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第四单元战后科学技术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案

发表时间:2021-02-01

第四单元战后科学技术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高中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你不妨看看第四单元战后科学技术革命与经济全球化,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第四单元战后科学技术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第15课经济全球化与全球性问题

教案

回顾:世界市场的形成:

①开始形成: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亚、非、拉等地区成为西欧资产阶级疯狂掠夺金银财货和获取廉价原料的狩猎场(资本原始积累阶段)。

②初步形成:18世纪60年代发生的工业革命,进一步刺激了对这些地区的原料需求和商品销售。火车和轮船等新型交通工具的使用和普及,加快了国际间的商品流通,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

标志:伦敦逐渐成为世界金融贸易的中心。

影响: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中,各地区的经济交往不断扩大,先进科学技术广泛传播。一些落后国家和地区被迫打开门户,卷入世界市场体系之中;一些国家则改革政治与经济结构,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①完全确立: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垄断阶段)以欧美国家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已经形成。

特点:①国际贸易迅猛发展,各国之间经济联系加强,全球贸易体系初步形成。

②世界范围内的地区分工初步显现——经济全球化启动:(具体表现为)其中,欧美工业国是主要的工业品生产地与资本输出国,亚、非、拉农业国沦为它们的经济附庸、原料产地与商品市场。

与此同时,世界已无“世外桃源”。19世纪末掀起的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狂潮让几乎所有国家和民族都被迫卷入国际政治漩涡。

②加快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市场的扩大和全球贸易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

表现:1948年,由23个国家签订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是历史上第一个全球性多边贸易协定。

⑤深入发展:到80年代,随着跨国公司的兴起,经济全球化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表现:跨国公司的出现推动了经济在此基础上,世界贸易组织(WTO)于1995年宣告成立,进一步加强了国际经济合作。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联系空前加强,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大力增长。

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之日起(20世纪初,以欧美国家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已经形成),经济全球化就已启动。到20世纪初,一个全球贸易体系初步形成。然而不久,这一进程被两次世界大战打断。

二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

到80年代,随着跨国公司的兴起,经济全球化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表现1:跨国公司既是促进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又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特点:它以整个世界为生产、经营的领域,推行全球发展战略,

作用:加强了各国经济联系,并带动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往往伴随着私人资本竞争的无序性,对东道国的民族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进一步助长了国际经济秩序的不平稳。

表现2:从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

过程:二战结束后,为了解决国际贸易中的关税壁垒问题,1947年10月,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以多边协定的方式,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但是,关贸总协定不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1986年,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启动后,各国开始筹划建立世界性贸易组织。1994年,在摩洛哥马拉喀什举行的国际会议正式决定成立世界贸易组织(WTO)。

从1995年1月1日起,世界贸易组织开始运作。它是独立于联合国的国际组织,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经过多年谈判,中国于2001年12月加入该组织。

性质: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诞生的国际贸易管理和仲裁机制。

作用:它共有五项功能:1促进多边贸易协议的实施与运作;2为新议题提供谈判场所;3推动争端的解决;4执行贸易政策审议机制;5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合作,进一步融合全球经济政策的决策。

特点:它实行非歧视原则、互惠原则、市场准入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

二、发展不平衡与全球性问题

经济全球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融合与发展,又引发了大量全球性问题:

问题1、经济全球化凸显了世界经济体系所固有的不平衡性: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的经济矛盾与日俱增。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加大了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差异。“南北关系”日趋紧张。

应对:1964年,发展中国家组成“七十七国集团”,提出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口号。

问题2、经济全球化使能源消耗增速,生态环境问题日趋突出。随着工业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推进,能源危机与能源冲突迭现,人类环境也因此变化,出现温室效应、臭氧空洞、酸雨、水土流失、陆地荒漠化、水资源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现象。

应对:针对能源和生态环境问题,世界各国已采取各种应对措施,推行节能政策,加强循环经济: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简称“联合国环境署”)的推动下,陆续通过《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全球21世纪议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等重要文件和公约,正式确立了“可持续发展”原则。

问题3:经济全球化加大了人员与物质的高度流动性,公共卫生问题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的关注焦点。各种流行性疾病传播速度加快,危险程度增加,造成的国际威胁也更大,如艾滋病、禽流感等。

