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五年级语文上册孔子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25

五年级语文上册孔子教案。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信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仲、儒、蔡、祭祀”;会写“仲、育、儒、仁、核、怨、粮、祭祀;”理解“教育、儒家、核心、抱怨、祭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已及人”等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以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重要地位。

课前准备:学生可从不同途径,网上、书籍、向家长了解等方式了解孔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近来央视百家讲坛,于丹教授在为我们解读《论语》,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于丹教授说,《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其实《论语》在古代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是一部传世的经典,二千多年来它一直影着中国人的思想。

你们知道《论语》的作者是谁吗?(孔子)

2、课前,同学们都从不同途径了解孔子,请大家初步交流一下。

(学生可从孔子的生平、着作、言论、小故事等方面去谈)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全文,教师提醒读准生字音,看清字形。

2、指名学生依次朗读各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点朗读情况,注意正音。

三、交流预习成果

1、学生交流易读错的字音,和易错的笔画

读音:如仲(zhng)儒(rú)祀(sì)

笔画:如怨(夕)祭(夕)祀(巳)

2、需了解的词意

儒家: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学说内容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它的经典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最高教条,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也为后代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仁:古代儒家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相互亲爱。

隐晦:不明显,不容易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四、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结构)

一)、(1、2)孔子的生平。

二)(3-8)讲述孔子的几个故事。

2、默读1、2自然段,思考:为什么称孔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分页标题#e#

(指导学生一边默读思考,一边画下关键的词句)

要点:(1)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家学说,教导人们怎么为人处世。因此,人们称他为圣人。

(2)流传于世的一部《论语》,其中许多思想,可让人终生奉行,而且沿用至今。

点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联系这句话的意思,举举生活中的实例,想想,孔子是在教导我们做什么样的人?

师总结:人要学会关爱别人,这就是儒家理论中最核心,最精髓的东西“忠、恕”,——宽容。

第二课时

一、整体入手,回顾全文

1、指名读课文,思考:文中讲述了关于孔子的哪几个故事?

(可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

(1)、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不喝盗泉水

(3)、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及“识人不易”

(4)、晚年读《周易》

二、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1、默读第2-5个故事,抓住重点的语句去品味,通过孔子的言行,你悟出了什么?

2、小组间交流(2-4人左右)

3、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第二个故事

1)为什么孔子口渴的厉害,却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

[盗,即盗窃,由此可看出孔子对偷盗行为的厌恶,认为“盗”不是君子之举,人要靠自己的劳动去获取,“盗”是可耻的,因此对“盗泉里的水反感,不喝盗泉里的水。]

第三个故事

1)你怎么理解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可结合生活实际谈。

(君子由于有修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小人心中无德,穷困时自然不择手段,获取利益)

引导学生感悟: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穷困不要紧,重要的是有节操,有乐观的生活态度。

2)孔子为什么说了解一个实在不容易啊?

[眼见不一定为实,内心的想法太主观,要从多种角度,不同方面,全面地去了解一个人]

孔子知道错怪颜回,才有此感叹,从他的感叹中,你觉这是一位怎样的圣人?

[肯于反思,肯于自省,才能不断拥有智慧]

※引论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想像着孔子当时的心情,读读他对弟子们说的话,再指名读,带着理解。

第四个小故事

抓住故事中的重点词,试用一些成语或词语,来形容孔子的学习精神?分页标题#e#

[笃信好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活到老,学到老……]

三、整体回顾,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以几个小故事的形式,让我们品味感悟二千多年前孔子这位圣人的思想,能否结合你学习生活中,谈几点感受。

总结:简单的真理穿越千古,深入人心,让我们得以秉持民族的根性,也让我们的心灵被唤醒,我们今天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孔子的思想博大深厚,让我们试着沉下来潜心读读关于孔子的书,试着读读《论语》。

四、作业:

1、推荐阅读同步阅读中的《孔子的故事》、《庄子传奇》,

2、如有兴趣,可阅读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并写读后感。

扩展阅读

五年级语文上21孔子教案


教学

要求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通过不同途径(上网、查阅书籍、向家长了解等方式)了解孔子。认识他的人格和坚持的理想主张,决不放弃的精神。

重点

难点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以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

课时两课时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zhònɡ)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句导读:介绍孔子的名、字、出生时期和国家。]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rú)家学派的创始人。[句导读:讲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优秀的有七十二人。[句导读:讲他作为我国最早的教育家所取得的非凡成就。][①能不能把文中的“相传”二字删去?]

段导读:介绍孔子,指出孔子的弟子很多。

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最后专心从事整理《诗经》《尚书》《春秋》等古代文献的工作。[②这句话包含哪两层意思?]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把他平时的言行记录下来,编纂(zuǎn)成一部书——《论[lún]语》。[③从本句看,《论语》是怎么形成的?]这部著作是我们今天认识孔子最直接、最可靠的文献。在这部著作中,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家学说,教导人们怎样为人处[chǔ]世。

段导读:写孔子的贡献和《论语》的核心思想。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介绍孔子并指出孔子的贡献和《论语》的核心思想。

《论语》记载,弟子子贡曾经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孔子回答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人们很推崇这种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处世准则,便把这句话概括成“推己及人”的成语,一直沿用至今。

段导读:写孔子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一次,孔子在游历讲学途中,口渴得厉害。[句导读:“厉害”一词准确地描写了孔子当时渴的程度,急需喝水。]他看见路边有一眼泉水,正要畅饮解渴时,发现泉边石头上刻有“盗泉”二字。孔子非常厌恶这个“盗”字,虽然干渴难忍,也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⑤孔子为什么不喝“盗泉”里的水?]

段导读:写孔子不喝“盗泉”里水。

还有一次,孔子在陈、蔡(cài)两国之间的路上断了粮,跟随的弟子都饿得爬不起来了。[句导读:“饿得爬不起来了”说明因断粮而导致的饥饿状况非常严重。]弟子子路向孔子抱怨道:“难道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⑥从本句看,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是什么?]

段导读:写孔子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写孔子和弟子们谈论人生哲理。

后来,他最得意的弟子颜回好不容易找到一点儿米,便赶紧埋锅做饭。饭快熟的时候,孔子看到颜回从锅里抓出一把米饭送入口中。[句导读:“抓”“送”两个动词把颜回的举动刻画得非常形象。]等到颜回请孔子吃饭时,孔子假装说:“我刚刚梦见了父亲。我想用这干净的米饭来祭祀(jìsì)他。”[⑦孔子说这话的目的是什么?]颜回连忙说:“不行,不行,这饭不干净,刚才烧饭时有些烟尘掉到锅里,我觉得弃之可惜,便抓出来吃掉了。”[句导读:明确了颜回把米饭送入口中的原因。]

段导读:孔子看见颜回吃了米饭,以为弟子偷吃。

孔子这才知道颜回并没有偷吃,心中不由感慨万分,便对弟子们说:“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⑧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段导读:告诉我们了解一个人非常不容易。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写应该怎么了解一个人。

孔子到了晚年,喜欢读《周易》。春秋时期没有纸,字是写在一片片竹简上的,一部书要写许多竹简,还必须用熟牛皮绳子把这些竹简编联在一起。[句导读:写出了春秋时期书的特点,为下文描写作了铺垫。]平时卷起来放着,读的时候就打开。《周易》文字艰涩(sè),内容隐晦(huì),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来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句导读:“翻来覆去”一词形象地写出了孔子读书的情景。]这就是“韦(wéi)编三绝”成语的由来。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是不满意,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句导读:孔子的语言充分体现了他晚年对读书的强烈愿望和从不满足的读书态度。][⑨从本段看,我们应该学习孔子怎样的精神?]

第四部分(第8自然段):写孔子晚年研究《周易》并介绍了“韦编三绝”成语的由来。

 即,此处读jí,要与“既(jì)然”的“既”区分开。

⑨学习孔子谦虚,勤学上进的精神。

1.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孔子的相关资料。

一 谈话导入

1.导入:同学们,《百家讲坛》栏目中,于丹教授曾为我们解读《论语》,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于丹教授说,《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其实《论语》在古代社会就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是一部传世的经典,两千多年来它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你们知道《论语》的作者是谁吗?(孔子的弟子。)

2.课前,同学们都从不同途径了解了孔子,请大家初步交流一下。(学生可从孔子的生平、著作、言论、小故事等多方面去谈。)

二 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学生轻声朗读全文,教师提醒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指名学生依次朗读各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点朗读情况,注意正音。

三 交流预习成果

1.学生交流易读错的字音和易错的笔画。

读音:仲(zhòng) 儒(rú) 祀(sì)

笔画:怨(夕) 祭() 祀(巳)

2.需要掌握的词意。

儒家: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常关系。西汉以后,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学派。

仁:古代儒家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

祭祀:旧俗备供品向神、佛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隐晦:(意思)不明显,不容易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四 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结构。)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介绍孔子及孔子的贡献及《论语》的核心思想。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孔子和弟子谈论人生哲理。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孔子教育弟子怎么了解别人。

第四部分(第8自然段):孔子到了晚年喜研究《周易》并介绍“韦编三绝”的由来。

2.默读第1、2自然段,思考:为什么称孔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指导学生一边默读思考,一边画下关键的词句)

要点:(1)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家学说,教导人们怎么为人处世。因此,人们称他为圣人。

(2)流传于世的一部《论语》,其中许多思想,可让人终生奉行,而且沿用至今。

点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联系这句话的意思,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思考孔子是在教导我们做什么样的人。

师总结:人要学会关爱别人,这就是儒家理论中最核心,最精髓的东西“忠、恕”——宽容。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以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学生可通过不同途径,网上、书籍、向家长请教等方式了解孔子。

一 整体入手,回顾全文

1.指名读课文,思考:文中讲述了关于孔子的哪几个故事?并试着给每个故事加小标题。

(1)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不喝“盗泉”之水。

(3)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及“识人不易”。

(4)晚年读《周易》。

小标题可概括为:推己及人、安守节操、识人不易、学而不厌。

二 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1.默读故事,抓住重点的语句去感悟孔子的言行。

2.小组间交流。

3.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第一个故事

如何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这是一种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处世原则。)

第二个故事

为什么孔子口渴得厉害,却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

(盗,即盗窃,由此可看出孔子对偷盗行为的厌恶,认为“盗”不是君子之举,人要靠自己的劳动去获取,“盗”是可耻的,因此对“盗泉”里的水反感,不喝“盗泉”里的水。)

第三个故事

(1)你怎样理解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可结合生活实际谈。

(君子由于有修养,能够做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小人心中无德,穷困时自然不择手段,以此获取利益。)

引导学生感悟: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恬淡和安宁。穷困不要紧,重要的是有节操,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2)孔子为什么说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

(眼见不一定为实,内心的想法太主观,要从多角度、不同方面去了解一个人。)

孔子知道错怪颜回,才有此感叹,从他的感叹中,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圣人?(肯于反思,肯于自省,拥有智者般的智慧。)

引《论语》语: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想象孔子当时的心情,读读他对弟子们说的话,再指名读。

第四个故事

抓住故事中的重点词,试用一些词语来形容孔子的学习精神。

(笃信好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活到老,学到老……)

三 整体回顾,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以几个小故事的形式,让我们品悟到两千多年前孔子这位圣人的思想,并结合学习生活实际,谈几点感受。

总结:本文通过对孔子生活中几件小事的描写,展现了孔子的形象和精神风貌,揭示了他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作风,突出表现了这位伟大教育家的风范。

四 拓展阅读

1.推荐阅读《孔子的故事》《庄子传奇》。

2.如有兴趣,可阅读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并写一写读后感。

1.这个学段的学生已经接触过《论语》,对孔子有一些较为感性的认识。课前,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不同途径了解更多孔子的资料,为学习这篇记述孔子生平活动及成就的文章作准备。

2.本文脉络清晰,讲了孔子的四个小故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概括总结,并试着再列举其他古人类似的故事进行补充。

1.看拼音,写词语。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优秀的有七十二人。

(2)在《论语》这部著作中,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家学说,教导人们怎样为人处世。

3.写出下列成语的含义和由来。

(1)推己及人: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由《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概括而来。 

(2)韦编三绝:编联竹简的牛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出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4.课文写了与孔子有关的几件事?表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品质?

