意义并弄清它与原子、单质的区别与联系;对于离子、相对原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的区别与联系,并加强计算的许年,掌握基本的计算技能,而元素符号是化学学科重要的基本化学用语,必须熟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27种元素符号,同时熟记常见元素及原子团常见的化合价,会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及判断化学式的正误,为以后学习其他化学用语打好扎实的基础。
本单元设计了3个活动与探究,它们度与培养实验技能,形成时间能力和培养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做科学”中主动参与、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考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主要考查点有: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元素符号、化学式的书写及其意义,核外电子排布的有关知识,化合价、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原子与粒子的关系、离子化合物等。同时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以及与化学式有关的计算等都是考察的内容。
此类题目主要以联系实际、科技成果的信息给予题的形式出现,而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及原子与离子的关系等又是开放性试题命题的热点。着重考查学生当阅读理解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及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题1原子的构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3)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2.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学习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在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3)运用形象恰当的比喻减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神秘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2)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原子的构成。
2.相对原子质量。
三、教学难点
1.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四、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拓展
[引入新课]在本单元我们将进一步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本节课我们首先探索原子的构成。
[板书]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原子的构成
[过渡]原子到底能不能分?如果能分,它又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本课题的第一个问题原子的构成。
[板书]一、原子的构成
[学生活动]让学生阅读课本P68内容原子的构成,在阅读的基础上讨论问题。
[投影]打出下列讨论题:
1.原子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
2.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都带电,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3.原子核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有什么异同?
4.不同类原子的内部构成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结束后,找学生代表陈述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可以表明自己的不同意见]
[问题1的答案]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所
以说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部分构成。
[思考]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它在原子中的体积如何?占很大一部分吗?
[答案]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但比原子小得多,原子核的半径只有原子半径的几万分之
一,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庞大的体育场,而原子核只相当于一只蚂蚁。因此,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做高速运动。
[过渡]刚才说的这些都比较抽象,接下来我们看“原子的构成”挂图,看一下原子核在原子中到底能占多大。
[挂图]展示“原子的构成”示意图。
[学生观看挂图,说出自己从挂图上得到的有关信息]
[学生陈述自己得到的有关信息]
[思考]1.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从何而来?
2.质子数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有何关系?
3.电子数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有何关系?
教学过程教学拓展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回答]因为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部分构成,原子核又分为质子和中子,所以原子的质量应等于质子质量、中子质量、核外电子质量之和。
[讲解]不同的原子所含的质子、中子、电子数目不同,所以它们的质量也不同,比如1个氢原子的质量为1.67×10-27kg,1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10-26kg。
[讲解]这样小的数字,无论书写、记忆、还是使用都极不方便,就像用吨作单位来表示一粒稻谷或小麦的质量一样。我们可选用一种跟原子质量相近的“砝码”来表示原子的质量,这就是相对原子质量。
[板书]二、相对原子质量
[提问]什么叫相对原子质量呢?它是如何来表示原子的质量的?请大家带着问题阅读
P69相对原子质量一段内容。
1个氢原子的质量为1.67×10-27kg,作为标准碳原子质量的1/12为1.66×10-27kg,所以氢的相对原子质量=≈1。1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10-26kg。
所以氧的相对原子质量=≈16。
经过这样的计算得到的数字都比较简单,便于书写、记忆和计算,对于这个计算过程大家要掌握。

