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幼儿园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25第四节《声音的特性》教案。
第四节《声音的特性》教案
(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对《声音的特性》的教学,本教材和课程标准与老教材和教学大纲有很大的不同:内容上,增加了“超声波和次声波”、“观察不同声波的波形”以及“想想议议”、“科学世界”等联系实际的知识与问题;方法上,将“音调和响度各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演示实验,改为“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和“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两个探究实验;要求上,由“常识性了解”,提高为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生活和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可见,教材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际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应用物理规律解释简单现象的能力。
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研究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指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分析论证和交流评估,学习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教材中,对“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和“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两个问题的探究,只各安排了一个实验,略显论证不够充分。我把老教材的演示实验移置过来,改为学生的探究实验,既能使论证更有力,又能提高学生探究实验的设计能力。音色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易感知,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体验。我设计了游戏:用不同的乐器都演奏C调的“1”和“3”,让学生闭上眼睛,只用耳朵听,辨别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游戏活动使学生切实感悟到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便是音调相同、响度也相同,声音还是有区别,有各自的特色。进而,认识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依据也就很自然了。在联系实践,了解应用方面,通过设计两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听得见蚊子嗡嗡叫却听不到蝴蝶的声音”、“对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你了解多少?”,让学生阅读课文、充分讨论交流、发表见解。这样处理,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又能引导学生注意关注身边的物理、关注科学技术的应用,还能增强学生与人合作、发表见解的意识和愿望。
另外,观察不同声音的波形,教材是分几次观察的。我把不同音调、不同响度、不同音色声音的波形集中在同一时段观察,既能使操作方便、省时,又便于学生观察、比较,还便于教学进程的发展、升华。由于本节课的设计重在加强探究、讨论、交流,用时较多,第23页的想想议议和科学世界就留给学生课后解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②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③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学习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②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具体问题;
③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初步的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身边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究活动。
②有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愿望,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③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研究乐音的音调和响度各与什么因素有关;
(2)学习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难点:感知乐音的音色,理解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
教学资源
(1)分组探究实验器材:钢尺、橡皮筋、固定橡皮筋的底座(间距可调)、硬塑料片、齿的疏密明显不同的两把木梳
(2)演示实验器材:自制“水瓶琴”、木尺、铁架台、细线悬吊的乒乓球、固有频率不同的音叉两个、音叉锤、示波器、话筒
(3)部分学生备的乐器:口琴、小提琴两把、长笛、手风琴、萨克斯管等
(4)多媒体显示屏及反馈练习
板书设计(多媒体显示)
三、声音的特性
含义
决定因素
相关问题
音调
声音的高低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
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单位:赫兹(HZ)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20HZ-20000HZ
超声波与次声波
响度
声音的大小
发声体振动的振幅
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
音色
声音的特色
发声体本身的材料、结构
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依据。
课堂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及主要语言
学生活动
说明
导入新课
复习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敲击“水瓶琴”发出音调不同和响度不同的声音。由此引出声音有不同的性质特点,而导入新课。
进行新课
一、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
引导学生从声音的产生认识到声音的性质特点应与发声体的振动情况有关,并根据已有的经验对音调的高低会与振动的什么因素有关作出猜想。
让学生利用桌面上提供的一些器材设计实验,使物体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仔细观察物体发声时的振动情况有什么不同,验证自己的猜想。
鼓励学生交流探究实验的方案和结果,引导全班学生对结果进行评估。
引导学生归纳实验探究结果,判断实验结果是否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提出问题:蝴蝶飞去飞来,靠的是翅膀的振动,蚊子也是,可为什么我们听得到蚊子的嗡嗡声,却听不见蝴蝶的声音呢?
给出蝴蝶和蚊子翅膀每秒振动的次数,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20页,达到正确解答上述问题。
引导学生交流:阅读课文第20页还了解到什么?对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了解多少?