5.你对《论语》中的哪句话有感触?结合生活经历谈一谈。

一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人。相传有弟子三千,其中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二 中国历史上的十四位圣人

酒圣杜康 文圣孔子 诗圣杜甫 史圣司马迁 武圣关羽 草圣张旭 兵圣孙武

医圣张仲景 茶圣陆羽 谋圣张良 木圣张衡 画圣吴道子 药圣孙思邈 书圣王羲之

三 孔子为何名“丘”

孔子得名“丘”的缘由主要有两种说法。《史记孔子世家》:“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圩,读wéi,义同“凹”,即中央低而四周高。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出生时头顶有个小“凹”,因而名“丘”,为什么头顶上有个小“凹”就取名“丘”呢?因为古代“丘”也有“中间低四周高”的意思。第二种说法是,鲁国有座尼丘山(在山东曲阜东南),孔子出生前其母曾“私祷于尼丘之山”,孔子因而名“丘”,字“仲(孔子排行老二)尼”。此说源自《孔子家语本姓解》。

四 中国的儒文化

在我国历史上,儒、释、道三家并存,但三家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不同,儒家思想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从儒家思想文化形成的体系来看,儒家所传承的“六经”,都是在孔子以前已经形成的,这些经典是夏、商、周三代文明的精华;而孔子开创的儒家与先秦各家最大的不同就是儒家始终以自觉传承“六经”为己任。“六经”所代表的中国古代文化正是通过和依赖于儒家的世代努力而传承至今的。由于儒家具有如此深厚的历史文化根源,由于儒家的积极处世的实践精神,由于儒家表现出来的所具有的浓厚历史感、文化感、道德感,由于儒家在传承历史文化上的自觉努力,它的价值观逐渐成为中国社会价值观的主流。儒家“德治爱民”的政治文化、“孝悌和亲”的伦理文化、“文质彬彬”的礼乐文化、“远神近人”的人本取向,渗透到中国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这些都深深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哲学、宗教、伦理、文化、艺术、科技、医药以至政治、经济诸多方面,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五年级上册语文《鲸》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五年级上册语文《鲸》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

2、朗读课文,初步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7个生字,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海洋里有一种动物,单是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是什么动物?——对,就是鲸。(板书课题)

二、下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的有关鲸的资料?(学生通过预习时查找的资料进行简单的介绍)

三、检查生字的预习

1、出示本课的生词读一读: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指名读、齐读)

2、学生互相提示易书写错的字:滤肺(最后一笔是竖)

3、学生互相解词:

上腭:口腔的上顶部,也称上颌。

退化: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变小,构造简化,机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

寿命:生存的年限。

四、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的?

1、画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2、从鲸的形体、捕食、呼吸、睡觉等方面来认识鲸的特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四方面:(1)大(2)不是鱼(3)种类(4—7)习性

3、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有关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地介绍这些特点。

板书设计

22、鲸

四方面:

(1)大

(2)不是鱼

(3)种类

(4—7)习性

五年级语文上册《鲸》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鲸》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要点,了解鲸的生活习性。

3.在感受作者语言通俗、生动和准确的同时学习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

4.尝试着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说明一事物。。

(二)教学重点

1.抓住要点了解鲸的生活习性。

2.学习运用一些说明方法说明事物。

(三)教学难点

使用说明方法说明事物。

(四)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件。

(五)教学时间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设计内容

《鲸》

设计者

教学预设

设计意图

一、师生互动,交流动物常识。

1.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引导:

我说一句“哈罗”,你说一句“哈罗”,只会模仿别人讲话,这是什么动物?

有一身奇妙的轻功,能攀岩走壁,会断尾逃生,它是谁?

2.再启发学生说一说,答一答。

3.教师出个谜语让大家猜

一条大船海上飘,什么燃料都不烧,白色浪花海上冒,货不载来客不捎。(打一水种生物)

二、揭示课题,介绍鲸鱼。

1.根据学生猜出的答案,随机板书课题“鲸”

2.朗读课文,抓住要点了解鲸。

提示:反复朗读课文,看看从作者的介绍中你对鲸有哪些了解?

3.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抓住两点进行引导:

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抓住要点进行概括,如:

(1)鲸特别大

(2)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

(3)鲸的种类

(4)鲸的生活习性

另一方面在归纳要点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生字,如:哺、肺、胎等

三、细读要点,学习说明方法。

1.分段朗读。读出鲸的特点。

2.在反复品读的过程中,点拨说明方法。

如:作比较,拿鲸和人们熟悉的象比

列数字,以我国捕获的一头鲸为例,列举具体数字

打比方,用“花园里的喷泉”来比喻鲸呼吸时喷出来的气形成的

水柱。

四、说话指导,拓展延伸。

1.选择自己熟悉的事物,用你学到的一种或多种方法来说明一下。

关注动物,交流一些动物常识,引导学生亲近自然,亲近动物。

互动起来,活跃气氛,互相学习。

为顺利过渡到本节课作准备。

这里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学生说到要点的时候,教师适时点拨,有预设但要因学生的生成而定。

这里教师引导学生先把作者的描写的准确、生动读出来,然后在点拨方法。

五年级语文上册《松鼠》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松鼠》教案

10.松鼠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本课生字、生词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学习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分配: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上课前老师给大家出个谜语:形状象耗子,生活象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生:松鼠)

2.松鼠是一种非常可爱的小动物,你喜欢吗?(大屏幕出示一组松鼠的图片)

3.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布封的《松鼠》

二、背景介绍:(大屏幕出示)

1.文艺性说明文

2.布封简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大屏幕出示:驯良榛子榉实橡栗矫健帽缨掌舵苔藓狭窄勉强

注意提醒学生:“驯”读去声,不要读成阳平;“窄”是翘舌音;勉强的“强”字

是多音字,这里读“qing”。

3.指名逐段读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的?

4.指名回答问题,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自然段:写松鼠外形漂亮

第二自然段:写松鼠驯良的性格

三、四自然段:写松鼠的乖巧、聪明

第五自然段:补充说明松鼠生活习性

四、默读课文,品味语言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研读,划出相关的词句,并做批注。

2.分组讨论交流

3.汇报交流结果:教师把握重点交流第三部分(3、4自然段)

五、与《鲸》对比阅读,体会表达上的异同

1.分组速度讨论、归纳

2.小组派代表汇报

3.教师总结

相同点:两篇文章都是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比较强的说明文

不同点:说明角度不同:《鲸》侧重于介绍鲸的生活习性;本文侧重于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表达方法不同:《鲸》运用了大量说明方法,如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而本文责侧重用比喻、拟人的表达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语言风格不同:《鲸》的语言平实简练;本为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六、有感情朗读全文

七、推荐阅读:《昆虫记》

五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五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

【生字复习】

复习目标:

1、正确认读字音,能准确判断前后鼻音的字。

2、会写生字表(二)中的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认识生字表(一)中的生字。

3、正确区分本册书中出现的形近字,多音字。

复习时间:2课时

复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书183页生字表(二)中我会写的字

1、易写错的字

方法:(1)同桌合作找一找容易写错的字

(2)全班汇报交流、并写在小报

(3)师重点听写以下字

酸、唇、瞻、虑、衰、魂、誊、诞、崖、斩等字

2、形近字

方法:(1)四人小组合作找出本册形近字

(2)小组合作出题写在小报上

(3)小组交换做题

(4)重点引导以下几组

瞻()很()眺()瑰()拂()燥()娇()

檐()恨()跳()魂()佛()噪()骄()

(5)学生在本子上写一写

3、多音字

方法:(1)分单元总结多音字、小组合作

(2)小组合作练说

(3)出示几个练习写:弹、应、磨、划、龟、舍。

第二课时

一、听写易错的生字。同桌互批

二、书179表(一)中我会认的字

1、读音易错的字

方法(1)同桌合作读生字、相打分

(2)出示辩音题读一读

擎、玷、簸箕、舀、髓、踌躇、笤帚、腼腆、蔓、哞、翕、诫

(3)合作注音同桌互出

三、复习字谜

1、复习书上78页字谜学生读一读

2、小组交流课外收集到的字谜

3、同桌合作互猜字谜

四、复习一字多义

完成练习

为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临:A、靠近B、到,来C、对看D、将要,快要

1、五壮士居高临下地打击敌人。()

2、今天,我们身临其境才知道当年红军过雪山的艰难。()

3、面对敌人,李大钊临危不惧,大义凛然。()

4、临考的几天,小明发高烧。()

好:A、使人满意B、友好,和睦C、易于,便于D、很,甚E、完,完成

F、表示赞许G、爱,喜欢

1、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2、小东连连点着说:“这件事,好办!”()

3、今天好热啊!()

4、叶公好龙是一个成语故事。()

5、“好,你真行!”老师表扬了我。()

却:A、表示转折B、再C、推辞

1、草色遥看近却无。()

2、小溪泛尽却山行。()

3、一位先生却以为我住在那里不相宜。()

4、好意难却我只得另寻相宜的住处了。()

绝:A、断绝B、完全没有了;穷尽C、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

D、用力完成E、全,所有的

1、竭尽全力()2、山穷水尽()

3、无穷无尽()4、尽量帮忙()

望:A、向远处看B、探望C、望,希望D、名望E、怨F、对看;着

1、一望无际()2、喜出望外()

3、德高望重()4、看望病人()

透:A、渗透、穿透B、暗地里告诉C、透彻D、达到饱满、充分的程度

E、稍稍喘一口气

1、小草的牙向地面透,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2、一亩田多收这么三五斗,谁都以为该得透一透气了。()

3、果园里的苹果熟透了。()

【生词复习】

复习目标:

1、会认语盘点中的读读记记的词。

2、对于第七单元日积月累中出现的成语及其他单元词语盘点中出现的成语能够正确书写,正确运用,并能对这些四字词语归类。

复习时间:3课时

复习过程:

一、复习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的词语

二、教师听写难写的词

嫌疑、屋檐、诞生、环绕、担忧、崎岖、瞻仰、告诫、诱惑

三、同桌互相说一说平时易写错的词

四、四字词语归类复习练习

1、四字词语归类

(1)AABCAABBABBABCC

(2)含数字的词

(3)含反义的词

(4)带不的词语

(5)描写人物心情、外貌、神态。

(6)描写英雄人物的词

2、学生互考词义,练习

五、练习词语褒义、贬义

1、教师出示词语辨析

临危不惧舍生取义不屈不挠呕心沥血不求甚解

2、用词造句:学生在词语盘点中选择四字词语造句

3、复习词语盘点中读读记记中的词

4、同桌互读一读词语

5、出示补充词语填空

( )( )匆匆 ( )( )绿绿 ( )盆大雨 饥肠( )( )

( )( )不舍 ( )林好汉毫不( )( ) ()()有味

()囵吞枣浮想()翩如()似()()然神伤不言而()

【句的复习】

复习目标:

1、积累语文园地“日积月累”中的语句,名言警句,如在回顾拓展一、四、六中的名言,回顾拓展二、三、八中的诗句,要求学生会背诵,会默写,知道句子的大概意思。

2、能正确运用一些常见关联词,如:“是……也是”“虽然……可是”“不论……总”“……总是……”这些就要求学生

3、用词说话。(用一个或几个四字词语写话)

4、写拟人句,比喻句,并能将陈述句的反问句进行互换,并能了解拟人、比喻、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5、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复习时间:2课时

复习过程:

一、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方法:①师生共同梳理书上的句子

②指名说句子的意思

③师重点引导以下几个句子

(1)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2)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3)而父亲坚持要“我”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父亲想让“我”从小就受到严格的教育,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二、复习日积月累中的名句

1、方法:①师生共同梳理日积月累中的名句

②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③表现思乡之情的诗句

④歇后语

⑤谚语

⑥有关孝敬的名言警句

2、同桌互背

3、教师抽背,抽查默写

三、做以下练习

1、一日无书,。

2、读书破万卷,。

3、书犹药也,。

4、,白首方悔读书迟。

5、读书有三到,谓、、。

6、悠悠天宇旷,。

7、浮云终日行,。

8、落叶他乡树,。

9、,年年相见在他乡。

10、家在梦中何日到,。

11、江南几度,鬓已斑。

12、敦和睦,笃诚信。

13、,不在于饰貌。

14、爱亲者,;敬亲者,。

15、非淡泊,非宁静。

四、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子

1、方法:①师生共同梳理课文中的句子

②自己读一读

③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夸张句、反问句)

2、仿写几句

3、完成练习

4、照样子写句子

5、改陈述句。

(1)这不是你最宝贵的画吗?这是你最宝贵的画。

(2)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不得的。

(3)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一枝画梅,没有什么稀罕的。

【阅读的复习】

课时目标:

1、结合课文,掌握按时间顺序或事情发展顺序或方位顺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熟读28篇课文,理解内容,并按要求朗读或背诵课文或背诵、默写课文。

3、学会默读、快速阅读,能按要求边思考,读懂内容,完成习题。

4、通过再次阅读掌握说明性文章的说明的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明确要求掌握的内容,巩固阅读方法。

1、梳理要求背诵的课文

检查方式:开火车背诵同位互背

背诵难点:《圆明园的毁灭》《窃读记》

2、体会还以深刻的句子的含义

《圆明园的毁灭》《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落花生》《梅花魂》

复习方式:提问中下学生,鼓励表扬;优等生总结做题方法(抓重点词,联系上下文,引用相关资料)

3、引导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A、读补充阅读生自由概括文章内容

B、师生总结写事文章概括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

C、补充阅读概括主要内容,查找原因,个别辅导。

4、复习说明性文章的说明方法。

阅读《新型玻璃》查找说明方法

同位互说《鲸》《松鼠》说明方法

补充阅读,运用说明方法,总结说明方法使用的意义。

二、按内容做复习练习。(以复习试卷为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背诵并会默写古诗词。

2、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

3、认真完成阅读试卷。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课文

1、重点抽查中下学生的背诵,及时给予鼓励表扬。

2、师生共同分析易写错的字。

3、检查古诗词的背诵默写

二、限时快读补充阅读,感知快读的方法。

用眼看,用心记,掌握文章主要内容即可。

三、做阅读分项测试阅读卷

【习作的复习】

课时目标:

1、按时间顺序或事情发展顺序或方位顺序写纪实作文。

2、能合理想象写出有创新的作文。

3、能运用正确修改符号修改作文。

4、能主动阅读欣赏他人优秀作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8次作文内容。

1、学生翻阅习作,整理归纳。

2、交流整理学生认为困难的作文类型。

二、指导写读后感和活动的文章。

1、再此阅读《开国大典》《愤怒与惋惜》

2、阅读欣赏班机同学的优秀作文,交流写作方法,谈听后收获。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习作。

三、全班欣赏课外优秀习作。

四、修改习作。

1、讲授正确修改符号。

2、运用正确修改符号修改作文。

3、背诵自己满意的习作。

五年级上册语文复习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上册语文复习”,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期末复习教案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大部分学生对字词掌握情况较好,独立阅读知识方面掌握得不太好,一部分学生拿到题之后不认真审题,不知道怎么去解答。好多独立阅读的答案本来是要在短文中寻找,但他们就会答非所问,想怎么答就怎么答。拓展性的练习更是无从下手。
二、指导思想
1、明确复习课的目的。复习课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所学过的知识,使遗忘的内容得以重现,薄弱环节得以巩固,涵盖着全部教学内容。
2、复习课过程要尊重学生。复习课的主动权要交给学生。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更要密切,探究程度更要深沉。
3、复习课要内容新颖、形式多样。拓宽学生参与的渠道,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复习的兴趣。
三、复习内容
1、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掌握拼写规则。(2)熟练掌握看拼音写汉字、词语和句子。(3)掌握汉语拼音中声调及其变化。
2、字。
(1)掌握本册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2)正确区分同音字、形近字并能组成词语。(3)按要求写字;(4)选字填空;(5)改正错别字;(6)选择带点字的正确字义;(7)按要求查字典等。
3、词语。
(1)正确地读出写出学过的词,并注意积累词语。(2)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3)辨析近义词、反义词,领会词语的感情色彩,会词语搭配、选词填空等各种词语训练。
4、句子。
(1)懂得一个完整的句子必须由两个部分组成,能运用常用词和关键词造句。(2)背诵指定和自己喜欢的内容;(3)按要求摘录词句(或摘录自己喜欢的词句);(4)按课文内容或积累o运用中的读读背背填空;(5)默写;(6)补足词语;(7)词语搭配;(8)会修改病句;(9)能辨别比喻、排比等修辞的作用,能缩写句子,扩写句子。语言感悟:(1)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2)按要求找出相关的词句、回答问题;(3)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4)领悟句子的表达特点;(5)理解、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6)学会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7)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等。
5、标点符号。
能正确使用常用的九种标点符号: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
6、口语交际。
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话题进行一至二次的口语交际训练。
7、习作。
复习写自己熟悉的人、事、景、物的文章,能表达真情实感;复习写想象作文,能把想象的内容写具体。
四、复习目标
1、主动复习巩固本册要求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精读课文中词语,做到书写公整、规范,不写错别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主动复习本册课文和综合学习中的日积月累,对阅读有较浓厚的兴趣,通过阅读训练,进一步掌握理解、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一些读书方法,培养阅读能力,受到情感的熏陶。
3、能主动积极地与别人进行交际,能认真耐心地听别人讲话,理解主要意思,并能转述,讨论交流能讲清楚自己的意思。
4、主动参与习作训练,弥补平时习作的不足,能写出内容具体、有一定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五、复习重点
从学生角度来看,多注意差生,多帮助他们,从而提高及格率。从整个学习内容来看,阅读和作文是重点。在阅读的复习中,词、句、段的理解是重点。在作文复习中,怎样把话写通顺是重点。从学生学习的方式来看,探究性的学习是重点。提出自己需要了解的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关键。
六、复习难点
1、能对词语进行逻辑归类;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会修改简单的病句。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初步领悟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或体会;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书信及常见的应用文。
3、综合运用,补缺补漏。
七、复习措施
1、突出三个特色:一是新理念,即减少头绪,加强综合,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感悟语言,运用语言,着力于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
2、二是新内容,即依据大修订教科书,并适当向课外拓展,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为经,以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语文实践为纬,组织复习内容;
3、三是新教法,即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出发,从课文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复习,多读书、多积累,精做题,做好题,举一反三,掌握规律。
七、知识点罗列
内容练习目标
字词
①生字新词会读会写157个生字,396个词语。
②书写能用钢笔正确、端正、熟练地书写楷书。
③关联词关联词造句,并根据要求写出常见关联词。
④词义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能根据语境或意思写出词语。
⑤多音字能正确认读教材中出现过的常见多音字,并组词。
⑥错别字能改正词句中出现的常见错别字,不再犯错。
⑦近义词反义词能正确填写或使用近义词、反义词。
⑧标点能正确书写和使用
,、。:;?!《》…… 等。
⑨查字典能根据实际情况运用不同查字法查字典,熟记大写字母。
句子:①把字句被字句把字句和被字句互改。
②扩句和缩句能正确扩句(至少扩两处)和缩句(只留主谓宾)。
③改反问句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④双重否定陈述句改为双重否定。
⑤修改病句能修改病句(成分残缺、句意不当、用词不当、搭配不当、前后矛盾、意思重复);改病句原则--不能改变句子原意,能改不删,能添不去。
⑥修辞方法能正确区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并能恰当选择修辞手法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
⑦说明方法能掌握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常用的说明方法。
⑧整理句序把几段顺序混乱的话整理通顺。
⑨其他句型练习造句,给句子换种说法或按要求改写句子等。
⑩日积月累8个园地中的日积月累。
阅读:①朗读、背诵能流利朗读或背诵课文,能按课文内容正确填空。
②理解、感知读懂一定程度的文章,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找到中心句,并理解中心句表达的意思;知道文章是分那几个方面写的;能概括段意和主要内容。
③感悟、体验仔细阅读,能在具体语境中分清见闻和联想;领会文章中心思想;并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④积累、欣赏能积累课内外的一些好词好句。
⑤知识、方法了解教材中出现的一些知名作家及其生平、作品;掌握一些常见的写作顺序和文章结构。
⑥古诗积累熟练背诵课文中的古诗和必背古诗,能默写并解释相关词句的意思。
习作:①写人、记事语句通顺,事情清楚,详略得当,中心突出,有真情实感。能围绕中心进行细节描写,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或某个场景写具体。
②说明文运用资料和各种说明方法进行有条理地写作。
③续写根据提供的材料,确定中心,合理想象,续写文章。
④读后感观后感介绍一本书,或一部电影,写读后感或观后感。
⑤其他能选择几个词语或根据要求写话;能看图写话;能修改作文。
识字写字部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多音字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回顾旧知,形成知识体系。准确而又熟练的掌握多音字的读音与用法。
教学过程:
一、运用导航
1、这些词应该怎么读?
应用一:这些词应该怎么读?
朝阳()淹没()高兴()屏风()
朝代()没有()兴奋()屏息()
朝阳(zháo)淹没(mò)兴奋(xīng)屏风(píng)
朝代(cháo)没有(méi)高兴(xìng)屏息(bǐng)
指生读后出示答案。
师小结:这些多音字中,有的只是声调不同,如:有的声母韵母声调都不同,同学们一定要结合语言环境里的汉字义多读多记。熟练掌握。
2、这几个字不同的读音,应该用在哪里呢?
应用二:这些字不同的读音,应该用在哪里,你会组词吗?
便pián()削xuē()降jiàng()看kān()
biàn()xiāo()xiáng()kàn()
三、归类记忆
通过以上练习我们发现多音字的音和义是紧密联系的,同学们有没有想出好办法来?让我们记住多音字的不同读音下的不同含义(讨论)归纳。
《新华字典》中的六百多个多音字整理归类,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词性不同、词义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长cháng(形容词)很长长远长久zh?ng(动词)生长成长长知识 
2.文言文中的一些通假字延续使用到现代而形成了多音字。龟guī乌龟龟缩龟鉴(喻借鉴)jūn同皲龟裂
3.普通用法和人名地名等用法不同而造成多音。 单dān单位简单菜单单纯
shàn姓单单县(地名)chán单于(古代匈奴的君主)
4.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削xiāo(限于单用)削果皮削铅笔xuē(用于合成词)削弱瘦削削除
5.语体不同,读音不同,读音有区别语体的作用。寻xún(读书音)寻觅寻常寻章摘句xín(口语音)寻开心寻死寻思
 总结方法,范例引航,鼓励学生运用。
四、小组合作用不同方法整理你知道的多音字。
下面我们将要进行一个闯关游戏,不知道哪些同学能成为今天的闯关大将。你行不行,有句话说得好:机会永远是属于有准备者。现在老师就给你们6分钟的时间,(小组合作)看那些组整理的最多,记得最清楚。
五、闯关游戏
第一关:选择下列多音字的正确读音。
尽管(jǐnjìn)曲折(qūqǔ)人参(shēncān)
尽力(jǐnjìn)歌曲(qūqǔ)参加(shēncān)
水泊(bópō)自传(chuánzhuàn)强迫(qiǎngqiáng)
漂泊(bópō)传说(chuánzhuàng顽强(qiǎngqiáng)
第二关:选择多音字的正确读音
和:héhuòhèhuóhu暖和()一唱一和()和平()和稀泥()和面()和()了
着:zhezhāozháozhuó高着()儿着()急着()手着()眼等着()没着()了
第三关: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调tiáo()弹dàn()塞sāi()
diào()tán()sè()
hōng()mēng()ě()
哄hǒng()蒙méng()恶è()
hòng()měng()wù()
第四关:你能准确的读出这些多音字吗?
1.爸爸今天要去海南岛出差(chāi),因路上堵车,差(chà)点误了飞机。
2.我喊了半天,他似(sī)乎什么也没有听见,像个木偶似(shì)的。
3叔叔长得太胖(pàng)了,大家笑他是肥牛,可他说心宽体胖(pán),这是好事。
4.劳累(lèi)了一天的果农看到树上的累累(léi)果实,高兴地笑了。
5.重(chóng)复抄写的作业加重(zhòng)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第五关:读准这段话里的多音字。
一位处()长工作了一整天,疲惫的回到家,他本想吃完晚饭后和儿子一块去散()步,好()轻松一下。可是,他的儿子在吃鱼时,不小心把一根鱼刺也给吞咽()下去,结果卡()在了咽()喉。他赶紧带着儿子拦了一辆大()卡()车去医院,因走得太着()急,家里的碗筷都零散()地放在了桌子上,没有收拾。到了医院,一位姓解()的大()夫给处()理了一下,问题总算解()决了。看着()儿子没事了,父亲长舒了一口气。
六、在多音字的王国里还有一个姓氏家族。
它们在充当姓氏这个特殊的角色时,有的字会改变他原来的读音。
1.你能准确的读出这几个姓氏吗?朴()解()盖()华()
2.今天是小明的生日,他的许多好朋友都来参加生日聚会。瞧,桌子上写着好朋友的名字呢!宁心、任静、单小文、曾慧、区冰、解小丽、盖聪、朴佳辉……你能把他们的姓名大声的读出来吗?请写出他们的姓氏读音.
七、全课总结,完成练习(练习卷在后页)
多音字词类复习
班级姓名
一、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附试卷)。
二、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
泊:漂泊()恶:可恶()省:省()会调:调()动都:首都()度:温度()
血泊()罪恶()省()悟调()整都()是猜度()
更:更()加划:计划()折:折()腾佛:仿佛()假:假()如觉:睡觉()
打更()划()船折()本佛()教请假()感觉()
哄:哄()堂大笑参:人参()和:和()平恶:恶()劣恶()心厌恶()
哄()骗参()加和()面
起哄()参()差不齐一唱百和()
三、在下面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画√。
往东(wǎngwàng)龇牙(zīcī)赔偿(chángshǎng)
悼念(diàodào)机械(xièjiè)拂晓(fúfó)
天堑(jiànqiàn)干涸(hégù)咆哮(bàopáo)
河畔(bànpàn)枢纽(shūqū)澎湃(bàipài)
纤细(xiānqiān)蜕变(tuītuì)轿车(jiàoqiào)
四、给下面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⒈似①shì②sì
昨天一场瓢泼似()的大雨,似()乎要把大地吞没。
⒉恶①è②wù
他总是打扮成一个大恶()人吓唬小朋友,大家都厌恶()他。
⒊累①lèi②lěi
劳累()了一天的果农看到树上的累累()果实,高兴地笑了。
⒋藏①cáng②zàng
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藏()资源。
⒌便①biàn②pián
这东西虽然很便()宜,但使用起来一点都不方便()。
⒍泊①bó②pō
小船在湖泊()里停泊()了好几天。
⒎没①méi②mò
门前的积水已经没()到膝盖了,我们没()有办法走过去。
⒏看①kān②kàn
一只小猫跑过去,监狱看()守没有看()见。
⒐弹①dàn②tán
这弹()丸需要用弹()弓弹()射。
⒑还①hái②huán
这皮球本来就是你的,还()是还()给你吧。
(第二课时)
复习目标
1、主动复习巩固本册要求学会的160个生字,会认的7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精读课文中的132个词语,做到书写公整、规范,不写错别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主动复习本册课文和积累运用中的读读背背。
复习内容
1、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掌握拼写规则。
(2)熟练掌握看拼音写汉字、词语和句子。
(3)掌握汉语拼音中声调及其变化。
2、字。
(1)掌握本册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2)正确区分同音字、形近字并能组成词语。
(3)按要求写字;
(4)选字填空;
(5)改正错别字;
(6)选择带点字的正确字义;
(7)按要求查字典等。
3、日积月累。
能背诵默写回顾与拓展中的日积月累的内容,并理解意思,学习主动积累。
复习过程
1、完成看拼音写词卷。
2、订正并纠错。找出错误最多的字词,强化训练。
3、复习日积月累。自己能独立出一份卷子。
4、交换完成并订正纠错。
附两份卷子
阅读部分复习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熟悉每课内容,按要求复述,背诵有关课文,按要求依照课文内容填空。
 2、欣赏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能默写并逐句解释。
 3、能按分好的段归纳段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能阅读短文,完成有关练习。
二、教学过程:
1、复习重点课文,背诵相关段落
《走遍天下书为侣》第7自然段
《古诗词三首》(古诗词注释及含义)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最后一个自然段
《圆明园的毁灭》第3、4自然段
《狼牙山五壮士》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七律长征》
《开国大典》(第7自然段)
练习:按课文内容填空卷的1-6题
2、回顾归纳段意的方法
(1)、摘句法。
把能概括全段内容的句子摘下来,作为段落大意。这种方法,适用于有中心句的段落。
(2)、归并法。
先找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再将几个自然段的大意归并到一起,归纳出全段大意。
(3)、取舍法。
一段里有几层意思,往往有主有次,抓住主要的,舍去次要的,就可以得出段意。
(4)、借助法。
就是借助段的结构特点进行归纳。如总分段,可借助总述部分;因果段,可借助结果部分;递进段,可借助后一层的意思,但要注意在同一篇文章里归纳段意的方法要统一,不能几种方法同时使用。
3、回顾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1)、题目扩展法。(地震中的父与子)
(2)、段意连接法。(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
(3)、重点归纳法。(《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4、复习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语文阅读的文章不外乎就是五种:写人,写事,写景,写物.中心思想的概述可以用一个数学等数来表示:
中心思想=主要内容+思想.
以下采用填空式的模式简单介绍四种阅读材料的中心思想的提炼:
1.写人:本文通过描写______(谁)的______(哪几件事),赞美了_____(谁)的______(么)优秀品质.
2.写事:本文记述了_____(谁),________(现在什么时候),_______(干什么),从中你体会到(说明了)___________.
3.写景:写景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本文主要描写了________(什么地方),_______(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热爱_________(一般包括: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热爱某个地方)
人文景观:本文主要描写了________(什么地方),_______(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热爱_________(热爱祖国,热爱故乡,热爱某个地方)
4.写物:本文主要描写了______(什么)的______(特点),表达了作者对_____(什么)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赞美了像_______(物)的______品质.(后面一句赞美一般是应用于植物的描写).
语文阅读的文章不外乎就是五种:写人,写事,写景,写物.中心思想的概述可以用一个数学等数来表示:
中心思想=主要内容+思想.
以下采用填空式的模式简单介绍四种阅读材料的中心思想的提炼:
1.写人:本文通过描写______(谁)的______(哪几件事),赞美了_____(谁)的______(么)优秀品质.
2.写事:本文记述了_____(谁),________(现在什么时候),_______(干什么),从中你体会到(说明了)___________.
3.写景:写景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本文主要描写了________(什么地方),_______(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热爱_________(一般包括: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热爱某个地方)
人文景观:本文主要描写了________(什么地方),_______(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热爱_________(热爱祖国,热爱故乡,热爱某个地方)
4.写物:本文主要描写了______(什么)的______(特点),表达了作者对_____(什么)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赞美了像_______(物)的______品质.(后面一句赞美一般是应用于植物的描写).
练习:我的弟弟
我的弟弟六岁半了。剪着娃娃头,圆圆的小脸蛋,乌黑发亮的小眼睛,红红的小嘴唇,样子挺可爱。可惜整天爬上爬下。弄得脸上老是有一道黑印子。只有刚洗完脸时,才能看清脸上白生生的本色。
弟弟一天到晚手不停脚不住的。我种下的向日葵出芽不久,他把每一棵都拔起来一点,拉我去看,说:看,它长得多快,是我叫它长快!我哭笑不得说:这是拔苗助长呀!他莫名其妙地望着我。
一天,妈妈买回来两只小鸡。弟弟用塑料口袋装着满院子边走边喊:卖小鸡啰,五分卖一只!
妈妈只好和爸爸商量早点送弟弟上学。到学校报名,一考,居然被录取了。这下弟弟乐坏了,更忙得不可开交,吵着叫妈妈买书包,叫爸爸买铅笔。
那天下午我放学回家,见弟弟在屋里东翻西找。好在我早已习惯他的不安静,便坐在窗前做起作业来。一会儿弟弟搭起凳子从衣柜里把新书包翻出来,一会儿打开抽屉把泡沫文具盒拿出来,拿我的刨笔刀一口气刨了四支铅笔,装进文具盒。然后到处搜查,把旧毛笔、坏钢笔、蜡笔装满文具盒,把文具盒放进书包,又去找我的读过的语文、数学书放进书包。也不管我正在复习功课,把我的书包抓过去一比,说:我太空了。然后把《365夜》、《新华字典》、《唐诗选》连环画……都塞进了他的书包,装得鼓鼓的,这才满意地笑了,背在身上一溜烟跑了出去。
我打开窗户一看,他跑进门对李爷爷说:李爷爷,看我的书包,我要上学了!说完还举手敬了个对礼。他又跑到王叔叔家说:王叔叔,我要上学了!小胖,快来看我的书包!他挨家挨户报告大家早已知道的消息:我要上学了!我有一个新书包!
哎!我淘气的弟弟哟!
(1)这篇短文主要内容是作者写这篇短文的目的是为了表现。
(2)作者一共写了几件事?一件一件写在下面。
(第二课时)
一、复习目标
1、让学生推介运用课内学过的知识看的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归纳本册教材中学过的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向学生推荐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关文章,通过对这些课外阅读,学生从中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达到教学延展的目的。
二、复习重点: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三、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记熟。
2.老师归纳本册课内学习的阅读方法
2.准备两篇课外阅读文章
四、复习过程:
(一)、推荐文章引入指导
1、引入语:我们曾收集过不少的名人名言,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向大家推荐,和大家分享!
2、请1~2位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推荐给大家。
3、同桌互相推荐好文章。
(二)、引导学生总结本册学习的课内阅读方法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归纳本册语文书藏着什么样的读书方法。
2、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你又掌握了哪些阅读方法?交流归纳
A学习了说明性的文章,你了解了哪些基本的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
B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有哪些?(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来体会,可以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体会,可以通过相似的阅读来体会等)
C阅读写人的文章抓住人物的外表特征,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内心世界.
3、过渡:其实读书的方法有很多,关键是我们要学会运用这些学习方法去课外阅读和写作.[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太阳》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太阳》教案设计

