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燃料的家庭》教材理解

家庭教案幼儿园

发表时间:2020-11-25

《燃料的家庭》教材理解。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燃料的种类及特征。wWW.JaB88.COM

2.感受作者用通俗易懂、充满趣味性的语言为我们介绍燃料的分类、特点以及用途。

3.了解分类、解释、比较、抓特点等说明方法。

教学建议

课文分别为我们介绍了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等燃料家庭成员的名称,以及各个成员的特点、用途。

全文共14段,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采用了总分总的叙述形式。第1段总写燃料根据不同的形态可以分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第2至11段,主要介绍了木材、无烟煤、烟煤、褐煤、泥炭、木炭和焦炭等固体燃料的特点及用途。第12段,介绍了煤油和汽油这两种液体燃料的用途。第13段,介绍了煤气和天然气这两种气体燃料的特点、用途。第14段,总写了燃料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这是一篇典型的科学小品文,本文以《燃料的家庭》作为题目非常富有新意,把工业、生活中常用的燃料当作了一个家庭,能吸引读者,勾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全文运用拟人的手法,把燃料的不同形态这样的专业术语写作各色各样的人物不同的性格;把木材、无烟煤、烟煤、褐煤、泥炭这几种固体燃料称作五兄弟,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五的排行不仅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还巧妙地介绍了这五种固体燃料之间的关系。准确的用词,生动形象的表达,把原来枯燥的科普知识变得充满了趣味性,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燃料的相关知识,还受到了情感的陶冶和艺术的享受。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继续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二是让学生通过了解燃料的分类,各种燃料的特点、用途,了解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了解燃料的分类,各种燃料的特点、用途,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建议本课用1课时。

编辑推荐

《燃料的家庭》教学建议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燃料的家庭》教学建议”,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燃料的家庭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燃料的种类及特征。

2.感受作者用通俗易懂、充满趣味性的语言为我们介绍燃料的分类、特点以及用途。

3.了解分类、解释、比较、抓特点等说明方法。

教学建议

课文分别为我们介绍了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等燃料家庭成员的名称,以及各个成员的特点、用途。

全文共14段,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采用了总分总的叙述形式。第1段总写燃料根据不同的形态可以分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第2至11段,主要介绍了木材、无烟煤、烟煤、褐煤、泥炭、木炭和焦炭等固体燃料的特点及用途。第12段,介绍了煤油和汽油这两种液体燃料的用途。第13段,介绍了煤气和天然气这两种气体燃料的特点、用途。第14段,总写了燃料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这是一篇典型的科学小品文,本文以《燃料的家庭》作为题目非常富有新意,把工业、生活中常用的燃料当作了一个家庭,能吸引读者,勾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全文运用拟人的手法,把燃料的不同形态这样的专业术语写作各色各样的人物不同的性格;把木材、无烟煤、烟煤、褐煤、泥炭这几种固体燃料称作五兄弟,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五的排行不仅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还巧妙地介绍了这五种固体燃料之间的关系。准确的用词,生动形象的表达,把原来枯燥的科普知识变得充满了趣味性,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燃料的相关知识,还受到了情感的陶冶和艺术的享受。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继续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二是让学生通过了解燃料的分类,各种燃料的特点、用途,了解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了解燃料的分类,各种燃料的特点、用途,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建议本课用1课时。

《燃料的家庭》教案之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介绍了哪几种燃料,每种燃料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3学习分类、解释、比较、抓特点等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了几种燃料,这几种燃料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分类、解释、比较、抓特点等说明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片,教学挂图或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燃料的图片、文字资料,预习课文,勾画出生字、新词,标出段落序号。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文题目

(板书:燃料)

1什么是燃料?(燃烧时能产生热能、光能的物质)

2出示句子:燃料是工业的粮食,没有燃料机器就不能开动,工业生产就要停顿。在现代化的建设中,燃料所负的责任非常重大。

(1)读句子,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了什么?

(2)结合你搜集的资料,说说燃料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有什么重大的作用?