课题2元素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
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寻找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处理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对化学的浓厚兴趣。
(2)不向困难低头,相信随着知识的积累,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3)逐步积累化学用浯,真正进入一个化学世界。
二、教学重点
1.元素的概念。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
1.元素概念的形成。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3.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相关信息。
四、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拓展
[复习提问]水在通电的情况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这个实验结论说明了什么?
[回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追问]你还知道哪些物质含有氧元素,并把它们表示出来。
[小结引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很多,可见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那么什么叫元素呢?本课题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元素的知识。
[板书]课题2元素
[设问]学习了原子的结构后,我们该如何给元素下一个定义才比较确切呢?
[讲解]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板书]一、元素
1.定义: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提问]元素指的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前面我们有等量关系: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那我们可不可以说元素是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呢?
[补充说明]尽管核外电子数从数量上等于核电荷数和核内质子数,但由于核外电子数在
形成物质时会发生变化,原子会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下一节大家就会学到),所以定义元素时不能用核外电子数,只能用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
[提问]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是什么意思?
[回忆]课本P69小注指出: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原子指的是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叫做碳-12。
[补充]除这种碳原子外,还有质子数为6而中子数不同的碳原子,所以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指的是核电荷数相同而核内中子数并不一定相同的一类原子。
[过渡]搞清楚了元素的概念。我们再来看元素有哪些特点。
[板书]2.特点
[讲解]由定义可知,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具体说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因为它是一个总称,所以它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板书]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补充]既然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那么在用元素描述物质的组成时,只能说该物质由几种元素组成,而不能说该物质由几个元素组成。请看下列练习。
[投影]展示下列练习。
下列说法有没有错误?把错误的说法加以改正。
①水是由1个氧元素和2个氢元素组成的。
②二氧化硫中有硫和氧2个元素。
[学生回答]
①错误。改正: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
②错误。改正:二氧化硫由硫和氧两种元素组成。
[提问]地球上的物质有千千万万种,是不是元素也有千千万万种呢?
[回答]应该不是。
[介绍]物质的种类很多,但是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并不多。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这一百多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差别很大。
[投影]放映教材图4-4的放大图
[分析该图并由学生说出从该图中得到的信息]
[可能有的回答]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其次是硅。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其次是铁。
3.氢、碳、氮等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对较少。
[小结]通过分析可见,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板书]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过渡]那么,生物细胞中的元素分布情况又怎样呢?
[学生阅读P72资料]
[活动与探究]请学生拿出准备的食品、药品的说明,查找其组成元素。
[学生活动]……
[回答]1.阿莫西林的组成元素为碳、氢、氮、氧、硫。
2.罗红霉素的组成元素为碳、氢、氮、氧。
[小结]很多的资料表明,形形色色、千差万别的物质,均由有限的一百多种元素经过不同的方式组合而成。可见,正是这100余种元素组成了我们周围绚丽多彩的世界。
[过渡]请大家结合前面有关分子的知识与本节课有关元素的知识,共同来看下面的讨论。
[投影]展示“讨论”。
[讨论]
下述化学反应中;
水氢气+氧气
(H2O)(H2)(O2)
硫+氧气二氧化硫
(S)(O2)(SO2)
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学生分组讨论后,由学生代表陈述讨论结果,有不同意见者补充说明]
[回答]上述两个反应,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较,分子都发生了变化,元素没有发生变化。
[讲解]第一个反应中,反应物是水,由水分子构成;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由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构成。第二个反应中,反应物是硫和氧气,分别由硫原子和氧气分子构成;生成物是二氧化硫,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
在第一个反应中,水中的氧和氧气中的氧都属于氧元素,水中的氢和氢气中的氢同属于氢元素。第二个反应中,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硫中的氧同属于氧元素,硫和二氧化硫中的硫同属于硫元素。
[小结]可见,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而元素并没有发生变化。
[提问]前面我们学过物质的构成可用原子表示,现在又知道元素可以表示物质的组成。
用原子表示物质的构成和用元素表示物质的组成有什么区别呢?
[板书]4.原子和元素的区别:
[学生思考]
[讲解]原子表示的是物质的微观结构,而元素表示的是物质的宏观组成。用原子时只能
对应微观粒子,而用元素时只能对应宏观物质。请看下列表格:
[投影]展示下列表格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素原子
概念间的联系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分着眼于种类,不表示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含义即表示种类,又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使用范围及举例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例如可以说,“水里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或“水里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所组成的”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例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但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总结并板书]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在于:
①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②原子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元素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投影]展示下列练习: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将错误的说法加以改正。
a.加热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氧化汞中含有氧气分子。
b.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构成的。
c.水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
[答案]a.错误。改正:加热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氧化汞中含有氧元素和汞元素。
b.错误。改正: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错误。改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补充]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时一般用“构成”,描述物质宏观组成时一般用“组成”,对应关系如下:
宏观→物质→元素→组成
微观→分子→原子→构成
[过渡]了解了元素的定义以及它的特点后,我们再来看元素的表示。“知识是无国界的”,
但各个国家有各自不同的语言和文字,若用各自的文字来表示,则给学术交流带来很多的不
便,从而也会阻碍化学前进的脚步。所以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国际上采用统一的符
号#0;#0;元素符号,来表示元素。
[板书]二、元素符号
[阅读]请大家阅读P73资料,了解元素符号的来源。
[学生阅读后,请学生简要陈述元素符号的来源]
[陈述]1.最先研究元素符号的是道尔顿,他曾用图形加字母的方式作为元素符号。但随着发现的元素越来越多,符号设计越来越复杂,这种符号不便于书写和记忆,未能广泛采用。
2.现在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来表示元素,书写时要大写。如,
氧#0;#0;O,氢#0;#0;H,碳#0;#0;C。
3.若几种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如,
铜#0;#0;Cu,钙#0;#0;Ca,氯#0;#0;Cl。
[总结强调]第一个字母一定要大写,第二个字母一定要小写,即“一大二小”。
[板书]1.表示:采用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如,氧#0;#0;O,氢#0;#0;H。
若第一个字母相同,附加第二个小写字母来区别。
[过渡]知道了元素符号的写法,还应该知道元素符号的读法。
[板书]2.读法
[请同学们读出下列元素符号]
()CHCuCaNSNa
(注意: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很可能会读成该字母的英文读法,一定要及时纠正过来.并加以强调)
[强调]元素符号在渎的时候就应该渎成该元素的名称,而不能读成英文字母。
如,C读碳,S读硫,Cu读铜,等等。

