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设计

高中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发表时间:2020-12-28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设计。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设计”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设计

6阿长与《山海经》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

2、了解课文的记叙线索,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真切怀念之情。

【学习重难点】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

2、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给加点字注音:

掳去()震悚()惶急()疮疤()诘问()

惧惮()粗拙()疏懒()惊骇()

2、课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哪些略写?哪些详写?

略写:

详写:

学习研讨

3、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提示: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

4、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怎样?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词句。

5、作者在文中为什么要花大量笔墨写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

6、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映?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7、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8、质疑问难:阅读课文过程中,你还什么疑难问题要与同学共同探讨,请把它写下来。

拓展学习

9、课文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笔墨并不多,这就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想象的空间,大家想象一下她是怎样到处打听,怎样跑书店书摊,操了多少心才买到这本书的?请以《阿长买〈山海经〉》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想象短文。

10、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些什么?

一课一得

7背影

新集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

【学习目标】

1、领会本文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3、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语句所表达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

1、对父亲背影的描写的效果与作用,体味作者为之感动落泪的原因。

2、通过朗读等方法,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

预习导学
【学习流程】

1、看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把你自己有疑难的字词写在后面吧。

狼jí()chóu()躇蹒跚()琐屑()

颓()唐diàn()记()()

2、《背影》写于1925年10月,是一篇回忆性抒情散文。文章通过记述

的情景,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抒发了作者在生活困顿、精神压抑的境况下对父亲之情。

学习研讨

3、本文几次写到我流泪?我流泪的原因又各是什么?

4、品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中“我”为什么要仔细描写父亲的穿戴?

(2)找出文中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动作的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

(3)找出文中父亲说的第一句话“我为你买几个橘子去。”,坚持为一个二十几岁已年轻力壮、会照顾自己的儿子买橘子,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5、研讨交流:有些同学的父亲,为了工作、生活而奔波,很少与同学进行沟通和交流;有些同学的父亲,可能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难以让同学所接受。但是,同学们,在你们成长的过程中,父爱也是无时无刻不在的。只是它总是沉默的,不像母爱一样外露,所以你们误以为它不存在,忽略了它。现在,让我们一起追忆或寻找自己的父爱,谈淡你对父爱的理解。

6、文学作品选取标题非常重要,课文为什么不以“浦口送别”或“回忆父亲”为题,而偏偏以“背影”为题呢?

7、质疑问难: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难要与同学们共同探讨的,请把它写下来

拓展学习

重读《背影》

记得第一次读朱自清的《背影》是初中时代。还记得当时的语文老师,扶了扶镜架,对我们再三强调:“`蹒跚`二字是`父亲`为生活奔波忙碌大辈子的真实写照,具有深刻含义。”当时我并不是冷血,对此除了笨拙之感外,并没有应有的感动。兴许,年纪小,不懂吧。

高中时代,离家远了。每个星期日,父亲都骑着自行车带着我去镇上乘公车。路并不太远,却并不好走。隔着运河,也架了一座大桥。每次到了上桥的时候,父亲总是叫我坐好了。然后就猛踩几下,上去了。我坐在父亲背后的书包架上,有些不安,分明感到父亲在喘息,车子在晃动。有好几次我都要求下来走,父亲总是说:“万一赶不上车子,又得等上半个钟头。”每次我都只能眼望父亲的背影,品味心中那分激动。

车站上的父亲,就如游子旁送别的慈母,唠叨着:“在学校里吃饱了,要穿暖了……”而我听着这几百年不变的台词,有些厌倦。每次父亲都要等车开动之后才离去,而我也只偶尔见到他模糊的背影,更多的是他还未平复的喘息。

再次读《背影》是前几星期,偶然一次在借书时,翻到了那篇《背影》泛黄的书页,就如我的记忆那般陈旧,却又像我的感动那般真挚。普通的黑体楷书,一字字犹如刻在岩石上,不可磨灭,又如画在纸上,栩栩如生,那般真实,一字一字翻开了泛黄的扉页。“蹒跚的步履……”似乎又听到了父亲的喘息声,见到父亲猛踩几下,上去了。如今想起父亲的唠叨,真的字字真言,比徐志摩的诗更感人,比王菲的歌更动听。

父亲并没有为我翻过月台去买橘子,而父亲的背影也是时时出现,父亲的形象渐渐高大………

8、这篇文章与《背影》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请分别写出一点。你可以从感情、结构、语言、细节等方面去体会比较,还可以从别人意想不到的角度去说。

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一段话,再结合文段,请你说说你对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理解。

据报载:有这样一位母亲,平时对儿子百依百顺,一天晚上儿子向她要几千元钱,母亲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儿子恼羞成怒向她连砍六刀后逃离现场。这位母亲忍着巨痛,追看她儿子逃离的背影喊:赶快穿上毛衣,小心着凉。

10、读了本文和《背影》,一定触发你对父亲的感情吧,写写你父亲疼爱你的事或你想对父母说些什么。因为爱是不能忘记的。(请你把它写在作文本上)150字左右。

一课一得

谈谈你学习本文的体会:

8*台阶

新集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

【学习目标】

1、体会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
2、从文章中联系实际感悟其中的真情。
3、学会关心父母,仔细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学习重难点】

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凹凼()尴尬()烦躁()涎水()门槛()

啃()黏性()蹿()撬()磕()揩()

茬()筹划()晌午()微不足道()大庭广众()

2、整体感知

本文围绕“”记叙了父亲为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了农民艰难困

苦的生存状况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表达作者对父亲的赞美。

学习研讨

3、阅读课文,思考讨论下列问题,把握文意。

(1)、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些独特的风俗,本文中“我”家乡一个独特的风俗或讲究是什么?