二、响度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引导学生分析前阶段的探究实验中,是否也发现了能说明响度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一些现象和事实?交流实验现象和判断结果。
对学生实验认真,观察仔细,的科学态度给予赞赏。
演示课本P21、图1.3-4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情况下音叉发声的响度和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归纳探究结果。判断探究结果是否证实了先前的猜想。
三、音色
组织学生做游戏。请几位同学分别用不同的乐器都演奏C调的“1”和“3”,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只用耳朵听,看能否辨别出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夸学生辨别准确。)
提出问题:你是怎么辨别不同的发声体的。
教师归纳: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依据。鼓励学生列举自己熟知的凭音色辨别不同发声体的事例。
用示波器分别显示音叉发出的不同音调、不同响度的声音信号波形以及不同乐器用相同的音量都发C调的“1”的声音信号波形。指导学生观察比较波形的不同特征。
用示波器观察学生(男女各一)说“我喜欢物理”的声音信号波形。
归纳小结
1、学生小结。
2、课堂练习反馈。
3、组织学生演奏、欣赏乐曲《欢乐颂》。
布置作业
举手回答
加深对声音的不同性质特点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回想所听到过的高低不同的声音及发声体相应的振动情况。猜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明确实验目的,两人一组合作进行探究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作出判断。
学生举手答问,其他学生讨论、再验证、评估。
举手发言。
学生交流猜测。
自学并积极思考,相互交流,讨论、作答。
积极举手回答,汇报自学成果。展现自己的科学素养。
学生分组讨论、再实验,并举手作答,其他学生评估。
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积极举手作答。
积极参与做游戏,判断每次发声的乐器是什么乐器,集体回答。
举手回答
分组讨论,踊跃举手作答。
观察比较不同声音的波形,集体回答判断结果。
积极参与活动,认真观察比较波形的不同。
创设情境,让学生对声音的不同特性产生研究的兴趣。
尝试根据已有经验和知识对问题的结果提出猜想。
尝试设计科学探究的方法,选择所需的器材。体会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整理信息。
培养交流合作和初步的评估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用学生熟知的现象提出问题,教育学生观察生活、服务生活。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指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自然现象。
培养归纳概括能力。检查学生平时搜集资料、对技术应用的关注情况。
及时给予鼓励,益于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从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能力。
形式多样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培养学生发现身边的物理,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
利于形象深刻地理解声波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能增强学生对乐音特性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案例(声音的特性):
一、引入新课:
师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靠什么传播?
生答:声音是由于发声体的振动而产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师:出示一些装有不同水量的啤酒瓶,敲击它们会发出声音。
师问:啤酒瓶发出的声音相同吗?听起来有什么不同?
(敲击啤酒瓶发出“1,2,3,4,5,6,7,i”的声音,让学生仔细听并讨论后再回答。)
生答:不同啤酒瓶发声的高、低不同。
(同上法,轻敲啤酒瓶发声。)
师问:这次啤酒瓶发出的声音与上次的有什么不同?
生答:比上次的声音小。
师:声音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声音有高低之分,有大小之别,还有不同的特色。人们用音调、响度和音色来分别描述声音的这些不同性质。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声音的这些性质。
板书:三、声音的特性
二、教授:
师问:声音是由于发声体的振动而产生,声音的性质特点应与发声体的振动情况有关。那么,音调的高低是与发声体振动的什么因素有关呢?
(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所听到的声音的高低、所看到的发声体的振动情况,作出猜想,并给一定的时间讨论)
生甲答:音调的高低可能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因为小提琴发出高音的弦振动得比较快。
生乙答:唱歌发高音时,声带振动也比较快。所以音调的高低应该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
(学生的猜想可能是多种多样,甚至有错误的,但没关系,学生可以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也需要用实验事实来纠正自己的错误。教师就是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作出设想,勤于探索实践的精神。)
师:同学们可以利用桌面上提供的一些器材设计实验,让物体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仔细观察物体发声时的振动情况有什么不同,验证自己的猜想。然后,说说你的实验方法和结论,供大家讨论交流。
生甲答:我们用硬塑料片拨动疏密不同的木梳齿,拨动密齿时,塑料片振动快,发声音调高。
生乙答:我们把橡皮筋拉紧后拨动它,发现橡皮筋被拉得越细时,振动越快,发声音调越高。
生丙答:我们按书上的方法,把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发现钢尺伸出桌边较长时,振动较快,发声音调较高。
(教师和学生对不同的方法和结论共同讨论、评判、再验证,达成共识,得出较科学的结论。)
师问:通过以上研究,哪位同学能概括得出的结论?
