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有这样两个孩子_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

发表时间:2020-04-28

有这样两个孩子_语文教案。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这样两个孩子_语文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在备课阶段我把课文的朗读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让学生多读, 培养学生的语感, 让他们体会文章中的只要向着光明和乐观的方面去思考和努力,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所以我在初读阶段设计了3次的读,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而在精读的 过程中我让学生逐步在读中体会两个孩子由伤心到开始新的追求再到最后获得成功, 感 情也一次比一次深,才能在最后一段的朗读时表达出那种发自内心的感情。

所以本节课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我去回顾:

1、多读的好处:在教学中由于我让学生课文读的次数多了点,所以学生能够在我 的引导下找到一些精彩的字、词、句,多而辅助课文的朗读来完成本课的学习。

2、引导读的应用:因为学生的朗读水平有限,对于精彩段落学生读不出应该有的 感情,所以我采用了引读的方法,我读几 个字,学生读另一半;我大声朗读,学生小 声跟读。这样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去寻找课文中的感情,比较容易一点。

3、拓展活动 在学生充分阅读,理解内容后,我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 怎样呢?我们该怎样做?同学们纷纷发言有的说要像这两个孩子一样当一条路走不通时 要找到另外一条道路。 还有的说在遇到困难时要乐观去面对,只要努力就会成功。等等。 学生们的交流进行的十分顺畅。

延伸阅读

《两个农夫》课文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两个农夫》课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秋收后,地里的农活都干完了,农民们把打下的粮食收存起来并备好饲料,他们知道,冬天一下雪,就什么活也干不成了。每年到这个季节总是物价上涨,尤其饲料价格涨一倍不止。

一个老农这样盘算着:天冷了,这会儿耕牛不干活,光吃不干,饲料又这么贵,不如现在把牛卖了,还有,备好的饲料也能卖个好价钱。等严冬过去,春耕开始时再把牛买回来。

另一个老农没有耕牛,但他也有自己的精心打算。他想:这会儿冬天没活干,耕牛都吃闲饭。现在买牛,价钱便宜一半,不如这会儿就把牛先买下来,要是等到春天,这个价可就买不着喽!

两个老农都觉得自己的盘算很精明,于是,他俩成交了,买牛者为了养牛,还不得不把草料也都买下。

这场交易识记上是两个老农的才智和计谋的较量。

过了一段时间,在春天到来之前,买牛者的牛得了瘟病,他不得不把耕牛宰杀。卖牛者自认聪明得很,觉得牛卖的是时候,不然,像这样瘟疫一来,全亏了。村民们也互相传告说,卖牛的真聪明,买牛的可真亏了。此时买牛者也自认倒霉,他想,我真糊涂,怎么能在冬天买牛。

没过几天,卖牛者家里遭窃,不但钱财、粮食被抢劫一空,比遭瘟病更惨的是,这个老农连命都搭进去了。好端端的家庭破灭了,孤儿寡妇连生活都成了问题。村民们说,家里有现钱易遭灾啊!可怜的老农只想到卖牛的好处,他哪里能想到自己也会遭此大祸而一命呜呼!

两个老农谁聪明,怎样才算聪明,至今村里还议论纷纷。

人有两个宝教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有两个宝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会写生字。

2、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看图说图意

1、导入课题:小朋友,请大家猜猜看,世界上谁的本领最大?人怎么会有这么大本领?

板书课题:人有两个宝

2、指名看拼音读课题,注意读准字音,强调两个。

3、指导看图说图意。

宝是宝贝的意思。读了这个课题,你们一定很想知道,人有哪两个宝?你能从图上看出来吗?

二、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学生轻声读课文,指名朗读。正音:双手、做工、思考、创造

2、指名分句朗读,结合学习生字

第一句:人、个、手、大。第二句:会、工。第三句:用、又、才。

3、检查识字情况。先读生字,再读句子。

4、齐读全文。

三、指导写字:人、个、手、大。

1、记忆字形。(演示投影片)

人:两笔写成,一撇一捺。

个:人字头下面加一竖。

手起笔是竖,稍平。

大一横中间站个人。

2、指导学生按笔顺提示描红。

3、提示捺的写法:起笔要轻,捺要有脚,写到脚时停一停,轻轻提笔写脚尖。

4、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朗读课文。根据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要求相机给予评价。

2、在田字格本子上听写:个、大、人、手。

二、细读课文

1、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2)齐读,注意词儿连读。

2、学习第二句。

为什么说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呢?

(1)指名读第二句。启发口述:因为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所以说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

(2)观察书上的插图,图上的小朋友的双手会做哪些事呢?

出示:双手会()。

你的双手会做什么?

双手会做这么多事,真是人的一个宝啊!

(3)大脑会干什么呢?

思考什么意思?

观察课本上的插图,问:图上的小朋友做这些事时,大脑里会思考什么?做航模的小朋友在想什么?拉手风琴的小朋友又在想什么?

做事时,不仅要用手,还要用脑,双手和大脑真是人的两个宝。

(4)指导朗读第二句。

3、学习第三句

我们怎样才能用好这两个宝呢?

(1)指名读第三句

(2)出示:才能、创造

指名认读。

创造就是想出、做出别人从没想出、做出的事情。比如以前没有电灯,爱迪生做了上万次实验,把它创造出来了。工人叔叔做出了哪些新东西?农民伯伯在田里种出了哪些新东西?

(3)怎样才能有创造?

出示:用手、又

指名认读

(4)手脑并用,创造是大有希望的。你能说说你做事时是怎样用手又用脑的吗?有没有什么创造呢?

