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2012届高考数学第二轮备考复习:由数列的前n项和与通项的关系求通项

小学数学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24

2012届高考数学第二轮备考复习:由数列的前n项和与通项的关系求通项。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2届高考数学第二轮备考复习:由数列的前n项和与通项的关系求通项”,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WwW.JaB88.Com

题型三由数列的前n项和与通项的关系求通项
(推荐时间:30分钟)
1.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满足an+2SnSn-1=0(n≥2),a1=12.
(1)求证:1Sn为等差数列;
(2)求an的表达式.
2.(2011江苏)设M为部分正整数组成的集合,数列{an}的首项a1=1,前n项和为Sn.已知对任意的整数k∈M,当整数nk时,Sn+k+Sn-k=2(Sn+Sk)都成立.
(1)设M={1},a2=2,求a5的值;
(2)设M={3,4},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答案
1.(1)证明∵an=Sn-Sn-1(n≥2),an+2SnSn-1=0(n≥2),
∴Sn-Sn-1+2SnSn-1=0.
∵Sn≠0,∴1Sn-1Sn-1=2(n≥2).
由等差数列的定义,可知1Sn是以1S1=1a1=2为首项,以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2)解方法一由(1),知1Sn=1S1+(n-1)d=2+(n-1)×2=2n,
∴Sn=12n.
当n≥2时,有an=-2SnSn-1=-12nn-1;
当n=1,a1=12,不满足上式,
故an=12n=1,-12nn-1n≥2.
方法二由(1),知1Sn=1S1+(n-1)d=2+(n-1)×2=2n,∴Sn=12n.
当n≥2时,有an=Sn-Sn-1
=12n-12n-1=-12nn-1,
当n=1时,a1=12,不满足上式,
故an=12n=1,-12nn-1n≥2.
2.解(1)由题设知,当n≥2时,Sn+1+Sn-1=2(Sn+S1),
即(Sn+1-Sn)-(Sn-Sn-1)=2S1,
从而an+1-an=2a1=2.
又a2=2,故当n≥2时,an=a2+2(n-2)=2n-2.所以a5的值为8.
(2)由题设知,当k∈M={3,4}且nk时,Sn+k+Sn-k=2Sn+2Sk且Sn+1+k+Sn+1-k=2Sn+1+2Sk,
两式相减得an+1+k+an+1-k=2an+1,即an+1+k-an+1=an+1-an+1-k,
所以当n≥8时,an-6,an-3,an,an+3,an+6成等差数列,且an-6,an-2,an+2,an+6也成等差数列.
从而当n≥8时,2an=an+3+an-3=an+6+an-6,(*)
且an+6+an-6=an+2+an-2,
所以当n≥8时,2an=an+2+an-2,即an+2-an=an-an-2.
于是当n≥9时,an-3,an-1,an+1,an+3成等差数列,从而an+3+an-3=an+1+an-1,故由(*)式知2an=an+1+an-1,
即an+1-an=an-an-1.
当n≥9时,设d=an-an-1.
当2≤m≤8时,m+6≥8,从而由(*)式知2am+6=am+am+12,
故2am+7=am+1+am+13.
从而2(am+7-am+6)=am+1-am+(am+13-am+12),于是am+1-am=2d-d=d.
因此,an+1-an=d对任意n≥2都成立.
又由Sn+k+Sn-k-2Sn=2Sk(k∈{3,4})可知(Sn+k-Sn)-(Sn-Sn-k)=2Sk,
故9d=2S3且16d=2S4.解得a4=72d.
从而a2=32d,a1=d2.因此,数列{an}为等差数列.
由a1=1知d=2,所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2n-1.