(2)、父亲是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3)、造新屋的过程写的简略,可造台阶反而很详细,这是为什么?

4、讨论下面问题。
(1)、“父亲坐在绿荫里,……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表现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何不用心理描写?

(2)、父亲回来时,为什么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解?

5、怎样理解父亲这个人物形象。

拓展学习

6、比较一下,《台阶》与《背影》在命题立意上有何不同。

一课一得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记录下来。

9老王

新集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理解老王的“苦”与“善”,学习作者以善良对待善良,关爱弱者的美德。

2、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1、揣摩重点语句含义,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与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

2、全面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探究通过几个生活片断安排材料,表现人物的写作特点。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给加点字注音。

伛()攥()惶恐()荒僻()塌败()

取缔()骷髅()()眼翳()滞笨()愧怍()

2、自读课文,完成填空:老王的“不幸”表现在

在文中画出“我”和老王交往的时间,并简述“我”和老王交往的几件事:

学习研讨

3、小组研讨:

(1)以“老王是一个的人,具体表现在”句式交流对老王形象的认识。

(2)作者一家是高级知识分子家庭,老王和他们应该说是有一定的思想差距,但他们为什么对不幸者能那么关心、爱护?从“我们一家”和“老王”的关系来看,你认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是什么?

4、思考品味:

(1)第8段中“他面如死灰,……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一句暗示了老王怎样的处境?流露了

作者怎样的感情?

(2)第8段中“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中的“倒”能否换成“爬”?为什么?

(3)第16段中“我回屋才感到抱歉”一句作者感到抱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小组交流:你身边有类似老王那样生活艰辛而心地善良的人吗?你能用文字描述一下他(她)吗?或者勾勒一幅他(她)的简笔画。面对生活中那么多的“老王”,我们应该怎样做?

6、质疑问难:阅读课文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需要与同学共同探讨?请把它写下来。

拓展学习

7、拓展阅读

乞丐

屠格涅夫

我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一个衰弱的老人挡住了我。红肿的、含着泪水的眼睛,发青的嘴唇,粗糙、褴褛的衣服,龌龊的伤口……呵,贫困把这个不幸的人,弄成什么样子啊!他向我伸出一只(①)、肮脏的手……他呻吟着,他哀求施舍。我伸手搜索自己所有的口袋……没有钱包,没有表,也没有一块手帕……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带。但乞丐在等待着……他伸出来的手,无力地摆动着和发着颤。我惘然无措,惶惑不安,紧紧地握了握这只肮脏的(②)的手:“请原谅,兄弟!”乞丐那对红肿的眼睛凝视着我;他发青的嘴唇笑了笑——而且,他也紧紧地握了握我(③)的手指。“哪儿的话,兄弟!”他嘟哝着说,“这已经是很可感谢的了,这也是恩惠啊,兄弟!”我明白,我也从我的兄弟那儿得到了恩惠。

(1)考考你的判断:“红肿”“冰冷”“战栗”都是用来形容手的,请将它们分别填入文中标序号处。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2)今天看来,一个稍微有点地位的人与乞丐握手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文章的描写给人以真实之感,为什么?

(3)“我”和乞丐握手的基础是

(4)“这也是恩惠啊”中“这”指的是

(5)结尾句有何深意?“我”从“老人”那里到底得到了什么?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不超过30个字)。

结尾句深意:

“我”从“老人”那里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写作迁移:试以老王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这一部分。注意深入领会人物思想感情,在领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像,生动合理地写出老王的心理活动。

一课一得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

10*信客

新集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

【学习目标】

1、熟悉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揣摩文章典雅而精辟的语言艺术。

3、感受年轻信客诚实守信的品质和任劳任怨的胸怀,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学习重难点】

1、熟悉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揣摩文章典雅而精辟的语言艺术。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猝然( )Xīxū() 焦灼( ) jìliáng( )

吊唁( ) jídù() 昏厥( ) diānpèi()

2、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长途()涉 穷困()倒 低()顺眼

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填写下列内容。
信客的工作内容:

信客的生活景况:

4、了解余秋雨。

网站点击:/yqy/余秋雨主页

学习研讨

5、作者在写年轻信客之前,为什么还写了一个老信客?

6、作者重点写了年轻信客哪些事迹?从中可看出年轻信客什么性格?

7、总结信客这一生,什么是他一生的转折点?

8、年轻信客为什么能成为好老师?他的成功对我们学好语文有什么启发?

9、理解句子的含义。
(1)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

(2)都市里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10、质疑问难:阅读课文过程中,你还什么疑难问题要与同学共同探讨,请把它写下来。

拓展学习

11、老信客告诉小信客说,“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的确,诚信是为人之道,做人之本。你能为本文这个中心主题补写几则论据或几句名言警句吗?

