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丝竹相和教案
发表时间:2021-02-01教育文艺和体育导学案。
列举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史实,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了解我国文化艺术和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
掌握新中国教育方针、政策及取得的成就;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归纳掌握新中国诞生后文学艺术、体育的发展情况;分析我国文学艺术、体育蓬勃发展的原因;
党后政府发展教育的政策、措施及成就;文学艺术创作的两个高峰,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深入理解和领会《义务教育法》、三个面向、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导意义,展望我国教育发展的前景。文学作品与生活的关系
分析资料、讲述事例、合作探究、总结成就
1.______年,全国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______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2.新中国诞生后,群众性体育活动普遍开展起来,毛泽东更对学生提出________的要求,
20世纪90年代,国家把_______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内容,建立完整的________制
度,大力开展______运动。
1、简答: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在什么时间?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2.为什么建国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迅速?
3、高等教育的发展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建国以后的教育成就:
建国以后的文艺成就:
建国以后的体育成就:
1、九年义务教育属于:()
A、高等教育B、中等教育C、基础教育D、小学教育
2、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以什么为国策,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A、863计划B、希望工程C、科教兴国D、科技兴国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有:
(1)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高等教育迅速发展(4)制定了《863计划》
4、教育部启动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工作,开始于20世纪:
A、80年代B、90年代C、70年代D、2001年
5、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于:()
A、1949年B、1956年C、1978年D、1986年
6、下列长篇小说中,描写改革开放后农民走上致富之路的是:()
A、《红岩》B、《青春之歌》C、《暴风骤雨》D、《平凡的世界》
相关推荐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22课教育、文艺和体育事业的发展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22课教育、文艺和体育事业的发展”,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22课教育、文艺和体育事业的发展[课标内容]
(1)列举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史实,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
(2)了解我国文化艺术和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讨论课中题“你认为邓小平的三个面向中,哪一个是最基本的?为什么?”培养学生抓住主要矛盾的能力。
(2)通过讨论当前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及可行途径,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
(3)通过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讲解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有关课文以及观赏音像资料,在互探索的基础上,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文学艺术和体育虽然经历了挫折,但仍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这些成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人民教育制度的建立、“科教兴国”的决策和邓小平“三个面向”的指示,以及素质教育改革,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较大的发展,教育的好坏关系到国运的兴衰。
(2)认识到我国现代科技、教育、文艺和体育事业成就突出,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的感情。
(3)通过介绍文学艺术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重点和难点]
教育事业的发展。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以学生阅读、欣赏、讨论为主,教师讲解为辅。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让学生回顾第21课的主要内容,然后指出,科学技术的基础在于教育,在科技和生产迅速发展的当今世界,经济竞争实际上是科技竞争和民族素质竞争。新中国建立后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导入新课
一、教育事业的发展
1、人民教育制度的建立
2、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以后,教育事业得到全面、快速的发展
二、文学艺术的繁荣
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小说、戏剧、绘画、音乐和舞蹈的突出成就
三、中国成为体育强国
1、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
2、竞技体育水平的迅速提高
[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21课的内容,将两课内容整合成一个整体,并与各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情况联系,说明教育、科技、文艺、体育事业的发展与政治、经济的密切关系。
[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消化和吸收导学案
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两课时)
班级:姓名:学号:
一、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探究馒头在口腔中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知识导学: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1.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胰腺、肠腺
2.食物的消化:
(1)口腔:淀粉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2)胃:蛋白质蛋白质胃蛋白酶氨基酸
(3)小肠:蛋白质、脂肪、糖
蛋白质小肠胰液肠液中的蛋白酶氨基酸
脂肪肝脏分泌的胆汁脂肪微粒肠里的胰液和肠液中的酶甘油+脂肪酸
糖多种糖的酶葡萄糖
3.食物的吸收: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二、快乐预习
1、消化系统是由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
2、______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三、合作探讨
(一)消化系统组成
1、问题:食物中有哪六大营养物质?哪些物质是需要消化,哪些可以直接吸收?
