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怎样描述力

高中力教案

发表时间:2021-02-22

怎样描述力。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怎样描述力”,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二节怎样描述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力的三要素;了解力的单位,并对等有具体的感受;能用示意图描述力。wwW.JAb88.coM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体验或听、看,对力的三要素形成初步认识;感悟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独立动脑动手的习惯;在交流讨论中初步养成勇于发表个人看法并尊重他人见解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力的三要素
难点:三要素中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教学方法启发、讲解、实验、讨论
教学用具三角板,弹簧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力的效果是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演示实验:请一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先后弯一根弹簧,请同学们思考: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同学们会根据两名同学对弹力棒的弯曲程度,很容易得出与力的大小有关。用力拉弹簧,用的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可见力的大小影响力的效果。那么除了力的大小外,还有哪些因素影响力的效果呢?
二.进行新课
1、力的三要素
(1)力的大小影响力的效果。
(2)力的方向
师:我们要把螺母拧紧,一般来说应该向顺时针方向用力,如果沿着逆时针方向用力只能将螺母拧松。我们向上提一个木箱,必须向上用力才能将木箱提起来。如果沿水平方向用力推它,只能使它沿水平方向开始运动。我们观看足球比赛,运动员射门时把球踢偏了,原因是踢球时用力的方向没能控制好。打排球时把球扣出界外也是用力的方向不妥。
可见,力的方向也影响力的效果。
(3)力的作用点
教师:大家注意看所有的门窗的把手都安装在离门轴较远的位置,这样开关门窗比较方便。如果将门窗的把手安装在离门轴较近的地方,开关门窗就很费力。
可见,力的作用点也影响力的效果。
教师:力所产生的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所谓力的三要素,意思是只有力的三个要素都不变,力的作用效果才不变。两个力,它们的三个要素都相同,这两个力的效果才完全相同。
力的三个要素中有一个要素不同,都会使力的效果不同。例如,把一根米尺放在桌面上,用一个力作用在尺的中点,向上用足够大的力就可以把尺子平稳地拿起来。如果用同样大的力,力的作用点在尺的一端,尽管力的方向向上,只能把尺的一端提高,尺子是倾斜的。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这三个要素充分地反映了力的特征,我们认识一个力,只有认识了力的三个要素才算认识得清楚、全面了。
2、力的单位
教师:生活中我们发现有的力很大,有的力很小。起重机把大块的建筑材料吊起来,起重机对物体向上的拉力非常大。我们背着书包上学,我们用的力很小。我们需要对力的大小进行测量。
教师:要测量力的大小,首先应该规定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这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而命名的。
牛顿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在初中阶段暂时不能讨论,我们只要对“牛顿”这个力的单位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就够了。
多大的力是1牛顿?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牛顿。拿起一块砖用的力大约是20牛顿。运动员举起杠铃时需要用1000至3000牛顿的力。
可让学生感受一下。让学生结合课本页图5—10,感受一些力的大小。]
3、力的示意图
力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力又是抽象的,力无法直接“看到”,只能通过力的效果间接地“看到”力的存在。有些情况下,力的效果也很难用眼直接观察到,只能凭我们去分析才能认识力的存在。科学概念是抽象的。为了使抽象的概念便于理解、表述和交流,人们常用一些直观、形象的图样或模型去表现它们。
在物理上,为了使物体受到的力更形象、更具体、更直观地展现在人们眼前,我们借助画图的方法把力表示出来。人们常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所受的力。这种表示力的形式叫力的示意图。它便是抽象的力的一种形象直观的表现方法。
力的示意图是一种比较粗略的表示物体受力的方法,线段的长短不做严格的要求,长度适中即可,力的大小是否标出也不做要求。
4、学生练习:课本84页第4]题
三、小结根据板书小结以及学生谈谈体会。
四、布置作业课后作业84页1、2、3

反馈与检测:(1)一个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沿水平方向向左的50N的推力,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2)用沿斜面的力推物体,力的大小是10N用力的示意图画出物体受到的推力F。
板书设计:

第二节怎样描述力

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

2、力的单位:牛顿(牛),符号N
3、力的示意图:用带箭头的线段描述力

反思:较成功的实验,使学生明确了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但是对于力的示意图的画法和力的图示的画法的不同掌握不好,以后的教学可不去补充力的图示的有关知识。

延伸阅读

力的描述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力的描述”,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7.2力的描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3)理解速度公式,能用速度进行简单的运算;
(4)通过对物体运动快慢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探究能力;
(5)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实例分析、对比、讨论;
(2)初步体会双元相关物理量建立的一般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结合刘翔获得奥运会冠军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速度的得出和理解是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一、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展示3组6幅画面,这是自然界和社会中一些物体运动的描述,提到运动我们都会想到有的运动快,有的运动慢。提出问题:在这些画面中,你是怎么比较鹰和箭鱼,蜗牛和树獭运动快慢的。鹰捕鱼和磁悬浮列车飞驰哪个运动得更快?学生观察画面
第一组:喷气式飞机每小时飞行950Km,磁悬浮列车最快每小时行驶430Km;
第二组:蜗牛1h只爬出5m,树獭爬5m竟要用25s;
第三组:鹰捕鱼时0.1秒就能飞出5m,箭鱼能在0.1秒内游出2.8m。
学生讨论,一些可能说用路程来度量,一些可能说用时间来度量。
回答:比较鹰和箭鱼时我们是看它们在0.1s里运动的距离,鹰在0.1s内飞出了5m,比箭鱼的2.8m快;
比较蜗牛和树獭是看它们爬出5m用了多少时间,蜗牛用了1h,而树獭用了25s,所以树獭快;
学生在比较鹰捕鱼和磁悬浮列车时遇到了困难。
教师:大家已经知道了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就运动得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短,它就运动得越快。
可是当物体在不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也不同时,我们怎么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呢?学生一时回答不出问题!
二、速度我们看一下这个画面:小明与小聪的家到学校的距离分别为2500m和1500m,他们分别用30min和20min的时间从家步行到学校。他们谁走得快呢?可能有的说小明走得快,因为他走了2500m,有的说小聪走得快,因为他只用了20min?
老师提示:那么他们在一分钟内谁走得远呢?学生计算得出:小明一分钟走83.3m,小聪一分钟走75m,83.3大于75,所以,小明走得快!
老师得出结论和总结:对于不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同的运动,我们是不是都可以用每一分钟或者每一秒钟,甚至每一小时他们通过的路程来比较他们的快慢呢?学生明白了可以这样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可是到底该怎么叙述还是有困难。
物理学中就引进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物理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就是速度。从刚才的计算和比较中大家得出应该怎么来描述速度呢!速度就是通过的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用物理语言应该这样来描述速度:用s表示物体运动所经过的路程,t表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用v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就有
v=s/t
引导学生说出其物理意义、数值和单位。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国际单位中,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所以,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
大家在日程生活中还见到了哪些速度的单位呢?比如汽车的速度单位是什么呢?有千米每小时或者公里每小时。
要求学生计算出刚才给出的6幅画面中的物体运动的速度,并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鹰捕鱼和磁悬浮列车谁快?即谁的速度大?学生计算出来:
得出飞机是950km/h,列车是430km/h;
蜗牛是5m/h,树獭是5m/s;
鹰捕鱼是50m/s,箭鱼是28m/s。
在比较不同单位的速度大小时遇到了困难。
提示单位不同时,没有办法比较大小,是否可以化成一个单位呢,比如国际单位。于是学生经过统一单位后,得出列车是119.4m/s,大于鹰捕鱼的50m/s。
再展示一系列物体运动的速度,不要求学生都记住,让学生在脑海里有一个各种物体运动速度的数量级的印象。但是几种重要物理量的速度(真空中光速、空气中声速)要求记住。同时结合运动员的速度通过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夺金,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举一个例子,加深大家对速度的理解。
一辆汽车在下列运动中,是变快、变慢还是不变?
(1)在相等的时间内走的路程越来越长
(2)用越来越长的时间走过等长的路程
(3)在相等的时间内走过等长的路程
(4)在越来越短的时间内走过等长的路程
(5)在相等的时间内走的路程越来越短学生分析问题,说明得出结论的理由。
四、课堂小结通过各种速度大小的比较、计算,使学生掌握:比较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五、课堂练习“发展空间”中没有做的练习
【实践活动】
让学生们收集各种代表物体的运动速度的资料,如陆地上最快和最慢的物体的速度,海中最快和最慢的物体的速度,天空中最快和最慢的物体的速度;以及国内各班列车、飞机的速度等。
【课后作业】
学生活动手册的练习。
【教学反馈】
教学活动是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积极探索的过程。老师的教学过程应当是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过程中应让学生自己得出速度的概念、公式,从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通过各种自然界中速度的对比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其进行观察,使其在观察中学习、思考。

