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家庭女教师教学设计

高中教师教案

发表时间:2020-12-21

家庭女教师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庭女教师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庭女教师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茨威格作品特别是其女性小说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色

2,让学生体会本文独特的叙述视角和心理刻画

教学重难点:1,独特的观察视角及其作用

2,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20世纪的欧洲文坛上,有三位作家被公认是出类拔萃的中短篇小说家,他们是俄国的契诃夫、法国的莫里哀和奥地利的茨威格。而作品译文的语种之多,销售量之大,则以茨威格为最。

有人评价茨威格的文学成就:

 一个试图揭示人类心灵奥秘,深入挖掘并精确展示复杂人性的魔术大师。(“灵魂的猎手”)

一个把理智与激情、爱与憎、严格的逻辑性与神秘感应完美融入表达的语言大师。

二,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1881年出生于维也纳,父亲是富有的犹太工厂主,母是银行家的女儿。17岁已在文坛崭露头角。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与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

三,作家作品

茨威格在诗歌、小说、戏剧、人物传记、文学评论等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是一个文学全才,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长。

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人的命运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危险的怜悯》等

传记《巴尔扎克传》、《罗曼?罗兰传》、《三位大师》、《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等。

有“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家”之称。

四,艺术特色

茨威格,其小说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色,就是细腻、深刻、生动的心理刻画。其独具特色的心理现实主义风格自20世纪起,一直为世人所关注。小说淡化情节,独具匠心地透视人物奇妙的内心世界,通过丰富复杂,层次深刻的心理活动,心理悬念及心理瞬间,剖析人类的灵魂。

他的小说中,外部环境、客观世界、自然风光等外界事物似乎都是不重要的,作家全部的焦点只集中在人物的心理世界,锐意揭示其中的奥秘,展现了自己与众不同的创作才华。

五,创作思想

茨威格对心理学与弗洛伊德学说,对人物内心世界一直有着“不同寻常的好奇心”。他曾说过:“凡属扑朔迷离的心理之谜都吸引我,使我坐卧不宁,在探清来龙去脉之前我会一直兴奋得要命。只要遇到了不寻常的人,我心里就燃烧起一种探视他们的灵魂的热望。“从心理的角度再现人物及其生活遭遇”的创作思想造就了其小说创作的心理刻画特色。

六,作品介绍

茨威格的女性小说

茨威格的中短篇小说具有简练诗意新颖的特点。以描写女性的奇特遭遇、透视女性微妙心理为体裁的女性小说,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和社会批判精神。这些别具特色的女性小说,善于通过心理描写,提示女性隐秘的内心世界,再现人物的性格和生活遭遇;笔触细腻,语言优美,构思精巧,富有立体感。在掩卷之后,读者的面前栩栩如生地浮现了令人同情的女性形象。

他对女性心理的剖析,准确深刻细腻真实,使人不禁发问,这些小说怎么可能出自一个男士的手笔?作者对女性充满了爱和同情,充满了宽容和理解,对于女性的一些超乎常情又在情理之中的行动,他作出了最好的辩护和解释.

代表作《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那位陌生女人的来信写得缠绵悱恻,情意缱绻,哀婉感人,袒露了一个女子痴情的内心世界,如泣如诉地道出了她痛苦的感情经历。这篇巧妙地安排两性关系的小说,“把深沉的爱,那几乎是痴情的爱,变态的爱,写得那样崇高”,“真是一部惊人的杰作”!茨威格以娴熟而细腻的心理描写手法,再现了一个为热情所驱使的纯洁女性的悲剧,有力地控诉了畸形的社会对情爱的戕害。以至于高尔基在读了这部作品后赞叹道:“你写得真好!由于对您的女主人公的同情,由于她的形象及其悲剧的心曲使我激动得难以自制,我竟丝毫不感羞耻地哭了起来。我不知道有哪一位作家,能用这么一种对于女人无限尊重而且体贴入微的态度来描写女人。”

七,《最初的经历》

《最初的经历》,内收四个短篇:《夜色朦胧》、《夏天的故事》、《家庭女教师》、《灼人的秘密》。

它们的共同特点大都是选择了一个奇特的角度,即用处于青春萌发期的儿童的眼睛去触摸神秘的成人世界。显然,这个小说集是作家对早年岁月的追忆和印证弗罗伊德理论的最早尝试。

八,学生预习课文

预习检查

请简述姐妹俩逐步发现家中秘密的过程和他们的心理变化过程.

一天,小姐妹俩发现女教师“有点儿怪”,不和她们玩了,也不管她们了,只是偷偷地哭,她们猜出她可能恋爱了。可她们天真地认为,恋爱应该是甜蜜美妙的事,不明白女教师为什么要哭。姐妹俩继续窥测,发现了女教师与表哥的一次幽会,还偷听到女教师有小孩了。然而第二天,表哥却借口搬走了,姐妹俩猜到了表哥的欺骗行为。于是她们感到自己也受到了欺骗,不再相信别人的话,不再相信世界。“她们也就变得坚韧而有心计,甚至变得诡诈,善于说谎……变得神经过敏,焦躁不安”

接着,小姐妹俩又发现了父母的窃窃私语,偷听到母亲对女教师尖利的训斥。她们看到女教师只是伤心绝望地抽泣,内心模糊地感觉到如此伤心的人是不会有过错的,由此第一次对父母有了一种类似愤懑的情感,“她们不再爱她们的父母亲,不再相信他们”并且她们“跟谁都疏远,对谁都仇视。……通向她们心灵的通道已经阻断”

由于女教师的悲剧,幼小天真的孩子完全变了样,“她们不玩,不笑,眼睛失去了活泼开朗,无忧无虑的光彩”对谁也不信任了,对现实世界充满了憎恶,对未来充满恐惧。

小女孩由单纯幼稚到困惑不解再到愤怒无奈直至最后沉默恐惧,如此这般丰富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经由茨威格细腻的笔触,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让人不自觉地沉浸在一种强烈的心灵激荡中。

第二课时

九,问题探究

1,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什么?是爱情悲剧吗?

这篇文章主要表现本文写的是一个家庭教师被一名纨绔子弟始乱终弃的故事,但作者的本意似乎不在于表现爱情悲剧,而在于刻画出这幕悲剧在小姐妹俩心灵中引起的巨大震动以及他们对周围世界的新认识。

2,姐妹俩对家庭女教师是怎样的态度?

小说中的一对小姐妹天真无邪,她们对受欺侮的家庭女教师充满同情,但不知如何才能帮助她,两个孩子感到无助,感到悲哀。她们幼小的心灵朦朦胧胧地感觉到,这些成年人之间有着一个深深的秘密,他们组成了一个冷酷残忍的陌生世界。

3,设想家庭女教师最后的结局和这件事情对女孩们以后成长的影响。

“对这个陌生世界里可能发生的一切,她们感到害怕。她们今天已经心惊胆战地向这个世界投了最初的一瞥,她们现在已经踏人的人生使她们望而生畏,这个人生像座阴森森的树林,矗立在她们面前,昏暗逼人,可是她们得去穿过这座森林。”

4,这篇文章和本单元前面两篇的观察事件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不再采用传统的全知全能的叙述方式,而是以作品中特定人物的视角去描述事件。

作者通过描写一对儿童的心理变化,表现家庭女教师的爱情悲剧。此前,很多作家描写过家庭女教师这一人群,但茨威格却另辟蹊径,通过儿童的视角、儿童的心灵去窥测神秘莫测的成人世界.

相关参考资料补充:叙述视角

小说,主要是叙述,讲故事,既然要讲,就有一个选择和确定讲述角度问题。所以,所谓叙述角度,就是故事是由谁讲的,故事里发生的事是谁亲眼看到的,或者是谁想的。

不同的叙述视角,会产生不同的叙事效果。选择好的叙事角度,可以更方便作家利用小说中的人物的眼睛,对小说情节的推进和叙事环境进行描写。

传统的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

西方最初的小说,都是第三人称的全知全能视角。

 塞万提斯的《唐?吉珂德》、丹尼?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都是运用全知的全能视角。全能视角的好处,就是作者可以知道整个事件的发展进程,可以知道每个人的心理变化,作者象全知全能的上帝,知道整个故事发展的一切。全能视角,缺乏叙事的真实性和叙述的灵活性。

除了全知视角之外,还有第一人称视角。第一人称视角,往往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

作品中特定人物的视角

现代小说中有许多作家主张退出作品,回避全能的全知视角。在他们的作品中,往往选择叙事故事中的人物,承担小说的叙述任务和感知的视角。

如鲁迅的《孔乙己》,“我”是一个小学徒,在小说中只是非常次要的角色,而主角则是孔乙己。小说通过小学徒“我”的眼光看孔乙己和其他人物的表演,从而展现世态的炎凉,孔乙己命运的可悲。安排一个“我”做目击者,这就比用第三人称更为真实地揭示人物性格遭际命运。

《狂人日记》

儿童视角

儿童的视角有着与成年人不同的感觉,它显得客观、真诚、单纯,因而以此作为对世界、对人生、对社会认识的角度也就具有特别的内涵,有许多小说、影视作品喜欢采用这个角度,从而产生了摄人心魄的魅力和表现力。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作者叙事视角是从一个“傻子”少爷的角度进行叙述的。莫言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中的黑孩儿

 《城南旧事》通过英子的视角,表现了老北京的人情风貌和严酷的现实,而且社会表现得越黑暗,小英子的天真、美好也就越体现得全面,观众从这种强烈的反差中,产生情绪的感染力;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少年雷纳多

十,作业:

变换角度(如以将军的角度或小公务员妻子的角度)改写一个文官的死中的一段情节.

