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三语文新闻阅读指南复习

小学语文复习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1-02-22

高三语文新闻阅读指南复习。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高三语文新闻阅读指南复习”,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实用类文本——新闻
教学目标:1、掌握新闻文体的相关知识
2、学会解读新闻文本的几点方法
教学重难点;学会解读新闻文本的几点方法
教学过程:
考纲分析:
2008年高考考纲明确表明,新闻阅读是属于实用文体范畴。考查包含三个层级能力:一是C层级的分析综合(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二是D层级的鉴赏评价(①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②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③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三是F层级的探究(①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②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③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根据考纲的要求,备考时我们应当关注如下两方面内容:
一、掌握新闻文体的相关知识

(一)新闻的文体特征
1、新闻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2、新闻分类: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新闻等体裁;狭义的专指消息。
3、文体特点:
(1)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2)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3)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①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
多行——引题(引标):交待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
正题(主标):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②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写法常见的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③主体: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躯干。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④结语: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尾。它可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发展趋势作预测;可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
4、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消息文体知识
1、消息: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具有新闻价值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
2、消息的特点
(1)真——真实准确,有根有据,用事实说话。
(2)新——内容要新,新人新事,从新角度说话。
(3)活——生动活泼,鲜明生动,用形象说话。
(4)短——篇幅短小,中心一个,用重点说话。
3、消息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
4、消息的要素:消息(也叫新闻或报道)有五要素,又称“五个w”,即:“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这五个“w”与记叙文的五要素是完全一致的,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
5、消息的写法
一般写法都采用“倒金字塔”式。即先说结果,再说重要事实,最后说次要内容。特殊写法也可采用金字塔式,悬念式,并列式等。

二、解读新闻文本的几点方法
新闻是属于记叙文的一种类型,包含了记叙文的基本特点,解读时我们可以借鉴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但又不能照搬全套。因此,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复习时可采用如下的六个步骤:
1、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
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4、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5、挖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
6、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
按照这六个步骤进行阅读,一般就能逐步达到全面掌握阅读一篇新闻的目的。下面,对这种阅读方法分析介绍:
第一步“看标题信息”,类似作文审题;而“摩揣记叙类型”,则是指阅读的审题目标要比作文单一。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迅。

第二步“抓记叙要素”,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因为新闻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一般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
第三步“理行文线索”,即领悟文章的脉络、顺序,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可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针对考纲当中C层级的分析综合“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考点。

第四步“辨叙述方式”,即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叙述方式,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而通迅的叙述方式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有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这就要求我们阅读时要特别关注了。

第五步“挖中心主旨”,目的是针对考纲当中D层级的鉴赏评价“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和F层级的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这几个考点。

第六步“析表现手法”,是从写作特点方面分析新闻的基本要求,目的是针对考纲当中C层级的分析综合“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D层级的鉴赏评价“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和F层级的探究“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这些考点。一般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烘托、借景抒情、等文学手段,锤词炼句及比喻、拟人等种种修辞方法几个角度去考虑。但由于新闻往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而考试时的阅读时间十分有限,因此一般宜结合新闻对象,抓其中最主要、最突出的来分析。

三、例题讲析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梦碎雅典
杨明 马小林
奥蒂又输了,这次依然输给了坏运气。
这位37岁的牙买加老将具备夺取世界百米冠军的实力已达17年之久,运气却从来没有降临到她的头上。当奥蒂闪着泪花走出第六届世界田径锦标赛赛场时,她追求了一生的梦想化作一场噩梦。
奥蒂已经赢得过20多枚世界大赛银牌和铜牌,参加过5届世界锦标赛,但还从来没有赢得过一次百米冠军。没有任何一个田径选手的付出比奥蒂更多,没有任何一个女子田径短跑选手能在37岁的“高龄”依然在世界赛场上奔跑,也没有任何一个世界名将遭遇到比奥蒂更多的莫明其妙的不幸。
这次大赛前,她以10秒96的成绩排名今年世界第三。奥运会冠军德弗斯和世界冠军托伦斯的缺席,给了奥蒂一次绝好,也是最后一次竞争世界短跑女皇的机会。
经过三轮出色的表现,奥蒂最终站到决赛起跑线前,观众送给她的掌声和欢呼声超过了所有其他选手。她太珍惜这次机会了,这是她人生最关键的一次搏击,就像剑手要毕其全部功力于一击。
奥蒂蹲下了,全场静默着。发令员举起手臂。反常的两声枪响预示着有人抢跑。所有人跑出后都停了下来,只有奥蒂没有听出是犯规的枪声。这对于比赛经验最丰富的奥蒂来说,似乎是不可思议。
起跑通常不好的奥蒂这次飞身领先,她像旋风般地掠过跑道,人们惊呆了。孤独的奥蒂一人奔跑在赛场上,转瞬之间,她已经跑过80米!
在全场观众的惊呼声中奥蒂停了下来。她意识到发生了什么。此时,全场再次静默得反常。在这片静默中,面无表情的奥蒂转身在跑道上慢慢地一步、一步地走着……
人们想起在1993年的世界锦标赛百米决赛中,奥蒂和美国的德弗斯同时撞线,成绩虽然都是10秒82,但金牌却被莫明其妙地判给了对方。站在银牌领奖台上的奥蒂的那双泪眼给世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在1996年奥运会的百米决赛上,历史居然惊人地类似,奥蒂又是在同样的情况下输给了德弗斯。
去年底,疲惫的奥蒂终于决定退役,捧着20多枚在世界大赛上夺得的银牌和铜牌,心怀不甘的奥蒂宣布自己将转做时装设计师。当时,世界上所有的田径爱好者都将深深的敬意送给这位不是世界百米冠军的“女皇”。
奥蒂沉重地走着,一步一个坎,一步一个艰辛。那条百米跑道浓缩了她20多年的运动生涯,全场观众以静默表示着他们深深的同情。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奥蒂没有发脾气,没有沮丧,她的脸上现出坚毅的表情。
她再一次蹲下,再一次使出毕生力量去拼搏,但结局是大家可以预料的(仅获第七名)。
奥蒂以永不服输的精神感动着观众。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海外版》(19970805六版)
19.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4分)
答案: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的导语部分。主要作用有: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0.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文章这样写可以让读者全方位了解这位体坛老将的“坏运气“,更深刻理解奥蒂渴望圆梦雅典的迫切心情,突出奥蒂不屈服于命运的性格特征,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1.怎样理解“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5分)
答案:观众以静默的方式表示他们的深深同情。奥蒂一步一个坎坷,一步一个艰辛,她回到的不只是决赛跑道的起点,也是梦想的起点。
22.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心中,奥蒂人口学不英雄!”请结合奥林匹克精神,谈谈你的认识。(5分)
答案:“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之一,奥蒂的”悲剧命运“令人叹息,她屡败屡战,不向厄运斧头的坚毅与执着,完美地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失败者未必不是英雄,奥蒂虽败犹荣。

(二)阅读下面新闻,完成1—3题
潘建伟和他的六个世界首次
在短短几年里,中国科大的一个人数不多的研究小组竟然能够在世界顶级学术刊物发表36篇论文,对于高水平论文非常稀缺的中国科学界来说,是极为罕见的。在当今中国,发表一两篇高质量、原创性的论文可能并不稀奇,但在竞争激烈的世界科学的前沿牢牢地占据一个立足点乃至制高点,是弥足珍贵的。而这个小组的领军人物潘建伟教授今年才36岁。
第六个“世界首次”
在刚刚过去的10月,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教授领导的小组成了首次在《自然?物理》杂志发表封面文章的中国科学家。在这项最新成果中,潘建伟和杨涛、张强等人首次实现两粒子复合系统量子态隐形传输,并在实验中实现了对六光子纠缠态的操纵。
该项成果是“在大尺度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的长足进展。”《自然》杂志网站称赞道。“这是为装备量子效应在通讯和计算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方法。这种量子态隐形传输技术在将来的某一天使得强大的量子计算机成为可能。”
这是潘建伟小组在量子通信领域内取得的第六个“世界首次”。
“他的工作对于一般人来说是难以理解的,不然会感到更强的震撼力。”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介绍说,潘建伟教授进行着最前沿、最具原创性的基础研究,研究每年都有突破,显示出很强的创新能力。
“现在为了对一个500位的阿拉伯数字进行因子分解,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将耗时上百亿年,而量子计算机只需大约几分钟。人们一旦拥有了一台量子计算机,目前的密码系统将很快破解,毫无保密性可言!”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教授陈增兵的话语中充满了自信。
量子信息专家郭光灿院士则指出,量子通信在未来的国家信息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谁掌握了这个手段,谁就掌握了先机。
不怕输的精神
1970年3月出生在浙江东阳的潘建伟,从小却是个爱玩的孩子。他曾对别人说,父母从小就很重视对他能力的培养,从不限制他做什么,他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感谢我的父母把家搬到了县城,因为到了初中,才发现在农村小学语文基础很差,英语根本就没有学过,初中后才第一次写作文,结果班主任老师只给了40分,当时我是班长,觉得很羞愧。但我有一种不怕输的精神,为了把英语学好,把同学约到家里来学,向老师请教,进步非常快。语文、英语就在那时打下了基础。”潘建伟说。
到了中国科技大学,他更有机会接受全面的教育。“当时班上高考状元就有7个,同学们的素质都很高,我从同学们那里学到了很多,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就是受大学同学的影响。全面发展对我的人生起了很大的作用。”
他很擅于向别人学习,同时保持着良好的心态。他认为,做自己喜欢的事是需要有耐心的,欲速则不达。“我愿意循序渐进地学习、工作。成功了,当然很高兴;不成功,也不觉得失去了什么。我一直很努力,但不拼着命学。”
潘建伟是爱因斯坦的崇拜者,在大学时就喜欢阅读《爱因斯坦文集》。“爱因斯坦的散文是最深刻、最美的,让我坚定了研究物理的决心。让我感觉从简单的事实后面可以找到一个规律,现在、将来不会变。”
一个年轻、成功的团队
2001年起,潘建伟在中国科技大学负责组建了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实验室,该实验室现在已经成为筹建中的合肥微尺度物质国家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科技大学很早就比较重视量子信息研究,因为有学校的支持,我们才能够深入做下去。”
潘建伟和他的团队成员都是30岁左右的青年学者,1969年出生的杨涛教授是年龄最大的一位,杨涛教授介绍说:“五个教授虽然学科背景不同,但大家在一起工作很愉快。潘建伟在理论和实验领域都有研究,我的学科是电子学,陈增兵、郁司夏偏重于理论,杜江峰研究核磁共振和量子博弈,我们的知识是互补的,在学科交叉中才有新的生长点。”
在团队里,潘建伟是一个出色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他的同事陈增兵教授说,潘建伟很有激情,很会鼓励大家愉快地工作。作为一位领军人物,他的眼光独到,具有前瞻性。
陆朝阳是潘建伟的博士生。在他眼里,潘老师和蔼、亲切,第一次见面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本来没有报他的研究生,和他交谈以后,我就修改了志愿。在这个团队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如何做科研。”
 “我从来不限制他们,关键是激发并培养他们对研究问题的兴趣。这些学生都要送到国外去学习一段时间,从事一项事业,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潘建伟了解国际量子通信的研究动向,积极推荐自己的学生到国外最领先的研究小组学习,潘建伟刚毕业的博士张强现在已经到斯坦福大学深造,陆朝阳也将不久前往英国剑桥大学,国外的研究小组都很乐意接纳他的学生。
良好的科研气氛,先进的设备,与国际前沿小组联系紧密,加上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决心,年轻的潘建伟带领着年轻的团队,将我国多粒子纠缠态实验研究带入了国际领先水平。
整体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基于在未来20年内量子通信会有大规模运用,现在美国、欧盟、日本都非常重视这一领域。
郭光灿院士说,“在原创性研究领域,第二都是失败!中国人要在科学研究上争第一。从整体上讲,我国量子通信研究处于部分领先,整体发展才是学科建设最重要的因素。如果有更多的人多做一些事,经过10年、20年的努力,中国的国力就会有很大提高。”
量子信息研究正朝着量子密码、量子计算机、量子存储三个方向发展,目前潘建伟正在思考,如何让量子通信的整体研究能力得到提升。此时,在德国海德堡大学,潘建伟和国外同行进行着量子存储合作研究,因为进行量子通信研究,没有量子存储这个技术基础,研究将无法深入下去。
“我到德国海德堡大学参与合作研究,是为了学习量子存储技术,在那里可以提高自己,在量子存储研究方面,海德堡大学是世界四个最高技术小组之一。三年的合作研究,我们已经在量子信息存储研究方向上有了相当的技术积累。从明年开始,我的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国内,以期早日在国内完成量子信息传输技术和存储技术的综合。”潘建伟教授说。(2006年11月2日《南方周末》,记者姚忆江,有删改)
1、下列对本则新闻理解和分析,错误的的两项是(4分)
A、潘建伟小组在量子通信领域内取得的第六个“世界首次”是运用量子态隐形传输技术研发了量子计算机。
B、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对一个500位的阿拉伯数字进行因子分解将耗时上百亿年。
C、潘建伟认为做事要有耐心,欲速则不达,对学习和工作应当循序渐进。
D、潘建伟积极推荐自己的学生到国外最领先的研究小组学习主要是为了培养他们团队的精神,因为从事一项事业,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
E、因为进行量子通信研究,必须有量子存储这个技术基础,所以,潘建伟和国外同行进行着量子存储合作研究。
A、D(A是说法绝对和偷换了概念;D是强加因果)
2、文章的标题是《潘建伟和他的六个世界首次》,但在文章里只提到了第六个“世界首次”,其它五次并没有提到,你认为标题和内容是否有出入,为什么?(4分)
没有出入,(1分)因为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迅报道,报道侧重点应在潘建伟教授,第六次“世界首次”是他带领的科研小组新近取得的成绩,所以是报道的一个内容,(2分)而其他五次是在很早以前就取得的成果,不是报道的重点内容,因而可以省略。(1分)
四、能力提升
读下面的新闻报道,完成1—3题。
感动南京的背影
——两民警为救自杀母女被烧成重伤
网上一张民警烧伤后拖着烧焦的警服光着半个身子跑动的照片,深深地感动了一名网友。他说:“看到那衣服被烧成碎片的背影时,我哭了。那是我有生以来看到的最伟大的背影。”
“里面还有人,快去救人”
7月2日中午12时许,正在执行巡逻任务的南京市鼓楼公安分局特巡警大队民警孙伟华、王昭勇接到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指令,湖南路裴家桥单元楼内有人要自杀,接警后,二人迅速赶至现场。经初步了解,一楼徐家母女因家庭房产纠纷欲在家中自杀。
由于徐家门窗紧闭,无人应答,院子的铁门从里面反锁着。于是孙伟华和王昭勇从隔壁的院子翻墙进入院内,叫母女俩开门。听到喊话的母亲徐秀珍随后打开了屋门。顿时,一股浓浓的液化气气味扑面而来。
意识到情况十分危急,两民警毫不犹豫地冲了进去。这时屋门口烧水的火炉引燃了液化气,火苗一下子蹿出来。孙伟华一把将徐秀珍拉了出来并交给王昭勇保护。当得知屋里还有一人时,孙伟华不顾液化气发生爆炸的危险,又义无反顾地冲进了屋里。
就在这一瞬间,由于浓度过高,液化气突然发生爆燃,两民警顿时咸了“火人”。由于用背保护徐秀珍,王昭勇的警服被烧咸孔状,后背大块皮肤脱落,而孙伟华则被烧得只剩下皮带和腰间的警具。当二人将屋里的女子救出并带到隔壁院子后,身受重伤的孙伟华再也没有力气翻出院墙了。王昭勇忍着剧痛翻出大院呼叫救人。
随后赶来的民警和群众将孙伟华救出的时候,他全身衣服早已被烧光,发出惨烈的喊声。而他此时还不忘告诉同事:“里面还有人,快去救人!”
经江苏省人民医院专家诊断,孙伟华全身95%面积严重烧伤,其中45%是三度烧伤,其余是深二度烧伤。而王昭勇浑身烧伤的面积也达60%,其中11%是三度烧伤。目前,二人虽已平稳度过休克期,正在接受植皮手术,但病危通知单仍未撤销。
“我还能不能上班?”
两位民警身受重伤,还牵挂着被救的母女和工作。在医院,两位民警见到大队领导后的第一句话,竟分别是“人救出来没有?”和“我以后还能不能上班?”。听到这些,鼓楼公安分局特巡警大队大队长袁志刚眼泪一下予就冒出来了。
孙伟华今年才23岁,去年才从警官学院毕业。31岁的王昭勇是今年6月26日才转业到鼓楼公安分局特巡警大队的,上班还不到一周。他妻子孔志英告诉记者,丈夫转业前其实有很多机会去政府其他部门,但他就喜欢警察这个职业。“手术前他担心毁容了不能继续工作,我就在病房外让护士递纸条鼓励他会回到大队的。”孔志英一边说一边流泪。
“妈妈,对不起您,我是在做好事”
出事当天,休克的孙伟华醒来后,看到坐在床边的母亲,艰难地吐出几个字:“妈妈,对不起您,我是在做好事。”第二天早上,孙伟华的眼睛已经肿得睁不开了,他又小声对母亲说:“妈妈,你帮我把眼睛扒开,让我看一下。”听到这里,母亲已泪流满面。
两位民警救人受伤的消息迅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少市民自发赶到医院探望。由于英雄民警仍未脱离危险期,不能探视,他们就在过道里不断张望,有的就在休息室等消息。
9日,记者在医院抢救领导小组的,临时会议室,看到了一大堆花篮和水果,都是素昧平生的市民送来的。事发小区的30多位居民执意要见两位民警的家属,在医院大门口被拦了下来,最后只好派了几位代表。“他们是英雄。要不是他们俩,我们小区要遭殃了。这样的警察,我们需要!”小区居民唐业华说。
“穿上制服,他是警察,脱下制服,他就是个孩子啊!”一位市民这样说。
我以前对民警了解不多,他们不要命地去救人,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警察。”“祝两位英雄民警早日康复!”市民们用各种各样的话语表达对民警的敬意和祝愿。
1.文章第一段说“那是我有生以来看到的最伟大的背影”,结合全文,分析这样说的理由。
(1)这个背影将作为一个个体的人的人格升华到极致;(2)这个背影将警察面对危险毫不退缩以及关键时刻视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的职业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
2.作者以人物的三句话作为文章的三个小标题,试分析这三句话分别表现人物怎样的心理,作者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什么?
“里面还有人,快去救人”:关键时刻,孙伟华考虑更多的不是个人的生命安危,而是他人的生命,群众的利益。
“我还能不能上班?”:表现两位民警对警察职业深深的热爱。
“妈妈,对不起您,我是在做好事”:作为儿子,已经长大成人,还让母亲操心,心里感到歉疚;但自己做的是好事,希望得到母亲的理解,写出了一个儿子的孝心、爱心。
好处:言为心声,人物语言是思想的直接反映,以人物语言作标题能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英雄的伟大人格。
3.文末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英雄的敬意和祝愿,形成又一道美丽的风景,这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时代心理?
(1)体现对“救死扶伤,助人为乐”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认可与颂扬;(2)呼唤从英雄身上体现出的职业道德。

阅读下面的报道,完成1—4题。
追寻青藏铁路精神
唐宋
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之际,上千名中外记者踏上吉祥的天路,去掀开神山圣水的神秘面纱。一位在美国定居的华侨特意飞回祖国买票,她要带自己的两个孩子坐首趟列车翻越昆仑山,去感受文成公主当年进藏的旅程。
“赫赫我祖,来自昆仑。”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昆仑山被尊为“万山之宗,龙脉之祖”。河源昆仑,是炎黄子孙不可磨灭的情结和象征。在绵延50m多年的浩瀚历史中,很多朝代都曾探源三江源,这种历尽艰险的探索,是对地理方位的考察,对神话传说的验证,更是对民族之根的探求,对理想精神的追寻。
今天,在古人可望而不可即的“世界第三极”,青藏铁路矫若游龙,飞舞于世界屋脊。建设青藏铁路过程中锤炼的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精神,镌刻在地球之巅,激荡于江河之源。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世界上穿越冻土区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世界海拔最高的冻土隧道、世界最长的高原铁路桥……青藏铁路建设者以科技创新挑战世界极限,攻克了“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青藏铁路被国际社会誉为“可与长城媲美的伟大工程”。很多人感喟,如果没有雄厚的国力,没有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就不可能创造出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修建高原铁路的人间奇迹。
“艰苦不怕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从青藏铁路建设者的口号中,人们看到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地创造历史伟业的精神。面对生命禁区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面对技术更复杂,条件更恶劣,保)章更困难,任务更艰巨的严峻考验,十万筑路大军没有退缩,没有气馁,用长达五年的艰苦奋战,改写了世界铁路建设史。“白天劳累扯块白云擦把汗,爽;夜晚孤寂摘颗星星点盏灯,酷。”铿锵有力的宣言,以苦为乐的精神,感动了中国,震撼了世界。
上了青藏线,就是做奉献。在十万筑路大军中,有眼睛肿得睁不开依然坚守岗位的隧道工程指挥者,有在昆仑山地震时冲进隧道与塌方作抗争的班长,有放弃国外高薪的工作机会选择青藏线的大学生,有参加过青藏铁路一期建设的“老铁道兵”的儿子,有接到孩子的电话就忍不住流泪的母亲……这些无私奉献的青藏铁路建设者,怎不让人由衷赞叹,感佩不已?!
“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两千年前的屈原,留下了脚踏祥云游览昆仑的梦想。“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1935年,长征中的中央红军翻越岷山,面对如海的雪峰,毛主席写下了《念奴娇?昆仑》,抒发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理想和抱负。而今,奔驰在雪域高原的列车昭示世人: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不断创造非凡的业绩,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走一趟青藏线吧,去感受古老而现代的昆仑文化,去丈量中华民族的精神海拔,去追寻荡气回肠的青藏铁路精神。

1.《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特别奖颁给“青藏铁路建设者”,结合文章分析“青藏铁路建设者”的什么精神感动了中国?
答:挑战极限、勇创一流;以苦为乐、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地创造历史伟业;无私奉献。
2.“青藏铁路被国际社会誉为‘可与长城媲美的伟大工程’”指的是什么?结合全文,联系历史与现实,说一说长城有哪些方面是不能与青藏铁路媲美的?
答:①指的是青藏铁路改写了世界铁路建设史。②从所起的作用来说,长城重在防护,却把另一个民族的文化也抵挡在外,这种消极的闭关锁国不能与将各民族联系得更加紧密的青藏铁路媲美;从赢得的民心来说,修建长城劳民伤财,民怨沸腾,这与青藏铁路建设者的精神不能相媲美。
3.文末说“去感受古老而现代的昆仑文化”,作者为什么说昆仑文化“古老而现代”?
说它古老是因为“万山之宗,龙脉之祖”的昆仑山文化绵延了中华民族文化史;说它现代是因为青藏铁路矫若游龙,飞舞于世界屋脊,将河源昆仑带人崭新的时代。
4.《感动中国》给“青藏铁路建设者”的颁奖词中写到“他们能驱动钢铁,也会呵护生命”,本文为什么没有详细写“建设者”如何呵护生命?
“呵护生命”是青藏铁路建设者攻克“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的其中一方面,是青藏铁路挑战极限精神的一部分,作者追寻的青藏铁路精神远不止这些,如果详细描写,就无法突出青藏铁路的其他精神,就会冲淡了主题。

相关推荐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古代文整体阅读(一)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小编收集并整理了“高三语文复习讲座:古代文整体阅读(一)”,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古代文整体阅读(一)
上一讲主要阐述了高考古文阅读的命题趋势和应试策略,本讲侧重说明如何整体阅读古代文语段。
一、整体阅读要领
1.依据选文特点
前面说过,高考选择“浅易”古代文作为阅读材料。具体地说,就是选择比较典范的史传文中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片断。依据这一特点,阅读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知人
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写之人。具体地说,文章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次要人物有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作者对他们的评价是什么,对这些都要一一搞清楚。
(2)明事
事件是史传文的主体。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件事。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是写几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弄清这些问题,就是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3)辨理
所谓辨理,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作出怎样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道理。这其实就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所谓“理”有的是作者明说的,即作者通过议论表现自己的观点态度;有的借人物之口表达作者的看法,更多的却是在叙事之中透露的,这就需要“辨理”。
下面举例说明如何知人、明事、辨理。
何子平世居会稽,少有志行,见称于乡曲。事母至孝。扬州辟从事史,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人或问曰:“所利无几,何足为烦?”子平曰:“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心独飨白粲①。”每有赠鲜肴者,若不可寄至其实,则不肯受。母本侧庶,籍注失实②,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时镇军将军顾凯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侍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且归养之愿,又切微情。”凯之又劝令以母老求县,子平曰:“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凯之益重之。既归家,竭身运力,以给供养。末除吴郡海虞令,县禄唯以养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人或疑其俭薄,子平曰:“希禄本在养亲,不在为己。”问者惭而退。母丧去官,哀毁逾礼,每至哭踊,顿绝方苏。
(《宋书孝义传》)
[注]①白粲:白米。②籍:户口册,即下文的“黄籍”。当时规定,官员父母年满八十,应解职归家奉养。
这段选自《宋书孝义传》的文字,写了何子平、顾凯之等人,主要人物是何子平。他
“世居会稽,少有志行”,在乡里被人称道。顾凯之是镇军将军,当州的“上纲”。两人关系
很是密切,也许是朋友。全文所叙主要事件是:何子平之母户口本上的年龄比实际年龄要大。
按照规定,官员父母年满八十,应卸职归家奉养。何母实际年龄未至八十,“亲故所知”,何
子平奉公守法,“便去职归家”。顾凯之劝他在州中任职,他不愿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
不肯接受。顾凯之又劝他“以母老求县”,他也不愿意。顾凯之便更加敬重他。何子平回家
以后,竭力劳作,以保证母亲的供给。后来授官为吴郡海虞令。所得俸禄全部用来供养母亲,
妻子儿子“不犯一毫,”母亲去世,他“哀毁逾礼”。除了这主要事件,文章开头还叙述了何
子平在扬州为官之时的孝行。这一切都表明何子平“事母至孝”,表达了作者对何子平为人
的赞颂之情。能像这样分析文章的人、事、理,便可以认为读懂了文章。
2.依据试题的特点
高考古代文阅读的试题,既有实词、虚词含意和用法的辨别,有文句的翻译,又有筛选
信息、分析文意、评述作者观点态度,虽然已往考生在实词、虚词理解上也会出现误判,但更多的是在翻译文句、筛选信息、分析文意、评述观点态度上出错。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不了解考试侧重点的变化,不知道这些试题其出发点就是考文意的理解,考查对选文句子含意、事件之间逻辑顺序的把握。譬如当年选用前面所举叙何子平“事母至孝”的文章,最后一道题的B项是这样的:“子平归家之后”‘竭身运力,以给供养’,认为‘希禄本在养亲’,坚持‘县禄唯以养母一身’,从而实现了‘归养之愿’。”本项“从而”前的话,孤立起来看,似乎都是正确的,可是将它们通通置于“子平归家”之后,就犯了逻辑上的错误。许多考生看不出“希禄本在养亲”、“县禄唯以养母一身”是何子平归养以后又重新任职时说的话,也看不出“从而”以下的判断更不符文意,因而错判。当年试题的C项是这样的:“子平不愿以老母‘实年未满’而‘苟冒荣利’,又不肯‘以母老求县’,归家养母,竭尽全力,从而深受顾凯之的敬重。”“归家养母,竭尽全力”在原文中是“凯之亦重之”以后的事,不少考生也看不出来,因而错判。至于因文句含意搞不清而答错题的情况,这里不再多说。从某种意义上说,近年来的选文内容还要复杂一些,分析、评述性试题还要难一点,因此阅读时就更要注意文意的分析、内容要点归纳和对作者观点态度的把握。
二、典型试题分析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6题。
吴履,字德基,兰溪人。少受业于闻人梦吉,通《春秋》诸史。李文忠镇浙东,聘为郡学正。久之,举于朝,授南康丞。南康俗悍,谓丞儒也,易之。居数月,摘发奸伏如老狱吏,则皆大惊,相率敛迹。履乃改崇宽大,与民休息。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捕之不获,怒,习絷其乡邻。履阅狱问故,立释之,乃白以中。以中益怒,曰:“丞慢我。”履曰:“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罪?今挚者众,而捕未已,急且有变,奈何?”以中意乃解。邑有淫祠,每祀辄有蛇出户,民指为神。履缚巫责之,沉神像于江,淫祠遂绝。为丞六年,百姓爱之。迁安化知县。大姓易氏保险自守,江阴侯吴良将击之,召履计事。履曰:“易氏逃死耳,非反也,”招之当来。不来,诛未晚。良从之,易氏果至。良欲籍农故为兵者,民大恐。履曰:“世清矣,民安于农。请籍其愿为兵者,不愿可勿强。”迁潍州知州。山东兵常以牛羊代秋税,履与民计曰:“牛羊有死瘠患,不若输粟便。”他日,上官令民送牛羊之陕西,他县民多破家,潍民独完。会改州为县,召履还,潍民皆涕泣奔送。履遂乞骸骨归。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康俗悍,谓丞儒也,易之。易:轻视。
B.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詈:辱骂。
C.以中益怒,曰:“丞慢我。”慢:诋毁。
D.他县民多破家,潍民独完。完:保全。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受业于闻人梦吉,通《春秋》诸史。
受业:传授学业
B.则皆大惊,相率敛迹。
敛迹,收敛形迹。
C.邑有淫祠,每祀辄有蛇出户。
淫祠:无节制地祭祀。
D.大姓易氏保险自守,江阴侯吴良将击之。
保险:占据险要的地势。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1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吴履“改崇宽大”的一组是()
①履阅狱问故,立释之,乃白以中。
②今絷者众,而捕未已,急且有变,奈何?
③履缚巫责之,沉神像于江,淫祠遂绝。
④履曰:“……不来,诛未晚。”良从之,易氏果至。
⑤请籍其愿为兵者,不愿可勿强。
⑥召履还,潍民皆涕泣奔送。
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③⑥D.③⑤⑥

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履自幼熟读史书,曾被聘为浙东郡学正,后转任南康丞。为了改变南康当地的凶悍习俗,他着力打击奸人恶事,起到了重要的威慑作用。
B.知县周以中巡视时受人冒犯,一怒之下拘捕多人,吴履晓以利害,平息他的怒气,释放了乡邻;又用缚责巫人、丢弃神像的方式断绝了淫祠。
C.吴履任安化知县时,安抚大姓易氏,避免了一场反叛,保住了地方的安定;他又鼓励农事,募兵时只登记招收愿为兵者,消除了百姓的恐慌。
D.吴履任潍州知州后,常以百姓为念。鉴于牛羊容易生病死亡,他改变了以牛羊代秋税的做法。这种变化使得潍地民众的财产未受任何损失。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易氏逃死耳,非反也。
译文:
(2)良欲籍农故为兵者,民大恐。
译文:
这是2003年春季高考北京、安徽、内蒙古卷的古文阅读试题。阅读材料所写之主要人物是吴履、次要人物有知县周以中和李文忠等。这则材料所叙吴履之事有:①介绍吴履一般情况,这是史传文应有之意。②因李文忠的举荐而任南康丞;为了改变南康凶悍习俗,他着力打击奸人恶事并“改崇宽大,与民休息”③知县周以中巡视时受人冒犯,一怒之下拘捕多人,吴履释放乡邻,再晓以利害(“急且有变”),平息了他的怒气;又缚责丞人、丢弃神象,断绝的淫祠。④吴履任安化知县时,安抚大姓易氏,保住了地方的安定;他又鼓励农事,“安民于农”;募兵时只招收愿意为兵者,消除了百姓的恐慌。⑤迁潍州知州,常以百姓为念,改变以牛羊代秋税的做法,使得当地民众的财产未受损失。作者叙写这几件事,主要表现吴履治政“崇宽大”的精神,因而得到民众爱戴。阅读时,首先要对文章有这样的理解分析。
下面简述各题。
第11题考查理解实词的能力,不正确的一项是C,“慢”根据文意应作“怠慢”讲,文中无“诋毁”意。
第12题考查理解特定词语的能力,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少受业于闻人梦吉”的句意,“受业”应是接受学业。
第13题考查理解虚词的能力,不相同的一组是D。A项两个“者”为代词,相当于“的人”;B项两个“且”都是副词,“将要”之意;C项中两个“辄”,都是“就”,用法也相同。D项中前一个“以”为介词,用;后一个“以”,有人认为是连词,有人认为是介词,但意思都是“因为”
第14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实际是考查对句意的理解,全都说明吴履“改崇宽大”的一项是B。句①中的“立释之”,句④中的“不来,诛未晚”,句⑤中的“不愿可勿强”,都表现出“崇宽大”。句③体现其破除迷信的一面,句⑥侧面表现其爱民,句②的“急且有变”是防止意外,全句是劝江阴侯的话。
第15题考查分析文意的能力。据上文分析,可知“不正确的一项是“B”。晓以利害,平息他的怒气,释放乡邻”说法并不错,只是语序或者说逻辑上有不恰当之处,应当是释放在先,晓以利害在后(“立释之,乃以白中”)。
第16题考查翻译文句的能力,答案是:(1)易氏只是为免死而逃跑,并非谋反。(2)吴良想对原先当过兵的农民登记编册,老百姓十分恐慌。(逃死,逃离死亡,为免死而逃;籍,用作动词,故为兵者,过去法过兵的人。)
三、练习与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城谦恭简素,遇人长幼如一。远近慕其行,来学者迹接于道。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有盗其树者,城遇之,虑其耻,退自匿。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怪其故,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觉,痛咎谢,城曰:“寒而饮,何责焉?”岁饥,屑榆为粥,讲论不辍。或哀其馁,与之食,不纳。山东节度府闻城义者,发使遗五百缣,戒使者不令返。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会里人邹亻叔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缣与之。李泌为宰相,言之德宗,召拜右谏议大夫。初,城未起,缙绅想见风采。既处谏诤官,士以为且死职,天下益惮之。及受命,他谏官论事苛细纷纷,帝厌苦,而城浸闻得失且熟,犹未肯言。及裴延龄诬逐陆贽等,帝怒甚,无敢言,城闻,曰:“吾谏官,不可令天子杀无罪大臣。”乃上疏极论延龄罪,慷慨引义,申直贽等,累日不止。闻者寒惧,城愈厉。帝大怒,召宰相抵城罪。坐是下迁国子司业,简孝秀德行升堂上,沉酗不率教者皆罢,躬讲经籍,生徒斤斤皆有法度。薛约者,狂而直,言事得罪,谪连州。吏捕迹,得之城家。城坐吏于门,引约饮食讫,步至都外与别。帝恶城党有罪,出为道州刺吏。至道州,治民如治家,宜罚罚之,宜赏赏之,不以簿书介意,月俸取足则已,官收其余。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一十九卓行》
[注]簿书:官府中的文书簿册。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觉,痛咎谢咎:归罪、责怪
B.屑榆为粥,讲论不辍屑:碎末
C.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委:丢下
D.简孝秀德行升堂上简:选拔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而城浸闻得失且熟,犹未而言
B.慷慨引义,申直贽等
C.躬讲经籍,生徒斤斤皆有法度
D.宜罚罚之,宜赏赏之,不以簿书介意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阳城清慎正直的一组是()
①城遇之,虑其耻,退自匿
②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
③乃上疏极论延龄罪,慷慨引义,申直贽等
④躬讲经籍,生徒斤斤皆有法度
⑤城坐吏于门,引约饮食讫,步至都外与别
⑥月俸取足则已,官收其余
A.①④⑥B.①⑤⑥C.②③④D.②③⑤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阳城的品行深受人们的景仰。远近的人都仰慕他的品行,前来求学的人接连不断;当地的人有了争执,就请阳城来裁决。
B.阳城为人宽厚仁慈。对于偷盗他家的树的人,阳城退步避让,以免对方羞愧;对于擅自以米换酒并醉倒于路的仆人,阳城将他背回了家,并宽慰他,让他不必自责。
C.阳城忠于职守,直言敢谏。他虽不如其他谏官那样对政务事必躬亲,但大臣遭陷害,无人敢言时,他却能不惧触犯君威,挺身而出,仗义执言。
D.阳城教化有道,他担任国子司业,对于太学诸生,奖掖孝道德行出众者,斥退酗酒不遵守教化者。在他的教育下,太学诸生都能严守法度。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哀其馁,与之食,不纳。
译文:
(2)吏捕迹,得之城家。
译文:

附:答案及简析
1.B(“屑榆为粥”的“屑”作动词用,磨成碎末)
2.C(“斤斤”在古代汉语中为拘谨的样子,在现代汉语中为过分计较琐碎的或无关紧要的事物。A项为所得所失,利弊,B项为充满正气,情绪激昂,D项为在意,古今义都相同)
3.A(均为连词,表示转折关系。B项“于”前为介词,向;后者虽为介词,但意思是“对”“对于”。C项“且”,前者为副词,相当于“将”、“将要”;后者为连词,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尚且”。D项“与”,前者为介词,相当于“跟”、“同”;后者为连词,表示关系,相当于“和”、“跟”、“同”)
4.D(①表示宽厚④表示教化及成效,排除这两句可得正确答案)
5.C(“他虽不如其他谏官那样对政务事必躬亲”,错,应是其他谏官都只是就繁杂琐屑的事频频进谏,使得皇帝很厌烦)
6.(1)有人怜悯他饥饿,给他食物,他不肯接受。(2)刑吏循踪追捕,在阳城家中将他抓获。(第(1)小题,或,有人;哀,怜悯,同情;馁,读něi,饥饿;与,给;纳,接受。第(2)小题,“吏捕迹”应是“吏捕之以其迹”的省略,“以其迹”凭他的踪迹,循他的踪迹;“得之城家,应是“得之于城家”的省略,即在阳城家中抓获他)

高三英语精品复习:任务型阅读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高三英语精品复习:任务型阅读》,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三英语精品复习:任务型阅读

1.阅读主要以应用文为主。2.考查学生捕捉有效信息和整和信息的能力。3.选材贴近现代生活年份浙江卷上海卷广东卷2006年对应比较试题概括大意试题2007年对应比较试题概括大意试题对应比较试题第二节:Cathy、Jason、Kate、Wayne和Frank各自打算订一份杂志。第1至5题是他们的个人情况介绍。阅读下面六种杂志的简介(A、B、C、D、E和F),选出符合各人需要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纸上将该选项标号涂黑。选项中有一项是多余选项。1.Ayoungmotherraisingherfirstchild,Cathytriestospendasmuchtimeasshecanpalyingwithherbabygirl.Sheiseagertogetmoreknowledgeofchilddevelopmentandtobetterunderstandhowyoungchildrenlookattheworld.2.Jasonisasuccessfulyoungbusinessman.Hetravelswidelyandenjoysadventuresandchallenges.Havingbeentomanydifferentcountries,Jasinisstilllookingfornewplacestovisit.Hisbiggestdreamistoseeeverycorneroftheworldbeforeheretires.3.Smartandpretty,Kateisverypopularamongherfriends.Shetakesgreatcareofhowshelooksandhasagreatinterestinfashionandthelifestyleoffamouspeople.Besides,shealsoenjoysreadingarticleswrittenespeciallyforyounggirls.4.Wayneteachesscienceinamiddleschool.Henotonlywantshisstudentstoknowmoreaboutthemodernscience,butalsotrieshardtodevelopacuriosityaboutnatureamonghisstudents.Heisgatheringmaterialsforhisstudentstoread.5.Frankisthefatherofa10-year-oldboy.Hebelievesthatinthisfast-developingworldparentsshouldpreparetheirchildrenfrolifelonglearningatanearlyage.Therefore,inhisopinion,themostimportantskillforchildrentolearnistodiscoverthingsontheirown.Heislookingforamagazineforhisson.A高考资源网Seventeen

Seventeenprovidesadviceandencouragementformassesofyounggirls.Althoughitsprimaryfocusisfashionandfamouspeople,thisteenmagazineoffersmore.Mixedamongthelateststyles,you’llfindshortbutinterestingarticles.Topicsrangefrombeautytotherisksofdrinking.Price:.95(.83/issue)

B

Muse

Museseekstostimulate,delight,andchallengeeverycuriouschildbetweentheagesof13and16.ProducedbytheeditorsandpublishersofCricket,Musefeaturesarticlesonspace,genetics,lasers,rainforests,computers,physics,math,earthsciences,andalmosteverythingelseintheuniverse.Price:.97(.66/issue)C

WONDERTIME

WONERTIMEisanewmagazinefromtheeditorsofFamilyFun,devotedtohelpingparentsdevelopchildren’sloveoflearning.Ablendofhowandwhy,WONDERTIMEinspiresparentstoseetheworldthroughtheeyesoftheirchildren.WONDERTIMEmixesplayfulactivitieswithscientificknowledgeabouthowchildrendevelopphysically,socially,intellectually,creatively,andemotionally.D

NationalGeographicAdventurer

AnewmagazinefromNationalGeographic,NationalGeographicAdventurerisintendedforagenerationofactivemenandwomenwhoseeknewchallengingwaystoexploreandexperiencetheworld.Themagazineoffersanexcitingmixofgreatphotographyandinterestingarticles.Featuresfocusonbestadventurestories,traveldestinations,sportsandmore.Price:.95(

高三语文新闻阅读指南复习。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高三语文新闻阅读指南复习”,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实用类文本——新闻
教学目标:1、掌握新闻文体的相关知识
2、学会解读新闻文本的几点方法
教学重难点;学会解读新闻文本的几点方法
教学过程:
考纲分析:
2008年高考考纲明确表明,新闻阅读是属于实用文体范畴。考查包含三个层级能力:一是C层级的分析综合(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二是D层级的鉴赏评价(①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②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③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三是F层级的探究(①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②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③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根据考纲的要求,备考时我们应当关注如下两方面内容:
一、掌握新闻文体的相关知识

(一)新闻的文体特征
1、新闻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2、新闻分类: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新闻等体裁;狭义的专指消息。
3、文体特点:
(1)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2)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3)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①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
多行——引题(引标):交待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
正题(主标):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②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写法常见的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③主体: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躯干。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④结语: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尾。它可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发展趋势作预测;可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
4、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消息文体知识
1、消息: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具有新闻价值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
2、消息的特点
(1)真——真实准确,有根有据,用事实说话。
(2)新——内容要新,新人新事,从新角度说话。
(3)活——生动活泼,鲜明生动,用形象说话。
(4)短——篇幅短小,中心一个,用重点说话。
3、消息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
4、消息的要素:消息(也叫新闻或报道)有五要素,又称“五个w”,即:“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这五个“w”与记叙文的五要素是完全一致的,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
5、消息的写法
一般写法都采用“倒金字塔”式。即先说结果,再说重要事实,最后说次要内容。特殊写法也可采用金字塔式,悬念式,并列式等。

二、解读新闻文本的几点方法
新闻是属于记叙文的一种类型,包含了记叙文的基本特点,解读时我们可以借鉴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但又不能照搬全套。因此,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复习时可采用如下的六个步骤:
1、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
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4、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5、挖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
6、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
按照这六个步骤进行阅读,一般就能逐步达到全面掌握阅读一篇新闻的目的。下面,对这种阅读方法分析介绍:
第一步“看标题信息”,类似作文审题;而“摩揣记叙类型”,则是指阅读的审题目标要比作文单一。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迅。

第二步“抓记叙要素”,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因为新闻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一般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
第三步“理行文线索”,即领悟文章的脉络、顺序,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可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针对考纲当中C层级的分析综合“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考点。

第四步“辨叙述方式”,即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叙述方式,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而通迅的叙述方式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有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这就要求我们阅读时要特别关注了。

第五步“挖中心主旨”,目的是针对考纲当中D层级的鉴赏评价“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和F层级的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这几个考点。

第六步“析表现手法”,是从写作特点方面分析新闻的基本要求,目的是针对考纲当中C层级的分析综合“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D层级的鉴赏评价“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和F层级的探究“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这些考点。一般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烘托、借景抒情、等文学手段,锤词炼句及比喻、拟人等种种修辞方法几个角度去考虑。但由于新闻往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而考试时的阅读时间十分有限,因此一般宜结合新闻对象,抓其中最主要、最突出的来分析。

三、例题讲析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梦碎雅典
杨明 马小林
奥蒂又输了,这次依然输给了坏运气。
这位37岁的牙买加老将具备夺取世界百米冠军的实力已达17年之久,运气却从来没有降临到她的头上。当奥蒂闪着泪花走出第六届世界田径锦标赛赛场时,她追求了一生的梦想化作一场噩梦。
奥蒂已经赢得过20多枚世界大赛银牌和铜牌,参加过5届世界锦标赛,但还从来没有赢得过一次百米冠军。没有任何一个田径选手的付出比奥蒂更多,没有任何一个女子田径短跑选手能在37岁的“高龄”依然在世界赛场上奔跑,也没有任何一个世界名将遭遇到比奥蒂更多的莫明其妙的不幸。
这次大赛前,她以10秒96的成绩排名今年世界第三。奥运会冠军德弗斯和世界冠军托伦斯的缺席,给了奥蒂一次绝好,也是最后一次竞争世界短跑女皇的机会。
经过三轮出色的表现,奥蒂最终站到决赛起跑线前,观众送给她的掌声和欢呼声超过了所有其他选手。她太珍惜这次机会了,这是她人生最关键的一次搏击,就像剑手要毕其全部功力于一击。
奥蒂蹲下了,全场静默着。发令员举起手臂。反常的两声枪响预示着有人抢跑。所有人跑出后都停了下来,只有奥蒂没有听出是犯规的枪声。这对于比赛经验最丰富的奥蒂来说,似乎是不可思议。
起跑通常不好的奥蒂这次飞身领先,她像旋风般地掠过跑道,人们惊呆了。孤独的奥蒂一人奔跑在赛场上,转瞬之间,她已经跑过80米!
在全场观众的惊呼声中奥蒂停了下来。她意识到发生了什么。此时,全场再次静默得反常。在这片静默中,面无表情的奥蒂转身在跑道上慢慢地一步、一步地走着……
人们想起在1993年的世界锦标赛百米决赛中,奥蒂和美国的德弗斯同时撞线,成绩虽然都是10秒82,但金牌却被莫明其妙地判给了对方。站在银牌领奖台上的奥蒂的那双泪眼给世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在1996年奥运会的百米决赛上,历史居然惊人地类似,奥蒂又是在同样的情况下输给了德弗斯。
去年底,疲惫的奥蒂终于决定退役,捧着20多枚在世界大赛上夺得的银牌和铜牌,心怀不甘的奥蒂宣布自己将转做时装设计师。当时,世界上所有的田径爱好者都将深深的敬意送给这位不是世界百米冠军的“女皇”。
奥蒂沉重地走着,一步一个坎,一步一个艰辛。那条百米跑道浓缩了她20多年的运动生涯,全场观众以静默表示着他们深深的同情。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奥蒂没有发脾气,没有沮丧,她的脸上现出坚毅的表情。
她再一次蹲下,再一次使出毕生力量去拼搏,但结局是大家可以预料的(仅获第七名)。
奥蒂以永不服输的精神感动着观众。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海外版》(19970805六版)
19.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4分)
答案: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的导语部分。主要作用有: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0.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文章这样写可以让读者全方位了解这位体坛老将的“坏运气“,更深刻理解奥蒂渴望圆梦雅典的迫切心情,突出奥蒂不屈服于命运的性格特征,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1.怎样理解“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5分)
答案:观众以静默的方式表示他们的深深同情。奥蒂一步一个坎坷,一步一个艰辛,她回到的不只是决赛跑道的起点,也是梦想的起点。
22.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心中,奥蒂人口学不英雄!”请结合奥林匹克精神,谈谈你的认识。(5分)
答案:“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之一,奥蒂的”悲剧命运“令人叹息,她屡败屡战,不向厄运斧头的坚毅与执着,完美地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失败者未必不是英雄,奥蒂虽败犹荣。

(二)阅读下面新闻,完成1—3题
潘建伟和他的六个世界首次
在短短几年里,中国科大的一个人数不多的研究小组竟然能够在世界顶级学术刊物发表36篇论文,对于高水平论文非常稀缺的中国科学界来说,是极为罕见的。在当今中国,发表一两篇高质量、原创性的论文可能并不稀奇,但在竞争激烈的世界科学的前沿牢牢地占据一个立足点乃至制高点,是弥足珍贵的。而这个小组的领军人物潘建伟教授今年才36岁。
第六个“世界首次”
在刚刚过去的10月,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教授领导的小组成了首次在《自然?物理》杂志发表封面文章的中国科学家。在这项最新成果中,潘建伟和杨涛、张强等人首次实现两粒子复合系统量子态隐形传输,并在实验中实现了对六光子纠缠态的操纵。
该项成果是“在大尺度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的长足进展。”《自然》杂志网站称赞道。“这是为装备量子效应在通讯和计算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方法。这种量子态隐形传输技术在将来的某一天使得强大的量子计算机成为可能。”
这是潘建伟小组在量子通信领域内取得的第六个“世界首次”。
“他的工作对于一般人来说是难以理解的,不然会感到更强的震撼力。”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介绍说,潘建伟教授进行着最前沿、最具原创性的基础研究,研究每年都有突破,显示出很强的创新能力。
“现在为了对一个500位的阿拉伯数字进行因子分解,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将耗时上百亿年,而量子计算机只需大约几分钟。人们一旦拥有了一台量子计算机,目前的密码系统将很快破解,毫无保密性可言!”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教授陈增兵的话语中充满了自信。
量子信息专家郭光灿院士则指出,量子通信在未来的国家信息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谁掌握了这个手段,谁就掌握了先机。
不怕输的精神
1970年3月出生在浙江东阳的潘建伟,从小却是个爱玩的孩子。他曾对别人说,父母从小就很重视对他能力的培养,从不限制他做什么,他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感谢我的父母把家搬到了县城,因为到了初中,才发现在农村小学语文基础很差,英语根本就没有学过,初中后才第一次写作文,结果班主任老师只给了40分,当时我是班长,觉得很羞愧。但我有一种不怕输的精神,为了把英语学好,把同学约到家里来学,向老师请教,进步非常快。语文、英语就在那时打下了基础。”潘建伟说。
到了中国科技大学,他更有机会接受全面的教育。“当时班上高考状元就有7个,同学们的素质都很高,我从同学们那里学到了很多,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就是受大学同学的影响。全面发展对我的人生起了很大的作用。”
他很擅于向别人学习,同时保持着良好的心态。他认为,做自己喜欢的事是需要有耐心的,欲速则不达。“我愿意循序渐进地学习、工作。成功了,当然很高兴;不成功,也不觉得失去了什么。我一直很努力,但不拼着命学。”
潘建伟是爱因斯坦的崇拜者,在大学时就喜欢阅读《爱因斯坦文集》。“爱因斯坦的散文是最深刻、最美的,让我坚定了研究物理的决心。让我感觉从简单的事实后面可以找到一个规律,现在、将来不会变。”
一个年轻、成功的团队
2001年起,潘建伟在中国科技大学负责组建了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实验室,该实验室现在已经成为筹建中的合肥微尺度物质国家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科技大学很早就比较重视量子信息研究,因为有学校的支持,我们才能够深入做下去。”
潘建伟和他的团队成员都是30岁左右的青年学者,1969年出生的杨涛教授是年龄最大的一位,杨涛教授介绍说:“五个教授虽然学科背景不同,但大家在一起工作很愉快。潘建伟在理论和实验领域都有研究,我的学科是电子学,陈增兵、郁司夏偏重于理论,杜江峰研究核磁共振和量子博弈,我们的知识是互补的,在学科交叉中才有新的生长点。”
在团队里,潘建伟是一个出色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他的同事陈增兵教授说,潘建伟很有激情,很会鼓励大家愉快地工作。作为一位领军人物,他的眼光独到,具有前瞻性。
陆朝阳是潘建伟的博士生。在他眼里,潘老师和蔼、亲切,第一次见面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本来没有报他的研究生,和他交谈以后,我就修改了志愿。在这个团队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如何做科研。”
 “我从来不限制他们,关键是激发并培养他们对研究问题的兴趣。这些学生都要送到国外去学习一段时间,从事一项事业,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潘建伟了解国际量子通信的研究动向,积极推荐自己的学生到国外最领先的研究小组学习,潘建伟刚毕业的博士张强现在已经到斯坦福大学深造,陆朝阳也将不久前往英国剑桥大学,国外的研究小组都很乐意接纳他的学生。
良好的科研气氛,先进的设备,与国际前沿小组联系紧密,加上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决心,年轻的潘建伟带领着年轻的团队,将我国多粒子纠缠态实验研究带入了国际领先水平。
整体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基于在未来20年内量子通信会有大规模运用,现在美国、欧盟、日本都非常重视这一领域。
郭光灿院士说,“在原创性研究领域,第二都是失败!中国人要在科学研究上争第一。从整体上讲,我国量子通信研究处于部分领先,整体发展才是学科建设最重要的因素。如果有更多的人多做一些事,经过10年、20年的努力,中国的国力就会有很大提高。”
量子信息研究正朝着量子密码、量子计算机、量子存储三个方向发展,目前潘建伟正在思考,如何让量子通信的整体研究能力得到提升。此时,在德国海德堡大学,潘建伟和国外同行进行着量子存储合作研究,因为进行量子通信研究,没有量子存储这个技术基础,研究将无法深入下去。
“我到德国海德堡大学参与合作研究,是为了学习量子存储技术,在那里可以提高自己,在量子存储研究方面,海德堡大学是世界四个最高技术小组之一。三年的合作研究,我们已经在量子信息存储研究方向上有了相当的技术积累。从明年开始,我的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国内,以期早日在国内完成量子信息传输技术和存储技术的综合。”潘建伟教授说。(2006年11月2日《南方周末》,记者姚忆江,有删改)
1、下列对本则新闻理解和分析,错误的的两项是(4分)
A、潘建伟小组在量子通信领域内取得的第六个“世界首次”是运用量子态隐形传输技术研发了量子计算机。
B、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对一个500位的阿拉伯数字进行因子分解将耗时上百亿年。
C、潘建伟认为做事要有耐心,欲速则不达,对学习和工作应当循序渐进。
D、潘建伟积极推荐自己的学生到国外最领先的研究小组学习主要是为了培养他们团队的精神,因为从事一项事业,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
E、因为进行量子通信研究,必须有量子存储这个技术基础,所以,潘建伟和国外同行进行着量子存储合作研究。
A、D(A是说法绝对和偷换了概念;D是强加因果)
2、文章的标题是《潘建伟和他的六个世界首次》,但在文章里只提到了第六个“世界首次”,其它五次并没有提到,你认为标题和内容是否有出入,为什么?(4分)
没有出入,(1分)因为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迅报道,报道侧重点应在潘建伟教授,第六次“世界首次”是他带领的科研小组新近取得的成绩,所以是报道的一个内容,(2分)而其他五次是在很早以前就取得的成果,不是报道的重点内容,因而可以省略。(1分)
四、能力提升
读下面的新闻报道,完成1—3题。
感动南京的背影
——两民警为救自杀母女被烧成重伤
网上一张民警烧伤后拖着烧焦的警服光着半个身子跑动的照片,深深地感动了一名网友。他说:“看到那衣服被烧成碎片的背影时,我哭了。那是我有生以来看到的最伟大的背影。”
“里面还有人,快去救人”
7月2日中午12时许,正在执行巡逻任务的南京市鼓楼公安分局特巡警大队民警孙伟华、王昭勇接到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指令,湖南路裴家桥单元楼内有人要自杀,接警后,二人迅速赶至现场。经初步了解,一楼徐家母女因家庭房产纠纷欲在家中自杀。
由于徐家门窗紧闭,无人应答,院子的铁门从里面反锁着。于是孙伟华和王昭勇从隔壁的院子翻墙进入院内,叫母女俩开门。听到喊话的母亲徐秀珍随后打开了屋门。顿时,一股浓浓的液化气气味扑面而来。
意识到情况十分危急,两民警毫不犹豫地冲了进去。这时屋门口烧水的火炉引燃了液化气,火苗一下子蹿出来。孙伟华一把将徐秀珍拉了出来并交给王昭勇保护。当得知屋里还有一人时,孙伟华不顾液化气发生爆炸的危险,又义无反顾地冲进了屋里。
就在这一瞬间,由于浓度过高,液化气突然发生爆燃,两民警顿时咸了“火人”。由于用背保护徐秀珍,王昭勇的警服被烧咸孔状,后背大块皮肤脱落,而孙伟华则被烧得只剩下皮带和腰间的警具。当二人将屋里的女子救出并带到隔壁院子后,身受重伤的孙伟华再也没有力气翻出院墙了。王昭勇忍着剧痛翻出大院呼叫救人。
随后赶来的民警和群众将孙伟华救出的时候,他全身衣服早已被烧光,发出惨烈的喊声。而他此时还不忘告诉同事:“里面还有人,快去救人!”
经江苏省人民医院专家诊断,孙伟华全身95%面积严重烧伤,其中45%是三度烧伤,其余是深二度烧伤。而王昭勇浑身烧伤的面积也达60%,其中11%是三度烧伤。目前,二人虽已平稳度过休克期,正在接受植皮手术,但病危通知单仍未撤销。
“我还能不能上班?”
两位民警身受重伤,还牵挂着被救的母女和工作。在医院,两位民警见到大队领导后的第一句话,竟分别是“人救出来没有?”和“我以后还能不能上班?”。听到这些,鼓楼公安分局特巡警大队大队长袁志刚眼泪一下予就冒出来了。
孙伟华今年才23岁,去年才从警官学院毕业。31岁的王昭勇是今年6月26日才转业到鼓楼公安分局特巡警大队的,上班还不到一周。他妻子孔志英告诉记者,丈夫转业前其实有很多机会去政府其他部门,但他就喜欢警察这个职业。“手术前他担心毁容了不能继续工作,我就在病房外让护士递纸条鼓励他会回到大队的。”孔志英一边说一边流泪。
“妈妈,对不起您,我是在做好事”
出事当天,休克的孙伟华醒来后,看到坐在床边的母亲,艰难地吐出几个字:“妈妈,对不起您,我是在做好事。”第二天早上,孙伟华的眼睛已经肿得睁不开了,他又小声对母亲说:“妈妈,你帮我把眼睛扒开,让我看一下。”听到这里,母亲已泪流满面。
两位民警救人受伤的消息迅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少市民自发赶到医院探望。由于英雄民警仍未脱离危险期,不能探视,他们就在过道里不断张望,有的就在休息室等消息。
9日,记者在医院抢救领导小组的,临时会议室,看到了一大堆花篮和水果,都是素昧平生的市民送来的。事发小区的30多位居民执意要见两位民警的家属,在医院大门口被拦了下来,最后只好派了几位代表。“他们是英雄。要不是他们俩,我们小区要遭殃了。这样的警察,我们需要!”小区居民唐业华说。
“穿上制服,他是警察,脱下制服,他就是个孩子啊!”一位市民这样说。
我以前对民警了解不多,他们不要命地去救人,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警察。”“祝两位英雄民警早日康复!”市民们用各种各样的话语表达对民警的敬意和祝愿。
1.文章第一段说“那是我有生以来看到的最伟大的背影”,结合全文,分析这样说的理由。
(1)这个背影将作为一个个体的人的人格升华到极致;(2)这个背影将警察面对危险毫不退缩以及关键时刻视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的职业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
2.作者以人物的三句话作为文章的三个小标题,试分析这三句话分别表现人物怎样的心理,作者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什么?
“里面还有人,快去救人”:关键时刻,孙伟华考虑更多的不是个人的生命安危,而是他人的生命,群众的利益。
“我还能不能上班?”:表现两位民警对警察职业深深的热爱。
“妈妈,对不起您,我是在做好事”:作为儿子,已经长大成人,还让母亲操心,心里感到歉疚;但自己做的是好事,希望得到母亲的理解,写出了一个儿子的孝心、爱心。
好处:言为心声,人物语言是思想的直接反映,以人物语言作标题能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英雄的伟大人格。
3.文末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英雄的敬意和祝愿,形成又一道美丽的风景,这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时代心理?
(1)体现对“救死扶伤,助人为乐”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认可与颂扬;(2)呼唤从英雄身上体现出的职业道德。

阅读下面的报道,完成1—4题。
追寻青藏铁路精神
唐宋
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之际,上千名中外记者踏上吉祥的天路,去掀开神山圣水的神秘面纱。一位在美国定居的华侨特意飞回祖国买票,她要带自己的两个孩子坐首趟列车翻越昆仑山,去感受文成公主当年进藏的旅程。
“赫赫我祖,来自昆仑。”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昆仑山被尊为“万山之宗,龙脉之祖”。河源昆仑,是炎黄子孙不可磨灭的情结和象征。在绵延50m多年的浩瀚历史中,很多朝代都曾探源三江源,这种历尽艰险的探索,是对地理方位的考察,对神话传说的验证,更是对民族之根的探求,对理想精神的追寻。
今天,在古人可望而不可即的“世界第三极”,青藏铁路矫若游龙,飞舞于世界屋脊。建设青藏铁路过程中锤炼的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精神,镌刻在地球之巅,激荡于江河之源。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世界上穿越冻土区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世界海拔最高的冻土隧道、世界最长的高原铁路桥……青藏铁路建设者以科技创新挑战世界极限,攻克了“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青藏铁路被国际社会誉为“可与长城媲美的伟大工程”。很多人感喟,如果没有雄厚的国力,没有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就不可能创造出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修建高原铁路的人间奇迹。
“艰苦不怕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从青藏铁路建设者的口号中,人们看到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地创造历史伟业的精神。面对生命禁区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面对技术更复杂,条件更恶劣,保)章更困难,任务更艰巨的严峻考验,十万筑路大军没有退缩,没有气馁,用长达五年的艰苦奋战,改写了世界铁路建设史。“白天劳累扯块白云擦把汗,爽;夜晚孤寂摘颗星星点盏灯,酷。”铿锵有力的宣言,以苦为乐的精神,感动了中国,震撼了世界。
上了青藏线,就是做奉献。在十万筑路大军中,有眼睛肿得睁不开依然坚守岗位的隧道工程指挥者,有在昆仑山地震时冲进隧道与塌方作抗争的班长,有放弃国外高薪的工作机会选择青藏线的大学生,有参加过青藏铁路一期建设的“老铁道兵”的儿子,有接到孩子的电话就忍不住流泪的母亲……这些无私奉献的青藏铁路建设者,怎不让人由衷赞叹,感佩不已?!
“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两千年前的屈原,留下了脚踏祥云游览昆仑的梦想。“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1935年,长征中的中央红军翻越岷山,面对如海的雪峰,毛主席写下了《念奴娇?昆仑》,抒发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理想和抱负。而今,奔驰在雪域高原的列车昭示世人: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不断创造非凡的业绩,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走一趟青藏线吧,去感受古老而现代的昆仑文化,去丈量中华民族的精神海拔,去追寻荡气回肠的青藏铁路精神。

1.《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特别奖颁给“青藏铁路建设者”,结合文章分析“青藏铁路建设者”的什么精神感动了中国?
答:挑战极限、勇创一流;以苦为乐、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地创造历史伟业;无私奉献。
2.“青藏铁路被国际社会誉为‘可与长城媲美的伟大工程’”指的是什么?结合全文,联系历史与现实,说一说长城有哪些方面是不能与青藏铁路媲美的?
答:①指的是青藏铁路改写了世界铁路建设史。②从所起的作用来说,长城重在防护,却把另一个民族的文化也抵挡在外,这种消极的闭关锁国不能与将各民族联系得更加紧密的青藏铁路媲美;从赢得的民心来说,修建长城劳民伤财,民怨沸腾,这与青藏铁路建设者的精神不能相媲美。
3.文末说“去感受古老而现代的昆仑文化”,作者为什么说昆仑文化“古老而现代”?
说它古老是因为“万山之宗,龙脉之祖”的昆仑山文化绵延了中华民族文化史;说它现代是因为青藏铁路矫若游龙,飞舞于世界屋脊,将河源昆仑带人崭新的时代。
4.《感动中国》给“青藏铁路建设者”的颁奖词中写到“他们能驱动钢铁,也会呵护生命”,本文为什么没有详细写“建设者”如何呵护生命?
“呵护生命”是青藏铁路建设者攻克“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的其中一方面,是青藏铁路挑战极限精神的一部分,作者追寻的青藏铁路精神远不止这些,如果详细描写,就无法突出青藏铁路的其他精神,就会冲淡了主题。

相关推荐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古代文整体阅读(一)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小编收集并整理了“高三语文复习讲座:古代文整体阅读(一)”,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古代文整体阅读(一)
上一讲主要阐述了高考古文阅读的命题趋势和应试策略,本讲侧重说明如何整体阅读古代文语段。
一、整体阅读要领
1.依据选文特点
前面说过,高考选择“浅易”古代文作为阅读材料。具体地说,就是选择比较典范的史传文中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片断。依据这一特点,阅读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知人
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写之人。具体地说,文章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次要人物有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作者对他们的评价是什么,对这些都要一一搞清楚。
(2)明事
事件是史传文的主体。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件事。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是写几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弄清这些问题,就是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3)辨理
所谓辨理,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作出怎样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道理。这其实就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所谓“理”有的是作者明说的,即作者通过议论表现自己的观点态度;有的借人物之口表达作者的看法,更多的却是在叙事之中透露的,这就需要“辨理”。
下面举例说明如何知人、明事、辨理。
何子平世居会稽,少有志行,见称于乡曲。事母至孝。扬州辟从事史,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人或问曰:“所利无几,何足为烦?”子平曰:“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心独飨白粲①。”每有赠鲜肴者,若不可寄至其实,则不肯受。母本侧庶,籍注失实②,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时镇军将军顾凯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侍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且归养之愿,又切微情。”凯之又劝令以母老求县,子平曰:“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凯之益重之。既归家,竭身运力,以给供养。末除吴郡海虞令,县禄唯以养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人或疑其俭薄,子平曰:“希禄本在养亲,不在为己。”问者惭而退。母丧去官,哀毁逾礼,每至哭踊,顿绝方苏。
(《宋书孝义传》)
[注]①白粲:白米。②籍:户口册,即下文的“黄籍”。当时规定,官员父母年满八十,应解职归家奉养。
这段选自《宋书孝义传》的文字,写了何子平、顾凯之等人,主要人物是何子平。他
“世居会稽,少有志行”,在乡里被人称道。顾凯之是镇军将军,当州的“上纲”。两人关系
很是密切,也许是朋友。全文所叙主要事件是:何子平之母户口本上的年龄比实际年龄要大。
按照规定,官员父母年满八十,应卸职归家奉养。何母实际年龄未至八十,“亲故所知”,何
子平奉公守法,“便去职归家”。顾凯之劝他在州中任职,他不愿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
不肯接受。顾凯之又劝他“以母老求县”,他也不愿意。顾凯之便更加敬重他。何子平回家
以后,竭力劳作,以保证母亲的供给。后来授官为吴郡海虞令。所得俸禄全部用来供养母亲,
妻子儿子“不犯一毫,”母亲去世,他“哀毁逾礼”。除了这主要事件,文章开头还叙述了何
子平在扬州为官之时的孝行。这一切都表明何子平“事母至孝”,表达了作者对何子平为人
的赞颂之情。能像这样分析文章的人、事、理,便可以认为读懂了文章。
2.依据试题的特点
高考古代文阅读的试题,既有实词、虚词含意和用法的辨别,有文句的翻译,又有筛选
信息、分析文意、评述作者观点态度,虽然已往考生在实词、虚词理解上也会出现误判,但更多的是在翻译文句、筛选信息、分析文意、评述观点态度上出错。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不了解考试侧重点的变化,不知道这些试题其出发点就是考文意的理解,考查对选文句子含意、事件之间逻辑顺序的把握。譬如当年选用前面所举叙何子平“事母至孝”的文章,最后一道题的B项是这样的:“子平归家之后”‘竭身运力,以给供养’,认为‘希禄本在养亲’,坚持‘县禄唯以养母一身’,从而实现了‘归养之愿’。”本项“从而”前的话,孤立起来看,似乎都是正确的,可是将它们通通置于“子平归家”之后,就犯了逻辑上的错误。许多考生看不出“希禄本在养亲”、“县禄唯以养母一身”是何子平归养以后又重新任职时说的话,也看不出“从而”以下的判断更不符文意,因而错判。当年试题的C项是这样的:“子平不愿以老母‘实年未满’而‘苟冒荣利’,又不肯‘以母老求县’,归家养母,竭尽全力,从而深受顾凯之的敬重。”“归家养母,竭尽全力”在原文中是“凯之亦重之”以后的事,不少考生也看不出来,因而错判。至于因文句含意搞不清而答错题的情况,这里不再多说。从某种意义上说,近年来的选文内容还要复杂一些,分析、评述性试题还要难一点,因此阅读时就更要注意文意的分析、内容要点归纳和对作者观点态度的把握。
二、典型试题分析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6题。
吴履,字德基,兰溪人。少受业于闻人梦吉,通《春秋》诸史。李文忠镇浙东,聘为郡学正。久之,举于朝,授南康丞。南康俗悍,谓丞儒也,易之。居数月,摘发奸伏如老狱吏,则皆大惊,相率敛迹。履乃改崇宽大,与民休息。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捕之不获,怒,习絷其乡邻。履阅狱问故,立释之,乃白以中。以中益怒,曰:“丞慢我。”履曰:“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罪?今挚者众,而捕未已,急且有变,奈何?”以中意乃解。邑有淫祠,每祀辄有蛇出户,民指为神。履缚巫责之,沉神像于江,淫祠遂绝。为丞六年,百姓爱之。迁安化知县。大姓易氏保险自守,江阴侯吴良将击之,召履计事。履曰:“易氏逃死耳,非反也,”招之当来。不来,诛未晚。良从之,易氏果至。良欲籍农故为兵者,民大恐。履曰:“世清矣,民安于农。请籍其愿为兵者,不愿可勿强。”迁潍州知州。山东兵常以牛羊代秋税,履与民计曰:“牛羊有死瘠患,不若输粟便。”他日,上官令民送牛羊之陕西,他县民多破家,潍民独完。会改州为县,召履还,潍民皆涕泣奔送。履遂乞骸骨归。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康俗悍,谓丞儒也,易之。易:轻视。
B.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詈:辱骂。
C.以中益怒,曰:“丞慢我。”慢:诋毁。
D.他县民多破家,潍民独完。完:保全。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受业于闻人梦吉,通《春秋》诸史。
受业:传授学业
B.则皆大惊,相率敛迹。
敛迹,收敛形迹。
C.邑有淫祠,每祀辄有蛇出户。
淫祠:无节制地祭祀。
D.大姓易氏保险自守,江阴侯吴良将击之。
保险:占据险要的地势。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1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吴履“改崇宽大”的一组是()
①履阅狱问故,立释之,乃白以中。
②今絷者众,而捕未已,急且有变,奈何?
③履缚巫责之,沉神像于江,淫祠遂绝。
④履曰:“……不来,诛未晚。”良从之,易氏果至。
⑤请籍其愿为兵者,不愿可勿强。
⑥召履还,潍民皆涕泣奔送。
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③⑥D.③⑤⑥

