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

高中离子反应教案

发表时间:2021-03-08

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第12讲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综合应用及图象
1、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知道平衡常数(浓度平衡常数)的含义及其表达式。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2、理解外界条件(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3、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一、化学平衡常数(浓度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应用
1、化学平衡常数
 (1)化学平衡常数的数学表达式

 
(2)化学平衡常数表示的意义
平衡常数数值的大小可以反映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小,K值越大,反应进行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2、有关化学平衡的基本计算
(1)物质浓度的变化关系
反应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生成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其中,各物质的转化浓度之比等于它们在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2)反应的转化率(α):α=×100%
(3)在密闭容器中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在计算时经常用到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两个推论:
恒温、恒容时:;恒温、恒压时:n1/n2=V1/V2
(4)计算模式
浓度(或物质的量)aA(g)+bB(g)cC(g)+dD(g)
起始mnOO
转化axbxcxdx
平衡m-axn-bxcxdx
α(A)=(ax/m)×100%
ω(C)=×100%
(3)化学平衡计算的关键是准确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化学平衡的计算步骤,通常是先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列出反应起始时或平衡时有关物质的浓度或物质的量,然后再通过相关的转换,分别求出其他物质的浓度或物质的量和转化率。概括为:建立解题模式、确立平衡状态方程。说明:
①反应起始时,反应物和生成物可能同时存在;
②由于起始浓度是人为控制的,故不同的物质起始浓度不一定是化学计量数比,若反应物起始浓度呈现计量数比,则隐含反应物转化率相等,且平衡时反应物的浓度成计量数比的条件。
③起始浓度,平衡浓度不一定呈现计量数比,但物质之间是按计量数反应和生成的,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一定成计量数比,这是计算的关键。
二、学习化学平衡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1、等效平衡:在两种不同的初始状态下,同一个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下分别达到平衡时,各组成成分的物质的量(或体积)分数相等的状态。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建立等效平衡的一般条件是:反应物投料量相当;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建立等效平衡的条件是:相同反应物的投料比相等。
2、平衡移动的思维基点:
(1)“先同后变”,进行判断时,可设置相同的平衡状态(参照标准),再根据题设条件观察变化的趋势;
(2)“不为零原则”,对于可逆反应而言,无论使用任何外部条件,都不可能使其平衡体系中的任何物质浓度变化到零。
3、在实际生产中,需要综合考虑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原料选择、产量和设备等各方面情况,以确定最佳生产条件。合成氨选择的适宜条件通常是:20MPa-50MPa、500℃左右、铁触媒;及时补充N2和H2,及时将生成氨分离出来。
速率平衡图象常见类型
解题策略:(1)首先要看清楚横轴和纵轴意义(特别是纵轴。表示转化率和表示反应物的百分含量情况就完全相反)以及曲线本身属等温线还是等压线。(当有多余曲线及两个以上条件时,要注意“定一议二”)(2)找出曲线上的特殊点,并理解其含义。(如“先拐先平”) (3)根据纵轴随横轴的变化情况,判定曲线正确走势,以淘汰错误的选项。
1、速率—时间图
此类图象定性地揭示了v正、v逆随时间(含条件改变对速率的影响)而变化的规律,体现了平衡的“动、等、定、变”的基本特征,以及平衡移动的方向.
例1、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X+YZ+W,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变化图象如图1所示,则图象中关于X、Y、Z、W四种物质的聚集状态为()
A.Z、W均为气体,X、Y中有一种是气体
B.Z、W中有一种是气体,X、Y皆非气体
C.X、Y、Z、W皆非气体
D.X、Y均为气体,Z、W中有一种为气体
解析:经常有一些同学错选B,认为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其实,图象告诉我们的是:增大压强,加快了正、逆反应,但逆反应速率增大的幅度大于正反应速率增大的幅度,由此而导致平衡向左移动.而压强的改变,只影响气体反应的速率,选项B所言的X、Y皆非气体即其正反应速率不受影响,故正确答案为A.
2、浓度—时间图
此类图象能说明各平衡体系组分(或某一成分)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解题时要注意各物质曲线的折点(达平衡时刻),各物质浓度变化的内在联系及比例符合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关系等情况.
例2、图2表示800℃时A、B、C三种气体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t1是到达平衡状态的时间.试回答:(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______;(2)反应物的转化率是______;(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解析:起始时A的浓度为2.0mol/L,B、C的浓度为0,随着时间的推移,A的浓度降低为1.2mol/L,C的浓度升高为1.2mol/L,B的浓度升高为0.4mol/L.t1时刻后各物质浓度不再变化,说明反应已达平衡,得出A为反应物,B、C为产物,它们浓度变化的差值之比为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故正确答案为(1)A;(2)40%;(3)2A=B+C.
3、含量—时间—温度(压强)图
这类图象反映了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在不同温度(压强)下对时间的关系,解题时要注意一定条件下物质含量不再改变时,应是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特征.
例3、同压、不同温度下的反应:
A(g)+B(g)C(g);△H
A的含量和温度的关系如图3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T1>T2,△H0B.T1<T2,△H0C.T1>T2,△H0D.T1<T2,△H0
解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由图象可知,T1温度下,反应先达平衡,所以T1>T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因为T1>T2,达平衡时T1温度下A的含量较大,即A的转化率降低,所以升温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因此该反应的正方向为放热反应,即△H0,故正确答案选C.
例4、现有可逆反应A(g)+2B(g)nC(g);△H0,在相同温度、不同压强时,A的转化率跟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4,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A.p1>p2,n>3B.p1<p2,n>3C.p1<p2,n<3D.p1>p2,n=3
解析: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压强越大,到达平衡的时间越短.图象中曲线和横轴平行,表明反应已达平衡.由图象知道,当压强为p2时,该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较短,故p1<p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因p1<p2,且当压强为p1时,A的转化率较大,所以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加的反应,即1+2<n,故正确答案选B.
4、恒压(温)线
该类图象的纵坐标为物质的平衡浓度或反应物的转化率,横坐标为温度或压强.
例5、对于反应2A(g)+B(g)2C(g);△H0,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解析:首先要知道该反应是气体体积缩小的放热反应.此反应的平衡体系受压强的影响是: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B的含量减小,C的含量增大.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减小,B的含量增大,C的含量减小.A图象虽表示B的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但若平衡是从C物质开始反应而建立的,则符合此反应.另外,从反应开始到建立平衡,温度越高,到达平衡的时间越短.由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建立平衡后,温度越高,B的含量就应越大.因此A、D图象正确,符合上述平衡体系,B、C图象不符合题意.