扩展阅读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导学设计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导学设计”,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导学设计

19三峡
xx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2、学习积累重点词语,背诵并默写全文。
3、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
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2、学习积累重点词语,背诵并默写全文。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叠嶂()曦月()襄陵()沿溯()
素湍()飞漱()长啸()属引()
2、解释加点字词:
襄陵()良多()阙处()哀转()
乘奔御风()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3、查找资料或图片,了解三峡、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和郦道元。
4、写出你所知道的关于三峡的古诗文,并注明诗题和作者。
学习研讨

5、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句。
6、反复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要求读得自然流畅,注意停顿。
7、思考讨论:
(1)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来描绘三峡的美?(用“你看,三峡美在”的句式说一说三峡美在哪里。)
(2)从描写三峡山的语句中,找出关键词来说明三峡山的特点。
(3)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的水?每个季节的水有什么特征?把文中的关键词找出来。
(4)作者为什么要写猿鸣?
8、请你以导游的身份,借助课文内容,为亲朋好友写一篇介绍三峡风光的导游词。
提示:要注意这篇文章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写作特点,注意写景顺序,扣住课文句子进行编写?
9、质疑问难:阅读课文过程中,你还什么疑难问题要与同学共同探讨,请把它写下来。
拓展学习

10、课外阅读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文章为了表现山川之美,描写了哪些景物?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文中哪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1、古时三峡之美,美在山险水异,令许多文人骚客为之歌咏。当今在三峡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有人认为这破坏了三峡的美,你是否赞成这说法?
12、据介绍,2009年三峡三期工程竣工时,水位将抬高175米。请对照课文和查找资料,展开想象,郦道元所描写的三峡景观将会有怎样的变化?
一课一得

20短文两篇
新集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
【学习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两篇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3、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背诵并默写两篇短文。
4、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5、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2、体会《答谢中书书》画面布局的巧妙。
3、理解《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

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颓()能与其奇者()遂()藻()荇()
2、解释加点的词语
(1)晓雾将歇:(2)四时俱备:
(3)五色交辉: (4)夕日欲颓:
(5)沉鳞竞跃: (6)解衣欲睡:
(7)欣然起行: (8)步于中庭:
3、作者及文体简介
(1)《答谢中书书》选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字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书”的意思是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北宋______家,_______家。和父亲_____、弟弟________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称“________________”。
学习研讨

4、课文《答谢中书书》的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5、课文《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该如何理解?
6、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感慨是:
7、试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
拓展学习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蝮蛇蚹,以至于剑拔士导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乙]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而节叶具焉具:__(2)节节而为之为:_______
9、[甲]文中包含了两个成语,请写出一个,并解释它的意思。
10、[乙]文中说“意在笔先”,[甲]文中也有文字说的是这个意思,请将这些文字找出来,写在下边。(不超过11个字)
11、[甲]文中作者明确指出了当时画竹的毛病,这些毛病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语句作答。
(不超过12个字):
12、选出对[甲][乙]两文意思理解分析不正确的项(有几项选几项)()
A.[甲]文的主旨在于揭示手不能画出胸中之竹的原因,[乙]文的主旨在于阐明画竹的“定则”。
B.[甲]文强调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方能“振笔直遂”,[乙]文主张画竹应“意在笔先”。两文作者见解一致,观点相同。
C.[甲]文主张画竹先要静观默察,烂熟于心,才能一气呵成;[乙]文阐明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者的关系,两文都道出了艺术的真谛。
D.“胸中之竹”源于“眼中之竹”,画者“手中之竹”又并非完全是“胸中之竹”,这是说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甲][乙]两文都蕴含了这样的道理。
一课一得

28*观潮
新集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
【学习目标】
1、读懂读通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
2、整体把握文章,学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3、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
【学习重难点】
1、读懂读通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
2、作者映衬手法天衣无缝的运用。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读准字音。
艨()艟()倏()泅()舸()
雉()溯()僦()绮()溢()
2、结合注解,学习常用词的含义,整体感知课文。
本文以为线索,开篇从多个角度描写的壮观景象。既又
,写出了大潮的奇伟壮丽。
3、了解南宋历史和当时的观潮盛况。
4、收集钱塘大潮的相关图片。
5、从“既望”看古人对某些日子的特殊称谓。你还能说出哪些日子的别称?
学习研讨

6、本文作者采用分镜头摄影的笔法,分别写了涨潮、水战、弄潮、观潮的盛况。按“自然美”和“人情美”的板块,可将文章分为两部分。怎么分?
7、赏读句子
(1)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机雄豪。
(2)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和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屡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任务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写参演船舱之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写"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亮点探究。

(1)《观潮》第一句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
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

(3)试从课文中找出一些精彩恰当的词语,说说它们的妙处。

拓展学习

9、阅读潘阆(láng)《酒泉子》,发挥想象、联想,参照课文中的有关描写,将词中描写的内容展开,改写成一篇记叙文,不限字数。
酒泉子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一课一得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写下来。
29湖心亭看雪
新集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
【学习目标】
1、积累常见文言词汇含义,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3、体味文章写作手法及语言风格,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白描手法),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知识积累:收集整理关于西湖的诗句。
2、走近作者:自读课文注解①,简要了解作者。
3、给加点字注音。
毳()衣雾凇()一芥()沆砀()铺毡()喃喃()
4、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句,整体感知文意。整理重点字词或疑难字词含义。
(1)解释加点的字。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②余挐一小船()
③上下一白()④及下船()
(2)辨析多义词的含义。
是:①是日更定是金陵人
更:②是日更定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白:③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3)作者去湖心亭看雪,看到了这样的景色:
学习研讨