(3)板书课题:燃料的家庭。齐读课题。这是拟人的说法。今天就让我们去了解了解燃料的家庭中有哪些成员。

3这是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高士其的一篇科普文章,先读一读课文链接,了解作家。

燃料的家庭中到底有哪些成员呢?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呢?大家读一下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初知课文内容

(自由读文)

(一)提出自读要求。

1读第一遍时,把课文读通、读顺。哪一句读不通顺,回过头来再读,直到把这一句读通顺了再往下读。

2遇到生字要看看拼音,多读几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记住了以后,再往下读。

3再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燃料家庭的。一共介绍了哪几种燃料。在燃料的种类和名字下面做上不同的符号。

(二)检查自读效果。

1认读生字卡片。(提示容易读错的地方)

2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3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燃料家庭的?(课文是从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三方面介绍的)

4各个燃料家庭中分别有哪几种燃料?(指导分段读课文)

三、按课文的结构分段

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燃料家庭里依照不同的性格,可以分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

第二部分(第2~13段):分别介绍各种燃料的特点和用途。

第三部分(第14段):燃料是工业的粮食,在现代化的建设中,燃料的作用非常大。

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完成表格。

名称

特点

用途

固体燃料

液体燃料

气体燃料

2同桌交流表格的内容。

3全班交流。读课文相应的段落。

五、精读课文,学习说明方法

1课文在介绍燃料家族时,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读读课文,你发现有哪些说明方法?(把相应的句子找出来做上记号再读一读)

2抽生读句子,体会说明方法。

3在课文里,高士其把固体燃料里的木材、无烟煤、烟煤、褐煤、泥炭说成是五兄弟,把它们纳入燃料家庭之中,使没有感情的东西具有人的特征:它们有皮肤、它们可以威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体会这篇科学小品的趣味性)

六、拓展练习

选择一种你最感兴趣的燃料,结合它的特点和作用,写一篇燃料的自述。

第十九课:燃料的家庭


第十九课:燃料的家庭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介绍了哪几种燃料,每种燃料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3?学习分类,解释,比较,抓特点等说明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片,教学挂图或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燃料的图片,文字资料,预习课文,勾画出生字,新词,标出段落序号.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了几种燃料,这几种燃料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文题目

(板书:燃料)

1?什么是燃料(燃烧时能产生热能,光能的物质)

2?出示句子:燃料是工业的粮食,没有燃料机器就不能开动,工业生产就要停顿.在现代化的建设中,燃料所负的责任非常重大.

(1)读句子,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了什么

(2)结合你搜集的资料,说说燃料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有什么重大的作用

(3)板书课题:燃料的家庭.齐读课题.这是拟人的说法.今天就让我们去了解了解燃料的家庭中有哪些成员.

3?这是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高士其的一篇科普文章,先读一读课文链接,了解作家.

燃料的家庭中到底有哪些成员呢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呢大家读一下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初知课文内容

(自由读文)

(一)提出自读要求.

1?读第一遍时,把课文读通,读顺.哪一句读不通顺,回过头来再读,直到把这一句读通顺了再往下读.

2?遇到生字要看看拼音,多读几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记住了以后,再往下读.

3?再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燃料家庭的.一共介绍了哪几种燃料.在燃料的种类和名字下面做上不同的符号.

(二)检查自读效果.

1?认读生字卡片.(提示容易读错的地方)

2?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3?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燃料家庭的(课文是从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三方面介绍的)

4?各个燃料家庭中分别有哪几种燃料(指导分段读课文)

三,按课文的结构分段

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燃料家庭里依照不同的性格,可以分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

第二部分(第2~13段):分别介绍各种燃料的特点和用途.

第三部分(第14段):燃料是工业的粮食,在现代化的建设中,燃料的作用非常大.

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完成表格.

名称特点用途

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

2?同桌交流表格的内容.

3?全班交流.读课文相应的段落.

五,精读课文,学习说明方法

1?课文在介绍燃料家族时,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读读课文,你发现有哪些说明方法(把相应的句子找出来做上记号再读一读)

2?抽生读句子,体会说明方法.

3?在课文里,高士其把固体燃料里的木材,无烟煤,烟煤,褐煤,泥炭说成是五兄弟,把它们纳入”燃料家庭”之中,使没有感情的东西具有人的特征:它们有”皮肤”,它们可以”威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体会这篇科学小品的趣味性)

六,拓展练习

选择一种你最感兴趣的燃料,结合它的特点和作用,写一篇燃料的”自述”.

