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八年级语文下册《醉翁亭记》第三课时复习教案

小学语文复习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0-12-14

八年级语文下册《醉翁亭记》第三课时复习教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八年级语文下册《醉翁亭记》第三课时复习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年级语文下册《醉翁亭记》第三课时复习教案

第三课时

中考阅读题精选

1、本文是一篇寓情于景的山水游记,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
2、作者被贬滁州知州,自号“醉翁”。细读文章,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表达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3、第段在总写滁州山景后,由远及近依次写了“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醉翁亭”等景物。

4、用自己的话说出醉翁亭在滁州的详细地理位置。

【在滁州西南方向的琅琊山,沿山行六七里处的酿泉之上】

5、第1段写醉翁亭的环境,醉翁亭的远近上下构成了一幅山水画。请简要描述画的构图。

【群山是背景,一泉山间出,林深路曲,亭临泉上;林映山秀,山衬水清,亭添泉趣。彼此辉映生色,构成诗一般的优美境界。】
6、“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常用来表示什么?【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比喻别有用心)】

7、“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意仅在于山水之间吗?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宴酣之乐、与民同乐。】

8、你认为太守欧阳修“醉”的原因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乐;陶醉于能与民同乐。(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为与民同乐而醉)】

9、概括选文第段的内容。

描写山间的朝暮变化、四季不同景色以及出游的乐趣

10、第2段描写山间不同时间的景色,表现作者乐亦无穷的心情。(用文中的话回答)

11、第2段描写了山间不同时间的景色,在欣赏的过程中作者的心情是快乐的。

(要求:将节选文字中的关键字组成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语来回答)

12、“乐亦无穷”在第2段中指何而言?【朝暮四时游玩之乐】

13、欧阳修笔下的琅岈山风光无限美。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展示给你的画面。

14、“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由此演化而来的成语“水落石出”表示什么意思?【“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写的季节是冬季。“水落石出”的意思是水落下去石头就出来了,比喻真相大白。】

15、从23段看,太守醉并非因酒而起,而是由于美丽的山间景色和百姓安定富足的生活。 

16、概括2、3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在描写的重心上,这两段文字有什么不同?

【2段主要写山间的朝暮变化、四季不同景色以及出游的乐趣

3段主要写描述太守与滁人、众宾游山同乐的情景。www.jab88.Com

前者重在写景;后者重在写人的活动。】

17、在欧阳修治理下,滁州社会和谐,人民幸福。请你结合第3段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对“滁人游”的景象加以描写。(50—80字,不得翻译原文)

18、第(3)段描绘了四个场景,分别是滁人游、、、。

19、“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描写的是滁人出游的场面。通过这个场面,你能感受到什么?[围绕“滁州百姓生活安乐,太平,富足;太守治理有方”回答]
20、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滁州人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反映欧阳修治理有方,这里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为下文写“太守醉”作铺垫。】

21、“太守之乐其乐也”中“乐”的含义是什么?

【(1)寄情山水之乐;(2)政绩卓著之乐;(3)与民同乐之乐。】

22、欧阳修寄情山水,诗酒山林,除享受山水之乐外,还具有怎样的深意?

【围绕与民同乐回答即可】

23、文中极力渲染了一个“乐”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写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

24、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围绕“在逆境中仍保持旷达的胸襟,不计较得失,积极乐观”回答即可。】

25、下面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欧阳公记成,远近争传……凡商贾来,亦多求其本,所遇关征,以赠官,可以免税。注:[记]指《醉翁亨记》。[商贾]商人。[关征]查税征税。

《醉翁亭记》在当时备受人们的推崇,反映其艺术价值高、影响大。

26、选文:若夫日出……庐陵欧阳修也

(1)简要概括选文的内容要点,并分析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写太守与滁人游乐、宴饮及醉归的场景。寄情山水(热爱自然),与民同乐。

(2)《醉翁亭记》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散文名篇,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请结合学习语文的经验,谈谈从本文语言中可以学习和借鉴什么。

【提示:语言简洁凝练,含义丰富,生动传神,参差多变。】

27、欧阳修自号为“六一居士”。所谓“六一”,即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一壶酒、一张弓、一局棋、一醉翁。结合本文的思想感情简要谈谈作者的思想性格特点。

【悠然自得豁达大度宠辱不惊(符合要求即可)】

28、《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岳》文着眼于“忧”字,并以此作为进退的原则;而《醉》文则寄情山水,将“醉”与“乐”统一起来,抒发自己“与民同乐”的情怀。

