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北京的色彩》教案之一

高中色彩教案

发表时间:2020-12-07

《北京的色彩》教案之一。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京的色彩》教案之一”,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一、紧扣题眼,初步感知

1.

读课题,找准题眼色彩。

2.

默读课文,找到课文中能概括北京的色彩的句子。

启发学生在首尾段落中,找总起句和总结句。

总起句:深秋时节的北京城,很快便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驱除了我的偏见。

总结句: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

3.

根据总分结构,理清课文层次。

二、紧扣题眼,体会理解

1.

课文主要是从哪些方面突出北京壮丽而辉煌的色彩的?

(第4、5、6段从自然风光,第7、8段从人文景观)

2.

自读描写自然风光的部分,勾画出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感悟北京色彩的壮丽而辉煌。

3.

自读描写人文景观的部分,对比古迹与现代建筑的不同色彩与风格,进一步感悟北京色彩的壮丽而辉煌。

三、紧扣题眼,深化主题

1.【zWB5.cOm 小学作文网】

再读勾画出的概括全文的句子,想一想:这样的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

2.

理解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这句话的含义。

小编推荐

《北京的色彩》探究感悟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京的色彩》探究感悟”,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探究

1、作者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色彩的?

我漫游天坛,发现北门内那两排银杏树,满身都停满了黄蝴蝶。秋风一吹,蝴蝶纷纷飘落地上,待细细一看,却又都变成用黄绢裱制的小扇面,宽边上,还留着一道未曾退尽的绿镶边呢!我又发现,在那残留枝头和铺满地上的红叶中,竟有我在南方所想象不到的层次:金色桔红曙红猩红赭石几乎没有两片树叶是同色的,就是同一片叶子,也往往是桔黄中渗透着桃红,丹红中凝结着玫瑰紫。

感悟

①秋风一吹,蝴蝶纷纷飘落地上,待细细一看,却又都变成用黄绢裱制的小扇面,宽边上,还留着一道未曾褪尽的绿镶边呢!

这句的两个比喻表现了银杏叶的曼妙。裱制:用纸、布等衬托、装饰字画、书籍等。纷纷扬扬突出了树叶的轻盈,黄绢裱制的小扇面突出树叶表面的细腻、光滑。尽量多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北京之美和作者被征服的惊喜。

②我常常把脸孔紧贴在公共汽车的窗玻璃上,不断从街道两旁飞驰的楼群中寻找雪山的洁白、草原的嫩绿,沙漠的金黄和大海的蔚蓝。

紧贴不断寻找表达了我想看到北京色彩的急迫心情。

《北京的色彩》教学设计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京的色彩》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一、紧扣题眼,初步感知

1.读课题,找准题眼色彩。

2.默读课文,找到课文中能概括北京的色彩的句子。

启发学生在首尾段落中,找总起句和总结句。

总起句:深秋时节的北京城,很快便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驱除了我的偏见。

总结句: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

3.根据总分结构,理清课文层次。

二、紧扣题眼,体会理解

1.课文主要是从哪些方面突出北京壮丽而辉煌的色彩的?

(第4、5、6段从自然风光,第7、8段从人文景观)

2.自读描写自然风光的部分,勾画出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感悟北京色彩的壮丽而辉煌。

3.自读描写人文景观的部分,对比古迹与现代建筑的不同色彩与风格,进一步感悟北京色彩的壮丽而辉煌。

三、紧扣题眼,深化主题

1.再读勾画出的概括全文的句子,想一想:这样的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

2.理解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这句话的含义。

《北京的色彩》教材理解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从秋色和建筑两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3.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7段,积累描写色彩的词句。

教学准备

师生一起搜集北京的风景名胜图片。

教材简析

北京,在每一位炎黄子孙心目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歌颂北京的文章数不胜数。本文独辟蹊径,从北京的色彩这个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北京的美好,激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感动。

课文先用壮丽而辉煌五个字写总体感受,然后从层林尽染的秋林和风格各异的建筑两方面,以细腻的刻画,展现了北京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语言优美。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词句,体会情感,积累语言。

