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0-12-14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小编收集并整理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默写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自主、合作探讨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理解、欣赏诗歌的意境,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发挥学生的语言创造力,表达心中之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难点:

①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和自主、合作探讨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理解

欣赏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②发挥学生的语言创造力,表达心中之美。

教学方法:以读促教,合作探究。

教学工具:PPT演示稿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课题解读。

1.(大屏幕出示美丽风景画)画上的风景美么?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喜欢游山玩水,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描绘山水风光的优秀诗句,看到这些画面,你们会想起哪些优美的诗句,谁能背出连续的两句跟大家分享一下?

这些优秀的诗句真是不胜枚举,今天,我们要走进的这篇文章,更是被称为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既像画又是诗,那会是一篇怎么样的文章呢?我们一起来感受和学习这篇短文《答谢中书书》。

2.解题,了解作者以及背景知识。

(1)指名读课题,明确课题意思(答:回复;中书:官职;书:书信。即陶弘景回复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划分课题朗读节奏。

(2)了解作者以及背景知识。

明确: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作品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徵)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和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合称六朝书信双璧。

二、正字断句诵美文

1.师生互动,把握朗读音准和节奏。
(1)学生自由初读课文,找出易读错的字词。

(2)教师范读全文,提示学生注意音准和节奏。

(3)正字正音。备案:颓、与

(4)把握文章朗读节奏。

讲解骈句和散句以及它们的节奏划分方法。
讨论后(大屏幕出示)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指名男女生对读骈句,齐读散句,点评。

3.全班男女生对读骈句,齐读散句。

4.指名读。

5.齐读。

三、质疑解难疏文意

1.学生质疑问难: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字词或句子,然后提问。
2.教师问难

(大屏幕出示)词语积累,引导学生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夕日欲颓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欲界之仙都
3.翻译全文。

(1)指名翻译,纠错点评。

(2)(大屏幕出示译文)齐读译文。
山河的美丽,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共同谈论赞赏的。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明澈见底,两岸的悬崖峭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长存。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散,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快要落山了,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再没有人能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3)男女生赛读。

四、研读赏析寻美点
 1.这篇文章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作者在文中用哪一个字来概括它的特点?短文中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你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请任选一个角度,用“我发现了文章之美,请听我读:”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WwW.JAB88.CoM

(备选词语示例:一字之美、一词之美、一句之美、写法之美等等)

示例:我发现了文章一字之美,请听我读:高峰入云----“入”字写出了山之巍峨高大。

我发现了文章一词之美,请听我读: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交辉”一词写出了石岩壁立千仞,五色争辉,众彩纷呈,熠熠耀光的奇观。

我发现了文章一句之美,请听我读: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写出了山水相映之美。

我发现了文章写法之美,请听我读:高峰如云,清澈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这里有动静相衬之美,你看,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五、设身处地探情感
 1.思考:“一切景语皆情语”,课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哪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交流讨论,明确: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能够和古今山水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教师小结:大家说得真好。作者用诗一样精炼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片美不胜收的大好风光,这里有着无处不在的美,这里无处不在地流露着作者对这片美景的由衷赞叹和热爱,而作者的自豪之感也溢于言表。

六、声情并茂诵经典

这样美的景色,这样美的语言,这样美的课文,我们一定要背下来,让我们齐声背诵。

七、拓展延伸写美文

1.提示语:我们龙岩也是一个四季如春,风景如画的地方,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国前列,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我们是不是为此自豪呢?下面请同学们用你们的妙笔生花描绘一处龙岩美景。要求:(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龙岩的一处美景;(2)仿照本文骈散结合(写景四字骈句,抒情散句)的方式;(3)骈句应10小句以上,散句不限。

2.学生练笔。

3.推荐写得好的进行展示。
4.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一个美丽的世界,倾听着陶弘景为谢徵描绘的江南美好山水风光,同学们还小试牛刀,描写了家乡的美景。读着这些诗一般的语言,我们感受到了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所难以感受的纯净和平和。这是一篇集山美、水美、文美、情美的文章,读完让我们情不自禁地爱上了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请记住:(出示课件)
如果你歌颂美,即使你在沙漠的中心,你也会有听众。

八、作业布置
 (出示课件)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这篇文章改写成优美的散文,500字以上。

板书设计:
 

相关知识

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整理语文版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整理语文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整理语文版

第22课《答谢中书书》

一、文学常识

1、陶宏景: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

2、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3、康乐,即谢灵运(385~433)东晋著名田园诗人,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车骑将军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

二、重点字词

1、四时俱备四时:四季。俱:都2、晓雾将歇歇:消散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欲:将要。颓:坠落。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争着跳跃

4、未复有能与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5、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

三、重点句子翻译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夕阳欲颓,沉鳞竞跃。译文: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译文: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四、主要问题

