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第十四课(学案)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小学传统文化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17

第十四课(学案)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十四课(学案)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图1展示的是你所熟悉的故事,图中救人的孩子日后成为图2这位北宋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叫什么名字?他最杰出的史学贡献是什么?皇帝为他主持编写的史书题了书名。你知道是什么吗?

图1

图2

“唐诗宋词”的说法由来已久。这是因为,诗和词分别代表了唐代和宋代的最高文学成就。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已经对唐诗有所了解。那么,宋代又有哪些词人?他们的代表作各是什么呢?

读读下面这首词,你有什么感受?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元时期,我国出现了众多的画家和书法家。谁的画被称为“宋画第一”?谁的画又被称为“神品”?被称为“宋四家”的书法家又是哪些人?

赵孟《秋郊饮马图》

1.中国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也是一个史学十分发达的国家。你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史学家吗?我们经常说的“二十四史”究竟是一些什么样的史书呢?

2.唐代著名史学家刘知几曾指出修史以直书实录为贵,可以说直书实录乃中国古代优秀的史学传统之一。你知道“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这两句话吗?请查阅相关资料或请教老师,了解这两句话背后的故事。

3.宋代有哪些著名词人?他们的作品各有什么风格?请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比较他们作品风格的差异。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一、选择题

1.下面这几句词的作者是谁?词牌名是什么?()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A.辛弃疾B.苏轼C.李清照D.岳飞

E.《念奴娇》F.《满江红》G.《蝶恋花》

2.下列人物中,属于宋代的画家有()

①郭熙②赵孟③李公麟④黄公望⑤张择端 

A.①②⑤B.①③⑤C.②③④D.①③④⑤

二、读图题

写出下列书法作品的作者及其朝代。

(1)

(2)

(3)

(4)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宋代历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约三百多万字,所记年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

为了克服旧史繁乱芜杂的弊端,司马光在编写《资治通鉴》一书时,“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在编写过程中,司马光并不着重于“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春秋》义法”,而是力求符合历史事实,言必有据。由于该书是为了“穷探治乱之迹,上助圣明之鉴”,所以宋神宗赐书名为《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一书,语言简洁,叙事生动,被宋神宗称为“博而得其要,简而周于事”。它的编成,标志着我国历史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

中国画,简称国画,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中国民族绘画。中国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画科:以人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人物画;以描绘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山水画;以鸟兽草木为主要描绘对象的花鸟画;以宫室、楼台、屋宇等建筑物为创作题材的界画。

中国画最重要的特色是,画家常常以诗、以印、以书法入画,绘画、诗文、书法以至篆刻相互影响,紧密结合,故有“书画同源”一说。与“西洋画”相比,国画常用的是散点透视法,不是从固定的点上来观察对象,而是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在不断的运动中来描绘事物,取景布局视野广阔。中国画特别强调传神写意,要求做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中国画艺术的传神写意,并不是丢掉真实,而是追求气韵生动、形神兼备的更高更完美的艺术真实。

中国画中的人物画成熟于我国汉代;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出现较晚,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出现了独立的山水画创作和画论;花鸟画崛起于五代时期,水墨画也同时盛行。在画风上,元代渐趋写意,明清和近代继续发展,侧重于达意畅神。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你知道国别体、纪传体、编年体、断代史、通史之间的区别吗?请比较它们之间的不同。

延伸阅读

第十四课《松鼠》


第十四课《松鼠》
学习目标
1、抓住关键句子,把握说明事物的特征;
2、体会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
课时数:一课时
8.导入
1、欣赏电影,同学们对影片中的小松鼠有什么印象呢?(用一个词语)
3、那么,作者介绍了松鼠的那些特点?又是如何介绍的呢?(示幻灯片,并板书课题)
4、明确学习目标(示幻灯片)
二、交流预习成果
1、作者简历(由导入中提到布丰,同学介绍作者)
2、检查字词掌握清况
驯xùn良矫jiǎo健敏捷jié帽缨yīng榛zhēn子榉jǔ实蛰zhé伏锥zhuī形编扎zā勉miǎn强qiǎng遮zhē蔽bì苔tái藓xiǎn
3、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意思
驯良乖巧矫健玲珑蛰伏机警
4、松鼠的特点是什么呢?
三、指名朗读课文,小组研讨(大家思考预习时生成的问题,看是否能解决,小组内讨论)
结合学案中动物说明文的要点,提出问题,小组内讨论解答
三、师生合作,研讨问题:
四、深入文本,研讨问题:
一、本文是怎样体现这三个特征的?假如你就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请你为在坐的朋友展现一下你的这三个特点好吗?(同桌先互展示)
(提示:结合文章的内容,先确定自己要说的思路。形式:我,因为)