生丁答: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物体振动得快,发声音调高,振动得慢,发声音调就低。
师:物理学里,用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发声体振动快的,频率大,音调高;振动慢的,频率小,音调低。所以,频率的大小决定音调的高低。
师问:我们知道蝴蝶飞去飞来,靠的是翅膀的振动,蚊子也是,但我们听得到蚊子的嗡嗡声,却听不见蝴蝶的声音,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稍停、让学生猜测、交流,更多的学生会不知其解。)
师:我给大家提供一组数据:蝴蝶翅膀每秒振动5-6次,蚊子翅膀每秒振动500-600次。为解答这一问题,同学们还需要了解:什么叫频率?它的单位是什么?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有多大?请阅读课本第20页的内容,看谁能尽快完整地回答。
(学生阅读并交流。)
生答:因为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蝴蝶翅膀每秒振动5-6次,频率低于人的听觉范围,所以人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声。而蚊子翅膀每秒振动500-600次,振动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内,人能听到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
师:回答的很好,我们向他表示祝贺。
师问: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第20页还了解到什么?
生甲: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生乙:动物的发声频率范围不同。如猫和狗发声频率较低,在人的听觉范围内,人能听见;而蝙蝠和海豚的发声频率很高,可以发出人听不到的超声波。
生丙: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也不同,有的对低频声波反应灵敏,有的对高频声波反应灵敏。大象就是对低频声波反应灵敏,使用次声波交流的。
师:很好。次声波和超声波有哪些应用,你了解吗?
生甲答:人们可以通过探测地震、台风、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发生前辐射出的次声波,来预测、预报它发生,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生乙答:医学上可以利用超声波进行诊断和治疗。如B超检测、超声碎石等。
(学生积极举手,发言踊跃。)
师:超声波和次声波在医疗技术、工业生产以及各种探测等诸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同学们课后可以进一步收集资料并撰写小论文发表、交流。
师问:在研究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探究实验中,你是否在不经意中也发现了一些现象和事实,能说明声音的大小——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生甲答:我们拨动橡皮筋发声时,发现拨动的幅度越大,橡皮筋发声的响度越大。说明响度大小应该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生乙答:我们把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边一定长度,用不同的力拨动钢尺,发现钢尺振动幅度较大时,发声的响度较大。
师:同学们的确是实验认真,观察仔细,有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请同学们再观察一个实验: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悬吊着的乒乓球,比较轻敲和重敲音叉两种情况下,音叉发声的响度和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教师演示实验。实验条件许可,也可让学生分组实验探究。)
生答:重敲时,音叉发声响度大,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大,表明音叉振动的幅度大。
师问:分析以上各实验现象,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生答:上述各实验说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师: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可见,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游戏。我请几位同学分别用不同的乐器都演奏C调的“1”和“3”,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只用耳朵听,看能否辨别出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好吗?
(事先请几位同学准备好口琴、小提琴、笛子、萨克斯管等,有三、四样最好。学生几乎都能靠听声音,辨别出各种乐器。)
师问:(非常惊奇地)你们怎么辨别得如此准确?是怎么辨别的?
生答:不同物体发声有不同的特色,只要你曾经听过这些物体发出的声音,知道它的声音特色,再次听到时就能辨别出来。
师:对,说得好。由于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特色,也就是声音的音色不同。人们通过听声音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就是靠音色来辨别的。
师问:哪位同学能举出人们凭音色来辨别不同发声体的事例?
生甲答:铁路工人检查火车机械部件是否有裂缝,总是用铁锤敲几下,就是靠听机械部件发声的音色来辨别的。
生乙答:同班同学,我们未见其人,只闻其声,就能辩知是谁,也是靠辨别声音的音色。
师:以上事实告诉我们,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是除了音调、响度外,声音的又一重要特性。
师:为了让同学们对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有更形象、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我们把不同的声音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上,可以观察到不同声音的波形不同,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比较波形的特征。
(教师先后输入音调不同的音叉声音信号、响度不同的音叉声音信号、不同乐器用相同的音量都发C调的“1”的声音信号,让学生观察示波器的波形。由于第一次使用示波器,需要教师简单说明和引导。)
生甲答:音叉发声的音调不同时,波形的疏密不同,音调高的,波形密。
生乙答:音叉发声的响度不同时,波形的幅度不同,响度大的,波形幅度大。
生丙答:不同乐器用相同的音量都发C调的“1”音时,声音的响度和音调都基本相同,观察到各组波形的幅度和疏密就基本相同,但由于发声体不同,发声的音色不同,观察到波形上附加的小振动不同。
师:也就是说,声音的响度大小,可以比较波形的幅度;声音的音调高低,可以比较波形的疏密;声音的音色特征,可以看波形的附加小振动。
(可让同学看课本第22页的波形图。)
师问:有谁想看看自己声音信号的波形特征?