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履自幼熟读史书,曾被聘为浙东郡学正,后转任南康丞。为了改变南康当地的凶悍习俗,他着力打击奸人恶事,起到了重要的威慑作用。
B.知县周以中巡视时受人冒犯,一怒之下拘捕多人,吴履晓以利害,平息他的怒气,释放了乡邻;又用缚责巫人、丢弃神像的方式断绝了淫祠。
C.吴履任安化知县时,安抚大姓易氏,避免了一场反叛,保住了地方的安定;他又鼓励农事,募兵时只登记招收愿为兵者,消除了百姓的恐慌。
D.吴履任潍州知州后,常以百姓为念。鉴于牛羊容易生病死亡,他改变了以牛羊代秋税的做法。这种变化使得潍地民众的财产未受任何损失。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易氏逃死耳,非反也。
译文:
(2)良欲籍农故为兵者,民大恐。
译文:
这是2003年春季高考北京、安徽、内蒙古卷的古文阅读试题。阅读材料所写之主要人物是吴履、次要人物有知县周以中和李文忠等。这则材料所叙吴履之事有:①介绍吴履一般情况,这是史传文应有之意。②因李文忠的举荐而任南康丞;为了改变南康凶悍习俗,他着力打击奸人恶事并“改崇宽大,与民休息”③知县周以中巡视时受人冒犯,一怒之下拘捕多人,吴履释放乡邻,再晓以利害(“急且有变”),平息了他的怒气;又缚责丞人、丢弃神象,断绝的淫祠。④吴履任安化知县时,安抚大姓易氏,保住了地方的安定;他又鼓励农事,“安民于农”;募兵时只招收愿意为兵者,消除了百姓的恐慌。⑤迁潍州知州,常以百姓为念,改变以牛羊代秋税的做法,使得当地民众的财产未受损失。作者叙写这几件事,主要表现吴履治政“崇宽大”的精神,因而得到民众爱戴。阅读时,首先要对文章有这样的理解分析。
下面简述各题。
第11题考查理解实词的能力,不正确的一项是C,“慢”根据文意应作“怠慢”讲,文中无“诋毁”意。
第12题考查理解特定词语的能力,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少受业于闻人梦吉”的句意,“受业”应是接受学业。
第13题考查理解虚词的能力,不相同的一组是D。A项两个“者”为代词,相当于“的人”;B项两个“且”都是副词,“将要”之意;C项中两个“辄”,都是“就”,用法也相同。D项中前一个“以”为介词,用;后一个“以”,有人认为是连词,有人认为是介词,但意思都是“因为”
第14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实际是考查对句意的理解,全都说明吴履“改崇宽大”的一项是B。句①中的“立释之”,句④中的“不来,诛未晚”,句⑤中的“不愿可勿强”,都表现出“崇宽大”。句③体现其破除迷信的一面,句⑥侧面表现其爱民,句②的“急且有变”是防止意外,全句是劝江阴侯的话。
第15题考查分析文意的能力。据上文分析,可知“不正确的一项是“B”。晓以利害,平息他的怒气,释放乡邻”说法并不错,只是语序或者说逻辑上有不恰当之处,应当是释放在先,晓以利害在后(“立释之,乃以白中”)。
第16题考查翻译文句的能力,答案是:(1)易氏只是为免死而逃跑,并非谋反。(2)吴良想对原先当过兵的农民登记编册,老百姓十分恐慌。(逃死,逃离死亡,为免死而逃;籍,用作动词,故为兵者,过去法过兵的人。)
三、练习与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城谦恭简素,遇人长幼如一。远近慕其行,来学者迹接于道。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有盗其树者,城遇之,虑其耻,退自匿。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怪其故,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觉,痛咎谢,城曰:“寒而饮,何责焉?”岁饥,屑榆为粥,讲论不辍。或哀其馁,与之食,不纳。山东节度府闻城义者,发使遗五百缣,戒使者不令返。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会里人邹亻叔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缣与之。李泌为宰相,言之德宗,召拜右谏议大夫。初,城未起,缙绅想见风采。既处谏诤官,士以为且死职,天下益惮之。及受命,他谏官论事苛细纷纷,帝厌苦,而城浸闻得失且熟,犹未肯言。及裴延龄诬逐陆贽等,帝怒甚,无敢言,城闻,曰:“吾谏官,不可令天子杀无罪大臣。”乃上疏极论延龄罪,慷慨引义,申直贽等,累日不止。闻者寒惧,城愈厉。帝大怒,召宰相抵城罪。坐是下迁国子司业,简孝秀德行升堂上,沉酗不率教者皆罢,躬讲经籍,生徒斤斤皆有法度。薛约者,狂而直,言事得罪,谪连州。吏捕迹,得之城家。城坐吏于门,引约饮食讫,步至都外与别。帝恶城党有罪,出为道州刺吏。至道州,治民如治家,宜罚罚之,宜赏赏之,不以簿书介意,月俸取足则已,官收其余。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一十九卓行》
[注]簿书:官府中的文书簿册。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觉,痛咎谢咎:归罪、责怪
B.屑榆为粥,讲论不辍屑:碎末
C.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委:丢下
D.简孝秀德行升堂上简:选拔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而城浸闻得失且熟,犹未而言
B.慷慨引义,申直贽等
C.躬讲经籍,生徒斤斤皆有法度
D.宜罚罚之,宜赏赏之,不以簿书介意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阳城清慎正直的一组是()
①城遇之,虑其耻,退自匿
②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
③乃上疏极论延龄罪,慷慨引义,申直贽等
④躬讲经籍,生徒斤斤皆有法度
⑤城坐吏于门,引约饮食讫,步至都外与别
⑥月俸取足则已,官收其余
A.①④⑥B.①⑤⑥C.②③④D.②③⑤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阳城的品行深受人们的景仰。远近的人都仰慕他的品行,前来求学的人接连不断;当地的人有了争执,就请阳城来裁决。
B.阳城为人宽厚仁慈。对于偷盗他家的树的人,阳城退步避让,以免对方羞愧;对于擅自以米换酒并醉倒于路的仆人,阳城将他背回了家,并宽慰他,让他不必自责。
C.阳城忠于职守,直言敢谏。他虽不如其他谏官那样对政务事必躬亲,但大臣遭陷害,无人敢言时,他却能不惧触犯君威,挺身而出,仗义执言。
D.阳城教化有道,他担任国子司业,对于太学诸生,奖掖孝道德行出众者,斥退酗酒不遵守教化者。在他的教育下,太学诸生都能严守法度。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哀其馁,与之食,不纳。
译文:
(2)吏捕迹,得之城家。
译文:

附:答案及简析
1.B(“屑榆为粥”的“屑”作动词用,磨成碎末)
2.C(“斤斤”在古代汉语中为拘谨的样子,在现代汉语中为过分计较琐碎的或无关紧要的事物。A项为所得所失,利弊,B项为充满正气,情绪激昂,D项为在意,古今义都相同)
3.A(均为连词,表示转折关系。B项“于”前为介词,向;后者虽为介词,但意思是“对”“对于”。C项“且”,前者为副词,相当于“将”、“将要”;后者为连词,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尚且”。D项“与”,前者为介词,相当于“跟”、“同”;后者为连词,表示关系,相当于“和”、“跟”、“同”)
4.D(①表示宽厚④表示教化及成效,排除这两句可得正确答案)
5.C(“他虽不如其他谏官那样对政务事必躬亲”,错,应是其他谏官都只是就繁杂琐屑的事频频进谏,使得皇帝很厌烦)
6.(1)有人怜悯他饥饿,给他食物,他不肯接受。(2)刑吏循踪追捕,在阳城家中将他抓获。(第(1)小题,或,有人;哀,怜悯,同情;馁,读něi,饥饿;与,给;纳,接受。第(2)小题,“吏捕迹”应是“吏捕之以其迹”的省略,“以其迹”凭他的踪迹,循他的踪迹;“得之城家,应是“得之于城家”的省略,即在阳城家中抓获他)

高三英语精品复习:任务型阅读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高三英语精品复习:任务型阅读》,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三英语精品复习:任务型阅读

1.阅读主要以应用文为主。2.考查学生捕捉有效信息和整和信息的能力。3.选材贴近现代生活年份浙江卷上海卷广东卷2006年对应比较试题概括大意试题2007年对应比较试题概括大意试题对应比较试题第二节:Cathy、Jason、Kate、Wayne和Frank各自打算订一份杂志。第1至5题是他们的个人情况介绍。阅读下面六种杂志的简介(A、B、C、D、E和F),选出符合各人需要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纸上将该选项标号涂黑。选项中有一项是多余选项。1.Ayoungmotherraisingherfirstchild,Cathytriestospendasmuchtimeasshecanpalyingwithherbabygirl.Sheiseagertogetmoreknowledgeofchilddevelopmentandtobetterunderstandhowyoungchildrenlookattheworld.2.Jasonisasuccessfulyoungbusinessman.Hetravelswidelyandenjoysadventuresandchallenges.Havingbeentomanydifferentcountries,Jasinisstilllookingfornewplacestovisit.Hisbiggestdreamistoseeeverycorneroftheworldbeforeheretires.3.Smartandpretty,Kateisverypopularamongherfriends.Shetakesgreatcareofhowshelooksandhasagreatinterestinfashionandthelifestyleoffamouspeople.Besides,shealsoenjoysreadingarticleswrittenespeciallyforyounggirls.4.Wayneteachesscienceinamiddleschool.Henotonlywantshisstudentstoknowmoreaboutthemodernscience,butalsotrieshardtodevelopacuriosityaboutnatureamonghisstudents.Heisgatheringmaterialsforhisstudentstoread.5.Frankisthefatherofa10-year-oldboy.Hebelievesthatinthisfast-developingworldparentsshouldpreparetheirchildrenfrolifelonglearningatanearlyage.Therefore,inhisopinion,themostimportantskillforchildrentolearnistodiscoverthingsontheirown.Heislookingforamagazineforhisson.A高考资源网Seventeen

Seventeenprovidesadviceandencouragementformassesofyounggirls.Althoughitsprimaryfocusisfashionandfamouspeople,thisteenmagazineoffersmore.Mixedamongthelateststyles,you’llfindshortbutinterestingarticles.Topicsrangefrombeautytotherisksofdrinking.Price:$22.95($3.83/issue)

B

Muse

Museseekstostimulate,delight,andchallengeeverycuriouschildbetweentheagesof13and16.ProducedbytheeditorsandpublishersofCricket,Musefeaturesarticlesonspace,genetics,lasers,rainforests,computers,physics,math,earthsciences,andalmosteverythingelseintheuniverse.Price:$32.97($3.66/issue)C

WONDERTIME

WONERTIMEisanewmagazinefromtheeditorsofFamilyFun,devotedtohelpingparentsdevelopchildren’sloveoflearning.Ablendofhowandwhy,WONDERTIMEinspiresparentstoseetheworldthroughtheeyesoftheirchildren.WONDERTIMEmixesplayfulactivitieswithscientificknowledgeabouthowchildrendevelopphysically,socially,intellectually,creatively,andemotionally.D

NationalGeographicAdventurer

AnewmagazinefromNationalGeographic,NationalGeographicAdventurerisintendedforagenerationofactivemenandwomenwhoseeknewchallengingwaystoexploreandexperiencetheworld.Themagazineoffersanexcitingmixofgreatphotographyandinterestingarticles.Featuresfocusonbestadventurestories,traveldestinations,sportsandmore.Price:$14.95($1.50/issue)

EFamilyfun

Whatdoesfamilyfunmeantoyou?Crafts?Recipes?Partyideas?Familyfunmagazinedishesuptheseandmoreinterestingactivitiesinover180colorfulpages.Aimedatparentswithyoungchildren,thisenergeticmagazinepromisestoenrichthelivesoffamilies.Reviewsofcomputergames,books,videos,andDVDs,writtenbyexperts,helpparentsfeeluptotheminute.Price:$9.95($0.99/issue)

F

KidsDiscover

Tohelpchildrenaged6to12becomelifelonglearners,eachissueofKidsDiscoverlooksintoasingletopicinscienceorsocialstudieswhichchildrenofthisagefropuhaveagreatinterestin.Thecombinationofexcitingcolorphotography,lovelypicturesandinformativekif-friendlytextengagesreaderswithattractivecontent.Price:$26.95($2.25/issue)

解析;1.C根据Cathy是个年轻的妈妈和渴望学习孩子方面的知识。而WONDERTIME是本孩子全面发展的书。故此答案是C2.D根据Jason喜欢旅游的特点,和NationalGeographicAdventurer是本地理论绘图方面的杂志,故此答案是D3.A根据Kate喜欢阅读有趣文章的姑娘这个信息,和Seventeen上面有短小而且有趣的文章,故此答是A4.B根据Wayne是教理科的老师和Muse是本科普书籍,故此答案是B5.F根据Frank想用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KidsDiscover是本介绍科学教育孩子的方法,故此答案是F。高考资源网

阅读下列应用文及相关信息,并按照要求匹配信息。以下是广告信息;

以下是与广告相关的读者来信。请匹配来信与它们所对应的广告。1.May15,2006Gentleman,TheenclosedadvertisementforyourorganizationcomesfromtheAprilissueofCosmopolitan.Iaminterestedindoingvolunteerworkforabusedchildrenandwould1iketohaveyourinformationbooklet.Myaddressisasfollows:6VillaMaurice,92160AntonyFranceYourstruly,D.Gruber2.January15,2006DearSirorMadam,Iaminterestedinwritingadventurestoriesforchildren.Pleasesendinformationonthecourseyouoffertothefollowingaddress:5481TorranceBlvd,

Torrance,CA90503

Yoursfaithfully,IrenePonbs(Ms)3.高考资源网April14,2006DearSirorMadam,Iaminterestedinfindingapart-timejobinthemorning.Pleasesendinformationtothefollowingaddress:2955PacificCoastHighway,Torrance,CA90505Sincerely,M.E.Nielson(Mr)4.1068BaxterRoad,Loveland,Ohio45140March13,2006DearSirorMadam,Pleasesendmeyourcatalogandinformationontheserviceyouoffer.Ihaveasmallbusinessandhavebeenrobbedseveraltimes.Yourstruly,J.Barnes5.AmFrankenheim21,

5000Koln40Germany

June1,2006

DearSir,Iwouldliketoreceivethelistmentionedinyourrecentadvertisement,aswellasmoreinformationaboutL.A.Parent.Iencloseaself-addressedenvelope.Yoursfaithfully,B篇Directions:ReadthefollowingtextandchoosethemostsuitableheadingfromA—Fforeachparagraph.Thereisoneextraheadingwhichyoudonotneed.

A.Doestablishedmusicianshavearesponsibilitytoguideandassistyoungup-and–comingmusicians?

B.Didanyonepromoteyourmusicaleducationwhenyouweregrowingup?

C.Whatkindof“worldmusic”doyouenjoy?

D.What’syourcommentonpopmusic?

E.Doesthecontemporarymusicpressgivejazzthecoverageitdeserves?

F.What’swrongwiththemusicontheradio?

AninterviewwithWyntonMarsalis,anotedjazzmusician

6.

ThereweretheolderjazzmusicianswhohungaroundourhousewhenIwasyoung.Isawhowmuchtheypracticed,howserioustheywereabouttheirart.IknewthenIhadtoworkjustashardifIwantedtosucceed.Ofcourse,myfatherinspiredmealot,andmanyteacherstookthetimetonurturemytalentandthetalentsofotherstudentsinourschool.

7.

Yes.We’vedonesuchapoorjobwithmusiceducationbecause,asasociety,wehaven’tmaintainedthekindofeducationthatatrueartistandmusicianneeds.Youngpeoplehaven’tbeenabletoequateromanceandtalentwithmusic.Forinstance,mostofthepeoplewhomakeitinthemusicindustrytodayhavetolookgood.Howtheysoundissecondary.SarahVaughan,BessieSmith,EllaFitzgerald—thosebig,romanticqueensofjazzmusicwouldn’tmakeitintoday’smusicindustry,andthat’sashame.Weneedtoteachyoungpeopleaboutthealternatives.

8.

Aroundtheworldpeoplemakemusicthat,ifyoulistencarefullytoit,soundsalittlelikethecadenceoftheirlanguage.I’dcallitfolkmusic.WhenI’mawayfromhome,Imakeapointoflisteningtoregionalfolkmusic,notwhat’sontheradio.

9

Thesamemusicisontheradioallovertheworld,andtheAmericansoundisoverwhelming.Eventhepopmusicthat’sproducedandcreatedinforeigncountrieshasthatAmericanbeat,thatunderscoreoffunk.Asamusician,I’mnotinterestedinhearingrecycledversionsofthesamegenreoverandover.Anymusicthatdoesn’thaveadevelopmentsectionjustisn’tinterestingtome.

10.

Themusicpresshassomuchtointroducethesedays,andjazzisjustasmallfractionofit.Becausesomepeopleareintimidatedbyjazz,theydon’tcoveritunlessit’sabigname.newjazzmusiciansdon’tgetmuchofbreak.Alotofeditorsdon’tsayanythingaboutjazzthesedaysunlessit’sMarsalis.That’sashame.WhatVH1isdoingwiththeirSavetheMusiccampaignisphenomenal.They’regettingalltheseinstrumentsouttoneedykids.It’sthekindofthingallnetworksshouldbedoing.

A篇

1.

1,3,5

1,3,5E解析:D.Gruber喜欢帮助受虐待的孩子,E篇的标题Thescarsofanabusedchildcanstaywithusallhislife,故此答案是E。2.B解析:IrenePonb喜欢写冒险故事,与B篇一个成功的作家相一致,故此答案是B。3.D解析:Nielson想找早晨的工作,和D一致,鼓词答案是D4.C解析:J.Barnes最近遭到抢劫,需要了解保护知识,C篇正好介绍这些,故此答案是C5.

1,3,5A解析:A篇和书信中都提到了L.A.Parent.,故此答案A。B篇6-10BACFE

高三语文小说阅读方法指导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高中教案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高三语文小说阅读方法指导”,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高考小说阅读解题方法例说
【考情分析】
小说是一种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多角度、多层次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作为阅读命题材料,在07高考中已占有一定的比例,如海南、宁夏卷的《林冲见差拨》,湖北卷的《日月行色》等。08《江苏考试说明》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列入了必考内容,且明确说明“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而江苏高考多年来一直以散文为阅读文本,因此,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新高考中,小说阅读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小说阅读的取材多以微型小说为主,考查侧重点主要在于概括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等,考生应对其相关内容和作用了如指掌。
【相关知识链接】
1、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2、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三要素。
3、人物塑造方面:
辨析人物描写的方法,除了外貌(肖像、神态、服饰)描写,动作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直接描写外,还要注意其它人或景的烘托。《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外貌描写非常传神;《项链》开头路瓦栽夫人的心理描写十分逼真;《药》中华老栓买药时,黑衣人的动作描写形象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认识和评价人物的性格、品质、典型性、社会意义、作者的感情倾向等。《装在套子里的人》的结尾,写到别里科夫死后才一个月,生活又变得沉闷,清楚地表明了别里科夫是个典型人物,只要专制制度还在,别里科夫式的人物便不可能死绝。《阿Q正传》那叫读者笑中有泪的精神胜利法,明显地表达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倾向。
4、情节结构方面
辨析五个w,即谁(who)、什么事(what)、什么时候(when)、什么地方(where)、为什么(why)。
懂得情节结构中的对比、悬念、倒叙、插叙、出人意料的结尾等等。如《祝福》,采用了倒叙的结构形式,从祥林嫂临死前的肖像写起,再回顾祥林嫂初来鲁镇的情景.再次到鲁镇的经过等等,设置了悬念。《项链》出乎意料之外的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理清线索(明线、暗线)。多数短篇小说都只有一条线索,但也有一部分短篇小说设置了两条线索。如鲁迅的《药》,为了表明群众的愚昧,设置了买药、吃药、谈药、药效这条明线;为了表现辛亥革命,又设置了革命者被杀、革命者的血被吃、革命者成为闲人的谈资这条暗线。再以两条线的交织表现了群众的愚昧、革命者的悲哀。
5、环境描写方面
自然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背景,烘托人物心情。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社会关系特征,人物活动的背景等。《祝福》《阿Q正传》开头的环境描写,把故事发生的背景、时代、社会关系作了明确的交代。
6、主题内容方面
小说一般是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的。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2)、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3)、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4)、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7、语言
小说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欣赏的媒介,又是欣赏的对象,出题者有时会让我们欣赏遣词造句的奇妙,有时会让我们领悟语言的言外之意,含蓄之美,有时让我们初步感知作家的语言风格。

三、规律点拨:
小说阅读训练题型

(1)、人物形象塑造的考查
误区:分析人物形象时,不从实际出发,过分拔高人物的思想品质;没有立足原文,无中生有,概括出原文中没有的东西;以偏概全,不能全面分析评价人物。
解题思路应分四步走:
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2)、重要情节(细节)作用的分析,解题时要注意其思考的方向:
①、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
②、是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
③、是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首先找到环境描写的语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处于不同的位置的环境描写其作用将会是不同的。然后再概括所描写的环境。
分析环境描写作用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借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②、增添或烘托某种气氛;
③、衬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等。
④、有时有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
⑤、揭示主旨
(4)、思想内容(主题)和写作技巧的鉴赏和评价。理解主题主要看重要情节和主要人物;而小说主要的写作技巧也表现在重要情节的安排和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把握主题时,不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避免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没有认真阅读原文,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硬套,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这是学生做这类题最大的误区。
鉴赏评价小说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时的误区是,过分拔高小说所表现的主题和哲理;偏激地看待创作技法的成败,认为一发表的文章总是好的,不敢提出批评的意见;以自己头脑中固有的观念看待作品和作者,要求作品和作者符合自己先入为主的思想观念;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评价小说的标准,合自己口味的则说好,否则,就说不好。
(5)、重要词语、关键语句的理解与散文的阅读差不多,这里不再赘述。

【试题示例】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一轮质量检测题)
看病
一碟
年轻的白大褂微笑着把林森请到了桌前。
林森身体好。以前在农村时,就没上过医院,没想到一调进城里,身子骨就像放了大量的酵母菌,一个劲儿地发酵膨胀,到现在连楼梯都快爬不动了,他不得不来到陌生异常的市中心医院来检查身体。挂了号,刚跨进候诊室,就被并不认识的值班医生像熟人一样请到桌前。年轻的白大褂一边给林森把脉,一边跟他拉呱儿。原来白大褂在市报和电视上见过林森,知道他是市里的主要领导,所以林森一进候诊室就被他认出来,受到了一次莫名其妙的优待。谈话中林森也就知道了白大褂的姓名——魏力,并且得到了他的一张名片。
“魏大夫,我的病……”林森见白大褂专心扯闲篇,觉得有必要提醒他一句。
“脂肪积聚症。没啥大问题,运动量少的人一般都容易得这病。年轻的白大褂谦恭地微笑着,说:“您叫我小魏吧。在您跟前我是小字辈。”
小魏大夫手脚麻利地开了张药方递给林森,说:“别坐车,上下班步行,一个月后我再给您复诊。没问题的,主要是运动疗法。方子上的药只起辅助治疗的作用。”
林森很高兴,为了自己的病,为了医生优质的服务。他告别了谦恭地送他出门的小魏大夫,步履轻快地走出医院,对在外面等候他的司机小景说,他不坐车了,他要走路治病。
林森的路走得很顺畅,但始料未及的是,随着时间的延伸,他竟走出了不少流言飞语。有的说,林森犯了严重的错误,被市长拍着桌子骂了一顿,要撤职呢。
有的说,林森贪污受贿经济上有大问题,正在停职审查呢。
这些话有一部分传到林森的耳朵里,林森觉得可笑。他相信,身正不怕影子斜,半夜敲门心不惊。那些谣言,让它们怎么生就怎么灭去吧!
所以林森就继续走他的路。
林森有一个女儿。女儿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成了待业青年。市环保局闻讯,派人专程来到林家,说本单位缺人,如果可以的话请她去局办做职员。女儿很高兴,林森当然更高兴。可近来不知咋的,环保局又一个劲儿地找各种借口延宕,急得女儿老往环保局跑。
最后一次,女儿是哭着回来的。回来后就劈头盖脸地数落父亲,接着又半跪着哀求父亲不要再步行了,并且要争取多上几回市报和电视。
林森莫名其妙;这与女儿的工作有啥关系?
女儿稍稍平静下来,断断续续说出了原因。原来环保局的人被她缠得没法,才亮出了底牌:你爸爸要完了,我们还要你干啥呀!
林森听了,气得面皮紫涨,拍着桌子直吼:“岂有此理!真是岂有此理!”他转过头来安抚女儿:“不要紧!啊,不要紧,爸爸给你安排个更好的工作,咱不跟那些势利小人一般见识!”
哄得女儿高兴了,林森心头却沉重起来。积毁销骨,真是人言可畏啊!他终于领教到了谣言的厉害。
为期一月的“运动疗法”总算结束了,林森眼前浮现出小魏医生谦恭的微笑来,他心情轻快了许多,这个小魏不错,他想,有机会一定跟卫生局说说,表扬表扬。这样的年轻人如今不多了。
到了医院候诊室,林森把挂号单递给了小魏医生。
和一个月前一样白皙英俊的年轻白大褂这次没有了微笑,他面无表情地打量了一眼挂号单,把它拂下地来:“排队去。”
林森弯腰拾起挂号单,想了想,又掏出魏医生的名片递过去,笑着说:“小魏,不,魏大夫,你忘了我啦?我是林森呀!上个月……”
“什么上个月下个月的!”白大褂的脸板得像青石板,“要遵守医疗公德,按先后顺序一个一个来,懂不懂啊?下一个,王瑶……”
看着再一次被拂下地的挂号单和名片,林森蒙了。少顷,他似乎明白了什么,血涌上了头顶。他大踏步走到候诊室中央,从衣兜掏出小巧的手机,啪啪啪按了几个数字,凑在耳边大声吼到:“小景,我是林××。你马上把车给我开到市中心医院来!不,给我开加长林肯!”

1.小说中塑造的“魏力”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作者为塑造这一人物主要使用了哪些表现技巧?请简析。(6分)
2.小说的主要情节是“看病”,但中间却写了“林森女儿找工作一事”,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
3.文章的结尾写到了“林森”的动作及语言,请简析这些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
4.小说以“看病”为题,有何含义?请简述。(4分)
【题目解析】
1.本题考查欣赏小说的形象、领悟小说艺术魅力的能力。题目要求“简析”,首先要抓住文中林森前后两次看病时魏力的表情、动作、语言等方面的细节,分析其前后不同的态度和表现,再来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1)趋炎附势见风使舵(2分)(2)主要使用了对比、细节描写。(2分)小说叙写了林森前后两次看病的情景,抓住魏力的表情、动作、语言等方面的细节进行描写,形成前恭后倨的强烈对比,突现了人物的性格。(2分)

2.本题考查鉴赏小说表现技巧的能力。分析某个情节在全篇小说中的作用,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对刻画人物的作用,二是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三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参考答案:这一情节揭示了趋炎附势的普遍现象,深化了主题;(2分)也为下文林森心理的变化作铺垫。(2分)

3.本题考查欣赏小说的形象的能力。人物心理描写通常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直接的内心世界刻画,二是间接的心理描写,也就是通过人物的言行甚至环境写心理。分析“林森”的动作及语言时,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的情节和人物的身份。
参考答案:被魏力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所激怒,官权意识被唤醒且又恨恨不平的心理。(4分)

4.本题考查对小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的探究能力。探究小说标题的丰富意蕴,主要还是从情节入手,分析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追溯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写作主题。
参考答案:表面意思是指林森两次看病这一情节主体,(1分)深层含义是指林森由此看到了社会的病态及由此引发的自己心态的失衡。(3分)
【能力迁移】
1、烛心
①乔迁新居,还没收拾完毕,突然停电了,室内一片漆黑。
②“笃、笃、笃”,小薇刚摸到蜡烛和火柴,门外便传来了敲门声。
③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仰着小脸,背着手:“阿姨,你家有蜡烛吗?
④怎么?刚搬进来第一天就支使孩子来借东西!真是欺负新来,这怎么行?今天借给他家蜡烛,说不定明天又来借葱、蒜之类的。不,不行!小薇的脑筋急速地转着。
⑤“哎呀,真不巧,阿姨刚搬来,也没有蜡烛。”说完就准备关门。
⑥“阿姨,你看,我妈妈让我送来的。”小男孩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抽出手,高高地举着两根粗粗的蜡烛。
⑦面对孩子澄澈的眼睛,小薇一下子惊呆了,继而无力地倚着门,双手捂面,不敢与孩子对面……(李丰春/文)
16.本文所设置的悬念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文第四段是什么描写?(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本文主要表现的人物是谁?其性格特点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阿姨,你家有蜡烛吗?(3分)
17.心理描写。(3分)
18.小薇和小男孩妈妈。小薇的性格特点是:处世冷漠,多疑,以致误解。小男孩的妈妈:热心肠,与人为善。(6分)

2、最后一片绿叶
凌仕江

谁能想到一片普通的叶子会把两个人的情感连在一起呢?
那是我从军以来到的第一个边防连队,也是我军旅生涯最后一个让人念念不忘的远在天边的连队。那里不长树,我们每天只能欣赏风雪和尘土。连队唯一的一棵树是我们费尽心思从一百多公里远的村庄移植过来的梧桐。
每年一次的老兵退伍工作都在梧桐叶飘零的冬天举行。进入11月,服役期满的老兵喜欢聚在阳光下,数一片片被寒风刮落在地的叶子。自从我由八班抽调到连部当文书后,工作明显比以前繁琐起来,我再也没空陪老兵数叶子了。这一天,我刚统计完连队新的花名册后,便奉命对退伍老兵的行李进行安检。
我是个特别受领导信任的人,平时对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都完成得十分出色。这次安检事关重大,出了差错,关系到连队的荣誉,不仅退伍老兵上不了飞机,还要处分安检人员。于是,我把眼睛睁得比任何时候都大,仿佛一粒尘埃也躲不过我的视线,生怕一粒脱壳的“花生米”成为隐患。
安检快要结束时,排在倒数第二的那个老兵拎着行李站在我面前,神情很不镇定。我请他打开提包接受检查,他却呆呆地望着我,那眼神像是在求我替他保守什么秘密。凭经验,我猜想他的提包里可能有违禁物品,请他立即打开提包接受检查。他紧张地瞟了我一眼,依然没有打开包。我急了,立马将此事向保卫股作了汇报。
保卫股火速跑来两个高大的干事,将这个退伍兵叫到了一边查问。我小心翼翼地打开他的提包,物品逐件被我抖落在地。这些物品有藏药、哈达、松耳石项链等。其实,这些东西对于任何一个在青藏高原当过兵的人来说,算不上什么违禁物品,许多老兵告别西藏都要买点回去,送人作纪念。我搜遍他的包中包,未能找到一颗哪怕是从地底下挖出来的生了锈的“花生米”。最后,我把他的提包翻了个底朝天,谁也没有想到,包里居然会飘出一个信封,我拾起一看,信封上什么字也没写。
风过无声。
打开信封,我发现里面是一片用塑料袋保鲜的树叶,树叶中间贴着一张小照片,是个笑容可掬的女孩……事后,我才得知,就在这个老兵退伍前的一天,他的未婚妻死于乳腺癌。
当时,所有在场的人都惊呆了。战友们纷纷接过镶在绿叶上的照片,表情很复杂。很快,照片传到了营长手里。正准备登车送退伍老兵前往机场的营长看见照片,突然一转身抱着老兵哽咽起来:我们,是我们对不住你呀……原来,两天前营长就接到老兵家里发来的电报,说他未婚妻不行了。营领导在会上反复强调:老兵退伍在即,谁也不要让他带着悲伤踏上归途。没想到,老兵早就得知自己的未婚妻患了绝症,直到连队宣布退伍名单时,他也没向任何人透露此事,只是悄悄摘走树上为数不多的一片绿叶安慰期待中的未婚妻。
送行的战友知道老兵的心事后,情不自禁地抱紧了他。面对一双双潮湿的眼睛,老兵异常平静地举起右手向大家敬了个礼:亲爱的战友们,我就要离开军营了,原本我的未婚妻是不允许我退伍的,她要我等着她上高原来看我们连队里种活的第一棵树上的绿叶……
听了他的话,我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将所有物品整齐地放回老兵的提包里。经过请示,连队官兵一致同意,特批我将树上最后一片泛绿的叶子摘下送给老兵的未婚妻。
那个冬天,所有的树叶没有枯黄,它们一直绿在我的记忆深处,绿在连队每个战友的心中。