5、文中最能形象概括张岱形象的一个词语是:
6、小组讨论:
(1)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了张岱特别的呆气?
(2)走进作者心灵,体会他游西湖时与众不同的思想感情,以及产生这种感情的原因。
(3)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不能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应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的愉悦,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研读“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品味其写景之妙。

拓展学习

6、收集整理古人描写雪的诗文。
7、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假设时空倒流,张岱在湖心亭上遇到钓鱼的柳宗元,你认为张岱会视他为知己吗?为什么?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一课一得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
30诗四首
新集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
【学习目标】
1、能够正确背诵、默写这四首诗。
2、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3、学会联想和想象,提高理解、欣赏古诗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背诵、默写四首诗。
2、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结合课本注释和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四首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送别,是古今文人墨客常写的题材,你知道哪些送别诗?把其中的名句、诗题及作者写下来。
学习研讨

1、读一读:
要求:①通读,要求读准音、读顺畅;(自由读、齐读)②诵读,要求读出重音,读出节拍,读出韵味;③再读,要求读出诗句的情感、美感。(个人读、分组读或齐读)
2、译一译:
对照注释,解词析句,扫清障碍,理解诗歌内容。
3、说一说:
这四首诗中哪些诗句写得好?你能说一说自己喜欢理由吗?
4、品一品:
(1)《归田园居》一文描写了什么场景?你能说说陶诗中的“愿”指的是什么?
(2)《游山西村》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吗?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3)《归田园居》《游山西村》这两首诗从内容、写法等方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4)《红楼梦》中香菱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你赞同香菱的说法吗?
(5)想象一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画面,说出自己的理解。
5、质疑问难:阅读课文过程中,你还什么疑难问题要与同学共同探讨,请把它写下来。
拓展学习

6、想一想:鄙弃官场生活的诗句你还知道哪些?
7、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
一课一得
19三峡
新集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2、学习积累重点词语,背诵并默写全文。
3、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
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2、学习积累重点词语,背诵并默写全文。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叠嶂()曦月()襄陵()沿溯()
素湍()飞漱()长啸()属引()
2、解释加点字词:
襄陵()良多()阙处()哀转()
乘奔御风()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3、查找资料或图片,了解三峡、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和郦道元。
4、写出你所知道的关于三峡的古诗文,并注明诗题和作者。
学习研讨

5、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句。
6、反复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要求读得自然流畅,注意停顿。
7、思考讨论:
(1)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来描绘三峡的美?(用“你看,三峡美在”的句式说一说三峡美在哪里。)
(2)从描写三峡山的语句中,找出关键词来说明三峡山的特点。
(3)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的水?每个季节的水有什么特征?把文中的关键词找出来。
(4)作者为什么要写猿鸣?
8、请你以导游的身份,借助课文内容,为亲朋好友写一篇介绍三峡风光的导游词。
提示:要注意这篇文章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写作特点,注意写景顺序,扣住课文句子进行编写?
9、质疑问难:阅读课文过程中,你还什么疑难问题要与同学共同探讨,请把它写下来。
拓展学习

10、课外阅读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文章为了表现山川之美,描写了哪些景物?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导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导学设计

19桃花源记
新集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含义和古今异义现象。
2、通过讨论、辨证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理想社会。
【学习重难点】
1、掌握、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含义,了解古今异义现象。
2、了解本文所反映的社会理想,辩证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这种社会理想。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解释加点的词。
(1)缘溪行()(2)屋舍俨然()(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4)黄发垂髫()(5)延至其家()(6)此中人语云()
(7)诣太守()(8)欣然规往()(9)未果()
2、解释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的词。
(1)阡陌交通古义:今义: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今义: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义:今义:
(4)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今义:
3、解释下列多义字:


复前行,欲穷其林()处处志之()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寻向所志()便扶向路()
寻病终()寻向所志()
4、本文以为线索,描绘了一个、、的桃花源。
5、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源的?他进入桃花源后见到了怎样的景象?
学习研讨

6、“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叹惋一词表现了桃源人怎样的心态?
7、讨论分析:联系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放飞想象的翅膀,想象桃源人的生活与当时外界人民的生活有什么不同之处?桃花源中的生活是一种怎样社会理想?这理想在当时社会能实现吗?
8、深入探究:有人说陶渊明定作《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逃避现实,你怎样评价?
拓展学习