【教材简说】

这是一篇科普短文,文章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太阳和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课文内容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别从“远”“大”“热”三个方面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第二部分讲人类和太阳的密切关系。这两部分内容互相关联。正因为太阳那么大,温度那么高,距离我们又那么远,才能给地球送来适合人类生存的光明和温暖,我们生活的世界才会这么美丽可爱。

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是写法上的重要特点。课文在介绍太阳时,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方法,使一些抽象的或不好懂的知识显得具体、通俗、明了,这样描写太阳的特点因此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摄氏、钢铁、庄稼、生存、繁殖、蔬菜、比较、杀菌、预防”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4、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课件出示课文第一段前两句(学生自由读)

2、说一说:

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故事?(指名说)

师:《后羿射日》是一个古老而又美丽的神话故事,但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太阳》与它在写法上完全不一样。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它将会给我们介绍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生字词多拼读两遍,把课文读通,不通顺的地方再读一遍。

2、学生按要求自读。

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⑴课件出示:(指名读开小火车读)

摄氏度差不多生存繁殖估计

杀菌治疗蔬菜比较凝成

⑵抽生轮读课文,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多鼓励。

4、说一说课文介绍了有关太阳的哪些知识:

教师:概括起来讲,课文围绕太阳讲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太阳的特点,二是太阳与我们人类的密切关系。下面我们来深入学习介绍太阳特点的这部分课文。

三、学习课文1~3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

这三个自然段介绍了太阳的哪几个特点?

2、学生汇报交流:

⑴交流“远”的特点:

①师:我们知道太阳离我们居住的地球很远很远,那到底有多远呢?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它说清楚的呢?请从课文中找出句子读给大家听。

“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②比较:“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

③师:这样写好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发现通过数字来进行具体说明,这些数字要精确、有科学依据。用人们熟悉的例子来说明,学生很容易理解)

(

五年级语文上册《新型玻璃》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新型玻璃》教案

11新型玻璃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所介绍的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2.学会本科生字新词。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新词意思。

3.锻炼学生说话写话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中五种新型玻璃的作用和用途

教学难点

表达能力训练

课时分配:两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内容

《新型玻璃》

设计者

教学预设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玻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东西,你知道玻璃有哪些种类吗?他们有什么用处吗?

提问:“新型”是什么意思?(新的类型、新的品种)那么这篇课文中有那些新型玻璃呢?他们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检查课文预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能正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3.说一说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集锦


编辑今天为大家推荐的是一篇关于“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的精选文章,欢迎你的到来愿这篇文章能够满足你的好奇心并请与你的网友分享。老师每一堂课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学课件,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教案不仅是教学过程规划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途径。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篇1】

一、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对夕阳西下整个过程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夕照的热爱、赞美的思想感情。(2课时)

二、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感悟作者恰当的.比喻手法。

2、感受夕照日奇丽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读课文,感受夕照的奇丽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

一、谈话导入  。

1、大家看过夕照的景象吗?交流。

2、小结:日出的景象是壮观的,夕照的景象也是如诗如画的。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一篇描写夕照美景的文章。

[意图:将学生的生活与课堂紧密相连,交流的同时激发了学习的兴趣,突出教学的开放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

2、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容易出错误的读音。

3、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4、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描写了夕照的哪些景象?分别是在哪些自然段中描写的?(教师引导学生梳理)

5.你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教师将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运用关联词。

2、能够积累名人名言。

3、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教学重点:

1、分类积累词语。

2、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教学难点:

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着你们一起去语文百花园看看,好吗?

老师先带着大家看一看有趣的关联词。

二、有趣的关联词

1、读句子,想一想这些关联词有什么作用?

(如果就即使也表假设或让步的关联词语)

1、试着运用关联词。

()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不能骄傲自满。

()你不遵守诺言,()会失去别人对你的信任。

3、运用已学的关联词说几句话。

三、知识库

知识库中有好多的名人名言,即可以使我们懂得道理,又可以丰富我们的写作内容,比比看,看谁背的又快又准?

四、读书有感

在学习这个单元课文的过程中,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可敬的人物,他们是即尊敬老师,又敢于向老师提出意见的刘东东;真诚接受同学提出的意见,改正误读字音的语文老师;信守诺言的大音乐家爱德华#1632;格里格;勤劳、诚实、淳朴的小姑娘;既宽容又聪明的丹尼斯的爸爸;诚实守信的林海燕等等。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也都深深地留在了同学们的脑海里。

(1)阅读例文,确定交流内容。

想一想给自己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哪一位人物,他的哪些方面使你敬佩,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评价。

(2)组织交流。

先在小组里交流并推荐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3)评一评,谁的发言最好?为什么?

五、妙语堂(练习句、段、篇)

妙语堂里妙语连珠,我们将在这里有什么发现呢?还是进去看看吧!

1、同学们学习了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后,大音乐家爱德华#1632;卖鱼的女孩、库伯、林海燕他们水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2、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会有过承诺了别人的事情想办法完成的故事,或者曾经答应过别人的事情却没有实现的经历吗?和同桌的同学说说。

3、你还会听说过或阅读过有关诚信的故事;对于讲诚信也会有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请同学们围绕诚信这个话题进行交流。

4、从自己经历过或者听说过的讲诚信或不讲诚信的故事中,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讲一讲。这回讲的时候要注意把事情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讲清楚,如果能够适当地使用平时积累的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更好。

3、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补充,有不同意见和看法还可以展开辩论,辩论时要恰当使用文明用语。

4、评一评谁讲得好,好在哪里。

六、我手绘我心

1、导入

讲诚信是做人的美德,凡是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尽力做好,实现承诺。可是我们在具体做事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那么,你是怎样克服困难,信守诺言的呢?你有没有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完成承诺别人的事的情况呢?或者贸然答应了的事情,由于已经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而无法实现的呢?谁来说一说你经历的有关诚信的事情。

2、选择材料。同学门,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可能会有过许多这方面的事情,要仔细想一想,从中选择一件印象最深的事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

3、预写作文。

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有关诚信的故事写下来。

4、指导评改作文。

读了这位同学的作文,你有什么感受?

标准:记叙文六要素具备。内容具体生动,有自己的感受。

5、学生自改作文。

6、展示文章,学生评析欣赏。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篇3】

一、复习第一、二段。说说这两段分别讲了鲸的什么特点。

二、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2.说说鲸可以分几类,是根据什么来分的。

三、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第四段。

呼吸、睡觉、繁殖生长等四个方面来讲的。)

3.齐读介绍鲸鱼吃什么和怎样吃食物的自然段。

讨论:

(1)课文介绍了哪几种鲸?它们分别吃什么,怎么吃?