相关推荐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授课经验少的高中教师教学。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目标
1.把握等差数列前项和的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1)了解等差数列前项和的定义,了解逆项相加的原理,理解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推导的过程,记忆公式的两种形式;
(2)用方程思想熟悉等差数列前项和的公式,利用公式求;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前项和的公式两套公式涉及五个字母,已知其中三个量求另两个值;
(3)会利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前项和的公式研究的最值.
2.通过公式的推导和公式的运用,使学生体会从非凡到一般,再从一般到非凡的思维规律,初步形成熟悉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3.通过公式推导的过程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灵活性与广阔性的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
4.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展现数学中的对称美;通过有关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再一次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实用性,引导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数学地解决问题.
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本节内容是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首先通过具体的例子给出了求等差数列前项和的思路,而后导出了一般的公式,并加以应用;再与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组成方程组,共同运用,解决有关问题.
(2)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是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难点是公式推导的思路.
推导过程的展示体现了人类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即从非凡问题的解决中提炼一般方法,再试图运用这一方法解决一般情况,所以推导公式的过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比公式本身更为重要.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有两种形式,应根据条件选择适当的形式进行计算;另外反用公式、变用公式、前项和公式与通项公式的综合运用体现了方程(组)思想.
高斯算法表现了大数学家的聪明和巧思,对一般学生来说有很大难度,但大多数学生都听说过这个故事,所以难点在于一般等差数列求和的思路上.
(3)教法建议
①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一节为公式推导及简单应用,一节侧重于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综合运用.
②前项和公式的推导,建议由具体问题引入,使学生体会问题源于生活.
③强调从非凡到一般,再从一般到非凡的思考方法与研究方法.
④补充等差数列前项和的最大值、最小值问题.
⑤用梯形面积公式记忆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
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2.通过公式推导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从非凡到一般,再从一般到非凡的思想方法,通过公式的运用体会方程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难点是获得推导公式的思路.
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软件,电脑.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提出问题(播放媒体资料):一个堆放铅笔的V形架的最下面一层放一支铅笔,往上每一层都比它下面一层多放一支,最上面一层放100支.这个V形架上共放着多少支铅笔?(课件设计见课件展示)
问题就是(板书)“”
这是小学时就知道的一个故事,高斯的算法非常高明,回忆他是怎样算的.(由一名学生回答,再由学生讨论其高明之处)高斯算法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发现这100个数可以分为50组,第一个数与最后一个数一组,第二个数与倒数第二个数一组,第三个数与倒数第三个数一组,…,每组数的和均相等,都等于101,50个101就等于5050了.高斯算法将加法问题转化为乘法运算,迅速准确得到了结果.
我们希望求一般的等差数列的和,高斯算法对我们有何启发?
二.讲解新课
(板书)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
1.公式推导(板书)
问题(幻灯片):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公差为,由学生讨论,研究高斯算法对一般等差数列求和的指导意义.
思路一:运用基本量思想,将各项用和表示,得
,有以下等式
,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个,似乎与的奇偶有关.这个思路似乎进行不下去了.
思路二:
上面的等式其实就是,为回避个数问题,做一个改写,,两式左右分别相加,得
,
于是有:.这就是倒序相加法.
思路三:受思路二的启发,重新调整思路一,可得,于是.
于是得到了两个公式(投影片):和.
2.公式记忆
用梯形面积公式记忆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这里对图形进行了割、补两种处理,对应着等差数列前项和的两个公式.
3.公式的应用
公式中含有四个量,运用方程的思想,知三求一.
例1.求和:(1);
(2)(结果用表示)
解题的关键是数清项数,小结数项数的方法.
例2.等差数列中前多少项的和是9900?
本题实质是反用公式,解一个关于的一元二次函数,注重得到的项数必须是正整数.
三.小结
1.推导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思路;
2.公式的应用中的数学思想.
四.板书设计