(学生举手踊跃,争着观察自己的声音信号波形。)
师:请两位同学(男女各一)上讲台,用话筒说“我喜欢物理!”。
(学生观察波形特征。)
三、小结巩固:
师问:同学们学习物理真的有趣有用,对吗?这节课学习至此,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甲答:我懂得了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大特性。
生乙答:我还知道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
生丙答:我学会了靠音色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生丁答:我觉得发现问题,进行探究实验,是学习物理知识的一种科学、有效、有趣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解答下面几个问题,检查自己是否掌握了本节主要内容。
(学生集体解答巩固练习,教师及时反馈评价。)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小!同学们,乐音是美妙的,生活是美好的,我们请备有乐器的同学为大家同奏一曲《欢乐颂》。
(全班同学热烈鼓掌,在欢乐、优美的音乐中结束新课。)
四、布置作业:
1、阅读科学世界《乐音和乐器》。
2、做课本第23页“想想议议”。
延伸阅读
第四节力
第四节力
从容说课
“力”这个字学生非常熟悉,用得很广泛,用在不同的地方含义也不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要使学生明确物理学中所讲的力的含义.
因为力的概念对初学者来说比较抽象,因此教材以学生熟悉的体育项目为基础并通过“想想做做”让学生从感觉力的作用效果入手,通过探究活动得到“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结论.
本节课的难点是对力的概念的理解.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正确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得到学生容易理解的结论,难点就能突破.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探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具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实践和探究,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
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探究.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力的概念.
教学方法
实验法:通过学生实验观察物体运动状态及形状的改变,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探究法:通过学生积极的探究活动,得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结论.
教具准备
磁铁、小铁球、铁块、小车两辆、旱冰鞋、弹簧、钢尺(或钢锯片)、投影仪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用投影仪投影放大“力”字.
[师]请同学们用“力”字组词.
[生]力量、力气、能力、药力……
[生]理解力、战斗力……
[生]力不从心、力所能及、身体力行、身强力壮、力争上游、四肢无力……
[师]“力”这个字大家太熟悉了,在同学们说出的这么多“力”中,力的含义各不相同.在物理学中,“力”又是什么呢?同学们先来试试力能干什么.
二、新课教学
1.力的作用效果
[想想做做]
请三位同学分别拿着弹簧、钢尺(或钢锯条)、已充气的气球向同学们展示.
[师]请三位同学分别用力拉弹簧、弯钢尺、压气球,同学们仔细观察,说出你观察到的现象.
[生]用力的时候,弹簧被拉长、气球被压扁、钢尺也由直变弯了.
[师]短变长、圆变扁、直变弯,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生]它们的样子都和原来不一样了.
[生]它们的形状都发生了改变.
[师]物体形状的改变我们称之为形变.形变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是力,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师]同学们接着来做一个好玩的游戏.同桌的两位同学为一个小组,每组一个小铁球、一块磁铁.将小铁球放在桌子上,手拿着磁铁慢慢向小铁球靠近但不要接触,观察发生的现象.
[生]小铁球原来是静止的,当磁铁慢慢靠近时,到了一定距离,小铁球就会运动起来,向磁铁靠近.
[生]小铁球向磁铁靠近时,如果让磁铁慢慢离开小铁球,小铁球还会跟着磁铁跑.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现在请大家接着用文具盒和书做成一个斜面,按教材P31图11.4-1所示,让小铁球从斜面滚下,观察小铁球的运动情况.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给予必要的指导)
[生]让小铁球从斜面上滚下时,小铁球做的是直线运动,如果在和它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上磁铁,小铁球的运动方向就会向磁铁的方向弯曲.