(过程,从而进一步体会作者的用词准确。

4.默读介绍鲸呼吸的自然段。讨论:

(1)鲸是怎样呼吸的?最明显的特点是什么?

(2)为什么说“有经验的渔民根据水柱的形状,就可以判断鲸的种类和大小”?

5.指名读介绍鲸睡觉的自然段。

(1)讨论:鲸睡觉最明显的特点是什么?

(聚在一起、围成一圈、浮在海面上。)

(2)用笔把鲸睡觉的样子画一画。(可请两位同学到黑板前来画,其他同学在书上画。)

6.齐读介绍鲸繁殖生长的自然段。

讨论:

鲸的繁殖生长有哪些特点?

(胎生、幼鲸靠吃母奶、长得很快、寿命很长。)

四、小结。

1.指名分段读全文。

2.讨论。

(身长的数字,突出鲸是很大动物的特点;②表示食物重量的数字,突出了鲸的食量大、吃很快的特点;③其他数字,突出了鲸大、生长快、寿命长的特点。)(胎生、幼鲸吃母奶。)

五、指导朗读。

想想鲸有哪些特点。读课文的时候,通过语气、速度的变化,突出和强调鲸的这些特点。

六、识记生字的字形。

“获”,不要丢掉右下半部的一点;“滤”,右上方是一竖一横,不要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两遍。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篇4】

一、教学内容:

・・      这两首古诗都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但《天门山》主要写所见,抒发了赞美之情;《体西林壁》侧重讲所感,感悟人生哲理。(2课时)

・・      二、教学要求:

・・      1、学会本课的生字。

・・      2、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其中一首。

・・      三、教学重点、难点:

・・      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      七、教学程序:

・・      一、导入新课。

・・      1、古诗作为我国悠久文化的宝贵遗产,深受同学们的喜欢。最近的课外时间你又背诵了哪些古诗?背给大家听。

・・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望天门山》,大家说可能怎样来学习?

・・     教师根据学生的建议,归纳出台下顺序(如果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没有这样的练习,有可能总结不出来,教师可以进行引导):

・・      3、解古诗的作者及背景;

・・      (1)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大体了解诗意;

・・      (2)体会作者的感情;

・・      (3)感情诵读。

・・      二、学习古诗。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篇5】

目标:

抓住关键句子,准确把握说明文说明事物的特征;

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激发关爱、保护野生动物的兴趣; 学会观察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用准确而生动的语言进行细致的描写练习。

重点:

通过阅读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

了解松鼠的特征及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关心、爱护动物的美好感情。(难点)

第一教时: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你看过《人与自然》节目吗?你喜欢其中介绍的动物们吗?在这些可爱的精灵中你最喜欢谁呢?用一两句话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呢?(用“我喜欢_____的_____”句式) 可以写出许多如:(温顺的小猫,忠诚的小狗,蹦蹦跳跳的兔子,会唱歌的鹦鹉,憨态可掬的熊猫,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老黄牛)…… 2、引出新课

今天老师要跟大家介绍的也是一种小动物,(用多媒体播放“松鼠”影片), 看完了影片之后,用简洁的语言告诉老师,你喜欢这位刚认识的朋友吗?你最喜欢它什么?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位朋友的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丰的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松鼠》。我们先认识一下作者:(多媒体:作者简介) 经过同学们的预习,现在还有生僻的字词吗?那我们就来一个课前游戏—— 二、课前游戏(多媒体演示)

1、你能读准下列生字吗? 驯良( ) 矫健( ) 帽缨( ) 榛子( ) 橡栗( ) 蛰伏( ) 苔藓( ) 榉实( )

2、你能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吗?

驯良 矫健 蛰伏(通过叫学号等形式来检查学生的预习。)

三、整体感知(快速浏览全文)

1、自由朗读课文,带着问题分段阅读课文:

(1)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2)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小松鼠的?

(3)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

明确:第一段在全文中总写。(松鼠是种漂亮的小动物,它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第二个问题以小组 合作解决

1、A组:(1)你认为本文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

(2)你喜欢松鼠吗?请你结合课文介绍的顺序说说松鼠在哪些方面讨人喜欢?

B组:你在刚才的阅读中发现了哪些问题,经过小组讨论后,有没有还未解决的呢?说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互相质疑,解疑) (a)为什么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 (b)为什么说松鼠不是肉食类的动物?

(c)第6自然段起什么作用?

四、才艺表演

假如你就是一只最漂亮的松鼠,请你给大家展示一下自己动人的外貌、驯良的性格、乖巧的动作吧!(老师用多媒体展示松鼠漂亮的外形,指导思路:顺序、语言)(写作—交流—点评) 面容 眼睛 身体 四肢 尾巴 体态吃相 清秀 闪闪有光 矫健 轻快 美丽 坐着,用前爪送吃 (刚才同学的发言,不仅注意了语言的准确,而且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尽量做到了生动,这也正是本文语言的一大特色。)

五、比较阅读

下列有两段同样是介绍松鼠的文字,试与原文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在高处活动,因为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它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做船,用自己的尾巴当做帆和舵。它十分警觉,只要有人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松鼠的窝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一胎能生三四个。

松鼠亦称灰鼠,哺乳纲,松鼠科。体长20—28厘米;尾蓬松,长16—24厘米。体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冬季耳有毛簇。林栖,用树叶、草苔筑巢,或利用鸦、鹊的废巢。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实,有时食昆虫和鸟卵。年产1—4窝,每窝产5—10仔。分布于我国东北至西北,以及欧洲各地。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笔。

(让学生了解平实的说明与用文学笔调描述这两种说明方法的不同。)

六、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特点。

第二教时

一、阅读感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特点。

勾画一些准确、形象的词语,然后再让学生说一说文中其他类似的句子,特别是运用拟人写法来说明小松鼠的句子,讨论这样写的好处。(准确、生动、形象)

2、作者为什么能准确、生动写出松鼠的特征及生活习性。这些写对我们有何启示?学生很自然得出结论:这离不开认真细致的观察。点拨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认真、细致、长时间、多方面多角度。我们写作文也应如此。

二、迁移训练:

以小白兔或小花猫等动物为题,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一下它的特征,快速练习口头作文,找几个同学代表发言即可。

三、梳理巩固

学生谈收获,教师总结:本文用细致的描述,文艺的笔调,准确生动的说明了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表现松鼠是一个很讨人喜欢的动物。

四、写作练习

以“我最喜爱的一种动物”为题,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多方面、多角度介绍动物的特性、习性,字数在300左右①本文是按先总说、后分说的逻辑顺序安排的。善于把握说明的顺序,大有益于思维的条理性。

②观察和表达有着密切关系。只有对事物做了细致的观察,才能用生动、准确的语言表达观察的结果;反过来说,生动准确的表达,要依靠认真、细致的观察。

课外活动:利用假日组织学生到动物园参观,或就在自己家里,细心观察某一种动物,把观察到的某种动物的特点或可爱之处,在小组里给同学们说一说,相互交流,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篇6】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课件》是一本充满智慧和趣味的语文教材,它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本文将详细介绍《五年级上册语文书课件》的特点和内容。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课件》采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每个课件都设计了丰富多样的互动和讨论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比如,在学习《诗歌欣赏》这一单元时,课件中不仅有精选的经典诗歌,还有让学生自己朗读、创作和演绎诗歌的环节,让学生在欣赏和理解诗歌的同时,培养对美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课件》融入了现代科技元素,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比如,在学习《急诊室的故事》这一单元时,课件中安排了一个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可以通过联网电脑实时查找各种疾病和急救措施的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涵和医学知识。这种创意的设计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搜索和分析能力,还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课件》强调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每个单元的课件都涵盖了经典文学作品和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培养现代思维和审美能力的同时,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比如,在学习《红楼梦》这一单元时,课件中不仅有小说的节选和讲解,还有与小说情节相关的古代绘画和音乐欣赏,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课件》强调了实践和应用的重要性。每个单元的课件中都有相关的实践活动和应用练习,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比如,在学习《说故事》这一单元时,课件中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讲故事的环节,学生们需要根据所学的故事知识和技巧,自己编写一个有情节、有人物、有冲突的故事,并进行表演。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课件》是一本集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于一体的语文教材。它以学生为中心,融入现代科技元素,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注重实践和应用。相信通过学习和使用这本课件,学生们将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受到教育,明白考虑问题要全面的道理。

3、通过熟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会换角度审视问题。

4、积累阅读资料。

教学重点:

从故事中受到教育,明白考虑问题要全面的道理。

教学难点:

从故事中受到教育,明白考虑问题要全面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个题目会想到什么问题?把你想到的问题和同桌交流。

板书课题:(两个农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2、两个农夫各自有怎样的盘算,结果如何?

3、你怎样看待这两个老农?

三、巩固课文

1、练讲故事指名讲故事。

2、小组内交流。

3、选出课文好的部分,全班交流。

四、讨论

组织讨论:这两个农夫最后都受到了很大的损失,为什么?他们还应该想到什么?

小组内交流:选出好的全班交流

五、写一写

根据讨论中大家提出的意见,分别给两个老农提建议,然后写下来。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援助、惟一、惋惜、一声不吭”等词语。对世界二战有所了解,认识法西斯的罪恶。

2.根据提示语,有感情地朗读人物语言,自主尝试以人物、事件、为纲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感受孩子们对法西斯的痛恨,对西班牙人民的同情。

教学重难点:

1.感情朗读人物语言,自主尝试以人物、事件、为纲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感受孩子们对法西斯的痛恨,对西班牙人民的同情。

教学过程:

一、回顾知识,出示图片,积蓄感情

1.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还记得吗?那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什么?(为了……为了……为了……让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的确,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令人难以忘却!不仅是大人,甚至是孩子!媒体出示“战火中的孩子”一组照片,让学生感受战争的残酷,积蓄感情。

2.今天我们学习《六个孩子的故事》,出示课题,齐读。

二、介绍作者、背景,整体感知主要内容

1.课文的作者是捷克作者伏契克,教师介绍作者(详细见教参)

2.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学生交流有关二次世界大战,教师归纳补充: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9—1945年期间以德国、意大利、日本轴心国为主的法西斯力量与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同盟国为主的反法西斯力量之间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人类历规模空前的战争(中国学术界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为1931年9月至1945年9月,而以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至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为“大战的序幕与爆发”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蔓延到亚洲、欧洲和非洲,参战国家多达61个,卷入战争的人口达17亿,动员的武装力量总人数超过1.1亿。参战国军队伤亡总数为5000万人以上,再加上平民,伤亡总数达9000万。参战国军费消耗总额为13520万美元,再加上财政消耗和物资损失,损失总数达40000亿美元。

3.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描写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远在捷克的六个孩子卖掉自己的心爱之物,捐钱到前线去援助西班牙人民的故事,反映了孩子们对法西斯的憎恨。)

三、读悟体会,感受情感

1.分组学习,阅读课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按照要求填表:

孩子姓名捐出什么物品当时的神态、动作交流,板书完成表格。

2.学生自由再读课文,思考,这是一群怎样的孩子?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来说明。(这是一群天真、可爱、贫穷、痛恨法西斯的孩子)

3.讨论:这是他们最宝贵的东西吗?既然是,为什么还要捐?指名回答。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挑选最能打动你的一句话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结合犹豫、庄严、一声不响、惋惜、惭愧等词语体会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

5.教师引到读课文,根据表格,自主尝试以主要人物、事件为纲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安东尼、甫兰杰克、罗达、依沃塞夫等)主要事件?(卖掉自己的心爱之物,捐钱到前线去援助西班牙人民的故事)。

(2)加上时间、起因、事件的意义用概括的语言归纳。

(课文描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捷克的安东尼、甫兰杰克、罗达、依沃塞夫等六个孩子卖掉自己的心爱之物,捐钱到前线去援助西班牙人民。反映了孩子们对法西斯的憎恨对西班牙人民的同情。)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篇9】

教学目的:

1、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引导学生有感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3、结合课外知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外祖父介绍梅花的段落,体会外祖父的内心感受。

教学思路:

赏梅(观其形)品梅(会其神)读梅(入其境)颂梅(悟其魂)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赏梅

1、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什么花?

2、观看梅花园,梅花诗:梅花自古就是人们称颂的对象,人们通过种种方式表达对梅花的喜爱。

二、自读课文感知、质疑。

1、自读课文:本文写的什么?

2、引导学生围绕外祖父爱梅花质疑:

①外祖父为什么爱梅花?

②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看梅花?

三、轻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最能体现外祖父爱梅的词句。

1、把你画出的词句读一读

2、重点引导感情朗读第3段,体会外祖父爱梅花的感情。

四、理解重点段落,体会外祖父为什么酷爱梅花?从外祖父爱惜墨梅图,送墨梅图和梅花绢给我要看出外祖父酷爱梅花,外祖父为什么这么爱梅花呢?

1、自由读外祖父所说的这段话,同桌互相交流、讨论。

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哪些内容?

2、把你了解到的内容讲给同学们听听

3、重点指导感情朗读

①指名朗读,分句朗读

②师范读

③你认为应怎样读?应读出哪些词语?

④指名再读读,评议

⑤齐读

4、小结外祖父介绍梅花的用意,相机介绍我国有骨气的人物,领悟:梅花魂。

①几千余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具有梅花品格的人物。观看英雄人物图

②你还能举出一些具有梅花秉性的人吗?