高考数学(理科)一轮复习数列的通项与求和学案附答案


学案31数列的通项与求和
导学目标:1.能利用等差、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其性质求一些特殊数列的和.2.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自主梳理
1.求数列的通项
(1)数列前n项和Sn与通项an的关系:
an=S1,n=1,Sn-Sn-1,n≥2.
(2)当已知数列{an}中,满足an+1-an=f(n),且f(1)+f(2)+…+f(n)可求,则可用________求数列的通项an,常利用恒等式an=a1+(a2-a1)+(a3-a2)+…+(an-an-1).
(3)当已知数列{an}中,满足an+1an=f(n),且f(1)f(2)…f(n)可求,则可用__________求数列的通项an,常利用恒等式an=a1a2a1a3a2…anan-1.
(4)作新数列法:对由递推公式给出的数列,经过变形后化归成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来求通项.
(5)归纳、猜想、证明法.
2.求数列的前n项的和
(1)公式法
①等差数列前n项和S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导方法:____________;
②等比数列前n项和Sn=,q=1,=,q≠1.
推导方法:乘公比,错位相减法.
③常见数列的前n项和:
a.1+2+3+…+n=__________;
b.2+4+6+…+2n=__________;
c.1+3+5+…+(2n-1)=______;
d.12+22+32+…+n2=__________;
e.13+23+33+…+n3=__________________.
(2)分组求和:把一个数列分成几个可以直接求和的数列.
(3)裂项(相消)法:有时把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分成两项差的形式,相加过程消去中间项,只剩有限项再求和.
常见的裂项公式有:
①1nn+1=1n-1n+1;
②12n-12n+1=1212n-1-12n+1;
③1n+n+1=n+1-n.
(4)错位相减:适用于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对应项相乘构成的数列求和.
(5)倒序相加:例如,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
自我检测
1.(原创题)已知数列{an}的前n项的乘积为Tn=3n2(n∈N*),则数列{an}的前n项的()
A.32(3n-1)B.92(3n-1)
C.38(9n-1)D.98(9n-1)
2.(2011邯郸月考)设{an}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Sn是其前n项和,若{Sn}是等差数列,则q为()
A.-1B.1
C.±1D.0
3.已知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4,且a1+a2=20,设bn=log2an,则b2+b4+b6+…+b2n等于()
A.n2+nB.2(n2+n)
C.2n2+nD.4(n2+n)
4.(2010天津高三十校联考)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log2n+1n+2(n∈N*),设{an}的前n项的和为Sn,则使Sn-5成立的自然数n()
A.有最大值63B.有最小值63
C.有最大值31D.有最小值31
5.(2011北京海淀区期末)设关于x的不等式x2-x2nx(n∈N*)的解集中整数的个数为an,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则S100的值为________.
6.数列1,412,714,1018,…前10项的和为________.
探究点一求通项公式
例1已知数列{an}满足an+1=2n+1anan+2n+1,a1=2,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变式迁移1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a1=1,Sn+1=4an+2.
(1)设bn=an+1-2an,证明数列{bn}是等比数列;
(2)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探究点二裂项相消法求和
例2已知数列{an},Sn是其前n项和,且an=7Sn-1+2(n≥2),a1=2.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设bn=1log2anlog2an+1,Tn是数列{bn}的前n项和,求使得Tnm20对所有n∈N*都成立的最小正整数m.

变式迁移2求数列1,11+2,11+2+3,…,11+2+3+…+n,…的前n项和.

探究点三错位相减法求和
例3(2011荆门月考)已知数列{an}是首项、公比都为q(q0且q≠1)的等比数列,bn=anlog4an(n∈N*).
(1)当q=5时,求数列{bn}的前n项和Sn;
(2)当q=1415时,若bnbn+1,求n的最小值.

变式迁移3求和Sn=1a+2a2+3a3+…+nan.