相关知识

《家庭女教师》课文解读


《家庭女教师》课文解读
两个孩子现在单独呆在自己的房间里。灯已经关了,她们之间笼罩着一片黑暗,只有两张床在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地发白。两个孩子的呼吸都很轻微,人家简直会以为她们都睡着了。[“简直”和“以为”表明她们并没有睡着,该睡觉的时间而两个孩子睡不着,暗示有什么事情要发生。]
“喂!”一个声音说道。这是那个十二岁的女孩。她轻轻地、有些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地向黑暗里发问。“什么事?”从另外一张床上传来姐姐的回答。她比妹妹只大一岁。
“你还醒着哪。好极了。我……我有件事想告诉你……”
那边没有回答。只听见床上发出一阵窸窸窣窣(象声词,形容极细小的摩擦声。窸窣,xīsū)的声音。[没有语言,但有行动,说明姐姐已经响应她了。]姐姐撑坐起来,带着期待的神情向这边望过来,可以看见她的眼睛在闪闪发光。
“你知道吗……我早就想跟你说……不过你先告诉我,这几天你不觉得我们的小姐有点儿怪吗?”
另一个女孩迟疑了一会儿,沉思起来。“有点儿,”接着她说道,“可是我也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她不像原来那样严厉了。最近我有两天没做作业,她也没说什么。再就是她有点儿那样——我也说不好。反正我觉得她现在根本不管我们了,她老是坐在一边,也不跟我们一块玩了,从前她老跟我们一起玩的。”[家庭女教师还没有出场,读者已经通过孩子的叙述知道她和原来有了不一样了,她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小说开头就通过两姐妹给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借用小姐妹来写家庭女教师的变化,比直接叙述要方便得多。]
“我看她很伤心,只是不愿意让人家知道。她现在钢琴也不弹了。”
通过这一段对话,从孩子的眼睛里看出女教师与以往的不同。
又是一阵沉默。
接着姐姐提醒妹妹:“你不是有事要说吗?”
“是啊,可是这事你谁也不许告诉,的确不许告诉任何人,妈妈也好,你的小朋友也好,都不许告诉。”[这是一个聪明的小姑娘,她很谨慎。]
“我不告诉,我不告诉!”姐姐已经不耐烦了,“到底是什么事呀!”[写出姐姐的好奇和焦急。]
“是这样……刚才,我们上床睡觉的时候,我忽然想起,我还没跟小姐道晚安呢。我的鞋都已经脱了,[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交代,因为只有赤脚轻轻地跑过去,才不会有声音,才不会被小姐发现。]可是我又跑到她房里去,你知道吗,我轻手轻脚地跑过去,想吓她个冷不防(没有预料到;突然)。我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地打开房门。起先我还以为她不在房里呢。灯亮着,可是我没看见她。突然——我吓了一大跳——我听见有人在哭,我一下子看见她衣服穿得好好地躺在床上,脑袋埋在枕头里。她在抽抽搭搭地哭,我吓得浑身直哆嗦。可是她没有瞧见我。于是我又轻手轻脚地重新把门关上。我身上抖得厉害,只好在门口一动不动地呆上一会儿。[女教师一直和她们在一起玩,看管照顾着她们,很大意义上比她们的父母更让她们亲近和信赖,而现在她却哭了,成人的哭在孩子看来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我”“浑身哆嗦”“身上抖得厉害”非常逼真地写出了小女孩的心理感受。]这时,我在房门外还清清楚楚地听见她在哭呢。后来我就赶紧跑回来了。”
她们两个又不吭声了。然后一个女孩轻轻地说了声:“可怜的小姐!”这句话在屋子里颤抖,就像一个阴郁的音符迷失在空中,接着又复归于沉寂。[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小姐妹俩在知道家庭教师哭泣时的迷惘和隐隐的担忧。]
“我真想知道,她干吗哭,”妹妹又开口说道,“这几天她又没跟什么人吵过嘴。妈妈现在也不再没完没了地挑她的刺了。[“现在”一词说明女主人曾经经常挑剔她。]我们肯定也都没惹她生气,那她干吗哭成这样?”
“我倒有点儿明白,她干吗哭,”姐姐说道。
“干吗哭?告诉我,她干吗哭?”
姐姐犹豫了一会儿,末了说道:“我想,她在恋爱了。”
“恋爱?”妹妹惊讶地一愣,“恋爱?爱上谁了呢?”
“你难道一点也没看出来?”
“该不是爱上了奥托吧?”
“不是奥托是谁?奥托难道没有爱上她?他上大学,在咱们家已经住了三年,可从来也没有陪我们出去玩过,他干吗这几个月突然一下子每天都陪我们出去呀?小姐到我们家来以前,他对我好吗?对你好吗?可是现在他成天围着我们转来转去。不管是人民花园、城市公园或者普拉特尔(维也纳的一座著名的公园,位于多瑙河和多瑙河运河之间),我们跟小姐到哪儿去,都会碰巧遇见他,总是碰巧。你难道不觉得奇怪吗?”[连珠炮似的发问,活现出一个伶牙俐齿的小姑娘形象,也表现出她平时的细心,如果没有她平时的细心,后文的一系列偷听行为和心理变化便成为不可能,惟有细心敏感的孩子才多注意身边的人和事,大大咧咧的孩子便不会有这许多烦恼。]
妹妹大吃一惊,结结巴巴地说道:
“是的……是的,我当然觉得有点儿奇怪。可我一直以为,这是……”
她的声音变了。[写出妹妹的吃惊和紧张程度,连声调都变了。]她不再往下说了。
“我起先也以为是那样,我们这些女孩子都挺傻。可是我总算及时发现,他只不过是拿我们做幌子(本指商店门外表明所卖商品的标志,这里指进行某种活动时所假借的名义。幌,huǎng)罢了。”
现在两个人都沉默不语了。[她们想不出原因,一时便无语。]谈话似乎已经结束。
姐妹俩已经陷入沉思或者已经进入梦乡。
这时妹妹又一次无可奈何(没有一点办法)地在黑暗中说道:“可她干吗又要哭呢?奥托不是挺喜欢她吗?我一直以为,恋爱一定是挺美妙的。”
“我不知道,”姐姐带着沉思神往的神情说道,“我原来也一直认为,恋爱准是非常美妙的。”
在困倦欲睡的女孩的唇边又一次轻轻地、惋惜地吐出一声:“可怜的小姐。”[孩子们从直觉上得出女教师是受了委屈,她们对她很同情。]
然后屋里一片寂静。
第一部分,故事的开端,明写孩子们无意间窥探到家庭女教师的哭泣而引起的心理波动,暗写女教师被纨绔子弟奥托冷淡。
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设计了一个睡觉前的场景,这样两个小女孩就可以毫无干扰地进行她们的谈话,而这篇小说也就自然而然地以小女孩的视角来叙述故事了。
第二天早上她俩不再谈起这件事情,可是,姐妹俩都感觉到,两个人的脑子里转的是同样的念头。她们两个互相绕着走,彼此躲来躲去,可是等到她俩从侧面打量女教师的时候,两个人的目光又不由自主地相遇在一起。[细节描写,逼真地写出了有了心事的小姐妹俩的心理活动,“两个互相绕着走,彼此躲来躲去”“两个人的目光又不由自主地相遇在一起”,作者就是通过她们外在的行动来表现她们的内心。]吃饭的时候,她们仔细观察奥托,仿佛这个在她们家里住了几年的堂兄是个陌生人。她们不跟他说话,可是在低垂的眼皮底下,她们一个劲儿地斜着眼睛瞅他,看他是不是在跟小姐打暗号。[侧重于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不跟他说话”是她们怕一张嘴就泄露了心底的秘密,从“低垂的眼皮底下”“斜着眼睛瞅”,写出小姐妹俩的狡黠。]姐妹俩都坐立不安。吃完饭以后,她们也不去玩,却心慌意乱地东忙西忙,瞎忙一气,[行动上的张皇失措正是内心慌乱的显示,而她们内心的慌乱只是想探出一个关于成人之间的一个秘密。]急于想要探听这个秘密。到了晚上,两个女孩中的一个只不过淡淡地随口问了一句,仿佛她对这事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十分冷淡,一点也不关心)似的:“你又看出什么了吗?”“没有,”另一个说了一句,就掉过脸去。两姐妹似乎都有点怕谈起这件事情似的。[心理描写,以她们所受到的教育,小孩子是不应该探察大人之间的秘密的。]就这样又过了几天,两个孩子默默地观察着,绕着圈子探索着,她们忐忑不安(心神不定,静不下心来,忐忑,tǎntè)而又不知不觉地感觉到正在接近一个闪烁不定的秘密。
几天以后,妹妹终于发觉,女教师在吃饭的时候,暗暗地向奥托使了个眼色,奥托点点头算是回答。妹妹激动得身子一颤。[写出妹妹的兴奋与紧张,早就希望证实她们的猜想,现在终于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了。]她在桌子底下伸过手去,轻轻地碰一碰姐姐的手。等姐姐转过脸来,她就用她发光的眼睛瞅了姐姐一眼。姐姐马上就会意了,立刻也坐立不安起来。[姐姐与妹妹同样的兴奋与紧张。]
大家吃完饭刚站起来,女教师就对两个孩子说:“你们回屋去自己玩一会儿吧。我有点头疼,想休息半个钟头。”
两个孩子垂下眼睛。她们小心翼翼地互相用手碰了碰,好像彼此都想提醒一下对方似的。女教师刚走,妹妹就一步蹦到姐姐跟前:“你瞧着,现在奥托要到她房里去了!”
“那还用说!所以她才把我们支开啊!”
“咱们得到她门口去偷听!”
“可是要是有人来了怎么办?”
“谁会来呀?”
“妈妈呗。”
妹妹吓了一跳,“是啊,那……”
“我有主意了,你猜怎么着?我在门口偷听,你留在走廊里,要是有人来了,你就给我个暗号。这样我们就保险了。”
妹妹噘(juē)着嘴,一脸的不高兴,“可是你到时候什么也不告诉我。”
“全都告诉你!”
“真的全都告诉我?……可什么也不许拉下啊!”
“当然,人格担保。听见有人来,你就咳嗽一声。”
她俩等在走廊里,浑身哆嗦,心情激动。她们的心脏怦怦直跳。下面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两个孩子紧紧地挨在一起。[写出小姐妹俩的紧张激动,第一次发现女教师哭泣,毕竟是妹妹的无意所为,而现在她们决定要自己去探察一个大秘密,别无选择,只好偷听,而偷听在她们懵懂的意识当中是不光彩的——虽然如此,这件事情诱惑力实在太大了。对即将发生的事情的期待和对自己偷听行为的胆怯使他们无比的紧张激动。]