穴中人语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
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xǐ,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9、下面句子中的“此”字,分别指代什么?
(1)此公欲来。(2)老人肯相引至此 (3)此殊不缺也
10、穴中人与桃花源中的人生活状况一样吗?
11、翻译“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一句。
桃花源祭
——不听智者之言的悲剧
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后,引起媒体的高度关注。在金钱的诱惑下,渔人忘记了当初智者告诉他的“不足为外人道也”的训诫,竟把线索卖给了出价最高的电视台,做一次导游,再去一次桃花源。
又是沿溪行,依旧忽逢桃花林,仍然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又到了桃花源头,又看到了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和数朝的遗民。桃源人看到他们的来到,颇为不悦,但本着来者是客的古风,设酒杀鸡作食。记者们享用着酒食,一边拍奇闻趣事,桃源访谈很快拍完了。
一拍完,就拿到外国去放,老外大叫good,将当年的“金蛤蟆奖”颁给了他们。
消息很快传回来,传到一直找不到下一个经济增长点的太守耳中,太守立马兴奋起来,决定部署以开发桃花源为龙头的经济战略。
首先贷款10亿元,建直达桃源的高速公路,再贷款5亿元拓宽水渠,为满足游客的需求,建一栋60层的星级宾馆。不仅如此,还请陶渊明写一篇《新桃花源记》,拉明星当形象大使,到处唱“我爱桃花源,就像老鼠爱大米……”。于是,一些好玩贪玩会玩的主儿如苍蝇一般涌来。自从飞机场修起来后,桃花所剩无几,并且没有一枝开了花。
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桃源人无师自通地搞起了市场经济,一些古玩、古董成了商品,甚至包括猪、牛、羊等都被抢购一空。
各路官人自不会放过这处风景名胜,就在各自显眼的地方建起了风格各异的别墅。自此,桃源一片钢筋水泥丛林,没有了一些绿色。
以后到桃花源的游客对钢筋水泥玻璃幕墙不感兴趣,因为他们大都生活在都市,对此变化甚为不满。于是人们不再来桃花源了,在桃花源发了财的客商们也弃之而去,桃花源就像被啃过的骨头一样无人问津。
经此一劫,桃花源人都指责曾经到过的渔人,本来还有良田耕种,而今生计都成了问题。不过经专家考察和严密估算,认为游客扔下的大量易拉罐可以维持桃花源人三代的生计,对此,桃花源人大可放心,不必为生计问题犯愁。
11、读了课文后,你赞同最后一段“桃花源人大可放心,不必为生计问题犯愁。”的说法吗?
一课一得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
20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新集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
【学习目标】
1、学习一些文言词语,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课文。
【学习重难点】
1、背诵课文,掌握文言实词。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掌握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有龙则灵()惟吾德馨()无案牍之劳形()甚蕃()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可亵玩焉()陶后鲜有闻()宜乎众矣()
2、填空:“铭”和“说”,都是古代的文体。铭,用于或,文辞精练,有韵脚,读来铿锵有力。说,这种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表达,写法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
3、写出你所知道的有关描写莲花的古诗文句,并注明出处及作者。

4、你知道莲花还有哪些别名?把它写下来。
5、“晋陶渊明独爱菊”,你能举出陶渊明描写菊花的诗吗?关于“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你能解释一下“李唐”什么意思?你能举出唐代写牡丹的诗吗?
学习研讨

6、作者从哪些方面写“陋室”?
7、“孔子云,何陋之有?”有什么深刻含义?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8、如何评价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
9、莲花的可爱之处表现在哪里呢?作者如此深情地为莲花高唱赞歌,是仅仅写莲花呢?

10、你认为学习《爱莲说》有什么现实意义?

11、质疑问难:阅读课文过程中,你还什么疑难问题要与同学共同探讨,请把它写下来。
拓展学习

12、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给你的家,你的卧室取个有深意的名字,也学一下刘禹锡,为你的家描上一笔,用来表达居住在家中的感受。
13、学习了本文《爱莲说》以后,文章的哪个句子或哪一点给你启示最深?试说说理由。
一课一得

23*核舟记
新集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
【学习目标】
1.积累一定量的常用文言词语。
2.学习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和空间说明顺序。
3.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学习重难点】
按空间顺序说明物体:说明物体的形状、结构一般都是先说整体,而后逐一地说它的各个局部,称为空间顺序。至于整体怎么说,各个局部的顺序怎么安排,则要因物制宜,没有一定之规。
【学习流程】
1、请大家运用字典和书上注解自读这篇文章
2、请写出本文出处及作者简介
3、为文章生字词注音并释义,用铅笔标出疑难句。
预习导学

1.给下列字注音。
罔()髻()戌()戊()
髯()贻()黍()糁()
2.解释下列通假字的含义。
诎:衡:
简:有:
3、请你整理本课中的一词多义

4、翻译句子
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③其人视端容寂:
④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⑤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⑥技亦灵怪矣哉:
5.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1)写出总写舟尾所刻内容布局的语句。
(2)写出两句其他诗词中与船有关的语句。
学习研讨

6、本文的主体部分即中间四段,写舟的正面却不是按照“船头—中间—船尾”这样的顺序写,而是以“中间—船头—船尾”顺序,试具体分析这样安排写作顺序的原因?
7、本文的题目虽有一个“记”字,是否意味着是记叙文体?它与《桃花源记》是不是同一种文体?
拓展学习

东坡画扇(宋)何莲
先生职临钱塘江日①,有陈诉②负③绫绢钱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某④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以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⑤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⑥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⑦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踰⑧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而不得者,至懊恨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⑨。
【注释】①先生职临钱塘江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②陈诉:状告。③负:这里是拖欠的意思。④某:我。⑤姑:暂且。⑥发市:开张。⑦就判笔:顺手拿起判笔。判笔,判案用的笔。⑧踰:走出。⑨逋(bū):拖欠。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某家以制扇为业()(2)适父死()
(3)至懊恨不胜而去()
9对下列句中划线的词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公呼至询之(指代制扇者)B、非故负之也(故意)
C、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其中)D、即以付之曰(把)
10借助文后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
11、从文中看,制扇者欠债的原因是什么?苏东坡是怎样帮助制扇者的?
一课一得