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
例(5分)二次函数f(x)=x2+x,当x∈[n,n+1](n∈N*)时,f(x)的函数值中所有整数值的个数为g(n),an=2n3+3n2gn(n∈N*),则Sn=a1-a2+a3-a4+…+(-1)n-1an=()
A.(-1)n-1nn+12B.(-1)nnn+12
C.nn+12D.-nn+12
【答题模板】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以及并项转化法求和.
当x∈[n,n+1](n∈N*)时,函数f(x)=x2+x的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f(x)的值域为[n2+n,n2+3n+2](n∈N*),∴g(n)=2n+3(n∈N*),于是an=2n3+3n2gn=n2.
方法一当n为偶数时,Sn=a1-a2+a3-a4+…+an-1-an=(12-22)+(32-42)+…+[(n-1)2-n2]=-[3+7+…+(2n-1)]=-3+2n-12n2=-nn+12;
当n为奇数时,Sn=(a1-a2)+(a3-a4)+…+(an-2-an-1)+an
=Sn-1+an=-nn-12+n2=nn+12,
∴Sn=(-1)n-1nn+12.
方法二a1=1,a2=4,S1=a1=1,
S2=a1-a2=-3,
检验选择项,可确定A正确.
【突破思维障碍】
在利用并项转化求和时,由于数列的各项是正负交替的,所以一般需要对项数n进行分类讨论,但最终的结果却往往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
1.求数列的通项:(1)公式法:例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
(2)观察法:例如由数列的前几项来求通项;
(3)可化归为使用累加法、累积法;
(4)可化归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然后利用公式法;
(5)求出数列的前几项,然后归纳、猜想、证明.
2.数列求和的方法:
一般的数列求和,应从通项入手,若无通项,先求通项,然后通过对通项变形,转化为与特殊数列有关或具备某种方法适用特点的形式,从而选择合适的方法求和.
3.求和时应注意的问题:
(1)直接用公式求和时,注意公式的应用范围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2)注意观察数列的特点和规律,在分析数列通项的基础上或分解为基本数列求和,或转化为基本数列求和.
(满分:7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2010广东)已知数列{an}为等比数列,Sn是它的前n项和,若a2a3=2a1且a4与2a7的等差中项为54,则S5等于()
A.35B.33C.31D.29
2.(2011黄冈调研)有两个等差数列{an},{bn},其前n项和分别为Sn,Tn,若SnTn=7n+2n+3,则a5b5=()
A.6512B.378
C.7213D.94
3.如果数列{an}满足a1=2,a2=1且an-1-ananan-1=an-an+1anan+1(n≥2),则此数列的第10项()
A.1210B.129C.110D.15
4.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an=1nn+1,则S5等于()
A.1B.56C.16D.130
5.数列1,1+2,1+2+4,…,1+2+22+…+2n-1,…的前n项和Sn1020,那么n的最小值是()
A.7B.8C.9D.10
题号12345
答案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6.(2010东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a1=1,an+1=3Sn(n=1,2,3,…),则log4S10=__________.
7.(原创题)已知数列{an}满足a1=1,a2=-2,an+2=-1an,则该数列前26项的和为________.
8.对于数列{an},定义数列{an+1-an}为数列{an}的“差数列”,若a1=2,{an}的“差数列”的通项为2n,则数列{an}的前n项和Sn=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38分)
9.(12分)(2011河源月考)已知函数f(x)=x2-2(n+1)x+n2+5n-7(n∈N*).
(1)若函数f(x)的图象的顶点的横坐标构成数列{an},试证明数列{an}是等差数列;
(2)设函数f(x)的图象的顶点到x轴的距离构成数列{bn},试求数列{bn}的前n项和Sn.

10.(12分)(2011三门峡月考)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Sn=12nan+an-c(c是常数,n∈N*),a2=6.
(1)求c的值及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证明1a1a2+1a2a3+…+1anan+118.

11.(14分)(2010北京宣武高三期中)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3n,数列{bn}满足b1=-1,bn+1=bn+(2n-1)(n∈N*).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
(2)求数列{bn}的通项公式bn;
(3)若cn=anbnn,求数列{cn}的前n项和Tn.