传来脚步声。姐妹俩赶忙跑开,躲进暗处。果然不错,来的是奥托。他握住门把,门随后又关上。[通过俩姐妹的眼睛写奥托的行动。]姐姐像支箭似的射了过去,贴在门上,屏息静气,侧耳细听。[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姐姐心情的急切。]妹妹不胜向往地望着这边。[这一句话写出了妹妹的心理活动:她很想在第一时间里亲耳听到他们都谈了些什么,但是她答应了姐姐,负责“警戒”,不能随便离开“岗位”。]好奇心折磨着她,使她离开指定的岗位,悄悄地溜了过来。可是姐姐生气地把她推开。她只好又去等在外面,两分钟、三分钟,在她看来简直像永恒一样的漫长。她焦急难耐,像热锅上的蚂蚁转来转去。姐姐什么都听见了,而她一点也没听着。她又急又气,几乎都要哭出来了。[很形象地描摹出妹妹的又着急又无奈又生气的心态。]这时那边第三个房间里有扇门砰地关上了,她咳嗽一声。姐妹俩连忙跑开,溜进她们自己的房间。进屋以后还上气不接下气地站了一会儿,心跳得厉害。[这件事真的很刺激,使她们紧张而兴奋。]
接着妹妹便急切地催她姐姐:“好啦,快……告诉我吧!”
姐姐脸上露出沉思的神情。末了她非常困惑地、像是自言自语地说道:“我真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什么事?”
“这事真奇怪。”
“什么事……什么事呀!”妹妹气喘吁吁地把这句话吐了出来。于是姐姐拼命回想。妹妹凑过来,紧挨着她,生怕漏掉了一个字。[妹妹急于打听事情的真相,很形象地写出妹妹的急切心情。]
“这事真奇怪……跟我原来想的,完全不一样。我猜奥托进了房间以后,准是想跟她拥抱或者接吻,因为她跟他说道:‘别这样,我有正经事要跟你谈。’我看是一点儿也看不见,因为钥匙孔里插着钥匙,可是听却听得很清楚。‘出了什么事啦?’奥托接着问道。可我从来没有听见他这样说过话。你也知道,他平时说话总喜欢大叫大嚷,粗声粗气。可这句话,他却说得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我马上就感觉到,他不晓得怎么搞的,心里有点害怕。[平时的大叫大嚷、粗声大气,和现在的战战兢兢形成鲜明的对比,刻画出一个平时颐指气使遇事却胆小如鼠的公子哥的丑恶嘴脸。]小姐想必也看得出来,他在撒谎,因为她只是非常低声地说了一句:‘你早就知道了’——‘不知道,我一点也不知道。’——‘是吗?’她就说了——说得那样悲伤,悲伤极了——‘那你干吗一下子不理我了?一个礼拜以来,你没跟我说过一句话,你尽是躲着我,也不再跟孩子们一起出去了,你也不再到公园里来了。难道我一下子就成了陌生人了?啊,你早已知道,为什么你忽然远远地避开我。’他不作声,后来说道:‘我快考试了,我得好生复习功课,没功夫干别的。现在也只能这样。’这下她就哭开了,然后一面哭一面对他说,可是说得非常温柔非常动人:‘奥托,你干吗要撒谎呢?你还是说实话吧,你对我撒谎,你这样做应该吗?我对你没有提过任何要求,可是我们两人之间得把话讲讲清楚。你分明知道,我要跟你说什么,我从你的眼睛就看出来了。’——‘说什么呀?’他犹犹豫豫地说道,可是声音非常的微弱。这时她就说了……”
通过小女孩之口从侧面刻画出两人物形象:一个是自私懦弱的无责任感的纨绔子弟形象,一个是温柔无助的家庭女教师形象。小女孩的叙述不带什么感情色彩,但读者依然能够感觉到她的爱憎。
小女孩说到这里,突然身子哆嗦起来,激动得说不下去了。[暗示下面将有什么让她害怕的消息。]妹妹更紧地偎依着她。“什么……说了什么呀?”
“这时她就说:‘我不是有了你的一个孩子吗?’”
妹妹像闪电似的吓了一跳:“孩子!一个孩子!这不可能啊!”[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妹妹听到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时的震惊、害怕。]
“可她就是这么说的。”
“你准听错了。”
“没错,没错!她把这话又重复了一遍。他也像你一样,跳了起来,叫道:‘一个孩子!’小姐好久没吭声,末了说道:‘现在该怎么办呢?’后来……”
“后来怎么啦?”
“后来你就咳嗽了,我就只好跑开。”[读者和妹妹一样,也想知道“后来的事情”,但“后来”的内容是故事情节将往下发展的,门“砰地关上了”,妹妹“咳嗽了一声”,不仅为读者留下了悬念,也正是情节发展的需要。]
妹妹感到非常惶惑,眼睛直愣愣地望着前面:“一个孩子!这怎么可能呢?她又在哪儿有这么个孩子呢?”[妹妹感到惶惑的事情也正是读者想了解的问题,作者是借了小姑娘的嘴说出了大家的疑惑。]
“我不知道。这就是我不明白的地方。”
“也许在家里吧……在她上咱们家来以前。妈妈为了咱们俩当然不允许她把孩子带来。所以她才这样伤心。”[孩子天真的话语,让人在为女教师难过之时也为她们的天真所动容。]
“去你的吧!那时候她还根本不认得奥托呢!”她俩又一筹莫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来;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地沉默了,一面苦思苦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可使姐妹俩非常烦恼。妹妹又开始说道:“一个孩子!这是完全不可能的!她怎么会有个孩子呢?她又没结婚。只有结过婚的女人才有孩子,这我是知道的。”
“也许她结过婚了。”
“你别发傻好不好!总不是跟奥托结的婚吧!”
“为什么……?”
姐妹俩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彼此因惊惧或无奈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一筹莫展。
“可怜的小姐。”两姐妹当中的一个非常悲伤地说道。这句话一再出现,末了化为一声同情的叹息。同时,好奇心也一再燃起。
“究竟是个女孩还是个男孩?”
“谁又能知道呢?”
“你看怎么样……要是我去问问她,……非常、非常小心地问她。”
“你发疯了!”
“怎么啦……她不是跟咱们挺好的吗?”
“你在胡想些什么呀!这种事情人家是不跟我们说的。什么都瞒着我们。每次我们一进屋,他们就闭口不说了,尽跟我们瞎七搭八胡扯一气,好像我们还是小孩子似的,可我都已经十三了。你干吗要去问她呀,谁都不跟我们说真话。”[到底姐姐大一岁,似乎稍懂一些大人们惯常的手法,但从她的生气的抱怨中,我们不难感觉到大人们惯常的手法的失败,孩子们的不满。]
“可我真想知道一下。”
“你以为我就不想?”
“你知道吗……其实我最最不明白的就是,奥托居然会一点儿也不知道。一个人自己有个孩子,总是知道的,就像一个人自己有父母,也是知道的一样。”
“他只不过是假装不知道罢了,这个流氓!他老是装假。”[孩子的态度非常鲜明,爱憎分明。]
“可是这种事情他总不会装假吧。只有……只有在他想骗骗我们的时候,他才装假……”
这一部分写小姐妹俩关于小姐的孩子的讨论,以她们的知识和理解能力,她们搞不懂事情的真相,这让她们苦恼,但隐隐约约地,在她们的内心起了愤恨的情感,恨奥托的装假,是个流氓;恨大人们总是瞒着她们,不说真话。
这时小姐进屋来了。两姐妹立刻一声不响,假装在做作业。可是她们都从旁边斜着眼睛去瞅她。她的眼睛好像红了,她的声音比平时低沉,比平时颤抖得厉害些。[用孩子的眼光写小姐,奥托根本不忠于她的爱情,也不承担责任,她非常伤心痛苦绝望。]孩子们安静极了,她们突然怀着一种敬畏的心情,怯生生地抬起头来看她。“她有个孩子,”她们老是想着这个念头,“所以她才这样悲伤。”慢慢地,她们自己也悲伤起来了。[写两个孩子的善良的心理,她们很同情小姐,这也是人性之初的善念。]
第二天吃饭的时候,她们听到了一个突如其来(突然发生)的消息:奥托要离开她们家了。[这是他推卸责任的表现,他内心已经打定主意要抛弃家庭女教师了。]他跟他叔叔说,马上就要考试了,他得加紧复习,在这儿干扰太多。他准备到别处去租间房子住一两个月,到考完再回来。[这些冠冕堂皇的话只是借口罢了。]
两个女孩一听到这话,激动得要死。她们感到,这事和昨天的谈话之间有着一种秘密的联系。凭着她们敏锐起来的本能,她们感到这是一种懦怯行径,是一种逃跑行为。当奥托向她们告别的时候,她们态度粗暴,转过身去不理他。[她们的粗暴是一种不满和反抗,对奥托的逃跑怯懦行为的反抗和鄙视,在她们看来,这也是对小姐的声援。]但是,等他站在小姐面前的时候,她俩又斜着眼睛偷看。小姐的嘴唇微微抽搐(肌肉不随意地收缩的样子,搐,chù),可是她安详(从容不迫,稳重)地把手伸给他,一句话也不说。[通过孩子的眼睛写小姐稳重而自尊的形象。]
这几天两个孩子完全变了样子。她们不玩、不笑,眼睛失去了活泼开朗、无忧无虑的光彩。她们心里又不安又不踏实,对周围所有的人都极端的不信任。她们不再相信别人跟她们说的话,在每句话里都闻出谎言和计谋的味道。[不成熟的心智容易偏激。她们已经目睹了奥托的欺骗、虚伪和自私,在孩子幼小的心里,以为成人世界就是这样善于伪装和作假的,所以,她们开始怀疑周围所有的人。]她们成天东张西望到处偷听,窥探别人的一举一动,注意人家脸上肌肉的抽动、说话语气的变化。她们像影子似的跟在别人背后,耳朵贴在房门口,偷听别人说话。她们拼命想从自己的肩膀上摆脱这些秘密织成的黑暗的罗网,或者至少透过一个网眼向现实世界投去一瞥。那种孩子气的信念,高高兴兴、无忧无虑的盲目性已经从她们身上脱落。然后,她们从郁闷的空气预感到山雨欲来,生怕错过了这个瞬间。自从她们知道,身边尽是谎言,她们也就变得坚韧而有心计,甚至变得诡诈起来,善于说谎。
这一节写小姐的遭遇给她们带来的巨大的心理刺激,他们失去了童年无忧无虑的快乐,怀疑周围的一切人和一切事,“变得坚韧而有心计,甚至变得诡诈且善于说谎”。
作者对小说中的人物好恶未置一词,但从他平静的叙述当中,读者依然能够读出这件事给小姐妹带来的伤害,所以自能感受出作者对人物的评价,自然而然引起读者对小姐妹的同情和怜惜,对奥托的愤怒和谴责。
在父母面前,她们假装天真烂漫,稚气十足,一转身就突然变得伶俐机警。她们的性格大变,变得神经过敏、焦躁不安。她们的眼睛原来具有一种柔和而宁静的光芒,现在燃烧得极为炽烈,眼神也变得更加深沉。她们在不断的侦察窥探的过程中孤立无援,结果她们彼此相爱得更为深切。有时候她们感到自己实在天真无知,强烈渴望得到柔情抚爱,会突然间互相热烈地拥抱起来,或者突然泪如雨下。[人性都是渴望关爱的,小姐妹曾经的生活也充满了幸福,可是,经过奥托事件后,她们对生活的美好信心完全失去,“互相热烈地拥抱”是因为她们需要彼此的关爱和鼓励,“泪如雨下”说明她们内心的委屈和对未来的忧惧。]看上去似乎无缘无故,她们的生活一下子变成了一种危机。
