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第一节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27第一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第一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知识目标:
通过测量胸围差等,概述肺与外界气体发生交换的过程。
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生物学研究常用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定的创
新意识。
重点和难点: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教学内容的重组与加工:
本节教材中有一个实验:测量胸围差。这个实验的难度不大,但动作幅度比较大,如果在课堂中全班同学都来做,势必要影响到教学的正常进行,所以我把这个实验放到预习时完成。课上只选几名同学演示,再由同学们对其操作过程进行评价。随后大家交流各自的胸围差,并分析得出胸围差与哪些因素有关。
本节的演示实验(P、49)改成“建立呼吸模型,探究呼吸过程”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加深对呼吸过程的理解。
本节课还涉及到肺内气体气压变化的知识,这是与物理有关的部分,而初一还未开设物理课,如何把这部分知识很自然的交待给学生?我选择了注射器。
本节课的技能训练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也请几位同学上来演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一、问题引入
我们每个人都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的,这一声啼哭意味着呼吸的开始,而且从此每时每刻离不开呼吸,那么呼吸的主要器官是什么?(生:肺)有谁能告诉大家“肺”的位置?(学生描述)此时看P43插图,讲解略。你知道吗?在生活中,不管你们在忙什么,你的肺都在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每分钟大约16次。那么,外界气体究竟是怎样进出肺的呢?我们共同来探究: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二、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1、体验:大家来体验一把,双手放在胸部两侧,深深的吸一口气,有什么感受?(学生体会并描述)
2、评议:对学生描述作出评价,并简单讲解胸廓和肺。
3、感觉器官感受的现象一定准确吗?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证实呼吸时,胸廓确实发生了变化?(通过学生课前准备,三位男生演示测量胸围差,其他同学均要作出评价)
4、教师小结:胸围差大小因人而异,而且不能完全代表胸腔容积变化,请学生陈述理由。
5、进一步探究:①我们的体验,我们的数据都说明了呼吸伴随着胸廓扩大、缩小,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②是由于胸廓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因为吸气后使胸廓扩大?
6、请学生按课前布置,分小组建立呼吸模型,探究呼吸过程。
(材料:小气球、大气球、剪刀、线绳、塑料瓶)
7、学生观察模型,指出模型中代表胸腔、膈、肺的结构,并描述现象。
三、小结呼吸过程(写在黑板上)
肋间肌膈肌胸廓肺肺内压气体变化
吸气:收缩收缩扩大扩张下降外界气体进入肺
呼气:舒张舒张缩小回缩升高肺内气体向外排出
接下来,大家想一想哪些生活现象可以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释?
(联系生活,举例说明)
你们想知道一次深呼吸所能呼出的气体量吗?(即肺活量)
(有请三位女生演示,其他同学给以评价)
除此之外,你还有其他方法吗?(积极思考,以培养创新意识)
总结:外界气体进入肺以后,又怎样运到全身各细胞呢?下节课继续探究。
作业:随堂设计练习JAb88.CoM
延伸阅读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
学科
生物
授课年级
七年级
课型
新授
课题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教学目标
1.说出气体交换的原理
2.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3.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的好处。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难点:通过模拟实验,找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
之前我们学到了人体的呼吸系统,同学们还记得呼吸系统都有什么组成吗?由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谁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对!是肺。今天我们就重点了解一下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新授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两个方面。第一个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第二个,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我们先来看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我们说肺是主要的呼吸器官。那肺是什么样的呢,我们看,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肺从外界吸气进入肺中,呼气将肺中的气体呼入空气中