5.速率—温度(压强)图
例6、对于可逆反应:A2(g)+3B2(g)2AB3(g);△H0,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解析: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缩小且放热的反应.图象A正确,因为温度升高,正逆反应都加快,在二曲线相交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交点后逆反应速率的增加更为明显,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相符.针对该反应特点,只升温而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的含量增加;只加压而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的含量减少,B也正确.对可逆反应,温度越高,到达平衡的时间越短,C不合题意.图象D表示的意义是:增大压强逆反应速率的加快比正反应明显,与本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特点相悖,故正确答案为A,B
【例1】(2010重庆卷,1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①升温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③增加CO的浓度④减压⑤加催化剂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Cl2转化率的是
A.①②④B.①④⑥C.②③⑥D.③⑤⑥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移动。该反应为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所以升温和减压均可以促使反应正向移动。恒压通入惰性气体,相当于减压。恒容通入惰性气体与加催化剂均对平衡无影响。增加CO的浓度,将导致平衡逆向移动。
【方法提炼】对于恒容容器,通入稀有气体,由于容器的体积不变,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故反应速率保持不变,平衡也即不移动。若为恒压容器,通入稀有气体,容器的体积膨胀,对于反应则相当于减压。
【例2】(2010四川理综卷,13)反应aM(g)+bN(g)cP(g)+dQ(g)达到平衡时。M的体积分数y(M)与反应条件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Z表示反应开始时N的物质的量与M的物质的量之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Z时,加入催化剂,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增加
B.同压同Z时,升高温度,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增加
C.同温同Z时,增加压强,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增加
D.同温同压时,增加Z,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增加。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A项加入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会使平衡移动。B项由图像(1)知随着温度的升高M的体积分数降低,说明正反应吸热,所以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Q的体积分数增加。C项对比(1)(2)可以看出相同温度条件,压强增大M的体积分数增大,所以正反应是体积缩小的反应,增大压强Q的体积分数减小。D项由C项可以判断D也不对。
【例3】(2010全国卷1,27)(15分)在溶液中,反应A+2BC分别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及。反应物A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①比较,②和③分别仅改变一种反应条件。所改变的条件和判断的理由是: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②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_________;实验③平衡时C的浓度为____________;
(3)该反应的_________0,判断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反应进行到4.0min时的平均反应速度率:
实验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②使用了(正)催化剂;理由:因为从图像可看出,两者最终的平衡浓度相同,即最终的平衡状态相同,而②比①所需要的时间短,显然反应速率加快了,故由影响反应速率和影响平衡的因素可知是加入(正)催化剂;③升高温度;理由:因为该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所以不可能是改变压强引起速率的改变,又由于各物质起始浓度相同,故不可能是改变浓度影响反应速率,再由于③和①相比达平衡所需时间短,平衡时浓度更小,故不可能是改用催化剂,而只能是升高温度来影响反应速率的
(2)不妨令溶液为1L,则②中达平衡时A转化了0.04mol,由反应计量数可知B转化了0.08mol,所以B转化率为;同样在③中A转化了0.06mol,则生成C为0.06mol,体积不变,即平衡时C(c)=0.06mol/L
(3)﹥0;理由:由③和①进行对比可知升高温度后A的平衡浓度减小,即A的转化率升高,平衡向正方向移动,而升温是向吸热的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0
(4)从图上读数,进行到4.0min时,实验②的A的浓度为:0.072mol/L,则△C(A)=0.10-0.072=0.028mol/L,,∴=2=0.014mol(Lmin)-1;进行到4.0mi实验③的A的浓度为:0.064mol/L:△C(A,)=0.10-0.064=0.036mol/L,,∴==0.0089mol(Lmin)-1
【答案】(1)②加催化剂;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的浓度未变
③温度升高;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的浓度减小
(2)40%(或0.4);0.06mol/L;(3)﹥;升高温度向正方向移动,故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4)0.014mol(Lmin)-1;0.008mol(Lmin)-1
【命题意图】考查基本理论中的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部分,一些具体考点是:易通过图像分析比较得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具体因素(如: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反应速率的计算、平衡转化率的计算,平衡浓度的计算,的判断;以及计算能力,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等的全方位考查。
【点评】本题所涉及的化学知识非常基础,但是能力要求非常高,观察和分析不到位,就不能准确的表述和计算,要想此题得满分必须非常优秀才行!此题与2009年全国卷II理综第27题,及安微卷理综第28题都极为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对考生不陌生!
【例4】(2010山东卷,28)
(14分)硫一碘循环分解水制氢主要涉及下列反应:
ⅠSO2+2H2O+I2===H2SO4+2HI
Ⅱ2HIH2+I2
Ⅲ2H2SO42===2SO2+O2+2H2O
(1)分析上述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反应Ⅲ易在常温下进行b.反应Ⅰ中氧化性比HI强
c.循环过程中需补充H2Od.循环过程中产生1molO2的同时产生1molH2
(2)一定温度下,向1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HI(g),发生反应Ⅱ,H2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0~2min内的平均放映速率v(HI)=。该温度下,H2(g)+I2(g)2HI(g)的平衡常数K=。
相同温度下,若开始加入HI(g)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2倍,则是原来的2倍。
a.平衡常数b.HI的平衡浓度c.达到平衡的时间d.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
(3)实验室用Zn和稀硫酸制取H2,反应时溶液中水的电离平衡移动(填“向左”“向右”或者“不”);若加入少量下列试剂中的,产生H2的速率将增大。
a.NaNO3b.CuSO4c.Na2SO4d.NaHSO3
(4)以H2为燃料可制成氢氧燃料电池。
已知2H2(g)+O2(g)===2H2O(I)△H=-572KJ.mol-1
某氢氧燃料电池释放228.8KJ电能时,生成1mol液态水,该电池的能量转化率为。
解析:(1)H2SO4在常温下,很稳定不易分解,这是常识,故a错;反应Ⅰ中SO2是还原剂,HI是还原产物,故还原性SO2>HI,则b错;将Ⅰ和Ⅱ分别乘以2和Ⅲ相加得:2H2O==2H2+O2,故c正确d错误。
(2)υ(H2)=0.1mol/1L/2min=0.05molL-1min-1,则υ(HI)=2υ(H2)=0.1molL-1min-1;
2HI(g)==H2(g)+I2(g)
211
起始浓度/molL-1100
变化浓度/molL-1:0.20.10.1
平衡浓度/molL-1:0.80.10.1