漂亮:面容:清秀驯良:活动范围:树林(不侵犯人类)
眼睛:闪闪有光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
肢体:矫健、轻快主食种类:果实(不伤害人畜)
尾巴:帽缨形、美丽
体态吃相:坐着用前爪送吃

乖巧:过水方式警觉性强
跑跳敏捷叫声特点
选择窝址搭窝过程窝口设计

二、说明文的语言要求是准确,本文除了符合这一基本要求外,它的语言还非常生动:
请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例句来分别谈谈自己的赏析
(提示两种生动说明的方法,小组讨论)
1、比喻、拟人修辞生动得说明事物:
1、将尾巴比喻为“帽缨”,既写出了特征,又给人美感。
2、拟人化的描写,赋予松鼠人的习性
漂亮:“面容清秀”、“玲珑的小面孔”、“美丽的尾巴”来描写
性格:“驯良、乖巧、机警、警觉”等来形容
心理和感情:“不敢下水”、“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

2、使用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加以描写。
1、“满树林里跑”、“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歇凉”、“练跑、玩耍”等拟人化的动词语句,活画出松鼠活泼可爱的性格特征,突出“很讨人喜欢”。
2、搭窝时,运用准确的动词“搬、放、编扎、挤、踏”以及形容词“错杂、宽广又结实、舒适又安全”,生动体现了松鼠的乖巧和能干。
3、介绍松鼠尾巴时,用副词“老是、一直”,既说明了翘的状态和高度,又流露作者的喜爱之情。
4、“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用“只要……就……“这一句式来表现松鼠灵敏的反应与动作,“触动”这个动词前又加了一个“稍微”,以表示这种“触动”程度之轻,在“触动”后又用了三个动词“跑”“躲”“逃”来表示松鼠对微小危险的快速应变能力,从而更显出它“十分警觉”的灵性,由此强调它的“乖巧”。
5、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
经常:指大多数时间,而非全部时间都在高处活动。
6、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
好像:表示猜测,并非肯定,体现措辞的慎重。因为松鼠白天不出来的原因也许不光是这些,可见作者的科学态度。
7、松鼠不敢下水。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有人说:表示听说,并非亲眼所见,体现实事求是的态度)

五、知识巩固
出示幻灯,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总结生动说明的方法
9.四肢强健,前后足均较长,但前肢比后肢短。趾有锐爪,爪端呈钩状,体重通常在350克左右。
10.尾毛密长而且蓬松,尾长为体长的三分之二以上,尾的背面和腹面呈棕黑色,毛基灰色,毛尖褐黑色。
课文运用拟人化描写、比喻。语言生动,富有感情。来体现漂亮,讨人喜欢得特点。

六、作业练习
请你分别以“漂亮”、“驯良”“乖巧”为中心描述一种小动物。

板书:
讨人喜欢——总括特点
松漂亮
驯良具体介绍
鼠乖巧
经济价值——补充说明

第十四课大雁归来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第十四课大雁归来》,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十四课大雁归来

教师寄语:动物是人类亲密的朋友,人类是动物信赖的伙伴。学习目标:

1.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

2.学习作者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野生动物的感情

重难点:

1.感知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2.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

3.理解作者对大雁倾注的感情。

学习过程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迁徙()雾霭()窥()探缄()默

狩()猎凋()零滑翔()顾忌()

2.解释下列词语。

凋零:

迁徙:

缄默:

窥探:

雾霭:

狩猎:

顾忌:

目空一切:

3.作者_________,美国著名____________者。

二、自主探究

1.为什么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

2.品读赏析:体会本文独特的写法。感受浓郁的思想感情。

(有人说这篇文章是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请同学们选择这三点中的一点进行探索,探究方式:例子+评定。)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1.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

2.找出文中作者对大雁的观察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四、拓展延伸:

随鸟走天涯(节选)

辛普逊船长是跟着冬候鸟从日本南下的。冬候鸟从天空出发时,他从海上启航。船一泊靠基隆港,他便迫不及待要我带他去关渡赏鸟,会见那群同时抵达的鸟朋友。

辛普逊船长是美国人,行船生涯已有二十年,他为何会在大海中选择赏鸟的嗜好?同样的行船的人,不分国籍,航海时寂寞孤单的心情,我是能了解的。他也告诉我,如果不是有随处旅行赏鸟的嗜好,他不可能将这一生耗在海上。然而赏鸟仍是寂寞的,要不,他在基隆港时,就不会与我认识,急于交换赏鸟的经验。