我们将双手放在胸腔上,做深呼吸感受一下胸廓的运动。胸廓有什么变化?好请坐,那同学们思考一下,是胸廓体积扩大,引起吸气,还是吸气引起胸廓体积扩大呢?我们来看一个模拟实验。我们之前学过模拟实验吗?对我们之前学的模拟口腔中馒头的变化。我们来看,这两个管模拟的是气管,瓶身的是胸廓,两个气球模拟的是肺,这个弧形的我们模拟的是膈肌。我们用手向下拉这个模拟的膈肌,我们看胸腔有什么变化?它的体积是不是增大了?现在咱们还没有学物理。我先告诉你们一个原理。体积增大他的压强会降低那么它的压强是不是小与外界空气的压强。这样外界的空气就会压入到胸廓内,我们从这个图直观的可以看到模拟的肺体积增大,说明吸入了气体。所以说是膈肌运动引起了吸气。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个过程。呼吸肌收缩引起胸廓横向扩张上下径增大。胸廓扩大,引起肺的扩张肺内气压下降,气体进肺。
我们再来看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我们打开课本儿看一下书上的45页的表格,同学们观察一下大气中的空气含量和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有什么区别?我们可以看到相对于大气中的含量呼出气体中氧气明显减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人在呼吸时主要吸收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那同学们想肺泡是什么呢?咱们说呼吸道由气管和支气管组成,各级支气管儿越分越细在最末端形成泡状结构。也就是肺泡同学们看书上47页的那副图片。看肺泡周围蓝色和红色的是什么?对,是毛细血管儿我们来画一下书上第二段的第二句话,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他非常的薄所以气体是不是可以很容易地通过。我们将这种通过的方式成为扩散。肺泡中氧的含量很高所以氧气从肺泡扩散到毛细血管儿中。毛细血管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很高,所以二氧化碳从毛细血管儿中扩散到肺泡中。
总结
好了,今天我们讲了两个知识点。第一个我们要记住膈肌收缩时胸廓体积扩大发生的是吸气。第二个肺泡中的氧气进入到血液中。血液中的氧气排入到肺泡中。
练习题课后题
作业练习册
备注
板书设计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肋间肌、膈肌收缩时---吸气
肋间肌、膈肌舒张时---呼气
二、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备课资料)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备课资料)”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一、吸入气、呼出气和肺泡气人体吸入的空气中,气体的种类很多,但主要的是氧(O2)、二氧化碳(CO2)、氮(N2)三种,具有生理作用的只有O2和CO2。N2所占的容积百分比虽然很大,但是由于它对人体既无用也无害,在讨论气体交换时可以暂不考虑。现将吸入气、呼出气和肺泡气中各种气体的容积百分比列表如下:
气体成分
吸入气
呼出气
肺泡气
O2
20.96
16.4
14.3
CO2
0.04
4.1
5.6
N2
79.00
79.5
80.1
合计
100.00
100.00
100.00从表中可以看出,由肺内呼出的气体,其种类与吸入的气体相同,但各种其他的容积百分比已经改变,主要是O2减少而CO2增加。存在与肺泡内的气体,其各种其他的容积百分比与呼出的气体不同,O2的百分比更少,而CO2更多。在吸入气体中,O2约占21%,而肺泡中的氧仅占14.3%,两者比较,表明已有6.7%的O2扩散入血液中,被组织细胞所利用。而在吸入的新鲜空气中,CO2的容积仅占气体总容积的万分之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在肺泡气中却占5.6%,这表明这些CO2完全是由组织细胞所产生的。N2在呼吸过程中原无增减,但表中三种情况下的N2百分比不同,这是由于受其他两种气体的百分比的影响,只是相对地起了变化,其绝对值并无变动。至于呼出气与肺泡气的不同,是由于每次呼出气中,开始的一部分是上次吸入的新鲜空气存留在呼吸道中的,因此这种不同,实际上是呼吸道内存留的气体和肺泡气混合的结果。
二、气体交换
气体在肺泡处的交换是通过肺泡和毛细血管壁进行的。气体在组织内的交换也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气体是怎样进行交换的呢?气体分子不论在气体状态或溶解在体液中,都在不断地运动,具有扩散性。一种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即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气体的浓度与压力有关,浓度高压力越大,浓度低压力越小。因此也可以说,气体是由压力高的地方向压力低的地方扩散的。气体在肺泡和在组织内的交换,都是通过这种扩散作用实现的。
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是以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种形式运输的。在正常氧分压条件下,以物理溶解形式运输的氧量是很少的。绝大部分的氧,先溶解于血浆,再扩散到红细胞内,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氧合血红蛋白后才进行运输的。氧的化学结合,就是指氧和血红蛋白结合。以物理溶解形式运输的二氧化碳也是很少的,大部分二氧化碳是靠化学结合进行运输的。二氧化碳化学结合的形式包括碳酸氢盐和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由二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而成)两种,其中以碳酸氢盐的形式为主。以碳酸氢盐的形式运输比较复杂,它包括许多化学反应,先简述如下。