扩展阅读

《醉翁亭记》学案


《醉翁亭记》学案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品味文美、情美,背诵全文。
2、理解融情入景、“卒章显志”的手法,感受本文骈散结合的语言风格。
3、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确立自己的志向和追求。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
2、理解文章游记的内容和“与民同乐”的主题。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确立自己的志向和追求。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导入新课→阅读指导→整体感知→学案式学习→主题探讨→
欣赏片断→背诵指导→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四、文本解读:
1、板书作者的思路1
醉翁亭记
欧阳修
醉景:山水、朝暮、四时
太守醉醉人:滁人游→→众宾欢
以醉写乐
醉情:与民同乐

融情入景,借景抒情
句式灵活,骈散相间
我们醉
韵律独特,回环往复文美
板书设计2
①引入:亭子环境:环滁皆山——琅琊——酿泉——有亭翼然(从远到近)
亭的得名:作亭者——名之者——命名之意(名句)
②写景:朝暮之景——四时之景——乐亦无穷
③写游写宴: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④写归:太守归:众宾从—游人去—禽鸟乐
三种乐:禽鸟——游人——太守
结尾:道出姓名,揭开谜底
3、重点难点内容处理方法
文言文学习重在诵读和积累文言知识。诵读方面,教师先背诵的方式,激起学生比一比较量一番的欲望;积累文言知识方面,采用学案式学习。
文章的主题以及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教学时采取讨论探究式。
五、助读材料
1、正音。
林壑hè晦明huì伛偻yǔlǚ山肴yáo野蔌sù
觥筹gōng林霏fēi暝míng洌liè弈yì阴翳yì
2、①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
群山环绕图→琅琊秀色图→酿泉流水图→溪亭展翅图。
醉翁亭的环境/山-泉-亭(远—近,曲折有致,引人入胜)
亭名由来。作亭者-命名者-命名之意(设下悬念)
②琅琊山间朝暮之景日出-云归(朝暮之景)
四季之景野花-树木-风霜-水石(春、夏、秋、冬)山水之乐(风景图)
③人们游琅琊山的四个场面: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风俗图)
④归结全文,三种乐:禽鸟乐、游人乐、太守乐。点明主旨-----与民同乐。
3、学生试读课文。
朗读课文。朗读时要注意21个“也”语气不尽相同。“也”大致表达了以下几种语气:
(1)陈述(用于描述景物)。如:环滁皆山也。琅琊也。
(2)肯定(用于介绍人名)。如:山之僧智仙也。太守自谓也。
(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如:在乎山水之间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判断(者--也)
4、解词
第1自然段。
环滁皆山也:环滁,环绕着滁州城。皆,都是。
林壑尤美:壑,山谷。尤,尤其,特别。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深秀,幽深秀丽。
山行六七里:山行,沿山而行。
峰回路转:回,曲折回环。转,盘旋弯转。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指亭四角飞檐翘起。临,靠近。
名之者谁:名之者,给亭起名的人。
太守自谓也:自谓,自称,太守用自己的别名(‘‘醉翁”)来命名。
饮少辄醉:辄,就。
故自号日醉翁也:自号,给自己起了个别号。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
山水之乐:欣赏山水的乐趣。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之心,领会在心里。寓之酒,寄托在饮酒上。
第2自然段。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i若夫,文言里承接上文而引出另一层意思时常用,近乎“要说那一…”“像那……”的意思。林霏,树林里的雾气。”
云归而岩穴暝:云归,云雾聚拢在山中。岩穴,山谷。瞑,昏暗。
晦明变化者-:晦,昏暗不明。
野芳发而幽香:野芳,野花。幽香,清淡的香气。
佳木秀而繁阴:佳木,好的树木。秀,枝叶繁茂。繁,浓密的。
风霜高洁:即风高霜洁,形容秋高气爽,霜色洁白。
第3自然段。
至于负者歌于途:至于,连词,多用于句子开头,承接上文,表示另提一事。负者,背负着东西的人。、
伛偻提携:伛偻,弯腰驼背的样子,这里指老人。提携,拉着手行走,这里指被拉着手走路的小孩。
泉香而酒洌:互文,即泉洌而酒香。洌,水清。
山肴野蔌:山肴,野味。肴,荤菜。野蔌,野菜。蔌,菜蔬。
杂然而前陈者:杂然,错杂。陈,摆放。
宴酣之乐:酣,尽兴地喝酒。
非丝非竹:丝、竹,指音乐。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射者中:射,投射,宴饮时以饮酒为赏罚的一种游戏。
弈者胜:弈,下棋。
觥筹交错:觥,用犀牛角做的酒杯。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用的签子。交错,交互错杂。
苍颜白发:苍颜,脸色苍老。
颓然乎其间者: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指醉醺醺的样子。
第4自然段。
已而夕阳在山:已而,过了一会儿,不久。
树林阴翳: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
鸣声上下:上下,树上树下。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其乐,乐他所乐的事,意思是自有他的乐趣。第一个“乐”字是动词,第二个“乐”字是名词。
醒能述以文者:述,记述。以,用。文,文章。
太守谓谁:谓,为,是。
译句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山势回环,山路曲折,看见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座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啊。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雾气散了,暮云四合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3)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一个面容苍老、满头白发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游人只懂得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懂得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5、拓展延伸、体验反思
封建社会,很多文人骚客面对自己的生活和遭遇,面对社会现实,或愤世嫉俗,退隐江湖,超然世外;或“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或进退皆忧,以天下为己任。如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革新政治,屡遭嫉恨,被贬滁州,却能够寄情山水,与民同乐;范仲淹忧时伤世,倡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对以上几种人生态度你有何评价?你更欣赏哪种人生态度?欧阳修、范仲淹的生活态度对你有什么启发?
6、附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7、背诵方法例谈——如何指导学生背《醉翁亭记》
画图背诵法
词语连缀法
支点背诵法
三个大的支点:朝暮——四时——乐亦无穷。如果再细化(词语连缀法):朝暮(日出……云归……晦明……朝暮……)四时(野芳……佳木……风霜……水落……)乐亦无穷(朝……暮……四时……乐亦无穷)
第三段也可用支点背诵法。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支点可以支撑起整个段落。如果再细化:
滁人游:负者……行者……前者……后者……伛偻……往来……滁人游也。
太守宴:临溪……溪深……酿泉……泉香……山肴……杂然……太守宴也。
众宾欢:宴酣……非丝……射者……弈者……觥筹……起坐……众宾欢也。
太守醉:苍颜……颓然……太守醉也。
第四段可分为两部分来背诵,前半部分为写景,后半部分为议论。前半部分用支点背诵法。后半部分用词语连缀背诵法。
前半部分有两个点:太守归——游人去。
如果再细化:太守归:夕阳……人影……太守……
游人去:树林……鸣声……游人……
后半部分词语连缀:
禽鸟知……而不知……;
人知……而不知……。
醉能……醒能……者,太守也。
太守……庐陵……。
本文根据内容特点可主要采用以上三种背诵法:图画法、支点法、词语连缀法。但在背诵每个细节时还可采用其他多种方法辅之。如在背诵第二段时,还可兼用意境背诵法,让学生想象文章所描绘的意境,然后展示给学生意境图印证之。
8、成语出处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语出《醉翁亭记》。苏轼在《后赤壁赋》中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之句。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语出《醉翁亭记》。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兴趣并不在于喝酒。形容人别有意图,言在此而意在彼。