本课的重点在色彩,要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体会北京的特点,受到情感的熏陶。

建议1~2课时完成。

解读与提示

*四季常青是本课出现的第一个描写色彩的词语。一个飘字,表现出作者轻松愉悦的心情。

红色的海洋红彤彤写出了北京城在作者心目中色彩单调的印象,反衬了后来北京色彩的丰富。

壮丽而辉煌,是对北京色彩的总体感觉,在课文第4~8段中,作者用详尽的笔墨,从北京的秋林和建筑两方面具体描写了北京的色彩。偏见:片面的见解,不公平的见解,成见。

*第4段用细腻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秋天的树叶,学习这一段时要和课后第2题联系起来。第一句是总写句,概括了秋天的树叶带给作者的感受,作者用了征服一词。征服:本义指用强力使别的国家、民族或自然屈服,在这里指北京的树叶令作者感到心旷神怡。第2、3、4句具体地描写了在从机场进入市区的路上,作者欣赏到绿色时又惊又喜的感觉。教学时要紧扣作者的感受,作者惊的是居然在绿色中又呈现出千百种奇妙的色彩,一连串AABB式的词语(深深浅浅闪闪烁烁团团簇簇)点缀在句子中,语言显得靓丽;作者喜的是北京的色彩虽纷繁但又十分和谐。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协调。第5、6句则用了两个比喻表现了银杏树叶的曼妙。裱制:用纸、布等衬托、装饰字画、书籍等。纷纷扬扬突出了树叶的轻盈,黄绢裱制的小扇面突出了树叶表面的细腻、光滑。尽量多朗读,以读代讲,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北京之美和作者被征服的惊喜。背诵这一段时让学生理清层次,逐层背诵。

*第5段,作者浓墨重彩地描绘了香山红叶的色彩,金黄、橘红、曙红、猩红、赭石引导学生在读句子的基础上,抓住两处省略号展开想象,还有哪些颜色。在想象中让香山红叶的色彩在学生的脑海中更加丰富起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作者所说的被征服的原因。这段中提到的黄栌是落叶灌木,花黄绿色,叶子秋天变成红色,木材黄色,可制器具,也可做染料。

*第6段是对第4、5段的一个小结。三个并非,是对第4段中征服一词的再度照应。

*通过对第4、5、6段的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自然风光方面,体会北京色彩纷繁而又和谐的美。而在学习第7、8段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人文景观方面,体会北京色彩凝重、深沉而又热烈明快的意蕴。

*第7段展示了北京城中古迹与现代建筑两种不同风格对立而又和谐的美。第1、2句突出了黑灰色的长城凝重而又冷峻,朱砂色的故宫深沉而又威严。第3、4、5句突出了新楼宇和立交桥色彩的热烈明快之美。拔地而起的本义指山从地面突然高起,在这里指楼宇高高矗立。纵横飞扬形容立交桥纵横交错,造型美观的样子。教学这段应在反复朗读中,让学生熟读成诵,并和课后第3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抓住紧贴不断寻找等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内心的喜悦、激动。

*第8段是对第7段内容的小结,和第6段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

*第9、10、11段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和课文第1、2、3段相照应。要注意抓住这种写作方法,体会层次清楚、线索明晰的结构美。毫不犹豫:非常坚决,不迟疑,不动摇。从文中体会到作者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生字裱褪时,注意提醒学生认准衣字旁;书写栌字时,右边要注意和户字区别。

砂与沙在字义上有细小的区别:沙指的是细小的石粒,如风沙沙土,而砂指的是颗粒比沙稍大的石粒,如砂岩砂矿。朱砂指的是一种红色的矿物,可做颜料和药。

*课后第1题:旨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品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北京的色彩,在想象中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第4、7段,有意识地积累语言。

*课后第2题:注意培养学生在阅读时把握线索,理清层次,同时,也提示在背诵第4段时可按写作顺序逐层记忆。由此启发学生在背诵第7段时也可以先拟出层次。

*课后第3题:注意对学生读书习惯和理解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品词赏句,体会情感。可让学生通过换词或去词等手段进行对比,感悟、理解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紧贴不断寻找表达了我想看到北京色彩的急迫心情。毫不犹豫表达了我的自豪(为首都北京感到自豪)。

*选做题:目的是丰富学生色彩描绘的词语,积累语言。

《北京的色彩》教村分析


2.理解课文内容,从秋色和建筑两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7段,积累描写色彩的词句。

教学准备

师生一起搜集北京的风景名胜图片。

教材简析

北京,在每一位炎黄子孙心目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歌颂北京的文章数不胜数。本文独辟蹊径,从北京的色彩这个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北京的美好,激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感动。

本课的重点在色彩,要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体会北京的特点,受到情感的熏陶。

红色的海洋红彤彤写出了北京城在作者心目中色彩单调的印象,反衬了后来北京色彩的丰富。

*第5段,作者浓墨重彩地描绘了香山红叶的色彩,金黄、橘红、曙红、猩红、赭石引导学生在读句子的基础上,抓住两处省略号展开想象,还有哪些颜色。在想象中让香山红叶的色彩在学生的脑海中更加丰富起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作者所说的被征服的原因。这段中提到的黄栌是落叶灌木,花黄绿色,叶子秋天变成红色,木材黄色,可制器具,也可做染料。