这一节继续写小姐的遭遇在她们心中产生的影响,她们现在急需有人来指点、引导,来疏导她们的心理。可是大人们忽视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许多不健康的性格或心理大概都是孩童时期的经历在心里留下的阴影造成的吧。
许多屈辱她们直到现在才有所体会,当中有一种她们感受得最为深切。她们不声不响,一句话也不说,心里暗暗打定主意,小姐是这样地悲伤,应当尽可能使她心里高兴。她们勤勉而又仔细地做着作业,互相帮助。她们安安静静,不发一句怨言。小姐想要什么,她们总预先办到。[一方面写出她们的善良,一方面暗示人们:拯救这些孩子,使她们心理健康地成长现在还来得及。]可是这一切小姐一点也没注意,这使她们非常难过。在最近一个时期,小姐完全变了样子。有时候,一个女孩子跟她说话,她就一哆嗦,好像从睡梦中惊醒。她的目光也总要先彷徨(原来形容人走来走去,犹疑不决,拿不定主意往哪个方向去,这里指小姐因内心痛苦失落而表现的眼光无着落的样子,pánghuáng)片刻,才从远方慢慢地收回来。她常常一连坐上几个小时,呆呆地望着前方出神。[写孩子眼中的小姐的行为。她因为饱受打击和伤害,内心忧虑、痛苦可能还有羞愧,使她整天恍恍惚惚,若有所失。]于是女孩子们就踮起脚尖走来走去,免得惊扰了她。她们朦朦胧胧地、极为神秘地感觉到,现在她正在想念她那在远方什么地方的孩子呢。出自她们日益觉醒的女性的柔情,她们越来越爱她们的小姐,她现在变得这么温柔、这么可爱。她原来的那种生气勃勃、热情奔放的步伐现在变得更加沉着稳重,她的动作也变得更加谨慎小心。孩子们从这一切变化感觉到一种隐蔽的悲哀。她们从来没有看见她哭过,可是她的眼圈常常是红红的。[孩子的观察很仔细,这说明小姐经常在她们的背后哭过。]她们发现,小姐想要在她们面前掩盖她的痛苦。可她们没法帮她的忙,她们简直感到绝望了。
有一次,小姐把脸转向窗口,用手绢去擦眼睛,妹妹突然鼓起勇气,轻轻地握住她的手说道:“小姐,您最近总是这么伤心,该不是我们惹您生气吧,您说呢?”[小姑娘的懂事和善良可见一斑,她是真心想帮小姐的,至少也想给小姐一些安慰。]
小姐深受感动地望着她,轻轻抚摸她的秀发。“不,孩子们,不是你们,”她说道,“绝对不是你们。”她温柔地吻了吻孩子的额头。
第二部分,故事的发展,明写小姐妹偷听女教师和奥托的谈话后的心理变化,暗写女教师遭纨绔子弟奥托抛弃。
她俩窥探着,观察着,在她们目光所及的地方发生的事情,她们一点也不放过。这几天,两姐妹中的一个有一次进屋的时候,突然听到了一句话。仅仅就是一句话,因为父母亲马上住口不说了。可是现在每一句话都可以在她们心里引起上千个猜想。“我也觉得有些异样,”妈妈说道,“我要把她找来盘问一番。”[家庭女教师的事情终于引起了主人的注意,故事将进一步发展。]小女孩起先以为这是说的她自己,吓得胆战心惊,跑去找姐姐商量求援。可是到吃午饭的时候,她们发现,她们父母亲的目光一直盯在小姐的那张漫不经心的、迷惘恍惚的脸上,然后互相交换眼色。[通过孩子的眼睛写她们的父母及她们的小姐。父母是老练有城府的,小姐却满腹心事,凄苦无助。]
吃完饭,母亲随口对小姐说了句:“请您呆会儿到我屋里来一趟,我要跟您谈谈。”[彬彬有礼的语言下面隐藏的是冷漠和自私。]小姐微微地低下了头。孩子们浑身猛烈哆嗦起来,她们感到,现在要发生什么事情了。[虽然是对小姐说话,她俩却“哆嗦起来”,这说明她们现在已经非常敏感而多疑,任何一件跟她们有关或无关的事情都能让她们紧张和兴奋,她们预感,妈妈的谈话肯定与小姐,与奥托,与孩子有关,也许事情的真相马上就明白了。]
等小姐一进她们母亲的房门,她们就马上扑了过去。[“扑”这个动词表明她们的急切。]把耳朵贴在门上,把各个角落搜查一遍,偷听,窥探,对于她们来说已经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了。她们根本不再感到这样做有什么丑恶,有什么丢人,她们一心只想探听到人家瞒着她们的一切秘密。[与第一次偷听女教师和奥托谈话时的紧张、羞愧相比,她们现在已经很老练了,不仅表现在动作的熟练上,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毫无罪恶感了,这样的变化令人扼腕叹息。]
她们侧耳倾听,可是只听见嘁嘁喳喳(象声词,形容细碎的说话声音)的一片轻声耳语,她们的身体神经质地不住颤抖,她们生怕什么话都听不见。[写出她们的紧张和激动。]
屋里有个声音越来越大,这是她们母亲的声音。听上去,恶狠狠的,像吵架似的。
“您以为大家都是瞎子,这种事情都没觉察到?凭您这样的思想和品德,您是怎样在尽您的本分的,我可以想像得出。我竟然委托这样一个人去教育我的孩子,教育我的女儿,天晓得您是怎样忽视她们的教养来着……”
小姐好像回答了一句什么。可是她说得声音太轻,孩子们都没听清。[一个声音“越来越大”“恶狠狠的”,“像吵架似的”,一个声音“太轻”,让人听不清,从声音的高低上也可以反映人物的心理。母亲高声大气,她认为女教师给她丢人,没有尽到责任;女教师有一种负罪和耻辱感。]
“花言巧语,尽是借口!每个轻佻(言语举动不庄重,不严肃,佻,tiāo)的女人都有自己的借口。随便碰上个男人就跟了,别的什么也不想。余下的事反正有仁慈的上帝来料理。这样的人还想当女教师,还想去教育人家的女儿,简直是无耻!您总不至于认为,在您目前的情况下,我还会留您继续呆在我们家里吧?”[落井下石,写出母亲的冷酷、小市民心态。]
孩子们在门外偷听,一阵阵寒噤透过她们全身。[写孩子们的感受。]这番话她们一点也不明白,但是听到她们的母亲这样怒气冲冲地讲话,而小姐唯一的回答却是一阵猛烈的低声抽泣,她们感到害怕。孩子们的眼里涌出了泪水。可是她们的母亲似乎火气更大了。
“您现在大概只有哭天抹泪这一招了!这是不会使我心软的。对于这种人我绝不同情。您现在怎么办,跟我丝毫无关。您该去找谁,您自己心里明白。这事我问也不问您。我只知道,一个人下作到玩忽职守的地步,我是不能容忍的,她在我家里一天也不能多呆。”
回答的只是抽泣,绝望的、伤心透顶的抽泣。这呜呜咽咽(低声哭泣,wūyè)的抽泣像寒热似的使门外的孩子浑身打颤(zhàn)。她们有生以来也没有听见人家这样哭过。她们模模糊糊地感觉到,哭得这样伤心的人是不会有过错的。她们的母亲这会儿不吭声,等待着。末了她突然粗暴地说道:“好吧,我想跟您说的就是这些。今天把东西收拾一下,明天早上来拿您的工钱。再见!”
这一部分写孩子们偷听到的内容,小姐妹的母亲没有正面出场,作者也没有对她的肖像作一字说明,但读者通过她的语言,完全可以感受到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霸道蛮横、自私冷酷。
孩子们一下子从门口跳开,逃进自己的屋里。这是怎么回事?她们觉得这简直是个晴天霹雳。她们脸色苍白,浑身颤抖地站在那儿。[写孩子们在听了母亲与女教师的谈话后的表现,她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母亲会这样蛮不讲理地对待她们的小姐。]她们第一次不知怎地感觉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情况,第一次敢于对自己的父母感到一种类似愤懑(气愤;抑郁不平)的情绪。
“妈妈这样跟她说话,太卑鄙了。”姐姐咬着嘴唇说道。
妹妹听见这句放肆大胆的话,吓了一跳。[妹妹吓了一跳,说明她们姐妹俩平时对父母都是很尊敬的,但这一次为了小姐,姐姐生了正义的愤怒了。]
“可是我们根本一点也不知道,她到底干了什么事。”妹妹结结巴巴地抱怨。[妹妹似乎在替母亲辩解,她真的拿不准谁对谁错了。]
“肯定没干什么坏事。小姐不可能干坏事的。妈妈不了解她。”
“瞧她哭成那样。我听着心里直害怕。”
“是啊,真可怕。可是妈妈还跟她嚷嚷(rāng)来着。这真卑鄙,我跟你说吧,这真叫卑鄙!”
姐姐气得直跺脚,泪水充满了她的眼眶。这时小姐进屋来了。她看上去疲惫不堪。[小姐现在是心力交瘁。]
“孩子们,我今天下午有事,你们两个就自己呆着吧,好吗?可以信得过你们吧,是不是?晚上我再来看你们。”
她说完就走,也没注意到孩子们激动的神情。
“你看见了吧,她的眼睛都哭肿了。我真不明白,妈妈怎么能这样对待她。”
“可怜的小姐!”
这句话又响了起来,充满了同情和眼泪。[她们的同情、友好和善良的天性在她们的小姐面前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因为在她们的心里,小姐没有错,小姐应该得到同情和帮助。她们的多疑和粗暴是对付虚伪和不信任她们的人的,这反映她们纯真而令人感动的本性。]她们站在那儿,茫然不知所措。这时她们的母亲进屋来了,问她们想不想跟她一起乘车出去兜风。[几分钟前,她还疾言厉色地同孩子的家庭教师谈话,三言两语就把她开除了,现在却没事人一样轻松地要带孩子出去兜风,这说明她根本就没有把家庭女教师的遭遇当作一回事,这也反映出当时上流社会对处于下层的家庭女教师一类的人的生死毫不在意。]孩子们支吾了半天。她们怕妈妈,同时她们心里又暗暗生气,[没有人尊重她们,把她们当回事,这是由孩童渐渐长大时经常产生的心理。]小姐要走了,这事竟一点儿也不告诉她们。她们宁可单独留在家里。[她们只能用这种方法来表示对母亲的不满。]她们像两只雏燕,关在一个窄小的笼子里扑过来扑过去,被这股说谎和保密的气氛压抑得透不过气来。[用比喻的手法,表现小姐妹惊恐、焦灼、愤怒、无可奈何的心态。]她们考虑,是不是可以跑到小姐的房里去问问她,劝她留下来,对她说,妈妈冤枉她了。可是她们又怕惹得小姐不高兴。再说她们又感到羞愧:她们知道的一切,全是悄悄地偷听来的。她们不得不装傻,装得就跟两三个礼拜以前那样的傻。所以她们就呆在自己房里,度过整个漫长的无边无际的下午,思索着,流着泪,耳边始终萦绕着那些可怕的声音,时而是她们母亲的凶狠的、冷酷无情的怒吼,时而是小姐的使人心碎的呜咽。晚上小姐匆匆地到她们房里来看她们,跟她们道了晚安。孩子们看见她走出去,难过得浑身都颤抖起来,她们真想还跟她再说些什么。可是现在,小姐已经走到门口了,又突然自己转过身来——似乎被她们无声的愿望给拉了回来——她的眼睛里闪着泪花,水汪汪的、阴沉沉的。她搂住两个孩子,孩子们放声大哭起来,[对小姐的同情;小姐即将离开她们而她们毫无办法,无能为力;对小姐的留恋等使她们情不自禁地大哭起来。]她再一次吻吻孩子们,然后急步走了出去。[写出小姐对孩子们真心的爱和留恋。]
孩子们泪流满面地站在那儿。她们感到,这是诀别。
“我们再也见不到她了!”一个女孩哭道,“你瞧着吧,等我们明天放学回来,她已经不在这儿了。”
“我们以后说不定还可以去看看她。那她肯定会把她的孩子给我们看的。”
“是啊,她人多好啊!”
“可怜的小姐!”这一声叹息已经在悲叹她们自己的命运了。