则H2(g)+I2(g)==2HI(g)的平衡常数K==64mol/L。
若开始时加入HI的量是原来的2倍,则建立的平衡状态和原平衡是等比平衡,HI、H2、I2的物质的量、平衡浓度都是原来的两倍;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体积分数相等,平衡常数相等(因为温度不变);因开始时的浓度增大了,反应速率加快,达平衡时间不可能是原来的两倍,故选b.
(3)水的电离平衡为,硫酸电离出的对水的电离是抑制作用,当消耗了,减小,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若加入,溶液变成的溶液了,不再生成H2;加入的会和反应,降低,反应速率减慢;的加入对反应速率无影响;加入CuSO4后,与置换出的Cu构成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选b.
(4)根据反应方程式,生成1mol水时放出热量为:572kJ=286kJ,故该电池的能量转化率为
答案:(1)c
(2)0.1molL-1min-1;64mol/L;b
(3)向右;b
(4)80%
【例5】(2010广东理综卷,31)
(16分)硼酸(H3BO3)在食品、医药领域应用广泛。
(1)请完成B2H6气体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2H6+6H2O=2H3BO3+________。
(2)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H3BO3+3CH3OHB(OCH3)3+3H2O中,H3BO3的转化率()在不同温度下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见图12,由此图可得出:
①温度对应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的影响是_______
②该反应的_____0(填“”、“=”或“”).
(3)H3BO3溶液中存在如下反应:
H3BO3(aq)+H2O(l)[B(OH)4]-(aq)+H+(aq)已知0.70molL-1H3BO3溶液中,上述反应于298K达到平衡时,c平衡(H+)=2.0×10-5molL-1,c平衡(H3BO3)≈c起始(H3BO3),水的电离可忽略不计,求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H2O的平衡浓度不列入K的表达式中,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1)根据元素守恒,产物只能是H2,故方程式为B2H6+6H2O=2H3BO3+6H2。
(2)由图像可知,温度升高,H3BO3的转化率增大,故升高温度是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是吸热反应,△H>O。
(3)K===
答案:
(1)B2H6+6H2O=2H3BO3+6H2
(2)①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正向移动②△H>O
(3)或1.43
【巩固练习1】(山东聊城三中2010届高三12月月考)在20L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加入3molSO3(g)和1mol氧气,在某温度下使其反应,反应至4min时,氧气的浓度为0.06mol/L,当反应到8min时,反应到达平衡。
(1)0min—4min内生成O2的平均速率
v(O2)=________________
(2)整个过程中,各物质的浓度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
K=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起始时按下表数据投料,相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三氧化硫浓度大于0.05mol/L的是__________,此时的平衡常数与(2)小题比较_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ABCD
SO31mol3mol3mol0mol
SO22mol1.5mol0mol6mol
O22mol1mol0mol5mol

(4)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标志该反应已达平衡,下列还可以说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的是_____(填序号)
①体系内压强不再改变
②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③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不再改变


答案(1)
(2)
(3)BD,等于
(4)①③④
【巩固练习2】(福建省福州三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月考)2L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0molA和2.2molB,进行如下反应:A(g)+2B(g)C(g)+D(g),在不同温度下,D的物质的量n(D)和时间t的关系如图
试回答下列问题:
(1)800℃时。0—5min内,以B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2)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容器压强不变B.混合气体中c(A)不变
C.2v正(B)=v逆(D)D.c(A)=c(C)
E.混合气体密度不变
(3)利用图中数据计算800℃时的平衡常数K=,B的平衡转化率为:。该反应为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4)700℃时,另一2L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测得某时刻各物质的量如下:n(A)=2.2mol,n(B)=5.2mol,n(C)=1.8mol,n(D)=1.8mol,则此时该反应进行(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处于平衡状态”)。Www.jAB88.CoM