(5)指导朗读第三句。

重读又、创造。

三、总结全文

这首儿歌告诉我们双手和大脑是我们身上的两个宝,我们从小就要养成用手又用脑的好习惯,把事情做好。

四、看图试背课文

1、齐读课文。

2、问题引读:人有哪两个宝?它们有什么用?怎样用好这两个宝?

3、尝试背诵

人有两个宝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教室里面的电灯,是一个叫爱迪生的发明家发明的,他经过上万次实验,终于发明出电灯泡。爱迪生勤动手做实验,勤动脑想问题,所以他成了大发明家。看来,双手和大脑非常重要,是人的两个宝贝。

2.出示课题:人有两个宝

认读生字,读题。

“宝”什么意思?

二、初读指导

人有哪两个宝?怎样用好它们呢?书上有首儿歌,我们读一读就知道了。

1.自由朗读,读通全文。

2.指名朗读

3.集体朗读,读准字音

4.检查识字情况。打乱顺序

三、指导写字:个、大、人、手

1.记忆字形,出示生字卡片。

人:有两笔,一撇,一捺

个:人字头下面加一竖

手:起笔是撇,稍平

大:一横中间站个人

2.指导学生按笔顺提示描红

3.教学笔画,捺。

4.学生描红,教师指导,纠正写字姿势。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重点难点:

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与结论,并受到启发,初步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图片,初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检查初读课文的情况。

1. 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伽利略被同学称为辩论家的原因。

2.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亚里士多德在人们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四、精读课文。

1.课件出示亚里士多德的话:两个铁球,一个1磅重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1)指名读。

(2)这句话想说明一个什么样的科学观点?思考后指名回答。

(3)课件出示结论。

(4)学生演示后再利用课件演示。

师:亚里士多德的话在人们的心中就是真理,真理不必多想,一定是正确的,有谁会对、敢对真理产生疑问,证明真理是错误的呢?你们敢吗?

2.伽利略就有这个勇气。这勇气从何而来呢?他是怎么想的?指名读。

3.(课件出示句子)齐读。

(1)这里的一个事实指什么?两个结论又分别指什么?

(2)课件演示两个结论。

(3)课件出示两个结论。

4.(课件出示句子)咱们再来看看伽利略的观点。

(1)你们相信伽利略的话吗?他的话可信吗?从哪个词哪句话能看出来?

(2)可是在当时,人们听到伽利略要进行公开试验证明自己的观点时,他们的态度是怎样的?什么思想让人们有如此的态度?

5.同学们,我们现在也有两个重量不同的铁球,有没有勇敢的伽利略敢到前面来做试验

6.(课件演示)让咱们共同见证一下这难忘的时刻吧!

7.试验成功后人们的态度?他们的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

8.(课件出示句子)组织学生讨论:原来像亚里士多德也不是全都对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这句话给你的启示。

五、拓展:让想象插上翅膀。

想象一下,当伽利略试验结束后从比萨斜塔上下来后,人们围住了他,会怎样说,怎样做。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注意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

板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亚里士多德 伽利略

重的先着地 同时着地

至高无上 胆大妄为、固执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说课稿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我准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对本课时教学进行系统设计,重视教学过程,努力把教学内容、设计理论和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定位融为一体,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获得最好的发展。教学设计的内容是灵活多变的,教师在课堂上要随机应变,可视课堂教学情况的变化而做出修正。

一、激情导入新课

教师注意激发学生情感,感染学生,以情入课,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用亲切的语气和学生进行交谈: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来源于疑问,

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俐略的伟大成就,就是从敢于提出疑问开始的。有哪位同学知道有关伽俐略的故事?请学生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语:本节课我们来学习伽俐略年轻时代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分自然段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以课文为出发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可用启发性语言鼓励学生,如:这位同学读得好极了!谁能和他读得一样好?你的声音真好听!培养学生读书兴趣。

2、自由读课文,用铅笔标记出不明白的地方,学生尝试独立阅读理解。

3、质疑问难,集体讨论。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尝试,敢于提出疑问,敢于对问题尝试解决。这既是学生应具有的品质,又是学生应具有的能力。学生要提高就需要学习,学会质疑,学会创造,而这个创造学习的过程恰恰是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思考,探索,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不管学生提什么问题,也不管学生想回答谁提的问题,只要愿意回答,也不需要举手,直接站起来说就行。教师都要注意引导学生,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提出的有的问题可以直接解决,如理解字词方面;有些问题要在讲读课文过程中解决。如:(1)伽俐略提出疑问的根据是什么?(2)伽俐略是怎样想人们证明亚里士多德的那句话是错的?这件事说明了什么?(3)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还有的问题当堂解决不了,如:亚里士多德是怎样的人?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查工具书或上网查询,或向亲朋好友咨询,学生从这里学到一个学习方法:课内没有的知识要到课外去找,主动去解决问题。

三、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问,多媒体出示重点句:

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

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1、提问:读了这几句话后,你有什么感想?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交流。教师参与讨论。再集体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这种多向动态的学习方式,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精心组织指导,讲究指导的内容、时机和方式。

集体讨论时,教师板书:

如果那么两个不同的结论怎么解释?