*通过对第4、5、6段的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自然风光方面,体会北京色彩纷繁而又和谐的美。而在学习第7、8段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人文景观方面,体会北京色彩凝重、深沉而又热烈明快的意蕴。

*第8段是对第7段内容的小结,和第6段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

砂与沙在字义上有细小的区别:沙指的是细小的石粒,如风沙沙土,而砂指的是颗粒比沙稍大的石粒,如砂岩砂矿。朱砂指的是一种红色的矿物,可做颜料和药。

*课后第2题:注意培养学生在阅读时把握线索,理清层次,同时,也提示在背诵第4段时可按写作顺序逐层记忆。由此启发学生在背诵第7段时也可以先拟出层次。

紧贴不断寻找表达了我想看到北京色彩的急迫心情。毫不犹豫表达了我的自豪(为首都北京感到自豪)。

《北京天安门》教学设计之一



详细介绍:课题
教学内容3北京天安门课时2
教学目标
(情感、知识、技能)1、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天安门在北京。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北京、热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6个生字:北、京安、门、前、升;认识宝盖头,认识上下结构;理解北京、天安门、前、红旗、升等词语的意思;认识逗号,进一步落实句号和句子。
3、学会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初步学会用“什么是什么”和“什么有什么”的句式说话。
重点生字和词语的掌握和两种句式的训练。
难点“什么是什么”的句式训练;字形难点:北、前、升;字音难点:京、前、升。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磁带、录音机、投影片
教学过程
时间备注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看图说话,知道天安门在北京,北京是我国首都。
2、课文,学习生字;认识宝盖头,理解词语:北京、天安门。
3、会增强书写生字,初步学会句式“什么是什么”。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组词读熟字:女、口、月、我、爱、国、你、是、们、小。
2、指名读带调的韵母
3、做游戏,认读生字。
二、看图说话,引出课题。
1、听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边提高歌曲,边看投影。
2、听后后看图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2)、你知道天门在什么地方?
(3)、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党中央、国务院都在北京。
练习说话: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或者:我国的首都是北京。
(4)、天安门前广场上飘着什么?
(5)、连起来说说图意。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北京天安门
教学生字:北、京、安、门。齐读课题。
4、告诉学生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比谁学得好。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示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1)拼拼读读,读通句子。
(2)圈出生字,想个办法记住它。
3、指名读生字卡片,正音。
4、学生字:(1)字音难点北京“北”还可以和谁交朋友?“京”说说你用什么方法来记住它?
(2)认识“宝盖头”跟着老师说说它的笔画顺序。认读“安”看看说说这个字是由哪两个部分合起来的?
像“安”这样由上下两部分合起来的字着种结构就叫上下结构的字。回忆哪些字是上下结构?
(3)门、升请你好说说这两个字你用什么方法来记住它?
门:进行口头组词:大门、门口、门前、前门、木门
(4)前:读准三拼音。重点进行字形的指导。
5、指名读课文,并进行评议。
四、巩固复习
1、认读生字卡片,指名读,说好所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2、口头填空:北京是()。天安门是()。
3、指名书空:北京前
五、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朗读、理解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爱北京、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进一步随课文理解有关词语;初步认识逗号,进一步认识句子,句号。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
2、口组词
3、口头填空:天安门在()。北京是我国的()。我国的首都是()。
二、朗读理解
1、指名读课文,数一数这篇课文有几句话?
(1)认识逗号:一个长句子里面有两个小句子,中间就用逗号,读到这儿是要停顿一下。
(2)试读,齐读,指名读。
2、想想说说:我们为什么爱北京天安门?
指名说。
3、师小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看到了天安门就像看到了北京。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要热爱祖国,也要热爱被、天安门。
4、指导朗读,读出爱的语气和感情来。
5、“天安门前国旗升”
(1)告诉学生:国旗是我们祖国的象征。天安门每天有解放军战士在太阳升起的时候,也升起了鲜艳的五星红旗。
(2)播放《国歌》和升旗投影,理解“升”的意思。
指导朗读。
6、朗读、背诵课文。
三、句式训练
1、北京有()。(天安门、故宫、长城、人民大会堂)
2、我爱()。(北京、天安门)
完成课后练习3
四、课堂小结:
1、朗读(背诵)课文。
2、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通过第3课的练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3、放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引导学生跟着唱,激发学生的情感。
4、自由组合,交流:
(1)、去过北京的同学请拿出照片给大家看,并作介绍。
(2)、没有去过北京的小朋友用彩色的笔画出你心中的北京、天安门。
5、背诵课文:在《我爱北京天安门》的音乐中,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北京天安门》教学设计之一