1.首段“一片普通的叶子会把两个人的情感连在一起”一句中,“两个人的情感”具体指什么?“普通的叶子”在此起什么作用?
2.末段画线句子有怎样的蕴意?
3.第二段写战友们从很远的地方移植梧桐,第三段写退伍老兵在阳光下数落叶,这些在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
4.本文直接写老兵,间接写他的未婚妻,对两人之间的情感点染十分到位,这源于作者娴熟地运用了“藏”的艺术。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1.退伍老兵对病重的未婚妻的抚慰之情、未婚妻对守卫边防的未婚夫的牵挂之情;凝聚感情。
2.运用诗意的联想,表明退伍老兵与未婚妻的真挚感情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力量,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3.前面写战友移植梧桐,表明梧桐的珍贵;接着写老兵们在阳光下数落叶,蕴含着他们对军营生活的留恋之情。这些对后面写那位退伍老兵的行为以及他与未婚妻的真挚感情作了得当的铺垫。
4.这种“藏”的艺术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退伍老兵在临行之际“藏”绿叶。第五段中写老兵拎着行李,“神情很不镇定”,“呆呆地望着”,“紧张地瞟了我一眼,依然没有打开包”,这些细节描写设置了悬念,把一片蕴含真情的绿叶“藏”得很严实。二是退伍老兵隐瞒未婚妻患绝症的消息,未向任何人透露。这种强压悲痛的“藏”,显示了他刚强、坚毅的性格。本文运用“藏”的笔法,增添了行文的可读性,也有助于主旨的深化。(答题时只答一个方面即可)

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4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所以你在写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4”,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六、(08辽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书院教育,是宋元明时期最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形式。“书院”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不过,那时的书院主要还只是编书、藏书以及读书的场所。作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教育场所的书院,是到宋代才出现的。当时,刚刚经历五代十国战乱,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一些思想家也需要自己的宣传阵地,以私人讲学为核心的书院教育,就顺应这种时代需要而出现了。宋代书院教育,以其官私结合的教育体制以及完善的教育组织形式,呈现出与古代私学大不相同的面貌。不仅如此,书院教育与宋代官学之间也有较大区别。虽然书院也选用儒家经典作为教材,但它更侧重于引导生徒修养品性、增长才识,而不是为了适应科举。不过,书院的教学内容又都不出北宋官学以及科举所要求的范围,也正因为如此,书院能够得到宋代官府的鼓励,并获得长足的发展。
书院教育直接影响了宋代学术的发展,成为宋代理学发展的摇篮。一方面,书院中掌教的“山长”,一般都会把自己的思想定为书院的教育宗旨,以此来聚集生徒,开展讲学活动。书院生徒在聆听山长集中讲学、向山长请教以外,还有充分的时间组织自学和学术讨论,这种浓厚的探讨学问的风气为思想和学术的发展留出了很大余地。另一方面,书院中的讲学内容既包括掌教者个人的学术思想,也包括正统的儒家经学思想,还包括一些后来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民间思想。书院因此而成为各种思想和学术交流的场所,书院之间更以学术论辩、讲学交流等形式,促成不同思想和学术的深入研讨和互相影响,从而为宋代理学的成熟准备了条件。此外,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始掌教各大书院,推动了书院教育与学术研究结合的进程,也促进了理学的传播与深入发展。著名的理学家陆九渊曾经受邀前往白鹿洞书院讲学,他讲授《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听讲的人都很感动,甚至于有听讲者为之落泪。书院交流的盛况以及书院教育推行理学思想所形成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5.下列有关“宋代书院教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书院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以官私结合体制和私人讲学为主要特点。
B.宋代书院教育是顺应战乱后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以及思想传播的需要而出现的。
C.宋代书院教育中选用的教材与官学相似,但其人才培养的标准与官学大相径庭。
D.宋代书院教育的教学内容能够符合官府的要求,因而能有机会获得长足的发展。
答案 C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和宋代都有“书院”这一名称。不过,唐代的书院和宋代的书院是名同实异的关系。
B.宋代书院中的生徒要集中聆听山长讲学、向山长请教,并在山长的组织下开展自学和讨论。
C.书院中的私人讲学、学术讨论及书院间的学术论辩、讲学交流,是宋代书院中常见的教育活动。
D.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始掌教各大书院,书院的这种变化,有利于书院教育与学术研究的相结合。
答案 B
7.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A.作为教育体制的宋代书院,与此前的古代私学既相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
B.宋代书院中的生徒,对当时朝廷科举考试的总体要求,大致上也能够适应。
C.一些民间思想,往往通过书院教育的途径来实现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目的。
D.在书院的讲学交流中,不同思想和学术相互影响,都有机会得到发展完善。
答案 C
七、(08江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纯朴的嗜血者
我对李逵有一种很复杂的感情。这个莽大汉匍匐在底层,却活得洒脱奔放、无牵无挂,而且那么坦荡率真,敢爱敢恨敢作敢当,简直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全无心机的大男孩。在许多方面,他身上凝结了底层人的可贵品质。可是,情感的亲近是一回事,理性的选择又是一回事。甘于平庸生活的人,谁愿与李逵为邻?他就像一枚“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突然爆炸,将你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幸福一股脑儿埋葬。
李逵为什么会让人害怕?也许是他过于无拘无束了,破坏的能量太大了。鲁迅说过:“李逵劫法场时,抡起板斧来排头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水浒》作者却用欣赏的笔调,浓墨重彩地托出了一个“嗜血者”形象:他的板斧向来是“排头砍去”,而且动不动就“杀得手顺”。在这种状态下,是没有是非曲直好说的。《水浒》虽然处处是刀光剑影,但快意恩仇,几乎没有悲悯色彩,连那个年仅四岁“生得端严美貌”的小衙内的死也径直写作“小衙内倒在地上……只见头劈做两半个”。制造这一幕的正是“黑旋风”!也许为了逼使朱仝上山入伙,无论哪个梁山好汉对一个小孩的生命都是不屑一顾的,但这种超过正常人心理承受度、毫无必要的杀戮,似乎只有李逵去做才合适。
李逵崇尚暴力,流血越多,越是兴奋,但他并不像一般的流氓无产者那样浑身充满无赖气息,反而那么纯朴,纯朴和嗜血在他身上奇怪地统一起来了。他嫉恶如仇,最看不惯以强凌弱,哪怕是最崇敬的大哥宋江欺凌弱小,他也会义无反顾地挥斧砍去。嗜血者当然让人恐惧,而一个纯朴的嗜血者除了带来恐惧,还让人困惑。为什么这两种迥异的特质可以统一在李逵身上?其实并不奇怪,因为李逵完全不把生命当回事。他把杀人和流血看得像一场游戏,甚至可以拿自己的脑袋做赌注,“脑袋掉了碗大个疤”,仿佛大家脖子上顶着的不过是割了一茬还可以再长的韭菜。在一个全然不知怜惜生命的人的眼里,旁人难以理解的血腥行为也就变得自然和正常了。
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
16.下列对文中“纯朴”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指活得洒脱奔放、无牵无挂、坦荡率真,敢爱敢恨敢作敢当,全无心机。
B.指不像一般的流氓无产者那样充满无赖气息,只是无拘无束,崇尚暴力。
C.指快意恩仇,杀得手顺时对一个“端严美貌”的小衙内也没有悲悯之意。
D.指动辄拿自己的脑袋做赌注,仿佛脖子上顶着的是割了一茬还可以再长的韭菜。
答案 A
17.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纯朴的嗜血者”这一论题,结合李逵的所作所为,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论述。
B.通过探讨嗜血者既让人恐惧又让人困惑的特质,文章由对李逵这一形象的分析递进到对梁山好汉嗜血行为的反思。
C.李逵嫉恶如仇,又往往不讲是非曲直;既看不惯以强凌弱,又常常不分对象大肆杀戮。这是作者所要着力分析的矛盾。
D.在一个不怜惜生命的人眼里,许多正常人难以理解的血腥行为就会变得自然和正常。这是作者最终提出的观点。
答案 C
18.本文认为《水浒》作者对李逵持什么态度?本文作者对李逵持什么态度?引用鲁迅的话有什么作用?
答:
答案 (1)本文认为《水浒》作者对李逵的行为持欣赏态度。(2)本文作者在情感上亲近李逵,在理智上则否定李逵。(3)鲁迅的话与《水浒》作者态度形成对比,是本文作者观点的一个有力论据。
19.“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这句话如何理解?
答:
答案 (1)应当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珍惜他人的生命。(2)反对滥用暴力。(3)李逵这类人物在现实生活
中破坏性太大,“活在书中”可以对人们起警醒作用。
八、(08山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图腾与社会制度的产生
从历史上各民族的图腾崇拜来看,图腾是某种社会组织或个人的象征物。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图腾制度,是规范人行为层次的社会组织系统。正如英国学者里弗斯所说,图腾制度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拉德克利夫也认为图腾制度为有关社会提供了一种基本的组织原则。
图腾制度是图腾文化的一个方面,它不仅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而且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
图腾产生之前的原始群尚处在自然状态中,各群体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因此也就不可能有什么组织原则。图腾产生之后,每一个群体以一种图腾作为名称和标志,而且同一部落的各群体的图腾互相不重复。这是当时约定俗成的社会组织原则。法国学者倍松说,图腾制度“把各个‘个人’都区分属类,造成一种‘图腾的户籍制’,所以这种制度是一种真正的社会组织制度,而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的维持为基础”。所以,图腾制度可以说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
斯库耳克拉夫特用“图腾制度”来表示氏族制度。对此,摩尔根认为:“倘若我们在拉丁语和希腊语中都找不到一个术语来表达这种历史上已经出现过的制度的一切特征和性质,那么,‘图腾制度’这一术语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而且使用这个术语亦自有其便利之处。”在这里,斯库耳克拉夫特和摩尔根都认为图腾制度就是氏族组织制度。其实,两者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图腾制度产生于氏族之前,而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过去形成的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尤其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实行图腾制度。
图腾制度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每一个社会组织都以图腾——动物、植物、无生命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作为名称和标志。第二,同一部落的各个群体,图腾互相不重复。如印第安人波塔瓦塔米部落有十五个氏族,其图腾分别为十五种不同的动物。第三,同图腾者皆为亲属。根据图腾组织制度,一个部落内各群体的图腾各不相同,但不同部落的群体,图腾允许重复。在约四十个印第安部落中,以熊和狼为图腾的氏族分别有三十多个。这些部落不同而图腾相同的氏族,不管是否有血缘关系,彼此都视为亲属,认为同出于一个图腾祖先,相互间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我国白族虎氏族成员也认为同图腾者皆为亲属,如出门在外,虽素不相识,但只要是以虎为图腾的,便亲如兄弟,生死与共。
图腾制度在形成之后,随着图腾文化的发展而日臻完善,并随着图腾文化的衰亡而为其他社会组织制度所代替。
6.本文认为图腾制度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A.拉德克利夫认为图腾制度为有关社会提供了一种基本的组织原则。
B.图腾产生之后,处在自然状态中的原始群的每一个群体以一种图腾作为名称和标志,形成了当时的社会组织原则。
C.图腾制度把处于自然状态的原始群中的各个“个人”都区分属类,造成一种“图腾的户籍制”。
D.图腾制度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的维持为基础,是一种真正的社会组织制度。
答案 A
7.下列对图腾制度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制度,图腾制度产生于氏族制度之前,是当时用来规范人行为层次的社会组织系统。
B.每一个社会组织都以动物、植物、无生命的自然物等实物为图腾作为自己的名称和标志。
C.同一氏族的各个部落的图腾不能互相重复,是图腾制度约定俗成的社会组织原则。
D.部落不同而图腾相同的群体,同出于一个祖先,彼此都视为亲属,相互间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
答案 A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图腾制度是图腾文化的一个方面,整个图腾体系就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
B.摩尔根认为,倘若在拉丁语和希腊语中都找不到一个术语来表达氏族组织制度的一切特征和性质,用“图腾制度”这一术语也是可以的。
C.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全都实行图腾制度。
D.图腾制度形成之后,随着图腾文化的发展而日臻完善,但随即为其他社会组织制度所代替。
答案 B
九、(08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诗与直觉
朱光潜
无论是欣赏或是创造,都必须见到一种诗的境界。这里“见”字最紧要,凡所见皆成境界,但不必全是诗的境界。一种境界是否能成为诗的境界,全靠“见”的作用如何。
诗的“见”必为“直觉”。有“见”即有“觉”,觉可为“直觉”,亦可为“知觉”。“直觉”必须是对于个别事物的知,“知觉”必须是对于诸事物中关系的知,亦称“名理的知”。例如,看见一株梅花,你觉得“这是梅花”,“它是冬天开花的木本植物”,“它的花是香的,可以摘来插瓶或送人”等等,你所觉到的是梅花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就是它的“意义”。意义都从关系见出,了解意义的知都是“名理的知”,都可用“A为B”公式表示出来。认识A为B,便是知觉A,便是把所觉对象A归纳到一个概念B里去。就名理的知而言,A自身无意义,必须与B、C等发生关系才有意义。我们的注意不能在A本身停住,必须把A当作一块踏脚石,跳到与A有关系的事物B、C等等上去。但是所觉对象除开它的意义之外,尚有它本身形象。在凝神注视梅花时,你可以将全副精神专注于它本身的形象,就像注视一幅梅花画似的,无暇思索它的意义或是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时你仍有所觉,这就是梅花本身形象在你心中所现的“意象”。这种“觉”就是克罗齐所说的“直觉”。
诗的境界是用“直觉”见出来的,它是“直觉的知”的内容而不是“名理的知”的内容。比如说崔颢的《长干曲》,你必须在一顷刻中把它所写的情境看成一幅新鲜的图画,或是一幕生动的戏剧,让它笼罩住你的全部意识,使你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玩味它,以至于把它以外的一切事物都暂时忘去。在这一顷刻中你不能同时起“它是一首唐人五绝”、“它用平声韵”、“横塘是某处地名”、“我自己曾经被一位不相识的人认为同乡”之类的联想。这些联想一发生,你立刻就从诗的境界迁移到名理世界和实际世界了。
这番话并非否认思考和联想对于诗的重要。作诗和读诗,都必用思考,都必起联想,甚至于思考愈周密,诗的境界愈深刻;联想愈丰富,诗的境界愈完美。但是在用思考起联想时,你的心思在旁驰博骛,决不能同时直觉到完整的诗的境界。思想与联想只是一种酝酿工作。直觉的知常进为名理的知,名理的知亦可酿成直觉的知,但决不能同时进行,因为心本无二用,而直觉的特色尤在凝神注视。读一首诗和作一首诗都常须经过艰苦思索,思索之后,一旦豁然贯通,全诗的境界于是像灵光一现似的突现在眼前,使人心旷神怡,忘怀一切。这种现象通常被人称为“灵感”。诗的境界的突现都起于灵感。灵感亦并无神秘之处,它就是直觉,就是“想象”,也就是禅家所谓的“悟”。
一个境界如果不能在直觉中成为一个独立自足的意象,那就还没有完整的形象,就还不成为诗的境界。一首诗如果不能令人当作一个独立自足的意象看,那还有芜杂凑塞或空虚的毛病,不能算是好诗。古典派学者向来主张艺术须有“整一”,实在有一个深埋在里面,就是要使在读者心中能成为一种完整的独立自足的境界。
(本文有删改)
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A.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从事物间的联系中概括出来的意义,都不属于“直觉”。
B.“知觉”可用“A为B”的公式表示,就“名理的知”而言,A自身没有意义。
C.“‘直觉的知’的内容”的获得并非易事,全靠读者的思考与联想来完成。
D.灵感就如同禅家所说的“悟”一样,常常突现于眼前而非艰苦思索的结果。
E.在古典派学者看来,“独立自足的境界”应当包含在艺术须有的“整一”之中。
答案 CD
13.下面对诗的赏析,符合“直觉的知”的一项是()
A.在欣赏《诗经蒹葭》时,注意到了韵脚变化和重章叠唱的特点。
B.在欣赏曹操《观沧海》时,领悟到了诗人当时的志向与理想。
C.在欣赏杜甫《望岳》时,感觉到了泰山的巍峨高大、雄伟壮丽。
D.在欣赏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时,体味到了西湖深厚的文化积淀。
答案 C
14.在“诗的境界”形成的过程中,只能有“直觉的知”而不能有“名理的知”。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答:
答案 这种说法不正确。在“诗的境界”形成过程中,思考与联想必不可少;通过思考与联想,“直觉的知”可进为“名理的知”,“名理的知”也可酿成“直觉的知”。
15.“见”升华为“诗的境界”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
答案 (1)由“见”到“直觉”,并依靠“直觉”发现“诗的境界”;(2)处理好“直觉的知”与“名理的知”
的关系,二者不能同时进行;(3)重视“灵感”在“诗的境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4)强调“独立自足的
意象”在“诗的境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十、(08宁夏、海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变形”,是相对于“常形”而言。“常形”是指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正常自然形态;“变形”是指客观物象反映到艺术中的形态的改变。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物象的形态有时会出现变异,例如两头蛇、三脚鸡等,这种“变形”虽然怪异,但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表现中所发生的变化及其美学意义。
艺术上的“变形”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从广义上说,任何种类和流派的艺术,不论其创作思想和手法多么不同,它所塑造的形象较之原型都会有某些强调、选择、集中乃至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说,变形乃是艺术反映生活的一种普遍现象。不过一般地说,艺术上关于“变形”的观念是指狭义的“变形”,它表现为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例如杜甫的《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宋代科学家沈括(字存中)分析道:“四十围乃是径七尺,无乃太细长乎?此亦文章病也。”沈括生得太早一些,他不懂得艺术变形的美学意义。比沈括稍晚的王观国有所不同,他说:“‘四十围’、‘二千尺’者,姑言其大且高也。诗人之言当如此,而存中乃拘拘然以尺寸较之,则过矣。”其实,古代诗歌中这类“变形”甚多,诸如“黄河之水天上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等等都是。当然古代诗人很懂得运用夸张的手法,可是未必有自觉的“变形”观念。
宋元以来,“变形”的美学观念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到明清戏曲中,舞蹈程式和脸谱等都是对生活常态的改变,如脸谱中用红表忠烈、白表奸诈,舞蹈动作鸣冤叫屈时甩发,生离死别时跪步等。这些“变形”大大丰富和增强了戏曲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力。
艺术作品中的“变形”是创作者主观感受的一种强化,因此艺术家们常用“变形”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例如清初八大山人的《鱼鸭图卷》,鱼、鸭的眼眶变成了圆形,眸子有的画成绿豆小点,有的画成圆弧线,传达出“白眼看天”的蔑视情绪。这种“变形”美学的本质,是对于传统道德,特别是对于理学的反叛,是人性的高标,个性的张扬。
(摘编自曾祖荫、曾新《怪异:明清启蒙美学之特征》)1.下列关于“变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观物象在现实中具有正常的自然形态,艺术上所谓的“变形”,是指客观物象在艺术中表现出来的形态的改变。
B.在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形态偶然会出现变异,由于这一现象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所以人们并不把它称为“变形”。
C.关于“变形”,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表现中所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的美学意义。
D.艺术上所说的“变形”往往是指狭义的“变形”,即指在艺术表现中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
答案 B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杜甫诗“黛色参天二千尺”、李白诗“白发三千丈”等,都只是夸张手法,不见得是自觉的“变形”观念。
B.相对于现实生活,明清戏曲中的舞蹈程式和脸谱是一种典型的“变形”,这种“变形”有利于戏曲的发展。
C.艺术上的“变形”是创作者主观感受的强化,艺术家们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强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D.清初八大山人的《鱼鸭图卷》表现了一种蔑视情绪,反映了他对于传统道德,特别是对于理学的反叛意识。
答案 C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上的“变形”是相对于客观物象的“常形”而言的,可以说“变形”来源于“常形”,有时甚至“变形”就是“常形”。
B.在艺术上,广义层面上的“变形”是艺术反映生活的普遍现象,而狭义层面上的“变形”只是前者的一种特殊现象。
C.王观国认为沈括对于杜甫诗的批评是“拘拘然以尺寸较之,则过矣”,看来王观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变形”美学观念。
D.大致上,中国古代的“变形”美学观念在宋元时代受到人们注意,而到明清时候这种观念在实践中得到了大量的运用。
答案 A
2004~2007年高考题
一、(07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给“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下的定义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被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它强调两个重要的条件:一是“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二是“在本公约中,只考虑符合现有的国际人权文件,各群体、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和顺应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口头传说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所有这些形式都与孕育它的民族、地域生长在一起,构成不可拆解的文化综合体。?
以我国的古琴艺术为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的价值不只在于古琴这种乐器本身,也不限于古琴曲目和弹奏技术,更重要的在于以古琴为聚合点而构建的传统美学特质及哲学意味,并且这种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贯穿于中华雅文化的发展当中。由于钟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的故事是以古琴为依托的,所以不仅深邃感人,而且历久弥新。可以说,知音意识和获得知音的愉悦成为雅士阶层不可分割的一种人生内容,于是音乐境界与生命境界、乐品与诗品文品都互相沟通。而遵循“大音希声”的哲学原理,古琴艺术又将儒家的中正平和、道家的清静淡远融汇于乐曲之中。?
每一项真正符合标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不可能以一个物质符号(比如古琴乐器本身)独立存在。相对于物质符号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那些无形的环境、抽象的宇宙观、生命观更具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遗产非常重要的资源,就语言、民间音乐、舞蹈和民族服装来说,它们都能让我们从更深刻的角度了解其背后的人和这些人的日常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一个人都跟它脱不开关系,因为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他所在社会的传统。
5.下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是被群体或团体认同的文化遗产,也可以是被个人认同的文化遗产。?
B.随着人们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不断创新的特点。?
C.对于世界上那些已经被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个群体和团体都应该具有认同感和历史感。?
D.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体现各群体、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顺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答案 C?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有多少表现形式,都应该与孕育它的民族、地域构成不可拆解的文化综合体。?
B.古琴艺术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凭借的是它所蕴含的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而非其乐器本身、曲目及弹奏技术。?
C.包含着儒家中正平和旨意和道家清静淡远韵味的古琴艺术,追求的是一种“大音希声”的境界。?
D.借助语言、民间音乐、舞蹈和民族服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一个民族及其日常生活。?
答案 B?
7.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雅士阶层之所以能够将音乐境界与生命境界、乐品与诗品文品沟通,正是由于他们具有欣赏古琴艺术的水平。B.一个实物,如果不与非物质的形式,如表演、表现形式、技能等相联系,就不能独立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C.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存在着无形的环境、抽象的宇宙观、生命观,所以它比其他形式的文化遗产更值得保护。?
D.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他所在社会的传统,所以每个人身上都有非物质文化遗产。?
答案 B
二、(07天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企业家对专利有一种顶礼膜拜的心态。对内以为只要有了专利就保护了自己的知识资产,对外则将人家注册的专利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世界上每天都有几百个专利注册成功,也有相当一些专利在诉讼中被判无效。知识产权是私权,本质上是保护排他性权益,有争议是正常的。我们应该尊重保护知识产权的原则和被这些原则认可的技术发明,同样也尊重法律给予他人争辩乃至否定这种保护的权利。所以对具体专利的保护与对自然遗产、文化传统的保护在性质上绝不能同日而语。?
缺乏竞争意识的知识产权战略追求的只是获得专利,这种“唯专利论”让企业围着知识产权转。一些企业、科研机构现在知道着力培养帮助注册专利的人才,而对培养在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懂技术又有法律资格的专利律师,尚未提到议事日程。然而,市场经济告诉我们,虽然花费很大的代价保护专利,但在利益驱动下,竞争对手往往会千方百计地来破解对专利的保护。?
在当今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和科研机构尚处在技术积累期,还必须鼓励多申请专利。在目前已经注册的专利中属于发明类的比较少,而属于实用新型的和外观设计型的较多,这种状况一时难以改变,无须责难。特别是不要轻易把某些专利判定为垃圾专利,因为专利不一定以开发产品或服务为最终目的,全世界的专利总量中只有很小一部分可以实现经济价值。有些专利是出于企业的长期战略考虑暂时不会去产品化,有些仅仅是防止别人进入的篱笆,还有些专利注册行为是为了迷惑对方,或是准备与对方权利交换用的。?
企业的专利战略如果从市场竞争出发,就会有无比丰富的内容。在一定条件下不申请专利也是一种知识产权战略。对十分容易被模仿而又难以赢得诉讼的,不申请专利而将这种技术作为商业秘密加以保护可能更加有利。与专利不同,商业秘密没有义务公开技术内容,保护时间可以没有期限。放弃一部分专利也是一种竞争手段。IBM公司宣布建立一个专利共享平台,放弃价值千万美元的500多项专利,供社会免费使用。这些专利与开源软件开发有关,这样能够做大以开源软件为基础的大量下游企业,为公司自己的产品扩大了市场,其结果恰恰是对竞争对手微软公司的产品构成了重大的挑战。?
5.下列不属于“唯专利论”表现的一项是()
A.把专利数量和规模作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追求的目标,着力培养专利注册人才。?
B.认为有了专利即可有效保护自己的知识资产,别人无权争辩或否定。?
C.积极申请专利,而对有些专利并不急于实现其经济价值。?
D.将所有的技术发明都及时地申报专利,并为之付出很大代价加以保护。?
答案 C
6.下列对本文所主张的知识产权战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符合知识产权原则的技术发明注册为专利,并采取一系列策略维护自己的专利权。?
B.对专利制度难以保护的、易被模仿又难以胜诉的技术发明,可以不申请专利,而将其作为商业秘密加以保护。C.可以通过部分专利共享,做大下游企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D.面对市场竞争,把培养懂技术又有法律资格的专利律师列为远期目标。
答案 D?
7.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专利总量中小部分可以实现经济价值,防止对手涉足或迷惑对手的专利则具有战略价值。?
B.在技术积累期,采取鼓励申请专利的措施后,大多数企业的专利中发明类的多了,实用类的少了。?
C.基于市场竞争的知识产权战略,应主要采取专利以外的手段,比如暂时不将专利产品化、主动放弃部分专利等。?
D.保护具体的专利是为体现专利的公益性,与之不同的是,保护自然遗产、文化传统则是体现其排他性。?答案 A?
三、(07山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龙城”还是“卢城”?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传诵千古的《出塞》,抒发了王昌龄追昔抚今的感慨。一般认为,诗中的“飞将”指西汉名将李广,他长期戍守北部边境,以勇敢战善著称,匈奴呼之为飞将军,一听到他的名字就畏惧、惊退。那么,诗中的“龙城”又指何处呢??
历来唐诗集多作“但使龙城飞将在”。清朝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持此说,认为“唐人边塞诗中所用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此处的“龙城飞将”,“乃合用卫青、李广事。指扬威敌境之名将,更不得拘泥地理方位。而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者”。就是就,“龙城”不过是象征性的地名,并非特指某一具体城邑。?
宋朝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将“龙城”改为“卢城”。为何作此改动呢?阎若璩《潜邱札记》作了解释:“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号曰飞将军,避不敢入塞。右北平,唐为北平郡,又名平州,治卢龙县。唐时有卢龙府、卢龙军。”所以龙城就是右北平,应为卢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唐诗选》即取此说,将“但使龙城飞将在”改作“但使卢城飞将在”,认为卢城即今河北卢龙。但是,无论汉朝还是唐朝,右北平从来就没有称过卢城,只有《汉书西域传》中有一个无雷国,其国王“治卢城,去长安九千九百五十里”。显然,此卢城不是右北平,况且,《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记载的那次威震敌胆的龙城大捷是卫青指挥的,并未提及与李广有关。?
清朝孙洙《唐诗三百首》引《晋书张轨传》的记载:匈奴曾筑姑臧城,“地有龙形,故曰龙城”。据此说,“龙城”是指姑臧城,即今天的甘肃武威。?
张际在《“龙城”考》中则认为,据《史记》《汉书》等多处记载,龙城是匈奴祭祀龙神、祖先之地,地方并不固定,但在匈奴境内统称为“龙城”。汉代史籍往往采用音译,分别被写成“龙城”“笼城”“茏城”“龙庭”,“龙城”可能是音近而误讹为“卢城”,两词实为同义。西汉初年,匈奴连年犯境,汉朝无力抵御,直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起来,才命卫青、霍去病等实施反击。元光六年的龙城一战,首战告捷,一扫汉朝70多年的屈辱,大大振奋了军心民心。龙城之战成为汉朝军民心目中扬威敌境、雪耻大胜的象征。李广是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的英雄,是汉家大将的杰出代表。因此,王昌龄将大捷的象征——龙城,冠于西汉名将的象征——李广头上,将卫青和李广的业绩糅合在诗中,表达杀敌制胜、扬威敌境的意思。?
王昌龄取“龙城”一词,还出于音律的需要,而且字面又瑰奇雄丽,选用了它,使诗句达到了音、义、色俱佳的境地。?
6.《唐诗选》不取“龙城”而用“卢城”,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A.宋朝王安石在《唐百家诗选》中,将“龙城”改为“卢城”。?
B.李广曾做右北平太守,右北平在唐为北平郡,治所卢龙县就是“龙城”。?
C.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的编写者们认为,“卢城”,就是今河北卢龙。?
D.汉代史籍采用音译,“龙城”与“卢城”音近而生误讹,两词实为同义。
答案 D?
7.从体会“但使龙城飞将在”寓意的角度看,以下表述中不含象征意味的一项是()
A.唐人边塞诗中所有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
B.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者。?
C.“龙城”是指姑臧城,即今天的甘肃武威。?
D.将卫青和李广的业绩糅合在诗中,表达杀敌制胜、扬威敌境的意思。?
答案 C?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沈德潜认为,“龙城飞将”是把卫青的事迹加到了李广身上,不能过于拘泥。?
B.无论汉朝还是唐朝,从来就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被称为“卢城”。?
C.张际认为,龙城是匈奴祭祀龙神、祖先的地方,因其地点并不固定,故而在匈奴境内统称为“龙城”。?
D.王昌龄用“龙城”一词,除着眼于诗句的深刻寓意、字面的瑰奇雄丽外,也是出于诗歌音律的需要。?
答案 D? .50/issue)

EFamilyfun

Whatdoesfamilyfunmeantoyou?Crafts?Recipes?Partyideas?Familyfunmagazinedishesuptheseandmoreinterestingactivitiesinover180colorfulpages.Aimedatparentswithyoungchildren,thisenergeticmagazinepromisestoenrichthelivesoffamilies.Reviewsofcomputergames,books,videos,andDVDs,writtenbyexperts,helpparentsfeeluptotheminute.Price:.95(id="article-content1">

高三语文新闻阅读指南复习。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高三语文新闻阅读指南复习”,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实用类文本——新闻
教学目标:1、掌握新闻文体的相关知识
2、学会解读新闻文本的几点方法
教学重难点;学会解读新闻文本的几点方法
教学过程:
考纲分析:
2008年高考考纲明确表明,新闻阅读是属于实用文体范畴。考查包含三个层级能力:一是C层级的分析综合(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二是D层级的鉴赏评价(①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②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③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三是F层级的探究(①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②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③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根据考纲的要求,备考时我们应当关注如下两方面内容:
一、掌握新闻文体的相关知识

(一)新闻的文体特征
1、新闻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2、新闻分类: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新闻等体裁;狭义的专指消息。
3、文体特点:
(1)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2)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3)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①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
多行——引题(引标):交待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
正题(主标):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②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写法常见的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③主体: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躯干。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④结语: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尾。它可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发展趋势作预测;可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
4、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消息文体知识
1、消息: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具有新闻价值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
2、消息的特点
(1)真——真实准确,有根有据,用事实说话。
(2)新——内容要新,新人新事,从新角度说话。
(3)活——生动活泼,鲜明生动,用形象说话。
(4)短——篇幅短小,中心一个,用重点说话。
3、消息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
4、消息的要素:消息(也叫新闻或报道)有五要素,又称“五个w”,即:“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这五个“w”与记叙文的五要素是完全一致的,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
5、消息的写法
一般写法都采用“倒金字塔”式。即先说结果,再说重要事实,最后说次要内容。特殊写法也可采用金字塔式,悬念式,并列式等。

二、解读新闻文本的几点方法
新闻是属于记叙文的一种类型,包含了记叙文的基本特点,解读时我们可以借鉴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但又不能照搬全套。因此,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复习时可采用如下的六个步骤:
1、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
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4、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5、挖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
6、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
按照这六个步骤进行阅读,一般就能逐步达到全面掌握阅读一篇新闻的目的。下面,对这种阅读方法分析介绍:
第一步“看标题信息”,类似作文审题;而“摩揣记叙类型”,则是指阅读的审题目标要比作文单一。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迅。

第二步“抓记叙要素”,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因为新闻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一般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
第三步“理行文线索”,即领悟文章的脉络、顺序,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可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针对考纲当中C层级的分析综合“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考点。

第四步“辨叙述方式”,即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叙述方式,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而通迅的叙述方式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有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这就要求我们阅读时要特别关注了。

第五步“挖中心主旨”,目的是针对考纲当中D层级的鉴赏评价“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和F层级的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这几个考点。

第六步“析表现手法”,是从写作特点方面分析新闻的基本要求,目的是针对考纲当中C层级的分析综合“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D层级的鉴赏评价“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和F层级的探究“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这些考点。一般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烘托、借景抒情、等文学手段,锤词炼句及比喻、拟人等种种修辞方法几个角度去考虑。但由于新闻往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而考试时的阅读时间十分有限,因此一般宜结合新闻对象,抓其中最主要、最突出的来分析。