怎样认识力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怎样认识力”,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物理教案—谢金良


课题怎样认识力


教学目的1、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能分析简单情况下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知道力可以引起物体的形变。

4、知道力的单位:牛(N)。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重、难点力的概念(重点)

力的概念及单位,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难点)


教具弹簧、钩码、小球、磁铁(两块)、小车(两辆)、铁钉、碎纸屑、丝绸、玻璃棒;多媒体计算机及大屏幕投影整套设备、辅助教学光盘等。


教学方法演示、多媒体投影、观察、讲解、讨论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


新课引入:

先请学生谈谈对力的认识,然后讲解人们对力的认识是从日常生活中开始的,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和从事生产劳动中经验的结晶,如:提水、挑物体、拉车、射箭等都不同程度感觉到肌肉紧张。在此基础上,引入“怎样认识力”的课题。

(多媒体投影):怎样认识力


新课教学:

一、力是什么?(多媒体投影)

1、观察、演示:

①观察实验:钩码挂在弹簧下出现的情况;

②观看课本P87熊猫攀吊竹枝的图片;

③观察实验:用玻璃棒击小球的情况;

④多媒体投影:钩码挂在弹簧下的情况、棒击小球时的情况以及足球运动员头顶球时的动画。

2、带领学生记录并分析①②情况、③④实验及投影的

情况如下:

物体发生了形变

弹簧

竹枝

小球

足球

攀吊

钩码

熊猫

①弹簧变长了

②竹枝发生弯曲

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

③小球由静止变为运动

④足球运动方向改变了

物体浮沉条

物体

作用

多媒体投影上述记录与分析。

3、概括:

①请学生回答:(a)力是什么?(b)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②教师总结并进行多媒体投影(结论):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教师讲解并进行多媒体投影:物体的运动状态及运动状态的改变

3、演示、观察、思考:

①演示并观察:

a.砝码离开手后能下落;

b.磁铁吸引铁钉,用纸把铁钉包起来后磁铁仍能


吸引;

c.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不接触碎纸屑,能把碎纸屑吸引起来。

②多媒体投影上述三种现象。

思考:这几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先请学生回答这个问题,然后教师总结得出并多媒体投影:相互接触的物体间能发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也有力的作用。

4、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①教师讲解:综上所述,两个物体无论是否接触,它们之间都能发生力的作用,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

(力的物质性),我们把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多媒体投影)

②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a.大熊猫攀吊竹枝,哪个是施力物体?哪个是受力物体?

b.棒击小球,哪个物体是施力物体?哪个物体是

受力物体?

c.头顶足球,哪个物体是施力物体?哪个物体是受力物体?