[生]小铁球不仅运动方向改变了,我们这一组的小铁球运动方向改变后还停在了磁铁旁边,静止了.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请同学们讨论.
[生]磁铁就是吸铁石,它对小铁球有吸引力,所以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就是“力”.
[师]大家觉得这样的分析有道理吗?能不能从另一个方面去验证?
(同学们思考、讨论、试验)
[生]我们用铅笔或钢笔慢慢靠近静止在桌面上的小铁球时,小铁球就不会产生像原来那样的运动,因此,我们认为刚才那位同学的分析是对的,就是因为磁铁对小铁球有力的作用.
[师]由磁铁使小铁球运动,大家说力能干什么?
[生]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也可以使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还可以使运动的物体停止运动.
[师]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如果一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其速度是多少?
[生]物体静止时的(相对)速度是零.
[生]也可以说静止是(相对)速度为零的运动,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师]因此,无论物体是从静止到运动,还是从运动到静止,或者是运动的快慢和方向发生了改变,我们都可以认为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由磁铁使小铁球的运动,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同学们一起说)
[生]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师]总结同学们的实验,结合P31图11.4-2,大家说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呢?
[生]力的作用效果:一是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二是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师]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ewton),简称为牛,符号是N.1N是多大的力呢?
[投影]
·托起一个苹果的力大约是1N.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
·一个质量是4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N.
·一般人右手的最大握力大约是560N,左手的大约是430N.
·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约是400N,女子大约是390N.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起你们面前的橡皮筋或弹簧,先轻轻地拉,然后慢慢加力,注意不要拉断了.在拉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弹簧或橡皮筋的变化.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吗?
[生]用的力越大,弹簧或橡皮筋被拉得越长,形变越明显.
[生]这说明了力的大小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师]讲得非常好.同学们拿着弹簧如果不是拉,而是压,会怎么样?同学们试试.
[生]压弹簧时,弹簧缩短了.
[师]用弹簧实验时,拉——长,压——短.还有类似的例子吗?
[生]刚才用磁铁和小铁球实验时,磁铁从右端靠近小铁球,球就向右运动;磁铁从左端靠近小铁球时,球就向左运动.
[生]我们教室的门,向里拉是开了,向外推是关了.
[师]长短、左右、开关,力产生的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生]因为力的方向不同,所以产生的结果不同,说明力的方向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师]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把教室的门打开(或关上),手的位置先从门把手开始逐渐向转轴靠近,重复几次.(靠窗户的同学可以开关窗户)向大家说说你的感觉.
[生]越靠近转轴的地方门越不容易开(关),用同样大小的力,在门把手的地方开(关)门最容易.
[师]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生]同样大的力作用在门上,产生了不同的效果,是因为手作用在门上的位置不同,说明了力的作用点(的位置)也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生]这下我还明白了门把手为什么装在现在那个地方了.
[师]同学们还能举出生活中力的作用点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例子吗?
[生]用扳手拧螺母的时候,手一般握在把的末端,这样比较省力.
[生]足球运动员头球攻门时,头顶在球的不同位置,球走的弧线也不同,破门的效果也就不同.
[师]经过同学们的实验,大家知道了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因此就把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请同学们看书P32最下面及P33上面一段文字,了解怎样表示力的三要素,并表示出老师水平向右推课桌的力的三要素.
(同学们看书、作图,教师巡视指导,选择两名同学将教师推课桌的力的三要素画在黑板上)
[师]结合学生画在黑板上的图说明,像同学们这样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的图叫力的示意图.大家能总结出画力的示意图的一般步骤吗?
[生]要先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起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末端标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时,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
[师]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生]作力的示意图时,不需要画出物体,一般是画一个方框来代替物体,这样省事.
[生]力的作用点可以用线段的起点表示,也可以用终点来表示.
[师]还有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
[投影]
练习:画出下列力的示意图.
①沿水平方向向右拉物体A的拉力.
②沿竖直方向向下压物体B的压力.
③水平地面上的小车受到水平向左20N的拉力和水平向右25N的拉力.
学生练习,三名同学分别板演三题.练习结束后教师点评.