2、伽俐略用什么方法向人们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是错的?人们在他实验前有什么表现?找出有关语句。学生自学,小组内解决问题。

教师尽量少讲,甚至不讲,哪怕学生表达得不很准确。也不要再去从头到位的讲,只做引导启发即可。教师要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3、实验时的情景怎样呢?自己找出有关内容。

请学生模仿伽俐略上讲台表演。学生手拿铁球,

踩在板凳上大声朗诵:伽俐略在斜塔顶上出现了。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同时按照要求去做,全体学生也会看到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这时,课堂气氛必然会活跃起来。教师相机引导:人们除了欢呼以外,会说些什么?学生展开想象。

这样打开学生的思维,让课堂成为他们想象的场所,教师注意引导和鼓励,使课堂气氛再一次活跃起来,让所有学生在课堂上激情四溢。

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发展。

4、多媒体出示句子: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思考:你从这句话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讨论。

正是教师正确的指导,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从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远远胜过了教师课堂上的千言万语。对学生来说,收获尽在过程中。

人有两个宝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知道人的双手和大脑的作用是很大的,从小养成用手用脑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课文、识写汉字。

教学难点:1、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

2、让学生知道人的双手和大脑的作用是很大的,从小养成用手用脑的习惯。

三。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图文结合。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11月4日累计教时:60

教学要求: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新课

1、导入新课:小朋友,请大家想一想,世界上谁的本领最大?

2、继续引导:是啊|我们吃的粮食,穿的衣服,住的房子,走的大路,还有汽车、火车、轮船、飞机,还有各种各样的机器等等,都是人类劳动创造出来的。(板书:人)再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人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

3、出示课题:人有两个宝

(1)认读生字,读题。

思考并回答问题。

(2)宝什么意思?

从图上你能看出来人有哪两个宝?

二、初读指导

人有哪两个宝?怎样用好它们呢?书上有首儿歌,我们读一读就知道了。

1、配乐范读。

2、学生自由读儿歌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这首儿歌共几句话?

4、指名分句读课文,正音,指导停顿。

三、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

(2)人有哪两个宝?

(3)出示:双手大脑

双手就是人的左右两只手。举起你们的双手,拍拍自己的脑袋。

(4)指导朗读第一句。

2、自学生字。

看笔顺图,记忆字形、笔顺,并分别给它们找个朋友。

交流。

3、指导写字。

教师范写。

学生描红。

四、作业设计

在田字本上抄写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11月5日累计教时:61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让学生知道人的双手和大脑的作用是很大的,从小养成用手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双手大脑两个宝人

2、人有哪两个宝?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句。

为什么说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

(1)指名读第二句。

(2)出示:会

(3)双手会干什么?

出示:做工

教师讲解:做工这儿指做事情,干活儿。

观察书上的插图,问:图上的小朋友的双手会做哪些事呢?

出示:双手会()。

双手会做这么多事,真是人的一个宝啊。

(4)大脑会干什么呢?

思考什么意思?

观察课本上的插图,问:图上的小朋友做这些事时,大脑里会思考什么?做航模的小朋友在想什么?拉手风琴的小朋友又在想什么?

做事时,不仅要用手,还要用脑,双手和大脑真是人的两个宝。

(5)指导朗读第二句。

2、学习第三句。

我们怎样才能用好这两个宝呢?

(1)指名读第三句。

认读。

(2)出示:才能创造

创造就是想出、做出的事情。比如以前没有电灯,爱迪生做了上万次实验,把它创造出来了。

(3)怎样才能有创造?

出示:用手又

(4)手脑并用,创造是大有希望的。你能说说你做事时是怎样用手又用脑的吗?有没有什么创造呢?

(5)指导朗读第三句。

三、总结全文

这首儿歌告诉我们双手和大脑是我们身上的两个宝,我们从小就要养成用手又用脑的好习惯,把事情做好。

四、朗读、背诵全文

五、学习生字

1、出示:人个手大工用又才

2、自学生字。

看笔顺图,记忆字形、笔顺,并分别给它们找个朋友。

交流。

3、指导写字。

(1)教师范写。

(2)学生描红。

(3)学生在《习字册》上练写。

六、作业设计

朗读并背诵课文。

练习设计:

朗读并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1、人有两个宝

双手

两件宝思考做工创造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人有两个宝教学设计教案,1人有两个宝,希望对你有帮助!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①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预习了课文(板书课题),这个试验是谁做的,在什么情况下怎样做的?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连起来说一说。

②指导分段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正确。

注意正音:着地违背的确固执

●自读自悟,汇报交流

①提出自读要求,学生自读。

练习把课文读流利。

画出你最受启发的句子,想想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②小组交流自读情况。

③全班交流。

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流利。

说一说自己受到的启示。如从亚里士多德、伽利略或者人们身上各有什么不同的启示。

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随机解决问题,有价值的问题留待下一课时。

如,当时人们为什么那么信奉亚里士多德?(可补充介绍亚里士多德的伟大成就,确实值得人们敬仰)伽利略是怎样思考才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的?伽利略试验已经成功了,为什么还要到比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

●巩固生字词

①指名读生字,自主记忆字形。

②指导书写:辩(注意中间是言字旁)奉(下面是两横)妄(上面是亡,不要多点)执(右边是丸,不要少点)释(右下边不要多一横)

③抄写生词。

第二课时

●创设情境,合作研讨

①(出示插图幻灯片)这就是意大利闻名世界的比萨斜塔,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要在这里做试验,楼下是想看他出丑和围观议论的人们,当然也有记者。在这个名垂千古的试验中,你是想扮演做试验的伽利略还是做见证现场的记者?(学生自由选择)

②请大家认真研读课文,思考:如果你是记者,应向伽利略提什么问题?如果你是伽利略,有可能回答什么问题,怎样回答?在文中勾画重点语句,并在空白处进行批注。

③同一组中扮演相同身份的同学互相交流: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何回答才更加严密。

●全班交流,深入体会(推选代表进行采访,同样身份的同学可以补充)

①您是怎样发现亚里士多德的话有错误的?

我先假设他的话是正确的,但是却得出了两个相反的结论、觉得无法解释,所以产生了怀疑,又经过反复的试验证明他确实错了。

你能不能更简单明白地说一说一个事实,两个相反结论的意思?