课题四化学式与化合价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化合价的本质
2、让学生掌握化合价中元素化合价的一些规律,熟记一些常见的化合价,并学会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合价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来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整理、寻找规律的学习能力,并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在课堂练习中培养巩固学生应用概念认识新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中,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教育。渗透定组成定律的基本思想。形成从现象到本质,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方法
二、教学重点:
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了解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
教学难点:化合价概念的建立。
三、教学难点
1、化合价概念的建立和形成
2、使用化合价规则确定物质的化学社会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教学拓展
【引入】展示氯化氢(HCl)、硫化氢(H2S)、氨气(NH3)甲烷(CH4)的化学式
【教师提问】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化学式的知识,请大家读出投影仪上给出的化学式,观察这四种物质的组成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它们都由氢元素组成,但分子中氢原子个数不同。
【教师】形成化合物的原子数目为什么不同,我们先来看一下硫化氢的形成过程。
【投影】展示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
展示氢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示意图
以硫化氢为例让学生理解化合物形成过程,并初步建立物质在化合过程中原子数目不同的观念,并由此引申出化合价的概念
【板书】一、化合价
1、化合价:用来表示原子间相互化合的数目
2、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左符号右数目,注意和离子的表示方法相区别
(同种元素的化合价与离子所带的电荷,通常数值相等,正负相同;位置不同,写法相反)
【练习】请写出铝离子、氯离子、氧离子的化学符号,并标出三种元素的化合价
【提问】离子所带电荷有正有负,同种原子可能形成不同离子,那么,元素的化合价有正负吗?一种元素是否只有一种化合价?
【板书】3、化合价规则
(1)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2)金属通常显正价,非金属通常显负价
(3)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4)在化合物里氧元素通常显-2价,氢元素通常显+1价
(5)单质的化合价为零
教学过程教学拓展
(6)同种元素可能有多种化合价
【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金属显正价,非金属显负价
2.在化合物H2O中,氧元素显负二价,氢元素显正一价
3.在氧气中,氧元素显负二价
【投影】常见元素化合价表,要求学生背诵,学生感到非常困难
【学生活动】教师给出化合价口诀,并将常见元素化合价谱曲,要求学生合唱,这时候学生
学习热情得到鼓舞,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一价氢氯钾钠银;
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氮磷;
二四六硫要记清;
二三铁;二四碳;
单质为零铜正二;
金正非负和为零;
老师趁机提出,在化学反应中,虽然原子是最小离子,但有的原子总是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原子之间不再发生变化,我们把这种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化学反应的原子集团称作原子团
【投影】六种常见原子团和化合价
顺口溜:一价硝酸氢氧根
二价硫酸碳酸根
三价只有磷酸根
正一价的是铵根
【提问】我们学习化合价有什么实际应用呢
【板书】二、化合价的应用
教学过程教学拓展
1、已知化合价书写化学式步骤
(1)写出有关元素符号
(2)标出有关元素的化合价。
(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用最小公倍数法求出化学式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
(4)验证所写化学式是否正确。
口诀:正价前,负价后,价数交叉为角数
角数若有公约数,莫忘约去要记住
【练习】1、写出氧化铁、硫酸铝、氧化亚铁的化学式
2、已知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请同学书写相应的化学式
SO42-CO32-PO43-OH-Cl-
Fe2+
Cu2+
Al3+
Mg2+
Na+
3、判断下列化学式书写的正误
氧化铝AlO氧化镁MgO氧化钠Na2O氯化亚铁FeCl3
氯化铜CaCl2硫酸铝Al2SO4硫酸钠NaSO4碳酸钠Na2CO3
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铜CuOH2氢氧化铁Fe(OH)2