[师]第①题的力的作用点画在了线段的起点,第②题的力的作用点在线段的终点,第③题有两个力作用在小车上,两个力的作用点就可以画在一点上,并且用数值和单位表示出了力的大小.为三名同学的出色表现,大家鼓掌(击掌)祝贺.
[师]同学们刚才在鼓掌(击掌)的时候,你的手有感觉吗?
(同学们可能会觉得这样的问题很奇怪,接着有人会再拍手感觉一下,最后同学们会肯定地回答:有)
[师]有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
[生]轻拍的时候,两只手接触时感觉到了有障碍;用力拍的时候,手就感觉到有点疼.
[生]我认为手感觉到疼,是因为手受到了力的作用.
[师]哪只手(或谁的手)疼,谁的手受到了力呢?
[探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师]同学们再用手用力拍一下桌子,看有什么感觉?
[生]很疼.
[师]你们用手拍桌子,是谁对谁有力的作用呢?
[生]是我们的手对桌子有力的作用,是桌子受到了力.
[师]桌子受到了力应该桌子疼,你们的手为什么会疼呢?(提出问题)
[生]手是被桌子碰疼了.
[生]是不是手在拍桌子,对桌子有作用力的同时,桌子对手也有作用力!(猜想与假设)
[师]同学们可以分成几个小组自己验证一下,然后交流你们的感想.
(同学们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同学们的讨论)
第一组:我们已经知道磁铁对铁块肯定有力的作用,还需要知道铁块对磁铁有没有力的作用.因此,我们选择了一块磁铁、和磁铁外形相同的长方体铁块、两辆小车.(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实验1:将磁铁放在小车上,手拿铁块慢慢靠近,当近到一定距离时,载着磁铁的小车运动起来.如慢慢移开铁块,载着磁铁的小车还会随着铁块一起运动.
实验2:将磁铁和铁块分别放在两辆小车上,让它们慢慢靠近,靠近到一定距离时,两辆车会自动地一起运动起来,最后靠在一起.(进行实验)
从实验现象看到载着磁铁静止不动的小车,当铁块靠近它时,就会运动起来,说明磁铁也受到了铁块对它的作用力.(分析与论证)
第二组:穿着旱冰鞋的两名同学面对面站在一起,甲用力推乙时.甲乙两同学同时向后运动.甲用力推乙时,给乙一个作用力,同时甲也产生了向后的运动,说明甲也受到了乙对他的作用力.
第三组:用手用力提起装满水的水桶,手对水桶有向上的作用力,同时人会感觉到手被向下拉,说明手对桶有向上的作用力的同时,桶对手也有向下的作用力.(评估和交流)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式通过实验探究证实了自己的想法.总结各组同学的实验,我们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呢?
[生]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
[生]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师]一个物体受到了力,肯定有另一个物体施加这个力.受到力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受力物体,施加这个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
[投影]
练习:分析下面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①人推车.
②马拉犁.
③磁铁吸引铁钉.
④推土机推土.
⑤起重机吊起货物.
[生]人、马、磁铁、推土机、起重机是施力物体;车、犁、铁钉、土、货物是受力物体.
[生]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师]所以我们不能离开力去讨论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也不能离开物体去讨论力.有时为讨论问题方便,只说物体受到了力而没有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是一定存在的.
[师]现在同学们能不能说说物理学中的力是什么?
[生]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或者说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师]回答得非常好.请同学们一起小结本节内容.
三、小结
本节我们学习了有关力的知识:
1.初步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一是使物体发生形变;二是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3.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可以用力的示意图直观地表示出力的三要素.
四、动手动脑学物理
1.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例子很多,应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实践,例如:让同学用食指和拇指捏住教学用的刻度尺,使尺面沿水平方向提起来.第一次捏在尺的一端,第二次捏在尺的中间,比较其难易程度(作用点不同,作用效果不同).打乒乓球时,可以打出不同旋转、不同弧线和不同角度的球,这主要与击球点(作用点)和对球施力的方向有关,要打出不同速度的球,主要与对球施力的大小有关.
2.脚;脚.
3.手对桌子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桌子对手的作用力.
4.略.