(引导学生共同研读第三自然段,以公式法、图示法、描述法等进行说明,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您的试验已经成功了,为什么要到比萨斜塔上来做公开试验呢?

因为人们过于崇拜和信奉亚里士多德,把他的话当作不容置疑的真理,但他的话的确有错误。而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盲目迷信只会阻碍科学的发展。我要通过公开试验来让人们改变观念,那就是不要盲从,要追求真正的真理。

(教师指导:当时人们是如何信奉亚里士多德,又是如何讥讽伽利略的呢?请同学们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并适时引导学生理解胆大妄为和固执)

④通过采访,你对伽利略有了怎样的认识?(不迷信权威,执著追求真理,为了科学勇于献身等)

●受到启示,延伸课外

①到底实验结果怎样呢?(演示课件,范读最后一段,并出示最后一句话)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全都是对的。

指名朗读这句话,说出自己的理解并读出来。

(突出才字,人们原来一直信奉亚里士多德,直到伽利略登上斜塔,仍在说他胆大妄为,直到看试验后才恍然大悟;

突出大和全,像亚里士多德这样伟大的哲学家,也有说错话的时候,更何况常人。所以不要迷信任何人,应该追求的是真理)

②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本课给自己的启示。

③现在,如果老师把课文题目改成《两个球同时着地》,你认为可以吗?请课下仔细研究,并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小喜鹊的两个家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小喜鹊的两个家”,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喜鹊的两个家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个字。

2、通过句子比较,体会到同样的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3、朗读课文。从第3、5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背诵。

4、自选句子读一读或写一写。

5、了解小喜鹊有两个家的原因,体会到人类对小鸟的关爱及小鸟对人的友好。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人类对小鸟的关爱及小鸟对人的友好。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人类对小鸟的关爱及小鸟对人的友好。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个字。

2、朗读课文,从第3、5自然段中选择一个背诵。

3、自选句子读一读,写一写。

4、激发写字兴趣,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写字。

教学难点:把字写得正确、规范、整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学习第11课。齐读课题。

二、复习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2、检查背诵课文3或5自然段。

引导:一只小喜鹊掉到了地上,被好心的郭奶奶带回了家,郭家母女对小喜鹊关怀备至请你背一背描写郭家母女关心、爱护小喜鹊的自然段。

从此,小喜鹊就离不开郭家母女了,小喜鹊都是怎样做的,你再背一背。

三、学习生字:

1、指名读生字。

狂刮弱存至展跃止撒跳蛋

2、说说你怎样记住这些生字。(困)

学生汇报,教师适时点拨。

合体字

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存至止可用熟字去偏旁的方法记。也可以按笔画或笔画加部件的方法记。

注意:撒、坠、巢的读音

3、指导书写。

展:被包围部分是7画,不要在竖提旁边加一撇。最后两笔是撇、捺。

存:书写时注意“丨”、“子”的位置。

跃:右边是“夭”不是“天”

4、写生字。

要求:

A、从整体上去观察一个字,观察时,要用心地把字形记在心里,然后一气呵成,不要看一笔写一笔。

B、写好后,要对照范字进行自我反馈,要争取每写一个字都有所进步。

四、完成课后习题:

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抄一抄。

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3个生字,希望大家记住所学生字,并能运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小鸟是人类的朋友”或“我知道的益鸟”为题写稿,向板报组投稿。

六、作业:抄写生字,读或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板书:11、小喜鹊的两个家

展撒

课后反思:生字掌握的较好。

第二课时(重点课时)

体现新课程理念:课文学起来没有什么难度,在学习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完成自学,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掌握学期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了解小喜鹊有两个家的真正原因。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写话能力。

4、体会到人类对小鸟的关爱以及小鸟对人的友好。

教学重点:体会到人类对小鸟的关爱以及小鸟对人的友好。

教学难点:了解小喜鹊有两个家的真正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小喜鹊的两个家》,请同学齐读课题。谁能告诉我通过读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生:小喜鹊有两个家

师:同学们你们有几个家呀?

生:一个

二、整体感知

师:奇怪了,小喜鹊怎么会有两个家呀?它到底有哪两个家呀?请同学快速读课文后告诉我答案。

生:一个是大喜鹊建的鸟巢,也就是它自己的家;一个是郭奶奶的家。(师板书:郭奶奶的家、小喜鹊自己的家)

师:老师发现你们读书读得真仔佃!一下就找到了答案。下面谁再来说说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使小喜鹊本来有自己的家――鸟巢了,怎么还会把郭奶奶的家也当成自己的家?

(一天,狂风刮断了树枝,鸟巢从树上掉下来,三只柔弱的小喜鹊坠落到地上,其中两只当场就死了,只有一只幸存。被郭奶奶发现后,救回了家并对它关怀备至,使小喜鹊把郭奶奶的家也当成了自己的家。)

三、细读课文,体会郭奶奶对小喜鹊的关怀备至

师:同学们你们能想象一下狂风过后小喜鹊的家被破坏成什么样了吗?(指名说)

生:散了、烂了。

师:假如你在现场看到这种情景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特别伤心、特别难过

师:那接下来你会怎么做呢?

生:立刻把小喜鹊救回家。

师:你真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同学们如果你们看到这种现象是不是也会这样做呀?

生:是

师:那好,带着你的感情出声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郭奶奶是怎么做的?