《燃料的家庭》教学设计(两篇)


《燃料的家庭》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介绍了哪几种燃料,每种燃料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3学习分类、解释、比较、抓特点等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了几种燃料,这几种燃料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分类、解释、比较、抓特点等说明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片,教学挂图或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燃料的图片、文字资料,预习课文,勾画出生字、新词,标出段落序号。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文题目

(板书:燃料)

1什么是燃料?(燃烧时能产生热能、光能的物质)

2出示句子:燃料是工业的粮食,没有燃料机器就不能开动,工业生产就要停顿。在现代化的建设中,燃料所负的责任非常重大。

(1)读句子,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了什么?

(2)结合你搜集的资料,说说燃料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有什么重大的作用?

(3)板书课题:燃料的家庭。齐读课题。这是拟人的说法。今天就让我们去了解了解燃料的家庭中有哪些成员。

3这是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高士其的一篇科普文章,先读一读课文链接,了解作家。

燃料的家庭中到底有哪些成员呢?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呢?大家读一下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初知课文内容

(自由读文)

(一)提出自读要求。

1读第一遍时,把课文读通、读顺。哪一句读不通顺,回过头来再读,直到把这一句读通顺了再往下读。

2遇到生字要看看拼音,多读几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记住了以后,再往下读。

3再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燃料家庭的。一共介绍了哪几种燃料。在燃料的种类和名字下面做上不同的符号。

(二)检查自读效果。

1认读生字卡片。(提示容易读错的地方)

2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3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燃料家庭的?(课文是从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三方面介绍的)

4各个燃料家庭中分别有哪几种燃料?(指导分段读课文)

三、按课文的结构分段

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燃料家庭里依照不同的性格,可以分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

第二部分(第2~13段):分别介绍各种燃料的特点和用途。

第三部分(第14段):燃料是工业的粮食,在现代化的建设中,燃料的作用非常大。

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完成表格。

名称特点用途

固体燃料

液体燃料

气体燃料

2同桌交流表格的内容。

3全班交流。读课文相应的段落。

五、精读课文,学习说明方法

1课文在介绍燃料家族时,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读读课文,你发现有哪些说明方法?(把相应的句子找出来做上记号再读一读)

2抽生读句子,体会说明方法。

3在课文里,高士其把固体燃料里的木材、无烟煤、烟煤、褐煤、泥炭说成是五兄弟,把它们纳入燃料家庭之中,使没有感情的东西具有人的特征:它们有皮肤、它们可以威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体会这篇科学小品的趣味性)

六、拓展练习

选择一种你最感兴趣的燃料,结合它的特点和作用,写一篇燃料的自述。

《燃料的家庭》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介绍了哪几种燃料,每种燃料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3.学习分类、解释、比较、抓特点等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了几种燃料,这几种燃料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分类、解释、比较、抓特点等说明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片,教学挂图或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燃料的图片、文字资料,预习课文,勾画出生字、新词,标出段落序号。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文题目

(板书:燃料)

1.什么是燃料?(燃烧时能产生热能、光能的物质)

2.出示句子:燃料是工业的粮食,没有燃料机器就不能开动,工业生产就要停顿。在现代化的建设中,燃料所负的责任非常重大。

(1)读句子,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了什么?

(2)结合你搜集的资料,说说燃料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有什么重大的作用?

(3)板书课题:燃料的家庭。齐读课题。这是拟人的说法。今天就让我们去了解了解燃料的家庭中有哪些成员。

3.这是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高士其的一篇科普文章,先读一读课文链接,了解作家。

燃料的家庭中到底有哪些成员呢?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呢?大家读一下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初知课文内容

(自由读文)

(一)提出自读要求。

1.读第一遍时,把课文读通、读顺。哪一句读不通顺,回过头来再读,直到把这一句读通顺了再往下读。

2.遇到生字要看看拼音,多读几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记住了以后,再往下读。

3.再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燃料家庭的。一共介绍了哪几种燃料。在燃料的种类和名字下面做上不同的符号。

(二)检查自读效果。

1.认读生字卡片。(提示容易读错的地方)

2.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3.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燃料家庭的?(课文是从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三方面介绍的)