答案(1)0.12molL—1min—1
(2)AB(2分,漏一个扣1分,错选不得分)
(3)1.8(molL—1)—1(单位可不写)54.5%吸热
(4)向正反应方向
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综合应用及图象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100mL6mol/L的H2SO4与过量锌粉反应,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A.Na2SO4固体 C.NaOH溶液 C.K2SO4溶液 D.CuSO4固体
2.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开启啤酒后,瓶中马上泛起大量泡沫
B.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C.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D.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
3.NO2溶于水生成硝酸的反应为:3NO2(g)+H2O(1)2HNO3(1)+NO(g);△H0。为了提高硝酸的产率,工业生产中常采取的措施是()
A.升温 B.加水C.通往过量的氧气 D.减压
4.将ag块状碳酸钙跟足量盐酸反应,反应物损失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的实线所示,在相同的条件下,将bg(ab)粉末状碳酸钙与同浓度盐酸反应,则相应的曲线(图中虚线所示)正确的是()
5.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A(g)+3B(g)2C(g);△H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下列关系图:
下列判断一定错误的是()
A.图I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乙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
B.图Ⅱ研究的是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压强较高
C.图Ⅱ研究的是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
D.图Ⅲ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甲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
6、同温同压下,当反应物分解了8%时,总体积也增加8%的是
A.2NH3(g)N2(g)+3H2(g)B.2NO(g)N2(g)+O2(g)
C.2NO3(g)4NO2(g)+O2(g)D.2NO2(g)2NO(g)+O2(g)
7、对于反应2SO2+O22SO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2体积2SO2和足量O2反应,必定生成2体积SO3
B.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必定向右移动
C.平衡时,SO2消耗速度必定等于O2生成速度的两倍
D.平衡时,SO2浓度必定等于O2浓度的两倍
8、反应:L(固)+aG(气)bR(气)达到平衡时,温度和压强对该反应的影响图所示:图中:压强p1>p2,x轴表示温度,y轴表示平衡混合气中G的体积分数。据此可判断
A.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B.上述反应是吸热反应C.a>bD.a<b
9、压强变化不会使下列化学反应的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A.H2(g)+I2(g)2HI(g)B.3H2(g)+N2(g)2NH3(g)
C.2SO2(g)+O2(g)2SO3(g)D.C(s)+CO2(g)2CO(g)
10、放热反应CO(g)+H2O(g)CO2(g)+H2(g)在温度t1时达到平衡,c1(CO)=c1(H2O)=1.0mol/L,其平衡常数为K1。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至t2时,反应物的平衡浓度分别为c2(CO)和c2(H2O),平衡常数为K2,则
A.K2和K1的单位均为mol/LB.K2K1
C.c2(CO)=c2(H2O)D.c1(CO)c2(CO)
11、在一定温度下,向a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X气体和2mol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2Y(g)2Z(g)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B.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C.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1︰2︰2D.单位时间消耗0.1molX同时生成0.2molZ
12、1molX气体跟arnolY气体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aY(g)bZ(g)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X的转化率为50%。而且,在同温同压下还测得反应前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反应后混合气体密度的3/4,则a和b的数值可能是
A.a=1,b=1B.a=2,b=1C.a=2,b=2D.a=3,b=2
13、在0.lmol/L的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加水,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力向移动
C.滴加少量0.lmol/LHCl溶液,溶液中c(H+)减少
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4、恒温恒压下,在容积可变的器血中,反应2NO2(气)N2O4(气)达到平衡后,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NO2,又达到平衡时,N2O4的体积分数
A.不变B.增大C.减小D.无法判断
15.哈伯因发明了由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的方法而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现向一密闭容器中充人1molN2和3molH2,在一定条件下使该反应发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时,N2将完全转化为NH3
B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C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
D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为零
16.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P1<P2)下,可逆反应2X(g)2Y(g)+Z(g)中,生成物Z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ψ)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有以下图示,正确的是()
17、在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进行下列反应:NO(g)+CO(g)1/2N2(g)+CO2(g);△H=-373.2KJ/mol,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B.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
C.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D.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
二、填空题
18、在密闭容器中,由一定起始浓度的氙(Xe)和F2反应,可得到3种氟化物。各种生成物在平衡体系内的分压与反应温度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己知气体的分压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1)420K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反应中消耗lmolXe,则转移电子______________mol。
(2)600~800K时,会发生反应:XeF6(g)?XeF4(g)+F2(g),其反应热△H_______0(填“”“=”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00K时,容器中存在的组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2molH2O和2molCO置于1L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加热至高温,发生如下可逆反应:2H2O(g)2H2+O22CO+O22CO2
(1)当上述系统达到平衡时,欲求其混合气体的平衡组成,则至少还需要知道两种气体的平衡浓度,但这两种气体不能同时是和,或和。(填它们的分子式)
(2)若平衡时O2和C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n(O2)平=amol,n(CO2)平=bmol。试求n(H2O)平=。(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20、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70080083010001200
K0.60.91.01.72.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2)该反应为反应(选填吸热、放热)。
(3)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多选扣分)。
(a)容器中压强不变(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v正(H2)=v逆(H2O)(d)c(CO2)=c(CO)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
21.氯酸钾和亚硫酸氢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l(-1价)和S(+6价)的速率如图所示,已知这个反应速率随着溶液中c(H+)增大而加快。
(1)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t1~t2时刻内反应速率增大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2~t3时刻内反应速率又减小的主要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不仅在工业生产中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也能用于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或指导人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下面举例分析如下,供学习参考。
22、(1)化学平衡常数K表示可逆反应的进行程度,K值越大,表示_________________,K值大小与温度的关系是:温度升高,K值______________(填一定增大、一定减小、或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2)在一体积为10L的容器中,通人一定量的CO和H2O,在850℃时发生如下反应:
CO(g)十H2O(g)CO2(g)十H2(g);△H0,
CO和H2O浓度变化如下图,则0—4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_mol/(Lmin)
(3)t℃(高于850℃)时,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上表。
①表中3min—4min之间反应处于_________状态;C1数值_________0.08mol/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反应在4min—5min问,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单选),表中5min—6min之间数值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单选)。
a.增加水蒸气b.降低温度c.使用催化剂d.增加氢气浓度
23.利用天然气合成氨的工艺流程示意如下:
依据上述流程,完成下列填空:
(1)天然气脱硫时的化学方程式是
(2)nmolCH4经一次转化后产生CO0.9nmol、产生H2mol(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3)K2CO3(aq)和CO2反应在加压下进行,加压的理论依据是(多选扣分)
(a)相似相溶原理(b)勒沙特列原理(c)酸碱中和原理
(4)由KHCO3分解得到的CO2可以用于
(写出CO2的一种重要用途)。
(5)整个流程有三处循环,一是Fe(OH)3循环,二是K2CO3(aq)循环,请在上述流程图中标出第三处循环(循环方向、循环物质)。
24、钾是—种活泼的金属,工业上通常用金属钠和氯化钾在高温下反应制取。该反应为:
Na(l)+KCl(l)NaCl(l)+K(g);△H0,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C(K),各物质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见右表。
(1)在常压下金属钾转变为气态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的最低温度约为,而反应的最高温度应低于。
(2)在制取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原料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3)常压下,当反应温度升高9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

参考答案:
1、C2、B3、C4、C5、AB6、A7、BC8、D9、A10、BC11、AB12、AD13、A14、A15、C16、B17、B
18.(1)Xe+3F2===XeF66(2)>随着温度的升高,XeF6(g)?XeF4(g)+F2(g)平衡向右移动,根据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的原理,则该反应的ΔH>0。
(3)XeF6、XeF4、XeF2、Xe、F2
19、(1)H2OH2,COCO2(2)(2-2a-b)mol
20、(1)(2)吸热(3)b、c(4)830
21、 (1)ClO3-+3HSO3-=Cl-+3SO42-+3H+ (2)开始时,c(H+)增大,反应速率加快。(3)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的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22.(1)可逆反应的进行程度越大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2)0.03(3)①平衡②da
23、(1)3H2S+2Fe(OH)3→Fe2S3+6H2O(2)27n(3)b(4)生产纯碱(或作制冷剂等,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5)
24、(1)770℃890℃(2)降低压强或移去钾蒸气适当升高温度
(3)K=c(K)/c(Na)

精选阅读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学案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巩固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等基本知识,加深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等基础知识的理解。

(2)通过实验,体会用定量方法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规律基本程序,掌握相关的实验操作规范。

(3)掌握“Na2S2O3+H2SO4=Na2SO4+S+H2O、FeCl3+3KSCNFe(SCN)3+3KCl”等反应,体会用化学实验研究某个化学反应的一般程序。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定量实验中数据采集、记录和处理方法。

(2)通过从实验现象、实验数据推测理论规律,提高推理分析能力。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本实验中的实验现象生动有趣、实验操作简便、推理和分析过程引人入胜,所以可以通过本实验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发学生探究规律、研究自然现象的乐趣。

[实验内容和实验要点]

本学生实验共包含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等5个内容,实验过程中既有定性研究要求、又有定量研究要求,要求学生用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的综合思维来分析和研究。实验中应要求带着研究的观点、在探究的层面上去思考。本实验的各个内容中所涉及的实验技能、实验注意事项等列表如下:

实验

内容

应巩固的知识

涉及的实验技能

注意事项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硫代硫酸钠跟稀硫酸溶液的反应原理、单质硫的颜色、溶解性等。

(1)量筒、烧杯的使用

(2)溶液浓度的估算

记录时间这一步中,要注意三支试管中溶液达到同样的混浊度,以免造成误差。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同上

(1)水浴加热

(2)温度计使用、温度的测量

注意在烧杯底部放一白纸作背景,以便观察。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

过氧化氢分解;