2.消化系统是由和组成的;
(1)消化道:当你吃一个面包,会通过身体的哪些结构呢?以“→”的形式描述出人体内食物流经的通道。
消化道:→咽→食道→→→→肛门
(2)消化腺:面包在消化道中不停地发生变化,因为在消化系统中还有许多消化腺分布在消化道周围。消化腺能分泌消化液,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
口→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液液液和液(酶、酶、酶)
(酶)(酶)
腺腺腺和腺
消化腺可分为两类:外消化腺:,内消化腺:
最大的消化腺是,它能分泌,不含消化酶
(二)食物的消化
1、淀粉消化的起始部位:。淀粉
蛋白质消化的起始部位:。蛋白质
脂肪消化的起始部位:。脂肪脂肪微粒
2、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是分子大、结构复杂的有机物,它们在消化道里被分解成简单的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消化分为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1)淀粉的消化:淀粉的消化是从开始的。在口腔中,唾液中的酶将淀粉初步分解成。淀粉和麦芽糖到达小肠后,进一步被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中的酶分解成葡萄糖。
(2)蛋白质的消化:蛋白质的消化是从里开始的。在胃中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并在肠液和胰液中的酶的作用下,进一步被分解成氨基酸。
(3)脂肪的消化:脂肪的消化主要在中进行。肝脏分泌的胆汁虽然没有消化酶,但能乳化脂肪,使其变成微小的颗粒。在肠液和胰液中的酶的作用中,最后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4)、胆汁也是一种消化液,但是胆汁中没有消化食物的。但胆汁在消化食物中脂肪时,起了作用。
(三)营养物质的吸收
1、阅读P37资料分析:小肠的特点。
(1)比较大肠、小肠的特点有什么不同。
①小肠长约米
②小肠内表面有和,增加了的表面积(面积达200平方米以上)。
③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
④消化液种类多、消化酶种类多(肠液、胰液、胆汁)
(2)以上分析说明了: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
四、效果评价
1.既能消化淀粉又能消化脂肪的消化液是哪一组?()
A、唾液和胃液B、唾液和肠液C、肠液和胆汁D、肠液和胰液
2.试管中有一些植物油,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置于37摄氏度温水中,一小时后植物油不见了。配制的消化液可能是()
A、唾液、胃液、肠液B、胃液、唾液、胆汁C、胰液、肠液、胆汁D、肠液、唾液、胰液
3.当体内胆汁分泌不足时,将主要影响以下哪种物质的消化?()
A、豆腐B、米饭C、肥肉D、瘦肉
4.制药厂常把一些药物封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给人服用。根据淀粉在消化道内的消化情况分析,其原理是()
A、装在淀粉胶囊内,药物需慢慢渗出 B、胃不能消化淀粉,胶囊可经胃进入小肠
C、胆汁不能消化淀粉D、淀粉在口腔内初步消化,便于吞咽
5.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
A唾液腺B胰腺C胃腺D肝脏
6、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A口腔B胃C小肠D大肠
7.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
A.唾液B.胆汁C.胃液D.肠液
8、下图中的曲线表示食物通过消化道时,糖类、蛋白质和
脂肪被消化过程中数量的变化,请分析并回答:
(l)曲线甲表示________的消化。
(2)曲线丙表示________消化。
(3)曲线乙的消化从______开始。
(4)这三种营养物质在[]________中都可以被消化,
(5)C中含有的消化液有________,D中含有的消化液有____________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主备人:梁淑珍审核人:班级:姓名:学号:
一、学习目标:探究馒头变甜是否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有关。
二、课前预习
1、馒头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遇碘会变蓝色。
2、唾液中有________酶,它能够把淀粉分解成__________。
三、合作探讨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方法步骤:
(1)取大小相同的A、B、C3小块,将A、B切成碎屑和拌匀(为了模拟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用凉开水将口漱净,口内含一块消毒棉絮。约1分后,用干净的镊子取出棉絮。将棉絮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新课标第一网
(3)取洁净的三支试管,分别表上1、2、3号,然后做如下处理:
(1)、取唾液前为什么要用凉开水漱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为什么要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并将颜色变化写在括号中?并解释颜色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馒头咀嚼时会感觉有些甜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效果评价
1、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三种处理:①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②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③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试问:(1)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应选取___________两组作对照。
(2)以“唾液”为变量时,应选取_________两组作对照。
(3)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37℃左右温水中,为什么选37℃?。5~10分钟后取出,______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碘后不变蓝。原因是。
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升华和凝华导学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白银四中物理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班级第组姓名:
课型:新授课课时:共2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发生的条件;
2、会正确分辨自然界中的各种升华和凝华现象;
3、了解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习过程:
(一)、认知准备
1、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性质制成的.
2、物质从_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_态,叫汽化.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汽化的两种方式;物质从__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__态,叫液化.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液化的两种方法.
3、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_________现象.在水沸腾过程中,虽然继续对水加热,但只能使水不断地变成_________,它的温度_________.
4、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_________,不同液体的_________不同.
5、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_________现象.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_________.