他们都是一朵朵迎风挺立的梅花,他们的民族精神就是梅花魂。

5、自由朗读这段话,谈谈自已的感受

五、自由朗读全文

1、体会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感情

2、把文中体会最深的句子画出来,认真读一读。

六、总结全文

学习了本文,我们了解了梅花,了解了外祖父一颗眷恋祖国的心。我们应该像梅花一样有品格、有骨气,不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顶天立地,应该像外祖父一样热爱我们的祖国。

五年级语文上册军犬黑子教案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动物也有尊严,激发学生热爱动物、善待生命的美好情感。

3.与生命展开对话,在对话中获得丰富的精神生命的提升。

教学重、难点:

引发学生的思考,与生命展开对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狗又被称为什么吗?能在军队中执行特殊任务的犬又叫什么呢?(师板书:军犬)你对军犬有哪些了解?(播放课件)军犬被官兵称为“无言的战友”,被视为官兵的“第二生命”,可见军犬与官兵有着非同一般的感情,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条名叫黑子的军犬。

二、读课文,感知内容。

自由读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讲了什么事?

三、研读课文

1.课文以事情发展的顺序介绍了驯导员与军犬黑子的故事。驯导员几次否定了黑子?黑子每次都是怎样找小偷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完成大屏幕的学习任务:

*驯导员几次否定了黑子?标记出驯导员的话

*黑子每次都是怎样找小偷的?用波浪线划出相关语句。

*黑子的情感有哪些变化?圈出黑子情感变化的词语。

2.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边画,完成后小组互相交流一下。

3.汇报:驯导员几次否定了黑子?读出驯导员否定黑子的话语。

(出示课件)大家看看这几句话,意思都是相同的,在朗读时应该注意什么?自己练习读一读。指名读。

4.驯导员的态度越来越强硬了,是不是黑子找小偷贪玩了?黑子每次都是怎样找小偷的?指名读文。

5.黑子找小偷的过程中,前几次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最后却屈从于驯导员,它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感受一下。(分角色读文)

6.指名总结黑子情感变化。

7.你从“哈哈大笑”中读出了什么?

8.当黑子终于明白这一切是驯导员在欺骗、戏弄它后,它又是怎么做的呢?

9.此时的黑子心情极度痛苦,人在极度痛苦时会怎么做?我们这无言的战友只能用一声“嗷”来表达,如果黑子是人的话,这一声“嗷”会是对驯导员说些什么呢?

10.带着你体会到的黑子那极度痛苦的心情来练习读这一段,(放《悲怆奏鸣曲》)生齐读。

11.黑子的出走,说明了什么?

(齐读)“哪怕是条狗,也是有尊严的”。你理解这句话吗?带着你理解到的再来读这句话。

四、拓展延伸。

1.“我听了这个故事以后,陷入了沉思……”文中的“我”会沉思些什么?

2.学了这篇课文,我想你的心情与作者一样不能平静,此时,你想对驯导员或黑子说些什么呢?

五、结束语。

是呀!每个生命都是有感情的、有尊严的,而我们更要学会尊重,这不仅仅是对待自己的同类,更包括对待那些无言的生命。从这一刻起,让我们尊重一切生命,善待一切生命吧!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所见》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所见》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所、牧、捕、蝉、闭、立”6个生字,会写“童、立”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背诵古诗。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振”、“意欲”、“忽然”的意思。

2、深入体会“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的含义。

3、理解诗意并有感情地朗读。

三、教学过程:

课前听音乐、看图片,交流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一)谈话导入。

1、师:刚才我们聊了同学们看见、听见了什么,这是同学们的“所见”,老师看见同学们坐得端端正正,听同学们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这是老师的“所见”。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古诗,诗的题目就叫——《所见》。

2、板书课题。指名读,读准“所”的平舌音,再全班齐读。

3、这首诗是清代一个著名诗人写的,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板书:袁枚),正音“枚(méi)”。

(二)新授。

1、一读:读准字音。

师:那诗人袁枚的“所见”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02页,借助拼音自由读一读古诗,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

2、学习生字词。

(1)出示注音的生字词,指名读,带读。

所(suǒ)见(jiàn)牧(mù)童(tónɡ)捕(bǔ)鸣(mínɡ)蝉(chán)闭(bì)口(kǒu)立(lì)

(2)去掉拼音认读。开火车读。

(3)去掉词、读生字。师:请同学们来认识今天的生字宝宝。男、女赛读。

所、牧、蝉、捕、闭、立。

①所:分析字型,“所”字左边的偏旁是“户”的变形,表示与房屋建筑有关。

②牧:与“枚”区别辨认。

③蝉:课件展示图片,简单介绍。俗称“知了”,属于昆虫类,雄性的腹部有发声器,会发出叫声。

④捕、闭、立:引导学生做相关动作来学习。

3、二读:读通诗句。师:调皮的生字宝宝回到诗中,你们还会读吗?注意读流利。

4、三读:读出节奏。师:中国古诗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节奏感、韵律美,所以,要把古诗读好,不仅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还要读出节奏。下面听老师读一读。(课件出示:画好节奏线的古诗句。)(点名读、齐读)

5、联系插图,想想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

交流,读词,贴生词卡片。如:牧童、黄牛、林、鸣蝉

(1)“鸣”左边一张口,右边一只鸟,根据字型,你能猜出它的意思吗?(生:鸟叫)这里是指谁叫呢?(生:蝉叫)这就是“鸣蝉”。

(2)预设学生没有说到“林樾”。师:观察插图,图上还有什么呢?(生:树)找找诗中哪个词有树的意思。(生:林樾)对,这两个字的部首都是“木”,说明与“树木”有关。一棵树叫林吗?密密麻麻的树,一棵挨着一棵,形成了绿色的树荫,这就是“林樾”。

6、逐句品读,整体感知诗的意境美。

(1)品读:牧童骑黄牛。

瞧!一个牧童骑着一头老黄牛慢悠悠地走来了,这就是—牧童骑黄牛。牧童天天放牛,和牛可亲了。他骑在宽厚的牛背上,摇呀摇,晃呀晃,那感觉怎么样啊?(生:开心、快乐、自在、悠闲)

请同学们把自己想像成小牧童骑在牛背上,读出“骑”牛自在、悠闲的感觉。

(2)品读:歌声振林樾。

小牧童骑着黄牛,慢悠悠地走着,走进了什么地方呢?(生:树林里)

那树林会有什么呢?(生:树、草、花、蜻蜓、蝴蝶)

看到这样的美景,小牧童的心情会怎样呢?(生:欢快、高兴)

多美啊!多舒服啊!小牧童忍不住(生:唱起歌来)

那歌声怎么样?

(生:响亮)从诗中哪个词知道他的歌声响亮呢?(生:振)

这就是—歌声振林樾。请同学们读出歌声的响亮。他的歌声这么响亮,连树上的叶子也听到,它们一片一片把歌声带到更远的地方,歌声在树林间回荡。请同学们再读读,读出歌声的回荡、悠长……

(3)品读:意欲捕鸣蝉。

正当小牧童唱得高兴的时候,树林中另一个天才音乐家也高声唱了起来,你们听,它是谁?(生:蝉)

它的歌声多么得意呀!看看插图,小牧童这时有什么表现呢?(生:呆了、愣住了)

他为什么发呆呢?(生:被蝉的歌声吸引了)

他还会想什么呢?(生:想要抓住蝉)

对,这就是—意欲捕鸣蝉。小牧童非常想捕到这个鸣蝉,请同学们读读,读出想要捕蝉的紧张、急切。

(4)品读:忽然闭口立。

牧童想捕到这只蝉,那还能唱歌吗?(生:不能)

所以他就(生:停止歌唱,闭口立)。

从唱歌到闭口立,这个动作变化快还是慢呢?(生:快)

从哪个词看出来?(生:忽然)

这就是—忽然闭口立,请同学们读读,读出停止歌唱的迅速。

既然是停止歌唱,我们还要读出安静、无声的感觉。再读读吧。

7、多可爱的小牧童啊!这一切看在诗人的眼中,于是诗人把一切都写进了诗中,让我们也记住这个可爱的小牧童吧。接下来,通能老师黑板上的提示,试一试,能不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呢?(自由背、个人背、全班齐背)

8、古诗不仅读起好听,唱起也很好听呢!下面我们跟随音乐一起来学唱歌曲《所见》吧。

9、指导书写:立、童。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想想怎样才能把它写好?要注意什么?谁来给大家提个醒?

(2)看老师写,同学们伸出右手食指在桌子上书空。

(3)在自己的田格本上写一写,每字写一行。(教师巡视)

(三)拓展、链接。

这首诗的作者袁枚,又叫随园老人。他的作品大多写对日常生活的感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流畅。下面老师向大家推荐一首。(老师带读)

题画

清——袁枚

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

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ōu)眠。

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在我看来“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是众多文章中的精华,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老师早早准备好教案课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是老师自己去完善的。教案是帮助教师落实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1)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学习内容。

1。导语:我们平常爱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板书:汉字),你们对汉字了解多少?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相机导入课本内容)

2。指明读关于汉字的介绍。

3。揭示学习内容:

同学们,通过课文的介绍及同学们的发言,我们仅仅是对汉字的初步了解,你们想更多地理解汉字吗?让我们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纯洁祖国文

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板书:遨游汉字王国。

二。浏览阅读材料,初步感受汉字的有趣。

1。师:汉字神奇,有趣,让我们一起浏览"阅读材料",看看汉字有趣在哪里?

2。提出阅读要求:

认真阅读课文的"阅读材料"1—4",思考这四份材料分别从哪个方面说明汉字的有趣没,为什么说是有趣的。

3。学生个性阅读后同桌交流。

4。汇报交流。

(课文以字谜,谐音,仓颉造字,册,典,删的来历向我们讲述了汉字的神奇)

三。合作学习,制定学习计划。

1。师:同学们,汉字如此神奇,我们怎样开展综合性学习很好地认识它呢?

2。自渎课文提示,明确学习方法。

(自由组成小组,讨论活动内容,指定活动计划,活动结束展示成果。)

3。指导制定活动计划。

(1)活动计划有哪些内容?

(活动计划包括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

(2)默读活动建议,明确活动内容。

①。自渎活动建议。

②。汇报交流。

(围绕汉字的有趣,有选折地开展活动。)

(3)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选活动内容,制定活动计划。

4。展示各组指定的活动计划。

5。评议,完善活动计划。

四。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汉字的神奇,有趣,课后同学们应根据制定的活动计划,搜集查找,整

理资料。在活动中真切感受汉字的奇妙。

五。工作优化设计

搜集,查找资料,分组进行讨论。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同学们,上两节课大家按照指定的活动计划认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一定体验到了汉字的有趣,这节课,我们就来展示一下活动成果。

板书:有趣的汉字。

展示成果,体会汉字的神奇。

(一)字谜竞猜。

1。提出活动要求:

(1)全班分为四个活动大组,每组各选派3—5名队员参加竞赛。

(2)各组队员应认真听清楚要求后作答。

2。活动开始

(1)必答题(字谜)(各小组把答案写在答题板上)

字谜举例:

①你我各一半,互相来征战。( )

②三匹马。( )

(2)抢答题:

要求:主持人说完谜面后各小组方可抢答,提前抢答失去一次答题机会,答对加十分,答错倒扣十分

(3)附加题:

各组按顺序展示自编字谜,编得合理的谜语每条加十分。

3。统计成绩,宣布比赛结果。

4。畅谈感受,体验乐趣。

(1)说说搜集字谜过程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

(2)自编字谜的同学介绍编字谜的过程及感受。

5。小结猜字谜的方法:

(猜字谜有三种方法:组合法,形象法和意会法)

(二)谐音示图

1。出示课文中的歇后语,笑话

(1)读一读。

(2)说一说谐音的有趣。

(3)说说在搜集谐音资料时除了歇后语,笑话,还从哪里搜集到相关资料。(古诗,对联)

2。畅游谐音园。

(1)歇后语。

一学生说歇后语前半句,其他学生说后半句,并指出其中的谐音字。

(2)笑话。

①指名说笑话。

②说说笑点在何处?