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


课题3元素(一)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熟练识别、书写和背诵常见27种元素的名称及符号。
2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过程与方法:通过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史的教育,体味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元素周期表探究元素之间规律性联系。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量变引起质变的思想,

教学重点: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教学难点: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原子是由哪些微粒构成?学生自由发挥,回答问题。复习前一课题的旧知识。

从上表里,你发现了什么“怪”现象?请填写在表格二中
交流讨论
小结:1、原子中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都是1,这样的原子都是氢原子。
2、原子中的质子数都是1,而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不同,是不同的氢原子。
引出概念
[板书]一、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分析如何记忆元素的定义。
反思升华我们把质子数为1的一类原子,称为

反思升华质子数为6的一类原子,称为。质子数为8的一类原子,称为。
目前已发现的元素有一百余种,那么原子的总数是不是也只有一百余种呢?这些元素在地壳中是如何分布的呢?同学们看书P77页,图4—4。
2地壳中位于前四位的元素按质量分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一)氧(二)硅(三)铝(四)铁。生物细胞中按质量分数位于前四位的元素是:氧碳(探)氢(亲)氮。
通过元素和原子知识的学习,讨论一下,元素与原子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如何表示指定的元素呢?a、元素名称(中文)。
b、元素符号(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来表示元素,如果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
从P75资料及表4-3,找一找元素符号书写的特点。
元素名称造字的规律。
归纳小结:1写法:一大二小
2元素名称的一般规律::“钅”表示金属元素;“石”表示非金属固体元素;“氵”表示非金属液体元素;“气”表示非金属气体元素。
3元素符号的意义:
(1)表示这种元素;
(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3)由原子构成的物质,还可以表示这种物质。
注:元素符号前有数字,整个符号只具有微观意义,表示原子的数目。学生合作式学习,归纳问题的要点。

讨论小结元素符号书写的特点;元素名称造字的规律。

讨论:说说符号H、C、Fe、2H的意义。

加强自学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学生自由发言。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布置作业P761、2、3、4决胜中考课时作业