6、水沸腾的条件是。
7、液化的条件是。
(二)、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不经过液态)。例如:(组内举几个升华的例子)
2、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不经过液态)。例如:(组内举几个凝华的例子)
(三)、升华和凝华的特点
1、碘的升华凝华实验:(教师演示)
理解:给烧杯里的碘加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是直接变成紫色的,这就是碘的升华。在这个过程要给碘加热,说明。
热的碘蒸气遇到冷烧杯壁凝华成固态的碘,这说明碘凝华时要。
升华的特点:热量
凝华的特点:热量
(四)、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1、人工降雨:
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冷云层,就很快______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中水蒸气便________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下落与空气摩擦吸热而成水落回地面就是雨。
2、美化环境
为了除去洗手间的异味,常在卫生间放入卫生球,卫生球发出的刺激气味的同时体积变小,最后消失,则卫生球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3、舞台“白雾”
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可产生“白雾”,使舞蹈演员好象在云中飞舞。舞台上的这种“白雾”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成“雾”
(五)、巩固、练习、展示
1、物质从______________的过程叫升华。物质_________叫凝华。凝华、升华是两个_____的过程。
2、放在衣柜内的樟脑丸,时间长了会变小,直至消失,这属于物态变化。
3、在有微风寒冷的天气里,树上出现的针状雾凇现象,这是形成的。
4、寒冷的冬天,晾在室外的湿衣服先成冰,冰衣服变干是_____直接________成________。
5、灯泡用长了变黑是钨在高温下先_______成钨蒸气,再遇冷______成为固态钨附到灯泡壁上。
6、物质在升华时要,在凝华时要。升华和蒸发一样都要,具有作用。
7、夏天,小林为了解渴,从冰箱里拿出一枝棒冰,小林发觉硬梆梆的棒冰上粘着白花花的态的“粉”;一剥去包装纸,棒冰上就冒态的“烟”;他把这枝棒冰放进茶杯里,不一会儿,茶杯外壁会出现态的“汗”。你能帮助解释这些现象吗?“粉”是水蒸气________所形成的;“烟”是水蒸气________所形成的;“汗”是水蒸气_________所形成的。
8、北方寒冷的冬天玻璃窗户(内、外)表面常会出现“冰花”,这是现象。你能解释这一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吗?
9、请用物态变化的名称和吸、放热完成下列填空。
1)严冬清晨白霜盖地:______,_____热;
2)严冬室外水管被冻住:______,_______热;
3)棒冰在嘴里变成水:______,____热;
4)秋天清晨,露珠挂满树叶:______,____热;
5)放在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_______,______热;6)海水晒盐:______,______热。
10、去年冬季,大雾天气比往年频繁,而霜却比往年少见。从物态变化分析,“雾”的形成属于___现象,“霜”的形成属于___现象;
11、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可产生“白云”,使舞蹈演员好象在云中飞舞。舞台上的这种“白云”是()
A.喷射的真实的烟雾;B.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液化成的“雾”。
C.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雾”
12、在下面列举的现象中,不是升华现象的是()
A.碘加热时变为蒸气B.萘制的卫生球日久变小
C.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D.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
13、下列现象中利用了升华吸热的是()
A.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B.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
C.结束游泳上岸后身上会感到有点冷D.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
14、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露是空气中水蒸汽的一种汽化现象B、霜是空气中水蒸气的一种凝华现象
C、雪是空气中水蒸气的一种升华现象D、雨是空气中水蒸气的一种凝固现象
15、下列几组物态变化中全部要放热的是()
A、凝固、升华、凝华B、凝华、液化、凝固
C、熔化、汽化、升华D、熔化、汽化、液化
16、烧开水时,从开水壶嘴冒出的“白气”是()
A、水蒸气B、小水珠C、热空气D、小冰晶
17、以下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A.开冰箱门看到“白气”B.气温持续在0℃以下,北方城市里的冰雕作品一天天变小
C.地上的水迹变干了D.冬天的早晨,北方房屋的玻璃窗内侧结了冰花
18、下列自然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A.早春河流上冰的消融B.初夏旷野里的雾的形成
C.深秋草木上露的出现D.严冬时的树木上的“雾淞”的出现
19、在表演文艺节目的舞台上,经常可以看到白气的雾气,它是利用干冰在常温下()
A.迅速液化而形成的白色雾气
B.迅速升华后再蒸发而变成白色雾气
C.迅速升华变成二氧化碳气体,即白色雾气
D.迅速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吸热降温,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遇冷时液化为小水滴形成白色雾气
20、如果我们能够闻到某种固态物质的气味,说明这种固态物质具有()
A.升华的特点B.升华和凝华的特点
C.熔化和升华的特点D.熔化和汽化的特点
21、在物态变化过程中,都出热的是()
A.凝华、凝固、汽化B.熔化、凝华、液化
C.液化、凝固、凝华D.汽化、升华、熔化
22、请你在右图的括号中填写各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在横线上填写吸热、放热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