4.各个燃料家庭中分别有哪几种燃料?(指导分段读课文)

三、按课文的结构分段

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燃料家庭里依照不同的性格,可以分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

第二部分(第2~13段):分别介绍各种燃料的特点和用途。

第三部分(第14段):燃料是工业的粮食,在现代化的建设中,燃料的作用非常大。

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完成表格。

名称特点用途

固体燃料

液体燃料

气体燃料

2.同桌交流表格的内容。

3.全班交流。读课文相应的段落。

五、精读课文,学习说明方法

1.课文在介绍燃料家族时,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读读课文,你发现有哪些说明方法?(把相应的句子找出来做上记号再读一读)

2.抽生读句子,体会说明方法。

3.在课文里,高士其把固体燃料里的木材、无烟煤、烟煤、褐煤、泥炭说成是五兄弟,把它们纳入燃料家庭之中,使没有感情的东西具有人的特征:它们有皮肤、它们可以威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体会这篇科学小品的趣味性)

六、拓展练习

选择一种你最感兴趣的燃料,结合它的特点和作用,写一篇燃料的自述。

《火车的故事》教材理解


一、教材简说

自1825年英国工程师斯蒂芬森发明并制造的世界上第一台能使用的蒸汽机车正式运行到现在,不过100多年的时间,已经发展到了现代化的磁悬浮火车。这是震撼世界的科学创举。

本文是一篇介绍火车种类的常识性课文,分别向我们介绍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火车、磁悬浮火车以及火车的提速、修建青藏铁路等有关我国铁路建设的事情,展现了我国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大好形势,借以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二、学习目标

1.认识郊、列等14个生字,会写书、发等6个字;学习新偏旁建之。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和它们的特点。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弄、创、梦三个字是后鼻音,弄字的声母是n不是l,韵母是ong,不是eng;郊、断、建、创、巧等字是三拼音。学习建之时,注意和走之区分开。

认记字形举例:校郊、木旦、林夕梦、一人一竖短,折文右上边,三撇托右下,此字认不难(修)。

本课要求写的6个字中,有三个独体字(发、书、成),三个左右结构的字(动、晚、新)。建议把重点放在独体字的指导上。发字可借助岁的写法进行指导。书字要强调中间一竖要写在竖中线上,是悬针竖。成字要重点指导斜钩的写法,要写得有点弯度,不能写直。

(二)朗读感悟

建议在指导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重点围绕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第3自然段)教学。文中有些专业术语较难理解,可以做简单说明,不必要求学生掌握。

下列词语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简单理解:飞驰、夕发朝至创举。

(三)实践活动

创造设计:新型的高速火车

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一座未来的桥,然后画下来,准备交流。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谈话导入,初读课文

1.揭题: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课文是写什么的?火车会有什么故事呢?

2.借助拼音读课文,划出生字。抓住音难字:弄、创、梦。

3.听录音,标出自然段,看课文讲了火车的什么故事?

(二)联系插图,朗读感悟

1.学习第一、二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飞驰而过是什么样?把自己的手当作火车演示一下飞驰而过的样子。

(2)指导朗读

2.学习第三段

(1)这段有几句话?

(2)第一句讲的是什么?(小明查了许多书)出示生字卡片书,指导书写。

(3)第二句讲的是什么?机车就是火车头,指出第一幅图上的机车。引读。老师读小明的问题,同学们读答案,读出明白的语气。

(4)读读第三到第六句,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蒸汽机车(第二幅图上面的车头就是蒸汽机车。它烧煤炭,从上面的烟囱冒出浓重的黑烟。)

内燃机(它烧汽油、柴油或煤气,不会产生多少烟。第一幅图上画的就是内燃机车。)

电力机车(师出示图片并讲解:电力机车的车顶上有两根电线。它行驶时,下面靠两根铁轨,上面靠两根电线提供能量。)

磁悬浮火车(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火车,速度快,接近普通飞机。这种火车只有中间一根铁轨,最特别的是它是浮在轨道上的。请看第三幅图,画的就是磁悬浮火车。它在日本、德国常见,我国在研究制造中。)

(5)指导朗读,读出夸赞的语气。

4.学习第四段

(1)讲解夕发朝至:夕是晚上,发是出发,朝指的是早上,至是到。合起来就是晚上出发,早上就到了。

(2)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5.学习第五段

(1)爸爸还说了什么?指名读,其余同学标出不懂的地方。

(2)海拔什么意思?板画,帮助理解。

(3)青藏铁路指从青海到西藏高原的铁路,那儿海拔特别高,平均超过40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

(4)创举: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举动。

(5)指导朗读,读出赞叹佩服的语气。

6.学习第六段

(1)自由读第六段,说说小明做了一个什么梦?

