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欧姆定律教案高中

发表时间:2021-02-18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jab88.COM7.2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欧姆定律,记住欧姆定律的公式,并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串联电阻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的阻值都大,并联电阻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欧姆定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2.通过利用欧姆定律的计算,学会解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科学家发明和发现的过程,学习科学家坚韧不拔,探求真理的伟大精神和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和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热情.
教学重点
理解欧姆定律.
教学难点
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器材
课件,小灯泡一只,干电池2节,10Ω电阻2个,开关1个,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一定还记得我们在上节课中的探究实验,各组的探究结论,可以再讲讲吗?
课件展示
电阻R电压U电流I
20Ω2V0.1A
4V0.2A
6V0.3A
电压U电阻R电流I
12V
40Ω0.3A
20Ω0.6A
10Ω1.2A
学生回答:
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新课教学:
[师]这个结论就是电流跟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将两个结论概括在一起,如何用简练而准确的语言表达呢?
学生讨论,得到完整的结论,教师复述这就是著名的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
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这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9世纪初经过大量的实验而归纳得出的.为了纪念他,把这个定律叫做欧姆定律.
[师]课件展示:欧姆的生平事迹。我们应该学习欧姆的什么精神?
学生讨论: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欧姆很坚强,遇到困难他也不放弃,别人不理解他也不害怕,我们也应该像科学家那样,努力学习。
[师]欧姆定律:用公式表示I=
式中:I——电流——安培(A)
U——电压——伏特(V)
R——电阻——欧姆(Ω)
[师](要求同学阅读教材P26“!”明白欧姆定律公式中的单位要求)欧姆定律公式中的单位有什么要求呢?
[生]如果给出的单位不是欧姆、伏特和安培,一定要先换算成要求的单位才可以应用公式。
[师]点拨: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有什么?
[师]思考:欧姆定律公式使用时应注意些什么呢?
注意的事项:
(1)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有R=U/I,U=IR。
(2).公式中的各个物理量是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上的一时刻的对应值。
(3).根据公式变形R=U/I,不能说“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这个式子只表明电阻R等于U与I的比值。
2.欧姆定律的应用。
[师]接着我们看欧姆定律能解决什么问题.
利用课件展示:
例题1:我们已经知道试电笔内必须有一只很大的电阻,用来限制通过人体的电流,现有一只试电笔其中的电阻为880KΩ,氖管的电阻和人体的电阻都比这个数值小得多,可以不计,使用时通过人体的电流是多少?
根据题意,学生找到已知量。
R=880KΩ=8.8×103Ω
U=220V
解:I==0.25×10-3A
0.25×10-3A=0.25mA
答:使用这支测电笔时,通过人体的电流是0.25mA。
利用课件展示:
已知电流、电压,求电阻
例题2:实验中测得一个未知电阻两端的电压是4.8V,流过的电流是320mA,这个电阻的阻值是多少?
学生解答:
解:由I=得,R=U/I=4.8V/0.32A=15Ω
答:这个未知电阻的阻值是15Ω。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压、电流的规律。那么,电阻串联或并联时,总电阻是比原来大了还是小了?
请同学们想一想并与大家交流,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3.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一)我们先来探究电阻串联的问题
[师]怎样知道两个同样阻值的电阻R串联起来与一个定值电阻R的大小关系呢?
我们学习了欧姆定律I=U/R,怎样设计实验来得到结果呢?
学生讨论。
利用课件展示:
演示1.将一个定值电阻R与一个灯泡、电源和开关连成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灯泡的亮度。
2.再将两个同样阻值的电阻R串联起来,接在电路中。重复前面的实验。观察灯泡的亮度。
实验现象:第二次灯泡的亮度小于第一次,说明第二次灯泡中通过的电流小,串联的两个电阻的总电阻比一个电阻大。
如果串联3个以至更多的电阻,重复实验,我们能够看到,电路中串联的电阻越多,灯泡越暗……
由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师]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二)探究电阻并联的问题
[师]怎样知道两个同样阻值的电阻R并联起来与一个定值电阻R的大小关系呢?
学生回答:
利用课件展示:
演示:将两个同样阻值的电阻并联起来,接入上述电路中,闭合开关,观察灯泡的亮度,并跟接入一个电阻时灯泡的亮度相比较。
实验现象表明,在相同电压的情况下,接入并联的两个电阻后,灯泡比接儿一个电阻时更亮些。
实验现象说明,两个电阻并联时,总电阻比一个电阻小。
并联3个以至更多个电阻,重复实验,我们能看到,电路中并联的电阻越多,灯泡越亮……
由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小。
[师]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小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
三、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本节内容.
通过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
1.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及物理意义.
2.欧姆定律的应用.
3.知道了串联电阻、并联电阻的总电阻与各个分电阻的关系。
四、布置作业:
课本后动手动脑
五、板书设计:
1.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I=
2.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小。
教学后记
课后,听课的老师们给了我很多宝贵的建议。自己也反思了课堂中的不足。
首先备课时我认真分析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正确理解欧姆定律,所以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就针对欧姆定律反复的进行变式训练。把针对同一个知识点所设计的问题集中起来反复进行训练,让学生意识到这个知识点是一个必须掌握的重点知识,从而集中注意力,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其次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所以整个课堂就要以学生为主体,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老师本人只需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可关键在于老师上了讲台之后总是放不开手,总觉得这个要讲,那个也得讲,总怕遗漏了哪个知识点。这节课,我虽然大胆的在尝试,可还是对学生的回答还有练习时的点评过于着急,没有听听其他学生的见解。比如,在课堂中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当电阻一定时,电压和电流成正比,让学生判断对错。当学生作出判断时,接着我又追问原因。她没有说出原因,在我的引导下她的回答也不够准确。然后我就急于给出正确的原因。在学生讲题的过程中,只注意了学生的解题步骤,而且在学生讲解的基础上自己把解题要点又重述了一遍。其实这样既没有使学生思维得到锻炼,自己在重复的过程中把时间也浪费了。
最后调整好课堂节奏,问题的选择要精炼,有针对性,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问题的设计有层次、有梯度