师:谁来给我们读读(指名读)

师:郭奶奶也跟你们的做法一样,把小喜鹊带回了家。下面同学们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郭奶奶把小喜鹊带回家后是怎样照顾它的?请你在书上画下相关的句子(生自读)谁来说说。

生:①买漂亮的鸟笼;②每天用小米、鸡蛋喂它;③把长大的小喜鹊放飞。

师:你们能想象一下,郭奶奶给小喜鹊买了一个什么样的鸟笼呀?

生:特别大、特别好、特别漂亮。

师:它怎么个漂亮?

师:你们再想象一下郭奶奶平时是怎样照顾小喜鹊的?(提示:那么柔弱的一只小喜鹊在笼子里呆着多孤单呀,郭奶奶会跟它说什么呢?在喂小喜鹊吃食时又会对它说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生:郭奶奶一家对小喜鹊的照顾非常好、非常周到。

师: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吗?

生:感受到了。

师:那好,带着你们的感受读读第三自然段(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师:谁愿意把你的感受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

师:谁能用书上的一个词,形容一下郭奶奶一家对小喜鹊的好到什么程度?

生:关怀备至。

师:你能给我们读一读让我们感受到郭奶奶一家对小喜鹊的“关怀备至”吗?(指名读)

师:谁来说说你怎么理解“关怀备至”这个词,郭奶奶对小喜鹊怎么“关怀备至”了。

生:对小喜鹊特别的关心,特别的好,什么都为它想到了(吃的,喝的,住的,还陪它聊天)。

师:你觉得谁对你关怀备至呀?(困)

师:带着你的感情再给我们读读这一段。(指名读)

师:咱们同学也来感受一下。读读这一段(学生有感情地自由读)

过渡:

师:小喜鹊在郭奶奶的精心照顾下一天天地长大了,于是她们就把小喜鹊放飞了,小喜鹊找到了妈妈,回到了自己的新家,心情多么高兴呀!请你带着这种喜悦的心情来读读第四段。(学生出声自由读课文)

四、体会小喜鹊对人的友好

师:小喜鹊回到了自己的家,但是它忘记了郭奶奶一家人了吗?

生:没有

师:你们怎么知道的呀?同学们快来读读第五自然段。

1、〔出示课件〕

读一读,比一比,体会他们的不同。

①白天,小喜鹊只要一看到郭家母女,就会飞到她们面前。

②白天,小喜鹊只要一看到郭家母女,就会飞到她们面前,欢快地跳跃不止。

③白天,小喜鹊只要一看到郭家母女,就会立即飞到她们面前,欢快地跳跃不止,像一个撒娇的孩子。

2、读读这三个句子,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每一句都比前一句写的具体,生动。)

3、你喜欢哪句话,为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感受小喜鹊与郭家母女的亲密程度。)

提示:①抓词体会。“立即”“跳跃不止”“撒娇”

②抓句子体会。“欢快地跳跃不止”、“像一个撒娇的孩子”

(方法:想象一下你躺在妈妈怀里撒娇是个什么样子呀?)

生:小喜鹊与郭奶奶一家相处的很好,就像一家人一样。

师:你能读读第③句让我们也体会一下小喜鹊与郭奶奶一家相处的好,就像一家人一样吗?

师:咱们同学也来感受一下,读读第③句。

师:文中还有没有说小喜鹊与郭奶奶一家相处好的句子,谁来给我们说说?

生:郭奶奶的女儿上班时,小喜鹊会跟随着她;郭奶奶的女儿下班回到家时,有时小喜鹊会在门口叫喳喳地迎接她。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联系自身的实际谈一谈吗?(比如:你上学的时候爸爸妈妈把你送到学校,放学时又把你接回家。)

生:小喜鹊和郭奶奶一家很亲密。

师:你来给我们读读吧!

师:同学们也来读读体会一下他所说的。

师:还有没有。

生:更有意思的是,一到晚上,小喜鹊就会回郭奶奶家过夜。

师:小喜鹊为什么会回郭奶奶家过夜呀?

生1:因为小喜鹊想要去陪伴郭奶奶。

生2:因为小喜鹊已把自己当成了郭奶奶的女儿了。

……

师:你真是拥有一颗童心的孩子,把小喜鹊当成人来看待了,赋予了它人的情感.说的真好!

4、同学们再来思考一下,小喜鹊为什么会与郭家母女相处的这么好,就像一家人一样?(体会人对小喜鹊好,小喜鹊也会对人好,因为动物也是通人性的。)

5、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全文,看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郭家母女对小喜鹊的好,对小喜鹊的关爱?

①小喜鹊受伤了,郭奶奶把它救回家;②为小喜鹊买鸟笼,喂它小米和鸡蛋;(师:这些是最有营养的东西呀,也许平时郭奶奶自己都不舍得吃,今天为了受伤的小喜鹊也拿出来了。)③大喜鹊在原来的那棵大树上又造了一个新家。(师:同学们对这一条可能会提出疑问了,这句跟郭奶奶对小喜鹊的好没关系呀?我们再仔细想一想,实际上有没有关系,谁来给我们说说?生:有,郭奶奶如果对小喜鹊不好,大喜鹊就不会再在原来的地方做窝了。)④一看到郭家母女,就会飞到她们面前,跳跃不止;⑤郭奶奶的女儿上班,小喜鹊会跟随着上班,下班会在门口迎接;(师:小喜鹊和郭家母女那么亲密也从侧面说明了郭家母女对小喜鹊的好。)⑥晚上在郭奶奶家过夜。(师:小喜鹊决得在郭奶奶家过夜安全,它才会回郭奶奶家过夜呢?如果郭奶奶对它不好,它也就不会回来了。)

五、总结全文

师:回到我们刚上课时提出的问题“小喜鹊为什么会有两个家?”谁来说说?