1、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答: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2、中心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书是一种怎样的体裁?答: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具有文学性。
 4、文中提到的“康乐”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用意?
答:“康乐”指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说说其作用。
答:最后一句。说明能够欣赏山水之美的人很少。
 6、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请用一个短语来概括短文内容。
答:峰、流、壁、林、竹、雾、猿、鸟、夕日、沉鳞等景物。短文是:欲界之仙都
 7、“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山水相映之美。
 8、“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色彩配合之美。
 9、“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晨昏变化之美。

《答谢中书书》教案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答谢中书书》教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答谢中书书》教案
陶弘景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再诵读中体味文章的意境。背诵并默写课文。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了解以声衬静、动静结合、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亲近自然归隐山林的志趣,体会文中蕴含的热爱自然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
1、借助注释工具书了解课文大意。
2、查阅资料,了解陶弘景的生平。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是崇高的、卓越而美丽的。它煞费心机,创造了世界。我们无不为雄奇险拔、清幽秀色所陶醉。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曾引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就请你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读完后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呢!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
(一)、学生交流所查到的资料,教师补充。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多媒体显示:陶弘景(452~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徒秣陵(今江苏省江宁县)人。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如吴均的《与顾章节》《与朱元思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都属于此类。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相当美学价值的精品,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二)、文体简介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一)、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
教师提示朗读节奏: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u)其奇者。
(1)多媒体显示优美的山水图画,配乐朗诵,学生听读,掌握字音、节奏。
(2)反复朗读课文。(学生大声朗读,选一学生读、学生齐读,品味四字句的节奏。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句。
2、班级交流,教师补充并检查掌握情况
3、再次朗读课文,巩固理解。
解释下列词语(1)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交相辉映。(2)四时:四季。(3)歇:消散。(4)夕日:夕阳。(5)颓:坠落。(6)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鳞,指代鱼。(7)欲界:佛教指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即人间。(8)康乐:指谢灵运,东晋人,是谢玄的孙子,袭封为康乐公,故称之为谢康乐。(9)与:参与,这里指欣赏。(10)奇:指奇山异水。
全文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人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呜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四、理清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明确:全文可分三部分。
(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
(二)、中间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分“晓”与“夕”两层来
(三)、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
五、研读书信
讲解(一)、:文章第一句起了引言的作用,看似平常,却给人一种启示:被世人誉为“山中宰相”的作者,对山川之美定有一番独到的见解。作者所写的是其隐居地——句曲山。可以想见,这里的山水,作者早已熟谙心中,而凝聚于笔端的定是反复观赏、饱览胜景后的精辟之见。
讲解(二):1、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2、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分析:这三句是写静景,写得形色俱备,精彩纷呈。作者先以“入云”表示山之高峻与雄伟,以“见底”表示水之清澈与透明,一仰一俯,视野开阔,山水尽收眼底。接着移步换景,由清流而写两边的景物。可写之景物必定多不胜数,但作者抓住其色彩给人以具体的视感:五彩缤纷的石壁,郁郁葱葱的树林,碧绿青翠的竹园。一年四季,景物之茂盛,色彩之斑斓,足以让人大饱眼福。以此突出江南景物特点。
3、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
分析:这一句是动态描写。所写之动态,时有朝暮之分,地有山林水泉之别,可谓多姿多彩,丰富无比。这里有晨雾将散时的山猿啼叫,林鸟相鸣;有夕阳斜照下清流中的游鱼出没,竞相跳跃。表现了万物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衬托这里大自然的无限美好。
4、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色彩)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史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总之,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一景一意,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
讲解(三)、最后,作者以感慨收束,自己置身于此景——高峰、清流、石壁、翠竹、晓雾、夕阳、猿鸟、沉鳞等景物之中,能不发出由衷的赞叹吗?难怪作者以“人间仙境”誉之。作者似乎还意犹未尽,于是又举出诗人谢灵运。表示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美妙,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小结: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写的是普通的山川之美,他状写高峰清流、石壁清林,描摹日光的色彩变化和猿鸣鱼游,都是一些常见之景,但写得清丽自然,自有一股浑然天趣,表露自己居身其中的欢乐、愉悦、悠然自在之情。
六、想想此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古人善于从一川一坳之中发现地理形胜之美,在对美的描述之中表达其中的适己之意。这是作者写给梁中书鸿胪谢征的一封信。信中以清丽的文辞,极力称道江南山水之美,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的喜悦,抒发了对这些秀丽景色的酷爱之情,(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惬意之感。)为六朝山水小品名篇。
七、佳句运用
本文四字写景句非常多,试最大化地运用或改用它们说一段话来描绘景物,看谁用得多,用得好。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晴初霜旦,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八、作业布置
1、抄写背诵默写2、你最喜欢文中哪一幅画面,写一段赏析文字。
板书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南朝)
总------共谈山水特色:美
分------具体描绘手法、角度
山水相映之美(静态、形体)(仰视俯视)
动静相衬之美色彩配合之美(静态、色彩)(平视)
晨昏变化之美(动态、声响)(听觉视觉)
总------感慨收束,其与谢公(谢灵运)比肩之意
抒发亲近自然的喜悦之情,古今知音共赏惬意之情