“没有了她,我们怎么办,你能想像吗?”
“再新来个小姐,我是永远不会喜欢她的。”[她们并不是对子虚乌有的新小姐有成见,而是觉得惟有讨厌新小姐才是对她们小姐的一种声援、一种爱。]
“我也不会。”
“谁也不会对我们这么好。再说……”
她不敢把话说出来。但是,自从她们知道,她有了个孩子,一种下意识的女性的感情使她们对她肃然起敬。她们两个老是想着这事,现在已经不再怀着那种孩子气的好奇心,而是深深的感动,充满了同情。
“喂,”一个女孩说道,“你听我说。”
“什么呀!”
“你知道吗,我真想在小姐走以前,让她再高兴一下。让她知道,我们都喜欢她,我们跟妈妈不一样。你愿意吗?”
“那还用问吗?”
“我想过了,她不是特喜欢丁香花吗。那我就想,你猜怎么着,我们明天早晨上学以前,就去买它几枝回来,然后放到她屋里去。”[孩子们决定用自己的行动表达对小姐的热爱。]
“什么时候放进去呢?”
“吃午饭的时候。”
“那她肯定早就走了。你猜怎么着,我宁可一大清早就跑上街去,飞快地把花买回来,谁也不让看见,然后就送到她屋里去。”
“好,明儿咱们早早地起床。”
她们把自己的扑满(一种储蓄零钱的储钱罐)取来,一个子不拉地把她们攒的钱都倒在一起。一想到她们还能向小姐表示她们无声的、真心诚意的爱情,她们心里又高兴多了。
这一部分写孩子们为了让小姐高兴,也为了表达她们对小姐的真心的爱和喜欢,她们决定送丁香花给小姐。因为能为小姐做这一点让她高兴的事,她们非常高兴。孩子多么的单纯、可爱啊。
天刚亮,她们就起床了。她们微微颤抖的手里拿着盛开的美丽的丁香花去敲小姐的门,可是没人答应。[写出孩子们紧张又兴奋的心情,一方面她们为能给小姐送花表明她们的立场和感情,为替小姐做了点事而高兴,另一方面她们不知道小姐会有什么表现因而紧张。]她们以为,小姐还在睡觉,便小心翼翼地、蹑手蹑脚地溜进房去。房里一个人也没有,床上的被褥整整齐齐,没人睡过。房里别的东西凌乱不堪。在深色的桌布上放着几封白色的信。两个孩子吓坏了。出了什么事了?
“我找妈妈去,”姐姐果断地说道。
她倔强(性格刚强不屈,juéjiàng)地站在母亲面前,眼色阴沉,毫无畏惧,她问道:“我们的小姐在哪儿?”[“我们的小姐”,“我们”二字极具挑战的味道,很有意味。“我们”仅指小姐妹两个,言下之意,小姐是属于我们两个的,你把她弄没有了,你怎么办?你得赔!]
“在她自己房里吧,”妈妈说道,感到十分惊讶。
“她房里没人,被子也叠得好好的没动过。她准是昨天晚上就走了。干吗不跟我们说一声?”[最后一句责问很有力量。]
母亲一点也没有注意到女儿恶狠狠的、挑衅(借端生事,想引起冲突,tiǎoxìn)寻事的口气。她脸色刷的一下发白了,走到父亲房里去,父亲马上跑进小姐的房间。[写父亲的紧张状态。]
他在那里呆了好久。孩子们一直用愤怒的目光死盯着母亲。[如果眼光能杀人的话,那么这种眼光就像刀子一样,直欲刺进母亲的心。]她看上去非常激动慌乱,都不怎么敢去看孩子们的眼光。
父亲终于出来了,他脸色灰败,手里拿着一封信,和母亲一起到自己房里去,和她嘁嘁喳喳地说些什么。孩子们站在门外,突然一下子不敢再偷听了。她们怕父亲发脾气。父亲现在这副神气是她们从来也没有看见过的。[暗示问题非常严重。]
母亲眼泪汪汪、气急败坏地从屋里出来。孩子们似乎被她们的恐惧所驱使,下意识地迎上前去,又想问个究竟。可是她口气生硬地说道:“上学去吧,已经晚了。”
孩子们只好去上学。她们在那儿坐了四五个钟头,夹在其他的孩子当中,像做梦似的,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见。[写满怀心事的孩子们心不在焉的神态。]一放学她们就发狂似的冲回家来。
家里一切照旧,只不过大家的心里好像都有一个可怕的念头。谁也不说,可是所有的人,甚至于佣人,眼光都很异样。母亲冲着孩子们迎了过来,她似乎已经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要跟她们说点什么。她开口说道:“孩子们,你们的小姐不回来了,她……”
可是她不敢把话说完。两个孩子的眼睛炯炯发光、咄咄逼人,直盯着她的眼睛,以至于她不敢向她们当面撒谎。她转身就走,逃回自己的房间里去。[写出母亲内心的虚弱和胆怯。]下午奥托突然出现了。家里派人去把他叫来,有封信是给他的。他的脸色也异常苍白。他神情慌乱,站在哪儿都觉得不合适。[“脸色苍白”是写他受刺激之大,“神情慌乱”是写他内心非常紧张。]谁也不跟他说话。大家都躲着他。他一眼看见缩在角落里的两个女孩,想跟她们打个招呼。“别碰我!”两姐妹当中的一个说道,厌恶得浑身直哆嗦,另一个在他面前吐唾沫。[孩子们的行为表现她们强烈的憎恨。]他狼狈不堪,不知所措,到处磨蹭了一会儿,然后就溜得无影无踪了。
谁也不跟孩子们说话,她们彼此之间也不交谈。她俩脸色苍白,迷惘惆怅,像关在笼子里的野兽,一刻不停地从一个房间串到另一个房间,串了一会儿,又碰在一起,用哭肿了的眼睛你看我,我看你,一句话也不说。[女教师的死在孩子心里引起了太大的震动。在她们的眼里,小姐那么温柔,那么好,但现在却被奥托以及母亲逼死了,她们幼小的心里还不明白社会的冷酷,她们只能从一个个具体的人身上来看成人的世界,这个社会原来那么可怕。她们仅有的善恶是非的标准无法衡量这个世界了。]她们现在什么都明白了。她们知道,别人欺骗了她们,所有的人都可能是坏蛋,卑鄙无耻。她们不再爱她们的父母亲,不再相信他们。她们知道,她们今后对谁也不能信任,而可怕的人生的全部重担今后都将压在她俩瘦削的肩上了。她们似乎从欢乐安适的童年时代一下子跌进了一个万丈深渊。[写巨大的打击和刺激之后,小姐妹俩的感受,漆黑一片,绝望极了。]她们现在还不能理解她们身边发生的可怕的事情,可是她们的思想正卡在这上头,几乎要把她们憋死。她们的面颊上泛起热病似的红晕,她们的眼里有一股凶狠的、激怒的眼神。在孤寂之中她俩像发冷似的荡来荡去。她们看人的神情是这样的可怕,谁也不敢跟她们说话,连她们的父母在内。[小姐的死使孩子受了很大的打击,她们仇恨一切人,这种仇恨只是因为她们喜欢的小姐死了。]她们脚不停步地在屋里转来转去,这反映出她们内心的骚动。虽然她俩谁都不说,可是都感到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休,欢乐;戚,忧愁、悲哀),祸福与共。沉默,一种参不透、摸不准的沉默,一种执著的、既不哭喊、也无眼泪的深锁在心的痛苦,使她们跟谁都疏远,对谁都仇视。谁也接近不了她们,通向她们心灵的通道已经阻断,也许多少年都不会畅通。她们身边的人都觉得,她们是敌人,是两个再也不会原谅别人的坚决的敌人。因为从昨天起,她们就已经不再是孩子了。[如果说偷听大人的谈话,还只是小姐妹俩对成人世界的怀疑对大人之间发生的事产生迷惘、迷惑不清的话,那么,小姐的死却使孩子们开始仇视这个世界了,这是发现被欺骗后的本能的反应。在她们心灵的深处,关于社会,关于未来,她们充满了恐惧和不信任,她们毕竟才只是十二三岁的孩子啊。]
这天下午她们年纪大了好几岁。一直到晚上,她们单独呆在她们黑洞洞的房间里的时候,儿童的恐惧才在她们心里觉醒,对孤寂的恐惧,对死人的恐惧,以及对模糊的事物充满了预感的恐惧。全家上下一片慌乱,竟忘了给她们屋里生火。她们冷得哆哆嗦嗦地钻进一条被子,[她们“哆嗦”,一则是天气寒冷,二则是内心的恐惧,而后者尤其让人痛心。]用她们细瘦的孩子胳臂紧紧地搂在一起,弱小的、还没有发育的身体互相紧贴,仿佛因为害怕而在寻找援助。她们一直还不敢互相说话。但是,妹妹终于热泪盈眶,姐姐也跟着抽抽搭搭地大哭起来。两个人紧紧搂在一起痛哭。温暖的眼泪先是迟迟疑疑地,接着畅畅快快地流下来,沐浴着她们的面颊。她俩胸贴着胸,哭成一团,直哭得气噎喉干,死去活来。[她们哭,是因为她们委屈、无助和恐惧。]在黑暗中两个人化成一股痛苦,两个人变成一个人在悲泣。她们现在已经不是在为她们的小姐而痛哭,也不是在为她们从此失去了父母而痛哭,而是一阵猛烈的恐惧震撼着她们。对这个陌生世界里可能发生的一切,她们感到害怕。她们今天已经心惊胆战地向这个世界投了最初的一瞥。她们现在已经踏入的人生,使她们望而生畏。这个人生像座阴森森的树林,矗立在她们面前,昏暗、逼人,可是她们得去穿过这座森林。她们混乱的恐惧感越来越模糊,几乎像是梦幻,她们悲伤的抽泣声也越来越轻微了。她们的呼吸现在柔和地融成一气,就像刚才她们的眼泪流在一起。就这样,她们终于沉入了梦乡。[孩子终于进入了梦乡,可是读者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谁知道这件事在孩子的心里将会投下怎样的阴影呢?]
第三部分,故事的高潮,写女教师被逼自杀在孩子心中引起的震动。
这篇小说以家庭女教师的遭遇为中心事件,但目的并不在于介绍事件的过程,而是重在描写这件事在两个小女孩心里引起的震动,她们的心灵所受的影响。作者用了细腻的笔触,详细地描述了孩子心灵的震颤。作者构思奇特,选取的角度独特,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形象概要
两个小姐妹——由天真单纯、无忧无虑而走向多疑、恐惧、无助。
女教师——温柔善良、自尊有修养、忠于爱情。
奥托——始乱终弃的纨绔子弟。
写作特色
1.独特的观察事件的角度。
这篇小说写的是成人世界的事情,但作者却通过两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的眼睛来反映这个故事,角度新颖。由于孩童世界的单纯,她们看到的听到的东西会和事实有不小的出入,但读者会看得明白,这样不仅使作者在叙述中省却了不少麻烦,也使文章显得含蓄蕴藉,又增加了情趣。同时,以孩子的观察来写,便于表现孩子在整个事件中的感受,这样更容易产生艺术的震撼力量,因为没有一种力量能比孩子的心灵变化更能打动人心。
2.细腻、深刻、生动的心理刻画。
茨威格的小说淡化情节,不注重外部环境、客观世界、自然风光等外界事物的描述,独具匠心地透视人物奇妙的内心世界,通过丰富复杂、层次深刻的心理活动、心理悬念及心理瞬间,剖析人类的灵魂。作家全部的焦点只集中在人物的心理世界上,锐意揭示其中的奥秘,展现了自己与众不同的创作才华。
主旨探究
对本文的主旨有如下的表述:
1.这篇小说通过一对十二三岁的小姐妹的经历,写了一个家庭教师被一名纨绔子弟始乱终弃的故事,反映出资本主义社会两性关系的问题,暴露了资本主义上流社会的黑暗和罪恶。
2.小说写的是一个家庭教师被一名纨绔子弟始乱终弃的故事,作者的本意不在于表现爱情悲剧,而在于刻画出这幕悲剧在小姐妹俩心灵中引起的巨大震动以及她们对周围世界的新认识。
对本文的主旨你是怎么看的呢?