(2)指导感情朗读。

(三)读全文,巩固练习

1.朗读课文。

2.教读识字口诀、抽读卡片,识记生字。

3.指导书写形难字:动、发、成。

(四)实践活动

你想象中新型的高速火车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一列未来的火车,然后画下来,准备交流。

《索桥的故事》教材理解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索桥的故事》教材理解”,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

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

生字:

堰yn

岷mn

坪png

葺q

多音字:

形似字:

正音字:堤dī不读t

摔shuāi

不读suāi

词语:

缝隙:裂开或自然的狭长的空处。

雪冤:洗刷冤屈。

作家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散文集《随想录》。解放后曾先后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及多家杂志主编。

2.

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3.

思想情感目标

学习文中所赞美的牺牲自己,造福于百姓的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二.

重点、难点:

重点:文章的脉络层次。

难点:故事中所蕴含的精神。

三.

课文分析:

先来概括每一段的内容:

1.

介绍索桥的位置、名称、桥面、桥栏、桥墩。

2.

写我走索桥的经过及所见。

3.

写鱼嘴的意义。

4.

写何先生夫妇造桥的经过。

5.

写走下索桥的感受。

6.

收束全文,揭示全文主旨。

从上述内容看,本文不在写桥,而重点是写与索桥有关的故事,通过写故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特点,揭示全文的主旨。即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也就是上文所说的那样的心,那种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

本文以索桥为线索,以故事为内容,以人物的精神为主题。

还有几个问题,需要讲解。

1.

第一段写一个乡下人和两个孩子过桥有什么作用?

表现索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2.

作者着重写鱼嘴有什么作用?

交待鱼嘴的作用。引出下文的都江堰。

3.

文题是索桥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都江堰?

索桥造福于人民,写索桥是为了歌颂造福于人民的人。都江堰是造福百姓的工程,二者相呼应,深化主题。

《金色的鱼钩》教材理解


《金色的鱼钩》(冀教版第九册第15课)写的是一个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催人泪下的革命传统故事。其中写了我的三次哭,粗一看并不起眼,但是细细一想意味深长。

1.委屈的哭。当课文中的我发现了老班长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时,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于是就要帮助老班长一起找吃的。但是,老班长不让我找,而且严厉地命令我坚持走路,照顾好小战士。在这种情况下,我扑倒在他怀里哭了。这里的哭从表面上看,是我的意思不被老班长理解而委屈的哭,而实际上是我对老班长的舍己为人精神饱含敬意的哭。

2.激动的哭。我知道了内情以后,当老班长又一次把鱼汤端来让我和两个小同志吃的时候,我的心里是多么难受,便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这时候,老班长又一次严厉地批评我不要太脆弱,因此,我只好把碗端到嘴边,然而却止不住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这里的哭是我心中对老班长万分感动的哭,当然也是饱含敬意的哭。

3.哀痛的哭。老班长钓鱼熬汤,自己点滴不沾,全给了同行的小战士,终于拖垮了自己的身体,有一天已经奄奄一息了。他仍然不喝我端来的鱼汤,关心的仍是别人。直到最后,老班长的眼睛慢慢闭上了。于是,我们扑在老班长身上,抽噎着,很久很久。想一想,老班长为了同志,而舍弃了自己的生命。此情此景,谁能不揪心扯肺?这里的哭,是哀痛的哭,同样也是对老班长饱含敬意的哭。

金色的鱼钩,闪射着光芒;老班长的精神,源远流长。我的三哭是对老班长的无限敬仰,也是对革命传统的衷心颂扬。

《迟到的奖赏》教材理解


教学目标

1.利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联系上下文和根据自己已有的积累,理解生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体会蒂姆无私奉献、一心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尚品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美词佳句。