师总结:就是因为郭家母女对小喜鹊的关爱,使得小喜鹊对郭奶奶一家产生了感情,才和郭奶奶一家相处的那么友好,小喜鹊才把郭奶奶的家也当成了自己的家。才使得它有了两个家。从而在我们的面前展现出了一幅人、鸟共处的合协画面。

七、写作

在你们的身边有没有类似的现象,作为小学生的你应该怎样去关爱它们呢?请你以《关爱----》为题,范围:关爱他人、关爱集体、关爱动物、关爱社会、关爱世界、关爱自然等。展开思维的翅膀,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字数(300字左右)。

六、板书

11、小喜鹊的两个家

关爱

郭奶奶一家小喜鹊一家

友好相处

板书:在教学中,我选择了恰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句子训练,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六、流程图: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反思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是人教版的一篇老课文,要在旧教材中渗透新的理念,是我这节课教学设计的意图。上完课听课老师们的反响挺好,我也深感欣慰,教完这一课,给我也带来一份精心策划的意外。

一、让我有下岗的感觉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实践为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为了落实这一点,我以课文进行重组,即以喜欢谁(伽利略、亚里多德)作为学生思维和情感生活的主线,让学生从书中或课外资料中去理解、感悟伽利略的善于思考、敢于质疑、不迷信权威、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当我让学生谈谈你喜欢谁?为什么?时,我看到学生各抒己见,或从书中或从课外资料中据理力争、旁征博引地侃侃而谈的自信姿态,那不说服对方辩友誓不罢休的决心,让我为之感动,让老师们为之感叹,这才是一节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着着实实让我感受到下岗的滋味。当学生从书中充分明白到伽利略从试验中证明亚里多德的话有错时,人们的态度也由责备到怀疑到明白,我就提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人们对伽利略的态度改变了,那喜欢亚里多德的同学你们的态度改变了吗?张翔同学这样说道:我还喜欢亚里多德,他说这句话虽然有错,但他给人类做出很大的贡献,人们还称他为学问之神,但我也喜欢伽利略。这不证明了课标指出的课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言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同时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学生的独特体会是多么的深刻精辟啊!此时老师再多的语言都是多余的。

二、让我有惊奇的喜悦

这篇课文的难点在于理解伽利略的想法,学习他善于思考的好品质。

《新课标》强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难点我抛给学生让小组自由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事先我也以学生的角度,曾绞尽脑汁地想,也曾请教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得出要理解这段话所采用的方法不外乎两种:

1、画图法。

2、抓住关键词。

没想到在交流汇报时,不经意的我看到学生思维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学生竟告诉我,他们小组采用列算式来理解:(10+1)10快;10-110慢,这样的理解也让我看到了学科间的知识是相通的,这是语数学科间多么巧妙的结合啊!他们在讲述过程是那样的有条不紊、句句在理,这真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更惊奇的喜悦还在后头,林菲菲同学告诉我:我觉得伽利略的思考过程太复杂了,只要这样理解既简单又明了,同时从高处落下,100磅重的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0倍,那么当100磅重铁球落地时,1磅重的铁球还悬在半空中,这显然是不可能。可见亚里士多德说的这句话是错的。这种理解是那样的通俗易懂,让我难以置信,此时此刻我深深的领悟到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让孩子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才是应当在学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的最美好的事物。

三、让我有深刻的感叹

不管是下岗的感觉,还是惊奇的喜悦,都让我深深的明白了:一节精彩的有智慧的语文课,不在于教师讲授无数个知识点,而在于学生提出更多的为什么;不在于教师运用什么方法,而在于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大量的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不在于设计的课堂有无基础型、拓展型或研究型之分,而于于学生是否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通过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不在于学生从课本中接受了多少,而在于他们质疑和评判了多少,在于他们是否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展广阔的心灵,在于学生对自己的发展是否有足够的自信。

《两个黄鹂鸣翠柳》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设计理念:

创设与古诗有关的心境,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创设与古诗有关的情境,促进理解的有效生成。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给予必要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智力的开发中配以情趣盎然的生命体验。既有对古诗的感悟,也有感悟后表达,这表达是基于文本的深刻理解,也是对生活的积极创造。

教学目标:

1、学会“绝”字,认识“鹂、行、鹭”等字。

2、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这首诗。

3、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联系图文等方法理解诗意的能力,激发学习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杜甫,唐代,写这首诗时已平定了安史之乱,人们又过上了和平安宁的生活,杜甫回到了四川成都定居下来,心情较好,看到的春景也格外美丽。小朋友也有同感,心情好了,花儿会(),天空会(),鸟儿会()。

二、指导方法,自学古诗

1、诗中写了怎样的一幅幅美丽而快乐的春景图呢?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读通诗句,读读诗,看看图,想想意思。

2、学生自学古诗

三、精读古诗,明了诗意,体会情感,感情朗读

1、学生读诗,教师范读。

2、你读懂了什么?预设读懂前两句,如不懂则相机辅导,授以句、逗、释、补、连等法,作者心情怎样?(轻快、喜悦)读之,想象白鹭飞翔的姿态,然后配上动作作展翅状,眼睛注视天空,再读之。

3、还有什么字词不懂?教师相机圈出,问:是老师讲呢?还是同学们再思考?对自己有信心吗?有信心,就会赢!但也要讲究方法,方法是再读,联系诗句读,联系画面读,联系生活读。

4、你又读懂了什么?相机出示“千秋”、“万里”,一指时间长,一指路途远。

5、你还有什么不懂的?