三、例题讲析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梦碎雅典
杨明 马小林
奥蒂又输了,这次依然输给了坏运气。
这位37岁的牙买加老将具备夺取世界百米冠军的实力已达17年之久,运气却从来没有降临到她的头上。当奥蒂闪着泪花走出第六届世界田径锦标赛赛场时,她追求了一生的梦想化作一场噩梦。
奥蒂已经赢得过20多枚世界大赛银牌和铜牌,参加过5届世界锦标赛,但还从来没有赢得过一次百米冠军。没有任何一个田径选手的付出比奥蒂更多,没有任何一个女子田径短跑选手能在37岁的“高龄”依然在世界赛场上奔跑,也没有任何一个世界名将遭遇到比奥蒂更多的莫明其妙的不幸。
这次大赛前,她以10秒96的成绩排名今年世界第三。奥运会冠军德弗斯和世界冠军托伦斯的缺席,给了奥蒂一次绝好,也是最后一次竞争世界短跑女皇的机会。
经过三轮出色的表现,奥蒂最终站到决赛起跑线前,观众送给她的掌声和欢呼声超过了所有其他选手。她太珍惜这次机会了,这是她人生最关键的一次搏击,就像剑手要毕其全部功力于一击。
奥蒂蹲下了,全场静默着。发令员举起手臂。反常的两声枪响预示着有人抢跑。所有人跑出后都停了下来,只有奥蒂没有听出是犯规的枪声。这对于比赛经验最丰富的奥蒂来说,似乎是不可思议。
起跑通常不好的奥蒂这次飞身领先,她像旋风般地掠过跑道,人们惊呆了。孤独的奥蒂一人奔跑在赛场上,转瞬之间,她已经跑过80米!
在全场观众的惊呼声中奥蒂停了下来。她意识到发生了什么。此时,全场再次静默得反常。在这片静默中,面无表情的奥蒂转身在跑道上慢慢地一步、一步地走着……
人们想起在1993年的世界锦标赛百米决赛中,奥蒂和美国的德弗斯同时撞线,成绩虽然都是10秒82,但金牌却被莫明其妙地判给了对方。站在银牌领奖台上的奥蒂的那双泪眼给世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在1996年奥运会的百米决赛上,历史居然惊人地类似,奥蒂又是在同样的情况下输给了德弗斯。
去年底,疲惫的奥蒂终于决定退役,捧着20多枚在世界大赛上夺得的银牌和铜牌,心怀不甘的奥蒂宣布自己将转做时装设计师。当时,世界上所有的田径爱好者都将深深的敬意送给这位不是世界百米冠军的“女皇”。
奥蒂沉重地走着,一步一个坎,一步一个艰辛。那条百米跑道浓缩了她20多年的运动生涯,全场观众以静默表示着他们深深的同情。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奥蒂没有发脾气,没有沮丧,她的脸上现出坚毅的表情。
她再一次蹲下,再一次使出毕生力量去拼搏,但结局是大家可以预料的(仅获第七名)。
奥蒂以永不服输的精神感动着观众。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海外版》(19970805六版)
19.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4分)
答案: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的导语部分。主要作用有: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0.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文章这样写可以让读者全方位了解这位体坛老将的“坏运气“,更深刻理解奥蒂渴望圆梦雅典的迫切心情,突出奥蒂不屈服于命运的性格特征,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1.怎样理解“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5分)
答案:观众以静默的方式表示他们的深深同情。奥蒂一步一个坎坷,一步一个艰辛,她回到的不只是决赛跑道的起点,也是梦想的起点。
22.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心中,奥蒂人口学不英雄!”请结合奥林匹克精神,谈谈你的认识。(5分)
答案:“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之一,奥蒂的”悲剧命运“令人叹息,她屡败屡战,不向厄运斧头的坚毅与执着,完美地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失败者未必不是英雄,奥蒂虽败犹荣。

(二)阅读下面新闻,完成1—3题
潘建伟和他的六个世界首次
在短短几年里,中国科大的一个人数不多的研究小组竟然能够在世界顶级学术刊物发表36篇论文,对于高水平论文非常稀缺的中国科学界来说,是极为罕见的。在当今中国,发表一两篇高质量、原创性的论文可能并不稀奇,但在竞争激烈的世界科学的前沿牢牢地占据一个立足点乃至制高点,是弥足珍贵的。而这个小组的领军人物潘建伟教授今年才36岁。
第六个“世界首次”
在刚刚过去的10月,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教授领导的小组成了首次在《自然?物理》杂志发表封面文章的中国科学家。在这项最新成果中,潘建伟和杨涛、张强等人首次实现两粒子复合系统量子态隐形传输,并在实验中实现了对六光子纠缠态的操纵。
该项成果是“在大尺度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的长足进展。”《自然》杂志网站称赞道。“这是为装备量子效应在通讯和计算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方法。这种量子态隐形传输技术在将来的某一天使得强大的量子计算机成为可能。”
这是潘建伟小组在量子通信领域内取得的第六个“世界首次”。
“他的工作对于一般人来说是难以理解的,不然会感到更强的震撼力。”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介绍说,潘建伟教授进行着最前沿、最具原创性的基础研究,研究每年都有突破,显示出很强的创新能力。
“现在为了对一个500位的阿拉伯数字进行因子分解,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将耗时上百亿年,而量子计算机只需大约几分钟。人们一旦拥有了一台量子计算机,目前的密码系统将很快破解,毫无保密性可言!”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教授陈增兵的话语中充满了自信。
量子信息专家郭光灿院士则指出,量子通信在未来的国家信息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谁掌握了这个手段,谁就掌握了先机。
不怕输的精神
1970年3月出生在浙江东阳的潘建伟,从小却是个爱玩的孩子。他曾对别人说,父母从小就很重视对他能力的培养,从不限制他做什么,他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感谢我的父母把家搬到了县城,因为到了初中,才发现在农村小学语文基础很差,英语根本就没有学过,初中后才第一次写作文,结果班主任老师只给了40分,当时我是班长,觉得很羞愧。但我有一种不怕输的精神,为了把英语学好,把同学约到家里来学,向老师请教,进步非常快。语文、英语就在那时打下了基础。”潘建伟说。
到了中国科技大学,他更有机会接受全面的教育。“当时班上高考状元就有7个,同学们的素质都很高,我从同学们那里学到了很多,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就是受大学同学的影响。全面发展对我的人生起了很大的作用。”
他很擅于向别人学习,同时保持着良好的心态。他认为,做自己喜欢的事是需要有耐心的,欲速则不达。“我愿意循序渐进地学习、工作。成功了,当然很高兴;不成功,也不觉得失去了什么。我一直很努力,但不拼着命学。”
潘建伟是爱因斯坦的崇拜者,在大学时就喜欢阅读《爱因斯坦文集》。“爱因斯坦的散文是最深刻、最美的,让我坚定了研究物理的决心。让我感觉从简单的事实后面可以找到一个规律,现在、将来不会变。”
一个年轻、成功的团队
2001年起,潘建伟在中国科技大学负责组建了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实验室,该实验室现在已经成为筹建中的合肥微尺度物质国家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科技大学很早就比较重视量子信息研究,因为有学校的支持,我们才能够深入做下去。”
潘建伟和他的团队成员都是30岁左右的青年学者,1969年出生的杨涛教授是年龄最大的一位,杨涛教授介绍说:“五个教授虽然学科背景不同,但大家在一起工作很愉快。潘建伟在理论和实验领域都有研究,我的学科是电子学,陈增兵、郁司夏偏重于理论,杜江峰研究核磁共振和量子博弈,我们的知识是互补的,在学科交叉中才有新的生长点。”
在团队里,潘建伟是一个出色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他的同事陈增兵教授说,潘建伟很有激情,很会鼓励大家愉快地工作。作为一位领军人物,他的眼光独到,具有前瞻性。
陆朝阳是潘建伟的博士生。在他眼里,潘老师和蔼、亲切,第一次见面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本来没有报他的研究生,和他交谈以后,我就修改了志愿。在这个团队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如何做科研。”
 “我从来不限制他们,关键是激发并培养他们对研究问题的兴趣。这些学生都要送到国外去学习一段时间,从事一项事业,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潘建伟了解国际量子通信的研究动向,积极推荐自己的学生到国外最领先的研究小组学习,潘建伟刚毕业的博士张强现在已经到斯坦福大学深造,陆朝阳也将不久前往英国剑桥大学,国外的研究小组都很乐意接纳他的学生。
良好的科研气氛,先进的设备,与国际前沿小组联系紧密,加上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决心,年轻的潘建伟带领着年轻的团队,将我国多粒子纠缠态实验研究带入了国际领先水平。
整体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基于在未来20年内量子通信会有大规模运用,现在美国、欧盟、日本都非常重视这一领域。
郭光灿院士说,“在原创性研究领域,第二都是失败!中国人要在科学研究上争第一。从整体上讲,我国量子通信研究处于部分领先,整体发展才是学科建设最重要的因素。如果有更多的人多做一些事,经过10年、20年的努力,中国的国力就会有很大提高。”
量子信息研究正朝着量子密码、量子计算机、量子存储三个方向发展,目前潘建伟正在思考,如何让量子通信的整体研究能力得到提升。此时,在德国海德堡大学,潘建伟和国外同行进行着量子存储合作研究,因为进行量子通信研究,没有量子存储这个技术基础,研究将无法深入下去。
“我到德国海德堡大学参与合作研究,是为了学习量子存储技术,在那里可以提高自己,在量子存储研究方面,海德堡大学是世界四个最高技术小组之一。三年的合作研究,我们已经在量子信息存储研究方向上有了相当的技术积累。从明年开始,我的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国内,以期早日在国内完成量子信息传输技术和存储技术的综合。”潘建伟教授说。(2006年11月2日《南方周末》,记者姚忆江,有删改)
1、下列对本则新闻理解和分析,错误的的两项是(4分)
A、潘建伟小组在量子通信领域内取得的第六个“世界首次”是运用量子态隐形传输技术研发了量子计算机。
B、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对一个500位的阿拉伯数字进行因子分解将耗时上百亿年。
C、潘建伟认为做事要有耐心,欲速则不达,对学习和工作应当循序渐进。
D、潘建伟积极推荐自己的学生到国外最领先的研究小组学习主要是为了培养他们团队的精神,因为从事一项事业,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
E、因为进行量子通信研究,必须有量子存储这个技术基础,所以,潘建伟和国外同行进行着量子存储合作研究。
A、D(A是说法绝对和偷换了概念;D是强加因果)
2、文章的标题是《潘建伟和他的六个世界首次》,但在文章里只提到了第六个“世界首次”,其它五次并没有提到,你认为标题和内容是否有出入,为什么?(4分)
没有出入,(1分)因为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迅报道,报道侧重点应在潘建伟教授,第六次“世界首次”是他带领的科研小组新近取得的成绩,所以是报道的一个内容,(2分)而其他五次是在很早以前就取得的成果,不是报道的重点内容,因而可以省略。(1分)
四、能力提升
读下面的新闻报道,完成1—3题。
感动南京的背影
——两民警为救自杀母女被烧成重伤
网上一张民警烧伤后拖着烧焦的警服光着半个身子跑动的照片,深深地感动了一名网友。他说:“看到那衣服被烧成碎片的背影时,我哭了。那是我有生以来看到的最伟大的背影。”
“里面还有人,快去救人”
7月2日中午12时许,正在执行巡逻任务的南京市鼓楼公安分局特巡警大队民警孙伟华、王昭勇接到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指令,湖南路裴家桥单元楼内有人要自杀,接警后,二人迅速赶至现场。经初步了解,一楼徐家母女因家庭房产纠纷欲在家中自杀。
由于徐家门窗紧闭,无人应答,院子的铁门从里面反锁着。于是孙伟华和王昭勇从隔壁的院子翻墙进入院内,叫母女俩开门。听到喊话的母亲徐秀珍随后打开了屋门。顿时,一股浓浓的液化气气味扑面而来。
意识到情况十分危急,两民警毫不犹豫地冲了进去。这时屋门口烧水的火炉引燃了液化气,火苗一下子蹿出来。孙伟华一把将徐秀珍拉了出来并交给王昭勇保护。当得知屋里还有一人时,孙伟华不顾液化气发生爆炸的危险,又义无反顾地冲进了屋里。
就在这一瞬间,由于浓度过高,液化气突然发生爆燃,两民警顿时咸了“火人”。由于用背保护徐秀珍,王昭勇的警服被烧咸孔状,后背大块皮肤脱落,而孙伟华则被烧得只剩下皮带和腰间的警具。当二人将屋里的女子救出并带到隔壁院子后,身受重伤的孙伟华再也没有力气翻出院墙了。王昭勇忍着剧痛翻出大院呼叫救人。
随后赶来的民警和群众将孙伟华救出的时候,他全身衣服早已被烧光,发出惨烈的喊声。而他此时还不忘告诉同事:“里面还有人,快去救人!”
经江苏省人民医院专家诊断,孙伟华全身95%面积严重烧伤,其中45%是三度烧伤,其余是深二度烧伤。而王昭勇浑身烧伤的面积也达60%,其中11%是三度烧伤。目前,二人虽已平稳度过休克期,正在接受植皮手术,但病危通知单仍未撤销。
“我还能不能上班?”
两位民警身受重伤,还牵挂着被救的母女和工作。在医院,两位民警见到大队领导后的第一句话,竟分别是“人救出来没有?”和“我以后还能不能上班?”。听到这些,鼓楼公安分局特巡警大队大队长袁志刚眼泪一下予就冒出来了。
孙伟华今年才23岁,去年才从警官学院毕业。31岁的王昭勇是今年6月26日才转业到鼓楼公安分局特巡警大队的,上班还不到一周。他妻子孔志英告诉记者,丈夫转业前其实有很多机会去政府其他部门,但他就喜欢警察这个职业。“手术前他担心毁容了不能继续工作,我就在病房外让护士递纸条鼓励他会回到大队的。”孔志英一边说一边流泪。
“妈妈,对不起您,我是在做好事”
出事当天,休克的孙伟华醒来后,看到坐在床边的母亲,艰难地吐出几个字:“妈妈,对不起您,我是在做好事。”第二天早上,孙伟华的眼睛已经肿得睁不开了,他又小声对母亲说:“妈妈,你帮我把眼睛扒开,让我看一下。”听到这里,母亲已泪流满面。
两位民警救人受伤的消息迅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少市民自发赶到医院探望。由于英雄民警仍未脱离危险期,不能探视,他们就在过道里不断张望,有的就在休息室等消息。
9日,记者在医院抢救领导小组的,临时会议室,看到了一大堆花篮和水果,都是素昧平生的市民送来的。事发小区的30多位居民执意要见两位民警的家属,在医院大门口被拦了下来,最后只好派了几位代表。“他们是英雄。要不是他们俩,我们小区要遭殃了。这样的警察,我们需要!”小区居民唐业华说。
“穿上制服,他是警察,脱下制服,他就是个孩子啊!”一位市民这样说。
我以前对民警了解不多,他们不要命地去救人,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警察。”“祝两位英雄民警早日康复!”市民们用各种各样的话语表达对民警的敬意和祝愿。
1.文章第一段说“那是我有生以来看到的最伟大的背影”,结合全文,分析这样说的理由。
(1)这个背影将作为一个个体的人的人格升华到极致;(2)这个背影将警察面对危险毫不退缩以及关键时刻视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的职业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
2.作者以人物的三句话作为文章的三个小标题,试分析这三句话分别表现人物怎样的心理,作者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什么?
“里面还有人,快去救人”:关键时刻,孙伟华考虑更多的不是个人的生命安危,而是他人的生命,群众的利益。
“我还能不能上班?”:表现两位民警对警察职业深深的热爱。
“妈妈,对不起您,我是在做好事”:作为儿子,已经长大成人,还让母亲操心,心里感到歉疚;但自己做的是好事,希望得到母亲的理解,写出了一个儿子的孝心、爱心。
好处:言为心声,人物语言是思想的直接反映,以人物语言作标题能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英雄的伟大人格。
3.文末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英雄的敬意和祝愿,形成又一道美丽的风景,这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时代心理?
(1)体现对“救死扶伤,助人为乐”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认可与颂扬;(2)呼唤从英雄身上体现出的职业道德。

阅读下面的报道,完成1—4题。
追寻青藏铁路精神
唐宋
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之际,上千名中外记者踏上吉祥的天路,去掀开神山圣水的神秘面纱。一位在美国定居的华侨特意飞回祖国买票,她要带自己的两个孩子坐首趟列车翻越昆仑山,去感受文成公主当年进藏的旅程。
“赫赫我祖,来自昆仑。”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昆仑山被尊为“万山之宗,龙脉之祖”。河源昆仑,是炎黄子孙不可磨灭的情结和象征。在绵延50m多年的浩瀚历史中,很多朝代都曾探源三江源,这种历尽艰险的探索,是对地理方位的考察,对神话传说的验证,更是对民族之根的探求,对理想精神的追寻。
今天,在古人可望而不可即的“世界第三极”,青藏铁路矫若游龙,飞舞于世界屋脊。建设青藏铁路过程中锤炼的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精神,镌刻在地球之巅,激荡于江河之源。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世界上穿越冻土区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世界海拔最高的冻土隧道、世界最长的高原铁路桥……青藏铁路建设者以科技创新挑战世界极限,攻克了“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青藏铁路被国际社会誉为“可与长城媲美的伟大工程”。很多人感喟,如果没有雄厚的国力,没有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就不可能创造出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修建高原铁路的人间奇迹。
“艰苦不怕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从青藏铁路建设者的口号中,人们看到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地创造历史伟业的精神。面对生命禁区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面对技术更复杂,条件更恶劣,保)章更困难,任务更艰巨的严峻考验,十万筑路大军没有退缩,没有气馁,用长达五年的艰苦奋战,改写了世界铁路建设史。“白天劳累扯块白云擦把汗,爽;夜晚孤寂摘颗星星点盏灯,酷。”铿锵有力的宣言,以苦为乐的精神,感动了中国,震撼了世界。
上了青藏线,就是做奉献。在十万筑路大军中,有眼睛肿得睁不开依然坚守岗位的隧道工程指挥者,有在昆仑山地震时冲进隧道与塌方作抗争的班长,有放弃国外高薪的工作机会选择青藏线的大学生,有参加过青藏铁路一期建设的“老铁道兵”的儿子,有接到孩子的电话就忍不住流泪的母亲……这些无私奉献的青藏铁路建设者,怎不让人由衷赞叹,感佩不已?!
“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两千年前的屈原,留下了脚踏祥云游览昆仑的梦想。“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1935年,长征中的中央红军翻越岷山,面对如海的雪峰,毛主席写下了《念奴娇?昆仑》,抒发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理想和抱负。而今,奔驰在雪域高原的列车昭示世人: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不断创造非凡的业绩,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走一趟青藏线吧,去感受古老而现代的昆仑文化,去丈量中华民族的精神海拔,去追寻荡气回肠的青藏铁路精神。

1.《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特别奖颁给“青藏铁路建设者”,结合文章分析“青藏铁路建设者”的什么精神感动了中国?
答:挑战极限、勇创一流;以苦为乐、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地创造历史伟业;无私奉献。
2.“青藏铁路被国际社会誉为‘可与长城媲美的伟大工程’”指的是什么?结合全文,联系历史与现实,说一说长城有哪些方面是不能与青藏铁路媲美的?
答:①指的是青藏铁路改写了世界铁路建设史。②从所起的作用来说,长城重在防护,却把另一个民族的文化也抵挡在外,这种消极的闭关锁国不能与将各民族联系得更加紧密的青藏铁路媲美;从赢得的民心来说,修建长城劳民伤财,民怨沸腾,这与青藏铁路建设者的精神不能相媲美。
3.文末说“去感受古老而现代的昆仑文化”,作者为什么说昆仑文化“古老而现代”?
说它古老是因为“万山之宗,龙脉之祖”的昆仑山文化绵延了中华民族文化史;说它现代是因为青藏铁路矫若游龙,飞舞于世界屋脊,将河源昆仑带人崭新的时代。
4.《感动中国》给“青藏铁路建设者”的颁奖词中写到“他们能驱动钢铁,也会呵护生命”,本文为什么没有详细写“建设者”如何呵护生命?
“呵护生命”是青藏铁路建设者攻克“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的其中一方面,是青藏铁路挑战极限精神的一部分,作者追寻的青藏铁路精神远不止这些,如果详细描写,就无法突出青藏铁路的其他精神,就会冲淡了主题。

相关推荐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古代文整体阅读(一)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小编收集并整理了“高三语文复习讲座:古代文整体阅读(一)”,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古代文整体阅读(一)
上一讲主要阐述了高考古文阅读的命题趋势和应试策略,本讲侧重说明如何整体阅读古代文语段。
一、整体阅读要领
1.依据选文特点
前面说过,高考选择“浅易”古代文作为阅读材料。具体地说,就是选择比较典范的史传文中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片断。依据这一特点,阅读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知人
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写之人。具体地说,文章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次要人物有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作者对他们的评价是什么,对这些都要一一搞清楚。
(2)明事
事件是史传文的主体。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件事。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是写几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弄清这些问题,就是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3)辨理
所谓辨理,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作出怎样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道理。这其实就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所谓“理”有的是作者明说的,即作者通过议论表现自己的观点态度;有的借人物之口表达作者的看法,更多的却是在叙事之中透露的,这就需要“辨理”。
下面举例说明如何知人、明事、辨理。
何子平世居会稽,少有志行,见称于乡曲。事母至孝。扬州辟从事史,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人或问曰:“所利无几,何足为烦?”子平曰:“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心独飨白粲①。”每有赠鲜肴者,若不可寄至其实,则不肯受。母本侧庶,籍注失实②,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时镇军将军顾凯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侍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且归养之愿,又切微情。”凯之又劝令以母老求县,子平曰:“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凯之益重之。既归家,竭身运力,以给供养。末除吴郡海虞令,县禄唯以养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人或疑其俭薄,子平曰:“希禄本在养亲,不在为己。”问者惭而退。母丧去官,哀毁逾礼,每至哭踊,顿绝方苏。
(《宋书孝义传》)
[注]①白粲:白米。②籍:户口册,即下文的“黄籍”。当时规定,官员父母年满八十,应解职归家奉养。
这段选自《宋书孝义传》的文字,写了何子平、顾凯之等人,主要人物是何子平。他
“世居会稽,少有志行”,在乡里被人称道。顾凯之是镇军将军,当州的“上纲”。两人关系
很是密切,也许是朋友。全文所叙主要事件是:何子平之母户口本上的年龄比实际年龄要大。
按照规定,官员父母年满八十,应卸职归家奉养。何母实际年龄未至八十,“亲故所知”,何
子平奉公守法,“便去职归家”。顾凯之劝他在州中任职,他不愿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
不肯接受。顾凯之又劝他“以母老求县”,他也不愿意。顾凯之便更加敬重他。何子平回家
以后,竭力劳作,以保证母亲的供给。后来授官为吴郡海虞令。所得俸禄全部用来供养母亲,
妻子儿子“不犯一毫,”母亲去世,他“哀毁逾礼”。除了这主要事件,文章开头还叙述了何
子平在扬州为官之时的孝行。这一切都表明何子平“事母至孝”,表达了作者对何子平为人
的赞颂之情。能像这样分析文章的人、事、理,便可以认为读懂了文章。
2.依据试题的特点
高考古代文阅读的试题,既有实词、虚词含意和用法的辨别,有文句的翻译,又有筛选
信息、分析文意、评述作者观点态度,虽然已往考生在实词、虚词理解上也会出现误判,但更多的是在翻译文句、筛选信息、分析文意、评述观点态度上出错。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不了解考试侧重点的变化,不知道这些试题其出发点就是考文意的理解,考查对选文句子含意、事件之间逻辑顺序的把握。譬如当年选用前面所举叙何子平“事母至孝”的文章,最后一道题的B项是这样的:“子平归家之后”‘竭身运力,以给供养’,认为‘希禄本在养亲’,坚持‘县禄唯以养母一身’,从而实现了‘归养之愿’。”本项“从而”前的话,孤立起来看,似乎都是正确的,可是将它们通通置于“子平归家”之后,就犯了逻辑上的错误。许多考生看不出“希禄本在养亲”、“县禄唯以养母一身”是何子平归养以后又重新任职时说的话,也看不出“从而”以下的判断更不符文意,因而错判。当年试题的C项是这样的:“子平不愿以老母‘实年未满’而‘苟冒荣利’,又不肯‘以母老求县’,归家养母,竭尽全力,从而深受顾凯之的敬重。”“归家养母,竭尽全力”在原文中是“凯之亦重之”以后的事,不少考生也看不出来,因而错判。至于因文句含意搞不清而答错题的情况,这里不再多说。从某种意义上说,近年来的选文内容还要复杂一些,分析、评述性试题还要难一点,因此阅读时就更要注意文意的分析、内容要点归纳和对作者观点态度的把握。
二、典型试题分析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6题。
吴履,字德基,兰溪人。少受业于闻人梦吉,通《春秋》诸史。李文忠镇浙东,聘为郡学正。久之,举于朝,授南康丞。南康俗悍,谓丞儒也,易之。居数月,摘发奸伏如老狱吏,则皆大惊,相率敛迹。履乃改崇宽大,与民休息。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捕之不获,怒,习絷其乡邻。履阅狱问故,立释之,乃白以中。以中益怒,曰:“丞慢我。”履曰:“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罪?今挚者众,而捕未已,急且有变,奈何?”以中意乃解。邑有淫祠,每祀辄有蛇出户,民指为神。履缚巫责之,沉神像于江,淫祠遂绝。为丞六年,百姓爱之。迁安化知县。大姓易氏保险自守,江阴侯吴良将击之,召履计事。履曰:“易氏逃死耳,非反也,”招之当来。不来,诛未晚。良从之,易氏果至。良欲籍农故为兵者,民大恐。履曰:“世清矣,民安于农。请籍其愿为兵者,不愿可勿强。”迁潍州知州。山东兵常以牛羊代秋税,履与民计曰:“牛羊有死瘠患,不若输粟便。”他日,上官令民送牛羊之陕西,他县民多破家,潍民独完。会改州为县,召履还,潍民皆涕泣奔送。履遂乞骸骨归。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康俗悍,谓丞儒也,易之。易:轻视。
B.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詈:辱骂。
C.以中益怒,曰:“丞慢我。”慢:诋毁。
D.他县民多破家,潍民独完。完:保全。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受业于闻人梦吉,通《春秋》诸史。
受业:传授学业
B.则皆大惊,相率敛迹。
敛迹,收敛形迹。
C.邑有淫祠,每祀辄有蛇出户。
淫祠:无节制地祭祀。
D.大姓易氏保险自守,江阴侯吴良将击之。
保险:占据险要的地势。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1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吴履“改崇宽大”的一组是()
①履阅狱问故,立释之,乃白以中。
②今絷者众,而捕未已,急且有变,奈何?
③履缚巫责之,沉神像于江,淫祠遂绝。
④履曰:“……不来,诛未晚。”良从之,易氏果至。
⑤请籍其愿为兵者,不愿可勿强。
⑥召履还,潍民皆涕泣奔送。
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③⑥D.③⑤⑥

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履自幼熟读史书,曾被聘为浙东郡学正,后转任南康丞。为了改变南康当地的凶悍习俗,他着力打击奸人恶事,起到了重要的威慑作用。
B.知县周以中巡视时受人冒犯,一怒之下拘捕多人,吴履晓以利害,平息他的怒气,释放了乡邻;又用缚责巫人、丢弃神像的方式断绝了淫祠。
C.吴履任安化知县时,安抚大姓易氏,避免了一场反叛,保住了地方的安定;他又鼓励农事,募兵时只登记招收愿为兵者,消除了百姓的恐慌。
D.吴履任潍州知州后,常以百姓为念。鉴于牛羊容易生病死亡,他改变了以牛羊代秋税的做法。这种变化使得潍地民众的财产未受任何损失。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易氏逃死耳,非反也。
译文:
(2)良欲籍农故为兵者,民大恐。
译文:
这是2003年春季高考北京、安徽、内蒙古卷的古文阅读试题。阅读材料所写之主要人物是吴履、次要人物有知县周以中和李文忠等。这则材料所叙吴履之事有:①介绍吴履一般情况,这是史传文应有之意。②因李文忠的举荐而任南康丞;为了改变南康凶悍习俗,他着力打击奸人恶事并“改崇宽大,与民休息”③知县周以中巡视时受人冒犯,一怒之下拘捕多人,吴履释放乡邻,再晓以利害(“急且有变”),平息了他的怒气;又缚责丞人、丢弃神象,断绝的淫祠。④吴履任安化知县时,安抚大姓易氏,保住了地方的安定;他又鼓励农事,“安民于农”;募兵时只招收愿意为兵者,消除了百姓的恐慌。⑤迁潍州知州,常以百姓为念,改变以牛羊代秋税的做法,使得当地民众的财产未受损失。作者叙写这几件事,主要表现吴履治政“崇宽大”的精神,因而得到民众爱戴。阅读时,首先要对文章有这样的理解分析。
下面简述各题。
第11题考查理解实词的能力,不正确的一项是C,“慢”根据文意应作“怠慢”讲,文中无“诋毁”意。
第12题考查理解特定词语的能力,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少受业于闻人梦吉”的句意,“受业”应是接受学业。
第13题考查理解虚词的能力,不相同的一组是D。A项两个“者”为代词,相当于“的人”;B项两个“且”都是副词,“将要”之意;C项中两个“辄”,都是“就”,用法也相同。D项中前一个“以”为介词,用;后一个“以”,有人认为是连词,有人认为是介词,但意思都是“因为”
第14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实际是考查对句意的理解,全都说明吴履“改崇宽大”的一项是B。句①中的“立释之”,句④中的“不来,诛未晚”,句⑤中的“不愿可勿强”,都表现出“崇宽大”。句③体现其破除迷信的一面,句⑥侧面表现其爱民,句②的“急且有变”是防止意外,全句是劝江阴侯的话。
第15题考查分析文意的能力。据上文分析,可知“不正确的一项是“B”。晓以利害,平息他的怒气,释放乡邻”说法并不错,只是语序或者说逻辑上有不恰当之处,应当是释放在先,晓以利害在后(“立释之,乃以白中”)。
第16题考查翻译文句的能力,答案是:(1)易氏只是为免死而逃跑,并非谋反。(2)吴良想对原先当过兵的农民登记编册,老百姓十分恐慌。(逃死,逃离死亡,为免死而逃;籍,用作动词,故为兵者,过去法过兵的人。)
三、练习与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城谦恭简素,遇人长幼如一。远近慕其行,来学者迹接于道。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有盗其树者,城遇之,虑其耻,退自匿。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怪其故,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觉,痛咎谢,城曰:“寒而饮,何责焉?”岁饥,屑榆为粥,讲论不辍。或哀其馁,与之食,不纳。山东节度府闻城义者,发使遗五百缣,戒使者不令返。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会里人邹亻叔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缣与之。李泌为宰相,言之德宗,召拜右谏议大夫。初,城未起,缙绅想见风采。既处谏诤官,士以为且死职,天下益惮之。及受命,他谏官论事苛细纷纷,帝厌苦,而城浸闻得失且熟,犹未肯言。及裴延龄诬逐陆贽等,帝怒甚,无敢言,城闻,曰:“吾谏官,不可令天子杀无罪大臣。”乃上疏极论延龄罪,慷慨引义,申直贽等,累日不止。闻者寒惧,城愈厉。帝大怒,召宰相抵城罪。坐是下迁国子司业,简孝秀德行升堂上,沉酗不率教者皆罢,躬讲经籍,生徒斤斤皆有法度。薛约者,狂而直,言事得罪,谪连州。吏捕迹,得之城家。城坐吏于门,引约饮食讫,步至都外与别。帝恶城党有罪,出为道州刺吏。至道州,治民如治家,宜罚罚之,宜赏赏之,不以簿书介意,月俸取足则已,官收其余。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一十九卓行》
[注]簿书:官府中的文书簿册。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觉,痛咎谢咎:归罪、责怪
B.屑榆为粥,讲论不辍屑:碎末
C.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委:丢下
D.简孝秀德行升堂上简:选拔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而城浸闻得失且熟,犹未而言
B.慷慨引义,申直贽等
C.躬讲经籍,生徒斤斤皆有法度
D.宜罚罚之,宜赏赏之,不以簿书介意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阳城清慎正直的一组是()
①城遇之,虑其耻,退自匿
②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
③乃上疏极论延龄罪,慷慨引义,申直贽等
④躬讲经籍,生徒斤斤皆有法度
⑤城坐吏于门,引约饮食讫,步至都外与别
⑥月俸取足则已,官收其余
A.①④⑥B.①⑤⑥C.②③④D.②③⑤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阳城的品行深受人们的景仰。远近的人都仰慕他的品行,前来求学的人接连不断;当地的人有了争执,就请阳城来裁决。
B.阳城为人宽厚仁慈。对于偷盗他家的树的人,阳城退步避让,以免对方羞愧;对于擅自以米换酒并醉倒于路的仆人,阳城将他背回了家,并宽慰他,让他不必自责。
C.阳城忠于职守,直言敢谏。他虽不如其他谏官那样对政务事必躬亲,但大臣遭陷害,无人敢言时,他却能不惧触犯君威,挺身而出,仗义执言。
D.阳城教化有道,他担任国子司业,对于太学诸生,奖掖孝道德行出众者,斥退酗酒不遵守教化者。在他的教育下,太学诸生都能严守法度。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哀其馁,与之食,不纳。
译文:
(2)吏捕迹,得之城家。
译文:

附:答案及简析
1.B(“屑榆为粥”的“屑”作动词用,磨成碎末)
2.C(“斤斤”在古代汉语中为拘谨的样子,在现代汉语中为过分计较琐碎的或无关紧要的事物。A项为所得所失,利弊,B项为充满正气,情绪激昂,D项为在意,古今义都相同)
3.A(均为连词,表示转折关系。B项“于”前为介词,向;后者虽为介词,但意思是“对”“对于”。C项“且”,前者为副词,相当于“将”、“将要”;后者为连词,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尚且”。D项“与”,前者为介词,相当于“跟”、“同”;后者为连词,表示关系,相当于“和”、“跟”、“同”)
4.D(①表示宽厚④表示教化及成效,排除这两句可得正确答案)
5.C(“他虽不如其他谏官那样对政务事必躬亲”,错,应是其他谏官都只是就繁杂琐屑的事频频进谏,使得皇帝很厌烦)
6.(1)有人怜悯他饥饿,给他食物,他不肯接受。(2)刑吏循踪追捕,在阳城家中将他抓获。(第(1)小题,或,有人;哀,怜悯,同情;馁,读něi,饥饿;与,给;纳,接受。第(2)小题,“吏捕迹”应是“吏捕之以其迹”的省略,“以其迹”凭他的踪迹,循他的踪迹;“得之城家,应是“得之于城家”的省略,即在阳城家中抓获他)

高三英语精品复习:任务型阅读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高三英语精品复习:任务型阅读》,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三英语精品复习:任务型阅读

1.阅读主要以应用文为主。2.考查学生捕捉有效信息和整和信息的能力。3.选材贴近现代生活年份浙江卷上海卷广东卷2006年对应比较试题概括大意试题2007年对应比较试题概括大意试题对应比较试题第二节:Cathy、Jason、Kate、Wayne和Frank各自打算订一份杂志。第1至5题是他们的个人情况介绍。阅读下面六种杂志的简介(A、B、C、D、E和F),选出符合各人需要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纸上将该选项标号涂黑。选项中有一项是多余选项。1.Ayoungmotherraisingherfirstchild,Cathytriestospendasmuchtimeasshecanpalyingwithherbabygirl.Sheiseagertogetmoreknowledgeofchilddevelopmentandtobetterunderstandhowyoungchildrenlookattheworld.2.Jasonisasuccessfulyoungbusinessman.Hetravelswidelyandenjoysadventuresandchallenges.Havingbeentomanydifferentcountries,Jasinisstilllookingfornewplacestovisit.Hisbiggestdreamistoseeeverycorneroftheworldbeforeheretires.3.Smartandpretty,Kateisverypopularamongherfriends.Shetakesgreatcareofhowshelooksandhasagreatinterestinfashionandthelifestyleoffamouspeople.Besides,shealsoenjoysreadingarticleswrittenespeciallyforyounggirls.4.Wayneteachesscienceinamiddleschool.Henotonlywantshisstudentstoknowmoreaboutthemodernscience,butalsotrieshardtodevelopacuriosityaboutnatureamonghisstudents.Heisgatheringmaterialsforhisstudentstoread.5.Frankisthefatherofa10-year-oldboy.Hebelievesthatinthisfast-developingworldparentsshouldpreparetheirchildrenfrolifelonglearningatanearlyage.Therefore,inhisopinion,themostimportantskillforchildrentolearnistodiscoverthingsontheirown.Heislookingforamagazineforhisson.A高考资源网Seventeen