第2节核裂变教师用书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作为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帮助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2节核裂变教师用书,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第2节核裂变
学习目标知识脉络
1.知道核裂变的概念,知道重核裂变中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重点)
2.知道什么是链式反应.
3.会计算重核裂变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重点)
4.知道什么是核反应堆.了解常用裂变反应堆的类型.(难点)

重核的裂变
[先填空]
1.重核的裂变
(1)核裂变:用中子轰击铀核,铀核分裂成质量相近的两部分,并释放出能量的核反应过程叫做核裂变.
(2)裂变能:核裂变释放出的能量称为裂变能,也称核能或原子能.核裂变是释放核能的方法之一.
(3)铀核裂变的产物多种多样,其中有代表性的有:
10n+23592U→9538Sr+13954Xe+210n
10n+23592U→14156Ba+9236Kr+310n.
2.链式反应
(1)定义:在23592U核裂变释放出巨大能量的同时,平均每次可以放出2~3个中子,这些中子称为第1代中子,如果其中至少有一个继续轰击23592U,使之发生裂变,就能产生第2代中子,这样不断继续下去,中子会不断增加,裂变反应就会不断加强,就形成了裂变的链式反应.能够发生链式反应的铀块的最小体积叫做临界体积.
(2)条件:发生链式反应必须具备两个条件:a.铀核的体积达到临界体积;b.必须存在持续不断的中子源.
[再判断]
1.原子核释放粒子的过程也是核裂变的过程.(×)
2.用中子轰击重核使之分裂实现核裂变.(√)
3.利用不可控的快中子轰击超过临界体积的铀块产生链式反应制成原子弹.(√)
[后思考]
重核裂变反应是否满足电荷数守恒?是否满足质量数守恒?
【提示】重核裂变反应属于核反应,满足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
[核心点击]
1.铀核的裂变和裂变方程
(1)核子受激发:当中子进入铀235后,便形成了处于激发状态的复核,复核中由于核子的激烈运动,使核变成不规则的形状.
(2)核子分裂:核子间的距离增大,因而核力迅速减弱,使得原子核由于质子间的斥力作用而分裂成几块,同时放出2或3个中子,这些中子又引起其他铀核裂变,这样,裂变就会不断地进行下去,释放出越来越多的核能.
(3)常见的裂变方程:
①23592U+10n―→13954Xe+9538Sr+210n.
②23592U+10n―→14456Ba+8936Kr+310n.
2.链式反应的条件
(1)有慢中子轰击.
(2)铀块的体积大于临界体积,或铀块的质量大于临界质量.
以上两个条件满足一个,则另一个条件自动满足.
3.裂变反应的能量:铀核裂变为中等质量的原子核,发生质量亏损,所以放出能量.一个铀235核裂变时释放的能量如果按200MeV估算,1kg铀235全部裂变放出的能量相当于2800t标准煤完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裂变时能产生几百万度的高温.
4.铀的同位素中铀235比铀238更易发生链式反应
在天然铀中,主要有两种同位素,99.3%的是铀238,0.7%的是铀235,中子能引起这两种铀核发生裂变,但它们和中子发生作用的情况不同.
(1)铀235:俘获各种能量的中子都会发生裂变,且俘获低能量的中子发生裂变的概率大.
(2)铀238:只有俘获能量大于1MeV的中子才能发生裂变,且裂变的几率小.能量低于1MeV的中子只与铀核发生弹性碰撞,不引起裂变.因此,为了使链式反应容易发生,最好利用纯铀235.
1.(多选)关于重核的裂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核裂变释放的能量远大于它俘获中子时得到的能量
B.铀核裂变在自然界中会自发地产生
C.重核裂变释放出大量能量,产生明显的质量亏损,所以核子数要减少
D.由于重核的核子平均质量大于中等质量核的核子平均质量,所以重核裂变为中等质量的核时,要发生质量亏损,放出核能
【解析】根据重核发生裂变的条件和裂变释放能量的原理分析可知,裂变时因铀核俘获中子发生核反应,是核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因而释放的能量远大于其俘获中子时吸收的能量;重核裂变只能发生在人为核反应中;在裂变反应中核子数是不会减少的,因此A正确,B、C错误.重核裂变为中等质量的原子核时,由于平均质量减小,必然发生质量亏损,从而释放出核能,所以D正确.
【答案】AD
2.(多选)1938年哈恩用中子轰击铀核,发现产物中有原子核钡(Ba)、氪(Kr)、中子和一些γ射线.下列关于这个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个实验的核反应方程是23592U+10n―→14456Ba+8936Kr+310n
B.这是一个核裂变过程,反应后粒子质量之和大于反应前粒子质量之和
C.实验中产生的γ射线穿透能力极强
D.这个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可以用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来计算
【解析】根据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方程应为:23592U+10n―→14456Ba+8936Kr+310n,选项A正确;铀核裂变过程中产生γ射线,放出能量,发生质量亏损,释放的能量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计算,选项B错误,D正确;核反应中产生的γ射线,穿透能力极强,是能量极高的光子,选项C正确.
【答案】ACD
3.现有的核电站比较广泛采用的核反应之一是:23592U+10n→14360Nd+Zr+310n+80-1e+ν
(1)核反应方程中的ν是中微子,它不带电,质量数为零.试确定生成物锆(Zr)的电荷数与质量数;
(2)已知铀(U)核的质量为235.0493u,中子质量为1.0087u,钕(Nd)核质量为142.9098u,锆核质量为89.9047u.又知1u=1.6606×10-27kg,试计算,1kg铀235大约能产生的能量是多少?
【解析】(1)根据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可得
Zr的电荷数Z=92-60+8=40
质量数A=236-143-3×1=90.
(2)方法一:质量亏损
Δm=(mU+mn)-(mNd+mZr+3mn)=0.2174u.
一个铀核裂变释放能量
ΔE=Δm×931.5MeV
=0.2174×931.5MeV≈202.5MeV
1kg铀核含有的原子核数为
n=1000235×6.02×1023个≈2.562×1024个
1kg铀核产生的能量
E总=nΔE=2.562×202.5×1024MeV
≈5.2×1026MeV=5.2×1026×106×1.6×10-19J
≈8.3×1013J.
方法二:Δm=(mU+mn)-(mNd+mZr+3mn)
=0.2174u=0.2174×1.6606×10-27kg
≈3.6×10-28kg
ΔE=Δmc2=3.6×10-28×(3×108)2J=3.24×10-11J
n=1000235×6.02×1023个≈2.562×1024个
E总=nΔE=2.562×1024×3.24×10-11J≈8.3×1013J.
【答案】(1)4090(2)8.3×1013J
重核裂变核能计算的方法
解答这类问题,一般是先根据核反应方程求出一个重核裂变时发生的质量亏损,由质能方程计算出释放的能量,然后用阿伏加德罗常数把核能与重核质量联系起来;另外,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裂变反应堆
[先填空]
1.核反应堆:能维持和控制核裂变的装置.
2.核反应堆的构成:堆芯、中子反射层、控制系统和防护层等部分.
(1)堆芯:由燃料棒、减速剂和冷却剂组成.
(2)中子反射层:反射核裂变中产生的中子,使其进一步参加链式反应.
(3)控制棒:用能吸收慢中子的镉或硼钢制成,以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
[再判断]
1.核反应堆可以人工控制核反应速度.(√)
2.减速剂的作用使快中子减速变成慢中子.(√)
3.链式反应一旦形成无法进行人工控制.(×)
[后思考]
核反应堆中的防护层的构造和作用是什么?
【提示】核反应堆中的防护层一般由金属套、防止中子外逸的水层以及1m~2m厚的钢筋混凝土构成,可以有效地防止射线对人体及其他生命的侵害.
[核心点击]
1.核反应堆的组成
核反应堆由堆芯、中子反射层、控制系统和防护层等部分组成.其中控制棒用能吸收慢中子的镉或硼钢制成,以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之所以把它叫做“堆”,是因为世界上第一个核反应堆是用石墨块(用以控制反应速度)和金属铀块(反应燃料)一层一层交替地“堆”起来而构成的.
2.核反应堆与原子弹爆炸的比较
原子弹爆炸时链式反应的速度是无法控制的,为了用人工方法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使核能比较平缓地释放出来,人们制成了核反应堆(核电站的核心设施).核反应堆是人工控制链式反应的装置.
3.核电站发电的主要原理
核燃料裂变释放的能量使反应区温度升高.水或液态的金属钠等流体在反应堆内外循环流动,把反应堆内的热量传输出去.反应堆放出的热使水变成水蒸气,这些高温高压的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这一部分的工作原理和火力发电相同.
4.关于核反应堆中用镉棒控制反应速度的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镉棒能释放中子,依靠释放的多少控制反应速度
B.用镉棒插入的多少控制快中子变为慢中子的数量
C.利用镉棒对中子吸收能力强的特点,依靠插入的多少控制中子数量
D.镉棒对铀核裂变有一种阻碍作用,利用其与铀的接触面积的大小控制反应速度
【解析】镉棒不是离子源不会释放中子,A错误,也不是减速剂,不能使快中子变为慢中子,B、D错误,镉棒对中子有吸收作用,通过中子强度检测器检测,当反应太强,镉棒能自动插入,多吸收中子,反之,自动抽出,少吸收中子,故镉棒也叫控制棒,C正确.
【答案】C
5.(多选)关于原子核反应堆,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镉棒是核燃料,裂变时释放核能
B.镉棒的作用是控制反应堆的功率
C.石墨的作用是吸收中子
D.冷却剂的作用是控制反应堆的温度和输出热量
【解析】核燃料即为用浓缩铀制成的铀棒,铀棒裂变时释放核能;镉棒具有很强的吸收慢中子的能力,通过控制镉棒插入的深度来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即可控制反应堆的功率;石墨的作用是使裂变产生的快中子减速成为慢中子;冷却剂的作用是控制反应堆的温度和输出热量.则B、D正确,A、C错误.
【答案】BD
学业分层测评(十二)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多选)当一个重核裂变时,它所产生的两个核()
A.含有的质子数较裂变前重核的质子数不变
B.含有的中子数较裂变前重核的中子数不变
C.裂变时释放的能量等于俘获中子时得到的能量
D.可能是多种形式的两个核的组合
【解析】由于在裂变反应中吸收一个中子而释放2~3个中子,质子数并没有发生变化,而两个新核的中子数减少,故选项A正确,B错误;反应后质量发生了亏损而释放能量,并不等于俘获中子时得到的能量,在裂变反应中,产物并不是唯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故选项D正确,选项C错误.
【答案】AD
2.(多选)关于重核的裂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核裂变释放的能量等于它俘获中子时得到的能量
B.中子从铀块中通过时,但不一定发生链式反应
C.重核裂变释放出大量能量,产生明显的质量亏损,所以核子数要减小
D.重核裂变为中等质量的核时,要发生质量亏损,放出核能
【解析】根据重核发生裂变的条件和裂变释放核能的原理分析可知,裂变时因铀核俘获中子即发生核反应,是核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释放的能量远大于其俘获中子时吸收的能量.链式反应是有条件的,即铀块的体积必须大于其临界体积,如果体积小,中子从铀块中穿过时,碰不到原子核,则链式反应就不会发生.在裂变反应中质量数、电荷数均守恒;即核子数守恒,所以核子数是不会减小的,因此选项A、C错误,B正确;重核裂变为中等质量的原子核时,发生质量亏损,从而释放出核能,选项D正确.
【答案】BD
3.铀核裂变时,对于产生链式反应的重要因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导学号:64772108】
A.反应堆中铀的质量是重要因素与体积无关
B.为了使裂变的链式反应容易发生,最好直接利用裂变时产生的中子
C.若铀235的体积超过它的临界体积,裂变的链式反应就能够发生
D.能否发生链式反应与铀块的质量无关
【解析】要使铀核裂变发生链式反应,铀块的体积必须等于或大于临界体积,如果组成铀块的体积小于临界体积,则不会发生链式反应.裂变反应中产生的中子为快中子,这些快中子不能直接引发新的裂变.如果铀块的质量大,则其体积大,若超过临界体积则发生链式反应,由此知A、B、D错误,C正确.
【答案】C
4.(多选)铀核裂变是核电站核能的重要来源,其一种裂变反应式是23592U+10n→14456Ba+8936Kr+310n.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上述裂变反应中伴随着中子放出
B铀块体积对链式反应的发生无影响
C.铀核的链式反应可人工控制
D.铀核的半衰期会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
【解析】根据裂变反应的规律和影响半衰期的因素解决问题.裂变反应式中的10n为中子,铀块体积大于临界体积,才能发生链式反应,且铀核的链式反应是可控的,选项A、C正确,选项B错误;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不受外界压强、温度的影响,选项D错误.
【答案】AC
5.下列核反应中,表示核裂变的是()
A.23892U―→23490Th+42He
B.23592U+10n―→14456Ba+8936Kr+310n
C.146C―→147N+0-1e
D.94Be+42He―→126C+10n
【解析】题目选项中,23892U―→23490Th+42He是α衰变,146C―→147N+0-1e是β衰变,94Be+42He―→126C+10n是人工转变,只有C选项是重核裂变,故B正确.
【答案】B
6.(多选)2020年以前我国将新增投产2300万千瓦的核电站,核电站与火电站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燃料释放的能量远大于相等质量的煤放出的能量
B.就可采储量来说,地球上核燃料资源远大于煤炭
C.在经济效益方面核电与火电不相上下
D.核电站没有任何污染
【解析】核燃料释放的能量远大于相等质量的煤放出的能量,A项正确;就可采储量所提供的能量来说,远大于煤炭所能提供的能量,而不是采储量,B项错;在经济效益方面核电与火电不相上下,C项正确;核电站是有污染的,核反应堆用过的核废料具有很强的辐射性,要做特殊处理,D项错误.
【答案】AC
7.下面是铀核裂变反应中的一个:23592U+10n―→13654Xe+9038Sr+1010n.已知铀235的质量为235.0439u,中子的质量为1.0087u,锶90的质量为89.9077u,氙136的质量为135.9072u,则此核反应中质量亏损Δm=________u,释放的核能ΔE=________MeV.
【导学号:64772053】
【解析】质量亏损Δm=235.0439u+1.0087u-135.9072u-89.9077u-10×1.0087u=0.1507u
由ΔE=Δmc2可求得释放的核能ΔE=0.1507uc2=0.1507×931.5MeV=140.3771MeV.
【答案】0.1507140.3771
8.落在日本广岛上的原子弹,相当于2万吨TNT炸药放出的能量.原子弹放出的能量约8.4×1013J,试问有多少个23592U原子核进行分裂?该原子弹中含23592U的质量最小限度为多少千克?(一个23592U原子核分裂时所产生的能量约为200MeV)
【解析】一个23592U原子核分裂时所产生的能量约为200MeV=200×106eV=2.0×108×1.6×10-19J=3.2×10-11J.
设共有n个23592U核发生裂变:n=8.4×10133.2×10-11个≈2.6×1024个,铀的质量m=235×10-3×2.6×10246.02×1023kg≈1.015kg.
【答案】2.6×1024个1.015kg
能力提升]
9.(多选)我国秦山核电站第三期工程中有两组6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发电站的核能来源于23592U的裂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3592U原子核中有92个质子,143个中子
B.23592U的一种可能裂变是变成两个中等质量的原子核,反应方程为23592U+10n―→13954Xe+9538Sr+210n
C.23592U是天然放射性元素,常温下它的半衰期约为45亿年,升高温度半衰期缩短
D.一个23592U裂变能放出200MeV的能量,合3.2×10-11J
【解析】由23592U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关系易知A正确;由核反应方程中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知B正确;半衰期不受外界因素干扰,故C错误;因为200MeV=200×106×1.6×10-19J=3.2×10-11J,所以D正确.
【答案】ABD
10.(多选)人们发现,不同的原子核,其核子的平均质量(原子核的质量除以核子数)与原子序数有如图421所示的关系.下列关于原子结构和核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图421
A.由图可知,原子核D和E聚变成原子核F时会有质量亏损,要吸收能量
B.由图可知,原子核A裂变成原子核B和C时会有质量亏损,要放出核能
C.由原子核A裂变成原子核B和C时要吸收能量
D.在核反应堆的铀棒之间插入镉棒是为了控制核反应速度
【解析】原子核D和E的核子平均质量大,结合成原子核F时存在质量亏损,要释放能量,A错误;原子核A的核子平均质量大,裂变成原子核B和C时质量亏损,要放出核能,B正确、C错误;镉棒可以吸收中子,在反应堆中能控制反应速度,D正确.
【答案】BD
11.23592U受中子轰击时会发生裂变,产生13956Ba和9436Kr,同时放出200MeV的能量,现要建设发电能力是50万千瓦的核电站,用铀235作为原子锅炉的燃料,假设核裂变释放的能量全部被用来发电,那么一天需要纯铀235的质量为多少?(阿伏加德罗常数取6.02×1023mol-1)
【解析】每天发电的总量
E=24×3.6×103×5×108J=4.32×1013J.
要得到这么多能量需要裂变的铀原子数目n=4.32×10132×108×1.6×10-19=1.35×1024(个).
则对应的质量
m=nNAμ=1.35×10246.02×1023×235×10-3kg=0.527kg.
【答案】0.572kg
12.在所有能源中,核能具有能量密度大,地区适应性强的优势,在核电站中,核反应堆释放的核能被转化为电能.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中子轰击重核发生裂变反应,释放出大量核能.
(1)核反应方程式23592U+10n―→14156Ba+9236Kr+aX是反应堆中发生的许多核反应中的一种,10n为中子,X为待求粒子,a为X的个数,则X为________,a=________.以mU、mBa、mKr分别表示23592U、14156Ba、9236Kr核的质量,mn、mp分别表示中子、质子的质量,c为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则在上述核反应过程中放出的核能ΔE是多少?
(2)有一座发电能力为P=1.00×106kW的核电站,核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η=40%,假定反应堆中发生的裂变反应全是本题(1)中的核反应,已知每次核反应过程放出的核能ΔE=2.78×10-11J,核的质量mU=390×10-27kg,求每年(1年=3.15×107s)消耗的23592U的质量.
【解析】(1)由反应方程可知:X为10n,a为3,释放的能量为
ΔE=(mU-mBa-mKr-2mn)c2.
(2)因电站发电效率为40%,故电站消耗23592U的功率为P′=P40%=10640%kW=2.5×106kW,
电站每年消耗235U的能量为W=Pt=2.5×109×3.15×107J=7.875×1016J.
每年消耗23592U的质量为
M=WΔEmU=7.875×1016×390×10-272.78×10-11kg=1105kg.
【答案】(1)10n3(mU-mBa-mKr-2mn)c2
(2)1105kg