[板书设计]
课题3元素
一、元素
1、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2、地壳中元素的存在和分布:
3、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二、元素符号:
1、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来表示元素,如果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
2、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一大二小”
3、元素符号的意义:
(1)表示这种元素;
(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3)由原子构成的物质,还可以表示这种物质。

第五课时
课题3元素(二)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熟练识别、书写和背诵常见27种元素的名称及符号。
2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过程与方法:通过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史的教育,体味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元素周期表探究元素之间规律性联系。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量变引起质变的思想,

教学重点: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教学难点: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1、听写P75页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说出下列元素符号的意义:NZnHe听写。
学生思考、回答。巩固上节课知识。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质和用途,需要寻求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为此,科学家们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它们有序的排列起来,这样得到的表叫元素周期表。
简介门捷列夫及元素周期表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七个横行,十八个纵行,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横行,有7个周期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8、9、10纵行组成一个族,所以有16个族,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和一个第Ⅷ族元素。
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对于每一格,均包括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
原子序数: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了号,叫原子序数。所以,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此外,在周期表中,还用不同的颜色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做了分区。说明:每周期开头是金属元素(第一周期除外),靠近尾部的是非金属元素,结尾的是稀有气体元素。因此元素可以分为哪几类?
讨论:通过下列元素周期表中的一单元格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2.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为寻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由于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越靠近的元素性质越相似,可以启发人们在元素周期表的一定的区域寻找新物质(如农药、催化剂、半导体材料等)。

学生思考、回答。
元素可以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通过这四个等量关系,能完成一些练习。

巩固练习,熟练掌握每一单元格的内容。
归纳
总结1、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探究,有哪些收获?
2、你从人类对科学的探究活动中得到什么启示和感悟?学生讨论,归纳总结。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布置作业:完成决胜中考的课时作业。

板书设计

课题3元素

三、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每一单元格的内容:
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3、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第六课时
课题4离子(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想象、猜想→探索证明→归纳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2.观察l~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小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探究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
2.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教学重点: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教学难点: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猜想法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以氧原子为例,说明构成原子的微粒有哪几种?它们怎样构成原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学生思考、回答。巩固前面的知识。
在含有多电子的原子里,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核外电子的运动有自己的特点:它们有经常出现的区域,科学家把这些区域叫做电子层。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又叫分层排布。
[板书]一、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1、在含多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不同,能量低的,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通常就用电子层来表明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把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能量稍高、离核稍远的叫第二层,由里往外依次类推,叫三、四、五、六、七层。

2、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则:
(1)电子先填充能量低的电子层,当能量低的电子层被填满后,再填充能量较高的电子层。
(2)每一个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n为电子层序数);
(3)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当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
原子中的电子的排布情况,我们可以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

3.展示图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请同学们根据1-18号元素归纳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1-18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1)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2)同一横行的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随核电荷数的递增而依次增加;
(3)同一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依次增加;
(4)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呈周期性的变化。
讨论: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活泼,为什么呢?
小结:因为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在化学变化中不易得失电子,故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人们就把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的结构,称为相对稳定结构。
讨论:金属元素原子和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未排满,要趋向稳定,怎么样才能达到目的呢?
那么元素的分类、化学性质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小结:元素的分类、化学性质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所决定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讨论:下列哪组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金属元素原子和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未排满,要趋向稳定,通过得失电子才能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学生讨论。

让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规律。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让学生学会归纳和总结,提高他们观察、归纳总结和表达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结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探究,有哪些收获?学生讨论,归纳总结。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布置作业:完成决胜中考课时作业

板书设计:
课题4离子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1、电子层、离核远近、电子能量的高低
2、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则:
3、原子结构示意图:

4、1-18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5、元素的分类、化学性质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所决定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第七课时
课题4离子(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掌握离子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1、了解离子的形成,掌握离子的书写的意义;
2、探究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
2.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教学重点:了解离子的形成,掌握离子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教学难点:知道离子是如何构成物质的。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猜想法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