(1)先析“岭”、“泊”,后析“含”字,“含”字,联系生活,“含糖”、“含泪”,师画一口,在口中画一糖,问,“窗含西岭千秋雪”该怎么画?引导学生画出,联系生活,你透过窗户看到竹子,就可以说(),你透过窗户看到房子就可以说(),析“含”为包含之意,老师用彩笔勾窗边,画上挂线,嘴含糖为甜,诗人说“窗含西岭千秋雪”,诗人品味到的又是什么呢?(含笑、含泪、含情)这是一幅多么和平安宁的画面呀,读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之情。

(2)请同学说“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意思。师先画门,用写繁体字门即可,让学生接着画船,相机提问:这是哪来的船?写上船的标识“东吴——成都”,现在东吴来的船也停泊在诗人门口,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师为这幅画镶上边,画上挂线,这是一幅多么和平、安宁的画面呀!读之。

6、读全首诗,配上动作,想象画面,想象诗人倚窗之状,你从“含”中还读懂什么?(忧天下之忧,乐天下之乐)

7、如学生有疑则释疑:为何要写“东吴”?一是“东吴”与“西岭”相配,二是诗人有东吴的情结。

四、利用游戏,品味诗美,相机课外延升

1、讲解游戏规则:数量词对数量词、颜色词对颜色词、动词对动词。

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窗含雪对(),黄鹂两个对(),青天白鹭飞对(),迟日江山丽对(),泥融飞燕子对()。相机简析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的诗意。

联系生活仿对:窗含南山千亩竹海,门停北京万里客车。

五、情感表达

把诗描绘的景象写下来,也可以加入自己喜欢的春天的画面。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建议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建议,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1.课前如果有条件可要求学生搜集关于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生平传记或图片资料,初步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对人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教师可参考下面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

一是以得到的启示为主线,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即紧扣课文最后一句话──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体会当时人们为什么发出这样的感慨。抓住才和原来,让学生充分朗读、勾画、批注,再全班交流,逐步深入地认识到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疑问,并执著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所得到的启示,如,怀疑也要讲科学,讲证据;坚持真理要有足够的勇气;许多科学创新和发明都是在对权威的批判中诞生的。然后再让学生结合实际谈对这句话的体会。

二是以人物为线索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亚里士多德,倍受人们推崇的希腊先哲,说的话被人们当作不容置疑的真理,曾经说过两个铁球的下落速度与质量成正比;伽利略,年轻的教授,对亚里士多德的话由怀疑到反复验证再到公开试验;从受到人们的嘲笑与讥讽,最终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事实,使人们转变了观念。

在对人物认识的过程中,注意不要扬此抑彼。可以补充资料,如亚里士多德知识渊博,被誉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59页),而且是形式逻辑的创始人,在医学、哲学、物理学、美学和心理学等方面都有着杰出贡献。这样的权威应该得到人们的尊重,但不应该盲目迷信。

3.引导学生体会伽利略伟大的精神时,要注意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一是使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即科学界对权威的崇拜与盲从。还可补充16世纪时,布鲁诺因坚持真理日心说被教皇活活烧死在罗马广场的资料,伽利略质疑权威不仅要面对人们的嘲笑讥讽,还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和风险,进一步体会伽利略勇于为科学献身的伟大精神。

二要结合人物言行,使伽利略的形象鲜活生动起来。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观点的质疑,并不是简单草率的怀疑,而是以假设正确为前提,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可见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在比萨斜塔上公开试验,以令人信服的事实,有力冲击了当时那种盲目崇拜与迷信的思想,意义重大。

4.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的质疑,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可让学生充分读课文,小组讨论,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进行汇报。

如算式法: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

10+1>10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就比10磅重的铁球快。

还可利用图示法或演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5.本文在写法上主要特点,是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对人物的心理、动作和语言描写都很传神,要鼓励学生试着进行读说写的语言实践活动。如,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可结合插图,让学生设想情境,说说当伽利略试验后从比萨斜塔上下来后,人们围住了他,会怎样说,怎样做。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描写,来进一步体会伽利略对权威尊重而不盲从,对真理执著追求的科学态度。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以正确的语气读出伽利略的心理活动中的疑问与分析思考;对人们议论的语言,要读出情感的变化,如第5自然段中对权威的维护,对伽利略的不满、讥讽和责备;而第6自然段,则在恍然大悟中有惊讶与激动。

7.指导学生自学生字新词。要注意多音字在本文中的正确读音。

着(zho)地,更(gēng)正,的(d)确,胆大妄为(wi);区分辨辩辫,可以用下面的顺口溜:一点一撇仔细辨,中间有言来争辩,找到丝线扎小辫。

课后的选做题,可引导感兴趣的学生找一找,再抄写下来。文中的反义词有:快慢左右轻重对错

《人有两个宝》教学设计二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知道人的双手和大脑的作用是很大的,从小养成用手用脑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朗读背诵课文、识写汉字

教学准备:投影片、词语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智力问答:世界上谁的本领最大?有什么本领呢?(学生分组讨论后,各组组长宣布本组讨论结果,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rén“人”,生认读汉字。)

2、师:听大家这么一说,老师也觉得人的本领可真大呀!人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宝(师完整rényǒuliǎnggèbǎo板书课题:人有两个宝)

(评:“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小问题立即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各小组讨论热烈,新课伊始就营造了一个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3、生看拼音认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

1、师提问: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回答提醒学生读时强调“两个”,“宝”是指“宝贝”)你又有什么小问号要问呢?(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整理后有序地板书)

2、小问号的答案就在课文里,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吧。(各组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评:引导学生就课题发问,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也调动了学生阅读探究的积极性)

3、指名试读课文,师生共同参与评价,相机正音(特别注意双手、大脑、做工、思考、创造的字音)。

三、细读课文

1、学习第一句

①大家读过课文后,现在一定能解决自己提出的第一个小问号了——人有哪两个宝呢?(请学生试读文中的句子,师相机用投影打出书上68页图帮助理解)

②指导朗读,注意词儿连读(可边读边做双手摸头的动作)

2、学习第二句

①提问:双手和大脑分别有什么本领呢?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请学生试读文中的句子)

②理解“做工”

a、出示词语卡片“做工”学生认读后,用投影打出书上69页图,请学生看图后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们用自己能干的小手在干什么?(引导学生有序地看图,并把话说完整)

b、小组交流:人们的双手还会做哪些事呢?(学生练说“××的双手会……”句式)

c、师:双手会做工,“做工”就是做事、工作。双手能做这么多的事,真是人的一个宝啊!