延伸阅读

7.2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7.2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7.2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同步达纲练习】

1.欧姆定律的表达式是,式中各物理量分别是指,主单位分别是。

2.某导体两端电压是12V,每分钟通过的电量是24C,则通过导体电流是,导体电阻是,如果在3分钟内通过的电量增加到90C,那么导体中电流为,导体两端电压为,此时导体电阻为。

3.加在阻值为12Ω的电阻两端电压为6V,在5分钟通过电阻的电量是。

4.有一电阻两端加上6V电压时,通过的电流为0.5A,可知它的电阻为,若给它加上18V电压,导线中电流为,此时导线电阻为,若导线两端电压为零,导线中电流为,导线电阻为。

5.一只滑动变阻器的铭牌上标有“500Ω,1A”字样,当沿片P处于正中位置时,这个变阻器两端加的最大电压为。

6.一粗细均匀的电阻丝接在4V电源上,通过的电流为0.2A,现将它对折后拧成一

股接在同一电源上,则通过它的电流为多大?

7.用伏安法测电阻采用如下左图两种电路连接,○里表示电流表、电压表和电灯的位置:(1)判定电灯和两电表在图中确切位置。

(2)若误将两表位置互相换错,合上开关后,会产生怎样后果?

8.如下右图所示,滑动变阻器RAP=20Ω,PPB=40Ω,电源电压Uab=12V,恒定不

变,求(1)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

(2)移动滑片P,使PB段电阻减小20Ω,此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

9.有甲、乙两导体,甲导体电阻为2Ω,两端电压为2V,乙导体电阻是4Ω,两端电压为8V,某同学计算甲导体中电流I,列出I==4A,试分析错在何处?并正确计算流过甲、乙两导体中电流大小。

10.解释电流表为什么不能直接接在电源两端,而电压表都可以直接接在电源两端?

【素质优化训练】

1.某同学用伏安法测导体R1、R2的电阻,然后根据所得数据作出如下左图所示图像,试判断电阻R1、R2哪个大?

2.如下中图所示,电源电压U恒定不变,R=30Ω,R=10Ω,设电流表A1的示数为I1,电流表A2的示数为I2,求I1:I2=?