Seventeenprovidesadviceandencouragementformassesofyounggirls.Althoughitsprimaryfocusisfashionandfamouspeople,thisteenmagazineoffersmore.Mixedamongthelateststyles,you’llfindshortbutinterestingarticles.Topicsrangefrombeautytotherisksofdrinking.Price:$22.95($3.83/issue)

B

Muse

Museseekstostimulate,delight,andchallengeeverycuriouschildbetweentheagesof13and16.ProducedbytheeditorsandpublishersofCricket,Musefeaturesarticlesonspace,genetics,lasers,rainforests,computers,physics,math,earthsciences,andalmosteverythingelseintheuniverse.Price:$32.97($3.66/issue)C

WONDERTIME

WONERTIMEisanewmagazinefromtheeditorsofFamilyFun,devotedtohelpingparentsdevelopchildren’sloveoflearning.Ablendofhowandwhy,WONDERTIMEinspiresparentstoseetheworldthroughtheeyesoftheirchildren.WONDERTIMEmixesplayfulactivitieswithscientificknowledgeabouthowchildrendevelopphysically,socially,intellectually,creatively,andemotionally.D

NationalGeographicAdventurer

AnewmagazinefromNationalGeographic,NationalGeographicAdventurerisintendedforagenerationofactivemenandwomenwhoseeknewchallengingwaystoexploreandexperiencetheworld.Themagazineoffersanexcitingmixofgreatphotographyandinterestingarticles.Featuresfocusonbestadventurestories,traveldestinations,sportsandmore.Price:$14.95($1.50/issue)

EFamilyfun

Whatdoesfamilyfunmeantoyou?Crafts?Recipes?Partyideas?Familyfunmagazinedishesuptheseandmoreinterestingactivitiesinover180colorfulpages.Aimedatparentswithyoungchildren,thisenergeticmagazinepromisestoenrichthelivesoffamilies.Reviewsofcomputergames,books,videos,andDVDs,writtenbyexperts,helpparentsfeeluptotheminute.Price:$9.95($0.99/issue)

F

KidsDiscover

Tohelpchildrenaged6to12becomelifelonglearners,eachissueofKidsDiscoverlooksintoasingletopicinscienceorsocialstudieswhichchildrenofthisagefropuhaveagreatinterestin.Thecombinationofexcitingcolorphotography,lovelypicturesandinformativekif-friendlytextengagesreaderswithattractivecontent.Price:$26.95($2.25/issue)

解析;1.C根据Cathy是个年轻的妈妈和渴望学习孩子方面的知识。而WONDERTIME是本孩子全面发展的书。故此答案是C2.D根据Jason喜欢旅游的特点,和NationalGeographicAdventurer是本地理论绘图方面的杂志,故此答案是D3.A根据Kate喜欢阅读有趣文章的姑娘这个信息,和Seventeen上面有短小而且有趣的文章,故此答是A4.B根据Wayne是教理科的老师和Muse是本科普书籍,故此答案是B5.F根据Frank想用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KidsDiscover是本介绍科学教育孩子的方法,故此答案是F。高考资源网

阅读下列应用文及相关信息,并按照要求匹配信息。以下是广告信息;

以下是与广告相关的读者来信。请匹配来信与它们所对应的广告。1.May15,2006Gentleman,TheenclosedadvertisementforyourorganizationcomesfromtheAprilissueofCosmopolitan.Iaminterestedindoingvolunteerworkforabusedchildrenandwould1iketohaveyourinformationbooklet.Myaddressisasfollows:6VillaMaurice,92160AntonyFranceYourstruly,D.Gruber2.January15,2006DearSirorMadam,Iaminterestedinwritingadventurestoriesforchildren.Pleasesendinformationonthecourseyouoffertothefollowingaddress:5481TorranceBlvd,

Torrance,CA90503

Yoursfaithfully,IrenePonbs(Ms)3.高考资源网April14,2006DearSirorMadam,Iaminterestedinfindingapart-timejobinthemorning.Pleasesendinformationtothefollowingaddress:2955PacificCoastHighway,Torrance,CA90505Sincerely,M.E.Nielson(Mr)4.1068BaxterRoad,Loveland,Ohio45140March13,2006DearSirorMadam,Pleasesendmeyourcatalogandinformationontheserviceyouoffer.Ihaveasmallbusinessandhavebeenrobbedseveraltimes.Yourstruly,J.Barnes5.AmFrankenheim21,

5000Koln40Germany

June1,2006

DearSir,Iwouldliketoreceivethelistmentionedinyourrecentadvertisement,aswellasmoreinformationaboutL.A.Parent.Iencloseaself-addressedenvelope.Yoursfaithfully,B篇Directions:ReadthefollowingtextandchoosethemostsuitableheadingfromA—Fforeachparagraph.Thereisoneextraheadingwhichyoudonotneed.

A.Doestablishedmusicianshavearesponsibilitytoguideandassistyoungup-and–comingmusicians?

B.Didanyonepromoteyourmusicaleducationwhenyouweregrowingup?

C.Whatkindof“worldmusic”doyouenjoy?

D.What’syourcommentonpopmusic?

E.Doesthecontemporarymusicpressgivejazzthecoverageitdeserves?

F.What’swrongwiththemusicontheradio?

AninterviewwithWyntonMarsalis,anotedjazzmusician

6.

ThereweretheolderjazzmusicianswhohungaroundourhousewhenIwasyoung.Isawhowmuchtheypracticed,howserioustheywereabouttheirart.IknewthenIhadtoworkjustashardifIwantedtosucceed.Ofcourse,myfatherinspiredmealot,andmanyteacherstookthetimetonurturemytalentandthetalentsofotherstudentsinourschool.

7.

Yes.We’vedonesuchapoorjobwithmusiceducationbecause,asasociety,wehaven’tmaintainedthekindofeducationthatatrueartistandmusicianneeds.Youngpeoplehaven’tbeenabletoequateromanceandtalentwithmusic.Forinstance,mostofthepeoplewhomakeitinthemusicindustrytodayhavetolookgood.Howtheysoundissecondary.SarahVaughan,BessieSmith,EllaFitzgerald—thosebig,romanticqueensofjazzmusicwouldn’tmakeitintoday’smusicindustry,andthat’sashame.Weneedtoteachyoungpeopleaboutthealternatives.

8.

Aroundtheworldpeoplemakemusicthat,ifyoulistencarefullytoit,soundsalittlelikethecadenceoftheirlanguage.I’dcallitfolkmusic.WhenI’mawayfromhome,Imakeapointoflisteningtoregionalfolkmusic,notwhat’sontheradio.

9

Thesamemusicisontheradioallovertheworld,andtheAmericansoundisoverwhelming.Eventhepopmusicthat’sproducedandcreatedinforeigncountrieshasthatAmericanbeat,thatunderscoreoffunk.Asamusician,I’mnotinterestedinhearingrecycledversionsofthesamegenreoverandover.Anymusicthatdoesn’thaveadevelopmentsectionjustisn’tinterestingtome.

10.

Themusicpresshassomuchtointroducethesedays,andjazzisjustasmallfractionofit.Becausesomepeopleareintimidatedbyjazz,theydon’tcoveritunlessit’sabigname.newjazzmusiciansdon’tgetmuchofbreak.Alotofeditorsdon’tsayanythingaboutjazzthesedaysunlessit’sMarsalis.That’sashame.WhatVH1isdoingwiththeirSavetheMusiccampaignisphenomenal.They’regettingalltheseinstrumentsouttoneedykids.It’sthekindofthingallnetworksshouldbedoing.

A篇

1.

1,3,5

1,3,5E解析:D.Gruber喜欢帮助受虐待的孩子,E篇的标题Thescarsofanabusedchildcanstaywithusallhislife,故此答案是E。2.B解析:IrenePonb喜欢写冒险故事,与B篇一个成功的作家相一致,故此答案是B。3.D解析:Nielson想找早晨的工作,和D一致,鼓词答案是D4.C解析:J.Barnes最近遭到抢劫,需要了解保护知识,C篇正好介绍这些,故此答案是C5.

1,3,5A解析:A篇和书信中都提到了L.A.Parent.,故此答案A。B篇6-10BACFE

高三语文小说阅读方法指导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高中教案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高三语文小说阅读方法指导”,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高考小说阅读解题方法例说
【考情分析】
小说是一种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多角度、多层次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作为阅读命题材料,在07高考中已占有一定的比例,如海南、宁夏卷的《林冲见差拨》,湖北卷的《日月行色》等。08《江苏考试说明》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列入了必考内容,且明确说明“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而江苏高考多年来一直以散文为阅读文本,因此,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新高考中,小说阅读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小说阅读的取材多以微型小说为主,考查侧重点主要在于概括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等,考生应对其相关内容和作用了如指掌。
【相关知识链接】
1、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2、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三要素。
3、人物塑造方面:
辨析人物描写的方法,除了外貌(肖像、神态、服饰)描写,动作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直接描写外,还要注意其它人或景的烘托。《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外貌描写非常传神;《项链》开头路瓦栽夫人的心理描写十分逼真;《药》中华老栓买药时,黑衣人的动作描写形象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认识和评价人物的性格、品质、典型性、社会意义、作者的感情倾向等。《装在套子里的人》的结尾,写到别里科夫死后才一个月,生活又变得沉闷,清楚地表明了别里科夫是个典型人物,只要专制制度还在,别里科夫式的人物便不可能死绝。《阿Q正传》那叫读者笑中有泪的精神胜利法,明显地表达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倾向。
4、情节结构方面
辨析五个w,即谁(who)、什么事(what)、什么时候(when)、什么地方(where)、为什么(why)。
懂得情节结构中的对比、悬念、倒叙、插叙、出人意料的结尾等等。如《祝福》,采用了倒叙的结构形式,从祥林嫂临死前的肖像写起,再回顾祥林嫂初来鲁镇的情景.再次到鲁镇的经过等等,设置了悬念。《项链》出乎意料之外的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理清线索(明线、暗线)。多数短篇小说都只有一条线索,但也有一部分短篇小说设置了两条线索。如鲁迅的《药》,为了表明群众的愚昧,设置了买药、吃药、谈药、药效这条明线;为了表现辛亥革命,又设置了革命者被杀、革命者的血被吃、革命者成为闲人的谈资这条暗线。再以两条线的交织表现了群众的愚昧、革命者的悲哀。
5、环境描写方面
自然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背景,烘托人物心情。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社会关系特征,人物活动的背景等。《祝福》《阿Q正传》开头的环境描写,把故事发生的背景、时代、社会关系作了明确的交代。
6、主题内容方面
小说一般是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的。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2)、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3)、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4)、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7、语言
小说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欣赏的媒介,又是欣赏的对象,出题者有时会让我们欣赏遣词造句的奇妙,有时会让我们领悟语言的言外之意,含蓄之美,有时让我们初步感知作家的语言风格。

三、规律点拨:
小说阅读训练题型

(1)、人物形象塑造的考查
误区:分析人物形象时,不从实际出发,过分拔高人物的思想品质;没有立足原文,无中生有,概括出原文中没有的东西;以偏概全,不能全面分析评价人物。
解题思路应分四步走:
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2)、重要情节(细节)作用的分析,解题时要注意其思考的方向:
①、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
②、是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
③、是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首先找到环境描写的语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处于不同的位置的环境描写其作用将会是不同的。然后再概括所描写的环境。
分析环境描写作用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借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②、增添或烘托某种气氛;
③、衬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等。
④、有时有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
⑤、揭示主旨
(4)、思想内容(主题)和写作技巧的鉴赏和评价。理解主题主要看重要情节和主要人物;而小说主要的写作技巧也表现在重要情节的安排和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把握主题时,不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避免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没有认真阅读原文,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硬套,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这是学生做这类题最大的误区。
鉴赏评价小说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时的误区是,过分拔高小说所表现的主题和哲理;偏激地看待创作技法的成败,认为一发表的文章总是好的,不敢提出批评的意见;以自己头脑中固有的观念看待作品和作者,要求作品和作者符合自己先入为主的思想观念;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评价小说的标准,合自己口味的则说好,否则,就说不好。
(5)、重要词语、关键语句的理解与散文的阅读差不多,这里不再赘述。

【试题示例】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一轮质量检测题)
看病
一碟
年轻的白大褂微笑着把林森请到了桌前。
林森身体好。以前在农村时,就没上过医院,没想到一调进城里,身子骨就像放了大量的酵母菌,一个劲儿地发酵膨胀,到现在连楼梯都快爬不动了,他不得不来到陌生异常的市中心医院来检查身体。挂了号,刚跨进候诊室,就被并不认识的值班医生像熟人一样请到桌前。年轻的白大褂一边给林森把脉,一边跟他拉呱儿。原来白大褂在市报和电视上见过林森,知道他是市里的主要领导,所以林森一进候诊室就被他认出来,受到了一次莫名其妙的优待。谈话中林森也就知道了白大褂的姓名——魏力,并且得到了他的一张名片。
“魏大夫,我的病……”林森见白大褂专心扯闲篇,觉得有必要提醒他一句。
“脂肪积聚症。没啥大问题,运动量少的人一般都容易得这病。年轻的白大褂谦恭地微笑着,说:“您叫我小魏吧。在您跟前我是小字辈。”
小魏大夫手脚麻利地开了张药方递给林森,说:“别坐车,上下班步行,一个月后我再给您复诊。没问题的,主要是运动疗法。方子上的药只起辅助治疗的作用。”
林森很高兴,为了自己的病,为了医生优质的服务。他告别了谦恭地送他出门的小魏大夫,步履轻快地走出医院,对在外面等候他的司机小景说,他不坐车了,他要走路治病。
林森的路走得很顺畅,但始料未及的是,随着时间的延伸,他竟走出了不少流言飞语。有的说,林森犯了严重的错误,被市长拍着桌子骂了一顿,要撤职呢。
有的说,林森贪污受贿经济上有大问题,正在停职审查呢。
这些话有一部分传到林森的耳朵里,林森觉得可笑。他相信,身正不怕影子斜,半夜敲门心不惊。那些谣言,让它们怎么生就怎么灭去吧!
所以林森就继续走他的路。
林森有一个女儿。女儿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成了待业青年。市环保局闻讯,派人专程来到林家,说本单位缺人,如果可以的话请她去局办做职员。女儿很高兴,林森当然更高兴。可近来不知咋的,环保局又一个劲儿地找各种借口延宕,急得女儿老往环保局跑。
最后一次,女儿是哭着回来的。回来后就劈头盖脸地数落父亲,接着又半跪着哀求父亲不要再步行了,并且要争取多上几回市报和电视。
林森莫名其妙;这与女儿的工作有啥关系?
女儿稍稍平静下来,断断续续说出了原因。原来环保局的人被她缠得没法,才亮出了底牌:你爸爸要完了,我们还要你干啥呀!
林森听了,气得面皮紫涨,拍着桌子直吼:“岂有此理!真是岂有此理!”他转过头来安抚女儿:“不要紧!啊,不要紧,爸爸给你安排个更好的工作,咱不跟那些势利小人一般见识!”
哄得女儿高兴了,林森心头却沉重起来。积毁销骨,真是人言可畏啊!他终于领教到了谣言的厉害。
为期一月的“运动疗法”总算结束了,林森眼前浮现出小魏医生谦恭的微笑来,他心情轻快了许多,这个小魏不错,他想,有机会一定跟卫生局说说,表扬表扬。这样的年轻人如今不多了。
到了医院候诊室,林森把挂号单递给了小魏医生。
和一个月前一样白皙英俊的年轻白大褂这次没有了微笑,他面无表情地打量了一眼挂号单,把它拂下地来:“排队去。”
林森弯腰拾起挂号单,想了想,又掏出魏医生的名片递过去,笑着说:“小魏,不,魏大夫,你忘了我啦?我是林森呀!上个月……”
“什么上个月下个月的!”白大褂的脸板得像青石板,“要遵守医疗公德,按先后顺序一个一个来,懂不懂啊?下一个,王瑶……”
看着再一次被拂下地的挂号单和名片,林森蒙了。少顷,他似乎明白了什么,血涌上了头顶。他大踏步走到候诊室中央,从衣兜掏出小巧的手机,啪啪啪按了几个数字,凑在耳边大声吼到:“小景,我是林××。你马上把车给我开到市中心医院来!不,给我开加长林肯!”

1.小说中塑造的“魏力”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作者为塑造这一人物主要使用了哪些表现技巧?请简析。(6分)
2.小说的主要情节是“看病”,但中间却写了“林森女儿找工作一事”,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
3.文章的结尾写到了“林森”的动作及语言,请简析这些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
4.小说以“看病”为题,有何含义?请简述。(4分)
【题目解析】
1.本题考查欣赏小说的形象、领悟小说艺术魅力的能力。题目要求“简析”,首先要抓住文中林森前后两次看病时魏力的表情、动作、语言等方面的细节,分析其前后不同的态度和表现,再来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1)趋炎附势见风使舵(2分)(2)主要使用了对比、细节描写。(2分)小说叙写了林森前后两次看病的情景,抓住魏力的表情、动作、语言等方面的细节进行描写,形成前恭后倨的强烈对比,突现了人物的性格。(2分)

2.本题考查鉴赏小说表现技巧的能力。分析某个情节在全篇小说中的作用,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对刻画人物的作用,二是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三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参考答案:这一情节揭示了趋炎附势的普遍现象,深化了主题;(2分)也为下文林森心理的变化作铺垫。(2分)

3.本题考查欣赏小说的形象的能力。人物心理描写通常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直接的内心世界刻画,二是间接的心理描写,也就是通过人物的言行甚至环境写心理。分析“林森”的动作及语言时,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的情节和人物的身份。
参考答案:被魏力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所激怒,官权意识被唤醒且又恨恨不平的心理。(4分)

4.本题考查对小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的探究能力。探究小说标题的丰富意蕴,主要还是从情节入手,分析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追溯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写作主题。
参考答案:表面意思是指林森两次看病这一情节主体,(1分)深层含义是指林森由此看到了社会的病态及由此引发的自己心态的失衡。(3分)
【能力迁移】
1、烛心
①乔迁新居,还没收拾完毕,突然停电了,室内一片漆黑。
②“笃、笃、笃”,小薇刚摸到蜡烛和火柴,门外便传来了敲门声。
③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仰着小脸,背着手:“阿姨,你家有蜡烛吗?
④怎么?刚搬进来第一天就支使孩子来借东西!真是欺负新来,这怎么行?今天借给他家蜡烛,说不定明天又来借葱、蒜之类的。不,不行!小薇的脑筋急速地转着。
⑤“哎呀,真不巧,阿姨刚搬来,也没有蜡烛。”说完就准备关门。
⑥“阿姨,你看,我妈妈让我送来的。”小男孩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抽出手,高高地举着两根粗粗的蜡烛。
⑦面对孩子澄澈的眼睛,小薇一下子惊呆了,继而无力地倚着门,双手捂面,不敢与孩子对面……(李丰春/文)
16.本文所设置的悬念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文第四段是什么描写?(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本文主要表现的人物是谁?其性格特点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阿姨,你家有蜡烛吗?(3分)
17.心理描写。(3分)
18.小薇和小男孩妈妈。小薇的性格特点是:处世冷漠,多疑,以致误解。小男孩的妈妈:热心肠,与人为善。(6分)

2、最后一片绿叶
凌仕江

谁能想到一片普通的叶子会把两个人的情感连在一起呢?
那是我从军以来到的第一个边防连队,也是我军旅生涯最后一个让人念念不忘的远在天边的连队。那里不长树,我们每天只能欣赏风雪和尘土。连队唯一的一棵树是我们费尽心思从一百多公里远的村庄移植过来的梧桐。
每年一次的老兵退伍工作都在梧桐叶飘零的冬天举行。进入11月,服役期满的老兵喜欢聚在阳光下,数一片片被寒风刮落在地的叶子。自从我由八班抽调到连部当文书后,工作明显比以前繁琐起来,我再也没空陪老兵数叶子了。这一天,我刚统计完连队新的花名册后,便奉命对退伍老兵的行李进行安检。
我是个特别受领导信任的人,平时对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都完成得十分出色。这次安检事关重大,出了差错,关系到连队的荣誉,不仅退伍老兵上不了飞机,还要处分安检人员。于是,我把眼睛睁得比任何时候都大,仿佛一粒尘埃也躲不过我的视线,生怕一粒脱壳的“花生米”成为隐患。
安检快要结束时,排在倒数第二的那个老兵拎着行李站在我面前,神情很不镇定。我请他打开提包接受检查,他却呆呆地望着我,那眼神像是在求我替他保守什么秘密。凭经验,我猜想他的提包里可能有违禁物品,请他立即打开提包接受检查。他紧张地瞟了我一眼,依然没有打开包。我急了,立马将此事向保卫股作了汇报。
保卫股火速跑来两个高大的干事,将这个退伍兵叫到了一边查问。我小心翼翼地打开他的提包,物品逐件被我抖落在地。这些物品有藏药、哈达、松耳石项链等。其实,这些东西对于任何一个在青藏高原当过兵的人来说,算不上什么违禁物品,许多老兵告别西藏都要买点回去,送人作纪念。我搜遍他的包中包,未能找到一颗哪怕是从地底下挖出来的生了锈的“花生米”。最后,我把他的提包翻了个底朝天,谁也没有想到,包里居然会飘出一个信封,我拾起一看,信封上什么字也没写。
风过无声。
打开信封,我发现里面是一片用塑料袋保鲜的树叶,树叶中间贴着一张小照片,是个笑容可掬的女孩……事后,我才得知,就在这个老兵退伍前的一天,他的未婚妻死于乳腺癌。
当时,所有在场的人都惊呆了。战友们纷纷接过镶在绿叶上的照片,表情很复杂。很快,照片传到了营长手里。正准备登车送退伍老兵前往机场的营长看见照片,突然一转身抱着老兵哽咽起来:我们,是我们对不住你呀……原来,两天前营长就接到老兵家里发来的电报,说他未婚妻不行了。营领导在会上反复强调:老兵退伍在即,谁也不要让他带着悲伤踏上归途。没想到,老兵早就得知自己的未婚妻患了绝症,直到连队宣布退伍名单时,他也没向任何人透露此事,只是悄悄摘走树上为数不多的一片绿叶安慰期待中的未婚妻。
送行的战友知道老兵的心事后,情不自禁地抱紧了他。面对一双双潮湿的眼睛,老兵异常平静地举起右手向大家敬了个礼:亲爱的战友们,我就要离开军营了,原本我的未婚妻是不允许我退伍的,她要我等着她上高原来看我们连队里种活的第一棵树上的绿叶……
听了他的话,我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将所有物品整齐地放回老兵的提包里。经过请示,连队官兵一致同意,特批我将树上最后一片泛绿的叶子摘下送给老兵的未婚妻。
那个冬天,所有的树叶没有枯黄,它们一直绿在我的记忆深处,绿在连队每个战友的心中。

1.首段“一片普通的叶子会把两个人的情感连在一起”一句中,“两个人的情感”具体指什么?“普通的叶子”在此起什么作用?
2.末段画线句子有怎样的蕴意?
3.第二段写战友们从很远的地方移植梧桐,第三段写退伍老兵在阳光下数落叶,这些在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
4.本文直接写老兵,间接写他的未婚妻,对两人之间的情感点染十分到位,这源于作者娴熟地运用了“藏”的艺术。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1.退伍老兵对病重的未婚妻的抚慰之情、未婚妻对守卫边防的未婚夫的牵挂之情;凝聚感情。
2.运用诗意的联想,表明退伍老兵与未婚妻的真挚感情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力量,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3.前面写战友移植梧桐,表明梧桐的珍贵;接着写老兵们在阳光下数落叶,蕴含着他们对军营生活的留恋之情。这些对后面写那位退伍老兵的行为以及他与未婚妻的真挚感情作了得当的铺垫。
4.这种“藏”的艺术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退伍老兵在临行之际“藏”绿叶。第五段中写老兵拎着行李,“神情很不镇定”,“呆呆地望着”,“紧张地瞟了我一眼,依然没有打开包”,这些细节描写设置了悬念,把一片蕴含真情的绿叶“藏”得很严实。二是退伍老兵隐瞒未婚妻患绝症的消息,未向任何人透露。这种强压悲痛的“藏”,显示了他刚强、坚毅的性格。本文运用“藏”的笔法,增添了行文的可读性,也有助于主旨的深化。(答题时只答一个方面即可)