(评:适时出示投影片,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帮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了课文内容,使文字内容实在化,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为后面的说话训练奠实了基础)

③理解“思考”

a、我们在用双手做事时,我们的另一个宝贝——大脑在干什么呢?(生回答)

b、小组讨论:(可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也可说说自己)

c、师:人们用双手做事时,大脑同时也在想这件事,在动脑筋想问题想办法,也就是“思考”,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所以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

④指导朗读第二句。

3、学习第三句

①怎样用好这两个宝呢?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请学生试读文中的句子)

②理解“创造”

a、出示词语卡片“创造”学生认读后,小组讨论:工人叔叔做出了哪些新东西?农民伯伯在田里种出了哪些新东西?(师小结:这些都是他们的创造,世界上出现的新东西、新事情都是人们的创造。)

b、请学生谈一谈是怎么创造出来的?

③师:同学们在平时用手又用脑,有了很多的创造,以后做事更要边做边思考,用手又用脑(强调“又”)。

④指导朗读第三句。

(评:将重点词语的理解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加强了语文与生活的沟通,增强了主体感受,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帮学生个性化地理解课文,既促进了课文内容的内化,又有效地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

4、听老师范读课文。

(评:一年级学生阅读经验贫乏,教师在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适时地示范朗读,全方位地定位语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朗读课文。)

四、试背课文

1、看图齐读课文后试背,展示自己最好的读书、朗诵水平。

2、师用问题引背(人有几个宝?双手会什么?大脑会什么?怎样用?)

3、学生试背,可自己创编动作,让我们每个人来用手又用脑,看谁最先背出来。

(评:通过自我展示、问题提示、自编动作的形式,将单一、机械、重复的课文背诵变为有趣味的多样化活动,学生参与积极性高。)

4、小结背诵情况,请学生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首儿歌的?

(评: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帮学生逐步积累学习方法,从小处着眼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5、师表扬学生用手又用脑,不仅解决了自己发现的小问号,还背出了课文,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用好自己的两个宝。

五、拓展活动:(课后完成)

1、课外阅读注音连环画故事《鲁班是怎样发明锯的》

2、画一画《五十年后的新淮安》

3、准备《我会想!我会做》展示会(展示学生的各类作品,如字画、手工……)

(评:阅读连环画故事不仅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而且拓宽了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画、做等活动的开展,将语文与其它学科融合,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培养了学生时时处处有语文、学语文的意识,将语文的触角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延伸)

设计意图:

一、改变学习方式,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标》明确提出“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并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特别注重学生“探究的研究的过程”。那么用什么启发?讨论、探究、研究什么?——问题!在本课的教学中,不再是老师发问学生被动作答,教师始终以一个组织、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在读中质疑,在读中释疑,让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究。开始时,学生围绕课题质疑,教师将学生的疑问集中归纳为“人有哪两个宝?”、“为什么说它们是宝?”、“怎样用这两个宝?”三个有效性问题,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让他们在自读课文时十分认真。接下来教师再将问题逐个提出,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互相间的合作、探究与交流代替了教师的讲解,学生在寻求问题的解答中,渐次将课堂教学推向深入。当然对于一年级学生,教师也会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简短的小结适时地传递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认识。此外,学生每次读过课文后,教师都组织学生展开互相间的评价,让学生做学习活动的主人,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二、联系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一年级学生易于接受、理解具体、形象、直观的东西,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不再是索然无味的解释,而是将课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加强了语文与生活的沟通。如让学生说说“××的双手会……”、“自己做事时大脑会想些什么?”、“自己曾经创造了什么新东西?”这几个问题都以学生的主体经验为基本点,强调学生主体的感受与体验,帮学生具体化、个性化地来理解感悟课文,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内化,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人有两个宝》教学反思二


《人有两个宝》是一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首根据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手脑相长歌》改写的儿歌,主要讲了双手和大脑的重要性,强调了只有双手和大脑相互为用,彼此促进,才能有所发明创造。课文语言通俗,琅琅上口。

在教学课文时,我先带领小朋友们认识了句号,告诉他们句号就是文中的小圆圈,有几个小圆圈代表就有几句话。并请小朋友们数一数课文共有几句话,他们毫不费力的数出有三句话,这样为下面的分句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将课文与直观形象的插图相联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便于学生理解,也加强了语文与生活的沟通。如在引导学生理解双手会做工中的做工时,我让学生拿出一张白纸,把自己的小手画出来,因为手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了,学生可以说出手能做很多很多的事情,于是我指导他们用一句完整的话说一说我的小手会,在这个基础上,让说话能力较强的学生再试着练说我的小手会,会,还会。这个环节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教学效果还不错,大家不妨一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但因为一年级的学生阅读经验贫乏,我虽然作了多次的范读,但朗读效果还是不理想,拖读顿读情况还时有发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运用各种方法帮助他们很好的朗读课文。

《有这样两个孩子_语文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语文教案小学语文”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