5.被马拉动的车辆不仅受到马的拉力,还受重力、支持力,
甚至还有摩擦力,如果要求画出被马拉动的车辆受到的拉力,
只画一个拉力即可.题目要求用示意图表示被马拉动的车辆受
到的力,则车辆所受的全部力都要表示出来,如右图.
五、板书设计
第四节功率
第四节功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功率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⑴力学里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是什么?计算功的公式和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什么?
⑵在建筑工地上要把1000块大理石板送到20米高处,已知每块大理石板重50牛,用起重机可以在2分钟内将大理石板一次全部送到20米高处。如果用一个工人来背,把这些大理石板送到20米高处所用的时间是20小时,试求用这两种方法,把大理石板全部运送到20米高处,起重机和工人各做了多少功?
解答:起重机吊送大理石板所做的功
W1=F1s=Gh=50×1000牛×20米=1.0×106焦,
工人背运大理石板所做的功
W2=F2s=Gh=50×1000牛×20米=1.0×106焦。
二、进行新课
㈠引入
把1000块大理石板送到20米高处,起重机和工人做的功是相等的。但是,在做相等的功时,起重机比工人做功快。做功不但有个多少的问题,还有一个快慢的问题。在物理学里用功率这个物理量来描述物体做功的快慢。
板书:功率
1.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㈡功率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提问:如果起重机和工人做的功不同,做功用的时间也不同,如何比较它们做功的快慢?比较它们的功率大小呢?
启发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我们已经学过,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我们用单位时间里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表示运动的快慢,与此类似,做功的快慢是用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来表示的。
板书:2.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提问:如果起重机在2分钟里完成l.0×106焦的功,它的功率如何计算?要求学生答出:
教师给出功率公式和单位,边讲边板书:
4.单位:瓦特(国际单位制)
1瓦特=1焦/秒,1千瓦=1000瓦特。
参阅课本,对功率的单位形成具体观念。
㈢功率是机器的主要技术性能之一,简要说明选购机器考虑它的功率时要从实际出发。
㈣例题:课本例题。教师要把此题分解为几个问题逐个提出,由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自己演算,要求解题规范化。
学生解答完以后教师讲评。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P141—4
五、教后记:
第四节学案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有哪些好的范文适合教案课件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第四节学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第四节学案单元基本知识
语言结构
what,where引导的特殊疑问句
want,work的一般现在时用法
肯定与否定陈述
重点词汇
Doctor,actor,reporter,policeofficer,waiter,bankclerk,salesassistant,student,dangerous,fun,exciting,difficult,boring,interesting,thief,station,magazine,newspaper,possible,alotof,goout,assoonaspossible
重点句型
Whatdoeshedo?
He’sawaiter.
Whatdoyouwanttobe?
Iwanttobeanactor.
Wheredoesshework?
Sheworksatabank.
Myworkisinterestingbutkindofdangerous.知识点拨
1.Whatdoyoudo?
Whatdoeshe/shedo?
Whatdo/does…do?
常用来询问某人干什么工作.疑问词用do,助动词应根据人称和数的变化而变化.第三人称单数助动词应用does;其他人称助动词用do.回答时可直接说出干什么职业或工作.
2.Whatdoyouwanttobe?
Whatdoeshe/shewanttobe?
Whatdo/does…wanttobe?常用来询问某人想干什么工作.
相关资料
衣领工人
白领工人---white-collarworker
蓝领工人---blue-collarworker
粉领工人---pink-collarworker
金领工人---gold-collarworker第四单元测试题(100分)
一、词汇(20分)
A)根据句意及中文提示填词。
1.Wewanta__________(图书管理员).
2.Sheisafamous__________(体育教练).
3.Pleasecallus____________________(尽快地).
4.Theoldmanhas_______________(许多)money.
5.Weallliketoreadthe__________(晚报).
B)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6.Theyare_____(wait).Theirjobsarehard.
7.Myfather’sjobisvery_____(danger).
8.Ilikewriting_____(story)foramagazine?
9.Thelittledogisvery_____(friend).
10.Doyouwant_____(work)foramagazine?
二、单项选择(20分)
()1.—Where_____Jimstudy?
—He_____inNo.1middleschool.
A.is...study’sB.do...studyC.doesstudiesD.doesstudying
()2.billdoesn’tlikecooking_____cleaning.
A.AndB.orC.butD.so
()3.whatdoesyourfatherdo?