答案自主梳理
1.(2)累加法(3)累积法2.(1)①n(a1+an)2na1+n(n-1)2d倒序相加法②na1a1(1-qn)1-qa1-anq1-q③n(n+1)2n2+nn2n(n+1)(2n+1)6n(n+1)22
自我检测
1.C2.B3.B4.B
5.101006.145511512
课堂活动区
例1解题导引已知递推关系求通项公式这类问题要求不高,主要掌握由a1和递推关系先求出前几项,再归纳、猜想an的方法,以及累加:an=(an-an-1)+(an-1-an-2)+…+(a2-a1)+a1;累乘:an=anan-1an-1an-2…a2a1a1等方法.
解已知递推可化为
1an+1-1an=12n+1,
∴1a2-1a1=122,1a3-1a2=123,1a4-1a3=124,…,1an-1an-1=12n.
将以上(n-1)个式子相加得
1an-1a1=122+123+124+…+12n,
∴1an=121-12n1-12=1-12n.
∴an=2n2n-1.
变式迁移1(1)证明由已知有
a1+a2=4a1+2,
解得a2=3a1+2=5,故b1=a2-2a1=3.
又an+2=Sn+2-Sn+1=4an+1+2-(4an+2)
=4an+1-4an;
于是an+2-2an+1=2(an+1-2an),
即bn+1=2bn.
因此数列{bn}是首项为3,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2)解由(1)知等比数列{bn}中,b1=3,公比q=2,
所以an+1-2an=3×2n-1,
于是an+12n+1-an2n=34,
因此数列an2n是首项为12,公差为34的等差数列,
an2n=12+(n-1)×34=34n-14,
所以an=(3n-1)2n-2.
例2解题导引1.利用裂项相消法求和时,应注意抵消后并不一定只剩下第一项和最后一项,也有可能前面剩两项,后面也剩两项.再就是将通项公式裂项后,有时候需要调整前面的系数,使裂开的两项之差和系数之积与原通项公式相等.
2.一般情况如下,若{an}是等差数列,
则1anan+1=1d1an-1an+1,1anan+2=12d1an-1an+2.
此外根式在分母上时可考虑利用有理化因式相消求和.
解(1)∵n≥2时,an=7Sn-1+2,∴an+1=7Sn+2,
两式相减,得an+1-an=7an,∴an+1=8an(n≥2).
又a1=2,∴a2=7a1+2=16=8a1,
∴an+1=8an(n∈N*).
∴{an}是一个以2为首项,8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an=28n-1=23n-2.
(2)∵bn=1log2anlog2an+1=1(3n-2)(3n+1)
=13(13n-2-13n+1),
∴Tn=13(1-14+14-17+…+13n-2-13n+1)
=13(1-13n+1)13.
∴m20≥13,∴最小正整数m=7.
变式迁移2解an=2n(n+1)=21n-1n+1,
∴Sn=2[1-12+12-13+…+1n-1n+1]=21-1n+1=2nn+1.
例3解题导引1.一般地,如果数列{an}是等差数列,{bn}是等比数列,求数列{anbn}的前n项和时,可采用错位相减法.
2.用乘公比错位相减法求和时,应注意:
(1)要善于识别题目类型,特别是等比数列公比为负数的情形;
(2)在写出“Sn”与“qSn”的表达式时应特别注意将两式“错项对齐”以便下一步准确写出“Sn-qSn”的表达式.
解(1)由题意得an=qn,
∴bn=anlog4an=qnlog4qn
=n5nlog45,
∴Sn=(1×5+2×52+…+n×5n)log45,
设Tn=1×5+2×52+…+n×5n,①
则5Tn=1×52+2×53+…+(n-1)×5n+n×5n+1,②
①-②得-4Tn=5+52+53+…+5n-n×5n+1
=5(5n-1)4-n×5n+1,
∴Tn=516(4n×5n-5n+1),
Sn=516(4n×5n-5n+1)log45.
(2)∵bn=anlog4an=n1415nlog41415,
∴bn+1-bn=(n+1)1415n+1log41415-
n1415nlog41415
=1415n1415-n15log414150,
∵1415n0,log414150,
∴1415-n150,∴n14,
即n≥15时,bnbn+1.
故所求的n的最小值是15.
变式迁移3解当a=1时,
Sn=1+2+3+…+n=n(n+1)2,
当a≠1时,Sn=1a+2a2+3a3+…+nan,①
∴1aSn=1a2+2a3+3a4+…+nan+1,②
①-②,得1-1aSn
=1a+1a2+1a3+…+1an-nan+1,
1-1aSn=1a1-1an1-1a-nan+1
=1-1ana-1-nan+1,
∴Sn=a1-1an(a-1)2-n(a-1)an.
∴Sn=n(n+1)2,a=1,a1-1an(a-1)2-n(a-1)an,a≠1.
课后练习区
1.C2.A3.D4.B5.D
6.9
解析∵an+1=3Sn,∴an=3Sn-1(n≥2).
两式相减得an+1-an=3(Sn-Sn-1)=3an,
∴an+1=4an,即an+1an=4.
∴{an}为以a2为首项,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
当n=1时,a2=3S1=3,
∴n≥2时,an=34n-2,
S10=a1+a2+…+a10