春雨的色彩——教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雨的色彩——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春雨的色彩》教案

一、教材简说

春雨贵如油。这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发自肺腑的感叹。

春雨细如丝。丝丝春雨像春姑娘身上的薄纱,随风飘动;像春姑娘纺出的丝线,轻轻垂下;又像春姑娘缝衣的细针,扎进刚刚苏醒的大地。

春雨柔似水。柔弱的春雨蕴藏着巨大的力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像甘泉、像乳汁一样滋润着、哺育着世间万物,使大地呈现出勃勃生机。

春雨美如画。不知不觉中,春雨已染红了桃杏,漂白了柳絮,描青了山峰,绘绿了秧畦。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在大地上展开。

春雨是无色的,但它却给我们带来五彩缤纷的世界。

二、学习目标

1.认识线、论等11个生字,会写你、们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3.有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生字的呈现

(1)出示第2自然段的句子,提出课后的问题,认识论、趣、题、底、颜等生字。

(2)在朗读小燕子和麻雀说的话时,学习淋、洒、滴等生字。

(3)线、油、欢等可随机出现。

2.生字的识记。引导学生发现题、淋、洒、底、欢等字的识记方法,即通过熟字加偏旁或换偏旁的方法记住生字。如:是题,林淋,西洒,低纸底,砍软欢。

3.识字的巩固

(1)开火车读生字。

(2)认读课文中含有生字的词语。如有趣、问题、到底、油菜等。

(3)组字游戏:

4.写字指导

本课要写的6个字,有两个人字旁的字(你、们),两个绞丝旁的字(红、绿),两个草字头的字(花、草)。这一规律可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并学会欣赏范字。对相同偏旁的字,教师可重点指导写好一个,引导学生掌握偏旁的写法,然后放手让学生揣摩、练习。单人旁:撇要直,不能弯;竖为垂露,要正直。绞丝旁:第二个撇折的撇不能伸得太长,折要往上挑,整个的绞丝应显得向左靠。草字头:横不宜太长,两个小竖要上开下收。

(三)朗读感悟

本文内容不难理解,关键是让学生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学会想象,学会欣赏。可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感悟。

1.对春雨本身的感悟

(1)春雨的形象可在朗读第一自然段的过程中作简单理解。

(2)春雨的色彩可在读完课文后,利用课后的问题,引导学生感悟。

(3)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这个问题的答案本身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感受课文中蕴含着的道理和情趣,凭借课文展开想象,并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因此,教学本文不宜直接切入主题,更不能把获得这个问题的答案作为教学的目的或重点。

在朗读时,可着重理解和运用到底一词。

2.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1)春雨让大地变得五彩缤纷。关于这一点,除了引导学生带着想象朗读课文中小动物的话之外,可激发和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2)春雨让大地变得生机勃勃。在春雨的滋润下,动物、植物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一点可通过看课文插图和朗读课文来体会。

在朗读时,可着重体会落、淋、洒、滴等表示动作的词语的使用效果。

3.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趣

在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小鸟们的天真、活泼、可爱,体会春雨的轻柔、欢快和神奇,体会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课文最后一句话,耐人寻味。可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三)实践活动

1.课前活动

通过观察或者调查,思考春雨是什么颜色的。

2.课中活动

分角色演一演。可以照课文演,也可自编相近的内容演。演之前要把课文读熟。可先在小组里合作准备和表演,再在全班表演。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讨论揭题,引入新课

1.我们都见过春雨。大家有没有发现,春雨和夏天的雨有什么不同?(样子、速度、声音)板书:春雨。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关于春雨的童话故事,你们读一读,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春雨的?

2.投影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拼读讨论。拼读:自由读;同桌互读;我会读

讨论:

(1)读了这句话,你知道春雨的形状了吗?板画:春雨

认识生字线,组词。

(2)读了这句话,你听到春雨的声音了吗?指导朗读沙沙沙,沙沙沙。

3.出示课文最后一段,朗读质疑。

读:拼读;小组读;集体读;自己思考性的读

认:欢字,换偏旁记字。

问:读了这句有什么疑问吗?(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提示:

(1)大家指的是谁?

(2)大家争论什么问题呢?