《答谢中书书》教学案


张笑天——《答谢中书书》教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
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教师提问所学的写山水的古诗导入,让学生吟咏从而体会作者的情怀。
同学们,我们从小学到现在学过很多写山水的诗。现在大家回顾一下。教师提示如:《山中杂诗》、《送灵澈上人》、《滁州西涧》、《望庐山瀑布》等诗,这些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又表达了赞美之情。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山水的佳作,看看它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多媒体显示一组图片)请学生们看图欣赏,听老师配乐范读课文。
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此处提出要求:“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朱熹语)教师提醒学生用笔标出不确定的读音。全班解决。
请个体学生朗读课文。学生点评。
字词读准后请大家齐读一遍课文。
三、重点品读课文
1、教师:有人说陶弘景的文章就像一幅清丽的山水画,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多媒体显示:高峰、清流、石壁、青林翠竹、晓雾、猿鸟、夕日、沉鳞)
这些景物美在哪里?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显示
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其二: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其三: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其四: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史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请全体同学边体会边朗读片段
2、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你能说说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全体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若干,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发表意见。最后全班明确:
“实欲界之仙都”言简而意蕴。表现了作者陶醉山水的愉悦之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并深感自豪,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多媒体显示作者简介)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四、拓展延伸
学生分析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结合背景拓展延伸(链接妙诗欣赏)附录: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陶弘景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品评】
这是陶弘景隐居之后回答齐高帝萧道成诏书所问而写的一首诗。首句即照应题目。齐高帝之问,带有劝其
出山之意,颇不以弃功名、隐林泉为然。而诗人则平平淡淡地回答:“岭上多白云”。话虽简淡,含意却很深。
是的,山中能有什么呢?没有华轩高马,没有钟鸣鼎食,没有荣华富贵,只有那轻轻淡淡、飘飘渺渺的白云。
在述恋利禄的人看来,“白云”实在不值什么;但在诗人心目中却是一种超尘出世的生活境界的象征。然而“白云”的这种价值是名利场中人不能理解的,唯有品格高洁、风神飘逸的高士才能领略“白云”奇韵真趣。所以诗人说:“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言外之意,我的志趣所在是白云青山林泉,可惜我无法让您理解个中情趣,就象山中白云悠悠,难以持寄一样。言词间颇替齐高帝感到惋惜。——诗人以这种委婉的方式表达了谢绝出仕之意。此诗写得轻淡自然,韵味隽永,历代传诵。
五、指导背诵
(多媒体显示提示词:高峰、清流、石壁、青林翠竹、晓雾、猿鸟、夕日、沉鳞)
请同学按照提示试着背诵本文(留3——4分钟学生个体背诵)
先请个体学生背诵
师生一起背诵课文
六、总结
今天学习的《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的一封信,虽只有六十八字,但概括古今,包罗四时,兼顾朝夕,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抒情议论,各类具备,真是尺幅容千里,片言役百意。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美好的景物总是让人产生无尽的暇思,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书写心中的美景

教学反思:
上完本课后,品评各个环节,发现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更有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完善的地方。现反思如下:
首先,在教学中应该更多放手给学生。
传统的教学思想虽有很多优秀的东西,但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却也有很多偏激的现象。我们把教学称为教书,过分地夸大了教师的作用,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然而当今时代不同了,教育对象、环境、要求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生活条件、环境变了,因而性格特征,知识结构,社会、学校、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如果我们与以前一样,仍然保持师道尊严的模样,在学生面前,我行我素,权威形象不可动摇的话,学生是绝对不会认可你的。学生不接受你,你的教学会成功吗?讨论更是这样,它需要大家放胆投入,放胆思想才会踊跃。因此,我们教师应彻底打破传统的观念,要充分相信学生,要以发挥和发掘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为目的,开展自己的教学工作。我们认为只有思想的真正解放教学才会彻底变革。本课让学生总结景物的美时就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
其次,冲破教材局限延伸教学内容
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思辩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其思维能力是根本。在教学实践中“抓纲务本”成为一度时间的教学纲领,即使现在也有重要价值,但我们如果机械、呆板,不能辨证、灵活地使用教材,过于拘泥于教材,那么教学中,就会给学生思维带来众多限制。学生思维有了时空的局限,思维就不会畅达,思维不畅达,大脑就会抑郁,增加疲劳就会减少兴奋,当然讨论的目的也就难于达到。因此,应允许突破教材的束缚,多为学生选择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课外内容让学生思维纵横跌宕,张弛有致。我认为本课为学生选的《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效果不错,今后可以试着多做这方面的尝试。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