=1+3+3×4+3×42+…+3×48
=1+3×(1+4+…+48)
=1+3×49-14-1=1+49-1=49.
∴log4S10=log449=9.
7.-10
解析依题意得,a1=1,a2=-2,a3=-1,a4=12,a5=1,a6=-2,a7=-1,a8=12,所以数列周期为4,S26=6×(1-2-1+12)+1-2=-10.
8.2n+1-2
解析依题意,有a2-a1=2,a3-a2=22,a4-a3=23,…,an-an-1=2n-1,所有的代数式相加得an-a1=2n-2,即an=2n,所以Sn=2n+1-2.
9.解f(x)=x2-2(n+1)x+n2+5n-7
=[x-(n+1)]2+3n-8.…………………………………………………………………(3分)
(1)由题意,an=n+1,
故an+1-an=(n+1)+1-(n+1)=1,
故数列{an}是以1为公差,2为首项的等差数列.……………………………………(5分)
(2)由题意,bn=|3n-8|.……………………………………………………………………(7分)
当1≤n≤2时,bn=-3n+8,
数列{bn}为等差数列,b1=5,
∴Sn=n(5-3n+8)2=-3n2+13n2;………………………………………………………(9分)
当n≥3时,bn=3n-8,数列{bn}是等差数列,b3=1.
∴Sn=S2+(n-2)(1+3n-8)2=3n2-13n+282.…………………………………………(11分)
∴Sn=-3n2+13n2,1≤n≤2,3n2-13n+282,n≥3.……………………………………………(12分)
10.(1)解因为Sn=12nan+an-c,
所以当n=1时,S1=12a1+a1-c,
解得a1=2c,………………………………………………………………………………(2分)
当n=2时,S2=a2+a2-c,
即a1+a2=2a2-c,解得a2=3c,………………………………………………………(3分)
所以3c=6,解得c=2;…………………………………………………………………(4分)
则a1=4,数列{an}的公差d=a2-a1=2,
所以an=a1+(n-1)d=2n+2.……………………………………………………………(6分)
(2)证明因为1a1a2+1a2a3+…+1anan+1
=14×6+16×8+…+1(2n+2)(2n+4)
=12(14-16)+12(16-18)+…+12(12n+2-12n+4)
=12[(14-16)+(16-18)+…+(12n+2-12n+4)]……………………………………………(8分)
=12(14-12n+4)=18-14(n+2).……………………………………………………………(10分)
因为n∈N*,所以1a1a2+1a2a3+…+1anan+118.…………………………………………(12分)
11.解(1)∵Sn=3n,
∴Sn-1=3n-1(n≥2).
∴an=Sn-Sn-1=3n-3n-1=2×3n-1(n≥2).……………………………………………(3分)
当n=1时,2×31-1=2≠S1=a1=3,…………………………………………………(4分)
∴an=3,n=1,2×3n-1,n≥2,n∈N*……………………………………………………(5分)
(2)∵bn+1=bn+(2n-1),
∴b2-b1=1,b3-b2=3,b4-b3=5,…,
bn-bn-1=2n-3.
以上各式相加得
bn-b1=1+3+5+…+(2n-3)
=(n-1)(1+2n-3)2=(n-1)2.
∵b1=-1,∴bn=n2-2n.………………………………………………………………(7分)
(3)由题意得
cn=-3,n=1,2(n-2)×3n-1,n≥2,n∈N*.……………………………………………………(9分)
当n≥2时,Tn=-3+2×0×31+2×1×32+2×2×33+…+2(n-2)×3n-1,
∴3Tn=-9+2×0×32+2×1×33+2×2×34+…+2(n-2)×3n,
相减得-2Tn=6+2×32+2×33+…+2×3n-1-2(n-2)×3n.
∴Tn=(n-2)×3n-(3+32+33+…+3n-1)
=(n-2)×3n-3n-32=(2n-5)3n+32.…………………………………………………(13分)
T1=-3也适合.
∴Tn=(2n-5)3n+32(n∈N*).…………………………………………………………(14分)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说课稿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说课稿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选自普遍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必修5第一章第四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等差数列定义及通项公式的基础上学习和研究的,是进一步学习其它数列知识的基础。等差数列前n项和是学习极限、微积分的基础,与数学课程的其它内容(函数、三角、不等式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能较熟练应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求和。