21*大道之行也
新集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
【学习目标】
1.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学习重难点】
1、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内容。
(1)《大道之行也》选自《 》,《礼记》是之一。大约是
之际,儒家学者托名的答问的著作。
(2)儒家经典著作是“四书”“五经”。“四书”是《》,《》,《》,
《》。“五经”是《》,《》,《》,《》,《》。
2、给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寡男有分()
货恶()其弃盗窃()乱贼()
3、阅读注解,掌握文言词语。
学习研讨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大道之行也()(2)讲信修睦()(3)不独子其子()(4)男有分()(5)女有归()(6)货恶其弃于地()
(7)力恶不出于身()(8)外户而不闭()(9)是谓大同()
5、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1)选贤与能通:。(2)矜寡孤独通:。6、翻译下列句子。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3)力恶不出于身,不必为己。
(4)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7、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特点?
8、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生活的。
9、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拓展学习

1、“
10、“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之处?
11、说一说,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个什么样的社会?
12、阅读并回答问题。
管宁、华歆(均三国时人)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无异,华捉(拾)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有蓬的华丽车子)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华歆()掷()去轩冕()
(2)解释下列词语:
锄菜()片金()同席()废书()
(3)翻译句子:
①宁读如故。
①子非吾友也。
一课一得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写下来。
22杜甫诗三首
新集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
【学习目标】
1、总体感知诗歌内容,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诗篇。
2、大致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分析他的诗歌的风格变化的原因。
【学习重难点】
1、了解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风格变化。
2、揣摩品味一些精妙的或广为流传的名句,培养初步的鉴赏分析能力。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资料积累——走近杜甫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现在我们要集中学习的是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首诗歌,从中可我们以看出作者思想的发展变化和当时的社会状态。请利用课余时间完成:
(1)归纳整理关于杜甫生平思想的有关材料。
(2)了解三首诗相关背景资料,特别要了解《石壕吏》展现的是怎样的一场战争?回顾学过的历史,结合课文下面注释,了解这场战争并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3)杜甫“三吏”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体感知
(1)《望岳》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2)《石壕吏》诗中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战争之惨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老妇已被官吏捉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研讨

3、阅读赏析赏析《望岳》与《春望》。
(1)两诗中最让你感到心胸激荡的各是哪两句?说说偏爱这两句的理由。
(2)合作探究:
①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
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②《春望》与《望岳》比较,诗歌风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合作探究:阅读赏析《石壕吏》
(1)老妇人对战争的态度怎样?
(2)石壕村这户人家,留下的老翁、儿媳、幼孙三人以及被捉的老妪的命运将会是怎样呢?
拓展学习

5、有人认为《石壕吏》中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而是吏一步一步逼问出来的。试据此想象吏与
妇对话的情景,以第一人称“我”为叙述视角,把《石壕吏》这首诗改写为现代短文。
提示:可以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对诗中的情节进行具体的描述。
6、拓展阅读。
《新安吏》(节选)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府贴昨夜下,次选中男行。”“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注:新安:地名。今河南省新安县。中男:指十八岁以上,二十三岁以下成丁。这是唐天宝初年兵役制度规定的。伶俜:形容孤独。俜:pīng。
(1)结合诗中文意思考,如果将“肥男有母送”改为“肥男父母送”行吗?为什么?
(2)“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课一得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设计

14大自然的语言
新集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
【学习目标】
1.了解物候知识,丰富科学知识。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学会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
语言说明事物。

【学习重难点】
(一)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学会快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二)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竺可桢()萌发()翩然()孕育()
销声匿迹()风雪载途()簌簌()
草长莺飞()周而复始()衰草连天()
2、了解作者
3、思考下面问题,理清全文思路。划分段落层次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4、整体感知
本文是一篇语言生动的,(体裁)文章首先介绍物候学研究的
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最后说明物候学对的重要意义。
5、相关知识
收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学习研讨

6、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1、)本文按什么顺序说明?
(2、)语言表达有什么特点?
7、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或作用。
(1)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2)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3)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叨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8、精读课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说明顺序
思考: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9、细读第l段立春过后……周而复始,品味语言的生动性。
10、质疑问难: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难要与同学们共同探讨的,请把它写下来。
拓展学习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什么是智力

什么是智力?有人说,智力涵义包括聪颖、预见、速度,能同时应付很多事件。有人把智力定义为学习、作判断的能力和想像力。在现代文献中,智力常常指的是抽象思维的能力、推理的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还有人把智力表达得更简洁,说智力是作猜测,是发现一些新的内在秩序的“出色的猜测”。对许多人来说,就是你不知怎么办时,无计可施时,惯常的做法不奏效时,所需要的创新能力。
那么人的智力是否高于其他动物呢?这取决于脑的发达程度。脑只有外面那一层——大脑皮层——明显地与形成“新的联想”有关。而人的大脑皮层甚至比甜橙皮还薄,大约只有2毫米,仅相当于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人的大脑皮层布满了绉褶,但是如果把它剥离下来并将它展开,它的面积大约相当于4张打印纸。黑猩猩的大脑皮层只有1张打印纸那么大;猴子的像明信片那么大;老鼠的只有邮票那么大。因此,人的智力比动物的智力高很多。
1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13、第二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二段中两次用到“大约”一词,这体现了选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1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16、本文对“智力”作了五种解释。请说出你最赞同其中的哪一种,结合实例说明为什么。
一课一得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写下来。
17奇妙的克隆
新集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培养探求科学的兴趣和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筛选资料、利用资料的学习能力。
【学习重难点】
进一步巩固说明方法知识,利用收集的有关克隆资料展开辩论,培养探求科学的精神和口语交际能力。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资料积累:
(1)收集有关克隆的资料,做好参加“克隆利弊”为话题的辩论赛的准备。
(2)举出我们身边天生具有克隆本领的动植物各三种:
2、阅读课文,完成填空。