教学准备:

1.教师搜集有关蒂姆的故事和千年技术奖的有关资料。

2.学生搜集万维网、互联网等相关信息。

教学建议

2004年6月15日,在芬兰的千年技术奖的颁奖仪式上,享有万维网之父美誉的英国科学家蒂姆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位科学家。这是一项迟来的奖赏。十几年前,正是蒂姆无私奉献,万维网才成了因特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面对自己的发明对全球信息的交流和传播带来的革命性变化,蒂姆平静地说:我只是发现了一种更为便利的利用已有资源的方法,我觉得自己和普通人一样。

文章共有5段,可以分为3个部分。第1部分是第1段,蒂姆在芬兰获得千年技术奖这一全球最大技术类奖。在2004年6月15日这一平凡而又特殊的日子里,蒂姆成为千年技术奖这一殊荣的第一位获得者,并领取了100万欧元的奖金。第2部分是第2~4段,回顾了蒂姆发明的万维网的作用、贡献和他的科学态度。出于自己工作的需要,蒂姆发明了万维网,并无私奉献出来,让万维网给全球信息共享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作为互联网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位,是他的发明让网络出现曙光并发出光芒,但他却为了科学的发展,放弃了知识产权和专利的申请,为人类营造了一个统一的网络世界。风起云涌的网络公司借助他的发明把一批人变成富翁,他却依旧清贫地安心于自己的科研工作,在他心中,科学技术的发展比金钱更重要。一个一心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科学家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第3部分是第5段,当千年技术奖颁发给他时,人们认为他当之无愧,而评委会惊人的一致,既是对万维网的肯定,更是对他无私奉献精神的肯定。

本文采取了插叙方式,前面的课文中已有过插叙,学生应该不陌生,但重点是要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万维网的作用和蒂姆不计名利、一心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品质。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从重点词句中体会感悟蒂姆的品质和精神。

建议本课用1~2课时。

《可贵的沉默》教材理解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可贵的沉默》教材理解,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一、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上课时,老师了解到,几乎所有的爸爸妈妈都知道孩子的生日并向孩子们祝贺;知道爸爸妈妈生日的孩子只有几个,而没有一个孩子为爸爸妈妈祝贺生日。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孩子们懂得了怎样去爱自己的父母和关心别人。

课文中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不同的表现,体现了作者在这篇课文中的思路对比入手,展开情节。这是课文在表达方法上的特点。

学习的重点是理解孩子们情绪的变化由兴奋到沉默,由沉默又回到热闹的过程。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从故事中受到教育,不仅要感受到父母的爱,还应当去了解、关心和爱戴自己的父母。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要有意识地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护,学习如何去关心和爱护别人。

三、教学建议

1.课文中有许多生动精炼的词语和句子,可以提示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读一读,想一想,也可提出问题讨论解决。

如词语:神气十足、左顾右盼、沉默不语、四面八方、七嘴八舌。

如句子:(1)孩子们会感受爱了,这还不够。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会感受爱了说的是什么?极为珍贵的东西指的是什么?从这句话你懂得了老师的心意了吗?

(2)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的神色之中。可爱之处指的是什么?

(3)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从目光又回来了你知道孩子们心里想什么吗?

(4)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联系前文想想沉默包含着孩子们的什么?享受表达了老师怎样的心情?

2.学生基本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再一次思考:为什么课文的题目叫可贵的沉默?使学生明白:沉默是因为孩子们知道他们错了,沉默是对错误的承认,是对错误的反思。如果错了不承认,反而振振有词,就不是好孩子了。所以这是可贵的沉默。

3.朗读时,要注意人物不同的情绪变化。开始要读出孩子们欢乐、自信的情绪和热闹的气氛;在孩子们沉默时要读出内疚、后悔的心情;在孩子们明白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时候,要读出欢快、欣喜的语气。

4.课后可以组织学生向自己的爸爸妈妈祝贺生日,或表示关心。可以用贺卡、写一封信,也可以帮爸爸妈妈做点事,或是一句问候,用实际行动表示对父母的爱。也可以向老师、同学、邻居表示关心。然后,将自己的感受写一篇日记。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材理解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材理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1.认读并会写有关生字新词

(1)读音:潜qin()qiǎn()