__________?
A.HeworksonafarmB.Heisworkingnow
C.HeworksinahospitalD.Heisawriter.
()4.Look!They_____hard_____thefarm.
A.Work...inB.working...onC.isworking...atD.areworking...on
()5.TheChinesepeople_____hardworking.Ilike_____.
A.is...itB.is...himC.are...theyD.are...them
()6.Thieves_____policeofficers.
A.AfraidofB.beafraidofC.areafraidofD.isafraidof
()7.thereare_____teachersintheirschool.
A.twohundredsandfortysixB.twohundredfortysix
C.twohundredandforty-sixD.twohundredsandforty-six
()8.doesshelikeapplesorbananas?
__________?
A.Yes,shedoesB.No,shedoesn’tC.Shelikesbananas
D.Applesandbananas
()9.helikes_____and_____.
A.singing...danceB.sing...dancing
C.tosing...dancingD.singing...dancing
()10.—_____arethestudentsplayingbasketball?
—Theyareplayingbasketballontheplayground.
A.WhatB.WhereC.HowD.Why
三、完成对话(20分)
A:Hello,Mr.white,wheredoyou__(1)__from?
B:I__(2)___(3)__America.
A:Areyouateacher?
B:Yes,I__(4)__.
A:__(5)__doyouwork?
B:Iworkinamiddleschool.
A:__(6)_youlikeworking__(7)__china?
B:Yes,I__(8)__.
A:__(9)__doyoulike__(10)__china?
B:Thepeopleandthefood.
四、完型填空(20分)
Alice__1__fromEngland.She__2__English.Herfather__3__workinchina.Sonowshe__4__inchina,she__5__chinaverymuch.TheChinesepeople__6__veryfriendlytoher.
Now,she__7__toschoolfivedaysaweek.She__8__herclassmatesEnglishandtheyteachherChinese.She__9__Chineseisveryhard.ButshelikesChineseverymuch.She__10__speakalittleChinesenow.
()1.A.comeB.isC.goD.want
()2.A.teachesB.studiesC.speaksD.likes
()3.A.findsB.doesC.thinksD.knows
()4.A.comesB.playsC.goesD.is
()5.A.likesB.wantsC.wouldlikeD.helps
()6.A.isB.areC.doD.look
()7.A.studiesB.goesC.worksD.stays
()8.A.givesB.readsC.helpsD.teaches
()9.A.thinksB.wantsC.listenstoD.catches
()10.A.can’tB.canC.mustD.would
五、阅读理解(10分)
Mr.GreenisfromEngland.Heandhiswifeareteachers,theytechEnglishinshanghai.Theyhaveasonandadaughter.TheirnamesarejackandMary.Jackisten.heisastudentinaschool.ButMaryisn’tastudentinaschool.Sheisonlyfive.Theyhavetwobikesandacar.Onebikeissmall,theotherisbig.Thebigoneisforjack,andthesmalloneisforMary.Mr.andMrs.Greengotoworkintheircar.Theydon’tliketostayathomeonSaturdaysandSundays.Theysometimesgotothepark.Sometimestheygototheirfriends’home.TheyhavealotoffriendsinChina.
()1.thegreenfamilyisin_____now.
A.EnglandB.ChinaC.theUSA
()2.thegreensteach_____inchina.
A.EnglishB.ChineseC.Japanese
()3.Thesmallbikeis_____.
A.Mr.Green’sB.jack’sC.Mary’s
()4.Thegreensgotowork_____.
A.OntheirbikesB.intheircarC.onfoot
()5.theydon’tliketostayathome_____.
A.OnSundaysB.onFridaysC.onweekdays
六、书面表达(10分)
写一篇招聘教师的广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一、A)1.libraryassistant2.sportscoach3.assoonaspossible
4.alotof5.eveningnewspapers
B)6.waiters7.dangerous8.stories9.friendly10.towork
二、1.C2.B3.D4.D5.D
6.C7.C8.C9.D10.B
三、(1)come(2)come(3)from(4)am(5)Where(6)Do(7)in(8)do(9)What(10)about
四、1.B2.C3.A4.D5.A6.B7.B8.D9.A10.B
五、1.B2.A3.C4.B5.A
六、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