3.如下右图所示,R是滑动变阻器,若A、B两端电压不变,当滑片P向a移动时,电压表示数将;若将电压表换成电流表,当滑片P向a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将。(填“变大”、“变小”、“不变”)

4.有两个电阻分别在各自电路中,它们两端电压之比U1:U2=2:3,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I1:I2=3:4,则它们电阻之比R1:R2=?

【生活实际运用】

1.如果某人的身体电阻约在3000Ω到4000Ω之间,为了安全,要求通过人体的电流

不能大于5mA,那么此人身体接触的电压不能大于:()

A.5VB.15VC.30VD.36V

2.电子手表里的氧化银电池提供的电压为1.5V,通过电子手表的电流大约是1.5×

10-6A,问电子手表的电阻大约是多少?

3.有一灯泡,把它接在24V电路中,通过的电流为0.4A,灯泡上标有最多可通过3A电流,现24V线路有故障,问能否将此灯临时改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

【知识验证实验】

某同学在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中,他先保持不变,研究出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再保持不变,研究出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最后分析归纳可得出欧姆定律的表达式

。(选填I=或U=IR或R=)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一、1.I=;电流、电压、电阻;A,V,Ω2.0.4A,30Ω0.5A15V,30Ω3.150C4.12Ω1.5A12Ω,0,12Ω5.250V6.0.8A7.(1)①是电流表,②③其中一个是电压表,另一个为灯泡,⑤是电压表,④⑤其中一个是电流表,另一个是灯泡,(2)第一个图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测的是电源电压;第二个图相当于把电流表直接接到电源电压上,造成短路。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与电源会烧坏8.(l)0.2A,8V;(2)0.2A4V9.误将乙导体两端电压作为甲导体两端电压,I甲=1A,I乙=2A10.略

【素质优化训练】

1.R2电阻大2.4/33.变大,变大4.8/9

【知识验证实验】

电阻电压I=

【生活实际运用】

1.B

2.106Ω

3.否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它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欧姆定律的实验定律,教材通过具体的任务,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方法,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本节内容综合性强,从知识上讲,要用到电路、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从技能上讲,要用到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l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l会利用欧姆定律求电路(电阻)两端的电压]

l会利用欧姆定律求导体的电阻,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l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串联(或并联)总电阻与各电阻的关系,使学生感悟到“等效替代”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l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到欧姆定律的过程

四、教学器材

电池、开关、定值电阻(5Ω、10Ω、15Ω)、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多媒体投影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一、

复习提问:如何改变小灯泡的亮度?

深入:如果无限制地增加电压(比如电池的节数)或无限制地减小电阻,小灯泡会越来越亮吗?

你仔细观察过小灯泡吗?比如一个标有“3.8V、0.3A”的灯泡的含义是什么?

引入:想要科学合理的对小灯泡的亮度进行控制,就要搞清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相互关系。

投影:电流、电压、电阻?

回答:1、改变电压

2、改变电阻

回答:不会,电压增大到一定程度(或电阻减小到一定程度)灯泡会被烧坏。

回答:观察过(没有)

温故知新,引入课题

二、

让学生通过思考曾经做过的实验和讨论的基础上,对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进行大胆的猜想或假设。

充分肯定学生各种各样的猜想的同时,要让学生知道:对于物理问题,不能仅靠猜想,还要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实验来检验猜想是否正确。

例如:1、电流的变化可能跟电压有关,还可能跟电阻有关;

2、电压越大,电流越大;

3、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4、……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

设计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

分析表1的结论

设计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

分析表2的结论

用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那么怎样进行实验设计呢?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知道在物理学中,当一个物理量可能受到几个因素影响时,为了研究这个量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应该怎么设计实验?

这里我们先研究电阻一定,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问:做这个实验我们需要测量哪些量,需要哪些器材?

思考:1、如何保证电阻一定?

2、电阻两端的电压大小可以有哪些改变方法?

对比一下,哪种更方便?

投影: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电阻两端电压大小

让学生画出实验设计电路,并进行点评。

投影:实验电路图

对照电路图,连接电路。

投影:连接电路时应注意的问题

同时提醒学生注意:1、通电时间不能过长,防止电阻发热给测量带来误差;2、测量数据至少三组才能得出结论;3、为了计算方便,电压尽量成整数调节。

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入表格。

问: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下面我们再研究电压一定,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问:仍然利用刚才的电路,能否做这个实验?