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4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所以你在写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4”,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六、(08辽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书院教育,是宋元明时期最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形式。“书院”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不过,那时的书院主要还只是编书、藏书以及读书的场所。作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教育场所的书院,是到宋代才出现的。当时,刚刚经历五代十国战乱,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一些思想家也需要自己的宣传阵地,以私人讲学为核心的书院教育,就顺应这种时代需要而出现了。宋代书院教育,以其官私结合的教育体制以及完善的教育组织形式,呈现出与古代私学大不相同的面貌。不仅如此,书院教育与宋代官学之间也有较大区别。虽然书院也选用儒家经典作为教材,但它更侧重于引导生徒修养品性、增长才识,而不是为了适应科举。不过,书院的教学内容又都不出北宋官学以及科举所要求的范围,也正因为如此,书院能够得到宋代官府的鼓励,并获得长足的发展。
书院教育直接影响了宋代学术的发展,成为宋代理学发展的摇篮。一方面,书院中掌教的“山长”,一般都会把自己的思想定为书院的教育宗旨,以此来聚集生徒,开展讲学活动。书院生徒在聆听山长集中讲学、向山长请教以外,还有充分的时间组织自学和学术讨论,这种浓厚的探讨学问的风气为思想和学术的发展留出了很大余地。另一方面,书院中的讲学内容既包括掌教者个人的学术思想,也包括正统的儒家经学思想,还包括一些后来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民间思想。书院因此而成为各种思想和学术交流的场所,书院之间更以学术论辩、讲学交流等形式,促成不同思想和学术的深入研讨和互相影响,从而为宋代理学的成熟准备了条件。此外,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始掌教各大书院,推动了书院教育与学术研究结合的进程,也促进了理学的传播与深入发展。著名的理学家陆九渊曾经受邀前往白鹿洞书院讲学,他讲授《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听讲的人都很感动,甚至于有听讲者为之落泪。书院交流的盛况以及书院教育推行理学思想所形成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5.下列有关“宋代书院教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书院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以官私结合体制和私人讲学为主要特点。
B.宋代书院教育是顺应战乱后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以及思想传播的需要而出现的。
C.宋代书院教育中选用的教材与官学相似,但其人才培养的标准与官学大相径庭。
D.宋代书院教育的教学内容能够符合官府的要求,因而能有机会获得长足的发展。
答案 C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和宋代都有“书院”这一名称。不过,唐代的书院和宋代的书院是名同实异的关系。
B.宋代书院中的生徒要集中聆听山长讲学、向山长请教,并在山长的组织下开展自学和讨论。
C.书院中的私人讲学、学术讨论及书院间的学术论辩、讲学交流,是宋代书院中常见的教育活动。
D.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始掌教各大书院,书院的这种变化,有利于书院教育与学术研究的相结合。
答案 B
7.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A.作为教育体制的宋代书院,与此前的古代私学既相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
B.宋代书院中的生徒,对当时朝廷科举考试的总体要求,大致上也能够适应。
C.一些民间思想,往往通过书院教育的途径来实现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目的。
D.在书院的讲学交流中,不同思想和学术相互影响,都有机会得到发展完善。
答案 C
七、(08江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纯朴的嗜血者
我对李逵有一种很复杂的感情。这个莽大汉匍匐在底层,却活得洒脱奔放、无牵无挂,而且那么坦荡率真,敢爱敢恨敢作敢当,简直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全无心机的大男孩。在许多方面,他身上凝结了底层人的可贵品质。可是,情感的亲近是一回事,理性的选择又是一回事。甘于平庸生活的人,谁愿与李逵为邻?他就像一枚“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突然爆炸,将你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幸福一股脑儿埋葬。
李逵为什么会让人害怕?也许是他过于无拘无束了,破坏的能量太大了。鲁迅说过:“李逵劫法场时,抡起板斧来排头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水浒》作者却用欣赏的笔调,浓墨重彩地托出了一个“嗜血者”形象:他的板斧向来是“排头砍去”,而且动不动就“杀得手顺”。在这种状态下,是没有是非曲直好说的。《水浒》虽然处处是刀光剑影,但快意恩仇,几乎没有悲悯色彩,连那个年仅四岁“生得端严美貌”的小衙内的死也径直写作“小衙内倒在地上……只见头劈做两半个”。制造这一幕的正是“黑旋风”!也许为了逼使朱仝上山入伙,无论哪个梁山好汉对一个小孩的生命都是不屑一顾的,但这种超过正常人心理承受度、毫无必要的杀戮,似乎只有李逵去做才合适。
李逵崇尚暴力,流血越多,越是兴奋,但他并不像一般的流氓无产者那样浑身充满无赖气息,反而那么纯朴,纯朴和嗜血在他身上奇怪地统一起来了。他嫉恶如仇,最看不惯以强凌弱,哪怕是最崇敬的大哥宋江欺凌弱小,他也会义无反顾地挥斧砍去。嗜血者当然让人恐惧,而一个纯朴的嗜血者除了带来恐惧,还让人困惑。为什么这两种迥异的特质可以统一在李逵身上?其实并不奇怪,因为李逵完全不把生命当回事。他把杀人和流血看得像一场游戏,甚至可以拿自己的脑袋做赌注,“脑袋掉了碗大个疤”,仿佛大家脖子上顶着的不过是割了一茬还可以再长的韭菜。在一个全然不知怜惜生命的人的眼里,旁人难以理解的血腥行为也就变得自然和正常了。
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
16.下列对文中“纯朴”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指活得洒脱奔放、无牵无挂、坦荡率真,敢爱敢恨敢作敢当,全无心机。
B.指不像一般的流氓无产者那样充满无赖气息,只是无拘无束,崇尚暴力。
C.指快意恩仇,杀得手顺时对一个“端严美貌”的小衙内也没有悲悯之意。
D.指动辄拿自己的脑袋做赌注,仿佛脖子上顶着的是割了一茬还可以再长的韭菜。
答案 A
17.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纯朴的嗜血者”这一论题,结合李逵的所作所为,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论述。
B.通过探讨嗜血者既让人恐惧又让人困惑的特质,文章由对李逵这一形象的分析递进到对梁山好汉嗜血行为的反思。
C.李逵嫉恶如仇,又往往不讲是非曲直;既看不惯以强凌弱,又常常不分对象大肆杀戮。这是作者所要着力分析的矛盾。
D.在一个不怜惜生命的人眼里,许多正常人难以理解的血腥行为就会变得自然和正常。这是作者最终提出的观点。
答案 C
18.本文认为《水浒》作者对李逵持什么态度?本文作者对李逵持什么态度?引用鲁迅的话有什么作用?
答:
答案 (1)本文认为《水浒》作者对李逵的行为持欣赏态度。(2)本文作者在情感上亲近李逵,在理智上则否定李逵。(3)鲁迅的话与《水浒》作者态度形成对比,是本文作者观点的一个有力论据。
19.“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这句话如何理解?
答:
答案 (1)应当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珍惜他人的生命。(2)反对滥用暴力。(3)李逵这类人物在现实生活
中破坏性太大,“活在书中”可以对人们起警醒作用。
八、(08山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图腾与社会制度的产生
从历史上各民族的图腾崇拜来看,图腾是某种社会组织或个人的象征物。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图腾制度,是规范人行为层次的社会组织系统。正如英国学者里弗斯所说,图腾制度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拉德克利夫也认为图腾制度为有关社会提供了一种基本的组织原则。
图腾制度是图腾文化的一个方面,它不仅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而且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
图腾产生之前的原始群尚处在自然状态中,各群体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因此也就不可能有什么组织原则。图腾产生之后,每一个群体以一种图腾作为名称和标志,而且同一部落的各群体的图腾互相不重复。这是当时约定俗成的社会组织原则。法国学者倍松说,图腾制度“把各个‘个人’都区分属类,造成一种‘图腾的户籍制’,所以这种制度是一种真正的社会组织制度,而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的维持为基础”。所以,图腾制度可以说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
斯库耳克拉夫特用“图腾制度”来表示氏族制度。对此,摩尔根认为:“倘若我们在拉丁语和希腊语中都找不到一个术语来表达这种历史上已经出现过的制度的一切特征和性质,那么,‘图腾制度’这一术语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而且使用这个术语亦自有其便利之处。”在这里,斯库耳克拉夫特和摩尔根都认为图腾制度就是氏族组织制度。其实,两者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图腾制度产生于氏族之前,而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过去形成的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尤其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实行图腾制度。
图腾制度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每一个社会组织都以图腾——动物、植物、无生命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作为名称和标志。第二,同一部落的各个群体,图腾互相不重复。如印第安人波塔瓦塔米部落有十五个氏族,其图腾分别为十五种不同的动物。第三,同图腾者皆为亲属。根据图腾组织制度,一个部落内各群体的图腾各不相同,但不同部落的群体,图腾允许重复。在约四十个印第安部落中,以熊和狼为图腾的氏族分别有三十多个。这些部落不同而图腾相同的氏族,不管是否有血缘关系,彼此都视为亲属,认为同出于一个图腾祖先,相互间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我国白族虎氏族成员也认为同图腾者皆为亲属,如出门在外,虽素不相识,但只要是以虎为图腾的,便亲如兄弟,生死与共。
图腾制度在形成之后,随着图腾文化的发展而日臻完善,并随着图腾文化的衰亡而为其他社会组织制度所代替。
6.本文认为图腾制度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A.拉德克利夫认为图腾制度为有关社会提供了一种基本的组织原则。
B.图腾产生之后,处在自然状态中的原始群的每一个群体以一种图腾作为名称和标志,形成了当时的社会组织原则。
C.图腾制度把处于自然状态的原始群中的各个“个人”都区分属类,造成一种“图腾的户籍制”。
D.图腾制度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的维持为基础,是一种真正的社会组织制度。
答案 A
7.下列对图腾制度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制度,图腾制度产生于氏族制度之前,是当时用来规范人行为层次的社会组织系统。
B.每一个社会组织都以动物、植物、无生命的自然物等实物为图腾作为自己的名称和标志。
C.同一氏族的各个部落的图腾不能互相重复,是图腾制度约定俗成的社会组织原则。
D.部落不同而图腾相同的群体,同出于一个祖先,彼此都视为亲属,相互间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
答案 A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图腾制度是图腾文化的一个方面,整个图腾体系就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
B.摩尔根认为,倘若在拉丁语和希腊语中都找不到一个术语来表达氏族组织制度的一切特征和性质,用“图腾制度”这一术语也是可以的。
C.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全都实行图腾制度。
D.图腾制度形成之后,随着图腾文化的发展而日臻完善,但随即为其他社会组织制度所代替。
答案 B
九、(08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诗与直觉
朱光潜
无论是欣赏或是创造,都必须见到一种诗的境界。这里“见”字最紧要,凡所见皆成境界,但不必全是诗的境界。一种境界是否能成为诗的境界,全靠“见”的作用如何。
诗的“见”必为“直觉”。有“见”即有“觉”,觉可为“直觉”,亦可为“知觉”。“直觉”必须是对于个别事物的知,“知觉”必须是对于诸事物中关系的知,亦称“名理的知”。例如,看见一株梅花,你觉得“这是梅花”,“它是冬天开花的木本植物”,“它的花是香的,可以摘来插瓶或送人”等等,你所觉到的是梅花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就是它的“意义”。意义都从关系见出,了解意义的知都是“名理的知”,都可用“A为B”公式表示出来。认识A为B,便是知觉A,便是把所觉对象A归纳到一个概念B里去。就名理的知而言,A自身无意义,必须与B、C等发生关系才有意义。我们的注意不能在A本身停住,必须把A当作一块踏脚石,跳到与A有关系的事物B、C等等上去。但是所觉对象除开它的意义之外,尚有它本身形象。在凝神注视梅花时,你可以将全副精神专注于它本身的形象,就像注视一幅梅花画似的,无暇思索它的意义或是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时你仍有所觉,这就是梅花本身形象在你心中所现的“意象”。这种“觉”就是克罗齐所说的“直觉”。
诗的境界是用“直觉”见出来的,它是“直觉的知”的内容而不是“名理的知”的内容。比如说崔颢的《长干曲》,你必须在一顷刻中把它所写的情境看成一幅新鲜的图画,或是一幕生动的戏剧,让它笼罩住你的全部意识,使你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玩味它,以至于把它以外的一切事物都暂时忘去。在这一顷刻中你不能同时起“它是一首唐人五绝”、“它用平声韵”、“横塘是某处地名”、“我自己曾经被一位不相识的人认为同乡”之类的联想。这些联想一发生,你立刻就从诗的境界迁移到名理世界和实际世界了。
这番话并非否认思考和联想对于诗的重要。作诗和读诗,都必用思考,都必起联想,甚至于思考愈周密,诗的境界愈深刻;联想愈丰富,诗的境界愈完美。但是在用思考起联想时,你的心思在旁驰博骛,决不能同时直觉到完整的诗的境界。思想与联想只是一种酝酿工作。直觉的知常进为名理的知,名理的知亦可酿成直觉的知,但决不能同时进行,因为心本无二用,而直觉的特色尤在凝神注视。读一首诗和作一首诗都常须经过艰苦思索,思索之后,一旦豁然贯通,全诗的境界于是像灵光一现似的突现在眼前,使人心旷神怡,忘怀一切。这种现象通常被人称为“灵感”。诗的境界的突现都起于灵感。灵感亦并无神秘之处,它就是直觉,就是“想象”,也就是禅家所谓的“悟”。
一个境界如果不能在直觉中成为一个独立自足的意象,那就还没有完整的形象,就还不成为诗的境界。一首诗如果不能令人当作一个独立自足的意象看,那还有芜杂凑塞或空虚的毛病,不能算是好诗。古典派学者向来主张艺术须有“整一”,实在有一个深埋在里面,就是要使在读者心中能成为一种完整的独立自足的境界。
(本文有删改)
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A.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从事物间的联系中概括出来的意义,都不属于“直觉”。
B.“知觉”可用“A为B”的公式表示,就“名理的知”而言,A自身没有意义。
C.“‘直觉的知’的内容”的获得并非易事,全靠读者的思考与联想来完成。
D.灵感就如同禅家所说的“悟”一样,常常突现于眼前而非艰苦思索的结果。
E.在古典派学者看来,“独立自足的境界”应当包含在艺术须有的“整一”之中。
答案 CD
13.下面对诗的赏析,符合“直觉的知”的一项是()
A.在欣赏《诗经蒹葭》时,注意到了韵脚变化和重章叠唱的特点。
B.在欣赏曹操《观沧海》时,领悟到了诗人当时的志向与理想。
C.在欣赏杜甫《望岳》时,感觉到了泰山的巍峨高大、雄伟壮丽。
D.在欣赏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时,体味到了西湖深厚的文化积淀。
答案 C
14.在“诗的境界”形成的过程中,只能有“直觉的知”而不能有“名理的知”。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答:
答案 这种说法不正确。在“诗的境界”形成过程中,思考与联想必不可少;通过思考与联想,“直觉的知”可进为“名理的知”,“名理的知”也可酿成“直觉的知”。
15.“见”升华为“诗的境界”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
答案 (1)由“见”到“直觉”,并依靠“直觉”发现“诗的境界”;(2)处理好“直觉的知”与“名理的知”
的关系,二者不能同时进行;(3)重视“灵感”在“诗的境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4)强调“独立自足的
意象”在“诗的境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十、(08宁夏、海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变形”,是相对于“常形”而言。“常形”是指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正常自然形态;“变形”是指客观物象反映到艺术中的形态的改变。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物象的形态有时会出现变异,例如两头蛇、三脚鸡等,这种“变形”虽然怪异,但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表现中所发生的变化及其美学意义。
艺术上的“变形”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从广义上说,任何种类和流派的艺术,不论其创作思想和手法多么不同,它所塑造的形象较之原型都会有某些强调、选择、集中乃至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说,变形乃是艺术反映生活的一种普遍现象。不过一般地说,艺术上关于“变形”的观念是指狭义的“变形”,它表现为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例如杜甫的《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宋代科学家沈括(字存中)分析道:“四十围乃是径七尺,无乃太细长乎?此亦文章病也。”沈括生得太早一些,他不懂得艺术变形的美学意义。比沈括稍晚的王观国有所不同,他说:“‘四十围’、‘二千尺’者,姑言其大且高也。诗人之言当如此,而存中乃拘拘然以尺寸较之,则过矣。”其实,古代诗歌中这类“变形”甚多,诸如“黄河之水天上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等等都是。当然古代诗人很懂得运用夸张的手法,可是未必有自觉的“变形”观念。
宋元以来,“变形”的美学观念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到明清戏曲中,舞蹈程式和脸谱等都是对生活常态的改变,如脸谱中用红表忠烈、白表奸诈,舞蹈动作鸣冤叫屈时甩发,生离死别时跪步等。这些“变形”大大丰富和增强了戏曲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力。
艺术作品中的“变形”是创作者主观感受的一种强化,因此艺术家们常用“变形”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例如清初八大山人的《鱼鸭图卷》,鱼、鸭的眼眶变成了圆形,眸子有的画成绿豆小点,有的画成圆弧线,传达出“白眼看天”的蔑视情绪。这种“变形”美学的本质,是对于传统道德,特别是对于理学的反叛,是人性的高标,个性的张扬。
(摘编自曾祖荫、曾新《怪异:明清启蒙美学之特征》)1.下列关于“变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观物象在现实中具有正常的自然形态,艺术上所谓的“变形”,是指客观物象在艺术中表现出来的形态的改变。
B.在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形态偶然会出现变异,由于这一现象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所以人们并不把它称为“变形”。
C.关于“变形”,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表现中所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的美学意义。
D.艺术上所说的“变形”往往是指狭义的“变形”,即指在艺术表现中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
答案 B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杜甫诗“黛色参天二千尺”、李白诗“白发三千丈”等,都只是夸张手法,不见得是自觉的“变形”观念。
B.相对于现实生活,明清戏曲中的舞蹈程式和脸谱是一种典型的“变形”,这种“变形”有利于戏曲的发展。
C.艺术上的“变形”是创作者主观感受的强化,艺术家们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强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D.清初八大山人的《鱼鸭图卷》表现了一种蔑视情绪,反映了他对于传统道德,特别是对于理学的反叛意识。
答案 C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上的“变形”是相对于客观物象的“常形”而言的,可以说“变形”来源于“常形”,有时甚至“变形”就是“常形”。
B.在艺术上,广义层面上的“变形”是艺术反映生活的普遍现象,而狭义层面上的“变形”只是前者的一种特殊现象。
C.王观国认为沈括对于杜甫诗的批评是“拘拘然以尺寸较之,则过矣”,看来王观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变形”美学观念。
D.大致上,中国古代的“变形”美学观念在宋元时代受到人们注意,而到明清时候这种观念在实践中得到了大量的运用。
答案 A
2004~2007年高考题
一、(07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给“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下的定义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被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它强调两个重要的条件:一是“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二是“在本公约中,只考虑符合现有的国际人权文件,各群体、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和顺应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口头传说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所有这些形式都与孕育它的民族、地域生长在一起,构成不可拆解的文化综合体。?
以我国的古琴艺术为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的价值不只在于古琴这种乐器本身,也不限于古琴曲目和弹奏技术,更重要的在于以古琴为聚合点而构建的传统美学特质及哲学意味,并且这种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贯穿于中华雅文化的发展当中。由于钟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的故事是以古琴为依托的,所以不仅深邃感人,而且历久弥新。可以说,知音意识和获得知音的愉悦成为雅士阶层不可分割的一种人生内容,于是音乐境界与生命境界、乐品与诗品文品都互相沟通。而遵循“大音希声”的哲学原理,古琴艺术又将儒家的中正平和、道家的清静淡远融汇于乐曲之中。?
每一项真正符合标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不可能以一个物质符号(比如古琴乐器本身)独立存在。相对于物质符号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那些无形的环境、抽象的宇宙观、生命观更具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遗产非常重要的资源,就语言、民间音乐、舞蹈和民族服装来说,它们都能让我们从更深刻的角度了解其背后的人和这些人的日常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一个人都跟它脱不开关系,因为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他所在社会的传统。
5.下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是被群体或团体认同的文化遗产,也可以是被个人认同的文化遗产。?
B.随着人们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不断创新的特点。?
C.对于世界上那些已经被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个群体和团体都应该具有认同感和历史感。?
D.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体现各群体、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顺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答案 C?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有多少表现形式,都应该与孕育它的民族、地域构成不可拆解的文化综合体。?
B.古琴艺术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凭借的是它所蕴含的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而非其乐器本身、曲目及弹奏技术。?
C.包含着儒家中正平和旨意和道家清静淡远韵味的古琴艺术,追求的是一种“大音希声”的境界。?
D.借助语言、民间音乐、舞蹈和民族服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一个民族及其日常生活。?
答案 B?
7.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雅士阶层之所以能够将音乐境界与生命境界、乐品与诗品文品沟通,正是由于他们具有欣赏古琴艺术的水平。B.一个实物,如果不与非物质的形式,如表演、表现形式、技能等相联系,就不能独立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C.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存在着无形的环境、抽象的宇宙观、生命观,所以它比其他形式的文化遗产更值得保护。?
D.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他所在社会的传统,所以每个人身上都有非物质文化遗产。?
答案 B
二、(07天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企业家对专利有一种顶礼膜拜的心态。对内以为只要有了专利就保护了自己的知识资产,对外则将人家注册的专利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世界上每天都有几百个专利注册成功,也有相当一些专利在诉讼中被判无效。知识产权是私权,本质上是保护排他性权益,有争议是正常的。我们应该尊重保护知识产权的原则和被这些原则认可的技术发明,同样也尊重法律给予他人争辩乃至否定这种保护的权利。所以对具体专利的保护与对自然遗产、文化传统的保护在性质上绝不能同日而语。?
缺乏竞争意识的知识产权战略追求的只是获得专利,这种“唯专利论”让企业围着知识产权转。一些企业、科研机构现在知道着力培养帮助注册专利的人才,而对培养在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懂技术又有法律资格的专利律师,尚未提到议事日程。然而,市场经济告诉我们,虽然花费很大的代价保护专利,但在利益驱动下,竞争对手往往会千方百计地来破解对专利的保护。?
在当今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和科研机构尚处在技术积累期,还必须鼓励多申请专利。在目前已经注册的专利中属于发明类的比较少,而属于实用新型的和外观设计型的较多,这种状况一时难以改变,无须责难。特别是不要轻易把某些专利判定为垃圾专利,因为专利不一定以开发产品或服务为最终目的,全世界的专利总量中只有很小一部分可以实现经济价值。有些专利是出于企业的长期战略考虑暂时不会去产品化,有些仅仅是防止别人进入的篱笆,还有些专利注册行为是为了迷惑对方,或是准备与对方权利交换用的。?
企业的专利战略如果从市场竞争出发,就会有无比丰富的内容。在一定条件下不申请专利也是一种知识产权战略。对十分容易被模仿而又难以赢得诉讼的,不申请专利而将这种技术作为商业秘密加以保护可能更加有利。与专利不同,商业秘密没有义务公开技术内容,保护时间可以没有期限。放弃一部分专利也是一种竞争手段。IBM公司宣布建立一个专利共享平台,放弃价值千万美元的500多项专利,供社会免费使用。这些专利与开源软件开发有关,这样能够做大以开源软件为基础的大量下游企业,为公司自己的产品扩大了市场,其结果恰恰是对竞争对手微软公司的产品构成了重大的挑战。?
5.下列不属于“唯专利论”表现的一项是()
A.把专利数量和规模作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追求的目标,着力培养专利注册人才。?
B.认为有了专利即可有效保护自己的知识资产,别人无权争辩或否定。?
C.积极申请专利,而对有些专利并不急于实现其经济价值。?
D.将所有的技术发明都及时地申报专利,并为之付出很大代价加以保护。?
答案 C
6.下列对本文所主张的知识产权战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符合知识产权原则的技术发明注册为专利,并采取一系列策略维护自己的专利权。?
B.对专利制度难以保护的、易被模仿又难以胜诉的技术发明,可以不申请专利,而将其作为商业秘密加以保护。C.可以通过部分专利共享,做大下游企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D.面对市场竞争,把培养懂技术又有法律资格的专利律师列为远期目标。
答案 D?
7.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专利总量中小部分可以实现经济价值,防止对手涉足或迷惑对手的专利则具有战略价值。?
B.在技术积累期,采取鼓励申请专利的措施后,大多数企业的专利中发明类的多了,实用类的少了。?
C.基于市场竞争的知识产权战略,应主要采取专利以外的手段,比如暂时不将专利产品化、主动放弃部分专利等。?
D.保护具体的专利是为体现专利的公益性,与之不同的是,保护自然遗产、文化传统则是体现其排他性。?答案 A?
三、(07山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龙城”还是“卢城”?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传诵千古的《出塞》,抒发了王昌龄追昔抚今的感慨。一般认为,诗中的“飞将”指西汉名将李广,他长期戍守北部边境,以勇敢战善著称,匈奴呼之为飞将军,一听到他的名字就畏惧、惊退。那么,诗中的“龙城”又指何处呢??
历来唐诗集多作“但使龙城飞将在”。清朝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持此说,认为“唐人边塞诗中所用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此处的“龙城飞将”,“乃合用卫青、李广事。指扬威敌境之名将,更不得拘泥地理方位。而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者”。就是就,“龙城”不过是象征性的地名,并非特指某一具体城邑。?
宋朝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将“龙城”改为“卢城”。为何作此改动呢?阎若璩《潜邱札记》作了解释:“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号曰飞将军,避不敢入塞。右北平,唐为北平郡,又名平州,治卢龙县。唐时有卢龙府、卢龙军。”所以龙城就是右北平,应为卢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唐诗选》即取此说,将“但使龙城飞将在”改作“但使卢城飞将在”,认为卢城即今河北卢龙。但是,无论汉朝还是唐朝,右北平从来就没有称过卢城,只有《汉书西域传》中有一个无雷国,其国王“治卢城,去长安九千九百五十里”。显然,此卢城不是右北平,况且,《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记载的那次威震敌胆的龙城大捷是卫青指挥的,并未提及与李广有关。?
清朝孙洙《唐诗三百首》引《晋书张轨传》的记载:匈奴曾筑姑臧城,“地有龙形,故曰龙城”。据此说,“龙城”是指姑臧城,即今天的甘肃武威。?
张际在《“龙城”考》中则认为,据《史记》《汉书》等多处记载,龙城是匈奴祭祀龙神、祖先之地,地方并不固定,但在匈奴境内统称为“龙城”。汉代史籍往往采用音译,分别被写成“龙城”“笼城”“茏城”“龙庭”,“龙城”可能是音近而误讹为“卢城”,两词实为同义。西汉初年,匈奴连年犯境,汉朝无力抵御,直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起来,才命卫青、霍去病等实施反击。元光六年的龙城一战,首战告捷,一扫汉朝70多年的屈辱,大大振奋了军心民心。龙城之战成为汉朝军民心目中扬威敌境、雪耻大胜的象征。李广是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的英雄,是汉家大将的杰出代表。因此,王昌龄将大捷的象征——龙城,冠于西汉名将的象征——李广头上,将卫青和李广的业绩糅合在诗中,表达杀敌制胜、扬威敌境的意思。?
王昌龄取“龙城”一词,还出于音律的需要,而且字面又瑰奇雄丽,选用了它,使诗句达到了音、义、色俱佳的境地。?
6.《唐诗选》不取“龙城”而用“卢城”,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A.宋朝王安石在《唐百家诗选》中,将“龙城”改为“卢城”。?
B.李广曾做右北平太守,右北平在唐为北平郡,治所卢龙县就是“龙城”。?
C.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的编写者们认为,“卢城”,就是今河北卢龙。?
D.汉代史籍采用音译,“龙城”与“卢城”音近而生误讹,两词实为同义。
答案 D?
7.从体会“但使龙城飞将在”寓意的角度看,以下表述中不含象征意味的一项是()
A.唐人边塞诗中所有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
B.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者。?
C.“龙城”是指姑臧城,即今天的甘肃武威。?
D.将卫青和李广的业绩糅合在诗中,表达杀敌制胜、扬威敌境的意思。?
答案 C?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沈德潜认为,“龙城飞将”是把卫青的事迹加到了李广身上,不能过于拘泥。?
B.无论汉朝还是唐朝,从来就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被称为“卢城”。?
C.张际认为,龙城是匈奴祭祀龙神、祖先的地方,因其地点并不固定,故而在匈奴境内统称为“龙城”。?
D.王昌龄用“龙城”一词,除着眼于诗句的深刻寓意、字面的瑰奇雄丽外,也是出于诗歌音律的需要。?
答案 D?
.99/issue)

F

KidsDiscover

Tohelpchildrenaged6to12becomelifelonglearners,eachissueofKidsDiscoverlooksintoasingletopicinscienceorsocialstudieswhichchildrenofthisagefropuhaveagreatinterestin.Thecombinationofexcitingcolorphotography,lovelypicturesandinformativekif-friendlytextengagesreaderswithattractivecontent.Price:.95(.25/issue)

解析;1.C根据Cathy是个年轻的妈妈和渴望学习孩子方面的知识。而WONDERTIME是本孩子全面发展的书。故此答案是C2.D根据Jason喜欢旅游的特点,和NationalGeographicAdventurer是本地理论绘图方面的杂志,故此答案是D3.A根据Kate喜欢阅读有趣文章的姑娘这个信息,和Seventeen上面有短小而且有趣的文章,故此答是A4.B根据Wayne是教理科的老师和Muse是本科普书籍,故此答案是B5.F根据Frank想用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KidsDiscover是本介绍科学教育孩子的方法,故此答案是F。高考资源网

阅读下列应用文及相关信息,并按照要求匹配信息。以下是广告信息;

以下是与广告相关的读者来信。请匹配来信与它们所对应的广告。1.May15,2006Gentleman,TheenclosedadvertisementforyourorganizationcomesfromtheAprilissueofCosmopolitan.Iaminterestedindoingvolunteerworkforabusedchildrenandwould1iketohaveyourinformationbooklet.Myaddressisasfollows:6VillaMaurice,92160AntonyFranceYourstruly,D.Gruber2.January15,2006DearSirorMadam,Iaminterestedinwritingadventurestoriesforchildren.Pleasesendinformationonthecourseyouoffertothefollowingaddress:5481TorranceBlvd,

Torrance,CA90503

Yoursfaithfully,IrenePonbs(Ms)3.高考资源网April14,2006DearSirorMadam,Iaminterestedinfindingapart-timejobinthemorning.Pleasesendinformationtothefollowingaddress:2955PacificCoastHighway,Torrance,CA90505Sincerely,M.E.Nielson(Mr)4.1068BaxterRoad,Loveland,Ohio45140March13,2006DearSirorMadam,Pleasesendmeyourcatalogandinformationontheserviceyouoffer.Ihaveasmallbusinessandhavebeenrobbedseveraltimes.Yourstruly,J.Barnes5.AmFrankenheim21,

5000Koln40Germany

June1,2006

DearSir,Iwouldliketoreceivethelistmentionedinyourrecentadvertisement,aswellasmoreinformationaboutL.A.Parent.Iencloseaself-addressedenvelope.Yoursfaithfully,B篇Directions:ReadthefollowingtextandchoosethemostsuitableheadingfromA—Fforeachparagraph.Thereisoneextraheadingwhichyoudonotneed.

A.Doestablishedmusicianshavearesponsibilitytoguideandassistyoungup-and–comingmusicians?

B.Didanyonepromoteyourmusicaleducationwhenyouweregrowingup?

C.Whatkindof“worldmusic”doyouenjoy?

D.What’syourcommentonpopmusic?

E.Doesthecontemporarymusicpressgivejazzthecoverageitdeserves?

F.What’swrongwiththemusicontheradio?

AninterviewwithWyntonMarsalis,anotedjazzmusician

6.

ThereweretheolderjazzmusicianswhohungaroundourhousewhenIwasyoung.Isawhowmuchtheypracticed,howserioustheywereabouttheirart.IknewthenIhadtoworkjustashardifIwantedtosucceed.Ofcourse,myfatherinspiredmealot,andmanyteacherstookthetimetonurturemytalentandthetalentsofotherstudentsinourschool.

7.

Yes.We’vedonesuchapoorjobwithmusiceducationbecause,asasociety,wehaven’tmaintainedthekindofeducationthatatrueartistandmusicianneeds.Youngpeoplehaven’tbeenabletoequateromanceandtalentwithmusic.Forinstance,mostofthepeoplewhomakeitinthemusicindustrytodayhavetolookgood.Howtheysoundissecondary.SarahVaughan,BessieSmith,EllaFitzgerald—thosebig,romanticqueensofjazzmusicwouldn’tmakeitintoday’smusicindustry,andthat’sashame.Weneedtoteachyoungpeopleaboutthealternatives.

8.

Aroundtheworldpeoplemakemusicthat,ifyoulistencarefullytoit,soundsalittlelikethecadenceoftheirlanguage.I’dcallitfolkmusic.WhenI’mawayfromhome,Imakeapointoflisteningtoregionalfolkmusic,notwhat’sontheradio.

9

Thesamemusicisontheradioallovertheworld,andtheAmericansoundisoverwhelming.Eventhepopmusicthat’sproducedandcreatedinforeigncountrieshasthatAmericanbeat,thatunderscoreoffunk.Asamusician,I’mnotinterestedinhearingrecycledversionsofthesamegenreoverandover.Anymusicthatdoesn’thaveadevelopmentsectionjustisn’tinterestingtome.

10.

Themusicpresshassomuchtointroducethesedays,andjazzisjustasmallfractionofit.Becausesomepeopleareintimidatedbyjazz,theydon’tcoveritunlessit’sabigname.newjazzmusiciansdon’tgetmuchofbreak.Alotofeditorsdon’tsayanythingaboutjazzthesedaysunlessit’sMarsalis.That’sashame.WhatVH1isdoingwiththeirSavetheMusiccampaignisphenomenal.They’regettingalltheseinstrumentsouttoneedykids.It’sthekindofthingallnetworksshouldbedoing.

A篇

1.

1,3,5

1,3,5E解析:D.Gruber喜欢帮助受虐待的孩子,E篇的标题Thescarsofanabusedchildcanstaywithusallhislife,故此答案是E。2.B解析:IrenePonb喜欢写冒险故事,与B篇一个成功的作家相一致,故此答案是B。3.D解析:Nielson想找早晨的工作,和D一致,鼓词答案是D4.C解析:J.Barnes最近遭到抢劫,需要了解保护知识,C篇正好介绍这些,故此答案是C5.

1,3,5A解析:A篇和书信中都提到了L.A.Parent.,故此答案A。B篇6-10BACFE

高三语文小说阅读方法指导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高中教案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高三语文小说阅读方法指导”,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高考小说阅读解题方法例说
【考情分析】
小说是一种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多角度、多层次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作为阅读命题材料,在07高考中已占有一定的比例,如海南、宁夏卷的《林冲见差拨》,湖北卷的《日月行色》等。08《江苏考试说明》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列入了必考内容,且明确说明“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而江苏高考多年来一直以散文为阅读文本,因此,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新高考中,小说阅读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小说阅读的取材多以微型小说为主,考查侧重点主要在于概括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等,考生应对其相关内容和作用了如指掌。
【相关知识链接】
1、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2、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三要素。
3、人物塑造方面:
辨析人物描写的方法,除了外貌(肖像、神态、服饰)描写,动作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直接描写外,还要注意其它人或景的烘托。《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外貌描写非常传神;《项链》开头路瓦栽夫人的心理描写十分逼真;《药》中华老栓买药时,黑衣人的动作描写形象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认识和评价人物的性格、品质、典型性、社会意义、作者的感情倾向等。《装在套子里的人》的结尾,写到别里科夫死后才一个月,生活又变得沉闷,清楚地表明了别里科夫是个典型人物,只要专制制度还在,别里科夫式的人物便不可能死绝。《阿Q正传》那叫读者笑中有泪的精神胜利法,明显地表达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倾向。
4、情节结构方面
辨析五个w,即谁(who)、什么事(what)、什么时候(when)、什么地方(where)、为什么(why)。
懂得情节结构中的对比、悬念、倒叙、插叙、出人意料的结尾等等。如《祝福》,采用了倒叙的结构形式,从祥林嫂临死前的肖像写起,再回顾祥林嫂初来鲁镇的情景.再次到鲁镇的经过等等,设置了悬念。《项链》出乎意料之外的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理清线索(明线、暗线)。多数短篇小说都只有一条线索,但也有一部分短篇小说设置了两条线索。如鲁迅的《药》,为了表明群众的愚昧,设置了买药、吃药、谈药、药效这条明线;为了表现辛亥革命,又设置了革命者被杀、革命者的血被吃、革命者成为闲人的谈资这条暗线。再以两条线的交织表现了群众的愚昧、革命者的悲哀。
5、环境描写方面
自然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背景,烘托人物心情。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社会关系特征,人物活动的背景等。《祝福》《阿Q正传》开头的环境描写,把故事发生的背景、时代、社会关系作了明确的交代。
6、主题内容方面
小说一般是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的。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2)、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3)、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4)、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7、语言
小说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欣赏的媒介,又是欣赏的对象,出题者有时会让我们欣赏遣词造句的奇妙,有时会让我们领悟语言的言外之意,含蓄之美,有时让我们初步感知作家的语言风格。

三、规律点拨:
小说阅读训练题型

(1)、人物形象塑造的考查
误区:分析人物形象时,不从实际出发,过分拔高人物的思想品质;没有立足原文,无中生有,概括出原文中没有的东西;以偏概全,不能全面分析评价人物。
解题思路应分四步走:
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2)、重要情节(细节)作用的分析,解题时要注意其思考的方向:
①、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
②、是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
③、是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首先找到环境描写的语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处于不同的位置的环境描写其作用将会是不同的。然后再概括所描写的环境。
分析环境描写作用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借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②、增添或烘托某种气氛;
③、衬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等。
④、有时有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
⑤、揭示主旨
(4)、思想内容(主题)和写作技巧的鉴赏和评价。理解主题主要看重要情节和主要人物;而小说主要的写作技巧也表现在重要情节的安排和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把握主题时,不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避免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没有认真阅读原文,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硬套,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这是学生做这类题最大的误区。
鉴赏评价小说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时的误区是,过分拔高小说所表现的主题和哲理;偏激地看待创作技法的成败,认为一发表的文章总是好的,不敢提出批评的意见;以自己头脑中固有的观念看待作品和作者,要求作品和作者符合自己先入为主的思想观念;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评价小说的标准,合自己口味的则说好,否则,就说不好。
(5)、重要词语、关键语句的理解与散文的阅读差不多,这里不再赘述。

【试题示例】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一轮质量检测题)
看病
一碟
年轻的白大褂微笑着把林森请到了桌前。
林森身体好。以前在农村时,就没上过医院,没想到一调进城里,身子骨就像放了大量的酵母菌,一个劲儿地发酵膨胀,到现在连楼梯都快爬不动了,他不得不来到陌生异常的市中心医院来检查身体。挂了号,刚跨进候诊室,就被并不认识的值班医生像熟人一样请到桌前。年轻的白大褂一边给林森把脉,一边跟他拉呱儿。原来白大褂在市报和电视上见过林森,知道他是市里的主要领导,所以林森一进候诊室就被他认出来,受到了一次莫名其妙的优待。谈话中林森也就知道了白大褂的姓名——魏力,并且得到了他的一张名片。
“魏大夫,我的病……”林森见白大褂专心扯闲篇,觉得有必要提醒他一句。
“脂肪积聚症。没啥大问题,运动量少的人一般都容易得这病。年轻的白大褂谦恭地微笑着,说:“您叫我小魏吧。在您跟前我是小字辈。”
小魏大夫手脚麻利地开了张药方递给林森,说:“别坐车,上下班步行,一个月后我再给您复诊。没问题的,主要是运动疗法。方子上的药只起辅助治疗的作用。”
林森很高兴,为了自己的病,为了医生优质的服务。他告别了谦恭地送他出门的小魏大夫,步履轻快地走出医院,对在外面等候他的司机小景说,他不坐车了,他要走路治病。
林森的路走得很顺畅,但始料未及的是,随着时间的延伸,他竟走出了不少流言飞语。有的说,林森犯了严重的错误,被市长拍着桌子骂了一顿,要撤职呢。
有的说,林森贪污受贿经济上有大问题,正在停职审查呢。
这些话有一部分传到林森的耳朵里,林森觉得可笑。他相信,身正不怕影子斜,半夜敲门心不惊。那些谣言,让它们怎么生就怎么灭去吧!
所以林森就继续走他的路。
林森有一个女儿。女儿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成了待业青年。市环保局闻讯,派人专程来到林家,说本单位缺人,如果可以的话请她去局办做职员。女儿很高兴,林森当然更高兴。可近来不知咋的,环保局又一个劲儿地找各种借口延宕,急得女儿老往环保局跑。
最后一次,女儿是哭着回来的。回来后就劈头盖脸地数落父亲,接着又半跪着哀求父亲不要再步行了,并且要争取多上几回市报和电视。
林森莫名其妙;这与女儿的工作有啥关系?
女儿稍稍平静下来,断断续续说出了原因。原来环保局的人被她缠得没法,才亮出了底牌:你爸爸要完了,我们还要你干啥呀!
林森听了,气得面皮紫涨,拍着桌子直吼:“岂有此理!真是岂有此理!”他转过头来安抚女儿:“不要紧!啊,不要紧,爸爸给你安排个更好的工作,咱不跟那些势利小人一般见识!”
哄得女儿高兴了,林森心头却沉重起来。积毁销骨,真是人言可畏啊!他终于领教到了谣言的厉害。
为期一月的“运动疗法”总算结束了,林森眼前浮现出小魏医生谦恭的微笑来,他心情轻快了许多,这个小魏不错,他想,有机会一定跟卫生局说说,表扬表扬。这样的年轻人如今不多了。
到了医院候诊室,林森把挂号单递给了小魏医生。
和一个月前一样白皙英俊的年轻白大褂这次没有了微笑,他面无表情地打量了一眼挂号单,把它拂下地来:“排队去。”
林森弯腰拾起挂号单,想了想,又掏出魏医生的名片递过去,笑着说:“小魏,不,魏大夫,你忘了我啦?我是林森呀!上个月……”
“什么上个月下个月的!”白大褂的脸板得像青石板,“要遵守医疗公德,按先后顺序一个一个来,懂不懂啊?下一个,王瑶……”
看着再一次被拂下地的挂号单和名片,林森蒙了。少顷,他似乎明白了什么,血涌上了头顶。他大踏步走到候诊室中央,从衣兜掏出小巧的手机,啪啪啪按了几个数字,凑在耳边大声吼到:“小景,我是林××。你马上把车给我开到市中心医院来!不,给我开加长林肯!”