氧气的检验。

(1)粉末状固状加入试管中

(2)液体倾倒入试管中

注意伸入带火星木条的时间,不要太早、也不要太迟。

注意不要加入太多的二氧化锰或过氧化氢。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二氧化氮跟四氧化二氮的相互转化;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胶头滴管的使用;

配制原混合溶液时,氯化铁、硫氰化钾的浓度宜低一点,后加的氯化铁、硫氰化钾溶液的浓度宜大点。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铁离子跟硫氰根离子反应;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注意对比。

教师在学生做实验前,应把以上各要点向学生交待清楚。使学生有所准备。

实验过程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现象,最后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巩固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等基本知识,加深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等基础知识的理解。

(2)通过实验,体会用定量方法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规律基本程序,掌握相关的实验操作规范。

(3)掌握“Na2S2O3+H2SO4=Na2SO4+S+H2O、FeCl3+3KSCNFe(SCN)3+3KCl”等反应,体会用化学实验研究某个化学反应的一般程序。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定量实验中数据采集、记录和处理方法。

(2)通过从实验现象、实验数据推测理论规律,提高推理分析能力。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本实验中的实验现象生动有趣、实验操作简便、推理和分析过程引人入胜,所以可以通过本实验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发学生探究规律、研究自然现象的乐趣。

[实验内容和实验要点]

本学生实验共包含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等5个内容,实验过程中既有定性研究要求、又有定量研究要求,要求学生用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的综合思维来分析和研究。实验中应要求带着研究的观点、在探究的层面上去思考。本实验的各个内容中所涉及的实验技能、实验注意事项等列表如下:

实验

内容

应巩固的知识

涉及的实验技能

注意事项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硫代硫酸钠跟稀硫酸溶液的反应原理、单质硫的颜色、溶解性等。

(1)量筒、烧杯的使用

(2)溶液浓度的估算

记录时间这一步中,要注意三支试管中溶液达到同样的混浊度,以免造成误差。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同上

(1)水浴加热

(2)温度计使用、温度的测量

注意在烧杯底部放一白纸作背景,以便观察。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

过氧化氢分解;

氧气的检验。

(1)粉末状固状加入试管中

(2)液体倾倒入试管中

注意伸入带火星木条的时间,不要太早、也不要太迟。

注意不要加入太多的二氧化锰或过氧化氢。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二氧化氮跟四氧化二氮的相互转化;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胶头滴管的使用;

配制原混合溶液时,氯化铁、硫氰化钾的浓度宜低一点,后加的氯化铁、硫氰化钾溶液的浓度宜大点。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铁离子跟硫氰根离子反应;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注意对比。

教师在学生做实验前,应把以上各要点向学生交待清楚。使学生有所准备。

实验过程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现象,最后完成实验报告。


化学反应速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与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材分析

遵照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作为侧重理科类学生学习的教材,本节侧重介绍化学反应速率和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这部分知识达到大纲中所规定的B层次或C层次的要求。本知识点,按最新教材来讲。
教材从一些古代建筑在近些年受到腐蚀的速率大大加快等事实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不同的反应具有不同的反应速率,以及浓度、温度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教材注意联系化学键的有关知识,从化学反应的过程实质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的断裂、生成物分子中化学键的形成过程,以及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都需要通过分子(或离子)的相互碰撞才能实现等,引出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等名称。并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说明只有具有足够能量和合适取向的分子间的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教材配以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进一步说明发生分解反应生成和的情况,从中归纳出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与单位体积反应物分子的总数成正比,也就是和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接着,教材围绕着以下思路:增加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又进一步介绍了压强(有气体存在的反应)、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学生对上述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材最后采用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通过对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综合运用本节所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分析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教材的教学内容。
本节教材的理论性较强,并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利用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图画来说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节教材的教学关键。教师不可轻视实验和图画在本节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本节教学重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本节教学难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原因。

教学建议

化学反应速率知识是学习化学平衡的基础,学生掌握了化学反应速率知识后,能更好的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其原因是本节教学难点。这部分教学建议由教师引导分析。而压强、温度、催化剂的影响可在教师点拨下由学生阅读、讨论完成。
关于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联系化学键知识,明确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先决条件。
(1)能过提问复习初中知识: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
(2)通过提问复习高中所学化学键知识: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3)明确: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必须通过反应物分子(或离子)的相互接触、碰撞来实现。
2.运用比喻、图示方法,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
(1)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
(2)以具体的化学反应为例,让学生观看HI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如制成动画教学软件加以模拟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进一步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
3.动手实验,可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改成边讲边做,然后据实验现象概括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规律。有条件的学校,也可由学生动手做,再由学生讨论概括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4.通过对本节所设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并当堂课完成课后“习题二、2”,综合运用本节所学内容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化学反应速率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情感目标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外界条件对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目标引读法。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章化学平衡。

【板书】第二章化学平衡

【指导阅读】阅读P.30引言,了解这一章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此章的意义。

【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

两个问题:反应进行的快慢——化学反应速率问题。

反应进行的程度——化学平衡问题。

意义:是学习化学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并能指导化工生产。

【引言】我们这节课进一步从微观角度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

【板书】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复习提问】1.什么是化学反应速率?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什么?如何影响?

【投影】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外因: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

浓度、压强越大、温度越高、使用正催化剂,则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板书】一、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提出问题】投影

1.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什么?

2.化学反应的实现靠什么?碰撞有几种可能?

3.什么是有效碰撞?什么是活化分子?

4.为什么增大浓度会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展示】媒体演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投影】小结

【倾听、记录】

【回忆、讨论】

【回答、补充完善】

浓度增大→单位体积内反应物分子总数增多(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的分子。

【阅读教材】P.31~34,讨论(四人一组)

【回答、补充完善】

【记录】

【板书】二、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提问】压强如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投影】小结

有气体存在的反应:

压强增大→体积缩小→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仅有固体、液体存在的反应:压强对化学反应

速率无影响(压强的改变实质上是浓度的变化。压

强变化时固体、液体的体积变化可以忽略不计)。

【提出问题】温度、催化剂是如何影响化学反应速

率的?

【指导阅读、讨论】

【思考、回答】

,压强增大,气体体积缩小,浓度增大。

【板书】三、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四、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投影】小结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浓度一定):温度升高使不少非活分子获得能量成为活化分子→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使用正催化剂改变反应途径→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讨论】P.35讨论题。

【设问】哪些方法不适合作为加快这个化学反应速率呢?