(2)用对比区别字形记字

(3)利用形声字记字:程、驾、控、哲

(4)读写:

呼风唤雨 出乎意料 改观 程度 依赖 农耕社会

腾云驾雾 寄托 幻想 洞察 原子核 程控电话 因特网

联系 哲学家 归根到底

2.文章概说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3.解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呼风唤雨引申为能够支配自然,课文借用这个形象化的说法表明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4.体会文章主旨

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1)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比喻20世纪与以往不同,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2)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概括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阐明了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有很深远的现实意义。

(3)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过去科学不发达,人们对未来只有一种愿望,一种幻想。但今天不同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忽如一夜春风来,发展的成就之大,范围之广。

5.相关链接

(1)作者简介:路甬祥

(2)发现与发明:x射线、空调、洗衣机、磁悬浮列车、霓虹、维生素、第一条汽车生产线、彩色胶片、冰箱、电视、青毒素、石英钟、拉链、圆珠笔、激光、杂交水稻、因特网、移动电话

《人类的“老师”》教材理解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人类的“老师”》教材理解”,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30年以后,由于飞机速度的不断提高,经常发生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造成机毁人亡的惨祸。过了好久好久,人类才从蜻蜓那里找到了防止这类事故的方法。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所在。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选自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7册《人类的老师》〕

导读小语

人类的一些发明创造都来源于自然界,科学家从自然界中动物的活动获得了有益的启示,从而发明了一些东西。课文中具体介绍了发明飞机的曲折过程。发明飞机才100年,但在这之前,人们想都不敢想。科学家们从鸟飞翔的现象得到启示,发明了飞机,又从蜻蜓翅膀上的厚斑找到了防止事故发生的方法,因而造出性能优良的新式飞机,提高了飞机的飞行质量。你读了这段课文,知道了什么科学知识?只要我们平时善于观察,认真研究,就会发现自然界中的许多奥秘,长大了就会有所创造。

《城市的标识》教材理解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城市的标识》教材理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学习目标

1.

基础知识目标

生字:遒qi

涸h

芸yn

馈ku

忖cǔn

蒡bng

啁zhōu

啾jiū

窠kē

多音字:

形似字:

正音字:胞bāo,不读pāo

崭zhǎn,不读zhn

词语:

遒劲:雄健有力.形容树枝.

馈赠:赠送.

芸芸众生:芸芸:众多的样子.众生:泛指人类和其它一切动物.指一大群无知无识的人.

川流不息:川:河流.息:停止.象河水那样流个不停.比喻来往的人或车辆,船只很多.

寿终正寝:寿终:很大年纪才死去.正寝:旧式住宅的正房.指年老时在家安然死去.比喻事物的自然消亡.

作家:

张抗抗:生于杭州,1969年下乡到黑龙江.当代女作家.

普里什文:(1873-1954),

全名米哈伊夫米哈伊洛维奇普里什文.俄罗斯著名文学家.

2.

能力目标

能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文章的线索.

3.

思想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城市的标识》一文,增强我们对生存环境保护的意识,从我做起,化作行动.

三.

学习的重点,难点

重点:用细腻的语言,赋予变化的语言表达思想感情.

四.

课文分析

首先来讲解文题.什么是标识所谓标识,是指用来辨认识别事物的标志.作者在本文中把树当做一座城市的标识,其作用是表达对现代化城市树木的珍爱,提醒和号召人们要自觉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使之与人和谐共存,共同发展.

本文自然段较多,共17个自然段.作者是按着如下的思路写作的.

作者先从反面入手,写出了现代化的城市与城市之间越来越雷同,像多胞胎,像连体人,失去了特有的个性,失去了活气和灵性.作者抓住了城市的大厦和大楼,街道,轿车,人们的衣着等这些具体事物,用细腻,形象的语言来写现代城市的缺欠雷同,没有个性,为下文从正面写城市的标识树,做好了准备.

这一部分里有一个难句,应该用懂它的含义.即就好像每个城市的商店宾馆,都用各自特制的拉链,把天下各处自家的门脸统一锁成一个连体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城市间的雷同,描写中带有讽刺.