说明对象
说明顺序
实验对象
研究成果
时间
说明方法
鱼类
多利羊
学习研讨
3、重点研讨最后一段中“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以及人类心灵,如克隆人的问题。”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4、准备辩论
(1)辩题:克隆技术的应用必将造福人类(正方);克隆技术的应用必将殃及人类(反方)
(2)根据老师的分组要求收集整理有关克隆资料,准备辩论。
(3)了解辩论的要求:
①语言清晰、流畅,声音洪亮;
②观点鲜明,论据充足;
③小组选派3名主辩手,其他成员做好协助准备。驳斥对方观点时既要有“理”,又要有“礼”。
5、质疑问难: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难要与同学们共同探讨的,请把它写下来。

拓展学习

6、拓展阅读:
扔掉可惜
齐藤肇(日本)

我的左手因事故彻底毁掉了。本来早已死心塌地就这么着终此一生了,可是有一次身边传来了喜讯。据云:有个医治伤残的最新式医院,可以将身体失掉的某一部分修复如初。于是我便决定试一下。
医院是座洁白而干净的大厦。院长是个有点神经质、面部苍白而消瘦的男子。
“只要把左手进行移植手术,就能修复得完好如初!不过,这要花费好大一笔费用呢!”
“花多少钱都无所谓!拜托了……可是从哪儿弄到这一只手呢?是假肢,还是什么?”
“别担心!当然是用您自已的手了!‘克隆’这玩意儿您知道吗?”
所谓的“克隆”,是通过细胞增殖手段制造“复制人”的技术。在人的基因中因为含有制造人类的信息,所以如将其培养,理论上,是可以制造出同一个人来的……
“咦?这医院就是制造克隆人的?那就是说,从我这只手的切除部位可以重新长出一只新手出来!对吧?!”
“不对。那是不可能的。培养的细胞,需要特殊的条件,并不是把您整个身体都浸到那种培养液中去。”
“那,该怎么做呢?”
“使用克隆技术,重新制造左手,然后把它进行移植。反正是自己的肉体,所以移植大多是成功的。”
院长用手术刀采了我身上的细胞。他一边往一只箱子上贴标签,一边说:“好了!制成左手尚需3个月时间。到时候会通知您的,那时请求您再来。”
3个月后,手术进行得很顺利,终于成功了。虽然是只多少有点显得白嫩的手,但手的活动自如同前。
“院长,太谢谢你了。不愧是高超的技术啊!”
可是院长却一脸的心事重重的样子。
“怎么,有什么问题吗?也许今后会有什么副作用?”
“不,不是因为这个。”
“这不是蛮好吗?这不,左手已经完好如初了嘛!”
“不过,这技术的费用过于巨大呀!照这样下去,不是谁都能负担得起的呀!”
“哈,原来是为了这个呀:不过,过不了多久,费用会逐渐降低的,不是吗?”
“是啊,要是能减少浪费的话嘛,多少还总算是……”
院长那苍白的脸上,眉宇之间皱起一个川字。院长的这番话,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便刨根问底地询问院长。于是院长终于泄露了秘密。
“是这么回事儿,根据现在的技术是不可能只培养出您的左手的,想尽了办法还是培养出了一个整个儿的您。”
“那其余部分呢?”
“全扔掉了,真可惜!要是把您作了销毁处理就省事多了!“
★思考回答:为什么说“要是把您作了销毁处理就省事多了!”?销毁处理了“我”真的会更省事么?

7、小练笔:“假如我被克隆”。
倘若将来真有那么一天,你被克隆了!请尽量发挥你的想象,描绘你被克隆的历程以及被克隆后的生活,并以此为话题,说说你的感受。
一课一得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新集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说明对象,培养爱好科学、主动探寻自然奥秘的精神。
2、了解科技说明文的特点及本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地说明事物的逻辑顺序。
3、学习作者运用准确、平实的语言将深奥的科学理论说明得浅显易懂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准确、平实的语言将深奥的科学理论说明得浅显易懂的方法。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遗骸()蟾蜍()褶皱()追溯()
2、了解作者生平和一些有关的恐龙及地壳运动、板块运动等地理知识。
学习研讨

3、《恐龙无处不在》这篇短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按什么顺序说明的?作者如何得出结论的?

4、找出《恐龙无处不在》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结合具体语境,说说它的作用。
5、《被压扁的沙子》里作者提到恐龙灭绝的两种理论,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这篇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根据又是什么?