4.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弄清以上问题并在句子中识字。

(1)从句中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

(2)识字:

音:勾画出句中的生字拼读;连词朗读

趣?题?底?颜?有趣?问题?到底?颜色

形:你能识记这几个字吗?看看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提示:同结构:趣?题?同偏旁:题?颜?

换偏旁:底低?加偏旁:是题

(二)情景感悟,对话朗读

1.出示课文插图或播放多媒体课件,说说图中画了哪些鸟?(贴三种鸟的图片)

2.分角色朗读,讨论:

(1)三种鸟分别认为春雨是什么色彩的?他们的根据是什么呢?

(2)春雨从天上下落到不同的植物上,用了不同动词的表示动作的词,能找出来吗?

(3)认识生字:淋?洒?滴?油

你发现了这些字的规律了吗?去掉偏旁来看看,是你认识的什么字?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熟字加偏旁法;偏旁联想法)

(4)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小鸟们在争论?该怎样读出争论的语气呢?

指导朗读:不对;不对,不对?你们瞧;你们看

花了,花也了。

(5)分角色朗读对话。

(6)创设情境演一演。

(三)实践活动

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到外面看一看,并把看的结果画出来给大家交流。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春雨的色彩,春雨的色彩-教案,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一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目标

1.会认线、论等11个字,会写你、们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感受自然美的情感。

课前准备:

1.每个学生自制本课生字小卡片一份。

2.课件(或者挂图、投影片)

(1)本课11个生字。(2)课文第三、四、五段描述的春天景色。

3.学生预习:读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

4.头饰:燕子、麻雀、黄莺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请全班学生背诵第一课《柳树醒了》,再单独背诵第二段。板书:春雨。

(二)出示课件(第三段内容):春雨给柳树洗个澡,不光把柳枝洗软了,也把柳枝洗绿了。谁能说说春雨的色彩是什么样的?板书:色彩。

(三)今天我们来学习春雨的色彩这篇课文,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燕子、麻雀和黄莺和大家想的是不是一样。板书:的。

二、朗读感悟

(一)自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教师巡视摸底,找到学生读书中存在的问题。

(二)重点领读课文,正音。

1.一群小鸟/正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

2.争论、有趣、问题。

3.落到草地上、淋在柳树上、洒在桃树上、滴在杜鹃丛中、落在油菜地里、落在蒲公英上。

4.结合正音完成课后读读说说。

滴:雨滴水滴点滴

欢:欢乐欢笑欢喜欢迎

题:题目数学题问题课题解题

(三)分段检查朗读情况。

谁能把第一段读得正确流利,谁就站起来读。(二~六段类推)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大家读了好多遍课文了,谁能说说小鸟们争论的是一个什么问题?

2..创设情境,引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出示头饰激趣:喜欢那只小鸟,就读好它的话,等会上台表演。

(2)学生自由练读。

(3)小组内表演。

(4)挑选两个小组上台带头饰表演。

(5)全班评选最佳燕子、麻雀、黄莺,上台表演。

3.表演完毕,趁势解决学习伙伴提出的问题:

请燕子、麻雀、黄莺征求大家的意见:我们谁说的春雨的色彩是对的?

4.引导探究:

(1)小燕子说春雨是绿色的,它抓住了哪两个最有说服力的东西证明春雨是绿色的?

(2)小麻雀说春雨是红色的,它抓住了哪两个最有说服力的东西证明春雨是红色的?

(3)小黄莺说春雨是黄色的,它抓住了哪两个最有说服力的东西证明春雨是黄色的?

三、认读生字,巩固读音。

《春雨的色彩》教案2


一、调动想象,激趣导入

1.播放《春雨沙沙》VCD

(仔细观察、认真听,说一说你的感受)(板书:春雨)

伴着歌曲和画面师生共同回顾:春雨像什么?它与夏天的雨有什么不同?(样子、速度、声音)

春雨就像一个魔术师,它能给万物换上不同的颜色,想不想知道这个秘密?(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学习课文《春雨的色彩》。

二、感知课文,自学生字

1.师范读课文,生边听边感悟。(配乐)

2.学生自由读文,用笔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借助预习笔记)

4.汇报自学情况:

同结构:趣题

同偏旁:砍软欢

换偏旁:低底钱线

旧字加偏旁:氵+西=洒氵+林=淋氵+由=油

形声字:淋底趣颜

三、游戏检测自学情况

1.转盘转一转,你有新发现:(组字、组词、说句子)

由林少西氵可同青先

2.把合适的字贴在句子的括号里。

①春雨像一条条细()。(钱、线)

②春天到了,蒲公英花()了。(红、绿、黄)

③春雨听了大家的争(),下得更()了。(快、欢)

④小明把水()在地上。(扔、洒)

⑤这道数学()真有()。(提、题、趣、取)

⑥你的水彩笔()色真多呀!(艳、颜)

⑦大树()下有一只小羊。(低、底)

四、再读课文

春雨柔柔的,细细的,滑滑的,让我们再次到文中去感受吧!