思考:怎样改变电阻大小,你有几种方法?

对比哪种更可行、方便?

先做一组实验,然后更换定值电阻,让学生观察电压的变化。

问:怎样保持每次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投影: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保持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完成实验,记录数据

问: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问:综合上述两个实验结论,你能总结出什么?

问:上述实验数据有误差吗?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在图14.1-1的方格纸上画出坐标,纵轴表示电压U,横轴表示电流I,将表1的数据标注在坐标上,画出U-I图线。

问:根据图线,你发现它是数学上的什么函数,表达式怎么写?

回答:可以固定其他的一些因素,只改变一个因素,依次进行研究,就是“控制变量法”

思考后回答:测量电流和电压,需要电源、开关、导线,定值电阻、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回答:用定值电阻

回答:1、改变电池节数

2、用滑动变阻器调节

回答:用滑动变阻器

学生设计出实验电路

学生集体回答

学生进行实验

回答:电阻一定,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投影)

回答:可以

回答:1、用滑动变阻器

2、用电阻箱

3、更换定值电阻

回答:更换定值电阻

回答:调节滑动变阻器

回答:电压一定,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投影)

回答: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回答:有,可能是电阻发热、读数误差……

学生完成图线的绘制

回答:正比例函数,U=RI

培养学生物理研究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利用图象进行数据处理的能力

四、

容(投影)

讲解:我们刚才所做的实验,其实早在1827年德国著名物理学家欧姆也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得出了著名的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欧姆定律的公式:

公式使用注意点:1、I、U、R统一国际单位后才能进行计算;2、I、U、R必须是同一段电路上的;3、利用变形公式,对于I、U、R只要知道两个量,就可算出第三个量。

投影:简介欧姆的故事

增进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献身科学的学习热情

六、利用欧姆定律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师演示:例题1:书P99

主要讲解单位要统一和公式的变形

练习:书P101,第2题

回答:电流表测I,电压表测U,根据计算电阻

学生完成计算

学以致用

七、作业

书P101,1、3、4、5题

课后巩固

五、教学反思

欧姆定律是电学的核心知识,本节内容是根据上一节探究实验结果,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归纳得出的,它反映了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欧姆定律应用的例题,学生学会对数学公式的变形,求未知物理量的问题。在讲解例题时,要引导学生会画电路图(建立实际电路的模型),这是一种基本技能的训练。

教学设计评选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它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欧姆定律的实验定律,教材通过具体的任务,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方法,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本节内容综合性强,从知识上讲,要用到电路、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从技能上讲,要用到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l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l会利用欧姆定律求电路(电阻)两端的电压]

l会利用欧姆定律求导体的电阻,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l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串联(或并联)总电阻与各电阻的关系,使学生感悟到“等效替代”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l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到欧姆定律的过程

四、教学器材

电池、开关、定值电阻(5Ω、10Ω、15Ω)、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多媒体投影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一、

复习提问:如何改变小灯泡的亮度?

深入:如果无限制地增加电压(比如电池的节数)或无限制地减小电阻,小灯泡会越来越亮吗?

你仔细观察过小灯泡吗?比如一个标有“3.8V、0.3A”的灯泡的含义是什么?

引入:想要科学合理的对小灯泡的亮度进行控制,就要搞清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相互关系。

投影:电流、电压、电阻?

回答:1、改变电压

2、改变电阻

回答:不会,电压增大到一定程度(或电阻减小到一定程度)灯泡会被烧坏。

回答:观察过(没有)

温故知新,引入课题

二、

让学生通过思考曾经做过的实验和讨论的基础上,对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进行大胆的猜想或假设。

充分肯定学生各种各样的猜想的同时,要让学生知道:对于物理问题,不能仅靠猜想,还要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实验来检验猜想是否正确。

例如:1、电流的变化可能跟电压有关,还可能跟电阻有关;

2、电压越大,电流越大;

3、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4、……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

设计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

分析表1的结论

设计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

分析表2的结论

用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那么怎样进行实验设计呢?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知道在物理学中,当一个物理量可能受到几个因素影响时,为了研究这个量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应该怎么设计实验?