……

我们一进入关渡沼泽区,我就直接带他走到水鸟群集的浅滩。这些水鸟刚刚从北方南下,我想辛普逊船长必然在日本见过,也急于看到它们。

果然,他高兴地叫嚷,一一念出每一种水鸟的名字,他说上个月在濑户内海时,也遇到过它们。我又想,这大概也算是他乡遇故知了,只是他遇见的是鸟朋友。

可是他快乐的表情一下子却变得怏怏不悦。原来他看到水鸟聚集的浅滩,架立着好几对竹竿。他问我那是什么,我知道那是鸟网。

……

后来他又抱怨了这个沼泽区的缺点,什么噪音、污染、废土等,通通指了出来,好像都是我的错。

我心里想,你又不是生活在这里的,凭什么指责。心头是这么生气,我还是婉转地回答,告诉他因为这些问题,我们已有一个生态保护区的构想,这里便可能成为台湾第一个水鸟保护区。辛普逊船长却反问我:“为什么以前没有呢?”对这个问题,我实在难以解释,而且有理也讲不清的,只好说:“在我们这里,有许多事情可能比建立保护区还迫切。”

当然,这种说法,辛普逊船长也不同意,他直觉地认为建立保护区比什么都重要,管他什么天下大事,二三十年前就该设立了。也许他是对的。总之我庆幸他不是中国人。

1.辛普逊船长是最初为什么开始欣赏鸟?后来他的感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我”和辛普逊船长对待鸟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3.我说:“在我们这里,有许多事情可能比建立保护区还迫切。”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明理由。

五、达标测试

1.给画线的字注音:

雾霭( )缄默( ) 香蒲( ) 凋零( ) 沙锥鸟( ) 狩猎( )

2.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

B、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C、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D、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①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②如果一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③向我们农场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大雁到了目的地,时而在宽阔的水面上闲荡,时而跑到刚刚收割的玉米地里捡食玉米粒。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

④三月的大雁则不同。尽管它们在冬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可能受到枪击,但现在却是休战时刻。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

1.“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文段③中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是什么?这意味着大雁们怎么做?

3.“三月的大雁则不同”,从结构上看,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4.学习了本文,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

六、课后小记

第十四课、变脸(节选)


第十四课、变脸(节选)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把握“糍粑、阴霾”等词的读音,理解“怡然自得、睡眼惺忪”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魏明伦及《变脸》的剧情。把握戏剧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3.了解戏曲唱词和说白的语言特色,深刻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的戏曲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资料助读
学生展示课前通过图书馆或网络收集的有关资料,教师酌情提供相关材料,如魏明伦简介、《变脸》剧情简介等。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学生自行积累词语。
糍粑(cībā)打鼾(hān)阴霾(mài)鹭鸶(lùsī)怡然自得(yí):怡然,形容喜悦的样子。
睡眼惺忪(xīngsōng):因刚睡醒而眼睛模糊不清。蹑手蹑脚(niè):轻手轻脚。
2.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用一句话概括剧情。
示例:这部戏曲描写的是老艺人水上漂与他收为“孙子”的女孩狗娃之间的命运碰撞。
三、精读课文,美点寻踪
1.学生细读课文,选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用铅笔在书的空白处作简单点评。
2.学生自主品评,进行美点寻踪。
教师总结:《变脸》是一个美的综合体。“横看成岭侧成峰”“溺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大家的发言很精彩,涉及到情节、形象、语言、手法等渚多方面,美不胜收。
四、师生共同赏析剧本的情节美
1.教师选两位同学复述故事。其余同学点评。
明确:剧中首先描写了水上漂与新买来的“孙儿”狗娃拉家常的情景,水上漂不禁为自己的变脸艺术终于有传人而自得,对“孙儿”倍加疼爱,狗娃则乖巧伶俐,很讨老人喜欢,二人其乐融融。在拉家常的过程中,还交代了二人的身世,表现了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以及狗娃的担忧不安。
狗娃上岸撒尿发现有蛇,水上漂打死蛇后,欲用童子尿治伤,发现狗娃是女孩,剧情急转直下。水上漂因失望而愤怒、痛苦,狗娃为自己将被抛弃的命运而悲痛哀伤,苦苦相求,二人之间发生了尖锐冲突.剧情达到高潮。
水上漂忍痛抛弃狗娃,狗娃落入水中,水上漂救起狗娃,无奈地将她收留,在经历了这一番惊险之后,剧情终于有了结局。
五、师生共同鉴赏剧本的形象美
狗娃是一个勤劳能干、乖巧可爱、机灵懂事、知恩图报的苦命的女孩。
水上漂是一个心地善良、直率豪爽、重男轻女而又有情有义的老江湖,身怀“变脸”绝技、孤身闯荡的老艺人。
教师总结:狗娃和水上漂都生活在社会底层。都是善良而不幸的人。这一老一少在苦难的命运中结下不解之缘,他们的遭遇所显现的人生磨难,他们的身上所闪耀的人性光辉,给人以灵魂的震撼。
六、课堂小结
《变脸》是非常有名的川剧作品,情节美、形象美、语言美、手法美,美不胜收,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建议同学们课余时间观看戏曲,阅读戏曲剧本,慢慢地,你就会发现你已经成为一个准戏迷了。