1.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五、写字指导

1.生字归类:

左右结构:你们红绿(右窄右宽)

上下结构:花草(上短下长)

2.师范写绿、草

绿:注意纟旁的。撇折要由上至左下写,右边的录下面是点、提、撇、捺。

草:艹要写得宽一些,曰要写扁,最后一笔是悬针竖。

3.生先描红然后再写,师巡视给予个别指导。

4.挑选美观的字用大屏幕展示。

六、课后作业

1.把《春雨的色彩》读给父母听。

2.向父母介绍你学会的生字。

《车的世界》教案之一


一、导入新课

1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去参观教室里一个新的家园,你们看(出示展台)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些车的都是小朋友们自己带来的,谁能把你带来的车为大家介绍一下?

2

今天,我们要走进车的世界,去认识更多的车。

3

车的世界(出示课件)

二、新授

1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好朋友丁丁今天到我们的青岛来了,你们看(出示课件)

2

课件:小朋友们,今天,我来到了青岛,青岛的变化可真大呀,哇,这里有好多车,他们都叫什么名字呢?小朋友们,你们能给我介绍一下吗?(出示城市图)

3

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帮丁丁吗?让我们一起来看这幅图,谁知道中间这根线叫什么名字。(分道线)

4

我们先来看分道线左边离我们最近的这辆红色的车。谁知道这辆车叫什么名字?(出示字卡)还有谁看到了消防车?消防车是用来干什么的?起火应该怎么办?

5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消防车后面这辆白色的车,谁知道这辆车叫什么名字?还有谁看到了救护车?救护车是用来干什么的?生病了应该怎么办?

6

大家看,路边的阿姨在做什么?你怎么知道的?还有谁看到了出租车。

7

出租车旁边蓝色的车叫什么名字?还有谁看到了小轿车。

8

离我们最远的那辆车叫什么名字?还有谁看到了公共汽车?公共汽车有什么特点?

9

小结。我们刚才看到隔离线左边有消防车、救护车、出租车、小轿车、公共汽车。下面请小朋友们按照刚才的方法,看看分道线右边都有什么车?

10

学生汇报。还有谁看到了无轨电车?为什么叫无轨电车?洒水车是用来干什么的?

11

小朋友们,你们真棒,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丁丁听懂了没有?

12

课件:小朋友们,你们真棒,让我认识了那么多的车,快看,快看,那边还有好多车,他们都叫什么名字呀?(农村图)

13

(四人讨论)图上都有哪些车?

14

小朋友们,你们说的真不错,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丁丁听明白了没有?

15

课件:小朋友们,那么多的车,你们是这样记住的呢?

16

(四人讨论)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那么多的车?

17

学生汇报。

18

小朋友们,你们的好办法可真多呀,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丁丁听明白了没有?

19

课件:小朋友们,太感谢你们了,教给了我那么多的好办法,现在我也认识了这么多的车。小朋友们,除了这些车,你们还认识什么车呀?你们还知道那些关于车的知识?

20

(四人讨论)你们还认识什么车?

21

学生汇报。学生边说车名字,教师边把相应的车名板书(让学生感知生字无处不在)

22

小朋友们,你们真棒,认识那么多的车,你们知道车是靠谁来驾驶的吗?(司机)大家想不想来当依次小司机呢?放松游戏(出示课件:小司机,让学生表演)

23

小朋友们,老师相信,只要你们努力学习,今后,你们一定能开上自己的车,是吗?

三、巩固生字

1

生字对生字小朋友们,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吧。游戏的名字叫找朋友。先请小朋友们,按你喜欢的方式把字卡摆好。师:小朋友,我问你,卡车在哪里?同位互相看一看,你的同位拿的字卡对吗?

2

图对生字。师:(出示图)我的朋友在哪里?

3

同位俩做找朋友游戏。

4

抢答赛。师:出示字卡生:举手回答。

四、小结

1

小朋友们,你们的收获可真不少,让我们去看一看,丁丁今天都有些什么收获?