接着,作者就写城市中的树,正面写城市的标识.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标识.香樟树是杭州的标识;法国的梧桐是南京,上海的标识;榕树是福建或广州的标识;油松是长春的标识;圆冠榆是喀什的标识;国槐榆是北京的标识.最后作者发出由衷的感慨,树是惟一的不可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将成为城市的灵魂,是大自然的馈赠,是城市仅存的个性.

全文层次清晰,共分三个部分.1-5段为第一部分,6-15段为第二部分,16-17为第三部分.

本文多用比喻,排比,对比修辞手法,语言亲切,优美.

《春的消息》教材理解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的消息》教材理解”,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材简析】

这是一首优秀的儿童诗。诗中描述了春天到来时最具特点的景物:春风、春水;小鸟、蝴蝶;雏菊、枝头的绿苞;明丽的阳光、田野里的小草,字里行间流露出人们告别冬天,迎来生机盎然的春天的喜悦之情,赞美了春天的美丽,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诗歌语言清新,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过程中认识5个生字冈、蝴、蝶、耀、颊。积累7个词语春装、山冈、蝴蝶、雀跃、沉睡、照耀、面颊。

2按要求预习课文。能说出自己知道的春天的消息;用合适的方式理解词语盼望、爱怜、雀跃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体会春天来到时人们欢快的心情以及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建议】

●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喜欢春天吗?说说你的理由。你是怎么知道春天来了的呢?

2揭示课题:大自然中有许多事物会告诉我们春天到来的消息。

板书课题:1

春的消息

●字词教学

1课文有5个生字,可以让学生在自读课文时自学,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教师可以重点指导冈的读音是第一声,颊的读音是ji;指导记住耀和颊的字形,耀左边光的最后一笔是竖提。

2我们可以结合阅读教学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让学生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来理解词语。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尽可能准确地理解词义。例如:学生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盼望就是希望的意思。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联系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盼望应该是迫切地希望的意思。理解爱怜可以用词素分解的方法,爱是喜爱、疼爱的意思,怜是怜爱,合起来爱怜就是疼爱、怜爱的意思。

●阅读教学

1揭示课题后,可以让学生在课堂里根据课后预习课文的要求进行预习:

(1)读通课文,想想你知道了哪些春天的消息。

(2)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

盼望

爱怜

雀跃

教师可以巡视,及时指导学生预习的步骤,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可以查阅相关的工具书。然后组织学生交流预习的结果。

2分小节读诗歌,圈出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来说明春天的到来。想想,为什么选择这些景物?通过这些景物,你能感受到什么?

作者描写了春风、春水;小鸟、蝴蝶;雏菊、枝头的绿苞;明丽的阳光、田野里的小草,因为这些都是春天到来时最具特点的景物。使人感受到春天是充满生机的。

3春天的到来,带给人们的是怎样的心情?从哪些诗句中可以体会到?

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可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欣喜的感情。

4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练习指导

1在学生初读课文时,指导学生多音字组词,可以先让学生查字典,看看这些多音字不同读音的不同解释,然后完成组词。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首先要指导学生理解词语,其中盼望和希望意思相近,但盼望所表达的感情程度更深。愿望一般是作名词用。失望意思和希望相反。然后完成练习。

●语言实践

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描写春天的诗歌,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背诵,了解从古到今,诗人就喜欢描绘美丽的春天,借以抒发内心的情感。

【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说说春天还有哪些特有的景物,仔细观察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介绍给同学听。有条件的班级,可以让学生写一段话,或是用儿歌的形式赞美春天。

【参考资料】

金波

1935年生于北京,祖籍河北冀县。1957年考入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读书期间,开始发表作品。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在中文系、音乐系授课。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

近四十年来,结集出版的有诗歌、童话、散文、幼儿文学、文学评论以及诗词歌曲集四十余种,选集有《金波儿童诗选》、《金波儿童诗集》、《金波童话》、《金波儿歌》、《金波作品精选》等。作品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三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全国第一、二届幼儿图书奖,第二届冰心儿童图书新作奖大奖,第四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等。1992年被推荐为国际安徒生奖候选人。

《春的消息》选自于作者1981年发表在《巨人》上的组诗中的一首。

盼望殷切地期望。

爱怜怜爱,疼爱。

雀跃高兴得像雀儿一样跳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