【小结】我们学习了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但对具体的某一个化学反应,应具体分析改变速率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阅读教材】P.34,讨论问题(四人一组)。

共同总结。

【讨论、回答】

可以采用使用铁粉、增大盐酸的浓度、加热、加压和使用催化剂的方法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思考并回答】增加铁的量不影响,加压不适合,通常也不使用催化剂,增大盐酸浓度使氢气中氯化氢含量过量。

【练习】投影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0.1mol/L的盐酸和0.1mol/L的醋酸分别与2mol/L的反应的速率相同

B.0.1mol/L的盐酸和0.1mol/L的硝酸分别与大小相同的大理石反应的速率相同

C.Mg和Fe与0.1mol/L盐酸反应速率相同

D.大理石和大理石粉分别与0.1mol/L的盐酸反应速率相同

2.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

A.加快分子运动速度,增加分子碰撞的机会

B.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

C.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3.反应M+N→P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率增大3倍。已知在10℃时完成反应的10%需81min,若将温度提高到30℃时完成反应的10%,需要的时间为()

A.9minB.27min

C.13.5minD.3min

4.将10molA和5molB放入10L真空箱中,某温度下发生反应:。在最初0.2s内,消耗A的平均速率为,则在0.2s时,箱中有molC生成。

【作业】P.36一、二、三、四、五

答案:

1.B

【解析】盐酸、硝酸是强电解质,当酸的浓度相同时,所含氢离子的浓度也相同。醋酸是弱电解质,等浓度时氢离子浓度不相等,所以A选项反应速率不相等,B选项反应速率相等。C、D选项分别是金属活动性(内因)、颗粒大小不同,所以反应速率都不同。

2.C

【解析】升高温度能加快分子运动速度,但不是加快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

3.A

【解析】升高温度后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公式为(为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

4.0.08mol


[1]