这里我们先研究电阻一定,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问:做这个实验我们需要测量哪些量,需要哪些器材?

思考:1、如何保证电阻一定?

2、电阻两端的电压大小可以有哪些改变方法?

对比一下,哪种更方便?

投影: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电阻两端电压大小

让学生画出实验设计电路,并进行点评。

投影:实验电路图

对照电路图,连接电路。

投影:连接电路时应注意的问题

同时提醒学生注意:1、通电时间不能过长,防止电阻发热给测量带来误差;2、测量数据至少三组才能得出结论;3、为了计算方便,电压尽量成整数调节。

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入表格。

问: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下面我们再研究电压一定,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问:仍然利用刚才的电路,能否做这个实验?

思考:怎样改变电阻大小,你有几种方法?

对比哪种更可行、方便?

先做一组实验,然后更换定值电阻,让学生观察电压的变化。

问:怎样保持每次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投影: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保持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完成实验,记录数据

问: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问:综合上述两个实验结论,你能总结出什么?

问:上述实验数据有误差吗?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在图14.1-1的方格纸上画出坐标,纵轴表示电压U,横轴表示电流I,将表1的数据标注在坐标上,画出U-I图线。

问:根据图线,你发现它是数学上的什么函数,表达式怎么写?

回答:可以固定其他的一些因素,只改变一个因素,依次进行研究,就是“控制变量法”

思考后回答:测量电流和电压,需要电源、开关、导线,定值电阻、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回答:用定值电阻

回答:1、改变电池节数

2、用滑动变阻器调节

回答:用滑动变阻器

学生设计出实验电路

学生集体回答

学生进行实验

回答:电阻一定,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投影)

回答:可以

回答:1、用滑动变阻器

2、用电阻箱

3、更换定值电阻

回答:更换定值电阻

回答:调节滑动变阻器

回答:电压一定,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投影)

回答: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回答:有,可能是电阻发热、读数误差……

学生完成图线的绘制

回答:正比例函数,U=RI

培养学生物理研究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利用图象进行数据处理的能力

四、

容(投影)

讲解:我们刚才所做的实验,其实早在1827年德国著名物理学家欧姆也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得出了著名的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欧姆定律的公式:

公式使用注意点:1、I、U、R统一国际单位后才能进行计算;2、I、U、R必须是同一段电路上的;3、利用变形公式,对于I、U、R只要知道两个量,就可算出第三个量。

投影:简介欧姆的故事

增进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献身科学的学习热情

六、利用欧姆定律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师演示:例题1:书P99

主要讲解单位要统一和公式的变形

练习:书P101,第2题

回答:电流表测I,电压表测U,根据计算电阻

学生完成计算

学以致用

七、作业

书P101,1、3、4、5题

课后巩固

五、教学反思

欧姆定律是电学的核心知识,本节内容是根据上一节探究实验结果,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归纳得出的,它反映了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欧姆定律应用的例题,学生学会对数学公式的变形,求未知物理量的问题。在讲解例题时,要引导学生会画电路图(建立实际电路的模型),这是一种基本技能的训练。

欧姆定律的应用


课题:§14.4欧姆定律的应用
课型:新授
教学设计
设计
思路通过伏安法测电阻加深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同时又给学生提供了综合使用初中常用电学器材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推导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欧姆定律的运用。



标知识

技能1、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学会用伏安法测量电阻
2、使学生进一步正确掌握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方法
、会利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推导出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
过程

方法1、学会用伏安法测量电阻,学会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2、学会用等效的思想,根据物理规律进行正确推导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
2、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主动探索,交流合作精神的培养
重点
难点重点1、用“伏安法”测电阻
2、会推导串并联电路总电阻
难点小灯泡电阻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滑动变阻器、待测电阻、待测小灯泡、开关、电源、电压表、电流表、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提要
教学环节个人复备
一、
复习
旧知
引入
新课一、复习提问
1、把欧姆定律的公式加以变形会得到什么公式?用哪一个变形公式可以求电阻R呢?
2、串并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二、新课导入
这里有一个未知电阻,怎样就可以知道它的阻值?教师启发曾经利用电阻箱的等效法可以求的电阻,那么有没有其它方法呢?我们知道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公式表示为I=U/R公式里面就有电阻R,能否利用这个公式来求电阻R呢?