(然后教师讲解、更正并进行多媒体投影)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观察:

网拍击球,使球变形,但同时拍网也变形了。

(多媒体投影)

2、引导分析:

桌子

网拍


3、实验、投影:

①如图所示,将两根磁铁NSNS

分别放到两辆小车上并

将小车放到平滑的桌面

上,观察现象。NSSN

②多媒体投影(并带领学生分析)

a.甲、乙两人均穿滑冰鞋,当其中一人用力推时,

两人的运动情况。

b.放有磁铁因异名磁极相吸的小车从两边向中间运动;

c.放有磁铁因同名磁极相斥的小车往两边运动.

4、做一做:

用手拍课桌,手感到疼。(力的作用分析如下)

桌子


5、概括:

①先请学生回答:上面的实例、实验、投影说明了什么?

施力物体

受力物体

受力物体

施力物体

F1


F2

②教师总结(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多媒体投影)

③指导学生填好教材P89方框中的空格。

5、教师讲解:

研究力的时候,必须明确谁施力,谁受力。在


上述实验和投影中

对于人:甲推乙的力来说,甲施力,乙受力;而对乙推甲的力来说,乙施力,甲受力,是同时发生的。

a.对于磁铁:甲吸引乙的力来说,甲施力,乙受力;而对乙吸引甲的力来说,乙施力,甲受力,同时发生。对于同名磁极相斥,也具有同样道理。

6、问题:

人游泳时用手和脚向后划水,人就能前进,这是为什么?

(提问学生后多媒体投影)

7、想一想:

①多媒体投影:足球运动员踢球、顶球、接球时的动画。

②请学生回答:足球运动员在踢球、头顶球、守门

员接球时施力情况、受力情况如何?足球的运动状态在甲、乙、丙三个运动员处相应发生了哪些变化?

三、力的单位

长期以来,力的单位有多种,很不统一,如:斤、磅、公斤、千克力等等,这样不利于各国间的文化科技的交流,直到1960年国际计量大会后才趋于统一。

1、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为纪念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而命名的。

那么1牛的力到底有多大呢?看:大屏幕投影

2、人手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牛(请同学们回去后实际做一做,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50克)。

3、手托物理课本的力大约是3牛。(同学们亲自体验一下)

4、下面几个物体(蚂蚁、大型拖拉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拉力或推力,请同学们看多媒体投影。

巩固小结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

独存在;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直接接触的物体间可以发生力的作用,不直接

接触的物体间也能发生力的作用。

力可以是物体发生形变

2、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运用这个知识

解释生活、生产实际中遇到的一些实例。

4、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N。


课堂讨论

物理课本P90作业2、3


作业处理

1、认真复习课本和指导书中本节内容,预习下节知识《怎样表示力》。

2、书面作业:课本P90作业1、4

指导书P58练习4、5、6


第二册怎样认识力


课题怎样认识力


教学目的1、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能分析简单情况下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知道力可以引起物体的形变。

4、知道力的单位:牛(N)。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重、难点力的概念(重点)

力的概念及单位,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难点)


教具弹簧、钩码、小球、磁铁(两块)、小车(两辆)、铁钉、碎纸屑、丝绸、玻璃棒;多媒体计算机及大屏幕投影整套设备、辅助教学光盘等。


教学方法演示、多媒体投影、观察、讲解、讨论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


新课引入:

先请学生谈谈对力的认识,然后讲解人们对力的认识是从日常生活中开始的,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和从事生产劳动中经验的结晶,如:提水、挑物体、拉车、射箭等都不同程度感觉到肌肉紧张。在此基础上,引入“怎样认识力”的课题。

(多媒体投影):怎样认识力


新课教学:

一、力是什么?(多媒体投影)

1、观察、演示:

①观察实验:钩码挂在弹簧下出现的情况;

②观看课本P87熊猫攀吊竹枝的图片;

③观察实验:用玻璃棒击小球的情况;

④多媒体投影:钩码挂在弹簧下的情况、棒击小球时的情况以及足球运动员头顶球时的动画。

2、带领学生记录并分析①②情况、③④实验及投影的

情况如下:

物体发生了形变

弹簧

竹枝

小球

足球

攀吊

钩码

熊猫

①弹簧变长了

②竹枝发生弯曲

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

③小球由静止变为运动

④足球运动方向改变了

物体浮沉条

物体

作用

多媒体投影上述记录与分析。

3、概括:

①请学生回答:(a)力是什么?(b)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②教师总结并进行多媒体投影(结论):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教师讲解并进行多媒体投影:物体的运动状态及运动状态的改变

3、演示、观察、思考:

①演示并观察:

a.砝码离开手后能下落;

b.磁铁吸引铁钉,用纸把铁钉包起来后磁铁仍能


吸引;

c.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不接触碎纸屑,能把碎纸屑吸引起来。

②多媒体投影上述三种现象。

思考:这几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先请学生回答这个问题,然后教师总结得出并多媒体投影:相互接触的物体间能发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也有力的作用。

4、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①教师讲解:综上所述,两个物体无论是否接触,它们之间都能发生力的作用,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

(力的物质性),我们把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多媒体投影)

②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a.大熊猫攀吊竹枝,哪个是施力物体?哪个是受力物体?

b.棒击小球,哪个物体是施力物体?哪个物体是

受力物体?

c.头顶足球,哪个物体是施力物体?哪个物体是受力物体?

(然后教师讲解、更正并进行多媒体投影)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观察:

网拍击球,使球变形,但同时拍网也变形了。

(多媒体投影)

2、引导分析:

桌子

网拍


3、实验、投影:

①如图所示,将两根磁铁NSNS

分别放到两辆小车上并

将小车放到平滑的桌面

上,观察现象。NSSN

②多媒体投影(并带领学生分析)

a.甲、乙两人均穿滑冰鞋,当其中一人用力推时,

两人的运动情况。

b.放有磁铁因异名磁极相吸的小车从两边向中间运动;

c.放有磁铁因同名磁极相斥的小车往两边运动.

4、做一做:

用手拍课桌,手感到疼。(力的作用分析如下)

桌子


5、概括:

①先请学生回答:上面的实例、实验、投影说明了什么?

施力物体

受力物体

受力物体

施力物体

F1


F2

②教师总结(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多媒体投影)

③指导学生填好教材P89方框中的空格。

5、教师讲解:

研究力的时候,必须明确谁施力,谁受力。在


上述实验和投影中

对于人:甲推乙的力来说,甲施力,乙受力;而对乙推甲的力来说,乙施力,甲受力,是同时发生的。

a.对于磁铁:甲吸引乙的力来说,甲施力,乙受力;而对乙吸引甲的力来说,乙施力,甲受力,同时发生。对于同名磁极相斥,也具有同样道理。

6、问题:

人游泳时用手和脚向后划水,人就能前进,这是为什么?

(提问学生后多媒体投影)

7、想一想:

①多媒体投影:足球运动员踢球、顶球、接球时的动画。

②请学生回答:足球运动员在踢球、头顶球、守门

员接球时施力情况、受力情况如何?足球的运动状态在甲、乙、丙三个运动员处相应发生了哪些变化?

三、力的单位

长期以来,力的单位有多种,很不统一,如:斤、磅、公斤、千克力等等,这样不利于各国间的文化科技的交流,直到1960年国际计量大会后才趋于统一。

1、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为纪念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而命名的。

那么1牛的力到底有多大呢?看:大屏幕投影

2、人手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牛(请同学们回去后实际做一做,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50克)。

3、手托物理课本的力大约是3牛。(同学们亲自体验一下)

4、下面几个物体(蚂蚁、大型拖拉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拉力或推力,请同学们看多媒体投影。

巩固小结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

独存在;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直接接触的物体间可以发生力的作用,不直接

接触的物体间也能发生力的作用。

力可以是物体发生形变

2、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运用这个知识

解释生活、生产实际中遇到的一些实例。

4、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N。


课堂讨论

物理课本P90作业2、3


作业处理

1、认真复习课本和指导书中本节内容,预习下节知识《怎样表示力》。

2、书面作业:课本P90作业1、4

指导书P58练习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