教学教案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反应平衡》复习提纲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反应平衡》复习提纲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不同的化学反应快慢是不一样的。
怎么样来比较和描述不同反应的快慢呢?
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一个物理量。
一.化学反应速率
1.定义:单位时间内(如每秒,每分钟)反应物浓度的或生成物浓度的来表示。
2.计算式:△v=△c/△t
3.单位:mol/(L·min)或mol/(L·s)
4.注意的问题:①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所以反应速率是正值。
②中学阶段的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指定时段内浓度的变化量)。
③浓度仅指溶液或气体的,固体、纯液体无浓度,或可认为为常数。
【例题】在1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8molN2和20molH2,发生N2+3H2=2NH3,在5min末时,测得容器中含有6mol的N2,求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
5.有关结论:①同一个反应,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数值可能不一样,所以应注明是由哪种物质表示的。同一反应中,各物质的速率之比等于他们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②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且均为正值。
二、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
实验2一1对于锌和不同浓度的稀硫酸的实验,你准备如何比较反应速率的快慢?
1、定性描述
通过实验现象来判断反应的快慢
①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
②观察试管中剩余锌粒的量的多、少;
③用手触摸试管,感受试管外壁温度的高、低.
2、定量测量
通过实验测量来判断反应的快慢
①测定氢气的体积或氢气的质量的变化
②测量体系的压强的变化
③测定锌粒的质量的变化
④测定H+的浓度或Zn2+的浓度变化
⑤测定体系的温度或测定反应的热量变化
⑥测量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变化
如何通过用注射器测量氢气的体积的方法来判断锌和不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的速率快慢?
①确定变量——稀硫酸的浓度不同
②找出某种易于测量的某种物理量或性质的变化——测量氢气的体积或时间
③控制不变的因素——锌粒的表面积、温度
——时间或氢气的体积
三、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1、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
例1:反应4NH3+5O2==4NO+6H2O(g在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30s后,NO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可表示为:
A、v(O2)=0.01mol/L·sB、v(NO)=0.008mol/L·s
C、v(H2O)=0.003mol/L·sD、v(NH3)=0.002mol/L·s
2、比较反应速率的大小
例2:反应A+3B=2C+2D在四种情况下的反应速率为:
①VA=0.15mol·L-1·s-1②VB=0.6mol·L-1·s-1
③Vc=0.4mol·L-1·s-1④VD=0.45mol·L-1·s-1,则该反应在不同条件下速率快慢顺序是
结论3.同一反应中,反应速率的大小不能单纯地看数值大小,而应该转化成同一物质,同一单位后才能比较。
3、根据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写出化学方程式
例3:某温度下浓度都是1mol/L的两种气体X2和Y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Z,经过tmin后,测得物质的量浓度为:c(X2)=0.4mol/L,c(Y2)=0.8mol/L,c(Z)=0.4mol/L,则该反应的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由此可推出Z的化学式为:
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双分子基元反应速率理论的基本假设
(1)分子为硬球型;
(2)反应分子A和B必须碰撞才能发生反应;
(3)只有那些能量超过普通分子的平均能量且空间方位适宜的活化分子的碰撞,即“有效碰撞”才能起反应。
2.活化能
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用Ea表示;
反应物分子要吸收能量变成活化分子才能可能发生有效碰撞,只有发生了有效碰撞才能发生反应。
活化分子能量有高低,活化分子具有的最低能量,用Ec表示.
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差值即为活化能.即有EO=Ec-Ea。或者说使具有平均能量的分子变成为活化分子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用E0表示。
3.活化分子:具有平均能量的分子一旦获得了不少于E0的额外能量,它就具有进行化学反应的活性了,这种分子称为“活化分子”。即能量大于或等于Ec的分子称为活化分子。
4.有效碰撞:能引起化学反应的碰撞叫有效碰撞。
(1)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是活化分子不一定发生有效碰撞。不是反应物分子之间的任何一次直接作用都能发生反应,只有那些能量相当高的分子之间的直接作用才能发生反应。
(2)在一定温度下,某反应单位体积内具有的活化分子数由该反应的活化能Ea决定。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数(或浓度)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
5.催化剂
(1)定义:(catalyst):能诱导化学反应发生改变,而使化学反应变快或减慢或者在较低的温度环境下进行而自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的一种物质,催化剂在工业上也称为触媒。
(2)催化剂的特性:具有高度的选择性(或专一性)。一种催化剂并非对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有催化作用,例如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受热分解中起催化作用,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对其他的化学反应就不一定有催化作用。
(3)催化剂的类型:
使化学反应加快的催化剂,叫做正催化剂;使化学反应减慢的催化剂,叫做负催化剂。
例如,酯和多糖的水解,常用无机酸作正催化剂;二氧化硫氧化为三氧化硫,常用五氧化二钒作正催化剂,这种催化剂是固体,反应物为气体,形成多相的催化作用,因此,五氧化二钒也叫做触媒或接触剂;食用油脂里加入0.01%~0.02%没食子酸正丙酯,就可以有效地防止酸败,在这里,没食子酸正丙酯是一种负催化剂(也叫做缓化剂或抑制剂)。
二、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
1.内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根本原因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如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等
2.外因:
⑴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
结论: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目增多,反应速率加快。
实验结论的微观解释:反应物浓度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注意事项:
①一般情况下,在一定温度下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是常数,因此,改变其物质的量,对速率无影响;
②固体物质的反应速率与接触面积有关,颗粒越小,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⑵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
结论:增大压强,反应物浓度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目增多,反应速率加快。
实验结论的微观解释:压强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反之,化学反应速率减慢.
注意事项:
①若是参加反应的物质是固体、液体或溶液,由于压强的变化对它们的浓度几乎无影响,可以认为反应速率不变;
②像锌跟稀硫酸反应,生成物有气体,反应物无气体,增大压强或减少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不变。
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
结论:升高温度,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目增多,反应速率加快。
实验结论的微观解释:当浓度一定时,升高温度,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⑷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
结论:在其它条件相同时,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3.其它因素:光波,电磁波,超声波,溶剂等因素也可影响化学反映速率。
注意的问题:
(1)只讨论单一条件的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压强影响反应速率,必须伴有压强改变时反应物浓度要有所改变,并通过浓度的改变影
响化学反应速率。
有以下推论:
①只有固态、液态物质的反应,改变压强,不影响化学反应
速率。因此压强的改变只能影响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②一般的:
增大压强→体积减少→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
③恒容:
A.充入气体反应物→压强增大→增大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
B、充入“无关气体”(如He、N2等)→引起总压增大,但各反应物的分压不变,各物质的
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④恒压:
A.充入“无关气体”(如He等)→引起体积增大→各反应物浓度减少→反应速率减慢。
B.等比通入“相关气体”→引起体积增大→各反应物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三、化学反应的条件控制
在生产生活中,促进有利的化学反应发生,抑制有害的化学反应发生.
第三节化学平衡
一、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
1.可逆过程
如果发生的过程也能够反向进行并完全恢复原来状态(而不对外界造成任何影响的)热力过程。
可逆过程是理想化的过程。
2.常见的可逆过程
(1)结晶(沉淀)与溶解过程
(2)可逆化学反应(包括水解)
(3)弱电解质的电离成离子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化合物分子的过程
3.不可逆过程
如果发生的过程无论采用何种办法都不能使系统和外界完全复原,则此过程称为不可逆过程。
二、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1、可逆反应:
定义:同一条件下,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
特点:
①在相同的条件下,两个方向相反的反应同时进行.
②无论什么条件下,反应都不可能进行彻底.
2.不可逆反应:
定义:反应物完全变为生成物,即反应能进行到底的化学反应。
例如当氯酸钾加热时,它会完全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反过来,如用氯化钾和氧气来制备氯酸钾,在现有条件下是不可能的。这种反应就是不可逆反应。
4、可逆反应的最大限度——达到化学反应平衡状态
什么是化学反应平衡状态?
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时反应体系的状态称为化学反应平衡状态。此时,正逆反应在这个条件下均达到了反应的最大限度(极限)。
5.化学平衡特征
1)等:正、逆反应速率相等,V正=V逆;
2)动:反应并没有停止,是动态的平衡.V正=V逆≠0;
3)定:在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一定(不再
变化),如果有气体,那么气体的体积(或者体积分数)一定(不再变化)。
4)变:当外界的条件发生改变,化学平衡状态会随之改变,发生化学平衡的移动。
6.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方法
A.直接判断法
(1)各组分的质量或其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2)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或其百分含量(或浓度)保持不变
(3)各气体的体积(不是总体积)保持不变
(4)各组分的分子数或分子数之比不变(不是按比例反应)
(5)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值有关)即同一物质的生成的速率与分解速率相等
B.间接直接判断法:
(1)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等反应,可用混合气体的总压强、总体积、总物质的量或者体系中所有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否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判断,不变则平衡。
(2)容器体积或气体质量有变化时,可用气体的密度是否随时间改变而改变进行判断,如不变,则平衡.
(3)对于有色物质参与的反应,可用气体的颜色是否随时间改变而改变,如不变,则平衡。
(4)当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可用体系温度是否变化来判断,如不变,则平衡。
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方法举例
以反应mA(g)+nB(g)≒pC(g)+qD(g)为例:
三、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1、浓度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结论: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1)实验探究
Cr2O72-+H2O≒2CrO42-+2H+
Fe3++3SCN-≒Fe(SCN)3(溶液为血红色)
(2)浓度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浓度的变化引起反应速率的变化,反应速率的变化可造成化学平衡的移动,其关系是:
浓度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小结
(1)结论: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简而言之:
C反应物↑v正↑平衡向正方向→
C生成物↑v逆↑平衡向逆方向←
(2)V-t图示
(3)意义:增大成本较低的反应物的浓度,提高成本较高的原料的转化率。
(4)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几个注意点
①对平衡体系中的固态和纯液态物质,其浓度可看作一个常数,增加或减小固态或液态纯净物的量并不影响V正、V逆的大小,所以化学平衡不移动。
②只要是增大浓度,不论增大的是反应物浓度,还是生成物浓度,新平衡状态下的反应速率一定大于原平衡状态;减小浓度,新平衡状态下的速率一定小于原平衡状态。
③反应物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增加一种物质的浓度,该物质的平衡转化率降低,而其他物质的转化率提高。
2、压强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探究压强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N2十3H2≒2NH3
450℃时N2和H2反应生成NH3的实验数据:
压强(MPa)
1
5
10
30
60
100
NH3%
2.0
9.2
16.4
35.5
53.6
69.4
NH3%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平衡向正反应的方向移动。
加压→体积缩小→浓度增大→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也增大,但增大倍数不相同→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压强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结论
反应体系中有气体且左右体积不相等如aA(g)+bB(g)≒cC(g)+dD(g)
a+b≠c+d
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3)压强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解释
V正∝C(A)aC(B)b;V逆∝C(C)cC(D)d
3.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实验探究
2NO2(g)≒N2O4(g);△H=-57kJ/mol
(红棕色)(无色)
2)结论: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着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对应的时间—速率图该如何表示?
注意:因催化剂对化学反应平衡移动没影响(不会造成平衡发生移动),不是对化学平衡没有影响。催化剂与化学平衡的关系不能用勒夏特勒原理来解释。
四、勒夏特勒原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平衡就向能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注意:
①是“减弱”这种改变,不是“消除”这种改变
②只有单个条件改变,才能应用(多个条件改变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勒夏特列原理适用于任何动态平衡体系(如:溶解平衡、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等
④平衡移动原理只能用来判断平衡移动方向,但不能用来判断建立平衡所需时间。
化学反应平衡移动与平衡移动前后反应物的转化率变化的关系
(1)温度或压强的变化,引起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正反应的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升高,反之降低.
(2)浓度的变化引起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正反应的反应物的转化率有如下几种情况:
①当反应物只有一种时,如mA(g)≒nB+Pc(g),如果增大A大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取决于气体物质的系数:
若m=n+p,A的转化率不变;
若m﹥n+p,A的转化率升高;(与加压类似)
若m﹤n+p,A的转化率降低;(如减压类似)
②当反应物不有一种时,如mA(g)+nB≒Pc(g)+D(g),
如果只增大A大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的转化率升高,A的转化率降低;
如果按原比例同倍数增加A、B的物质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B的转化率取决于气体物质的系数:
若m+n=p+q,A、B的转化率不变;
若m+n﹥p+q,A、B的转化率升高;
若m+n﹤p+q,A、B的转化率降低;
五、化学平衡常数
1.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以化学方程式中计量数为幂)
2.表达式:
mA(g)+nB(g)≒pC(g)+qD(g)
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时:
《化学反应原理》复习提纲(最新)-韩东辉化学教育在线-韩东辉化学教育在线
3.单位
K的单位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关,由化学方程式决定,无固定的单位。
4.书写平衡常数关系式的规则
①如果反应中有固体和纯液体参加,它们的浓度不写在平衡常数关系式中。(它们的浓度是不变的)关系式中只包括气态物质和溶液中各溶质的浓度。
如:反应C(s)+CO2(g)≒2CO(g)
《化学反应原理》复习提纲(最新)-韩东辉化学教育在线-韩东辉化学教育在线
Cr2O72-+H2O≒2CrO42-+2H+
《化学反应原理》复习提纲(最新)-韩东辉化学教育在线-韩东辉化学教育在线
②同一化学反应,可以用不同比例的化学反应式来表示,每个化学方程式都有自己的平衡常数关系式及相应的平衡常数。
例:N2(g)+3H2(g)≒2NH3(g)K1=1.60?10-5
1/2N2(g)+3/2H2(g)≒NH3(g)K2=3.87?10-2
2NH3(g)≒N2(g)+3H2(g)K3=1/K1
K1=K22
5.平衡常数的特征:
(1)K只与温度有关,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与浓度无关。对于某个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不论起始浓度(或压强)和平衡浓度(或压强)如何,也不论是否使用了催化剂,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均相同。
例如:不同温度时,反应I2(g)+H2(g)2HI(g)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
温度
623K
698K
763K
平衡常数
66.9
54.4
45.9
从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的变化趋势判断:反应的正方向是放热反应。
⑵利用K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①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②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3)平衡常数K值的大小,可推断反应进行的程度。
①K值越大,正反应的程度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反之,就越不完全,转化率就越小.
②一般当K>105时,该反应进行得基本完全。
(4)在某温度下,可用浓度商Qc与K比较大小来判断反应的方向。
浓度商(Qc):产物的浓度幂的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
mA(g)+nB(g)≒pC(g)+qD(g)
《化学反应原理》复习提纲(最新)-韩东辉化学教育在线-韩东辉化学教育在线
Qck,未达平衡,反应要逆向进行达到平衡。
Qc=k,达平衡,平衡不移动。
Qck,未达平衡,反应要正向进行达到平衡。
六、等效平衡
1.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途径:
⑴先加入反应物,从正反应方向开始,可以建立化学平衡。
⑵若先加入生成物,从逆反应方向开始,也可以建立等效的化学平衡。
⑶若同时加入反应物与生成物,从中间状态开始,同样可以建立等效的化学平衡。
2.等效平衡
⑴定义:在一定条件下(恒温、恒压或恒温、恒容),对同一可逆反应,只要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同,而达到化学平衡时,同一物质的物质的量的百分含量相同,我们称这些平衡状态为等效平衡。
⑵概念的理解:
①相同的条件:通常指①同T同V或②同T同P
②相同的平衡状态:通常是指平衡混合物各组分的百分含量(指体积百分含量、物质的量百分含量等)相同,但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可能不同。
3.分类
①定温、定压条件下的等效平衡
特点:两次平衡时各组分百分含量相同,n同比例变化
判断方法:若改变起始加入情况,只要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平衡式左右两边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相同。
2、定温、定容条件下的等效平衡
(1)对于左右气体分子数不同的可逆反应
特点:两次平衡时各组分百分量、n、c均相同
判断方法:若改变起始加入情况,只要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平衡式左右两边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则两个平衡等效。
(2)对于左右气体分子数相同的可逆反应
特点:两次平衡时各组分百分量相同,n、c同比例变化
判断方法: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与原平衡相同,则两个平衡等效。
第四节化学反应方向
一自发反应与非自发反应
1.自发过程(如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不需要外力作用就能自动进行的过程(如化学反应),叫做自发过程(如化学反应)
2.非自发过程(如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必须借助某种外力才能进行的过程(如化学反应),叫做非自发过程(如化学反应)
二、判断化学反应方向的依据
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既可能与反应焓变(△H)有关,又可能与反应熵变(△S)有关。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我们要判别化学反应的方向要考虑△H、△S共同影响的结果。
反应焓变(能量判据)
反应方向复合判据△G=△H-T△S
反应熵变(熵判据)
△G﹤0,则反应自发进行,
判断化学反应方向依据△G=0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G>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注意:1.过程的自发性只能用于判断过程的方向,不能确定过程是否一定会发生和过程的速率;
2.在讨论过程的方向时,我们指的是没有外界干扰时体系的性质。如果允许外界对体系施加某种作用,就可能出现相反的结果;
3.反应的自发性也受外界条件的影响。
几个专题
1.化学平衡移动规律与速率的关系
2.有关化学平衡的基本计算及规律
3,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图象题
⑴解题思路:看图——想规律——作判断
①看面----看纵、横坐标代表的含义
②看线----看线的走向、变化的趋势
③看点----看线的原点、交点、拐点、终点
④看量----看图象中有关量变多少
⑤看辅助线----是否借助辅助线(等温线、等压线、等转化率线、等含量线
⑵原则:先拐先平:先出现拐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此时逆向推理可得该变化的温度高、浓度大、压强高。
定一议二:当图像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
⑶图象类型:
①浓度/物质的量——时间图;②速率——时间图;③转化率—压强/温度曲线;④物质百分含量——时间曲线;⑤转化率——时间曲线;
4.解化学平衡题的几种思维方法:
三段思维法、差量法、极限法、构造法、等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