也可以用一道求电阻的例题引入新课
二、
讲授
新课
(新知
探究)
一、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1、提问:实验该如何设计?
学生积极思考可以得出:用电压表并联在电阻两端测出电压,用电流表与电阻串联测出电流,然后根据R=U/I算出电阻。
2、为了减小误差,应怎样操作?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应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
3、设计的电路图是什么?
学生上黑板画出电路图
4、这个实验原理是什么?需要那些器材?
学生积极思考可以得出:
实验原理:R=U/I
实验器材: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开关、阻值未知的电阻、滑动变阻器和导线若干
5、这个实验的实验步骤是什么?
①根据设计的电路图连接电路
②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的最大端,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一位置,分别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得示数填在下面预先设计的表格内。
③再改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的位置,分别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得示数填在预先设计的表格内。
④重复步骤③,把测得的数据填入表格内。
⑤根据表格内测得的数据计算出电阻
实验次数电压U/V电流I/A电阻R/Ω电阻的平均值R/Ω
1
2
3
6、实验注意事项
①连接电路时开关怎样?
②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怎样选?
③滑动变阻器如何接进电路?
7、学生实验
学生相互合作,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指出学生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实验后教师总结这种利用电流表测待测电阻电流和电压表测电压继而利用公式R=U/I求的电阻R的方法叫伏安法
8、提问:在实验中为什么电压和电流都变小了,而电阻几乎没变,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电压和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二、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这个活动可以仿照上个活动进行
教师提问:同一个灯泡的电阻不同是不是因为误差?
学生相互讨论后回答: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灯泡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灯丝的电流就越大,温度就越高,所以电阻就越大。
三、串联电路的总电阻
1、理论推导
我们已经知道串并联电路总电流和总电压的规律,那么串并联电路里电阻有什么规律呢?
设串联的电阻为R1和R2,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1和U2,电流为I,
U=U1+U2(1)
I=I1=I2(2)
应用欧姆定律的变形U=IR得
IR串=IR1+IR2
所以R串=R1+R2
如果有n个电阻串联,则总电阻可推出:
R串=R1+R2+…+Rn
所以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
2、把几个导体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导体的电阻都大
3、把n个相同的电阻R串联,总电阻R总=nR
四、并联电路的总电阻
1、理论推导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又怎样呢?请同学们相互讨论后推导,最后得出
1/R=1/R1+1/R2+…+1/Rn
所以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2、把几个导体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导体的电阻都小。
3、把n个相同的电阻R并联,总电阻R总=R/n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精神

培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动手操作及相互合作的精神
学生讨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周密性

让学生学习一种新的方法并能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三、
拓展
延伸
1、将R1=3Ω和R2=6Ω的两个电阻先串联,总电阻为R串;再并联,总电阻为R并。则R串:R并=()
A、1∶2B、2∶1C、9∶2D、2∶9
2、关于家庭电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是并联的
B、家庭电路中使用的用电器越多,总电阻越大
C、家庭电路中,使用的用电器越少,干路上的电流越小
D、家庭电路中,所用用电器均不工作时,干路上的电流为零
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合上开关S后,向左移动R2的滑片的过程中,两电表的示数变化为()
A、○A的示数增大,○V示数增大
B、○A的示数增大,○V的示数减小
C、○A的示数减小,○V示数增大
D、○A示数减小,○V的示数减小

本题学生展开讨论
四、
课堂
小结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学生讨论后回答
五、
布置
作业
当堂训练
板书
设计
§14.4欧姆定律的应用
一、伏安法测电阻
1、实验原理:R=U/I
2、电路图
二、串联电路的总电阻
1、公式:R串=R1+R2+…+Rn
2、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
3、把n个相同的电阻R串联,总电阻R总=nR
三、并联电路的总电阻
1、公式:1/R=1/R1+1/R2+…+1/Rn
2、结论: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3、把n个相同的电阻R并联,总电阻R总=R/n