2

出示课件:小朋友们,因为你们的帮忙,我认识了公共汽车、小轿车、无轨电车、救护车、大水车、自行车、卡车、马车、拖拉机、摩托车等等,还学到了学多关于车的知识,真是太感谢你们了,今后,我一定会常常来青岛和下朋友们一起学习,再见。

3

小朋友们,我们今天认识了这么多的车,就像进入了车的世界。你们想不想把自己最喜欢的车画下来呀?

4

视频仪:展示学生作品(放小司机)

《美丽的彩虹》教案之一


设计思路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大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就显得更为重要。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培养、训练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以及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彩虹的一些知识,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的科学奥妙产生兴趣。

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读15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培养、训练学生联想力和想象力。

3、通过朗读课文,感悟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激发探索自然的兴趣。

4、了解一些有关彩虹方面的知识。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迷语吗?我们来猜一个谜语,请注意听:天上有座彩桥,不用水泥和木料,只好看不好走,太阳公公把它造。谁知道是什么?(彩虹)贴出彩字,那你见过彩虹?你能说说你见过的彩虹是什么形状和颜色的吗?让我们来看一看吧。(播放课件)你觉得美吗?对,很多人也觉的彩虹很美丽,还有人写了一首小诗出示美丽的你们想读读吗?齐读课题。

【通过猜谜语和播放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多维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师:我们读一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生答,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的方法并小结。)

【及时交流识字方法,能使每一位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达到资源公享的目的】

(一)课件:我能行

1、请自己读课文,拿出铅笔画出不认识的字。

2、大家读得非常认真,看看这些字你认识吗?如果认识就请举起你的小手,测字。

【了解学生已有的识字情况,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更好的解决课文的难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3.出示字卡,将多数人不认识的字贴在黑板上,已认识的字拼读音节,小老师领读并扩词。

【让学生有学习主人的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不认识的字对学生能引起注意。】

(二)读课文,识字。

1.大家平时留心观察,用心记忆,认识了好多字,黑板上的字有的同学还没有认识,下面就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读读课文,学一学好吗?

2.现在你请同桌帮忙一起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不认识的字吗?如果有共同商量一下,把它学会。

【把学生的自学落到实处,并培养学生从小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3.谁愿意读一读,可以自己读,也可以邀请同桌一起读,评议。

【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与余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互相评议会使学生学会接受别人的意见。】

(三)引导识字

同学们互相帮助,将小诗读了下来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请将书轻轻扣在桌子上,我们来做闯关游戏怎么样?如果你能顺利过关将有丰厚的奖品送给你,给自己加油!

1.准备好了吗?第一关:词语关,(出示课件)如果屏幕上的词语你会读,就请站起来大声读。开始,哇,好棒呀!恭喜你们顺利过关。

2、第二关开火车:读词语(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读。

3、第三关:字卡碰碰对。规则:每位同学在位子里都有一个字卡一会儿老师说开始的时候,你就拿出来读一读,拼读音节、组词,如果你手里拿的字是黑板上贴的字就请你站起来,可能有两位同学都拿有这张字卡,那你们就一起读好吗?然后老师举字,一个领大家拼音节,一个领大家扩词。

【比赛是学生特别喜欢的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休息:

通过努力同学们顺利过关,奖励是送给你们一段动画片:关于彩虹的美丽传说。(播放课件)

【动画效果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彩虹的一些科学知识。】

三、再读课文,体会内容。

了解了关于彩虹的传说,你是不是觉得更喜欢彩虹了,那彩虹真是羽扬之妻变的吗?我们来个书中探宝到书中去找一找答案吧,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见到彩虹呢?

1.再读课文回答。(板书:雨过天晴)

2.再读一读课文,你喜欢哪节就读哪一节。

3.汇报。读一读、评一评,老师也可以范读。

(随机板书:

神奇的桥

美丽的项链)

学生回答喜欢哪一节,就播放课件。

【打破传统的串讲形式,以学生的阅读为主,学生可以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4.面对美丽的彩虹,丁丁冬冬,小弟弟,小妹妹都有自己的想法,你觉得彩虹像------

【激发学生的表达愿望,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们的想象很丰富,各抒己见,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了语感;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对大自然有了亲近感。】

5.你们的想法真多,那就请你饱含热情地再读一读小诗吧。分节读,评议。

【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学会反思,正确地认识自己,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6.想想你还想知道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学生自由质疑,暂不做解答。下节课研究。)

【学而不思则罔,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应该从一年级开始培养。】

四、课后作业。

课下同学们可以继续讨论不懂的问题。

附板书:

美丽的彩虹

神奇的桥

雨过天晴

回到白云中

美丽的项链

【这个板书的设计,课题用彩笔图成七彩色,使学生一目了然;另外,还体现了彩虹形成、消失,以及对彩虹的想象。】

《家乡的桥》教案之一


教材: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试验本)四年级第一学期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了解作者家乡小桥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致。

3、品味课文语言,体会作者爱乡、怀乡之情。

教学重点:在阅读理解课文语言的基础上经历积累、感悟、运用的过程。

教学难点:领会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的丰富含义。

课前准备:

1、推荐诵读王维的《归崇山作》一诗,了解诗意。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启发,入情入景

引出课题:家乡的桥

二、自读欣赏,整体感知。

1、配乐自由读全文。

2、围绕家乡的桥,交流印象最深的内容。

3、归纳板书,梳理课文。

三、品味语言,积累运用(随学生的兴趣点调整教学环节,组织教学)

1、教师引读文中描写桥名的语句。

2、品读王维的诗句,理解撷取的含义。

3、播放媒体,欣赏不同字体的桥名,感受中华书法艺术品的美妙,体会儿时坐船、看桥名、听故事的情趣。

理解、积累飘逸潇洒、刚劲雄健。

4、指导朗读,抒发阅读感受。

5、欣赏家乡小桥的造型,借助课文语言,选择感兴趣的桥,介绍介绍。

6、欣赏作者儿时在桥边玩耍的情景描写,指导朗读,体会惬意与难忘。

四、根据板书提示,总结课文。

1、理解: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2、创设情景,表达感受。

《美丽的地球》教案之一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美丽的地球》教案之一”,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地球的美丽和唯一,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体会解说词的准确、严谨。根据批读要求,边读边批。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图片。

教学设计

一、引入课文

说起地球,我们的心中就会涌起无限温暖的感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美丽的地球。

二、检查预习

三、粗读课文,提出疑问

1读1、2段,说说为什么人们对地球既熟悉又陌生?

2地球是人们唯一的家乡,但是人们对这颗行星又了解多少呢?让我们来认识这美丽的地球。

四、细读课文,了解地球

1课文从多方面介绍了地球。选自己喜欢的方面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学生阅读、批写)集体交流。

2教师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层次,知道课文分别从地球的颜色、地球的年龄、地球表面有大量的水、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来写的。

3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如,列数字:地球的年龄从数字上便于说明特征,就运用数字46亿年来说明地球年龄大;作比较:把地球表面水的面积与地球表面陆地的面积进行比较,说明地球表面有大量的水;举例子:将复杂的、抽象的地球自转现象,用具体、形象、易于理解的典型事例来说明,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理解;打比方:利用地球和陀螺这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地球绕着地轴不停自西向东地旋转的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五、精读课文,理清关系

文章最后一段和第一段有什么关系?

六、总结全文

正是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球是唯一的,我们的地球无可替代。

板书:

美丽的地球

地球

颜色

《我家的园子》教案之一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家的园子》教案之一”,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习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文章关键词句感受园子里动植物的灵性与活力,体会作者对园子的喜爱之情及对自由的向往。

4继续运用批注的方法学习课文。

教学重点

认写生字,在朗读中感受园子里动植物的灵性与活力。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感受作者对园子的喜爱之情及对自由的向往。

教学准备

教师:摘抄词句的小黑板或多媒体课件。

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动植物,课外搜集萧红的作品,选择性地阅读《呼兰河传》。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

1教师:同学们,你们家有花园吗?都种了些什么呀?那园子里会招来哪些小动物呢?

2这节课我们一起到一个园子里去看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说说我家的园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1)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事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来。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在不懂的地方打上问号。

(3)把你读后的感受和体会简单地批注在课文旁。

3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集体汇报。

(1)梳理难点。

如:谎花瓜果类等植物开的不结果实的花(鼓励学生通过查工具书解决);句子: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连大树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在进一步的学习中联系上下文理解。)

(2)理清脉络。

文章写了动物、太阳、天空和植物。动物漂亮可爱,太阳大而亮,天空又高又远,植物自由自在。

三、再读课文,读中悟情

1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说一说为什么喜欢它。

例句1: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抓住颜色、声音和形态来朗读。)

例句2:太阳的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亮得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连大树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前一句是排比句,后一句赋予了大树、土墙以生命,可联系下文的一切都活了!来理解作者对园子里的一切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例句3: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抓住活了、自由来谈自己的体会。)

2观看影像,教师配图朗读。

3自由练读,再次感受园子的自由和美好。

4师生配合朗读。教师引读: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学生接读:倭瓜愿意

5再读喜欢的句子。

四、积累摘抄

选择自己喜欢的词句抄一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