能力目标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学会观察、归纳、反思。

情感目标:获得发现的成就感,逐步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代数推理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教学难点:获得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的思路

四、教法和学法

教法: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和合作交流为前提,以“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发现”为基本探究内容,让学生的思维由问题开始,到猜想的得出,猜想的探究,公式的推导,并逐步得到深化。

学法: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猜想——推导——应用”这一思维方法,采取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探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五、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布疑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节课有个好的开头,那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因此,我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引入,使学生一开始就能对这节课所研究的问题引起兴趣,使其立刻进入到研究者的角色中来,并从这一简单的例子进入我们今天的课题。

(二)探寻特例,提出猜想

1.激发学生思维,从自身熟悉的特例高斯问题入手进行研究,发现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2.让学生总结得出猜想:差数列前n项和与它的首项,末项,及项数有怎样的关系?

(三)寻找途径,证明猜想

1.让学生用倒序相加法证明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2.与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结合得另一个公式。

3.运用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求解本节课问题。

(四)初步应用,深化认识

用公式也是教学的重点。为了让学生较熟练掌握公式,可采用设计变式题的教学手段,通过“选择公式”,“变用公式”,“知三求二”三个层次来促进学生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

通过三道例题,主要让学生在具体问题中如何选用公式,变用公式及知三求二在数列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五)小结反思,提高认识

通过以上的研究过程,同学们主要学到了那些知识和方法?你对此有何体会?

1.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2公式的推证用的是倒序相加法

3在两个求和公式中,各有四个元素,只要知道其中三个元素,结合通项公式就可求出另两个元素.(体现了方程思想)

意图: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能抓住重点进行课后复习

(六)当堂检测

旨在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掌握学情,为了以后更好的进行教学。

(七)作业布置,

必做题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熟练公式的应用。根据学生的特点,为了促进数学成绩优秀学生的发展,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设计了选做题,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

六、设计理念——把“数学发现的权力”还给学生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太过于重视结论,轻视过程.为了应付考试,为了使对公式定理应用达到所谓的“熟能生巧”,教学中不惜花大量的时间采用题海战术来进行强化.在数学概念公式的教学中往往采用的所谓“掐头去尾烧中段”的方法,到头来把学生强化成只会套用公式的解题机器,这样的学生面对新问题就束手无策.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造能力的载体.新课程倡导: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不能再让教学脱离学生的内心感受,必须让学生追求过程的体验.

基于以上认识,在设计本节课时,教师所考虑的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内容,而是创设一些数学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从发现公式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公式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发现公式并不都是高不可攀的事情,通过我的努力,也可以做一些看似数学家才能完成的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

等比数列前n项和


课题:等比数列前n项和(两课时)
使用方法
1.上课前注意自主预习完成学案导学和探究部分
2.上课时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不会的问题
学习目标
1.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公式证明思路
2.会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有关等比数列的一些简单问题
重点难点
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当时,①或②
当q=1时,
当已知,q,n时用公式①;当已知,q,时,用公式②.
推导方法-错位相减法
一般地,设等比数列它的前n项和是


∴当时,①或②
当q=1时,
推导方法-等比定理
有等比数列的定义,
根据等比的性质,有
即(结论同上)
2.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是,,那么,,成等比数列
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与函数

探究交流
1.求等比数列1,2,4,…从第5项到第10项的和
2.一个等比数列前项的和为前项之和,求

3.已知是数列前项和,(,),判断是否是等比数列

4.在等比数列中,,,前项和,求和公比

5.设数列为求此数列前项的和
课堂反馈
【选择题】
1.若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则等于()
A.B.
C.D.
2.已知数列{}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则这个数列的前n项和为()
A.0?B.n?
C.na?D.a
3.已知等比数列{}中,=2×3,则由此数列的偶数项所组成的新数列的前n项和的值为()
A.3-1?B.3(3-1)?
C.?D.
4.实数等比数列{},=,则数列{}中()
A.任意一项都不为零?B.必有一项为零
C.至多有有限项为零D.可以有无数项为零
5.在等比数列中,,前项和为,若数列也是等比数列,则等于()
A.B.
C.D.
6.在等比数列中,,,使的最小的值是()
A.B.C.D.
【填空题】
7.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n,则=.
8.一个数列的前n项和为=1-2+3-4+…+(-1)n,则S+S+S=.?
9.已知正项等比数列{}共有2m项,且=9(+),+++…+=4(+++…+),则=,公比q=.
10.在等比数列中,已知,,则.
11.已知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成等差数列,则的公比为.
【解答题】
12.在等比数列中,已知:,求
13.设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若,求数列的公比

14.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若前前项和为,且,,求
15.已知等比数列共有项,前项和为,其后项和为,求最后项和

16.三个互不相等的数成等差数列,如果适当排列此三数,也可成等比数列,已知这三个数的和等于6,求这三个数.

17.已知数列是首项,公比的等比数列,是其前项和,且,,成等差数列.
(1)求公比的值;
(2)求的值.

18.已知数列中,是它的前项和,且,,设().
(1)求证:数列是等比数列,并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求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