初三物理学案课题:§14.4欧姆定律的应用
主备:张岳良审核:初三物理备课组2009.11.22姓名________
学习过程
1、欧姆定律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欧姆定律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变形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伏安法测电阻。
3、设计出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

4、滑动变阻器接进电路时应接__________,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_______,电路连好后,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电流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
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电流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
6、串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比电路中任一部分的电阻都_________;这是由于电阻串联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_______________;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一支路的电阻都_______________,这是由于电阻并联,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__________________。
8、R1=5Ω与R2串联后的总电阻为25Ω,则R2为_____Ω,当R1与R2并联,总电阻为____Ω。
9、下图中甲、乙是用伏安法分别测定两个不同电阻R甲、R乙所得出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图线,请判断两电阻的大小()
A、R甲>R乙
B、R甲<R乙
C、R甲=R乙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10、两个相同的电阻,先串联,总电阻为R串;再并联,总电阻为R并,则R串:R并=()
A、1∶2B、2∶1C、1∶4D、4∶1
1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合上开关S后,向左移动R2的滑片的过程中,两电表的示数变化为()
A、○A的示数增大,○V示数增大
B、○A的示数增大,○V的示数减小
C、○A的示数减小,○V示数增大
D、○A示数减小,○V的示数减小
§14.4欧姆定律的应用当堂训练
班级学号姓名___________
1、将R1=3Ω和R2=6Ω的两个电阻先串联,总电阻为R串;再并联,总电阻为R并。则R串:R并=()
A、1∶2B、2∶1C、9∶2D、2∶9
2、.如图所示,R1=5Ω,R2=10Ω,电源电压为6V,
则合上开关S后,A示数为______________A,V1的示
数为____________V,V2的示数为________V。
3、如图所示,R1=3Ω,R2=6Ω,电源电压为6V,
则合上开关S后,A1的示数为________A,A2的示数
为_________A,A的示数为______A,电路的总电阻
为_________Ω。
4、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R2=4Ω,当S1、S2
均合上时,○A示数为1.5A;当S1合上时,S2断
开时,○A示数为0.6A,则电源电压为________V,
R1的阻值为______Ω;当S1、S2均合上时,R1两
端的电压为________V。
5、如图所示,R1∶R2=2∶1,当开关S闭合后,R1、
R2两端分得的电压分别为U1、U2,则U1:U2=()
A、1∶2B、2∶1C、1∶3D、3∶1
6、如图所示,R1∶R2=2∶3,当开关S闭合后,
○A1、○A2两电流表的示数之比为()
A、2∶3B、3∶2
C、2∶5D、3∶5
7、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当合上开关S后,向右移动变阻器R2的滑片的过程中,○A、○V示数的变化情况是()
A、○A示数变小、○V示数变大
B、○A示数变小、○V示数不变
C、○A示数变大、○V示数不变
D、○A示数变大、○V示数变大
8、如图甲是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器材,其中电池组电压为6V,Rx的阻值约10Ω左右。
(1)老师提醒同学们,电压表选用3V的量程。那么,电流表应选用___________的量程。这样做的优点是①________________;②以免实验时间过长,因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影响阻值。
(2)将图中器材连接成测定Rx阻值的实验电路(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处于最左端时,连入电路的阻值最大)。
(3)小明同学已将前两次实验的数据记入了表中,第3次实验的电表指示如图乙所示,请将读数填入表中,并完成表中的有关计算。
(4)从记录表中看出,三次实验计算所得的电阻值不完全相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R1=40Ω,R2=10Ω。当开关S闭合后,通过电流表的示数为0.3A,求:
①电阻R1两端的电压;
②电阻R2中的电流;
③通过电路的总电流;
④电路的总电阻。

10、R1=4Ω,R2=6Ω,电源电压6V恒定,当S合上后,求:
①电流表的示数;
②电压表的示数。

11、有一个小灯泡的电阻为12Ω,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为6V,将其接在电压为9V的电源上,为使其正常发光,需如何接入一个阻值为多大的电阻才行?

1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R1=10Ω,R2为最大阻值为20Ω的变阻器,求在移动R2滑片的过程中,○A、○V的示数变化范围各为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