6、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什么问题?这两篇短文说明方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7、质疑问难:阅读课文过程中,你还什么疑难问题要与同学共同探讨,请把它写下来。
拓展学习

8、通过对本文的学习,科学家的哪些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对你有所启发?培养创造力需要注意哪些?

一课一得

19*生物入侵者
新集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
【学习目标】
1.了解与生物入侵者相关的知识。
2.理清说明顺序,概括说明要点,体会文中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揣摩语言。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忧患意识,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环境而努力。
【学习重难点】
1.掌握说明顺序和方法
2.增强环保意识。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劫掠() 栖息() 藩篱()归咎()
2、朗读课文,根据文章内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本文所介绍的有关生物入侵者的知识。

学习研讨

3、文中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试从课文中找例句出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列数字:
举例子:
打比方:

4、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探究本文这样安排说明顺序的好处)
5、你还知道哪些课文中未提及的“生物入侵者”吗?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的现象吗?如果有,说给同学们听听。

拓展学习

6.请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词序可以调整)。
始料不及、束手无策、为所欲为、在劫难逃、安家落户、物竞天择
7、阅读训练
奇妙的冬虫夏草
①冬虫夏草又叫虫草,主要产于西藏、四川等地,是一种温和的补药,对肺结核、年老体衰、腰膝酸痛等有很好的疗效。冬虫夏草是不是“冬天是一条虫,夏天变成一棵草”呢?
②冬虫夏草实际上是由虫草菌侵入到冬虫夏草蛾等鳞翅目昆虫的幼虫体内,并且在虫体内生长的结果。这种真菌在幼虫生长的早期就已侵入虫体,并且在虫体内蔓延生长,以至最终夺去幼虫的生命。冬天,土壤中只有死去的幼虫,到了第二年夏天,虫草菌才从幼虫的头部长出子实体来。子实体露出地面,形似野草,并且常与野草混在一起生长,所以人们将它叫做冬虫夏草。
③最新研究发现,虫草素有抗癌细胞增生的功能。广州人喜爱用它炖肉、煲汤,或制“虫草鸭”作为冬令补品。
(1.)举例说明文段使用的说明方法。
(2.)选文从哪三个方面说明冬虫夏草的“奇妙”?
8、思考
面对“生物入侵者”,生物学和生态学界的学者出现了两个派别:一个是非干预派,主张人类不应该过多地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另一个是干预派,认为人类应对生物物种的迁移采取积极措施。你站在哪一边?为什么?
一课一得

20*你一定会听见的
新集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
【学习目标】
1、训练阅读能力,正确理解这篇文章的中心。
2、体会这篇文章语言的特点。
3、学习欣赏声音,仿写声音。
【学习重难点】
1、体会这篇文章语言的特点。
2、学习欣赏声音,仿写声音。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顷()刻面颊()喷嚏()嘈()杂过滤()
2、解释并掌握词语
潜意识:
顷刻:
嘈杂:
充耳不闻:
视而不见:
绚丽:
3、细读课文,整体感知。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这是一篇随感式的小品文,它既有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又有散文的特点。在文中,作者都
听到了哪几种声音?她对声音有着怎样的认识和感受?请把关键的语句、词语勾画出来,并作适
当分析。
学习研讨

4、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试着写出段落大意。
全文可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
第二部分(~段):
第三部分(~段):
5、细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①可是,说也奇怪,当一个人长期习惯了一种声音或者潜意识里抗拒某种声音的时候,它们竟然也不知不觉地消失了。例如马路上急驰而过的汽车声,隔壁工厂轰隆隆的马达声,老奶奶唠唠叨叨的抱怨声,久而久之,左耳进右耳出,人,开始了声音的“过滤”。聪明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该听,什么时候不该听,这是因为他在“听”的成长过程里,学会了选择和思考,他听进心里的声音,不仅“好听”,也是“有益的”——这些声音,充实了他的生活,使他得到很多乐趣。
②可是,对一个不用心听又没有兴趣听的人来说呢?久而久之,就成了“没有感觉”的人。当大家说“好”的时候,他盲目地跟着鼓掌,大家批评的时候,他也跟着摇头。鸟啼虫鸣,只是一种“声音”,即使美妙的音乐,也只不过是几种乐器的组合。想想看,如果一个“充耳不闻”的人,对外界的一切已经无动于衷,必然也是一个“视而不见”的人了。当一个人丧失了接收“世界声音”的能力,不也正意味着这个人内心世界的封闭和退缩,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了吗?
(1)选文谈到了那两种生活态度?
(2)请根据选文的内容,解释文段①中“它们竟然也不知不觉地消失了”这句话的含义。
(3)为什么说“不用心听又没有兴趣听的人久而久之会成为‘没有感觉’的人”?
(4)请用一个成语概括“当大家说‘好’的时候,他盲目地跟着鼓掌,大家批评的时候,他也跟着摇头”这种人的表现,这个成语是:。
(5)我们应该怎样选择声音?
(6)选段中说“聪明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该听,什么时候不该听”,请结合你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7)假如你走入一片森林,想象一下你会听到什么声音,请用语言描述一下。
拓展学习

6、学会聆听,仿写声音。
课文向我们展现一个多么奇妙的声音世界,作者对声音的描写又是多么生动有趣啊!请同学们
仔细地用心地聆听几种声音,把听到的声音和感受写出来。
一课一得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写下来。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