应对:为了应对这种威胁,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协调下,各国加强科技合作,增进信息交流,努力完善公共卫生体系。

机遇:经济全球化把人类社会的联系与交往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程度不断加深。

挑战:但是,发展的不平衡深深植根于世界体系的结构性、体制性缺陷中,因此加剧了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及其风险。如何解决伴随经济全球化而来的大量全球性问题,是事关人类命运的重大课题。

延伸阅读

第16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第16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课标要求

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上产生分歧的根源;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落实课标

一、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

1、背景:

基督教的地球中心说占统治地位,随着观测技术进步,具有进步思想的人士对传统解释不满。

2、哥白尼(波兰人):

近代自然科学的开端发生在天文学领域;1543年发表《天体运行论》(被称为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日心说改变对宇宙的认识,动摇神学基础。

3、伽利略(意大利):

1632年发表《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论证哥白尼日心说;推翻亚里士多德传统的自然观;开创以实验为根据并有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他是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并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他的发现和科学研究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成就,他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为牛顿经典力学奠定了基础。

二、牛顿(英国)

1、经典力学:

1687年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三定律,建立起完整的力学体系,其显著特征是注重实验、数学化,这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海王星的发现是证明牛顿力学的成功范例;

牛顿力学奠定了经典物理学、天文学、现代工程学等工程技术的基础;

2、微积分:与德国人莱布尼茨分别创立。

三、达尔文(英国)

1、背景:

基督教会垄断教育,推行愚民政策,宣扬世间万物,包括日月星辰、动植物和人都是上帝创造的,敢于挑战神学说教的思想统统被残酷迫害打击。

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思想解放,基督教神学体系受到重创;

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相继发生,科技长足进步,人类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文化更加开放。

2、贡献:

1859年表现《物种起源》,建立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论:一切动植物,包括人都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长期的发展过程;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

2、影响:

进化论沉重冲击了封建神学创世说,打破了造物主造人的神化,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生物界和人在生物界中位置的认识;

进化论被运用到人文领域,形成“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新学说,对处于民族危亡时期的近代中国思想界产生巨大震撼。

四、瓦特与蒸汽机:

1、改良:1769、1782、1784年三次成功改良蒸汽机,1785年瓦特的“万能蒸汽机”在纺纱厂投入使用,很快推广开来。

2、意义:

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改造世界的动力机械,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新能源的采用为工业、交通运输发展铺平了道路。

五、爱迪生(美国)

1、电的发明:

1831年英国的法拉第发现“用电磁力产生电流”现象;

1867年德意志的科学家西门子发明世界上第一台实际可用的大功率发电机;

1870年比利时的格拉姆也发明发电机;

到20世纪电力已经取代蒸汽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2、爱迪生:

发明电话、电报、电影等1300多项电器,1879年发明电灯,他被称为“发明大王”;电气技术的应用把人类社会带进电力时代。

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本课课标要求: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2、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3、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西欧从中世纪走向近代的历史也是一个从黑暗走向光明的时代,思想上战胜宗教的黑暗愚昧走向理性光明,现实生活中从千年的黑夜走向灯火光明的科学时代。
(一)、从愚昧的黑暗走向科学的光明(科学与神学的较量)
师:(展示奴隶贸易、文艺复兴、造船、航海等生产技术提高、哥白尼、布鲁诺等图片,让学生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近代科学?
生:(经老师提示学生总结得出)物质基础——资本主义发展、思想基础——文艺复兴、科学条件——科学技术的推动、个人努力——科学家的努力。
一、从哥白尼到伽利略(科学与神学在天文学的较量)
师:中世纪人们对地球地位的认识如何?
生:地心学说
师:接下来发生什么改变?产生怎样的作用?
生: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通过天文观察和长期测算创立了“日心说”,认为太阳位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包括地球在内的行星都围绕太阳运转。
哥白尼创立的日心说,不仅改变了那个时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而且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师:而哥白尼也成为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
(演示伽利略的相关历史图片)
师:伽利略的贡献有哪些?有何意义?
生:贡献:1、发现木星的四颗卫星,为日心学说找到确凿证据;2、自由落体实验(两个铁球同时落地);3、创制天文望远镜。
意义:1、他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和数学表述形式的近代科学,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2、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基础。
(总结)师指导生进行:随着日心学说的提出,给与天主教垄断的极大打击,伽利略用实验事实证明日心学说的正确,并有严密的逻辑体系,使近代科学产生,并从天文学方面战胜神学。“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二、牛顿的经典力学(科学与神学在物理学领域的战争)
演示牛顿图片及《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师:牛顿有何贡献?
生:物理上:经典力学;数学上:微积分。
师:牛顿的成就在科学上有何意义?(展示图片:牛顿成为神,在制定宇宙运行规则)
(学生自己讨论理解,老师指导总结):牛顿的贡献在于在思想上对启蒙运动和唯物主义奠定基础;在生产力上是人们进入科学时代;在科学本身上使科学时代来临。最终的结果是科学在无生命的宇宙中战胜了神学。)
三、达尔文于进化论(科学与神学在生物学的战争)
(演示达尔文的相关历史图片并总结归纳)
师:19世纪以前人们对生物的起源是如何认识的?
生:神创论。
师:在生物学领域有哪些科学成就?有何意义?
生: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阐明了进化论的思想。
1863年赫胥黎发表《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从解剖学的角度论证人猿同祖。
1871年达尔文发表《人类的起源》,进一步论证认识从古猿进化而来。
这样就使得达尔文的进化论在生物学界战胜神学。
(总结)师:在科学与神学的较量中科学最终得胜,人类进入到科学时代,科学指导着技术革命,人们在对科学的应用过程中,将人类在现实生活中从千年黑暗带入灯火辉煌光明时代。
(二)从千年的黑暗到灯火辉煌的新时代(科学的应用)
一、瓦特与蒸汽机(蒸汽时代)
(演示瓦特的图像和瓦特改良的蒸气机模型)
师:瓦特的贡献是什么?有何意义?
生:瓦特在前人基础上改良了蒸汽机。解决了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煤成为燃料;动力机采用使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
二、爱迪生与电的应用
师:在电的发明和应用者里都有哪些人物作出了贡献?
生:伏特、奥斯特、安培、法拉第、格拉姆依、爱迪生等。
师:有何意义?
生:掀起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变革和文明进步;资本主义确立全球优势;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人类进入灯火辉煌的新时代。
讨论:请结合课文内容,请分析思想解放与科技发展之间的关系。
通过讨论总结出:思想解放为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自然科学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总结:这节课讲述了人们从黑暗走向光明的过程。一种是从思想上冲破黑暗的愚昧时代走向光明的科学时代;另一个在科学的应用中从千年以来的黑夜走向万家灯火的近代光明时代。