八年级语文下册《醉翁亭记》第二课时复习教案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下册《醉翁亭记》第二课时复习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八年级语文下册《醉翁亭记》第二课时复习教案

第二课时

内容理解:

一段: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及赏景之乐。

景:朝→暮;变化无穷;春→冬,景色各异。
赏景:朝往暮归,其乐无穷。
三段:描述太守与滁人、众宾游山同乐的情景和乐趣。绘“与民同乐图”
滁人游:兴高采烈,生活富足太守宴:众人动手,就地取材
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太守醉:与民同乐,心满意足
四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

归时景象:太守归→禽鸟乐(山间夕照全景)
点明主旨: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醉”“乐”统一)

贯穿全文的主线是“”字,“醉”只是表象,“乐”才是实质。

本文表达了作者的旷达情怀。

问题探究

第一段

1、第一段写醉翁亭的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写景方式是:从大处着笔,由

及,由全景到,层层烘染,步步推进,托出主景,一步步把读者带入佳境,

描绘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群山环绕图------------

溪亭展翅图。写亭周环境的作用是:

2、“太守自谓也”在文中作用是什么?答:。

3、请写出贯穿全文主线,为写景抒情定下基调的句子

体现全文的核心,写醉翁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第二段

1、本段写山间的不同景色,是上段“山水之乐”的具体化。这

段写山中景色,先后。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典型特征,语言

极其精炼,用“”写春;用“”写

夏;用“”写秋;用“”写冬。描绘了对比鲜明

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作者写景用的是对偶句,写景之后则用散句收束,在

整齐中显示变化,读来音韵和谐。

2、第2段不仅写出了朝暮之景,还描绘了四时的景物变化。作者抓住了四时的哪些景物、

来表现山水之美?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第三段

1、第三段由景物转到写人,写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依此写四项内容:

、、、,其中“”

是全段的核心,其他是陪衬。写“醉”也是写“”作者通过一幅幅的画面,形象

地表现了的思想。

2、第三段写了滁人、宾客、太守游山的情形,请用一个字概括他们共同的心情。说说太

守醉的原因是什么。

3、第三段描绘了四幅图画,作者为什么首先描绘“滁人游”这幅画面。

4、本文主旨是“与民同乐”,写“滁人游”与本文的主旨有什么联系?