1.小说中塑造的“魏力”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作者为塑造这一人物主要使用了哪些表现技巧?请简析。(6分)
2.小说的主要情节是“看病”,但中间却写了“林森女儿找工作一事”,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
3.文章的结尾写到了“林森”的动作及语言,请简析这些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
4.小说以“看病”为题,有何含义?请简述。(4分)
【题目解析】
1.本题考查欣赏小说的形象、领悟小说艺术魅力的能力。题目要求“简析”,首先要抓住文中林森前后两次看病时魏力的表情、动作、语言等方面的细节,分析其前后不同的态度和表现,再来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1)趋炎附势见风使舵(2分)(2)主要使用了对比、细节描写。(2分)小说叙写了林森前后两次看病的情景,抓住魏力的表情、动作、语言等方面的细节进行描写,形成前恭后倨的强烈对比,突现了人物的性格。(2分)

2.本题考查鉴赏小说表现技巧的能力。分析某个情节在全篇小说中的作用,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对刻画人物的作用,二是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三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参考答案:这一情节揭示了趋炎附势的普遍现象,深化了主题;(2分)也为下文林森心理的变化作铺垫。(2分)

3.本题考查欣赏小说的形象的能力。人物心理描写通常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直接的内心世界刻画,二是间接的心理描写,也就是通过人物的言行甚至环境写心理。分析“林森”的动作及语言时,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的情节和人物的身份。
参考答案:被魏力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所激怒,官权意识被唤醒且又恨恨不平的心理。(4分)

4.本题考查对小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的探究能力。探究小说标题的丰富意蕴,主要还是从情节入手,分析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追溯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写作主题。
参考答案:表面意思是指林森两次看病这一情节主体,(1分)深层含义是指林森由此看到了社会的病态及由此引发的自己心态的失衡。(3分)
【能力迁移】
1、烛心
①乔迁新居,还没收拾完毕,突然停电了,室内一片漆黑。
②“笃、笃、笃”,小薇刚摸到蜡烛和火柴,门外便传来了敲门声。
③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仰着小脸,背着手:“阿姨,你家有蜡烛吗?
④怎么?刚搬进来第一天就支使孩子来借东西!真是欺负新来,这怎么行?今天借给他家蜡烛,说不定明天又来借葱、蒜之类的。不,不行!小薇的脑筋急速地转着。
⑤“哎呀,真不巧,阿姨刚搬来,也没有蜡烛。”说完就准备关门。
⑥“阿姨,你看,我妈妈让我送来的。”小男孩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抽出手,高高地举着两根粗粗的蜡烛。
⑦面对孩子澄澈的眼睛,小薇一下子惊呆了,继而无力地倚着门,双手捂面,不敢与孩子对面……(李丰春/文)
16.本文所设置的悬念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文第四段是什么描写?(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本文主要表现的人物是谁?其性格特点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阿姨,你家有蜡烛吗?(3分)
17.心理描写。(3分)
18.小薇和小男孩妈妈。小薇的性格特点是:处世冷漠,多疑,以致误解。小男孩的妈妈:热心肠,与人为善。(6分)

2、最后一片绿叶
凌仕江

谁能想到一片普通的叶子会把两个人的情感连在一起呢?
那是我从军以来到的第一个边防连队,也是我军旅生涯最后一个让人念念不忘的远在天边的连队。那里不长树,我们每天只能欣赏风雪和尘土。连队唯一的一棵树是我们费尽心思从一百多公里远的村庄移植过来的梧桐。
每年一次的老兵退伍工作都在梧桐叶飘零的冬天举行。进入11月,服役期满的老兵喜欢聚在阳光下,数一片片被寒风刮落在地的叶子。自从我由八班抽调到连部当文书后,工作明显比以前繁琐起来,我再也没空陪老兵数叶子了。这一天,我刚统计完连队新的花名册后,便奉命对退伍老兵的行李进行安检。
我是个特别受领导信任的人,平时对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都完成得十分出色。这次安检事关重大,出了差错,关系到连队的荣誉,不仅退伍老兵上不了飞机,还要处分安检人员。于是,我把眼睛睁得比任何时候都大,仿佛一粒尘埃也躲不过我的视线,生怕一粒脱壳的“花生米”成为隐患。
安检快要结束时,排在倒数第二的那个老兵拎着行李站在我面前,神情很不镇定。我请他打开提包接受检查,他却呆呆地望着我,那眼神像是在求我替他保守什么秘密。凭经验,我猜想他的提包里可能有违禁物品,请他立即打开提包接受检查。他紧张地瞟了我一眼,依然没有打开包。我急了,立马将此事向保卫股作了汇报。
保卫股火速跑来两个高大的干事,将这个退伍兵叫到了一边查问。我小心翼翼地打开他的提包,物品逐件被我抖落在地。这些物品有藏药、哈达、松耳石项链等。其实,这些东西对于任何一个在青藏高原当过兵的人来说,算不上什么违禁物品,许多老兵告别西藏都要买点回去,送人作纪念。我搜遍他的包中包,未能找到一颗哪怕是从地底下挖出来的生了锈的“花生米”。最后,我把他的提包翻了个底朝天,谁也没有想到,包里居然会飘出一个信封,我拾起一看,信封上什么字也没写。
风过无声。
打开信封,我发现里面是一片用塑料袋保鲜的树叶,树叶中间贴着一张小照片,是个笑容可掬的女孩……事后,我才得知,就在这个老兵退伍前的一天,他的未婚妻死于乳腺癌。
当时,所有在场的人都惊呆了。战友们纷纷接过镶在绿叶上的照片,表情很复杂。很快,照片传到了营长手里。正准备登车送退伍老兵前往机场的营长看见照片,突然一转身抱着老兵哽咽起来:我们,是我们对不住你呀……原来,两天前营长就接到老兵家里发来的电报,说他未婚妻不行了。营领导在会上反复强调:老兵退伍在即,谁也不要让他带着悲伤踏上归途。没想到,老兵早就得知自己的未婚妻患了绝症,直到连队宣布退伍名单时,他也没向任何人透露此事,只是悄悄摘走树上为数不多的一片绿叶安慰期待中的未婚妻。
送行的战友知道老兵的心事后,情不自禁地抱紧了他。面对一双双潮湿的眼睛,老兵异常平静地举起右手向大家敬了个礼:亲爱的战友们,我就要离开军营了,原本我的未婚妻是不允许我退伍的,她要我等着她上高原来看我们连队里种活的第一棵树上的绿叶……
听了他的话,我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将所有物品整齐地放回老兵的提包里。经过请示,连队官兵一致同意,特批我将树上最后一片泛绿的叶子摘下送给老兵的未婚妻。
那个冬天,所有的树叶没有枯黄,它们一直绿在我的记忆深处,绿在连队每个战友的心中。

1.首段“一片普通的叶子会把两个人的情感连在一起”一句中,“两个人的情感”具体指什么?“普通的叶子”在此起什么作用?
2.末段画线句子有怎样的蕴意?
3.第二段写战友们从很远的地方移植梧桐,第三段写退伍老兵在阳光下数落叶,这些在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
4.本文直接写老兵,间接写他的未婚妻,对两人之间的情感点染十分到位,这源于作者娴熟地运用了“藏”的艺术。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1.退伍老兵对病重的未婚妻的抚慰之情、未婚妻对守卫边防的未婚夫的牵挂之情;凝聚感情。
2.运用诗意的联想,表明退伍老兵与未婚妻的真挚感情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力量,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3.前面写战友移植梧桐,表明梧桐的珍贵;接着写老兵们在阳光下数落叶,蕴含着他们对军营生活的留恋之情。这些对后面写那位退伍老兵的行为以及他与未婚妻的真挚感情作了得当的铺垫。
4.这种“藏”的艺术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退伍老兵在临行之际“藏”绿叶。第五段中写老兵拎着行李,“神情很不镇定”,“呆呆地望着”,“紧张地瞟了我一眼,依然没有打开包”,这些细节描写设置了悬念,把一片蕴含真情的绿叶“藏”得很严实。二是退伍老兵隐瞒未婚妻患绝症的消息,未向任何人透露。这种强压悲痛的“藏”,显示了他刚强、坚毅的性格。本文运用“藏”的笔法,增添了行文的可读性,也有助于主旨的深化。(答题时只答一个方面即可)

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4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所以你在写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4”,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六、(08辽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书院教育,是宋元明时期最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形式。“书院”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不过,那时的书院主要还只是编书、藏书以及读书的场所。作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教育场所的书院,是到宋代才出现的。当时,刚刚经历五代十国战乱,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一些思想家也需要自己的宣传阵地,以私人讲学为核心的书院教育,就顺应这种时代需要而出现了。宋代书院教育,以其官私结合的教育体制以及完善的教育组织形式,呈现出与古代私学大不相同的面貌。不仅如此,书院教育与宋代官学之间也有较大区别。虽然书院也选用儒家经典作为教材,但它更侧重于引导生徒修养品性、增长才识,而不是为了适应科举。不过,书院的教学内容又都不出北宋官学以及科举所要求的范围,也正因为如此,书院能够得到宋代官府的鼓励,并获得长足的发展。
书院教育直接影响了宋代学术的发展,成为宋代理学发展的摇篮。一方面,书院中掌教的“山长”,一般都会把自己的思想定为书院的教育宗旨,以此来聚集生徒,开展讲学活动。书院生徒在聆听山长集中讲学、向山长请教以外,还有充分的时间组织自学和学术讨论,这种浓厚的探讨学问的风气为思想和学术的发展留出了很大余地。另一方面,书院中的讲学内容既包括掌教者个人的学术思想,也包括正统的儒家经学思想,还包括一些后来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民间思想。书院因此而成为各种思想和学术交流的场所,书院之间更以学术论辩、讲学交流等形式,促成不同思想和学术的深入研讨和互相影响,从而为宋代理学的成熟准备了条件。此外,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始掌教各大书院,推动了书院教育与学术研究结合的进程,也促进了理学的传播与深入发展。著名的理学家陆九渊曾经受邀前往白鹿洞书院讲学,他讲授《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听讲的人都很感动,甚至于有听讲者为之落泪。书院交流的盛况以及书院教育推行理学思想所形成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5.下列有关“宋代书院教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书院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以官私结合体制和私人讲学为主要特点。
B.宋代书院教育是顺应战乱后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以及思想传播的需要而出现的。
C.宋代书院教育中选用的教材与官学相似,但其人才培养的标准与官学大相径庭。
D.宋代书院教育的教学内容能够符合官府的要求,因而能有机会获得长足的发展。
答案 C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和宋代都有“书院”这一名称。不过,唐代的书院和宋代的书院是名同实异的关系。
B.宋代书院中的生徒要集中聆听山长讲学、向山长请教,并在山长的组织下开展自学和讨论。
C.书院中的私人讲学、学术讨论及书院间的学术论辩、讲学交流,是宋代书院中常见的教育活动。
D.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始掌教各大书院,书院的这种变化,有利于书院教育与学术研究的相结合。
答案 B
7.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A.作为教育体制的宋代书院,与此前的古代私学既相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
B.宋代书院中的生徒,对当时朝廷科举考试的总体要求,大致上也能够适应。
C.一些民间思想,往往通过书院教育的途径来实现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目的。
D.在书院的讲学交流中,不同思想和学术相互影响,都有机会得到发展完善。
答案 C
七、(08江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纯朴的嗜血者
我对李逵有一种很复杂的感情。这个莽大汉匍匐在底层,却活得洒脱奔放、无牵无挂,而且那么坦荡率真,敢爱敢恨敢作敢当,简直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全无心机的大男孩。在许多方面,他身上凝结了底层人的可贵品质。可是,情感的亲近是一回事,理性的选择又是一回事。甘于平庸生活的人,谁愿与李逵为邻?他就像一枚“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突然爆炸,将你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幸福一股脑儿埋葬。
李逵为什么会让人害怕?也许是他过于无拘无束了,破坏的能量太大了。鲁迅说过:“李逵劫法场时,抡起板斧来排头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水浒》作者却用欣赏的笔调,浓墨重彩地托出了一个“嗜血者”形象:他的板斧向来是“排头砍去”,而且动不动就“杀得手顺”。在这种状态下,是没有是非曲直好说的。《水浒》虽然处处是刀光剑影,但快意恩仇,几乎没有悲悯色彩,连那个年仅四岁“生得端严美貌”的小衙内的死也径直写作“小衙内倒在地上……只见头劈做两半个”。制造这一幕的正是“黑旋风”!也许为了逼使朱仝上山入伙,无论哪个梁山好汉对一个小孩的生命都是不屑一顾的,但这种超过正常人心理承受度、毫无必要的杀戮,似乎只有李逵去做才合适。
李逵崇尚暴力,流血越多,越是兴奋,但他并不像一般的流氓无产者那样浑身充满无赖气息,反而那么纯朴,纯朴和嗜血在他身上奇怪地统一起来了。他嫉恶如仇,最看不惯以强凌弱,哪怕是最崇敬的大哥宋江欺凌弱小,他也会义无反顾地挥斧砍去。嗜血者当然让人恐惧,而一个纯朴的嗜血者除了带来恐惧,还让人困惑。为什么这两种迥异的特质可以统一在李逵身上?其实并不奇怪,因为李逵完全不把生命当回事。他把杀人和流血看得像一场游戏,甚至可以拿自己的脑袋做赌注,“脑袋掉了碗大个疤”,仿佛大家脖子上顶着的不过是割了一茬还可以再长的韭菜。在一个全然不知怜惜生命的人的眼里,旁人难以理解的血腥行为也就变得自然和正常了。
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
16.下列对文中“纯朴”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指活得洒脱奔放、无牵无挂、坦荡率真,敢爱敢恨敢作敢当,全无心机。
B.指不像一般的流氓无产者那样充满无赖气息,只是无拘无束,崇尚暴力。
C.指快意恩仇,杀得手顺时对一个“端严美貌”的小衙内也没有悲悯之意。
D.指动辄拿自己的脑袋做赌注,仿佛脖子上顶着的是割了一茬还可以再长的韭菜。
答案 A
17.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纯朴的嗜血者”这一论题,结合李逵的所作所为,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论述。
B.通过探讨嗜血者既让人恐惧又让人困惑的特质,文章由对李逵这一形象的分析递进到对梁山好汉嗜血行为的反思。
C.李逵嫉恶如仇,又往往不讲是非曲直;既看不惯以强凌弱,又常常不分对象大肆杀戮。这是作者所要着力分析的矛盾。
D.在一个不怜惜生命的人眼里,许多正常人难以理解的血腥行为就会变得自然和正常。这是作者最终提出的观点。
答案 C
18.本文认为《水浒》作者对李逵持什么态度?本文作者对李逵持什么态度?引用鲁迅的话有什么作用?
答:
答案 (1)本文认为《水浒》作者对李逵的行为持欣赏态度。(2)本文作者在情感上亲近李逵,在理智上则否定李逵。(3)鲁迅的话与《水浒》作者态度形成对比,是本文作者观点的一个有力论据。
19.“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这句话如何理解?
答:
答案 (1)应当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珍惜他人的生命。(2)反对滥用暴力。(3)李逵这类人物在现实生活
中破坏性太大,“活在书中”可以对人们起警醒作用。
八、(08山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图腾与社会制度的产生
从历史上各民族的图腾崇拜来看,图腾是某种社会组织或个人的象征物。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图腾制度,是规范人行为层次的社会组织系统。正如英国学者里弗斯所说,图腾制度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拉德克利夫也认为图腾制度为有关社会提供了一种基本的组织原则。
图腾制度是图腾文化的一个方面,它不仅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而且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
图腾产生之前的原始群尚处在自然状态中,各群体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因此也就不可能有什么组织原则。图腾产生之后,每一个群体以一种图腾作为名称和标志,而且同一部落的各群体的图腾互相不重复。这是当时约定俗成的社会组织原则。法国学者倍松说,图腾制度“把各个‘个人’都区分属类,造成一种‘图腾的户籍制’,所以这种制度是一种真正的社会组织制度,而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的维持为基础”。所以,图腾制度可以说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
斯库耳克拉夫特用“图腾制度”来表示氏族制度。对此,摩尔根认为:“倘若我们在拉丁语和希腊语中都找不到一个术语来表达这种历史上已经出现过的制度的一切特征和性质,那么,‘图腾制度’这一术语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而且使用这个术语亦自有其便利之处。”在这里,斯库耳克拉夫特和摩尔根都认为图腾制度就是氏族组织制度。其实,两者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图腾制度产生于氏族之前,而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过去形成的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尤其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实行图腾制度。
图腾制度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每一个社会组织都以图腾——动物、植物、无生命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作为名称和标志。第二,同一部落的各个群体,图腾互相不重复。如印第安人波塔瓦塔米部落有十五个氏族,其图腾分别为十五种不同的动物。第三,同图腾者皆为亲属。根据图腾组织制度,一个部落内各群体的图腾各不相同,但不同部落的群体,图腾允许重复。在约四十个印第安部落中,以熊和狼为图腾的氏族分别有三十多个。这些部落不同而图腾相同的氏族,不管是否有血缘关系,彼此都视为亲属,认为同出于一个图腾祖先,相互间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我国白族虎氏族成员也认为同图腾者皆为亲属,如出门在外,虽素不相识,但只要是以虎为图腾的,便亲如兄弟,生死与共。
图腾制度在形成之后,随着图腾文化的发展而日臻完善,并随着图腾文化的衰亡而为其他社会组织制度所代替。
6.本文认为图腾制度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A.拉德克利夫认为图腾制度为有关社会提供了一种基本的组织原则。
B.图腾产生之后,处在自然状态中的原始群的每一个群体以一种图腾作为名称和标志,形成了当时的社会组织原则。
C.图腾制度把处于自然状态的原始群中的各个“个人”都区分属类,造成一种“图腾的户籍制”。
D.图腾制度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的维持为基础,是一种真正的社会组织制度。
答案 A
7.下列对图腾制度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制度,图腾制度产生于氏族制度之前,是当时用来规范人行为层次的社会组织系统。
B.每一个社会组织都以动物、植物、无生命的自然物等实物为图腾作为自己的名称和标志。
C.同一氏族的各个部落的图腾不能互相重复,是图腾制度约定俗成的社会组织原则。
D.部落不同而图腾相同的群体,同出于一个祖先,彼此都视为亲属,相互间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
答案 A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图腾制度是图腾文化的一个方面,整个图腾体系就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
B.摩尔根认为,倘若在拉丁语和希腊语中都找不到一个术语来表达氏族组织制度的一切特征和性质,用“图腾制度”这一术语也是可以的。
C.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全都实行图腾制度。
D.图腾制度形成之后,随着图腾文化的发展而日臻完善,但随即为其他社会组织制度所代替。
答案 B
九、(08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诗与直觉
朱光潜
无论是欣赏或是创造,都必须见到一种诗的境界。这里“见”字最紧要,凡所见皆成境界,但不必全是诗的境界。一种境界是否能成为诗的境界,全靠“见”的作用如何。
诗的“见”必为“直觉”。有“见”即有“觉”,觉可为“直觉”,亦可为“知觉”。“直觉”必须是对于个别事物的知,“知觉”必须是对于诸事物中关系的知,亦称“名理的知”。例如,看见一株梅花,你觉得“这是梅花”,“它是冬天开花的木本植物”,“它的花是香的,可以摘来插瓶或送人”等等,你所觉到的是梅花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就是它的“意义”。意义都从关系见出,了解意义的知都是“名理的知”,都可用“A为B”公式表示出来。认识A为B,便是知觉A,便是把所觉对象A归纳到一个概念B里去。就名理的知而言,A自身无意义,必须与B、C等发生关系才有意义。我们的注意不能在A本身停住,必须把A当作一块踏脚石,跳到与A有关系的事物B、C等等上去。但是所觉对象除开它的意义之外,尚有它本身形象。在凝神注视梅花时,你可以将全副精神专注于它本身的形象,就像注视一幅梅花画似的,无暇思索它的意义或是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时你仍有所觉,这就是梅花本身形象在你心中所现的“意象”。这种“觉”就是克罗齐所说的“直觉”。
诗的境界是用“直觉”见出来的,它是“直觉的知”的内容而不是“名理的知”的内容。比如说崔颢的《长干曲》,你必须在一顷刻中把它所写的情境看成一幅新鲜的图画,或是一幕生动的戏剧,让它笼罩住你的全部意识,使你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玩味它,以至于把它以外的一切事物都暂时忘去。在这一顷刻中你不能同时起“它是一首唐人五绝”、“它用平声韵”、“横塘是某处地名”、“我自己曾经被一位不相识的人认为同乡”之类的联想。这些联想一发生,你立刻就从诗的境界迁移到名理世界和实际世界了。
这番话并非否认思考和联想对于诗的重要。作诗和读诗,都必用思考,都必起联想,甚至于思考愈周密,诗的境界愈深刻;联想愈丰富,诗的境界愈完美。但是在用思考起联想时,你的心思在旁驰博骛,决不能同时直觉到完整的诗的境界。思想与联想只是一种酝酿工作。直觉的知常进为名理的知,名理的知亦可酿成直觉的知,但决不能同时进行,因为心本无二用,而直觉的特色尤在凝神注视。读一首诗和作一首诗都常须经过艰苦思索,思索之后,一旦豁然贯通,全诗的境界于是像灵光一现似的突现在眼前,使人心旷神怡,忘怀一切。这种现象通常被人称为“灵感”。诗的境界的突现都起于灵感。灵感亦并无神秘之处,它就是直觉,就是“想象”,也就是禅家所谓的“悟”。
一个境界如果不能在直觉中成为一个独立自足的意象,那就还没有完整的形象,就还不成为诗的境界。一首诗如果不能令人当作一个独立自足的意象看,那还有芜杂凑塞或空虚的毛病,不能算是好诗。古典派学者向来主张艺术须有“整一”,实在有一个深埋在里面,就是要使在读者心中能成为一种完整的独立自足的境界。
(本文有删改)
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A.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从事物间的联系中概括出来的意义,都不属于“直觉”。
B.“知觉”可用“A为B”的公式表示,就“名理的知”而言,A自身没有意义。
C.“‘直觉的知’的内容”的获得并非易事,全靠读者的思考与联想来完成。
D.灵感就如同禅家所说的“悟”一样,常常突现于眼前而非艰苦思索的结果。
E.在古典派学者看来,“独立自足的境界”应当包含在艺术须有的“整一”之中。
答案 CD
13.下面对诗的赏析,符合“直觉的知”的一项是()
A.在欣赏《诗经蒹葭》时,注意到了韵脚变化和重章叠唱的特点。
B.在欣赏曹操《观沧海》时,领悟到了诗人当时的志向与理想。
C.在欣赏杜甫《望岳》时,感觉到了泰山的巍峨高大、雄伟壮丽。
D.在欣赏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时,体味到了西湖深厚的文化积淀。
答案 C
14.在“诗的境界”形成的过程中,只能有“直觉的知”而不能有“名理的知”。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答:
答案 这种说法不正确。在“诗的境界”形成过程中,思考与联想必不可少;通过思考与联想,“直觉的知”可进为“名理的知”,“名理的知”也可酿成“直觉的知”。
15.“见”升华为“诗的境界”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
答案 (1)由“见”到“直觉”,并依靠“直觉”发现“诗的境界”;(2)处理好“直觉的知”与“名理的知”
的关系,二者不能同时进行;(3)重视“灵感”在“诗的境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4)强调“独立自足的
意象”在“诗的境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十、(08宁夏、海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变形”,是相对于“常形”而言。“常形”是指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正常自然形态;“变形”是指客观物象反映到艺术中的形态的改变。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物象的形态有时会出现变异,例如两头蛇、三脚鸡等,这种“变形”虽然怪异,但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表现中所发生的变化及其美学意义。
艺术上的“变形”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从广义上说,任何种类和流派的艺术,不论其创作思想和手法多么不同,它所塑造的形象较之原型都会有某些强调、选择、集中乃至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说,变形乃是艺术反映生活的一种普遍现象。不过一般地说,艺术上关于“变形”的观念是指狭义的“变形”,它表现为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例如杜甫的《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宋代科学家沈括(字存中)分析道:“四十围乃是径七尺,无乃太细长乎?此亦文章病也。”沈括生得太早一些,他不懂得艺术变形的美学意义。比沈括稍晚的王观国有所不同,他说:“‘四十围’、‘二千尺’者,姑言其大且高也。诗人之言当如此,而存中乃拘拘然以尺寸较之,则过矣。”其实,古代诗歌中这类“变形”甚多,诸如“黄河之水天上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等等都是。当然古代诗人很懂得运用夸张的手法,可是未必有自觉的“变形”观念。
宋元以来,“变形”的美学观念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到明清戏曲中,舞蹈程式和脸谱等都是对生活常态的改变,如脸谱中用红表忠烈、白表奸诈,舞蹈动作鸣冤叫屈时甩发,生离死别时跪步等。这些“变形”大大丰富和增强了戏曲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力。
艺术作品中的“变形”是创作者主观感受的一种强化,因此艺术家们常用“变形”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例如清初八大山人的《鱼鸭图卷》,鱼、鸭的眼眶变成了圆形,眸子有的画成绿豆小点,有的画成圆弧线,传达出“白眼看天”的蔑视情绪。这种“变形”美学的本质,是对于传统道德,特别是对于理学的反叛,是人性的高标,个性的张扬。
(摘编自曾祖荫、曾新《怪异:明清启蒙美学之特征》)1.下列关于“变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观物象在现实中具有正常的自然形态,艺术上所谓的“变形”,是指客观物象在艺术中表现出来的形态的改变。
B.在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形态偶然会出现变异,由于这一现象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所以人们并不把它称为“变形”。
C.关于“变形”,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表现中所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的美学意义。
D.艺术上所说的“变形”往往是指狭义的“变形”,即指在艺术表现中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
答案 B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杜甫诗“黛色参天二千尺”、李白诗“白发三千丈”等,都只是夸张手法,不见得是自觉的“变形”观念。
B.相对于现实生活,明清戏曲中的舞蹈程式和脸谱是一种典型的“变形”,这种“变形”有利于戏曲的发展。
C.艺术上的“变形”是创作者主观感受的强化,艺术家们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强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D.清初八大山人的《鱼鸭图卷》表现了一种蔑视情绪,反映了他对于传统道德,特别是对于理学的反叛意识。
答案 C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上的“变形”是相对于客观物象的“常形”而言的,可以说“变形”来源于“常形”,有时甚至“变形”就是“常形”。
B.在艺术上,广义层面上的“变形”是艺术反映生活的普遍现象,而狭义层面上的“变形”只是前者的一种特殊现象。
C.王观国认为沈括对于杜甫诗的批评是“拘拘然以尺寸较之,则过矣”,看来王观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变形”美学观念。
D.大致上,中国古代的“变形”美学观念在宋元时代受到人们注意,而到明清时候这种观念在实践中得到了大量的运用。
答案 A
2004~2007年高考题
一、(07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给“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下的定义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被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它强调两个重要的条件:一是“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二是“在本公约中,只考虑符合现有的国际人权文件,各群体、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和顺应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口头传说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所有这些形式都与孕育它的民族、地域生长在一起,构成不可拆解的文化综合体。?
以我国的古琴艺术为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的价值不只在于古琴这种乐器本身,也不限于古琴曲目和弹奏技术,更重要的在于以古琴为聚合点而构建的传统美学特质及哲学意味,并且这种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贯穿于中华雅文化的发展当中。由于钟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的故事是以古琴为依托的,所以不仅深邃感人,而且历久弥新。可以说,知音意识和获得知音的愉悦成为雅士阶层不可分割的一种人生内容,于是音乐境界与生命境界、乐品与诗品文品都互相沟通。而遵循“大音希声”的哲学原理,古琴艺术又将儒家的中正平和、道家的清静淡远融汇于乐曲之中。?
每一项真正符合标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不可能以一个物质符号(比如古琴乐器本身)独立存在。相对于物质符号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那些无形的环境、抽象的宇宙观、生命观更具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遗产非常重要的资源,就语言、民间音乐、舞蹈和民族服装来说,它们都能让我们从更深刻的角度了解其背后的人和这些人的日常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一个人都跟它脱不开关系,因为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他所在社会的传统。
5.下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是被群体或团体认同的文化遗产,也可以是被个人认同的文化遗产。?
B.随着人们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不断创新的特点。?
C.对于世界上那些已经被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个群体和团体都应该具有认同感和历史感。?
D.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体现各群体、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顺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答案 C?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有多少表现形式,都应该与孕育它的民族、地域构成不可拆解的文化综合体。?
B.古琴艺术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凭借的是它所蕴含的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而非其乐器本身、曲目及弹奏技术。?
C.包含着儒家中正平和旨意和道家清静淡远韵味的古琴艺术,追求的是一种“大音希声”的境界。?
D.借助语言、民间音乐、舞蹈和民族服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一个民族及其日常生活。?
答案 B?
7.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雅士阶层之所以能够将音乐境界与生命境界、乐品与诗品文品沟通,正是由于他们具有欣赏古琴艺术的水平。B.一个实物,如果不与非物质的形式,如表演、表现形式、技能等相联系,就不能独立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C.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存在着无形的环境、抽象的宇宙观、生命观,所以它比其他形式的文化遗产更值得保护。?
D.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他所在社会的传统,所以每个人身上都有非物质文化遗产。?
答案 B
二、(07天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企业家对专利有一种顶礼膜拜的心态。对内以为只要有了专利就保护了自己的知识资产,对外则将人家注册的专利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世界上每天都有几百个专利注册成功,也有相当一些专利在诉讼中被判无效。知识产权是私权,本质上是保护排他性权益,有争议是正常的。我们应该尊重保护知识产权的原则和被这些原则认可的技术发明,同样也尊重法律给予他人争辩乃至否定这种保护的权利。所以对具体专利的保护与对自然遗产、文化传统的保护在性质上绝不能同日而语。?
缺乏竞争意识的知识产权战略追求的只是获得专利,这种“唯专利论”让企业围着知识产权转。一些企业、科研机构现在知道着力培养帮助注册专利的人才,而对培养在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懂技术又有法律资格的专利律师,尚未提到议事日程。然而,市场经济告诉我们,虽然花费很大的代价保护专利,但在利益驱动下,竞争对手往往会千方百计地来破解对专利的保护。?
在当今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和科研机构尚处在技术积累期,还必须鼓励多申请专利。在目前已经注册的专利中属于发明类的比较少,而属于实用新型的和外观设计型的较多,这种状况一时难以改变,无须责难。特别是不要轻易把某些专利判定为垃圾专利,因为专利不一定以开发产品或服务为最终目的,全世界的专利总量中只有很小一部分可以实现经济价值。有些专利是出于企业的长期战略考虑暂时不会去产品化,有些仅仅是防止别人进入的篱笆,还有些专利注册行为是为了迷惑对方,或是准备与对方权利交换用的。?
企业的专利战略如果从市场竞争出发,就会有无比丰富的内容。在一定条件下不申请专利也是一种知识产权战略。对十分容易被模仿而又难以赢得诉讼的,不申请专利而将这种技术作为商业秘密加以保护可能更加有利。与专利不同,商业秘密没有义务公开技术内容,保护时间可以没有期限。放弃一部分专利也是一种竞争手段。IBM公司宣布建立一个专利共享平台,放弃价值千万美元的500多项专利,供社会免费使用。这些专利与开源软件开发有关,这样能够做大以开源软件为基础的大量下游企业,为公司自己的产品扩大了市场,其结果恰恰是对竞争对手微软公司的产品构成了重大的挑战。?
5.下列不属于“唯专利论”表现的一项是()
A.把专利数量和规模作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追求的目标,着力培养专利注册人才。?
B.认为有了专利即可有效保护自己的知识资产,别人无权争辩或否定。?
C.积极申请专利,而对有些专利并不急于实现其经济价值。?
D.将所有的技术发明都及时地申报专利,并为之付出很大代价加以保护。?
答案 C
6.下列对本文所主张的知识产权战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符合知识产权原则的技术发明注册为专利,并采取一系列策略维护自己的专利权。?
B.对专利制度难以保护的、易被模仿又难以胜诉的技术发明,可以不申请专利,而将其作为商业秘密加以保护。C.可以通过部分专利共享,做大下游企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D.面对市场竞争,把培养懂技术又有法律资格的专利律师列为远期目标。
答案 D?
7.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专利总量中小部分可以实现经济价值,防止对手涉足或迷惑对手的专利则具有战略价值。?
B.在技术积累期,采取鼓励申请专利的措施后,大多数企业的专利中发明类的多了,实用类的少了。?
C.基于市场竞争的知识产权战略,应主要采取专利以外的手段,比如暂时不将专利产品化、主动放弃部分专利等。?
D.保护具体的专利是为体现专利的公益性,与之不同的是,保护自然遗产、文化传统则是体现其排他性。?答案 A?
三、(07山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龙城”还是“卢城”?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传诵千古的《出塞》,抒发了王昌龄追昔抚今的感慨。一般认为,诗中的“飞将”指西汉名将李广,他长期戍守北部边境,以勇敢战善著称,匈奴呼之为飞将军,一听到他的名字就畏惧、惊退。那么,诗中的“龙城”又指何处呢??
历来唐诗集多作“但使龙城飞将在”。清朝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持此说,认为“唐人边塞诗中所用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此处的“龙城飞将”,“乃合用卫青、李广事。指扬威敌境之名将,更不得拘泥地理方位。而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者”。就是就,“龙城”不过是象征性的地名,并非特指某一具体城邑。?
宋朝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将“龙城”改为“卢城”。为何作此改动呢?阎若璩《潜邱札记》作了解释:“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号曰飞将军,避不敢入塞。右北平,唐为北平郡,又名平州,治卢龙县。唐时有卢龙府、卢龙军。”所以龙城就是右北平,应为卢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唐诗选》即取此说,将“但使龙城飞将在”改作“但使卢城飞将在”,认为卢城即今河北卢龙。但是,无论汉朝还是唐朝,右北平从来就没有称过卢城,只有《汉书西域传》中有一个无雷国,其国王“治卢城,去长安九千九百五十里”。显然,此卢城不是右北平,况且,《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记载的那次威震敌胆的龙城大捷是卫青指挥的,并未提及与李广有关。?
清朝孙洙《唐诗三百首》引《晋书张轨传》的记载:匈奴曾筑姑臧城,“地有龙形,故曰龙城”。据此说,“龙城”是指姑臧城,即今天的甘肃武威。?
张际在《“龙城”考》中则认为,据《史记》《汉书》等多处记载,龙城是匈奴祭祀龙神、祖先之地,地方并不固定,但在匈奴境内统称为“龙城”。汉代史籍往往采用音译,分别被写成“龙城”“笼城”“茏城”“龙庭”,“龙城”可能是音近而误讹为“卢城”,两词实为同义。西汉初年,匈奴连年犯境,汉朝无力抵御,直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起来,才命卫青、霍去病等实施反击。元光六年的龙城一战,首战告捷,一扫汉朝70多年的屈辱,大大振奋了军心民心。龙城之战成为汉朝军民心目中扬威敌境、雪耻大胜的象征。李广是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的英雄,是汉家大将的杰出代表。因此,王昌龄将大捷的象征——龙城,冠于西汉名将的象征——李广头上,将卫青和李广的业绩糅合在诗中,表达杀敌制胜、扬威敌境的意思。?
王昌龄取“龙城”一词,还出于音律的需要,而且字面又瑰奇雄丽,选用了它,使诗句达到了音、义、色俱佳的境地。?
6.《唐诗选》不取“龙城”而用“卢城”,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A.宋朝王安石在《唐百家诗选》中,将“龙城”改为“卢城”。?
B.李广曾做右北平太守,右北平在唐为北平郡,治所卢龙县就是“龙城”。?
C.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的编写者们认为,“卢城”,就是今河北卢龙。?
D.汉代史籍采用音译,“龙城”与“卢城”音近而生误讹,两词实为同义。
答案 D?
7.从体会“但使龙城飞将在”寓意的角度看,以下表述中不含象征意味的一项是()
A.唐人边塞诗中所有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
B.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者。?
C.“龙城”是指姑臧城,即今天的甘肃武威。?
D.将卫青和李广的业绩糅合在诗中,表达杀敌制胜、扬威敌境的意思。?
答案 C?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沈德潜认为,“龙城飞将”是把卫青的事迹加到了李广身上,不能过于拘泥。?
B.无论汉朝还是唐朝,从来就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被称为“卢城”。?
C.张际认为,龙城是匈奴祭祀龙神、祖先的地方,因其地点并不固定,故而在匈奴境内统称为“龙城”。?
D.王昌龄用“龙城”一词,除着眼于诗句的深刻寓意、字面的瑰奇雄丽外,也是出于诗歌音律的需要。?
答案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