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教案


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教案
本课课标要求: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2、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3、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西欧从中世纪走向近代的历史也是一个从黑暗走向光明的时代,思想上战胜宗教的黑暗愚昧走向理性光明,现实生活中从千年的黑夜走向灯火光明的科学时代。
(一)、从愚昧的黑暗走向科学的光明(科学与神学的较量)
师:(展示奴隶贸易、文艺复兴、造船、航海等生产技术提高、哥白尼、布鲁诺等图片,让学生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近代科学?
生:(经老师提示学生总结得出)物质基础——资本主义发展、思想基础——文艺复兴、科学条件——科学技术的推动、个人努力——科学家的努力。
一、从哥白尼到伽利略(科学与神学在天文学的较量)
师:中世纪人们对地球地位的认识如何?
生:地心学说
师:接下来发生什么改变?产生怎样的作用?
生: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通过天文观察和长期测算创立了“日心说”,认为太阳位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包括地球在内的行星都围绕太阳运转。
哥白尼创立的日心说,不仅改变了那个时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而且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师:而哥白尼也成为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
(演示伽利略的相关历史图片)
师:伽利略的贡献有哪些?有何意义?
生:贡献:1、发现木星的四颗卫星,为日心学说找到确凿证据;2、自由落体实验(两个铁球同时落地);3、创制天文望远镜。
意义:1、他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和数学表述形式的近代科学,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2、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基础。
(总结)师指导生进行:随着日心学说的提出,给与天主教垄断的极大打击,伽利略用实验事实证明日心学说的正确,并有严密的逻辑体系,使近代科学产生,并从天文学方面战胜神学。“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二、牛顿的经典力学(科学与神学在物理学领域的战争)
演示牛顿图片及《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师:牛顿有何贡献?
生:物理上:经典力学;数学上:微积分。
师:牛顿的成就在科学上有何意义?(展示图片:牛顿成为神,在制定宇宙运行规则)
(学生自己讨论理解,老师指导总结):牛顿的贡献在于在思想上对启蒙运动和唯物主义奠定基础;在生产力上是人们进入科学时代;在科学本身上使科学时代来临。最终的结果是科学在无生命的宇宙中战胜了神学。)
三、达尔文于进化论(科学与神学在生物学的战争)
(演示达尔文的相关历史图片并总结归纳)
师:19世纪以前人们对生物的起源是如何认识的?
生:神创论。
师:在生物学领域有哪些科学成就?有何意义?
生: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阐明了进化论的思想。
1863年赫胥黎发表《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从解剖学的角度论证人猿同祖。
1871年达尔文发表《人类的起源》,进一步论证认识从古猿进化而来。
这样就使得达尔文的进化论在生物学界战胜神学。
(总结)师:在科学与神学的较量中科学最终得胜,人类进入到科学时代,科学指导着技术革命,人们在对科学的应用过程中,将人类在现实生活中从千年黑暗带入灯火辉煌光明时代。
(二)从千年的黑暗到灯火辉煌的新时代(科学的应用)
一、瓦特与蒸汽机(蒸汽时代)
(演示瓦特的图像和瓦特改良的蒸气机模型)
师:瓦特的贡献是什么?有何意义?
生:瓦特在前人基础上改良了蒸汽机。解决了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煤成为燃料;动力机采用使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
二、爱迪生与电的应用
师:在电的发明和应用者里都有哪些人物作出了贡献?
生:伏特、奥斯特、安培、法拉第、格拉姆依、爱迪生等。
师:有何意义?
生:掀起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变革和文明进步;资本主义确立全球优势;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人类进入灯火辉煌的新时代。
讨论:请结合课文内容,请分析思想解放与科技发展之间的关系。
通过讨论总结出:思想解放为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自然科学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总结:这节课讲述了人们从黑暗走向光明的过程。一种是从思想上冲破黑暗的愚昧时代走向光明的科学时代;另一个在科学的应用中从千年以来的黑夜走向万家灯火的近代光明时代。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一、内容标准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识记: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世贸组织的作用、原则、目标;我国目前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原则;“走出去”的含义。

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利弊影响、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经贸活动的影响;对外开放的必然性;“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

运用:结合典型事例,分析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我国应当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结合对外开放的典型事例,分析如何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及分析如何成功实施“走出去”战略。

结合典型事例,说明我国在实行对外开放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生活中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有各种跨国企业的品牌,由此可以感受市场的全球开放性。

围绕“引进来、走出去”的典型实例,讨论如何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从正反两方面,讨论应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典型案例。

通过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的挑战,认识到应对这些挑战关键在于我们自身的努力,从而增强自己的使命感,树立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志向。

通过本课的学习,树立对外开放的观念。在对外开放中,要注重国家的经济安全,积极主动,应认识到,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时,要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知识纵横:

(一)框题一: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力量: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分工的发展要求打破地域与国界的限制,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以及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加强了各国的联系,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从根本上说,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是推动全球化的革命性力量。

(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生产社会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a)经济全球化的有利影响

b)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这种全球化导致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3)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扩大了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

(4)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趋利避害,积极融人经济全球化进程,勇敢迎接挑战。

框题二: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1.对外开放的新阶段

(1)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成立于1995年1月1日

(2)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经贸领域发挥的作用: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规则;为成员国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冲突的场所。

(3)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与目标:其原则包括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以及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目标是各成员国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削减关税,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其他障碍和歧视待遇,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促进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

(4)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的影响。

2.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实行对外开放的必然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总体上说符和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同时也是对我国的严峻考验,能否把握机遇,加快发展,把不利减少到最低限度,关键在于我们自己。

(2)我国目前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3)新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的的决策

(4)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

引进来”与“走出去”都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有机组成部分。

“走出去”的含义:是指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