(3)古诗。

①指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自己搜集的古诗,并用有色笔在谐音字下做记号。

②齐读故事,体会谐音在古诗中的妙用。

(4)对联

①指名出示搜集到的对联上联。

②小组合作对下联,并说出其中的谐音字。

三。小结。

同学们,在活动中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汉字的无穷乐趣。课后,让我门一起行动起来,把自己搜集到

的资料整理归类,以"有趣的汉字"为主题做一张手抄报。

四。作业超市

自学>等第三课时的内容。

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电影内容(电视)的简介,介绍主要内容的方法。

2、能用简单的语句概括电影(电视)的主要内容。

教学设计:

一、话题导入

同学们在平时喜欢看些电视节目,尤其象大风车类似的少儿节目,看得有滋有味,也很想把看到的节目内容或者电影的内容告诉别人,怎样让听的人明白你的意思呢,既不能罗嗦,也不能简简单单。这里也有个方法问题。

二、示例学法

1、示例:《哪吒闹海》这部影片真精彩。它主要讲在古时候有个小哪吒在海边玩,惊动了龙宫,龙太子赶来兴师问罪,两人发生争执,动起手来。哪吒见龙太子平时欺侮渔民,就决心惩处龙子,把龙太子抽筋扒皮。东海龙王知道了,来为儿子报仇,他要哪吒的父亲李靖交出儿子,李靖不从,海龙王就水淹城池,哪吒为救百姓与龙王展开了搏斗,斗败龙王。龙王不甘心,向玉帝告状,哪吒为了不连累父亲,就自杀了,然而龙王并不罢休,叫来三个兄弟继续攻打李靖,眼看百姓又要遭殃,哪吒脚踏风火轮,手持火龙枪,与四海龙王展开了生死搏斗,最后降伏了四海龙王,从此城中百姓太平了。

2、讨论:

⑴如果是一部故事片,你可以按这种方法记住它的主要内容:

⑴记住故事里的几个主要人物。

⑵记住故事最精彩的几个镜头。

⑶按时间、地点、情节的变化主出人物活动的情况及其事情的结果。

⑵如果是一台节目或简短的电视剧或小品,你可以这样来介绍主要内容:

⑴最有意思的内容。

⑵最感人的部分。

⑶介绍主要内容一般可以用这种语气:

⑴这部影片真精彩,主要说的是谁地方事情。

⑵×××节目是表现谁与谁之间事。

三、同桌练习:同桌进行采用问答式采访,学习回答问题技巧和应变能力。

四、小组交流,共同评议。

五、全班展示,巩固学法。

六、作业:同学之间练说自己看过的影片或节目。

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了解人类和动物的关系,了解线造型的基本方法。

2、技能领域: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用线造型的表现能力。

3、情感领域:帮助学生树立起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观念和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富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人类与动物的关系,激发学生画动物的热情。

2、了解线造型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对动物的比例、线条变化的把握。

教学方法:

演示法、启发法、讨论法、教学法。

教学过程:

1、视频欣赏

在视频中,展示动物片段,了解动物生活在地球上的历史,了解动物特殊的艺术象征意义,以及部分画家的作品,为后面创作做好铺垫。

师问:我带给同学们的这段影片精彩吗?从中我们同学们知道了那些内容?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动物与人类的生存关系密不可分,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和我们人类拥有共同的家园。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视频,直接感受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动物特殊的艺术象征意义,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引出课题《人类的朋友》

2、师:谈谈哪些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动物造型或者图案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先启发,再学生讨论后进行抢答,看看哪组回答的多)

【设计意图】以讨论的方式,结合抢答提问,既活跃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对后面的学习充满兴趣。

3、为了让同学们了解更多的动物,下面老师要给同学们展示几张动物的图片,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以下问题。

(1)这些动物的形体特征是什么?

(2)它们的形体特征与你印象中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动物王国里最长寿的动物——大象,跑的最快的动物——猎豹,悍的动物——狮子,最重的动物——鲸。

4、欣赏课本范画,请学生归纳课本上动物造型主要使用的表现工具。

师:你比较喜欢哪一幅范图或哪一种工具,为什么喜欢?

教师归纳总结:不管哪一种工具,不管是线造型还是明暗造型都体现了画家对动物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同学们也都有自己喜欢的动物,下面我们就进入体验阶段,用你喜欢的工具来创造作品。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讲授绘画的步骤和注意点,同时教师示范作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下面的绘画做准备。

5、欣赏图片展示动物造型的方法

色彩造型卡通造型创意造型线造型

【设计意图】通过边看边听边思考,增强学生的思维,对动物的特征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6、欣赏课本范图,重点亨利摩尔的《羊》,再欣赏PPT图片《牛》,示范做画步骤,请学生重复绘画步骤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7、大胆实践,尽情发挥创造美丽

作业要求:

①以线条为主的作品要注意观察线条的多种变化与节奏;

②明暗造型的作品要注意光源的方向,把握好明部暗部的处理方法③、作业构图,大小,及各关键部位的比例

【设计意图】尝试用线造型的手段来表现动物的基本特征,通过临摹了解各种表现手段,体验线造型所带来的乐趣

8、展示欣赏相互评价感受美,小结本课

在学生绘画基本完成时,教师根据同学们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总结,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展示、分析;表扬画的扎实的同学,鼓励部分画的差的同学。最后设结束语:本节课主要在于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作品的临摹,同学们能够用不同材料从不同角度来表现动物的美,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保护动物不仅仅是为了动物,更是为了尊重生命,为了我们人类自己,也为了这个世界。

【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的小结,目的是延伸课堂教学,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增强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观念。

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理解词句,了解故事大概内容,读通课文。

2.创设情境,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对话以及对“未闻”、“应声答曰”的辨析来体会杨氏子应对语言的巧妙和他的机智聪慧。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古今文对照背诵课文。

4.通过情境的创设学会对“氏”、“未闻”的迁移运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文,读读题目,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姓杨人家的儿子)

2.这是古人的说话方式,请你也试着用这种方式来介绍自己。(对古文中的“??氏”迁移运用)

学生根据自己的姓用这种古人的方式来介绍自己。(张氏之子,董氏之女??)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姓切入,抓一个古文中典型的语言点,使其对“??氏”能够迁移运用,并做到情趣与理趣的有效融合。

1.放声自由读课文,争取把文章读通顺。

2.指名读,组织交流,呈现难点。

导语:老师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课文。其他同学做一件事:注意听,把几位同学读得不一样的地方画下来。(学生交流不同之处,老师随机在黑板上划出。)

设计意图: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学习本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而学生读得不一样的地方正是他们感到困惑之处,教师将其定格。让学生在下面的朗读中能不遗余力地直指读懂、读通课文的目标,让学生的读书有更强的指向性。

3.聚焦难读的句子,建议关注解释。

导语:同学们,这些句子读得不一样,就是停顿或者读音有所不同。老师建议大家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读懂句子,了解大概意思,再想想到底该怎么读。

4.解决难点,以不同方式展开。

●孔君平诣其父。

①指名学生读。

③学生再读句子,同时老师划出停顿,齐读。

●乃呼儿出。

①学生联系上文,“父不在”:父亲不在家。结合注释知道“乃”是“于是”的意思,继而了解句子大概。

②再读句子,读准停顿。

●孔指以示儿曰。

老师根据学生的释义,同时在句子上划出相应的停顿。

②指名读,齐读,再次强化正确停顿。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②学生结合语境,对文中的“家禽”分别释义:“家”指夫子家。“禽”:鸟类。“家禽”指的就是夫子家的鸟。故而明白中间应停顿。

设计意图:对于古文朗读中的停顿,其实是借助在读懂古文的基础之上。这一环节把读准停顿和疏通词句相糅合,使两者能相辅相成,相互推进。要读通古文,必得先疏通词句,所以在这个环节上,聚焦难点,充分展开。

5.注意停顿,读通古文:现在就请你再读一读课文。注意停顿,相信你一定能读得更通顺。

6.了解故事大概:课文读通了,对发生在杨氏之子身上的事也一定有所了解了。说说这个故事的大概。

设计意图:读通了古文,对意思也有了一定的理解,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已是水到渠成。到此完成了对古文第一层面的解读,使学生能够真切地看到自己在课堂上的进步:从读不通到能读通,再到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概说这个故事,真是步步晋阶。

1.师生对读,体味巧妙。

(1)创设情境,师生角色定位后合作对话。

(2)结合情境,对词句再解读。

(3)对读词句,体味聪慧。

导语:果然是对答如流,不过我现在不是整句说,我一个字一个字地说,看看你们能否对上来。

(4)引导学生从对话中去发现巧妙之处。((①都是以姓作文章②孩子漂亮地回击)从而体会其机智智慧。引读第一句:多么聪明的孩子,所以文章的开头这样写道: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学生齐读第一句:“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随机点击:“惠”通“慧”,通假用法)

设计意图: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需要一个情境,一个语境。在师生之间的一次次对读中,为学生搭设一个语言实践的平台。在这样一个由情境与语境共同搭设的平台之中,没有老师生硬的说教,有的是学生在语言实践过程中真切的体验。

2.对比朗读,品味“未闻”,迁移运用。

导语:同学们,刚才大家都对上了,而且对得很工整,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杨氏之子在回答孔君平时,还有两个字──未闻。

(2)指导学生带着不同的语气,读出意味。

(3)再造情境,迁移运用“未闻??”

设计意图:学习古文,一味单独地解词释句,只能引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倦怠,从而失去对学习古文的兴趣。本课在这个环节中加入了对“未闻”的品读,而后再有滋有味地读。在此情境中,迁移运用“未闻??”这样一个古文中较为典型的语言现象,增强了学习古文的情趣,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作了很好的诠释。

在这样的情境中,尝试变化不同的角色。再次进行对读,在语言实践中悄然走近杨氏之子,体会他的机智与智慧,为古文的学习更添一缕情趣,激发学生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

3.品味“应声答曰”,回击聪慧,念出“韵味”。

(1)同桌对读对话,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

指名读后,着力在语气、神情上点评,让对话更有情趣。(继而在评价中引出“应声答曰”)

师生合作读,读出“应声答曰”的感觉。

(2)由“应声答曰”,再次回扣到孩子的聪慧。

引:一个九岁的孩子,就有这般机智,这般聪慧,让我们由衷地钦佩,难怪作者在开头这样写道──生齐读第一句:“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3)回归整体读全文,读出韵味。

设计意图:古文与孩子们在感觉上毕竟有一段“距离”。回归整体读、背古文时,如何做到读出韵味?我考虑从形式上先去靠近古文:摇头晃脑地读背课文。事实证明:“摇头晃脑”地读,不仅是古人读书的一种形式,更是古文词句内部的一种节奏。如此一来,学生读古文的语调平稳了,不再急促,不再匆匆而过,从而培养学生感受古文的语感。

1.对照古今文,试背古文:老师是用现在的话来说,我说一句,你们对一句。老师逐句说现代文,全体学生试背。

2.同桌对练,齐吟诵。

设计意图:对照古今文背诵古文,考虑有二:1.以今文作拐杖辅助学生背诵。2.之前对古文的赏析是停留在重点词句上的。以这样古今文对照推及到吟诵全文,相信在学生心中留下的不仅是古文的意蕴,还有古文中一缕浓浓的情味。

1.了解出处。今天学习的《杨氏之子》选自于南朝刘义庆的小说《世说新语》,里面有很多故事是写人的,该书以其言简意赅的语言风格将人物描写得惟妙惟肖。

2.拓展阅读。推荐《口中狗窦》。结合注释自己读读,争取读懂,然后讲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你阅读的快乐。

张吴兴,年八岁,口中缺一齿。人因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张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耳!”人莫能答。

1.张吴兴:即张玄之。字希祖,东晋人。曾做过吴兴太守,故被称为张吴兴。

设计意图:课堂中习得了一篇古文是学习的终结吗?不是。我们在课堂上要做的是努力激发、引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因此适时向学生推荐一篇同是出自《世说新语》的古文《口中狗窦》,语言简练,符合学生的理解力,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和热情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5)

《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六年制第七册第八单元的课文。它是一篇论理型的文章,讲述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亲去钓鱼,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此时正是离捕捞鲈鱼开放时间仅差两个小时,父亲竟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那就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教师教学用书的提示,我设计了如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

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理解以下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小语课本中入选的教材,多是经过千锤百练,反复推敲的名篇佳作,其文质兼优,字里行间无不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审美资源。其审美点也往往与语文知识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钓鱼的启示》正是对学生美育的好教材。

执教《钓鱼的启示》一课,应以培养学生发现美为主,以学生发展为本,活用教材,突破教材。通过课件的适当穿插,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主动。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一谈我的教学设想:

一情景导入欣赏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美妙的画面往往叫人赏心悦目。欣赏美、品味美将能净化人的灵魂。”在我语音未断的导语后便点击鼠标,伴着优美的乐曲,几幅精美的月夜图出现在大屏幕上,学生入神的欣赏着皎洁、清柔似水的月夜图。同时提出:“在这样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会有一个怎样美丽的故事发生?”音乐袅袅,余味悠悠……这时,稍一转曲,开始播放课文第二自然段的配乐范读。录音结束,学生自然陶醉其中,我也由心醉转入感叹,进而启发学生:“这么美的月色,谁能将这种美妙给读出来,让大家欣赏。”学生迅速找出了文中描写月夜的句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起来。之后,又给学生个性化朗读创设了一个展示平台。“谁愿意到前面来配上音乐朗读?”同学们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同样一个句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理解,朗读起来也就不一样。只要把自己感悟到的读出来,老师就及时给予肯定。学生把欣赏文字美,想象画面美,甚至字里行间的意境美都通过感情朗读给展现了出来。同时作者这种遣词造句的表达方法也使小读者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读懂课文感受美

阅读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钓鱼的启示》一文的重点和难点是理解父亲说的话,父亲的话中蕴含着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内在美。如何让学生去理解发现这种最崇高的美呢?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教师必须把学生自学、自悟,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发现。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自由读4――9自然段。这一部分的内容是:

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10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

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6)

教学目标:1、理解文言文中虚词的含义。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课后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文言文和议论文的意义,感受舍生取义的真谛。

重难点:理解文言文中虚词的含义。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教材分析:《舍生取义》节选自孟子的《鱼我所欲也》,是一篇富含哲理的议论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有“鱼”和“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更为美者合乎情理也呵护逻辑。

教学设想:学生由浅入深的理解课文,从题意入手,层层深入,理解舍生取义的真谛。

教学过程:

一、 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五年的语文了,你们一定积累了很多的成语,今天,我们来玩个成语接龙的游戏好不好?师:眉开眼笑。生接龙。我们再来玩个看字想成语的游戏,师板书:义。你们想到了哪些成语?生答。(随机板书:大义凛然、义不容辞、义无反顾)

师:看到这些成语,你们想到了哪些人谁?用上这些词。(学生回答想到的英雄)

师:这三个成语中,你认为哪个字的分量最重?生答:义。

师:因为义,才不畏惧,因为义才不容辞,因为义才无反顾。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一起看看两千多年前的孟子是怎么说的。

二、 初读课文,走进作者

1、 出示竖版文言文

师:我们这是第几次接触文言文了?(第二次)对于学习文言文,你们有哪些好的方法?生答。那么这篇文言文和我们以往学过的有什么不同?(竖版的,没有标点)有谁知道这其中的原因呢?