第四段

1、文中“,。”写出了醉罢晚归的情景,笔调闲散,淡雅而

有情致。

2、第四段紧扣一个“乐”字,以衬托,又以衬

托,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

3、本段写宴罢归去,揭示全文主旨。作者写了三种“乐”:禽鸟乐、游人乐、太守乐,他们分别为何而乐?

4、“太守之乐其乐”中“乐”的含义有哪些?

5、“醒能述以文者”中的“文”指的是

6、欧阳修是因为支持范仲淹的改革而被贬滁州,但选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境界,很似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议论的古人“”的旷达胸襟。

开放性试题

1、请举出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

【(1)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地方。

比喻别有用心。

(2)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

(3)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形容山峰,道路迂回曲折。

(4)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

2、欧阳修旷达人生观对你有何启示?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

【面对困难,面对挫折,我们应该保持乐观心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笑对生

活,奋发有为。】

3、联系本文谈谈为官者怎样才能做到“与民同乐”。

【为官者要树立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像欧阳修那样,抛弃个人荣辱,胸襟阔达,时刻以人民疾苦为念,“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把百姓是否同意、人民是否满意作为衡量自己业绩的标准,以高尚的人格和行为解决人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人民谋福利,创造出人民满意的业绩】

4、《岳阳楼记》一文中,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试比较欧阳修的“与民同乐”,谈谈二者之间的异同。

【相同的是都关心百姓疾苦,把百姓利益放在第一位;不同的是欧阳修仅与天下百姓同乐,

而范仲淹却先忧后乐,其思想境界更崇高。】

5、《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的是:他们都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岳阳楼记》中的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抒发了与山水同乐的思想感情。不同的是:《岳阳楼记》的作者“不以己悲”,以此规劝友人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而《醉翁亭记》的作者含有寄情山水来排遣谪居苦闷的情怀。】

6、本文语言形式优美,尤其是对偶句充分体现了汉语言的美感。联系《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拟下联。

上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下联:

【宽对即可,例如:“范仲淹以天下为忧”或“范仲淹先天下而忧”等】

上联: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下联:【醉翁亭下欧阳修借景抒情(或醉翁亭里欧阳修与民同乐。)】

八年级语文下册《醉翁亭记》第一课时复习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醉翁亭记》第一课时复习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背诵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2、根据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景方式。
3、初步认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景方式

2、认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学习作者旷达的情怀。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自主预习案】

一、掌握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作者,字永叔,号,晚年又自号为,谥号“文忠”,世称“”。他是(朝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的另外几家是:唐朝的和;宋朝的另外几位散文家是。

二、给下列字注音

滁()壑()琊()潺()酿() 僧()辄()

霏()暝()洌() 蔌()弈()翳()射()

觥()偻()朝()而往

三、解释下列重点字词

1、环滁皆山也2、林壑尤美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4、山行六七里

5、峰回路转6、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7、名之者谁8、太守自谓也

9、饮少辄醉10、醉翁之意不在酒

11、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13、云归而岩穴暝14、晦明变化者

15、野芳发而幽香16、佳木秀而繁阴

17、风霜高洁18、至于负者歌于途

19、伛偻提携20、泉香而酒洌

21、杂然而前陈者22、宴酣之乐

23、非丝非竹24、弈者胜

25、觥筹交错26、苍颜白发,

25、颓然乎其间者26、已而夕阳在山

27、树林阴翳28、鸣声上下

29、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30、醒能述以文

31、太守谓谁

四、一词多义。

归归而岩穴暝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吾谁与归

霏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若夫霪雨霏霏
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溪而渔把酒临风
谓太守自谓太守谓谁
乐山水之乐乐其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乎颓然乎其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于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秀佳木秀蔚然而深秀者

《醉翁亭记》译文参考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许多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而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那从两座山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翘膀一样,高踞在(或坐落在)泉水边上的,是醉翁亭。建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客人来这里饮酒,喝少量的酒就醉了,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欣赏(或游览)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烟云回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就是)山间的早晨和傍晚。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气,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位低落,水底的石头显露出来,这是山中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归来,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无穷无尽。

至于那些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应答,老老少少的行人,来来往往不间断的,这是滁州人游玩。到溪水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甜而酒色清澄,野味野菜错杂地摆在面前,这是太守在举行宴会。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时起时坐,大声喧哗,这是众位宾客在尽情地欢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到山头,人影纵横散乱,太守回去宾客们跟随着。树林枝叶遮盖成阴,鸟儿到处鸣叫,游人一离开,鸟儿就欢乐起来了。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而不知道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而欢乐,却不知道太守自有他的乐趣。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时能用文章来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六:课堂巩固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