《陈情表》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教学设想:

专题名称取自李商隐的《锦瑟》诗:“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重点在“情”字上,揭示了本专题的基本内涵,就是感受、理解、认识丰富多样的感情。这里有令人难忘的亲情,有刻骨铭心的爱情,还有温馨动人的友情,展示人的高贵博大的心灵世界。阅读熔铸深刻的高尚情感的作品,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提高精神生活的质量,培养健康的人格,更好地去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人生。本专题分三个板块:“如泣如诉”、“执子之手”和“旧日时光”,分别对应着亲情、爱情和友情。第一板块选了两篇经典文言文。李密对自己坎坷遭遇、艰难处境的曲折“陈情”。归有光对祖母、母亲、奏子的深情追忆,无不是如泣如诉,哀婉动人,让人读后感受到亲情的美好与动人。第二板块选了两篇戏剧作品,一中一外,一聚一别,一悲一喜,构成互补关系。《西厢记》对恋人不忍分别悲苦心情的细腻刻画,《罗密欧与朱丽叶》对青年男女一见倾心的动人描写,让我们陶醉在优美的意境之中,对爱情这一人类情感的高峰体验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第三板块选了三首歌颂真挚友情的诗歌,它们以个性化的语言和意象,传达出多样的情感内涵。让我们陶醉在友情的旋律中,认识到“友谊地久天长”,需要爱的付出,需要彼此的勉励,朋友之间应该互相融合又各自独立。学习本专题文章,要从细节、景物、台词、意象等人手,准确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感受语言的深层意蕴,评价感情的表达效果,提高解读作品的能力。

本文编排在“此情可待成追忆·如泣如诉”(苏教版)板块,属于“文本研习”要求,编者的意图是,借该篇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再借本篇体会亲情的真挚美好,培养自己良好的情操人格。

本文在阅读上稍有难度,教学时要先扫除文言理解的障碍,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和品味。

本教案适合农村中学以及学生层次相对较低的学校使用。

目标要求:

1、熟读并背诵课文,学习并积累文言字词、句式及文体知识。

2、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出的复杂感情。

3、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的语言艺术。

课时设置:3教时。

第1教时

要点:了解有关常识背景,朗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

过程:

一、导入(单元板块教学要求及本文学习目标)

二、了解作者

李密(224~287),名虔,字令伯,晋初散文家。武阳(令四川彭山县)人。祖父李光曾为蜀国朱提太守。父早亡,被祖母刘氏收养。为人正直,颇有才干,曾仕蜀汉侍郎。蜀被晋灭亡之后,李密被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辞命不从。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

三、了解背景

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灭晋之后,为笼络人心,为了瓦解东吴的上层,对蜀汉士人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未能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李密是一个亡国贱俘,四次征诏,四次拒绝,这就很容易使武帝产生疑虑,以为李密是怀念旧朝、不满新朝,才会采取这样坚决的态度。在封建社会里,违抗君命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更何况是一个“至微至陋”的蜀汉降臣。

四、学生解释标题

陈——(陈述。)

情——(不能赴任之情——悲情、孝情、忠情)

表——(表是古代臣子陈述己见的奏章。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古代臣属给君王的上书。内容多是劝进、辞免、庆贺、贡物等。它与一般上书奏折的不同在于常含有表示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如诸葛亮的《出师表》。和“疏”的区别,“疏”以说理为主。)

五、朗读

1、注意读音:

臣以险衅(xìn)夙(sù)遭闵(mǐn)凶门衰祚(zuò)薄日薄(bó)西山

茕茕(qióng)孑(jié)立床蓐(rù)猥(wěi)以贱微生当陨(yǔn)首责臣逋(bū)慢

犹蒙矜(jīn)育过蒙拨擢(zhuó)宠命优渥(wò)期(jī)功强近终鲜(xiǎn)兄弟

除臣洗(xiǎn)马刘病日笃(dǔ)更(gēng)相为(wéi)命

2、听配乐朗读

3、自由朗读

六、疏通第1段,积累字词

1、看注解,查工具书,和同学商讨,弄懂下列词义

险衅——闵凶——见背——行年——不行——成立——门衰祚薄——期功——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夙婴疾病

(厄运。闵,同“悯”,忧伤;凶,不幸。见,指代性副词,指“我”;背,背弃。经历的岁月。不会走路。成人自立。祚,福。近亲。孤单没有依靠,身和影相互慰问;吊,慰问。夙,多年;婴,缠绕。)

2、指名回答

3、翻译。先和同学互相试,再班级交流

4、指名翻译

(臣李密言:臣子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经过了四年,舅舅又逼迫母亲改了嫁。我的奶奶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又多病体弱,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臣子小的时候经常有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孤独无助,一直到成家立业。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气薄弱,直到很晚才有了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孤孤单单地自己生活,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而刘氏很早就疾病缠身,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她。)

6、背诵

第2教时

要点:继续疏通,积累文言知识

过程:

一、背诵第1段

二、疏通第2段,积累字词

1、朗读

2、看注解,查工具书,和同学商讨,弄懂下列词义

逮奉圣朝——清化——孝廉——秀才——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切峻——逋慢——急于星火——奉诏奔驰——日笃——苟顺私情——告诉不许——实为狼狈。

(逮,到,等到。清明的政治教化。专有名词,举荐名称。专有名词,举荐名称。拜,授给官职。寻,不久。除,去旧职,授与新官职。猥,辱,自称,自谦之词;以,并且。急切,严厉。逃避,怠慢。于,像。奔驰,奔走效劳。一天比一天加重。苟,姑且。告诉,报告申诉。狼狈,难堪。)

3、指名回答

4、翻译。先和同学互相试,再班级交流

5、指名翻译

(等到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些时候太守逵,推举臣下为孝廉,后来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秀才。臣下因为没有人照顾我祖母,就都推辞掉了,没有遵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像我这样出身卑微地位低下的人,能够去服待太子,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怠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十万火急,刻不容缓。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又不见准许。我是进退维谷,处境十分难堪。)

6、背诵

三、疏通第3段,积累字词

1、朗读

2、看注解,查工具书,和同学商讨,弄懂下列词义

伏惟——矜育——少仕伪朝——不矜名节——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盘桓——但以刘日薄西山——无以终余年——区区不能废远

(伏在地上想,旧时敬语。怜悯抚育。仕,做官。矜,看重。至,非常。过,超常。恩命优厚。徘徊拖延。但,只是;薄,迫近。无法。区区,拳拳之心。)

3、指名回答

4、翻译。先和同学互相试,再班级交流

5、指名翻译

(我想圣朝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故旧老人,尚且还受到怜惜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而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历任郎中和尚书郎,本来图的就是仕途通达,无意以名誉节操来炫耀。现在我是一个低微的亡国俘虏,实在卑微到不值一提,承蒙得到超常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犹豫不决另有所图呢?只因为祖母刘氏已是西山落日的样子,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朝不保夕。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是活不到今天的,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相濡以沫,正是因为这些我的内心实在是不忍离开祖母而远行。)

6、背诵。

四、疏通第4段,积累字词

1、朗读

2、看注解,查工具书,和同学商讨,弄懂下列词义

四十有四——尽节于陛下——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辛苦——共鉴——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余年——死当结草——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有通“又”。节,忠心。乌鸦反哺之情,指晚辈应有报恩之心。愿乞,希望得到。辛酸痛苦。鉴,看到。矜愍,怜悯。听,接受。庶,差不多。终了。结草,用典故,意思是死了也要报恩。不胜,禁不住。谨,恭敬;拜,呈献。)

3、指名回答

4、翻译。先和同学互相试,再班级交流

5、指名翻译

(臣下我今年四十四岁了,祖母今年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企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至诚的心,满足臣下我一点小小的心愿,那祖母刘氏差不多就能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当以牺牲生命,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怀着承受不了的像牛马一样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让皇上知道。)

6、背诵

7、背诵全文

第3教时

要点:赏析构思和情感

过程:

一、概括每段大意,说说各段之间的联系和作者这样安排的用心。

第一段:(叙述自己不幸的身世遭遇和家庭的困境。)

联系:(本段为后文做铺垫,让下文的使孝有一个重要的理由。)

用心:(先让对方产生恻隐之心。)(动之以情)

第二段:(叙述朝廷多次征召和自己忠孝难全,进退两难的境地。)

联系:(突出自己两难处境,为下文写表直接给皇帝形成注脚。)

用心:(让对方直接明白自己的难处,先理解自己。)(动之以情)

第三段:(诉述祖母已经命在旦夕,赞扬朝廷以孝治天下,说明自己感激皇恩而非存二心。)

联系:(对上文不能赴命形成充分的理由,对下文施行忠孝两全做好深入铺垫。)

用心:(盛赞“以孝治天下”,实际上让对方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交代自己毫无二心,是打消对方的猜忌。诉说祖母命在旦夕的病情,是进一步撩起对方恻隐之心,使之不能拒绝自己。)(晓之以理)

第四段:(恳请晋武帝批准终养祖母的要求。)

联系:(在前文的基础上提出要求,水到渠成。)

用心:(“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一“长”一“短”的对比,说明奉养祖母不会有碍于报效朝廷。最后以“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誓言表忠心。这样安排让对方只能接受,没有还价的余地。)(晓之以理)

事实上,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动,连呼三声“真名士也!”准予奏请,并赐婢女二人,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

二、赏析语言

有好的构思,还要有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这样,文章的力量才能发挥出来。《陈情表》明显保留了赋的语言特点。《古文观止》评论它的语言,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请你和同学讨论,说说本文在语言上有怎样的特色?

(1)用词委婉,谦恭。

(委婉:说“父死”,而说“慈父见背”,不说“母亲改嫁”,而说“舅夺母志”。

谦恭:用“猥以微贱”“亡国贱俘”“至微至陋”“犬马怖惧”等典雅自谦的语言,表白自己卑贱的身份;

又用“寻蒙国恩”“过蒙拔擢,宠命优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连用了“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准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实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心。

又用“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来消除对方的误解;“伪”字用得特别好,这一用字细节,表明自己谦恭中对新朝的忠心。)

(2)骈散并用

(借着排比、对偶句式整齐而和谐的节奏,反复强调语意,情感也得以加强。)

四、课堂及时练习:

1、指名上黑板默写,其他同学相互背诵课文,默写精彩句子。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2、翻译句子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

(2)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又不见准许。我是进退维谷,处境十分难堪。)

(3)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相濡以沫,正是因为这些拳拳之心实在是不忍离开祖母而远行。)

(4)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3、背诵课文


《逍遥游》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教学设想: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这一专题旨在引导我们体验人类文化经典中宇宙论和人生论的精华。认识到人的最高精神境界是体认人与宇宙的关系,进而思考人之所以为人、人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等终极问题。

本专题由“心连广宇”和“伟大的情思”两个板块组成。第一板块,选录的是我国古代两位圣贤“心连广宇”的思卷,探讨的问题是人如何认识宇宙万物,超越个体有限的存在和经验的世界。如果说道家思想的鼻祖庄周描绘的是一个非经验、超现实的宇宙,让我们的精神随之进行一番“逍遥游”;那么书圣王羲之则面对人生短暂与宇宙的永恒之间的矛盾,表达了他的达观与自我排遣的情怀,引发我们这些“后之览者”,与作者一同“有感于斯文”所述之生死问题。第二板块,节录了西方两位哲学大师的“伟大情思”,探讨的是人为什么伟大和人怎样才会伟大的问题。帕斯卡尔指明了思想的重要性,让我们认识到“思想形成人的伟大”,并提出了“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一“道德原则”;而罗素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一问题的回答,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脱离平庸的人所具有的精神追求和人格境界。两个板块,互相补充,逐层深入,引领我们攀登东西方文化的精神巅峰。