2、 初读文言文

自由读一读这没有标点的文章,看谁能读好?(指名读文)

师:现在我们将这段文字还原成今天的写法,谁有信心读得更好?(再指名读文)

3、 走进作者

我们看文中说“孟子曰”,曰是什么意思?孟子又是谁呢?谁能把你课前了解的孟子介绍给大家?(生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汇报)师出示关于孟子的资料。

4、 揭示课题

孟子共说了几句话?指名分别读句子。孟子的话说了几层意思呢?(两层)分层读句子。孟子的话道出了一个什么观点?用一个词来概括。(舍生取义)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 再读课文,理解意思

1、 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看一看你们有什么发现?生答。

师:也字在句子末尾有什么作用呢?(也是语气词)你们还知道哪些语气词呢?那么也字在句子中该读哪一种语气呢?出示句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指名读句子)者也又是怎么读呢?出示: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两句放一起,你再来读一读,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那么下两句怎么读呢?

2、 现在老师考一考大家,得兼,我们现在怎么说?(兼得)为何古人说得兼呢?(古汉语倒装现象)

3、 打开书,默读课文和注释,你又会有什么发现?(注释给的不同)谁来读一读注释?我们知道了大意之后,就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给这篇文言文字词做注释。(小组推荐一名汇报注释)

4、 尝试给文言文做注释,让我们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现在我们来看“生与义”选择,孟子的观点我们队容易捕捉的一种选择是?(舍生取义)

那是不是孟子就不珍爱生命了呢?从哪看出来的?(生,亦我所欲也。)孟子最不希望看到的选择是?(舍义取生)孟子的担心是不是多余的,我们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以下的种种行为,你会想到哪些成语?用上“义”字。

(出示漫画)不法商贩为 一己之私不惜坑蒙拐骗。凶残的狼要吃掉救其生命的东郭先生。德国法西斯撕毁与苏联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出动5000多架飞机向苏联发动袭击。师板书:见利忘义、忘恩负义、背信弃义

5、 舍义取生者在,舍生取义者更在。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追随孟子先贤?

出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句话里体现出义了吗?用诗句中的词表示?对于谭嗣同而言他所追求的义师生命?

出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齐读。这里有没有义?哪个词告诉我们了?你还搜集了哪些这样个关于舍生取义的诗句。

时代不同,人物不同,但是他们却用相同的行动追寻孟子先贤,做出了人生的抉择。齐读。

文天祥英勇就义后,人们在他的衣袋间找到这样的人生绝笔:(出示句子)谁来读读?找到孟子说的话了吗?谁能解释一下这句话?文天祥他后悔了吗?从哪看出来的?面对生与义抉择,她会义无反顾的说,齐读句子。

四、 拓展延伸

师:生命诚可贵,道义价更高。我们来听一段老艺术家的诗歌朗诵《相信》。听一听,这段朗诵中赞扬了那些人?他们的义在哪里?

这是现在的义。这是繁体的义,上面是一个羊但不出头,下面是一个我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繁体的义多么复杂,今天的义看似简单,却又多么不简单。几千年来,义字由繁到简,但内涵去亘古不变。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一切正是缘于他们不同的选择,看看这些成语,假如这就是我们认识需要面对的选择,你会擦去哪个?

五、 总结

同学们读得好,说得好,也要做得好,将来,也许你们会成为英雄,也许平凡一生,但老师希望“舍生取义”成为你们永恒的追求。

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7)

教学要求

1、有感情朗读课文,品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2、学会做简单的批注。

3、掌握本课的4个生词。

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语句,想象场景,感悟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准备:《爱的奉献》的音乐。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从生活中感悟什么是传统。

2、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一下一个花店的传统。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2、检查预习的情况。

2人小组检查朗读,生字的认读。素描、承受、妥协、和颜悦色、孤寂、异想天开

3、指名朗读,大家评议。

4、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汇报交流,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边读边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写己的体会。

四、作业

查找资料。了解风湿性心脏病的有关知识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初步了解了花店的传统,体会了母女之情。这节课我们继续母女之情与人间之情。

二、细读课文,体会母女情深。

1、自由读课文,找出令你最感动的地方,谈一谈,说一说。

2、4人小组,交流,谈感受。

3、汇报交流。

(1)母亲节到了……黄昏时分,门铃响了。进来的是一位陌生女孩,她手拿一大束康乃馨。母亲愣了,问女孩是不是走错门了,女孩甜甜地笑了,把鲜花送进母亲怀里。说了句“节日快乐”就轻轻为母亲掩上门。

女儿倾尽自己的所能也要为母亲留下一份寄托和安慰,多么懂事的女儿。

(2)天色已经黄昏了,女儿才回来,满脸的汗水掩饰不住满脸的兴奋,匆匆的扒了几口饭便睡了。夜里,母亲听到女儿的呻吟声,心便缩得紧紧地。

女儿为了回报母亲,愿意付己的一切。女儿的呻吟声痛在母亲的心上,多么让人感动的母女之情。

(3)……女儿却认了真,第二天居然作了一个小纸板,上面写着:请让我给你画像,我需要你的五毛钱……

女儿为了自己心中的一个愿望。用自己的劳动换一点报酬,这样才是留给母亲的回报,多么良苦的用心啊!

(4)于是,在这座城市的街头,便出现了这样的一幕:一位十六七岁的较弱的女孩手持画具,坐在小凳上期待地注视着来来往往的行人,……

引导学生想象,升华认识。

(5)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三、有体会母女情到人间情。

1、启发想象,体会花店传统的由来。

想象女儿到花店订花的情景。

2、学生自由结组交流。

3、交流汇报

四、再现,配乐朗读

学生准备表演

五、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母女情情深似海

13、花店的传统爱让世界更美好

人间情感人至深

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的意思。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黄山松的奇美。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会概括本课的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1、出示黄山图片,师:面对这茫茫的云海,嶙峋的怪石,苍翠的树木,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曾有过这样的感慨:(幻灯出示)

2、▲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明)徐霞客

3、通过前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你对黄山有哪些了解?生自由说,引入欣赏“黄山四绝”图片,(点明:在四绝之中,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4、▲ 板书课题,指导读题并质疑。

(你读懂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领略一下黄山松的奇美。先扫清字词障碍。

设计意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前期的预习和自身生活知识的积累,有效带动课堂学习兴趣的激发。

二、合作探究,学习字词。

1、出示生字:

誉 陡 屏 宾 屹 卧

①小组合作学习。

②提醒区别“宾”“屏”的读音

2、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投影。

(2)观察,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重点指导:卧、誉(引导分析笔顺、结构等)

(3)师范写,学生描红。

(4)听写检查,评讲。

3、由词入句,指导朗读。

(幻灯出示)情有独钟 郁郁苍苍 姿态优美

饱经风霜 枝干遒劲 充满生机

千姿百态 潇洒挺秀 神奇秀美

①各形式读,及时纠正。

②读了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吗?

4、我们试着将词语放回课文,一起来朗读课文。

分节赛读课文(及时正音,指导读难读的句子)。

设计意图:高年级的生字教学以学生的自学为主体,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增强生字的记忆和运用。

三、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生分段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大意。

2、师指导朗读。

3、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重点描写了什么?(概括时要简洁、准确,引导归纳大致内容)

师边听回答边板书:

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千姿百态

4、再读课文。

四、联系背诵,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最为喜欢的奇松文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想黄山奇松“奇”在何处。

板书设计:

16、黄山奇松

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千姿百态

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9)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作业设计:

课内:1、描红、临写生字。2、抄写词语。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外:1、背诵课文。2、积累杜牧写白鹭的诗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出示罗丹的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让学生说说对名言的理解。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美,去发现语文课本中的美。

2、你们还记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句诗句吗?这是大诗人杜甫的名句,(背一背)。说说从诗句中发现美了吗?谁见过白鹭?指名说说(出示图片)让学生边观察边听介绍:白鹭,体长约54厘米,全身羽毛雪白,繁殖期间头部有两根长翎,背和上胸部分披蓬松蓑羽,以后消失。主要生长在我国的长江以南等地方,春夏季多活动于湖边沼泽或水田中,主要以小鱼等为食物。

3、出示杜牧的诗句:霜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这是杜牧笔下的白鹭,(让学生自由读读,读完后说说自己对白鹭的认识。)

4、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也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6课《白鹭》(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想想白鹭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3、指读生字词:(1)白鹤 蓑毛 长喙(镶)嵌 玻璃框

(2) 配合 适宜 寻常 美中不足

瞭望 孤独 安稳 韵味无穷

4、齐读词语

5、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相互检查读书情况,相互纠正读音,指导读顺句子。

6、指读课文,评价读书情况。

7、交流初读后的收获:谈谈白鹭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不求说得全面,只要能说到一些就行)

8、质疑:读了课文后有什么疑问吗?(针对字词或句子进行提问)

三、再读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2、在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作上记号,写写你的理解。

3、指读第一、第十自然段,读完后谈谈自己的理解,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

4、讨论:说说诗有什么特点?让学生从诗的短小、精练、节奏感强、富有意境等方面去猜测白鹭的特点,理解作者把白鹭比作诗的写作特色。

5、朗读1、10自然段,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6、再次朗读,体会首尾呼应的作用。

四、作业

1、认清生字的形,相互提醒易错的部件。

2、描红、临写生字。

3、抄写词语。

4、课外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读1、10自然段,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再读,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分组读,体会首尾呼应的作用)

2、试背诵这两个自然段。

二、读讲课文

1、白鹭是一首诗,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赞美它呢?默读课文,想想原因,找找课文中与之相对应的段落来,可以四人小组商量一下。

2、讨论交流:指名读找到的课文,说说从中体会到了白鹭的什么特点?还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出示有关的段落和图片)(第2节的概括、第3节的比较、第5节的具体描述中,写出了白鹭的精巧,也能体会到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3、结合进行板书:颜色配合、身段大小、适宜

4、指导朗读有关的段落(练读,指读或范读,评读,齐读)

5、小结过渡:因为白鹭的颜色配合、身段大小都很适宜,所以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那说它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又是为什么呢?

6、交流:指读有关的段落(随机出示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理解,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想象课文所描述的画面,给画面取个好听的名称。(结合板书:觅食、栖息、飞行;钓鱼图、瞭望图、飞行图)

7、(第6节中重点抓住 “站着钓鱼”、“成了一副嵌在玻璃框里的图画”体会拟人、比喻的写法,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第7节中抓住“人们说它是在瞭望,可它真的.是在瞭望吗?”引导学生想象白鹭到底是在干什么?体会白鹭栖息时的悠闲姿态;第8节中抓住“偶尔”、“悠然”、“一大乐事”等词语,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第9节中抓住“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这句反问句,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8、你们喜欢这样的画面吗?能否通过朗读来表达你的喜爱之情?(选择一、两个画面,再练习朗读)

9、交流读书,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画面,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10、小结:不管是早晨、白天,还是黄昏,不管是白鹭觅食、栖息,还是飞行,白鹭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虽然它不会唱歌,但它那么美,本身就是一首无声的歌,怪不得作者那么喜欢白鹭,要用诗一般的语言来赞美它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11、让我们借用作者的语言,再一次来赞美一下白鹭,齐读1、10节。

12、你还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它?(学生说话训练)

13、再次出示杜牧的诗,让学生读读,体会白鹭的美。

14、不管是杜甫也好,杜牧也罢,还是郭沫若,他们都用美好的语言来赞美白鹭,让我们把他们的精彩语言复制到自己的头脑里去。(自由选择内容,练习背诵)

三、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试背杜牧的那首诗。

五年级语文上册空山鸟语教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五年级语文上册空山鸟语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认识到6个生字,读记本课的一些词语。

3.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4.摘抄优美词语,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想象美好境界,从字里行间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情趣导入

播放课件,深山鸟鸣。

二、初读感知

1.读读通顺流利

2.读理清条理

3.读感悟仙境

4.读你对哪段最感兴趣,为什么?有感情的读一读。

三、理解升华

1.小组交流。

2.读出你最感兴趣的场面,说说你为什么感兴趣,在故事情节和写作手法两方面加以说明。然后有感情的进行朗读。

3.全班讨论:

为什么会有空山鸟语这样的胜景?人与自然有着怎样的关系?

四、教学字词

1.小组内自学本课词语

2.小组自学本课生字

积累内化:摘抄课文中出现的词语。

五、拓展升华

1.有感情地朗诵你最喜欢的段落。

2.背诵你最喜欢的段落。

3.写一篇保护动物的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