当二氧化碳进入血液,扩散到红细胞里后,在红细胞中的碳酸酐酶的作用下,和水生成碳酸。碳酸解离成碳酸氢根离子和氢离子,当红细胞内的碳酸氢根离子浓度超过血浆中的碳酸氢根离子浓度时,碳酸氢根离子通过红细胞的膜进入血浆,与血浆中的钠离子结合成碳酸氢钠(属于碳酸氢盐)。二氧化碳在血液中主要是以这样的化学结合形成,即碳酸氢盐的形式进行运输的。
四、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比较多的二氧化碳(CO2)。人们向澄清的石灰水[Ca(OH)2]内吹气的时候,就会发生化学反应,使石灰水变浑浊,这是由于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的缘故。碳酸钙不溶于水,所以沉淀下来。
五、肺的通气量
肺内气体的容量随着呼吸深度而不同。正常人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约为500mL,称潮气量。如在平静吸气之后再继续用力吸气,直至不能再吸为止,这时所增添的吸入气量称为补吸气量,约为1500mL。如在平静呼气之后再继续用力呼气直至不能再呼为止,这时所增添的呼出气量,称为补呼气量,约为1500mL。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三者之和,即尽力吸气之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称为肺活量,约为3500mL。肺活量并不是肺能容纳的气体最大量,因为即使是尽最大力气呼出气体,肺内仍然存留一些气体不能呼出,这部分气体称为余气量,约为1500mL。肺活量和余气量之和称为肺的总容量,即在最大吸气完了时肺内气体的总容量。不只是连体的肺,其肺泡内总含有一定量的气体,即使是离体的完全坍陷的肺,肺泡中仍存留少量气体,永远不能排尽。这是因为,人出生经过第一次呼吸之后,肺中永远存留着气体,每次呼吸运动,只能把肺中气体更新一部分。
每分肺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称为肺的每分通气量。肺每分通气量等于潮气量与呼吸频率的乘积。成年人平静时的潮气量为500mL,每分呼吸16~18次,那么成年人在平静时的每分通气量为8~9mL。在从事剧烈运动和体力劳动的时候,潮气量和呼吸频率都会大大增加。每分最大通气量男子可达100~110mL,女子可达80mL。最大通气量反映单位时间内肺与外界的最大通气功能。
每次呼吸时吸入的气体并不能全部进入肺泡,其中有一部分气体停留在鼻腔、咽、喉、器官、支气管等处,不能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这部分气体的容积一般约为150。因此,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到肺泡的气体量只有350mL(500mL-150mL=350mL)。这是肺泡的一次通气量。肺泡每分通气量直接受呼吸频率和潮气量的影响,其中以潮气量的影响更大。例如潮气量为500而呼吸频率为每分16次的人,与潮气量为250mL而呼吸频率为每分32次的人比较,前者肺泡每分通气量等于(500mL-150mL )×16次,即5.6L;后者肺泡每分通气量等于(250mL-150mL)×32次,即3.2L。以上的例子表明,从气体交换的效率来看,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更为有效。在运动中,呼吸频率过高,呼吸深度表浅,往往是氧气供应不足的重要因素之一。
六、你会呼吸吗
长期端坐在办公室的“白领阶层”,习惯于“短暂呼吸”。因为他们长期正襟危坐,胸腔受到压迫,吸入的新鲜空气尚未深入肺叶下端时,便匆匆地呼气了。
专家们强调,正确的呼吸方法应是心平气和,于是较充足的氧气便有可能深入到肺叶的所有角落。此外,在安静时,每次呼气的时间,应是吸气时间的两倍。同时,尽量少用嘴,而多用鼻来呼吸。实际上,一旦你改变了错误的呼吸方式,许多常见疾病,如哮喘、支气管炎、高血压、心脏病、头痛病、忧郁症等症状,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减轻,甚至对一些无药可治的疾病,如慢性疲劳、月经紊乱及各种过敏反应,都会有一定疗效。
正确的呼吸还能调节情绪,当你与人争论而不高兴的时候,或正准备首次演讲和演出而感到很紧张的时候,或正设法解决一个难题而感到焦虑的时候,建议你停下来,做几次深呼吸,这样就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加体内供氧,增加肺活量,排出二氧化碳气体。这时,你就会感到松弛,不那么紧张了,你也不再皱眉头、发脾气了。
七、文明打喷嚏
“啊——嚏”,每个人都打过喷嚏,而且往往会感到痛快。打喷嚏是人体的一种天然防御机制,是呼吸道排斥异己的剧烈行为。当鼻腔黏膜受到辣味等的刺激时,这种刺激通过末梢神经传到大脑,于是自动作出反应,人们先深吸一口气,然后胸部猛烈收缩,肺里的气体急速有力地从气管经口鼻喷射出来,把刺鼻的气味赶跑。伤风感冒的时候,鼻腔里有大量病毒和病菌,这些病毒、病菌刺激鼻腔黏膜,于是接二连三地打喷嚏,这有助于清除鼻腔里的病菌。打喷嚏喷出空气速度可超过每小时100千米。一个喷嚏最远可喷至4米开外。感冒病人的一个喷嚏,通常一次能喷射出大量的病菌。所以千万不要冲着别人打喷嚏,应该用手帕轻轻捂住口鼻,防止把感冒传染给别人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气体交换的原理。