板块一的《逍遥游》《兰亭集序》都是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富有哲理思辨色彩的文章。庄子的《逍遥游》通过“小大之辩”的论述,为我们描述了一个超现实的绝对自由的精神世界,把人从庸常的世俗世界引人这一境界,开阔了人的心胸眼界,启发人们应该具有旷达的、超越庸常的生命追求。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虽然有人生无常、“死生亦大矣”的感慨,一反魏晋时期流行的消极虚妄的人生态度,暗含把握人生当下,不宜空谈玄理的真实乐观的态度。

这一专题依然是“问题探讨”的教学要求。《逍遥游》的教学,有两大难点,一是文言的理解上,二是作者言此意彼的深邃含义上,这两个基础性的拦路虎在前,作为进入高中才一年多的学生又何谈什么探讨呢?所以本人的教学设想仅把这两个难点作为教学的重点,将不会去作不切实际的“做秀”。

目标要求:

1、进一步了解庄子。(高一学过《秋水》,已经初步接触)

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3、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4、理解庄子“逍遥之游”的境界。

5、背诵前3段。

教时设置:3教时

第1教时

要点:进一步了解庄子。朗读课文。疏通部分内容,积累部分文言知识。

过程:

一、导入

介绍专题学习要求,明确本文学习目标

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也是诸子百家中的名篇,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二、进一步了解庄子。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生活年代与孟轲相仿,可能稍后。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又称《南华经》,现存33篇。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内篇7篇大体上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可能是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其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即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处在社会大变革、大动乱的年代,周王室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他对现实不满,却无力改变,然心又不甘,因此想用自己的一套思想和人生观来影响世人。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而安之若命。

他生活极其贫困,却不愿意出来做官,宋国是个小国,不做也罢了,可是楚国是个大国,楚王用重金求他出任楚国国相,这样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他也毫无兴趣,他究竟要干什么呢?其实答案就在他的《逍遥游》里,他要追求“无己”、“无功”、“无名”的逍遥之游的精神境界。

《庄子》散文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秋水》)、鲲鹏展翅、庖丁解牛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

二、朗读课文

1、注意读音

北冥(míng)鲲鲲(kūnpéng)抟(tuún)坳堂(ào)阏(è)蜩(tiáo)

学鸠(jiū)決(xuè)抢榆枋(qiāngyúfāng)舂(chōng)小知(zhì)奚(xī)蟪蛄(huùgū)大椿(chūn)棘(jí)斥鴳(yàn)仞(rèn)蓬蒿(hāo)沮(jǔ)泠然(líng)数数然(shuò)

2、朗读

三、找出本文的通假字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垂,同“陲”,边际)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邪,同“耶”,疑问语气词)

(3)三餐而反(反,同“返”)

(4)小知不及大知(知,同“智”)

(5)此大小之辩也(辩,同“辨”,分辨,分别)

(6)知效一官(知,同“智”)

(7)而宋荣子犹然笑之(犹,同“繇”,喜)

(8)而御六气之辩(辩,同“变”)

(9)旬有五日而后反(有,同“又”)

四、同学合作,看注解,查工具书,弄懂下列词义(1、2段)

北冥——化而为鸟——鲲鹏——怒而飞——若垂天之云——海运——志怪——水击三千里——抟扶摇——以六月息者也——野马——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其正色邪——无所至极——亦若是则已矣

(北海。化,变。鲲,传说中的大鱼;鹏,传说中的大鸟。怒,奋起的样子。垂天,天边,“垂”,同“陲”,边际。海运,指大海的波浪汹涌动荡,一说指大海运行,海运之时必有大风,因此大鹏可以乘风南行。志,记载;怪,怪异之类的事情。水击,指鹏鸟的翅膀拍击水面。抟,回旋而上;扶摇,一种旋风。以,凭借;息,气息,即风。野马,指浮游物。野马、尘埃等飘浮物,是生物用气息吹动而形成的。其,猜测性语气副词,或许;正色,真正的颜色。无法看到它的尽头。也像这样罢了,则已,而已。)

五、和同学互相翻译以上两段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六、背诵1、2段

第2教时

要点:继续疏通课文,积累文言知识,背诵1、2、3段

过程:

一、检查背诵1、2段

二、指名翻译1、2段

三、朗读未教的课文

四、疏通3、4段

1、同学合作,看注解,查工具书,弄懂下列词义(3、4段)

且夫——负大舟——坳堂——置杯焉则胶——而后乃今培风——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決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控于地——奚以——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宿舂粮——之二虫

(且夫,表示欲发议论,提起下文;“且”,连词;夫,句首语气助词。负,承载。堂中低凹处。将杯子放于其中则胶着搁浅;置,放;焉,于此;胶,粘住不动。然后才乘风而飞;培,凭借。莫,没有谁;夭,挫折;阏,遏制,阻止。然后才图谋飞向南方。蜩,蝉;学鸠,斑鸠之类的小鸟名。決起,疾速的样子。抢,着落;榆枋,两种树的名称,榆树,檀木。时则,时或。控,落下。何以;

“奚以……为”,即“为何要……呢”。适,去,往;莽苍,指迷茫看不真切的郊野。三餐,指一日;反同“返”。果然,饱饱的样子。舂捣一宿的粮食。之,此,这;二虫,指蜩与学鸠。)

2、和同学互相翻译以上两段

(再说水汇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处,那么小小的芥草也可以给它当作船;而搁置杯子就粘住不动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风聚积的力量不雄厚,它托负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够。所以,鹏鸟高飞九万里,狂风就在它的身下,然后方才凭借风力飞行,背负青天而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遏它了,然后才像现在这样飞到南方去。寒蝉与小灰雀讥笑它说:“我从地面急速起飞,碰着榆树和檀树的树枝,常常飞不到而落在地上,为什么要到九万里的高空而向南飞呢?”到迷茫的郊野去,带上三餐就可以往返,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之外去,要用一整夜时间准备干粮;到千里之外去,三个月以前就要准备粮食。寒蝉和灰雀这两个小东西懂得什么!)

五、背诵3、4段

六、疏通5、6段

1、同学合作,看注解,查工具书,弄懂下列词义(5、6段)

小知——小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冥灵者——大椿者——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未有知其修者——背若太山——抟扶摇羊角——绝云气——斥鴳——不过数仞——此亦飞之至也——小大之辩

(知同“智”,智慧。年,寿命。怎么知道是这样的。朝菌,朝生暮死的菌类植物;晦朔,一个月;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蟪蛄,寒蝉;春秋,指一年;寒蝉春生夏死,或夏生秋死,不能知晓一年四季。冥灵,大树名,一说为大龟名。大椿,传说中的大树名。彭祖,传说中尧的臣子,封于彭,活了约八百岁。如今因长寿而特别著名;乃今,而今。匹,比。悲,悲伤。

汤:商汤;棘:汤时的贤大夫;已:矣。穷发,不毛之地;发,指草木植被;冥海,北海。修,长。太山,即泰山。羊角,一种旋风。绝,穿过。池沼中的小雀;斥,池,小泽。过,超过;仞,古代长度单位,周制为八尺,汉制为七尺;这里应从周制。至,极点。小和大的区别;辩,同“辨”,分辨,区分。)

2、和同学互相翻译以上两段

(小聪明赶不上大智慧,寿命短比不上寿命长。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清晨的菌类不会懂得什么是晦朔,寒蝉也不会懂得什么是春秋,这就是短寿。楚国南边有叫冥灵的大龟,它把五百年当作春,把五百年当作秋;上古有叫大椿的古树,它把八千年当作春,把八千年当作秋,这就是长寿。可是彭祖到如今还是以年寿长久而闻名于世,普通的人与他攀比,岂不可悲可叹吗?

商汤询问棘的话是这样的:“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有一个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那里有一种鱼,它的脊背有好几千里,没有人能够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鹏,它的脊背像座大山,展开双翅就像天边的云。鹏鸟奋起而飞,翅膀拍击急速旋转向上的气流直冲九万里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这才向南飞去,打算飞到南方的大海。斥鴳讥笑它说:‘它打算飞到哪儿去?我奋力跳起来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了下来,盘旋于蓬蒿丛中,这也是我飞翔的极限了。而它打算飞到什么地方去呢?’”这就是小与大的不同了。)

六、朗读已教课文,翻译已教课文。

第3教时

要点:疏通完毕,探讨问题,作业

过程:

一、疏通第7段

1、朗读

2、同学合作,看注解,查工具书,弄懂下列词义(第7段)

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彼且恶乎待哉——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才智能够胜任一官的职责;知,同“智”;效,效力,尽力。行为能够顺应一乡的风俗人情;比,合。品德能够投合一国之君的要求。而取得一国之人的信任的人;征,信。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是这样。喜笑的样子;犹,同“繇”,喜。世上的人都夸赞他,他并不感到劝勉;加,更加,愈加;劝,勉励。世上的人都非难他,他也不感到沮丧;沮,沮丧。审定自我和外物的区分;这里指能够肯定自我,否定外物;定,认识。辩,分清;境,界限。他也不过如此罢了。于世,对于处世;数数然,指急迫用世、谋求名利的样子。即使这样。仍有不曾树立的东西;指宋荣子只是肯定自我,否定外物,偏滞于内,达不到物我为一的逍遥境界。驾风而行。轻妙之极;泠然,轻妙飘然的样子。旬有五日,十五天。致福,求福。免除步行。待,依赖;指列子虽然能够乘风而行,不用走路,但还必须依赖于风这样的外物,所以也达不到逍遥的境界。乘天地之正,顺应天地的法则,指顺应自然之道;若夫,至于。把握六气的变化;御,驾御,把握;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辩,同“变”。无穷,指宇宙。他还有什么要依赖呢?恶,何。至人,这里指道德修养最高尚的人;无己,清除外物与自我的界限,达到忘掉自己的境界。神人无功]神人没有要建立功业的偏见。神人,指精神世界完全能超脱于物外的人,无功,不树功业,指神人身上的奇特超凡之处都是他们的自然显现,并非有意要显露什么。圣人不求声名;指圣人以万物为一,不加分别,去除了对于名实的偏见。)

3、和同学互相翻译以上一段

(所以,那些才智足以胜任一个官职,品行合乎一乡人心愿,道德能使国君感到满意,能力足以取信一国之人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是这样哩。而宋荣子却讥笑他们。世上的人们都赞誉他,他不会因此越发努力,世上的人们都非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他清楚地划定自身与物外的区别,辩别荣誉与耻辱的界限,不过如此而已呀!宋荣子他对于整个社会,从来不急急忙忙地去追求什么。虽然如此,他还是未能达到最高的境界。列子能驾风行走,那样子实在轻盈美好,而且十五天后方才返回。列子对于寻求幸福,从来没有急急忙忙的样子。他这样做虽然免除了行走的劳苦,可还是有所依凭呀。至于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仰赖什么呢!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二、探讨问题

1、作者用鲲鹏和蜩鸠的寓言故事想说明什么意思?

(说明“小知不及大知”的道理,鲲鹏在逍遥游的境界上超过了蜩鸠;越是有大行动,越是要有所凭借。)

2、作者用斥鴳的寓言说明什么事理?

(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条件产生不同的结果。)

3、作者用宋荣子、列子的事例说明什么道理?

(说明他们虽然具有很高境界了,但是仍然有所待,最终还没完全进入逍遥游的境界。)

4、在作者看来的逍遥游是怎样的境界?

(一种闲适自得的心理状态。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至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①无限的思维空间。既然摆脱了仁义是非的束缚,思想就可以自由遨游了,庄子称之为“游心”,是超脱功利和现实境遇的神游;②自由无碍的心境,可以真正做到无所忌惮,“安时处顺”的畅达,保持淳朴真实的自然心态。摆脱了世俗标准。)

5、说说本文有怎样的风格特点?

((1)借用寓言说理。

《逍遥游》运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例如本文中的鲲、鹏、学鸠、斥鷃,都纳入他的寓言中,寄托他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

(2)想象丰富,意境开阔。

如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何等壮阔。丰富的想象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3)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如第1段。写积水负舟是以水比风,以大舟比鹏鸟;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描写学鸠,赋与人的情性,是拟人。这些都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三、即时作业:

翻译:

1、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小聪明赶不上大智慧,寿命短比不上寿命长。)

2、奚以知其然也?

(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

3、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普通的人与他攀比,岂不可悲可叹吗?)

4、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世上的人们都赞誉他,他不会因此越发努力,世上的人们都非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

5、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他清楚地划定自身与物外的区别,辩别荣誉与耻辱的界限。)

6、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至于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仰赖什么呢!)

7、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