2、通过测量胸围差,该书费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3、通过资料分析等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测量胸围差,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能动手操作本节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一)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自己的胸围差,是学生能对自己的肺部呼吸功能有初步的了解,从而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有好处。
教学重点: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3、通过测定胸围差,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互助合作精神。
4、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观察、总结能力。
教学难点:
1、正确掌握测量胸围差的方法。
2、通过模拟实验,找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3、分析设计对照实验的目的。教学方法:实验法、综合法、讲解法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软尺、模型
教学过程: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让学生用手按住胸部两侧,深深吸气,在呼气,感觉胸廓变化?肋骨是怎样运动的?
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演示模型:膈肌的收缩、舒张使胸腔上、下径发生变化。
学生做深呼吸,说出自己的感觉,
学生参照课文中的实验方案,分组实验
1、你的胸围差明显吗?同年龄同性别的同学胸围差有差别吗?如果有原因是什么?
2、胸围差能完全代表胸腔容积吗?除胸廓前后径、座幽静的变化外,还可能有什么变化影响胸廓容积?
让学生说出肋间肌和膈肌是如何运动的?胸廓容积是如何变化的?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引导学生:走到饭店附近为什么就能闻到饭菜的香味呢?
教师及时点评,并展示挂图,引导学生说出氧气、二氧化碳的扩散过程。
根据学生回答引出气体扩散的原理。让学生带着问题分析资料:
1、甲、乙两瓶石灰水的混浊程度不同说明了什么?
2在实验装置中,为什么要设置甲瓶?
3、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环境中的气体有什么差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
学生总结
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
教师总结
对学生的表现给与评价和鼓励。
课堂练习:
1.测定胸围差时,被测者要自然站立,双手自然下垂,均匀呼吸,还要做到()
A不挺胸、不屏气B挺胸、不屏气C挺胸、屏气D不挺胸、屏气
2.氧气进入人体最终要到达A肺B血液C细胞D心脏
3.做人工呼吸进行口对口吹气时,每分钟吹气的次数应是()
A12~14次B16~18次C60~70次D100次以上
4.在学校体检中,强强同学的肺活量三次测试结果分别为3100毫升、3800毫升、
3600毫升。请问肺活量应是()A3100毫升B3500毫升C3600毫升D3800毫升
5.人在剧烈运动后,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气体中含量增加最多的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水蒸气
6.人在溺水时,受阻碍的生理活动是();煤气中毒时,受阻碍的生理活动是()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B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D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7.某夫妇被怀疑害死了一女婴,法医在鉴定时将死婴的肺部剪下一块,投入水中,结果肺部下沉,法医判断婴儿为产前死亡,这对夫妇无罪。法医判定的理由是()
A肺泡内充满了痰液B肺会吸水呈海绵状C肺泡充满了血液D肺未吸入空气呈实体状
8.适应于肺泡与外界空气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是()
A鼻腔内有鼻毛B气管、支气管都有软骨支架
C肺泡壁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D肺泡外保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9.体育课进行100米赛跑后,同学们出现的现象是()
A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不变B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增加
C呼吸比较深,呼吸频率不变D呼吸比较浅,呼吸频率增加
作业:书51页练习题1、2。
板书设计: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肋间肌→收缩→胸腔容积扩大→肺扩大→吸气
肺内压缩小
膈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肺缩小
肺内压扩大→呼气
气体交换的原理: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血液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组织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